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重点自考

2024-11-03

市场营销重点自考(8篇)

1.市场营销重点自考 篇一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进简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坏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日节律: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催眠: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感觉: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感受性:是人们对刺激物感觉能力。感受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觉察差异。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恒常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指人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

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组织策略是指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促进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比较: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抽象: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发散思维: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分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答案。概括:头脑中把

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等。能力: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基本的能力,使用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留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特殊能力:指某项专门的活动所需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为了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就是智商。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坏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指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测验量度。信度:既可靠性,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验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验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标准,有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道德感: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人的认识、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在认识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是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人格特质: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测量单位。人格动力系统:是指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是后天再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体现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特质:个体有别于其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最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投射测验:以人格理论为依据,一般由若干

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推出若干人格特征。理健康:广义上,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侠义上,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来保护自己。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认知方式: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共性特点: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性特点: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沟通:广义的沟通时的是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人与机器的信息交流,与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言语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感情、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惰化: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觉到自己被湮灭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活动中去。群体: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各个成员之间有自己的角色地位,成员直接彼此在心理上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共同感。群体规范;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得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抉择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从众:是个人的信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压力:其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其二是指一种身心反应;其三是一个过程。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使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时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压力源;指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其主要包括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文饰: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期。认知:指人队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感知觉、回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认知发展: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发展。道德认知:指人队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知,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纵向研究: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升华: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推理:推理事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知觉的选择性: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近因效应: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日节制:人和动物身上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压力、排尿、荷尔蒙分泌等。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挫折:是指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是,所产生的不

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它倾向于强调情感和形象状态的交流,以及双方谈话的整合。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记忆。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便趋于消失。依恋行为:是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关系。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们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心理定势:指坚定使用原有的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简答题

简述学习心里学的作用和意义答:a认识内在世界b调整和控制行为c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心理学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作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和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简述社会认知过程。答:信息的搜集与选择信息的整合过程简述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问题解决应具备哪些特征,影响因素?目标指向性;(2)操作系列性;

(3)认知性操作。问题的表征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指向性;集中性。1选择能力,注意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心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能够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2维持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比较高的紧张状态。3调节功能,注意帮助人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注意和意识的联系与区别: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2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意识具有哪些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简述人格调控中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2主要作用,对人格各成分进行调控,使之完整统一和谐。创造性思维主要有哪些特征?和影响因素。创造性思维是指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想活动。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影响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简述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通道的差异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群体的基本特征:1我们通常将成员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体称作群体。2基本特征:群体规范、群体的凝聚力、群体中的角色、群体领导。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主要功能?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

(2)功能: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使成员具有认同感;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智力的个体差异:1发展的水平的差异2的不同行为表现曾强和减弱的情况。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多向性,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发展的智力结构差异3发展过程的不同形态。人的整个睡眠过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3)发展由获得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程可以分为哪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过渡期,第二阶段为轻睡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期,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第五阶段为快速动眼睡眠。增进心个体差异性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5)心理发展受成果的思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定义性;洞察性。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力,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引发压力的原因有哪些?压力会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培养提出建议。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与人际带来什么样的身心反应?人际交往造成的压力是最主要的来意义: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源。心理学家提出四种类型的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正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提高我评价能力。情绪和情感的区别。答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2)压力下的生理反应。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个人与他人、更多的是与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经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分面。压力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展的早晚角度看。人出生时下的心理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谈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就有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敏捷、精神振奋。(3)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和间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3从反应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接反应。构成。这7种智力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青少年时期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青少年自我意识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2)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深刻性、内隐性。动机,调控适当 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展、情绪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充分表现了个性发展的径影响智力发展。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其他的心起促进作用,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瓦解功能,健康,特点,1自我意识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了解自己的意识理品质得到发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信号身体语言的功能。答1象征,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越来越强烈,进入主观化的自我阶段。2情绪表新的矛盾特点,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的人们通常对身体语言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约定俗成的身体语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其情绪的表现形式也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倾向与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言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2说明,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常作为不再单一,但有不同于成年人那样稳定。因而表现出两面性,的人,在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上某些相反的、互补的特征,有时也能言语沟通的补充说明。3调节,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在沟通过程即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固执性共存,满足相互的需要,都能表现为相互吸引。(2)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中能够调节沟通过程,强化或者弱化沟通者传达的意义、节奏和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3人际交往发展的新特点,对友谊非常往的深入,交往者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情感。4情感表露,在沟通中,沟通者的坐姿、站姿、走姿等也重视。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使其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观上的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传达着很多的信息,特别是情感信息。什么是人际交往的心理念上的对立,代沟,同时也对异性产生兴趣。成就动机的特征容易成为知己。需要。本能需要,合群需要,自我肯定的需要。首先,人的交有哪些? 成就动机是一种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动机,也是决定说明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往时一种本能,是在个体进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动机存在个体差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活的能力。其次,每一个人都具有合群需要,适当的人际交往时异,一般来讲成就水平较高者有以下特征a具有挑战性和创造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2)合群需要: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最后,每一个个体对自身的了解性b具有坚定的信念c正确的归因方式。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都来源于社会学习过程,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群体极化和群体决策造成什么影响?a通过群体讨论,使群体他们倾向于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3)自我肯定的需简述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人际的态度或意见出现了极端化,使群体的态度或意见倾向朝向两要: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个体的交往的三种基本需要:(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级方向运动,是原来不同意见之间距离更大。B一旦群体思维评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使个体从中了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产生了,凝聚力高的群体的成员就会过高估计群体的权利和道解自己,界定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的需要(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德权威是对立意见定型化,使错误意见合理化,并产生虚假的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的观念3加强修养,个体在权利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3)意见来压制不同的意见导致群体出现错误的决策。用于实践4强化自我人格品质。情感需要,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什么?a自上而下。儿童首先发展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关系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与头部有关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和下肢的动作。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理论: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和B由内而外,儿童发展先头部和躯干的动作,然后发展双臂和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安全需要,归属、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双腿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较细的动作c由简单的无意识的到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时天生的。3一复杂的、意识控制的动作。儿童开始发展的动作是简单的大动力发展存在着影响,早期 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检测分数。3学校般而言,在底层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高层需要,作,意识参与的成分比较少,以后在此基础上才发展起由意识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学校教育对智力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途径多种多但有时人也会在低层需要 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找高层需要。控制的精细的复杂的动作。样,最明显的方面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什么是人际沟通?基本功能?(1)是沟通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a合作,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满足某种需要而展开的,可以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个人生存动机这种合作式的交往多是以某一件或活动为基础的,人如何对群体内部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测量?1社会测量法是测量群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还可以发生在大众传播中。(2)促使们通过完成某一活动、处理某一事件而在一起,活动完成后,体内部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两个步骤,一是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还具有需要满足的功一些 合作恳会停止。但如果通过合作之后建立了情感联系,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说明是人格?人格有哪些特征?人就可以进一步建立亲密的交往b情意,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因一些情感因素而喜欢与他人在一起c归属,人们总希望自己人际关系图。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特征:独特性;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认可。这种归属于 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功能性。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某一团体的交往需求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素有哪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生物遗传因素,对人格作用心理学主要有哪些分支?1)心理学的理论领域的分支有:实验程度因人格特征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关较大的特征上(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生理心理学。儿童发展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哪些内容?(1)依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家庭环恋行为。交往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得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的关系(2)性别社会化。指儿童在父母的教养方式的适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4)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社会文化对自己性别行为的区别对早期童年经验。不能对人格单独起决定作用,与其它因素共同决待。(3)道德判断的发展。它的发展对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定人格。5自然物理因素 导和调节作用。焦虑包括哪几种类型?应对策略(1)广泛性焦虑障碍。这种焦举例说明说明是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表现方式?心理防御机虑体验在人的持续性害怕,但无法指出害怕什么。(2)恐慌障碍。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无法预测的焦虑行折、焦虑、紧张等而采用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具为的袭击。(3)恐惧症。它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会恐惧症、特殊体表现为10种方式: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恐惧症等(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认清焦虑状况,掌握退行、文饰、补偿、升华。克服焦虑的原则,学会放松自己,运用想像减轻焦虑,进行理性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思考,接受专业治疗。自己被湮没,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难以意识中年危机的表现;1中年人最不接受的可能最先是自己仪容方面到自己的价值和行为,自制力变低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的变化,身体不如以前健壮2进入中年以后,家庭生活也会发生动的、情绪化的,有时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一些变化,小孩长大,生活单调,孤单感增强。3中年时期也是个体化。原因有:匿名性;个体处于群体中,瑟吉欧外界因素个人成熟与事业收获的阶段,但个体工作满意度会降低。的影响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什么是挫折?挫折后的反应?如何应对挫折?1)挫折是指个体剧性事件,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自我意识。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的不能达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2)反应:攻击行社会网络系统中,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我们社会文化所价值所鼓为;冷漠;幻想;心理防御机制。3)勇敢正确的面对挫折,正励的东西。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2)情谊。这种确认识挫折;改变不合理观念;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优化自身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力性的特人格品质。简叙人格差异的表现?认知方式差异;气质差异;性点。(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格差异。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个体心理发展员,被其他成员认可。的年龄特征如何?依据为,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1)动机产生由内外两种因素影响。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2)特征:普遍性;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的根本原因,外在则为诱因。(2)稳定性;可变性;限制性。智力发展有何特征?(1)智力发展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的一般趋势;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稳定性和可变性。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智力测验的性质:1对象是心理特质2测量的间接性3测量的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有误差4测量工具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3)当人们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思维的主要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什么是斯滕伯格智力理论中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智力检测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智力检测与性向检测和成就检分?元成分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负责行为的计测的区别是什么?(1)根据实施对象的数目划分为个别检测划、策略与监控。(2)操作成分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和团体检测;根据检测题目呈现出的方式不同划分为文字检测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作出判断反应和非文字检测;根据检测要求划分,速度检测和难度检测。(2)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3)知识获得成分指用于获取和智力检测一般注重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稳定的一般能力,如言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如何理解智力语能力,数学能力,记忆能力等;性向检验泛指用以测量潜在的个别差异?1)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才能的测验,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潜在才能;成就测验主要考平不同(2)每个人智力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3)智察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力发展过程有不同的形态简叙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1)需何谓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二者在发展上有什么区别?流体智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关联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指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的得到满足。(2)当人们的需要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流体智力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识和解决新问题,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晶体智力测非语言沟通的类型和功能.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间和表情。表情:表达感情、态度、理解和判断他人的感情、态已加工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是一部分度;(2)眼行为: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感情;(3)身体语言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和身体动作:象征、说明、调节、情感流露(4)服饰:可以为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及特征?观点:(1)弗洛伊德提沟通者传达性信息;(5)讲话风格:告诉有关群体成员的信息(6)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通过病人的自人际空间:表露人际关系的“语言”.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有何由联想,对其谈话作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2)他还认意义?(1)各种动机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还有无意识的活动。(3)精神分析主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不同而不同。面对压力如何应对?正确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题。特征:(1)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创始人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弗洛伊德。(2)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理压力的方法。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因素有内在的也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长期的批判。(3)精神有外在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前提。先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任然继续使用,而且其天的遗传素质为个体提高心理发展可能性,在后天结合下才能得理论对人格、动机的那个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以正常发展。它们在相辅相成中发挥作用。意识活动的主要内作用。容?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物。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收集信息;转换;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 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到大脑皮层,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在大脑 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加工为感觉。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有哪些?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 解除抑制;对催眠经念得记忆消失按照作用的性质不同,心理促动药物可以分为哪几类?镇静剂; 兴奋剂;迷幻剂。什么是韦伯定律?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 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间的关系的规律,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 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 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 固定的比例关系。人的知觉内容和特性?内容:对人的知觉; 对社会事件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 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 的特殊性; 论述题 记忆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在思维的过程中,思维操催眠的原理是什么?与睡眠有睡眠区别? 作主要有哪几种?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创造思维催眠原理:催眠师角色扮演;催眠师意识的分离; 主要有哪些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再定义性;洞察(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性;独创性。识状态,是一种特殊情境下又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是一种特殊意识状智力和能力的关系如何?联系:任何能力都包含有智力因素,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非停止,一定的智力是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智力的知识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有几个主要的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提高。区别:概念不同;影响因素不同;生理基础不同。大学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毕业生面临的主要任务(1)求职与升学或继续学习(2)婚恋与简述刻板效应.生育。问卷法进行心理调查的优缺点:优点能同时搜集许多人的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同类问题资料,省人力省物力。缺点,不能保证回收率及被调查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比较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者的认真合作。长时记忆需提取线索,线索的有效性主要依赖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概括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哪些条件?(1)与编码信息相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与状板效应。(2)形成原因:认知者总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什么是人格测验?试举三例。是论;每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就会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探察和鉴别受测者心理及行为的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接触机会的限制;满足人们需要还可以补充社会认主要人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3)在社会认知高夫的青年性格问卷。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4)社会刻板影响不是一层不变的,人们人格测量的方法:1测验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测者的行为和内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主要形式有对社会对社会刻板印象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问卷调查法。2投射法,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印象。被试者可以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在不 叙学习策略和方法。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测验者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第一注意复习的策略。首先在复习上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出若干人的个性特征。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1)收集信息。(2)其次在复习的次数上,要注意过度复习,一般过度学习程度达50%时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效果较好;最后在复习方法上,要阅读与背诵相结合,此外还应尽量节,其机构称感受器。(3)将感觉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进行记忆。第二是组织的策略,即根据知识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4)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感觉。长时记忆是如何存储与建构的?首先是归类,它表现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对于相关或相似的项目,无论在有序或无序条件下呈现,都要按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照一定的类别组织起来记忆的。其次,当各种信息在概念上有一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定层次的逻辑关系时,在记忆中就会按照它们的共同特性构成一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个多层次的概念体系,这种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可以有力地提高记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合创造性思维的信念;忆效果。这样,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比较稳定的网络,即图式。与技术;运用例子; 什么是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认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被试者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通过对所给刺激材料的分眨眼析与综合,并依据自己的知识经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验,首先提出一个目标相一致的假设,然后再根据主试者的反馈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的儿童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和对新材料的分析,检验和修正所提出的假设,最终形成概念。系,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影响,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特征。主要观点:(1)华生早期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2)华生认为,强化很重要,只影响途径有多种,最显著的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要找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强化,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使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就可以预测、控制改变人的行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有哪些? 为。(3)斯金纳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都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特征:(1)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首先要认清焦虑状况。即要认识焦虑的症状;其次,要坚持克服焦虑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的三个原则,即不回避、正面迎战和做纪录;第三,要学会放松自己;行为主义的诞生。(2)华生只强调行为,否认心理、意识,认为第四,要运用想象减轻焦虑;第五,要进行理性思考;最后,要接受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3)行为主义不仅专业治疗。在客观研究方面得到肯定,在当前行为改造、心理治疗中,行为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主义的方法任占重要地位。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有什么规律?具体规律是:遗忘进程是不成果的思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均衡的,即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的很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定义性;洞察性。相当时间,记忆保持的分量较少了,几乎不再遗忘。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什么是频率匹配学说?对于1000赫兹以上的中度音高的声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儿童认知不只是由单独一个神经细胞,而是由一组神经细胞组合起来构成发展四个阶段,描述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1)感知运算与之相匹配的频率,也就是说,神经细胞分成数组,各自以轮班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次理论的方式发射神经冲动,不同的组分别对声波压力产生神经冲动,得到心理学家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但也有人各组同步发放,产生对高频声波的识别功能,称频率匹配学说,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但也有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也称排发说。杰用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特征?观点:(1)机能主义于儿童,因此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进行研究,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2)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儿童并不像皮亚杰所说自我中心那样的思维。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不断提出的要求。特征:(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儿童经验;自然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2)他们强调心物理因素 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功能,故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对梦的研究有哪些?梦有哪些特征? 成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成年期是指从20岁左右到65岁关于梦的研究有:(1)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左右这一段时漫长的时期。特点是(1)个体的自我意识得到充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他认为梦诗欲望的满足,梦是一种无意识分的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情的活动;(2)梦的内容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发现大多绪也趋于稳定,人际交往趋向于成熟。(2)随着个体经济地位的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的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特征加以联独立,个体的诸多心理感受和生活状态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恋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爱,婚姻以及养育子女已经成为成年人的重要任务。梦的特征:第一自我为中心是梦第一个重要特征;第二,梦境受生活什么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它们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社会助环境影响;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长时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说明如何对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测量。提高的现象。因为在他人在场时增加了个体活动驱动或动机,这社会测量法师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种驱动或动机的增加对作业成绩的影响依作业性质而定。(2)社最基本的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其二是对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在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问卷或访谈结果的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所付出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出现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第二,社会认知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动机。的作用。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简述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个系统,并非由单一特征所构成,是由多种特征的组合,成分有措施:(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激;(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让工作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要;(3)把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上述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具有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4)提高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人格构成一个整体。同时五种人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格系统成分的独特结合,也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人格。能力可心理学时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以划分为那些类型?按照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2)是为了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人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按照在提高工作效率;它即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生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划分为模仿能力和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自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创造能力。情绪的基本形式有哪些?人类具有四种基本的情绪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1)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2)愤怒,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实现对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体验(3)恐惧,外部世界的准确认知;(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4)悲哀,是在上。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分析比较舒次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动机分为哪几种?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在我们生活中分别舒的三维理论:首先舒认为每一个主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扮演什么角色?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基本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人际关系机;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2)根据性质不同分为生理性动机和解决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动,是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他人行为。其次个体在表现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性和被动而产生的动机,它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性,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划分为六种。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性动机推动人们从事社会活(2)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动,参与社会团体,并在其中获得认可、地位与成功感。社会性理论。他认为,在社会互交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动机是认得某些高级需要所产生的,所以,如果社会性动机长期交换。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交换还包括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得不到满足,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出现某种心理障碍。毕生发物质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变化过程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特征:目标指向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应了个人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的方

2.市场营销重点自考 篇二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精准营销,就是企业需要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制定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还有越来越注重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国内有关精准营销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准营销的定义、特征、意义以及实现形式等方面。如伍青生、余颖、谭恒松(2013)等从精准营销的定义方面展开了研究。

而从烟草行业角度研究精准营销的文献比较少,主要有杨云峰(2010)提出了精准营销要与市场有效结合;吴建荣等(2010)认为应优化营销模式;廖爱国(2010)认为应以精准营销为抓手,促进卷烟上水平。钟鲲(2011)通过卷烟品牌精准营销价量分析数学建模与应用,提高卷烟精准营销的精准度。刘铁英(2013)则提出了烟草商业企业的精准营销流程。

综上所述,从理论研究来看,目前精准营销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统一的概念,也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它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思想和方法。而关于烟草市场精准营销研究的文献极少,且缺乏深度与系统性。

二、县域卷烟市场的现状分析

1、县域市场分析

县域市场是指在县域行政范围内,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县域居民为主体的所有产品需求与产品供给的关系的总和。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起着基础性作用。据统计,我国现有县和县级市2000多个,县域国土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4%,县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和县级市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73%左右。研究表明,县域市场潜力巨大,它比大城市市场更加具有活力,特别是在城镇化的推动下,愈来愈多的农村消费者涌向城镇,并且逐渐形成与城镇相一致的消费习惯,其消费档次也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提高,县域消费市场却更多地体现出都市消费文化和乡村消费文化的融合。

2、县域卷烟市场分析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卷烟市场消费能力发展后劲充足,它将集中全国50%以上的购买力和50%以上的零售商品总额,成为举足轻重的潜力市场。原因如下。

第一,随着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外流人口不断增加,卷烟消费季节性起伏态势明显。目前,农村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事实上造成了农村卷烟消费群体的流失,消费群体流失造成农村卷烟销量下降,结构也偏低。与此同时,外出务工者一般会在春节、中秋、农忙等时节回归,带动农村卷烟市场销量的显著增长和品牌结构的明显提升。

第二,供需结构不够均衡,紧俏品牌供不应求。以长沙县市场为例,市场存在紧俏品牌供不应求的问题,在紧俏品牌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时,部分消费者会选择次受欢迎的品牌代替。市场上存在部分消费区段的竞争过于激烈、而部分区段的需求又得不到有效满足的供需结构不均衡的现象。

第三,从现有消费行为来看,消费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均收入与消费卷烟品牌的关联较大。以长沙县市场为例,低端卷烟品牌消费集中在老年消费者中,中高端卷烟品牌消费集中在中青年消费者中。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卷烟品牌的档次也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消费者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会使得县域市场卷烟结构有较为可观的提升空间。但受社会宏观经济影响及产业布局、劳动力流动、县域地区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县域卷烟市场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三、县域卷烟重点市场“1+7”精准营销模式创新

作为基层单位的县域市场,不仅数量大、范围广,而且人口也相当多。而企业的资源与能力总是有限的,面对数以千计,甚至上万的客户,必须区别对待,方能提高管理效率。做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清楚卷烟市场的构成与结构。根据销售情况、利润贡献、发展潜力等因素,准确识别出企业的重点市场与重点客户,并根据其表现的差异性来科学合理地配置企业的资源,并提供相应的能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因此,烟草公司应依据客户地理位置、经营规模、售卖方式、管理信息化程度及诚信守法程度等因素来细分出重点市场,明确县域卷烟重点市场。在此基础上,为精确管理目标客户,创新提出卷烟“1+7”精准营销模式。其核心是建设现代终端,突出强化精确信息、精准定位、精敏投放、精彩形象、精细管理、精诚服务、精干团队等七大精准营销手段。如下图所示。

1、建设现代终端是核心

(1)建设现代终端的基本要求

在建设标准要体现“三性”,即现代性、时代性、特色性的要求。要以严格规范为前提,合理控制建设数量,做到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对现代终端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开展功能终端评价,及时调整功能客户。工商双方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确定选择标准和流程,确保现代终端能同时满足工商双方对品牌培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经营管理中要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形象元素、经营设施、业务模式、服务标准、商品价格、财务核算。

(2)充分发挥现代终端的功能

一要发挥产品形象展示功能。零售终端的基本功能是产品销售,产品形象展示是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要制定产品形象展示与维护方案,帮助客户改善和提高卷烟陈列水平和展示能力。二要发挥宣传促销功能。要充分利用终端店面空间、网络资源、口碑效应,紧密结合网上营销、体验营销等宣传推介形式,做好卷烟品牌的传播。三要发挥品牌培育功能。精准选择目标终端,为客户选择提供合适的品牌;要积极引导功能终端做好产品推介,充分调动零售终端品牌培育的能动性。四要发挥信息采集功能。通过推广应用零售终端销售管理系统及扫码枪等工具,实现采集方式的自动化,并对采集到的终端营销信息做整体分析。五要发挥好消费跟踪功能。要依托终端,开展消费者跟踪,深入分析和挖掘消费者信息,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品牌发展及消费需求变化趋势。

2、精确信息是基础

精确的信息是开展精准营销的基础和前提,精确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销售信息、市场信息及客户信息。

(1)建立信息终端标准,实现软硬件相匹配

做好信息终端“三件套”,即一台电脑、一把扫描枪、一套软件。提高客户配备硬件设备的积极性,公司投资开发并免费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的终端信息管理软件。

(2)利用终端信息管理平台,引导终端主动采集信息

采用扫码销售自动采集方法,重点收集市场信息、消费者信息。在采集信息的同时,逐步摸索建立起各类信息的处理与分析体系,综合各方动态,研究产品销售未来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

(3)建立后台信息研究机制,做好信息分析利用

加强市场信息和消费者信息的分析利用,对消费者个体消费行为、群体消费特征的跟踪分析研究,掌握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完善服务消费者的措施。

3、精准定位是关键

只要充分了解消费者以及客户需求,才能很好地进行精准定位,有针对性地提供营销策略。

(1)目标市场选择

充分收集消费者信息,建立数据库,实现对消费者的精准营销。数据库能帮助企业准确找到目标消费群,进行准确市场定位,并对消费行为进行更加细致的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营销策略。

(2)进行市场初步检验

确定营销策略后,在一小块区域市场进行营销实践,检验定位的营销效果。试实行的工作包括零售终端的修整、客户以及消费者反馈信息的收集等等。

(3)宣传推广

向客户发放宣传手册,委派客户经理进行专业的讲解,让客户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形象以及文化。在县域重点市场投放广告,大力宣传并推广。

4、精敏投放是手段

(1)规范订货管理

规范订单采集流程,做到预测与订单分离,使客户订单真实反映市场需求。科学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订货合同质量,提升订货合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积极协同工业企业组织适销对路的货源,规范货源供应政策,充分尊重客户的经营自主权、产品选择权。通过新商盟网站、客我互动平台等,建立点对面、点对点的货源公开、公示渠道。

(2)科学管理库存

合理的库存结构可以团结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科学的库存数量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经营资金的周转。加强日常订货指导,关注订单数量。合理控制烟草公司的正常库存,以保证市场的日常供应。

(3)坚持精准投放

围绕公平合理的投放原则,依据客户供应组别和可供货源数量,由系统自动计算不同组别单品单次供货上限,实现定量到组。坚持精准投放,根据客户的品类经营能力来确定投放面,结合“量、价、存”信息以及需求满足度来确定投放量。

(4)灵敏化响应

建立快速响应前台机制,增进前、中台的信息沟通。建立配送优质服务标准体系,制订落实具体的服务标准。在配送方面推广“约时送达、智能配送、短信提醒”物流配送服务。

5、精彩形象是表现

通过建设亮丽终端,向消费者有形展示终端精彩形象,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1)店面环境

作为消费档次较高的卷烟零售终端,应有专门的店面装潢设计。店内采光良好,商品陈列整洁有序。店铺的经营设施齐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经营设施。店内广告宣传设施丰富,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达到品牌宣传的目的。

(2)卷烟陈列设施

卷烟陈列设施,是用于卷烟陈列并带有少量存储售卖卷烟功能的设施。统一标准、合理整洁的卷烟陈列设施可以起到展示卷烟产品、营造品牌氛围、提升店面形象的作用。

(3)销售人员行为

销售人员行为主要包括销售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行为、专业性推荐等。卷烟销售人员行为上应遵循《公司文化格言》、《长沙市烟草专卖局职工职业道德共同规范》等要求。

此外,建立品牌专区、专柜,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全方位体验。

6、精细管理是要求

精细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

(1)精细化组织

建立团队协作机制,成立内部协作小组,共同研究客户、品牌及市场,完善营销策略及服务标准,共同维护好区域客户。通过共同学习销售技巧、品牌文化、公司文化,以共同分享消费者信息。积极开展客户经理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职责“一口清”等活动。提升终端经营能力,引导客户“配工具、懂经营、会算账、用信息”。

(2)精细化领导

通过上级考评、同级考评和下级考评“三级”联动考核,强化行业内部服务评定。通过聘请客户监督员、发放咨询服务卡、设立领导接待日等方式,主动接受客户和社会监督。定期检查和责任定位,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操作有标准、结果有检查。

(3)精细化控制

通过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强对客户投诉的统一分析管理,实现沟通全方位、投诉零障碍、跟踪全过程,增强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和全程控制能力。对未达标的营销人员和经营户进行调整,保证渠道高效运转。

7、精诚服务是体现

(1)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在终端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服务这个根本宗旨,把服务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要把保障客户利益放到首要位置,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科学设计服务标准

设计服务标准从客户需求出发,要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合理的个性化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客户对行业的满意度、依存度、忠诚度和贡献度。

(3)深化拓展服务内容

注重动态把握零售户的需求变化,进一步深化拓展服务内容。规范终端信息采集选点布局,信息运用逐步从服务订单供货向支撑精准营销深化。

(4)保证标准化服务质量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客户。在精简服务流程的基础上不能因开展现代终端建设而降低标准化服务质量,减少核心服务的内容。特别要在订货、送货、结算、货源供应、价格维护等基础服务方面,确保所有客户服务标准一致。

8、精干团队是保障

(1)组建高能力客户经理团队

认真细致做好客户经理团队成员的选择,在对客户经理成员的选择上,要注重个人品质、能力、形象的因素。在客户经理团队领导者的选择上,要注重个人的亲和力、指导能力、执行力。通过抓客户经理工作日志、痕迹化记录,丰富客户经理日常工作内容。开展营销技能竞赛,不断学习先进的营销理念,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队。

(2)建立具有团队自身特色的团队文化

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确立团队文化主基调,创造特色型团队文化。借助于通过这种文化的建立和贯彻,在团队内部创造一种积极的、和谐的氛围。

(3)规范客户经理团队建设

围绕客户经理团队的目标,确定团队的工作内容。在定岗定位定职的基础上,按照工作的内容梳理细化工作流程,明确每个流程完成的节点注意事项。建立健全团队规章制度。完善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团队沟通。营造和谐氛围,建立创新团队,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摘要:国家烟草局提出“卷烟上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本文分析了精准营销理论,探讨了县域卷烟市场的现状,创新提出了县域卷烟重点市场“1+7”精准营销模式,即其核心是建设现代终端,突出强化精确信息、精准定位、精敏投放、精彩形象、精细管理、精诚服务、精干团队等七大精准营销手段。

3.酒鬼发力 启动全国重点市场 篇三

高端品酒会 强化湖南大本营

7月20日,酒鬼酒在长沙举办了一场高端酒鬼酒系列产品上市发布会和品鉴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白酒界专家和权威学者及国家评委一行13人组成的专家组对高端酒鬼酒系列产品进行了鉴评,经过三轮鉴评,专家给出了鉴评意见,对产品的口感、香型、风格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家的鉴评以及在今年5月份通过邀请“国家酒类及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程对酒鬼酒的研发、生产质量进行把关和指导,对提高酒鬼酒产品品质,提升酒鬼酒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本次大会借助知名专业包装机构设计,遵循“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和“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对原有产品进行升级改造,新推出的湘泉王、精品文化湘泉、百年湘泉、鸿运湘泉、五福湘泉等系列产品以尽可能地满足各种消费差异和心理需求出发,力争为酒鬼酒和经销商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系列新品酒 力拓山东新市场

目前酒鬼酒公司已完成了湖南的布局,现在公司认为通过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基础工作就可以向全国扩张。而对酒鬼酒充满浓浓情感的山东就是酒鬼酒全国战略的省外第一站。

事实上,酒鬼酒公司决定启动山东等重点市场决非偶然。10年前,酒鬼酒系列以及湘泉系列在山东的销售额就已突破亿元大关。去年,酒鬼酒在山东市场做了大量调研,结果显示,酒鬼酒在山东市场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为了精耕细作这块沃土,酒鬼酒长久以来可谓是枕戈待旦、蓄势待发。中国糖酒集团入主酒鬼酒后,不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更主要是改变了酒鬼酒原先相对薄弱的营销渠道和营销管理模式。据悉,酒鬼酒将通过在山东和其他省外市场持续增加渠道、深化餐饮和商超渠道、大力进行团购公关等手段以及贯彻“人力资源本土化”的用人机制,以此增加网点密度,扩大产品覆盖率,通过狠抓市场基本建设,使山东县级市场80%的中小超市、便民店以及县级核心酒店、市区名烟名酒店等都能见到酒鬼酒的身影。通过加强终端网络建设,投入广告资源进一步发挥酒鬼酒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媒体支持、充足的智力支持、充分的人员支持和优秀的培训支持,并确保客户分享合作回报。酒鬼酒公司此次还斥巨资专门请来了湖南民族歌舞团,让富有浓郁湘西民族文化特色的歌舞演出在齐鲁大地巡演一个月,场次达到20场,以回报山东人民对酒鬼酒的关爱。

4.2012自考培训与就业,重点 篇四

1、就业: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2、劳动力参与率:指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人口比例。

3、结构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和就业岗位的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4、下岗职工:指1986年全国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企业正式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期未满的合同制职工中,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

5.公共就业服务: 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

6.“协保”制度: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人员同中心、原所在单位三方协商后,就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签订协议。这是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人员向劳动力市场采取的一项政策。协保人员可凭劳动手册,按相关规定从事事务性工作,用人单位使用协保人员的,可以免缴社会保险费或补缴社会保险费差额。

7.农村转移劳动力:包括从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所有劳动力,同时包括离开本乡到外地仍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并且时间严格定义为半年以上者。

9.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

10.劳动预备制度:是对青年劳动者就业前应经过培训的制度规定。其基本内涵是:组织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在就业前接受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11.上海市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简称职业见习,是上海市职业指导中心推出的通过政府经费补贴的方式,组织青年人到一些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企业中,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实际岗位上,进行一段时间的见习,来提高青年人包括职业经历、动手能力和敬业精神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

12.再就业培训:是职业培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

13.上海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针对长期以来单个培训机构对培训设施投入和改造能力不足的状况,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立了一个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14.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所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

15.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简答题

1、简要叙述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含义。

我国目前的失业率采取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它等于城镇失业人数除以城镇

从业人数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分母中的城镇从业人数包括城镇各种所

有制单位的全部劳动力;登记失业人数则包括就业转失业的劳动者和没有就业经历的失业青年。

2、当前上海失业人员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

①思想不到位影响再就业;

②服务方法不多影响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③教育或技术水平不高影响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④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影响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3、上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

(2)各区(县)就业促进中心

(3)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

(4)居委会(兼管劳动保障工作的主任和专职就业援助员负责)

4.下岗职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4个方面的原因:

(1)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一种客观反映;

(2)根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

(3)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的突出反映

(4)科技发展和进步,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职工下岗转岗成必然趋势 5上海关闭“再就业服务中心”后,如何安置国企新产生的富余人员?

答:①经济性裁员;

②劳动合同因无法履行而解除;

③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④劳动合同终止解除。

6、什么是积极的就业政策?

答:是在实施宏观经济社会政策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采取扶持政策手段和有效措施,鼓

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促进企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政治稳定。

7国家促进妇女就业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答:(1)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女性下岗人员再就业;

(2)强化针对女性下岗人员的就业服务,努力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

(3)向女性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再就业帮助;

(4)不断完善生育保险政策,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女职工生育保障制度;

(5)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依法保障女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

8国家促进青年就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1)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

(2)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和就业服务措施,促进城镇青年就业

(3)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4)开展“下岗青工创业行动”,促进下岗青工再就业

(5)组织引导农村青年流动就业

9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有哪几种?

答:(1)农业就业,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

(2)就地转移从事非农生产,主要是进入当地乡镇企业

(3)跨地区就业,主要是进入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就业

10、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相比有什么特点?实施职业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特点:针对性和实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技术性和技能性。

目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11、我国主要的职业培训机构有哪些?

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中外合作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

12、目前上海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①劳动力就业走向大众化;

②职业岗位的能级和层次结构上升;

③劳动力市场供应总量大于求,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转移过来的劳动力素质不高。

13、劳动预备制度培训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根据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基本要求设置培训课程。培训期限2年以下的课程采取基本素质、职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四大模块进行教学。

①基本素质知识。包括文化知识、道德知识、法律知识、公共关系、社会知识、生活知识和技能等内容。

②职业知识。包括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指导、劳动安全与保护知识和社会保险知识等内容。

③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企业实习等内容。

④社会实践。包括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参观学习、勤工俭学等活动及开展文体活动。

14、我国企业职工培训有哪些主要类型?

根据培训对象,职工培训可以分为:对管理人员进行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培训;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科技知识更新和科技开发、产品开发能力提高的培训;对一线生产操作人员进行的上岗资格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以及班组长培训等。

根据培训内容,职工培训可分为职业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岗位练兵、转岗专业培训、学徒培训等。

15、上海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①进行残疾人劳动力资源和社会用工调查;

②开展残疾人求职登记、劳动能力评估、失业登记、就业咨询、职业培训、职业介绍; ③组织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④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

⑤帮助残疾人个体开业;

⑥为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提供服务。

16、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①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工作总体部署,统筹推动;

②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③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技能人才评价和考核体系;

④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开发交流机制。

⑤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引导更多技能劳动者岗位成才;

⑥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7、再就业培训的实施内容有哪些?

①搞好摸底调查,制定再就业培训计划;

②发动社会,确立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

③立足市场需求,组织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

④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

⑤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培训一批小老板;

⑥落实培训经费,实施政府购买培训成果;

⑦搞好就业服务,密切培训与就业的衔接。

18、上海市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哪些单位开放?

①上海市职业培训机构;②上海市各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

③上海市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培训部门;④国际知名品牌认证和培训机构。

19、实施创业培训包括哪些环节?

5.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 篇五

1、谁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P3 赫伯特・A・西蒙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2、管理的定义 (名词解释) P4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的基本特征 P5 ①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主要是吉利组织成员发挥其创造的热情,求得组织的最佳效果。

③管理者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通过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4、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有事一种艺术 P7 5、管理的两重性 P8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必要性指管理师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须的;目的性是指管理直接或间接的痛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一直,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想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两重性。

6、管理学的定义及特点 P11

管理学是已满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特点:

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7、系统的特性 P19

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第二章

1、科学管理之父以及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P32

科学管理之父是 W・F・泰罗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只要工作合适,每个人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 ③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里革命”。泰罗认为,劳资双方必须变相互相指责、怀疑、对抗为相互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⑥把计划组织职能同事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⑦实行之恩那个工长制

⑧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法约尔被后人称为什么?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P40

法约尔被后人称为 管理学之父 ①明确的分工,组织内存在明确分工。

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③人员的考评和教育,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植物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评和教育训练来实行。

④职业管理人员,管理热源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⑤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租售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⑥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3、战略管理的定义以及特点 (名词解释、选择) P57

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字典很条件与外部环境想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系统性;长远预见性;对外抗争性;灵活应变性 第三章

1、一般环境包括哪些 P73

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

6、主管决策法的优点和缺点 P141

优点:方法灵便,通用性强,容易被一般管理干部接受,而且特别适合于非常规决策,同时还有利于调动专家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缺点:缺乏严格论证,易产生主观性,而且还容易受组织者个人倾向的影响,因为参与决策的专家人选还是由他决定的,而专家人选的类型对意见的倾向性关系很大。 第七章

1、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1职位或岗位设计2组织结构的.纵向划分3组织结构的横向划分4职权配置5纵横两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协调整合 特点1组织工作是一个工程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2、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选择) P79

①简单和稳定的环境(容器制造商、软饮料生产企业、啤酒经销商);②复杂和稳定的环境(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③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公司和时装加工企业);④复杂和动态环境(电子行业、计算机公司电子仪器制造);

3、社会责任的含义 (名词解释) P81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嗦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4、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P83

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 第四章 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P88 目的性、主导型、普遍性、经济性。 2、计划工作的意义 P90

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有利于控制。

3、计划工作的几大原理 (理解) P96 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第五章

目标与战略

1、目标的作用 P105

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吉利作用;凝聚作用;目标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2、目标管理的定义 (名词解释) P107

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关门力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3、目标管理的特点以及基本过程 (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P108-110 4、五种力量分析示意图 P114 5、波特提出的三种竞争战略 P121 总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 第六章

预测与决策

1、决策的定义 (名词解释) P128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正确决策的特征 P129

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3、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决策的类型有哪些? P131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概念 P132

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非程序化决策又被称为结构不良的决策。

5、德尔菲法也称什么? 以及要点 P139

专家预测法 (1)记名投寄征询意见(2)统计归纳(3)沟通反馈意见(4)多次反

技术、外界环境、组织的规模、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的战略。 3、组织工作的5个原理 (理解) P157

目标统一原理、分工协作原理、管理宽度原理、责权一致原理、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原理。 第八章

1、职位设计 (名词解释) P161

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管理宽度的概念以及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P168

又称管理幅度,是管理者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人数。1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2面对问题的种类3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4授权5计划6组织的稳定性也影响着管理宽度 3、部门划分的原则 P1771

力求最少2组织结构具有弹性3确保目标的实现4指派平衡5检查部门分设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和矩形结构的优缺点 P183

优点灵活性、适应性强便于沟通意见推动项目方案的实现,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缺点稳定性差、工作无所是从

第九章 职权

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权利 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职能职权是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门全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负责人来执行。

2、有效授权的要求 P192 1要有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2要有防守的态度3要允许别人犯错4要善于信任下级5要善于适度控制

3、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与特点 P194 1决策的数目2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3决策审批手续的简繁 特点(1)集权制组织的特点1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决策权限2对下级的控制较多3统一经营4统一核算(2)分权制组织的特点1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2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3在统一的规划下可独立经营4实行独立的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

4、活性化的含义 (名词解释) P198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5、实现员工活性化的途径 P200 1营造促进活性化的文化2组织职位的成功设计也是实现活性化的重要途径3选拔适合活性化文化的员工4对员工进行不懈的培训和教育5建立促进活性化的考评评价制度 第十章

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领域 P210结构变革、技术变革、人员变革 2、立场分析 (图) P212

第十一章 人员配备工作概述

1、人员配备 (名词解释) P231

管理学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 ,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2、人员配备的原理 (理解) P235 ①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1、组织内的职权类型以及各自的概念 P187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

②责权利一致原理 ③公开竞争原理 ④用人之长原理 ⑤不断培养原理 ⑥明确职务的方法

第十二章 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 1、选聘的条件 P241

总的说来,管理者应该德才兼备,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四化”要求。具体说来,就是要看候选人是否具有管理愿望,是否具有管理能力。

2、选聘的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P245 ⑴内部提升(“内升制”) ①优点:

∮捎诨构中的人员有充实可靠的资料,可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其是否适合新的工作;

⒆橹内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地胜任工作; ?杉だ组织成员的进取心;

すぷ饔斜浠换会,可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时期有一个良好的

工作情绪;

タ墒构去对组织成员的训练投资得到回报,并可判断其效益如何。

②缺点:

∧诓克能提供的人员有限; ⒒嵩斐山亲繁殖;

W橹内没被提升到的人的积极性会受挫伤。

⑵从外部招聘(“外求制”) ①优点:

∮泄惴旱睦丛匆月足组织的需求,并有可能招聘到一流的人才; ⒖杀苊狻敖亲繁殖”,从而给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杀苊庾橹内没有提拔到的人的积极性受挫,避免造成因嫉妒心理而引起的情绪不快和组织成员间的不团结;

び捎诖蠖嗍应聘者有一定的经验,可节省在培训上所耗费的大量时间

和费用。 ②缺点:

∮捎诓涣私庥ζ刚叩氖导是榭觯不容易对应聘者作出客观评价,有时

候可能会造成很大失望;

⒂ζ刚叨宰橹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H绻本单位有胜任的人没有被提拔,则从外招聘会使其感到不公平,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 3、选聘应注意的问题 P250

⑴选聘的条件要适当;

⑵主持选聘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具有伯乐式的慧眼; ⑶注意候选人的潜在能力; ⑷正确对待文凭与水平的关系; ⑸敢于启用年轻人。

4、管理者考评的方式和方法 P261

⑴考评的方式

①自我考评 ②上级考评 ③群众考评

⑵考评的方法 ①考试法 ②成绩记录法

③对比法

5、管理者应具备的三大基本技能 P268 ⑴技术技能 ⑵人事技能 ⑶概念技能 第十三章 领导共组概述

1、领导工作 (名词解释) P281

领导工作室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

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息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2、领导工作的影响力来源 P283 第三段

既然领导工作的实质是对他人施加影响力,那么影响力来源于哪里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正式的权力和职位的权力,一类称为个人的权力或非职位的权力。职位的权力又分为奖赏权力、强制的权力和合法的权力;个人的权力又分为专家的权力和榜样的权力。

1.1型管理(贫乏型管理),是管理者极少关心人或生产。他们放弃自己的职责而无所作为,或者只扮演“信使”的角色,把上级的信息传达给下属。

9.9型管理(战斗集体型管理),是管理者无论对人员还是对生产都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关心。他们把组织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是真正的“集体的主管者”。

1.9型管理(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是指管理者极少或根本不关心生产,他们是关心人。在他们促成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轻松、友好并且快乐,但谁也不关心做出协同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

9.1型管理(独裁的、重任务的管理),这类领导仅仅关心促成一种高效率的经营活动,而对人则几乎或根本不关心,他们的领导是极其专断的。 5、领导权变理论 P298

菲岳仗岢觯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有影响的基本方面是以下三个:

a) b) c)

第十四章 团队

1、过程改进团队和工作团队 (名词解释) P308

⑴过程改进团队:是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这类团队通常是跨职能部门,将来自不同部门、具备与改进过程相关的不同技能的人集合在一起。过程改进团队可由一名管理者充当发起人,有他授权组建团队,并确保该团队获得适当的资源和组织支持。

⑵工作团队:是指对某一特殊过程(如,一个部门、一条产品线、或业务过程的一个阶段)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的团队。 2、团队发展的阶段的特点 (理解) P313

团队也有一个从建立到逐步进入成长和成熟的过程。理解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对有效地管理团队过程是很有价值的。这些阶段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持续性,这取决于团队的类型、团队工作的环境、以及构成团队的个体。团队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如下:

(1)形成阶段

团队的成员首次聚在一起,这时,他们带来了个性化特征以及自身环境的价值观和优先次序。在形成阶段,团队通常要阐明其目标,确定每个成员的角色,以及制定可接受行为的规则(往往称为“规范”)

(2)震荡阶段

在此阶段,团队任务的真实情况已完全理解。团队成员仍首先作为个体在思考,并往往可能基于自己的经历做出决定,而不是与其他成员集思广益。

(3)规范

在此阶段,关注个人问题转变为关注实现与团队相关的挑战,个人已融合到团队中。团队成员愿意为了团队而商讨分歧,因而有了更多的协作和对话。

(4)执行阶段

在此阶段,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团队成员对他人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如何支持使命了如指掌,并能够解决群体问题。 第十五章 沟通

1、正式沟通 (名词解释) P326

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文明规定的远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2、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P332

⑴优点: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

通难以提供的“新闻内幕”。非正式沟通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组织中良好的人际关系。

⑵缺点:非正式沟通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容易失真,而且,

它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3、沟通的原则 P340

⑴明确的原则⑵完整性原则⑶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职位权力 任务结构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有效沟通的要求 P342

(一)表达清楚(二)传递准确(三)避免过早评价(四)消除下级人员的顾虑(五)管理者积极进行沟通(六)对情报沟通过程加以控制 5、沟通的障碍 (理解) P345

(一)主观障碍(二)客观障碍(三)沟通联络方式的障碍 第十六章 激励

1、对人的认识 (选择) P349

“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 2、激励内容理论 P354

(一)需要理论(二)双因素理论(三)激励需求理论、3、激励需求理论的三种基本要素 P355 权力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对成就的需要 4、期望过程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公式 P356 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5、激励强化理论 P358

1、积极强化2、惩罚3、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4、消失 6、激励的方式与要求 P361

1.思想政治工作 2.奖励 3.职工参加管理4工作内容丰富化 第十七章 控制工作概述 1、控制的基本步骤 P373 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2、管理突破 P374

含义:要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允许范围 的偏差时,则及时采用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的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控制工作的类型 P376

(一)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类,有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二)按控制原因或结构分类,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4、间接控制的概念 (选择) P380

所谓间接控制是以这样一些事实为依据:即人们常常会犯错误,因而未能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他们往往是根据计划和标准,对比和考核实际结果,追查出现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然后才去进行纠正。 5、控制工作的要求 (简答) P385

(1)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 (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6)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念 (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6、控制工作的原理 (论述) P388

(1)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 (2)组织适应性原理 (3)控制关键点的原理

(4)例外情况的原理 (5)直接控制原理 第十八章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1、预算的种类以及运营预算的概念 P393

(1)运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 (2)投资预算 (3)财务预算

2、凯普兰和若顿 P420

凯普兰和若顿最初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是由四套指标所构成的一个体系,这四套指标分为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学习成长 3、管理审核 (名词解释) P423

6.市场营销重点自考 篇六

1.非再生能源:经过亿成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2.能量: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重力位能等。能源物质中储存着各种形式的能量。

3.能源:具有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能量的释放主要是通过燃烧或其他方式产生热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能源都具有一种共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热量,亦称为热值。

4.根据能源的种类,能源的热值可分为当量热值和等价热值。当量热量:又称理论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等价热值: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实际要消耗的一次能源的热量。

5.能源与能量的区别:(重点)(1)能源的总量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逐步减少。

(2)能量是可以计算的,而能源的储量只能估算,能源的消费量可以精确统计。(3)能量只具有当量热值,而能源则既有当量热值,也具有等价热值。(4)能源有质量、重量、能量。

6.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物理学基本定律,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力过程中的应用,它说明热能可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其他形式能量相互转换,但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守恒的,热能向环境的散失也是一种传递。

7.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说明热过程方向性的定律。热量总是从高温源流向低温源。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能量“品位”角度,揭示了能量传递过程和转换过程进行的方向性、条件和限度规律。

8.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

9.节能: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了解)10.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11.节能的途径:通过完善能源管理机制——实现管理节能,积极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实现技术节能,及合理调整产品、工艺及能源结构——实现结构节能。12.结构节能的内容:(重点)(1)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2)强化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3)调整企业结构。(4)调整地区结构。

(5)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13.根据能源管理的定义,其内容包括:(了解)(1)能源需要计划管理(2)能源输入管理(3)能源转换管理(4)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5)能源的基础管理(6)终端用能管理(7)能源标准化(8)能源管理体系(9)建立能源中心管理系统。

14.美国是最早开展企业能源审计的国家之一,1977年首次正式使用能源审计这一术语。

15.审计的花费大小在美国将其分为三种规模:(1)视察性审计(2)小型审计(3)大型审计。

16.除了使用统一的指标体系,对比基准与输入、输出格式的规格化以外,美国能源审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微型计算机系统。17.能源审计的意义:(了解)(1)是编制节能规划的依据。

(2)是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实行节能考核评价的主要手段。(3)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4)是《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要求。(5)是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有效措施。

18.根据对企业能源审计的不同要求,能源审计分为三种类型:(1)初步能源审计(2)重点能源审计(3)详细能

第1页 源审计。

21.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一方面在以“帐账、帐卡、帐证、帐实”相符为准,另一方面十分重视现场(测试)询问和质量鉴定方法,以保证在较短的工作时间内获取第一手资料。

22.企业能源审计方法主要包括:(1)企业能源资源消费审计方法(2)企业主要耗能设备利用效率分析方法(3)节能技改投资项目可行性经济评价方法。

23.企业能源资源消费审计方法分为三部分:一是根据投入产出“质量守恒”原理,二是根据“为谁消费由谁承担”的原则,三是根据单位产品能耗,四是计算出产品使用能源量及物资量的节约(少耗)或超(多)耗量。24.工业企业的生产能耗和物耗是节约挖潜的主攻方向,企业能源审计方法引入了物料平衡的分析,增加对原材料利用情况进行审计的内容和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分析。25.企业能源审计的效果:(了解)(1)使人们的节能管理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2)促使企业加快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了规章制度。(3)增强了政府对企业节能情况检查、监督、评价和考核的手段。(4)促进了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5)能源审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6)促进了节能新机制的发展。

第二章 能源计量

1.在计量学上,计量包括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及工业计量。能源计量属于工业计量。

2.能源计量:在能源流程中,对各环节的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相关的特征参数等进行检测、度量和计算。能源计量是能源统计、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的技术基础。

3.能源的计量单位可以有三种表示方法:

(1)用能源的实物量来表示,如:煤的吨数(t),天然气的立方米数(m³);(2)用热功单位来表示,如焦耳(J)、千瓦时(kW·h)等;

(3)用能源的当量值表示,如煤当量和油当量。

4.能量的传递主要是靠做功和传热两种形式。这个转换系数即是热功当量。Q=AW(Q—热量,W—功量,A—热功当量)。

5.所有的能源都具有两重特性,即质量和能量。能源标准量的种类:标准煤、标准油、标准电。6.折标准能源系数=某能源实际热值/某标准能源热值

8.对于二次能源其热值分为当量热值和等价热值。对于一次能源可视其能源转换效率为100%。例如:我国原煤1千克的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0934千焦(5000千卡),则:原煤的折标煤系数=20934÷29307=0.7143。9.能源计算与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节能监测、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是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的基础,而能源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

10.能源计量的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11.能源计量器具是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算器具。

12.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是强制性的,进出用能单位的各种计量器具配备率都必须达到100%。

第三章 企业能源统计

1.企业能源统计: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消费等各道环节的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2.能源统计的特点:

(1)能源统计形式多样化(2)能源统计对象——能源统计边界复杂。3.企业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重点)(1)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统计;(2)企业能源加工转换统计;(3)企业能源输送分配量统计;

第2页(4)企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统计;(5)非工业生产消费统计;(6)企业能源经济效益统计;(7)能源单耗指标统计;(8)企业能源节约统计。

4.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程序:(了解)(1)确定统计范围;

(2)建立指标体系;

(3)采集数据,整理加工,编制统计报表,计算各类能源综合指标;(3)绘制综合平衡、分析图表,对调查的能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4)将能源统计结果报送有关部门。5.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重点)(1)谁消费、谁统计;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3)综合能源消费量不重复计算;(4)耗能工质不统计;

(5)自产的能源区别情况统计消费量。

6.能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可以由一种能量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能量形式。能源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能发热。7.企业加工转换量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定量研究加工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投入与产出之间及其过程的数量关系,并为能源综合平衡统计提供依据。

8.能源加工与能源转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将能源投入加工转换设备,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新的能源产品。

9.能源加工往往是把一次能源加工成二次能源,一般只是能源的物理形态发生变化。能源转换仅指能量形式的转化。

10.能源加工转换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100%。在计算投入量和产出量时,必须按当量热值折为标准煤。

11.企业最终用能统计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和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12.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消费的能源数量。最终消费:不是用于中间加工转换,而是把能源直接投入到各种加热、动力等设备产生光、热、功,以适应生产工艺和生活的需要的能源,或是作为化工原料生产非能源产品。

13.企业能源利用指标主要包括单位产品能耗、单位增加值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损失率、装置能量利用率、能源回收利用率、节能率等。

14.企业能源利用率又称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率反映的是企业能源消耗量实际被生产作业有效利用的程度。能源利用率=有效利用能量/实际消耗能量×100%。

15.节能率是反映能源节约程度的相对指标,是指报告期的节能量与相应的基期可比能源消费量之比率。它是衡量节能效果的重要标志。根据核算对象不同,节能率可按某一种能源计算,也可按综合能源计算。16.节能量: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能源消费减少的数量。企业节能量:(1)企业统计报告期内实际能源消耗量与按比较基准计算的能源消耗量之差;(2)或一定的统计期内,企业实际消耗的能源量与某一个基准能源消耗量的差值。(3)选定的基准(或定额)不同,得到的节能量结果也会有所不同。17.企业节能量一般分为:

(1)综合(增加值)节能量(2)产品节能量(3)技术措施节能量(4)提高能效节能量(5)单项能源节能量(6)结构节能量(7)此外,根据统计期的不同,企业节约能源量分为当年节能量和累计节能量。

18.能源原始记录的作用:

(1)是实现经济核算的基础(2)是能源科学管理的工具(3)是企业开展评比竞赛工作的依据(4)是编制统计报表的依据。

19.制定原始记录遵循的原则:(重点)(1)根据企业实际设置原始记录表;

第3页(2)满足统计、会计、业务核算等方面的需要;(3)适时修正完善;

(4)记录表应简明扼要,简便易行;(5)原始记录应满足追溯性要求。20.企业能源统计台账:(了解)(1)概念及要求(2)统计台账的作用(3)种类(统计报表台账、专项指标台账、历史资料台账、分析研究台账、能源管理台账)。

第四章 节能监测

1.节能监测:具有检测能力与资质的节能监测机构经由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授权,依据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测试和评价,对浪费能源的行为提出整改和处理建议的执法性技术活动。2.节能监测的特点:

(1)根据经验实施节能检查;(2)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节能监测;(3)简单、易行,突出重点;(4)对照标准进行评价。

3.节能监测与节能测试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区别:(1)二者监测的依据不同(2)二者的评价方式不同(3)二者的工作性质不同。

联系:(1)就节能检测与节能测试服务的测试技术和内容而言,二者是基本相同的;(2)节能监测与节能测试技术服务均可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

5.各种热设备都是靠工作物质(简称工质)的状态变化来实现热能的利用和转换的。描述工质所处热力状态的物理量即“状态参数”,通常由压力、温度、比容。

6.守恒内能:内能通常是指物质分子的内动能和内位能。

7.一切形式能量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但其量在转换前后是守恒的。8.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对流换热、辐射换热。

9.热传导是热传递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在固定、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来说,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

10.燃料的分析方法通常有工业分析(热功测试、计算和设计才用)元素分析和成分分析(汽态燃料才用)三种。11.燃料所处的状态或者按需要而规定的成分合称为基准。四种基准: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

12.单位质量(固体和液体)或单位体积(气体)的燃料完全燃烧,且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一般为环境温度)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量或热值。常用单位是千焦/立方米。它是评价燃料优劣的主要指标。根据不同情况,燃料发热量可分为高位发热量、弹筒发热量及低位发热量。

13.高位热值与低位热值的区别在于燃料燃烧产物中的水呈液态还是气态,水呈液态是高位热值,水呈气态是低位热值。低位热值等于从高位热值中扣除水蒸气的凝结热。在能源利用分析中一般都以燃料实际可以利用的低位发热量作为计算基础。

15.欧姆定律公式成立的条件是电压和电流的标定方向一致,否则公式中就应出现负号。16.数字修约的偶数规则,即“四舍五入看奇偶”规则。17.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合格指标:(重点)(1)电动机负载率不应小于45%;

(2)风机机组电能利用率不应低于下列数值:电动机容量在45千瓦以下的不小于55%;电动机容量在45千瓦及以上的应不小于65%。

18.泵机组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合格指标:电动机负载率应大于40%。19.按载能体的形态,余热资源科分为:

(1)固态载体余热资源(2)液态载体余热资源(3)气态载体余热资源。

第4页 20.余热资源利用率=余热资源率×余热资源回收率

第五章 企业能源审计方法

1.审计的过程: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2)以国家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为准绳,对有关财务账目进行核对,进行必要的数据资料处理,计算有关指标体系;(3)对审查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编写出具有公正性的审计报告。审计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审计机构属于服务性机构。2.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3.企业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或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重点)4.企业能源审计实际上是一种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客观、科学分析的评价方法。5.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内容:(1)企业的能源管理概况;

(2)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评价;(3)主要用能设备效率的评价;

(4)影响能源消耗变化因素的分析;

(5)评审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6.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评价的内容:(重点)(1)企业能源消费状况的审查;

(2)企业产品综合能源消耗指标的计算分析;

(3)主要能源转换系统(动力站房)及工艺技术等分析与评价;(4)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计算分析;(5)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6)能耗状况分析;

(7)对已实施节能技改项目运行效果、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分析与评价;

(8)节能量及节能率计算。在计算累计节能量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定比法,二是环比法,一般评价某一年比几年前的某一年节能能力或节能水平时,用定比法计算节能量;评价某年至某年的节能量时,用环比法累计计算。

7.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原理:(1)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2)工程经济与环境分析原理;(3)能源利用系统优化配置原理。

8.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一种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也就是说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质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所以该定律又称作物质不灭定律。9.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10.能量守恒表达形式体现在三个方面:传统力学系统、热力学系统、核力学系统。

11.物质的质能守恒这一大自然普遍遵循的定律,之所以是能源审计所依据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因为能源审计属于实物审计。

12.现场调查是进行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1)通过对企业能源计量仪表配置情况的现场审查,在此基础上进行能耗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进而查找节能潜力。(2)利用审计人员丰富经验,发现和判断企业生产运行及维修、维护中存在的节能潜力,进而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和措施。现场调查方法主要采取现场审查、召开座谈会和问卷等形式进行。

13.受审计现场工作时间及审计人员水平、经验的制约,现场审查获得的信息往往会十分有限,需要通过与企业各生产单元、职能部室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等座谈交流,进一步调查了解能源审计所需的有关信息。

第5页 14.在企业能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单位产品能耗是最为重要的指标,而产品产量(或半成品产量)则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或车间单耗)的基准,其核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计算用能单位的能耗指标、准确考核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15.在物料平衡验证时,株材料投入量、成品产量、半成品产量等为相同计量单位的实物量。平衡验证时,当平衡误差小于5%时,根据统计学原理,其值在正态分布5%的弃真概率范围内,亦即产品产量统计数据的置信度大于95%。

16.供电部门抄表时间约在每月20日。

17.企业总综合能耗与国家统计局规定的企业能源消费量概念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统计局规定的企业能源消费量统计指标不包括耗能工质。

18.在产品生产系统、生产工艺过程中所放出的反应热、可燃性气体,是物料进行化学反应时放出的能量,为了反映企业能源消费平衡的关系,能源消费平衡表必须予以考虑。当这部分能量回收利用是在本企业生产系统内部时,平衡表中不出现;如果跳出其产品生产线外供其他产品或企业时,其回收或外供量必须填到表中相应的栏目,其回收为正,使用为负,平衡验正时,代数和为零。

19.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可分为:(1)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2)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3)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4)产品可比单位产量综合能耗(5)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核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既是政府对用能单位的管理要求,也是体现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与消耗定额、消耗限额、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找出差距,挖掘潜力,为用能单位提出节能目标、制定节能措施提供依据。20.工业增加值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方法:(1)生产法(2)分配法(3)企业节能量。

21.企业节能量主要包括综合节能量、直接节能量、技术措施节能量、产品节能量、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节能量、优化产品结构节能量等。22.节能量是一个绝对量。

23.企业能源审计分析方法:对标分析、质量守恒分析、能量平衡分析、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节能潜力分析方法。

24.能源审计中企业能耗指标对标分析的步骤和内容:(重点)步骤:

(1)主要能耗指标对标因素的确立;(2)同类型对标企业的选择;(3)对标因素比较研究;(4)对标因素结果分析。内容:

(1)与国家及行业规定的能耗定额或限额指标对比,明确企业的能耗水平与国家要求的指标之前相差的距离;(2)与选择的国内外同行业领先企业对比,实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体现企业的先进性;

(3)与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对比,查找企业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4)选择与同类、同规模及生产工序相近的国内先进企业对比,体现对标的可比性,学习先进企业;(5)与企业制订的能源消耗定额指标对比,分析判定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

26.在实际能源成本分析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三种: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27.节能技术改造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分为:静态评价方法、动态评价方法。

28.整个能源审计过程可分为具有实操性的5个阶段12个步骤:(重点)5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现场审计阶段——审核分析阶段——编写企业能源审计报告阶段——回访。12个步骤:商务准备——技术准备——召开审计动员会——现场调查——各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资料的核查分析——现场测试——各项能耗指标计算、分析与评价——节能技术改造方案选择与经济评价——编写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召开能源审计总结会——跟踪服务,信息反馈。

7.市场营销重点自考 篇七

关键词:电力营销计量,改造,重点,难点

一、电力营销计量改造系统介绍

电力营销计量改造系统是指利用远程数据自动抄表技术, 对电费电价进行及时通知, 欠费自动断电控制, 同时还可以及时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 给予对预欠费报警等。这一技术减少了人工投入, 防止人工抄表可能发生的舞弊问题, 还可以减少居民合用电表计量时, 出现的用户分摊费用高, 电表计量超负载运行, 及因电力设备陈旧而造成的电力流失、窃电行为, 随电费“搭车收费”项目, 增加居民负担等问题。

二、电力营销计量改造系统的重点分析

(一) 电力营销计量改造思路的转变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 市场导向调节为主的电力营销系统。传统电力营销管理只侧重于事务性劳动, 用户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花费在查询工作上, 这种被动的营销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及电力营销系统工作的发展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 采用市场导向的主动式营销管理模式已成为目前电力营销系统管理工作的重点关注方向, 这也是电力营销计量改造思路上的改革重点。

(二) 防窍电性能的改造

老式电力计量装置多为敞开式, 其防窍电功能较差, 非法用户可以通过自行改造技术达到偷电的目的, 在电力营销计量改造的过程中, 如何运用合理的计量方式及良好的装置, 达到降低或杜绝窍电的行为。

首先, 在电力计量装置的选择上, 宜选用封闭式专门的装置, 防止非法用户或内部职工的误操作而改动二次回路接线, 或使计量表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而达到窍电的目的;应用电磁密码锁等方式封闭变电所互感器二次接线端子箱, 对裸露的带动部分给予绝缘封闭, 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 避免非法窍电人员钻空子。其次, 大用电户可能采用专线专柜的计量方法, 更换计量点, 采用绝缘材料密封计量箱内部的进出线, 装上密码锁进行封闭, 提高计量箱的安全。针对旧的高供低计的计量方式, 应改造成为高供高计的计量方式, 将计量装置安置在户外高杆上, 将表后接线方式改为表前接线, 通过这些方法, 提高计量准确度。

(三) 计量装置计量的准确性

影响计量装置计量灵敏度及准确性的是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要提高计量装置计量的准确性, 首先, 加大智能化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 且这种智能电力营销计量系统不能倒装、更改常数, 对降低窍电行为也有较好的作用。其次, 应保持良好的外部环境, 保持设备清洁, 定期维护, 避免温度、灰尘等因素对计量装置产生影响, 在电表箱的设计方面, 应考虑电表箱的安装位置, 避免阳光直射、雨水侵袭等因素造成的电力计量装置寿命减少;确保电力计量系统的综合绝缘性, 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可增高密码控制程序对电度表进行加密, 预防电表数字被私自篡改。

(四) 对计量装置自动化的改造

在计量装置的切换装置上加装辅助继电器, 使切换母线的运行时实现自动切换的作用, 动态计量电压, 防止电压丢失;改造老式计量装置, 安装自动切换装置, 引入切换继电器的辅助接点, 使其连接到监控中心;经过改造后, 系统可自动检测计量装置是否自动计量, 如无法实现则会发出警报。

三、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的难点分析

当前, 以客户为中心的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改造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应用, 通过网络系统, 可达到信息与客户共享, 实现对电力计量的远程控制、预警, 这是电力营销计量改造的重大改革, 也成为改造的技术难点。采用网络技术的电力计量计费系统是以B/S模式, 以C/S模式作为其数据业务支持, 可以保证数据处理效率及电力电子商务的覆盖面, 其系统层面可以分为客户层、web交互层及数据层。这项技术在当前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 在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应用这项技术是我们未来电力计量计费系统的趋势。数据层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储存、管理等几项, 其核心部分是电力计量计费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数据, 实现对庞杂的电力数据进行统一收集、存储、管理, 并为客户层提供方便的查询、交互服务。抄表工作站在统一时间下对各计量装置电力电能进行数据采集, 可使客户即时了解用电情况;数据存储功能可以对历史数据、备份数据、应用数据进行整合, 电力公司也可以通过系统内的历史对客户提供用电指标, 还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用电情况, 防止窍电行为发生;备份数据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当电力系统发生异常状况下做好安全防护, 防止数据丢失。数据的管理层还通过一台服务器为客户层客户提供网页信息发布、在线交谈、文件传输等服务, 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查询用电信息;用户还可以通过此层提供的即时交互服务, 实现银行电子商务系统的交互, 完成电费网上交付功能, 更加方便用户;由于各类客户的数据都十分庞大, 所以管理层须具备合理的数据底层组织及完备的数据管理机制, 对客户的要求进行分类统计, 以提供所需的数据, 同时对数据进行保密。

结语

电力营销计量改造系统是采用远程数据自动抄表技术, 实现对电力数据的远程管理, 在改造上, 重点要改变传统的思路,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系统, 对计量装置防窍电性能、确保计量准确性及自动化等方面进行改造, 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络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将是电力营销计量改造的难点。

参考文献

[1]胡红兰.浅谈计量回路的改造与优化[J].农村电工, 2010 (01) .

[2]汤展科.浅析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风, 2013 (05) .

8.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扩张城市市场 篇八

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新增城市人口规模,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重点依托扩张城市市场,才能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

2003年“两会”期间,“三农”问题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扩大内需究竟以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还是加速城市化、扩张城市市场为重点呢?我认为,只有依托城市化加速器,以不断扩张城市市场为主导,带动农民收入增长,逐步启动农村市场,激活内需增长的动力源,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启动艰难的农村市场对扩大内需贡献不足

伴随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鉴于出口受阻和防范大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过高,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增发国债,连续降低利率,以增加投资需求;修改抑制消费的政策、推行假日经济、启动农村市场,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平息、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我国的出口需求回升。外贸出口增幅从1997年的20%猛跌至1998年的0.5%,随后逐渐恢复,200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4.8%,出口863亿美元。但进口更猛,同比增长47.3%,达874亿美元,外贸逆差11亿美元,表明进出口需求两旺。投资需求也开始启动,2003年一季度明显出现了钢铁、煤炭和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

然而,国内消费需求依然没有明显改观。2003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5%,主要是粮棉油和蔬菜价格受国际市场和今春气候影响上涨所致,而工业品消费仍低迷不振。考虑到非典型性肺炎对服务业以及商品购买等方面的冲击,刚回升的脆弱消费需求今后很可能再度回落。为什么政府多年刺激消费,特别是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并未实现扩大内需的预期目标呢?一方面,城市消费者群增长较慢,现有消费趋于稳定,消费结构待升级,而且住房消费、教育消费上升,社会保障不健全,预期收入增长不稳定,抑制了工农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启而不动,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需求,对扩大内需缺乏拉动作用。例如,农村市场份额依然在萎缩,从2000年的44.3%降到2002年的41.7%,但当年农村人口仍然占60.9%。虽然每年因城市化转移了上千万较高收入的农民,减少了农村市场的消费,但根本原因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民购买力减弱,迫使农村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假如按照一些专家的乐观预期,采取的一些措施能够见效,推动农村市场进入繁荣状态,那么我国的内需将复苏。然而,农村市场多年启而不动的实践证明,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受城乡分割体制的长期约束,农民在消费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市场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理论内需,难以转化成现实需求,因而寄望于农村市场来扩大内需的目标,在相当长时期内不易实现。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艰难,妨碍内需扩大。不考虑价格因素,1997年~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长3.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前者不及后者的一半。可见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速度慢。主要原因是,1997年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到2001年降为37.9%,粮、油、肉、菜的人均支出2001年比1996年减少131.2元。农产品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入世贸组织后此矛盾更为加剧,使得农民难以通过农产品提价和结构调整增收。事实上农民来自农林牧渔业的人均纯收入,自新阶段以来基本是下降的,从1997年的人均1268元,降至2002年的1135元,年均递减2.2%。可见,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除了得自于当地乡镇企业外,主要靠外出务工所得。2002年农民务工收入人均为438.2元,同比增加45.6元,务工收入增加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1.8%。因乡镇企业在买方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处于结构调整中,从业人员自1997年后就未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趋于下降;而外出务工收入,因城镇就业难,农民工人力资本少,工作岗位差,不仅就业岗位受限,而且拖欠工资现象普遍,务工收入增长缓慢。即使减免税费,对农民长期增收的作用也不大。2002年税费负担下降,也只拉动农民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假如全部免除税费负担,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增加3.2%,而且是短期性的,不能持续。因此,只要现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体制在维系,城市化进程不取得突破,农民大量滞留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那么农民收入增长困难而缓慢将是长期性的,而且不可避免。这是阻碍农村市场启动的根本原因。

二是农民收入差距大,分配性扭曲抑制了中低收入户的潜在消费需求。农民收入差距,不仅表现为同一地区内农民收入贫富分化明显,一些乡村富裕户的收入可能是穷困户的若干倍,而且不同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也相当突出,尤其是大城市郊区的农民与偏远山区的农民收入不可同日而语。例如,2001年上海市农民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是最低水平贵州农民的4.16倍。由于农民收入基尼系数高,少数富裕农民的收入拔高了人均收入水平,实际上多数农民的收入在平均值以下。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75.6元,其中低于2500元的农民占59.6%。少数高收入户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相似,对一般商品有消费能力,缺乏消费意愿;而多数中低收入户,农产品自给自足成分高,限制了农产品消费;因现金收入有限,对工业品有消费意愿,缺乏消费能力,从而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启动。

三是农民的消费环境、消费结构和消费预期也制约内需扩大。尽管国家斥巨资改造农村电网,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已初见成效,但农村用电不便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而且自来水、天然气等的进村入户,相对于城镇家庭还相当少,乡村道路硬化率低,消费信贷更是缺乏,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非一日之功。在农民消费支出中,日常生活开支、生产资料购买、子女教育和医药费等刚性消费支出过高,积蓄少,挤占了改善生活质量的现金收入。农村社会保障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家庭保障为主,只有少数发达地区的农民享受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保障统筹,绝大多数农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只得依靠家庭来解决,迫使农民捂紧钱袋,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不乐观。这些因素使大多数农民本已有限的收入,更少用于消费,农民数量虽然减少不多,但农村市场的份额逐渐萎缩。

总之,在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分割体制未被打破,农业进入新阶段,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背景下,农民收入和消费对扩大内需的瓶颈制约将长期存在。要想在此背景下大力开拓农村市场,试图扭转农村市场份额下降的趋势,违背城市化规律。国家全力开拓农村市场的边际成本太高,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期望以繁荣农村市场为重点来拉动内需不够现实。

加快城市化推动的城市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柱

现在的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扩张城市市场还有空间吗?如果静态来看,目前的城市人口和消费结构的确已没有多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供扩张。但从动态考虑,如果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城市居民,城市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市场不断扩张,那么,扩大内需就具备了不竭的动力源。其理由主要包括:

一是新增城市人口将成为扩大内需的生力军。2002年约有9400万农民工进城打工,外出打工时间半年以上的劳动力比上年增加12.2%,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12.3%,约为6000多万人。若大致保持这种增长趋势,外出打工半年以上的务工人员将快速增加。实际上进城打工半年以上的务工人员,其就业行为、收入结构和消费行为接近城市居民,具有准市民特征,是城市化的先锋,而且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先让这部分人从农村拔出根,在城市扎根,那么其家属也将先后随之迁入城市。一旦一部分农民工先期定居成功,将会诱导更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融入城市化大军行列,有可能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加速期。假定家属与劳动力的比例为1.5:1,那么家属队伍至少9000多万人,两者合计约1.6亿人,考虑到此队伍仍在不断扩大,今后10年~15年将有1.6亿~2亿潜在城市化人口等待转移,相当于目前城市人口的1/3左右。如果这部分农村人口如期转移成功,将构成扩大内需的强大生力军。据有人初步测算,如果 2002年~2005年每年约有800万农村居民迁入城市,每年将新增消费需求400亿元左右,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0.38个百分点。实际上,1990年~1995年,每年的城市化率约提高0.5个百分点,之后城市化加速,1995年~2002年,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城市人口1700万~1800万。综合考虑,因推进城市化建设,2002年~2005年年均将创造需求900亿元左右,拉动经济增长0.83个百分点。

二是农民变市民后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997年的1:2.47,扩大到2002年的1:3.1。如果考虑农民收入中的实物成分以及用于生产性支出等不可比因素,目前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更大。而且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民,2001年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是农民的3倍多。到2002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6030.0元,而农民平均每人现金生活消费性支出仅为1467.6元,城镇居民的市场购买力是农民的4.1倍。即使考虑到城市化移民的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于原驻城市居民,鉴于市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农民,每个新增市民的消费能力可能相当于3个农民以上。

三是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意愿强烈。由于经城市化的新驻居民的平均收入低于原驻居民,而高于农民,其需求收入弹性大,对改善生活质量的农副产品以及家用电器等千元级消费品需求强烈,是扩张城市市场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动力。

四是城市消费环境和社会保障优于农村,便于新驻市民消费。与农村相比,城市便利的购物条件,良好的水电气及信贷消费环境,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了新驻居民的消费预期,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城市市场的需求边界。

总之,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特殊国情,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过早遇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约束。为了扩大内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我国,依然要遵循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规律。没有哪个工业化国家的国内需求是重点依靠农村市场来支撑的,都是通过城市化,重点依靠不断扩张的城市市场来支撑的。虽然我国农民数量众多,但收入增长艰难,只是理论上的或潜在的需求大。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新增城市人口规模,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重点依托扩张城市市场,才能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

依托城市化杠杆,扩大内需,破解“三农”问题

尽管以加快城市化来扩张城市市场,与增加农民收入来开拓农村市场都会遇到一系列难题,但前者比后者的解决途径多,相对容易,成本低,效率高。城市化道路可依托的政策资源丰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回旋空间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突出,能集聚更多的民间资本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拓展市场空间,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农民增收之路目前主要盯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通过试点减免税费与直接补贴相挂钩的方式来增收,政策改革的回旋余地小,所增收入平摊到每个农民头上,收效不大。这种方式对财政资金依赖性强,不易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的效率不高。因此,通过城市化扩张城市市场比直接开拓农村市场更容易拉动内需。前者走间接道路,看似远、实际近,是一条围魏救赵的捷径;后者虽然直接,看似近、实际远,是一条很难攀登的山路。当然,强调走城市化道路,以扩张城市市场来扩大内需,不等于忽视增加农民收入,放弃农村市场的开拓。而是要明确扩大内需的重点在扩张城市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只是辅助途径。因此,扩大内需的政策思路为:依托加快城市化,以不断扩张城市市场为主导,带动农民收入增长,逐步启动农村市场,激活内需增长的动力源,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以中等城市发展为重点,推行“毕业升级制”的波浪型发展战略。 虽然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但不等于全面而均衡地同步发展各种规模的城市。受国力和资源所限,没有能力实施全面发展战略,只能集中力量,以点带面,实施非均衡的重点发展战略。关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化重点之争,大城市、中等城市或小城镇都有人主张作为重点,或者将其中两两组合作为重点。从中央政府支持城市发展的优先序列来看,中等城市可作为重点。在超大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小城镇的六级城市系列划分中,作为重点的中等城市主要包括大型和中型城市。超大型和特大型城市自身已积累了发展极优势,只要放开政策,任其按经济惯性自由发展则可,无需国家过多干预;小型城市和小城镇因底子薄、基础差、数量多,国家财力难以全面顾及,只能放活政策,鼓励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而大中型城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未来城市化人口的重要载体,发展潜力大,城市化启动成本低,财政资金投入的社会边际效益高。既没有患“大城市病”的顾忌,也没有小型城市和小城镇投资回报率低,对经济增长缺乏带动效应的忧虑。因此,国家从政策资源和财政资金方面需重点扶持大中型城市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和人口向此类城市流动,保持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要采取动态的“毕业升级”政策,只要大型城市经过一定时间升级到特大型城市后,则停止资金等方面的优先扶持政策,由其自行发展,转而将政策资源和财政资金用于从小型城市升级上来的中型城市。这种鼓励城市之间相互竞争,不断升级的波浪式发展模式,有利于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鉴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各经济带的城市化重点,可实施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具体内容可参见有关文献。

二是设立城市化专项资金,鼓励地区间城市化竞争。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以及地方市政府只负责常驻市民就业、义务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制约地方市政府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管理体系的根源所在。农民工的就业、子女义务教育和社会安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仅地方市政府,而且中央政府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中央政府需从每年新增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城市化专项资金,对列入重点支持的大中型城市,根据其每年吸纳的城市化人口规模,以及用于这些新增人口的子女义务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和住房支持等方面的实际支出,给予财政补贴。发达地区少补,欠发达地区多补。城市化指标以及新增城市居民的稳定就业率,可列入城市首脑的重要政绩考核指标,严格核实,作弊严惩,以激励大中型城市间相互竞争,加快城市化进程。

上一篇:失踪的一百元作文600字下一篇:《法布尔昆虫记之菜粉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