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音乐全册教案(精选4篇)
1.五年级上音乐全册教案 篇一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观看《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第四课时
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
二、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老师小结。反思:
在刚上六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上,我就对学生说:“希望这个学期的音乐课我们能在和谐、自主、互相学习的合作氛围中完成。”那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如果还光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恐怕很难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打算采用竞赛、收集资料、各抒己见的方式来教学。在教学的第一首歌里,我就采用了这些教学手段。《同一首歌》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再象平时的教法肯定没什么意义,于是我先采用了让学生回忆上学期,我校学生也参与了的那一期《同一首歌》的节目,让他们想一想这个节目给自己流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大家积极的参与讨论,然后我让学生深情的演唱了这首歌曲,在情绪还激动的时候,我再流了一样作业:假如你是《同一首歌》的总导演,你还会为它策划一个怎样的新创意?这份作业布置下去后,得到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响应,大家都很新奇,想象着自己是总导演,还回为这个节目增添什么新鲜环节。让孩子当音乐的主人,当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这对于高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第二单元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二、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另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欣赏两首内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
2.了解并体验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3.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种类、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两首内蒙古民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感受蒙古人民以生长在辽阔的草原上为荣,及对草原、牧人、故乡的深情厚爱。
2.通过欣赏内蒙古民歌以及了解相关音乐知识,使学生了解内蒙古民歌、喜爱内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欣赏内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内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理解内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钢琴、哈达、蒙古服饰等
教材分析: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是蒙古人的三件宝。内蒙古民歌是天籁之音,其数量浩如烟海,令世人叹为观止,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内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蒙古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其音乐的内在品质也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内蒙古民歌种类繁多,按节奏大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按内容及题材可分为:赞歌、情歌、祝酒歌、送亲歌、训谕歌、叙事歌等。
长调中特殊的发声技巧称作“诺古拉”,即波折音,类似颤音,对形成蒙古族长调独特风格有重要作用。长调牧歌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和蒙古族音乐的结晶,广大牧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长调”中不知倾注了多少的感情,发挥了多少创造力。它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歌曲采用了五声调式,具有蒙古牧歌风格,悠长、起伏的音乐旋律把人们带入到了“彩蝶纷飞百鸟唱,一弯碧水映彩霞。骏马好似白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的美景之中,听到了“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演唱者德德玛,出生在一个牧民的家庭,是我国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她的歌声浑厚、圆润而质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万马奔腾》歌曲前段讲述故乡的母亲河,以自己生长在辽阔的大草原的牧民家庭引以为荣,从而感受草原宽厚的胸怀、甘甜的乳汁的养育之恩。
《天堂》的演唱者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是一位著名的通俗歌手,他的演唱浑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挚的民族风及全身心的演唱风格深深感动着听众。
蒙古族民俗风情:
生活方式: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大部分是平坦广垠的戈壁、浩瀚无际的沙漠和水草丰美的草原。广阔的草原上,适宜于养殖业。大部分蒙古族都从事草原畜牧业,少数群众兼营农业和它业。马和骆驼是蒙古人民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饮食住所:蒙古族居住的大都是圆形的蒙古包,四周及顶端裹以白毛毡,蒙古包冬暖夏凉,易于搬迁,是蒙古族牧民理想的住所。如蒙古族的饮食,以牛羊肉——奶制品和青稞炒面为主要食物。秋冬季节多食肉、春夏多食奶。蒙古族的奶制品特别著名,如奶豆腐、奶皮饼、酸奶、马奶酒等。
服装服饰:蒙古族男女绝大多数都习惯于冬天穿藏式的大皮袄,皮袄比较宽大,但袖口却长而窄,呈马蹄形,领口也多半向外翻出,保持着蒙古族特有的风格。夏季则一般穿棉布等制作的长短袍,女的衣服不论长短,一律都是长襟,腰系红、绿绸腰带,脚穿牛皮的长筒马靴、藏靴。妇女特别讲究头饰,颈上喜欢戴大串珊瑚和珠宝等。未婚姑娘将头发编成若干小辫,又总成一辫,垂于脑后。辫套上缀有许多银牌等物,其习俗同当地藏族大同小异。
风俗习惯:献哈驮、敬奶洒、唱祝酒是蒙古族最常见的礼仪,其献哈达是蒙古族最高的礼仪,它表达了蒙古人对亲人、朋友的敬意与祝福,哈达多为白色,也有彩色的。蒙古族的婚俗也非常特别,如:骑马迎亲和抢婚等。蒙古族具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那达幕大会、每年祭敖包及成吉思汗陵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去年八月份我和几位朋友去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我们感受着蔚蓝的天空、如茵的绿草、洁白的羊群、弯弯的河水、鲜美的手扒羊肉、欢腾的篝火晚会……那次旅行真是让人留连忘返、乐不思蜀。那里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你们猜猜那里是什么地方? 学生应答:内蒙古
二、简介内蒙古: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建立自治区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将近我国总面积的1/9,是我国第三大省图)。一位同学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内蒙古的位置,如果点击正确,同学们将被带入到美丽的内蒙古
大草原上。
教师: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正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草原的美景,去领略那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三、民族风情欣赏
1.点击生活方式按钮进入:
学生看图介绍,教师总结: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是一个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民族,牛马羊群是他们须臾不离的伙伴。他们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
2.点击服装服饰按钮进入:
学生欣赏、分析蒙古族服装服饰,教师总结:蒙古族随着高原、草地、沙漠、变化无常的气候和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奇特的服饰: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女子每逢节庆探亲访友时,多戴首饰。首饰是用玛瑙、珍珠、珊瑚、翡翠、宝石、金银玉器等。组成各种图案、珠帘垂面、琳琅璀璨。尤以鄂尔多斯妇女头饰最为典型,选料珍贵,工艺精湛,一般达三、四十斤,为世罕见。女子平时多用红、绿色绸子缠头,男子冬季戴尖顶大耳的羊皮帽。长至膝下的袍子宽大袖长,下端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分左右侧。腰带是袍子的必备配伍,布、绸均可。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彪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蒙古靴脚尖部上翘,配有衬毡。马靴用皮革制成,防寒防水两种靴子都适用于骑乘。3.点击饮食住所按钮进入:
学生欣赏、分析,教师总结:蒙古族以乳类、肉类为主。特色食品有奶茶、奶酪、奶豆腐、手扒羊肉。
草原之舟——勒勒车
勒勒车即蒙古式的牛车,车的特点是车轮较大,轮子直径可达1.40米左右,相当牛身的高度,轴、轮都是桦木做的,耐磕碰,车体又轻,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牧区冬天雪深,夏季草深。沼泽地多,轻便灵活、车轮大的勒勒车可以免于陷入沼泽和深雪之中。车身长,一般在4米以上,车上可带蓬。带上蓬,车厢形若船舱,“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头。一般每户牧民都备有几辆勒勒车,每到牧民迁居或聚会时,常常是几十辆车前后相连,鱼贯而行,十分好看。
4.点击风俗习惯按钮进入:
学生欣赏、了解。教师总结:蒙古族的礼俗、婚俗及蒙古族的主要活动。马队迎亲,新娘姗姗而行,故意落在后面。否则会被人笑话。
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在蒙古族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多在夏、秋季节祭敖包时举行,一般一年一次大会。主要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以及贸易活动。规模大小不一,是时正是草原上气候怡人、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牛羊肥壮的黄金季节,节日期间,牧民们身穿节日新衣,乘马驱车,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处。一时草原上五彩旗帜如霞云飘扬,蒙古包如点点珍珠,一片节日气氛。近年增加了马上射击、文艺体育表演、图片展览、电影放映、文教卫生宣传以及庆丰收、交流生产经验、选举模范和进行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内容。
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馈赠、交际、奖赏,定亲时使用的重要礼品之一,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一般用丝织品制成,长度在1.2——1.5m之间,颜色有白、银灰、浅蓝、黄、红等,所献哈达的长度、质地、色泽要依据接受者的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而定,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礼俗。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
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成吉思汗陵:每年的5月都有成群结队的牧民去祭敖包和成吉思汗陵。
四、民歌欣赏
1.简介内蒙古民歌及德德玛:(教师)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因为所有的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幼个个能歌善舞,他们的一生是由丰富多彩的民歌伴随着,歌声简直就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歌声,他们的生活就好比少了盐巴和炒米的奶茶一样,索然无味。在这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孕育了许多的歌唱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以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遍了大江南北(学生猜出她的名字)。
介绍德德玛:德德玛出生一个牧民的家庭,在她身上体现着蒙古人特有的纯朴与真诚,所有了解德德玛的人都是这样评价她的:“德德玛有歌唱家的实力,却没有歌唱家的架子”她本人也是这样说的:“我是牧民的女儿,我是草原的女儿,牧民和草原是我生命的营养源,如果没有了草原,我的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德德玛才在强手如林的歌坛上纵然演唱了三十多年。
2.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学生听着动人的歌声、欣赏着美丽的VCD画面、感受着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美丽的画面、起伏的音乐旋律把学生带入到“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彩霞。骏马好似彩云,牛羊好似珍珠撒。”的草原美景之中。3.介绍腾格尔
腾格尔是蒙古人。腾格尔这一名字在蒙语中是“蓝天”的意思。幼年随母亲生活在一起,最快乐的童年往事便是驰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声高唱蒙古族的牧歌。4.欣赏《天堂》
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画面,从而感受蒙古族子孙以自己生长在辽阔的大草原的牧民家庭为荣及对蒙古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听后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两首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对欣赏两首民歌的不同感受等。
六、民歌的种类(教师介绍,学生了解)教师介绍并举例说明,使学生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种类及特点。民歌种类 .
内蒙古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
1.按节奏划分可分为:长调和短调。
2.按内容及题材划分,大致可分为:赞歌 情歌 祝酒歌 送亲歌 训谕歌 叙事歌
七、露一手
1.你还喜欢哪些内蒙古民歌?并给同学们唱一唱。
2.试画你印象中的内蒙草原,并展示给同学们。1.学生分别演唱他们熟悉的内蒙古民歌,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祝酒歌》、《敖包相会》、《森吉德玛》等。
2.学生试画心中的大草原美景,在学生画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两首内蒙古民歌《赞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八、感受与体验
1.让我们一起体验蒙古族的最高礼节——献哈达。
2.让我们共同感受,热情豪爽的蒙古人在宴会上高唱祝酒歌、敬献美酒的动人情景。一排学生手捧哈达,另一排学生手举酒杯,其他学生高唱祝酒歌。体验蒙古人热情豪爽的性格特点。感受蒙古人民热爱草原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九、总结
第三单元《多彩的美洲》 教学目标:
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教学重、难点:
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竞猜游戏开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
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
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
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
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墨西哥)
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
三、学习歌曲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
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做二声部的节奏创编
1、分组创编一条3/4拍的节奏。
2、把任意两组的节奏凑成一组二声部节奏,让这两组的同学试着配合。
3、其他组的同学演唱歌曲,与打节奏的组合作。
4、多次练习。
五、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
三、结束新课
第三课时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
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
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
3、先用mu哼唱全曲
4、朗读歌词
5、把歌词带入乐谱
6、纠错
7、有感情演唱
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
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红河谷》
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
1、初听
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
3、复听。
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
三、进行音乐练习。
第四单元《芬芳茉莉》 课题《茉莉花》 教学内容:
1、民歌及分类。
2、中国民歌《茉莉花》。
3、东北民歌《茉莉花》。
4、江苏民歌《茉莉花》。
5、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6、交响曲《1997天地人》选段。教学目的:
1、通过总结民歌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民歌的的种类和特点。感受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的关系。
2、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
3、喜欢民歌《茉莉花》,对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歌遗产感到自豪,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能用比较的方法对民歌作初步的评价,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难点:
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民歌的种类和特点。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民歌及种类
1、小调
师:同学们:听过叫卖声吗?请你模仿两句。生:(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卖汤圆》,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两者的关系? 生:(答)●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
(一)中的第①②步骤 ①
②
小调:民歌体裁之一,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整匀称,内容多以历史传说的咏唱,自然风光的描写,离情别愁的抒发为主。
2、号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打麦号子》,并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人们在唱这首歌曲时在做什么?
生:(答)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
(一)中的第③④步骤
③
④
号子:号子是一种产生于体力劳动,伴随劳动并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的民歌。他的节奏铿锵有力,曲调质朴粗狂,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山歌
师:在歌曲中还有一种与劳动分不开的歌曲叫“山歌”。
●师讲述并演示幻灯片
(一)中的第⑤⑥步骤
⑤
⑥
山歌: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的抒情民歌。一般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高亢、嘹亮,内容多以劳动、爱情生活为主。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和腔等。
4、民歌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
(一)的第⑦⑧步骤 ⑦ ⑧
民歌:即民间歌曲。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一般为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到加工,因而具有与人民社会生活联系密切、音乐语言简明洗练、结构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生动等特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二)学唱民歌
1、中国民歌《茉莉花》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民歌,你知道它是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看看你是否知道他的名字?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发源地是哪儿吗? ①播放《茉莉花》的flash 生:(答)(板书:课题《茉莉花》)师:你知道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生:(答)师:你知道最早最有名的《茉莉花》是哪儿的吗? 生:(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哼唱这首美丽的《茉莉花》。②学生跟琴整首哼唱。
师:通过刚才的哼唱你感受到这首《茉莉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答)(板书:婉转、优美)师:下面让我们用优美、婉转的声音再来演唱一遍。③生再次演唱。
2、东北民歌《茉莉花》
师:刚才我们讲了民歌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加工的,那么流传势必会带来变异性。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东北的《茉莉花》,同学们想听听它的旋律变成什么样了吗? 生:(答)
①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flash 师:东北《茉莉花》的风格有什么特点? 生:(答)(板书:豪放、高亢)②学生跟音乐学唱。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34页,看看东北民歌的乐谱上有什么常用记号?你知道它的演唱方法吗?
生:(答)
③教师讲解常见记号下滑音并范唱,学生运用到歌曲里并再次学唱。
师:请同学们总结刚才这两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答)(板书:内容相同曲调不同)
师:这两首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答)
●师总结: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会根据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而改变。《茉莉花》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各地音乐中的不同养料形成不同的风貌。它那浸润着清幽华夏情味的旋律不仅香飘中国大地,而且溢满全球。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外国朋友心中的《茉莉花》。
(三)延伸欣赏
1、欣赏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教师随着音乐讲解:这是一首由美国作曲家肯尼·基改编和吹奏的萨克斯曲。改编体现了西方人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了音乐是无国界的。请同学同想一想:你以前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首乐曲?)生:(答)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听过有关茉莉花的乐曲?(教师可提示引导)
生:(答)
师:1997年香港回归,我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深刻、磅礴地诠释了香港回归的这一历史事件。让我们一起再来重温我们祖国那一伟大的历史时刻!2、欣赏《1997天·地·人》交响曲 师:这首交响曲与我们《茉莉花》有关系吗? 生:(答)(第一乐章中的童声合唱是《茉莉花》)
●总结:一首江苏民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打动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心?那是因为透过优美婉转的旋律,溢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从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维也纳金色的大厅,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茉莉花》既是中国的,又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高歌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吧!
3、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生共同演唱后下课。
课后记:
本节课我利用愉悦性的话题引出课题,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从而也导致了整节课的学习气氛都很好,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让学生身心都得到了一次美的陶冶!
另附音乐欣赏教学
(一)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鲜花调)小调类民歌,在全国流传甚广。因流传地域、语言不同,各地的《茉莉花》在风格色彩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体现了民歌的变异性。在各地流传的《茉莉花》中,以江苏的《茉莉花》最为著名。
1.江苏民歌《茉莉花》
歌曲为五声徵调式,起、承、转、合性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第一乐句由两个乐节组成,二者旋律相对称,歌词重叠,落音相同;第二乐句承接上句并引出新的乐思;第三乐句为“转”、“合”功能,一气呵成。整首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使歌曲更具江南风格色彩。
2.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
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首句是两个重复短句,结束在徵音上;第二乐句首尾音相同;第三、四乐句的词曲关系、起始音也相近似。但它的旋律跳进增多,并趋于刚直和干脆。由于句幅的加宽、基本节奏型的改变、升sol和升do的使用、字前的装饰音及句尾的拖腔的使用等,都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其次,歌词 的变化(主要唱《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3.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较之江苏的《茉莉花》变化很大,除故事情节相同,个别音调进行相近外,在调式、旋律的行腔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并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如在调式上,由原来的徵调式变为现在的商调式,旋律的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就连“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来。如“啦”、“呀”、“哎哟”、“哪”、“嗯啊”、“哎嗨呀”、“嗯哎呀”、“呀依呀”等。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首《茉莉花》外,还有山西、陕西、四川等许多地方都有以茉莉花为题的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歌词大体相近,但旋律都有各自的地方风格特点。
(二)《东边升起月亮》 1.背景材料
歌剧《图兰朵特》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作于1926年。作品没写完普契尼就病逝了,歌剧的后部分是由他的学生阿尔芳诺根据他的遗稿完成的。这部歌剧描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元朝的都城北京的故事,剧中的主人翁图兰朵特是中国元朝的一位公主,她容貌美丽、性情残忍,她给向她求婚的人出了三个难猜的谜语,猜不中的将被处死。为了使图兰朵特的形象富于东方色彩,普契尼在这部作品里选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摆脱了原作的象征性,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他一反过去常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了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剧中有气势雄浑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其中《今夜无人入睡》成为众多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在音乐会上演唱的保留曲目。1999年,著名导演张艺谋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在北京太庙联袂执导、指挥了这部歌剧的演出,赋予这部古典歌剧新的传奇色彩。
2.作者简介
普契尼(1858~1924)意大利作曲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他的第一部歌剧《曼侬·列斯库》在米兰歌剧院上演后使他名声大振,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以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歌剧佳作。如《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等,成为继威尔第之后最有影响、最有才华的歌剧作曲家,对20世纪歌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普契尼在歌剧创作中,非常重视文学剧本,有着敏锐的戏剧感,认为“一部歌剧的基础就是题材及其戏剧处理。”同时他也十分重视人声在歌剧中的地位,认为“没有深深打动人心的旋律,就没有音乐”。他对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也很精通,并表现出他非凡的天才。他的歌剧的演出效果是强烈的戏剧性与音乐、管弦乐、朗诵、动作、服装、布景以及灯光最高效率的综合,被誉为是驾驭舞台效果的能手。
3.音乐分析
《茉莉花》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从18世纪末叶起,还流传到欧洲和美洲。1840年英国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约翰·贝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记》中刊登了这首民歌,从此在国外就把它作为中国民歌的典型广泛传播。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特》中就采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重要的音乐素材。以下是在歌剧的第一幕中第一次出现的《茉莉花》主题,是由童声合唱在幕后由远而近地唱出来的。
从音乐中可以看出,作曲家普契尼抓住中国五声调式的旋法特点,将原《茉莉花》中富有特性的音调,根据所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加以展开,使音乐更加平和抒情,有一种朦胧色彩,符合剧情要求。看下列两种曲调的对比情况,《图兰朵特》开始4小节的音乐来自原《茉莉花》的第1、2小节,接着是4小节重复;第9-16小节的音乐来自原曲的第二乐句;第17-23小节的音乐来自原曲的“转、合”句;之后的两个乐句是作者抓住了这样的进行特点作了补充性发展,结束全曲。教学目标
(一)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二)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三)欣赏《图兰朵特》中《东边升起月亮》合唱及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能够听辨并用语言文字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四)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教学重点
感受民歌的风格特征,初步了解民歌之间的差异性 教学难点
能有兴趣用柔美的声音和细腻的情感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背唱一段歌词。教学准备
钢琴、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有关民歌《茉莉花》的资料,这节课咱们来交流一下。生:交流汇总
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还真多,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进入《茉莉花》专题学习网站(大屏幕展示网站主页)能有表情地朗读课题吗? 生:能!(深情朗读课题----芬芳茉莉)
二、主题展开
师:这是咱们专题网站的主页,下属四个版块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课前搜集情况来看,民歌《茉莉花》有许多版本,老师先请大家进入第一个版块《民歌欣赏》,分小组欣赏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欣赏完以后,讨论交流,由组长汇报你们的感受。开始行动!生:进入专题网站自学
师:和学生共同感受,并在大屏幕上切换学生学习的画面。(音乐起,本段学习结束)
师:请小组长汇报各自的感受。
生:1有的听过,有的不熟悉师:它们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和我们普通话不一样 师:旋律和情感上?
生:有的很舒缓,有的——
师:那咱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很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伴奏范唱歌曲)生:聆听
师:从刚才老师的演唱中,你发觉我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柔美
师:咱们再看着歌谱,跟录音用柔美的声音小声地哼唱一段 生:哼唱一段歌词
师:每个人经历不一样,所以在演唱歌曲时都有各自不同的体验,下面请大家进入第二个版块《学唱歌曲》你可以选择聆听或伴奏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再次感受歌曲,如果谁最先能演唱一段歌词,老师有奖励!生:自主学习
师:巡视指导,并在大屏幕上提示学习注意方法
(音乐起,本段学习结束)
师:谁是第一个能干的孩子? 生:演唱(教师弹伴奏)
师:鼓励学生给予其正确而有激励的评价。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发觉那些乐句学起来有困难,从旋律、歌词、情感上具体地说说。生:
师:可采用先串联再并联的方式解决问题,随时用琴校正。师:有没有那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请教一下你的学习方法。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学习。生:在老师指导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深入拓展
师:同学们唱得很抒情!把老师都感动了。为了感谢大家,我带来了一个礼物,请仔细观赏,相信聪明的孩子会有许多的发现!(大屏幕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视听)生:欣赏、感受、体验
师:好!谁先说说看?
生:外国的歌曲、旋律有点象江苏《茉莉花》 师:和江苏《茉莉花》相比有那些区别呢?
生:情感、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分析得也比较仔细!老师有一个问题想与大家探讨:“我们,搜集了那么多民歌《茉莉花》为什么只有江苏民歌《茉莉花》传到国外了呢?” 生:旋律优美,好唱。。。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不全面,我们为什么不在网站中寻找答案呢? 生:自主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师:给学生提供帮助
(音乐起,本段学习结束)
师:谁来发表意见?
生:地理学家的作用、河北、东北的语言听起来不习惯 师:尽量将学生引入到民歌的变异性
师:同学们归纳得比较全面,同样是歌唱《茉莉花》,但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歌曲的风格简直大不一样!那我想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也各不相同。如果老师请大家表现自己喜欢的〈茉莉花〉时,你会采用什么样的表演形式呢? 生:演唱、跳舞
师:今天咱们还可以借助网络哦? 生:画画、作文、带耳机聆听。。。,师:那咱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芬芳美丽的茉莉花吧!生:各自表现
师;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在大屏幕上切换学生操作画面。
四、小结
师:刚才我看到了很多动人的画面:同学们载歌载舞,诗画并举。相同的茉莉花主题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就是中国民歌的魅力。来为自己的表现加油!生:鼓掌
师:看,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租英正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激情演唱〈茉莉花〉(大屏幕播放)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愿〈茉莉花〉这颗世界音乐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永远灿烂夺目!同学们,唱起来吧!
生:齐唱歌曲,下课!
第五课 神奇的童话
实验小学音乐组 李秋丽 教学目标:
1、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列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2、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
3、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4、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
1、用正确的发音方法和略带忧伤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乐曲,能听辨主题音乐及音色。
3、创编音乐短剧。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古希腊神话人物。
2、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1、播放歌曲《洛列莱》,学生初听,感受歌曲带给大家安静、略带忧伤的情绪。
2、简介歌曲的背景资料: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他美丽的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让路。一次,他率船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岩礁。多少年来,这岩礁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船员,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寻声而去,结果船撞在岩礁上粉身碎骨,人也随船葬身海底。奥尔菲斯知道这个危险,当歌声刚一传来,他便用棉球堵住了船员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的身子让人们捆绑在桅杆上,使之无法寻声而去。奥尔菲斯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终于带船队闯过了险境。
3、让学生跟着音乐默唱歌谱。速度尽量慢一点,有的学生基础不太好,要求他们能跟两句就好。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可以多唱两遍。
4、跟老师的伴奏轻声哼唱歌谱,反复练习。这个环节很重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歌谱达到熟练的境界,接下来的歌词学习就会比较容易。(要求注意旋律感)
5、自己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第一段。
7、老师指导:注意声音的和谐,旋律的起伏感。
8、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完歌曲第一段要及时鼓励他们,在他们兴趣被激发是前提下为自学打下良好基础。
9、自学歌曲的第二、三段。学生跟琴自己演唱第二、第三段。
10、师生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它的曲调带浓郁的德国民歌特色,朴实无华。带有叙述性。
11、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 :本课教学占用时间比较长,知道学生小范围跟音乐表演一下,体会一下这
首歌曲的特点。
四、老师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自己学习歌谱的方式掌握了这首歌曲,对我们自己是个很大的提高。自己掌握歌谱学习的歌曲准确性很高,我们以后会经常运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新歌,一直到自己拿首新歌就能唱下来。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第二课时
一 复习歌曲《洛列莱》
二、欣赏
1、简介乐曲背景资料: 《魔法师的弟子》又译《小巫师》。法国作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乐曲以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情节为:魔法师的弟子经过多次窥查,从师傅那里学得一句咒语,能使扫帚取水不止,徒弟乐不可支。水越来越多,徒弟忽然发现自己没学会使扫帚停止取水的咒语,眼看流水滚滚不止,徒弟惊慌失措,一斧头把扫帚劈成了两半。不料分成两半的扫帚变成了两把扫帚,轮流取水,大水泛滥成灾,徒弟大声呼救。正巧师傅赶到,急念咒语,才解救了这场灾难。
2、初听音乐,让学生对乐曲有大概的认识。
3、分部分欣赏:
(1)第一部分,让学生跟着音乐想像魔法师施法的情景,根据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鼓励为主,切记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2)第二部分,学生演唱弟子命令扫把拎水的主题音乐,允许学生不熟练的唱,因为学生音乐天分有区别。
(3)第三部分,听出是用了哪些乐器演奏的,答对的要及时鼓励,大家一起鼓励。
4、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想,分组讨论各自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每个同学都发言一分钟。挑出一组示范给大家听。
三、老师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听的很好,特别是第四小组的同学,回答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很详细。
第三课时
一、欣赏《黄鹤的故事》
作曲家简介:施咏康(1929——)作曲家。浙江镇海人。从小热爱音乐,1948年入陶行知主办的育才学校音乐组,跟谭抒真、杨秉荪学习小提琴,并开始练习作曲。1950年发表第
一首作品〈送粮山歌〉。同年三月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贺绿汀、丁善德、邓尔敬、桑桐等人。1955年毕业后去北京随苏联专家阿拉波夫学习,回上海后在母校作曲系任教,现为广州音乐学院副院长等职。作品除交响诗〈黄鹤的故事〉外,还有管弦乐〈第一交响曲——东方的曙光〉〈圆号协奏曲——纪念〉〈第一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白毛女〉大提琴独奏曲〈回忆〉〈叙事曲〉钢琴独奏曲〈序曲〉及为电影〈羊城暗哨〉〈今天我休息〉配乐作曲等;论著有〈管弦乐队乐器法〉〈管弦乐队配器法〉等
1、初听,想像讲了一个有关黄鹤的什么故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以下的学习做好铺垫。
2、老师简介乐曲背景资料
交响诗是根据同名古老的民间传说的意境写成的,故事大意是这样:
很早以前的江南水乡,人们辛勤地生活着,在这些善良的人们中间,有一个豪爽乐观的艺人——老马,他常以美妙的竹笛声为人们娱乐、驱散他们的忧愁、带给他们以欢乐。一天,老马要远离乡亲,为了不使朋友们失去快乐,他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老马走了,黄鹤从墙上飞舞下来,高兴地为人们跳着舞……。突然,丑陋愚蠢的官老爷闯进来了,用暴力抢走了黄鹤。从此,黄鹤不再起舞,人们失去了欢乐。过了若乾时候,老马回来了,他那悠扬悦耳的笛声,使官老爷惊慌失措,黄鹤迎着笛声冲出了官府。从此,黄鹤又和勤劳的人们在一起,从新欢歌飞舞,共庆胜利。
交响诗的结构采用奏鸣曲式,音乐顺着故事情节的线索而展开。
3、学生自己自由交流听后感受
二、学习交响诗的知识:
1、讲解交响诗的含义: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她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2、结合《黄鹤的故事》进一步解释交响诗。
三、老师小结。
今天第一次接触交响诗,我们通过学习仅仅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通过多种渠道找出施咏康的其他作品欣赏一下。加深对交响诗类音乐题材的理解。
第四课时
一、观看《三个和尚》的动画片,让学生说说你对这三个和尚的评论
二、集体创编《三个小和尚》音乐剧所需要的节奏
1、挑水的节奏(提示学生注意挑水的动作,稍微慢一点的。)
2、抬水的节奏(提示学生注意俩人的节奏能不能用2拍子的节奏呢?)
3、没水吃的节奏(提示学生如果用切分节奏是不是更能体现出和尚难过的情绪?)
4、念经的节奏(提示学生和尚念经时候是不是单调而枯燥的呢?)
三、自由搭配,把以上的节奏组合在一起,为《三个小和尚》创编音乐剧
四、分组展示、评价
五小结:
该曲子同学们都不陌生,所以表演起来更得心应手,对曲子的理解更到位。今天大家表现不错,给自己鼓掌激励一下吧?
第六课 劳动的歌 实验小学音乐组 李秋丽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的导入,聆听《军民大生产》,感受与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题,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2、再次聆听歌曲,找找歌曲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哪里?(歌曲的衬词)
3、跟着音乐,自己想像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学生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5、歌曲第一段歌词,跟着节奏朗读。
6、指导朗读的情绪。(要有节奏感而且要有力度)
7、学习歌谱,切分节奏部分重点练习一下,16分音符要唱的均匀。
8、把歌词带入歌谱中学唱。
9、自学歌曲的二——五段,同桌互相唱唱,看谁唱的更准确和流畅。
10、检查学习情况,挑出平时基础不错的学生演唱给大家听。
三、音乐活动——根据平时的劳动场面创编歌词。可以加如班级的名字:六一班那个呼嗨…
1、自由讨论,平时什么劳动场面最让你印象深刻。
2、分小组创编,要求带上动作。
3、分组展示,评价。
四、小结
我们集体创编的歌词在以后的学习、劳动、集体活动中都可以用到,课后请大家多练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军民大生产》
二、欣赏获取《连连夯》《翁嘿呀》
A 《连连夯》
1、老师简介歌曲:它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
2、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旋律。学生聆听时候有些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可以让他们带着任务去聆听:当你听到像打夯节奏时请举起右手。
3、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受。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感受,比比谁的感受最深刻。由小组长总结然后逐个发言,大家共同学习。
4、请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做打夯的动作。
5、说说体验的心情。
B《翁嘿呀》
1、播放《大长今》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想,朝鲜歌曲在节奏和歌曲风格上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出朝鲜歌曲的节奏多为附点节奏。
二、学习歌曲
1、初步聆听歌曲《翁嘿呀》,感受哪些地方表现出有吃歌曲的节奏特点。
2、按节奏,自由朗读第一段歌词。
3、跟着老师的伴奏演唱歌谱。
4、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唱。
5、老师指导、纠正。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7、自学第二段歌曲。
8、自己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来指导第二段的演唱情绪。
9、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三、音乐活动——在有“翁嘿呀”的地方加上节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共同感受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劳动歌曲。劳动是快乐的,我们可以从今天的学习中感受出来。希望大家以后在劳动中体验快乐享受快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歌曲《翁嘿呀》
二、欣赏歌曲《船工号子》
1、老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它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取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2、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旋律。
3、学生交流歌曲带给大家振奋人心的感受。
4、跟着音乐,带上拉纤的动作来感受。
5、试着哼唱歌曲。
三、口风琴练习
1、复习《军民大生产》的旋律,让学生在熟练中注意节奏感。
2、分乐句练习这首歌曲的旋律。注意指法安排的流畅性。
3、在大部分学生吹奏熟练的基础上集体吹奏该旋律。还可以挑出一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吹奏低声部。一起体验一下和声的效果。
4、检查验收。
5、小结
2.五年级上音乐全册教案 篇二
第一单元 童声中国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 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3、通过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草原的美好和对自己家乡“松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教学重难点:
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又来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的欢乐时光!首先让我们跳起来,动起来,一起放松心情好吗?师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也蕴育了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歌曲。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倾听一首歌曲,想一想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它和哪首歌曲很相像?并在图片中选择出这个民族的服装。初听歌曲。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赞歌》。(课件1:无画面)
3、再次感受,当你闭上眼睛倾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4、让我们来一同欣赏草原的美景,再次欣赏歌曲(课件2:声像俱全)
5、看到美丽的景色,老师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们欢迎吗?教师范唱。
6、出示图片“美”。提问:你觉得这首歌美在哪里? 1)旋律美 用“嗒”模唱歌曲。2)歌词美 有感情读歌词。
3)内在情感美 介绍歌曲背景,并欣赏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3)这首歌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年儿童龙梅和玉荣两姐妹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也表现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更展现了内蒙草原的兴旺发达,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
7、这样“美”的一首歌,就让我们用美丽的心情,美丽的表情,美丽的声音来演唱一遍好吗?
8、自学
请为歌曲分段,每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感情来演唱? 一段、轻快有弹性的声音,似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听到马儿驰骋的哒哒蹄声。二段、更加自豪的感情。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同时也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
9、分组合作学习
一组用“嗒”伴唱;一组主唱;一组用自制道具伴奏;一组用舞蹈表演。
三、歌曲创新改编,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1、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哪里?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么就让我们做一次“小小作词家”,把这首歌改编成《草原赞歌》
2、学生朗读自编的歌词。
3、随音乐热情的演唱《草原赞歌》。
NO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
2、2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3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二、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 英雄事迹。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形式。
三、复习歌曲《草原赞歌》
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
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D接龙唱谱 E用“LU”模唱旋律。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4、表演《草原赞歌》
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b)师生互动。
四、全课总结
NO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调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格。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你们听听熟悉吗?如果你觉得熟悉也不需要跟着演唱,安静地听完告诉老师歌曲的歌名和情绪是什么,好吗?
2、同学们都感受的很好,那你们能不能再仔细地体会一下歌曲从哪里开始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激动人心,下面老师来演唱,请你们听到情绪最激动最欢快的部分用手或者脚步来回应我好吗?(出示歌谱,师范唱)。
3、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棒,今天这首歌曲,它确实是整个前半部分是比较平和的欢快活泼,整个后半部分是更加的跃动、高涨,所以老师就用这两种色块把歌曲的情绪简单的划分一下。(出示色块图谱)
4、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一下歌曲的两个色块部分,感受情绪的递进,全体起立跟上我哦。
5、歌唱教学
(1)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歌曲的情绪从欢快到跃动又到激动人心呢,我们一起到歌谱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第一色块的乐谱,跟着老师四小节模唱一次。
(2)我们先试着把第一色块歌词填进去。(师弹一句,生填词一句)
(3)第一色块第一段完整连起来唱(师加入前奏,请学生仔细接准第一个字)(4)学生自己尝试填入第一色块的第二段
(5)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你们的歌声,下面老师和你们合作,你们演唱第一色块,老师接唱第二色块,你们在心里跟唱。
(6)模唱第二色块乐谱。(7)填词演唱第二色块,有困难再解决。(8)老师演唱第一色块,学生接唱第二色块。(9)完整演唱全曲(慢速)(10)既然同学们唱的这么好,老师准备加快速度了,完整演唱全曲。(11)跟伴奏演唱。
6、加动作表演唱。
7、变换演唱形式丰富歌曲。
三、总结
NO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了解、感知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2、通过欣赏蒙古民歌了解长调和短调,使学生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歌,喜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1、播放马头琴演奏《鸿雁》,由于《鸿雁》是今年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歌曲,(蒙古族分布于我国北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2、师: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生答
3、你们真是博学多才那,你们用那么美得词语拼凑成一幅幅画面,老师仿佛看到了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一群鸿雁飞翔在蓝天上。
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看护着牛和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背景音乐《鸿雁》)
二、播放歌曲《鸿雁》
1、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 ? 自由的旋律?悠长。
2、师: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
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
3、我们刚才所听的是哪一宝?-------引出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师:起伏的旋律就像一群鸿雁在草原上飞翔。。
鸿雁带去了你们对草原的喜爱,传到了牧羊姑娘的耳朵里,她回应了。。
三、欣赏蒙古族歌曲《草原牧歌》(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旋律、节奏怎样?
师: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2、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四、竖笛学习
1、练习音阶
2、自己试吹
3、找出难吹的句子
4、解决难点
5、练习
NO 课时
第二单元 绿海林涛里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银色的桦树林》2.听:《美丽的喀纳斯湖》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歌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歌曲美的意境。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
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 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喀纳斯湖”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播放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请学生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美丽的喀纳斯湖》,有表情地齐读。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5.跟琴学唱歌曲。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拓展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NO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银色的桦树林》,二声部轮唱。2.我的创造(1)3.听《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3.通过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难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旋律创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 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3.师:刚刚我们是用齐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一些学生上来表演。
4.尝试用二声部轮唱,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对学生的声音提出一些要求。5.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醒学生动作的设计要富有诗的意境。6.分组展示歌表演。
(二)、我的创造
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两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
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3.学生进行创编。4.作品展示
(三)欣赏《森林狂想曲》
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绿色的祖国》吧。播放歌曲《绿色的祖国》同时欣赏九寨风光。
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3.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NO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2.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3.学习舞蹈。
教学目标:1.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1.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1.聆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乐曲开头一段。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2.介绍作者。
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并说出你的体会。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
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 1.导入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 3.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跳。5.学习歌曲舞蹈
6.练习舞蹈8.随着音乐一起跳。
(三)课堂小结
NO 课时
第三单元 梨花英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
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
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
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
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
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 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
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 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
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5.为乐曲起名
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四、小结下课
NO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急急风》2.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有关京剧的常识,能分辨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尽量唱出韵味。
3.能分辨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如语言特色、伴奏乐器、旋律特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
教学难点: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播放以下京剧片断,小组抢答问题: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杨门女将》《淮河营》《红娘》《白蛇传》《赤桑镇》《武家坡》《智斗》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辨
1.听《急急风》(1)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
(2)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3)这三个人物的行当?(旦角、老生、花脸)你是怎样分辨的?(旦角:明亮、婉转;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浑厚、高亢、洪亮)
(4)体会和传统的京剧相比有哪些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妆、念白更生活化)
三、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
2.提问:这是什么行当的唱段?最后的笑声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3.老师范唱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5.表演《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四、欣赏《前门情思大碗茶》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广为流传的京味歌曲,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乡、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1.音画结合边听边欣赏北京的景观(前门、北海、玻璃厂、豆汁、窝头、大碗茶等景观)2.跟录音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味。
四、小结下课
NO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剧锣鼓》2.唱:《梨园英秀》3.动:歌表演:《梨园英秀》 4.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教学目标:
1.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2.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梨园英秀》,体会剧中融合的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
教学重点:唱好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梨园英秀》 教学难点: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并能跟着音乐演一演。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听:《京剧锣鼓》 1.看京剧的录象 2.了解京剧锣鼓的作用
3.听赏《京剧锣鼓》生:开唱锣鼓
4.念一念、奏一奏5.跟着(急急风)学走圆场
二、唱:《梨园英秀》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少儿京剧表演1.欣赏7岁小票友刘小园的京剧表演2.初听歌曲,找出曲中京剧的特点?(锣鼓经、西皮风格旋律、数板等)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4.分组演唱歌曲(一组念锣鼓经、一组数板、一组演唱)5.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锣鼓经”、“ 数板”、“走圆场”进行表演。
三、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1.搜集脸谱:课前搜集京剧脸谱(如“邮票上”、“舞台上”、“烟盒上”、“电话卡上”)
2.说唱脸谱:欣赏《说唱脸谱》的歌曲,师介绍脸谱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颜色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之间的关系。
3.画脸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画一画京剧脸谱。
四、小结下课
NO 课时
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教学过程: 1.了解交响乐
2.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3.学唱歌曲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5.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6.小结。
NO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教学目标:
1通过《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二、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
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
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 下。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
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
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e、生完整跟琴唱。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NO 课时
第五单元 荡漾的深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2.唱《划船歌》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能区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整体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表现意义。
3.对《划船歌》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1.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2.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 第一部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 第二部分:听音乐,感受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音乐相比较。总结:旋律的变化 情感的变化 曲式结构完整欣赏,跟着音乐哼唱歌曲。
三、学唱《划船歌》
1.欣赏《划船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赞美之情?
2.再次欣赏,找出一自多音的乐句。跟琴分句模唱,注意咬字吐字。3.分析歌词的特点(对答式)
4.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齐唱、对唱、领唱)
四、欣赏《划船歌》
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地开拓,她们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宋祖英演唱的《划船歌》。
1.欣赏全曲。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伴唱)4.再次欣赏。
五、总结下课
NO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唱《外婆的澎湖湾》2.听《海滨音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2.能用优美、质朴的声音唱出对大海、家乡、母亲的深挚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音乐的变化,调整演唱的力度及情绪。2.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
三、歌曲
1.听音乐,朗诵诗歌听一段海浪的声音,请学生描述自身的感受。师:现在,你们仿佛置身在哪里?
2.微微的海风吹来,掀起阵阵波涛,多么美妙地感觉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模仿海浪的声音,“hu”分三组,一组一组叠加。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字头突出,渐弱处理。
3.随音乐朗诵歌 优美的海景使人陶醉,清新的海风使人舒畅,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来念这首小诗吧!(朗诵歌词)
4.哼唱旋律 用海风的声音来哼唱旋律。
5.找出重点乐句在什么地方海风大了?海浪高了?
6.学唱歌曲 重复乐句在情感上的作用。(心情激动,内心的呼唤??)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更深情,力度更大一些??)学生演唱(齐唱、分组唱、领唱与齐唱)听唱前半部分
7.完整表现歌曲齐唱(深情地)女生领唱+齐唱
四、拓展
这是一首赞美大海,赞美家乡的歌曲,以往我们还学过哪些同类的歌曲呢?课后搜集一下,相互交流。
五、总结下课
NO 课时
第六单元 情系江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
2.通过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学习,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4、初步接触平湖的地方曲艺——钹子书,并为本市的民俗文化特色感到自豪。教学难点:
1、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歌曲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对此类作品的的音乐形象的感受。
2、歌曲中衬词的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若干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接触音乐以来学习和欣赏了不少的民歌,下面老师哼唱几首,考考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二、旧凤阳花鼓歌曲的认识
三、新歌教唱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新时代的《凤阳花鼓》(1)听录音说说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如果也用一个调色盘,你会选择哪个颜色呢?为什么?
(2)、很多有名的歌星也在重要场合演唱这首歌,欣赏歌手周华健演唱的《凤阳花鼓》
(3)用La哼唱全曲(4)衬词的教学(5)填入歌词
(6)如果有把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好,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小组讨论)a 分角色 b 加入打击乐器 c 用道具打扮边舞蹈边唱(7)进行实践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我们平湖的地方曲艺吗? 出示钹子,教师敲一下钹子 钹子书是我们平湖地方的特色,虽然现在没有象凤阳花鼓一样出名,但作为一个平湖人应该对它有一些了解,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2、看一个小学生钹子书表演,这些小朋
友表演的钹子书《外婆的小竹篮》获得浙江省曲艺新创二等奖。看录象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祝愿平湖的明天更美好。
NO 课时
第七单元 左手与右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喜悦》唱:《萤火虫》 2.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指导学生用天真、纯朴的情感、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2、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及尝试创作体验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歌曲意境,尽情表现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变奏来演唱歌曲,感受四拍子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难点:歌曲前半部分气息的连贯,后半部分气息的支持,不要叫喊。教具准备: “萤火虫”头饰、荧光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
1、节奏乐园(1)师:萤火虫把我们先带到了节奏乐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吗?老师想请大家帮助我一起听,好吗?(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2)师:你知道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再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歌唱乐园(1)师:萤火虫带着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草地上,和你的好伙伴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听,萤火虫唱歌了。(录音范唱)师:你听到萤火虫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2)出示歌词:(师生对念歌词)。生师一起对读歌词,前半部分歌词学生按节奏读,后半部分歌词教师激情地读,读的时候配上适当的动作。(3)学生用lu哼唱旋律。(4)轻声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唱。(5)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会唱吗?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演唱(6)完整演唱一
遍。(7)师;现在请男孩子演唱,女孩子听一听,然后评一评男孩子唱得怎样。(交换)8)讨论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学生回答)
3、表演乐园
二、创作乐园 请你改变歌曲旋律的节奏,并调整音符的时值,将歌曲改成三拍子,再唱一唱。3 – 32┃3 – 32┃3– 6┃5 –– ┃(1)选取前八小节在教师
指导下改编;(2)试着写一写后唱一唱;(3)鼓励;
四、小结,放送《萤火虫》下课;第八单元白鸟朝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民歌,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走进台湾
1、你了解;看,这就是宝岛台湾的位置;
(三)发声练习;
1、听,是谁呀?(点击鸟鸣声)哦,原来他们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下改编;(2)试着写一写后唱一唱;(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旋律。
四、小结,放送《萤火虫》下课。
NO 课时
第八单元 白鸟朝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民歌,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民歌的方言和特色。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走进台湾
1、你了解台湾吗?(指生回答)
2、看,这就是宝岛台湾的位置。(出示台湾地图)简单进行介绍。
(三)发声练习
1、听,是谁呀?(点击鸟鸣声)哦,原来他们送来了鸟仔当和平使者。咦,大家有没有发现陈老师为什么说“仔”,不说小鸟呢?这个仔是台湾人民对男孩子比较亲切的称呼,表示他非常阳光,有朝气。(指生姓名,叫X仔)
2、听,这只充满朝气的鸟仔在欢快地对着我们叫着,(出示图片)“叽叽,啁啁,噘噘”,那我们也来学学鸟仔的歌吧!(出示发声练习)
(四)节奏训练
1、让我们由衷地说一句“我们台湾大陆亲如一家!”
2、我给这句话加上节奏,把他念得更好听一些,(课件出示,师范读)
(五)新歌教学
1、听,和平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歌声,让我们一起为他伴奏表示欢迎吧!用X-的节奏来拍手。
2、那你能否再用这种型为它伴奏呢?(出示节奏型)O X ︱O X ︱O X ︱O XX‖注意都是在弱拍上进行伴奏。好的,那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下吧!
3、学习第一段歌词
4、学习第二段歌词
5、模唱旋律
6、咱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那就随着我的琴声,一起来唱一下歌词吧。(生随音乐唱一遍,要求唱歌的状态,位置)
7、下滑音讲解
8、下面我要加大难度了,请一小组同学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拍手节奏(拍手的同学要求要轻,最后一小节是没有的),请另一小组的同学用圆舞板来打这个节奏(曲谱下出示伴奏节奏),请这一组同学拿起自己左边的圆舞板,我们全部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9、刚刚我们彩排了一下,接下来正式向和平使者汇报演出了,拿出精神,准备好唱歌的状态,演出开始了。(生跟伴奏音乐唱一遍)恩,演出非常成功,(六)小结,结束讲解。
NO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小调,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小调的方言和特色,令人荡漾着春天的生机。
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 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
教学过程:
一、1(1)听 师:这一活泼的《斑鸠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
(2)再听,并哼一哼其中几句。
1、衬词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二、思考:这首民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三、选择其中的主题段落或乐句让学生击拍视唱一下,以体验迂曲的韵律。学生两个地方的方言,试着念出几句唱词,体会方言的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四、总结下课 师:那么,书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来填一填(交流)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有许多许多,就音乐中的民歌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断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发扬。
3.五年级上音乐全册教案 篇三
安峰中心小学
音
乐
任课班级 : ; 任课教师 : ;
2015年 月 日
第一单元 中国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在听唱《中国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欣赏《草原小姐妹》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D完整欣赏。重点欣赏第1段。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F介绍协奏曲。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新授歌曲《草原赞歌》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 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问:
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D接龙唱谱。E用“LU”模唱旋律。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G歌曲处理。H完整演唱。
4.表演《草原赞歌》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弹舌、扬鞭、耸肩、骑马B师生互动。
5.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第2课时
1.欣赏《草原放牧》A 交流《草原放牧》的故事。B 听音乐,感受作品的谐略风格。C介绍歌草原放牧曲创作背景。D跟音乐哼唱歌词,练习说唱部分。E表演时启发学生关注音乐的段落变化。
2.新授歌曲《好一个土娃子》A欣赏MTV《好一个土娃子》,感受歌曲的风格与特点。B反复欣赏歌曲,讨论: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下滑音)﹋(波音)356(装饰音)a讲解各装饰音的名称,并要求记熟。b分别演唱以上装饰音,体验各装饰音的唱法。c装饰音的运用更增加了歌曲的地域性风味。C跟随录音哼唱歌曲。D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领唱、齐唱、一领众合等形式演唱。E配合音乐,用手绢花、红绸带做道具跳跳秧歌舞。3.课堂小结
第3课时
1.欣赏《童声里的中国》A导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谈话开始导入欣赏。B边欣赏,边在过门处即兴加入声势。C扮成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随音乐节拍模拟玩足球的姿势、动作。
2.欣赏《好一个土娃子》A 听:丁善德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片段:《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并给出相应的图片。B想: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形象选择标题。C 再现童年:配合音乐表演。感受钢琴音色,感受玩游戏时的快乐情景。
3.新授歌曲《好一个土娃子》A 听范唱,感受歌曲表达的海娃对大海不可割舍的依恋和赞美。B分析歌曲。给歌曲分句,在谱中标上分句记号,做到心中有数。C将歌曲中分句节奏写在“海螺”“海星”“贝壳”等图片后,藏在教室里,让学生在《好一个土娃子》音乐声中寻找。音乐停,大家分享赶海的“收获”;练读卡片上的节奏。D 将两句衬词的越剧比喻成“海浪的声音”、“海风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并模唱,常准大三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E 歌曲结构不规整,节奏多变,采用分句教唱法学唱。F、采用多种形式唱熟歌曲,表达出海娃对大海的不可割舍的情感。4.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绿海林涛里
一、单元目标: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2.用恰当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等,表达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3.在“我的创造”等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术创编简短的旋律,并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以“绿色环保”“赞美春天”“歌唱春天”、“歌唱祖国”等为主题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4.通过
一系列对“春”的主题欣赏,强化对旋律的听辨能力,感受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春”的多姿多彩时的变化与作用;在对“轻音乐”和“校园歌曲”等音乐分类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银色的桦树林》2.听:《美丽的喀纳斯湖》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歌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歌曲美的意境。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
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 喳喳”,进行简
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喀纳斯湖”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播放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请学生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美丽的喀纳斯湖》,有表情地齐读。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5.跟琴学唱歌曲。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拓展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银色的桦树林》,二声部轮唱。2.我的创造(1)3.听《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
简单的旋律。3.通过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难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旋律创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3.师:刚刚我们是用齐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一些学生上来表演。4.尝试用二声部轮唱,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对学生的声音提出一些要求。5.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醒学生动作的设计要富有诗的意境。6.分组展示歌表演。
(二)、我的创造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两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3.学生进行创编。4.作品展示
(三)欣赏《森林狂想曲》
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绿色的祖国》吧。播放歌曲《绿色的祖国》同时欣赏九寨风光。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3.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3.学习舞蹈。
教学目标:1.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1.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1.聆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乐曲开头一段。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2.介绍作者。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并说出你的体会。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
1.导入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3.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4.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跳。6.学习歌曲舞蹈7.练习舞蹈8.随着音乐一起跳。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梨花英秀
单元目标: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单元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2.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5.为乐曲起名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急急风》2.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有关京剧的常识,能分辨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尽量唱出韵味。3.能分辨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如语言特色、伴奏乐器、旋律特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教学难点: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播放以下京剧片断,小组抢答问题: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杨门女将》《淮河营》《红娘》《白蛇传》《赤桑镇》《武家坡》《智斗》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辨
1.听《急急风》(1)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2)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3)这三个人物的行当?(旦角、老生、花脸)你是怎样分辨的?(旦角:明亮、婉转;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浑厚、高亢、洪亮)(4)体会和传统的京剧相比有哪些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妆、念白更生活化)
三、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2.提问:这是什么行当的唱段?最后的笑声你能来模仿一下吗?3.老师范唱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5.表演《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四、欣赏《前门情思大碗茶》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广为流传的京味歌曲,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乡、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1.音画结合边听边欣赏北京的景观(前门、北海、玻璃厂、豆汁、窝头、大碗茶等景观)2.跟录音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味。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剧锣鼓》2.唱:《梨园英秀》3.动:歌表演:《梨园英秀》4.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教学目标:1.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2.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梨园英秀》,体会剧中融合的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
教学重点:唱好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梨园英秀》 教学难点: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并能跟着音乐演一演。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听:《京剧锣鼓》1.看京剧的录象2.了解京剧锣鼓的作用3.听赏《京剧锣鼓》生:开唱锣鼓4.念一念、奏一奏5.跟着(急急风)学走圆场
二、唱:《梨园英秀》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少儿京剧表演1.欣赏7岁小票友刘小园的京剧表演2.初听歌曲,找出曲中京剧的特点?(锣鼓经、西皮风格旋律、数板等)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4.分组演唱歌曲(一组念锣鼓经、一组数板、一组演唱)5.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锣鼓经”、“ 数板”、“走
圆场”进行表演。
三、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1.搜集脸谱:课前搜集京剧脸谱(如“邮票上”、“舞台上”、“烟盒上”、“电话卡上”)2.说唱脸谱:欣赏《说唱脸谱》的歌曲,师介绍脸谱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颜色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之间的关系。3.画脸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画一画京剧脸谱。
四、小结下课
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教学过程: 1.了解交响乐
2.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3.学唱歌曲(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4.进一步感受歌曲 5.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教学目标:1通过《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二、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
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e、生完整跟琴唱。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第五单元 荡漾的深情
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多种音乐活动,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音乐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对生活的热爱。2.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到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3.通过欣赏、演唱、演奏了解音乐表现的多种形式。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地理、历史等相关文化。4.能用声音、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发展变化,在活动中体验创造与合作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2.唱《划船歌》
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欣赏,能区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整体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把握住作品的情
感和表现意义。3.对《划船歌》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1.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2.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
第一部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第二部分:听音乐,感受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音乐相比较。总结:旋律的变化 情感的变化 曲式结构完整欣赏,跟着音乐哼唱歌曲。
三、学唱《划船歌》
1.欣赏《划船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赞美之情?2.再次欣赏,找出一自多音的乐句。跟琴分句模唱,注意咬字吐字。3.分析歌词的特点(对答式)4.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齐唱、对唱、领唱)
四、欣赏《划船歌》
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地开拓,她们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宋祖英演唱的《划船歌》。
1.欣赏全曲。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伴唱)4.再次欣赏。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唱《外婆的澎湖湾》2.听《海滨音诗》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能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2.能用优美、质朴的声音唱出对大海、家乡、母亲的深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音乐的变化,调整演唱的力度及情绪。2.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
三、歌曲
1.听音乐,朗诵诗歌听一段海浪的声音,请学生描述自身的感受。师:现在,你们仿佛置身在哪里?2.微微的海风吹来,掀起阵阵波涛,多么美妙地感觉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模仿海浪的声音,“hu”分三组,一组一组叠加。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字头突出,渐弱处理。3.随音乐朗诵歌词 优美的海景使人陶醉,清新的海风使人舒畅,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来念这首小诗吧!(朗诵歌词)4.哼唱旋律 用海风的声音来哼唱旋律。5.找出重点乐句在什么地方海风大了?海浪高了?6.学唱歌曲 重复乐句在情感上的作用。(心情激动,内心的呼唤„„)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更深情,力度更大一些„„)学生演唱(齐唱、分组唱、领唱与齐唱)听唱前半部分7.完整表现歌曲齐唱(深情地)女生领唱+齐唱
四、拓展
这是一首赞美大海,赞美家乡的歌曲,以往我们还学过哪些同类的歌曲呢?课后搜集一下,相互交流。
五、总结下课
第六单元 情系江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2.通过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学习,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4、初步接触平湖的地方曲艺—钹子书并为本市的民俗文化特色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1、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歌曲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对此类作品的的音乐形象的感受。
2、歌曲中衬词的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若干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接触音乐以来学习和欣赏了不少的民歌,下面老师哼唱几首,考考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二、旧凤阳花鼓歌曲的认识
三、新歌教唱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新时代的《凤阳花鼓》(1)听录音说说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如果也用一个调色盘,你会选择哪个颜色呢?为什么?(2)、很多有名的歌星也在重要场合演唱这首歌,欣赏歌手周华健演唱的《凤阳花鼓》(3)用La哼唱全曲(4)衬词的教学(5)填入歌词(6)如果
有把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好,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小组讨论)a 分角色 b加入打击乐器 c 用道具打扮边舞蹈边唱(7)进行实践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我们平湖的地方曲艺吗? 出示钹子,教师敲一下钹子 钹子书是我们平湖地方的特色,虽然现在没有象凤阳花鼓一样出名,但作为一个平湖人应该对它有一些了解,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2、看一个小学生钹子书表演,这些小朋友表演的钹子书《外婆的小竹篮》获得浙江省曲艺新创二等奖。看录象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祝愿平湖的明天更美好。
第七单元 左手与右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喜悦》唱:《萤火虫》 2.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指导学生用天真、纯朴的情感、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2、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及尝试创作体验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歌曲意境,尽情表现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变奏来演唱歌曲,感受四拍子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难点:歌曲前半部分气息的连贯,后半部分气息的支持,不要叫喊。教具准备: “萤火虫”头饰、荧光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
1、节奏乐园(1)师:萤火虫把我们先带到了节奏乐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吗?老师想请大家帮助我一起听,好吗?(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2)师:你知道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再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歌唱乐园(1)师:萤火虫带着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草地上,和你的好伙伴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听,萤火虫唱歌了。(录音范唱)师:你听到萤火虫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2)出示歌词:(师生对念歌词)。生师一起对读歌词,前半部分歌词学生按节奏读,后半部分歌词教师激情地读,读的时候配上适当的动作。(3)学生用lu哼唱旋律。(4)轻声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唱。(5)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会唱吗?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演唱(6)完整演唱一遍。(7)师;现在请男孩子演唱,女孩子听一听,然后评一评男孩子唱得怎样。(交换)8)讨论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学生回答)
3、表演乐园
二、创作乐园 请你改变歌曲旋律的节奏,并调整音符的时值,将歌曲改成三拍子,再唱一唱。3 – 32┃3 – 32┃3– 6┃5 –– ┃(1)选取前八小节在教师指导下改编;(2)试着写一写后唱一唱;(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旋律。
四、小结,放送《萤火虫》下课。
第八单元 白鸟朝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民歌,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民歌的方言和特色。3了解和学习下滑
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走进台湾
1、你了解台湾吗?(指生回答)
2、看,这就是宝岛台湾的位置。(出示台湾地图)简单进行介绍。
(三)发声练习
1、听,是谁呀?(点击鸟鸣声)哦,原来他们送来了鸟仔当和平使者。咦,大家有没有发现陈老师为什么说“仔”,不说小鸟呢?这个仔是台湾人民对男孩子比较亲切的称呼,表示他非常阳光,有朝气。(指生姓名,叫X仔)
2、听,这只充满朝气的鸟仔在欢快地对着我们叫着,(出示图片)“叽叽,啁啁,噘噘”,那我们也来学学鸟仔的歌吧!(出示发声练习)
(四)节奏训练
1、让我们由衷地说一句“我们台湾大陆亲如一家!”
2、我给这句话加上节奏,把他念得更好听一些,(课件出示,师范读)
(五)新歌教学
1、听,和平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歌声,让我们一起为他伴奏表示欢迎吧!用X-的节奏来拍手。
2、那你能否再用这种型为它伴奏呢?(出示节奏型)O X ︱O X ︱O X ︱O XX‖注意都是在弱拍上进行伴奏。好的,那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下吧!
3、学习第一段歌词
4、学习第二段歌词
5、模唱旋律
6、咱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那就随着我的琴声,一起来唱一下歌词吧。(生随音乐唱一遍,要求唱歌的状态,位置)
7、下滑音讲解
8、下面我要加大
难度了,请一小组同学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拍手节奏(拍手的同学要求要轻,最后一小节是没有的),请另一小组的同学用圆舞板来打这个节奏(曲谱下出示伴奏节奏),请这一组同学拿起自己左边的圆舞板,我们全部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9、刚刚我们彩排了一下,接下来正式向和平使者汇报演出了,拿出精神,准备好唱歌的状态,演出开始了。(生跟伴奏音乐唱一遍)恩,演出非常成功,(六)小结,结束讲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调,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小调的方言和特色,令人荡漾着春天的生机。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教学过程:
一、1(1)听 师:这一活泼的《斑鸠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2)再听,并哼一哼其中几句。
1、衬词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二、思考:这首民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三、选择其中的主题段落或乐句让学生击拍视唱一下,以体验迂曲的韵律。学生两个地方的方言,试着念出几句唱词,体会方言的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四、总结下课 师:那么,书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来填一填(交流)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有许多许多,就音乐中的民歌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断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发扬。
4.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篇四
徐恬玫
2016年9月
第1课 我们的国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目标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目标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与教法
(一)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前进。层层推进的六个乐句一气呵成。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四度跳进、同音反复以及三连音的运用很有特色,使乐曲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歌曲结尾连续三个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却显得那么顽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壮阔步伐。
教学方法:
1.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只是凭听觉上的经验进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因此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议论: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比较:用比较法学唱歌曲,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会唱国歌了,老师便可以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孩子们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5.提高:《国歌》的难点是要唱准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教学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歌曲的节奏、情绪上下功夫,唱出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6.鉴赏:最后再次录音,并与开始的演唱录音进行比较,还可以请个别学生上台学做小指挥,指挥大家演唱。让孩子们享受演唱能力提高后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把《国歌》唱得更好。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法:
1.听: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2.奏:选择用大小军鼓、钹和合适的打击乐器为军乐《国歌》伴奏。节奏型可按课本要求,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没乐器的同学可演唱。
3.创:依照上面的谱例模拟一支鼓号队。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做到人手一个军鼓、钹是不现实的,并且音响也不美。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先用嘴巴、身体发出声响来代替乐器,这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也注重了人人参与的原则。声响可让学生来设计。比如:
i i 5| i 0 | i 3 | i 0 | 小军号: 嘟 嘟嘟|嘟 0 |嘟 嘟 |嘟 0 |„„、小军鼓: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哒| 钹: 咣 咣咣|咣 0 |咣 咣咣|咣 0 |„„ 大军鼓: 咚 咚 |咚 0 |咚 咚 |咚 0 |„„、4.练:在节奏分声部练熟后,可挑选几位同学用以上几件乐器进行合奏,全体同学用自创的音响进行配合,自信而骄傲地进行本班的“鼓号队”表演。
5.演:模拟学校的升国旗仪式。鼓号队奏乐→学生出旗→全体起立→唱国歌→结束本课。
第2课 秋天的联想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本课汇集了关于“秋天”的六首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二:与姊妹艺术相结合由秋天的色彩联想到乐器和人声的色彩,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感受人声的美妙音色,激发自己的歌唱兴趣。
教学目标三:能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音色唱歌曲《红叶》和《土风舞》,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红叶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教学目标四: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能完整地填充并创作《秋天》这首儿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材分析与教法
本课的主题是“秋天的联想”内容较多,建议整合成四部分来设计课堂教学。
(一)学唱并创作歌曲《秋天》
秋天是色彩斑斓的,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她会带给人们许多的喜悦和遐想。《秋天》这首儿歌旋律短小精干,虽有七段歌词但都很简洁,十分上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因此建议本节课可以把学生在户外寻找到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带到课上,结合演唱和创作《秋天》的教学内容,将音乐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现象、大自然的景象、美术色彩充分融为一体。
教法:
1.看一看、说一说: 学生们共同分享在户外寻找到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如:树叶、果实等,结合课本上的四幅色彩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说“金色的秋天稻麦飘香”即参与第八页的活动。
2.找一找、唱一唱: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老师提示下,走出课堂到教室的户外去找一找秋天。老师带上自己的口琴或口风琴或竖笛或一只小铃鼓及“我们迎接秋天到,秋天来到了”的歌词卡片,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秋景:秋高气爽、树叶变黄了、风一吹满地落叶„„积累创作素材。然后师生围坐在草地上开始学唱《秋天》,老师以小乐器伴奏或清唱,十分简单的两句“同头异尾”的旋律,学生很容易上口。注意最后两小节 “4 2 1 7 | 1 — |”的音准。
3.编一编、演一演: 采取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办法学习和编创歌曲。后面几段歌词由学生自己分组填词演唱,再互相给予评价。唱会后还可以借鉴“丢手绢”的游戏方法来做“找秋天”的游戏,巩固这首歌曲。把“手绢”丢在同学身后,改成把“秋天”带到你的身边„„
为拓展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变换主题如“冬天”“春天”“夏天”进行创作。这一练习可作为家庭作业来安排,请爸爸妈妈参与评价。
(二)学唱歌曲《红叶》、《土风舞》
这是两首异国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红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歌曲,降E大调4/4拍子。歌曲结构为a+a’+b+a’,第二、四乐句为第一句的变化重复,而在对比句加上二部和声更加衬托出漫山遍野的枫树红叶的多姿多彩。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红叶的欣赏、对秋日美景的赞美和留恋。歌曲演唱速度平稳,使人联想到身穿和服、脚穿木屐、典雅含蓄的日本女性在缓慢行走观赏美景的形象。
《土风舞》是一首热烈欢快的捷克民歌,F大调2/4拍子。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它由六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三乐句是严格地向下模进;第四、六乐句是完全重复;第五乐句是歌曲的对比乐段。歌曲中使用“特啦„„”这一很有特点的衬词,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
教法:
1.听、想:复习歌曲《秋天》引出这两首歌的教学。倾听两首歌曲的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划分乐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内容。
2.议、填:说说这两首歌曲唱的是什么,再比较歌曲的不同之处,把两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节拍、节奏等填入下表。
歌 曲
情绪
速度
力度
节拍
演唱形式 《红叶》
优美
慢
弱 4/4 合唱 《土风舞》
热烈
快
强 2/4 齐唱
3.唱、析:建议用两到三课时来学唱这两首歌曲。
歌曲《红叶》:这首歌要重点把握一个“美”字,歌曲用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烘托出“秋风、夕阳、枫树、红叶、山坡、河流”这一美丽的画卷,可让学生在歌唱中找一找这些关键的词,体会美的意境。生源差的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演唱的要求,只唱单旋律不唱二声部,要以“情”感染学生,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歌曲《土风舞》:这首歌曲和《红叶》恰恰形成鲜明对比,整个音乐充满了欢快火热的气氛,重点则是一个“舞”字。
(1)听歌曲,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2)找出行进规律完全相同的旋律唱一唱,即学生唱拍每一句的前两小节,老师接后两小节。老师的接唱要清楚准确,重点突出切分节奏,如“粮食呀”、“愉快呀”、“跳舞呀”、“到处呀”,这样学生对歌曲的难点节奏X X X 就很容易掌握了,再师生交换位置演唱。
5(3)模唱对比乐句“3.1 | 55 50 |”和重复乐句,整首歌就很好掌握了。4.想、动:学会歌曲后,可让孩子们商量着完成课本中15-16页的活动练习。先“动脑”想一想,这两首歌曲因选择怎样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来更好地演唱;再“动手”拍拍歌曲中不同的节奏带给自己不同的体验,自编动作随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第3课 放牧歌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牧童之歌》
2、听:《牧童短笛》 《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和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斯洛伐克民歌《牧童》,了解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动。教学难点
1、《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2、听《牧童短笛》第一段,在每个乐句的长音处用恰当的动作参与。教学重点
1、了解同一题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2、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学生听音乐《梦里水乡》,走进教室。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耳边隐约响起了悠扬的笛声,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音乐,去那里寻找江南小牧童的身影吧!
二、欣赏教学
1、初听。师: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可分为几段?哪两段的音乐是相似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欣赏第一段。出示A段谱例,在长音处暗示学生拍手。
师:刚才我们在每一句的长音处用拍手的方法表示,你们还能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呢?
3、复听第一段。学生边听音乐边创造性地做动作。
4、出示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启发学生为乐曲起名字。
5、揭题并介绍贺绿汀和《牧童短笛》的影响。
师:作曲家贺绿汀给这首乐曲起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它是一首钢琴小品,在1934年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第一名,是第一首由中国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独奏曲。
三、歌曲教学
1、导入。
师: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表现了小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一首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同样表现了这一主题。你们想听吗?
2、欣赏歌曲范唱。
师: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
3、在《牧童之歌》伴奏音乐声中,教师简单介绍天山,学生欣赏天山的风景图片资料。师:天山是新疆一座著名的雪山,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传说中,王母娘娘曾在此沐浴,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瑶池”。天山上的雪融化后成为甘甜的泉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滋润了美丽的草原,哺育了勤劳的牧民。
4、学生跟琴哼唱旋律。
5、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6、填词唱歌。
师: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比较难唱(连续附点的地方)?
采用对比法,解决难点:教师范唱第九至十二小节(没加附点和加了附点两种唱法),进行对比。
7、歌曲的处理和表现(1)启发学生自主处理歌曲:怎样才能体现牧童欢快的心情?(学生讨论:情绪、强弱、速度、演唱形式的处理,打击乐器的伴奏,歌伴舞等等)
(2)小组合作,上台展示,学生共同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无忧无虑、欢乐自在的生活人人都很向往,斯洛伐克民歌《牧童》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上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你们想听吗?
播放歌曲《牧童》,学生欣赏。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近江南牧童,聆听了他们的心声,又来到新疆和那里的小牧童同唱欢乐的《牧童之歌》,还和斯洛伐克的小牧童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最后让我们一起走上乡间的小路,唱起快乐的歌儿吧!
学生在《乡间小路》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牧羊姑娘》
教 学 目 标,: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
1、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 突出(突破)方法
1、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准备部分新授部分,师生问好
一、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
根据 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用口琴示范演奏,生: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
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第四课 走进童话世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中的童话故事,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故事中各种人物形象,抒了美好情感,懂得善良美好终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二、能用优美和谐的歌声演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随旋律配唱新词;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活泼风趣的七个小矮人形象;能与他人合作表演音乐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并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三、认识并了解拍号的含义;通过声势感知节奏节拍;利用小乐器——口风琴在玩中掌握扩指与缩指的演奏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多年以前》、《七个小矮人之歌》
二、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
三、综合训练活动。
四、玩乐器——口风琴 教材分析:(略)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参与童话中的音乐意境和故事情节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感受。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多年以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小音库找出学过的音符朋友,老师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比比谁记得多唱得准?
1、请学生随老师的手号或手势自由指点着唱一唱,比比谁反应快、唱得准。
2、老师有目的地按歌曲《多年以前》旋律音的走向点唱,第一遍不论时值长短自由点唱,第二遍有节奏地点唱,使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
三、学唱歌曲《多年以前》
1、唱一唱、评一评。
1)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进行自学练唱,只要求学唱旋律部分,让学生独立学会识谱。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互相倾听,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2、练一练,合一合。
1)铺垫练习:将学生分两组随老师手号慢速做三度音程的各声练习。如: 5 4 3 | 2— —| 4 3 2 | 1— —| 3 2 1 | 7— —| 2 1 7 | 1— —| 通过同上练习,初步建立音程的概念。
2)当学生会唱旋律后,再播放范唱录音,请学生说说有何不同?(有和声、好听、很丰富„„)引导学生也来试试。
3)进入歌曲中的合唱练习,注意轻声演唱、互相倾听,尽可能让两个声部和谐统一。
3、分一分、唱一唱。
1)从听觉上划分乐句,能听出分几句? 2)从视觉上分析,哪几句相同?
3)再讨论可以用几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的结构?
4)如:甲组男生唱第一句+乙组男生唱第二句+女生唱第三句+乙组男生唱第四句;或: 5)甲组女生唱第一句+乙组女生唱第二句+男生唱第三句+乙组女生唱第四句。6)请会弹这首歌曲的学生上台为大家伴奏。
四、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提示课题:
1、复习歌曲《多年以前》导入曲老师扮演“外婆”讲述故事——《白雪公主》。
2、故事接龙:四年级的学生对《白雪公主》并不陌生,让一些学生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将《白雪公主》的情节讲给老师听,吸引学生的兴致。
方法:1)挑选积极主动要求讲述的八名学生; 2)提醒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3)每讲到一小段,老师可以叫停,下一位学生要接得准确而流畅。
3、片断联想:播放动画片《白雪公主》里的几段音乐:A白雪公主惊慌逃跑的音乐;B七个小矮人之歌;C公主和小矮人的歌舞;D白雪公主放声高歌;让学生来猜猜各段描写的是什么情节?与书中哪部分故事内容相符?
4、视听赏析:
1)完整欣赏动画音乐《白雪公主》;
2)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自己联想对了几段?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音乐的变化。3)出示相应的问题打乱后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连线把编成的序号的音乐段落与下列问题对应连一连。
问题:序奏音乐?——公主逃跑的音乐?——在小动物们的关心下公主开心歌唱?——七个小矮人之歌?——公主与矮人的欢乐歌舞?——终曲?
5、合作表演。让学生随音乐来表演《白雪公主》。可以选择利用身边的一些物体当成“镜子、毒苹果、皇冠”等道具。
三、小结。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七个小矮人之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在歌曲声中踏步走进教室,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2、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说说歌曲中的内容以及歌曲的情绪、速度等。
3、按节奏朗读歌词:先放慢速度读准确后再渐快,老师适时地配弹音乐,形成一种有强有弱的朗读高潮。
4、有情绪地唱:
1)先慢后快的方法学习歌唱。
2)B段“要继续铲要继续挖,你会很快脱贫致富”这一句特别要慢速练习,并作为难点处理;
3)曲中第四、五小节和第八、九小节有相似之处,提醒学生注意区别;
4)“美丽钻石闪闪亮”的亮字的延长音里可以设计一些感叹词,如:啊、喔、呀„„,来表达七个小矮人的惊喜、赞叹和强烈的劳动热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5)四个“嗨”字要唱出力量、唱出精神,也可以请一组学生在大家的歌声中加上轻声对应“嗨嗨”的回声式的喊声,增加动感。
5、有激情地演: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玩。
方法:七名学生为一组扮演七个小矮人,其他学生拍手加油演唱;教师提示学生变化速度来演唱,以此考验“七个小矮人”的智慧。“慢唱”你该怎么演?“快唱”你该怎么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反应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最后评出一组表演得最形象逼真,获得表演奖。
三、小结:
1、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的学后感受,老师再有意识地评说。
2、作业: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请大家下去以小组为单位分头查找资料,下节课回来与大家交流。
(如:木兰从军、哪咤闹海、牛郎织女、吴刚筏树等)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活动。
2、玩乐器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交流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
2、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来讲一讲;
三、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多年同前》。
2、有韵律地吟诵《嫦娥吴刚》;
3、请学生尝试着用《多年以前》的旋律填唱《嫦娥吴刚》;
四、玩节奏游戏:
1、看各种颜色球分布的图示,随老师手指的路线做声势,看谁反应快;
2、熟悉后加上音乐《闪烁的小星》,边听边做声势练习。
3、音乐和路线不变,改变声势动作顺序玩(如:原来红球拍手现改为踏脚等),看谁配合得好。
五、拍号的意义:
1、了解拍号的定义、含义;
2、找一找我们学过的歌曲的左上方是不是都有这种记号?这就是拍号。
六、玩乐器:学习扩指和缩指: 按课本教材练习。第5课 多彩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
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体验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并体验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风格。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知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并喜爱民歌。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体验并接纳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唱风格 2、上波音及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特点、四川风土人情(背景音乐:《康定情歌》)1、师生问好
2、师:刚才在课前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师:谁知道《康定情歌》是哪里的民歌?
3、师:四川是个美丽的地方,有谁知道四川有什么好吃的? 生:四川有火锅 四川有九寨沟┄┄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真想马上坐飞机去四川品尝美味。我还听说四川话特别有意思,谁能学说一两句?
师:四川的方言真有意思。下面我们就学着用四川方言来唱一句话 哐扯郎郎一哐扯哐扯(1)师范唱
师:“扯”字在四川方言里唱“che”,我们来学唱一下,好吗?(2)生学唱
13(3)师:这句旋律让你想到了四川人们在干什么?大家的歌声让我想到了四川的樵夫挑着担子在山上行走的情景,我们一边唱,一边来模仿他们挑担的动作。
(4)生边唱边做挑担行走的动作
(二)感知、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听范唱
师:大家表演得不错,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农民们经常在山里劳动,大家刚才唱的这一段就像他们劳动时喊的号子。(师重复唱一次)另外休息的时候,他们还喜欢放开嗓子高唱一曲山歌,既消除疲劳、由愉悦了身心,老师这儿有一段四川农民清唱的民歌,大家想不想听?
生听原汁原味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好不好听?音乐家们也觉得好听,所以他们把农民唱的民歌进行了整理与改进,就变得更好听了,大家一起来听听。
生听童声齐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一次大家的感受还和刚才一样吗? 生说自己的感受 2、学唱歌词
(1)读除衬词以外的歌词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28页,我们一起把歌词读一下,括号里的衬词先不读。(2)师范读衬词
师:下面大家读第一段歌词,老师把衬词加进去。(3)生学读衬词
(4)生连起来读第一段的词。3、学唱歌曲(1)随琴轻唱第一段
(2)纠正切分节奏、上波音的演唱(3)随琴轻唱全曲 4、处理歌曲
(1)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各段
师:刚才大家唱的时候,五段的歌词都用一种速度来唱,是不是有些单调?谁能动脑筋把哪里变化一下?
(2)欣赏男声合唱团演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样唱的感觉好多了,但大家唱的都是同一种声音,如果改成合唱就更丰富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3)用合唱的方式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a练习引子 b练习喊叫声
c练习歌曲中的二声部
师:刚才他们唱的二声部和我们刚开始上课时唱的旋律很相似,我们把它加进去。5、课堂小结
师:大家的模仿能力、演唱水平都很高,老师很佩服。同一件音乐作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刚才,我们就听到了农民、合唱团的不同处理,人们还尝试用民族乐器来表现它。就让我们在中国民乐“唢呐”演奏的音乐声中来结束这一节课吧。(在民乐《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对鲜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韵味。
2、通过欣赏黄梅戏《对花》,初步感知戏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增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3、能认识并唱出附点四分音符,了解并会运用“对唱”这一演唱形式。教学重点:能够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教学难点:指导唱准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以及第三、第四乐句的音高。教具准备:花卉图片、玫瑰花一支、装饰教室的鲜花、卡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起共鸣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变化,揭示“花”的主题。
1、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多了许多缤纷的鲜花,没错,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正是与“花”有关。
2、交流
师:春天到了,百花争奇斗艳,你们知道哪些花儿呢?请说出花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花开在水里呢?(荷花、水仙)什么花长得像木耳呢?(水仙)什么花红满山?(山茶花、杜鹃花)
什么花的枝干上长满了刺?(月季、蔷薇、玫瑰)
3、听赏歌曲《对鲜花》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听歌中是怎么回答的。A、播放录音《对鲜花》
B、听完老师用有节奏的语言提问,同时指导学生按歌词中的句子有节奏地回答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在 水│里─│ 生答:菱.角│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像 木│耳─│ 生答:凤.仙│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红 满│山─│ 生答:山.茶│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满 干│刺─│ 生答:蔷.薇│开 花儿│在水│里─│ C、出示花卉图片(凤仙、山茶),通过视觉让学生感受其外形特征。出示玫瑰花,介绍属于蔷薇科,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枝干上的小刺。
二、新歌教学
1、揭题
师:刚才这首歌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北京民歌《对鲜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吧。
2、学唱歌曲
A、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借助卡片)
先出示四分音符并说出名称,再介绍“附点”,认识附点四分音符。B、老师唱谱,学生跟着哼唱旋律并找出歌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C、着重练习带有附点音符的乐句。
D、分句教唱歌词,注意反复练习难点句子,比如第三乐句。
3、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
师:这首歌跟我们以往学的歌曲不一样,它的歌词中多了双引号,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几个呢?(两个)它表示什么意思?(两个人唱)
师:对了,歌曲中一人问一人答,这样的演唱形式叫对唱,是一种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对歌。下面我们来用对唱的形式把歌词的第2、3、4段练习一遍。
在唱好第一段的基础上,演唱歌词的其他三段。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唱歌姿势和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三、创编歌词
师:我们还可以继续编歌词,比如(唱)“什么呢开花儿白有香?”(生唱着答出来:茉莉、栀子)
学生自由创编,并用对唱的形式唱出来。
四、欣赏黄梅戏《对花》
师:其实这种对花的形式不仅在北京有,其他地方也流行,不仅民歌里有,戏曲里也非常精彩。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黄梅戏里的《对花》,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第6课 环球音乐探宝 歌曲《当我们在广场相遇》
课 型 综合演唱课 总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钢琴 课件 打击乐器
教学挂谱等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当我们在广场相遇》;学会墨西哥舞的基本舞步并能随音乐表现。
2.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拉丁美洲音乐中集中常用的打击乐乐器及典型的节奏型。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随音乐做即兴的歌舞表演。教材分析
墨西哥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3/4拍,全部由六个弱拍起的乐句组成,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完全重复,第三、四、五句采用了自由模进的写作手法,最后一句落在强拍主音上,歌曲表现了好朋友们相聚时刻的快乐情景。其中,附点节奏运用得比较多
教学重点
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拉丁美洲音乐中集中常用的打击乐乐器及典型的节奏型。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随音乐做即兴的歌舞表演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介绍墨西哥艺术文化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国,曾孕育了丰富的古印第安文化。玛利亚奇音乐和萨巴特奥舞蹈融合了西班牙和印第安音乐舞蹈的特色,成为墨西哥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
2、激情设问
播放《墨西哥草帽舞》让同学们猜猜异国之旅要到的国家是哪里?
3、看一看:
了解墨西哥的首都、国旗、国徽及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音乐风格等等。
二、新课进行
1、播放歌曲《当我们在广场相遇》引导学生进行身体律动。
2、教师范唱表演所学歌曲,并强调歌曲的重难点的地方。
3、解释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及代表性。
4、复听歌曲,请学生分析歌曲,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5、唱唱、跳跳游戏环节:
(1)
学跳基本的墨西哥舞步,教师进行指导(2)
学生自行进行动作的创编,并表演。(3)
播放歌曲,请学生进行即兴的发挥。(4)
编排墨西哥风格的舞蹈
三、总结、拓展
1、请学生阐述本节课自己所学到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
2、请学生分析墨西哥音乐的特点,并于我国的民族音乐作出比较。
3、了解学生对于所学音乐知识和歌曲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第7课 学唱两首黄自创作的歌曲
歌曲《西风的话》 课时:1 教学用具:电子琴、竖笛、口器、多媒体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钢琴曲《秋日私语》和抒情散文《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过程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有表情的演唱《西风的话》,让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歌曲当中基本的音乐知识。重点、难点:有表情的演唱《西风的话》,感知不同情绪的音乐如何描绘秋景。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和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从速度、情绪等方面感受乐曲,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
2)听赏著名文学家池尹默的抒情散文《秋》,感受文学家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此时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边看词边欣赏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思考本篇抒情散文应配上什么情绪的音乐。师生讨论后,选用抒情的钢琴曲《秋日私语》。然后边听边感受情绪。
3)老师范读散文,朗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语调和语速。让学生根据老师朗读时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中途纠正,插入歌唱发声的基本知识,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呼吸通道的打开,强调集体朗读时声音的和谐,为接下来的歌唱做准备。
二 新授教学
请出一位同学读一下《西风的话》词曲作者。
2 通过观察,从版面上看,同学们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音乐知识呢?请同学们听赏一下《西风的话》,带着问题感染它的音乐情绪,提出你的问题。(调式、强弱关系、力度关系„)根据学生问题,老师对《西风的话》进行音乐知识的解答。
1)五线谱中G大调的学习。
2)拍号的学习。通过《西风的话》这首歌曲的学习,掌握4/4拍。并由老师带领学生打4/4拍,争做小小指挥家。
3)休止符的学习。
4)力度记号的学习。带领同学们运用肢体语言打出强弱关系的对比,让学生切身体会mp和p的不同。
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巩固知识,将本上的谱子和力度记号自己设计出来,老师作大体方向的提醒。
请一位同学说明怎样设计的,设计的理由是什么?师生讨论„师总结:力度记号的设计是乐曲的灵魂,通过强弱的对比能够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识简谱。跟老师将音乐唱一遍,强调声音观念,注意声音的和谐,演唱时要柔和舒缓,让同学们在唱歌的同时打拍子。
2)老师弹奏电子琴范唱。请同学们讨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慢,快。),既然是《西风的话》那西风指谁呢?(中年人,小孩,老人。)由语文知识激发学生想象。
3)师生合作。让同学们跟琴声有情绪的带手势演唱歌曲。师问:歌词中的西风告诉我们什么?(长大了,长高了,秋天来了„)
4)进行课堂知识反馈。让班上有特长的同学伴奏,找出几个同学指挥,伴着老师的琴声,全班同学一起将歌曲完整演唱。(唱歌录音,课后回放)
5)知识回顾。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 歌曲《采莲谣》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优美生动的意境
2、使用甜美自然的声音演唱唱《采莲谣》高声部。
3、通过创编歌词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音像带、录音机、多媒体幻灯片、钢琴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甜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歌词创编。
四、教学过程
1、进入课堂,引出主题 配乐歌词朗诵
2、情境创意“如果我是小歌星” 如果唱出来,我们想用什么声音? 带着什么面容和心情演唱它?
伴随怎样的姿体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呢? 你还能画笔颜色表现歌词描绘的意境吗?
4、音乐人生——作曲家 黄自 黄自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歌曲《抗敌歌》 《旗正飘飘》《踏雪寻梅》 《西风的话》及清唱剧《长恨歌》等
5、音乐律动(分组)
划船律动,晚风吹律动,采花舞律动
4、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默唱,哼唱,齐唱 小组唱,打节拍(互动、互评)个别唱:(师生互动、自评、师评)
5、歌曲润色指导
音乐表情和乐感:力度记号的运用 附点节奏
音乐表现力 :全曲最有特点的乐句 “船行快,歌声高”
6、音乐想像力
聆听音乐时我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如果我们身处这样的地方,听着、看着、摸着、闻着、玩着,心情如何?想到了什么?
五、音乐创造力----歌词创编 创编歌词(联系生活)
摘果谣 采花歌 扑蝶图 划船调 教师示范:
风吹过,花飘香,蝶儿只停枝头上。轻拾扇 气儿闭,步步轻移渐渐去。挥舞一场,空繁忙,花儿落地蝶已飞。唉嗨呀,空欢喜。都怪蝴蝶真漂亮。
六、结束部分 发扬优势,给予期望。
第8课 十二生肖篇
设计理念
本课选自西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三册,把十二生肖用儿歌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介绍了十二生肖的名称和排列顺序。中国民俗文化丰厚,有趣的十二生肖是大家喜欢的对象,在学习中让孩子们带着浓浓的兴趣与它们交朋友,联系生活中的认知,感受生动俏皮、诙谐有趣的语句,在快乐游戏中了解它们的顺序,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力求呈现清新、自然、活泼、融洽的氛围。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17个生字,会写“猴、猪、狗”3个字。
2.通过快乐学习认识十二生肖,了解十二生肖排列顺序。
3.能感受中国民俗文化丰富有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注意生活识字与集中识字结合。
2.难点:以“猴”引路写字,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准备
1.制作十二生肖的带汉字图片。
2.把儿歌编成歌曲,录制好。
3.学生了解有关十二生肖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创故事情境,揭示课题
1.以故事引入,激发孩子对十二生肖的兴趣。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知道“肖”的字音。
教师板书课题,标明字音。
学生掌握生字“肖”的字音,在强调中识记。
教师引出“十二生肖是哪些小动物?”一问,自然带入课文学习。
(设计意图:开头设计故事,意在把握二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为后面进一步兴趣盎然地学习儿歌奠定基础。)
二、创丰富情境,巧妙识字
(一)整体感知,气氛融洽
1.自读课文,了解儿歌
教师在小动物下标上小圆点,及时指导。
学生在读中了解儿歌大意,学习边读书边勾画的方法。
2.十二生肖见面会
多媒体展示十二生肖,动画出现,配上相应带拼音的字。
学生与小动物见面,打招呼,喊出他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并以十二生肖卡通图片出现,可爱的水墨画像,积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再次吸引了孩子,图片旁的汉字与孩子进行印象整合,体现有意与无意记忆的交替。)
(二)认识名字,轻松识字
1.与生活紧密联系,轻松识字
教师提出识字任务。
学生联系生活,当小老师识字,逐步读准字音。
2.做游戏“猜一猜”,巩固字形
教师提出游戏要求,黑板上有6个写有动物名字的字卡,通过学动作或发出动物的叫声,让别人猜。
学生用心投入游戏,通过你说我们猜、我猜你们说多方式合作,完成轻松识字。
(设计意图:让孩子自主识字,运用生活中的积累在课堂中展现识字能力,体会成功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让孩子们调动多种器官,在合作中感知字义,联系记忆表达理解。)
(三)从“猴”入手,专心写字
1.观察生字,寻找特点
教师引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字的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猴、狗、猪都是反犬旁的字,并进一步拓展类似的字。
2.写生字“猴”
学生仔细观察“猴”字的结构,心中体会字形美。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猴”,展示汉字的美,并伴随讲解重点笔画,起示范作用。
学生对教师所写评价,讨论出写字时的习惯要求,为下面写字作好自我指导。
学生互动,学生先自我评价,再评价同学,能就写字要求、习惯进行评价。
3.写生字“猪”“狗”
放古典音乐,为学生烘托写字的气氛。学生专心写字,并进行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拓展“反犬旁的字”,引导学生学会联想识字。指导书写,做到落实,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应该注意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注重写字习惯培养,学会评价。)
三、创简单环节,互动识字
教师是这个环节的点拨者,要善于倾听。
学生可尽现自我识字能力,教难读的字音,攻破难点,互动交流识字方法,扩展识字空间。
学生齐读儿歌,检查字音掌握效果。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将难点分散,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相信通过合作学习定能完成互补识字。)
四、创融洽气氛,读中求趣
1.读儿歌,谈见解
学生自读儿歌,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学生共同合作朗读,体现融洽和谐气氛。
学生能通过听示范、做动作等多形式体会儿歌中小动物的特点,读出儿歌的生动可爱。
2.游戏:给十二生肖排排队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图片,为学生排顺序做好铺垫。
一个学生读儿歌,选12个孩子来排队。在有趣的氛围中复习课文内容,攻破难点。学生再按顺序读名字,温习顺序。
(设计意图:当生动儿歌再现时,我们更重要的是唤起孩子的领悟,注重语感培养,通过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将顺序在玩中融入,并再次进行部分生字的巩固。)
五、创新的方式,唱出儿歌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歌曲,渲染快乐气氛,展示新的学儿歌方法。
学生伴随乐曲唱起《十二生肖歌》,感受语文学习乐趣。
【五年级上音乐全册教案】推荐阅读:
五年级音乐教案全册10-18
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汇总10-27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07-12
一年级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07-18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9-05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12-09
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06-11
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