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体制

2024-08-29

解决体制(11篇)

1.解决体制 篇一

市委、市政府:

根据陆广浦市长[94]字18/35号批示,11月下旬,由市委办朱学举同志牵头、政府办.组织部、农工部、农业局、民政局、区划办等部门参加,就原种场存在的问题到实地作了专题的调查研究。本着“有利于原种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原则精神,在认真听取席桥党委、政府和原种场主要负责同志意见后,调查组成员对解决原种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并于12月3日向市长办以会议作了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原种场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稻麦原种场位于席桥乡境内,是1961年由渔滨农场(1959年成立)改建而成。占地面积12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040亩,总人口960人,全场共有5个生产作业组、1个科技试验站。该场系副科级单位,干部19名,其中国家干部4名(含退休1名)、场聘干部15名,由副书记、副场长桂文东同志主持工作,党员24名,教师5名(其中公办教师1名),退休农工60名。

市稻麦原种场属于国营场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场经营体制也作了相应的改革,但因体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作逐年滑坡,治安状况和内部管理日趋混乱。主要表现:一是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由于只有主要负责同志由市任命,其余干部均系场内聘用,加之受族姓势力影响,班子形不成战斗力。二是内部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除房屋等不动产外,其它公有财物基本散失贻尽。三是经济亏损严重。自90年以来的国家黄淮海开发、省投资专款、借贷等项资金投入计达96万元,除黄淮海开发50万元的50%免还外,其余70余万元陆续到期无力偿还。四是法制观念淡漠。主要表现为:生育无计划。90年以来不足千人的场共超生68人,其中党员因计生受处分十多人,有两名党员被开除党籍;粮款拖欠,严重影响三者关系安排。农户几乎无一户不拖欠粮款,几年来拖欠达14万多元,就连群众生活用电的电费场部也不敢理直气壮地收缴;部分群众无政府主义严重,闹宗族派性,多次出现群众打砸场部,围攻打伤场领导人。五是党建、人事、经济、政务等工作在市多头管理,事实上由于单位太小,很难引起重视,使一个六、七十年代在我市农业生产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稻麦原种场完全失去了承担原种繁育的职能作用。

市稻麦原种场工作长期疲塌,自由散漫,呈无政府状态。究其原因很多,但根本性问题有二点:一是体制不顺。目前,该场隶属关系不够明晰,技术业务工作归农业局指导,党务工作先属市机关党委,后划给市农业局党总支,行政工作直归市政府,人事任免归市组织部门。这么一个较小的单位多头管理,且地处偏僻,使有关部门很难实行面对面的得力管理,矛盾较多,问题突出,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二是领导班子工作不力。原种场单位较小,市管干部仅一两人,历任主要领导到任时雄心勃勃,由于错综复杂的矛盾缠绕,久断不决,时间不长,便失去信心。加之近年来领导班子中存在不团结问题,内部拆台闹矛盾,形不成合力,使主要负责同志无法开展工作,只好任其自然,等待调动,导致全场工作基本瘫痪。

二、解决原种场体制问题的原则方案

原种场存在的问题已并非一两年,且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我们调查组成员一致认为,迅速解决原种场问题已刻不容缓。而解决的方式拟从理顺体制入手,配备精干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起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原种场长治久安。解决原种场问题的总体方案是:对外保留淮安市稻麦原种场牌子,对内两个文明建设全部划归席桥乡管理。该方案优点主要是:能够保持原种场机构,便于向上争取资金;通过强化管理,能逐步担负起稻麦原种场生产任务;现有债权债务不会出现平调行为或增加市财政及席桥乡的负担;纳入席桥乡集中管理,能够利用该乡机构齐全,干部整体力量较强的优势,较快的解决原种场存在的各种矛盾,亦不会由此影响与上级部门的关系,并最大限度地减轻因体制变更而造成原种场和席桥乡过大的震动。

如市委、市政府同意按该方案实施,根据席桥乡与原种场实际,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请予研究。

1、将市稻麦原种场与席桥乡合并,两个文明建设全部划入席桥乡管理。涉及良种繁育任务由市农业局与席桥乡商量。

2、保留淮安市稻麦原种场牌子,保留副科级单位,保留干部、工人的原有性质,保留原财政供给渠道,保留已享受的优惠政策待遇。

3、经济上仍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原有和今后的债权债务仍由原种场承担。

4、人事安排上给席桥乡增配一名党委副书记,兼任原种场支部书记和场长。其他干部由席桥乡党委根据实际需要任免(现有场内干部一律就地免职,属国家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或调出)。

5、建立工作班子,保证划归工作平稳过渡。①请一位市领导牵头,由市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农工部、农业局、财政局、民政局、区划办、信访局、席桥乡、原种场等单位组成工作班子,确保今年12月底前完成划归工作。②由市纪委或农工部牵头,市监察局、审计局、农业局、开发局、席桥乡等单位组成对原种场集体资产和财务进行审计。③由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参加,对原种场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歪风邪气,保证划归工作顺利进行。

6、为保证有案可稽和有利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有必要以文件或纪要对划归方案予以确定。

以上汇报,供领导决策参考。

2.解决体制 篇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各区、街联社与市总社逐步脱钩, 解决返城知青就业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 市总社转入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全面发展直属企业时期。这一时期市总社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以资产重组为手段,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从整体上增强了直属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开创了城镇集体经济的辉煌局面。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进入新世纪以来, 许多老体制下的集体企业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 按照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 有些集体企业面临着倒闭、破产。许多企业债台高筑, 官司不断, 市总社直属企业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许多已进入退休年龄段, 社会保险参差不齐, 有些甚至没有上过养老、医疗等统筹保险。集体企业暴露出的另一大问题是人员流动性强, 人事档案管理混乱, 丢失档案现象也较为严重。近些年来为工资、保险、退休等问题引起的上访、诉讼等事件多有发生, 同时也影响了首都的安全稳定。市总社又一次面临新的历史时期的新挑战。

如何走出困境, 面对历史的抉择, 2005年市总社确定了机关转企改制, 深化体制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重组优良资产, 将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好企业组建成控股公司, 继续发展, 轻装前进。如出租汽车、电气安装等公司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对没有发展前途的、有可能成为包袱的企业坚决地进行清理。有的注销, 有的破产, 有的改制脱钩。总共清理了七十余家企业。三是彻底解决多年来沉积在所属企业中的下岗职工、未参保职工等遗留问题。这些职工有的多年不上班, 有的在其他地方工作, 但人事档案一直在企业中存放。其中相当一部分职工快到退休年龄, 有的已超过退休年龄, 而且多数是没有缴纳过社会保险或只缴纳了一部分。如果没有妥善的安置, 没有纳入正常的社保体系中, 那么将会产生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市总社领导班子认识到虽然发展是硬道理, 是第一要务, 但稳定更是第一责任,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经济成果, 有了也会丧失掉。为此我们在深化市总社体制改革工作中, 以解决所属企业下岗职工, 未参保职工养老保障为突破口, 首先为分流安置这些职工争取政策并得到市政府的支持, 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分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同时市总社直属系统动员各企业清理人员, 进行拉网式查找、统计, 并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将全部统计出来的人员补齐保险, 转入所在街道或人才中心, 有的顺利办理退休手续。对于有些因丢失人事档案等原因引起上访和诉讼的, 虽然市总社并没有直接责任, 但为了解决这些职工的实际困难, 市总社每年都拿出几十万元。至2010年底, 通过补办五险一金, 先后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一千二百多名。

3.切实解决影响教师流动的体制障碍 篇三

要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体制障碍,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政府的待遇保障是教师流动顺利实施的前提

调查显示,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对流动教师给予适当补偿是必要的。

提高在农村流动和工作的教师的待遇是影响教师流动积极性的前提。调查显示:如果城乡教师待遇相同,农村72.4%的教师希望在城区与农村之间流动,而城区72.9%的教师希望在同一城区流动。调查同时显示,58.9%的教师认为如果实施教师流动制度,待遇要适当向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倾斜一些。政府若要促进教师城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就必须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城区骨干教师主动流动到农村任教。农村工作环境艰苦,教学条件落后,要尽快从工资收入上反映出农村教师工作的实际,提高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待遇,加大向农村教师待遇倾斜的力度,引导教师扎根农村。对于自愿到边远、贫困、落后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政府要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建议设立农村教育工龄津贴,随着在农村工作的年限增长而相应增加,即每增加一年在农村任教经历则农村教育津贴上一个台阶,且随物价上涨指数每年上调。这样,可以吸引一大批有志于农村教育的人士长期扎根在农村任教。要根据工作环境的地理位置和艰苦程度分类给予相应补偿,对于在农村偏远学校任教的教师津贴标准要适当提高,在村级学校工作的教师可参照当地地域标准相应上浮一个系数,到山区学校工作的教师该系数再相应上浮。此项经费可由省、县二级财政合理分担。

大部分人认为教师流动会增加开支,尤其流动到偏远贫困地区后出行等成本会相对较大。调查显示,教师流动后必需的补偿机制:73.6%的人需要生活补贴;68.7%的人需要交通补贴;53.9%的人需要居住补贴;44.4%的人需要偏远学校赴任补贴。调查认为,教师流动后需要比没有参加流动教师增加工资总额平均值29.7%的补贴。由于已然存在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欠发达地区教师对补偿要求的比例高于发达地区。许多教师希望统一全省流动教师分类补贴标准,可按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城区、中心集镇、偏远农村来制定分类补贴标准。邻国日本实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教育公务员制度,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比同期毕业的其他行业职员平均工资高16%左右,并颁布有《偏僻地教育振兴法》,对偏远地区教职员工增发偏僻地区津贴,数额限于本人月工资和扶养津贴总额的25%以内,还对相关教师发放寒冷地区津贴和单身赴任津贴等。我国实行教师流动的补偿补贴标准应尽快尽量与国际上教育发展发达国家接轨,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按实际到岗后连补三年,下次流动再开始新一轮补贴,流动回原单位的不享受流动补贴。政府要提供专项经费,给流动到农村或在农村之间流动的教师补偿因流动而增加的部分开支,妥善解决流动教师的交通、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问题,流动到偏远学校应适当上浮补贴数额,确保流动教师经济上不受损失。学校应为流动教师提供生活便利,确保安全,政府应给全体参与流动的教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让教师安心工作,真正达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笔者建议,城乡学校分类:一类为城区学校:县(区、市)政府所在地集镇学校、县(区、市)直属学校、新老城区学校。二类为中心乡镇:较大的中心集镇、城区近郊学校、交通发达的路边学校。三类为偏远学校:以县(区、市)政府所在地为中心达到一定半径以外的学校,第二中心学校、第三中心学校,村级教学点。此项补贴经费可由省、县二级财政合理分担。

调查显示,55.6%的人赞同骨干教师力量要均衡;65.6%的人认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应优先分批配置到农村或薄弱学校,指导教学。名教师、名校长作为社会资源,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统筹使用,统一待遇和补偿标准,任期内必须流动到农村或薄弱学校工作一定年限。政府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对于获得有关部门认可的骨干教师,按相应层次、称号发给津贴,逐步提高在农村工作的骨干教师的津贴标准,用较高待遇来保护农村骨干教师积极性,引导骨干教师主动到农村工作,扎根农村教育,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名教师流动可适当缩短周期,多流动一些学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获得各级部门认可的骨干校长称号者可参考同类同级别骨干教师津贴待遇,以最高荣誉称号计发。此专项经费可根据当地政府财政能力进行分类发放。

奖励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按所在单位同一标准考核,奖励全体教职员工中的工作实绩优秀者,根据地域不同,每月分别发放一定数额,连续奖励一年,鼓动流动教师努力工作。此项经费可由当地政府财政统筹解决。

二、 教育部门的政策保障机制引导是关键

各地政府应合理规划教育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教育部门要配强建好农村教师队伍。

县域内教师编制全部上划到县,统一身份,在教育系统内统一聘任,统筹管理,均衡派遣到各校使用,适量适当合理流动。

在制度设计上,教师申报职称数全县统一使用,新参评高一级职称的机会优先安排给在农村流动和工作的教师;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申报职称比例倾斜,数量不受限制,要求适当放宽;在农村流动工作的教师优先兑现职称工资。今后,评优、评先、表彰、晋职应规定任现职以来必须要有至少一定年限流动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并要有合格的业绩。据《扬子晚报》消息,江苏省南京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指导意见》,详细规定,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离法定退休年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须在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间进行交流,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城镇学校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15%;义务教育学校申报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以及市级以上综合表彰奖励,均须有2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非热点学校交流任教经历;已获得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没有在薄弱学校或非热点学校交流工作经历的,必须安排交流2年以上,否则不能继续享受相关待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提拔任用前,须有在薄弱学校或非热点学校交流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进修、培训、培养力度,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要提供免费的培训、培养或资助培训、培养、进修经费,加强区域内教育联盟教研活动的制度化,多开展实效性的教育科研活动,促进优质教育成果的有效共享。

建立健全县域内流动教师的跟踪考核档案,加强对流动教师的动态管理,流动期间的现实表现和教育教学业绩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教师前后流转的考核资料要连贯齐全。

对于农村、基层、薄弱学校,在教师编制使用上要设立保底数,确保学校能够正常运转,体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适当考虑在人口分布较散的农村农民聚居区保留部分农村初小教学点,引导教师自愿在农村就近流动,指导儿童就近入学,增加农村儿童的亲情接触,减轻农民经济和精神负担。

根据各学校学科需要,均衡配置教师,紧缺人才学科可以跨学段调配;主要学科分段,小品种按学科,紧缺小品种的教师可安排流动中跨校任教,适当增加补贴额。

三、 政策的人文操作机制起着决定性作用

调查显示,有52.7%的教师希望流动轮岗时能够自选与指定相结合,31.3%的教师认为应当自选流动学校,8.9%的教师表示可以接受指定派遣,3.7%的教师表示无所谓流动到哪所学校工作。要尽量注意到学校的传统文化、教师学历、年龄结构、学科配备等实际情况,打破教师任教的城乡、校际、学段壁垒,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同时要尽量考虑到教师的住房、家庭、身体健康状况等实际情况给予人文关怀,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对于部分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可不安排流动;对一些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可根据个人自愿确定是否参与流动,同时要兼顾妊娠或产休假期间的女教师和长期缺勤的教师,对身体有残疾或有严重疾病等情况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双职工教师原则上流动到同一乡镇或相邻乡镇学校;35周岁以下年轻教师根据学科配置的需要指定流动;培养进城交流的年轻教师的担子意识,农村教师到城里学经验,城区教师到农村传理念。没有在第二所学校任教经历的教师优先安排流动,没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的教师优先流动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调查还显示,65.8%的教师认为新聘用教师应全部安排到城区实力较强学校参加教育岗位顶岗实习2年,在有经验的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可以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的要求,培养能力,积累经验,缩短成熟期,然后再派遣到农村学校任教,取得职称定级晋升资格。

大部分教师认为流动的具体安排要透明,接受教师和社会监督。要公开各学校应配备学科的教师人数和流动人数,纪检、监察部门和教师代表要全过程监督流动程序,要将各校规模、师资配备及理由、任课分工等情况在当地教育网站上公示。

流动标准和要求事先公示,每人经过一定思考期,多种形式多种流动方向,自愿填写三个流动意向,具体注明每个意向的理由,录取实施时按照骨干教师的学科引领优先、尽量照顾就近流动、适度调剂安排三个原则性顺序进行。

流动工作涉及教师切身利益,教育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实做细做好广大教师的思想工作,切实解决教师实际困难,使参与流动的教师能够调整好心态,认识到服从主管部门派遣是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教师的义务,引导教师主动下基层任教,尽量克服个人生活困难,立志长期在农村任教,终身从教,支持教育均衡发展。

四、 严肃劳动纪律

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教育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分期分批逐步推进教师流动。

要选拔作风正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实践的人才管理学校。加强对校长的培训、管理,提高校长们的工作意识、责任意识、民族发展意识。校长也须正常交流,为教师流动做好榜样。

规范流动操作,严肃流动纪律。要随时检查核编教师实际到校上岗情况,进行飞行式随机抽查。长期请假不能作为流动经历。一学年内累计请假超过一个月的应当据实扣除流动经历,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对在教师流动过程中的违规违纪人员要严肃处理。

严进宽出,允许行业内外流动,允许停薪留职一定年限,不适合在一线任教的可以转岗,不愿意做教师的可以辞职,不接受组织派遣又无正当理由、长期无故脱岗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辞退。

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查处力度。

老百姓在翘首企盼,教师们在等待观望。政府要切实解决体制障碍,尽一切可能扎实推进教师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各地政府要真正重视起来,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拿出一定的财力,措施有效,保障有力,人性化实施,确保教师流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汪丞,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4).

[2] 施飞.教师流动,亟须以待遇均衡为基——关于江苏省实行教师流动制对部分教师的调查[J].中国教工,2011(10).

[3] 施飞.影响教师流动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江苏教工,2011(7-8).

[4] 杨静平.县域基础教育教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长沙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09.

[5] 章仙踪,李伦娥.整体规划,分片区流动,政策倾斜,实行奖励,湖南部分县市师资动态均衡[N].中国教育报,2010-5-8.

[6] 李益众.到农村支教教师拿丰厚补贴,部分城郊教师收入高于城区,成都武侯区城里教师主动流向郊区[N].中国教育报,2010-3-28.

[7] 王璟.南京一批名师“校际换岗”,明年提拔校长要有弱校经验[N].扬子晚报,2013-9-1.

[8] 王晋堂.运动学生不如流动老师[EB/OL].http://bbs.eduu.com/thread

-162372-1-1.html.

4.解决体制 篇四

加快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

郭德林 陈晖

白河地处安康东部,南依巴山,北临汉水,素有“秦头楚尾”之称。全县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27个村(社区),总人口20.89万,有育龄妇女4.0万,其中已婚育龄妇女3.1万。近年来,该县人口计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深层次挖掘、剖析当前制约人口计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重大问题,加快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体制机制,消除障碍,大胆革新,相继获得了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信息化项目县等荣誉称号。“十一五”期间,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稳定在8‰、1‰以内,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顺利实现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并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考核中位列前10名,持续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综合治理 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通盘考虑、综合决策、统筹安排。更名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增强党政主要领导统筹协调力度,调整充实成员单位,明确细化工作职责。实行人口计生专题会议、制度。开展经常性“两非”专项整治行动,发现苗头及时处理。落实定点分娩、定点终止妊娠及出生实名制,努力把新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四是大力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修订和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和《章程》,进一步落实“三查”约束措施和政策外怀孕举报制度,强化村(居)“两委”成员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积极探索政策内生育落实节育手术联保制度,由1名乡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担保及签订协议书。以村为单位全面落实流动人口“1245”服务管理模式,着力推行挂牌式管理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双向交流服务。

以人为本 建立和完善优质服务机制

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计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安全、优质的服务。一是改革基层服务体系。新组建茅坪、仓上、构扒三个区域中心服务站,各编制4人,隶属县服务站管理,分别负责茅坪、仓上、构扒三大片计生技术服务工作。在全县形成了以县站为龙头,区域中心服务站为辐射,乡镇普通站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的基层服务体系。二是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新建县级婚前检查室和优生监测室,为县服务站新配置彩色B超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设施。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和改造乡镇服务站,超前水平、超高水平配置了检查治疗设备。三是扎实推进“三大工程”。全面实施母亲健康工程。抽调县乡技术骨干,组建医学检查组和专家服务组,深入乡、村、组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活动,落实政策 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把落实兑现计生优惠政策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切入点,强化利益导向作用。在全面落实中、省市计生优惠政策的同时,集中形成一系列具有白河特色的计生奖扶补免政策。在全市率先将独生子女保健费提高到20元/月,对农村“两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双女结扎户)子女考入本科院校的每生一次性资助2000元,“两户”父母及子女住院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实行农村双女户结扎奖励制度,按期主动落实绝育措施的每户一次性奖励1000元,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计生干部奖励待遇,对连续在人口计生工作岗位上工作年限满10年、20年、30年分别奖励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标准工资。把农村普惠政策与计生优惠政策有效衔接,在实施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林权改革、征地补偿等项目时,对农村“两户”分别提高1个人、半个人的分配份额。每年从当年全县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中统筹10%作为生育关怀基金,用于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关怀“五关怀”行动。

创先争优 建立和完善机构队伍机制

5.解决体制 篇五

工程院物业管理102班胡华丽学号:10066212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14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化、体系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渐进式改革到全面整体推进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达到定型化和成熟化的阶段。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具体来讲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的历程中可以窥见端倪。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市场经济来实现,而市场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科学、合理、高效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来保障。邓小平同志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上层建筑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相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从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不难看出:每一次政治体制改革任务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中每一次认识的深化也必然会带来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对现有政治体制提出新的要求,使之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能和功能。它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反作用,甚至一定条件下与经济相比占据首要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现”;它是对社会的必要的协调和管理。对中国当前情况来说,政府是经济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正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得以建立。所以邓小平深刻指出:“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割裂。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协同发展,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明显滞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政治体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保障功能。使经济体制改革能顺利、健康的进行。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但是各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同步进行,而必须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积极地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及其他方面的改革。邓小平提出的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要审慎从事”,这为我们提出了一条可遵循的原则,这条方针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为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政治体制改革能够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从而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道路。

6.解决体制 篇六

关键词:军转 张为臻 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四中全会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陈菲、罗沙、徐硙)2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是自四中全会决定公布以来印发的首个专门领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的文件。近日,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实施方案》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绘就路线图和时间表

记者:为什么要出台《实施方案》?

中央司改办负责人:四中全会着眼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中央出台了这个《实施方案》,在协调衔接三中全会相关改革任务和四中全会改革举措的基础上,绘就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实施方案》是2014年初中央出台的《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其贯彻实施分工方案的姊妹篇,共同奏响了稳妥有序深化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崇法尚德法治社会的乐章。中央两次全会作出总体部署后,司法和社会领域就快速跟进贯彻落实,这既体现了中央对推进司法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相关部门见事早、行动快、效率高。认真落实好这两个文件,有利于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改革举措要在三年内出台具体落实的政策、措施

记者:《实施方案》对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作出了什么安排?

中央司改办负责人:《实施方案》对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一是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之路的同时,《实施方案》强调要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着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解决深层次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将84项四中全会改革举措逐项具体化,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提出可检验的成果要求,提升了改革举措的可操作性。按照《实施方案》的时间安排,这些改革举措都要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内出台具体落实的政策、措施。三是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宣传引导和督导检查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强化了推进改革的制度保障。张为臻博客

促进各项改革协调联动,有序推进

记者:《实施方案》的制定主要有哪些难点问题?

中央司改办负责人:制定《实施方案》必须解决好“三个怎么办”。一是四中全会提出的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举措是对三中全会改革任务的深化,既有承继,也有拓展,如何处理好两者的衔接?二是四中全会不少改革举措相互关联,怎么让它们彼此配套、相互促进?三是四中全会对有的改革举措提出的是原则性要求,如何明确改革的政策取向?

围绕“三个怎么办”,我们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主要任务和进度成果要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心规划。一是对深化三中全会改革任务的举措,做好进度统筹、前后承继,做到梯度推进。二是对拓展三中全会改革任务的举措和内容、逻辑上相互关联的举措,做好整体谋划、相互衔接,做到协调推进。三是对只有原则要求的改革举措,明确了任务思路和政策要求,以便于统一认识、把握重点。通过以上措施,着力增强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各项改革协调联动,有序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从三个方面对84项举措作出安排

记者:《实施方案》涉及哪些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举措?

中央司改办负责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切实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着力破解影响法治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因此,按照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框架,《实施方案》从三个方面对84项举措作出了安排:

一是着眼于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共有4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

二是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

三是着眼于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推进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健全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学教育研究机构人员的双向交流与互聘机制,深化律师管理制度改革等。

2015年底相关部门每个月都将推出新改革举措

记者:2015年如何推进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中央司改办负责人:《实施方案》构建了分类分层有序推进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对条件成熟、难度不大的改革举措,要求加快推进、早见成效;对重大改革、尚不具备全面推进条件的,要求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开;对情况复杂、牵涉面广、条件暂不成熟的,要求抓紧研究论证,尽早拿出改革方案;对需要修改法律或得到立法机关授权的,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根据这个思路,2015年全面启动各项改革工作,着重抓好“三个一批”:

一是深入推进一批已启动的改革试点工作,年内取得更大进展。主要有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等。二是抓紧部署一批有影响的改革任务,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有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三是组织论证一批难度大的改革项目,早日形成改革的基本思路。

7.解决体制 篇七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一般是由交通系统组成的路政部门再吸收公安交警参与执法。综合性的管理体制其实是有很多缺点存在的,造成人员在使用的时候浪费,两个部门的协调性很差损若是遇到突发的情况很容易造成职权不分。当交通事故出现的时候,救援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导致高速公路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限制。综合性管理体制还会存在两个部门出脱钩的情况,这都是两个部门的职权没有分清楚,管理体制不健全而导致的,不利于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

1.2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

我国的高速公路项目在建设的时候,一般都会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高速公路在建设的前期是由政府机构负责筹资和管理工作的进行。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后期,也是政府部门作为运行的范围,负责高速公路后期的养护工作。我国的建营一体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虽然保证了建设与运行的很好衔接,但是却导致了政企不分的现象。由于政企不分就会导致在职权上定位不清,粗犷的运营就会很难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导致运行的效率下降。另外,政企不分就一定的程度上就会导致机构重复,职能不清,分工不合理,管理队伍过去庞大,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弊端。这些弊端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越来越明显,改革势在必行。

1.3 当代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网分割过于严重

高速公路若是想要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实现效益提升,就应该要有着合理的布局网络,当连续运行达到800 km及以上,就会凸显出经济价值。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的时候都是出现重建设轻养护、重收费轻路政等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辅助性的设施还不够完善,如监控设施不完备。此外,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低下,抑制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因此,高速公路应该要实行分段式管理模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高瞻远瞩,这样才能够实现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发挥高速公路的优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2.1 增强法制建设

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起步很晚,这样就导致了法律不健全,也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时弊端之一。目前,我国还没有任何法律时针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另外,我国高速公路存在交叉管理的情况,也就是公安部与交通部都参与到道路管理上,若是没有相应的法律管理,就很容易出现职权不明确;同时,高速公路管理是分很多方面的,如道路建设、养护、安全等每个方面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要建立相关的法制,明确归分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防止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同时,在法律上明确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一旦使用者利益受到侵害,可以及时方便地维权。

2.2 宏观调控,统一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应该要宏观调控,进行统一的管理。高速公路是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所以其在发展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因此,通过宏观调控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统一管理提供了条件。高速公路的管理从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养护,到收费管理等,在全国都应该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够使服务与管理统一。另外,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要以市场的导向,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使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充分展现出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3 政企分开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分为很多种,这样就导致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融资的渠道在不断的拓宽,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形也就形成了企业化,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应该要实行政企分开管理模式,使得管理的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同时,还应该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这也是高速公路在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政府应该要抓好对高速公路的控制权,这样有利于对高速公路的投资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国家财产不受到损失。另外,高速公路管理也应该要充分体现其公益性。

3 总 结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很晚,管理体制不是很健全,都是在普通公路管理体制上建立的,所以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导致了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办法为社会服务,高速公路的公益性与商业性是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的。另外,高速公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了权责不分等情况,因此,在高速公路的发展中应该要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

摘要:公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民生活的基础设施之一。但在不同的省市,公路设施中的融资体系是不一样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管理体制混乱。本文主要针对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玲.浅析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及对策[J].青海交通科技,2011(4).

[2]刘荣.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

[3]钱华均.当代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4(12).

8.解决体制 篇八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要成为世界强国,文化建设是我们发展的短板,急需补齐。而只有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

文化体制改革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推进的,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论是文化企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取得了较大发展。文化企业方面,比如国有文化企业,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都超百亿元的出版发行和广播影视企业已有9家。同时还涌现了一批实力强的民营文化企业。其中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研制的“环幕4D影院”系统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主题公园输出国。2015年,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国门,布局海外。著名的太阳马戏团、世界铁人公司分别被复星集团和万达集团收购;万达院线更是控股澳大利亚第二大电影院线运营商。文化事业方面,打造了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语桥》、《中国成语大会》等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有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文化产品加快步伐走出国门,文化输出日渐频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学院,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国样本”。同时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文化金融融合度进一步加深。文化产业持续得到资本的热切关注,文化产业市场投资与并购相当活跃。这对于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文化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虽然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纵观现在各大地方卫视收视率居高不下的综艺节目,绝大部分购买的是韩国的版权。其实,《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在韩国的收视率近年并不好,从而转投中国内地市场捞金。据爆料,韩国综艺节目一集的授权费在一万到两万美金之间,热门的节目就更贵。《我是歌手》大热后,韩方的授权费猛涨至最高十倍。而《奔跑吧兄弟》由于是浙江卫视和SBS电视台联合制作,根据协议,韩方拿到的不是一次性的版权引进费,而是广告分成、后续版权收入等一系列收益。前一段时间,各大网络平台的美剧被禁播,引起了美剧粉丝的哀嚎。美剧在国内的点播率是仅仅次于国产电视剧的,非常受白领阶层欢迎。粉丝对美剧的热捧也是缘于美剧神奇的创造力。有一个评价很经典,中国的电视剧你看到了开头,你就知道结尾。而美国的电视剧你看到了开头,你却永远不知道结尾。通过看美剧,可以学习很多专业的知识,科技的、生活的、犯罪学的等等,而且很多的知识理论都是经过严格的论证推理,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反观大陆剧,基本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宫廷剧、战争剧和家庭剧。经典的剧集更是被不断的翻拍,让观众大呼受不了。在电影方面更是落后不少,面对着国外大片的轮番进攻,我们没有直面自己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甚至出现了票房造假的尴尬局面。

2.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够。文化产品的核心是文化的创新能力,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才可以促进文化创新,但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随处可见的盗版光碟,上网便可点击没有知识版权的电视剧电影,似乎生活很便利,其实我国因此丧失了3000个创意产业的职位。所以如果这个国家不注重知识产权,对创意产业是最大的伤害。这也是中国文化产业落后的原因之一。当然,山寨并不可怕,人的创造力就是来源于模仿的,德国、美国、日本都曾经是山寨大国,但是到今天,他们的创意产业却发展的很好,他们已经很好的转型了,这要得益于他们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美国,用惩罚性的赔偿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

3.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这主要是由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尤其是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大。比如我国的文化产业布局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重点城市。城市的孩子被各种新兴文化所包围。他们可以在节假日吃着爆米花,看着3D动画片;而在乡村的小孩,可能只能看老式的集体电影。

4.文化主题的模糊。通过观看美剧和美国的电影,我们会发现几乎都是表现人性的,比如拯救家庭、拯救社会甚至拯救全人类,表现的是一种责任感,这种文化是美剧的灵魂;韩剧呢,更多的表现一种封闭式的爱情,不管家里多反对,我一定要跟这个女孩在一起,而且是非常坚定的,包容这个女孩的一切。而我们的电视剧和电影表达什么,我们缺少这样的文化主题。

三、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的解决途径

通过对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的分析,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的将我国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创作中,这样才能解决我国文化主题模糊的问题。其次,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保护文化创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再次,应该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文化产业化进程,让市场决定文化产业的走向,同时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正确引导,防止不良思想的侵蚀。

【参考文献】

[1]郝清杰.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6.

9.解决体制 篇九

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自四中全会决定公布以来印发的首个专门领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的文件。近日,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实施方案》

目标任务

着眼于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提高司法公信力;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着眼于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推进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之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司法规律,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二要坚持改革的大局观,敢于担当、勇于进取,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谋划、提出改革举措,防止把改革简单等同于扩张权力、增加编制、提高待遇,要敢于啃硬骨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三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按照统筹兼顾、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依法有序的要求,紧紧抓住制约司法公正的最突出问题进行改革,确保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四要坚持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鼓励、支持地方在符合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方向、目标下积极探索,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权威解读

84项改革举措三年内要出台具体政策、措施

《实施方案》将四中全会有关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84项改革举措逐项具体化,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提出可检验的成果要求。按照安排,这些改革举措都要在2015年至2017年内出台具体落实的政策、措施。这些安排,具体来说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共有48项。重点包括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

二是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共有18项。重点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

三是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共有18项。重点包括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健全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学教育研究机构人员的双向交流与互聘机制,深化律师管理制度改革等。到今年年底,相关部门每月都将推出新举措

今年全面启动各项改革工作,着重抓好“三个一批”:

一是深入推进一批已启动的改革试点工作,年内取得更大进展。主要有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最高法设立巡回法庭等。二是抓紧部署一批有影响的改革任务,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有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三是组织论证一批难度大的改革项目,早日形成改革的基本思路。

目前,各有关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思路、安排,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预计到今年年底,相关部门每个月都将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形成相应的改革成果。《实施方案》8大焦点

焦点一: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

焦点二:加快落实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焦点三: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的同时,要求统一错案认定标准,明确纠错主体和启动程序,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

焦点四: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建立预约立案制度,因地制宜推行网上立案及其他远程立案方式,方便当事人诉讼。建立对无正当理由不予立案的司法救济机制。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

焦点五: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对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适用范围和程序进行探索,明确公益诉讼的参加人、案件管辖、举证责任分配。

焦点六: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在总结人民法院内部审执分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论证审判权与执行权外部分离的模式。

焦点七:明确规定社区矫正管理体制、执行程序、矫正措施、法律责任,实现社区矫正制度化、法律化,加快建立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相协调的刑罚执行体制。2015年推动制定社区矫正法。

焦点八: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5年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制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实施方案。2016年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意见。同时,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深化司法体制社会体制改革84项改革举措明确任务分工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2015.04.10 星期五

据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在协调衔接三中全会相关改革任务和四中全会改革举措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绘就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四中全会提出的190项重大改革举措中,有关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有84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共有4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二是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三是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健全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学教育研究机构人员的双向交流与互聘机制,深化律师管理制度改革等。

《实施方案》对84项改革举措进行了任务分工,逐项明确了主要任务、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改革进度和工作成果要求等事项,为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提供了基本依据。

实施方案八大焦点话题

错案倒查问责要明确启动程序

《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近日下发。这个《实施方案》是自四中全会决定公布以来印发的首个专门领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的文件。84项改革举措着眼于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敢于啃硬骨头,突破利益格局的藩篱,逐项明确了责任单位、工作进度和成果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绘就了路线图和时间表。针对实施方案中的焦点话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焦点一:内外“双管”齐下防范司法“打招呼”

【任务】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

【点评】只有排除外部干预加强内部监督相结合,建立一整套的防止干预司法的制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受各种因素非法干扰,办权力案、关系案、人情案的问题。

3月30日,中办、国办公布《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中央政法委同日公布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这两项规定的出台,分别从外部和内部构筑起防止干预司法的“防火墙”和“高压线”。

焦点二:用符合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留住人才

【任务】加快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点评】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贺小荣就法官员额制分析说,为确保这项改革稳妥推进,法官员额的设置一定要考虑法官职业群体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审级法院的要求,不能简单地论资排辈,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据法官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职业品德进行选任,要让优秀的法官留在法官队伍里面。

焦点三:错案倒查问责要明确启动程序

【任务】方案要求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的同时,还要求统一错案认定标准,明确纠错主体和启动程序,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

【点评】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改办副主任张新泽介绍,去年以来,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择优选任460名主任检察官,赋予相应司法办案决定权,主任检察官对所办案件终身负责。为深入推进这项改革,最高检将进一步健全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完善防止利益冲突、严格回避制度,研究建立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制度等,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

焦点四:建立立案登记制,推行网上立案

【任务】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建立预约立案制度,因地制宜推行网上立案及其他远程立案方式,方便当事人诉讼。建立对无正当理由不予立案的司法救济机制。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

【点评】贺小荣表示,立案登记制强调对当事人诉请的形式审查,人民法院只要形式审查就应立案登记,不得对符合条件的诉求拒绝、推诿和拖延立案。此外,这项举措还强调了立案时法院的释明责任和立案公开,人民法院还将完善各项配套措施。

焦点五: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经授权后开展试点

【任务】实施方案要求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对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适用范围和程序进行探索,明确公益诉讼的参加人、案件管辖、举证责任分配。

【点评】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徐安建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修改法律或者授权的方式,明确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直接提起公益诉讼的相关程序,为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提供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直接起诉的主体资格、前置条件和审批程序等。

焦点六:研究论证审判权和执行权“外部分离”

【任务】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在总结人民法院内部审执分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论证审判权与执行权外部分离的模式。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认为,法院作为裁判机关,而裁判内容的执行又主要是行政权的范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由不同部门承担执行权,使审判和执行的分离更加彻底,有助于司法公正。

焦点七:立法为社区矫正保驾护航

【任务】方案要求明确规定社区矫正管理体制、执行程序、矫正措施、法律责任,实现社区矫正制度化、法律化,加快建立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相协调的刑罚执行体制。2015年推动制定社区矫正法。

【点评】司法部法制司司长陈俊生介绍,下一步,司法部将根据方案部署,完善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专群结合队伍建设,加快制定社区矫正法。推进监禁刑罚执行与社区矫正协调衔接,推动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统一完备的刑罚执行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刑罚功能作用。焦点八: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

【任务】方案明确,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5年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制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实施方案。2016年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意见。同时,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点评】陈俊生表示,把法治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司法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培养法治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10.解决体制 篇十

华中科技大学

2011357771613

赵荣海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其中产权模糊、政企不分、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因此,必须要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改革;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三十多年,其中当然也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的视角,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要走自己的路。[1]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由中国的特殊历史国情决定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经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首先何为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同时能够为国家产生各种经济效益,它是各种资源的总和。广义的国有资产主要指的是国家的各种物资、债权、财产以及其他方面的权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资而形成的资产,二是依照法律所得的本应该归国家所有的财产,三是接受的各种馈赠形成的财产,四是国家通过行使行政权力获得的财产。狭义的国有资产主要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它的含义是国家以出资者的身份在企业中占有的权益和资本,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国有资产、用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资源的一部分、为了获取一定利益转为经营性的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非经营性资产。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在体制上以政企分开为主,在国有企业方面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的改革。但是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在实践中主要反映出的问题为:1.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产权关系仍不明晰。虽然在理论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边界有明确的划分,但是在实践中,二者的权利和责任关系却一直缺乏有效的规范,使得地方政府总是有足够的空间来根据自身的利益关系来权衡国有资产收益,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2.政企不分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依然存在。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地位缺失,政府在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行使国有资产的产权职能。同时,在某些国有企业的或者国有资产管理者的任免上,通常直接委派行政人员来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这种体制,很显然不能够使得企业领导积极的去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在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还需要解决这个存在已久的政企不分的现象[2]。

3.各部门分割管理,权力责任不清。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由多个部门分担,这就从体制上使得选择管理者的机构与行使重大决策权的部门互不相干。同时,分割管理必然导致部门间权责不明。各部门都热衷于争权力、管审批,而在承担企业的财产责任方面则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率[3]。

4.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仍有待解决。由于中央与地方国资委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它们都是按照出资额依法平等行使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所以对地方国资委的监管主要依靠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进行,这就存在一个监管时效性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对地方国资委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就成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国在各个时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有改革初期实行的放权让利到1998 年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再到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分级管理的监督体制,一直到 2003 年 6 月出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主要都是围绕着产权问题,围绕设置一套怎样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展开的。

1.针对产权关系不明晰、所有者缺位造成的问题,应该建立一套新的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系。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自然应当归属全体劳动人民所有。人大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全体人民实现着对国有资产的占有,同时实施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最终决策和立法权。可以通过政府下设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来进行国有资产的运营和行使各项管理职能,并通过国资委自身的内部审计、政府对国资委的监督和委托独立的审计机构来实行对国资委的有效监控[3]。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这个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并不是简单地搞拼凑,也不是将各部门分散的权力简单地集中到一个部门去;而是以资本为纽带,理顺出资关系,进行产权管理,重在机构的创新,实现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对于国资委的设置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对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行业和全国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应该由中央一级国资委来进行管理;而对一些地区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和一般的国有企业,则交由地方一级国资委来进行管理,实现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实现“分级所有”的改革设想。然而,对于国资委所被赋予的各项权力的使用,有些人就会担心是不是管得太宽了,所赋予的权是不是太多了,会不会造成国资委管理职权的滥用。这就需要除了国资委自身的内部审计之外,还需要通过政府和人大委托的独立审计监督机关来对它实行有效、全面的监督。由人大委托的国有资产审计监督机构是一个真正独立的机构,它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归属于国资委,它是受托于人大、对人大负责的一个监督机构。这个审计监督机构应该是由各方面的专家所组成的,其中应该有资产评估师、审计师、国有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专家,他们通过独立的并且透明的手段来对国资委进行监督,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给人大[4]。

2.针对现存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现象,政府仍需加大、加快退出的步伐。资产是指能为所有者或控制者带来收益或效用的经济资源,具有经济性特征。在对资产的管理中首先应该以经济性为目标,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也不应该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性目标就是一切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弃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应该在经济目标的基础上更好地兼顾社会和政治目标。同时,政府应当淡化行政的干预,仅仅是以出资人的身份而不应该是管理者的身份来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应当减少行政的干预行为。在对国有资产管理者的任免问题上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取消以前的行政任命制。以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的效率[5]。

3.各级政府成立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统一管理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职责,实现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作为出资人,国资委依法享有资

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三大权责。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国有资产营运战略方针、结构调整方向和投资发展规划,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选派和更换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董事、监事和财务总监;考核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营运业绩,决定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设立、分立、合并、变更等重大事项。国家国资委受国务院委托,对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国务院授权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委托地方国资委行使出资人职责。地方政府只设省、市(地)两级国资委[6]。

4.管理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国有企业是企业国有资产的载体,要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实现保值增值,就必须管理好国有企业。上

级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措施,开展财务检查,考核企业管理目标,促使企业切实管好国有资产。同时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是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应搞一刀切,不要走入全盘施民营化、个私化的偏道。而应该审时度势,采取有进有退、有改有守、有卖有破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行股份制、公司制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可体现为控股、相对控股、重大影响等形式,让改制后的企业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分明,科学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一般缺乏竞争机制的中小型企业中,国有资本可以完全退出,让民营经济充分发展。要积极处置、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要加强市场调查,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拍卖、转让、国退民进等方式,把国有资产从实物形态转为货币形态,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三、结论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已初具雏形,国资监管初显成效。但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尚须解决,然有诸多操作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要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趋向,从实现国有经济的功能的角度来完善国有资产新体制,保持国有资产的最佳比例;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国有资产产权边界;加强国有资产的立法管理,形成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

11.解决体制 篇十一

[关键词]五年制双专业 操作系统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112-02

一、五年制双专业教学体制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培养既懂传统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辽宁软件大省的需要。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适应时代的需要,于2002年9月开始对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专业进行探索,实施“传统专业+软件工程”的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某一传统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实践之初,学校将13个传统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复合,由于复合专业知识使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领域宽和工作能力强,五年制双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二、五年制体制中现代操作系统双语教学的优势与特点

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之一是更新周期短,且前沿知识总是以英文文献的形式出现,所以能够读懂英文文献是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为达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学生对英文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在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应采用主要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理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操作系统自20世纪50年代的最简单的批处理系统到Windows、Unix等现代操作系统及随处可见的各类嵌入式系统,其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样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新的英文文献的能力。所以采用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对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基础知识和原理都首先掌握了英文的解释,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够较快接受并迅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在近十年的操作系统教学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同时总结了五年制双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三、五年制体制中现代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时压缩后内容的完整性问题

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为64学时,而双专业体制中的学时为48学时,除去8学时的实验学时,理论课学时为40学时。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将整个学科的体系完整地介绍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完整知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问题

理论与时间的结合是操作系统教学中一直在探讨和改进的问题。在五年制体制双语教学中也同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操作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多数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比如进程、线程、虚拟存储等的概念,在理论教学中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对概念有逻辑上的理解,只有把这些概念具体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理论,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如何安排实验学时的内容,高效地利用它帮助学生的理论学习同样是重要的问题。

(三)英文教材阅读困难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是重要的部分,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映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英文教材的阅读和理解。在学生的阅读中主要有两大障碍,一是专业词汇的翻译,二是关键概念的翻译和理解。对于一些使用抽象语言的程序算法描述,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是主要的困难。

(四)授课中用于单词和语句翻译的精力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问题

在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需要老师将重要的名词、概念和语句翻译给学生,这样,就必须拿出部分本来就较少的理论教学时间来进行翻译和解释。据初步统计,在一堂课中,教师平均需要5~10分钟的时间去翻译重要的概念和知识,对教学的进度有一定的影响。

四、相应的解决方法探讨

(一)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主要内容

针对学时压缩后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问题,我们采用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主要内容的办法,将原来的非重点知识列为选读内容,供学生课后阅读,作为训练提高的材料,但涉及体系完整的主要的内容和知识点则进行重点和详细的讲解,务必使学生建立完整的体系概念。具体的学时分配中进程与线程占12学时,存储管理占8学时,其他各部分内容均占4学时。

调整后的内容将主要的知识作为重点介绍,其他知识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这样既保证了体系的完整,又保证了学生能学到必要的知识。

(二)精选实验题目,理解重要概念

对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我们精选实验题目,以使学生理解重要概念。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是本课程中两个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为加强对它们的理解,实验中,我们选取模拟进程调度和页面置换作为实验的内容,使用C语言或JAVA语言实现算法。通过设计进程调度程序模拟两种以上调度算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进程调度的功能和实现原理;通过模拟操作系统中进行页面管理的各种页面替换算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内存管理中的相关知识。

(三)制作中英对照课件,课后参考

针对教材阅读的问题,首先我们选取经典的英文教材,其次制作中英文对照的课件给学生作为参考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我们选取Andrew S. Tanenbaum所著的《Modern Operating Systems》作为教材,该教材是最为经典的原版书库入选教材之一,对知识的讲解全面,深入浅出,使读者不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依据教材的课件,给出中英文对照的版本,在学期之初发给学生,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四)提前给出下次词汇,提前预习

最后,在每堂课之后给出下次课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建议学生课后掌握,这样在课堂中可以减少翻译所消耗的时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五年制双专业教学体制下的操作系统双语教学是新形势下必要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同时也促进我们积极思考找到解决方法,今后我们依然会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 参 考 文 献 ]

[1] 景新幸,郭庆,魏银霞.深化改革,构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1):33-34.

[2] 眭依凡. 以素质教育撬动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07(1):3.

[3] 毕永竹.大学双语教学有效性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6(1):63-64.

[4] 罗来成,王建红.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59-61.

上一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下一篇:案例卵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