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姑父的散文:姑父的情怀(精选5篇)
1.关于姑父的散文:姑父的情怀 篇一
姑父散文
母亲打电话来说,大姑父病重。从Y手中接过电话,听到母亲在那端说大姑父现在病得厉害,怕是不太好了,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以为,我不会流泪的。对这个老人,我以为,我心中是没有太多感情的。
小时候一直害怕大姑父。怕大姑父给我上政治课,怕他种种繁琐的规定。所以除了过年去一趟,基本上是不进大姑家门的。大姑父除了在学习上给我督促外,我的生活轨迹中没有他的参与。
中学时,学校离大姑家很近。父母叫我经常去看看二老。偶尔去大姑家,便很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大姑父从我进门的那一刻起,就会不停地问我的学习情况。我心惊胆战,生怕答错什么问题,声音细小如蚊蝇。于是,如坐针毡似的熬过半个小时,便仓皇而逃。毕业那年,大姑父给我弄了一个学籍,动不动他便很严肃地对我说:“以后注意不要随便和别人说到你的学籍。而且,你要知道,这个学籍还未必管用。弄穿了,就白念。不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长大以后就和你哥哥姐姐一样没出息吧!你爸就知道忙活,其他什么都不管不问。这次如果考不上,以后也别想让我再替你想办法了。机会只有一次。”诸如此类的话,去一次大姑父便说一次,直到这样的话语在心底里生根发芽,永远被我记在心间方才罢休。
那时的我是很恼火大姑父的。他给我施加了太多的压力,给我敲响了太沉重的警告。从他冷冰冰的表情中,我看不到关爱和温暖,鼓励和安慰。我只能冲着他的话,赌气似的狠命学习。现在想来也多亏了他。
刚工作的时候是和大姑父在一个办公室的。十年前的大姑父身体还很好,精神也很好。办公室中,与大姑父同龄的老师有好几个,他们是学校的骨干,顶梁柱。他们每天在办公室中大声说笑,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工作了,才知道,原来大姑父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古板。甚至,他很风趣。只是,在我们面前不。在我们面前,他习惯于教导。同事于是常常取笑大姑父说,因为我的存在,再不能信口开河,为所欲为,想说什么不加思考了。也许。我常常听到同事说些关于大姑父年轻时候的笑话故事。所有人都觉得大姑父是一个极开朗极幽默的人。我工作后不久,大姑父便退休了。按照他的那种性情,退休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快乐的事。在家无所事事,时间漫长地不晓得该如何打发。而大姑是一个很传统很内向的女人。寡言少语,很有古代大家闺秀的气质。她的生活主流是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缝缝补补。她不能忍受大姑父退休后每天早晨端着茶杯出门逛游,下午聚在别人家门口打小牌的行为。于是,常常争吵。我很纳闷,风雨几十年的老人何以用争吵度日?于是大姑父到外面帮着私人学校代课,辗转反侧,如此种种。
然而,不论生活怎样愉快或是不如意,岁月的风霜雪雨终究会悄悄侵蚀人的肌体。那个曾经很豪爽很幽默且很严厉的大姑父在年轮的`威逼下渐渐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然而还是常常看着别人打牌。大多老年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尤其在退休以后,生活没了方向,没有了激情。退休综合症的种种便表现了出来。大姑父退休以后,身体很快就衰弱下去。有时在外面碰到大姑父,看他一天比一天消瘦,心里便会隐隐悲哀。然而,却从没有想到过,七十岁多一点的大姑父竟然就这么苍老了。
母亲电话中说:“你也不要记着大姑父对你们的种种偏见。人老了,做事难免不周到,各种差错都会有。现在他的病已经很危险了。还计较他什么过错干吗呢?”我没有记着大姑父自从我结婚这些年来对我的偏见,对Y的偏见。我和Y从不在意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表兄妹表姐妹之间的种种琐事不能成为我们和大姑大姑父之间的隔阂。
大姑父回到家中疗养。我和Y跟随父母去看望他。
我轻轻推开门,大姑父的房间很温馨,很暖和。立式空调一天到晚开着。被单被褥都干干净净。在家里确实比在安医的条件好多了!小表姐正坐在床边的小椅子上,双手支在被褥上,呆呆望着大姑父出神。大姑父实在瘦得厉害!双眼已经深凹下去,眼圈周围有点发黑。颧骨高高隆起。他靠在被子上,看到我来了,眼睛微微睁开,问我一些问题。我鼻子发酸,眼泪就涌出来了。我默不作声,背过脸去,使劲干咳了一声,耸耸鼻子,调整好自己,将眼泪轻轻拭去。我害怕哭不吉利。然后才回答大姑父的问题。大姑父还是一刻不停地问我的工作,问我支教的事情,问Y的工作调动情况。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不要调动工作了吧!跑来跑去有什么意义?离家又远,生活上都不方便。你那支教也快结束了吧?明年可不要再去了!那么累!在家好好看着孩子学习。你爸和你妈年龄也大了,没事时候多回家看看。我这儿不要紧。”我让他少吃一点水果,他微微摇头说:“现在不想吃。等我病好了,我还要到你家去,让你做好吃的给我吃。好了的时候,我一定要到各家走走,都走走,好多年没去过其他亲戚家了。”听到大姑父的话,眼泪再次涌了出来。
我来到屋外,大姑呆呆地坐在廊檐下,表姐表哥们在忙着做饭。大姑看上去很憔悴,很虚弱。我的父母坐在大姑旁边和大姑闲聊着。大姑双手放在膝上,粗糙,干裂,和我父亲的手背一样。我从没有见过大姑手如此粗糙过。大姑父病了,所有的重担都有大姑来扛着。表哥表姐们都不在家,苦了大姑这么大年纪还要忙这忙那。唉!父母都老了!大姑和大姑父都很衰弱了!我悄悄出门去买了两袋VE尿素膏,然后打来半盆热水,让大姑和父亲好好洗洗手,涂抹上膏药。大姑低头默不作声,细细搓洗着双手,我发现,大姑眼中已满含泪水。大姑对我父母说,大姑父是老大,理应先走。然后就哽咽了。我将大姑拉到厨房看他们忙碌,岔开她的话题。可是,我知道,大姑父怕是不能够再康复了!
有人说,漫长人生路,辛苦拼搏,何时才能到尽头?其实,生命极其短暂。轰轰烈烈的一生也好,平平淡淡的一生也罢,到头来都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化作尘土。叱咤风云,苟且偷生,所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最终都无可避免的走向尘埃。我的大姑父,这个古稀老人,在年轻时操心所有儿女的生活,争强好胜。为争取不受到大姑的约束而争吵了一辈子。只但愿大姑父在有生之年能够开开心心,再也不要为一些琐事伤神。
2.姑父权元 篇二
1973年初,高中毕业后我来到离城100公里的云霄县上山下乡。由于父亲在当地有些朋友故旧,因此,在单调烦闷的劳动之余,我还可以到县城里的叔叔伯伯们家里打打牙祭,填充在农村的辘辘饥肠。
小县城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尤其是农历七月的中元节,比春节还热闹,家家户户祭拜祖先,自然少不了平日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我随着叔叔伯伯们走东家串西家享口福,就这样认识了权元叔叔。那时,他正当壮年,瘦小的身躯洋溢着一股自信、精明与智慧,在长辈中有说不出来的特别,大家都很尊重他,这使我对他有了较深印象。他话不多,但说话时会使我多看他一眼,而就在彼此四目相对间,可以读出他脸上透出生活的艰辛与人生的沧桑。只是当时年纪小,在大人们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中,我只有大块朵颐的快乐,与权元叔没有过多的交谈。
多年后,我在妻子的亲戚中,意外地看到了权元叔叔,一问才知道他竟是妻子的姑父。从亲戚口中了解到,他年少聪慧,启蒙后从书本和社会中学到许多知识与生活之道,年纪轻轻就从父辈手中接过家业,成了烟厂和航运公司的少东家,一手小楷写得十分俊秀,并练就了左右开弓双手同时打算盘的绝技,是当地有名的账房先生。
只是这一切戛然而止。“文革”动乱中,他受到无休止的批判,干起环卫工人的活计,每天拿着扫帚穿梭在大街小巷。那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在那样的逆境中,他们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含辛茹苦地抚养着5个孩子,顽强地维持着家庭的完整。直到“文革”结束,孩子们也大了,笑声才在这个家里荡漾开来。
了解这些后,我同权元叔之间交谈多了起来,对他的称呼也在叔叔与姑父间不时变换。他的老朋友、老伙伴我也熟悉,在一起总是海阔天空、打牌下棋,不亦乐乎。兴之所至,会叫上些小菜,伴着杜康,尽兴而谈。在同他及长辈们交往中,我懂了许多道理,他们那代人身上所特有的坚忍、顽强、乐观、豁达、理性,深深地影响了我。
有天晚上在姑父家的小楼上,大家聚会谈起世事风云变幻,有人说了些尖刻偏颇语句。姑父缓缓说了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并根据这句话对当时一些人与事做了分析。
听了他的话,在座的人均受到触动,静静坐了会儿就走了,只有我留下来陪着他。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就着咸菜、花生与小鱼干喝着刘伶醉,谈了许多。我说了对社会、工作及人生的看法,姑父也谈了他的人生经历、遭遇和感想,以及对我的希望与要求。那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一个夜晚。从那以后,这12个字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姑父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诠释,使我获益终身。
2010年夏,姑父迎来了80岁生日。有感于世纪之交中国波澜壮阔的巨大变革,老人不胜感慨,欣然动笔,步刘禹锡《陋室铭》之韵填了首《老年铭——八十有感》:
身不在強,有康则宁。力不在壮,有为则赢。斯是暮年,唯求得亨。池鱼游绿水,盆花映青峰。谈笑有贤达,往来无痴丁。可以调美食,阅书经。无胡言之乱耳,无生计之劳形。北周庚开府,东晋王右军。冯唐云:何老之有。
这表达了老人对晚年生活的满足喜悦。那年庆寿宴会上,子女及孙辈、曾孙辈都向他表达长寿祝福,九秩祝寿的相片中,姑父在阳光下笑得非常灿烂。
然而次年6月中旬,我在西藏,正从波蜜赶往墨脱途中,接到姑父小儿子的电话,说他体检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肺癌晚期。我立即从高原返回,带他到上一级医院寻求治疗之法。可一切都迟了。
在晚辈们善意的谎言中,聪明的老人已经感到了些什么,但他一切如故,坦然面对,乐观生活,坚持服药治疗。接下来的一年多里,我多次去陪他,看着他日渐枯槁的身子,听着他从喉咙深处发出嘶哑的声音,想着认识他这几十年的岁月,心中不由酸楚难耐,悲从中来。癌症的折磨使他眼中失去了以往智慧的光泽,口中再也没有了睿智的谈吐及偶尔冒出的诙谐玩笑,他在生命的道路上渐行渐远。2012年8月27日清晨,老人终于闭上了眼睛。
3.姑父走了的杂文随笔 篇三
姑父是个读书人,虽然他也是个贫穷的农民,养育了7个儿女,但他始终不事稼穑,柴米油盐之事不为他所谋,而读诗作文才是他一生的主要功课。据母亲说姑父出身大地主家庭,而且他是家里唯一的少爷,因此,他少年时颇得父母宠爱,不要说粗重的农活,连家务都冒沾过手,而年长他三岁的姑妈是他父母选定的最佳媳妇,一个是应了“女大三,抱金砖”,二个是身材高大的姑妈被认为是持家,做农活的好手。当时才14岁不谙世事的少年,当新娘过门时,他还害羞地躲在父母身后,不肯拜堂。
姑妈嫁过去,就成了伺候姑父的最好侍女。在我的印象中,姑妈永远都是忙忙碌碌,忙完田里忙地里,忙完地里忙家里,即使我们去做客,姑妈做饭,洗衣,扫地,从未停息过,而姑父则永远是手执一本书,坐在太阳下、灯下优哉游哉地读着,春节我们去拜年时,看到姑妈忙完所有家务后会打盆水来给姑父洗脚,这时姑父总会抬起头来,摘掉眼镜,与我们说起各种有趣的时文来。这桩看似不平衡的婚姻,旁观者也许会为姑妈打抱不平,可当局者却无怨无悔地乐在其中,她乐于承担所有农活和家务,也乐于把他当小弟般照顾,古话说得好: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姑妈之所以无怨无悔地庇护了这个男人几十年,大概是因为姑父有着读书写文这一高雅的爱好,还有读书人的儒雅和风度吧。
姑父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永远以书、纸墨为伴的他,总是一身干干净净,有着白面书生的清秀,有着温良恭俭让的亲和,也还真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场。
我父亲走后,是姑父写的祭文。记得那天下午,姑父在太阳下铺开有几米狭长的白纸,对折几下,凝思几分钟,便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用蝇头小楷写了三千多字。写完后他边读边讲解我听时,我当时的感觉是崇拜姑父到无以复加,他清晰地记得我父亲一生的生活、工作轨迹,甚至情感历程,而且措词情真意切,褒贬有度,加上那工整遒劲的小楷,如同结队前行的蚂蚁,有情感地匍匐于纸上。
我那才情横溢的姑父,一生为乡邻主管过各种各样的红白喜事,为亲人,乡邻写过很多篇祭文,状子。不知现在他离去会由谁来捉笔,那个人会不会写得如他所意。记得当初他为我父亲写祭文时,就某问题是用直笔还是曲笔,征求我意见时,我回答说直笔吧。那今天姑父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生命,用我们老家的话说是让儿女们背负不孝、不义的骂名啊,那他希望执笔的人就他的死因是用直笔还是曲笔呢?如此说来,我只能用乡邻的话来说这个让我崇拜的姑父了:姑父,你好糊涂啊!
4.姑父祭文 篇四
我敬爱的姑父徐亮财,于2014年1月22日晚上10点40分在沈阳盛京医院抚顺分院(原抚顺二院)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姑父是带着对人间无限的眷恋和对亲人的不舍而走的,走的很安祥。姑父的离去给家人带来了无限的伤痛,也留下了遗憾。姑父在单位是个好工人,在家里是个好爸爸,在所有人眼里是个大好人,工作勤恳 ,一生耿直,生活简朴,为人友善,从48年当兵一直到退休都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姑父走了,走得是那么的匆忙,甚至没来及和子女们说点什么,就走了,留给了大家无尽追思和怀念。 今天是姑父的五期,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姑父的孩子们去了墓地,为姑父带去了摇钱树,聚宝盆五盆花,鲜花,还有给姑父买的别墅,汽车家用电器等用品。 姑父的周围有邻居有亲属,天堂不会寂寞的,姑父驾鹤仙去了,天堂里没有病魔和苦难,愿您一路走好,愿您在那儿不再饱受痛苦折磨了,愿您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5.缅怀我的大姑父作文 篇五
随着大姑的一声“你走了,留下我可怎么办?”的哭声及呐喊声以后,所有人的眼泪都抑制不住了,而我的心,也在这一刻被活生生的揪痛,在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簌簌的滴落下来……
我们此刻的眼泪仿佛不是为他流的,而是为活着的人流的,是为了我的姑姑流的,逝者就这样安详的去了,他此刻已经不懂得疼痛,可是留下的活者却是最最令人可怜的,俗话说的好“少年夫妻老来伴”即使在孝顺的儿女也是抵不上两口子的相依为命的,而经,所有人感受到的悲痛都是暂时的,只有大姑会越来越感觉到不适应,越来越难受,希望她能够挺过去。
我的大姑父,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特别讲究的人,说讲究其实也就是比较传统,也许是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吧,在家里他的地位是绝对不允许撼动的,即使自己的儿女,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也是得下跪赔不是的(包括儿媳妇),在我们这里总觉得这样的他有点过分,我们是无法接受的,但是也许这就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吧,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方法下,看到他们的子女们也是比较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
大姑父给我的`另一个印象即是爱热闹、爱开玩笑,特别是和我的婶婶们,以前的正月或者遇到什么事业上总是能听到大姑父和婶婶们的互相斗嘴,尤其是候婶婶。小时候的我不懂得那是开玩笑的话语,就记得有一次大姑父和妈妈说你做的这饭不行呀,一看就不想好好招待他,我当时听着就特不受用,满满一大桌的上好菜式,别人都说挺好,凭啥你说不好,妈妈也在和他不住的对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大姑父一贯的作风,喜欢那样的方式和他们的弟妹们开玩笑,瞬间觉得他也是一个可爱的人!
大姑父还有一个拿手绝活,那就是包饺子,总觉得他包的饺子那是天底下最好看的了,只是当时没有那样的条件拍下几张做一个纪念,如今却是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一个男人包出的饺子那么的小巧玲珑,足以证明他也是一个心思特别细腻敏感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再那时那刻,说出让姐姐照顾大姑的话,那样的话听着就让人觉得特别伤感,仿佛在冥冥中他已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而那时那刻,他最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陪伴他一生的爱人,而这样的嘱托现在想想却也是让人异常难受与不忍的。
【关于姑父的散文:姑父的情怀】推荐阅读:
关于情怀的散文故事:那抹情怀09-04
关于家国情怀的讲话稿01-31
关于立夏的散文06-22
关于母亲的散文12-02
关于成功的散文12-13
关于散文的创作12-18
关于描写爱情的散文06-08
关于长大的散文诗06-11
关于喝酒的散文随笔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