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家庭评比条件和申报表

2024-11-19

书香家庭评比条件和申报表(精选4篇)

1.书香家庭评比条件和申报表 篇一

晓店中心小学“书香家庭”评比方案

为扎实推进我区健康校园“123”主题活动,倡导亲子共读、家庭阅读的良好风尚,决定在全校举办“书香家庭”评比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8年3月9月至3月15日

二、评选范围

晓店中心小学学生所在家庭

三、评选条件:

1、有浓厚的书香氛围。有自觉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重视智力投资 经常购买或借阅图书报刊,家庭藏书200册以上。家庭成员热爱阅读,阅读面广、量大,认知能力强,除学生外的其他家庭成员每天学习阅读一小时以上,2、有显著的学习效果。重视学习的互动性,父母言传身教,子女知书达理,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网络技术等社会文化信息资源,多渠道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效,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提高,学生成绩优秀等等。

3、有和谐的家庭生活。崇尚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关系和睦,孝敬老人,爱护子女,无家庭纠纷。家风淳朴,室内环境整洁,邻里关系融洽。家庭成员生活勤俭,遵纪守法,文娱活动健康向上。

四、评选方式及时间安排:

1、推荐:本次评选采取班级推荐、年级汇总方式,每个班3个推荐名额,2、评审:推荐材料于3月15日(周五)上报年级组,年级组装订成册,上交臧雪年处,进行校级评选(3月15日)

3、发奖:对被评为书香家庭的学生颁发奖状、奖品,邀请学生家长到参与颁奖,对颁奖过程进行宣传报道

晓店中心小学 2018年3月9日

2.书香家庭申报表 篇二

我们是幸福四口之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是我最大幸福,读书给我们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快乐和趣味,也让我们在学习中共同成长与进步,现在我们的家庭以书为伴,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培根说:“书是治俗、治愚的良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

人生,博物使人深沉,理论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

辩。”读书乐趣。每逢周末闲暇,亚马逊网上购书是我们

生活的一大乐趣。《爱徒生童话》等优秀藏书将对孩子一生影响至深。另外,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素质,个孩子树立良好的读书榜样。平时在家里,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周一至周五,我们一起快乐读书。

读书现在是我和孩子的乐趣,我们爱读书!

书香家庭申报表

《上下五千年》 我的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了书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文明与智慧。自从读了这本《上下五千年》书后解开了我心中的许多疑惑,比如说:“三皇五帝”是哪八个皇帝?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是:伏羲、女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少皞、太皞。

这本书里有许多历史事件和许多历史人

物,他们有着不同的风格:言而有信的晋文公、卖国贼秦桧、狡猾的李林甫、虚心的孔子、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稳坐钓鱼台的姜子牙、知错就改的廉颇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机智的管仲,公元前663年,北方燕国派来使者向齐国求援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一大隐患,一定要征服他。”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后发现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追踪的时候又被敌人引进了圈套。茫茫无垠的黄沙,让人人不清东南西北,大对人马怎么也走不出去。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管仲想出了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前面带路,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虽然将信

将疑,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就叫人挑了当地的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面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这几匹老马果然走出了迷谷,并且打败了山戎,他表现出来的镇定、机智、智慧,让我感到敬佩。

我最不喜欢的历史事件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继《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他们已经获得的权利,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借口,想谋求更大的好处。于是他们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别的国家也趁机派兵入伙,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

联军冲入圆明园,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一万多名英法官兵你来我往,争相入园,各个满载而归。把园内珍藏的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抢走。这还不算,他们认为只有把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描写“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

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圆明园烧毁才是对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才能达到并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于是他们手持火把,在圆明园到处放火,园内的三百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全部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冲天三日,余烟月余不息。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的撤退。

妈妈的感受

今天陪女儿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从开天辟地的神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其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但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我们一起读书的这种感觉,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其实,从孩子上学以来,我们就很少陪孩子一起读书,也很少与孩子交谈。而这次我和女儿一起读了《上下五千年》,我们一起查不认识的字,一起体会文中主人公的酸、甜、苦、辣,一起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起增长了知识。通过这次读书活动,也更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孩子今后的教育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所以很感谢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今后我们还会陪孩子读书,会做得更好,让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生活在知识的海洋里。

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孩子的严父慈母,同时,也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希望孩子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发扬我们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未来

我的书目单

《八十天环游地球》5本《森林报》(春夏秋冬)《神秘岛》

《夏洛的网》

《国际金奖系列小说》一套《 少儿最佳读本》(上下)《成语故事》 《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第一

《百家姓》 《

》《少儿百科全书》(上下)

《一千零一夜》(上下)

《格林童话全集》 《

》《彩乌鸦系列》一套

《绿山墙的安妮》

《安徒生童话全集》 《

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最后一头战象》

《父与子》

《小猪唏哩呼噜》《少年儿童故事报20年精选》 《外公是棵樱桃树》 《

爱的教

》《脑经急转弯》

《长脚叔叔》

《儿童经典美文诵读》一套

《大自然的文字》《戴小桥全传》《好词好句好段大全》 《

《听妈妈讲名人的故事》

》《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

《三毛流浪记》

《皮皮鲁 红色经典》一套

《时代广场的蟋蟀》《热爱生命》《小王子》

《三毛流浪记》《西游记》 《女儿的故事》 《一百条裙子》 《小狼小狼·狼图腾》

3.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 篇三

二、通过家庭阅读活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首先是家长个人的阅读习惯,只有家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带动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闲暇时间、节假日,我们都会静静读会儿书。女儿也随时会翻阅我正在看的书,互相还会聊聊正在读的书。

其次是通过有规律的家庭的阅读活动,培养家庭阅读习惯,也带动着孩子在自主阅读路上越走越宽。

1、睡前故事:这是孩子最乐意的、也是最好的培养阅读习惯的一种方式。自一年级开始,我们会选一些书,每天在睡前读15-20分钟左右给女儿听。开始选书时一般为童话故事或短篇节选,后来逐步发展为长篇。选书类型也逐步宽泛,小说、历史、神话、哲学,等等。

2、绘本共读:绘本,不仅是给孩子看的书,也适合大人去领悟和感受。而且,好多绘本,图画精美,也是很好的艺术欣赏作品。共读绘本也是我们家都喜欢的,大人读字,孩子专注看图。1-2年级,我们累计读了400册以上绘本。整理部分读过的绘本目录,详见附录3。

3、诵读:诵读诗歌,以校本课程《日有所诵》和古诗词为主,另选了金波、金子美铃、纪伯伦、泰戈尔等优秀诗歌。

4、读书比赛:1年级寒假时,为激发女儿自读,我们和女儿开展了读书比赛。采用积分制的形式,每读一本书(刚开始以 篇章计算),按书的厚薄来积分。女儿好胜心强,我们用这种方式,激发女儿开始了自读。

5、读书记录:每人读完一本书,我都会随手在新浪微博上简要做个记录(20读书记录,详见附件),偶尔也会选择一本或一类书,写写读后感。

以下节选自我的新浪微博-伴学之路:

《窗边的小豆豆》(17.5万字)。假期共读的第二本书,我们一起聊了聊人物性格特点,讲了讲印象深刻、有趣的情节,读了读后记。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尽早发现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逐渐衰退吧?”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王小妮的“教后感”集-《上课记》:1、平实:以平实的文字记录亲眼所见。也在课上引导学生们“消灭好词好句”,“消灭模式”;2、真实:描写80、90后大学生的彷徨,“被考试考坏了”,失去了自由思想、情感关怀、拼搏……真实中有现实的无奈;3、教育:读新闻、诵诗歌、表演小品、用鲜活语言

《兔之眼》,一个年轻的老师与班级中一群特殊孩子的故事,既有课堂教学细节,也有生活中的事情,涉及理想的教育观、社会观以及幸福的根源的探讨。

《爱哭鬼小隼》,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的遗作,以其自己童年生活为基础的小说,故事性不强,对孩子成长的心理变化有较多描写。小隼很幸运,有个智慧的爸爸,认为“玩也是成长”;有个通情达理的妈妈;还有帮快乐、互助的哥哥们。

年家庭读书目录以及读后感,详见附录1和附录2。

6、评选最喜欢的一本书:根据读书的记录,评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三、参与到更多的阅读活动中,交往同伴

阅读需要分享,在交流和分享中提升自己,也结交更多的喜爱读书的同伴。我一直参与一些活跃的阅读群的活动,组织单位的图书漂流活动和亲子阅读沙龙讲座,也带女儿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

读书,并没有改变我们什么;读书,()也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附录1:2013,家长读书记录

附录3:部分共读绘本目录

附录4:读后感――我读过的那些育儿书

踏上伴学路后,因为确实不懂教育,也没有实践经验,我就杂七杂八读了些育儿书。以下我分类介绍我读过的育儿书,要说明的是:分类纯粹是我个人的分法,介绍的也不一定是该书的精华,更多是我个人在现阶段伴学的体会。

第一类、家教类:主要是一些综合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估计很多妈妈都看过了。因我是爸爸,刚开始看书名我没有去读这本书。这是尹健莉的.伴子手记,实在、用心,从幼儿期到学生期都有介绍,很多细节都值得体会。读完后,我第一时间发的微博汇集了一些要点:①爱在有心而无痕:不管就是最大的管;在孩子面前做个听话的家长;平等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记功不记过。②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大量阅读;学习古诗词;生活中游戏式学习;反对暴力作业;不考100分。序文中的标题:“爱在有心而无痕”,我记的最深。爱要用心,大多妈妈都是如此,但不着痕迹,却是大部分家长都忽视的。

2、《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胜在平实,贵在用心。全书分成生活篇、学习片、品格篇、心理篇…,涉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贴近普通家庭,书的前面还特别汇总了一些常见问题。书中提及的给孩子择校问题,给我些思考,我甚至庆幸没能上“名校”,那样说不定我孩子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刘称莲老师不用特别高深的理论,只是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让我深感“育儿即育己”。封面上的这句话:“爱在自由里,用全心的爱去陪伴,静静等待和欣赏”值得反复体会。

3、《快发现孩子的天赋》:书的内容我个人觉得一般,感兴趣的可深入关注多元智能理论,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专长,尤其在艺术类爱好方面,不要走强制、代办路线。有爱好,啥时都可以艺术。

4、《牵着蜗牛慢慢走》:这本书好像不算畅销,一位妈妈在其子入学耶鲁后总结的育儿手记,我也认同其“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该“亲力亲为”。她认为家庭教育遵循“提前一点点”和“有趣”两项原则。

与其它家教类不同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具体家庭教育方法,还有求学耶鲁的一些介绍。关心具体学科学习和孩子留学的家长可关注。

当然喽,不见得都适用,正如作者一开始就说:“无论哪种教子方法,都不应该盲目地推而广之,只有根据自己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因材施教才是根本。家庭教育中,家长也不可盲目追“家”。

5、《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讲》:这本书主要讲述如何与孩子沟通,我在读这本书时,是断断续续的,先是体会到要“共情”,再是“多描述事实”。另外,我还有个收获,就是常和孩子聊聊天。总之,这不光是用来读的一本书,需要去体验,去练习;这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伴着孩子的成长,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关于这些沟通的技巧,不光是与孩子沟通需要,工作中同样适用。

另外,我觉得孩子的年龄还小些的家长,可以关注一下:《童年的秘密》、《儿童心理学》((英)谢弗 著,王莉 译/-01-01/电子工业出版社)、《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收集的0-12岁孩子的敏感期案例)。

第二类、阅读类:关于阅读以及亲子阅读和绘本解读方面的书

在以上的家教书里,大多提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具体如何亲子阅读?如何让孩子“渴望阅读”?不同阶段读那些书?不同童书的读法?这些就有必要再去钻研一些阅读类书籍了,而且儿童文学类和图画书类都需要适当了解。

6、《朗读手册》:这本书估计很多家长读过了,我也不多介绍了。这是我踏上伴学路的第一本书,跟着目录就买了些书回来,开始读书给女儿听。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和孩子共读一段时间后再重读一下此书,肯定又会多些感受。

现在,《朗读手册2》和《朗读手册3》也已出版,这两本书分类别节选了一些适合小学中低段和中高段孩子的书的文学作品。这两本书能作为孩子的睡前故事,书中还有作者介绍、同类书介绍,可作为选书指导。

7、《绘本之力》:第一次读时,我没有读完,因为那时我还没有读过几本绘本。看了一些绘本后再读,有了很多的感受。松居直更清晰地表达了绘本的概念以及绘本的创作;其他两位老师则谈了很多读绘本的体验。

松居直认为:“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孩子听的时候,“用眼睛看画、读画,然后在自己的心中创造出故事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绘本体验”。

再摘录河合隼雄在书中的一段话:“日本过于强调对孩子的知识的灌输,认为谁能被更多地、更早地填塞进知识,谁就会赢,可是孩提时代并不是这样一种形态,而是情感的、感性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8、《小学阅读能力决定孩子一生的成绩》: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言了。其中有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不同类型书的阅读方法以及孩子阅读中的阅读障碍介绍,还附有分级阅读能力诊断。不过,这是韩国翻译过来的,我觉得还不太适合国内。

9、《故事知道怎么办》:通过讲故事来纠正孩子的行为。该书既有故事治疗理论介绍,也收集了很多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还有专门 篇章讲解故事创作技巧和讲述技巧。故事大多比较短小,我只读了一些就没有继续了。

亲子阅读,起步很简单,拿起书读给孩子听就行。实践一段时间后,再去看看这类书,就会感受更多些。

图画书的阅读方面还可以适当关注相关书籍,如《幸福的种子》(0-3岁亲子阅读及相关图画书介绍)、《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关于绘本阅读技巧以及60多篇绘本的解读)、《好绘本如何好》(应该说更适合相对专业些的读者了)。

绘本的选择和阅读真的是有很多学问,家长们慢慢深入。先实践,再求学。

第三类、专科类:关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专科学习的书

10、数学类:《10岁前,培养孩子的数学脑》,作者是一位韩国师范大学数学教授,讲述他如何培养女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崇尚人性教育理念,这本书告诉我:数学不只是算术,而是一种思维能力。注重在生活中培育孩子的数学思维。

11、英语类: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介绍自然拼读法,以母语方式启蒙英语。启蒙三步曲:语音输入、亲子阅读、自主阅读。适合孩子年幼些的家长,作者有在加拿大生活的经历,又家有学童,因此该书对北美教育体系也有些介绍。

12、英语类:林克妈妈的《我陪女儿学英语―林克妈妈亲子英语培养手记》,林克妈妈自己陪伴女儿学习英语的手记,适合家有小学生的家长。除了介绍其英语教学经验,作者还对商业英语培训机构进行了考察和批判,提醒我们不要简单依赖机构教学。

还是前面说的那句,关注教育,就该亲力教育。

还有北外曹文的《英语,儿子教我学》,我还没有拆封,可关注。

13、财商类:只读过《快教孩子学理财》,书中的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家庭,但理念值得一学。因国情不同,我们可能做不到与孩子独立,但该尽早给孩子一些自理、自立的机会,还可以把大人工作、生活的一面展现给孩子。

生活就是教育,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与家庭的教育割裂了。

还有本《建构儿童的科学》(学科学,还是做科学;接受科学知识,还是探索科学),我也没读,但值得关注一下,我们普遍缺乏探究的能力。

第四类、教学类:一线教师或专家们写的关于教学方面的书

这类书我原先没有注意到,但读了一些后,我个人更喜欢这类书,一是,老师看到的学生比较多,遇到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会让我们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育儿问题;二是,我们不必羡慕外国教育,不必单纯抱怨国内教育体制。如何看学校的教材与教学、如何与老师沟通,这些在孩子上学前、上学后都要关注。

14、《教室,在书信中飞翔》,是新教育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新作,我一晚读完,而差不多整晚,我脑海中浮现的都是“MS.常”和“小蚂蚁们”。

这本书看上去只是常老师信手拈来的一堂“中澳两地书”课程,也就是师生们的书信往来集,可却展现出了“小蚂蚁班”精彩、丰富的教学课程。

常老师抛开课本来教学,引领孩子们穿越“卓越的课程”(晨诵、整本书共读、经典文本阅读、诗歌之旅、生日书、童话剧、班级交响乐团、道德的六个阶段、还有准备筹划更多的,如健身课……),让孩子们充足地成长。

而且书信中,师生们交流的话题以及旅游途中的见闻,已远超出学业范畴,引领孩子们更多地思考世界、人生,启发我们教育要“品格为先”。最后,还附有对澳大利亚教育的5点认识,以及“道德六个阶段”中“我要遵守规则”的“班级币制度”。

15、《改变,从习惯开始》:顾舟群老师写给一二年级家长们的72封信,侧重于家庭教育,提及到了作业、学习习惯、阅读培养、补课、兴趣班等常见问题,还有很多的读写绘作业,适合学龄前和小学中低年级家长看看。

顾老师多次提及“现在的孩子很难静下心来”,这或许和社会环境,和家长的心境有关,而其中关于做作业方面的习惯,也提醒家长注意。尹健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反对的是“暴力作业”,而当下大部分学校小学中低段作业量并不大,因此,还是要适当指导(并非替代)孩子作业。

16、《重建师生关系》:我新近读完,作者史金霞现在苏州一高中任教。她的语文课堂可谓:“有思想的深度,有文学的气度,有历史的厚度,有现实的广度”。

而这本书里,其落脚点在“关系为先”上,实例讲解以“爱、理解、对话、尊重”重建师生关系。最后一章写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困境和突破。

父母和老师一样,天生容易滋生权威意识,因此,“关系为先”也适用于家庭教育。

17、《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许多学校不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是培养考生的场所”。事实已不仅是学校了,家长也热衷于让孩子考级。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讲述自己的教学历程,而她和一群六年级的小学生,四年学完课本,课内海量阅读,师生诵读、精读了大量文、史经典,充分说明了阅读的神奇力量。

上面几本,都是一线教师写的。理念上,其实与专家的言论大抵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他们探索出了教育的路径。这是我喜欢的。

18、《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前期发表的“语文之痛”(对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课文的批判)的集结;另一部分,是根据其陪女儿读书的经历,介绍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转一段我微博上特别摘录的作者叶开的关于阅读分级:青少年阅读需要明确的分级推荐:学龄前,以童话、故事的阅读和听诵为主;少年儿童期,阅读以幻想、科幻、魔幻文学作品为主;青少年阅读,要有选择地加入历史和哲学读本来开拓视野,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我觉得还该加上童诗,总的来说,孩子阅读该符合这进程,选书面宽些好,也不要被“经典名著”所限。

还有本书,《给教师的建议》,有位也读了不少育儿书的家长跟我说不错。我收了,但我还没读,只提一下。

第五类:人文类:严格说,这类不算育儿书,其实是自己闲读之书,不过都能发现“教育”与“育儿”的 篇章,伴学路上,其实是家长自己的眼界、视角需要拓宽。

19、《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的家庭生活纪实散文集,记录了两个孩子婴幼儿期的一些成长片段。读来让人感觉真实,书中没有一点说教,而从她俩孩子写的两篇“跋”中,更能感受到浓浓的真情,育儿最大的影响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培养孩子重在培养品格和习惯。

20、《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与其儿子-安德烈的专栏书信汇集。因为儿子已经长大了,并且文化也有差异,很多家庭可能出现“闭门”,甚至“锁心”了,龙应台带我们思考:如何认知已经长大的孩子?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该留给孩子什么?

在此之后,龙应台还有篇《目送》的散文集,涉及教育和孩子方面较少了,在此就不多提了。

21、《奥数是个替死鬼》:其实不是讲奥数的书,是一自由教师从其奥数班教学见闻说起,反思:孩子的痛苦反映了整个社会愈演愈烈的忙乱,倡导纯朴自然的生活。

另外,书中有段关于其自己在高中时的学习成绩的V形大反转,我觉得关心孩子成绩的也应关注的更远些。

封底语:“通过学习,我们要获得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个有主见的头脑。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依靠它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财富故事中,抓住自己的生活。”

奥数是个替死鬼,而全球的商业化背景下,教育其实也无法独善其身。

22、《虚实之间》:芮成刚侃侃而谈众多大人物、大场面,那种对世界之巅的亲近,让我首先感受到了高度;其次感受的是宽度,话题宽泛,新闻、时事、经济、人物,甚至教育、人生;掩上书,更多感受的是角度。真相=事实 角度。“生命的节奏仿佛钟摆,在真假之间、虚实之间,摇摆往复。”

芮成钢当年是高考状元,英语特棒。涉及到教育的有几篇,比如关于出国问题(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关于英语口音(不必在意发音),关于英语学习(背诵经典)。

2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这是“一部通俗的心理学杰作”,它不同于一些心灵鸡汤,它告诉我们“人生苦难重重,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而为人父母者更应踏上“心智成熟之旅”,因为“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人在幼年时期失去父母的关爱程度以及时间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

全书四章,分成三部分:自律、爱、个人信仰,到现在,我还放在床头,准备来次大摘抄。如果认可“育儿即育己”,那该读读此书。

24和25、纪伯伦的《纪伯伦诗集》和泰戈尔的《新月集》:这两本诗集放在一起说一下,很多 篇章随意读读也会觉得获益匪浅,我微博里摘录了一些。

前面已分享了五类,还有一类:童书类:

这一类不在我的“育儿”书单里,可陪读过程中,会发现“童书非童书”,好多绘本中有深刻的寓意;好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有和谐家庭,有正直的父亲,有宽容的母亲……,也让我们更了解孩子的情趣;很多童书中寓含的普世价值观也该是家长需要反省的。

童书类,容易被家长们忽视,家长们热衷于给孩子选书。其实,家庭教育该从家长陪孩子读童书开始。

就以上我读过的那些育儿书里,我个人推荐三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这是偏重育己,这个时代,或许多多少少有些心理病;《教室,在书信中飞翔》,偏重品格为先及课程建设,更了解学校教育,更积极去面对学校教育;《朗读手册》,偏重阅读,亲子阅读,先实践,再求学……

刚开始,书越读越惶恐,因为发现自己不懂得太多,要学的“技术”太多。而真正陪读一年后,我反而静心了很多。“孩提时代,情感的、感性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只想着和女儿一起长大就好,各种技术,不去强求。

莫言领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讲故事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

一个没有文化的母亲,却培养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或许可说,为人父母懂教育并不一定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有关。育儿路上的那些惶恐,是因为我们已经被浮躁的社会无形中染色了,自己的内心难以平静。正如此,育儿路上不必四处“求术”,没有完美的“技术”,所谓的“道”,也就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孩子的理解。

4.想成为书香家庭需具备的条件 篇四

工作人员表示,要求主要包括“藏、学、用、特”四个方面。

藏:藏书量不低于2000册,订阅报刊杂志,经常购买、阅读纸质或电子图书,有专门的学习场所,家庭读书的硬件条件良好。

学:家庭成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自觉的学习意识和明确的学习计划,广泛学习各类健康有益书籍,经常参加读书交流活动或专题讲座、论坛,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或征文,家庭学习氛围浓厚。

用:学以致用。家庭成员通过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收获较好成效,发表文章或作品,获得各种等级证书和表彰,家庭成员平均学历达到较高学历,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上一篇:天使的翅膀诗歌下一篇: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