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2024-10-02

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8篇)

1.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篇一

拓展企业信息系统,建立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平台

在当今企业采购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采购管理有关的各种概念、技术纷纷涌现,诸如供应链管理、采购外包、竞价、反拍卖技术、电子采购、网上采购等等,不一而足。采购从传统的后勤支持角色逐步脱胎换骨,走到了令人注目的前台,较之从前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在许多领域,采购节省的成本几近与销售创造的利润同日而语,成为为企业赢利的第二驾马车。企业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快速应用新技术,充分发掘市场供应商资源,以贴近真实市场行情的价格及时采购、保证供应;通过对成本(价格、费用)、质量、库存、资金占用等的控制,实现低成本运营,在采购环节创造企业价值,形成企业的采购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将ERP系统生产的原材料库存信息制作成电子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输送给供应商。信息共享平台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模块如下:

1.权限管理模块:用户可根据内部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采购员、采购经理、公司领导等),实现采购业务分权管理。

2.信息管理:通过统一的平台管理整合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产品信息,实现全平台的供应商资源共享;对于独立的采购企业,所有的采购订单、采购结果均可同步共享,且可实现过程实时监控。

3.在线交易:包括基于供应商产品目录的订单交易,基于洽谈方式的招标、询价。

(1)目录采购模块(即非洽谈式采购)

供应商通过自助式目录管理,将自己的产品及价格(可提前协议)上传到电子采购平台;采购方通过目录自导搜索技术,搜索到一个统一的目录,从而快速查找和对比产品或服务,认可供应商价格后直接创建目录订单,供应商接到订单送货。如果对产品价格不满意,可转至洽谈,进行招标采购。(2)招标采购模块

此模块即可进行简单产品的招标,也可进行复杂项目的招标。采购方根据不同采购需求,创建不同招标业务,进行多种招标业务组合。录入技术及商务要素、设置招标需求说明,通过电子采购平台提交给供应商,供应商直接登陆平台回应报价。系统自行监控投标活动,并分析统计投标优先次序,报价结束后,通过采购方决标选择中标供应商。(3)通过询价采购

询价流程基本和招标一样,招标更正规。

4.智能报表分析:自动实现按照不同物资种类、不同供应商、不同交易时间、不同交易方式的采购数据的汇总,节省额的分析。使企业在整个平台交易中跟踪主要的采购活动,企业可以得到最新的目录采购和招标采购活动的全面视角,包括整个业务流程的追溯,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商业决策

通过采购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形成了高效的采购管理模式。

首先,采购信息发布迅捷、公开、通畅,能够有效扩大竞价范围,确保采购物品质量合格,价位适中。

第二,透明化采购过程,对采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全部实现标准化和电子化,有效提高采购效率,缩短采购周期。

第三,建立高效的供应商伙伴体系,全面保障公司物品的供给。第四,全面增值采购信息。利用电子交易采购平台提供的智能分析功能,企业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公司内部的物品需求状况,作出正确的采购决定,真正实现战略性采购。

2.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篇二

1、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与数字信息服务

从1998年起,我国图书情报界开始探讨数字图书馆, 如今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深入人心,共享工程就是数字图书馆理论探讨实践的产物,它是通过数字图书馆全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构建的数字信息工程──数字图书馆为文化产业整合提供了纽带,与共享工程有着紧密联系,在建设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共享工程对数字图书馆已经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提供服务,共享工程是未来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早期实现形式,它的实施将在一个侧面缩短人们与数字图书馆的距离,亲身感受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

文化信息资源是文化共享服务的来源,是文化共享服务的前提与基础。作为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其目的是利用以音像、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的海量数字资源,向各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文化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网络连接的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和5000个以上县乡社区和街道基层网点的联网;完成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所等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在实现总体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各级图书馆理应承担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参加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图书馆也将从中受益,这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状况、人员队伍素质、技术与服务水平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是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基础, 实现数字信息服务又是数字图书馆的目的。两者相得益彰,密不可分。

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从建设到现在已形成了巨大的规模,这些数字资源为基层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2010年是文化共享工程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服务点覆盖全国所有的县、乡镇和村,资源总量达到100TB。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可知,仅1995年到2009年这15年间发布的标题或关键词中含“数字图书馆”的论文有11000多条。可见,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在各大中型图书馆及相关机构进行探索和实施,已初步建设成了具有相当数量的数字资源、较为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海量存储以及强大检索功能的数字平台系统。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009年底拥有的电子图书已达150万种以上;期刊论文超过3000万篇,均提供网上查询和原文服务;电信20M光纤网络;购买了磁盘阵列;采用了TRS中文全文检索系统平台。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共享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共享工程的快速推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利用共享工程资源进行数字信息服务的现状

目前,文化共享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受国家中心投递信息和地面卫星接收器接收效果及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等制约。国家中心向我省投递的信息资源是农村版资源,主要包括电影、地方戏实用讲座、城镇务工人员技术、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农贸市场行情等类,这些资源大多适合农村群众。但真正的农村群众又没有条件收看,且在这些资源中,一是城镇务工人员、农贸市场行情和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等适用性强的资源信息量不大,更多的是地方戏、话剧和电影类的资源,地方戏因区域性较强,多数群众难于接受。而农村养殖业、种植业等信息资源少且不能做到根据各地区、各季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投递信息资源,如:云南的农业支柱产业是烟草、蔬菜花卉;而北方大部份地区主要是以粮食为主产业等,因接收到的信息资源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再者因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有限、内容单一和城乡群众的需求差异及基层服务网点发展不平衡等限制,许多基层群众还不能享受到文化信息资源的实惠。

3、如何利用共享工程资源进行数字信息服务

共享工程是一项应用高科技来实现的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造就良好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应用环境,努力探索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积极开展数字信息服务工作。

3.1 丰富共享工程数字资源

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服务是根本,利用是关键。各中心要从资源建设内容和形式、资源量规划、技术指标、经费预算以及版权范围和年限等几个方面调整资源建设方案,树立精品意识,讲求效率,把资源使用效果作为资源建设的着眼点。文化共享工程海量的信息资源需要各级中心的共同建设,并最终建成规模庞大、能满足各阶层群众文化需求的信息资源体系。为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我们要积极探索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对基础信息、特色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丰富文化信息资源的内容。除接收国家中心和省中心的数字资源外,要根据基层群众需求,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如广东省韶关图书馆已经整合2000余类地方文化信息资源,基本形成静态性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人物、民风民俗、城市历史等信息简介1000多条。同时,结合地方特色文化,韶关支中心还先后建立了“张九龄文化研究资料”、“南禅宗六祖研究资料”、“地方史志资源”三个全文数据库,数据量达近百兆。作为经费紧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虽然不可能做得像他们那样大的规模,但同样可以借鉴他们的思路和做法,在开发地方独一无二的文献资源和建设上寻求突破,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共享工程资源。

3.2 构建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大力建设文化共享工程,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努力实现的目标。例如,山西省共享工程分中心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等,搭建了省、市、县、镇、村共享工程文化信息服务网络和五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雏形,全省范围内初步实现“一证通用”和“通借通还”,省、市、县三级图书馆的所有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均可以共享,均可以无偿、免费提供给山西广大群众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惠及大众。近年来,山西省已有1个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6个市级支中心,109个县级支中心,539个镇级基层服务点,近25926个村级服务点加入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同时,还为全省15466个村服务点配备300册流动图书,为59个县支中心配备流动图书车和39万册流动图书,图书在县城内进行流动服务,带动了市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各级中心可参照山西省共享工程模式,来构建服务网络,让数字信息服务深入人心。

3.3 加强基层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共享工程工作能否可持续地发展,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是关键。因此图书馆应有计划地通过多种途径,如:引进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也可将馆内现有人员送到专业学校进修或是到工作做得好的站点学习培训等,提升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加工整合信息资源的技巧,不断改进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一批业务技术精、政治素质高、能吃苦,又有奉献精神的管理队伍,加快资源建设与更新步伐。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引进的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专业、外语专业、信息情报专业的人才,以改善公共图书馆人才专业结构配置不尽人意的现状。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基础;共享文化信息资源,服务是目标。为追求共享工程服务成效的最大化,图书馆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有效利用共享工程进行数字信息服务,努力使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走进千家万户。

摘要:文化共享工程是面向农民群众的最为快捷的数字信息服务工程。如何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进行数字信息服务, 是我们图书馆人应予以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数字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图书馆学研究, 2004 (1)

[2]卫传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研究综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 (5)

[3]伍清霞.数字图书馆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关系.图书馆学刊, 2011 (1)

3.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篇三

关键词:网络平台;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Building&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Web-based Platform Technology

Wang Ge

(Shaanxi Foreign Technology Exchange Center,Xi’an71005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radi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ll be challenged.

How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 society,adjus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to improv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Article propose establishing a Web-base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on above questions,as well as its feasibility,ways and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Keywords:Network platform;Building&Sharing;Information resources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共享知识财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各种科技信息资源,在网络平台的信息服务领域实现横向联合,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外科技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Intemet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不仅为科技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向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同时也要求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要向网络化共享发展。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辟一条新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途径,走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从发展态势上看,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从不同地区、不同系统正在全国迅速推进,已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大环境。科技信息资源的系统性网络建设,特别是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起步早、见效快,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措施

网络科技信息可以被精确而快速地低成本復制出来,成为成百上千份相同的信息。这使得消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极为方便,使得信息膨胀成为现实,使得信息时代的到来成为可能。我认为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完善共享机制、构建共享平台

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作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成立一个具有统一规划、协调开展工作的监管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开展采购协调、联合编目,不断扩大科技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提升网络的科技信息传递速度。坚持统一规划,宏观调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不断丰富科技信息资源的内容,增强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色与创新。

用先进的手段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之具有海量的存储功能。扩充、集成科技资源,努力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例如:如果档案馆的信息联合图书馆的技术,借助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已有的经验、成果和商业化推广,将档案信息融入其中,必将取得双赢的结果。

(二)强化共享数据库、统一共享标准

数据库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是连接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的纽带。因此,必须强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对数据的采集、标引、加工及录入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才能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建共享。

当前网络信息存储的形式微观上是较有秩序的,而宏观上是较为混乱,还没有统一的形式上的信息存储标准。尤其是在这个不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便无法吸引眼球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世界里,信息的传达,往往以特别而吸引人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全国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针对各种形式的资源制定了相关的元数据标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第一步。然而更多要做的是要提供稳定而健全的平台,不仅为网页浏览提供方便,更要为应用程序的有效安全接入提供标准接口。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三)加强共享规范化、提升共享技术

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重复率高、无序化突出,加之信息发布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导致信息查询和利用的困难。所以应该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与规范。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加工与整序。使网络信息资源处于良性状态。便于信息资源的网上传递与检索。使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有效地进行网上免费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除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之外,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信息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全面地改造、升级特别是有效整合现有的各自相对独立的传输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以光纤通信为主干,以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为辅助的高速巨容的多媒体数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网络的综合集成和宽带智能化。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学习他们在数据库建设和共享方面的经验,力图选择和建立合适的数字信息资源产生和交流的技术平台。

信息时代即将到来,信息大潮不可逆转。然而我们要看到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人类缤纷多彩,无比丰富也无比复杂的文化,从具象到抽象,直到今天,其载体将转变成为纯粹的信息。而网络资源共享,使得这样光辉多元的文化得以充分的展示与张扬。然而乐观的同时,我也相信自由的网络上需要建设规范和秩序才能蓬勃发展,承载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

参考文献:

[1]郗沭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2008

[2]李鹰.试沦新世纪的档案利用工作,南京大学学报,2009,5

4.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篇四

引言:如今网络已经在不断的发展,起信息共享功能也有了足够强大的体现,对于各项建设来说,都需要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所以对基于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机制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建立完善的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机制,可以让所有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从而帮助科技信息能够迅速的被分享应用,促进科技的发展。在本文中,主要针对了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自我看法,以此同时,针对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机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研究为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关于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机制的特性

1、将各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机制建立了关于科技信息资源的检索平台,需要者可以在这个平台对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检索,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而这个资源共享平台上包括了各项科技信息资源,形成了强大的信息库。与此同时,检索平台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的在更新,这就保证了检索平台能够正常迅速的运行,最终让需要者能够更快更好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2、实行抢答性服务体系,建立快捷原文传递系统。客户在进行信息资源搜寻的过程中,会提出一定的服务请求,而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机制建立了抢答性服务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当工作人员接到客户的服务请求的时候,便可进行抢答,谁抢到了客户服务请求,就会禁止其他工作人员从事这项服务请求,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它能够迅速快捷的将原文发给客户,让服务效率更高,给客户留下完美的服务体验。

3、国家资源与地方资源相融合。在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机制中,通过NSTL 接口的接入,让国家资源与地方资源都能够传递到科技信息共享中,这就帮助了科技信息最终的.相融合,让信息资源更好的实现其共享功能。

二、关于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机制的内容简介

1、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其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实现了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所以对于云服务平台来说,其重要就在于如何迅速并且完整的满足客户的需求。首先,云服务平台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并且巨大的信息库,包括了各个方面的科技信息资源;其次,云服务平台要建立相关资源传输途径,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科技信息资源,而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云中心的核心作用,即客户向云中心请求,云中心再针对请求释放其资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整个资源共享过程变得简单。

2、关于资源建设和整合应用。对于资源共享来讲,资源的建设与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将已有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这是每个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都必须要面对并且解决的问题,因此,资源建设和整合是整个资源共享过程中需要用心对待的一个部分,例如,针对不同的产业领域,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包括农业、经济业等等。另外,资源建设整合一般通过三层来得以实现,即云数据层、业务层以及用户应用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资源得以更加合理的分类整合,最终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的高质量。

3、关于跨库平台访问。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不只有一个,不同的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与平台之间所采取的服务方式以及系统运转方式是具有差异性的,而单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不能够满足客户对信息的需求,以此需要让不同服务平台之间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即跨库跨平台访问,云服务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云服务来说,其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在于元数据,它可以将各项数据结合在一起最终保证资源的完整性,与此同时,元数据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交换功能,即需求者在进行资源共享请求后,元数据能够连接各个信息库的信息,最终让需求者得到完整的信息资源,更好的实现了资源共享功能。

三、结语

5.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与实现 篇五

0情 报 科 学

Vol.25, No.4 April, 2007

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与实现

金胜勇, 孔志军

(河北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 文章认为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是: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合力建设并自由共享完整而不重复 的信息资源体系。提出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管理模式、布局与共建模式、服务模式, 分析实现共 享理想过程中遇到的管理体制、共享观念、共享技术、信息权属等障碍。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共享理想;/ 5A0 目标;共享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

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634(2007)04-0502-0

4I deal and Achievement of th e Infor mat ion Resour ce Sharing

JIN Sheng-yong ,KONG Zhi-jun

(Management School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China)

Abstract:The authors considered the ideal of informat ion resource sharing is that sharing organizat ions co-

build and freely share the completed 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s without redundancy.Then th e paper put for2 ward the ideal management model,distribution model,co-building model and service mode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At last,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obstactes in clude managerial system,idea of sharing, sharing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rights.Key words:informat ion resource sharing;sharing ideal;/ 5A0goals;sh aring model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无数社会理想积累的历 史,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 之一。理想, 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一直 受到古今中外思想家的热情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 度对理想概念作出了自己的界定。由此,我们可以 大致归纳出理想所具 有的涵义:¹ 理想是一 种想 象,一种观念构思,表达着对于美好未来状态的向 往和追求,是人类意识中具有超前性、建构性、期 待性和规范性的部分;º 理想不是空想和幻想,它 是对现实的扬弃, 是以概括现实生活中一切有生命 和发展前途的东西为基础的,通过实践能够实现;» 理想作为一种指向远景的想象,属于理性认识范 畴,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最终归 =1>

宿。

如今,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

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逐渐深化,以计算机和网络为 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共享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 术支持, 共建共享的事业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一切 都似乎昭示着 我们离信息资源共享的 理想越来越近。面对似乎触手可及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 也 许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对信息资源共享实践的审视与 自省。对社会现实进行理论批判,是理想建构的必 要准备。从现实情况来看,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尚 不成熟, 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完善, 资源共享的实践 在观念、管理、技术、权利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尚未解决。理想来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推动着 社会实践向前发展。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是什么? 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只有勾勒和描绘出信息资源共 享的理想蓝图, 信息资源共享的事业实践才能遵循 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

=2>

收稿日期:2006-10-19

作者简介:金胜勇(1971-),男,河北沧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图书 馆这基础 理论与信息 资源管理研 究;

孔志军(1982-),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1 由 / 5A0 目标透视共享理想

程焕文、潘燕桃 2004 年出版的 5 信息 资源共 享6一书,第一次将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概括 为:/ 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t ime)、任何 地 点(Anywhere),均 可 以 获 得 任 何 图 书 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 3>

resource)0,即/ 5A0目标 或 / 5A0理 论。2005 年 7 月 8 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 / 中国大学图书馆 馆长论坛0上,国内 50 多所大学的图书馆馆长通 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也自然应该围绕这些信息资源 建设机构来进行构建, 而不是单纯描述图书馆能为 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实践过程中, 许多资源 建设单位把信息资源共享理解成信息使用方和信息 提供方的共享, 混淆了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资源服 务的概念, 错误地把资源共享等同于通过网络向用 户提供数字资源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 / 5A0 目标更应该被当作图书馆用户服务的理想。

虽然 / 5A0目标从逻辑上不能作为信息资源 共享的理想,但我们却可以从 / 5A0目标中透视 信息资源共享的 理想。既然 / 任 何用户在 任何时 过并联合签署了 5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 宣言6(以下简称 5 武汉宣言6),将 / 5A0目标以

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予以确定=4>。

/ 五个任何0的表述形式说明, / 5A0目标包 含许多理想化的内容。5 武汉宣言6也清醒地表明: / 实现上述目标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0 ,/ 在实现我 国信息资源共享目标的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诸多障 碍,这些障 碍既有客观的也 有主观的0。很显然, / 5A0目标的最终实现还很遥远,但是这种观念构 思却能 够鼓舞 人们 朝这 个方 向努 力前行。因此, / 5A0目标更像是信息资源 共享的理想。陈传夫、肖希明在 3 凝炼共识昭示理念推进合作共享一 我们理解的 5 图书馆合作与信 息资源共享武 汉宣 言6 4一文中就明确指出,/ 5A0目标/ 是一种理

想的境界,是一个崇高的目标=5>

0。5 信息 资源共 享6一书也论述到:/ 从图书馆的现实来看,图书 馆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始终是无限的, 而图书馆的 信息资源始终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无限 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 用有限的资源去最 大限度地满足无限的需求又是完全可能的。因此, 在理论上,信 息资源共享又是 一种梦寐以求 的理 想=3> 0。

然而,/ 5A0目标终究不能作为信息资源共享 的理想,因为它不符合信息资源共享理想的主体特 征。5 信息资源共享6 一书给信息资源共享所下的 定义是:/ 所谓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 间和图书馆与其他 相关机构之间 的各种合作、协 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 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

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3>

0。由 此可见,信息资源共享的主体应该是/ 图书馆与图 书馆之间0 或/ 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0 , 那么,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的拥有任何 信息资源0 ,那么对于信息资源建设单位而言,首 先要求的就是要 / 拥有0。这里的 / 拥有0不是指 个体建设单位的 / 拥有0 ,而是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的 / 拥有0 ,建设并拥有用户所需的任何资源(理 论上是一切资源),应该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理想的 核心内容。同时,/ 5A0目标还要求共享系统对信 息资源的拥有还应该是单一的,即任何一种信息资 源在系统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种资源只要被 共享系统所拥有,不论它存在于哪家建设单位,用

户都可以自由获得,而重复建设是毫无效率的=6>

。因此,避免重复建设不但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原 则=7>,而且应该成为共享理想的又一重要内容。共 享理想如果失去这一内容,就会违背信息资源共享 的初衷,因而也就失去了共享的意义。

对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 我们可以做出如下通 俗的蓝图描绘: 共享系统拥有一切信息资源, 而且 任何信息资源的存在都是唯一的, 所有的资源建设 单位都可以自由使用信息资源并服务信息用户。对 这一理想蓝图的确切表述是: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合 力建设并自由共享完整而不重复的信息资源体系。共享理想的理想实现模式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 我们的心中会有一条笔 直平坦的理想大道。虽然我们最终在实践中所开辟 的道路与之并不一致, 但只有遵循这条理想大道, 实践中对道路的开辟和跋涉才会少一点艰辛。信息 资源共享的理想大道就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实现 模式,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理想的管理模式, 理 想的布局与共建模式,理想的服务模式。

(1)理想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 呼唤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但面临的现实

却是我国图书情报事业 / 条块分割、多头管理0 的 管理体制以及建设单位 / 自力更生、自给自足0 的 传统观念。其实早在 1957 年,国务院批准了 5 全 国图书协调方案6,决定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 下设图书小组, 由文化部、高等教育部、中国科学 院、卫生部、地质部、北京图书馆的代表和若干图 书馆专家组成, 负责全国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工 作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这一模式曾被视为我国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典范, 只是受到历史的影响没

= 8>

有长期地开展下去。1987 年,虽然 我国又成 立 了部际图书 情报工作 协调委员 会,但由于 其 / 协 信息需求可以通过网络在任何地方(Anywhere)得 以满足, 而不必走进图书馆。因此, 三级单位的信 息服务将主要集中于检索服务、专题服务、推送服 务等更深层次的服务形式,同时要负责收集用户的 信息需求, 提供给一、二级单位以促进信息资源建 设的质量。此外, 三级单位不能走完全的虚拟图书 馆的道路,要继续充分 发挥其物理实 体的结构优 势, 实现其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等其他重要的社会 职能。

在上述理想的布局与共建模式中, 上级信息资 源单位兼有下级信息资源单位的职能, 资源共享的 调0 的组织性质, 所以不具备对信息资源共享实施 真正管理的 职能。借鉴 5 全 国图书协 调方案的 经 验6 ,理想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应该是:在国 务院下设一个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委员会(或全国图 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直接负责各系统。各行业的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它不仅具有对资源共享的 组织协调职能,还应负责信息 资源共享政策 的制 定, 并决定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人事、经费等重要 管理问题, 成为一个真正有职、有责、有权的信息 资源共享管理机构。

(2)理想的布局与共建模式。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 来开始关 注信息 资源布 局模式 的研究, 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成果。信息资源布局模式被 概括为系统布局模式、地理布局模式、学科布局模

式三种类型= 9>

。理想的信息资源布局与建设模式是 一个三级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由于数字技术 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资源可以突破时空的约束 实现自由共享,因此在理想的资源布局模式中,地 理布局模式已被摒弃。根据原有的系统布局模式中 各建设单位已经形成的资源基础, 在全国建立几个 一级信息资源单位, 按照学科构成来分工建设信息 资源, 目标是保证各学科的一次信息资源达到完整 级、数字化。同时, 在全国范围内以课题招标的形 式建立若干二级信息资源单位, 主要任务是建设二 次、三次信息资源, 开发各种专题数据库。而其余 众多的三级信息资源单位将不再承担信息资源的建 设任务。

(3)理想的服务模式。信息资源共享理想的重 要内容就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在信息资源共享 的理想模式中, 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承担了信息资 源建设的全部任务, 因而其余众多的三级单位的工 作重点将转移到用户服务上来。由于理想模式中信 息资源建设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特征,用户的大多数

管理机构按一定周期对各信息资源单位的资源建设 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估, 以此来决定对各单位的经费 投入, 并结合课题招标情况对二、三级信息资源单 位的等级进行调整。实现共享理想的障碍

科学的理想只是明天的现实, 与客观事实既有 时间差, 也有高度差。在实现共享理想的实践过程 中, 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与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来 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管理体制、共享观念、共享技 术和信息权属。

(1)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管理 体制错综复杂、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互相之间缺 乏有机联系, 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许多单位 虽打着 / 资源共享0的旗号,却在资源建设过程中 引入市场机制, 不但使资源共享背离了公共事业的 性质,而且还引发了 / 你无我有,你有我优0的市 场竞争策略, 使共享实践越来越远离共享理想。这 些情况,严重制约着我 国信息资源共 享实践的发 展。黄彼玲认为, 行业分离的局限性直接导致了跨 系统、跨部门之间的图书馆不能真正合作, 加上各 个行业协会缺乏权威性, 因此合作和共享中的沟通

并不畅通=10>

。肖希明指出,对图 书情报事业加强 宏观调控是完全必要的, 应该寻求建立一个具有较 强的宏观调控功能的横向协调组织, 其主要职能就 是在各个层次上组织和协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

享活动=11>。

(2)共享观念。虽然图书情报界在理论上认可 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但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实 践中, 顽固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仍然存在着巨大 的消极影响, 具体表现为共建共享意识薄弱、缺乏 合作精神。李家清认为这种观念上的障碍主要有以期 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与实现 5 0

5= 18>

下几点: 一是受小农经济自我封闭观念的影响, 各 文献保障机构盲目追求 / 大而全0、/ 小而全0;二 是受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 只愿共享, 不愿共建;三是 受 重藏 轻 用 思想 的 影响,对 资 源共 享 不 积 =12>

极。黄以宽分析了资源建设单位不愿共 享的原 因,主要源于三种顾虑:/ 算帐0心理、/ 遮羞0心

=13>

理和安全顾虑。马费成、裴雷则认为共享理念的 不一致也属于观念问题, / 一方面, 一些信息服务机 构缺乏共享意识, 对于馆际互借请求反应迟缓或柜 绝服务;另一方面是指信息资源共享双方不能达成=14>

共识, 对共享协议的努力和努力程度不对称0。

覆。虽 然也有 学者提 出法定 许可 的发 展范 式, 虽然 / 开放获取0的实践也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 一条思路,但跨越制度的障碍,却远比解决体制、观念、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都更加困难。尽管我们努 力去描绘那样通往理想的最笔直、最平坦的道路, 但脚下的路注定是崎岖和坎坷的。然而,向着理想 奋力前行、勇不放弃,正是人类追寻文明的进程。信息资源共享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左鹏.关于人生理 想的 哲学思 考[ J ].北 京科技 大学 学

(3)共享技术。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的 过程中,各单位技术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也成了发展 的制约因素。许磊认为,一方面,/ 受经济因素的 制约,各地区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各单位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通讯设施发展 不平衡0;另一方面,/ 我国许多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 化建设过程中,不论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选择,还 是网络建设标准多是各自为政,很少从整体化、网

络化、标准化的角度考虑0=15>

。王颖洁则指出技术 方面的障碍主要有:一是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缓慢, 发展不平衡;二是多种集成管理系统并存,缺乏网

络化和标准化;三是网络 基础设施落后=16>

虽然目 前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日益月 异,网络技术等直接服务于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手 段也不断涌现并迅猛发展,但总体而言,在实现信 息资源共享理想的道路上,技术发展还要经过漫长 的历程。

(4)信息权属。实现资源共享理想的道路上, 遇到的最大的障碍还在于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信息 权力问题。突破上述管理体制、共享观念、共享技 术三个方面的障碍,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诉求,但 实现信息资源的自由共享,却是对以知识产权保护 制度为主的现行社会制度的极大挑战。信息资源共 享固然是人类的理想, 象征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但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保护知识产权人(或信息 产权 人)的权属, 也是理性的选择和法制精神的重要体 现。如何建立一种社会秩序, 使权利人信息或知识 的合法权利得到承认和尊重, 同时也保障信息资源 建设事业在充分体现权利人利益的前提下能合法地 传播和共享信息资源, 是当前资源共享实践中遭遇的两种文明的冲突=17>

。无论是实现共享理 想描绘 的蓝图还是 / 5A0目标所确立的前景,都将 是对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出版制度等社会制度的彻底颠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 8,(3): 60-64.2荆品娥.论理 想的 存在[ J].论理 想的 存在[ J ].商 丘师 范学院学报, 200 2,(4): 77-79.3程焕文, 潘燕桃.信息资源 共享[ M].北京: 高等 教育出 版社, 2004.7.4中国大学图书馆 馆长论 坛.图 书馆合 作与 信息资 源共 享武汉宣言[ 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 ,(6): 2-4.5陈传夫, 肖希明.凝炼共识昭示理念推进合作共 享)

我们理解的5 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 源共享武汉 宣言6 [ 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 06,(2): 2-7.6金胜勇, 苏娜.经 济效率 对信息 资源 共享 的观照: 透 视信息资源共享的首 要问题[ J ].图书 馆工作与 研究, 2006,(2): 7-10.7金胜勇, 于淼.基于共建共享 的文献信息 是论构建[ J ].中国图书馆这报, 20 06,(4): 72-75.8沈继武, 萧希明.文献资源 建设[ M].武昌: 武汉 大学出 版社, 1991.4.9常书智.文 献资 源建 设工作 [ M].北 京: 北京 图书 馆出 版社, 2000.11.10黄筱玲.我 国文 献信 息资 源 共建 共享 若 干问 题的 思 考

[ J ].图书馆, 2006 ,(2): 56-60.11肖希明.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研 究述评[ J].高校 图书馆 工作, 2004 ,(4): 7-12.12李家清.我 国文 献资 源共 享 中存 在的 问 题及 对策 研 究

[ 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1): 36-3 9.13黄 以 宽.信 息 资 源 共 享难 在 哪 里?[ J].中国 信 息 界,2005,(16): 5.14马费成, 裴雷.我 国信 息资 源共享 实践 及理论 研究 进展[ J ].情报学报, 2005 ,(3): 277-2 85.15许磊.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 享研究现状 分析[ J].情 报科学, 2005 ,(1 2): 1908-1913.16王颖洁.近几年来我国文献信 息资源共享 研究综述[ J ].情报科学, 200 5,(2): 306-310.17王知津, 金胜勇.图 书情 报领 域中的 信息 法律问 题研 究

6.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篇六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system) 建设历经了计算机技术在中国发展的不同时代。从单机系统, 到部门级的医院信息系统 (department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DHIS) , 直至现在进入了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 (integrated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IHIS) 时代。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疗卫生行业供应短缺的矛盾已得到缓解, 服务理念也在医院悄然生根, 传统的“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管理信息化将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当今的医疗领域中, 人们往往到多家医院进行就诊, 其门诊病历、出院小结易遗失, 就诊过程中医生对患者的既往信息不能及时掌握, 各医院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 造成患者的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 延长了诊治时间;市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未能得到一个完整的资料, 既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也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病史的掌握, 还加大了政府的负担, 降低了社会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影响了政府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决策和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控。因此, 如何实现快速安全的区域公共医疗信息共享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如何将相对分散的医疗行业软件进行整合, 信息共享, 发挥各自所长。把各自的精力放在自己特长的方向上, 打破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可以更好地提供医疗信息服务, 同时帮助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医疗行业信息化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区域内各类医疗与卫生机构存在着大量的医疗信息系统以及业务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 组织内的各个单位依据业务或任务进行分布, 并且管理着一组信息资源集合。不同业务信息系统会在不同工作领域下对底层的信息资源采用不同概念化描述。在这广域环境下的医疗信息资源具有动态性、分布性、多元性和无序性的特点, 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各部门或组织之间的信息相对封闭, 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孤岛”, 造成了巨大信息资源浪费。对于用户而言如何访问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区域内各节点分布存储的信息资源如何进行共享和交换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这就需要一种支持面向语义的、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及服务体系框架。

本文针对广域分布环境下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覆盖网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是采用自底向上与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式, 面向用户需求建立需求本体, 同时各自治的信息资源节点采用基于语义的信息描述, 需求本体指导下的基于信息节点信息资源语义相似度聚类形成语义拓扑的覆盖网络, 从而基于语义覆盖网络的语义全局索引提供信息资源定位和共享服务。

2 信息共享机制及相关工作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指出:“我们淹没在信息中, 但是却渴求知识。”为什么当各类信息象洪水一样向我涌来的时, 我们仍然缺乏所需的信息呢?这是因为在信息环境中, “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一方面信息量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这一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知识和信息的海量性、无限性和人的精力、时间的有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二是知识和信息的无序性、污染性与人类使用的选择性同样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解决这两个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进行有效信息组织与服务。

P2P网络已经成为未来网络应用的基础结构, 对于如何解决P2P网络的信息共享问题有很多研究.基于P2P网络环境下, 不同的文章针对不同应用领域提出了不同的体系框架和系统架构。

ALEXANDER等[1]针对对等网络节点, 提出了基于语义覆盖聚类的超级节点网络。它以节点特征的聚类极大提高了搜索和集成的效能。ALEXANDER等提出超级节点的语义覆盖聚类 (SOC) 的概念, 其能够对节点分布按聚类进行有控制。对比当前所宣布的语义覆盖网络方法都是为平面的、纯端对端拓扑和有限元数据集而设计的, 如简单文件名, 我们允许一个复杂异构模式如关系数据库进行聚类, 并利用超级结点网络的优势, 如高效搜索和信息广播等。该方法是基于人类专家预先定义的规则, 基于这些规则一个完全分散的广播机制和匹配方法将结点自动分布到超级结点[2]。因此, 能自动进行超级节点网络中信息源的集成, 减少网络中信息泛滥。

陈汉华、金海等针对P2P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检索提出了SemreX系统, 它为计算机领域研究者提供如下功能[3]: (1) 基于语义的本地文献信息存储和管理。为了实现SemreX网络Peer之间在语义上的信息交互, 设计了文献本体作为所有结点的共享信息模型。本地文件系统中异构格式 (目前SemreX主要支持PDF文档) 的文献信息经过信息提取后, 按照共享本体模型存储于本地Sesame数据库中。 (2) 基于语义的P2P文献搜索。SemreX用两个本体来规范SemreX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的语义模型:参考文献本体和ACM Topic。

pNear[4,5]系统采用了内容聚类和分布Hash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分布信息共享。该方法将目前P2P系统的信息搜索两个基本方法基于Hash表的分布索引 (DHTs) 和语义覆盖网结合, 从而克服了两者单独使用所带来的不足。PARIS[5]作为一种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结合的新型语义覆盖网体系结构为面向信息资源聚焦服务的高效索引体系提供了启发性思路。但是这些都没在网络中加入语义因素。

HENG等[6]提出一种分布式p2p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 支持相关文档的基于语义的内容搜索。首先给出一个综合和可扩展的P2P网络的相似文档搜索框架, 这个框架建立在层次摘要结构的基础上的。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 开发出高效文档搜索系统, 通过有效的摘要和以不同粒度维持所有网络中文档。最后通过试验研究在一个运行真实的P2P协议的行为和仿真大型网络环境。

文献[7]基于信息分类体系框架用LDAP目录服务器作为目录索引节点存贮信息资源的索引信息, 目录索引节点类似于混合式P2P网络的超级节点, 每个索引节点负责存贮一部分信息资源的索引信息。在整个体系框架中分布着多个目录索引节点, 并采用基于内容划分的覆盖网络将目录索引节点合理地组织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种信息资源导航定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语义关联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关联的语义覆盖网, 基于语义关联覆盖网提供信息聚焦服务[8]。

为了使网络检索包含语义信息Habib Rostami等提出构建语义划分树 (semantic partition tree, SPT) [9], 它本质上是一个静态共享的上层本体, 为了方便处理, 这个本体树是一个二叉树,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要把非二叉树转换成二叉树。每个节点都根据这个语义上层本体建立一个索引, 索引中维护着该节点所负责的几个概念指向的信息所在。实际上它构成了一个基于本体的分布式哈希表。

但是建立哈希表不适合在节点和资源庞大的网络中使用, 所以提出建立语义覆盖网[10,11,12,13], 它实际上是一种凌驾于物理网络之上的逻辑网络[14]。

文献[15]提出基于主题域构建网络, 根据主题将节点组织成层次化的覆盖网络, 保证将搜索限制在与查询主题相关的局部节点子集中, 为有组织的P2P系统提供了一种基于复杂查询条件的、能有效搜索数据对象的方法。但是文中构建的方法是基于对全局的网络信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这对于一个复杂、包含很多节点的P2P网络来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 不容易实现。文献[16]提出基于概率的算法, 它对网络中每个节点维护一个本地索引表, 索引表中包含了该节点所有邻居节点的索引。索引值反映了对于一个特定查找对象, 该节点的邻居被选择作为下一跳的概率。

在非结构化的P2P网络中节点没有经过组织与管理, 每当提出一个检索请求只能通过洪泛的方法进行查询。要提高检索效率就要实行有效的组织, 是节点不再盲目的将检索请求随机的转发给任意的邻居, 要进行节点的组织第一步就是将相似的节点聚类。文献[14]中提出先建立一棵主题树, 根据主题树将资源归类得出节点上资源的分布情况, 设置一个只包含0, 1的字符串, 每一位对应一个资源类型, 当该位上为1时就表示节点上包含这一类的信息, 反之为0则表示不包含。把这个字符串称为KID (kind ID) , 然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节点之间的相似度, 见图1。

得出所有节点对之间的相似度之后, 利用聚类算法进行节点聚类, 将相似节点组织在一起, 并在聚类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超级节点, 负责举了内部以及聚类之间的消息传递, 每当聚类内有检索请求的时候首先将请求提交给超级节点。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它可以在不了解全局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节点之间的相似度不是简单的认为节点上只包含一类信息, 而是利用KID进行比较全面的节点相似度计算。

我们提出的基于语义覆盖网的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将这些方法的进行补充, 考虑采用基于本体的元数据及跨本体语义相似度, 同时结合用户信息需求形成语义覆盖网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

3 基于语义覆盖网络的信息共享框架

3.1 信息共享机制

基于区域分布环境下的医疗信息系统呈现出一个信息海量、多元、复杂、分布、动态、异构的新特征。各个医疗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融合越来越频繁, 使得过去“孤岛化”的组织方式难以得到整个系统的信息统一视图。信息资源必须能够互连、互通和互操作, 用户的信息访问必须是在一体化的统一视图基础上的, 因而对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考虑提供一个一体化信息共享空间环境来支持战场信息的共享与服务, 大体工作框架示意如图2所示。

现阶段, 各际医疗单位及机构都建立各自的信息资源库, 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分布于广阔的互联网络环境中, 只能在局部环境下使用, 无法实现全局共享, 这就对面向一体化协同服务的信息保证形成了障碍。同时目前绝大部分医疗单位的信息资源也是从下而上来自各医疗业务信息系统逐级汇总的, 并采取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查询提供信息支持, 而不能基于语义关系进行信息资源聚焦服务, 无法满足未来企业竞争需要的精确信息服务需要。本书考虑在各自治信息源基于统一元数据模型形成统一理解的基础上, 面向统一信息视图的形成提供有效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 并利用合理的组织索引体系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本文采用基于语义覆盖网的有效信息组织,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基于语义相关度的信息资源聚焦服务来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体思路是信息提供者将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一体化元数据模型封装注册了信息资源中心, 信息资源中心通过语义相似度计算形成统一信息视图并基于语义覆盖网对信息资源进行索引, 信息用户通过基于语义的信息导航与检索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资源。针对这样一个框架结构, 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如何构筑一个基于语义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空间;如何对各类异构医疗信息资源进行一体化描述;如何形成各自治医疗信息源基础上的统一信息视图;如何对发布进来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索引;如何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能力。

3.2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框架

基于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工作基本机制, 本文在基于语义覆盖网的信息组织框架基础上[17]提出一种基于语义覆盖网络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框架 (semantic overlay networks based district med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framework, SONDMIS) , 来构筑一个信息共享空间, 如图3所示。在SONDMIS框架中采用一个基于对等信息资源中心 (information resource center, IRC) 网络的结构来组织管理分布环境下的各类信息资源[17], 各医疗信息中心或医疗信息系统将各自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一体化元数据模型描述并注册到IRC (一般依托各医疗机构信息中心) , 从而通过IRC发布到信息共享空间中进行组织索引, 信息用户通过发现、查询或订阅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其中IRC是信息组织与管理的核心, 通过多IRC协作来提供一种虚拟的全局信息共享环境, IRC管理着多个医疗信息系统发布上来信息资源。发布到IRC的信息资源是通过规范化的、面向语义的元数据描述来保证信息资源的全局可视、可理解和可用性, 同时, 利用语义覆盖网技术提供一种全局组织索引策略对分布在不同IRC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索引,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系列服务来满足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需求。

如图3所示, 整个信息共享框架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分别为:信息源层、元数据语义规范层、信息资源层、语义覆盖层和共享服务层。其中元数据语义规范层贯穿于其他所有层次。

(1) 信息源层是由信息源节点 (information source peer, ISP) 组成, 包含区域共享环境下的所有信息源, 信息源的信息具有异构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提供相应的wrapper, 对信息源进行存取访问。从信息资源内容上看, 包括各医疗信息系统的不同信息资源;从信息源模型结构和模式上看, 包括系统文件、数据库 (包括关系、面向对象、xml数据库) 、电子文档、声音、图像、视频音频文件、网页和提供信息的web服务等。 (2) 元数据规范层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面向语义的元数据描述能力。元数据是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基础之基础, 重中之重。信息资源是基于元数据规范模板进行描述, 通过注册发布到特定的IRC, 进行统一的组织。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管理、发现、检索与利用都依赖于一套元数据方案, 因而其贯穿于其他四个层次。 (3) 信息资源层是由IRC构成一个对等网络, 其提供区域共享环境下不同节点之间的信息存储、交互与协作机制。每个IRC负责维护和管理一组注册上来的信息资源。其功能是提供隶属信息资源的注册、维护和管理, 并为CP提供各种核心服务。每个IRC都维护着一组元数据规范模板, 注册进来的资源都依据元数据规范模板进行元数据描述。 (4) 覆盖网络层由大量信息索引节点 (IEN) 组成的语义覆盖网, 是在IRC对等网基础上通过构建的语义覆盖网形成IRC信息资源的索引体系。语义覆盖网的构造是依据IRC所存储信息资源语义相似度聚类并结合分布Hash表而形成的, 将语义上相近或相似的IRC节点聚集到一起, 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搜索和定位效率。图4呈现了覆盖网络层节点与其它相关节点的关系。

GWP是IRC和元数据规范模板进入SONIS环境的入口节点, 在SONIS环境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GWP节点, 它们之间采用一种全复制的管理模式, 来提高GWP节点的可靠性。在信息共享环境中, 对进入SONIS环境的IRC节点和元数据规范模板要进行严格审查, 审查工作由GWP来完成, 同时对于元数据规范模板修改也要通过GWP审核后才能向其它所有节点传播。对于GWP即使存在单点失败问题, GWP失败问题可以通过多点复制来解决。

IEN是资源索引节点, 是语义覆盖网络节点, 负责索引IRC网络中各类信息资源, 提高资源的定位效率。

CP是客户节点, 它可能短暂地接入到SONIS环境, 获取SONIS提供的各种信息能力。

服务层包含和维护着环境中所有的服务, 服务由IRC节点提供, 主要是面向注册到IRC上的所有信息资源。服务层包括核心服务和终端服务两个层次。核心服务是环境提供的基本服务, 包括资源发布服务、资源发现服务、智能查询服务、资源订阅/分发服务和安全认证服务。

4 对等IRC及语义覆盖网

在整个框架中, 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关键是采用多IRC结构, RC之间构成了一个对等网络, 通过多IRC的协作来提供高效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为了提高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效率, 本文在对等IRC结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语义关联的语义覆盖网。

4.1 对等IRC功能结构

在整个框架中, IRC是进行战场信息组织与共享的核心。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环境中, 采用一种集中的单IRC的模式是不太实际的, 这样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健壮性都无法得到保证, 因而采用多IRC结构。每个IRC依附某一医疗机构信息中心或一个虚拟组织。区域医疗信息资源遵循特定的元数据规范模板进行描述注册发布到IRC网络中进行统一的组织。IRC扮演着中介和代理的角色, 管理着信息共享环境中的一个局部领域视图。IRC相当于传统P2P系统中的节点, 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并且中介和代理客户端的资源发布、资源发现、智能查询和订阅服务, 通过IRC之间的协作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发布、发现、智能查询和分发等核心信息服务能力。

系统环境中各异构信息源 (ISP) 可以将其本地或局域环境内的各类信息源发布到相应的信息资源中心。进入信息资源中心节点之前, 要基于一体化元数据模型对信息源的语义内容和相应元数据进行描述。这些元数据内容自动地集成到信息资源中心的本地元数据知识库。IRC对外通过各种应用层协议与其它IRC协作完成网络拓扑维护、资源全局范围内的组织, 从而提供高效的信息资源发现、查询和订阅/分发服务;对内通过对各类信息资源的一体化描述, 有效地进行局部的信息组织管理, 并且通过信源代理可以有效地监控局部范围内信息源的状态和存取访问所需的信息资源。

IRC的总体结构如图5所示。

IRC的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1) IRC采用一种客户/服务的形式, 负责所属局部区域环境下各类信息资源的注册管理和仓储管理。 (2) 提供信息资源整合功能, 通过本体集成与本体映射生成IRC局部信息视图, 本体映射的关键是实体语义相似度计算。 (3) 通过与其它IRC协作, 形成全局信息资源索引和全局信息视图。 (4) IRC可以通过本地搜索引擎和远程搜索引擎, 与其它IRC协作来代理完成客户的资源发现请求。 (5) IRC通过智能查询处理引擎可以完成对本地管辖信息资源的内容的查询。 (6) 提供语义关联查询服务, IRC存储着信息资源元数据, 其中包含了复杂的语义关系, IRC提供基于这些语义关系的聚焦服务。 (7) IRC能够提供相应订阅/分发服务。

4.2 关联语义覆盖网结构

为了提高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效率, 我们最终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基于关联的语义覆盖网, 下面介绍一下网络的基本结构。

(1) 将网络中分布、分散的IRC节点按照资源相似的原则进行聚类, 将大量节点分成一个个的小区域。 (2) 从聚类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超级节点, 超级节点负责聚类内部以及聚类之间的通信。所有聚类内的消息传递由超级节点统一支配, 超级节点负责与邻居聚类通信, 将消息传递到整个网络。可见我们构建的网络是一种混合式的网络, 聚类内部是由超级节点集中控制的, 聚类之间是分布的。 (3) 衡量聚类之间消息的语义相关性, 在语义相关的聚类之间添加关联链接。这样每当某个节点提出查询请求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语义关联定位到含有所需信息的节点, 将所有可能语义相关信息都检索到, 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相关共享。 (4) 查询都是有偏好的, 某个聚类通常都有自己经常的访问的聚类, 我们将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聚类称为朋友聚类。这个查询偏好可以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查询以后总结出来, 根据这个特性, 记录节点的查询偏好, 在经常有信息交换的聚类之间添加朋友聚类链接。

4.3 根据语义相似度聚类

首先要进行节点的本地信息分析, 得到当前节点上存储资源的基本情况, 并设置一个聚类特征向量来描述这个节点的特征。具体定义如下:定义3:聚类特征向量是一个三元向量元组, 分别代表特征、百分比和值。

这里的特征设置为关于这类数据的总体描述, 例如这个聚类所包含的内容, 百分比指这类资源在整个节点的资源中所占的百分比, 而值则是关于这类数据的地址信息, 例如存储它的节点的IP等。以便下一步进行节点聚类时使用。

每个节点所包含的资源是复杂多样的, 所以节点的特征向量不可能只有一个, 原则上节点包含了多少类资源, 这个节点就有多少个特征向量。

根据聚类特征向量将节点划分为一个个的聚类, 因为节点包含的资源种类多样, 所以一个节点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的几个聚类中。这里有两种策略, 一是为了查全率考虑只要该节点含有某个资源无论节点上资源的数量有多少都将该节点加入相对应的聚类中;二是根据聚类特征向量中第二位的百分比值来确定节点应该加入哪些聚类, 设置一个阀值, 只有当百分比大于这个阀值的时候才将该节点加入对应聚类。为了效率考虑我们采取第二种做法。

如果某个节点上存储的信息类型特别多, 而且杂, 没有重点, 几乎是平均分布, 导致每种资源的特征向量的百分比值都没有超过阀值, 这时按照正常情况该节点就无法加入任何一个聚类。我们将所有这一类的节点都划到一起形成一个特殊聚类, 在进行检索的时候每个查询都访问一下该聚类, 以求达到尽可能高的查全率。当然因为节点具有节点偏好, 一般节点上存储似的资源都是有偏重的, 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特别小。

在进行完节点聚类之后, 我们需要在聚类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超级节点来负责聚类内部和聚类之间的信息传递。因为超级节点责任重大, 所以我们选择CPU、内存等相对性能较好的节点作为超级节点。

4.4 聚类间添加关联链接

为了实现区域医疗信息资源高效共享, 需要在语义覆盖网中增加关联链接, 这样才可以在共享的过程中将所有相关信息全部得到。

在聚类之间添加的这些连接并不是相同的, 可以将每条链接赋予一个唯一标识符, 含有不同标识符的链接表示这两个聚类之间含有不同类型的关联。当然两个聚类可能同时含有两种或更多的关联, 这个标识符必须都可以表示出这种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两个聚类之间也许不只有一条链接, 也有可能存在多种类型的链接。这样在进行关联搜索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专门的关联搜索, 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信息资源聚焦服务。

图6中的七角形表示超级节点, 圆形表示普通节点, 每个椭圆形表示一个基于语义相似的聚类, 它由一个超级节点和几个普通节点组成, 超级节点管理聚类内的所有节点, 并负责与其它相邻聚类进行通信。相邻聚类之间并不是随意连接的, 根据一些相关关系把聚类连接起来, 这些链接是加在超级节点上的。

在进行搜索的时候, 首先将问题交给自己所在聚类的超级节点上, 油超级节点判断结果是否在本聚类之内, 并将问题提交给自己的邻居聚类, 当确定了查询结果所在的语义相似聚类之后, 再将这个问题提交给当前聚类的关联聚类, 进行关联信息的搜索, 最后将得到的相关信息都返还给用户。

通常情况下, 某个节点需要的信息类型是固定的或是有一定范围的。正如一个进行计算机研究的人, 他通常都是需要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 而其它方面, 例如自然辩证法等政治方面的知识则很少会涉猎, 恰恰相反, 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方面研究的人则常常需要查询这些知识。这就是所谓的节点偏好, 这个偏好可以在某个节点进行了几次查询以后总结出来。所以在网络构建好并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总结出某个聚类内的节点经常访问哪一个聚类, 因为同一个聚类内的节点上存储的都是相似的信息, 所以可以推断这些节点自然会有相似的节点偏好, 综合概括起来就是聚类偏好, 得到聚类偏好之后就可以在这些经常访问的聚类之间添加另外一种链接, 这里称其为朋友链接, 表示这两个聚类之间是经常访问的关系, 添加了朋友链接之后, 每当聚类中的一个节点提出了一个查询, 超级节点就可以将该查询直接转交给朋友聚类的超级节点, 大大节省了搜索时间。

在我们上边构建的包含关联关系的语义覆盖网上添加朋友链接得到如图7所示的语义覆盖网。

4.5 网络性能分析

在构成语义覆盖网之后, 根据聚类超级节点控制信息传递的原则, 可以根据查询所需的开销计算出如何分配超级节点和普通节点的比率来使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达到最高。

假设在一个P2P网络中存在n个节点, 其中有个超级节点, 个普通节点, 每个普通节点和m个超级节点相连, 每个超级节点平均与个超级节点相连, 与个普通节点相连。用来表示在构建语义覆盖网时选择作为普通节点和超级节点的比率。需要根据各种网络开销均衡得出的最佳值。

网络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处理连接开销、问题提交开销和问题转发开销三类开销,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的最佳值。

有了最佳η值, 不仅可以在构建网络的时候进行最佳设置, 当网络中的节点数量有了变化的时候, 还可以进行动态的调整, 保证整个网络高效的运行。

5 总结

7.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篇七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服务体系

一、全面推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1.公共图书馆大规模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形成了丰富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目前,省、市级图书馆普遍开展了数字资源建设,使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65TB。其中,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整合加工约13TB的数字资源,各级分中心整合完成了约52TB的数字文化资源,主要有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并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

2.面向基层服务的数字资源提供能力显著增强。共享工程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已建成庞大的、分布全国的服务网点,依托电子阅览室和卫星接受网络等设备,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全面提高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服务能力,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水平。

资源建设和对外服务犹如共享工程的两大推进器,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共享工程的重要标志。而资源建设及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紧紧围绕地方特色的理念来构筑,也就是说,资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本地的具体实践。

二、围绕地方特色资源,构筑共享工程资源库群

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的核心。要保证共享工程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以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如商州文化、湖湘文化、徽州文化、秦文化、楚文化等等。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就是对祖国丰富的地方、民族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形成共享工程地方的、民族的、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库群,充分展示其资源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主导地位。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使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将加大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力度列为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加大本地区文化部门直属单位和各地方剧团的资源征集和整合力度。可专门派人走访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歌舞剧院、地方戏艺术剧院、艺术研究所等各有关单位,征集地方文化信息资源,投入数字化加工。

第二,注重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征集和加工。如湖北省分中心征集了民间优秀文化资源,其中有:江城八怪作品500余幅、《楚风楚俗》摄影作品300余幅,制作了江城八怪、荆楚华章、楚风楚俗等一批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库。

第三,发挥市、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加数字资源存量,丰富资源内容。如:宜昌市为保护、抢救当地宝贵的民间文化,着手建立“宜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他们很早就拿着录音机、照相机等,到大山深处,到农村基层,搞调查、取素材。3.创新地方特色服务,构筑共享工程服务体系。

共享工程在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全国来看,发展还很不平衡,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广大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满足。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创新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途径。

1.立足地方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根据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实际和发展需要,目前有多种建设与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共享机制模式,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结合建立的基层服务点;二是互联网服务模式,如共享工程中心通过电子阅览室为基层群众服务;三是卫星服务模式,如共享工程卫星服务点;四是移动硬盘/光盘服务模式,如通过硬盘/光盘传输开展服务的基层点。

2.共享工程本身是一项创新工程。共享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因此,我们要按照陈至立同志在贵州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要求,即:一切有利于共享的机制都是好机制,一切有利于共享的办法都是好办法,一切有利于共享的途径都是好途径,立足地方特色,不断地创新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途径。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来实施共享工程,使其真正成为群众喜爱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徐欣禄,黄艳.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考[J].图书馆界,2007(1).

8.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篇八

从征信公司的信用信息内容和来源的多样化可以看出,征信公司是把分散在社会生活中各个角落和各种机构中的、有关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信息集中起来,形成能够全面、真实、详细地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数据档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信用信息加工成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产品,并反馈给各种授信机构和其他信用主体。可见,征信服务是建立在对信用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的,信用信息资源就成为征信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二、信用信息的使用与共享机制,是征信活动得以进行的制度保障

如上所述,信用信息的内容涉及面广,来源也比较复杂,而且在采集与使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许多非常敏感的问题,如工商企业的商业秘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以及事关国家安全的机密等。如果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征信公司就会在信息采集方面遇到很多障碍,甚至无法采集其所需要的信用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对信用信息的使用不进行必要的限制,而任由征信公司滥用信用信息,就会危及到工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乃至国家的信息安全。因此,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就成为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需要从五个方面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第一,信息基本法,如美国的《信息自由法》,用来规范全社会各种信息主体采集、传播和使用信息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第二,针对政府信息、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特殊信用信息的法律法规,以满足社会对特殊信用信息的合理需求,并依法保护企业、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例如,美国政府通过制订和实施《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美国国家安全法》、《企业法》《隐私权法》、《统一商业秘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政府机构、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披露和公开其掌握或反映自身状况的各种信息,并对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给予严格的保护。这种信息公开的制度为征信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和丰富的信息来源,为征信服务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

第三,针对信用信息内容的法律规范,以保证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在美国,这方面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公平信用报告法,此外在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准则、信用修复机构法(CreditRepairOrganizationAct)等、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Gramm-Leach-BlileyAct,以下简称GLBA法)等法律法规中也涉及到一些信用信息的规定,由此构成了对信用信息内容的法律规范。在信用信息的内容方面,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中非常强调信用信息的完整性,除对拖欠、欠税、破产等负面信息和涉及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使用作出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外,对正面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使用则没有过多限制。

第四,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共享范围方面规定,以促进信用信息的合理使用。在信用信息使用范围方面,《公平信用报告法》对征信公司的信用报告规定了明确的使用目的(PermiiblePurposes),即只能用于与消费者获得信用、贷款、就业、保险等法律允许的用途。而在信用信息的共享范围,特别是消费者信用信息的共享方面,美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重点,一是严格界定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及其相关的保护措施,二是对于非隐私的个人信息则允许银行、工商企业与第三方之间进行共享,但它们必须告知消费者拟共享的信息内容和对象。在这方面颁布的GLBA法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共享作出了明确规定。该项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应在与消费者建立客户关系时告知其拟同第三方共享的、有关消费者的信用信息内容;消费者有权决定其信用信息不能与第三方共享。如果消费者在被告知后30天内没有表示不同意共享,则金融机构有权将消费者的信息同第三方共享或向第三方机构“出售”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息。而且GLBA法还对金融机构告知消费者的时限、方式等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GLBA法的颁布,意味着信息共享的范围会比以前更广泛,效率也更高(以前金融机构的信息若同第三方共享,必须取得消费者的同意),但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共享范围也开始主要由消费者个人决定。

第五,防止信用信息滥用的相关措施。在美国,各种信用信息能够进行充分交流和共享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相关的法律规范中对滥用信用信息的行为有比较严格的监管和惩处措施。例如,公平信用报告法中对违反信用信息使用目的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损害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惩罚措施,包括违法者必须承担的赔偿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与此同时,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还要求征信公司必须建立信用报告查询记录系统,对所有购买和查询信用报告的企业及其使用目的进行记录。这个记录不仅可以让被征信人(消费者或企业)能够了解自己的信用信息的使用情况,而且为被征信人和征信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提供了便利,可以有效地防止征信公司和其他市场主体对信用信息的滥用。与此同时,公平信用报告法还对滥用信用信息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滥用信用信息的企业和个人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惩罚。

在这样的法律框架和制度条件下,美国信用市场中形成了以征信公司为中介的信用信息共享的格局,征信公司不仅能广泛收集政府部门公开的信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各种授信机构、贷款人、企业或其他组织都能够自愿地向征信公司提供和反映信用信息,从而使征信公司能够全面掌握每一个企业或消费者信用状况的全貌,并据此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的查询、报告、评估等项信息服务。根据美国消费者信用信息行业协会的资料,美国征信企业平均每个月接收的消费者信用数据总量高达20亿条,仅全年销售的消费者信用报告就达11.4亿份。

三、完善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仅有助于信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激励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行为

信用信息共享实际上解决的是信用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此为信用交易的各方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也对整个社会信用规模的扩张和信用行为的规范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首先,信用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了信用交易的成本和时间。在美国,由于征信公司能够收集和汇总全面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征信公司能够方便、及时地为银行、工商企业提供信用信息和相关的信用报告,从而大大减少了银行、工商企业的相关业务活动及其授信成本。例如,美国各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在对消费者发放贷款时,向征信公司购买信用报告的成本不足1美元,一般仅为0.5美元左右。而且由于采用了互联网等在线服务方式,获得信用报告的时间也大为缩短,实际上已达到了同步的程度。

其次,信用信息共享直接促进了信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信用资源不断向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和个人集中。在信用信息充分共享的情况下,授信者能够更加全面地、准确地了解信用申请者的信用状况,减少或避免授信者因缺乏信息或仅凭主观判断而出现的决策失误,有利于授信者把握授信的风险程度,并根据不同申请人的信用状况确定信用额度和利率水平,从而做出合理的授信决策。在美国,对于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和个人,银行、信用卡公司和投资机构可以优先给予其信用支持,而且通过更为优惠的利率鼓励其使用各种信用资源。其结果是,银行贷款等各种信用资源不断向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和个人集中。二是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优质的信用产品和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可使授信者发现更多的潜在的优质客户,也同时面临着失去其已有的优质客户的风险,因此每一个授信机构都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就促使授信者必须以更加优惠的价格、更好的服务为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用产品。其结果是,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就成为银行、商业企业等授信机构竞相追逐的重点,也因此能够赢得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得到更为优惠、满意的信用产品和服务。事实上,这对于信用领域、特别是银行之间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全面共享信用信息对失信者具有惩戒效应,并能够消除或抑制多头、过量借贷的不良动机。当授信机构能够共享企业和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或违约行为等负面信息时,授信机构就会要求那些有负面信息的申请者支付较高的利率来获得贷款或规定更为严格的赊销付账条件,这既是授信机构防范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失信者的惩戒。因此,在美国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获得良好的信用记录以获取低成本的信用资源。信用信息共享不仅仅需要知道企业和个人的负面信息,更需要了解它们的总体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因为,企业和个人可以利用多头借贷来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而这种多头、过量借贷的企业和个人一旦不能履行债务或宣布破产,其给授信机构带来的损失将是很大的。例如,香港的消费者信用信息共享只限于负面信息,而近年来由于多头、过量借贷而导致的个人破产出现了快速上升趋势,香港每名个人破产者平均向12个金融机构举债,欠债总额达到月薪的55倍,而美国个人破产的欠债平均水平是月薪的21倍。因此,全面的信用信息共享才能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行为起到惩戒和约束的作用。

四、经验启示和政策建议

(一)征信体系发展和信用制度建设的目标应当是通过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法律规范,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开放、透明和公平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信用信息的合理使用

美、英等信用体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信用信息是征信活动开展的基础,而规范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是征信企业公平、合理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并为全社会提供征信服务的基本制度保障。目前,征信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的历史,但至今行业规模依然较小、市场信誉尚未形成,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未确立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征信企业无法稳定、合理地从银行、工商企业、政府机构收集和获得相关的信用信息,因此很难掌握和了解各种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全貌,并提供令人信服、权威的信用报告,征信企业在获得和采集信用信息方面仍然处在弱势地位。因此,政府在促进征信体系发展和信用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信用信息共享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应当认真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信用信息资源合理使用,而不能简单地用建立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来解决信用信息共享的问题,更不能用其来替代征信体系的制度建设和从事社会化征信服务的征信企业。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信用信息共享和合理使用提供制度保障

考虑到我国有关信息使用和传播的法律规定还十分缺乏,信用信息共享会涉及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订或修订,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在着眼于长期制度建设和法律规范完善的同时,目前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信用信息的合理使用和共享问题。

首先,必须对征信行业可以收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由于我国对政府信息公开、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没有明确立法,因此,有必要对征信机构采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内容,采集方法和使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对禁止采集和使用的信息作出清晰的界定,在确保征信公司不侵害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信息主体的正当权益前提下,使征信服务获得充分的信用信息。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一些主要做法。

其次,尽快明确政府机构的信息公开办法。特别对工商、税务、法院、技术监督、统计、中央银行等掌握信用信息的政府部门,需要尽快明确其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具体方式,为征信机构和其他市场主体能够公平、方便地采集和使用政府的信息资源创造条件。

第三,尽快明确对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的信息等特殊信息的保护措施,保证征信企业能够合理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

(三)打破信用信息垄断,注意防止征信服务领域中可能出现的利用信用信息的寻租行为

在我国的信息公开立法还很薄弱、而信用信息来源又比较分散的情况下,有些掌握和具有一定信息优势的部门或行业,已经出现了利用所具有的信用信息优势地位,采取收费、指定代理机构、或利用自身信用信息资源直接开展咨询服务的倾向。这一现象需要引起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防止这种利用信用信息进行垄断和寻租现象的蔓延。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和规范政府相关机构的信息公开办法,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要明确与信用信息有关的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机构以及其他政府机构不能参与建立和经营征信机构,也需要规范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下属机构的投资行为,从规范征信服务、明确信用信息产品的内容、鼓励综合征信服务等角度来制订对征信企业的管理办法。

(四)培育和鼓励市场化运作的征信企业的发展

作为信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市场中介,征信企业是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信用信息全面共享的重要基础。鉴于我国征信服务业发展已经起步,以及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约束,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快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首先,在征信服务领域,应当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国内民间资本或私营企业投资征信服务领域。征信服务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竞争行业,一方面需要在数据收集、信息分析、经营管理以及市场信誉等方面进行长期的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持,以加快技术进步和整合市场中已具有的优势资源,以取得征信服务的权威性和规模效益。美国的邓白氏、益百利、环联等征信公司都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能够从私营的、地方性公司成长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公司,既有其自身长期积累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量民间资本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合并大量的地方性征信公司,加快了其集聚和集中征信市场优势资源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其优势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鼓励民间资本和私营企业进入征信服务领域,对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和成长壮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举措。

其次,鼓励以采集地方信用信息和服务于地方市场的征信公司发展。当前我国信用市场还不是十分发达,经济活动中对各种信用信息产品的需求还比较小,而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状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形成全国性征信公司的市场条件尚不具备。在这种情况下,征信公司从地区市场起步发展,特别是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市场起步,是比较合理的选择。相比较而言,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范围内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的机制的形成和协调难度较小,可以为征信公司采集信息和提供征信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可以降低征信公司的市场准入门槛。对征信公司而言,它们也可以比较迅速和有效地把握市场需求,形成征信公司的数据库系统和经营服务模式。在地方性征信公司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促进各个地方征信公司的合并和集中,最终形成能够覆盖全社会的征信服务体系。

(五)尽快制订涉及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的技术标准,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效率,为信用信息共享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上一篇:再谈主人翁精神下一篇:中学生益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