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

2024-09-17

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共10篇)

1.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 篇一

高效课堂亮点评析的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近两年,“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高效课堂”以其不拘一格的教学策略,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给干瘪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长期以来墨守成规的课堂教学终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静态的文本变成了动态的语言、沉闷的课堂变成了多彩的舞台、单调的声音变成了美妙的“交响乐”。

关键词:高效课堂 亮点

一、有效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

对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可以说所有的老师都没有异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老师又都喜欢喧宾夺主、“鸠占鹊巢”。课上自己讲得不遗余力,学生却只是看客。不可否认传统的课堂可以教会学生知识,但由于教师过分“强势”而往往导致学生被动应付,所以传统课堂大多数学生只是“被教会”而非主动学会。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高效课堂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还政于民”,让学生自己当家作主。这种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把学生真正推到了学习的前沿阵地、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学生普遍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解决问题。而高效课堂把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教学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问题意识,究其实质,乃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乃至整个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掌握知识具有不可预估的积极意义。

三、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能说会道”将成为个人提高社会竞争力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高效课堂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教学中的许多任务都是要求先由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将各自讨论的结果进行很好的归纳总结,然后由小组代表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给位同学听。大家都知道想要把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道理说明白,说话者必须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种反复讨论、不断归纳总结、展示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培养了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团队合作,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社会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内各个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必须要改变自己独断专行的做法,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每位学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学习行为,为同伴提供更多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谦让、团结。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如黑暗中的一颗火种,让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的希望,看到了因教学模式的改变而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变化。衷心希望各位同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求新求异,给孩子们创造出更加自主、多元的课堂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块本来属于自己的晴空自由翱翔,演绎出更加灿烂多彩的人生。

2.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 篇二

一、教学语言要体现科学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违反科学性。具有科学性的语言应当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正确认识。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实语来讲解,不能用方言来表达。如把二次根式符号说成“公交厅”,把绝对值符号说成“门”,把“移项”说成“搬家”等。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错误,会导致教学的失败。数学也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语言,不但要有科学性,还要有逻辑性。教学语言的内在逻辑性,可以增强说服力和论证性,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教学语言要体现简明性与启发性的统一

教师讲话要特别注意避免言不及义的废话、不着边际的空话和不必要的重复,尽量不带口头禅。用简洁明快言语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对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可以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此外,语言的启发性还包括“以情感人”。只有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上)“轴对称”教学时,进入“轴对称图形”概念教学,往往会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很多图形,对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表象。针对这一学情,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还在哪里见过轴对称图形?”“你能设计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惊奇而又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会,我会”。

三、教学语言要体现通俗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用形象化的语言去启发,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四、教学语言要体现幽默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些教师讲得“津津有味”,但学生却是听得“昏昏欲睡”,语言贫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是很难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兴趣的。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风趣幽默感,能以声引人,以趣诱人,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境界,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在学生出现错误和不足行为时起到揭示、批评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上)“概率初步”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想成为百万富翁吗?你想知道买一张彩票中五百万的可能性有多大吗?通过本章的学习,我想你就明白了。”简单一句话,就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幽默、风趣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课堂上并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它应是教师课堂语言中“万绿丛中一点红”。

五、教学语言要体现针对性与哲理性的统一

许多教师在对待犯有错误的学生时,动辄严辞训斥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出于好心,言之有理,即使口气硬些,火气旺些也没关系。殊不知,正是这种强硬的态度和训斥,往往使师生陷入了水火不容的僵局。例如,在一次检查练习时,笔者发现有一些学生练习答案一样,于是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这次在大家练习中,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许多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样的,就像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简直把我惊呆了,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我们初中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那些抄袭作业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了,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抄”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一个“抄”字正是笔者批评的主题,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基本目的已达到了。自始至终没有点名批评,也没有厉声指责,而是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来感动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绿色批评教育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深化理智,强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摘要: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主要纽带, 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启迪学生的心智与心灵, 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组织他们开展数学活动, 体验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语言,统一

参考文献

[1]宋华.试论教师的语言艺术[J].教育艺术, 2003, (5) :36-37.

[2]陈米华.走出实施新课程的误区[J].中学数学教育 (初中版) , 2007, (6) :5-7.

[3]吴旭鸯, 王世美.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几点认识[J].中学教研 (数学) , 2007, (7) :9-12.

[4]牛瑞芬.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J].教育艺术, 2004, (8) :62-63.

3.实施新课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篇三

实施新课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自课改以来,四平学校始终坚持在学习当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明确分工,互助学习,相互探究,各班级把同学按个体差异进行优化整合,分为几组,通过合作学习,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担负起每个小组成员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他们共同讨论、质疑、探讨、合作,使学习的氛围更加的宽松和谐,以群体智慧来寻求知识的正确答案,解决疑惑。自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四平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激发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懂得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的集体荣誉精神,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而迈进。

4.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 篇四

伴着金秋硕果时节的到来,我校“三性五要素”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已成功走过了两个年头,在两年期间,我校先后与天津、新疆等20多个教育代表团进行了交流并进行课堂展示,接受区内近300名教师学习观摩,另外还得到了中央省级媒体采访团的集中报道。两年以来,“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推行有效提升了办学质量,也受到了社会美高度赞誉。

课改大显成效,初战告捷。继续深化课改,巩固课改成果,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我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将开展的相关工作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坚定信念,分步推进,将课改进行到底

2010年秋学期,我校正式启动课堂教学改革。经历课改调研、校本培训、模式探究、实践总结、全面推广等阶段,课堂教学初步呈现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喜人局面,广大教师能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必须改革;唯有改革,学校才能发展。

1.直面课改挫折。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在许多老师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改革之初,尽管经过了前面一段时间的理念更新,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他们将课堂回归成了原来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形式,更多的教师则持有观望的情绪。课改出现了迷惘,一度有回潮的可能。

2.坚定课改信念。为了解决教师心中的疑虑与困惑,让他们明白

“推进课改,贵乎坚持,不能昙花一现、蜻蜓点水,必须锲而不舍”的道理,我校及时召开了课改再动员会,针对个别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畏难情绪、想打退堂鼓的苗头,对他们进行了正确的教育引导,从理论和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学习,要求他们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将课改进行到底的坚决信念。事实证明,这样的动员大会起到了实质性的效果。

为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我校利用周六课改沙龙活动,全校集中学习《教研新圃》第117期文章《名师“不讲”之理》,引导大家关注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界出现的怪现象,就是魏书生、李镇西(“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等名家上课都“不讲了”,说准确点,应当是讲得越来越少了,讲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通过学习和讨论个中原因,大家了解到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师讲课举重若轻,行云流水,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他们的名气全是讲出来的,他们的每节语文课,都会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学生评价上他们的课,就像过节日。他们的讲课艺术、讲课水平,无疑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高度。听李镇西自己讲,自2007年在郑州同山东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见面之后,他四次去杜郎口中学专门考察,通过学习研究杜郎口的教学经验,他发现杜郎口的核心价值,就是让学生会学习,并让学生不停地讲,教学质量自然提升。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这是个常识,多年来我们把这个常识给忘记了,不停地给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

归根到底,杜郎口的老师之所以不讲、名师们开始“不讲”,主要是他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他们对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渴

望与实践,他们在新课改观念的指引下,通过睿智的探索,寻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发现了教学的真经。

这样的学习,让我们看准了课改方向,更加坚定了教师们参与课改的信念,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3.分布推进课改。„„

二、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为课改保驾护航

课改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操作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当中需要学校领导做好带头作用,需要学生与家长的支持,需要教师观念的彻底转变,同时还要所有课改的参与人进行不断地反思、总结、再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为‘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推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领导亲种“试验田”,给力新课改。为了保证课改工作积极有效地展开,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决心给老师吃一颗定心丸,做一个好榜样,纷纷亲自种起了课改“试验田”。这一行为在教师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直接给力新课改。

2.转变教师理念,实践新课改。课改成败,系于教师。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参与、理解和支持。此次新课程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教师理念。改革之初,学校多次召开教师会议,分析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强调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参与课改的教师白天忙于正常的教学教研工作,晚上还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收集课堂资料,研究方法,总结课改经验,既品尝课改的辛酸,也饱含改革的愉悦。

3.建立合作小组,演绎新课改。全班分成8人一组的7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4人一组的两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组内都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组目标和管理条约,每个学生的考核都将计入小组得分。新评价机制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员参与,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热情高涨了,胆子变大了,发言积极了,争论热烈了,兴趣也更浓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地凸显。

4.开展“课改沙龙”,推进新课改。教育要发展离开不了改革,而改革之路往往是漫长而又艰辛的,特别是前期的摸索,它必须要经过一个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每周四的晚上,学校分教研组召开以“构建灵动的课堂”为主题的“课改沙龙”。课改沙龙主要分为两项议程。首先就该周教学改革展示课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通过互相讨论,提高授课教师自身的能力。第二项议程是就目前在课改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升课堂质量。

三、目标引领,科研支撑,给课改不竭动力

1.明确方向,引领课改。“三性五要素”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提出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课改追求,积极“降低起点,放慢节奏,夯实基础,分层要求,全面优化”的教学策略,努力达成“学得愉快,教得有效,评价科学”的高效课堂目标。

2.加强研究,注重创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我校从起初关注模式操作,转为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更加关注师生互动中的知识构建,更加关注常态下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呈现,努力改进常态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今年暑期,我校集中讨论交流课改需关注的26个问题,举全校之力,集体公关研讨。

3.科学评价,优化课改。为了让教师在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学校还制定了《课堂评价表》。此表格要求听课教师从“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活动”、“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处理与教学设计”等角度,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多方面的观察。

4.确立研究课题,深化课改。根据自主选择,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确立研究课题。所确立的课题必须要紧紧围绕“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重心。确立课题后,再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实施和完善。听课时,教师一起验证标准和教材与实际教学情况是否适切、是否解决了课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听课作为向教师学习、提高自我的机会。另外我校还通过专家引领、骨干教研等方式,让专家们来帮助教师进行课题的研究。在教学专家、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下,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形式来共同研究同一课题,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行为跟进,寻找并缩短新理念下课题研究与现实的差距。

课堂改革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挑战的漫长之路。我们在这条路上,有艰辛的探寻,也有抉择的阵痛;有紧张培训的磨砺,也有成长进步的喜悦;有全校师生顽强不息的奋力拼搏,更有上级领导严谨细致的悉心指导„„在这条路上,我们学习,我们努力,我们奋进;在这条路上,我们体验,我们反思,我们分享;„„在这条路上,师生伴着课改一道成长,学校伴着课改稳步发展。

5.新课改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篇五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我们地理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效率 地图 地理技能 学习兴趣 正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要求以学为主,以教为辅,还课堂给学生。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与探索,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力求教学多元化、创新化。这期间我们地理教师紧跟课改步伐,积极投身课改,认真参与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全新的革命。本人现结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教地理,学地理,都离不开地图,“无图不成书,无图不成题”。这是

地理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教材,是地理学科的骨架。是学生汲取重要知识的源泉。它不仅是地理学科研究重要对象,也是学习和研究地理的手段,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联系、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因此,教师要重视地图教学,重视利用地图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三、教会学生掌握地理技能

技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活动的活动方式与能力倾向。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为基础,例如,根据气温降水量 分配示意图判别气候类型要以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特知识作为基础。而地理技能的掌握又大大促进地理知识的掌 握学习,例如,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气温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判别气候类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各种气候类型 特征的进一步掌握,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进行。

一、地理技能的教学

根据不少地理教师的教学经验,地理技能的教学应着重注意下述问题:

1、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为使学生掌握在南极洲地图上判别任意两地间方 位的技能,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学会判别同一经线上两地的方位,再使学生学会判别同一纬线上两地的方法,最 后让学生学会判别任意两地之间的方位。

2、善于发现难点,突破难点。

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技能,一般涉及若干步骤,其中某一步骤可能是整个技 能学习的难点。例如,关于地球上任意两个时区的区时换算,学生一般都知道“相隔几个时区,时间相差几小 时”,但不少学生搞不清楚从一个时区的区时换算为另一个时区的区时,到底是加上时区差还是减去时区差。可见,这一步骤成为整个区时换算中的难点。

3、教师要提倡学生相对独立地“发现”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相对独立的学习地理技能。对于学生“发现 ”的一些可靠、有效的方法,教师要 1

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在学生中营造一种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气氛。对 于其中一些不尽合理的方法,教师可帮助学生对其改进和完善。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方法,教师应予以指出,并帮助学生纠正。

四、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感。有了兴趣才能驱动学生自主地学、努力地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可塑性好,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周密策划每一堂地理课,添加一些有趣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引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顺势引入正题。比如上“洋流”这一小节,在讲述风海流的时候,就可引入“当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做了标志的椰子壳扔入大海,后来居然在法国的比斯开湾被发现”的这一故事。并设置疑问,诱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在分析补偿流时,可设置疑问:“为什么在秘鲁附近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渔场?”在介绍密度流时,又可以利用“在二战之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德国潜艇却能自由出入此海峡,袭击英国战舰,致使英国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一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无穷奥妙和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又何愁他们不乐意学好地理呢?(二)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在学生的观念中地理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难懂的又没有什么用的学科。但事实上,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的科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一切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乡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政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比如讲“气象灾害”一节时,我们可用近期某一台风为例,讲述暴雨与洪涝灾害;更可以用去年6月13日在崇雅中学发生的洪灾事件,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气象灾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又以岭南地 2

区的春旱和某一年冬季本区荔枝的冻害为例,来讲述干旱与寒潮灾害。所有这些鲜活的乡土地理,都可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产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地理。

6.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探析 篇六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探析

作者/ 霍淑蓉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巨大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同新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教学和考试考核方式都有了变化,不再只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更偏向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而在这一前提下,高中化学也开始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创新型教学方式转变。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低一直是我国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在更加传统的高中化学教育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和理论知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也就越来越注重教学策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高效课堂这一话题就不得不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让学生勇于提问、勇于探索、乐于思考,使学生真正地融于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是高效课堂的最终理想与目标。

一、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旁观变成参与,最大化地使学生吸收更多、理解更多所学的知识,能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就是秉承这一原则,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更加活跃和融洽。这种高效课堂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在这种高效课堂中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新课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是否能够按照新课改的指示认真地履行实施这一方针政策是关键。因为高考的模式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校方对于突然改变教学策略存在着疑虑,教师也未能立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新课改成了“纸上谈兵”,未能落到实处。再者,学生常年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实践跟不上理论,使得学生想问题都过于理想化,动手能力不足,这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的支持,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这也是在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灵活实施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灵活指导,这就考查了教师的备课能力。教师不能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应该积极创新,相同的知识在不同的地方出现,教师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多方面理解问题,不能再像以往“一言堂”的方式教育学生,要激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一味地提出问题和给出答案只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从而使学生思维僵化,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改变教学风格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而高效课堂的灵活实施也有许多方法,目前最常用形式是小组学习制。在时间分配上是把每节课多数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教师只讲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最后还用少量的时间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反馈。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互帮互助,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互问互答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使高效课堂更加容易

实现。

四、高效课堂实施的方法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怎样实现,怎样使理想变成实际,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真正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

1.理论方面

(1)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教育也应遵循这种特异性。千篇 一律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学生中的“贫富差距”加大,让理解能力好、学习方法佳的学生更加优秀,而理解能力差、学习方法劣的学生更加不明白教师讲的什么,使得这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因材施教就显得更加重要。

(2)从基础演变

化学课堂教育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掌握了这些之后,当碰到新的难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浅入深地教导学生,把难的知识变成学生学过的较浅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个方法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在其中加以引导,让学生主动对比其难易相似的两种知识,还可以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3)增强动手能力

化学教育本身就注重实验,而在新课改这一号召下,实践看起来就更加重要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反应直观的感受比听教师叙述更能让学生记牢,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实现化学教育的高效课堂,增加动手能力是前提之一,也是更应该加强的部分。

2.具体的实施方面

(1)选好组长,培训组长

化学教师应通过观察选出热爱化学、热心化学服务工作的学生担任每一小组的组长,在每一节课之前对组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在课堂上能引领小组学生讨论,只有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每个人才会有进步。

(2)建立每个学生的化学档案

把小组学生作业情况、考试情况都登记在册,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指导,从中也让学生去感受自己的进步。

(3)学会小结

可由组长组织,教师监督。引导学生从作业、从月考试卷进行分析总结。要尽量关注中差生,让他们喜欢你、敬佩你,他们才会乐学,让他们在一次次总结中找到和优生的差距,从而缩小差距,逐步变成优生。

参考文献:

[1]刘永东。谈普通高中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策略:高效备课[J]。新课程,2011(11)。

[2]赵美东。试论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教育学文摘,2011(15):63-64.

[3]王国民。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小学教育,(2):9-11.

[4]徐凤鸣。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打造。化学教育学,2011(8):45-47.

7.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向课堂教学效益要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在本学期进行教改实验,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改变原有的陈旧教法,发展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总要求是“问题引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创设“和谐课堂”为宗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先进模式,将我校建设为家长满意的学校

二、模式的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

首先要从心底里相信并且恪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点知识漏洞,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个学生的进步都给予大力表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实施模式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问题引起,先学后教”是以学生为“轴心”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将过去的教师单向灌疏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发现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转变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完成作业,在实践与探索中自主建构起合理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2.合作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活动过程。合作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兵教兵”。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独立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而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弥补学生差异,对培养学生交往的技能及分享、合作的态度具有独特的作用。

3.学法指导原则。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思维方法,注重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学习阶段(2017年3月):

1.对教师加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的教育。第一、使每一位教师要认识到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到有模式与无模式的利弊;第二、发展模式,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2.大量搜集先进示范学校的教学理论材料,印发给全体任课教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汲取有效理论营养,并组织我校教师外出听课,或请外校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

3.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模式。具体是 ①要求教师完整理解:“问题引起,先学后教”模式的基本结构。②要求教师充分认识“问题引起,先学后教”模式的基本特征。这个模式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目标明确,精讲善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紧扣目标要求,重视学情反馈,教师通过优化导学,促进良好学习习惯与品质培养;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4.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先学后教,问题引起”模式的操作要领。确定实验研究核心组为五年级,点上引领,随后推向四、六年级,面上展开,最后辐射到全校,全面开花。实验教师通过外出培训学习,向本校教师做专题辅导,使每个教师领会模式的每一步内涵,同时又组织部分教师针对模式写一份教案,进行说课,说过后进行评议,加快对模式的理解。

(二)初步试验阶段(2017年4月)

1.备课组加强备课研究。要想上好模式课,首先要备好模式课,目的是加深对模式的理解,再分工准备。

2.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学校规定必须用新模式上课。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第一、领导班子深入课堂听推门课,每周至少两节,和教师一起研讨、交流;第二、领导班子在前两周带头上模式课;第三、每周规定语、数、外各一人上研究课,促使每一位教师深入地研究,上过后,及时评议,提出与模式不相符的地方,争取使教师的课尽快地适应新模式的要求;第四、学校对发现的问题,每周实行及时公开通报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敲响警钟,同时表扬做的较好教师。

3.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这项活动在9月底举行,要求每一位教师平时要认真准备,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促使教师平时注重模式的训练。

(三)全面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7年9月)

1.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精练高效地进行“后教”,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落实“堂清、周结、月测”,全面提高质量。“堂清、周结、月测”是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更新、自我补“缺”的重要方法,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学校将把““堂清、周结、月测””列入教改实验的重点之一,狠抓落实,不断总结完善落实““堂清、周结、月测””的方法。“堂清”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落实,精选当堂训练题和作业,每天抓好自习辅导与反馈;“周结”由备课组负责组织落实,每周精心组编一套周练习题;“月测”由教导处组织落实,搞好单元测试,认真做好每次单元测试的质量分析。学校制定严格的检查反馈制度,教导处对““堂清、周结、月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责任人抓好落实。

(四)总结深化阶段(2017年10月开始)

1.总结经验,加强交流。通过组织“学教结合,主体探究”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学校对全校课改工作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创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及管理模式。

2.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先学后教

问题引起”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8.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 篇八

安达市青肯泡乡中心校

青肯泡乡中心校以“均衡发展

创办特色

打造精品

不断超越”为办学目标,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教书育人。几年来,我校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借鉴、探讨、实践,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为此我校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转变,师生风貌有了可喜的变化,教育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高效课堂彰显成效

1、实施科研兴校,引领高效课堂

一是立足课堂,榜样示范。我校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课改常态化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组织各学科组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加大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跟踪听课、评课力度,定期组织安排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经过反复研讨和磨炼,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扎实教研,专业引领。我校积极强化教研工作,以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榜样示范为主的研磨形式,注重培养青年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提高了自己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是外出学习借鉴内化。

我校积极创造外出学习机会,选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使自身的专业素质等到提升。多名教师先后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地级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广大教师通过多渠道的学习培训,更新了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形成了自身的教学特色,教学成效得以提高。刘先琴、徐洪琴等教师在研讨会上做了课堂教学展示,王国丽、刘丽娜的说课在技能大赛上获奖。2015年9月,于雪执教的《难忘的八个字》、王淑艳执教的《小鸟请到这里来》两课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优课”省级优秀课评选活动中入选。12月,于雪执教的《难忘的八个字》一课被评为国家级名课。

四是课题研究,探索新路。我校以“科研兴校”为长期发展目标,积极组织、参与、承担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用现代化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我校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十分注重积累,认真收集第一手实践资料,对教学中的种种预设和生成积极加以分析和研究,确保了课题研究有序发展。2015年以来,我校有一个课题获国家立项,四个课题获市级立项;教师撰写的50余篇经验论文,其中国家级6篇,省级11篇;我校教师多次在省地市级赛课活动中出公开课。

2、打破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课堂教学采取的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毫无生机。高效课堂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的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做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生命之花得以舒展绽放,心灵得以自由翱翔,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3、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我校小学在不断探索中构建“3+1”课堂教学模式。“3”即学习的三个阶段,“1”即随堂达标测评。(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练习”,3+1即“自学领悟——课上研习——练习深化——达标测评”。)此模式的核心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把课堂当作展现自我的舞台,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知识、见识和胆识,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让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作风得以激发;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实施有效教学,师生共同提高

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校中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确立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指导思想,构建了“两设三导,四问一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设情生问——设纲探问——导巡知问——导练质问——导结成律”五步教学法。教师的“教”分五步,即“设情”、“设纲”、“导巡”、“导练”和“导结”,是教师的行为;学生的“学”分五步,即“生问”、“探问”、“知问”、“质问”和“成律”,是学生的行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相互融合,密不可分。“设情生问”—教师创设情境,诱导学生产生疑问,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设纲探问”—教师根据三维教学目标设置合作探究提纲,学生按提纲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导巡知问”—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巡视以及和学生共同探究,使学生产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导练质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出示针对性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诱导学生进一步“质问”,深化拓展;“导结成律”—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升华知识,形成规律。

“五步教学法”使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学生与学生之间愉快合作与探索,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出来,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主要体现在:

一是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强化,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助燃,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关注,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思维的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加强。

二是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才能达到高效课堂。因此,教师不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学习现代教学技术,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素养从中会得到极大提高。

三是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课堂教学中,师生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是掌握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相互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敢说、愿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社团活动突出特色

高效课堂的实施,还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社团活动的开展工作,打造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几年来,我校广大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把社团活动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不仅能够潜移默化达到德育教育目的,还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此我校在充分调查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从学

生的主体要求出发,成立了12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搭建各种展示自我的平台。其中健美操社团、葫芦丝社团、声乐社团、口才等社团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

社团活动开展多年以来,先后参加学校各类演出活动。2016年7月我校承办了“美丽安达 百合之夏”安达广场文艺演出;2015年6月我校口才社团的王庆达同学在“放飞梦想 幸福安达”演讲活动中获得小学组铜奖;社团小组参加“中国字 中国人 中国梦”诗词大赛,2016年6月获得小学组冠军,2017年获得乡镇组第四名;2017年参加市校园足球赛获得第二赛区第三名,轮滑社团杨春锐同学获得300米第三名。

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艺术修养。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氛围,带动了校园的和谐发展,开拓了我校特色办学之路。

9.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 篇九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新理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代,历史在功利性观念的冲击下,其主要性越来越被人忽略,即使世人皆知以史为镜可以明心智,但当和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影响的高利害学科相比,它就不得不被打入“冷宫”。所以,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才能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地位。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新理念应是构建多角度的历史课程框架,实施探讨性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实现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为总目标和达到使每位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终目的。

二、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1.师生关系新定位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它倡导的学习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究为主要方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领会到教师角色要慢慢开始转变,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同时,树立新的理念,该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整个历史学习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舞台,让他们依靠自己所学的知识、生活中的经验来理解和感受新的历史知识。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效课堂的进行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要努力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听听他们对历史课的想法,如果觉得他们的意见有一定的建设性,不妨采纳一下。

2.充分的准备是历史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

想要让历史课堂达到高效,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布置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业等。如,在教《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这节课前,历史教师自己在备课时可以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仔细备课。可以设计一场情境表演作为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准备好三份简短的剧本,让学生分别扮演剧本中的原始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和当代人,剧本主要内容可以是现代的学生在拜访祖先的过程中,一步步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慢慢了解到人类进化的历程及劳动在人类进化中起到的作用。课后作业可以是让学生去网上查看相关视频,深化对本节课所授知识的理解。

3.掌控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教师是课堂状态的调节者,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营造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动起来,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感,让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意识和思考潜能。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这节课时,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来尝试着划出西周分封制示意图。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分封制的进一步理解。随着学生学习节奏的变化,课堂节奏也要随时调整。在初中历史课上,当有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某一知识点提出疑问时,教师需耐心解答,不应为了赶进度而敷衍了事。高效课堂就是要做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应掌握的知识,而不是利用课后时间来恶补课上的知识。

4.重新构造课堂结构

为了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培养。高效历史课堂的模式可以为历史教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导入新课,然后分配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进行疑难点拨,在课堂的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组织测评。而剩余的30分钟时间就留给学生以独学、对学、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等不同的合作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探究和理解。最后的五分钟,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口头测评、小纸条测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做一个了解。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和落实初中历史教学下,产生的新型教学实践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效的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快乐为根本,所以,高效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朱晔。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1)。

[2]刘向东。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12)。

[3]王月芳,谭凤华。创新教学思路,让历史课堂活起来[J]。现代阅读:教育版,(05)。

10.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 篇十

——“高效课堂开放月”心得体会

语文组 郑千里

10月,是安定区“高效课堂开放月”,我们去东中听课。14日上午,我们听取了东中政教主任、语文老师杨永泉的《鸿门宴》、杨翰老师的《边城》及王君老师的《鸿门宴》。两节文言文课堂都体现着教师功底的扎实,讲解细致,讲练结合。杨翰老师的《边城》给人印象深刻,因为它的与众不同。

杨翰的《边城》既是一堂五彩纷呈的语文课,又是一个传达自己教学理念的小讲座。这堂课没有语文课常见的思维方式,又无可非议地是一堂语文课。课件既有轻柔的背景音乐,又有各种湘西本地的风景图片:河、竹筏、吊脚楼、船夫及在风里日里生长着的“翠翠”。正如授课者所说:“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一节课,没有严谨的结构,也没有套用任何高效课堂的模式,没有常见的熙熙攘攘的学生展示,甚至连清晰的环节都没有,有的只是欣赏,以及身临其境的陶醉。

教育,是需要一定的安静的。需要静下心来,感受,品味,陶醉;需要静下心来,阅读,咀嚼,思考。“以学生为主体交流展示”的提倡永远都没有错,但当下以学生的交流展示作为课堂的至高甚至唯一的评价指标,又无疑走向了另一个偏激。交流展示,你争我抢固然重要,静心品析,独立思考同样重要。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我们的课堂,都太“闹”了。本世纪以来,国家试点然后全面推行的“国家教育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在2010年以后,已相当成熟和完备。“新课改”的理念,就已经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而李炳亭之后的许多教育人士,说到自己“高效课堂”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课堂,便以一概之“传统课堂”。无形中就将两者截然分开,甚至对立起来了。记得在“高效”初期,会上有老师发问:“高效课堂还要不要导入?”这在当时其实很具有普遍性。全盘否定了“传统课堂”,强势推进“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又一时半会成熟不起来,于是大家都茫然而手足无措。

但是,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无法全盘否定。我们现行的教材还是“新课改”编委会编写发行的,一直沿用的“三维目标”也是“新课改”的成果,至于当下各中学的时间日程,也较先无甚大改变——每天放手二三小时,让学生自由预习,你敢不?因此我们说,“高效课堂”,是站立在“新课改”基础上的,只能是某一层面的探索,或进步。

上一篇:电厂职工转正个人总结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