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

2024-07-13

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共13篇)

1.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 篇一

地处青海湖的西北部,长约500米,宽约150米,栖息着十万余只各类候鸟,称誉为“鸟的世界,鸟的王国”。青海湖位于西宁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每年四月,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班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十多种侯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秋天,它们又携儿带女飞回南方,国家对这类鸟资源十分重视,在岛上设有专门的保护机构。

在鸟岛观光,交通方便,从西宁出发乘汽车沿青海湖南线经湟源县和日月山到黑马河镇往北64公里即抵鸟岛,沿青海湖北线,乘汽车经湟源县、海晏县到刚察县,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达鸟岛。

青海湖鸟岛。它不仅以辽阔、明媚、恬静、雄伟、神奇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丰富的水中矿产资源和渔类资源吸引着无数科技工作者和观光浏览的人们。可泛舟湖面观一望无际的湖景,也可漫游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风光。

青海湖鸟岛,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圣地之一,它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部约130公里处,是我国最大、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面积约4583平方公里。

乘中巴出西宁西行,越过稀疏的村庄,沿着透迄、清澈东流的小溪,行进在绿色丛林点缀的山谷间的公路上。不久,便看到像巨大的绿绒绒的地毯铺就般的一座座开阔的山漫草坂。驱车爬高到达“日月山”,可见两侧山顶各有一幢亮丽的小亭阁,左为日亭,右为月亭。相传文成公主由此进藏时,由于思念母亲,悲痛地将陪嫁的镜子摔碎,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故建造此日、月二亭。登上日月山,眺望远处,更为开阔的绿色草坂尽收眼底,仿佛进入了绿色的海洋。

下了日月山,继续西行,偶有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地或几间藏民彩帐,房屋镶在绿色草坂之间,在山坡、屋前竖起的高杆上,五彩经幡随风飘拂。经幡又叫神幡,藏语曰“塔力俏”,意为“不停地飘动”,这些幡条是用蓝、白、红、黄、绿五种颜色的布条做的(有的幡条上还印有经文或神像),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大地和水。藏民把经幡高悬在显眼要位,任风吹拂,借助大自然的威力保佑人们消灾祈福、吉祥如意。或远或近,可见一群群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儿,在安然自得地吃着青草。过了黑马河乡右看,紧依绿色草坂可见一线青绿色的湖水和海心山,蓝色的天空飘着千姿百态的云团,大自然把自己分割成美丽的空间,绘成一幅极美的图画。

到了马乃亥乡,右边已是宽阔、平静的青海湖了。这里是鸟岛的入口处——布哈河入湖口。鸟岛有左右两个,鸟自按类别分开,左黑右白,互不混杂。从入口处乘车向前行约3公里下车,进入“青海湖鸟岛”。

大门再步行约200米,登上“鸟岛”观鸟台,只见台下的沙滩上黑头、灰白身子的银鸥铺天盖地,它们或卧或立,或飞或落,令人眼花了乱;喧闹的“哇哇”声贯入满耳。在台近处,成百只大雁卧沙孵卵,它们的“丈夫”们分别呵护着自己的妻儿,守卫着自己的家,一旦发现“入侵者”进犯,立即张开翅膀,高声鸣叫,冲向“敌人”,将其驱走。鸟儿们以沙作窝,抓紧阳光充足,食物丰富的大好时机栖息养生,繁衍后代。在鸟群稀疏的空隙里会看到一枚枚散在的鸟蛋“无人问津”。

2.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 篇二

1.1 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旅游人力资源

由于人的需求的无限化,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这变化的基础就是人的创新,就像目前的旅游市场一样,其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旅游产品的不断更新,旅游产品的创新优势首先表现为旅游人力资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应更注重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在旅游市场日益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旅游从业人员自我完善的要求更为强烈,这就要求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注重员工的专业特长,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强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青海作为西部地区的旅游大省和人才弱省更应该注重人才资源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东西部差距,跟上旅游经济发展的潮流。

1.2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青海省实现自立发展、自主创新的必要

与我国其他省份相比,青海省虽然旅游资源储藏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排名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排名第二十五位,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水平整体偏低。只有加大对旅游人力资源的投入、开发旅游人力资源才是实现自立发展、自主创新的关键。而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是青海省乃至我国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青海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青海省人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牢固树立以当地地理环境为主体,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根本手段,即经济发展与地区环境优势相统筹,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因此,开展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对于推动青海省旅游生态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带动青海省旅游经济的转型

对于当前青海省的旅游经济仍处于依赖旅游资源的优势基础之上的,对于民俗民风的开发是很少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很陈旧,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的要求很迫切,急需新型旅游人才来为旅游经济增添新的血液、新的思想、新的动力。成功的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为青海省旅游业输送大量综合性人才,他们将最新的思想和最新的科技成果带到旅游经济发展中去,这将加速青海省旅游经济的转型,这是当前青海省旅游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

1.4 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能为当地其他行业人力资源开发做典范

旅游业是人员流动较大的行业,况且旅游经济又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能极大地促进当地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带动青海省地区经济的全面转型、发展。

2 青海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2.1 从旅游从业人数来看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自1998年以来,青海省旅游从业人员逐年增加,近几年增长速度最快,增长速度能达57%(以2008、2009年为例),旅行社数量也经济的发展迅速增加,旅行社之间相互形成强烈的市场竞争,这为旅行社服务的创新及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是最直接的旅游人力资源,也是最适合直接培训开发的资源。

2.2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来看

据统计,全省各类旅行社总数从1995年的13个发展到2008年的198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由1998年的0.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5.66万人。尤其是“十五”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要搞好旅游经济必须一手抓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手抓旅游开发中的“人”。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抓紧学校的人才教育与培养。近年来,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也有了初步进展,大学生在旅游资源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得服务人员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3 从近年来的地区政府相关政策来看

2010年4月19日,青海省旅游局培训中心邀请省内有关旅游专家及优秀导游、星级宾馆服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担任授课老师,以“送教上门”的方式,对坎布拉、青海湖等景区的140名导游、景区讲解员和星级饭店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了旅游职业道德、礼仪礼貌、导游讲解以及宾馆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等内容的几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2014年5月20至24日,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青海省旅行社的业务能力,打造让游客满意的旅游目的地。青海省旅游局举办“2014年全省旅行社计调岗位证书培训班”,为全省150名旅行社计调人员免费“充电”。此次培训为期5天,共有112家旅行社的150名计调师参加。培训班聘请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知名旅游专家授课,讲授了旅行社优秀计调人员必备的业务基本功和技巧、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签证办理、微数据与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旅游产品升级与市场营销等课程。据省旅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青海省首次举办全省旅行社计调人员培训班。近年来,随着青海省旅游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大美青海”旅游形象已深入人心,来青海省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也在逐年增加。为了进一步提升青海省旅行社的业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计调师队伍,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打造游客心中的旅游目的地,延长游客在青海的旅游时间,拉动旅游消费,青海省旅游局特此举办了此次培训班,今后还将不定期的举办这类培训。

3 青海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整体素质偏低

从调研数据来看,目前,青海省旅游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占1/3以上,而具有高中学历的旅游服务人员也是近几年来开始逐渐增加的,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更是少之又少,仅占8%,却都趋于年轻化,这使得青海省旅游业虽然“朝气蓬勃”,但缺乏“精干老练”的人才。我国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旅游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而且大规模培养旅游人才则是在90年代以后才出现,作为经济发展落后的青海省更是存在这类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大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增长,现有旅游从业人员中大部分都是近年来从院校毕业的学生,而多数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者的年龄都趋向年轻化,旅游职工队伍年轻化,这使得队伍充满了干劲与活力,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在工作中经验不足的问题。由于年轻化问题而夹杂着一系列其他问题,例如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少以及掌握不牢靠,缺乏既懂外语有熟悉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3.2 旅游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

青海省旅游服务依旧还是传统的服务模式,低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大部分,那只是低廉的劳动力,不能算作旅游人力资源,而具有高学历和先进管理思想的人才屈指可数,两级分化太明显,青海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这的里所指结构不合理主要是说青海省旅游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合理,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人数有很多,但特级导游和高级导游人员所占比例还不到1%,这个比例显然偏低。以及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的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大多以大专为主,研究生以及研究生以上学历更是少之又少。而且旅游规划人才、旅游研究人才、旅游市场人才、景区管理人才以及旅游电子商务人才都非常缺乏。

3.3 开发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均衡,东西部差距较大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特别是青藏铁路修建,对青海省影响巨大,然而也突显出青海省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深居西北的一些地区对于旅游的开发和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屈指可数;城镇发展和农村发展的不均衡,城镇具有优越的基础设施和更好的培训环境,因此,在农村培训开发的成本高这一问题限制着它的发展;部门发展不均衡。相对来说,旅游饭店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比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等其他部门更为重视,工作也更为规范,更有效果;院校专业开设不均衡,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饭店)酒店管理、导游等,而对于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管理与服务等这方面的课程很少。

3.4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目前,青海省旅游行业高学历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来自于我国其他省份,本地从业人员多为普通职业。由于投入不足,致使青海省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基础建设严重滞后,教学设备缺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青海神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5 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不成熟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省旅游业发展逐步升温,全省各级政府对省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管理越来越重视,认为旅游经济是拉动青海省地区经济的火车头,利用旅游经济的发展吸引外商的投资,带动青海省整体经济的平稳发展。但青海省在这一方面操之过急,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和方法都是通过旅游活动向其他地区学习和模仿而来,只有简单的人力资源开发,没有整套的培训体系。

4 青海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4.1 政府层面

青海省政府应加快创新步伐,及时制定完善的旅游人力资源发展政策和规划。制定符合旅游业实际的人才优惠政策,为旅游业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引导和促进优秀人才流向旅游业;加强宣传,提升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吸引力,提升行业的社会认同度,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旅游业,为青海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实施旅游人才建设工程,着重提高导游队伍的综合素质,着手加强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工作。

4.2 旅游企业层面

青海旅游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完善人力资源结构体系,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打好基础。第一,完善旅游企业的培训教育机制,建立和健全员工参加终身教育的激励机制和资助体系;第二,强化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工作满意度,实现通过员工个人发展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第三,健全各种分配制度,改革薪酬体系,对员工实行有效激励,防止收入分配悬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人员流动性。同时,应将员工工资与能力、工作绩效以及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

摘要: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对促进青海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青海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调查,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府、企业不同层面的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青海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青海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林明太,郑惠娇.厦门旅游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24-1127.

3.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 篇三

一、老龄化基本情况

按照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油田老龄化形势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进入老龄化社会早,据有关统计数字反映,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油田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二是老龄化程度高,截止2014年6月底,离退休职工及家属有1524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8611人,约占油田总人口的14%;70岁以上老年人3544人;80岁以上老年人802人。三是老龄化趋势逾加明显,油田老龄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据此态势,2020年,油田老龄人口达1.9万,占30%,达到重度老龄化社会。四是养老服务压力大。随着老龄化不断加深,高龄化快速发展,“空巢”和“失能老人”越来越多,“未富先老”问题日显突出,养老服务社会化需求日趋势强烈,如何在“未富先老”的社会形势中发展矿区养老服务业,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油田党委、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油田离退休管理部门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加快推进矿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和《青海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矿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引导、属地为主、区域化辐射、差异化服务”的养老服务机制,逐步探索建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9073”矿区养老服务模式(即:离退休老人90%实现居家养老,7%享受社区养老,3%进入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一)青海油田养老服务工作状况。随着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建设的投入,油田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基地后勤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完善了12个居委会、健全配套了5个社区医疗点、改造维修了4个离退休管理站、1个老年大学。油田82%的老同志生活在各离退休基地。

(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状况。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油田采取多种途径,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整合各离退休基地各类可用服务资源。

1、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各离退休基地建设的同时,都成立了离退休管理站,新(改)建具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

2、注重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一是抓好专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二是注重发挥“爱心互助小组”的主力军作用。目前,138个离退休“爱心互助小组”对基地离退休人员分区、分片、分楼专人管理。三是积极探索推行“以老助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3、积极推进“一键通”呼叫系统的建设。油田相关部门已着手探索“一键通”呼叫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一键通”项目实施的建设意见已完成。

(三)社区养老运行情况。近几年来,油田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累计投资2500多万元,设置有室内、室外各种适应老年人读书、阅览、娱乐、活动及小病就诊的场所。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油田党政组织的关心下,油田养老服务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无论是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还是从养老服务的形式、水平都与油田养老服务需求,和中央、省老龄委的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

(一)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滞后。虽然近几年油田在养老服务方面加大了投入,但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上滞后,目前还没有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敬老院这样的机构。

(二)政策扶持不到位。养老服务业投入大、收益低、投资回收期长、经营风险高。尽管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但太多投资意向者仍然呈现试探、观望状况,实际投入的不多。

(三)居家养老服务机制不健全。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籍等养老服务的项目短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能满足需求。

(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缺乏。油田目前没有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其次,护理员不足,专业护理人员难招。

四、相关建议与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养老事业中的主导作用。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依托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老龄委),强化对油田养老服务行业的管理和指导,逐步形成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

(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规范运营。积极组织研究国家、地方有关养老政策,结合油田实际,制定和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的相关标准。

(三)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力度。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辅,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慈善机构对老年人事业的支持。

(四)加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着力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服务人员专业化。包括养老服务知识的专业化与养老服务职业的专业化;二是不断加强养老志愿者队伍建设。三是设立养老服务业水平监察机制。建立规范透明的监管程序,专业化、标准化的监管体系。

(五)营造尊老、爱老、助老氛围

4.关于山东青海著名旅游景点导游词 篇四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到此,民航可达北京、西宁、西安、拉萨。国际、国内通讯畅通,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通讯,兰--西--拉光缆与全国联网。 境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天然动植物王国”之称,主要有野牦牛、野驴、白唇鹿、藏羚羊、盘羊、雪豹、猞猁、雪鸡、天鹅、鹰雕、棕头鸥等,均属国家重点保护资源,野生经济植物达200多种,其中枸杞、大黄、雪莲、甘草、麻黄最为出名。 格尔木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素以“聚宝盆”美称而闻名于世,钾、镁、锂、金、铜、铅、玉石、水晶天然气石油等资源遍布辖区,其中30余中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其矿种多,品位高。

格尔木地理位置独特,自然奇观丰富多彩,有常年不化的雪山、浩瀚的大漠、广袤的草原、丰腴的绿洲、婷婷玉立的冰峰,星罗棋布的湖泊,其山色、幽谷、清泉、湖景、草原、冰山、盐桥、雅丹地貌等构成了青海西部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格尔木以开辟了以青藏高原汽车探险,南丝绸之路。马克波罗探险、昆仑道教寻祖、蒙古族草原风情游览等十几条具有高原特色,宗教特色的旅游线路。 目前,格尔木旅游管理机构和接待设施健全,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发展体系,具有一批日、英、法、德语种的翻译、导游队伍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主要开展业务的格尔木中国国际旅行社和格尔木中国旅行社,十几年来接待了来自德、日、美、英、法、意大利、荷兰等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约20万旅游者,新建的格尔木宾馆和沱沱河宾馆两所涉外饭店,为过往团队和客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5.青海湖的导游词 篇五

现在,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占地面积4583平方公里,呈青蓝色,这就是它的别名“措温布”的由来(措温布的寓意是青色的海)。青海湖四面环山:东面的日月山,西面的橡皮山,南面的青海南山,北面的大通山。这四座大山抵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尘土。

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呢!

绕过一部分青海湖,就来到青海湖鸟岛。鸟岛是一个“鸟类王国”,这里的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有灰白身子的银鸥,有小巧玲珑的斑头雁,有黑色长脚的鸬鹚,有翱翔于天际的鹰……每年的春、夏季,数不清的鸟儿从远方飞来,鸟岛上便充斥着鸟儿的“哇哇”声。

告别鸟岛,我们来到金银滩。金银滩上长着金露梅和银露梅,因此得名。

6.青海日月山的导游词 篇六

日月山,地处要塞,形势险峻,战略位置重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公元6,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当中。当时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开明治国,为引进文化、加深友谊、安定边境,在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后,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得到唐太宗应允。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养,深得疼爱。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护送公主从长安起程,经咸阳、陇西、临夏,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过日月山后,先与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坝附近的馆驿中,举行盛大宴会,唐、吐蕃、吐谷浑三方亲朋欢聚一堂。之后,公主一行继续南行。松赞于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筑馆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千古流传,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7.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 篇七

关键词:青海云杉,松毛虫,综合治理

青海云杉是青海分布比较广阔, 东起祁连山东段的民和;西止乌兰, 横跨经度4°15′, 宽约380km;北由祁连山中段南坡的祁连;南到阿尼玛卿山北麓的玛沁, 纵穿纬度4°05′, 长约450km, 林地面积约占全省针叶林总面积44%。多集中分布于祁连山东段, 中段的湟水河、大通河、黑河流域。垂直分布海拔2400—3550m, 通常组成纯林, 或与山杨、白桦、红桦、祁连圆柏、青杆, 紫果云杉等混生。

松毛虫类是危害多种针、阔叶树, 隶属于鳞翅目, 枯叶蛾科害虫的总称。已知约有40多种, 分层四个层, 松毛虫, 丫毛虫、杂毛虫及云毛虫。危害青海云杉的松毛虫属于松毛虫属。它的生活史及习性是, 每年在青海东部地区发生两代, 当日平均气温在24℃以下, 松树受害严重或生长势衰弱时, 幼虫时发育的迟缓, 反之, 幼虫就发育快。两代发生时期在青海东部地区相对稳定, 每年的4月下旬为越冬代开始出蛰期, 5月中旬为结茧期, 第一代6月上旬为孵化期, 8月上旬为结茧期, 第二代8月下旬为孵化期, 9月下旬为结茧越冬, 成虫一般在19—20h羽化最盛, 其中雄蛾羽化日期和盛期都比雌蛾为早。羽化的当晚就交配, 迟则白天进行, 大部分一生只交配一次, 交尾后即可产卵, 多产于生长良好的林椽松针上, 常成串珠状或雌块状。每天雌蛾可产卵80—760粒不等。各代平均产卵量300—400粒, 以越冬代最高。成虫有趋光性, 但雌蛾产卵前趋光性较差, 行动很迟钝。成虫飞迁是松毛虫扩散蔓延的主要方式, 往往飞向健康森林, 或受害较轻的森林产卵, 飞翔距离一般一里左右, 最远可达两公里, 以致虫情不易掌握。

通过几年的科学试验及生产防治实践证实, 采用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是防治松毛虫的有效方法。但是综合治理的内涵极大, 人们的看法多种多样。为此, 本文就松毛虫综合治理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松毛虫综合治理的原则及内容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论认为, 害虫是相对的, 可变的, 综合治理允许害虫存在, 甚至允许寄主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害虫综合治理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因此, 要考虑生态平衡, 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对虫灾的控制能力。尽可能协调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手段, 把有害生物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上。

根据害虫综合治理原则, 松毛虫综合治理主要应该包括:以森林生态环境系统为管理单位, 加强对现有林的管理和改造, 提高松林抗松毛虫灾害的能力, 这是根本的、有效的控制松毛虫灾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各项防治措施, 只是一种辅助的调节手段, 而各种防治手段的应用, 又必需考虑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从概念上, 我们不能把松毛虫看成为一种固定的、不变的害虫, 从实践上, 我们也应该看到, 彻底消灭松毛虫是办不到的。对它, 我们只能是数量上控制它不致于造成灾害, 在经济上不致于遭受损失, 并以此来设计我们的各种防治手段。在对松毛虫控制的过程中, 必需充分注意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子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特别是寄主、松毛虫以及各种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各种措施的采用, 均建立在对这些关系深入细致了解的基础上, 只有这样, 我们的措施才可能有效、合理。要尽可能因时, 因地制宜地协调使用各种措施, 使之综合配套, 以防止因措施不协调而降低防治效果以及有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 几种常用防治措施的实施

采用林业技术措施首要的任务是对现有青海云杉纯林进行改造, 重点是400m以下的松毛虫常灾区。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 对立地条件适宜于种植其它树种的地方, 一定要大力进行改造;对新造林地也必需坚持这一原则, 使之成为一片多树种混交林。这一措施, 不仅对松毛虫, 对抑制其它森林病虫灾害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对森林的生长发育有利。因此, 不能就保护谈保护, 应该将造林、树种、保护三者协调起来加以考虑, 从政策上加以调节、落实, 真正做到造林、经营、保护相结合。对现有林进行封山育林、合理修枝、提高现有青海云杉林抵抗松毛虫灾害的能力。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目前已发现的松毛虫各类天敌有数百种, 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 如何保护和有效地利用各类天敌是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除通过各种营林技术措施为各类天敌创造一个赖以生存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 形成一个丰富的、多层次的食物链, 在种群间维持相对稳定的自然平衡之外, 在天敌应用中, 必需十分重视天敌总体的作用以及某一种天敌的特点。关于赤眼蜂的利用。它是松毛虫卵寄生蜂, 赤眼蜂是防治松毛虫中应用较广泛的天敌之一。由于它容易人工繁殖, 一度使用面积很大, 放蜂量最高达每亩百万头, 甚至有的企图靠它来解决松毛虫问题, 要求98%以上的防治效果。在各代松毛虫的产卵期限、盛期和末期, 分批在林间散放, 以提高寄生率, 达到抑制虫灾的目的。

关于白僵菌的应用。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的病原真菌, 由于它的原料来源广泛, 生产容易, 使用有效而方便, 是我国南方使用得最广的一种生物农药。在北方很少应用, 我们不妨试试了, 但对它的使用, 尽可能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以免对非目标寄生的大量杀伤, 从而提高白僵菌的使用效果。关于苏云金杆菌应用的问题。苏云金杆菌具有致病速度快, 不直接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 对人畜无害的特点。关于病毒的利用。由于昆虫病毒杀虫剂具有较强的寄主特异性, 不会影响非靶子昆虫, 对人畜安全, 有较好的垂直和水平扩散传递效果, 在一定条件下, 不仅当代有效, 而且对后工也有作用。病毒包涵具有较强的搞逆性, 在林间保存时间较长, 可做为再次侵染的感染源。病毒生产比较安全, 产品可以长期保存。因此, 它是松毛虫综合治理中的一种有效措施, 应进一步大力推广应用。保护天敌和招引益鸟。森林松毛虫的捕生性和寄生性天敌种类很多, 应尽量设法使它们能定居繁衍。如禁止破坏林地杂灌木及其它植被, 或适当栽植野生果和灌木, 冬季或初春使用寄生蜂保护器, 适地或在小区内使用化学杀虫剂等, 尽量减少杀伤天敌。鸟类在控制松毛虫的大量发生方面, 有着明显作用, 应大力宣传, 共同保护, 特别是繁殖期间不能破坏鸟巢和损害幼鸟, 还可以利用人工巢箱招引益鸟, 使更多的益鸟在林内定居繁殖。

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虽具有产品质量比较稳定, 使用简便, 杀虫速度快, 便于作业等优点。但也存在杀虫范围广, 容易杀伤天敌和非靶子有益生物, 害虫容易产生搞药性, 容易污染环境, 人畜容易中毒等缺点。必须在害虫大面积扩散蔓延之前, 在局部高虫口林分内用药, 及时防止它蔓延。由于用药面积不大, 从总的来看, 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不致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又可节省大量费用。提倡使用具有选择性的化学农药, 这类农药对靶子昆虫作用大, 对非靶子昆虫杀伤小, 有利于恢复松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时间上, 要讲究生态选择性。一般应掌握在害虫幼虫4龄以前, 大发生初期, 局部高虫口林分施药, 不仅可提高效果, 而且对天敌的杀伤也会减少, 有利于生态平衡。正确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一般讲, 喷粉飘流损失大, 喷雾需用水, 林区较困难;而超低容量喷雾工效高、成本低、杀虫效果好, 应该推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与其它微生物杀虫剂混合使用。千万不要在一块林地内长期使用一种农药, 要注意轮换交替使用。

4 虫情监测和防治指标

综合管理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 有关松林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无论是在研究上还是生产防治上, 均应体现系统的原则, 对它的了解必需借助于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 以获得控制松毛虫灾害的最优化策略。

虫情监测是松毛虫综合管理的基础, 首要的问题是需要从大范围内了解松毛虫的发生动态, 从中揭示出分布及动态规律, 为预报打下基础。为此, 应开展利用卫星图片对松毛虫发生动态进行研究。在地面监测方面, 要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目前的各种地面虫情调查方法, 还不适应大面积调查的需要, 因此, 必须尽快深入研究合理、准确的地面抽样调查方法。

有关防治指标的问题, 应该是松毛虫最优化控制决策。但在目前, 还不可能做到, 因此, 只能根据现在青海的研究水平, 提出防治决策, 但这种决策也是考虑了多种因子的作用, 如害虫的数量、寄生、天敌、气候因子以及有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实际上也是综合的指标。

防治指标的研究, 过去多侧重于以材积损失为标准。目前一些省区以每株5条幼虫做为防治指标, 但这个指标与经济阈值所需虫数指标差距很大, 这就需要我们对有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些人认为, 6—7年生青海云杉幼林, 在每株有虫3条, 天敌又少的情况下, 即可吃光针叶, 必须采取防治措施;10年生左右的青海云杉, 在越冬代和第一代时, 当针叶损失1/3, 对青海云杉的高生长和直径生长无明显影响;当针叶损失1/2时, 立木生长量显著下降。因此, 拟定针叶损失1/2时, 可采取紧急防治措施;针叶损失1/3时, 应严密监察虫情和天敌, 针叶损失在1/3—1/2时, 可采取生防措施。我个人认为, 5、10、15年生的青海云杉, 防治指标可分别定为20、30、40条。

与制定防治指标密切有关的青海云杉松毛虫成虫迁飞的问题, 必须尽快搞清楚, 如:迁飞的距离、迁飞与虫口密度、天敌数量、食料条件、气候因子等的关系。

预测预报是松毛虫综合治理的基础, 由于过去我国基础研究工作薄弱, 所积累的系统数据较少, 准确性也不高。建立系统模型的条件尚不太成熟, 但必须利用已有的资料、经验, 建立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 其中包括数量动态、迁移扩散、防治决策及效益反馈等, 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工, 模拟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这样的模型, 使之在松毛虫综合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将松毛虫的防治水平, 大大提高一步。

参考文献

【1】李耀阶.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7.

【2】北京林学院主编.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5.

8.青海茶卡盐湖的导游词 篇八

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盐湖中景观万千,有采盐风光,盐湖日出,盐花奇观等,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茶卡盐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汉时期。《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清乾隆二十八年已定有盐律。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解放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开发出加碘盐,洗涤盐,再生盐、粉干盐等十多个品种,每年生产几十万吨优质原盐,除供应青海各地外,还畅销全国20余个省区及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盐湖的形成是由于灾难或地壳运动,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茶卡湖内的盐几乎无穷无尽,因为雨水会将更多的盐从周围的山上带下。茶卡盐湖,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游客在此既可观赏盐湖风光,又可参观机械化采盐作业,这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有盐味,远处有挖盐船在挖盐;近看这些盐,是像水晶状的晶体;尝一尝,味道与食盐略有不同。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白天可以看到在这些河面上形成的海市蜃楼。

9.青海导游词 篇九

我们从西宁出发,一路西行,经过近150公里的路程,我们就会到达美丽的青海湖。这一路景点众多,依次有湟源峡、“茶马互市”故地丹噶尔古城、著名的日月山以及神奇的倒淌河等。

青海湖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或许您不禁要问,中国湖泊成千上万,星罗棋布,气象万千,这座大西北的内陆湖,又何以称为中国最美呢?在大家亲自去探究原因之前,先让我来为大家做个铺垫吧。话说2005年10月,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并主办了评选“中国最美丽的地方”的活动,在此次由大众参与的评选活动中,青海湖在湖泊类中被评为中国最美丽五大湖之首。参加此次评选活动的专家说:“青海湖有一种东方的气质,看似简单,但简单中蕴含的东西却很深广。”

青海湖的美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其一、青海湖的美首先在于她至高的地理位置、辽阔的湖面和那湛蓝美丽的湖水。

高是青海湖的一大特点,湖面海拔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1545m)还高,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在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

青海湖的另一特点是大,它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据测算,青海湖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5公里,环湖一周长360多公里,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太湖(2425km2)的近两倍大,或者可以形象的说,她可以装得下4个香港。

考证青海湖的名字,我们就不得不说起她的主色调——蓝色。青海湖古时候叫“西海”;藏语叫她“措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叫“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是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叫他“仙海”,从北魏时期才开始更名为青海。青海省也是因此而得名。

其二,青海湖的美在于她有多处迷人的景观

因为青海湖的大,所以可游览的景点众多,由此也形成了青海省的一大旅游区——环青海湖旅游区。这其中包括有青海湖的门户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151景区、二郎剑、三块石、海心山、吐谷浑都城、布哈河、鸟岛、沙岛、沙陀斯、金银滩草原、原子城等。

其三,青海湖的美在于她奇特的成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传奇神话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是距今4千万前,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经过长期碰撞和挤压,青藏高原隆起的结果。研究表明,青海湖原来是外泻湖,周围百川之水尽汇湖中,湖水又从现在倒淌河等处向东流入古黄河,后来由于地壳断裂形成的造山运动,致使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渐渐隆起,使湖水的出口被山脉所阻隔,青海湖便成为只进不出的高原大湖。

其四,青海湖的美在于它所拥有的生物多样性

参加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并主办的评选“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活动的专家吕斌对青海湖点评道:“作为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与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青海湖是鱼的乐园,多种候鸟的天堂,世界级濒危动物中华对角羚的家园,它们与青海湖共存,是青海湖真正的主人。

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青海湖特有鱼种湟鱼,湟鱼学名叫青海湖裸鲤,没有鳞片,鱼身泛黄,因生活在咸水湖,可以食用的食物较少,生长特别缓慢,据说是每十年长一斤,加上之前人们的大量捕捞,所以湟鱼的数量特别少。但由于青海省政府下令实施了多年的封湖育鱼,目前鱼类资源较为丰富。

青海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一般而言,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祁连山的四季从来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谓“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景区更是风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较大的林区之一。这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荡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间,野趣浓烈,生态优美。

祁连山中的河谷和洼地,海拔平均3000多米;而祁连山浪峰般的高山顶则在4000至5000米之上。一路之上履冰踏雪,寒风刺骨。但有着使你目不暇接,可尽情观赏的大自然之美。祁连山的每一个山峰本来就显得气势雄伟,人称是“石骨峥嵘,鸟道盘错”。这些由冰雪和石头凝成的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脉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至于因高山上终年积雪而形成宽阔硕长的冰川,那是雪山的一绝!冰川是长年不溶化的,好似披挂在雪山众神身上的条条洁白的“哈达”。它们千姿百态,躺卧在雪山上,如白虎藏匿,如银蛇盘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有如钻石发出万簇光芒;在霞光的色染中,冰川则有无法描摹的瑰丽!

祁连山中多河,这是因为在着终年覆盖的雪山,数不尽的冰川;每当暖季来到,阳光总会融化掉上面的一层冰雪;再加上森林带的降雨,水源之沛,无疑是众河不尽之源。

青海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大美青海,欢乐夏都——西宁市。我是你们接下来的西宁两日游中的导游话话,你们可以叫我小话。

翻开世界地图,在亚欧大陆的中南部,一块棕褐色彩的高地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高亢海拔,辽阔面积,年轻历史和独特位置与一体的,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相信每一位中国人对此都耳熟能详,但对于青藏高原的门户———西宁,却都不甚了解吧!中国汉字讲究同音异形,琪的同性异形字之一就是神奇,奇特的“奇”,那今天呢,我就用五个“奇”,带您走入欢乐夏都——西宁。西宁第一奇就奇在“气候奇特复杂”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寓意“西。陲安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的门户,“右通海藏,左引甘凉”,虽然是平地升天的第一步,但它的海拔已经达到2250米,比东岳泰山顶峰还高出600多米。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最高气温34.6摄氏度,最低气温—18.9摄氏度。也正是由于高海拔,西宁夏季日平均气温只有15——17度左右,素有“西宁无夏日”之称,相对于内地火炉般的盛夏,这里的确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为此,西宁市特意打出“中国夏都”品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西宁的夏日更加迷人“夏都”的旅游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旅游者更是络绎不绝。

此外,由于西宁西北部有祁连山,日月山等天然屏障,冬季冷空气很难入侵,一月平均气温约—10度,加之,暖气普及率相当高,使得滴水成冰的日子也成了暖冬。用“夏无炎暑,冬无酷寒,阳光灿烂,碧空如洗”来形容西宁的气候在合适不过了。西宁的气候不仅奇特,而且复杂。其实,西宁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高寒缺氧,人烟稀少,常年冰封的不毛之地,它确实有亘古连绵的冰山雪峰,但它也有葱葱郁郁的森林,深切低下的炎热河谷和温泉,加之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绚丽多次的民俗风情,使得西宁成为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果说西宁第一期归功于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西宁第二奇就非人类奇迹莫属。

由于自然,历史,区位等因素,青藏高原的面积虽占全国总面积的25%,然而人口却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青藏高原因此也一度被世界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然而,素有“中国最安静城市”之称的西宁市却最先打破缄默,成为青藏高原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人口破百万的城市。西宁作为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枢纽,商业交往频繁,古羌人在此游牧生息的同时吸收了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开始定居农耕,并逐渐形成了以日月山为界的青海东部农业区。

加之,较青藏高原腹地更为优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使得西宁市人口密度居整个青藏高原之首,2013年末西宁市7665平方千米的土地却拥有222.87万人口,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奇迹”,在这222.87万人口中,西宁将“和谐,包容,多元”演绎的淋漓尽致,这里聚居的汉,藏,回,蒙,撒拉,满,土等37个少数民族和谐共生,这里被世代信奉的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天主教,道教交汇繁荣,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象。初到西宁,给人的印象是新兴城市,其实不然,他是青藏高原上最最古老的城市,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古称“‘西平亭”,是汉后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地方,南凉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丝绸南路的要道,西海的锁钥,青藏高原通往中原的门户,河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历史上的西宁是一个人口和民族不断变迁的地区,而今日的西宁仍然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漫步西宁街头,每一个异乡客都能听到熟悉的乡音,这里接纳了无数的移民者和五湖四海的创业者,2013年末,移民人口达到100多万之多,这别样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风情,在其他省份并不多见。

青海导游词(四)

地处青海湖的西北部,长约500米,宽约150米,栖息着十万余只各类候鸟,称誉为“鸟的世界,鸟的王国”。青海湖位于西宁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每年四月,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班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十多种侯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秋天,它们又携儿带女飞回南方,国家对这类鸟资源十分重视,在岛上设有专门的保护机构。

在鸟岛观光,交通方便,从西宁出发乘汽车沿青海湖南线经湟源县和日月山到黑马河镇往北64公里即抵鸟岛,沿青海湖北线,乘汽车经湟源县、海晏县到刚察县,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达鸟岛。

青海湖鸟岛。它不仅以辽阔、明媚、恬静、雄伟、神奇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丰富的水中矿产资源和渔类资源吸引着无数科技工作者和观光浏览的人们。可泛舟湖面观一望无际的湖景,也可漫游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风光。

青海湖鸟岛,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圣地之一,它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部约130公里处,是我国最大、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面积约4583平方公里。

乘中巴出西宁西行,越过稀疏的村庄,沿着透迄、清澈东流的小溪,行进在绿色丛林点缀的山谷间的公路上。不久,便看到像巨大的绿绒绒的地毯铺就般的一座座开阔的山漫草坂。驱车爬高到达“日月山”,可见两侧山顶各有一幢亮丽的小亭阁,左为日亭,右为月亭。相传文成公主由此进藏时,由于思念母亲,悲痛地将陪嫁的镜子摔碎,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故建造此日、月二亭。登上日月山,眺望远处,更为开阔的绿色草坂尽收眼底,仿佛进入了绿色的海洋。

下了日月山,继续西行,偶有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地或几间藏民彩帐,房屋镶在绿色草坂之间,在山坡、屋前竖起的高杆上,五彩经幡随风飘拂。经幡又叫神幡,藏语曰“塔力俏”,意为“不停地飘动”,这些幡条是用蓝、白、红、黄、绿五种颜色的布条做的(有的幡条上还印有经文或神像),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大地和水。藏民把经幡高悬在显眼要位,任风吹拂,借助大自然的威力保佑人们消灾祈福、吉祥如意。或远或近,可见一群群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儿,在安然自得地吃着青草。过了黑马河乡右看,紧依绿色草坂可见一线青绿色的湖水和海心山,蓝色的天空飘着千姿百态的云团,大自然把自己分割成美丽的空间,绘成一幅极美的图画。

到了马乃亥乡,右边已是宽阔、平静的青海湖了。这里是鸟岛的入口处——布哈河入湖口。鸟岛有左右两个,鸟自按类别分开,左黑右白,互不混杂。从入口处乘车向前行约3公里下车,进入“青海湖鸟岛”。

大门再步行约200米,登上“鸟岛”观鸟台,只见台下的沙滩上黑头、灰白身子的银鸥铺天盖地,它们或卧或立,或飞或落,令人眼花了乱;喧闹的“哇哇”声贯入满耳。在台近处,成百只大雁卧沙孵卵,它们的“丈夫”们分别呵护着自己的妻儿,守卫着自己的家,一旦发现“入侵者”进犯,立即张开翅膀,高声鸣叫,冲向“敌人”,将其驱走。鸟儿们以沙作窝,抓紧阳光充足,食物丰富的大好时机栖息养生,繁衍后代。在鸟群稀疏的空隙里会看到一枚枚散在的鸟蛋“无人问津”。

空中,不时有列队的大雁或鸿鹅贴着湖面飞过,偶而有天鹅或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翱翔。

10.青海导游词介绍 篇十

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自西汉以来,丹噶尔便成为商贸要地,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下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衢之地,至1920___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还是宗教圣地。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壁画精美,同时也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丹噶尔古城还是宗教圣地。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声名远播的寺院。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刻镂精致,壁画精美,彰显出无穷的神秘魅力,同时也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丹噶尔古城又是一座文化之城,各个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院落街巷无不包含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信息。而且古城中留下了众多名人诗词、神话传说和排灯、剪纸、曲艺、羊皮绣等民间艺术,以及“花儿”会、朝山会、庙会、法会、祭孔、祭海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为古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11.青海景点导游词 篇十一

贵德温泉,位于龙羊峡外口南面的山沟中,距县城二十余华里。三面高出,危岩叠峰。山石焦黑,植物生长稀少。山脚下的深沟石隙中,喷出温水,汇成温泉。水面热气蒸腾,手不能近。将鸡蛋放入器皿,置泉水中二十分钟即熟,离泉口约二百米处,可以沐浴,但水温偏高,感到有些过热。

对贵德温泉,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妙的神话:天地开辟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火热。赤地千里,人们几乎生存不下去。当时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施展了他的射箭神技,射落了九个太阳,独留下一个在天上,才平息了大地灼热的灾难。可是,那射落的九个太阳并不甘心,他们就钻进地下去,分散在古老的九州大地,在土里发挥他们的威力。跑到雍州地界的那个便落脚在贵德温泉地底下,由于它的高温灼热,地下水经常沸滚,涌出地面,便成温泉。青海、甘肃、四川等毗邻地区患皮肤病、寒湿腿、筋骨痛等病的人们,往往长途跋涉,来到贵德温泉疗养、治病。

12.青海导游词介绍 篇十二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境内,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总规划面积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览区达3.25平方公里。景区包括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个核心景点,分别展现了土族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弥久沉香的酩馏酒文化、古老纯真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纯正、最真实的以“土族文化”为主题,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集中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

20___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___年互助土族故土园正式启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20___年互助土族故土园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景区景观价值评审并被列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

20___年2月25日,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3.青海茶卡盐湖的导游词 篇十三

青海茶卡盐湖导游词1

茶卡盐湖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的乌兰县茶卡镇,茶卡盐湖也叫茶卡,“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它夹在祁连山支脉和昆仑山支脉之间,湖面海拔3100米,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盐粒晶大质纯,盐味醇香。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古往今来,茶卡盐湖就因盛产“大青盐”而久负盛名。早在西汉时期,这里的羌人就采盐换物,清代官方还在这里设立了盐局,历史上的“青盐”在西北地区名闻遐迩,主要指的就是这里的盐。而今,这里则以绝妙的风光吸引着各路游人纷至沓来。

一、开发的有利条件

A.独特的自然风光

茶卡盐湖造就了一个奇观:水上漂茶。与其它盐湖不同,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由于茶卡盐湖大量的湖盐类沉积矿物结晶析出并结成数米厚的“盐板”,而其上又铺着一层几毫米厚的水,因此远远望去,站在盐板上的人便好似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倒影清晰可见。然后坐着世界上最窄的小火车,缓缓通往湖心,空旷的盐湖,矗立的神奇的盐雕,直直的铁路,歪歪扭扭的电线杆,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妙感。因而得名“中国的天空之境”。

B.便利的地理交通

茶卡盐湖地处柴达木东部边缘的乌兰县茶卡镇,东距青海省会西宁300公里,离国家级风景区青海湖鸟岛100公里,是种羊场、青海湖三日游的必经之地。盐湖紧靠青藏、青新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游客到茶卡盐湖可选择自驾、乘坐专线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西可以直达敦煌和拉萨。青藏公路又是目前我国唯一允许外国人自由进出西藏的旅游线,大多数外国游客在此观光后西行。

C.独特的人文优势

处于青海的茶卡盐湖自然拥有着令无数人神往的藏族文化,独特的建筑、传统的藏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节日、婚礼、丧葬方式都透露着神秘、独特的吸引力。

青海茶卡盐湖导游词2

在实际的开发中,当地旅游部门可谓是将茶卡盐湖的各方面资源都极大程度地开发出来了。盐湖旅游业自1980年开发以来,吸引着众多内地和欧美、东南亚、日本及港澳台游客。随着茶卡盐湖采、制盐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茶卡盐湖景区已发展成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3A级新型景区。不过茶卡盐湖的景区规划不尽合理,当地在旅游开发初期未料想到如今茶卡盐湖备受热捧,并未建造足够多的基础设施也未考虑生态环境的最大承受能力。经过3年的沉寂之后,茶卡盐湖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游客数量迅速上涨,呈翻番趋势。游客爆棚让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景区还是有点措手不及,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地旅游部门不得不从上级单位抽调了30名员工协助景区管理和服务。因为起步晚,基础设施还未跟上,接纳能力有限,游客数量的增多已然超过了其原本的容纳量。在旅游旺季,当地大小宾馆饭店里游客成群结队,饭点时饭店几乎座无虚席。“全镇包含家庭宾馆才有1000个床位,面对数以万计的游客,实在应接不暇。因为无法入住,游客往往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这导致人流集中入湖,给景区造成过大压力。”青海盐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建刚说。随着游客的增多,环境破坏愈来愈严重。客观上,茶卡盐湖地势低洼四面环山,生态受到破坏夏秋季山洪暴发,大量的洪水夹杂着大量的泥土、杂草、牛羊粪便顺流而下沉积在湖中,既污染了资源,又影响了周边环境。另外盐湖为露天矿床,湖面辽阔、周边环境复杂,偷挖、私自贩运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加大了盐湖保护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破坏。主观上,由于近年来茶卡盐湖旅游人数爆增,而景区起步晚,基础设施还未跟上,接纳能力有限,高峰时期,游客一拥而上、一呼百应。下湖拍照、踩踏,阻碍了盐湖卤水结晶,由此出现了黑泥。宾馆应接不暇。游客无法入住,来去匆匆,导致游客不能集中入湖,给景区造成过大负担,造成环境破坏。同时,景区为了扩大盐湖容量,开发规模扩大,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加大,而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湖水补给不及时等原因直接影响盐湖水质和盐资源质量。

青海茶卡盐湖导游词3

强烈建议,景区切实做好盐湖周边地区的植被保护工作,在盐湖四周大面积推广人工种草和退牧还林项目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活动,同时引导牧民按照草原实际承载量严格控制牛羊数量,调整结构,科学养畜,巩固水土。需要当地领导干部自觉把环保纳入企业经营工作的议事日程,严格控制人流量,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改进生产工艺。

令人欣慰的是,景区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开发的不足,并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青海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茶卡制盐分公司总经理李天兵说“盐业需坚持适度开发,过度的开采会造成盐湖退化,湖的面积可能会缩小,盐湖边的滩涂面积会增大,影响‘天空之镜’的效果。按照公司今后的规划,我们将控制开采规模,给盐湖一个休养生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周期,留住这美丽的风景。”

而针对超过如今景区承受能力的过多的旅游行为。青海盐湖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已完成规划,计划投入巨资,与当地政府打造高原旅游名镇,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初步规划扩建停车场,修建入湖栈道,将现有大门建成集售票、检票、警务和医疗等为一体的地标性建筑,并在湖边区域新建观星营地、帐篷营地,满足摄影爱好者拍摄星空和住宿的需求,同时修建地下管网和排污工程,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永久地留住‘天空之镜’是我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鲁建刚说。

青海茶卡盐湖导游词4

茶卡盐池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部边缘,乌兰县茶卡镇南侧。北依巍峨的完颜通布山,南靠旺秀山,东濒茶塘盆地,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天然盐湖。茶卡是蒙语,意为“盐海”。茶卡盐湖的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香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湖水属卤水型。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东南岸有长十几公里的玛亚纳河注入。其它注入盐湖的水流很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该盐湖为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

青海茶卡盐湖导游词5

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盐湖中景观万千,有采盐风光,盐湖日出,盐花奇观等,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茶卡盐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汉时期。《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清乾隆二十八年已定有盐律。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解放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开发出加碘盐,洗涤盐,再生盐、粉干盐等十多个品种,每年生产几十万吨优质原盐,除供应青海各地外,还畅销全国20余个省区及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盐湖的形成是由于灾难或地壳运动,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茶卡湖内的盐几乎无穷无尽,因为雨水会将更多的盐从周围的山上带下。茶卡盐湖,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游客在此既可观赏盐湖风光,又可参观机械化采盐作业,这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有盐味,远处有挖盐船在挖盐;近看这些盐,是像水晶状的晶体;尝一尝,味道与食盐略有不同。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白天可以看到在这些河面上形成的海市蜃楼。

上一篇:小学低段交通安全教育下一篇:《背影》读书心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