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精选13篇)
1.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一
《我国绿色营销现状及对策》
提要:绿色营销在中国起步较晚,虽得到一定发展,但面临着全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绿色营销理念仍未确立、生产管理方式滞后、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以及政府措施不力等障碍。
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绿色营销逐步成为本世纪中国市场营销的主流。
关键词:绿色营销;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一、绿色营销及其特征
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
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与扩展。
绿色营销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进行的前提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
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
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
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
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
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
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维护全社会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须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
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障碍
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具备了可能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忽视环境保护,使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
同时,由于绿色产品的营销涉及到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复杂,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第二,从企业方面看,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
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第三,从消费者方面看,绿色产品由于相对而言成本高,从而价格高。
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不能做到自觉抵制和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
同时,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
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建议
1、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开展绿色营销,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
企业承担环保义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外部不经济性”的束缚,不仅与绿色营销,更与时代发展相悖。
因此,要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加强环境管理和对污染物的治理净化,促使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积极主动出击,适时适地地调整营销战略,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
2、潜心开发研制绿色产品,加快绿色产品创新。
所谓绿色产品,指对社会或环境的改善有所贡献的产品或减少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损害的产品,或指对环境及社会生活品质的改善优于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
绿色产品同传统产品一样,具有下列三个表现:第一,主要表现――核心产品成功地符合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第二,技术表现――是指产品各种技术质量标准;第三,策略表现――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赢利目标。
绿色产品除具有上述三种表现外更重要的是加上第四个表现,即绿色表现。
从产品能否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从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来评价,绿色产品必须体现以下四种绿色理念:一是企业在选择生产何种产品及应用何种技术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安全性,产品在消费中要考虑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是业设计产品及包装时,要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减少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产品整体概念考虑产品的设计、产品形体及售后服务,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加强对绿色营销组合的研究,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企业的绿色产品需求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
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中间商,如选择则要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绿色促销则需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要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寻求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以扩大企业绿色影响。
4、积极采用环境标志,认真贯彻执行国际环境公约、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和绿色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布的特定图形,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等也符合环保标准。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同时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实行清洁工艺生产,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赢得良好的海外形象。
当今,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背景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树立企业绿色营销和品牌形象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晋开集团人力资源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泰锋.绿色营销与我国企业发展[J].上海企业,.6.
[2]吴玉珊.绿色营销――21世纪的营销主流[J].江苏商论,.11.
[3]陈世光.论中国企业的绿色营销[J].暨南学报,2000.2.
[4]张汝根.我国企业采取绿色营销的博弈分析及成因[J].生态经济,.12.
2.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二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煤炭消费量,用煤企业
1.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如何实现环境经营管理就成为众多学者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此前,很多学者认为相关用煤行业在采购煤炭资源上应重视煤炭的品质和采购成本,只注重采购过程;一些学者在认识到环境问题后,为实现低成本和低污染,积极开展绿色采购。研究发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降低企业的成本、生产周期和环境责任承担率。在绿色采购的过程中,应分析煤炭需求现状,了解市场竞争,防止出现煤炭过激竞争,同时,应预测煤炭需求量,制定远期发展计划,减少用煤企业的煤炭库存成本。本文旨在分析用煤企业及煤炭企业的现状,分析2003-2015年相关行业的煤炭消费量,为相关行业的运营提供参考数据。
2. 煤炭消费量分析的必要性
用煤类企业多为工业企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其衍生产品的质量将影响国家地位和相关产业发展速度。煤炭消费量作为衡量用煤类产业的指标,其消耗走势标示行业动态。煤炭产量求大于供时,引起煤炭涨价,使相关产品价格提高,产品滞销。此时,政府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政策干预,政策干预需参考相关数据,如煤炭消费量等。此外,煤炭供应商可根据煤炭价格、消费量调控煤炭供给。
企业煤炭消费量指标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生活用煤比例不宜过高,使国家经济结构更加合理。2016年人大代表会议提出,重点关注企业环境经营发展,由于环境经营是长期问题,因此,各企业意识到需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战略联盟。绿色供应链内联盟企业为实现低成本高利润,分析煤炭消费量,降低库存,帮助企业实现环境经营。
3. 煤炭资源现状及环境经营现状分析
3.1 煤炭资源现状
煤炭是众多一次性能源之一,支撑经济发展,煤炭消费量标示工业类企业的发展进程。至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36.1亿吨。据相关数据分析,2015年全国可开采煤炭储量达45521亿吨,其中,东北地区为265.43亿吨,华东地区为493.224亿吨,华南地区为26.76亿吨,华中地区为1007.9亿吨,华北地区为16882.21亿吨,西北地区为23598.8亿吨,西南地区为2646.65亿吨。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为迎合我国工商业的发展需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3.2 煤炭资源消费现状
我国煤炭消费可分为生活、工业、制造业等。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各行业煤炭消费量具体数据如下,生活用煤量为9253万吨,纺织业为2460.4万吨,建筑业为913.6万吨,工业为390497.43万吨,制造业为175975.82万吨,其他行业为4045.5万吨。数据显示,煤炭主要用于工业生产,比例高达62.91%,制造业次之,煤炭使用率为28.35%,其他部分占比9%。工业用煤占据最大份额,因此,分析并工业煤炭用煤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3 用煤企业绿色供应链下的环境经营现状分析
3.3.1 环境问题加剧
据调查,用煤企业目前的环境经营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各个用煤企业的现状参差不齐,绿色供应链管理不够完善。2013.4环保局发布74个城市的空气详情信息,其中,河北的石家庄、邢台等位于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前十名内。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用煤企业等工业企业的用煤超标所造成。据环保局提供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有150多家用煤企业没有标准排污设备及能力,这导致周围的大气环境日益恶化。
3.3.2 绿色供应链发展需要
全国的工业类用煤企业及其衍生行业低迷,利润低下,这预示着用煤行业进入了“薄利时期”。为了使相关用煤行业的发展破冰,带动工业等用煤行业的新纪元,很多企业开始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如,河北钢铁企业采取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的政策,规定联盟企业享有优先采购权利和责任,共同履行此过程中发生的废物处理的义务。压缩产业链条,扩大联盟企业的经济价值、环境效益,缩小消费成本,整合以用煤企业为核心的链条。
3.4 用煤企业煤炭消费量现状及预测
目前,我国的有关钢铁发展的煤炭政策主要是环境经营与经济效益“两手抓”,旨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探究用煤企业煤炭的需求,进行有效绿色供应链管理。
2003-2015年,用煤企业的煤炭消费量呈持续上升阶段,2007年之后增长缓慢,由于近几年产业链发展顿后,致用煤行业进入冰冻期,发展受限。2003-2015煤炭消费量具体数据为:18.06,20.76,23.18,25.51,27.27,28.11,29.58,36.06,38.7,35.26,42.44,41.16,37.85。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6年用煤行业煤炭消费为35.32亿吨,2017年为36.33亿吨,煤炭使用量平缓。本文利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本预测值科学、合理,可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结论
本文对用煤行业、煤炭资源做了综合分析,并考证相关用煤行业的需求量。企业越来越重视环境经营,因此,通过分析用煤企业的煤炭消费量预测,帮助用煤企业有效的存储煤炭资源及煤炭行业开采煤炭量,从而杜绝资源浪费和资源供应不足等问题发生,也尽可能减少煤炭等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达到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永继.三钢煤炭采购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4(18):12-18.
[2]王涛,张莹.用煤企业煤炭采购在资源布局方面的思考[J].中国钢铁业,2012(09):33-39.
[3]王林涛,段艳春.用煤企业煤炭采购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1(06):74-82.
3.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三
一、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中消费现状
1.现代大学生性别及性格特征差异的消费状况分析
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性别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在身份区隔感以及身份符合感、个性化等方面的平均分数比女生要高,也就表明男生在身份认同程度上比女生强。另外,在社会性格转变理论的阐述中,表明个人的社会性格特点与其消费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格特征的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消费类型,将学生分为外向型、内向型与混合型的性格类型。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内向型的大学生在身份紧张感上具有比较强的意识。这就使得内向型性格的大学生在消费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从众心理,重视“面子”,并且不希望别人瞧不起自己。而在身份区隔意识的调查中,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意识也比其他两类性格强一些,内向性格的学生更喜欢与有共同消费爱好、消费支出相近的学生做朋友。而外向型的学生在个性化及身份符合感的调查中,获得的分数更高。表明外向性格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意识,他们利用消费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更加关注外表及穿着方面的消费形式。
2.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中不同地区的消费差异
在消费过程中人们通常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产品的质量以及价格、服务、配置、品牌等,不同的人对其中不同信息内容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消费的决策风格以及消费动机、消费前的评估、消费渠道、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有差别。电子产品是现代大学生应用比较普遍的物品类型,在消费决策中,可以将学生的购物风格分为不同的纬度,比如注重质量、冲动冒险以及追求高贵等等,针对不同的地区的大学生消费状况可以细分为精打细算型、信息困扰型以及大手大脚型,第一种类型的大学生在有新产品上市时,他们会进行功能对比考虑全面;第二种类型会在买与不买中犹豫,偶尔出现超前消费;第三种类型新产品一经发布立刻就会掏钱买单。
3.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型消费的内容
经过相关统计,可以发现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每月约20%的生活费都花费在别人身上,这一类的消费内容就可以定义为社会交往型消费。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中存在的消费行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礼物消费,属于一种礼尚往来的情感,通过礼物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另一种就是恋爱消费,在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也正在恋爱阶段,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经常性地为对方买礼物,以此来增进彼此的感情;第三种社会交往消费就是请客吃饭上的支出,请客聚会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有20%以上的学生一个月的请客吃饭消费在400元以上,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消费支出相对较高,因此有时也为学生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压力。
二、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消费对策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对于现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消费行为的发展,学校应该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用更加健康向上的心态去了解外界的各种社会思想潮流,可以明确地分辨是非,并且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特点,促进校园文化合力的形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构建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
2.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正确看待社会交往
在社会交往中要对学习消费、生活消费、人际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地协调,使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也构建得更加合理。通过校园广播以及网络等形式进行相关思想观念的宣传,使得这些美好品德可以得到发扬。另外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学生应该意识到友情的维护是一种情感上的契合,不需要太多其他利益关系的介入,树立正确的社会交往观念。
3.营造健康的大学生消费氛围
4.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四
奢侈品即是人们平时生活所不必须的产品,例如:名牌服装、手表、化妆品等。如果对一位已经工作的白领阶层来说,买一些适当的奢侈品必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对于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的大学生来说,用父母的钱去消费一些奢侈品,就值得人们深思了。为了具体了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一些情况,我针对大学生就这个问题上做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共有174人参与了这次调查,总体上来说男女人数基本相等。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消费奢侈品的内容,大学生对奢侈品是持的态度以及购买奢侈品的心理等等具体问题,可以从宏观上大致了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现状。经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整理,我得出了如下的一些结论,与各位老师同学分享。 大学生的月开支
经统计,17.82%的学生月开支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和1000-1500的学生分别为59.77%和16.09%,2000元或2000元以上的只占6.32%。从中可以看出那些贫苦学生数量不算太少,那些富家子弟虽存在但却凤毛麟角,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大多数。由此可见,本次主要调查的是那些来自中等家庭的学生。
用于何种消费
调查发现用于聚餐娱乐的学生占82.18%,买电脑手机的占39.08%,时尚品牌服装占39.08%,买书籍的占33.91%,那些旅游,为恋人买礼物的等等人数非常少。
心目中理想的消费状况
6.32%的同学认为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77.01%的人希望每个月有剩余,可供支配,剩下的少数则是希望每个月刚刚够用或能省则省。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消费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 关注奢侈品的渠道
总体来说学生们还是采用现代化的通讯传媒工具,比如说电视,杂志,网络等等,特别是网络已经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处,是21世纪必不可少的工具。
对于“奢侈品会赢得别人的尊敬”这一说法的认同
比较认同的人占30%左右,比较不认同的人占40%左右,剩下比较绝对的观点占少数。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们的虚荣心还是存在但不占主流,看来奢侈品还没有毒害人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购买奢侈品的原因
27.01%的人认为这是身份的象征,51.15%的人考虑到他独特的设计,40%左右的同学是因为产品的知名度,还有35%的人是为了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剩下极少部分则是考虑到明星代言等其他因素。总体来说学生们买奢侈不碍于两个原因,一是产品的实用性,二是品牌文化。
关注奢侈品的目的喜欢而已,先来看看和开阔眼界,增加知识的人比重最大,接近60%。其他各因素比重很少。看来奢侈品也成为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的一种途径。现在奢侈品也是艺术品,其中有很多知识文化在里面。生活中目前什么是奢侈品
结果很平均,大都集中在大学生最追捧的电子产品上,还有高档的服饰。比如说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PSP等等,可能女生比较倾向于香水,化妆品,昂贵的服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还有那些潮流的东西更受大学生们的青睐。
奢侈品在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理所当然,占20%的同学是绝大多数,只有个别富二代占到50%和70%。很明显,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是很高,虽然有这个消费欲望,但为了生活只能把它压在20%左右。
金融危机对购买奢侈品的影响
绝大部分人都选择几乎没有。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不是很大,更别说涉入社会不深的大学生。
购奢侈品的消费动机
28.16%的人为了炫耀,24.71%的人是为了保持领先,不输给其他人,65.52的学生用奢侈品社交,86.78%的人追求享受品质,还有27.59%的同学是从众心理。
总体来说,消费动机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消费理念,奢侈品不再只是供自己享受,而是发展成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某种手段的一种工具。
大学生是否应该进行奢侈品消费
那些极端的观点赞成的人都很少,主要都集中在不过分都可以接受,视个人情况而定的观点。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消费是很有理性的,不会乱花钱,理财是相当有计划的。
如果个人状况有改善,对奢侈品的态度
经调查55.17%的人回适当关注,但不一定购买,24.14%的同学会关注并适当购买,17.82%的人一定会适当购买,只有2.87%的学生一定会买,而且新品推出就会关注并且购买。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奢侈品的渴望程度是多么的强烈,主导消费状况的资金,社会地位正是大学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可以说奢侈品也是衡量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但也有很多同学再买之前会再三斟酌,那些抵御奢侈品诱惑强的人还是存在的。
得到奢侈品的方式
大多数学生都是父母,亲戚为自己购买,相当一部分同学,大概占20%的人靠自己赚钱,通过其他途径的人就很少了在这就不说了。这表明有不少同学开始独立起来,自己赚钱,基本摆脱了父母照顾,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幸福,这一点是可以大加赞赏的。
小结:
高校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方面,应该起主要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因此高校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这样才能不辱教书育人的使命。家长也应该承担起足够的责任。每位家长都能深刻体会到挣钱的辛苦,为了让子女远离辛苦,他们都尽力满足子女的要求,但这也造成了大学
5.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五
尹全飞20100333植保10-
1摘要::本文就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目前绿色蔬菜产业园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并对其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蔬菜、发展、问题、北川
为推进《(北川)高山优质特色蔬菜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项目顺利实施,按照绵阳市建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上作目标和绿色蔬菜园区高端化要求,加快推进园区绿色(有机)食品、蔬菜产业发展,提高食品加工企业产龉品质,促进企业增效、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就北川县蔬菜种植的历史和独有的有利条件;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蔬菜的生产是园区向产业高端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就加快北川县高山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作如下思考。
绿色蔬菜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产品的总称。绿色蔬菜生产是通过对产地环境的检测和控制,通办寸蔬菜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其它化学合成物的限制,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特合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绿色蔬菜生产一方面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规定,绿色食品分为两种:一是AA级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规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侧符合规定标忘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二是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允许限量使用限定化学合成物质,其它条件与AA级绿色食品相同,符合上述要求生产的蔬菜,称为绿色蔬菜食品。我国目前多进行A级绿色食品生产。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蔬莱的需求越来越大,绿色蔬莱产销也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视。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95家企业的144个蔬菜产品注册绿色食品标志,占全国绿色食品产品总量的14.28,绿色食品蔬菜实物产量达328.8亿匆,种植面积19万耐,但绿色蔬菜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68,年绿色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8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绿色蔬菜食品的需求,今后,发展绿色蔬菜食品将是蔬菜产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发展绿色蔬菜食品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它能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持续稳定地发展蔬菜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保护了人类免遭危害,可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其次,它能保证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其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是无法估算的;另外,在目前蔬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提高质量是开拓市场的主要条件,开发绿色蔬菜,改进产品质量,通过净菜附加值和出口创汇来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北川县蔬菜基地现状
北川自2005年建立绿色蔬菜种植园以来,形成了具有产业化的种植园区即使汶川地震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但是到2012年10月园区大部分范围内获得了绿色食品产地认证,面积达6万亩,获绿色产品认证的有青椒、白菜、茄子、黄瓜、蒜薹等17种,获有机产品认证的有蘑菇、木耳等食用菌8种;二是各具特色的蔬菜种植基地坝底青椒种植基地、永昌现代农业产业园,任家坪大棚蔬菜基地、擂鼓坪蔬菜基地、安昌食用菌基地等,蔬菜以品种丰富及品质细嫩可口深受成渝两地市民亲睐。
1.北川县蔬菜基地存在的问题
(1)绿色(有机)蔬菜的宣传、培训有待加强强,优质蔬菜品牌,缺少交易平台绿色有机)产品存在“卖不脱,低价卖的现象,即使农民已经生产出优质绿色蔬菜但是因销售链的问题致使消费者买不到绿色蔬菜。
(2)园区基础薄弱、起点低。种植设备、环境保护、操作规程等环节有待进一步提高。
(3)基础设施建没不完善,产业布局不协凋,种植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等环节的监管体系不健全,技术标准不高,(4)蔬菜收购商为获取更高利润相互压价,使得农民种菜不赚钱,积极性大大减退。
二.北川县绿色蔬菜发展优势
(1)北川县地处川北高山区域,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春早、夏长、秋雨、冬暖和四季分明的特点,适宦蔬菜种植。园区蔬
(2)随着人们对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识不断提高,不断有大型承包户入住园区,使其具有发展的基础条件,(3)政府对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很重视,安排有专门的技术员实时实地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且政府也有不少哦资金投入。
(4)汶川大地震之后北川县被外地所熟知,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生产的绿色蔬菜有宣传作用。
(5)具有一定基础发个规模的蔬菜产业园与北川县的产业园合作,帮助其招商引资。
三、北川县绿色蔬菜园区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的路径
1.加强管理,提升品质
(1)加大绿色(有机)食品技术的宣培训和申报认证力度紧密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对开发绿色(有机)食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更好地掌握绿色(有机)食品的知识理论基础,全面提高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建立绿色(有机)食品发展规划,制定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确保技术措施到位,产品质量达标。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规模要求进行组织生产,对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鼓励其申报绿色(有机)食品
认证,力争做到成熟1个、发展1个、成功1个。
(2)加大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成果的宣传力度,形成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企业壮大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参观接待、参加会展等多种渠道宣传园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成果,制定系统的宣传方案,提升园区的整体形象,帮助企业品牌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及全社会对园区绿色(有机)食品的认知度。
2.强化种植基地建设
(1)优化种植模式,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园区有6万亩耕地,要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实现水旱合理轮作,减少病虫草害,降解土壤中有毒物质,大幅度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为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创条件。
(2)提高园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技术标准,适度增加沟渠数量、加深沟底、扩大涵洞口径、提高沟渠排水能力。积极引进、示范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技术设施。合理设计配置蔬菜种植基地田间操作道和耕作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优化布局蔬菜产业,畅通农产品物流,降低生产成本。
(3)强化耕地质量提升,科学配置养殖产业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需要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这一举措能显著降低基地化学肥料的面源污染,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为蔬菜生产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奠定提升蔬菜品质的基础。从可持续循环农业发展需要出发,园区农田肥源只能依靠自身区域内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科学配置生态养殖场。主要通过秸秆催腐剂应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及沼渣、沼液途径提供肥源。
(4)建立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可追溯体系,加强相关部门监督力度。由北川县农村发展局牵头,监管好肥料、农药以及激素类农药的使用,禁止选用转基因作物品种。科学合理配置农资经销点,建立健全农资经营准入和淘汰制度,确保生产者用上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二是规范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作业记录制度,详实地记载各项农事及加工流程活动,以备绿色(有机)认证考察。三是运用现代成熟的物理、生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广泛应用矿物源、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四是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生产者、企业和市民对绿色(有机)农业的认识,培育消费者绿色(有机)的消费意识,壮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促进绿色(有机)产业健康发展。
(4)强化绿色(有机)农业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由园区管委会牵头,对园区全域进行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环评工作。充分运用环评报告数据,科学规副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区域。向社会公开发布园区环评结果,招引绿色(有机)农业企业入驻园区,随时掌握蔬菜鲜品生产销售情况,服务好优质蔬菜绿色(有机)申报认证工作。
3.制定激励措施
鼓励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蔬菜加快园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化进程,鼓励现有企业、专合组织、种养大户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蔬菜,着力引进—批已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品牌企业入驻园区,快速壮大园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对生产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的承包商或农户予以适当奖励。
参考文献:
1.村农 如何生产绿色蔬菜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4)
2.卢正坤 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及有机蔬菜的生产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2,24(4)
3.李斌 榆中县高寒二阴地区绿色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甘肃科技纵横》
2006年1期
4.冯雪风,金卫根 抚州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对策与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年28期
5.卢森林,吴丽华,LU Sen-lin,WU Li-hua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机蔬菜基地建设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1年9期
6.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六
【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保健食品消费现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4个城市抽取586名保健食品消费者进行保健食品消费状况调查。结果 广播电视是消费者获得保健食品知识的主要途径;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是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主要依据;消费者倾向购买的保健食品功能和剂型分别为:补充营养素、免疫调节、改善记忆;口服液、胶囊、茶等。多因素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者、对保健食品信任程度高者及保健食品知识了解程度好者其保健食品消费水平较高。结论 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保健食品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消费者保健食品使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保健食品 消费现状 影响因素
随着疾病谱变化、亚健康概念的提出、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人们更加认识到利用食物中功能成分防病治病、维持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保健食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山东省保健食品消费状况调查,探讨影响保健食品消费的因素,为引导保健食品消费和开发,制定保健食品相关法律和对策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1〕,将山东省的城市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分为2层,在地级城市中分别抽取济南、德州,在县级市(县、区)中分别抽取淄博市张店区和沂源县。于2006年3~7月随机选取综合商场、食品商店、药店作为调查点,分别在各地选取6个调查点,共24个调查点,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采用一人一表问卷式调查方法,在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下,由消费者匿名填写。内容包括:(1)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2)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识情况:包括获取保健食品知识的途径、对保健食品的信任程度等;(3)消费者保健食品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共设计保健食品基本知识14道题目,调查者只需针对命题作出判断,答对1题记1分,答错不扣分,满分14分。根据每名调查者保健食品知识最后得分,分为好、中、差3个标准,划分依据为好>12分,中为7分~12分,差<7分;(4)消费者2005年保健食品消费情况:包括购买依据、购买费用等。
1.3统计分析
收集问卷后,剔除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问卷,经编码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再经录入核对、逻辑检错和频率检错后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收回有效问卷586份。调查人群的构成,男性占41.1%,女性占58.9%。30~60岁占41.6%,≥60岁占52.6%,≤30岁占5.8%。职业分布:工人234人,占39.9%;个体从业者82人,占14.0%;科技人员71人,占12.1%;行政人员69人,占11.8%;离退休人员、待业人员、学生及其他行业所占比例分别为7.2%,6.0%,3.4%,5.6%。文化程度构成情况: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所占比例分别占3.0%,23.2%,38.2%,35.6%。家庭人均月收入按照从少到多分为3组:Ⅰ组(1 000元以下)、Ⅱ组(1 000~1 499元)、Ⅲ组(1 500元及以上),分别占30.0%,41.8%,28.2%。
2.2保健食品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认识情况
2.2.1获得保健食品知识的途径
消费者获得保健食品知识的途径以广播电视为主,约占79.9%其次为报刊杂志(58.2%)、宣传资料和推销员(52.9%)、亲友介绍(23.9%)、通过医院和专家咨询(16.9%)。消费者最喜欢的保健食品宣传形式是广播电视,占51.2%,其次是健康知识讲座(40.3%)、专家咨询(31.4%)。
2.2.2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
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持相信态度的有100人,占17.1%,持半信半疑和不相信态度的分别占73.5%,9.4%。
2.3消费者的保健食品知识了解情况
消费者保健食品知识平均得分为9.52±2.13,消费者保健食品知识了解程度好、中、差所占比例分别为10.8%,80.5%,8.7%。
2.4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情况
2.4.1消费者选择保健食品的依据65.9%消费者(386人)购买保健食品的依据是产品说明书,产品标签、广告宣传、亲友介绍、专家指导分别占45.7%(268人)、35.3%(207人)、34.3%(201人)、32.3%(189人)。
2.4.2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功能的选择需求
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功能的选择需求倾向居前3位的分别为补充营养素(21.8%)、免疫调节(20。1%)、改善记忆(17。7%)。
2.4.3消费者倾向购买的保健食品剂型
消费者需要的保健食品剂型占前5位的分别为口服液(54.3%)、胶囊(44.0%)、茶(34.5%)、冲剂(29.7%)、液体饮料(26.1%)。
2.4.4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费用
消费者在2005年保健食品消费费用的差别较大,最少消费为48元,最多消费为15000元,中位数为300元,四分位间距为450元,根据整体保健品消费水平分布情况,将消费水平分为较高(年消费>500元)和较低(年消费≤500元)2级水平进行比较,70.1%的消费者在2005年购买保健食品费用≤500元,29.9%的消费者年消费费用>500元。
2.5影响消费费用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保健食品信任度、食用保健食品主观效果及保健食品知识了解不同的消费者,2005年在保健食品消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5年不同职业消费者用于保健食品的消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70,P<0.01)。工人购买费用占500元以上的比例最低,而占500元及以下的比例最高;随着消费者文化程度的升高,购买保健食品的费用>500元的消费者所占比例升高(χ2=8.617,P<0.05):消费者用于保健食品的费用与家庭人均月收入有关,随着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增加,用于保健食品的消费也随之增加,购买保健食品的费用>500元的消费者所占比例升高(χ2=60.487,P<0.01)。随着对保健食品信任度的提高,购买保健食品的费用>500元的消费者所占的比例也呈增加趋势(χ2=10.607,P<0.01);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的主观效果也影响保健食品的消费,达到预期效果的消费者占购买费用>500元的比例最高(χ2=15.133,P<0.05);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知识了解越多,2005年内购买保健食品的费用越高(χ2=11.987,P<0.01)。
2.6影响消费费用的多因素分析(表1)表1影响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费用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以消费者保健食品年支出费用作为因变量(年支出费用≤500元为0,>500元为1),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确定α=0.05,β=0.10进行非条件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2〕。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保健食品知识的程度是影垧保健食品消费费用的重要因素。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保健食品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保健食品消费的重要因素。营养宣传教育可以影响人们对食品的选择〔3〕。调查显示,消费者获得保健食品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最喜欢的保健食品宣传形式均是广播电视。这显示出广播电视在保健食品知识宣传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表明其他获得保健食品知识的有效途径,如健康知识讲座,专家咨询等也有开发潜力。因此,保健食品宣传既要利用已有宣传手段优势又需要开辟新的途径,使消费者获取知识的机会增加。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主要依据为产品说明书和标签。包装说明书内容及标签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但目前保健食品包装标识调查不合格率较高〔4-6〕,因此,应加强保健食品标签及说明书的监督管理使其正确引导消费。消费者倾向购买的保健食品的功能和剂型分别为补充营养素、免疫调节、改善记忆;口服液、胶囊、茶。此结果与河北、江苏等省保健食品消费调查的结果相符〔6,7〕。建议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把这些上述功能和剂型的产品作为开发研究重点。
调查表明,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保健食品消费的因素。这说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公众信任程度的同时,应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使更多消费者能够承受,从而加快我国保健食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7.宁波港绿色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宁波港,港口绿色物流,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如今,全球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威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不断兴起和发展,港口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长为一个新型的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高污染、高能耗的港口物流业,发展港口绿色物流势在必行。宁波港作为全国第二的深水良港,应在发展港口绿色物流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 港口绿色物流的概念及内涵
结合绿色物流的概念及港口物流的特点,本文对港口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下,以港口优势资源为依托,利用先进物流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港口绿色物流的内容涵盖了物流服务链中的各个环节。港口绿色物流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利益与储运安全的统一。港口绿色物流的实现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港口绿色物流的主体包括公众、企业和政府。港口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港口物流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宁波港绿色物流现状分析
2.1 宁波港绿色物流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对宁波港绿色物流进行评价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在参考了绿色物流及绿色港口的评价模型后,以绿色物流的内涵为指导,从港口物流的各功能出发,在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实用性、系统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装卸搬运、绿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逆向物流这7个方面共30个指标的宁波港绿色物流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分别向3位学术界学者、2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共5位专家学者发放了调查问卷,请他们根据指标两两比较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分。最终通过yaahp10.3软件,计算得出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同时,邀请宁波港安全环卫部、工程技术部、计划财务部、监察审计部、信息管理部共5位管理人员针对宁波港2015年这一年来的情况填写问卷,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宁波港绿色物流评价得分,具体见表1。
2.2 宁波港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的评价结果来看,宁波港绿色物流的综合评分为4.0729分,表明宁波港绿色物流整体情况较好。宁波港在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装卸搬运、绿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方面的得分均大于4分,说明宁波港在这几方面做得较好。但逆向物流低于4分,还有待提高;绿色包装低于3分的一般水平,说明宁波港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理想。
影响宁波港绿色物流建设的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绿色理念尚未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员工在物流作业时的环保参与意识不强。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港口绿色物流发展战略体系及总体规划。二是绿色技术和设备研发投入不足。许多环保节能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不到位,环保设施建设与生产发展不同步,环保节能新技术亟待研发。
3 宁波港实施绿色物流的对策
宁波港需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努力提升港口绿色物流意识;加强对储运安全的管理;并加大绿色技术、设备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加快建设智慧港口,不断完善港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集装箱物流;推动海铁联运发展;同时,努力提高港口物流经济绩效和效率。
4 结论
在绿色浪潮不断高涨的21世纪,发展港口绿色物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代表未来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潮流,是港口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港口绿色物流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建立的宁波港绿色物流评价体系仅从物流的各个功能来评价,没有将港口物流的经济绩效纳入评价范围,且设置的指标也还不够全面。希望未来的研究能根据港口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特点,对物流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使指标体系具有更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普适性。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03):13-15.
[2]王凌云.绿色物流:港口物流低碳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港口,2010(04):40+43.
[3]汪长江.港口现代物流:概念诠释、效率测评与增进对策——绿色理念背景下基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的研讨[J].管理世界,2008(06):180-181.
[4]张庆年,刘天顺.发展港口绿色物流的若干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02(06):23-24.
8.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八
【关键词】绿色化学,现状、渗透、策略
新课标中清晰指出,化学在改善生活条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决环境等问题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积极响应新课改中的要求,化学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积极研究,经过长期探索,绿色化学理念应运用而生。绿色化学理念是一种在化工生产活动以及化学反应阶段,尽量不使用或者较少使用有害物质,同时,尽量降低有害物质形成的思想。绿色化学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并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绿色化学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具有深远的现实影响。
一、绿色化学教学现状
绿色化学最早是由ASC提出,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得到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绿色化学是指通过化学原理降低或者消除环境污染程度,将反应物百分之百地转换成产物是绿色化学中最理想的生产方式。在二十世纪,化学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绩,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这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加重了环境污染程度,使得人们对化学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大部分人主观认为化学与化工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现阶段,我国在绿色化学中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高中化学渗透过程中存在认识不全面、忽视绿色化学理念绿色等问题,化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认识方面的不足
有学者曾经调查显示在贵州的中学里只有13%的教师清楚绿色化学的真正涵义,非常清楚的只有8%,因此绝大部分化学教师对绿色化学并不熟悉,对绿色化学的真正意义不清楚,甚至还有人对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前景持怀疑态度。高中学生听说过绿色化学的人比较少,占调查总人数的18%,知道绿色化学真正含义只有11%不知道的人数占了65%。这一结果说明了尽管绿色化学已经作为化学科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在中学中还有很多化学教师对其却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就很少了,尤其在实验中就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显得十分重要。
(二)理解误区的存在
很多人把绿色化学和环境化学混为一谈,认为两者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实际上绿色化学和环境化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环境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绿色化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广泛的研究领域。它与生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科学、医药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绿色化学的应用与发展以这些学科的知识为基础。
(三)高中教材绿色化学知识的局限性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注重化学知识的传授,化学技能的培养,化学方法的训练,片面强调了化学反应原理和应用而忽视了反应试剂、催化剂、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从现有高中教材内容分析,高中学生所用的化学教科书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穿插了大气污染和防治,水的污染和防治、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内容,介绍了主要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在实验中也安排有关环境污染及防治的内容,如在制取Cl2的实验中采用NaOH溶液吸收剩余的Cl2,但很少涉及预防“三废”问题。因此,教材内容不是从实现污染始端预防的角度出发,而只谈到了化学变化或化工生产中的危害和治理,这都不是绿色化学,只能是传统的环境化学保护和防治。
在硫酸工业,氯碱工业教材中安排了工艺流程的介绍,催化剂的使用,原料的利用率,以及工业化与社会效益的综合问题的讨论。在这部分内容来看开始涉及了绿色化学的知识与理念,但是从内容的数量上及明确程度也不够。
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和掌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开展化学实验关键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深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和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创新出更加新颖、科学的绿色化理念的渗透方式。使学生对绿色化学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和应用,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化学教师还要重视起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绿色化学的意识。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对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正确用量,做出正确的讲解和演示,尤其是要为学生讲解一旦毒气泄漏时,及时应对和处理的方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不断总结和完善,减少有毒物品的使用次数,尽量避免由于化学药品的过度使用,以及有毒药品对师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还有就是三废的处理和回收,很多实验的残留物都带有一定的污染和危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回收再利用。这样既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
(二)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改进实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设计绿色化学实验,是强化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方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使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点:①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催化剂、溶剂)下进行;③减量、循环、重复使用;④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品,甚至实现零排放;⑤产品应是对环境友好的;⑥满足价廉物美的传统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的实验达到上述任一条或几条要求,就可以认为该化学实验达到了绿色化学实验的设计要求。
(三)实验装置绿色化的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外,还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污染环境 的化学实验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成为绿色化学实验,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看,中学化学中许多物质的制取反应、性质检验、化学工 艺等都是值得讨论和重新考虑的。如高一化学第六章[实验6-4}:蔗糖与浓硫酸的 反应,在200m1烧杯中放入2鲍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15mL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980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此实验的缺点是:反应 放出大量有刺激气味的有毒气体如SOZ等,对空气污染严重,学生咳嗽不止,甚至 干扰了课堂正常秩序。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使其既能确保实验安全,防止向空气 中排入S0}等气体污染环境,又能保证实验现象明显,具有说服力。这个问题让学 生到开放实验室去探索讨论,并设计实验改进装置。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改进方 案,再通过实验、分析、比较、讨论后,得出改进的最佳实验装置为:将200m1烧杯置于有少量水的玻璃水槽内的一块大理石小垫块上(大理石小垫块稍微高于水面),再在200m1小烧杯上倒扣一个大烧杯。优点: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现象明显。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
9.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九
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
云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
摘要:茶叶是我国云南省的传统出口商品之一,但近年来茶叶的出口额在全国总的出口规模中比重连年下降,出口茶价下跌,究其原因是由于当今国际市场上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并寻求对策。本文首先论述了绿色壁垒的涵义、特点以及表现形式,然后简要介绍了云南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并分析了云南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然后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论述了云南省茶叶出口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云南 茶叶出口 绿色壁垒 原因 对策
Abstract: The tea is our country Yunnan Province‘s tradition one of export commodities, but the recent years tea‘s export amount the proportion successive years dropped in the national total export scale, exported the tea price to fall, investigates its reason is because now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technical barrier and green barrier.Under this kind of kind of backgroun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to it analyzes and seeks the countermeasure.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d the green barrier impli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the manifestation, then introduced briefly the Yunnan Province tea export bitter experience green barrier‘s present situation, and has analyzed the Yunnan Province tea export bitter experience green barrier reason, then separately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 two stratification planes, proposed the Yunnan Province tea export must the green barrier be supposed to adopt measure.Key words: Yunnan tea export green barrier reason countermeasure 一 绿色壁垒的概述
1、绿色壁垒的涵义
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贸易壁垒,是指为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绿色壁垒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或对正常环保并无必要的贸易障碍。广义的绿色壁垒是指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2、绿色壁垒的特点
绿色壁垒与其他类型的贸易壁垒不同,它具有: 第一,覆盖面广,造成损失大。根据目前我国各行业的贸易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几乎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行业的各个领域,并且涉及出口产品本身和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左右,价值高达几百亿元。
第二,限制形式多样,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采用多种的市场准入机制,有些进口国通过立法来制定苛刻的产品进口标准,有些则是通过绿色认证、增收绿色关税和实行反补贴措施,导致出口国产品成本大大增加。
第三,限制逐步增加。目前实行绿色贸易壁垒的世贸组织成员逐渐增加,对出口产品的检验项目也逐渐增多和检验的级别也日益增大。第四,具有不平衡性。这是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就有不平衡性。而发达国家却无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以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提出过高标准,把发展的不平衡带入国际贸易领域,引致更多的不平衡。发达国家甚至提出远高于国内标准的标准,搞双重标准。这更加剧了不平衡性。第五,具有一定虚假性。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一般都打着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旗号,虽然看上去好像合理,但实际是限制进口的不合理的制造贸易障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第六,具有影响的长远性和坚固性。绿色贸易壁垒抓住人们消费时关注生态环境的心理,根据本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情况超高标准制定,先入为主,制造进口品的消费障碍。具有坚固的限制进口的长远作用。第七,具有关联性和扩展性,因绿色贸易壁垒其制定和实施的快速性以及对其他国家出口限制的高效性,一旦一国开始实施,其他国家很容易就能效仿,从一个国家快速的扩展到多个国家。这便产生了连锁反应。
3、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第一,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关税是绿色壁垒初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即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正常关税外,再增加额外的关税。这其实是一种进口附加税,又称为环境进口附加税。进口附加税是缺乏透明度和歧视性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征收进口附加税的直接结果就是抬高了进口价格,降低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绿色市场准入制度就是,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国外出口商才允许在国内进行生产、经营、销售等活动的监管制度。因此实行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第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是指认证机构依据一定的环境保护标准、指标或规定,向有关自愿的申请者颁发以表明其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的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时更多地考虑获得标志的产品,从而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可促进制造商生产出更多的有利于环境的产品。绿色环境标志指一种粘贴或印刷在产品包装上的图形,表现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第三,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第四,绿色包装制度。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制定含有明确环保措施的包装指令和措施,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治理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明确社会各方在包装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并有很多国家提出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目标,以治理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绿色包装体系。另一方面,对进入本国市场的商品包装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可能破坏本国生态环境的包装入关,而且要求进口的商品包装在使用后形成废弃物时应便于处理,必须符合其国内对包装所制订的各种法规。绿色包装制度要求进口商品包装节约能源、用后易于回收或再利用、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和消费者健康。现在它逐渐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措施。
第五,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卫生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法规、要求和程序等,特别包括:最终产品标准;工序和生产方法;检查、检验、认证和批准程序;个种检疫处理,有关统计方法、抽样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的规定;与产品安全直接有关的包装和标签要求等。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从而使环境指标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壁垒。
第六,绿色补贴制度。绿色补贴是指那些许可使用、不必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政府为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采取绿色补贴,这是一种不必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这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家保护农业生产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实中,发达国家往往把污染环境较大的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因而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负担。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因其资金、技术等能力的限制无力承担治理污染的费用,往往被认为给予了其出口商品以隐含的商品补贴。
二 云南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1、云南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1)农药残留量(MRL)超标
农药残留量超标一直是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一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起用新的农药残留量标准以后,我国出口茶叶量大幅减少。另外,许多发达国家还进一步扩大了农残的MRL检验范围,从过去的检验6种农药扩大至近100种农药,同时大幅度降低MRL的值。例如氰戊菊酯在茶叶中的MRL在2000年7月1日之前欧盟实施的是10mg/kg,而2000年7月1日以后修改为0.1mg/kg,降幅为100倍;三氯杀螨醇原标准为20mg/kg,新标准为0.10 mg/kg,降幅为200倍。云南省出口茶叶中曾被检出诸如滴滴涕、氰戊菊酯、乐果等农药残留超标,直接影响到了云南茶叶出口贸易。(2)有害微生物
不同于细菌,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也为当今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注意。茶叶的有害微生物虽然相对于其它为食品要小很多,因此其所含的蛋白质含量很低,而且非常干燥,所以不利于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如果其储存不当,就容易给有害微生物培养有利的生长环境。当前,我国茶叶的有害微生物屡屡超标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引起了多起贸易纠纷,多个发达国家对我国茶叶的有害微生物超标进行进行,情形十分严峻。(3)有害细菌含量超标
云南省出口茶叶还出现了有害细菌含量超标的现象,大量销往欧美国家的茶叶中被检测出严重超标的大肠杆菌。茶叶从其食品属性来看,应属于风险性最
小的一类,因为茶叶属于干燥食品,而且所含蛋白质含量甚低,不具备提供微生物生长的可能性,主要来源是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或贮藏不当而引发的细菌再生。近年来,随着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检测手段的更加完善,云南省乃至全国茶叶出口有害细菌污染检测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云南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1)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
云南省内茶叶出口企业由于过度分散经营,各自为阵,导致其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水平低,这使云南省茶叶生产缺乏合理的规划, 更限制了茶园机械化的推广, 从而造成茶叶生产成本偏高,最终造成茶叶生产单位和个人获利较少。茶叶生产者负担过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的发展。另外,由于我国茶业发展缺乏行业管理组织, 致使国内企业相互竞争, 内外销市场存在严重的无序竞争。对于外销由于取消以前的出口配额, 使有出口权的茶业企业数量增加,从而造成相互竞争, 使我国茶叶出口大宗茶价格连年下跌。(2)茶园化肥、农药的施用
云南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很多茶叶出口企业的茶园没有科学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出口茶叶中许多指标超标,无法满足绿色技术标准要求,由于没有根据现代科学的生产方法施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出口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离子超标、有害微生物含量不符合标准,致使茶叶出口后容易遭遇绿色壁垒。(3)茶叶检测标准体系落后
另外,我国茶叶检测标准体系还落后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这也是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一大原因。我国茶叶生产监管部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茶叶质量检测体系,许多茶叶出口企业技术人员、生产者以及经营者的茶叶卫生质量意识薄弱,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模式,导致我国茶叶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国际标准,致使遭遇绿色壁垒。三 云南省茶叶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1、政府宏观措施
第一,完善茶叶生产与质量标准,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我国现行的国标在技术参数的设置和限量指标上均落后于国外先进标准,严重滞后于市场需要,不利于茶叶的出口。因此,应尽快研究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修订现行国标,特别是欧盟实行新的茶叶农残限量标准后,对我国出口茶叶至少要检25 种农药(包括异构体)。在参照CAC 标准基础上,针对我国茶叶影响较大的氰戊菊酯、噻嗪酮等十一种农药应严格加以控制,尽快制定新的技术要求,提高标准水平,使国家标准尽快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第二,大力培育茶叶营销组织。云南省茶业的过度分散经营导致了生产技术、设备落后,影响了新技术与优良品种的应用与推广,影响了茶叶标准化推广进程,也妨碍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小规模生产组织缺乏绿色营销的实力和兴趣。云南省要引导大型工商企业进入茶业领域,投资茶叶基地、茶叶初级加工、深加工,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企业及出口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解决我国茶业发展资金困境。引进先进加工技术与营销管理经验,促进我国茶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的升级。对现有茶业龙头企业、茶叶外贸公司及新进入的茶企实行增殖税、所得税减免,取消农业特产税。为茶叶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与经营软环境,授予更多茶企出口经营权。扶持、支持全国与各地区茶叶行业协会等其他市场中介组织的组建和开展工作。政府部门应规划建立茶叶批发市场,多渠道融资,引导大型工商企业、房地产企业、个体工商户、茶企投资茶叶批发市场,为分散经营的茶农提供进入大市场的绿色通道。此外,政府部门应支持农资生产企业投资茶叶有机肥与无毒或轻毒农药的生产与推广。
2、企业微观措施
第一,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减少茶园污染。为了减少茶园化肥的流失和污染,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应该改单一偏施为复合配方施肥,茶园专用复合肥以最佳的配比,避免了氮、磷等化肥单用偏施可能带来的流失与污染。传统的农家肥、天然有机肥,适宜与化肥混合制堆肥,作茶园基肥施用,既克服了单一偏施化肥的弊端,又改良了土壤结构,活跃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生态活力。有些磷肥中镉、砷含量较高,一些土制磷肥含有三氯乙醛,石灰氮肥含有CN-,具有较大的污染性,应严加监督应用。钼、硼、硒等微量元素、稀土肥料和某些化学物质组成的生长调节剂,亦应适当少用,避免可能引起的污染与危害。
茶园农药应提倡科学合理使用,避免盲目滥用化学农药,杜绝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同时要加强茶园病虫预测与监测工作,根据防治指标适时适量用药,以减少单位面积特别是芽梢的受药量。为了节药增效,在具体喷药中,力求侧重标靶部位并喷施匀细周到。一次药效良好,则可避免再次施药,减少农药污染。当然,施药后应留足安全采摘的间隔天数,以利农药消解稀释,使其残留量降到允许的安全限量以下。
第二,注意厂房选址,减少茶叶加工中的污染。云南省境内很多茶叶加工厂一般都临近茶园,这样就会导致对茶园、进厂鲜叶以及成品茶叶造成污染,茶叶出口企业必须注意对厂房进行选址,尽可能建立在在茶季季风下风向的高燥地段,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烟尘被风吹散后在低空弥散。厂房内的烟囱应符合国家规范,按照规范向高空排放烟雾。此外,还要注意生产流程中要隔离燃烧房和鲜茶或成茶加工车间,防止烟尘内部污染,要保持车间内清洁卫生,严密监控污染进出,茶叶加工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进行,保持其天然风味,不可在加工中添加任何添加剂,包装物要符合国际规范,遵循绿色包装制度。第三,开展茶园病虫害综合治理。从农艺方面着手,选择品质好抗病虫害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创造良好环境以利于茶树生长、营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繁殖的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害虫天敌、有益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或其代谢产物的手段来改变茶园生态环境和茶树生长微环境,达到以生物方式防虫治病的目的。目前国内应用的方法有很多,如松毛虫赤眼蜂、捕食螨等茶树害虫天敌的应用,应用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茶尺蠖等。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如利用害虫的群集性和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目前,农药防治仍然是茶树病、虫、草防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病、虫、草暴发时显得尤为重要。建立茶树病虫害测报网点,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测预报网络,统一、规范茶树病虫害的防治,选用高效、易降解、选择性强、水中溶解度低的农药品种,根据目前茶叶进口国规定的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来选用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实现茶叶无公害生产。四 总结
综上所述,云南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主要是因为生产经营过于分散,技术实力不强,没有科学合理的施用农药和化肥,同时也由于没有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茶叶质量茶叶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因此,对于云南省政府来说,必须完善茶叶生产与质量标准,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大力培育茶叶营销组织,对于云南省茶叶出口企业来说,要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减少茶园污染,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减少茶园污染,开展茶园病虫害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陈宗懋,2001:《我国茶叶卫生质量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茶叶通报》第1期
[2] 鄂冰,2006:《中国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第3期
[3] 李晓丹,2003:《云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学术探索》第11期
[4] 许智博,2004:《云南茶叶困境中求变》,《西部时报》第018版
[5] 朱旗,施兆鹏,2004:《我国茶叶企业应尽快建立HACCP体系》,《中国茶叶加工》第5期
10.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
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2007-12-14 22:59:3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2)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翻开了一个新篇章。商业银行纷纷从以公司业务为主,转向公司业务与对私业务并重发展,并提出“大零售”的发展战略,这使得消费贷款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态势,一举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分宜县虽曾为我省工业调度县,工业基础较好,因均属中小型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举步为艰,濒临破产,银行大量贷款变成不良,使得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亏损严重,其生存环境和资产业务拓展空间越来越狭小。为生存,各商业银行只好撤并机构,减员增效。而要从根本上提高资产质量,又必须做大、做优资产,在面对公司业务发展空间极度缩小的情况下,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就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关键所在。截止2004年6月30日,分宜县消费贷款余额为9119万元,2002年比2001年增长,2003年比2002年增长,2004年上半年比去年全年增长,单纯从增长速度上看,可以说是与事俱进,但认真分析,我县目前消费贷款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授信总量较小,产品结构单
一、风险隐患较大。分宜县消费贷款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总量较小,从2001年到2004年上半年,贷款余额分别为2365万元、3179万元、5945万元、9119万元,分别占当时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偏低,与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贷款品种分析,分宜县消费贷款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上,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583万元,占总消费贷款的,而消费贷
款中风险最大的个人信用贷款余额为3088万元,占总消费贷款的,而消费信贷中风险最小的存单质押贷款2001年至2004年6月,贷款余额分别为635万元,484万元、525万元、356万元,呈逐年下年降趋势,教育助学贷款仅为9万元。一旦信用出现危机,那对发放行将是灭顶之灾。
2、外部环境制约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分宜县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是信用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部份居民信用观念差,如汽车消费贷款,2002年仅一家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就达850多万元,但因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使得该行不良贷款当时近110多万元,不良率近13,各家银行为此引以为鉴,到2004年上半年,全县汽车消费贷款仅784万元;二是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就是“无债一身轻”,加上人情观念重,宁愿从亲朋好友借款,也不向银行借款。三是中间环节多,收取费用高,束缚消费贷款的发展,如个人住房抵押
贷款,存在评估费、保险费、它项权证登记费、公正费、工本费等,特别是评估费为评估金额的,高额的费用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同时评估机构缺乏公平、公正性,其评估价根据消费者需求而定,低值高估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大的银行的风险。
3、准入门槛设置较高,审批手续繁琐。各商业银行近年来为实现亲新增贷款“零风险”,纷纷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贷款人的要求过于严谨,如个人信用贷款仅限定国家公务员,且贷款额度控制在2-3万元,个人住房贷款中仅开展住房按揭贷款,对个人住房(商铺)抵押贷款拒绝办理,导致营销对象匮乏。在贷款审批程序上,随着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加强,各商业银行对授信权限全部上收,例如某行从2001年开展家居装修贷款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近500多万元,户数351笔,无一笔贷款出现不良,但该行至今无分文授信权限,每笔贷款均需上报市分行审批,这
样不仅不能为顾客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加大该行的消费贷款的成本。
4、责权利的不对等,信贷人员工作消极。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出于对信贷风险的考虑,都制定了严格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对信贷人员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采取“终身责任追究制”和“下岗清收”等,并过高要求“新增贷款零风险制度”,这对增强信贷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增强责任风险意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实际工作中,每一笔贷款发放,信贷人员仅只有对贷款对象进行调查申报权,审批权则集中在各级审贷委员会,审批后发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责任追究在信贷人员,审贷委员会不承担责任。面对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而上级行普遍要求达到“双百”,即收贷收息达到100,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商业银行出台了对信贷员发放贷款取得良好效益给予奖励的规定,这种只罚不奖的制度致使信贷不敢也不愿去营销贷款,普遍存在慎贷、惜贷、畏贷、厌贷情结,从而严重制约消费贷款的发展。针对分宜县个人消费贷款的现状,各商业银行如何变生成危机为发展契机,这不仅是每个基层银行业务人士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要求全社会人员充分重视。主要措施如下:
11.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十一
1.湖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
“十一五”时期,湖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仍存在很大差距, 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1.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绝对差距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2010年,湖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1825元、4310元,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高7515元,这一绝对差额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位;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相当于农村居民的2.74倍。与2005年相比,2010年城乡居民消费的绝对差额增加了2767元,相对差距扩大了0.02个百分点。
1.2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明显优于农村居民
1.2.1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整体差距十分突出
“十一五”时期,湖南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和居住消费支出的平均比重为49.4%、15.9%,分别高于城镇居民12.2个和5.9个百分点;但在衣着消费与用和服务性消费支出项上, 城镇居民支出的比重分别高于农村居民6.2个和10.6个百分点。这说明受收入低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消费偏好、消费结构上存在显著差距。农村居民偏向于满足吃、住基本生存条件的消费, 而城镇居民偏向于衣着、精神文化等较高生活水准的消费。
1.2.2城乡居民单项消费支出差距比较明显
①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在中部地区最大。“十一五”湖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呈略为上升之势,而农村虽呈下降之势,但2010年仍高于城镇11.8个百分点,为中部地区最高的省份,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
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变化情况来看,湖南由2005年的相差16个百分点降至2010年的相差11.8个百分点,差距缩小4.2个百分点,但这一差距在中部六省为最大,比全国平均差距水平也高出6.4个百分点。
②居住消费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方向。“十一五”时期,湖南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基本维持在10%左右,没有大的变化;而农村居民则从2005年的11.1%提高到16.7%,提升幅度达5.6个百分点,高于城镇6.7个百分点。并且城乡居民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差距由2005年的0.8个百分点扩大到2010年的5.9个百分点。说明在湖南, 居住消费一直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方向,但与城市居民相比,湖南农村居民的居住水平相对偏低,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提高。
③城镇居民更为重视衣着服饰的消费。2005-2010年间,湖南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0-11% 左右;其中,2010年为10.8%。而同一时期, 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一直低于城市,仅为5%以下;2010年为4.9%,低于城镇5.9个百分点。表明从总体上来看,湖南城乡居民的衣着消费偏好存在较大差异, 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更为重视衣着服饰的消费。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 可能会增大衣着消费的比重。
④城镇居民侧重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 “十一五”期间,湖南城镇居民的用和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一直大大高于农村居民,并且两者在用和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其中,2010年湖南城镇居民用和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9%,高出农村居民用和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27.8%)12.1个百分点,二者之间的差距由2005年的9.8个百分点扩大到2010年的12.8个百分点。
1.3农村居民消费质量亟待提高
1.3.1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质量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主要以粮主,肉禽蛋、鲜乳品及鱼虾消费都较少;虽然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也以粮食为主, 但人均消费量大大低于农村;肉禽蛋、鲜乳品和鱼虾的人均消费量则远远高于农村居民。这说明湖南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质量有明显的差异, 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主要偏向解决温饱问题,而城镇居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 更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 城镇居民食品的消费质量高于农村, 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质量则有待提高。
1.3.2城乡居民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相差悬殊
湖南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主要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移动电话等为主,其中电冰箱、洗衣机拥有量还明显低于城市;移动电话、彩电因全面普及,与城市居民拥有量不相上下;摩托车则因满足农民出行、生产需要,拥有量高于城市。但在提高生活品质、消费层次,满足更高的物质、精神追求需要的耐用品的拥有量方面差距甚远,特别是家用汽车、家用电脑、摄像机、空调、淋浴热水器、微波炉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方面,差距更是悬殊。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质量有待大大提高。
2.缩小湖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对策建议
2.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提高农民收入
要加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大力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努力培育农村种养殖专业大户和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鼓励农业产业园的不断建设发展;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各种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发挥农民经济组织以集体的力量面对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保护农牧民的利益;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并围绕特色农产品打造具有优势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2.2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在加快工业化方面,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加快本地乡镇工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城市环保、低碳、低能耗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低端产品加工企业、零部件配套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农村、集镇的步伐,就地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加快城镇化方面要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发展小城镇, 使农民向小城镇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做大做强中心镇,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此外,要大力推动城市服务业向小城镇和农村的延伸和覆盖,发展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村服务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环境优势,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全面拉动“食、宿、行、游、购、娱”产业链。
2.3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力度,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着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事业的资金投入。二是加大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农村居民的国民待遇。三是要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引导农民转变传统消费观念,追求适度、合理消费。五是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程度,从而提升农民的整体消费层次。
2.4建立健全农村社保体系,努力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12.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十二
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为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它要求在一定的资源承载力及有限环境容量下, 通过不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 对污染物进行治理以及对能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5]。已有的文献对于绿色经济的含义、基本思想、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思路做了大量研究, 基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6~10]。在这套绿色经济理论体系的指导下, 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绿色发展实践[11]。2000年是山东省进行绿色发展的元年, 到现在已有16年的发展历程, 绿色发展已经融入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考察山东省目前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许建议, 以期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山东省绿色经济发展的历程
山东省在近30 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经济总量不断高速提升, 但由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 导致目前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在全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山东省从2000年开始也在探索符合自己区域特点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由起初的以环保系统为主的绿色发展, 逐步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且开展对循环经济模式的探寻, 经济转型不断深入。2001年颁布的《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突出强调“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2005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省。2011年颁布的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刚要》指出:“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节能降耗和低碳发展”。为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在2013年5月, 专门成立了山东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截至2014年, 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全省可吸入颗粒物降低了11.3%, 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低了16.3%。在2015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倒逼作用”。
3 当前山东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3.1 发展优势
(1) 具备较为丰富的绿色经济发展经验。自2000年开展绿色发展实践以来, 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整合、完善, 至今已累积了15年的发展经验。在对高污染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 省政府尤为担心影响省支柱产业, 影响经济发展, 尤其是山东省环保局对高污染行业实施了较高的省内标准, 这使得山东大量高污染的小企业破产。但经过重点企业改革试点, 发现这些企业通过改造生产技术, 已经达到了环保标准, 在改善环境状况的同时并未阻碍反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 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全国各省经济发展程度中, 山东省由于高速经济增长, 其对于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据了重要地位。自1978年以来,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很快, GDP总量飞速增长, 由1978 年的225.45亿元, 增长到2014年的59426.59 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4798.36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28788.11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0.12亿元,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92.88亿元, 工业增加值25340.86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95.53亿元,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1599.13亿元。
(3) 公民环保诉求明显提高。由于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 导致山东环境逐年恶化, 促使人们的环保诉求不定期越高, 公民对优质的空气质量、蓝天白云的渴望、饮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到绿色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去。
(4) 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14 年山东省服务业产值17370.89亿元, 占山东省总产值的38.3%。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2%, 使GDP产值增长4.2%。政府对服务业的投资额逐年增加, 2014年为12969.7亿元, 比2013年增长了23.8%;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渐提升, 增加值达到17370.89亿元。尽管山东省服务业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与全国相比, 服务业产值的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 山东省服务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3.2 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不强。2013 年9月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沙克斯坦发表演讲时说:“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 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但山东省内的企业大都漠视环境保护, 认为环保和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要推进山东绿色经济发展, 在企业层面必须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追求企业效益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2)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不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山东重要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水平不高, 占比仅有20%左右。并且, 工业企业大部分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 具有研发机构的仅占比不到5%, 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
(3) 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整体上, 资金投入以及产业规模都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一产业生产效率偏低, 总产值较低, 农业人口较多;第二产业中工业污染较为严重, 且先进制造业专业化水平较低, 技术水平低, 产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低端产品上。
(4) 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 山东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4 年山东省GDP总量高达59426.6亿元, 比2013 年增长8.7%, 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但根据现有的绿色发展指数进行评估, 山东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 整体排名在十名以外。
(5) 经济增长方式存在惯性, 在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中, 绿色改革存在阻碍。现在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后工业化阶段, 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在培育过程中, 仍然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并未实现居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且在工业化前期阶段, 由于长时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 且存在惯性, 经济增长动力短时期内很难转换为居民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
4 促进山东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其中“绿色发展”是具有原创性的发展观, 这种绿色发展本质上是当代人对未来进行生态投资, 形成新的生态资本, 实现下一代生态资本的持续增加和永续发展。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 这是具有标志性的目标。那么, 山东省作为经济发展大省, 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 应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情形, 探寻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4.1 充分吸收国内外绿色发展经验, 探寻具有山东本土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
目前包括日本、欧盟和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非常注重绿色发展。针对环境友好型企业, 日本实施了零利率贷款政策, 新增就业岗位高达100 多万个。2013年之前, 为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欧盟投资了1050亿欧元, 这使得欧盟的“绿色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并且提升了就业率, 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美国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 实施了“绿色经济复兴计划”。从这些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吸收以下几点发展经验。
(1)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完善的监督机制。日本对绿色经济的立法十分全面, 基本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十分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这些法律体系具体包含3 个方面:一是构建了 《环境基本法》;二是颁布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三是对于具体的产品性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制定了《废弃物处理和清洁法》, 在食品方面制定了《食品循环利用法》, 在家用电器发面制定了《家用电器回收使用法》等。
(2)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提升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支撑。瑞典在科技创新上做得比较成功, 在废物管理、城市智能化发展、生物燃料和能源再利用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环境技术行业对于咨询专家和工程师的需求量很大, 就业人数众多, 企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利润,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多发达国家人民在平时的生活中, 就非常注重环境保护, 人们友善地对待周围的自然环境, 心中对自然既崇尚又敬畏,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4.2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1) 完善法律支撑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 促进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在节能领域和绿色产业领域应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 保障绿色经济的发展。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 尤其是对于节能减排技术领先的企业单位以及节能技术先进的项目更应鼓励其发展, 保障资金到位, 通过完善法律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促进绿色节能产品的推广。
(2) 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明晰的产权制度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作, 使得参与环保的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到绿色经济发展建设中;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应给予生态补偿, 发挥生态补偿机制的积极作用。
(3)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巴黎会议以后, 中国非常重视二氧化碳减排工作, 碳排放的控制也属绿色经济发展的一方面, 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将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方面。目前, 中国已有7个试点城市在进行碳市场交易, 预计到2017年, 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山东作为能源大省, 有必要推进这一市场建设, 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4.3 形成政府、企业、居民互动局面, 全面推进山东绿色经济发展
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 引领公众和企业参与到绿色经济建设当中, 培养企业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尤其注重企业环保责任的培养, 形成政府、企业、居民互动局面, 全面推动山东绿色经济的发展。
摘要:指出了经济发展带来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危机是全球性难题, 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分析了山东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并参考发达国家的绿色发展经验, 总结了目前山东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结果表明:山东绿色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 经济增长了方式过于粗放, 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基于此, 在政府、企业、个人3个层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13.快递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篇十三
快递的概念,快递行业是20世纪末在美国出生的一个新兴行业;快递,是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捷送达。快递的特色是,点到点,疾速便利。
快递行业从名义上看来和传统的邮政业仿佛没什么差别,都是通过网络从事文件和物品的递送服务;但是他们也有很大的不同,其货物轻、体积小、价值更高,递送时间要求更高;
快递的基本特征快递产业拥有服务性、网络性、时效性、规模经济性等特征。
1:服务性。快递需求是衍生需求,快的产业是属于第三工业中的服务行业。服务是快递产业的根本特点,因此服务品质决议了企业的经营状态。
2:网络性。网点的增加对业务量的影响有两个,一是因为新增网点的快递业务直接增添业务总量。二是因为方便性的进步及公司影响的扩展,原来网点的业务量也间接的增加。但另一方面网点的增加也使成本在增加,增长网点是否能使总体的利润增加,以及网点扩大到什么程度使利润最大化,值得已经具备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思考的问题。
3:时效性。在寰球都讲求效率的条件下,时效性更是快递的本质要求,时效性是信息、物品类传递服务的基本要求。快递的什物传递性,决定了快递在服务保障平安、正确的前提下,传递速度是最主要的服务质量权衡标准之一。
4:规模经济性。规模效益是所有企业都寻求的,当然也包括快递业。当快递数目到达一定规模时,无论是分拣仍是运输效率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资料显示: 快递作为一项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度、快节奏的新业务,一经推出就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尤其在80年代后期,邮政业放开了快递业市场,民营和外资的快递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国有、外资和民营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有力地促进了邮政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国完成快递业务量由1988年的153万件增加到15.1亿件,年均增长41.2%;完成快递业务收入408.4亿元,占邮政业业务收入的42.5%。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具体如表1所示。快递企业适应了社会多元化寄递服务需要,已经成为邮政业中重要的从业主体,其提供的快递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5年12月11日快递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后,DHL、UPS、TNT、FedEx等国外快递公司纷纷入驻中国市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在面对国内EMS的同时,还要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和先进管理技术的国外快递企业的挑战。可以说外部环境很是严峻,如何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一席之地,发展壮大起来,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
一:我国民营快递的发展示状
由于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同一组织,行业缺乏自律,使得国行家业市场竞争很混乱,同时民营快递企业在经营理念、服务水平和网络构造等各方面与外资巨头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民营快递总体出现“散、小、弱、差、多“景象,主要表在以下方面: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目前,我国从事快递行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根据一份上海考察局的讲演;09年上海民营快递企业467家,注册资金在20万以下的占9成,按员工数量,20人以下的占8成;超过千人的仅4家;而上海正是中国民营快递发展比较敏捷的城市;
2:缺少行业尺度
快递行业是一个比较年青的行业,还没有列入国民经济统计之中,没有一个行业标准,普遍运营很凌乱;
3: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还很落伍,主要靠人工操作,在宅急送这样民营巨头里,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大部分物流环节还是手工操作实现;这和外资巨头存在很大差距;
4:遭受“资金瓶颈”
在民营快递企业发展诸多制约因素中,缺乏企业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渠道及流动资金缺乏,成为最主要制约因素。融资难表示在:缺乏有效的畸形的融资渠道,大多民营企业以自在资金为主,少数企业建破了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私募资金等融资渠道。其次是银行信贷难,民营以及快递这两个新概念词加剧了贷款难度,融资担保系统不健全,目前银行主要已不动产做担保,对于快递行业主要是动产的特点又增加难度;
5:专业人才缺乏
快递行业是一种服务型的产业,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优质的服务。因此要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赢得企业的发展。作为民营快递企业,既没有外资快递那么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像EMS那样的政策支持,因此只能抓住消费者,以更多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赢得市场。这就要求民营快递企业必须注重提升员工素质,在企业内部开展一些培训的课程,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客户服务意识,民营快递的从业职员的整体素质都不高,为了节约成本应
聘基本上都不要求学历,只有少数高层管理要求本科生;导致企业的服务、业务上以及工作效率等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民营快递企业的竞争对手和竞争力剖析
目前,民营快递业务范围都是在国内市场,主要对手主要两个;一是外资巨头,如联邦快递、UPS、DHL、TNT等;二是国内的对手ems,它是国内传统的快递行业开拓者,领有完美的网络;
通过分析外资巨头、EMS和民营快递,可以得出一个总结:
优势:
1、价位低。民营快递企业占有价格优势,在国内市场上比EMS和外资巨头都低很多,相当有竞争力。民营快递企业的快递费用在同等条件下,较EMS和外国快递公司低。EMS国内统一资费标准为500g以内20元,500g以上的邮件续重资费实行分区计费;民营快递公司的资费根据运程的远近决定。以笔者实践结果举个例子,如果要将一份快件从荆州市荆州区寄到荆州市沙市区,宅急送0.5到1千克内收10元,续重资费是2元∕kg;顺丰0.5到1千克内收8元,续重资费是1元∕kg。很明显,民营快递资费较低,迎合了顾客低消费的心理,有助于民营快递公司招揽顾客,扩大业务量。
2、便利性高。民营快递实行Door to Door式的服务,例如顺丰快递公司,接到客户需求电话可以派专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件及收款服务。人性化周到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
3、速度快。国内快递业务速度比EMS和外资巨头快很多。这也是赢得很多顾客的要害,EMS平均3天左右到货,有的地方慢点,而民营快递统称一两天就能到货。
4、经营模式灵活。大多数的民营快递公司成立的年数不久,规模小,管理层次比较扁平,没有过多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定性思维的约束,有利于创新及调整企业经营模式。对政策的环境变化比外资反映快
劣势
1、行业竞争无序,缺乏自律性组织。快递市场的政策法规不是非常健全,行业管理体制不顺,在看到快递市场这块大蛋糕,各地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快递公司涌入快递市场,使得竞争者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趋于白热化,也出现无序竞争状态。
2、企业资金少,规模小,网点小,信息化程度不高。虽然民营快递企业中有像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影响的大中型的优秀企业成长起来了,但是大多数的还是些小型的快递企业,只是经营同城快递或者省内的快递业务,网点少,业务量不大,缺乏资金,无力提高企业快递信息化程度,这是个非良性的循环。
3、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客户服务水平低。在民营快递公司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企业能提供的快递服务就是使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客户服务水平差。取件不及时,派件延误,丢失损毁快件现象时常发生,客户索赔困难,给公司的形象带来很消极的影响。
4、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民营快递多为家族企业,公司员工很多是由公司领
导的亲戚朋友等裙带关系的人员构成,不方便企业的行政管理。有些快递企业还是个人老板,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机构设置不合理,对员工缺乏绩效考核,股全单一的管理模式等都制约了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壮大。
机会
1、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日益兴起。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快递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2009年,全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达到2000亿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2%,其中淘宝网的日交易额达到600万笔,其中75%的交易商品要通过实物递送,由电子商务带动的邮递包裹就达到10亿件这些网络的商务机会都给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会。
2、快递市场广阔但开发程度低,潜在市场很大。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现在中国的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的1%左右相比差距很大。而目前,我国有8亿多的农村人口市场没有开发出来,潜在的市场机会很大。
威胁
1、快递公司多,竞争激烈,价格战使得快递公司的利润不断降低。目前,我国快递市场是国际快递巨头,国营快递和民营快递并存的格局,民营快递生存在国营快递和国际快递巨头之间,与他们的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众多快递公司以低廉的价格谋求发展,迫使其它在相同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以降价来还击,导致快递业的利润不断降低。另外,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交通运输业成本上升,压缩着快递业的利润空间。
2、国际快递巨头的挑战和威胁。DHL,UPS,TNT,联邦快递抢滩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挤压着民营快递业的市场份额,虽然这些巨头仅在国内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设立网点,相对于民营快递的网点方面没有较大优势,但是要看到,随着国际巨头快递公司“钞票换地盘”措施的推行,这种优势日渐失去,威胁将越来越大。
3、新《邮政法》的颁布。《邮政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规定模糊,对民营快递企业是一份隐形的威胁。
三: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策略
战略的公道制订和挑选是是企业于不断变更的市场机会相适应的管理过程,企业基本战略的选择,要以获得竞争优势为目的。机会和威逼同在,如何才干捉住机会、应用优势,如何战胜劣势、躲避危险取舍战略,无疑是民营快递企业广泛存在的问题。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想不被EMS和外资巨头挤出快递市场,在夹缝中生存,不断发展,必须充足利用其竞争优势和机遇,避开其劣势和威胁,制定出合适本身的发展策略,博得目前的市场竞争,并在这进程构成本人的中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气、谋求更久远的发展。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以取得竞争优势: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和合作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事先战略又称低成本策略,即企业的全体本钱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同行业中最低成本。如零售行业中的沃尔玛一样;成本当先战略的基石是范围
效益跟教训效益,它请求企业的产品必需存在较高的市场占领率。而价钱是民营快递的上风,因而成本领先战略对民营快递企业讲是重要抉择,而此战略的重要办法:
(1)通过企业并购或联盟扩大企业规模
目前国内绝大多民营快递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在信息网络、经营理念等方面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有的企业甚至呈现亏损,在同行竞争中处于显明的劣势,这时企业可以鉴戒战国时代群雄争霸时采用的方式通过合纵连横,在商战中即并购或同盟,借助外部力气强大自己的实力。在乡镇地区和许多产业区,民营快递企业尚未发展业务,而在这些地区业务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一些处所小企业,那些小企业在部分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开辟新的区域,扩大覆盖范围;对于实力小的企业来说,通过哥品牌企业配合,可以增大业务量,提高运输车辆的装载率,减少不用要的挥霍,实现规模经济,还可以借助着名企业强盛的信息网络和成熟的经营理念,加速发展;此外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信用度,赢得更多的客户。
(2)优化运输路线减少配送费用
民营快递企业的经营成本中,运输费用盘踞了很大一局部,企业必须下降运输费用能力有效的节制成本,运输路线有决定了有效的把持成本,运输路线决定了运输用度,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人才和没有足够的征询费用所以运输线路问题并没有引起民营快递企业的器重。优化配送路线,减少旁边环节,可以减少运输行程和车辆节俭配送时光,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对于业务量小的偏僻地区,采用转让的方式,将承揽到的快递货物转让给同行,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没有必要所有业务都自己做,对于有些亏损的路线甚至坚定不做。
(3)加大信息化和主动化装备的投入,减少人工成本
由于我国快递也业起步比较晚,发展程度比较低,在信息技术方面和外资巨头间有很大差距,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还主要靠手工操作为主;我公民营快递企业应该有意识、有重点地去采取一些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如治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打算体系、辨认技巧、自动跟踪技术等。从而不断的提高信息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购置设备固然投资很大,然而一次性投入,通过提高效力能够回收,但人工成本却必定要支出,而且当初趋势是劳动成本在不断的上涨,比拟较加大自动设备投入更经济,此外应该引进物流人才,专业的人才工作效率更高,有助于实现低成本领先战略。
2差别化战略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另一条前途走差异化战略,快递企业提供的产品实质上是服务,而对于服务需求绝对于产品需求而言,更须要个性化和差异化,民营快
递企业个别具有规模小、管理档次少、机构扁温和运作方式机动等长处。因此业务范围大多是区域性的,这也便于将所有的业务集中在一个范围更好的施展,这要求民营快递企业为区域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要求快递企业在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产品服务时,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将快递的基本功效进行延伸,在配送方面的延长包括集货、分拣包装、配套包装等。而事实上很多快递的增值服务部分被疏忽了,假如民营快递能发掘这些潜在的服务需求,本质上就是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而民营快递企业区域性的特征以及灵巧的管理运作方法,使其在提供增值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民营快递企业应充分的利用这种优势,借助外资快递胜利的经验,可以从多少方面入手:
(1)品牌形象差异化
说到品牌形象差异化,广告与公关天然占到其中的重要位置,电视媒体报纸等宣扬手腕都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除此,品牌的命名、定位、包装设计等也是不容小视,由于品牌差异具有一定的“形而上”性质,所以他可以防止科技化带来饿的同质化,而转向常识力的竞争,知识力低的企业更多的是模拟,品牌的晋升也难,唯有高知识力的企业可以在差异化、形象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冲破,而品牌形象差异化一旦形成,就会确立一种消费观点、消费行动模式。在品牌差异化定位时,必须以花费者个性差异化需乞降产品核心优势为导向,建立赫然的品牌形象,企业必须通过做广告,找形象代言人等形式造成自己的品牌。例如在5?12地震中顺风快递第一时间派自己的飞机为灾区免费运送物质,在消费折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国际四大快递巨头入驻中国市场,虽然他们占据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但截止到2009年第一季度,其占据我国国内快递市场的份额仅接近30%。这表示,超过70%的国内市场份额仍被我国本土的快递企业所占有。如表2所示,在国内快递市场,民营快递企业占据了相对优势,因此,国内的民营快递公司想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应坚守国内快递市场,集中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拓细分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
(2)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
经由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在低端市场已浮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但中高端市场则供不应求,特殊是在当前市场有基础快递需要因素向保险性、信息跟踪和个性化差异需求时,民营快递更不能停留在本来的简略运输货物范畴,而应当贴近市场,一直翻新,依据客户的需求供给各种增值服务,包含为大型企业客户代管产品业务、代收货款、签单返还、提供开箱验货服务、网上配送等。
快递的特征决定了公司的仓库大部门时间处于闲置状况,民营快递企业可以和一些大型客户企业签署一些协定为其提供代管仓储业务,当客户有业务时只要一个电话搞定,甚至一封邮件。这样对言勤俭仓储资金投入和管理同是节约收货时间,从而达到双赢成果。
对于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企业,也可认为客户提供综合的物流配送解决计划业务,快递领域已经被瓜分的差未几了,国际快递市场只剩20%,民营快递企业更因根据自身的特点开立异的蓝海,才能避开EMS和外资快递巨头的挤压。
3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是企业选择产业内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个地域市场,即选择行业的一个细分市场,通过实施其战略达到挤走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细分可以减少企业间的直接价格战,使行业的竞争者各得其所。集中战略有两种情势:一是成本集中;二是差异化集中;前者是企业努力在目标市场追求成本优势,后者是在目标市场尽力追去差异化。实行成本和差异化战略实际上有一点抵触呢的,实施差异化成本就会回升,因此企业因根据自身的情形选择性的实施战略;
4合作战略 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网点建设远远落后于EMS和外资企业,许多网点设施简陋建设极不规范。而网络是快递企业营运的基础,关系到快递企业的作业水平,也是快递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建立健全的网络体系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资本,还可以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应在全国各地区建设服务网点,以扩大服务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和客户间的资源共享,以提高管理运作效率,减低运营成本。
(1)加强与电子商务的合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营快递应看到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据了解,当前快递市场 1/3 的业务量来源于电子商务贸易的需求,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也表示,下一步邮政部门要积极将电子商务与邮政快递业捆绑发展,以培育和壮大邮政快递市场,打造邮政快递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民营快递应尽快加强与电子商务的合作,以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民营快递企业强强联合。面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国内各家快递公司都是弱者,弱者就应该联起手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共同发展,以应对那些跨国快递公司的挑战。随着国外快递巨头在我国快递市场份额增加,我国快递企业应尽快建立民族快递品牌,加强民营快递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结成战略联盟,联合发展业务,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和网络营业点、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以实现优势互补。
小结
【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推荐阅读:
绿色消费报告08-14
药品绿色消费论文10-10
四级作文:绿色消费11-08
中国居民绿色消费发展情况01-13
“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11-30
关于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及现状07-10
浅析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障碍和对策06-28
成衣消费市场分析11-30
分析消费者购买决策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