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

2024-10-16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精选4篇)

1.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 篇一

全面了解《申论》测试,迎战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笔试的脚步也越来越近。2014年国考申论时间延长到180分钟,这一变化使许多考生内心慌张不安。公务员考试网专家以多年国考研究经验分析,认为2014年国考极有可能增大材料阅读量。面对申论考试时常这一改革,你对申论又了解多少,现在公务员考试网就带你全面了解一下《申论》测试。

(一)认真阅读材料

拿出足够的时间仔细地阅读给定材料,是申论答题技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阅读材料的时候要先理清资料的逻辑联系,总结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同时还要把握住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件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既定的条件是你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二)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求

1.题目具体要求的限制

阅读完材料以后,要认真审读题目要求,因为每年申论测试的题目要求可能有一些变化。比如,“概括主要问题”和“概述主要内容”的指令虽然同样是 针对考查考生概括能力的要求,但二者的要求却不甚相同。前者要求考生抓住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把主要问题是什么概括出来;后者要求考生梳理清楚给定 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并予以概述。考生要注意这些具体的答题要求,以免文不对题。

2.字数限制

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在150字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申述、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以内。超过或不足的字数的比例一般不超过要求字数的10%,否则要扣分。

3.“虚拟身份”限制

考生在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中为你设定的“虚拟身份”,把握好角色定位。一般而言,申论要求考生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大多属于行政公务方面的问题,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性工作问题。要检测的是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应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绝不会突出哪一专业、岗位的专业化知识。然而,与此要求相反,不少考生往往习惯于自身角色,缺乏模拟思维,无视考题要求,撇开“虚拟身份”,着力于自身实体或专长,以突出“实”,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其结果只是自觉分析论证精深独到,实则相去甚远。

(三)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

申论测试的主要功能是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反映在答题中便是要求考生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申论测试切忌坐而论道,学究气十足,提一些不现实的、笼统的方案。

(四)考前做适量模拟题

应试者首先要了解甚至熟悉申论测试的试题结构以及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与答题技巧,以免在考试现场手忙脚乱,影响临场发挥。“题库子”智能培训系统给考生提供申论批改,对申论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考试时间的安排,把握做题的速度,找到对时间的“感觉”,以免直到交卷那一刻还在“奋笔疾书”。

(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申论测试的题目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趋势,要求考生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参考一些新闻媒体的意见后形成独立的判断和思考。建议考生定期查看《半月谈》等文章。这些文章可以帮助你把握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大致思路。

2.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 篇二

申论答题技巧

归纳概括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上的“常客”,频率之高足以引起各位考生的高度重视,在备考阶段如何在此类题型中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给予详细解读。

一、归纳要点的技巧

1.抓关键词法

查找并归纳出要点,是作答归纳概括题型的基础。要点有显在的、直接体现于文句之中的,但多数情况下,要点代表着资料的内在意义,隐含于材料的深层与核心,需要借助适当的方法,使深藏不露的要点得以浮现,为整理加工形成答案提供依据。

阅 读申论给定资料、掌握资料内容主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就等于抓住了资料的要点,对把握资料精神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关键词是给定资 料中出现频率高、与题目要求有内在关联的实词,对资料中的词语出现次数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比较不同词语在资料中出现的次数,是找出关键词最简便易行的方 法。

考生可以通过在材料上标注、圈点、勾画等方法查找高频实词,看哪些词出现的次数最多、频率最高;进而对高频词比较意义、权衡轻重,看哪些词语同题目有内在关联、对理解材料有实质意义,其中哪个词意义更为关键,即可判定为关键词,从而准确定位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主旨和要点。

【示例题目(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点拨】

通 观2009年申论试卷,给定资料中反映“当前经济发展主要问题”的是前6条,在这6条的范围内,“产业结构”一词出现了2次,“产业”出现了11 次,“结构”出现了3次,“模式”出现了5次,“升级”出现了3次,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句,几个词同时出现了一次。这些在不大的篇幅内反复出现的 实词,就是给定资料的关键词。用对比查找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资料中抓取这些关键词,通过增补词语、连接成完整和通顺的句子,就可以形成一条要点的表述。比 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比重过大,在产业链位置过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亟须优化升级。

2.层层见骨法

申论答题技巧 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kaoshitiku/shenlun/

层层见骨指的是筛选资料内容、删减语言要素,剥离资料的非本质、非主要部分,使资料的中心思想与本质内容得以呈现的方法。简言之,就是通过“删繁就简、去皮存核”取得资料的要点,层层突破文字的外壳找出材料的核心内容。

【示例题目(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

“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点拨】

“死海”概念的解释中心在于“死”,而资料中提供了大量的事实。

给 定资料(节选):2007年,渤海实施监测的100个入海排污口中,有91个排污口超标排污,超标排污所占比例居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之首。调 查显示,2003年至2007年,渤海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年均2.25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9%。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和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源排污、河流输入和海上养殖业。近年来,渤海海域赤潮发生频次和规模逐年上升。2000年至2007年,发生赤潮 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赤潮已经成为渤海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

实际上,从世界范围看,海洋及其资源的破坏,波及面相当大,其原因不单是污染,还包括过度捕捞、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等等。

这些资料当中包含着大量要点,通过阅读给定资料,采取层层见骨法分析提炼就可以得出。作答该题时要求考生从大量资料中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剥离其中的大量修饰成分、非实质信息,抓住几个关键词——污染严重、赤潮频发、鱼类绝迹、过度开发等,获取核心内容,最后经过整合加工得到准确答案。

二、整合要点的技巧

1.彩线穿珠法

彩线穿珠,是依据资料成文的脉络即线索,组织要点的文字表述、形成答案的方法。其本质是一条主线,串起相关各点。

【示例题目(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点拨】

涉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的资料,是由“转变发展方式”一条主线和“加强自主创新”、“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保障粮食安 全”三条副线构成,其答案的表述就应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有关各条次要线索、各个侧面、各个要点串联起来。如:当前我国亟须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

2.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法指的是概括得出的要点彼此之间为并列关系,要根据一个观察问题的正确角度,把有关的各项要点聚集在一个平面上,按照一定顺序均衡地罗列出来的方法。这样既全面反映概括对象的特点,又通过一个合理、恰当的角度,正确地认识资料所反映的事实与观点。

【示例题目(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点拨】

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过度开发、污染严重、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法律法规不健全、渤海自我更新能力差”等,它们是平行并列的关系,需要考生从资料中提炼出来,并且按照从主要原因到次要原因的顺序加工整合。

具体答案可以表述为:原因一是渤海地区资源开发过于频繁,导致陆源污染严重;二是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环境与经济效益,使之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 海地方政府治理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三是职能条块分割,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海陆一体化综合治理;四是法制不健全,《碧海计划》缺乏 法律强制效力,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各个管理体系的对接统一,直接影响治理效果;五是渤海湾是内海,一旦污染,其自我更新周期长。

专家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散点透视”式的答案中,虽然要点之间是相互并列的,但各项要点出现在答案中的先后顺序,要遵循客观规律和一定的逻辑顺序。

3.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 篇三

给定材料

【给定资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 党的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

【给定资料二】

1、中部某省规定,全省乡以上党政主要领导每人包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村子,实地帮助指导农民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实现“十二五”收入翻番。当地农民告诉记者,他们以前对那些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的下乡干部非常反感,现在看到干部干着农活淌着汗,吃着土豆喝米汤,感到他们不再神秘,很亲切。该负责人明确要求,干部下乡住村要力戒形式主义,要立足于发展,结合实际,与农民一道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夯实发展基础。不能简单地给项目、给钱给物。

2、南方某省组织10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把脚印“印”在1000多万农户家里,也印在了农民心坎上。中部某省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2月底,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

3、北方某市每年派500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基层是社会变革体现最直接的地方,也是群众工作生活的地方,年轻干部只有到基层锻炼,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4、西南某市要求,市政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一周时间,县政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半个月时间,新提任科级以上干部、新招录公务员每年至少用1个月时间,下基层、到村庄、入农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作出具体安排。

5、南方某市交管、交委、城管以及城建委等部门负责人通过电视、网络直播,就承诺的交通秩序、便民自行车等问题,公开接受群众评议。一个多小时的“问政直播”,让局长们“如火上烤”。这档节目成了当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

6、东南某县组织开展“心连心、面对面”露天征求意见、城市建设咨询服务等活动,在桃江公众信息网上开通“党风廉政舆情在线”、“书记信箱”等栏目,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

7、东南部某县农村党员本人对照党章要求,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具体承诺事项。具体内容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能做到几条就承诺几条。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主要在传授技术、筹措资金、扶贫济困、联系项目等方面作出承诺;年老体弱但威信较高的党员主要在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和村务监督等方面作出承诺;流动党员主要在提供致富信息、输出剩余劳动力等方面作出承诺;女党员主要在孝敬老人、教育子女方面作出承诺;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党员主要在自律方面作出承诺。

8、西部某县以评选“最满意”和“不满意”公职人员和治理乡镇干部“走读”(即住在城市,工作在农村)为重点,把干部对群众的“知名度”和群众对干部的“知名度”作为干部提拔重用和奖惩的硬指标,促进干部作风的好转。

9、在访工作中,东北某县结合实际,首创领导干部包案工作载体,畅通了信渠道,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这是联系农村群众的好办法,该县要求干部克服困难,晚上主动带案入农户,驻村进行夜访,与群众面对面,说理讲法,使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10、中南部某省双龙乡干部纷纷到群众家中,倾心交谈,走访调研,体察民情,一是建立组织,分包到户。按照“带着问题去下访”的工作要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每名成员分包10户群众,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二是设立问卷,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居住情况、生产情况、基本经济情况、家庭成员幸福指标、生态环境、群防群治、干部作风等。三是认真总结、建章立制。对走访活动所征求到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同时,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普遍化。

1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级政府不断改进政府运行方式,通过建立政务微博,直接与群众互动,据最新数据显示,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已有2万家,覆盖所有省级行政区,扩展到政府机构的各个领域。

12、社科院专家表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人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给定资料三】

1、总的来说,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也是好的,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树立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形象。

①沈浩“以忠诚和大爱,以创新和奋斗,以青春和生命,抒写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崇高精神,诠释了优秀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他的日记部分摘录如下:

2004年2月17日:小岗村与邻村比,基础条件还是好的,但是村容村貌太差,尤其是卫生状况,即便是学校环境也不是很好,我看工作就先从抓卫生开始。同村干部一起商量,订些制度,坚持下去,养成习惯会好起来的。

2004年2月24日:我认识到小岗人并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素质差。小岗人绝大多数是想发展、想富裕的。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村“两委”全体成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按干部的要求去做。

2004年8月17日:今天小岗村东段1200米大道终于开工了!开工第一天,村干部带头上阵,大家都表现的很卖力。尤其是以为姓唐的四川籍妇女干得特别出色,实在令人感动。谁说小岗人不能干,这位妇女的行为就是最有力的回答。

②“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党人的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杨善洲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记”。他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是典型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很少呆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定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锄头、镰刀、嫁接刀等各种农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谁家需要嫁接苗木就帮着嫁接。地里看过了,群众访问过了,这才到乡上县上。群众觉得他没有“官架子”,劳动中和他唠家常,诉委屈,就像邻居老农一样。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他发现问题,剖析矛盾,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并受到群众认可和欢迎的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有力措施。杨善洲说:“我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2.随着新时期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社会矛盾的突显,少数党员干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根据有关报道,中原地区某镇原党委书记黄某在驻村走访过程中摆架子、走过场,事后却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吹嘘自己深入“问题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农民排忧解难。他在文中写自己为了帮助、感化全村出了名的“难缠户”四进其家,帮他栽菜苗、红薯苗,帮他挑水、抱柴、烧锅,为他处理宅基地纠纷,受感动的“难缠户”主动补交欠税。事实上,黄长林从未登过全家的门。

3.近年来,个别官员“雷人”语录视频,引发社会关注。仅举几例:

2011年,某官员:“我怎么知道有没有,你也不能打我电话,一打都局长,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我也不知道啊。你随便的群众就打我的电话,我认为你是一般群众。”记者:“一般群众不能给您打电话是吗?”该官员回答:“当然不能打电话,我电话为什么要让你打”。

中原某市一块经济适用房用地,被开发商建起连体别墅和楼中楼。2009年6月17日,面对记者采访,该市规划局副局长逯某发出质问:“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某市市民致信市长信箱,质疑该市创建办不实地考察,仅限于网上作答的创建方式,认为“创建办网上创建要不得。”就此信回复:“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面淡”(回复者打了错别字,应为“面谈”)。记者查询发现这封信件的处理部门显示是“创建办”,处理情况为“办结”。

据媒体报道,北方某县103名农民工到处奔波讨要被拖欠的近13万元工资,一直没有结果。他们向当地政府反映时,该县副县长曾写下书面保证:3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然而,时隔一年有余,农民工的工钱仍没影儿。对此,该副县长接受采访时说,他当时去做劝解工作,本来就是想让农民回去算了。

【给定资料四】

1、部分网民对少数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的评论:

网友A:问题形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素质问题,二是学习问题。这个素质主要指政治素质,就是某些官员骨子里还有那么一股官气、霸气、匪气和痞气,还有一种官本位,权本位的思想;某些官员自我感觉真是好极了,总以为他振臂一挥,应者云集,全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魅力,而不是权力和职位的作用。

网友B:官员脱离群众背后是权力张狂,是对“衣食父母”缺乏敬畏之心。

网友C:这些官员,不是把自己当官就是太不把自己当官,根本不把人民放在心上。说到底,还是缺乏“民本”意识。

网友D:某些官员不注重自身学习,不看书,不读报,甚至内行人说外行话。

网友E:在这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网络时代,政府公职人员随时有可能被置于聚光灯下,被送到麦克风前。但少数公职人员显然还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还很不适应面对媒体,不能与时俱进。

网友F:官场的熏染尤其是权力的侵染,已经使一些官员产生内在的俯视众生感,使他们不知道怎么跟民众交流,不知道怎么说群众喜闲乐见的话,出口就是训话、命令,甚至连媒体也当成下级,翘起二郎腿指手画脚起来。

网友G:当前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中官僚主义气浓厚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踢皮球的作风,以及拿“没时间”“没精力”等借口当挡箭牌的工作作风确是不同程度存在的。

网友H:有些公仆文明素养低下,不会使用文明用语说话;有些公仆民生情怀缺失,群众本是衣食父母,却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有的公仆骄横跋扈,无法无天,唯我独尊,以为什么事都能自己说了算。他们的行为,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影响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群干关系。

2、一篇网文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少数党员干部早已不信“为人民服务“更多信奉的是“为人民币服务”。这样的思想,似乎符合了市场经济的因果关系,却降低了党人的要求,忘记了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党的立党之本,是党之所以能夺取政权和执掌执政的核心。丢掉了这一核心,还有党吗?在延安时,毛泽东就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人民服务“,更主要的是国家干部、党员对人民的责任,是为官者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承担,这种承担就是“为人民服务“。一个党的干部,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整天想的是房子要大点,车子要好点,票子要多点,还能指望他“为人民服务”吗?

3、有些学者指出,一些干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没干几年,就急于上调;干工作时过多地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声誉、声望。还有一些干部一事当前,先为自己和子女、亲属着想,为自己的小团体着想。有的刚提拔,就急着要车子、要房子,要各种待遇。有的干部一看到社会上有人先富起来,看到自己的同学或过去的同事成了“老板”,心里就不平衡,就想自己怎么赶紧富起来。在这样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指导下,一些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就愈来愈远。

4、有关调查显示,少数干部似乎没有时间和经历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陷入文山会海,疲于应付。某乡一位党委书记颇有感触的说,由于上面各个部门都争先恐后地开会,而且还指名要“一把手”参加,否则就是不支持、不重视,为此,每个月至少有10天时间来回于县、乡之间,应付上级的会议。这还不算完,回来后还要召集开会,层层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这样一来,又得花10天时间泡在会上,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干本职工作的时间所剩不多。

5、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规定,如调查研究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和帮助工作制度、联系点制度等,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总体上看,一些制度也存在不足和缺陷,比如,这些制度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针对基层干部的多,针对领导机关干部的少,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促进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的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徒有其名。例如有的地方虽然建立了征求意见箱,但没有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使群众的意见石沉大海。

【给定资料五】

理论文章摘要:

少数党员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不讲理,习惯于发号施令;不愿接触群众,认为我是干部,群众有事自然会找上门来;不善于听取意见,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对工作没有指导性;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视群众的纯朴憨厚为愚笨,视有民主法制意识的群众为“刁民”。有的干部,当群众向他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甚至不让群众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群众训斥一顿。结果是群众有话不敢说,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少数干部,不从实际出发,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更有甚者,借助手中的人权、事权、财权,干预非主观部门和其他所能影响到的领域的事务,为亲朋好友谋取私利甚至非法利益。有的不愿意做思想教育工作,“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

有的干部工作中遇到问题,特别是一些棘手的问题,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作过细的调查研究,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是,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又不具有可操作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的工作不深入,对基层实际情况调查了解不够,作决策时从来不认真听取群众的声音,习惯于下命令作指示;有的对待工作只求形式不求实绩,往往只是追求短期利益,而置群众的根本利益于不顾,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有的工作时间,大都在开会,或者陪伴领导,很少过问工作事务,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该处理的工作拖延不处理,功利思想严重,有的不能从长远、大局角度想问题,做决策不认真调研,也不考虑长远,只注重表面而不考虑结果;有的不了解基层基本情况,或者掌握情况不准确,如对人口的发布、联系方式、群众诉求等不清楚。

有的与群众语言交流、思想交流少,加上自身廉洁自律意识不强,生活贪图享受,对群众冷暖安危置若罔闻,看不到群众的疾苦,听不到群众的呼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不及时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依旧存在。一些干部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视领导为父母,把人民当奴仆。

有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了解群众思想动态,特别是对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存在误区或者模糊部份,甚至一知半解,以及在执行政策时走样,造成访等问题,进而影响党委政府对政策的执行力和形象、威信、口碑。有的不会说群众语言,不敢于与群众面对面。特别是在调解群众利益矛盾纠纷时,手足无措,如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无法将党的惠民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对象。

【给定资料六】

1、“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民生服务说到底是对群众的服务。只有准确及时的发现百姓需求,第一时间主动满足其需求的服务,才能赢得百姓的好评,这是检验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一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向上发展的内生动力。

2、中央党校专家指出,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正逐步由生存型想发展想升级,我国公共需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增长迅速,主题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需求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3、2011年,半月谈杂志社民意调查中心特别策划实施了“我需要的社会服务”大型调查。通过遍布全国的调查员队伍,在北京、上海、山西、湖北、甘肃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938份。本次调查重点关注了百姓生活中真切可感的民生类社会管理服务。调查显示,超九成被访者认可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本次调查请被访者对当前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进行了打分(满分为100分),57%打出了81分~100分的高分,超九成(91%)被访者认可政府供给的社会服务(打分超过或等于60分),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平均打分为76.3分。不同地区人群对社会服务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分别计算样本数50个以上的省份社会服务满意度得分,可以发现山东、上海和河南的分数位居前三位,甘肃和云南则勉强及格。总体上,东、中部地区的社会服务满意度高于西部地区,社会服务的理念和水平仍与经济发展情况有一定联系。

39%的被访者对“我们这里市场上提供的食品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提出了质疑,“我们还能吃什么”的叩问在毒奶粉、瘦肉精、香精包子被接连曝光的当下振聋发聩。

49%的被访者对“现在市场上粮油蔬菜等物价稳定”表示不认同,被访者对于抑制通胀(27.3%)和稳定物价(26.9%)的呼声非常强烈。

31%的被访者不同意“社会治安良好,极少听说社区内有打架斗殴、盗窃诈骗等社会治安事件”的表述,民众的社会安全感不高。

49%的被访者同意“我们这里的适龄青少年都能够享受到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表述。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45%的被访者不同意“我们这里的中小学校教育水平没有很大差别,学生不需要择校”的判断

65%的被访者同意其“居住地周边不存在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业生产行为”,60%认同“居住地生活环境所受污染没有危及我们的健康”,1/5的被访者希望政府优化“三废垃圾处理”(20%),整治“居住环境污染”(16.7%)。

80%的受访者同意“我所在的社区(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服务站”的表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令人满意。到医院就诊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仍有6%的受访者对“如果生了病,我去医院看病就医很方便”表示“很不同意”。

总体上农业生产服务的满意度很高,但“我们居住地有农田水利设施,且维护良好”、“我能获得生产所需的各种农技服务”等项得分较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不能令人满意,农技服务供给能力有待增强。

水电暖供应受到了被访者的基本认可。但是北方的受访者有近三成(27%)不同意“我们当地暖气供应较好,极少有中断的情况”的说法,每年冬天供热中断、热力不足都会给一些家庭带来困扰。此外,还有不少受访者对自来水的水质存有疑虑,硬度、漂白剂使用等问题备受关注。

本次调查显示,民意表达机制本身是在多层次运作的:31.5%的被访者表示小区、村里事务曾进行过“公开讨论”,21%表示在政策法规制定时曾“征求公众意见”,16.2%表示当地政府或社区组织曾“召开听证会”。但是,70.3%的被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以上这些民意表达活动。这就要求社会构建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使得正常的利益博弈、利益纠纷能通过制度平台迅速化解。

本次调查显示,民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减轻医疗负担”(52.5%)、“解决或改善住房条件”(51.3%)以及“利益受损后维权”(41.5%)。

本次调查显示,提升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会服务水平成为紧要问题。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出很大挑战。在传统的户籍管理之外,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保障、公平正义诉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回避。

4、社会专家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农村的重大事件中65%为侵占土地问题,中央党校专家说,政府应该在问题处于萌芽期就着手解决,以人为本,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百姓沟通,排解百姓的困难。

三、作答要求

(一)10分

假定题本给定资料是领导要求你编辑的内参资料,为方便领导阅读,请在给定资料前加1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要求:概括全面、准确、言简意赅。)

(二)14分

请就【给定资料六】中民生服务调查情况,分析其所说明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性的意见。(要求:分析准确;观点明确;200字左右。)

(三)9分

根据【给定资料五】(即“理论文章摘要”)用“在 上 群众”的表达形式,仿照例句:“在作风上脱离群众”,归纳概括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其他三个主要方面表现。

(四)22分

参阅(资料二),为xx市(或者xx县)代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通知。(要求:1.只要写标题和正文;2.内容周全,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合体;3.400字左右。)

(五)45分

近期,《xx日报》拟开辟“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着力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专版。为此,该报邀请部分党员干部撰写文章,并附参考资料(题本中的给定资料)。根据领导要求,请你结合参考资料,以“权为民所用”为主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要求:1.自拟标题;2.观点正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论述深刻,有说服力;3.层次清晰,结构紧凑,语言流畅。不得照搬资料,不能写成对策建议性文章)

2012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A卷)

(一)假定题本给定资料是领导要求你编辑的内参资料,为方便领导阅读,请在给定资料前加1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

【题目分析】

内容提要也就是内容说明、内容简介,考生可以理解为概括题本的主要内容。因此,考生需要关照全部给定材料,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考生可以根据主旨句提取出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最后再将其整合,精练语言,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改进的重要性。各地党员干部深入实际、基层、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涌现出沈浩、杨善洲等大批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典型,也存在少数脱离群众的现象。网民认为是由于官权本位思想浓厚,敬畏之心和民生情怀缺乏。民生需求突出,应提供群众满意的民生服务。

(二)请就“给定资料六”中民生服务调查的情况,分析其所说明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性意见。字数要求200字。

【题目解析】

该题目为综合型分析题。既要求对问题进行进行分析、概括,又要得出结论。题目要求就民生服务调查情况,可见考查的内容集中分布在材料6。

首先,分析的问题主要分布在材料6第3段。第3段调查的内容有社会管理服务、区域服务评价差异、食品安全、物价膨胀、社会安全、教育、生态环境、医疗、三农、公共交通、水电供暖、社会组织需求共12个方面的调查,考生在答题时不能一一列出各个要点,而是将其划分归类。可划分为组织管理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区域服务评价差异、社会组织需求);社会保障服务(教育、医疗、环境);公共安全(社会稳定、食品、市场稳定);环境问题;公共基础设施(农业设施、公共交通、水电供暖)五个方面作答。

其次,得出结论。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通过材料六的第3段民意调查的分析间接得出结论;其二,通过材料六第1、2段直接得出结论。

再次,答题思路要清晰,分“说明问题”和“结论意见”两个层次作答。

【参考答案】

一、说明问题:

1、组织管理。居民组织服务需求高,但地区间评价差异大;

2、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基本满意,但资源分布不均;

3、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隐患大,社会安全感差,物价上涨严重;

4、生活环境。环境满意度低,改善意愿强烈;

5、基础设施。水电供暖率高,但农田水利、农机设施差,公共交通满意度低;

二、结论意见:居民需求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政府应改善创新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化民生需求。

(三)根据“给定资料五”用“在 上 群众”的表达方式,依照例句,“在作风上脱离群众”归纳概括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其他三方面主要表现。

【题目解析】

该题为创新型题目。给出参考案例,答题格式固定,要求语言简洁,归纳概括资料五的几层涵义。

【参考答案】

在思想上淡忘群众;在感情上疏远群众;在工作上敷衍群众

(四)根据“给定资料二”为XX市(或XX县)代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1、只写标题和正文

2、内容周全,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合理 3、400字左右)

【题目分析】

本题只要求写标题和内容,并不是严格的公文写作。主要注意两点: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正文一般由“背景交代+具体要求+希望和要求”三部分构成。

【参考答案】

XX市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委、办、局:

我市历来重视干部下基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了进一步克服过去下乡“转转”,简单给钱给物给项目的形式主义作风,市委市政府特对本次 “大走访”活动做出如下通知:

一、组织要求:

1、“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党书记带头,广大干部和党员广泛参与。

2、下基层时间:市级干部每年至少1周、县级至少半月,新提任科以上干部至少1月。

二、目标要求:

1、结合实际,与农民一道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

2、党政主要领导要实地帮助农民开辟生产门路。

三、实施办法:

1、党政负责人公开接受群众评议,评议分作为奖惩硬指标。

2、干部要与群众直接与群众互动,公开说理讲法,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3、广大党员可以对照党章要求,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具体承诺事项。

坚持深入基层、知民情解民忧,这是我们的工作始终获得群众支持的关键。各级干部到基层锻炼,要切实与群众打成一片,办实事,促发展,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五)近期“XX日报”拟开辟“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着力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专版,为此,该报邀请党员干部以“权为民所用”为主题,写一份800——1000字的议论文(1、题目自拟

2、观点正确

3、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4、不能写成对策性论文)

【题目分析】

可以从权力来源、执政为民等角度来论述;不能单纯写成呆板枯燥的对策性文章,这是安徽申论文章写作的一贯特点,单纯写成对策的文章会直接判为三等以下。

【答题要点】

1、党的执政权力源于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可以结合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的经典论述展开;

2、执政为民是我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是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3、重点:联系材料和当前实际,谈谈党政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表现极其危害,进一步论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4、当前形势下,如何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确实用来服务人民。

2012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B卷)

【给定资料一】

近几年来,中国的慈善和公益事业一直争议不断,慈善更多地被认为是“有钱人”的事情。一些发达国家从事公益的人占就业总人口的10%,而我国的比例仅是0.7%。“微公益”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转折点。当“巴比晚宴”“明星慈善”等“大公益”形式以其显赫声势吸引着大众眼球时,“微公益”成为新鲜名词,成为现代人参与公益的形式。“微公益”也正以“瑞物细无声”的姿态改变着社会生活,今天你“微公益”了吗?一条微博=一粒米,1个粉丝=1角钱,1个转发=1元钱,1支铅笔=1幢校舍„“微公益”正以充满创意的形式,凝聚着来自普通群体的公益力量。“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

●2009年,“多背一公斤”网站的创建者安猪在他的网站上,首先提出了“微公益”的概念并组织活动。他详细提供了各个偏远学校的地址,号召网友们出游时多背一公斤学校需要的物品,一点一点地完成学校援助计划,倡导旅游者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

●2009年12月,茶缸微博在上海成立。“积少成多、聚米为谷”是茶缸倡导的精神。茶缸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平凡人,每个人都是伟人!”茶缸承诺,网友只要注册成为该网站的会员,就等于捐献了10粒米。网友每发表一条微博,网站又会再捐1粒米,网友参与1份问卷,网站将捐献100粒米。此外,网友在该网站使用微博可以获得积分,每200积分就可以换成5000粒米。2500粒米约等于一两;13亿粒米约等于26吨(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茶缸网”随时都会更新捐米的数据,每当统计捐米粮达到5公斤后,专门的爱心小组就会去市场买回一袋等量的米,通过与慈善机构合作捐给贫困家庭。如果你在玩微博,看到这样的消息相信你也会心动:反正都要发微博的,一边玩一边还做了公益,多好。给平常的行为带来了附加值,这就是“捐米”的魅力。在“茶缸”的创建者杨明看来,网站没有召集大家募捐,数以万计的人们在这里扎根,他们都是冲着公益来的。杨明举例说:“其实公益很简单,当我们走到道路上,看到一个路面上飘动的白塑料袋,捡起来,然后放到正确的分类垃圾箱中,你就做了两件公益的事情。”虽然发一条微博只捐了少量的米,但这不是临时的行为,而是能形成日常习惯的。现在,有些人一提为人民服务,感觉似乎离我们很远;还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事,公益是富人或精英阶层的事,与老百姓无关。做公益也总被看做是一件严肃的事,跟轻松、有趣这些词绝缘。我们常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发一条微博,捐一粒米,你就在为人民服务。

●2010年3月,广州微博名人梁树新发起“铅笔换校舍”活动。在25天的时间里,他通过网络互动完成了用一支铅笔换得一座新建校舍的奇迹。当梁树新发出第一条微博后,很快有人回应,仅半个小时后,网友用1块明治巧克力换走了这支铅笔,接着巧克力换到只电饭锅,电饭锅换了台打印机。那一天最后换到的是AC米兰球衣!„最终筹款158000元,换来了广西佛丁小学的新校舍。为了保证“铅笔换校舍”活动不会沦为普通的捐款活动,他还特别设定了很多规矩,如:只接受以物易物,不接受现金交易;为保持交易的乐趣,不接受包括现金、实物等在内的捐赠。“当换来的物质价值达到12万元后,我将会以网上竞拍的方式拍卖,然后把善款捐到指定的账户上。”

●“老兵回家”这个公益项目是由孙春龙牵头,联合全国各地的热心网友建立起来的,目前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流落异乡的二战老兵回家探亲。微博成了“老兵回家”公益行动最有效率的工具。杨剑达战后留滞缅甸,前年9月回广东梅县探亲。孙春龙在微博上发了志愿认领费用的帖子,不到一个小时,老人的机票、食宿,甚至办理证件的费用都被热心网友全部认领。

●“随手拍”渐成公益代名词。2011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新浪微博上开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公益微博。这个微博迅速火了起来,一则普通的寻亲微博,两周引起七万人关注。一开始,这个名叫“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创建者只想通过微博寻找一个被拐的孩子。1月17日,于教授收到福建孩子杨伟鑫妈妈的求助信,说孩子2009年被人拐骗,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接头拍下了孩子的照片,孩子被搞成了街头乞丐。当时这个求救信在网上引起很大反响,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短短半个月已有千余张照片上传到网上。网友随手拍照发到网上,大家一起搜索、举报。不久后的4月12日,公安部在全国启动了为期六个月的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不少乞讨孩子被救出回家,重返校园。

●2011年4月2日,由《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联合百名媒体记者发起“爱心午餐”公益项目倡议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免费午餐。截至2011年9月,短短5个多月募集善款1690余万元,为77所学校的1万多个孩子提供了免费的午餐。而前不久国务院将免费午餐视为样本,推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一个草根民间项目扩大到了全国性的国家行为。

●2011年7月18日,福州知名公益组织绿家园“垃圾”换鲜花的活动启动,随后的3个月,一场以“垃圾”换鲜花的公益活动在福州市区街头和社区中展开。“垃圾”换鲜花:赠人鲜花,手有余香在!现场收集回一个个易拉罐、矿泉水瓶和报纸,给炎炎的夏日刮起了一阵小小的绿色风浪!

●2011年的一个周日,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100辆私家车整齐排放,后备箱各种物什罗列。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爱在后备箱”民间公益活动,每个人将义卖物品所得款项凑起来,捐给贵州省望谟县打尖乡边界小学。活动的主办方“滴水公益”,就是一个典型的“微公益”民间组织。“点滴之水,汇而成河,乐善天下”,这是“滴水公益”这个公益组织成立时提出的公益理念。

●“拍拍手,鼓鼓掌,小善也值得欣赏。”2011年7月28日,一群致力于公益的大学生通过联想“微公益”平台在广州的地铁、接头发起了一场名为“有序出行”的“微公益”活动。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吴泽洪告诉记者,他们想通过拍手鼓掌这种最简单的形式来激发人们的爱心,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2011年10月22日,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与“MCN中国”共同推出“一个鸡蛋的暴走”公益活动,参与者需在12小时内走完50公里,并游说周边朋友为其暴走行为捐赠善款,所得善款全部用于“一个鸡蛋”公益项目,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一个鸡蛋,以补充必要的营养。

【给定资料二】

安猪是一个从广州北漂到北京的青年,真实姓名叫余志海,33岁。2009年安猪创立了“多背一公斤”行动者们已经发起活动30余次,活动区域遍及四川、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河北、山西等地。而造访该网站的人目前已达近百万。

安猪本人“多背一公斤”的第一次实践是在2004年10月,去的是安徽歙县的石济坑村。那次他要当地的孩子们和他一起野炊,在村口小卖部,他让孩子们自己拿香肠(一块钱3根),然后他付钱。没想到,回头其中几个孩子就把一元的硬币塞到了他手里,这让他很诧异,他们不富有,可是极有教养,让人尊敬。

2009年9月,在云南丽江石头城的宝山中学,安猪给初一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课,他让孩子们逐个走上讲台,描述自己的梦想。他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之奋斗着。两次实践,让安猪体会到,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缺少的不仅仅是物质,而是来自外界的信息,以及一些精神上的交流。“即使你一公斤东西都不带,只是和孩子们聊聊天,他们也一样觉得很高兴,也是很有收获的,因为你在和他们平等交流”。从那以后,安猪坚持认为,和孩子聊天也是公益,他开始注重旅行者与孩子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并把它作为必需项目,在网站上发布。

安猪“多背一公斤”倡导的公益,与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公益截然不同。“多背一公斤”人人都可参与,且是举手之劳的快乐公益,它摘去了传统公益中志愿者头上神圣的光环。

网络评论员何小手认为,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卷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传播学博士张志安认为:“在政府的公益救助还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境中,记者利用新媒体实践的‘微公益’确有其现实的意义。这种‘微公益’聚集的是公众的微小力量,却对慈善文化的传播、公益行动的倡导有积极作用、归根结底,公益应该变成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常态行为,而非记者或媒体需要去持续倡导、示范的行动。”

【给定资料三】

淘宝店主“乱花e”,他的网店30天售出83064件商品。这个名为“为宋辉祈福,捐款专用衔接”爱心网店,网友只要拥有支付宝帐号,就可以上网花1元钱,淘到一颗爱心。这一“淘”,可能挽救了一条生命,“虽然这些钱没能挽留一个生命,但是在宋辉最后时刻,感受了人间真情的温暖,”陈晨说。陈晨和宋辉是同事。年初宋辉被确诊为白血病,7月病情两次恶化,家庭负债累累。成功找到了骨髓配型后,超过40万元的移植费用成了难题。为了挽回宋辉的生命,同事们出了一个主意:上网“卖”爱心。爱心接力延伸到外部,淘宝募捐也应运而生。“买家购买的是爱心,收获的是感激和希望,”“爱心”的畅销,让陈晨始料未及,第一笔成交出现在8月23日下午6点21分。网友购买了500个“爱心”。之后,“售出件数”分速上涨,当晚9点半,捐款数达到了第一个高潮,15000元。

在淘宝庞大的用户群前,1元足以“汇流成河”。在现实捐款中,许多人可能不好意思只捐出1元钱。在淘宝上不一样。”陈晨说,这种捐款付款方式符合80,90后青年的习惯。“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

【给定资料四】

上海律师官敏正还和大多数人一样站在慈善的起点。大灾大难时“跟着捐款”,可他不知道自己的钱捐到了哪里,感觉那与自己“很遥远”,直到他在媒体上看到了“郭美美”这个名字。生气之余,管敏正把目光投向了民间公益组织。

官敏正第一次参与“暴走”,是在苏州太湖边。按照“游戏”规则,出发前,他们向各自的朋友发了一封邮件:“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决定参加‘一个鸡蛋的暴走’行动......为了让我走得更有动力和意义......如果,我能够顺利完成50公里大暴走的行动,你是否愿意捐点鸡蛋?”

张帆就意外地收到这样一封邮件,不过她决定直接作为行走者参与进来。不久之后,他们可以在活动网站上的一段视频里看到,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一只手拉着妈妈,另一只手的食指点着嘴唇,腼腆地对回访志愿者说:“好吃!”

在张帆看来,即使和这些孩子相隔千里,帮助他们也并非“遥不可及”。在千亿慈善捐款面前,一个8毛钱的鸡蛋几乎不值得一提,但经过管敏正和张帆们的努力。4434名小朋友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学年里,每天实实在在地吃上一个白煮蛋。6个月后,管敏正又参加了上海崇明岛暴走。这次,共有1000多名白领青年参加。尽管最终募集到的67万元算不上多达数额,但77%来自于公众募捐的这个数字全让组织者高兴不已。

【给定资料五】

●网友无绪加入“滴水微公益”正好一年整,他和很多人一样,原先以为公益与己无关,当初他下决心去做义工时,老婆还问他:“你有几个钱?你有多少空闲?”

和空巢老人聊天、为贫困孩子送书包、上街宣传交通规则......无绪做的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年后,他感慨万千:“公益其实就是从自身做起。”

这一年,无绪的生活也慢慢发生改变。原先一下班,他就会往酒吧跑,“那时生活很无趣,就只想到嘈杂的环境里,用酒精麻醉一下自己。这一年来的经历,却使我真正明白,生命的温暖阳光和欢声笑语,就在于点滴的付出。”“微公益”更像是一种人生修养。如今,他走在路上,只要看到别人有需要,就会热情地上前相助。●2011年8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北京一位普通捐赠者的手机上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条短信是紫萱小朋友的家长吗?我非常感谢你们。我们在一个公益机构得到一件写有你们名字的衣服和几双鞋子,我女儿穿上就不愿意脱下了,她没穿过这么好看的鞋子,我们是外来打工的,每月除了开销没有多余的钱给她买漂亮的鞋子。看着一脸幸福的女儿我很感动。紫萱一定非常漂亮,我从她的鞋和衣服中看到了。”这位捐赠者非常开心,她没有想到,受助人竟然沿着衣服里的蛛丝马迹找到了他们,那本是女儿幼儿园老师要求写在衣服上的标识,她更没有想到,自己这份小小的善意,竟为另一个陌生的女孩,点燃了一盏幸福的灯。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指出,微慈善,就是生活中“我”做点事情,促进人和人之间友好。慈善并不是单纯地帮助别人,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显示出来的是“你是谁”,助人者在自我尊严、人生价值感等方面,都会产生变化。在实现自身价值认同的同时,也对社会有所助益,这就够了,应尽快努力让政府主导的慈善转化为社会化慈善,我认为微慈善将成为趋势,每一个公民的细小慈善行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给定资料六】

作为传统大公益主要力量的名人、企业家群体,也开始参与到“微公益”行动中来,明星们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助推器。

●2010年3月,香港艺人梁咏琪在生日时发微博,号召大家转发一则捐款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出1元到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3天时间内她的捐款倡议被转发了7.5万次,梁咏琪最后捐出了8万元。

●2010年3月底,大陆明星姚晨在微博发帖说,截止某个时间,关注她的粉丝有多少,她就按“一个粉丝一毛钱”来捐款给西南旱灾的灾区。最后,关注她的粉丝有1308715人,她就按照承诺为灾区捐出了13.1万元。作为一名拥有话语权的公民,她经常在微博上转发或者呼吁慈善捐款、资助贫困儿童。2011年10月27日,她还在微博上帮忙“卖”土豆。当时,她转发了云南大姚县宣传部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大姚县华马铃薯丰产滞销的消息。得到拥有千万粉丝姚晨的帮忙,大姚县华马铃薯销售随即恢复正常,价格回涨。

●在“铅笔换校舍”活动发起后,越来越多名人加入,最早加入的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她捐出了一套价值1998元的化妆品,同时也捐出了交换来的球衣。广州著名主持人马志海也在微博上留言称:“老马自愿捐出3小时,起拍价1万元,可任意支配使用老马3小时(演讲、主持、聊天等)。”活动第4天,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凯捐献1小时的配音时间,姚晨也将自己的私人珍藏品———《潜伏》里翠平的烟斗捐出。

●“衣=爱”,王凯与其他两位央视主持人发起的“爱心衣橱”公益项目,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以微博为平台,他通过拍卖衣服募集善款,为贫困山区孩子做冬衣。从2011年5月到11月,半年来,700万元的募集款打造了一个公众人物做慈善的新形象。

●最近在微博上热门的联想“微公益”大赛中,由网民自发组织的“爱的摇篮——阿里母婴计划”一经推出就得到姚晨、李念、李晨、乐嘉、李响、何洁、佟大为、羽泉、孙楠等的纷纷响应。此项目意在号召人们为阿里待产的妈妈和儿童捐赠衣物及保暖用品。像这些明星,少的有几十万的粉丝,关注,也使得普通网民成为公益主体,每个人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进来。

●广州荣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饶平商会会长刘嵘发布微博称支持“免费午餐”计划,宣布网友每转一次自己所发的微博即捐善款9元。活动结束时,其发布的3条微博总共被转发10万余次,他确认将捐出90万元。据报道刘嵘3条微博的转发数直逼6万条时,令“免费午餐”活动发起者之一的邓飞颇为担忧,他更希望捐款能够如涓涓细流持续不断,而不要让一个人一次性承担太多,邓飞通过微博发出紧急呼吁:“同学们都很给力,但我们一定要细水长流,大伙都不容易。5万外的转发就算我们送给刘嵘的掌声,好不好?” 掌声,经常是民众对于善行者的鼓励和称赞,只不过这次,网友是通过微博认捐的方式来鼓掌。网友“深圳小斯”成为第一个响应邓飞号召的网友,她发微博表示愿意承担在转发5万条之外的20份,以表示对刘嵘的支持,并呼唤网友们一起行动,共同分担。此后,一条条认捐的微博演变成微博平台上对于善举的一次次“掌声”。

【给定资料七】

记者与“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的对话节录:

记者:听说这个项目的起源是你与一位山村教师的聊天?

邓飞:今年2月,我以“2010年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天涯社区的颁奖晚会。我的邻座、一位叫小玉的支教女教师告诉我,她所在学校(贵州省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的学生没有午餐,每天她一个人端着饭盒,没办法面对他们热望的眼神,不得不快步走进自己的宿舍去吃饭。最初我们是想帮助她所在学校的孩子们。

记者:可能很多人都会被感动,但是不一定付诸行动,为什么半个月之后就去了? 邓飞:因为我承诺她了。我们要去给那个学校建食堂,让孩子们吃上饭。记者:到了之后你看到的是什么?

邓飞:孩子们蓬头垢面,没东西吃。中午喝凉水或者在小卖部买零食。我们去了小卖部,发现全是假冒伪劣食品。后来,我们又去了其他更为困难的学校,深圳一个企业家提供了第一笔两万块钱的启动资金,只有一周时间,孩子们就吃上饭了。沙坝小学成为我们资助的第一所学校。也是这一天,微博上线,开始公募。

记者:公募开始不久就出现了郭美美事件,对项目有没有影响?

邓飞:郭美美事件令人对公益组织不信任,有很多怀疑,比如我们吃一碗面花了多少钱、我们打车还是坐公交车、鸡蛋在山村的价格等,很多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通过解释和回复,我们就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记者:项目的成功离不开草根民众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邓飞:杭州有一个朋友一下子拿出200多万,而且是不留名字的。最感动的是上海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个卖猪肉的老板,从6月1日开始,每天以他儿子的名义把他开张营业的第一笔营业额拿出来捐给我们,一直到今天,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记者:整个募捐的过程伴随着很多公益操作方式的创新,有没有总结过?

邓飞:网友在微博上的义卖启发了我们“免费午餐”的团队,我在微博上动员网友捐出自己的闲置物品,集中放置在淘宝店里对外标价销售或者竞拍销售。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可以在线拍下并支付一个标价为3元的虚拟产品,为孩子们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电子商务平台开放、透明、资金有迹可寻和全民参与的特点,让公益形成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最具影响的网络零售平台与社会公益间的无缝对接,开创了公益的全新模式。

记者:如果让你来总结这种创新性的公益模式的成功经验,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邓飞:公开透明。我们的原则是不透明不拨款。记者:怎么确保公开透明?

邓飞:从最开始注册微博,公开帐号,只要涉及钱的,全都是公开的。每个学校必须开微博,每天通过微博进行监控,否则攒到月底做的帐就有可能出问题。每一笔钱是怎么花的,校长要通过微博详细说清楚。每个学校发过来我们再转出去,全国人民都能看见。在价格上做手脚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我们还给家长留下电话,如果发现今天孩子没吃上午餐,或者午餐没达到标准随时可以举报。此外,我们还发展了当地的志愿者。一旦发现问题,志愿者会到现场核实。我们项目组也有一名专职人员可以出差核查。当然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当地媒体。

记者:前不久,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启动民族县、贫困县农村学生“免费午餐”试点工作,并将宁夏确定为首批试点身份,听到这个消息什么感受?

邓飞:很高兴,实际上我们一开始去做的目的也是要推动政府介入。【给定资料八】

一项网上调查显示:29.58%的网友表示遇到“微公益”会捐款,“虽然数额不大,但积少成多可以帮助更多人”;近半数网友则表示“不会捐”,认为“无法知晓捐款最终去向”;还有网友则表示观望,“看捐给谁”,而在“你最关注这种形式的公益项目哪方面”的问题上,超4成网友选择“能否对网友有一个公开帐目,实现透明捐赠;其次是“捐赠款额的用途是否明确”;然后是“怎样监督是否真实如数捐赠”。

部分网友对公益主体质疑。一位“微公益”的发起者讲了这么一件小事:一次乘飞机坐第一排,一位粉丝误以为头等舱,提出了质疑,“我忙澄清是经济舱第一排,而且是从淘宝买的低价票。”在做“微公益”之前,他经常会住一些不错的酒店,“现在也不敢了,顶多住快捷酒店”,生怕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梁树新的爱心午餐募捐,一开始就遇到了募捐资质的瓶颈。短短数日,虚拟爱心午餐卖出了40000份,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存在着法律和道德的双重风险。”“在没有正式定义之前,微博发布信息、通过支付宝走账的很多捐款行为,也可以被定性为非法募捐。”“麦田计划”骨干胡达中解释道。“微公益”存在一个募捐资格的问题。“微公益”在法律上还处于一片模糊地带。

邓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邓飞一直迟迟未启动网络义卖免费午餐的原因。邓飞的第一个“免费午餐”项目在沙坝小学顺利启动的当天晚上,“免费午餐”募捐平台正式挂靠在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旗下的“多背一公斤”公益基金名下,这才解决了网络公募资质的问题。

“随手拍自行车出行障碍”的组织者钱进说,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市民并不了解,就会有疑点。就连沸沸扬扬的“随手拍解救儿童”,也引发了侵犯儿童肖像权、隐私权的争议。

2012年3月12日晚21点到22点,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做客中央台《政务直通》。关于网络出现的“微公益”,杨澜表示,我觉得任何事情建立在某些个人的道德感上,都是有点悬乎的。第一,它推广起来有问题;第二,就是过多地寄托于某些个人的道德感,它不是一种制度性的建设。仅仅靠感性的一种冲动,或者仅仅凭个人的道德感,而没有法律约束的话,容易出现很多的纠纷。所以我想说,“做公益”非常好,我也非常支持,但是它和大型的公益机构一样,都需要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给定资料九】

①据《北京日报》报道,截止2012年3月9日,北京市“学雷锋志愿者——我报名”活动,已经吸引120多万名市民报名。该活动是全市学雷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雷锋志愿者——我报名”活动,使“人认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活动遍及京城,进一步推进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进一步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开辟更为广阔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渠道;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造就更多的雷锋精神传人,使“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道德实践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②2012年3月5日,共青团山东省委与齐鲁晚报联合发出“我是雷锋——齐鲁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倡议,作为此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齐鲁志愿者报名活动也正式启动。医院、油田、4S店、检测站等在各行各业工作的爱心人士都打来电话报名,想加入到齐鲁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如果您是一滴水,您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您是一缕阳光,您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您是一粒粮食您是否哺育了宝贵的生命?......50年前,雷锋向我们呈现了“螺丝钉”的无私奉献精神;50年后,雷锋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芒。

③空巢老人想找人唠唠嗑了、教育孩子束手无策了、半夜家中有人突发急病......如果社区居民家中有这些困难,不用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社区雷锋”会立马来到您的身边,及时为你排忧解难。2011年4月1日,合肥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家家景园社区“五个百家”社区志愿者现场报名活动启动。根据家景园社区工作站负责人介绍,“进百家”活动开展后,将惠及家家景园社区范围内的多个小区,7900户家庭、13500名居民将从中受益。

④新华网2012年3月3日报道,在全国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数千名社区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和义务劳动,将上海全市的学雷锋活动推向高潮。“快乐志愿,随手公益”是共青团上海市委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倡导的新理念。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潘敏说,我们倡导青年群体尽可能利用周末时间、“碎片时间”,从身边小事做起,服务基层民生,实现人生价值,最终使志愿服务成为城市青年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此外,到目前已有70多万注册志愿者领导志愿者证。

作答要求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给定资料四】与【给定资料六】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用简洁的短语概括“微公益”的主要特征。(要求:以①②③④的表达形式分点列出,语言要简洁,不要展开,也不要连成一篇短文。)(8分)

(三)根据给定资料,用最简洁的语言(短语),以①②③④的表达形式,分类归纳为4种微博公益的主要救助方式。(提示:对给定材料中的众多事例,如“多背一公斤”、“茶缸捐米”、“爱心午餐”、“铅笔换校舍”、“微博打拐”等,要先分类然后在进行归纳。)(12分)

(四)“微公益”这种公益慈善活动新形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了了解“微公益”的情况,借鉴这种公益活动的经验,××市民政局领导指定办公室秘书小张编辑一期有关“微公益”的专题简报。假定题本的给定资料就是小张所收集、编辑的该期简报的材料。请替小张代拟一则“编者按”,阐明该期简报内容的重要性和编辑意图。(要求:内容周全,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言简意赅;350字左右。提示:本简报的“编者按”须包含背景、资料内容的概述、编者的评价和编辑目的等。)(25

(五)结合材料,以“微公益●学雷锋”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将“微公益”与“学雷锋”结合起来论述;2.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50分)

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B卷)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给定资料四>与<给定资料六>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用简洁的短语,概括“微公益”的主要特征。(要求:以①②③④的表达形式分点列出;语言要简洁,不要展开,也不要连成一篇短文。)(8分)

三、根据给定资料,用最简洁的语言(短语),以①②③④的表达形式,分类归纳为4种微博公益的主要救助方式。(提示:对给定材料中的众多事例,如“多背一公斤”、“茶缸捐米”、“爱心午餐”、“铅笔换校舍”、“微博打拐”等,要先分类然后在进行归纳。)(12分)

四、“微公益”这种公益慈善活动新形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了了解微公益活动的情况,借鉴这种公益活动的经验,××市民政局领导指定办公室秘书小张编辑一期有关“微公益”的专题简报。假定题本的给定资料就是小张所收集、编辑的该期简报的材料。请替小张代拟一份“编者按”,阐明该期简报内容的重要性和编辑意图。(要求:内容周全,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言简意赅;350字左右。提示:本简报的“编者按”须包含背景、资料内容的概述、编者的评价和编辑目的等。)(25分)

五、结合材料,以“微公益?学雷锋”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将“微公益”与“学雷锋”结合起来论证;2.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50分)

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解析(B卷)

一、【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句子理解题,题目要求对给定资料四和给定资料六划线句子的含义进行总结、归纳,说明其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准确把握对句子的理解,必须首先清楚组成句子的关键词语的意思。这个过程与词语解释比较相似,即明确句子中关键词的内涵。要与相关资料的内容相联系,通过对句子中各个关键词外延的把握,确定关键词符合给定资料内容的实质,明确各个关键词的意义之后,将其串联起来,以具体的资料内容为依托,形成对整句话的完整理解。

二、【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概括的主体是“微公益”的主要特征。其次,关注要求,使用题中要求序号表示,而且无需展开,降低作答难度。

【参考答案】

①异于传统公益②普通民众为主体③以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常态行为为主④易于接受,影响巨大⑤明星重视⑥公开透明⑦需道德和法律保护

三、【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归纳的主体是微博公益的主要救助方式,且题干明确说明是四种。其次,关注提示信息,先分类然后进行归纳。

【参考答案】

①以物易物:铅笔换校舍、垃圾换鲜花

②募集善款:老兵回家、爱心午餐、免费午餐、卖爱心募捐、一个粉丝一毛钱、拍卖衣服募集善款

③细微举动助人:多背一公斤、茶缸捐米、爱的摇篮--阿里母婴计划、转发马铃薯滞销信息、鸡蛋暴走、随手拍

④亲身参与:滴水公益、拍手鼓掌

四、【参考答案】

编者按:由于我国慈善体系的不够透明以及慈善环境的不成熟,而民间又缺乏有公信力的组织,慈善一直都是“有钱人”的事业。强调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普通民众广泛参与的“微公益”应运而生。该期简报从微公益产生的背景,其表现形式,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质疑方面给大家剖析了微公益活动的情况。从这期简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微公益对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意义,即它有着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它存在的问题,即它和很多大型的公益机构一样都需要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不过,在当前我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微公益的存在有着其不可替代的意义。该简报对微公益有了非常全面的探讨,可以让读者对微公益有清晰辩证的认识,有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五、【参考例文】

吹微公益之暖风

创学雷锋新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加入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个平民的草根公益应运而生,它就是“微公益”。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真正实现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如今,“微公益”这一新名词已然成为人们心中“学雷锋”的代名词,它们共同诠释了真、善、美的涵义,成为新时代道德进步的强音。

比起一项“活动”,“微公益”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传递着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伴随着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它,正在以年轻时尚的方式向雷锋精神致敬,是“学雷锋”的新时代表现。与此同时,“雷锋精神”标签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已被年轻一代注入了更多的新内涵,成为“微公益”的动力之源。雷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高调的宣示张扬,但他正是以其“平凡”的一生,证明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道理,成就了一个民族道德建设的前行者。正如“微公益”用行动向整个社会告知着,平凡之人可拥有不平凡的心灵,从而为他人做不平凡之事。

“学雷锋”是“微公益”的动力之源。雷锋精神是在中国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孕育和锤炼出来的高尚精神,代表了人类进步的最核心的价值趋向。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精神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鼓舞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而处在现代社会的“微公益”正是以此为动力之源,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借助微博这样创新的平台,甚至通过隐姓埋名的方式,把爱心付诸行动,将雷锋精神在生活中处处得以实践。

“微公益”是“学雷锋”的新时代表现。随着时代的更新与变化,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今天,我们实践雷锋的实践,追求雷锋的追求,就是不断地为雷锋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因子,让雷锋精神常在常新。“微公益”提供了这样一个创新的平台,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志愿者们关注低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注教育,让每个人共享教育权利;关注社区发展,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共建和谐社区……这些行动都在一点一滴中丰富着“学雷锋”的时代内涵。

4.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 篇四

2017年10月28日,2018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告如期发布。国考历来是众多公考学子关注的重点,为了帮助考生更有效的备考,京佳教育特对公共科目考试中的申论科目大纲进行详细解读。

一、申论的考试时限与满分值

大纲内容一:2018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中规定,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解读: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时限延续往年180分钟(3小时)的惯例,这也是2014年以来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改革以来的考试常态。考试时限与材料篇幅、试题数量有直接关系,因为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阅读材料的字数在7000字左右,而试题数量通常保持在五道(或四大题五小题),如此大的阅读量加上试题数量,确实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即便如此,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考试感慨答题时间不够用,因此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意把握答题的时间,避免出现铃响而题未答完的现象。

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的满分值保持100分未变,国考近年在时限与满分值上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与省考一般有本省特色或有的随国考形势变化而变化不同,它更具有申论考试引领的作用。

对此,考生在备考练习选题时需要特别注意,除了精练国考近几年的申论真题外,也要做一些与国考特点基本相符的其他地方真题,如多省联考真题。当然,申论真题之间本身具有相通性,一些单独考试省份的申论真题也可以做日常练习之用。京佳教育也会为大家提供原创模拟试题、热点分析或范文参考等相关内容,各位考生可到京佳官网、微信等平台查看。

二、申论的作答要求

大纲内容二: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解读:本内容属于申论试卷的第一部分:注意事项。对于首次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那些曾忽视过本项的以往考生更需要引起重视。重细节、重过程是未来工作中做成事、做好事的基础。考试不是只带着脑袋就能完成的任务,考试工具的准备及对作答细节的重视是答好题的前提。因此,考生需要根据要求准备好作答工具、并填好要求填涂的信息,这既方便组织单位的试卷统计,又便于考生查询时提取。申论试题限定作答字数,并要求在指定位置使用规定的答题笔作答,在阅卷时需先扫描答题纸导入电脑,因此,考生要按照要求作答,在平时就要养成使用答题纸来作答的习惯,既能方便阅卷者判卷给分,也能避免考生不必要的失分。另外,考前检查的环节不可缺少,有备无患总归是好的。

三、申论测查的能力

大纲内容三: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市(地)级以下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总体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解读:与往年相同,国家公务员考试根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和市(地)级以下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不同的是,职位分类中不再强调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这与2016年7月下发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在招考录用上针对级别做出了分类设置规定相匹配。另外,大纲对两类职位在考试能力的测查要求上有些略微的差异,包括侧重测查的能力差异,以及相同测查能力的不同描述差异。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未强调贯彻执行能力,市(地)以下未强调综合分析能力。不过,对于申论试题来讲,其实测查能力上的差异在试题上体现得并不明显。对于考生来讲,不管报考哪类职位,我们常规所说的申论五大题型(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及文章写作题)都需要全面备考与掌握。申论材料的阅读、解答方法与技巧整体相通,考生在备考时对公告中关于能力测查的介绍不必过于紧张,通过对申论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及对真题的作答,相信考生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下一篇:关于夏天的周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