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字情书

2024-09-12

一万字情书(精选2篇)

1.一万字情书 篇一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内容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

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

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

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

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

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

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

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

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

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

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

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

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

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1】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2.15万字情书谱写“康巴奇恋” 篇二

2003年,南京小伙杜冬从河海大学毕业,成了上海宝钢集团的英文翻译。2007年10月1日,利用休假的机会,他踏上了圆梦之旅——以“背包客”身份沿着川藏线旅行,领略藏地脱俗的美景和神秘的宗教文化。

几天后,杜冬到达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这座康巴小城海拔4000多米,天空纯净一如史前。酥油飘香的寻常巷陌,曾是转世活佛的故居;高洁的格涅雪山,与晴空亘古脉脉相视;夕阳下牦牛归去的方向,飘来青稞酒的醉人芳香和康巴汉子热辣的情歌……28岁的杜冬欢欣地徜徉其间,不时按动手中的相机快门。

当时,一年一度的赛马节正在举行,杜冬搭车来到距县城几十里远的草原,体验理塘最盛大的节日。远远地,他就看见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是由上千顶帐篷组成的,每顶帐篷里都住着一个前来看赛马的康巴家庭。

杜冬原本计划只在这里停留一日。可一位藏族姑娘的出现,不仅打乱了他的旅行计划,而且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晚,各乡镇的姑娘比赛民族舞。杜冬被其中一位藏族姑娘深深吸引:她有着水晶般莹泽的眼睛,齿白唇红,齐腰的辫子随着舞步飘来荡去,仿佛是从壁画中走出的飞天仙子。

杜冬举起相机拍女孩的侧影时,她正好转过头来,眨着大眼睛。那一刻,草原上的一切仿佛都迅速向后退去。在她面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黯然失色。

第二天一早,杜冬拿着冲洗好的照片,穿梭于草原上的千顶帐篷中,寻找照片上的仙女。很快,他打听到女孩名叫曲西,住在理塘一个小镇的牧区。

拿着地图,杜冬很快找到了曲西家,这是一座石木结构的三层小楼。

開门的正是曲西,她的大眼睛充满了惊讶:“这位哥哥,你找谁?”

“是曲西姑娘吧?这是我给你拍的照片,特意送给你。”说着,杜冬取出一叠照片,递给她。

女孩看过后,露出了甜美的笑容:“照得真漂亮,谢谢你!请到家里喝杯茶吧!”

通过交谈,杜冬得知20岁的曲西是父母最小的女儿,上面有两个哥哥,还有一大群家族亲戚。

临走时,杜冬看着曲西,在心里说:“我已经认识你了,心中再没有遗憾。”他以为女孩只是生命中的过客。然而,命运却做出了另一番安排。

离开理塘后,杜冬继续在川藏线上行走。但他的脑海总会浮现曲西的身影。小昭寺的细雨如愁丝,淋得他心乱如麻。

一天,在茶馆喝茶时,杜冬与一位司机聊天。听完对方的爱情故事后,杜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事:“理塘有一个姑娘,不知为什么,我总想见她,怎么办?”司机说:“那就去找她啊,这就是缘分!”

一小时后,杜冬坐上了回理塘的飞机。1000公里外,曲西家的小楼仿佛近在眼前,她的倩影浮现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

一往情深,为爱停留西藏

就这样,被爱神之箭射中的杜冬,刚离开理塘几天,又回到了曲西家。为了融入这个康巴家族,他以“到理塘度假写作”为由,在曲西家租了一间房,住了下来。

当晚,曲西从镇上办事回来,看到杜冬竟然成了家里的房客,不由大吃一惊。她似乎认清了杜冬的“叵测居心”,一改往日的温婉柔和,一见他就横眉冷对。

曲西的妈妈怕杜冬吃不惯康巴人的早餐,每天黎明,都会喊起女儿,让她去镇上汉人开的早点铺给杜冬买饭。

住进曲西家之后,杜冬经常听到她阿爸阿妈大喊“崩”, 然后曲西就高声应着“啊哦”,接着从楼上下来。杜冬以为“崩”是曲西的小名,也随着叫她“崩”, 曲西却没有“阿哦”。后来,杜冬才知道“崩”是“姑娘”的意思。

为了减少语言障碍,杜冬开始学习藏语。当地一些年轻人免费给他当老师,他迫不及待地学会了“昂秋拉嘎”(我爱你)。

与曲西相处的时间越长,杜冬就越喜欢这个爱看书、善歌舞的藏族姑娘。他为她做了很多浪漫的事:他托一位藏族的木匠朋友为她做了只小木箱,然后自己通宵达旦地给木箱画上精美的图案;他想方设法,从上海买来20斤她最爱吃的莲藕(当地买不到);他为她劈柴挑水,和她一起在草原上放牧牛羊……

有一次,杜冬穿着崭新的运动服叉草,曲西的阿妈劝他:“你不要做,会把衣服弄脏的。”杜冬非做不可。曲西在旁边扫地,看也不看他。擦肩而过时,却低声对他说:“我会帮你洗衣服的。”那一刻,杜冬感到幸福如潮,席卷心田。

在理塘,女孩子的情事是绝对不能和父兄说的, 否则就是“害羞没得”(不知道害羞)。所以,尽管曲西的父母兄长都知晓杜冬的心思,却都不说破。

假期很快结束,杜冬翻译的小说《黑暗之劫》也已完工。2008年2月6日,杜冬离开那天,曲西和哥哥为他送行。杜冬想在离别之际对曲西表白,但由于害怕被拒绝,他鼓起的勇气荡然无存,带着深深的遗憾回到了上海。

等待6年,纯爱如花绽放

回到上海,杜冬日思夜想着曲西。半年后,经不住相思的煎熬,他再次请假来到理塘。

站在曲西家的院门外,看着她窗前盛开的格桑花,杜冬忽然觉得很委屈:“我翻越大山,越过激流,终于站在心上人的家门口。可在她心里,我却什么都不算。”

“哎,你来了啊!”曲西故作平静的声音中,带着微微的颤抖。不知为什么,当她发现杜冬对自己的情意后,就再也不喊他的名字了,一直用“喂”或“哎”代替。

“我准备在这里度两个月假,静心翻译艺术史《波西米亚》。”杜冬怕被她识破来意,欲盖弥彰地说。

曲西笑着说:“嗯,你真有才华。”

此后几年,杜冬用上所有的假期,先后6次穿梭于上海和理塘。最长的一次在曲西家住了半年,最短的一次只有两天。其间,他以写日记的方式,为曲西写着特殊的情书,但一直不敢给她看。其中一句颇为感伤:“康巴之前,我没有信仰。此去经年,我懂得了忧伤。”

几年间,曲西也为杜冬打开了一扇窗——藏族同胞古典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他不仅深爱着曲西,也喜欢上了藏区的一切。

康巴人无论男女,皆是直爽表达爱意。而杜冬经年不息的“求爱”方式,自然令当地人感到不可思议。

2012年夏天,杜冬毅然辞职,告别上海,定居拉萨。他供职于当地报社,喝甜茶说藏语,结交藏族朋友。每当有假期,他依然会去理塘,在曲西家住些時日。这时,曲西的父母和哥哥已把他视作家庭成员,不再收他房租。

有一次,杜冬借着青稞酒壮胆,单刀直入地问曲西:“你喜欢我吗?你应该知道,这些年,我一直深爱着你。”

曲西却甩下一句“害羞没得”,扭头走开了。显然,杜冬这样冲动的告白,依旧没有打动美人芳心。

2013年,杜冬34岁,已经从当年的“正太”变成了“大叔”,曲西也已26岁。尽管她的许多姐妹早已出嫁当了妈妈,尽管身边不乏帅气的藏族小伙热烈追求她,曲西却依然单身。

2013年3月,杜冬将6年间写给曲西的15万字情书结集出版,取名《康巴情书》。羞涩的姑娘,笨拙的男孩,淳朴的藏地风情,滚烫的文字……在情书里一一展现,“痴情哥”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的:

曲西:

三年前我曾经在理塘寺的金顶下,指给你看,是哪一条路横穿了中国,横穿了你的家乡和我的家乡。

于无数的道路中,我认出了我的那条路,你是否在路的终点?

漫长的路,总是能走到;短暂的路,却似乎总也走不到。

会不会有一天,你会说:“哎,你不要走了。”

不,也许你说:“喂,你已经到家了,还要去哪里?”

那时候,我就坐在中国温暖的腹地上,知道自己找到了一生,找到了你。

杜冬

4月3日,杜冬将这本沉甸甸的情书送给了曲西。几天后,曲西通过表姐转告杜冬,以前她之所以拒绝他的求爱,是需要时间看清楚他。后来,等啊等,却不见他有“动静”了……

闻听此言,杜冬又是懊悔又是狂喜。他知道,曲西这位康巴“冰美人”,正在缓缓向自己敞开心扉。

守得云开见月明。5月12日,曲西去拉萨看望杜冬,答应与他相爱一生。

在这个真爱日渐成为“奢侈品”的年代,杜冬以6年的痴情不移赢得了康巴仙女的芳心。一场如雪山般纯美的高原之恋,在拉萨城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上一篇:项目组长岗位职责下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