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内容(精选8篇)
1.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内容 篇一
《月度管理报告》内容和格式要求
一、《月度管理报告》内容结构
(一)月度工作综述
(二)本月工作汇报 1.日常工作简述 2.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三)存在问题 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异常或突发事项
(四)下月主要工作安排
(五)建议、意见及其它需要公司知悉的事项
(六)附件
二、《月度管理报告》内容要求
1.报告内容要求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表述准确,如有需详细汇报事项可在正文后加附件。
2.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3.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4.正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5.不可空项,如果没有异常或突发事项可写“无”。6.结尾落款要写明单位全称,使用中文大写日期。
三、《月度管理报告》格式
1.大标题:黑体,二号字,月份用阿拉伯数字的小写。2.大标题与正文之间,空一行。3.正文中一级标题用黑体,三号字。4.正文文字用仿宋体,三号字。5.结尾落款与正文间,空两行。
6.页面设置采用默认页边距,A4纸,页边距上、下2.54厘米,左、右3.17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
7.段落设置以附件中的示例设置为准,详见《月度管理报告》示例。
附件:1.《××单位×月份管理报告》示例。
企业管理部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七日
××单位×月份管理报告
如:企业管理部1月份管理报告
×月份,……(综述)
一、本月工作汇报
(一)日常工作简述 1.(1)(2)…… 2.(1)(2)……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2.……
二、存在问题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2.……
(二)异常或突发事项 1.2.……
三、下月主要工作安排 1.2.……
四、建议、意见及其它需要公司知悉的事项 1.2.…… 附件:1.2.……
××单位
××××年×月×日
企业管理部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七日
2.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内容 篇二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中, 防雷安全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雷安全, 就必须保证其防雷设施的性能要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 而防雷设施的性能只有通过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得到确认。那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雷检测包括哪些内容呢?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雷检测过程中, 必须检出综合防雷的原则, 以确保其检测内容的完整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防雷设施的设置将根据其遭受雷击损害的具体通道来设定的。通常来说,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雷设施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直击雷防雷系统, 主要包括接闪器 ( 针、网、带、线) 、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其二是LEMP防护体系, 包括屏蔽、接地、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和安装SPD等措施。那么, 我们就可以根据综合防雷的思想, 确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雷检测内容, 具体如下: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直击雷防护体系防雷检测的基本内容
( 1) 应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下列建 ( 构) 筑物进行防直击雷检测, 其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必须符合GB50057、GB50601 和GB /T21431 的要求: ①施工现场的建 ( 构) 筑物; ②施工现场和临时生活区的高度在20 米及以上的钢铁脚手架; ③幕墙金属龙骨; ④正在施工的建筑物; ⑤井子架; ⑥施工升降机; ⑦机具; ⑧烟囱; ⑨水塔; ⑩电杆。
( 2) 位于山区或多雷区、强雷区的变电所、箱式变电站、配电室应从严进行防雷直击雷检测, 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LEMP防护体系防雷检测的基本内容
2. 1 接地系统的检测内容及要求
( 1)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低压电源系统的接地形式可采用TN - S、TN - C - S或TT系统。在检测过程中, 应注意这几种接地形式的基本使用要求: TN - S系统—①重复接地要求 ( PE线) : 位置: 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架空线路终端。接地电阻: R地≤10Ω; ②PE与火线 ( L) 导体材质应相同。PE的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2的规定。TN - C - S系统———①PEN线分离为N何PE的位置: 总配电箱处; ② 从TN - C转换成TN - S的做法应符合规范要求。TT系统———①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单独设置接地极, 且不应与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极相连接; ②每一回路应装设RCD; ③N线不得重复接地; ④接地电阻R地 ( PE) : I·R地≤25V ( I - 保护电器自动动作的电流)
2. 2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 1) 当高压设备的保护接地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分开设置时: R地≤4Ω; ( 2) 当高压设备的保护接地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共地设置时:R地≤1Ω;
2. 3 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的接地
( 1) I类电气设备 ( 如: 电机等) 的金属外壳、基础型钢、与电气设备连接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均须做好接地; ( 2) 电缆的金属外皮和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接线盒均应接地。
2. 4 防雷接地
( 1) 施工现场的所有金属物必须做好防雷接地, 且其冲击接地电阻Ri≤30Ω; ( 2) 机械设备的防雷接地与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体, 且Ri≤4Ω。
2. 5 发电机的接地
( 1) 一般要求: 发电机中性点应接地, 且R地≤4Ω, 发电机金属外壳及部件应可靠接地; ( 2) 当采用移动式发电机供电时, 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底座应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移动式发电机系统接地应符合电力变压器系统接地的要求, 下列情况可不另设PE线: 情况一,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 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情况二, 不超过2 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移动式发电机供电, 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 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2. 6 静电接地
在有静电的施工现场内, 对聚集在机械设备上的静电应采取接地泄漏措施, 其静电接地电阻应符合如下要求: ( 1) 一般情况下, R静电≤100Ω; ( 2)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 R静电≤1000Ω。
2. 7 二次回路的接地
当采用隔离变压器供电时, 二次回路不得接地, 并应将二次线路用绝缘管保护或采用橡皮护套软线。
2. 8 PE线的检测要求
( 1) PE线严禁通过工作电流, 且严禁断线; ( 2) 严禁利用输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或爆炸性气体的金属管道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导体 ( PE) ; ( 3) 用电设备的PE不应串接, 应采用焊接、压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方法连接; ( 4) PE必须采用绝缘导线: 配电装置和电动机械相连接的PE线应为截面≥2. 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PE线应为截面≥1. 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 ( 5) 城防、人防、隧道等潮湿或条件特别恶劣的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采用PE线; ( 6) TN系统中的PE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 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2. 9 接地装置的检测
( 1) 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2 根及以上导体, 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电气连接, 不得采用铝导体做接地体或地下接地线。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 不得采用螺纹钢; ( 2) 接地体可利用自然接地体, 但应保证其电气连接和热稳定; ( 3) 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应考虑季节影响。
3 屏蔽、等电位连接及合理布线检测内容和要求
安装避雷针 ( 接闪器) 的机械设备, 所有固定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线路, 宜采用钢管敷设; 没有防雷保护措施的机械设备, 其上的金属管应与设备的金属结构体做电气连接。
4 避雷器和SPD的检测内容和要求
( 1) 在以下位置应装设避雷器: ①高压架空线路; ②变压器高压侧。 ( 2) 在如下位置宜装设SPD: ①自室外引入有重要设备的办公室低压配电线路入口处应装设 Ⅰ 级试验SPD1; 其冲击电流Iimp ≥12. 5KA, 电压保护水平Up≤2. 5KV; ②在分配电箱处应装设Ⅱ级试验SPD2; 其标称放电电流In≥5KA, 电压保护水平Up < 2. 0KV; ③在重要设备前端应装设Ⅲ级试验SPD3; 其标称放电电流In≥3KA, 电压保护水平Up < 1. 5KV。
5 结束语
综合以上论述,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雷检测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其担负的是鉴定防雷装置的性能、确保施工现场的防雷设施有效运行, 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正式投入使用前, 应按照防雷检测的基本内容, 详细检测并确保施工现场的防雷设施性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的使用要求, 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雷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S].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S].
[3]叶平, 熊芳瑜.简论低压配电系统用SPD在线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建筑电气, 2015 (02) .
[4]《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S].
3.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内容 篇三
关键词:初中科学;初中化学;教学衔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3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理科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提出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分科-综合”的理科教育体系。具体而言,中小学十二年的科学教学体系,应是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及能力培养交融在一起的螺旋结构。在这“合-分”一体的体系中,六七年级的科学课程是第一阶段综合教育的后期,九年级化学则是第二阶段分科教育的前期。做好这两个阶段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随着广大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认为理清两门学科的相关主题、各自的内容和要求,并从统一的科学概念和相同的实验探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的梳理和比较,是衔接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线教师实施衔接教学的重要抓手。
2 内容和要求的梳理
2.1 确定共同主题
初中科学和化学是以各自的主题编排的。化学学科是以分科知识确定单元主题的,而科学学科的主题是融合型的,它是以物质、能量、信息为基本结构,以科学、技术、社会为综合的基本线索,以跨学科领域确定主题的。也就是它们确定主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确定共同的主题呢?就必须从统一的科学概念及相同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编排共同的主题。根据这样的原则,在研究中我们共确定了七个主题:实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能源、水、空气、溶液、金属。
2.2 理清学习内容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两门学科相关的学习内容有很多,有些内容还分散在不同的主题中,那么在梳理时,怎样在共同的主题下,来编排两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呢?在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原则。
2.2.1 核心知识梳理原则
有些主题的知识很多,涉及的面很广。如主题“水”,其中水的分布、水的含量、节约用水等知识,由于不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对此没有进行梳理,以确保梳理内容的精炼化。
2.2.2 分散知识整合原则
有些知识分散在几个主题中,为了便于两门学科的比较,我们将分散知识进行了整合。如主题“空气”,我们把化学第四章“燃烧与灭火”知识整合到第二章“浩瀚的大气”中,这样就和科学学科的主题保持一致,便于进行比较。
2.2.3 知识点编排原则
在具体的编排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各自的主题有差异之外,其知识内容的编排也是不同的,为了使两门学科的教师都能方便对照,我们采用了按知识点编排的原则,这样避免了按某一学科编排的不足。如“实验探究”主题,我们按知识点分成:了解实验室、实验技能、实验设计。
3 明确各自的教学要求和相互关系
3.1 明确教学要求
科学学科与化学学科有许多主题涉及的学习内容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充分体现了内容主题下知识点内在的发展性。所以必须正确把握各自的要求,并且以比较清晰的方式把各自的要求呈现出来。这里我们以专题二“构成物质的微粒”为例说明该主题下两门学科所对应的学习内容的各自要求[1~2],见表1。
3.2 明确学习内容间的关系
通过梳理和比较,我们发现科学与化学的内容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为我们研究衔接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帮助,在研究中我们初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以下三种关系:
3.2.1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递进的关系
如: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3.2.2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对接的关系
如:溶液
3.2.3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补充的关系
如:水
3.2.4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完善的关系
如:金属中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科学与化学学科相关内容的要求不同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是符合“综合-分科-综合”的理科教育体系。使得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及能力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成为交融在一起的螺旋结构。
4 教学建议
在理清了两门学科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后,如何很好地进行两门学科的衔接教学呢?
4.1 注重知识的正确把握
正确把握知识,就要做到认知要精准,理解要到位。如科学“溶解”一节教学中,对溶液的组成,我们只要求掌握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不必掌握。对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是初步学会,还没有到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程度。
4.2 注重三维目标的全面提升
梳理和比较更多呈现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所以在具体的衔接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衔接研究,实现三维目标的螺旋上升。例如初中科学和初中化学都有“溶液的酸碱性”一节的教学内容,内容也十分相似,但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是螺旋上升的关系,见表2。
4.3 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之后,最后还要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设计上。通常情况下,教师比较注重化学课如何衔接好科学课,至于科学课如何更好地为化学课的衔接做好准备研究较少,所以要做好化学与科学学科的衔接,两门学科的教师要对各自学科和衔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要认真研究,通过备课活动研究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下面以“物质的溶解”一节的整体设计为例,说明整体设计的重要性。
由图1可见,科学课设计每个活动时把学生引向“做”中学、“想”中学和“用”中学。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打下扎实基础。化学课设计教学时,对科学相关内容作了充分的了解,在原有学生能力基础上,借助于现代实验技术,将学生易混淆、较抽象的知识显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历。
此外,我们还要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规律,考虑学生的实际起点,注重衔接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只有这样,衔接教学才能接得准、接得顺、接得好。
参考文献:
[1]王运生.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19~20.
4.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内容 篇四
(1)定期信息文件:
做好施工现场建设管理服务记录与信息反馈,负责编制建设管理服务信息文件及报表,对工程资料及档案按期进行整编和管理,并在工程竣工验收或建设管理服务期结束移交使用人(一式三份,含电子版一份)。根据建设管理服务工程项目、范围及内容,随工程施工进度及时间综合管理部门和招标人报送建设管理服务月报(周、旬、年报根据招标人要求提供),其主要内容为:a、施工质量情况。
b、原材料质量及检查情况。
c、工程进度情况。
d、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状态。
e、合同变更和工程变更情况。
f、工程款支付情况。
g、建设管理服务工程情况,
h、工程建设大事记。
i、其他
(2)根据建设管理服务工程进展情况的不定期报告:
a、关于工程优化设计或变更或施工进展的建议。
b、资金,资源投入及合理配置的建议。
c、工程进展预测分析报告。
d、合理要求提交的其他报告。
e、工程分阶段验收、竣工验收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报告。
(3)建设管理服务过程文件
a、施工措施计划批复文件。
b、施工进度调整批复文件。
c、项目管理协调会议纪要文件。
d、其他项目管理服务往来文件。
5.资金申请报告的有关内容和要求 篇五
------------------
政府投资项目中,采用投资补助和贴息方式的,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投资补助,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下一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
贴息,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贴息。
1、资金申请报告上报的阶段
上报资金申请报告,须在按有关规定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或备案后。其中,应报国家或省审批、核准的项目,可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并提出资金申请,也可在项目经审批或核准同意后,另行报送资金申请报告。
除中央或省直属企业可直接向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外,其他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和地方企业投资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须分别由省或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初审后报上级发展改革部门。
2、资金申请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
(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2)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3)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4)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
(5)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3、资金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1)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2)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3)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4)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5)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意见;
(6)申请贴息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定的贷款协议;
(7)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4、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查和批复
政府部门从以下方面对资金申请报告组织审查:
(1)符合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
(2)符合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的安排原则;
(3)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4)项目的主要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政府部门对资金申请报告组织审查后做出批复,并将批复意见下达给申报单位。范文:
关于实施节水园区建设需用资金的申请报告
xx市水利局:
我们xx市xx镇xx村位于市区北部的台垣区,现有人口xx人,土地xx亩,村民小组xx个,户数xx户。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以及芦笋等等。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作物收益。
多年来,由于水利条件较差,机井难以正常灌溉,致使农业生产徘徊不前,村民收入甚
微。虽然我们xx村是xx镇的镇点所在地,但村集体经济仍然十分贫乏,村民收入极少。全村现有机井xx)眼,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再加上当地经常出现的旱情,水利灌溉状况更是雪上加霜,给村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水资源带来严重浪费。广大村民强烈希望尽快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改变生产和生活状况,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贫困,轻装走上小康路,尽早解决农业灌溉困难。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采取有关专家建议,计划在我村实施节水园区建设,切实改善我村的农业生产灌溉条件。
我们实施的节水园区工程面积为xxx亩,经有关技术人员核算,每亩需资金xxx元,总计共需资金xx余万元。现村民集资一部分,还有xx余万元缺额难以落实,为此,请上级领导给与考虑,予以适当扶持,我们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xx村的大力关怀和支持。
6.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内容 篇六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矿井概况
编制要求:叙述矿井地理位置、地质及水文地质、设计能力和核定能力、通风方式、反风方式、提升方式、供电方式、开采煤层、开拓方式、支护方式、生产工艺、顶板处理方法、瓦斯等级、相对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等概况,说明各主要生产系统情况。
(各科室填写本专业、本系统内容)
第二节 矿井的年度采掘衔接计划
编制要求:说明本年度计划采掘地点的名称、位置、数量和衔接情况。(工程科)
第三节 可能导致各类事故的条件、原因和地点 编制要求:分析采掘工作面所通过区域的顶底板、地质构造、周边采空区、积水区、地面水体、煤层自燃性倾向、煤尘爆炸指数等可能导致各类事故的原因和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各科室填写本专业、本系统内容)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评价
编制要求:根据以上分析确定重大危险源,然后对重大 危险源进行危险性分析和事故可能发生地点进行分析确定。
(各科室填写本专业、本系统内容)
第三章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领导组织机构
(各科室分别编写本系统的)第一节 领导组织机构
编制要求:叙述重大事故处理组织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
第二节 发生事故的汇报程序
编制要求:发生事故的汇报程序和通知方法、调度室电话号码、通知人员名单等。
第三节 相关人员职责
编制要求:叙述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和所要做的具体工作等。
第四章 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通风科)
第一节 预防瓦斯爆炸爆炸事故的措施
编制要求: 叙述瓦斯爆炸的条件,说明可能发生瓦斯地点,叙述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第二节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应采取的自救、互救及其它措施,叙述不同地点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的人员避灾路线。
第五章 矿井煤尘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通风科)第一节 主要尘源及易发生煤尘爆炸的地点分析
编制要求:说明本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和爆炸指数,说明煤尘爆炸的条件,分析煤尘的主要来源,说明可能发生煤尘爆炸的地点。
第二节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编制要求:根据以上分析,叙述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第三节 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后应采取的自救、互救及其它措施,叙述不同地点发生煤尘爆炸事故人员的避灾路线。
第六章 矿井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通风科)
第一节 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引起矿井火灾的类型(内因火灾、外因火灾),分析内、外因火灾的产生的条件,说明本矿煤层自燃性倾向,根据分析叙述预防内、外因火灾的措施。
第二节 矿井火灾事故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根据不同的火灾事故的类型、地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处理事故的方法,叙述受灾人员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点明确人员的避灾路线。
第七章 矿井水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地测科)
第一节 矿井水害类型的分析和预兆
编制要求:叙述水害事故的类型,分析可能发生水害的地点,说明水灾事故发生的预兆。
第二节 矿井水害的预防措施
编制要求:根据不同的水患地点、类型确定不同的防治水措施,叙述防治水一般原则。第三节 矿井水害事故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说明水灾事故发生后人员的自救、互救和其它措施,说明不同水害事故发生地点的路线。
第八章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程科)
第一节 顶板事故的分析和预兆
编制要求:分析本年度采掘区域顶板条件及可能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叙述冒顶事故发生前的预兆。
第二节 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编制要求:根据以上分析,叙述预防采、掘工作面及各巷道、硐室冒顶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顶板事故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不同类型、不同地点发生顶板事故应采取的处理措施,说明发生后的自救、互救及其它措施,说明事故发生后的避灾路线及人员清点办法。
第九章 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运输科、机电科)
第一节 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辅助(轨道)运输系统和运煤系统事故的预防措施,主要从运输设备、运输设施(轨道、钢丝绳、防跑车装置)检查、维护、检修、信号和人员操作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第二节 运输事故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发生运输事故后汇报程序和应采取的自救、互救及其它措施。
第十章 供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电科)
第一节 供电事故的预防
编制要求:主要叙述对供电设备的检修、维护、移动、搬迁应采取的措施和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叙述对供电设备各种保护的要求等。
第二节 供电事故的处理
编制要求:叙述发生供电事故的汇报程序及对不同类型 和不同地点供电事故的处理措施,叙述发生人身事故应采取 的自救、互救和其它措施。
第三节 预防性电气试验事故预防与处理
编制要求:叙述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预防措施及处理措施等。
第四节 矿井“夏季供电雷击”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编制要求:主要叙述雨期间确保供电安全所做准备工作,事故的预想和处理方案;重点叙述雷雨期间保障安全供电的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其它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一节 排水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地测科)
编制要求:叙述水泵房供电、排水设备、闸阀、管路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叙述水仓及防水设施的事故的预防措施,叙述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等。
第二节 主扇停风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电科、通风科)
编制要求:叙述分析可能造成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行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叙述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叙述发生主要通风机停风事故后必须采取的措施(及时汇报、立即撤人、清点人员等)和恢复通风后必须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提升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运输科、机电科)编制要求:分析提升系统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并制定相 应在的预防措施,叙述对提升系统操作人员的要求,叙述提升系统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第四节 主运输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机电科)编制要求:分析主运系统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并制定相 应在的预防措施,叙述对运输系统操作人员的要求,叙述提 升系统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第五节 锅炉、压力容器事故预防和处理(机电科)
编制要求:叙述分析锅炉、各类气瓶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常见事故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第六节 地面水灾、地质及自然灾害的调查和预防(地测)
编制要求:叙述地面水灾、地质自燃灾害的调查内容和地点(最高洪水位、井口及其它建筑物与洪水位的关系、采空区裂隙位置与各种建筑物的关系、山体滑坡暴风雪灾事故等),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十三章 现场急救和伤员搬运
编制要求:叙述矿井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急救措施及伤员的如何搬运等。(各科室根据不同灾害分别编写)
第十四章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编制要求:叙述矿井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各科室根据不同灾害分别编写)
第十五章 安全技术培训计划
编制要求:叙述矿井本年度的培训计划和要求,说明培训的方法和培训的内容(其中包括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培训的预期目的。(各科室根据不同灾害分别编写)
附件:(各科室按照专业打印规范图纸并签字、盖章)
1、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2、井上、下对照图;
3、采掘工程平面图
4、通风系统图;
5、井下运输系统图、6、井下避灾路线图;
7、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图;
8、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9、紧急避险设施与矿井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的安全避险系统图。
10、井下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设施设置图;
11、防尘及消防管路系统图;
12、井下通讯系统图
13、井下排水系统图
7.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 篇七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 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于供电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电已经成为了当前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 同时也是现阶段电网发展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 通过有效地技术控制和开展科学的管理工作, 是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 减少供电故障发生的基础。下文对于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并且探讨了有关的管理措施, 以期更好地提高整体变电运行的管理控制水平。
2 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
第一, 跳闸处理。针对于主变压低压侧所出现的跳闸问题, 要对于其开关误动、母线故障以及越级跳闸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其引发跳闸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解析, 从而提高解决对策的有效性。在检查的过程中, 相关技术人员要对主变和线路保护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检查, 并且结合日常的详细检查, 从而提高对变电运行整体情况的掌控效果。针对于母线故障来说, 线路故障所导致的跳闸问题是变电运行管理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变电管理人员要做好对于线路的整体综合检查力度, 确保各项开关设备和线路的运行稳定。针对于出现输电过程中的一些火花问题,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振荡进行消除, 从而达到控制跳闸问题的目的。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处理上, 要对于主变差东区、内部、低压侧母线路等多部分的故障内容进行分析, 利用轻重瓦斯的方式来对于变压器进行合理的保护。对于差动保护动作行为, 操作人员要对故障来源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核实, 提高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水平。
第二, 过压控制。过压问题的有效控制, 是变电运行技术要求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避免电源架空引入、利用氧化锌材料作为电容器避雷应用等是有效的过压控制手段。通过采取科学的手段, 要避免出现由于开关分闸速度变化所导致的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问题, 减少出现的电弧重燃情况。另外, 也要对于接地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 并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接地的操作设计。在变压器设计与安装过程中, 为了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 施工人员一般都会在低压侧进行中性点接地, 将大量的电流直接引导大地, 这样也就避免大量电流对变压器及其内部各个设备造成损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进行接地, 这就导致变电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致使熔丝熔断。
3 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第一, 对变电运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化改进。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一套科学、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是整个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是各项工作执行的保障, 也是技术落实的基石。管理人员要对于各个变电运行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进行明确, 落实好不同岗位的责任制度, 严格禁止出现推诿等现象。对一些变电设备管理区域, 要严格禁止一些闲杂人员的进入。对工作设备的运行管理上,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行接触。对于设备的操作行为, 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 严格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第二, 加强对相关变电运行设备的有效管理。变电运行的正常可靠, 与相关设备的正常稳定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整个变电站来说, 其内部各类变电设备一旦出现各类故障和问题, 就会对于整个供电活动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变电运行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针对于一些接线方式相对复杂的变电设备, 要对各个母线和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重点的检查, 并且关注各类维修维护工作的规范化进行。针对于各类管理需求, 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变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通过合理安排各项变电设备检修工作, 让整体变电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从而总整体层面上来保障整个变电运行的有效性。
第三,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的整体管理水平, 技术管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电力企业自身要对于变电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情况进行提前的预估和分析, 制定出相应的解决预案, 提高对事故相应和处理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各类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 是保障供电正常的关键。与此同时, 电力企业也要加强变电运行的监督考核工作, 严格落实各项考核制度和策略, 以更加高效、直接的监管措施来确保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四, 加强人员管理。在各项变电运行管理行为落实的过程中, 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水平, 是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的关键。在人员管理的过程中, 要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让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来应对各项管理工作。现阶段变电运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整体队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所不足。针对于这类问题, 要对于人才培养的体系进行逐渐完善, 给与工作人员足够的专业素质成长空间, 让技术人员对于变电运行的原理、特点、规律以及控制方法有着深入的了解, 树立正确的工作思想和理念, 让工作人员重视和关注变电运行工作的开展, 提高整个员工队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电力系统中, 供电的可靠与稳定一直是整个供电活动的关键。作为整个电网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在变电运行管理控制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 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让变电运行管理控制更加规范, 从而更好地对我国当代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满足。
摘要:在变电运行过程中, 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了整体的供电质量, 是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前提。在社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 提高变电运行技术管理水平对于提高整体电网建设发展水平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于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技术要求,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汪扬雪.浅析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技术及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5) .
[2]范建荣.浅析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问题及技术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33) .
8.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内容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 信用 档案
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涉及方方面面,而大学生信用档案无疑是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使用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带动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概念
大学生信用档案是指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诚信行为的历史记录。定义中使用“社会交往”这一限定,意味着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会有不与社会其他成员和组织交往的单独行动,这种单独行动不存在诚信与否的行为,所以不产生信用档案。从外延上讲,凡是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中所形成的历史记录都是信用档案,是有形的、看得见的信用。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
凡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证明大学生信用的材料都应视为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内容,具体以下述内容为主。
1、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大学生个人的身份证明、户籍、父母的姓名及居住地址,学生个人的学号、所在院系、学历、所学专业、特长、在班级担任的职务、学籍变动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研究生则还要包括原来毕业院校、曾经的工作单位等信息。
2、大学生的经济信息。包括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个人在校所获的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贴、副食补贴、勤工助学等经济收入,每年家庭提供的学习费用和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
3、大学生的品行记录。包括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两部分,良好记录包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行为,以及由此获得的各种荣誉、奖励等;不良记录包括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无信用行为以及因此而受到的批评、处分等。
4、大学生的信用记录。这是大学生信用档案的重点,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和其他借款时间、金额和还款情况,学费、住宿费的缴纳情况。
5、大学生的就业信息。主要指大学生的毕业去向,包括就业单位名称、联系方式、本人的联系方式、家人或朋友的联系方式等;升学学校、出国留学所在地名称、联系方式。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管理
从国家层面来说,应当设立国务院领导下的国家信用管理局,负责拟定全国信用管理的规章制度,订立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业务和技术规范、标准,统一管理各类信用中介服务公司,负责对全国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负责全国信用教育、宣传、培训和科研。在此前提下,对大学生信用档案,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分别建立和管理。
学生在校期间,由国家信用管理局授权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学生信用登记制度和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具体到高校内部,应当由学校档案室牵头,学校保卫、学工、教务、财务、就业等部门各司其职,配合建立。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个人信用档案单独设类、单独编目、单独管理,个人优劣行为应指定专人随时记录归档。
学生毕业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学校将学生信用档案移交给国家信用管理局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国家信用管理局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负责建立专业网站,利用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作为信用档号,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搜集各银行关于学生的个人信用记录,以及分散在社会上的其他学生个人信用记录,连同学校保管的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存储和分析,向上级领导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学生的有关信息,并根据需要就大学生的信用状况提供咨询、评估服务。应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等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在学生贷款还款期限内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走上工作岗位不守信用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入学前家庭地址、毕业学校、毕业后就业单位、详细联系方式等。
从长远来看,为保证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依法管理,应当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数据资料收集机制,对收集数据资料的内容、方式、渠道做出明确规定。作为评价大学生信用的唯一依据,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修订和补充应由国家信用管理局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按程序进行,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修改和补充。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使用
使用大学生信用档案有很强的政策性,一定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公布。在适当时间系统公布大学生某一方面的信用档案,包括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会起到弘扬诚信、威慑欺诈行为的作用。但是,系统公布某一方面的信用档案,应当由国家信用管理局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负责,而且要尽可能避开纯属个人隐私的内容。
2、其他各单位掌握的大学生信用档案,除供本单位查询之外,可以而且也应该向有关单位提供利用。但是,一般应限于在个别范围内查阅,不宜张榜或上网公布,而且也应当尽量避开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
3、注意分清运用信用档案与泄漏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界限。首先要分清何谓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原则上讲,正当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其次是要证据确凿,如果证据不实,明明是运用信用档案,却有可能被人诬为捏造诽谤、侵犯名誉权等。再次是提供利用的范围也要讲究,比如某大学生档案中有在校期间犯错误受过处分的经历,如果是提供给用人单位查阅而不向无关单位和人员传播,相对于用人单位的知情权,就不能说是侵犯个人隐私权。
参考文献:
[1]肖文建,尹恒.关于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思考[J].档案时空,2003,2:19-21.
[2]张志俊.对大学生信用评价问题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3:57-58
【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内容】推荐阅读:
学校食堂管理检查要求08-15
学校安全的预防和管理08-13
学校管理干部培训内容09-27
学校管理和教师行为调研报告06-14
期末学校编写学生评语的要求09-28
高中和普通中专学校财务管理制度07-14
中职学校教学和管理改革思路研究论文11-05
浅析广西物资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06-22
《昆明市民办学校促进和管理办法》起草说明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