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2024-08-11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精选13篇)

1.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篇一

教学目标:

1、刺激幼儿前庭平衡觉;

2、有助于提高幼儿注意力;

3、强化上肢,颈部力量。

教学重点:刺激幼儿前庭平衡觉,提高幼儿注意力。

教学难点:能够长时间坚持标准动作。

教学准备:铃鼓、皮球、大龙球、独脚椅、平衡台、桶、*环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听音乐入场,去器械。

2、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问候活动

蹲拍铃鼓报数

(三)、器械训练

1、教师出示皮球: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新的游戏:爬地推球。

2、现在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动作。

3、教师示范:俯卧于墙前50厘米左右,双腿并拢,双手抱球于胸前,抬头目视前方,双手将球向墙推出,注意肘部离地,双脚绷脚面。

4、现在请某某小朋友为大家示范,教师边讲解边强调动作要领。

5、幼儿练习推球100下,教师逐个指导。

6、“小朋友们做得真棒,现在大龙球也要和小朋友们做游戏,请小朋友们取独脚椅坐成一圈,小朋友们要坐稳,双手放在膝盖上。”教师取大龙球“大龙球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坐得稳,大龙球撞到也不会倒!”

7、“下面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在做什么?”教师示范俯卧椅上,双手支地,双腿向后伸直,保持平衡,双脚脚尖支地,请一个小朋友做示范,教师同时介绍五脚椅、四脚椅动作。

8、幼儿听口令做五脚椅、四脚椅,教师逐个指导。

9、“现在老师可以变成三脚椅,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先做示范,然后幼儿做,教师指导。

10、“现在我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接力传球》”

(四)、整理游戏

听音乐取*环*

(五)、结束活动

击掌鼓励。

2.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7月~2014年9月到我院训练的学习困难儿童100例, 年龄在6~12岁难以完成学业的小学1~6年级学生, 平均年龄9.3岁, 其中男57例, 女43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学习困难儿童诊断标准;符合感觉统合失调的标准;EEG检查排除器质性脑病、癫痫等疾病;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在70分以上。必须连续完成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训练3个疗程以上 (20次为一疗程) 。

1.2 研究方法

1.2.1 训练工具

采用台湾奇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材教具。训练教具有圆筒、滑板滑梯、吊揽、跳床、跳球、跳袋、平衡台、平衡木、阳光隧道、彩虹筒和多种触觉训练器材等20余种。

1.2.2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首先由专业医师对每位儿童进行评估, 详细了解孩子的发病史, 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心理状况, 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让孩子接纳、认同这里的环境和人, 要培养孩子想去做的兴趣, 要让孩子感到快乐, 使孩子能自动自发、全力去做, 为以后训练打下结实的基础。依据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手册, 感觉统合积极疗法》[2]制订出个性化、具体化、系统性的训练方案, 主要通过训练工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到“玩”的过程中, 寓教于乐。每次在康复训练师指导下训练1小时, 每周2~3次, 20次为一个疗程, 3个疗程后评定训练结果。

1.3 心理干预方法

1.3.1 与家长进行恰当的沟通, 了解每位学习困难儿童的生活与学习情况, 解除家长的焦虑情绪, 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其子女参加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沟通, 让父母深刻认识到其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 改变粗暴简单严厉的教育方法, 以爱心、耐心对待孩子, 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让家长积极配合。

1.3.2 掌握儿童心理需要和心理活动规律, 训练中要观察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活动, 尊重学习困难儿童的人格, 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训练, 在愉快的情绪中促进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反应, 帮助儿童的感觉运动向正常的方向发展。

1.3.3 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 专业康复训练师可采用一些专业的心理技能方法如模仿法、角色扮演等, 让孩子轻松愉快的接受为他安排的训练方案, 并逐步建立起自信, 做事主动, 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

1.3.4 为了更好地配合感觉统合训练, 纠正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 还可以将训练延伸到家庭, 指导家长在家里教孩子拍皮球、跳绳、趴地推球, 让孩子沿着地板的缝隙笔直地走, 做平衡动作, 这些活动能巩固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 还可以采用串珠、穿针引线等游戏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指导家长看与感觉统合训练相关的书籍, 来充实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和感觉统合方面的知识。有进步时请老师多给予夸奖与鼓励, 发现错误时请老师与家长一起寻找原因, 不要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就进行批评与责骂, 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并产生敌对心理。

1.4 测评方法

采用北京医科大学任桂英编制的《儿童感觉统合检测量表》[3] (以下简称感觉统合量表) , 在训练前后分别评定一次。量表的内容分为4个方面: (1) 前庭失衡 (2) 触觉防御过分 (3) 本体感失调 (4) 学习能力发展不足。诊断感觉统合失调的T分为:40~30分为轻度失调, 30~20分为中度失调, 20分以下为重度失调。并将相关资料输入电脑制定出训练计划。

1.5 临床效果评定

20次为一个疗程, 3个疗程后评定训练结果。 (1) 干预训练前后进行感觉统合发展量表评价; (2) 3个疗程后通过老师、家长反馈成绩。

有显著改善为感觉统合量表评定达到正常或提高≥10分, 学习成绩提高20分, 有改善为感觉统合量表评定提高5~10分, 学习成绩提高10~20分;无改变为感觉统合量表评定提高≤5分, 学习成绩提高分<5分。

1.6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经整理后输入电脑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 χ2检验处理。

2 结果

(1) 从表1显示, 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定结果分析, 训练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 从表2显示, 训练前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儿童智商正常, 但学习效率差、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情绪不稳定, 最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类特殊群体。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多种, 目前公认的有遗传、脑损伤、性别、环境等多方面因素[4]。

近两年来, 我国对儿童感觉统合的训练与研究中发现学习成绩差的儿童中, 感觉统合失调率达41.7%。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 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作用反应, 即大脑不同部位对感觉信息经过统一协调的分析和组合处理才能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认知活动。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为视、听觉及语言、触觉防御、结构和空间知觉、身体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的障碍。感觉统合训练可使儿童本体感觉与掌管这些功能的神经进行多次统合协调, 改善了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阅读困难和动作磨蹭等问题, 大大减少了儿童学习上的阻碍, 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因此, 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学龄期儿童存在的各种行为问题非常有效。

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训练是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专家艾尔丝博士提出的感觉统合理论, 对于学习困难、心理和情绪障碍的儿童少年有明显的效果。通常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 适当的实施行为矫治, 解决了不少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针对病因病史, 运用心理学知识、技能让孩子参与感统训练, 结交玩伴, 学会在“玩中学, 学中玩”[5]。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 通过强化训练结合心理干预后, 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训练前后学习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也发现强化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并不是对所有学习困难儿童均适用, 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 则感觉统合训练的疗效并不优于药物治疗, 甚至低于药物治疗。由此可见, 在临床应用中只有明确病因, 训练才能发挥最大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在学习困难儿童中的应用, 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的训练方法对100例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训练, 对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得分及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智力正常学习困难儿童经过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通过感觉统合训练结合个性化心理干预训练, 让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训练, 从而提高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效率, 减少了儿童学习上的困难, 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提高了其学习成绩,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学习困难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任桂英, 王玉凤.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 8 (4) :186-188.

[2]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573.

[3]任桂英.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心测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 (8) :145.

[4]张广兰.学习困难儿童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 10 (5) :350-352.

3.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学校体育;感觉统合训练;小学体育教学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不少儿童感觉神经系统方面的训练比较缺失,这样就会诱发不同种类的神经方面的疾病。根据调查显示,在当下的城市之中感觉统合失调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几乎达到10%~30%。特别是小学期间的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非常的普遍。但是6岁到13岁之间是感觉统合失调治理的最佳时间,换句话来说小学期间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得到更好控制的阶段。许多实践证明,体育活动对于学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期间身体活动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三维健康”,此外对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疾患的防治更有明显效果,可使得小学体育课程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一、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几个因素

1.神经系统被损害或是出现紊乱现象

神经之中的中枢神经为感觉统合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也成为诱发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因素。儿童的感觉统合是指许多部位的中枢神经一起作用。所以,不同部位的感觉神经中枢之间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整体,一旦中枢神经出现紊乱,或是被损害,这样统合神经的联结就会出现终止,进而诱发感觉统合失调。这一现象也充分地说明了,脐带绕颈、脑膜炎等会诱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此外,一些药物、环境食物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比方说铅摄入过多等,这样都会诱发神经系统出现紊乱,最终使得感觉统合出现失调。

2.在感觉刺激训练方面比较匮乏

虽然胎儿在子宫里面的时候就可受到感觉刺激,但是那时候的感觉刺激非常少,又很稳定,所以,实施统合训练在小学阶段效果是最好的。当下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生活模式使得小学生感觉刺激越来越少。目前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的溺爱,不让孩子去玩、去跑,这样得不到及时的训练,会诱发统合失调。再加上城市楼宇比较密集,活动的空间比较狭小,小学生不能在室外自由的奔跑、跳跃、攀爬等刺激性的活动,这样就会极大地缺少感觉刺激。此外这些刺激运动又可以锻炼其协调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这样因为缺少感觉刺激,学生的眼、手协调能力就会非常的不好,大脑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就加剧了统合失调问题。还有就是儿童的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与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有直接的关系。经过研究说明:对于易养型儿童来说,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占有很大一部分,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大都在启动缓慢型儿童和难养型儿童之中,他们之间有明显的不同点。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案

1.关注器材的新玩法

虽然器材的品种是可数的,而一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却非常多,这样训练内容多种多样,学生就会踊跃地参加体育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上,要考虑到同一器材让学生保持持续的新鲜感,这样就要创新器材的多种玩法,注重玩法的多样化、生动化。比方说,对于大笼球的玩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之中我们可用多种方法。学生可在大笼球上俯卧。学生还可以把腹部當作支撑点,趴于大笼球之上,头部向上,双眼看向前方。让其他的学生把他双脚抓起,把其双腿平行举起,顺着大笼球的转动方面运动,一点一点地左右、前后运动,速度也有快慢的变化,这样可让学生感觉到前倾的感觉,对其重力感调试有一定的效果。也可让学生坐在大笼球上面,可和同学一起协同完成,也可锻炼其独立完成。或是把大笼球放在俯卧或仰卧在地上的学生身上,慢慢压挤,让其感受滚压的感觉。

2.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

感觉统合训练之时使用游戏的模式效果最好,在游戏期间,学生可获得多种感知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游戏比教学方法其最容易接受,教学方法最有效果。体育老师组织一段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时候去学习体育知识,锻炼体育知识。综合体育训练的实质,老师可实施集体游戏玩法、个体游戏玩法等。比方说,“滑板推球”这项集体合作游戏,其过程是学生在滑板上俯卧,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最少可2人,也可多人,实施水平推球、接球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斜线的模式。这样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使得学生颈、背部肌肉得到很好的收缩,可锻炼其眼球控制能力,促进其视觉、听觉得到很好的提高。

综上所述,体育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学习环境是主要的,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在运动期间的感觉统合训练其实质是人体和器械、活动现场、周围的环境等融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使得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接受刺激,进而使小学生在触觉、视觉、平衡感、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等方面有所拓展,进而促进学生在做动作的时候更加的和谐。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感觉统合训练目标的融入,使得小学生强身健体、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施勇.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感觉统合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

[2]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篇四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详细,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

二、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什么表现呢?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它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大滑板 小滑车 爬地推球)

2、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划消 盯点)

3、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它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拍球 跳绳 八八轨道 上下轨道 太极平衡板 摇滚翘翘板

独脚椅平衡木)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跳床 羊角球)

6、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触觉板 大笼球)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根源是家长养育不当。

一 是先天因素。有的职业母亲工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够,特别是母亲怀孕期间的紧张情绪,对孩子的感觉系统发展很不利。

二 是城市家庭小型化。孩子都是“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在家里接触的是地板而不是土地,陪伴的是保姆而不是伙伴,没有很多机会去晒太阳、看花草,孩子活动空间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各种感觉刺激机会太少。孩子们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体验,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三 是剖腹产率不断增高,孩子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对孩子的触觉和关节生长很不利。

四 是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五 是家长总是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加到了孩子身上,使孩子的负担过于沉重,剥夺了孩子参与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让孩子找到感觉,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地玩,像蹦床、滑板、吊桥、秋千其实都是感统训练器械。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跳房子、滚铁环、捉迷藏等都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感觉系统发展的。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与人交往,多喊、多叫、多唱也是较好的办法。有一些孩子还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训练,家长和老师应当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要给孩子游戏的权利。

感觉统合失调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它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

四、怎样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如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从70年代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已研究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中国儿童中也取

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周期是20 次,一次约一个半小时左右,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心理老师据每个孩子的失调程度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训练时间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应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

器械介绍:滑梯: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

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 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方形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圆形滑车:双手滑行、连结车阵、手搭肩、搬运、玩法多样,随心所欲。大陀螺:高级前庭平衡训练器。强力刺激孩子左右脑发展。

平衡触觉板:各种不同形状的触点可刺激孩子的脚部神经及全身触觉感。可任意变 换,训练平衡能力,体验行走乐趣。太极平衡板: 针对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孩子进行训练,增加前庭及 本体感的刺激。踩踏石:训练孩子平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跳袋 羊角球:通过在跳袋内向前后左右跳跃,可帮助儿童克服本体感不足及触

觉敏感或不足。88轨道 上下轨道: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上下转盘:将球放置在轨道上并慢慢地转动转盘,令球在轨道上持续滚动。

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独脚凳: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力感,建立前庭感觉机

5.关于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浅谈 篇五

内蒙古师范大学

特日格乐

摘要:都市化的现代社会,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虽然感觉统合失调不是疾病,但是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着幼儿以后的社会行为、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所以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必须及时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并依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及时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关键词: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A..Jean Ayres 根据神经生理学的理论而提出来的。感觉统合是人的大脑通过感觉系统(包括视,听,嗅,味,触等)搜集周围环境中的这些信息,将他们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1

在幼儿园里,有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差,特别胆子小,过度敏感,平衡能力差等表现很有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引起的。造成幼儿感统失调的原因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的两方面。生理因素就是早产、剖腹产或孕期里造成的。比如,剖腹产的孩子有胆小、爱哭、粘人、反应迟钝等表现。后天环境因素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及影响。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娇宠溺爱,造成孩子的操作能力欠缺。老人带大的孩子比较胆小,不敢大声说话等。

那么,怎么解决感觉统合失调呢?那就是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儿童的运动技能及运动的协调组织能力,对儿童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及双侧协调能力均有促进作用,它通过调整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的协调能力,达到手、眼、脑的协调运动,从而改善了儿童的统合功能。2感觉统合训练就是通过科学的设计、特制的器材,比如说玩儿彩虹伞,爬触觉步道,走过河石、独木桥、河流与海洋,跳体能环,蹦蹦床等,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通过对幼儿的听、视、味、触、前庭觉、本体感的的刺激,促进幼儿感觉之间的协调。感觉统合的协调发展影响着孩子的社会行为、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发展。

现在很多幼儿园已经把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里。组织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2杨霞,叶蓉编著.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年03月 张炼.感觉统合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2期 1.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感觉统合训练里游戏性是最重要的。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设计活动,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果幼儿不感兴趣的活动为游戏内容的话内容的话,感觉统合训练就会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活动从而失去意义。感觉统合训练就是以幼儿感兴趣或能吸引幼儿的游戏为内容的游戏来展开的。比如,玩儿感觉统合器材之前给孩子们讲个故事,然后让孩子们扮演故事里的角色去玩。以《丑小鸭的故事》为例,讲完故事告诉幼儿丑小鸭是克服了很多困难之后才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为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告诉小朋友们现在就是丑小鸭,想变成白天鹅就爬过触觉步道,走过平衡木,跳过平衡木。这样以故事里幼儿喜欢的人物来扮演角色,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2.活动的时候,应对努力完成动作的幼儿给予鼓励。老师要参加到幼儿的感统训练活动中。不仅示范玩儿器材的方法,而且得和幼儿一起游戏。跟幼儿一起游戏的同时,对个别幼儿应因材施教。比如,对不会爬的幼儿,不能一时心急,强迫幼儿爬行。应慢慢的教,并鼓励幼儿多练习,对幼儿的进步,及时给与鼓励。活动的时候不能忘了活动目标是矫正幼儿动作。

3.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分年龄段来活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是不一样的,组织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分小班、中班和大班组织游戏时,训练活动的侧重点应不一样。

感觉统合训练游戏已经开始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里,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感觉统合训练的空间和器材有限。由于空间有限,器材的数量和样式也有限。这样就玩儿器材时幼儿只能分组进行训练。分组的话就幼儿玩器材的时间就短了,这样会不会影响实现预期目标呢。

2.老师应多学习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总是玩儿一种游戏的话,幼儿对器材失去兴趣。所以老师应该多考虑器材的多种玩儿法。比如,彩虹伞是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游戏。彩虹伞游戏有蒸馒头、孵小鸭子、追浪等。那是老师也可以根据孩子爱吃的卷蛋卷为命名,跟孩子一起把彩虹伞卷成一条绳。再用卷起的绳子比拔河赛。彩虹伞游戏里有个找颜色的游戏,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不仅用手和脚来找颜色,还可以以别的身体部位找找颜色。例如,小朋友用自己的小屁股找颜色。

3.感觉统合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活动。感觉统合训练是游戏活动,不能看成是训练。所以矫正幼儿的行为,不能只重复几种活动。这方面感觉统合老师应多多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有些家长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上感觉统合训练课程的必要性。这时,老师应和家长沟通好,必要时给家长开个关于感觉统合的座谈会。从而实现家园合作,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条件。

幼儿时期是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萌芽阶段,这时期的经验会直接影响一生的发展。幼儿时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能促进幼儿动作、机体的协调、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发展,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实现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课是有必要开展。参考文献:

[1]杨霞,叶蓉编著.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年03月

6.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 篇六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实例,从实践操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对于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所产生的影响及在实际操作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来探讨沟通与交流在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提出了与感统训练的对象进行情感交流对于感统训练有序进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沟通

交流

退缩、逃避行为

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接受器官,成为感觉信息。这些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整理、组织,继而指示身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而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接受器官,未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恰当调节、区分、整理及组织,继而未能指示身体做出适当反应。其实质就是针对相应的神经生理过程缺陷,通过专门的训练活动,使大脑的相应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促进脑神经成熟。从而改善大脑的感觉统合过程。因此感觉统合的实质是脑功能训练。

特殊儿童由于受其身心障碍差异的影响,较普通儿童而言在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系统方面存在一些更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等很多方面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以后的生活、工作等方面。所以,及早针对特殊儿童在感觉统合失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与训练,对其日后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笔者就以在实习期间所带的一个个案为研究对象,谈一谈本人如何进行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姓名:磊磊(化名)

年龄:七岁

残疾类别:智障

所属程度:中度

(二)、现有发展水平:

1、语言:

(1)基本无语言,只能说“爸爸”、“妈妈”,且 发音不准,含糊不清;(2)无书面语言能力;(3)语言理解能力差;

2、社会适应:

(1)不能准确的表达感情或其他感觉;常以哭泣等消极态度来表达情绪:(2)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指令等;

3、感知觉:

(1)前庭平衡觉失调、本体觉发展水平低、触觉防御差;(2)注意力差;(3),触觉敏感(足部);

4、肢体运动:

(1)能独立行走;

(2)精细动作能力差;

二、对个案中智障儿童的感统训练

笔者带着磊磊做感统训练期间,从最初的陌生,不配合训练到现在的基本能够控制其训练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接触期

此阶段约为时一周。是笔者和磊磊相互认识的阶段。由于磊磊是每周三至四次训练,所以与其接触的第一周主要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笔者对于磊磊的各种情况都不了解,经过与磊磊的家长、其之前的老师交流才对其情况有所了解。(具其母亲介绍其有欺负新老师的的现象,如不理睬老师,不听指令等)

(二)第二阶段:情感建立期

通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磊磊较初次见我时少了一些不适应的状况,不像初次带他上课时那样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指令、频繁哭泣等,但这些现象依然存在,只是相对前期而言少了一些。此阶段,开始表现为:(1)在高兴时有自己鼓掌的现象,且次数逐步增多;(2)逃避行为依然存在,主要以哭来表现。若是平衡台(木)、触觉板等腿、脚部训练项目时,会瘫在地上不起来;(3)对待训练消极,在遇到不喜欢的项目时会有玩手指、反复指训练器材、长时间注意力不集中、独自发笑等行为,使得训练不得不中止,待其进入状态后,才有开始训练;(4)对训练没耐心,往往在没有完成训练任务量就像结束训练,搬动训练器材,把它放到墙边(我们要求孩子自己拿、还器材);(5)磨牙、示意要上厕所(欺骗老师);在磊磊的这些表现中,积极表现相对较少,消极表现占了大多数。而当我试图纠正他时,由于我们之间情感交流薄弱,磊磊不明白我的意图,更多的是不理睬,对我的指令消极应对,若对其态度严厉还会哭。起先,对磊磊的这些行为我采取劝慰的方式,但明显不起效果,最后态度严厉时也没有用,磊磊不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动作中就是哭。

在总结了前几次的经验后,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来与他交流、沟通,从而建立情感上的交流,并进行感统训练:

1、针对磊磊在对某项事物或者某项活动表示喜欢时有自己鼓掌的行为,我对此予以强化。每当他自己鼓掌时我也跟着他一起鼓掌,伸出大拇指表扬,并予以口头表扬,如:“磊磊真棒”“表现很好”等,使其更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有时我也将鼓掌对磊磊的影响作用予以灵活运用。如当其不喜欢某些项目,比如走平衡木,其对此的抗拒反应较大,我就将其抱到平衡木上。磊磊一开始会哭,不往前走。这时,我就会给他鼓掌,先吸引其注意力,然后鼓励他向前走一步,经过多次尝试,磊磊在看到自己走了几步之后会很高兴的给自己鼓掌,然后继续往前走。如是反复几次,磊磊现在对平衡木的畏惧心理以好很多了。

2、由于磊磊语言发展水平很低,不会说话,除了“爸爸”、“妈妈”这亮个词能说的出来外,基本只会发一些如“恩”“呐”“啊”“哦”“咯”这样的音。在他发出这些音时,尽管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也跟着他发这些音,吸引他的注意力,并冀此和磊磊拉近关系,让磊磊对我产生好感,以此建立情感交流。同时,通过对磊磊所发的音的观察,慢慢的我发现了磊磊的情绪状况可从其发音中看出一些情况,如发“咯”的音时,一般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在做别的事,这时就需要提醒他。在发“呐”“哦”的音时,一般都是其情绪不错的时候。可以具此适当注意调整磊磊的情绪。

3、将训练时的气氛放轻松,在训练时我会一直与他说话或给他唱歌。以此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及带动他的情绪。如在其进行脚踏车、触觉板的训练时,我边牵着他的手边和他说话,这样其在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东张西望的小动作就会少许多。

4、适时的夸奖,对于磊磊来说也有积极的效果。如其表现好时,可予以表扬,那么其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还有就是在磊磊穿了新衣服、理了个新发型时也夸奖一下他,如:“衣服真漂亮,谁给你买的呀?”“磊磊理了新发型啦,真好看。”尽管磊磊可能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但从我的语气中,他能够感受到愉悦。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磊磊对我产生亲切感,使得他尽快与我熟悉,能够更听从我的指令。

5、利用下课时间与磊磊玩耍,增进我与他之间的情感交流。磊磊在上完课后,有时家长来接他的时间较晚,我就利用这段时间与他在感统室玩,在与他玩的同时也让他对我慢慢熟悉。

6、身体间的接触。在训练间隙,通过摸头、脸的身体间的接触,使磊磊对我产生亲切感。

7、对磊磊磨牙、示意要上厕所(欺骗老师)等小动作采取不理睬的方式予以应对,慢慢的磊磊意识到这些小动作已经引不起我的注意了,其这些动作也逐渐消失。

8、在有时磊磊的退缩、逃避行为程度严重,训练无法进行下去时我会给他一个小玩具,安抚他的情绪。待其情绪稳定后,收回玩具再接着训练。

9、用明确的态度向其表明我不喜欢其某些行为,如哭闹、玩弄手指等。并对其一些行为通过强化物等方法进行矫正(问题行为)或保持(良好行为)。

(三)第三阶段:熟悉期

通过上述措施,几周后,磊磊和我已较熟悉。我对他的情绪等方面也有所掌控,磊磊也开始有了应和我的情绪的心理,以前那样不管我是不是生气,自己仍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情况有所改善。训练活动的展开也比较顺利,具体表现为:

1、较刚刚接触的时候而言,其训练时能够较听从我的指令,不再磨磨蹭蹭不愿训练。虽然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依然存在,但在我提醒他一两次后,能较快继续投入训练,不再东张西望。

2、磨牙、示意要上厕所(欺骗老师)等现象很少出现。显然他以意识到这些小动作已经没有效果。

3、在训练时,其情绪较以往而言明显不错。训练时经常乐呵呵的。情绪低落的时候很少。

4、预定训练内容完成的量及所用的时间较初期而言有所进步。训练完成量接近或达到预定计划,所用的时间基本能够控制在一小时至一小时二十分钟之间。(计划时间为一小时)

感统训练中还充分注意了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交流: 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情况有更透彻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孩子在训练时间外的表现也是对孩子制定阶段训练计划的参考,经常与孩子家长沟通,可以对孩子在接受训练后的表现有更清楚的认识。而对于家长来说,与教师沟通、交流可以使其了解到孩子的进步与否、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在平时应当如何利用各种家庭设施来训练、教育孩子(如可训练孩子爬楼梯等)。

2、可以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孩子在训练时,哭闹、攻击性行为、自伤等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哭闹。在遇到孩子哭闹时有些家长就会认为是不是教师对孩子太严厉或责骂了孩子,而教师实际上什么也没做。所有这些都不利于训练的展开,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利的。此时,对家长的解释、沟通工作就尤显重要。家长的反应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家长总有一种不信任)。通过解释、沟通,家长一般都能够理解教师,对孩子哭闹的原因有所了解,认识到自己的担心没有必要,教师才会安心训练。同时,教师也应当明白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对他们的各种反应应当表示理解,并给予解释。

三、总结

通过一个多月的训练,磊磊的训练表现情况有了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哭闹次数减少、注意力不集中情况能够有效控制及玩弄手指、磨牙等现象出现的次数减少等方面。在这其中,儿童和教师的情感交流及信任关系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正是一系列的沟通与交流措施的实施,有效的帮助了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并最终使感统训练对孩子的感觉失调问题起到了改善与矫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使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石晓辉.感觉统合训练[Z]

[3]感觉统合训练指导与案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M].远流出版公司

7.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篇七

一、色彩缤纷的世界——通过视觉刺激消除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眼睛是幼儿观察世界最主要的工具。每个孩子来到活动场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眼睛来观察环境,通过看来感受环境给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布置教室环境以及选择投放教具时要力争用环境的色彩感染幼儿,使他们可以迅速接受并喜爱活动场所。

在第一次感统训练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幼儿的第一次活动,如何让他们接受陌生的环境,让孩子对教室产生兴趣是能否顺利进行以后活动的关键。因此,我选用了红色、黄色和绿色的大龙球、平衡步道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具,同时选择暖色调颜色的教具让儿童觉得温馨。当幼儿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就以轻松的语气与幼儿问好,并让他们随意选择散放于场地中不同颜色的大龙球和父母一起玩。而教师穿插于其中,不时地进行个体指导,提示家长指导幼儿玩大龙球的方法。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消了幼儿的陌生感,让他们可以迅速融入到教室环境中来。

最后,我以感统训练经典游戏——“彩虹伞”作为结束部分,通过彩虹伞上五彩缤纷的颜色带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幼儿在感受色彩与大小空间变化的同时体验到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二、小小驾驶员——将感统教具与生活中的物品相结合

滑板车是感觉统合训练中的经典教具,主要目的是用于发展幼儿的前庭平衡觉。之前滑板车更多的是使用在大年龄的幼儿身上,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对车的操控达到训练目的。而一岁半至两岁半的幼儿,由于能力的限制无法自己操控滑板车,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如何使活动内容更加游戏化,更贴近低龄幼儿的心理特点就成了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经过思考之后,我选用了四脚桌作为本次活动的辅助教具。活动中的重点内容是让幼儿或趴或躺于滑板车上,由家长推车从桌子下面滑过。目的是让幼儿体验滑行的感觉,同时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提示家长要求幼儿不要抬头,并不断用语言安抚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自始至终都陪在左右,以增加他的安全感。

三、勇敢的空降兵——将大肌肉活动融入到感统训练中

发展幼儿的前庭平衡觉是感统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大肌肉活动中对于幼儿平衡能力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那可不可以将这两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呢?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感统训练中的“四分之一平衡板”和大肌肉活动中的“走平衡木”与“高跳下”相结合。

在这三个小活动中,“四分之一平衡板”的练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第一个难点,大部分孩子都在爬到最高点时不知该如何调整重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指导家长帮助幼儿将身体的重心转过来,再慢慢地爬下来。由于幼儿在平衡板上停留了一定的时间,消耗了一部分体力,因此接下来可以让他去进行难度并不大的走平衡木的练习,在锻炼平衡能力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一定的放松。在孩子较为兴奋时,教师再果断地将平衡木撤下,鼓励幼儿从高约1.5米的四脚凳上跳下。幼儿在进行“高跳下”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家长选用正确的站位和扶幼儿的方式,不断地用语言鼓励孩子,让幼儿消除心理恐惧,勇敢地跳下来。

8.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脑瘫;感觉统合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2.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056-02

脑瘫是一种自受孕起始至婴幼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异常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1],尤其是痉挛性脑瘫的发生率占到全部脑瘫患儿的60%~70%,大部分患儿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后能够进行站立和行走,但步态异常等问题则成为进一步影响患儿生活的重要方面[2]。笔者利用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儿童加以干预,其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随机抽取68例脑瘫儿童,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3]标准且无需借助辅助器具可单独行走10m。68例患儿男童45例、女童23例,年龄3~8岁、平均(5.00±1.00)岁,身高0.80~1.20m,平均身高(1.00±0.15)m,体重14~23kg、平均体重(17.00±2.50)kg。脑瘫原因:早产儿2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在患儿家属自愿情况下,按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分析,其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①合并智力障碍、语言障碍;②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脑白质营养不良;③苯丙酮尿症、婴儿型脊髓性脊萎缩;④步态实验等评价过程中难以充分合作;⑤近6个月内存在外科手术;⑥癫痫、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先天畸形。

1.3康复方法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推拿,1次/d,每周5d,连续3个月。

观察组患儿给予感觉统合训练:①网缆上插棍训练:患儿俯卧于网缆上,于网缆前下方地面置插棍一套,插棍与插槽分离,前后晃动,嘱患儿将对应的插棍插入插槽;②滑板爬行训练:患儿俯卧于滑板之上,双下肢并拢抬起、双手着地,向前或后爬行;③蹦床训练:站于蹦床上,双脚并拢向上跳,或与康复师进行抛接球练习;④球池训练:患儿坐或卧于池中,身体埋于球池,给予球挤压;⑤平衡台训练:患儿站于平衡台之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患儿自行控制身体左右摇晃;⑥晃动平衡木训练:站于晃动平衡木上,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脚交替前行;⑦旋转浴盆训练:患儿蹲站于浴盆之中,康复师扶盆边协助其旋转,2~3s/圈;⑧平衡脚踏车训练:双脚站立于踏板车上,双手扶住把手,向前或后骑行;感觉统合训练,30min/次、1次/d、5d/周,连续3个月。

1.4观察方法及指标于康复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步态(患侧站立足长、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以及平衡功能(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左右偏移和单位面积轨迹长)。站立足长测量:患儿全足落地时,获取的足印长度,一般是以足跟后缘至第二趾骨末端间的距离;步行足长测量:患儿步行过程中所获得的足印长度,即以足印后缘至第二趾骨末端间的距离;步宽测量:两足跟中心点间的水平距离;步速测量:取患儿的平均步行速度。轨迹长测量:重心移动轨迹的总长;外周面积测量:患儿重心移动轨迹包围所形成的多边形表面积总和;左右偏移:患儿重心偏离中心的程度;矩形面积:患儿重心偏离中心最远处的重心点所形成的矩形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总轨迹除以外周面积。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态指标对比观察组患儿患侧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JP+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对比观察组患儿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左右偏移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单位面积轨迹长增大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脑瘫儿童因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有运动与感知觉异常,部分存在有感统失调,一部分虽无感统失调,但因为运动障碍而致自身提供的感觉缺少或感觉异常[4];同时脑瘫儿童会在触觉方面表现的过为敏感或是迟钝,尤其是前庭感觉会出现不协调情况,并且只有当前庭平衡和触觉正常时,本体觉才会正常。因此,积极进行身体协调训练、促进神经系统正常化是治疗儿童脑瘫的关键[5]。

感觉统合训练作为机体的有效协调方法,是患儿依据自身感官而获取的感觉信息,包括视、听、嗅、触、前庭和本体觉等,上述信息被传至大脑,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分析而形成的适应性反应能力[6]。基于此,笔者将此种训练方法运用于脑瘫儿童康复中,旨在纠正异常步态、改善其站立位平衡功能,从而使患儿整个身体可以和谐有效的运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从本研究结果可知,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患儿患侧较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改善情况均优于未实施感觉统合训练者,且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左右偏移下降明显,单位面积轨迹长得以显著增大,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儿童中作用效果显著。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生长旺盛,大脑可塑性、易变性以及代偿和恢复能力较强,异常步态和运动尚未完全固定,所以,为脑功能的改善奠定了生理基础;而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正是根据脑瘫患儿特点、利用特制的器材、采用游戏运动的方式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此种方法通过患儿的感官功能、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实现对外界信息处理不良加以矫正,促进强化大脑的整合功能,提升动作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从而改善患儿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等。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抑制脑瘫儿童异常运动和姿势,促进其正常运动的良好发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晓.小儿脑瘫早期干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2,8(2):52-55.

[2]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3.

[3]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5(29):309.

[4]张玲,王跑球,丁玉莲,等.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6):122-123.

[5]唐秀梅,钟陶.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85-2389.

[6]金彩君,张丽华,单丽艳,等.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06-210.

9.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篇九

一、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动作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动作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书写能力都有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感统失调的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到了孩子上学以后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与正常儿童相比就有了较大的差距。跟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中也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学习能力比较低下,不会和同学交往,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大可不必为此过于忧心忡忡。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要关注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状况,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训练,又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儿阶段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多父母会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而进行的训练和矫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就提出过: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各方面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感觉器官本身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为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感觉统合的训练和游戏,可以帮助成长中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幼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目前的早期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开始认识到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的训练和挖掘、艺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感统能力的训练。其实,早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感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果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感统训练,在孩子以后的逐步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如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非常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在外胆小怕生,从不敢在小朋友面前表现自己等问题,而孩子更多的问题则可能是在孩子上学以后才会表现出来。

二、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递来的外界信息进行正确有效地分析和整合处理,以致使大脑对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从而导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行为出现失调,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学习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失调的孩子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容易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清楚地了解感觉运动统合能力的知识,及早发现孩子的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和行为治疗训练。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前庭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出现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常表现为左右不分,方向感很差,协调能力差,动作笨拙,易摔倒、磕碰、撞人,转圈时容易头晕,怕上高处,不喜欢被高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写错字,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

2.视知觉不良:表现是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但不喜欢阅读;就是在读书的时候,也会经常跳行,添字漏字,颠倒顺序,无法做到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知觉不良:表现为不喜欢和别人讲话或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不会使用剪刀和筷子,不敢登高望远,不敢荡秋千等。多动,但动作缺乏技巧,如很难安静下来,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时常出现多余无效的动作等。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说话发音不清,语速慢。6.触觉失调:表现为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讨厌被触摸。对身体接触表现得过于敏感,对触摸反应强烈,特别不愿意洗澡、洗头和剪发。过于胆大或过于胆小。或卤莽胆大,对危险的知觉性差,行动不计后果;或腼腆胆小,不敢和陌生人接触,上课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经常咬指甲、衣袖。(本章第二节主要讲解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视知觉,听知觉的问题在其他章节中有具体介绍)

感觉统合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比如说,视觉失调会让人在阅读时速度减慢,甚至出现阅读障碍;四肢不协调会使本来很好看的动作做出来显得机械而呆板。而对于儿童来说,虽然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他们的统合能力不足,就会导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无法得到充分地发展,孩子心理会一直处于一种紊乱状态,导致孩子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会不断下降。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孩子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发育迟缓,人际关系差,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打架、逆反行为等问题。所以,家长应尽早发现并及时对孩子进行训练和治疗,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

三、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原因

造成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1.母孕期因素(1)母孕期的不良因素、围产期的不良因素如出生窒息、低体重、新生儿黄疸等、环境毒素如空气污染物、破坏性病毒及其他进入体内的化学物等都可能引起脑功能失调,从而造成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2)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物,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影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从而影响儿童的感觉运动统合。

(3)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都易引起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4)孕妇的紧张心理可导致儿童感统失调。心理的焦虑,行动上的姿势不佳,运动不够都会影响胎位的正确变动,进而影响儿童将来的平衡能力的学习。

2.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母亲在怀孕期间出现早产、先兆流产或采用剖腹产、电吸引等生产方式,既往病史如头部外伤、高烧、患脑炎等都可以导致儿童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尤其是早产或剖腹产的儿童,由于出生时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护膜,使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

3.抚育方式

出生后家长摇抱少,“襁褓期”延长,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过度保护,家长繁忙,交由“电视保姆”,孩子从小缺乏运动或活动机会。4.早期教育

家庭、幼儿园教育中偏重认知、轻视孩子运动活动的教学指导思想等。

四、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治疗

如果孩子患了感觉运动统合失调,一般3岁左右就会有所表现。经常细心观察孩子,是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对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矫正,最有效的时机是小学三年级以前,而且年龄越小越有效。

1.儿童感觉运动统合训练应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改善和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如果没有条件到专门的训练机构进行培训,家长也可以在自己家里通过亲子游戏的活动对孩子进行训练,训练前要初步断定孩子是感觉运动统合中的哪个部分存在问题,并制定合适的训练内容,训练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兴趣,训练要适度,以免造成欲速不达的后果,训练过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孩子的安全,家长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感觉运动统合失调与其他疾病不同,治疗的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和训练,家长完全可以经过努力后改善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亲子活动

活动一:各种走姿

家长可以视孩子的情况训练孩子的各种走姿。如,猫步走、大跨步走、学正步走、绕过物体走(不能碰到物体)、携带物品走(可以用任何姿势,背着、挎着、拉着等)。家长可以先和孩子协商训练内容,也可以制定出训练计划直接让孩子接受训练。

活动二:爬行

让孩子将两只手放在鞋子里(也可以直接将两手放在地上),沿一定路线爬行,可以在爬行路线上设置障碍物,爬行时不要在太柔软的被褥上,尽量在坚硬且稍微有些粗糙(不划伤手和腿)的地面上爬。

活动三:走高跷

把两个易拉罐靠近底面两侧钻上小孔,从中穿一条不易拉断的绳子,让孩子双脚踩在易拉罐上,双手拎着绳子行走。易拉罐尽量用低矮的。(经过长期实践经验得知,这个游戏可能会扭到孩子的脚踝,但概率很小。孩子摔倒危险不大,可以继续玩,如果有小伙伴一块玩趣味性更大。)

活动四:弹跳训练

半蹲下跳起,够悬挂的物体,开始时物体悬挂高度控制在孩子弹跳时有时能够到,当孩子每次弹跳都能够到时再适当调高高度。活动五:球类游戏

1.给孩子一个皮球(篮球对于婴幼儿同样适合),让他练习各种拍球方法。对3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训练他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球,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让他用左右手交替拍球。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抛接皮球玩,可以要求孩子用各种姿势抛球,当孩子再大一点,也可以从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训练他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2.趴地推球。让孩子趴在地上,双臂伸开后恰好把篮球按到墙壁上,游戏开始后孩子要把篮球推到墙壁上,篮球弹回后再把篮球推向墙壁,连续进行这个动作。推球时头要抬起,双腿贴在地上,双臂不能贴在地上,动作要规范。家长可以给孩子计时1分钟,看孩子能推多少个,以后尽量让孩子每天都要有进步。家长也可以不计时,看孩子能坚持推多少个。这个游戏能够提高颈部和双臂的力量,还能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并能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以及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球类游戏能增强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六:扮演小主人

每隔一段时间,你可以教孩子做一样家务,如擦桌子、扫地等。在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让孩子的眼、手、脚、脑等各部位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同时,让孩子长期承担一项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取报纸、摘菜或者给花浇水等,这不仅仅是提高孩子运动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活动七:打鸭子

游戏时,父母分别站在孩子的前方和后方,用一个沙包击打孩子(力量要适度),当孩子被击中而且沙包掉在地下时,则要下场变为扔沙包的一方,而击中孩子的家长要站在中间当“鸭子”;如果“鸭子”一方接住了沙包,则多了一次当“鸭子”的机会。家长陪孩子玩这个游戏时要刻意地延长孩子当“鸭子”的时间,以此更多地训练孩子的各种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活动八:挑木棍

家长准备小木棍若干,游戏时先将所有木棍握在手中,然后抛向底面或桌面(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面积不能太小或太大),第一根木棍要用手拿起,其他木棍可以单纯用手,也可以用手中已有的木棍挑起其他木棍,要求是挑动一根木棍时不能碰到其他木棍,一旦其他木棍动了则轮到下一人来挑。这个游戏要求的是心细和动作巧妙,在游戏中会不知不觉就训练了孩子的精细动作。

其他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可以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等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应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后要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夹豆子等。只要能训练孩子的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的游戏,家长都可以应用到训练过程中,平常生活中有许多诸如跳绳、踢毽子、抓石子、游泳等活动都能提高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家长可以灵活科学地运用。

一、造成儿童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的主要原因

触觉系统是个体在母体内最先发展起来的系统,也是个体最大的感觉系统,触觉对个体整个的神经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出生过程中胎盘的包裹、子宫和产道的收缩以及出生后吃奶、穿衣、洗澡、吹风等,都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触觉刺激,促进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触觉统合失调主要是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的协调不佳,从而造成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和处理出现障碍,包括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造成孩子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孕期因素:母孕期的不良因素、围产期的不良因素如出生窒息、低体重等。母亲羊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胎盘与子宫内壁的正常接触,可能会导致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

2.早产:早产儿没有经过母体的正常孕育,使得婴儿的触觉系统发育不够完善。

3.剖腹产:剖腹产的孩子在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学习

4.其他不正常生产:由于孩子难产而使用夹钳术,胎吸等方法,这样会导致婴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损伤,出生时出现产伤。5.以往病史:婴幼儿有过严重的脑外伤、高烧、脑炎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触觉失调。

6.襁褓期:婴儿早期孩子缺少父母的搂抱、抚摸、轻拍,也会导致孩子对外界刺激产生过当防御,出现触觉敏感现象。

7.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孩子因为缺乏和母亲身体充分接触的机会,致使孩子的手、口、脸等触觉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8.户外活动不足:婴幼儿长期处于室内,缺少了大自然的风吹、日照等刺激;缺少正常的接触性的游戏。

9.生活空间小:与亲戚朋友的接触少,孩子的生活空间仅限于父母,祖父母,缺少了和小伙伴们的接触。

10.其他因素:如洁癖症母亲会造成婴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二、触觉失调儿童的表现

1.触觉过分敏感的表现(识别性反应不足,保护性的反应过多):(1)通常不喜欢他人触摸,怕人触摸;不喜欢被人拥抱,却喜欢拥抱别人;不喜欢拥挤,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与其他人接触;婴幼儿期怕擦脸、洗澡、剪指甲,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物或物品。

(2)怕陌生人,陌生的地方;缺乏自信;常固执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在团体中容易和别人争吵;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中。(3)爱哭;发音不清晰;胆小,容易惊慌、哭泣,爱玩弄生殖器;性格孤僻;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幼儿会变得挑食、偏食、厌食、咬手指、咬嘴唇、咬衣襟。

(4)常出现很多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神经质、容易惊慌;脾气固执;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吓的感觉,容易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

(5)触觉敏感的幼儿也会形成严重的语言障碍。

2.触觉迟钝的表现(识别刺激的能力差,保护性反应过少):(1)反应慢,动作笨拙不灵活,少动,做事缩手缩脚,大脑的细微分辨能力差。

(2)粘人(粘固定的人),寻求很多的搂搂抱抱,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摸。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反复做某个动作)。

(3)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差,有学习困难,感情比较冷漠。(4)遇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对打骂不在乎;常有冒险和自残自伤行为,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

三、触觉失调儿童的矫治

孩子的触觉敏感问题一般是在家庭环境下通过亲子游戏解决。1.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或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或扭动。

2.多爱抚孩子:儿童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依赖于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安定的有效方法,父母用均匀的力度轻轻拍打孩子的手或背部,可增加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

3.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不要总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和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4.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多玩泥土,玩水,玩沙,家长可陪孩子玩抓痒游戏,梳头游戏等。

亲子活动

活动一:梳头游戏

如果是女孩,则要利用给孩子扎辫子的机会,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势梳头。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梳。如果是男孩,可以寻找些诸如“梳头能变聪明”等理由给孩子梳头。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解决触觉敏感问题,还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并了解自身的形象。

活动二:洗澡游戏

给孩子洗澡时可以从轻到重,从一个部位到其他部位用手触摸孩子的身体,也可以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一边刷,家长可以一边讲故事或唱歌给孩子听,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避免让孩子紧张。如果没有麻布,家长也可以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代替。

活动三:玩水游戏

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鼓励孩子玩水。可以在一个空房子里和孩子玩泼水游戏。

活动四:抓痒游戏

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家长用手抓挠他的腋下、胸口,并根据孩子的反应来控制力量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家长抓挠那些经常会被别人碰触的部位时,孩子也有强烈的反应,那么你就要经常和孩子玩这个游戏了。在抱着孩子给孩子讲故事,看动画片时要经常的触摸孩子的头部,背部,胳膊等处,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因外界语言或画面的吸引而将注意力转移,正是缓解孩子触觉敏感的好时机。

活动五:毛巾卷游戏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然后轻轻滚动或下压毛巾卷,或者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强化他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活动六:翻滚爬行游戏

让孩子躺在地毯上,双手抱头,然后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还可以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多鼓励孩子在地板上爬行。这对发展孩子的触觉、动作平衡、协调性都很有帮助。活动七:沙土游戏

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沙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此种游戏更适合在沙滩上进行,鼓励孩子在沙土中玩出更多的花样。

活动八:刺球游戏

10.感觉统合学习笔记 篇十

一、感统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的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的统合作用,完成身体内外知觉作出的反应。

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 A、小家庭和都市生活

B、大人对孩子过度的保护,要求太多

C、加上剧烈的竞争教育的形势和亲子关系僵化紧张(父母对孩子的压力)、D、都市生活空间不足 E、冷气阻碍了触觉学习(空调)——造成了神经系统无法健全发展,大脑功能有成长不全的现象。F、群体生活少,四个家长一个孩子,孩子会过于自我。G、大人过度呵护——孩子空间知觉不足。触觉→语言、自信

脊柱神经发展的好,给大脑供营养(小刺球在孩子身体滚动,15分钟)

三、感觉统合包括什么?

1、前庭平衡

2、本体感

3、触觉防御 ★什么是前庭平衡?

前庭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的信息,并做出过滤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致于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是长大以后的视听性质学习,前庭觉的影响最大。

由于前庭是大脑的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的信息也必须在此过滤,选择重要的信息做出回应,所以前庭觉和平衡感必须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识别空间位置 如图:

前庭觉和平衡感必须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识别空间位置。例如;

A. 正常:闻(嗅觉)——香——想吃 看(视觉)——黄色的 B. 感觉统合关闭

如:上课不看黑板

听觉系统有问题的:记住前句,忘了后句

C. 三翻、六坐、八爬——婴儿的大动作发育过程(正常)参考:张霞《感觉统合训练》当当网 〈感觉统合游戏史〉台湾

钱志亮的三本书:生理、学业、感统 〓前庭信息处理不良的学生

视觉:很难跟住移动的目标;很难将双眼移到另外一点;眼球移动不平稳;(训练视觉感统同时要配合视注意力、记忆力、视动课上)

造成孩子在阅读、玩球和划线上困难,小孩常会跌倒,撞墙,动作显得笨手笨脚,也可出现无法辨别视觉空间的现象。空间感来自:身体

原力感

缺乏原力感的孩子常无法判断距离和方向

写字时常把数字、字体、或偏旁部首写反、甚至前后反读,易迷失方向。丢、漏字,跳行“b d p q”不分

视觉空间判断位置不好→看到地上的坑→还会跌倒

原力感不好→走路歪歪扭扭,加法(+)写成乘法(×)空间感不好→写字歪,几何学不好 ★什么是本体感?

是人体的深度感觉(自己了解自己身体器官及其所处的状态)大脑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例如,左右,反正

本体感所形成的身体和地球吸引力(重力感,来自于人本身,站得直,坐得直)的自然协调称之为固有平衡。

本体感成熟的最慢,除非前庭平衡和触觉发展正常→本体感才能正常 ○本体感差出现什么问题? ①字形不规整;(好字写成女子)②站无站象,坐无坐象;③缺乏自信,挫败感多;④没有创造力;⑤无发散思维,包括视觉空间,平衡感如骑自行车 体操运动员→本体感强——大量的运动——使体操运动员本体感强,人会变得聪明

★触觉防御 例子:人打你,你会躲,皮肤告诉大脑有危验——大脑告诉身体躲,反射弧: 大脑←皮肤:刺激(打)

躲开刺激(打)

1、触觉敏感,触觉迟钝,口语表达都不太好;

触觉敏感:对外界的刺激适应性较弱,所以会熟悉固执以前的经验,表现为粘人、怕生人、不喜欢拥挤,缺乏自信,对任何新的学习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抚摸,容易和别人争吵,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中,易偏食,吸吮手指(智商高,情商低),在外人面前不敢张扬自己,不敢尝试新东西在众人面前表演,但可能会偷偷的练——行为固执

剥夺孩子运动的权力 →使孩子不合群

洁癖的人造成触觉有问题的孩子(感统的触觉失调)

2、触觉迟钝: 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大脑的分辨力差,发育和肌肉运动显得笨拙,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

例子:打针不哭,打完以后才哭,才觉得疼 动作 手里 男孩居多

麻木型小孩,交往会受挫(没轻没重的孩子)原因:

A、剖腹产80%都会有触觉敏感(没经产道挤压,相当于一辆卡车的力量)B、生产时上器械生产

◆对于有高热惊厥史,有抽畜,癫闲,先天性以脏病要减少运动量,注意安全,先少,简单的比,见机行事,没问题可正常。——前庭/吊揽慎用

训练项目

1、大滑板——针对前庭,本体平衡不足的孩子50个/次(胆量够了)首先要让孩子有安全感,手抚摩孩子五次,姿势要正常

姿势:身体趴在滑车上呈飞机状,抬头,双手向两侧打开,手心朝下,双腿并齐

颈部抬高的比较聪明(姿势在前,晕在后)力度:学生一次50个 学前最多做30个/次

间接的问一下孩子的身体状况(无心,脑积水,癫痫,脑瘫)对于孩子较大的(9-12岁)可增加难度:(听的注意力)插棍、推球、做题,算术,背组词

2、趴地推球:

目的:针对前庭不足的孩子 力度:一次600个达标

姿势:身体趴在滑车上呈飞机状(抬头,双腿并紧,伸直/抬高)抬头,双手端平,连续向墙推球

结果:刺激孩子专注力(针对皮大王,注意力不集中)

3、吊缆系列:

针对前庭、本体、触觉——感统中的重要项目 力度:10-15分钟/次 量/轻:1次/周重:2-3次/周

分为三项:网缆(触觉、自闭症),横抱桶(上下左右)、坚抱桶(本体)——20圈+/分钟,正转2分钟——休息2分钟——反转2分钟 久转不晕的孩子肯定是多动——前庭器官麻木 还没转就晕的也是多动

目标人群:针对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自闭症的孩子

4、大陀螺

前庭不足,平衡不足,本体的孩子

10-15分钟/次,正转200之后休息,再侧转200依次循环,保本体,脊3 柱神经绷直

5、独角椅:本体不足,平衡能力不足的孩子,5-10分钟

6、平衡脚踏车:

针对平衡和本体不足的孩子,5-10分钟 正骑过去倒骑过去 空间协调性

7、蜗牛平衡板(练专注)

本体不足,平衡不足 5-10分钟

8、颗粒大龙球(光滑大龙球):

用光滑的,训练伴有触觉敏感的孩子,2-3次后再用颗粒大龙球。针对前庭、本体、触觉不足的孩子,10-15分钟,用于刺激触觉。□方法:正摇100下(趴着)躺下100下 对于大孩子,大龙球摇不动了,用大龙球扎他

9、小刺球:针对触觉不足,本体不足(5-6个/包12个-奇德尔)

10、羊角球:针对本体不足,触觉敏感10-15分钟,跳的练习,是本体的练习。

11、跳袋:本体不足,原力不安全的小孩10-15分钟

12、乌龟爬:针对触觉不足,本体不足的孩子10-15分钟,两手爬,双脚并齐,趴在滑车上

13、跳床:本体,前庭不足的孩子600下为达标

□方法:双脚并拢,身体站直,手下垂(本体,平衡),眼睛看一个方向。连续向上跳,边跳边数数,脚并不直,手抱球 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倒着数

14、海洋球:

针对触觉敏感,自闭症和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20分钟左右

15、万象组合:

16、平衡台(颗粒平衡步道):本体不同,身体协调差的孩子对本体有好处(5-10分钟)方法:脚跟挨脚尖,倒走,顺走(前走)

17、仰卧起坐:本体,肌力(臂力,上肢)

18、蹲起:双腿肌力不好的孩子,本体,肌力(双下肢)

19、左右手拍球:(配合左右双脚)全身协调 20、手托乒乓球:针对手眼不协调孩子的训练

21、跳绳:全身的协调——上肢,腿的肌力,本体,5岁半,7岁半

22、单,双杠:肌力(双上肢)本体

23、一 什么叫感觉统合及其失调24、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创导了“感统”理论。“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都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基于此,爱尔丝博士等12位世界级儿童心理生理专家首次开发了感觉统合智力训练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能让1—13岁的孩子在玩乐中通过本系统的数十种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的综合发展,5 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从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以“儿童感统训练会馆”的方式开始普及感觉统合训练系统,80年代初感统训练系统传入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之后传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校,逐步达到了95%的普及率。在中国内地10年前开始研发这一理论和技术,但目前感统训练系统普及率还不到5%。有关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指出,感统训练系统作为一种科学的儿童训练兼游戏系统,如果按发达地区的普及速度来看,2010年将在中国内地幼儿园、小学和社区达到80%的普及率。

25、我国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在对南京地区2486名6岁至11岁的学龄儿童调查中发现,34.9%的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其中轻度失调儿童占24.3%,中度达9%,重度占1.6%。26、27、1、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28、先天:

29、1)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30、2)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儿童压迫感,氧气不足31、3)怀孕期间母亲嗜烟酒、浓茶、咖啡32、4)不恰当的吃药打针,对胎儿造成的影响心理原因(后天因素造成):

33、5)妊娠期工作忙碌。

34、后天:

35、1)摇抱少36、2)对孩子太放纵或干涉过度37、3)单层、单元住宅,核心家庭,偶伴丧失38、4)婴儿时长期依赖婴儿床和学步车,未爬行或爬行不足39、5)父母忙碌,右脑刺激不足40、6)活动范围小,保护过度,限制过多包办代替41、7)溺爱、娇纵42、8)太干净造成触觉刺激不足43、9)祖父母传统式教育44、10)缺乏知识、延误娇治、使失调同质化„„ 45、2、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

46、(1)平衡感失调

47、平衡感是人类行动的基础。平衡感失调的儿童会站无站相,坐无坐姿;脾气暴躁、好动不安;上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保持时间短,可以集中精力玩几小时电子游戏,却不能专心听讲5分钟;人际关系不良,不能团结同学,甚至与父母争吵;左脑判断能力差,学习会出现障碍。

48、(2)触觉失调

49、触觉是神经系统的营养。触觉失调的儿童在家和父母可以无拘无束地大声说话,谈笑,到外面生人面前却显得胆小、不敢说话、课堂不敢发言、怕羞、爱哭、过分依赖父母、孤僻、固执、不合群、咬指甲、挑食或暴饮暴食。

50、(3)本体感失调

51、本体感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本体感失调的儿童方向感差,易迷路、易驼背、近视、怕黑、紧张、焦虑、自信心和创造力不足、无主意,创造力差。

52、(4)前庭觉失调

53、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前庭觉失调的儿童会显得笨手苯脚,说话晚,做作业慢,爱磨蹭,左右脑不协调,思考问题能力差,是影响学习的主要根源。

54、(5)视觉不良

55、视觉是学习的基本工具,视觉感不良会影响儿童的阅读能力,写字慢,弄错偏旁部首,喜欢看电视听故事但不喜欢做数学作业;视力不集中常抄错题,左右不分。

56、(6)听觉不良

57、听觉是建立和增强记忆力的重要因素。不良会影响儿童的记忆力,别人说的话听了会很快忘记,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

58、·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59、说话晚、发音不清;爱哭、缠人、性格孤僻;挑食、偏食、吃饭慢;过分依赖父母、咬手指、易摔倒;固执、脾气暴躁;胆小怕黑、动作古怪、不听话;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等等。60、·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61、上课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讲;胆小怕人多,课堂上不敢发言;任性、易与别人冲突,不合群、爱挑剔;无理由惧怕某些学科,无耐心,做作业磨蹭;不能控制自己的某些过激行为和语言;偏科,有的孩子很听话,很努力,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等等。62、感统失调会导致儿童学习和交往障碍,尽管他们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直接影响注意力、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防碍了正常的成长发育,并对整个人生产生重要影响。63、64、3、矫正方法

65、(1)及早积极参与感觉统合训练。通过训练使其失调状况得到控制和改善。这是矫正的主要方式。66、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有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9 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67、(2)进行自信心教育。家长和老师不应指责、批评他们太多,否则,会使孩子心理上感到害怕、紧张、焦虑而使症状加重。

68、(3)营造快乐学习环境。让孩子在欢乐的情绪中玩耍、学习,促进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反应,帮助他们的感觉运动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69、70、二、历程感觉统合训练特色: 71、(1)主要对象:3—12岁儿童

72、由于3至12岁的儿童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强,行为适应快,所以,经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使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运动能力差、学习困难、孤僻独处、胆小害怕和攻击行为等都会明显改善。因此,学校和家长及早对他们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方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展。73、(2)针对性的训练 74、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对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进行训练,可细分为触觉、前庭平衡觉、运动感觉等等项目的训练。具体介绍如下: 75、▲触觉训练

76、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77、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78、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79、▲前庭平衡觉训练

80、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完整。81、使用器械: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82、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态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83、▲弹跳训练

84、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85、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

86、适应症:站坐无相、姿态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87、▲固有平衡训练

88、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和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89、使用器械: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90、适应症: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91、▲本体感训练

92、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93、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94、适应症:语言发展迟缓,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95、视、听、嗅、触和本体感觉将从自身和环境感觉而来的信息传入大脑,在大脑内形成有效的统合,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眼睛可以定向规则地转变视觉和及其焦点,12 与眼睛周围肌肉的协调控制密切相关。儿童逐步练习对周围人和事物的注视、追踪能力,可以改善视觉及其控制能力。听觉处理不良的儿童会过分关注无关的杂音,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触觉功能训练可全面地使儿童触觉系统健全发展,与运动协调,双手精细动作的控制,运动知觉和前庭功能对控制姿势和行为动作的能力。因此,通过视、听、嗅、触和本体感觉训练获得熟练活动的感觉,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儿童在指导下能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情绪也会由焦虑变为愉快,反过来又会激活和进一步加强脑对身体其他部位的控制。总之,感觉统合训练使学习困难孩子变得聪明可爱,使聪明的孩子变得更加聪明。96、(3)训练程序 97、1)专家面谈、测试:

98、心理专家对孩子的统合能力进行评估,对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对孩子生长发育情况调查了解。99、2)专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 100、心理专家根据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状况、学习能力、身体体能年龄大小设定训练内容; 101、3)根据训练情况,动态调整训练计划。102、4)实施基本训练程序内容。103、5)评估结果: 104、训练后再测试; 评估训练效果; 提出进一步建议。

105、整体训练效果:激活大脑功能,提高智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睡眠、情绪等状况。有效率: 91% 106、107、(4)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家庭心理辅导

108、孩子的个性及行为的改善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家长的个性、行为以及指导、督促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改善的程度产生很大影响。因必须把对孩子的训练和家长本身的完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长效性。为此,历程感统训练在整个过程中坚持心理专家进行家庭心理辅导或者家庭治疗(个别严重的请心理医生会诊),从而达到理想的训练目标。109、110、(5)训练课时安排

11.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篇十一

关 键 词:中西教育 感觉统合 行为训练 协调发展

前言

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少儿童过多的脱离群里,缺乏与同龄孩子的交流从而会引起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引起了不少家长及教育专家的注意,感觉统合训练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训练可以开发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与他人的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认知。

一、感觉统合问题的提出

感觉统合指的是人的大脑对外界传来的各种信号进行整合,然后再指导我们做出正确反映的一个过程,简单来说,感觉统合就是处理信息的一个整合的过程,因为我们的信息来源是通过各个感觉器官呈现来的,比如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运动觉,整个过程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处理能力下降,不能把人体器官各个部分感觉信息整合起来,我们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一整套感觉统合训练来实现,感觉统合训练将孩子的发育问题融于游戏的过程,也就是寓教于乐,因为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他身体力行,是他学习、操作,体验的过程,任何东西学习了,体验了,做了,他就学会了,孩子任何事情要经过他亲身的体验,感觉统合失调通过运动器材通过感觉的处理,让他在游戏过程中经历游戏,通过学习体验改善协调性。

二、对比中西教育的差异及对现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产品的分析

儿童的感觉统合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一个特殊方面,但总体上不会脱离儿童教育的四个方面: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中西在儿童的教育观上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对儿童感觉统合教育给出正确的理论指导。

1.中西方教育理念之比较

在中国,教育传统受到封建等级和论资排辈等观念的影响,儿童的学习基本上是按照成人的要求进行学习和效仿,传统文化教育中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1)《说文解字》里面有提到“教,上所施,下所校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大概可以概括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在西方,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多受儿童中心论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独体的个体存在的,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意愿、需求和个性,父母、老师等成年人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的行为。(2)杜威在其专著《儿童与课程》中强调,要把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中心。他批评传统学校的教师消极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而对儿童的兴趣和经验考虑太少等弊端。提出了学校生活应以儿童为中心,同时,他也强调教师的作用,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引发儿童探究的兴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儿童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并且双方都是作为平等的学习者来参与的,这种密切的关系会使儿童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

2.中西方教育中对结果和过程的重视程度对比

对比中西方儿童教育来看,中国的父母和老师,会以“最短的路线和时间”让孩子走完他们“安排好”的路,他们不太关注路边的“风景”,只想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他们认为能够给他们带来荣耀的结果,就是由于他们对孩子过高的期盼,只重视整个教育的结果,而忽略了整个教育的过程,使孩子从生下来就失去了自由的天性,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随之被抹灭,从而导致他们在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西方教育则强调孩子的个性发挥,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注重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西方教育重在参与,注重于孩子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所学习的知识、体验的感受以及发展的能力,注重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由于束缚较少,在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方面往往优于中国儿童。

3.中西方教育差异在感觉统合训练中的体现

一个成功的儿童训练产品设计不止是依靠现代高科技内容,而是更多关注产品强大功能对于儿童实际训练的有效性,要向安全、舒适、成长、创新、甚至能够在产品使用中愉悦身心等多层面渗透。

儿童前庭功能的训练是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内容,国外所使用的训练器材是一款秋千式高度适应仪(见图一),这款训练产品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包括家里、学校、培训机构,其主要采用链条式的链接结构代替传统绳索的连接,每次训练的时候可以每一英寸增加一个高度,这样儿童可以找到最佳的适应高度,符合儿童产品设计原则中成长性中的可调节性,儿童通过根据身体的摆动控制秋千的晃动幅度,整个训练过程能够提高儿童的前庭固有感觉的协调能力,运动策划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从而使儿童的前庭功能神经系统得到改善。

国内采用的是圆木马吊缆(见图二)来训练儿童的前庭功能,整个设备离地面在相对安全的范围高度内,周围环境使用泡沫拼图保护起来,材料使用麻绳和皮质柔软的安全材料,而儿童在这样一个完全保护的环境中,却还是胆怯的趴在圆筒上,不敢坐直身子,如果再让设备摆动起来更是加剧了儿童的恐惧心理,这样不但达不到训练儿童的目的,反而让儿童对训练产生抵触心理。通过以上中西方感觉统合训练的对比,不难看出西方儿童大胆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在中国儿童身上很少能表现出来,而中国儿童相对保守的个性,求安全,求稳定的自我保护心理完全是儿童内心的写照。要想实现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达到训练儿童内心的目的,必须总结出适合中国儿童发展的感觉统合训练产品,在符合中国儿童心理特征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去感受。

12.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篇十二

一、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活动

学习是个体内外多系统参与的复杂活动, 如果感觉统合能力失调, 则势必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 导致学习过程中错误频发、学习效率低等现象。例如朗诵一段课文, 会出现错字, 丢字, 看书易跳字、跳行等现象。

(二)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 各种感觉系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即使一项简单的活动也是多种感觉系统的参与。例如智力障碍儿童常表现出穿脱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拉拉链等动作缓慢并且笨拙;运动协调不佳, 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均显现笨拙, 不敢做跳高、跳远、走平衡木、荡秋千等运动;吃饭时常掉饭粒;常常站、坐姿势异常, 端坐十分困难, 等等。

(三)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个体间的人际交往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不少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 固执于已经熟悉的环境和经验, 排斥对新事物的学习与适应, 常常胆小、害怕陌生环境、害羞、喜欢粘人, 对洗头和洗澡等都会反抗;在团体中独占性强, 朋友少, 常陷于孤独之中。由于交往行为不当, 不遵循交往原则, 成为同伴中不受欢迎的人, 难以融入群体中。

二、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

(一) 个案基本情况

小明, 6岁, 男孩, 中度智力障碍。

1. 现有发展水平。

目前主要的问题: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不足, 如不能完全独立穿衣服, 不能自己独立处理大便后擦屁股, 吃饭有挑食现象, 吃饭过程缓慢, 不能专注做一件事。触觉比较敏感, 不愿意和小朋友玩, 有时会没有缘由地大哭大闹。走路不平稳, 有时会摔倒。基本无语言, 只能说“爸爸”、“妈妈”, 当他要表达某个物体或提出某种要求时, 都只会用手指物表达, 或是用点头、摇头示意, 语言理解能力差。

2. 个案主要存在问题

A.触觉系统失调;

B.前庭平衡方面存在不足;

C.本体感及精细动作方面还存在不足;

D.注意力及做事持续性差;

E.言语障碍。

(二) 个案主要训练内容

1. 触觉训练。

所谓触觉是体表受到压力、牵引力等机械作用时相应的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之一。触觉及其他肤觉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 如感觉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传递个体间的情感及奖惩功能等。可以对小明通过大量触觉练习, 如大笼球的挤压, 双手的抚摸, 每天坚持和他人进行一定量的拥抱, 每天坚持用不同的梳子梳头, 洗澡或洗脸时, 用不同温度的水, 让其感受温度变化, 丰富其触觉系统, 总的来说触觉系统的改善遵循以下思路, 如温度变化, 粗糙与光滑的物体, 软与硬的物品, 等等。

2. 前庭方面问题。

所谓前庭觉是指受地心引力作用及个体躯体移动 (特别是头部运动) 刺激形成的感觉。包括视听嗅味等感觉, 头部和颈部的所有活动, 以及这些讯息和大脑功能区脑细胞的互动, 都属于前庭觉。它不仅承担调控躯体平衡的功能, 而且广泛参与个体的多种生理心理活动。我觉得可以通过对小明的前庭觉输入大量刺激信息, 以帮其改变。如蹦床, 花样走平衡木, 用被褥裹起来做开飞机的游戏, 等等。

3. 本体感方向的问题。

本体感觉是感受个体身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感觉。智障儿童的本体感觉能力训练是其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领域之一, 对其提升动作技能水平有重要意义。让小明多运动、多完成多运动器官参与的复杂运动是提高其本体感觉能力的基本途径。下面以行走平衡木活动训练为例, 介绍智力障碍儿童本体感觉训练活动设计。可以让小明学习多种走法, 训练人员可以示范正走、侧走、倒走等走法, 让小明学习不同走法并理解不同走法的含义。也可以训练人员提前告知并示范小明需要完成的走法, 儿童依照训练人员的预设指令完成相应操作, 例如, 让小明“10步快速正走后5步慢速倒走”等。也可以在训练场地绘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 如直线、曲线、三角形等, 让小明沿着图形边缘完成图形行走, 可以先进行睁眼训练再进行闭眼行走。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小明在平衡方面有了很大好转, 能独立行走架高平衡木, 在穿脱衣服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一切都应以游戏方式进行, 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 不可以强迫或强制, 只能通过孩子喜欢的事物转嫁 (过渡) 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上, 让孩子自然地接受一切。

(三) 相关辅助训练

1.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通过学校、家庭的合作, 对小明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加强衣食住行等活动的训练, 以提高小明的生存能力, 提高训练成效。

2. 言语康复训练。

小明伴有言语障碍, 制约了与他人的交流, 对他加强言语康复训练, 能加强他与别人的沟通能力, 有助于以后融入社会。

3. 文化教育。

对小明加强文化教育, 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切此内容的训练与感觉统合训练内容相辅相成, 有利于儿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四) 小结

1. 内容和目标要适合学生实情。

在训练过程中, 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小明的接受能力, 使小明在训练过程中, 经过努力就能达到教师制定的目标, 这样让他能有继续进行训练的意愿, 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提高继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2. 反复训练是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的特殊需要。

要提高小明的能力, 反复训练很重要。反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长短要适合实际, 但反复训练不是简单重复, 而且要设计更多的游戏。

3. 家庭是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家长必须关心孩子的成长, 理解孩子, 同时和学校保持一致的教育态度, 采取客观、理智、积极的态度, 对孩子有爱心, 有耐心, 让孩子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的希望。只要家庭和学校共同重视, 共同努力,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孩子的训练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全礼.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天津教育出版社.

[2]刘焱编著.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61, 467.

[3]王和平编著.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北京大学出版社.

[4]刘晓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及其干预实验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 2004.

[5]张慧.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与综合干预实验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 2011.

[6]王爱芝, 刘贺威, 魏云霞.开展感觉统合训练,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10) :45-46.

13.感觉统合问题及其预防 篇十三

张湄

一、孩子会不会感觉统合有问题

●据调查,目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人数大约要占到学生总数的5%~10%。●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不仅因为学习的基本能力不足和注意力缺失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孩子在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0~12岁),将因一连串挫折而造成害怕学习和拒绝学习的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的生活。

●早期发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很重要,因为学习技能障碍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感觉统合失调,如果能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和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将十分有益,而这一点恰恰是不少年轻父母所忽视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教研室的研究人员围绕着儿童学习困难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中,真正由于低能和学习无能所致者仅占7%左右,92%左右的原因为非智力因素,如情绪、兴趣、意志、气质、性格、心理控制源等。最近,他们又发现,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不良儿童的大脑细胞不能很好地将各器官感觉信息整合起来,从而影响其对身体内外的知觉作出反应。

在儿童心理咨询门诊,有位小学生向医生诉说了自己的苦恼:“我总是把p与q、b与d搞混,爸爸、妈妈和老师却说我粗心,可我真的不是粗心,我仔细地看呀看呀,可最后还是搞反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此,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的陆为之医师分析道:“这的确不是孩子的错。人的大脑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它们各有各的功能。习惯用右手的人,他们的优势大脑在左半球。一般的孩子都在5岁前确立优势大脑,如果优势大脑迟迟未能确立,就会出现这个孩子遇到的情况,分不清p与q,b与d,还会把一个字的左右边旁写反,系鞋带、扣纽扣、敲鼓等动作笨拙、不协调。日常生活中左、右手混用,或者原来是‘左撇子’的早年被强行纠正用右手的儿童,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如果这孩子也属于这种情况,应尽早确立他的惯用手。目前这孩子可以在用眼睛读p、q、b、d的同时,请爸爸妈妈在他的背上写一遍,多一个触觉通道的信息,有助于他分清这些字母,必要时可接受感觉统合治疗。

无独有偶,平时一向聪明活泼的斌斌学别的东西挺快的,可就是在掌握单词、词汇方面比较困难,默写时常出现漏笔划、错别字等现象。如果把一个字出示给斌斌看10秒钟后拿开,斌斌凭记忆只写得出左边部分,右边部分他怎么也默写不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类似斌斌这样的孩子在儿童心理门诊是十分常见的,这些孩子学习特别“辛苦”。医生认为,斌斌的问题是由于视知觉记忆不佳造成的,要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和视觉记忆训练,以改善其视知觉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感觉统合失调是怎么回事 尽管不少家长对感觉统合这一词汇并不陌生,何谓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是怎么回事?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不专心、适应能力差是不是感觉统合失调呢?这些问题对许多家长而言,仍是“一团迷雾”。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拨开这团“迷雾”。

所谓感觉统合就是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从而作出正确决策,使个体和谐有效地运作。大脑的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发生运作失灵,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也就是说人类的感觉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平衡觉、运动觉等如同一个个“通讯员”,将各种信息传递给“总司令部”──大脑,大脑对此作出协调、指挥。如果某一个“通讯员”开“小差”,无法正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就会出现某种征兆。

二、如何预防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提出感觉统合学说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丽丝博士认为:七岁以前,人脑像一部感觉处理器,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主要来自于感觉印象。儿童在这一阶段经常动个不停,忙于寻找各种感觉刺激,很少用大脑去思考问题,这一阶段是他们的感觉运动发展期,所以当孩子处于这个阶段,如能通过适当的运动以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那么对日后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及适应社会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等,都将有极大的帮助。

事实上,不少年轻父母都是在孩子学龄期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动个不停被误认为是多动症,才带孩子去看心理咨询门诊的。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卫生专家忻仁娥教授指出:“早期发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很重要,因为学习技能障碍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感觉统合失调,如果能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和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将十分有益,而这一点恰恰是不少年轻父母所忽视的。”一般而言,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胎位不正所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 ·早产或剖腹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支撑力不足。那么,如何预防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呢?

忻教授认为:“预防首先要从孕期保健开始做起,准妈妈在孕期生活一定要有规律,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孕期准妈妈的工作节奏较快,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同样,饮酒、吸烟、狂欢等也会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围产期的保健也十分重要。剖腹产出生的儿童比顺产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高一倍,这是因为剖腹产出生的儿童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很容易对触觉的强弱分辨不清。另外,出生时如出现脐带绕颈、窒息等现象,往往也是诱发因素。再次,儿童出生后要多多参加各种活动。有些住高楼的孩子往往难得下地活动,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就比较高;也有的孩子习惯于玩电动化玩具,与传统的玩具相比,他们手指等部位的精细动作锻炼得较少,也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还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的阶段,就直接进入跑、走的阶段,躯干、四肢及左右脑的协调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也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总之,要提倡孩子多参加各种运动,勤动手、动脑,加强精细动作的锻炼。”要重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的心理护理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他们的内心也是十分敏感的,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和一定量的感觉统合训练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那么,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在心理护理方面又要注意些什么呢?忻教授建议:“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对一些异常行为有所警觉,不要对孩子恶声恶气或满脸怨气,孩子是否真的感觉统合有问题,这需要经专业人员的鉴定,家长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并进行训练。这样,家长就不会把孩子学习技能障碍误以为是粗心大意。其次,感觉统合失调是功能性的,经过训练是能够得到纠正的,因此家长对此不必忧心忡忡,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并保证一定数量和时间的感统训练。在家里,家长也可开展一些初步的练习,比如教孩子拍皮球、跳绳,或者让孩子沿着地板的缝隙笔直地走,做平衡动作,这些活动能协助专业人员巩固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再次,有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周围一丁点的响声也会使他分心,一般家长对此都不能理解。因此,家长要充实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和感觉统合方面的知识,耐心地帮助、训练孩子逐步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如果再次出现分心的现象,家长要及时提醒,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成坏习惯。”如何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协调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感觉统合失调确实会造成孩子动作技巧不成熟、动作协调性不够等现象,但这些现象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本身发展较慢,或者还没有达到成熟年龄,或者还在发展、学习某项动作,表现得不够熟练而已,因此,对孩子的异常表现不能一概而论,究竟是发展步调较慢?还是孩子存在着生理、心理问题?这需要由专家作鉴定。另外,感觉统合训练也绝不是“万灵丹”,并非孩子所有的问题都能用感觉统合训练来解决。当然,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如何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协调发展,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儿童在8岁以前神经的可塑性很强,家长如能把握时机,在此期间发掘孩子脑功能的优势,诱导其发挥长处,改进短处,将使其终生受益。以下是给年轻父母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触觉方面

1.多爱抚孩子: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依赖于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安定的有效方法。

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和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有毛感的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5.对触觉过分依赖的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当地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以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然后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二)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参与上述活动,但要适度,要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三)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要重视孩子的运动,孩子玩弄或舔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因为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

(四)精细动作方面

1.婴幼儿期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2.在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泥巴和粘土、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务的机会。

(五)视知觉方面

1.丰富婴儿期的视觉刺激。

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津、玩拼图等。

(六)听知觉方面

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上一篇: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下一篇:地震案例之512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