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出版社经营管理

2024-09-04

05出版社经营管理(精选10篇)

1.05出版社经营管理 篇一

宜化-楚星公司-管理标准综合行政系统-人力培训模块GLBZ-ZH-02-05 考勤休假管理标准

概念:规范三项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请假管理)

1适用范围:公司在岗员工

2职责

2.1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处是公司考勤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劳动纪律管理,对全公司的考勤及劳动纪律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各部门的考勤员进行业务指导。

2.2 各部门必须指定专职或兼职的考勤员,具体负责本部门的考勤管理。

3工作时间

3.1实行长白班制的员工,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工作日一般为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休息日为星期

六、星期日。具体工作时间由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另行规定。

3.2实行倒班制的员工实行倒班轮休,每班必须提前15分钟进入相应岗位作交、接班。工作时间按具体倒班班制执行。

4考勤管理

4.1员工要自觉遵守公司作息时间,严格按规定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4.2各单位考勤员,必须严格、真实地在《考勤表》上,依据规定的考勤符号准确对员工早班、中班、晚班、加班、病假、事假、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年休假、因公出差、旷工等情况进行记录。

4.3各单位在记录考勤时,每天应对员工的考勤情况进行复核。考勤员当天到次日上午必须完成前日的考勤工作。考勤必须正确、及时、整洁。

4.4 各种请假情况的考勤,应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否则以旷工处理。

4.5 各部门在次月3日前须将上月的考勤表统计汇总,须经过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处统一保存。

5休假管理

5.1病假:是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因康复所请的假别。不含因盗窃逃窜、打架斗殴及其他以谋私为目的进行违法行为而致伤的情况。休假含节假日。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24个月的医疗期:

5.1.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3个月,五年以上的为6个月;

5.1.2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6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9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12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18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24个月。

5.2事假:是员工因私人之事缺勤所请的假别。1个内请假天数累计不得超过15天,起草:刘芳审核:杨成忠批准:黄万铭更改状态:A/0签发日期:2009年9月20日

超过15天的作旷工处理。

5.3婚假: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员工因婚娶享受的假期。婚假时间为3天。

5.3.1男性25周岁以上、女性23周岁以上的初婚职工,可增加晚婚假15天,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婚假和晚婚假必须合并一次性休完,含双休日。

5.3.2再婚职工只享受国家规定的3天婚假,无晚婚假。

5.4孕假:是按国家相关规定,女职工因怀孕而享受的假期,含节假日。

5.4.1对于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岗位女职工,一旦发现怀孕即可休孕假。

5.4.2对于从事三班倒作业、岗位无5.4.1条所述情况的女职工,怀孕7个月后方可休孕假。鉴于倒班怀孕的女职工工作性质特殊,在怀孕七个月以前,根据自已的身体情况,如确实不能上班,可凭医院出具怀孕有效证明,按公司病假审批程序请休病假。

5.5产假: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女职工因生育享受的假期。女职工未婚生育的,不享受产假待遇。休假含节假日。

5.5.1正常生育者给产假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

5.5.2难产女职工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5.5.3实行晚育的女职工(指已婚妇女年满23周岁后怀孕生育每一个孩子)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

5.5.4男职工配偶属于晚育情况的,给其10天护理假,护理假视同出勤。

5.5.5初婚夫妇女职工怀孕流产的,根据医院出示的有效证明,怀孕2个月及以下流产的,给予15天产假;怀孕2-4个月流产的,给予30天产假,怀孕4个月以上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

5.5.6女职工在国家计划生育指标外因避孕措施失败而怀孕,只能享受一次产假(产假时间参照5.5.5条执行),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怀孕的不能享受产假。

5.5.7宫外孕的女职工,根据医生出示的有效证明,除享受规定的产假外,其时间超出部分按病假处理。

5.6哺乳假: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导致上班有困难而享受的假期。

5.6.1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可以享受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

5.6.2三班倒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哺乳而上班确实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单位及工会批准,可以请哺乳长假,但最长时间不得超过小孩一周岁。

5.7节育假:是员工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而按规定享受的假期。休假含节假日。

5.7.1生育一个孩子后,第一次施行上环手术者休息3天。休息期间视同出勤。

5.7.2实行上环的女职工因环意外脱落,重新换环休息4天;因妇科疾病取环者休息

1天,休息期间视同出勤。

5.7.3女性结扎休息30天,给配偶护理假2天;男性结扎休息7天,配偶护理假2天。

5.8丧假: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员工因直系亲属死亡享受的假期。丧假时间为3天,另外根据路程的实际需要可给予路程假。

5.9工伤假:是工伤员工享受的假期。工伤假的期限按国家相关工伤医疗期规定执行。

5.10探亲假:是指在公司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同配偶不住在一起,同父母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而享受的假期,探亲地须在公司所在地300公里以外。员工与父亲或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休假含节假日。

5.10.1已婚员工探望配偶,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30天。

5.10.2未婚或离婚一年仍未结婚的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若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员工自愿,也可2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5.10.3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四年给假一次,可在4年中任何一年使用,假期为20天。

5.10.4探亲假另按实际需要给路程假。探亲假过期不补,不得分期使用。

5.10.5探亲路费(含往返车费、市内交通费、住宿费等)在探亲假期满七日内,凭《员工探亲手册》到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登记审核后,按照集团《费用管理办法》的规定程序和定额标准,到所在公司财务部审核报销。具体标准为:

5.10.6员工探望配偶和未婚员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全额报销;已婚员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工资(统以核定员工本人的当年社会养老保险月平缴费工资基数为准)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予以报销。

5.11 外派人员探亲假:指长期派驻在距初始工作地方圆300公里以外其它子公司,且初始派出地与家庭所在地一致的员工,不能利用休息日与配偶或父母子女团聚而享受的假期。休假含节假日。

5.11.1外派人员探亲假为每2个月一次,假期为7天,其中:外派人员及配偶均为公司员工但在不同子公司工作的,若外派人员因公不能享受探亲假,其配偶可以比照外派人员本人标准享受探亲假;外派人员及配偶均为公司员工但在同一个子公司工作的,探亲假为每年一次,假期为7天。

5.11.2当期连续休息法定节假日达7天的或者因公出差回原公司的不享受当期探亲假。凡派至各公司参观、学习、培训的人员也不得享受外派人员探亲假。当年享受了外派人员探亲假的员工不得享受5.10条款规定的探亲假。

5.11.3员工休假以年休假休完为前提,即必须先休完年休假后再休外派人员探亲假。年休假用于外派人员探亲的,路费可以比照正常的外派人员探亲假予以报销。

5.11.4探亲假另按实际需要给路程假。探亲假过期不补,也不得分期使用。

5.11.5探亲路费的报销同上,按集团《费用管理办法》的规定程序和定额标准执行。

5.12 年休假: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员工工作满一年享受的假期。休假不含节假日。

5.12.1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

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5.12.2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5.12.2.1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5.12.2.2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12.2.3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5.12.3公司统一安排的在国家规定之外的假期,作为公司统一安排的年休假进行处理。

5.13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按照国家《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执行。

6请假程序

职工休假一般应由职工本人申请办理,按管理权限经审批同意后方可休假。各类请假手续由各单位综合管理员每月底随考勤报送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处。

6.1 病假

6.1.1请假审批表(附市定点医疗机构诊断(入院)证明、药费收据)→所在班组(处室)负责人审批→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处审批→公司领导审批→交单位综合管理员记考勤→休假。

6.1.2以上请假手续,本人确实无法履行的,可委托直系亲属或同事代理。职工因住院治疗结束,仍需请假休息的,其请假程序按照“不需住院治疗请休病假程序”执行。

6.2 事假

6.2.1 3天以内(含3天)事假:请假审批表→所在班组(处室)负责人审批→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交单位综合管理员记考勤→休假。

6.2.2 4天以上的事假:请假审批表→所在班组(处室)负责人审批→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处审批→公司领导审批→交单位综合管理员记考勤→休假。

6.3 婚假、孕假、产假、哺乳假、节育假、丧假

6.3.1请假审批表→所在班组(处室)负责人审批→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工会负责人审批→交单位综合管理员记考勤→休假。

6.4 工伤假

6.4.1请假审批表(附工伤事故报告书)→安全部门审批→公司工会审批→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处审批→公司分管领导审批→交单位综合管理员记考勤→休假。

6.5探亲假

6.5.1请假审批表→所在班组(处室)负责人审批→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持请假审批表到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处审批→公司领导审批→交单位综合管理员记考勤→休假。

6.6年休假

6.6.1请假审批表→所在班组(处室)负责人审批→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公司分管领导审批→交单位综合管理员记考勤→休假。

7本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家以及湖北省有关规定制定,上述规定中若有与地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按地方规定执行;若有与国家、地方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的,按新规定执行。

8本标准由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解释、考核,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9附件

附件一:《不需住院病假审批表》

附件二:《需住院病假审批表》

附件三:《事假审批表》

附件四:《婚、孕、产、哺、节、丧假审批表》

附件五:《探亲假审批表》

附件六:《工伤假审批表》

附件七:《年休假审批表》

2.05出版社经营管理 篇二

对于出版社而言, 造成应收账款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图书市场竞争激烈, 大部分图书品种都是供大于求, 这种竞争的加剧使各出版社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形成了先发货、后付款的“赊销制”, 导致出版社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二是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严格。购销双方的对账不及时、销售与收款的不同步性使得发行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多侧重于销售面而较少考虑清收欠款, 对已逾期的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清收或清收力度不够, 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 存留于账面。三是缺少规范的合同制约。多数情况下出版社与客户间没有规范的合同, 而是仅凭没有信用担保的订单便发出图书, 一旦对方出现店面转手、资产重组或破产等问题便使货款收回变得遥遥无期, 导致应收账款增加。

企业科学地实施赊销战略, 可以扩大商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盘活存量资产。但若是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存在于企业的账面上会导致:第一, 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使企业效益下降。这样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 使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减慢, 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短缺, 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第二, 使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实。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由于赊销也记销售收入, 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 导致账面上的销售收入虚增, 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 而逾期的坏账如未能清收会出现坏账, 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第三, 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由于发出图书, 就要开具增值税发票, 而一开发票, 就要交纳增值税及相关的流转税费, 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 因此要交纳所得税, 这些税费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 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这对于流动资金出现困难的出版社来说, 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了。

为了避免和降低应收账款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 出版社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建立制定合同意识, 做好事前控制

1.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 依赖于制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等。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标准过高, 可能会减少坏账损失, 但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反之, 标准过低, 销售量增加, 但坏账出现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所以, 制定信用标准时要考虑客户的信用情况及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的情况, 要制定一个适中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 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 而折扣期限是为客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 现金折扣是在客户提前还款时给与的优惠。显然, 提供优惠的信用条件可以吸引客户, 增加销售量, 但同时也带来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 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因此在客户未按规定的信用期限付款时, 企业可采取必要的信函、电话等多种积极方式催收客户, 以减少坏账损失, 但企业可能要增加收账成本。因此,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 应在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这三者间权衡, 力争实现应收账款风险最小, 而企业利润最大化。

2. 图书市场竞争激烈, 出版社过去单为追求销售而没有同购买方签订任何有效的书面证据, 因此一旦出现问题甚至于收货单位不付款时, 由于缺少任何有效的书面证据, 出版社都无法诉诸法律, 自己吃亏很大。因此, 出版社应吸取以往教训, 销售业务应实行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授权有关人员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未经授权, 任何人不得随意签订销售合同。同时应认真开展合同评审工作, 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 并决定是否接受订单。出版社对已明显构成拖欠且情节严重的书商, 应诉诸法律加以解决, 不应该怕麻烦而姑息这种行为, 这也是一个出版社维护自身权益、彰显行业正义的一种责任。

二、做好应收账款日常核算和监控, 加强事中控制

1. 财务部门除做好应收账款的基础记录工作外, 应定期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予以统计, 按制度规定提取坏账准备金, 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 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财务人员将其中逾期账款及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应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与发行部门, 使相关责任人问明情况, 加紧催收。同时, 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2. 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 所以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进行定期对账, 可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 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 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

三、采用合理的清对和催收办法, 做好事后控制

3.出版社仓储管理体系研究 篇三

[关键词]出版社;仓储管理体系;管理流程;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王冬,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在出版社的长期发展中,不论其规模大小,出版社都将管理重心向编辑发行工作靠拢。这种忽视仓储部门的管理理念,导致出版社仓储管理体系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出版社仓储管理的效率和出版社的管理成本、客户满意度有很大关系,优化出版社的仓储管理体系对出版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出版社仓储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

出版社仓储管理工作实施主要集中在图书日常的进、销、存,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對账、结算、查询等工作上。由于图书种类较多,大多出版社在管理工作上采取简单电子表格和人工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方法不仅占用较多人力,还会造成账目统计结算工作的滞后,使其他部门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缺乏[1]。因此,出版社仓储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嵌入出版社其他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之中,以消灭信息的孤岛,这样不仅节省中间环节的多次重复录入工作,还能实现图书的自动统计和查询。目前,很多出版社仓储管理模式的实施都是采取合作企业代管的模式,由社内的出版部对进销存等账目信息进行管理,由各合作企业对实物进行管理,如图1所示。

在出版社仓储管理模式中,主要包含配送中心、出版社仓库、各直营单位三类主体。为了更好地保证图书在管理过程中数目准确、账目清晰,出版社要在图书管理信息流程中占据主要支配地位,并对相关的数据、账目、票据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二、出版社仓储管理现状与问题

1. 出版社仓库选址不合理,类型单一

出版社的产品主要为图书,图书所占面积较大,因此,很多出版社为了节省开支就将仓库选择在城市近郊或地租比较便宜的地区,在仓库选择过程中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根据。从产权的类型出发,仓库分为租赁仓库、公共仓库、自营仓库三种类型,在使用成本上,不同类型仓库的成本有所不同。但是,很多出版社都会在这三种类型中选择一种,选择的类型比较单一。而这种缺乏综合考虑的选址过程,不仅不符合出版社库存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而且也使出版社的仓储管理成本不断增加。

2. 出版社仓库布局不合理,设备落后

图书有不同类型,存储过程中需要按照图书类型来实施。但是很多出版社都是凭借经验来设置存储分区,这种对图书布局缺乏科学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导致图书长期积压、保管不完善、发货无规律的现象非常严重。同时,现代化搬运设备的缺乏,依靠人力进行装卸和搬运图书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加图书装卸和搬运的工作量,还导致订单发货速度的降低,使出版社仓储管理的难度加大。

3. 出版社仓库库存量大,退货现象严重

合理的生产计划对出版社工作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而图书印刷数量是出版社生产计划中的关键部分。很多出版社缺乏有效实施的生产计划,编辑对图书销售预期大多凭经验进行,并采取推动式的方法对图书销售数量进行决策。与此同时,为了使销售旺季图书的库存量不出现短缺,出版社一次性印刷大批量图书的现象非常严重,这就导致出版社仓库图书库存积压。在现有的图书销售模式上,出版社所采取的寄售方法,不仅对出版社图书销售量无法确切保证,而且在出现销售不畅通的情况下,各地区的图书经销商大面积退货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出版社库存居高不下。

4. 出版社仓储工作人员素质低下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销售业绩,出版社也不例外。受经营效益的影响,大部分出版社管理工作的重心在图书编辑部门和发行部门,对出版社仓储部门工作的重视不够。同时,很多管理人员认为,仓储管理就是对图书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整理,做好保管工作即可。这种思想意识的存在使出版社在招聘仓储工作人员时非常随意,仓储工作人员素质的不足造成出版社图书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运行,而仓储管理工作中先进设备和技术也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同时,出版社对仓储管理工作不重视,在仓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上欠妥,这也导致仓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缺乏,工作效率低下。

三、出版社仓储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法

1. 以功能划区出版社仓库布局

从仓库的功能出发,其可以划分为存储区、收货验货区、订单分拣区、订单包装区、待发货物区等多个区域,同时在仓库的存储区上,还可以再划分为散装货物存储区和货架存储区两个区域,这一划分如图2所示。根据这一划分规律,出版社可以从实际出发,对图书存储分区布局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图书入库验货、存储、订单分拣、包装、货物发送整个流程的清晰。这不仅使仓库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效果得以实现,而且还能更好地保证图书在入库中的合理有序,使图书在装卸和搬运上的成本得到最大化减少。

图2 出版社仓库基本功能布局示意图

2. 出版社仓库升级装卸设备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技术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时代,各种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先进工具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程度对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决定作用。目前,很多出版社在图书的搬运和装卸上依旧靠人工运作,这不仅导致图书搬运装卸效率的低下,还造成出版社人力和物力费用的增加。在图书种类不断增加和扩大的进程中,出版社应加强国内外先进搬运、装卸设备等工具的应用,有效提高出版社仓储部门管理的工作效率。

3. 在仓储管理中加大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实现出版社仓储信息化管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出版社必须对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进行改变,引进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改善出版企业在出版发行中的各个流程。受竞争意识的影响,缩短图书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环节就需要从仓储管理制度的完善上进行。各出版社可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体系。首先从系统的引进出发,待仓储管理现状得到改善后,再从所取得的效果上逐步引进其他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使仓储的信息化管理得以有效实现。

第二,改善出版社仓库订单处理流程。目前,很多出版社在订单流程上都是从手工订单录入、纸质订单传递再到订单分拣,这种订单处理流程的效率非常低。出版社需要对这一订单流程进行改进,并从销售订单、订单传输、订单录入、订单履行、订单状况报告上予以完善[2]。从大的方面分析,出版社可将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予以应用;从小的方面分析,需要对订单处理细节不断改进和完善。

4. 提高出版社仓储工作人员素质

为保证出版社仓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出版社需要及时引进物流人才,组建一支年龄、素质和学历合理的物流团队,使仓储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出版社需要改善内部绩效评价机制,改变仓储管理不合理的薪酬结构,采取多元化的工作结构,加强对仓储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以提高仓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 出版社仓储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

仓储管理系统是通过入库、出库、仓库调拨、库存调拨和虚仓管理等功能,综合批次各个环节运用的一种管理系统。出版社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条形码管理系统,可对仓储中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管理,同时还能对图书从货位、批次、保质期、配送等多个环节实现条形码序列号式的管理。在条形码管理系统中,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图书的条码引入仓储管理中,这样就使手工票据书写和机房输入步骤得以节省,实现了仓储管理的自动跟踪。在仓储管理系统中,条码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对仓库空间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利用,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服务方式,促使出版社仓储管理系统不断完善。

[1]鲍尔索克斯·唐纳德J,克劳斯·戴维J等.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曹胜利,谭学余.对改制后中小出版社发展道路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1(10).

4.05级1班班级管理细则 篇四

一:(1)凡被学校提名表扬一次加50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根据情况加5—30分。

(2)每交一次大作业(写在作业本上的)加5分,小作业(随堂布置的活页及背诵的内容)加2分。(语文、英语中的背诵课文由老师定分值)

(3)在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中,凡是参加的同学都加分,分值由班主任和班委商定,获奖的同学按该款(1)条加分。

(4)对班委成员,学习(纪律)小组长,值日组长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加分,每学期分值在30—50之间。

(5)对优秀学习(纪律)小组和优秀值日小组的组员加分每人每次2——5分

(6)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总平均分比上一次高多少加多少分。(入学成绩作为第一次分值)

注:优秀学习(纪律)小组的标准是:四周之内组员没有不交作业的记录;没有违犯“处罚细则”中的任何一条的。优秀值日小组的标准是:四周内没有值日生不按时到岗的记录,且值日干得好符合学校达标要求,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教室(早7:40分)的。

(7)主动为老师、同学提供服务的每次加5—10分,主动举报其他同学不良行为的加10—20分。

二:(1)每学期期末评优树先按个人的量化分由高到低进行。个人量化分只要达到班级量化分第一名同学得分的60%即为班级三好学生。

(2)凡是没有违犯“处罚细则”中的条款,又没有不交作业记录的同学,年终都被评为“班级优秀学员”并颁发奖状。

处罚细则:

一:

(1)凡是没有父母陪同私自上网吧的,一经发现由学校分管校长处理(视其上网时间长短和认识错误的态度,给予开除或留校查看)在学校处理期间,学生须回家等候。给予留校查看的,写出2000字的说明书,并由家长陪同回校和班主任订立《旁听生学习协议》,返校后在班会上当众检讨。一年内取消入团和评优资格。如果违犯合同条款的,则自动回家。

(2)和其他班级或社会青年拉帮接伙呕打同学,或者欺压,讹诈同学的,处理同上一条款。

(3)损坏学校公物(包括自己的课桌凳)处按学校规定加倍赔偿外,写出1500字的说明书交班主任,一学期取消入团和评优资格。

(4)在校期间抄写或传送表达男女同学私人感情的书信或字条,通知家长,回家反省3天,写出1000字的检讨书,一学期取消入团评优树先得资格。

(5)私自拿他人钱物或书刊的已经发现,除勒令归还外,通知家长,报政教处。写出1000字的说明书。一学期内取消入团或评优。第二次违犯勒令其退学。

(6)在校期间听MP3,MP4等,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并写出800字的检讨书,通知家长来校领取,一学期内取消入团或评优。

(7)凡由于自身日常行为不规范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穿校服、排自行车、打扫卫生、上课间操、群体活动等),导致班级本周班级管理不达标的同学每一次扣量化分30分,一月内违反二次的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并写出2000字的检讨书,回家反思两天。注:凡违犯以上条款的,班主任将其情况如实的记入到《初中毕业生档案》中。扣量化分50分。

二:

(1)旷课一节(事先没有家长的请假,即为旷课,)班主任立即通知家长,并上报政

教处。除学校处理外,家长将学生领回家,在家自学3天,写出1000字的说明书由家长带领学生返校,和班主任签订学习协议。一学期内若第二次旷课,则自动回家学习。

(2)不服从学校领导,老师(包括非任课老师)班长(值日班长)领导,或者顶撞任

课老师、班长的,班主任通知家长,勒令回家反省3天,写出2000字的说明书,并在班会上做深刻的检讨。一学期内取消入团和评优资格,第二次违犯该条,自动退学。

(4)在校园内骑车,或者因没有带学生证被学校值勤人员抓到,扣班级量化分的,需

写出600字的说明书,并扣其量化分10分。

(5)在学校打架或者用污言秽语侮辱其他同学的,写出1000字的检讨书,上报学校

政教处处理。

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班长(或值日班长)将其姓名和所犯条款记录在《班级日常情况记录本》上,犯第一次须写出300字的说明书,以后每犯一次累加300字,一月内犯第三次,班主任通知家长将其领回家自学2天周,在家写出1000字的说明书,然后由家长陪同回校,和班主任签定协议,该协议一式两份班主任保存一份,上交学校政教处一份。

(1)迟到(学生到校前没有家长的请假)的。上午:(值日生7:20分到岗,其他同学7:

30),下午:按学校预备铃声为准。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随便说话的。

(3)自习课说话,随便下位。不学习的。

(4)乱扔垃圾;座位周围有垃圾而不及时拣拾或桌洞内有垃圾的。

(5)在课堂上传递纸条的。

(6)在课堂上看与本节课无关的书籍的。

(7)如果没有体育课而把体育器材(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拍等)带到教室的。

(8)未经班主任和班长批准而不干值日的。

(9)上课吃东西的。

(10)考试时抄袭他人答卷或弄虚作假的,除扣量化分外,该科判零分。

(11)抄袭他人作业的。

四:

(1)违犯上述第二大条中的任意一款扣量化分30分,第三条中的任意一款扣量化分10分。

(2)学习(纪律)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如果组内有一个同学四周内被扣分20分以上(含20分)则组长扣5分其他组员每人扣2分,该项扣分由纪律委员负责。

(3)凡是被班主任没收的物品一律不退还。

5.05、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五

中铁建工秦汉新城朝阳污水处理厂项目经理部〔2015〕05号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效实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事故的预警、预防、预控工作,降低事故率,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现就我项目部加强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做如下规定:

一、重大危险源的认定

(一)施工现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1、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2、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 40 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 0 分的。

(二)项目部目前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 5m(含 5m)的工艺管道沟槽 ,不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沟(槽)工程;

2、沉井施工围护结构、降水及沉井下沉土方开挖工程。

3、组合池2#塔缺口处结构施工高支模施工。

4、工艺设备吊装。

5、各单体构筑物临边洞口封堵及防护。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一)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 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 认真组织实施。

(二)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 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

(三)专项施工方案应由公司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凡属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四)对存在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项目部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由工程技术人员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应按方案实施,凡涉及验收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应参加验收,并及时形成验收记录。

(五)应对从事重大危险部位施工作业的施工队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掌握作业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在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进行管理, 控制并及时分析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对分部分项各道工序,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构件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辨识,登记,汇总重大危险源明细,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部位进行环节控制, 并公示控制的项目, 部位, 环节及内容等, 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 对危险源采取的防护设施情况及防护设施的状态,责任落实到人。

(七)项目工程部应将重大危险源公示项目作为每天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安全交底内容,提高作业人员防范能力,规范安全行为。

(八)监理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重大危险部位作业进行旁站监理,对旁站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开具监理通知单,问题严重的有权停止施工,对整改不力或拒绝整改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九)建设单位要保证用于重大危险源防护措施所需的费用及时划拨。项目部要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单独列支, 保证专款专用。

(十)应对施工项目建立重大危险源施工档案,每周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施工安全检查记录,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秦汉新城朝阳污水处理厂项目经理部

2015年1月6日

抄送:秦汉新城朝阳污水处理厂项目经理部各部室。中铁建工集团秦汉新城朝阳污水处理厂项目经理部安质部

6.07.05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篇六

QG/YG 07.05-2004

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设备档案管理内容。

1.1 设备前期管理,新增设备申请单、技术经济论证资料及自制设备的会签资料。

1.2 设备出厂检验合格证,装箱清单。

1.3 设备基础图册、工艺规程、电气图、精度检验记录及工程验收合格证。1.4 安装移交书、附件清单点检表、定期检测表、操作指导书。1.5 试运转记录,负荷运转记录。

1.6 历次普查记录、大修理任务书、项修、二保记录。1.7 设备事故报告单,封存起用单,迁移申请表。1.8 设备报废申请书。1.9 图册、备件图册、说明书。1.10 设备管理表式。设备的编号、分类、台帐管理

2.1 凡公司所有验收移交的生产设备统一由设备科分类编号。

2.2 公司生产设备由设备科逐台登记,建立设备总台帐、分类台帐、特种设备台帐、主要生产设备台帐,封存、报废、折旧、点检台帐、车间台帐、设备卡片。

2.3 设备档案资料由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齐全后移交档案室存档。3 设备进厂后由设备科资料员建立设备档案,将设备名称、型事情、制造厂及编号和其它技术文件一起存入一机一档内。档案资料一般不予外借,确需外借的,需经主管领导批准,电气图、易损件图应措成底图,以便维修时晒用。5 统计

5.1 设备科按时上报有关报表。

5.2 主要生产设备维修情况半年(年)报。

盐城市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2004-01-01发布

2004-02-01实施

盐城市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管理标准

QG/YG 07.05-2004

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5.3 使用部门统计设备利用率制度台时,实动台时,完成工时。5.4 维修故障停台率,单台维修费用。5.5 设备日常统计和闲置设备统计。

5.6 公司各类设备数量、原值、净值、复杂系数。5.7 役龄、新度系数。

5.8 半年设备变更、完成情况、一保、二保、大修理情况。5.9 月单台设备维修费用,备件入库、领用、库存。5.10 设备保养情况,动力用电情况。5.11 半年各类设备完好率。

5.12每年十二月由设备科会同财务科对使用生产设备单位进行一次核查,做到帐、卡、物相符率100%,盐城市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2004-01-01发布

7.出版社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初探 篇七

一、总体目标

出版社内编务、印制、物流、发行、财务各部门利用电子计算机, 统一使用一套管理信息系统, 科学规范地管理好编辑、出版、发行等业务, 按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出版计划, 降低产品库存积压, 准确地进行图书成本核算, 预测未来某一时段的收支情况, 打破信息孤岛, 实现内部业务协同, 及时获取统计分析数据, 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 从而进一步提高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具体目标

运用统一的信息平台, 整合财务业务系统, 实现业务数据、财务信息共享, 提升公司战略决策、业务运营和业务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 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

1.加强成本管理。统一财务和成本核算口径, 加强财务管理, 降低经营成本。

2.加强业务监控。建立标准业务流程, 加强各环节监控, 减少呆死库存。

3.提高单品盈利。实行产品精细化和专业化生产, 提升内容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

4.实现规模效益。整合资源, 集中业务管理, 优化业务流程, 实现规模效益。通过编务、印务、发行等基本业务数据采集, 提供给财务集中核算平台, 实现信息共享, 为战略决策和集中管控提供依据。

三、总体设计

(一) 编务信息化管理设计

建立以编辑业务为核心, 以项目管理为主线, 以事件响应为驱动, 满足出版社层面选题开发和图书生产, 满足公司层面选题管理与出书调控, 并为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数据支持的信息平台。

1.稿源登记。提供编务人员最初接到稿源文件进行登记的功能, 是编务一切业务的起源。主要用来记载稿源的来源、时间、作者、负责编辑等内容。

2.选题管理。包括选题策划、申报、审批与列选。出版、发行等部门可以介入到选题审批过程中, 为选题决策及定价、印数等提供数据支持和部门意见;审批可以跨部门、跨公司;重印的申请可以根据库存和销售数据等自动生成;支持对执行中的选题进行变更管理 (如更改书名) ;提供与新闻出版部署、CIP数据中心等的接口。

3.编务管理。对版权引进、出版合同、书稿三审、版式设计、排版、书号审批、CIP申请、发稿等环节进行记录和管理。可以针对不同出版社、不同图书类别、不同编写类型 (新书、重印、再版等) 制订不同的编务工作流程和单据模板;可以为每一环节制订标准工作量, 并进行到期自动提醒。

4.合同管理。出版合同与财务相关发生的第一项费用, 稿酬、编辑、租型等与版权有关费用计算。系统根据图书出版合同所规定的为以后财务相关编务费用支付提供依据。与版权有关的费用标准为生成稿费支付单, 版权费用计算单传递到财务。

5.发稿管理。要求在系统中对发稿相关信息进行记载并传递到印制部门, 由印制部门确认收稿。此流程是整个流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 系统将根据此记录生成核算所需的图书基础档案。

6.费用管理。自动计算稿费;稿费数据自动进入财务应付和成本模块;稿费的支付处理;对实际稿费与计算出来的稿费 (预估稿费) 间的差异进行处理;对编录加工费进行记录和处理。

(二) 印务信息化管理设计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业务操作平台, 按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图书印制进行管理, 主要包含印数定价的审批管理、印单的管理、质检管理、工价管理等。

1.印单管理。按单品建立印单信息, 记录印厂及用料情况, 监控图书实际印制情况。

2.材料管理。按单品纸张采购或者集中采购纸张, 管理印制用料的申请和出库。

3.印厂管理。对印厂进行集中管理。

4.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集中管理。

5.印制工价和费用管理。按工价标准计算各项印制费用, 按单品进行印制费用的提交和结算。其中:

制版费用即制版公司开据来的发票, 审核后传递到财务由财务确认应付制版费用并付款, 并自动将处理后的信息反馈回印制部门。

复印通知单:

一是归集工艺流程信息。

二是成本的归集。

三是材料出库的依据。

四是图书入库的依据。

印刷费用:

印刷发票是记账依据, 所产生的费用, 通过点击生产成本明细表按书号进行检索, 查到该图书相关印制信息及付款信息。

在印制部门产生的印制费用, 一方面进应付, 一方面形成生产成本, 通过应付款的审核, 可以直接挂账, 也可以直接付款。

(三) 发行信息化管理设计

对客户、销售、成品库存等进行管理。

1.客户管理。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管理, 在详细记录客户各种业务数据 (如发货、退货、差错、回款周期等) 的基础上, 动态调整客户信用, 包括最低折扣、欠款额度等。

2.销售管理。支持集中发行和出版社自办发行等发行模式;支持批发、邮购、现金等销售模式;处理订单、发货、出库、运输 (或与物流接口) 、退货、差错、途损、销售结算、回款等各种业务;按照信用等级、图书类别、客户类别等多种方式建立折扣规则;建立新书主发规则, 自动进行新书发货。

3.库存管理。监控和管理印厂完工图书的入库、发往渠道和留存寄外库等情况。对入库、销售出库、样书出库、调拨、盘点、报废等业务进行处理;根据印刷任务单自动进行产成品入库;支持条码操作;支持货位管理;支持与物流系统接口;可进行库存预警分析;可根据库存自动推出重印申请。

4.订单管理。订单管理起到控制作用, 实现整个订单发货的跟踪查询以及按订单查询收款情况。

5.图书发货。发货审核后, 会自动冲减库存量。

6.图书退货。参照发货单进行退货, 有效防止非本单位发出的货物进行退货。

7.图书结算。图书结算的信息作为财务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的重要依据。

通过发货结算的勾对帮助各单位及时进行结算, 减少呆账坏账的发生。

有利于各单位及时掌握库存实际情况, 有效处理库存损失, 严防先清后乱。

有利于各单位根据发行数据进行按照编辑、发行员、地区、客户等的考核分析。

(四) 出版物单品信息化管理设计

对生产过程进行细化管理, 利用项目管理思想, 从选题策划、申报和列选, 再到编务过程、印务过各, 对选题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选题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对生产过程中的费用进行核算, 对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岗位和人员进行管理;对成本进行单品归集和核算, 能够核算单品种的成本、收入、利润。

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按照八项费用, 设置明细:稿酬及校订费、租型费、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制版费、印装 (制作) 费用、出版损失、编录经费、其他真接费用及时进行归集。

2.应计生产成本。各单位要使用应计生产成本, 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制度进行相关业务的预估, 及时填制相关单据, 汇总到图书成本明细表。

3.编录经费。各单位对于编录经费, 应采取有效的分摊方法, 可以按照总印张或总定价、总出版字数、盒数、总印数等一种方法和多种方法组合进行分配。

总之, 出版社推进信息化建设, 有利于实施精细化管理, 实现单品种的成本、收入、利润核算, 用于决策支持和绩效考核;加强基于成本预估和销售预判的针对选题的前瞻控制, 以及针对生产成本发生的反馈检查体系;完善针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综合分析, 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财务-业务-体化管理, 减少内部协调成本, 实现出版社效益最大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 国内众多出版社已经认识到, 信息化已成为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信息化建设是一场管理体制的革命, 它用先进的思想模式和技术手段改变以前的管理模式, 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实现出版社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

8.出版社图书选题风险管理现状调查 篇八

关键词:图书选题;风险管理;问卷调查

出版社是我国传统图书出版的主力军,但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等外力的冲击下,尽管采取了转企改制等应对措施,但仍然有不少出版社生存空间日益窘迫,发展状况和前景堪忧。对2005~2009年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产销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图书生产品种扩张而印数下降,图书销售徘徊不前甚至是负增长,图书库存总量巨大且积压严重。①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年来的报告分析都显示,在传统图书卖场中,月销量一册及以下的图书品种常年达到书店在架总品种数的50%以上。以2011年以来最少102万种(2011年6月)的在架品种和最低52.24%(2012年3月)的未动销率计算,当前至少有53万种图书基本属于无效供给。②而日益膨胀的图书供给和庞大的品种堆积,使得“书业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书荒’走向‘书殇’……近一半的图书从开印之日就注定了其‘化为纸浆’的悲惨命运,没有和读者见面就胎死腹中了。”③这无疑增加了出版资源的竞争成本,造成严重的出版内耗和浪费,使传统出版单位进一步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况。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因来自图书产品自身——即图书选题不当,造成图书产品无法形成有效供给。因此,亟需研究我国传统出版社选题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以找到症结所在和应对策略,降低图书选题失败率。

为了调查我国出版社选题风险管理现状,本研究将图书选题的实现过程分为策划、论证及实施三个阶段,并针对这三个阶段设计了46个问题,每个问题设置3个选项:“是”“不是”和“不确定”。通过对问卷进行频数分析,可以反映我国传统出版社在图书选题策划、论证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设置情况

由于我国出版社地域分布广泛,考虑到调查成本和效率,本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网络传送方式,同时辅之以电话调查方式复核。在正式调查之前,本研究先做了两次小规模的调查,各发出问卷20份,并根据调查反馈情况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正式调查从2012年4月9日至2012年5月8日,历时1个月。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06份。其中无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1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2%。调查对象为各出版社工作人员,以其所在社的年出书码洋进行分类。为更准确掌握全国出版社的规模分布,本研究依据《中国出版年鉴(2010)》公布的各出版社年出书码洋进行归类、统计并分档,按照年出书码洋数据将全国出版社划分为五档,并最终按照各档出版社数量的相应份额发放问卷(实际发放问卷数进行了略微调整)。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见表1。

调查对象所处的工作岗位不同,对选题风险管理现状的理解会存在差异。本研究将调查对象划分为生产类、销售类、行政管理类、高级管理者及其他共五个岗位,调查对象数量及占比分别为86(46.2%)、50(26.9%)、20(10.8%)、29(15.6%)、1(0.5%)。

调查对象从事出版工作的年限会影响其对选题风险管理现状的理解程度。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被划分为从事出版工作5年及以下、6~10年、11~15年、16年及以上四档,调查对象数量及占比分别为31(16.7%)、66(35.5%)、55(29.6%)、34(18.3%)。

为了考察调查对象对选题风险的了解程度,问卷中设计了问题“是否做过选题策划工作”。其中做过选题策划工作的占66.7%,有124人,没有做过选题策划工作的占33.3%,有62人。这一比例基本合理。

二、选题策划风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针对图书选题策划,本阶段问卷设计了14个问题(问题1~问题14)。

1.选题策划问卷调查频数分析(见表2)

2.选题策划主要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本研究将图书选题策划阶段的主要风险归纳为信息风险、创新风险和竞争风险,从频数分析的结果看,这三类风险的现状和问题为:

(1)信息风险。问题8~10反映图书选题策划中的信息风险管理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以个人策划为主的策划工作组织方式,使得策划信息不丰富、不全面甚至不完整;在进行具体的选题项目策划时,不能对目标读者和竞争产品进行深入调研(这两方面信息是选题策划最基础的信息),不能获取这两方面的准确信息,使得选题策划存在很大的信息风险。

(2)创新风险。问题6、7侧重考察创新风险管理现状。对于问题6,有73.1%的调查对象认为没有对策划编辑筛选制定严格的标准。对于问题7,调查对象的肯定和否定回答数量十分接近,反映出有近40%的出版社策划编辑的选题方向和范围是不明确的。同时,有73.1%的出版社对策划编辑筛选未制定严格的标准,有37.1%的出版社策划编辑的选题方向和范围不明确。这也是选题创新不足以及重复和跟风出版的重要原因。

(3)竞争风险。问题10~12考察竞争风险管理现状。对于问题12,“策划选题时,做有可靠数据支持的盈亏预测”,回答“是”“否”和“不确定”的比率分别为7.5%、70.4%和22.0%,说明约70%的出版社要么未做盈亏预测,要么是所做盈亏预测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持。10~12这三個问题回答“是”的比率分别为12.9%、75.8%和7.5%,显然其中的需求量预测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出版社防范竞争风险的必修课,相比之下,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有效的盈亏预测还相距甚远,无法有力地防范竞争风险。

此外,问题1~5既是图书选题策划的基本问题,也同时考察出版单位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对于问题1,78.0%的调查对象认为“选题具有明确的主攻方向”,不过仍有15.6%的调查对象认为“不确定”。问题5显示95.2%的调查对象没有安排专人或某部门负责选题风险管理。问题13和14用于考察选题策划人员准入及策划编辑的工作和管理方式。

三、选题论证风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本问卷针对图书选题论证设计了15个问题(问题15~问题29)。

1.选题论证问卷调查频数分析(见表3)

2.选题论证主要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本研究将选题论证阶段的风险分为信息风险、程序风险和决策风险,各类风险的管理现状为:

(1)信息风险。问题15~17、19考察选题论证信息风险管理现状。问题15的否定和不确定回答的累计百分比为56.5%,一是说明部分出版社在选题论证时不提交选题策划方案,二是反映有近40%的策划方案不能确定是否提交以及是否完善。问题16的调查结果显示,87.6%的出版社在选题论证时不提交宣传推广方案或营销预案。问题19的否定和不确定回答的占比合计为79.6%,反映出多数选题论证会的参加者不能充分表达见解或不确定是否能够充分表达。以上调查结果揭示出,在策划者与论证者、论证者与论证者之间存在选题论证的信息风险。

(2)程序风险。问题18、23、25、29考察选题论证的程序风险管理现状。问题18有24.7%的否定回答,反映出不少出版社未成立专门的选题论证委员会。对于问题23,48.4%的调查对象认为选题论证会的参加者常常以个人好恶来评价选题的优劣。对于问题25,71.0%的调查对象认为年度选题论证因时间紧、任务重,常常流于形式。对于问题29,67.7%的调查对象认为即使选题决策失误,也无法追究决策者的责任。总之,选题论证的程序风险管理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3)决策风险。问题20~22、24、26~28考察选题论证的决策风险管理现状。在选题论证时,财务人员、法律人士及专家的参与可以有效降低决策风险,而问卷调查显示,这三类人士的参与比率分别只有14.0%、14.0%和41.40%。关于24题,89.8%的调查对象认为“只要销量和利润有保证,选题通常就可以通过并立项”,这反映出大部分出版社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放松选题战略和选题规划,导致选题散乱。至于问题26~28,有59.1%的调查对象认为对选题的取舍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有19.9%的调查对象认为“主要由策划编辑自己决定选题的取舍”,有51.6%的调查对象认为,“主要由社领导决定选题的取舍”。可见在选题决策时,集体决策和按照明确的标准进行决策还只占很小的比例。

四、选题实施风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这部分问卷以选题实施阶段各项活动发生的时间为序,设计了17个问题(30~46)。

1.选题实施问卷调查频数分析(见表4)

2.选题实施主要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本研究将图书选题实施阶段的风险归纳为选题夭折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成本风险和印量风险。在图书选题实施阶段的17个问题中,问题30~34调查来稿前的作者遴选和组稿活动的风险管理现状,问题35~46调查来稿后的制作和复制等活动的风险管理现状。来稿前主要存在夭折风险和进度风险管理问题;来稿后不同程度地存在进度风险、质量风险、成本风险和印量风险管理问题。

(1)夭折风险。问题30、34考察选题夭折风险管理现状。从问题30的调查结果看,有的选题在立项后因找不到合适的作者而取消的比例为81.2%;而问题34的调查结果显示,若策划编辑因离职或患病不能工作,其选题自然搁浅的比例为62.4%。因此,当前出版社对选题夭折风险管理仍有很大的空白。

(2)进度风险。问题32、33、35、45考察进度风险管理现状。对于问题32,由于对编辑是否要跟进作者的写作进度、跟进的程度以及跟进效果的质疑,选择“不确定”的高达57.0%。对问题33作出否定回答的比例为93.5%,综合“年度新书选题实现率”的调查结果(有58.6%的出版社的年度新书选题实现率在30%~60%之间⑤)可知,选题实现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年度内的到稿计划缺乏监督管理。来稿时到编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比分散在各个编辑部门或者编辑手上更有利于统一调度和进度控制。问题35、45也从不同角度表明相当比例的出版社未达到完善的进度风险管理效果。

(3)质量风险。问题36~39、44考察质量风险管理现状,具体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和印制的质量风险,分别对应问题36、问题37和39、问题38、问题44。各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在图书质量风险控制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程序简化或流程不规范现象。

(4)成本风险。问题40和41意在考察成本风险管理现状。结果显示,尽管认为“纸张采购成本基本合理”的调查对象占比48.4%,但是关于大批量纸张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60.2%的调查对象“不确定”,而关于纸张采购成本是否基本合理,50.5%的调查对象“不确定”。可见,作为成本的主要构成,纸张采购和纸张成本不透明,甚至可能成为管理的黑箱,其风险管理目前也只能依靠个别部门来进行。

(5)印量风险。问题42、43和46意在考察印量风险管理现状。集体决策,即由编辑、营销、社领导等多方人员共同确定图书首印量比单独由社领导、策划编辑或营销人员个人决策更能集思广益、降低风险,而对问题42作出否定和不确定回答的占比合计约为30%。问题43的肯定答案占比83.9%,反映出图书首印量的确定以经验判断为主,缺乏科学的方法。而对问题46“图书实际销量与印量基本一致”作出 “否”和“不确定”回答的比例分别为10.2%和7.0%,说明至少有10%的印量風险没有得到控制。

五、小结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出版社图书选题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组织体系尚待完善。比如没有将图书选题风险管理提上日程,没有安排专人或某个部门负责选题风险管理,没有成立选题论证委员会,部分出版单位甚至没有明确的主攻方向等。即便在日常管理中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对图书选题进行了一些风险控制,但是按照风险管理要素来衡量,在内部环境(如风险管理理念、必要的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等)、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各方面都存在缺陷。

第二,图书选题策划、论证和实施的风险管理现状都不容乐观,存在着策划编辑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选题方向和范围不明确、市场调研不深入、盈亏预测不切合实际、选题论证程序不完善、对决策人员监督缺位、书稿质量把关不严、书稿进度控制不力、图书印量把握不当等问题。

第三,图书选题的导向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漏洞。纵观图书选题策划、论证和实施三个阶段,风险主要表现为导向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导向风险的严重危害仍被很多人漠视(问题4和14),法律风险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問题21和31),经常发生的市场风险没有做到全面管理(问题10~12、16),而日常的操作风险更是没有做到精细管理(问题32、33、35、37、38、40、42、44)。

综上,为了提高图书选题成功率,出版社需要明确选题方向和战略,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妨研究借鉴其他行业(如金融业、保险业、航天业等)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提高图书选题风险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在图书选题开发过程中,狠抓重要部门和岗位以及关键开发环节的风险管理;在具体的图书选题策划、论证和实施过程中,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让每一粒选题种子都开出灿烂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刘明辉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李智慧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注释:

① 李智慧.基于2005~2009年图书生产、销售、库存数据的比较分析[J].编辑之友,2011(10);取得2010年的数据后,作者对2005~2010年的产销存情况重新作了对比分析,结论一致。

② 开卷公司2012年3月图书卖场动销活力分析[EB/OL].开卷网,http://www.openbook.com.cn/Information/2310/2106_0.html,2012-05-24.

③ 周蔚华.从“书荒”到“书殇”[J].编辑之友,2008(6).

④ 全部有效问卷中,有一份漏答此题,因此频数合计为185,百分比合计为99.5%。

9.05出版社经营管理 篇九

2004-10-25 15:12:26 第一条 为规范《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变更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法》,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简称《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下同)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本规定所指药品经营企业指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含零售连锁企业)。本规定所指《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指许可事项变更和登记事项变更。

许可事项变更内容有:注册地址(即办公或经营地址)、仓库地址(包括增减仓库)、经营范围(包括增加或核减经营类别)、经营方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及质量负责人的变更。

登记事项变更是指上述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的变更。

第二条 药品经营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在原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第三条 药品经营企业申请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的,应向原发证部门提交变更申请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申请表(附表1),并根据变更事项的不同,分别提交以下材料:

(一)变更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名称的,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变更企业名称文件或股东会(董事会)关于同意变更企业名称的决议 ;

2、工商行政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变更预先登记核准通知书;

(二)变更企业注册地址和仓库地址的,提交以下材料:

1、新地址房屋的建筑面积、原使用情况、周边环境、周边单位情况及拟使用情况的说明;

2、新地址的租赁协议或产权证明,以及布局平面示意图(应标明办公场所、经营场所及仓库的面积、功能区域划分的情况);

3、由于城市规划,调整街道门牌号的,出具辖区派出所的证明;

(三)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的,提交以下材料:

1、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的任免文件或股东会(董事会)关于任免企业法人(企业负责人)的决议;

2、新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的职称证、学历证、资格证书的复印件(加盖企业红章);

3、新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的工作简历;

4、新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四)变更经济性质的,提交以下材料:

1、上级主管部门的改制批文及股权转让协议书;

2、改制完成及股权转让的有效证明文件;

3、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补充的其他材料。

(五)变更经营范围(增加经营类别)的,提交仓库租赁协议及布局平面示意图; 增加经营抗生素的,必须设置阴凉库(设在乡镇的分支机构不做要求);增加经营生物制品等需低温储存药品的,必须设置冷库或配置冰箱或冷柜;增加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企业总部必须增设中药标本室(柜),设置中药材、中药饮片库,仓库应设置相应的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退货区、发货区,配备中药材养护的设备。

(六)变更隶属单位的,提交证明隶属单位变更的有关文件;

(七)变更企业质量负责人的,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原质量负责人的免职文件;

2、企业新的质量负责人的任免文件及聘用证明;

3、企业新的质量负责人的职称证、学历证、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4、企业新的质量负责人的工作简历;

5、企业新的质量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6、企业新的质量负责人原单位出具的辞职或不在原单位工作的证明文件;

(八)变更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的,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原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的免职文件;

2、企业新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文件及聘用证明;

3、企业新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的职称证、学历证、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4、企业新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的工作简历;

5、企业新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6、企业新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原单位出具的辞职或不在原单位工作的证明文件;

(九)《药品经营许可证》遗失,办理补证手续的,提交遗失声明原件(刊登在《广西日报》); 企业除报送上述变更材料外,还应提交《药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遗失的除外)。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必须出具上级法人签署意见的变更申请书及相应的材料。

以上材料一式三份,统一使用A4纸按顺序装订好,报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申请注销药品经营企业或药品经营企业分支机构的,应提出申请注销报告,并同时交回《药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

第四条 原发证机关自收到企业变更申请和变更申请资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变更或不予变更的决定。

第五条 申请注册地址、仓库地址和经营范围(增加经营类别)、经营方式变更的,由原发证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变更手续。

第六条 药品经营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许可事项后,应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的有关变更手续。

第七条 企业分立、合并、改变经营方式、跨原管辖地迁移,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重新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

第八条 企业因违法经营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机构)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或已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尚未履行处罚的,发证机关暂停受理其《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变更申请。

第九条 药品经营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登记事项的,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变更后3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登记。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企业变更申请和变更申请资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条 《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后,由原发证机关在《药品经营许可证》副本上记录变更的内容和时间,并按变更后的内容重新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正本,收回原《药品经营许可证》正本。变更后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不变。

10.05出版社经营管理 篇十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调查研究报告书

题目:工厂生产管理工作的探讨作者:黄榕

班级:08化本(1)班

学号:08407011005

指导老师:张伟

2010年9月6日

工厂生产管理工作的探讨

理工学院08化本(1)班黄榕

摘要:生产管理是指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工厂效率和产品质量,利用计划、组织、用人、指导、控制等活动,对生产过程和生产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在进行工厂生产管理工作中应清楚明白什么是工厂生产管理、工厂管理的责任有哪些,知道如何做好生产工艺的管理、产品质量的管理、生产成本的管理、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生产设备的管理以及具有一套供销协调管理方案以便解决问题。关键词:工厂;生产管理;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员工技术培训;生产设备;管理方案

正文:生产管理是指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工厂效率和产品质量,利用计划、组织、用人、指导、控制等活动,对生产过程和生产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生产管理是决定和影响工厂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过程。如何做好工厂生产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什么是工厂生产管理

工厂生产管理就是生产计划、动员、组织、控制、调度和领导的过程。生产管理重在管,贵在理。所以,在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管”和“理”开展有序的工作,并且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采用或引进好的管理方法。所谓“管”,就是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要如何围绕生产去管人、管事、管物,使生产过程始终保持良好、可靠的运行状态。“管”应该是用制度管人,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环境,工厂一旦形成了这种良好的管理氛围,管理者的工作就会变得轻松。做好管人,生产中的一切事情自然也就好管,产品质量就有可拄的基础,原材抖消耗、生产效能的控制等也就不成问题。“理”就是对生产过程情况进行密切跟踪的行为,即对生产工艺的可靠性、生产的质量状态、生产的效率、生产的物资消耗、生产的成本和设备的运行情况等进行一系列细致的分析对比和控制的具体做法,发现不良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可以说,“理”就是保证生产有效性、科学性而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为,是在“管”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者必须紧紧围绕“管”和“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生产才会有良性循环的管理局面,共厂才会有竞争活力。

2.工厂管理的责任有哪些

2.1 对消费者的责任

工厂想不断地产出价廉物美产品,必须要不断地从事产品研究与改善的工作,才能一直保持产品品质优越、价格合理、交货迅速、服务周到。

2.2 对从业人员的责任

加强教育训练、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从业人员合理薪资与福利措施、奖惩公正、人事升迁任免公平合理。

2.3 对股东的责任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品质,重视改善,杜绝浪费,使利润大幅上升。

2.4 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制造品质优良、安全性高的产品;节约能源,消灭公害;教育训练员工,培养人才;依法缴税,绝不逃税;端正社会风气。

3.做好生产工艺的管理

生产工艺是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源头环节,十分重要。生产工艺必须符合节能降耗、优质、高效和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对大宗产品或新产品的生产,首先必须制定

周密的生产工艺方案,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合理确定原材料取向和设备的选用,并先进行小批量的试生产,同时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密切的跟踪管理。在小批量的生产完成之后,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生产过程中的系列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确定批量生产的工艺作业方案。但是,不管如何,经过实践和理论分析制定的生产工艺,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在生产工艺实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创新的设想和进化的工艺方法,或可能遇到些新的问题,那么,只要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就可以对原来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生产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评判种生产工艺是否合适,主要要通过生产实践中的产品质量效果、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这三个方面进行数据性的对比和分析。

4.做好产品质量的管理

管生产首先必须管质量。如果生产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生产就没有意义。在组织生产时,生产部门包括车间、班组首先必须从如何保证质量品质,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周密考虑,科学合理地组织和指导生产。要转变和摒弃传统、落后的、狭隘的管理观念。现实中不免有出现错误倾向的生产目的就是组织按期完成生产任务,而将质量控制看成是品管部门单方面的事。实际上,这种观念、这种情况在一些工厂确实不乏存在过,往往出现了有数量没有质量的不良后果。其实生产质量不合格无异于等于负数,有时返工生产比正常生产更加费工费时,人力、物力的浪费更大。所以,工厂对质量的有效控制,关键在于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密、有效的控制,特别是要控制好基础环节和源头质量环节。各个员工、各个工序是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生产过程一定要将产后检验转变为产前预防的生产方式,生产过程中品管、技术和生产部门要通力合作。制定严密的生产质量控制手段和预防措施,使员工的质量自检、互检形成一种意识和习惯,这是提高生产合格率的基础。做好质量源头环节的控制,就是在做好生产工艺技术把关的同时,注意做好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使原材料的质量有较好的保证。此外,还要做好设备的保养和合理使用,使机器的精度得到较好的保持,还可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同步的提高。

5. 做好生产成本的管理

生产成本涉及到工厂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原材料特性与价格、员工的劳动报酬、生产工艺方式、设备性能和配置、生产能源的投入、操作者的技术素质、劳动定员、管理措施等,都会影响生产的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材料,降低生产的物质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是工厂控制生产成本的管理方向,也是提高工厂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工厂要控制好生产成本,必须根据产品的特点、工艺的方式、设备的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进行生产,这是降低生产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本原则。有的人可能会这样认为,控制生产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无非只有靠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才能实现。实际上,这是种短见,是十分不理智的错误做法,其错误的做法也必然将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甚至还会增加生产消耗,得不偿失,是不可取的。而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合理配料,降低原材料的投入台理使用设备和合理定员,培养高素质的生产技术操作人员,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是控制生产成本的最佳方法。如通过工艺的合理调整和设备改造,可使产品的边角料和原材料损耗减少;对大宗、固定的产品,可以向生产厂家置定特殊规格的厚材料,也可以减少边角料的浪费;通过优化组合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在日常生产中,只要用心观察和思者,有不少途径可以实现节能降耗,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6.做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员工是工厂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关键的条件之一。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工厂的规模再大、设备再怎么先进,如果管理措施滞后,经

济效益不仅很难得到提高,甚至会出现浪费大、消耗高的不正常情况。做好员工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培训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由内部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岗位技术教育和培训;也可以聘请外部相关技术人员,包括原材料、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还可以与相关单位联系,将员工派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生产经验和操作方式,提高员工的素质,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得到同步的提高。

7.做好生产设备的管理

设备是工厂生产的要素之一,也是关系到生产效能和质量的关键条件。如果没有建立好的设备管理制度或管理措施,再好的设备可能没用多久,就出现这里磨损那里损坏而成为一台破机器,不能发挥好的作用。所以,要避免和消除这种不良状况,工厂必须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一系列严密的管理措施。比如选择合适的操作者,重要设备或新购设备,要选用选择思想素质好,头脑比较灵敏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员工去操作,这是关系到机器的生产效率和完好率,能否得到正常发挥和提高的关键,是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中应该注重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

8.供销协调管理方案以及解决问题的基础

工厂这类企业主要面向订单生产,做到供销协调使生产和供销的流程规范与控制十分重要,也是工厂在出现问题是做到有据可查的基础。方案应充分满足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采购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关键业务的管控需求:

8.1提供销售订单和生产任务单的全程跟踪和可视化管理功能,可随时查看订单执行情况、追踪对应生产任务执行情况,并可以追溯到生产任务的领料、生产、检验等各个环节,确保订单及时交付。

8.2提供销售订单到生产任务、采购申请的需求关联功能,以销售订单、采购订单、生产任务单三大订单集成应用,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管理,提高企业业务运营效率。

8.3完整的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帮助企业有效规范客户、供应商和产品数据;满足复杂的产品配置要求,支持大规模客户定制的管理模式;通过全过程的工程变更管理,提高业务协同的效率;完整的生产任务业务处理,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

参考文献:【1】张文,聂云楚;《高效率生产方式》海天出版社 2002

【2】余弟录;《现场管理与改善实务》立正顾问机构

【3】张云初;《企业文化基本》海天出版社 2004

Research into the factory management

UNITEC 08 chemistry in the class onehuang rong

上一篇:中学生入团申请书2014下一篇:酒店锅炉房员工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