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理念有哪些

2024-06-24

企业创新理念有哪些(精选6篇)

1.企业创新理念有哪些 篇一

1 精益从心开始,改善由我做起。

ie is from the heart, improvement is from you.

2 下一道工序就是客户。

the next position is your customer.

3 团队的效率才是真效率。

team efficiency is the real efficiency.

4 标准作业,作业标准。

standard operating, operate standardized.

5 我的设备我保养,我的品质我保证。

keep equipments well maintained, let quality be better guaranteed.

6 坚持改善,天天向上。

pursue improvement, make progress everyday.

7 不求一次完善。

improvement is not for only once.

8 改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there is no best but better for improvement.

9 今天你提案了吗!今天你改善了吗!

have you submitted your proposal today? have you made improvement today?

10 上联:整理整顿是基础。下联:清洁清扫是保持。横批:素养自然行。

seiri, seiton are the foundation。

seiso, setketsu are for keeping.

suke comes naturally.

11 库存是万恶之源!

inventory is the resource of all badness.

12 降低库存,减少浪费。

reduce inventory, decrease waste.

13 一针一线,价值体现。

a single needle or piece of thread embodies value.

14 搬运寻找,尽量减少。

movement and looking for things should be reduced to the minumum.

15 多余动作,劳而无获。

no gain for unnecessary movements.

[企业创新的宣传标语有哪些]

2.企业创新理念有哪些 篇二

“企业社会责任”本来是个舶来品。上个世纪8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责任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至于企业合法生产、产品质量合格, 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基础和前提。2008年1月4日,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第一次明确要求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然而, 近四年过去了, 却只有22.5%的人认可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状况, 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

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 很多人觉得是“分外责任”, 有的认为现在企业不是小社会, 只是市场主体, 只能管自己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等。有的甚至说, 企业哪有那么多精力财力去承担社会责任?叫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 就没办法活下去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有些企业把尽社会责任当作额外负担, 很少履行乃至于设法逃避。可以说, 把企业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看作是额外负担、亏本买卖, 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不佳的关键所在。

给予员工较好的福利和薪酬 (73.5%) 不侵犯消费者权益 (73.8%) 致力于生产环保型产品服务 (63.7%) 严格遵守商业道德规则 (73.3%) 不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 (67.5%) 参加捐款、捐物等慈善活动 (48.7%)

其实,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 企业应将履行社会责任与追求利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 “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天职, 是企业扬美名、强实力的一条途径。哪个企业能够认识到这些, 能够履行好社会责任, 哪个企业就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尽展风采, 也就会赢得更多更美的商誉。

3.宋涤:有创新的理念才能随心所欲 篇三

我之所以能突破这种模仿和复制的方式。是因为我能够把握住中国传统的用笔用墨技法,然后把西洋绘画的素描关系、色调以及色彩的冷暖微妙变化,借助生宣纸产生的渗化、融合的效果,用我的技法把它表现出来。难就难在能把这些元素非常灵活地运用把握住。所以我可以随心所欲来表现任何不同的物象。

我在彩墨绘画取得的成功,最重要的元素是创新的理念和长期实践锤炼出的这套崭新的绘画技法。我绘画的媒介物与前人一样——生宣纸、墨、水质颜料和毛笔。中国的生宣纸是一种奇妙的材料,依靠你用笔的轻、重、缓、急。即使单一的黑色,它也能产生很丰富的色调,产生神奇般的艺术表现力。而我挖掘出了它更大的潜力,我是像画油画和水彩画一样,把色调盘上的单色根据物象的需要调制成复合色,然后画到生宣纸上。在我的画作中也用墨,墨是作为黑色,根据物象需要调制到色调中去。我拿生宣纸当油画布用,把我的彩墨技法落实到生宣纸上。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我取得了成功。

人类发展进步的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各行各业是这样,绘画也是如此。一种画风的形成、改变和创新,不是靠随便说说,而是要靠人类对世界认知能力和表现力的进步而提高的。即使是美好的理念,也要靠手眼和所用媒介物的配合,从而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表现技法来。其作品才能产生全新的视觉效果。我的彩墨山水画其实就是一个技法上的创新。

(本文为节选)

4.别墅设计的空间理念有哪些? 篇四

对于别墅设计来说,其层数少、上下联系方便,别墅的这个特点会给住户带来使用上很大的方便,但这并不意味着空间能够得到合理应用,因此对于别墅设计来说,其空间运用的理念仍然相当重要,恰当控制不同类型房间的体量以求在设计中得到合理的分配,这对于别墅设计来说也是节约、利用空间的根本问题之一,要在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平面空间布置中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的,但又是完全必要的,需要我们认真和仔细地推敲。当然对于别墅设计来说,利用空间和增加建筑使用面积,也不意味着片面的节约,否则也会造成空间使用上的不便和艺术感观上的失败,这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1.坡屋顶空间利用设计

对于别墅设计来说,其屋顶设计通常会采取坡屋顶设计手法,主要是考虑从建筑外观上的要求。而对于别墅的坡屋顶来说,不合理地利用将会大大地浪费别墅坡屋顶空间。为此坡屋顶在居住建筑中,特别在别墅建筑中是常见的运用较广的一种屋面处理形式,在三角形坡顶中部有不小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加以利用。在别墅等居住建筑中常利用坡屋顶设置楼阁或储藏室,充分地利用坡屋顶的空间设计。

2.别墅内部空间的分隔

实际上对于别墅内部空间上,其都存在着许多不同性质的房间,它们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区别,在空间处理上也应该进行区别对待,因此在进行空间组织时,应该以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在空间分隔和联系方式上的不同并加以相应的处理,使之得到合理的布局,进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要求,

空间分隔和联系的内容包括房间和房间之间,房间和走道、过厅之间,房间、过道和楼梯问之间,室内和室外之间以及房间内部空间之间等等。由此可见,空间的联系和分隔是多方面的,但可简单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室内外空间的限定,如建筑的入口、内庭、天井、院落等与建筑的外部间密切相连,直接体现了建筑室内外的关系。二是内部各个房间的限定,通过具体的空间分隔手段来处理好空间的功能要求、空间的开敞与封闭、静止与延伸等特性以及空间的过渡与序列的组织等一系列的问题。三是房间内部空间的限定,通过室内装修、家具布置和设备陈设等灵活的手段对内部空间进行再创造。由此可见,在一定意义上说,别墅整个建筑设计也就是从总体到局部对空间的分隔和联系的反复协调的过程,笔者认为这是别墅建筑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除了反映使用功能上的是否合理外,对空间的视觉效果,对空间的性格、环境气氛的创造等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和直接联系。

3.别墅空间序列设计

5.企业创新理念有哪些 篇五

刘敬中

新课程指导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的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教师“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开割的两个部分。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经验。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事利导。

二、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原理在备课中只有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有学生个体的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 1 / 12 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三、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教学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有大量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并进行精心筛选;第二,平时做个有心人,经常搜集一些教学资料;第三,学会储备,把平时搜集的资料分类进行保管;第四,学会资源共享。在备课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收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要力争做到;1.学“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2.用“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服务于“生活”。因为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增强这方面的意识。4.创造“生活”。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对生活的创新。

四、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应做到三个整合:1.目标整合,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内容整合;3.形式整合;4.各种资源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必须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教育效果

五、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理念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强调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反对以教案为本位,其实质是以开发代替封闭,2 / 12 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的过程。教案要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2.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的维度是什么? 1.内容难度

所谓教科书的内容难度,简单地讲就是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于教科书的文本来说,内容的难度是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这就须要借助一定的模型或工具开展研究。

2.设计风格

教科书文本的课程设计风格往往决定着教科书的发展方向。事实上,螺旋式与直线式是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而认知发展价值取向的设计模式与学术主义价值取向的设计模式也是风格迥异的价值取向。因而,进行教科书文本的质量研究,必须考虑教科书的设计风格。 3.课程容量

课程容量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指标,而通常的“容量”,多是指讲授知识的量。不容否定,知识的量是课程容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指标,还应该考虑学习者(即学生)参与操作、参与思考的量,即学生活动的量,思维的量。学生在学习相应内容时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产生了多少“闪光”的念头,发现了多少独到的思路,等等。当然,经验的积累、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亦应成为课程容量的构成因素。因而,确定课程容量的根本标准在于课程内容潜在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力求使上述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

/ 12 3.在备课活动中,教师要备学生的哪些方面?

答: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活动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对数学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的揭示,注意遵从适应知识内在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和有丰富数学内涵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备学生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4 / 12 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包括什么内容? 答:当前,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2)研究教材。特别是要认真钻研教科书,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维目标在教科书 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

(3)研究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想状况,选准本课的起点和基点,使分层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不仅要设计教学效果检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而且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例题、随堂练习题,确保教学的 5 / 12 效果与覆盖面。例题、习题的题目要紧扣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要兼顾深度、广度,体现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要找出教学内容的教育渗透点,特别是要关注每名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意识的培养。(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教法,并指导学法。

(7)制定教案。教案应有明确具体的三维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分析(即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包括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处理方法、教学手段、体现教育因素、教学小结等),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等。(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5.影响备课的主要因素有什么? 答:影响备课的主要因素有什么?

高质量的教案的形成,受制于诸多关键要素,准确地把握这些要素,是确保备课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

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

/ 12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为此,在备课中,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应该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学情分析的准确性

用于教学的知识要符合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原则,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须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的导入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课应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四)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源于备课工作的充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7 / 12 例如,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再次,要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

总之,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切不可盲目迷信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一般是比较紧的,它是在理想的教学情况下确定的课时安排,有的内容安排得过松,有的内容安排得过紧,一般都要对教参上的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至于怎么调整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学顺利时可以压缩一两课时,教学不顺利时可以放宽一两课时。

(五)问题设计的恰当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答问、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进行思维和交流信息并相互启发,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变成备课的重要工作,尤其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今天。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优劣。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要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 8 / 12 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问题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细节考虑的周密性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虽然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但是也能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细小的问题也能酿成大的失误,因此,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板书设计问题:板书是否科学、合理、简洁、实用;有提问、演示、作图的问题:问题是否准确,无歧义,演示是否到位,准确无误,作图是否科学,合理;有前后衔接问题:有没有过渡性语言,过渡性语言是否简洁明了;有教学设计问题:对教学的难点之处、关键之处是否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估计,是否设计了两套甚至几套教学的方案,以应付课堂教学中的特发事件等,做到万无一失;有学生作业书写格式的指导问题等。

在备课时,教师要通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才可能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扣人心弦。

(七)学习方法制定的适切性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而,备课质量也受制于学法的适切性。

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可分为机械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可分为指导发现性学习、独立发现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

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一般来 9 / 12 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选择独立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方法,对于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法且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的教学,则应当采用创新性学习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学习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不要人云亦云,更不可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不管教什么知识、上什么课都使用指导发现性学习法、独立发现性学习法、创新性学习法,而把传统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法一律废除,这样教学只能是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操作、发现、讨论、归纳、猜想、论证、自学、交流等学习方法。

(八)施教方法制定的恰当性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的做法是: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数学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但是,一节课中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绝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 12

(九)资源与教具准备的充分性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演示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制作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等特点。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以后,教师还要先进行操作演示,看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须要作如何改进,确保课堂演示万无一失。但是有的教师认为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就无须制作教具了。这是一种偏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原因是: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多媒体课件是高科技产物,它具有动感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它又有制作麻烦、花时多、教学成本高的缺点,教师不可能课课都使用,一般在教学中偶尔使用或只在公开教学时使用,而教具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教学成本低等优点,便于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

另外,多媒体课件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东西,教具比起多媒体课件来更具有真实性,更直观,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就离不开实物教具的使用,认时间的教学就离不开实物钟的操作和演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这两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偏爱一种而放弃另一种。

课堂中偶发的小事故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上课前先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他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一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若时间紧,要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十)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

/ 12 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在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题时,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题要能真正发挥作用,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提高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是为学习服务。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是当前备课活动中十分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6.创新思维训练有哪些环节 篇六

创新思维训练的环节

按照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我们必须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初步掌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它的思维方法有许多,包括发散性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横向思维等。在训练中,同学们不仅要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方法,还深切领会到了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去。

第二基本创新思维的训练。这是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进入广泛深入地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

第三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它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该训练就是要使同学们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创新性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四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这是成功的关键。

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有一道奥林匹克(OM)语言即兴题,要求说出尽量多的虚假的东西,同学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如假发、假酒、假话,有创新性的如假肢、假新闻等。这样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的展开联想,可有效的提高同学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基础。

创新思维的特征除了非常规性外,还有创新思维的积极主动性。积极主动性显然是对进行创新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要创新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新地解决问题;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更需要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活跃灵感,标新立异,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举个例子来说明想象巨大的“负作用”。有一条30厘米宽、数米长的木板放在地上,让同学从木板上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可以说任何一个同学都能毫无困难地完成这件事情。然而,把这条木板放在两个悬崖峭壁之间,尽管这木板足够结实,是否每同学都敢走过去?看到木板下面的深渊,像狼牙一样尖利交错的岩石,飘浮的云朵,若是一不小心摔下去,你想象—下那结果会怎么样?轻者腿断胳膊折,重者摔成肉饼,呜呼哀哉!想象到如此的凄惨场景,你还有胆量走过去吗!

2005年4月3日,中国斯诺克公开赛落下帷幕。在引人瞩目的决赛中,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令人信服地以9-5击败世界排名第二的苏格兰名将斯蒂芬-亨得利,历史性地获得个人职业生涯首个斯诺克排名赛世界冠军,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获的斯诺克世界冠军。18岁的丁俊晖表现非常出色,他近乎完美的表演又一次使国际台球界震惊了。丁俊晖之所以被誉为斯诺克“神童”,这与他过人的天分和刻苦的训练密不可分。但有个外因是其他“神童”不容易遇到的,这个外因就是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他以“一系列非常规思维”的毅力以及非凡的洞察力、鉴赏力、预知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儿子的培养之中。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如果经常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遇到类似事情,可以选择的方案多了,也许还能有什么新故事流芳百世呢!

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连续30年的实验,他挑选了10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智商在151以上)进行跟踪实验。这些智力相近的儿童,后来成就相差却很大,有的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则平庸无奇。心理学家仔细研究了20%最有成就的对象和20%最无成就的对象,发现他们最大和最显著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兴趣、意志、信心、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智慧和修养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基本品质。

要想成为创新人才,首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整天忙于身边的琐事,感情用事,长期在庸俗的气氛中过日子,那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了。诸葛亮曾说过“夫志当存高远”。为了崇高的目标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高尚的事业,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伟大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南非的白人种族主义者活动猖獗。为了争取种族平等,黑人运动领袖曼德拉领导黑人开始了非暴力争取自由的运动。为此,他多次被捕并在监狱内渡过了漫长的10多年,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作长期的斗争呢?伟大的目标。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和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是成功。

坚定的信心是创新人才所必须的另一重要品质。日本索尼公司有“不录用专家”的说法,公司的缔造者、名誉总裁井深健说:“索尼成功的关键在于销售、科学技术诸方面不盲从他人。”他们寻求的是乐观、坦率、兴趣广泛、自信心足的人,因为他们认为自信心是创新成功的基石。日本富士山山麓,有一个培养企业领导人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个很特别的课程,就是每天出操时要求同学大声呼喊:“我能行。”因为学校创办人认为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创新人才必须重视的另一要素。传统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但是如果成天所要面对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我们可以预见他的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只有当你对自己的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不遗余力地追求它,探寻它,采摘其中的珍宝,你的创新力才会开发出来。当然,兴趣人人都有,但兴趣有好坏之差。兴趣真正确立起来,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往往会陪伴人们终生。据心理学家研究,兴趣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直观兴趣。即看到周围美丽的、引人注目的东西,自然引起的兴趣;第二类是自觉兴趣,这种兴趣伴随着思维活动,能从引起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丰富的联想;第三类是潜在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包括思维,还加入了意志成分,带有目的性、方向性和持久性。准备有所创新的人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潜在兴趣。

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热爱目己的事业。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读高时,最感兴趣的不是物理学,而是中国史,但当他权衡自己的知识结构后,认为自己的兴趣是物理学,于是他选择了物理学。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在物理学领域悟到了其中的乐趣,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他领导的小组在1974年发现了J粒子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被美国军方要人誉为1人可抵5个师。他不仅对空气动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与铁道工程、薄壳结构理论、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然,作为一个创新人才,还必须具备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崇拜书籍、不盲目从众的思想品质,要具备经常更新思想观念的本领。

锻炼大脑思维的方法

1、灵活使用逻辑。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问题。何来?熟能生巧。学数学可知,解题多了,你就知道必须出现怎样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可叫数学哲学。总的来说,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在此,不在逻辑思维的有无。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并无分文理。而且思想也不是逻辑地得到,而是逻辑地说明。

2、参与辩论。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既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导致该认识的原因是有该问题辩论,否则不会去想。

3、坚守常识。其实我很轻松得到关于人权的个人结论,原因是不论大牌专家怎么宏论,我不认同的道理只有一个,我坚守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正当权利被侵犯,除非不得已这样的常识。因为坚守这个常识,就要具体分析主权比如国家保有军队的权利,该权利会在不同情况下要求国民承担不同义务,战时似乎侵犯人权,但这是为每个人安全需要的一种付出,主权必须具有正当性。可见坚守常识及逻辑地得到的结论的重要性。要注意的是,归纳得到的结论不能固守,因为归纳永远是归纳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违反部分怎样不等于全部怎样的常识,例如哲学。中国人常常用哲学说明问题,总是从一个一般到另一个一般,所以说而不明,好象不会逻辑思维,谬矣。

4、敢于质疑。包括权威结论和个人结论,如果逻辑上明显解释不通时。

上一篇:四、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下一篇:《西游记》名著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