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音乐课件(精选16篇)
1.走进西藏音乐课件 篇一
《走进厨房》课件
一、活动背景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了,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许多家长一味地满足孩子对物质生活的渴求,使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忽视了劳动能力的培养。调查显示,一个班上的47名学生中,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家长干家务活,可见,孩子们连最基本的劳动能力都不具备,将来如何涉足社会,如何学会自立呢?“劳动与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尝试着让学生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劳动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厨房,亲自奏响一支锅碗瓢盆的乐曲。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并使他们认识到劳动也是门艺术,吃也很有学问。
二、活动对象
四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会制定购物计划,学会合理开支,学习选购蔬菜、食品,认识绿色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收集学习烧菜的相关信息,尝试学习简单的烧菜技术。
4.通过各种信息源了解中国的“八大菜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
2.做生活的小主人,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对父母的热爱,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3.养成遵守纪律、认真细心、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活动内容
1.我家的厨房——认识、使用厨房设备。
2.我当采购员——学会买菜,学会辨别。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综合。还可以采用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收集。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2. 我眼中的`绿色食品:通过各组展示收集资料的情况,了解绿色食品。
1、各组分别展示收集资料的情况,展示的形式由各组决定,可以是小组表演、知识竞赛、展示课件或网页、研究报告、资料专刊等等汇报调查结果。
2、展示要求:先用一两句话概括什么是绿色食品,活动内容紧扣主题,表演自然生动,语言通顺流畅,动作大方。
3、组长介绍本组准备的情况,组员分配情况、完成情况。 4、说一说参加活动的体会。
3. 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通过到商场进行参观、调查,了解市场上的绿色食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由老师带领到商场进行参观、调查,并做好实地记录。活动前清楚活动要求,小组准备好问题,注意活动安全。参观完后,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说说活动收获。学会正确的选择真正的绿色食品,找出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作到真正的绿色消费。
4. 品尝、呼唤绿色食品:通过品尝绿色食品会,学生对绿色食品有更深的认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分别带一些绿色食品,大家互相品尝,说一说吃绿色食品的好处。通过开展“呼唤绿色食品”的讨论会,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呼吁大家购买绿色食品,学会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开展“呼唤绿色食品”的讨论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具体讨论“呼唤绿色食品”的方法,选择最好的方式进行呼吁。学生可以采用写倡议书、建议书,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方式呼吁大家购买绿色食品。
2.走进西藏音乐课件 篇二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学期音乐课本中最后一章──《我的音乐网页》, 它由小乐手、百花园、金唱片、在线直播、七彩的旋律、音乐工作室和音频下载七个部分组成。《送别》是“七彩的旋律”中的一首选用歌曲。由李叔同先生根据美国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的曲调填词而成。这首歌曲意境优美, 曲调婉约, 像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用哀而不伤的意境把送别之景、离别之意, 表达得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歌词的分层教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 让学生学吹竖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创编和弦, 一起为乐曲伴奏, 让他们体会自主创新的快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运用多媒体, 让学生在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中欣赏歌曲, 感受乐曲的意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体会到歌曲的伤感情绪, 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
●创作背景
小学音乐教学中, 一直提倡器乐进课堂, 其中竖笛是小学音乐教材中首选的乐器。然而, 由于竖笛具有体积小、音孔小等特点, 在平时教师示范演奏的时候, 学生无法看清楚音孔的吹奏。因此,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竖笛, 一直是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快乐地歌唱, 在歌声中成长, 在乐声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是笔者制作音乐课件《送别》的初衷。
●课件结构
1. 歌曲赏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他们的特点, 笔者用Flash制作了一把折扇 (如图1) 以及夕阳西下、晚风拂柳、长亭送别、大雁南飞、落花飘零等18个优美而伤感的动画影片, 让学生在一幅幅画卷中感受歌曲的意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的歌声中, 体会离别的淡淡感伤, 学会珍惜朋友之间的纯真友情。
2. 歌词教学
虽然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但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多样性, 在这个环节里, 笔者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歌曲演奏程序──总听歌曲和分句学唱,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一些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 跟着歌词直接学唱;让一些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 根据自身的需要, 进行分句学唱。这个环节, 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 轻击鼠标自学歌曲 (如图2) 。
3. 自学乐谱
在这个环节里, 利用一个可以用鼠标拖动音符的程序, 让学生自主移动音符, 找到乐谱中C大调音阶的位置, 并写出音名, 为乐谱学习作铺垫。因为乐谱具有小而繁杂的特点, 在视唱乐谱的时候, 学生很难将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因此, 借助一根可以跟随乐谱的变化移动的小手指, 学生便可方便快捷地自学乐谱。而在乐谱视唱结束后, 补充旋律的环节, 让学生现场进行谱曲, 则使其进一步熟悉旋律, 巩固练习, 达到教学目的 (如图3) 。
4. 吹竖笛, 编和弦
这是一个学法指导的环节, 也是这节课的难点。由于竖笛体积小的特征, 教师在做演奏示范的时候, 学生无法看清楚音孔的吹奏, 因此在课件里, 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音孔示意图, 让学生点击哪一乐句, 就可以直接演示吹奏。学生在这个环节里, 只需点击鼠标, 就可以轻松学会这首歌曲的演奏 (如图4) 。接着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 用鼠标拖动全音符“○”, 放置在相对应的五线谱上组成和弦, 为歌曲进行编配和再创作, 让学生动手动脑, 提高创编乐曲的能力。最后, 让学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给大家表演展示, 提高他们现场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体验创作乐曲的成功和喜悦。
5. 音乐链接
这是一个音乐知识积累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李叔同先生传奇的一生。在红色文字上, 利用Flash制作的一个可以直接播放音乐的按钮, 链接李叔同先生创作的几首代表性的歌曲, 学生不但可以自主浏览网页和视听歌曲, 还可以进行音乐积累, 拓展知识视野。而这个环节最后的一组连线问答题, 让学生在优美轻松的旋律中完成课堂作业。
●课件素材及技术处理
1. 图片素材
图片素材的处理主要依靠Photoshop、iSee、Flash。一般需要图片的去字、改变大小、图层的重叠以及雾化、滤镜等多种功能的处理, 然后保存为JPG格式导入Flash, 进行滤镜模糊效果、水波效果、遮罩效果、逐帧动画效果等Flash动画处理, 最后制作成多个动画影片, 用代码进行组合编辑, 完成一个个动画场景。其中关键代码如下:
2. 音频素材
音频文件的处理主要依靠Gold Wave、Format Factory。一般对音乐进行剪接、录音、合成等。如歌曲第一段的视唱, 先将背景音乐导入其中, 反复试听后, 进行剪切、音量调节、效果处理等。保存为MP3格式, 然后直接导入Flash, 结合影片进行播放。
3. 乐谱素材
普通网络搜索的乐谱, 导入Flash中, 一般显示模糊, 甚至无法看清楚。课件《送别》的乐谱素材, 全部用Muse2.7曲谱软件自主制作而成。其中部分高音谱号、全音符、符杆、符尾为作者鼠绘。在制作的过程中编辑出乐谱图片的大小尺寸, 需要先在Muse2.7曲谱软件中编辑完毕, 然后才能导入Flash中使用, 这样乐谱才可以清晰可见。如“歌词教学”中乐谱的制作, 笔者先用Muse2.7曲谱软件一个音符一个音符进行打谱, 然后编辑乐谱的大小、音符的字体、歌曲标题、调号、拍号等, 最后转换成JPG格式的文件导入Flsh影片中配上音乐进行播放。
4. 竖笛音源
课件中所有的竖笛音源为笔者原创。由于这节课涉及和声的练习, 为了方便学生和声的编辑, 多声部练习中, 所有音源都用八孔超高音竖笛吹奏录制而成, 在实际教学中, 授课教师可根据课堂需要进行各个声部的调整。
5. 课件按钮
课件按钮全部为鼠绘的红色印章加上控制代码编辑而成。授课教师可根据需要, 任意调整按钮, 改编上课的顺序。在折扇下方“帮助”按钮的控制影片中, 有作者信息, 课件制作说明, 使用说明等。另外在课件的右下角, 有一个时钟的设计, 为教师上课现场计时。
●课件反思
在课堂上创编和弦部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但通过多媒体课件《送别》的辅助, 可以让学生在音符上直接编配和弦, 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体验到自主创新的乐趣。针对实施的难度, 笔者在课件中还特意为学生制作了一个钢琴键盘, 让学生边弹奏键盘, 边视听音高, 进行和弦的创作。
在歌曲自学环节, 课前笔者让学生进行预习, 提前视听歌曲, 但有些学生受家庭条件的局限, 无法实现, 歌曲自学的时候很费力。因此, 课件上设计的分层教学就很必要,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自由选择, 自主学习歌曲的演唱。
笔者在设计和制作此课件过程中, 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 让学生经过了反复的课堂实践操作, 教学效果良好。尤其是竖笛教学的环节, 许多不会吹奏的学生, 在课件的辅助下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这节课在实际的教学中,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器乐基础和乐理知识,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没有开设器乐课的学生来说, 需要不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重复播放, 来完成教学任务。
点评
参赛课件往往和课堂实际教学结合不够紧密, 也就是夺得大奖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不太实用, 课堂教学中实用的课件难以夺得大奖。徐玉枝老师制作的小学音乐课件《送别》能够从“整合”出发,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结合音乐学科特点, 将课件的制作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紧密联系, 强调课件在教学运用中与多种媒体有机融合, 从而使课件的教学实用性达到最大化, 为我们很好地解决了“参赛”与“课堂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
徐老师是一个音乐老师, 但其信息技术熟练程度令人赞叹。课件《送别》就是她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的, 也正因为如此, 徐老师的课件能够很好地贯彻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与学环节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制作课件。在实际教学中, 将课件演示与学生学吹竖笛等实际动手动口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3.乡土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篇三
关键词:乡土音乐;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61-01
中国音乐学院赵晓楠先生提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简单的解释即“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 具体而言:“乡土音乐”就是民间音乐,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真实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生动的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苏州有着优秀的传统艺术和文化遗产昆曲和评弹,还有一些经典的苏州方言民歌、山歌、小调。
一、“乡土音乐”对学生、教师、学校的作用
1、“乡土音乐”充实音乐课程内容、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大潮下,音乐课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只注重演唱的技能、技巧的练习向注重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发展转变和审美素养的提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音乐课堂更加富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乡土音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提供了更多接触自己生长环境下的民间音乐,强壮音乐课堂,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欣赏和了解乡土音乐元素的精华同时,继承和发扬本土的艺术形式。
2、“乡土音乐”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促进教师专业性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传道授业的引领者,“乡土音乐”走进课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动力,促使我们进一步钻研和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学习的过程,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乡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里所隐藏的乐理知识,也能很好地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提高教师的素质。
3、“乡土音乐”课程能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其内容只强调了共性和统一性,把他最重要的个性和地方却忽视了,有些课程根本无法适应我们本土的学生需求,他们对此非常陌生,没有实际生活经验,无法理解。远远满足不了地方上不同的需要,大力开发“乡土音乐”课程资源,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它对学校自身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能让学校更加具有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学校对此也非常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开发。
二、“乡土音乐”走进小学课堂
1、教学形式注重生活化,让“乡土音乐”不在陌生
“乡土音乐”需要学生具体的情感支撑,教学形式必须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也要帮助学生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注重体验式教学,如:在学唱《茉莉花》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熟习的流行音乐,加上乡土音乐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加地喜爱乡土音乐,觉得离自己很近。利用经典的苏州民歌,让学生看到风光无限的苏州美景和融洽和谐的人文精神,从而更加了解家乡——苏州,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热爱家乡之情。
2、教学形式注重活动化,提高学生参与性
我们期待个性鲜明的学生,并不希望他们只是一个模式的产品。应该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多些活动,让全体学生多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表达,开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体会到音乐的快乐。音乐是快乐的。只要让学生能体验到一次的成功喜悦,就会打开学生心中求知的动力。使学生在参与中学生成长。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富有意思的活动,其中蕴含乡土音乐知识。如:《茉莉花》的演唱过程需要很多的自制的伴奏乐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演奏各种乐器,让他们零距离感受音乐,通过看、听、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利用欣赏苏州民间器乐曲,感受姑苏江南的风韵。
3、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弘扬“乡土音乐”文化
学生生活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电脑、电视、电影、VCD等多媒体不断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他们习惯了这种方式,如果古老的艺术不注入一点现代元素,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新奇,反而会被学生排斥,很可能会被渐渐遗忘。如:在《茉莉花》乐器演奏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乐器的声音特点,演奏富有时代感的音乐。这样学生对乐器也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兴趣。
利用苏州传统音乐艺术和文化遗产昆曲和评弹,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这类艺术的古老历史和表现形式,学会欣赏和聆听,从而更高层次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唱山歌、小调、和街头叫卖歌,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在歌声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和苏州生活的惬意。通过学念苏州方言民谣,感受词描绘的风俗人情和节奏带来的快乐。
“乡土音乐”教育是小学地方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音乐”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发展,更新艺术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艺术的力和艺术情操,优化艺术课堂。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要以注重于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组织课程内容,淡化学科中心,努力将音乐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3):84-94
[2]勤编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发展研究》,《中国音乐》95年增刊续集。
4.课件音乐介绍 篇四
《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该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献给爱丽丝》(for Elis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童年的回忆》,又名《爱的纪念》又名《爱的克里斯汀》,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理查德·克莱德曼,1953年12月28日出生在法国巴
黎的一个小镇上。是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是一位用琴声来传递浪漫的人。他弹的钢琴曲,音色华丽、旋律优雅。如同一首首浪漫的钢琴诗,激发出人们对生活的爱,唤醒那些沉睡在心中的浪漫情怀。每当提到这位“世界现代钢琴王子”,我们心里就会想到“爱”和“浪漫”。这些年来,理查德·克莱德曼以琴键间流淌出的爱与浪漫,感动了世界。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中文名称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称《自新大陆交响曲》)由德沃夏克创作。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彩云追月》民乐合奏。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
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渔舟唱晚》古筝曲,是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5.音乐种太阳课件 篇五
1、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及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
2、通过图片理解歌曲内容,并能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地想象。
3、激发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南极、北冰洋的地形及其气候特点。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33、磁带/CD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教师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因为有太阳的地方就会变得温暖又明亮,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太阳。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种太阳》
(1)、教师播放原声磁带,请幼儿欣赏。
教师:世界上有几个太阳呢?有个小朋友认为一个太阳不够,他想种太阳,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种太阳》
(2)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幼儿探讨歌曲内容。
教师: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播种太阳呢?他想把太阳都送给谁呢?为什么?(3)教师再次引导幼儿歌曲,帮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及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
教师:这首歌曲听上去,感觉怎么样?请你猜一猜歌里的小朋友在幻想种太阳的时候,他的心情怎么样?
(4)、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歌曲,并鼓励幼儿大胆跟唱。
3、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展开想象,并大胆表达。
(1)、教师鼓励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如果你来种太阳,你想种出什么样的太阳呢?请你用画笔把它画出来。
(2)、教师:你想把种的太阳送给谁呢?为什么?
4、教师根据幼儿的想象,改编歌曲部分歌词引导幼儿欣赏。
(1)、教师:现在我把你们的想法唱到歌曲里,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唱一唱。
6.小学音乐采山课件 篇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掌握节奏XXXX X 0 |XXXX X 0‖,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采山》。让学生在歌唱、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抒发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掌握节奏XXXX X 0 |XXXX X 0‖。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设置情境,师生律动,初步感知节奏
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音乐的殿堂,今天,黄老师想带大家到大山里去郊游,告诉老师,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好,全体起立,请同学们整理好心情,跟上老师的步伐,千万不要掉队,来,让我们把口号喊起来,步伐踏起来,咱们出发啦!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
1 2 1 1 2 1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X X X X X 0 |X X X X X 0 |X X X X X 0 |X X X X X 0 |
跑跑跑跑 跑 跑跑跑跑 跑 跑跑跑跑 跑 跑跑跑跑 跑
|X X X X X 0 |X X X X X 0‖
转一 圈 大山到 了 (休止符的地方坐的姿势)
师:瞧,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到了,美丽的大山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先回到座位休息一下,一起来欣赏大山里的美景吧。(播放课件)
2.提问激趣 导入课题
师:(欣赏完)大山的景色可真美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美丽的大山里,住着一个特别勤劳的孩子,今天,约了几个伙伴,正兴高采烈出门呢!它们打算去做什么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既然同学们那么好奇,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采山》,答案就在里边。(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二、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1.初步感受歌曲。
师:刚才大家把歌曲听了一遍,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小朋友打算去做什么?
生:采山、采蘑菇、摘苹果
师:听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山? 老师告诉你们吧,山里的人们把进山摘葡萄、采蘑菇、摘苹果等劳动叫做采山。采山也是山里的小朋友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即使是下雨了,小朋友也会光着小脚丫,挎着小竹筐,高兴的来到山野上采山。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一起来感受采山的快乐。
2.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师打节奏,逐句教念。)
师:读得真不错,现在你们能自己来读一读第二段吗?
生:能,好,那我们加上节奏一起来读第二段歌词。
(2)认识十六分音符,学习了XXXX X 0 |XXXX X 0‖节奏
师:读得真有感情,小朋友们,还记得山里那个勤劳的孩子吗?可是我们现在都还不认识他它呢,你们想认识他吗?
生:想
师:现在就让我们和它见个面吧。——(十六分音符)
出示课件 X (我叫十六分音符,我的脚下踩着两块小滑板,共有四个兄弟姐妹(点击课件),长得一摸一样,我们组合在一起会使音乐变得更加欢快、活泼哦,今天我们四兄妹还约了几个朋友一起来采摘宝贝的,可是现在走散了,我们挺着急的,你们能帮我们找找吗?)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一起来帮它找朋友好吗?
生: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长什么样子?(出示课件X X X X X 0 | X X X X X 0‖)
师:哇,十六分音符的朋友还挺多呢,她们到底去哪了呢?(教师提前画几幅蘑菇,打乱顺序在上面分别写上X X X X 、X 0 、X X X X 、X 0、X X 、X—、X、X X 、节奏,)
师:(揭开挡住蘑菇的布或者纸片):原来啊,他们被山里的蘑菇给吸引住了,现在老师请4个小朋友把他们找回去,然后按照顺序排列好,谁来?
生:请4生。
师:(当着全班的面):我们按照顺序排列下。同学们,他们都找对朋友了吗?
生: 找对了。
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它们的节奏是怎样的?你们也来感受一下吧。1、2、起
生打,
师:既然认识了新朋友,我们用打拍子的形式和新认识的朋友问个好吧!师:你们听(示范完)对生说:你们也来问个好吧?
(出示节奏 X X X X X 0 | X X X X X 0‖)
朋 友 你 们 好 朋 友 你 真 棒
师:真有礼貌,现在我们加上这些歌词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来玩一玩有趣的歌词游戏,你们有兴趣吗?
生:有
师:你们再听听,你们也来玩一玩吧。(边拍边打菜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花呀花满蓝、果丫果满蓝、直向梦里钻)
(3)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着哼唱歌曲
师:二(1)班的小朋友真热情,刚才啊,这些新朋友告诉老师他们也想和我们一块学唱歌曲呢,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那么下面,让我们带上新朋友,一起来学唱歌曲《采山》,我们先跟着音乐轻声的哼唱,注意了,要轻声的。
(4)逐句学唱歌曲
师:唱得真认真,现在在老师的.琴声中我们来逐句学习吧,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逐句教
(5)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歌曲(3遍)
一遍:同学们学习的态度真好,现在老师想听同学们完整的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能唱给老师听吗?
生:能,
师:好,老师给过门。
二遍:唱得真好,老师想好奇的问一问,这首歌曲你们最喜欢哪句呢?(然后再逐句唱)
三遍:同学们唱得真开心,刚才同学们完整的演唱了这首好听的歌曲,现在老师还想听,想听小朋友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能唱给黄老师听听吗?
生:能:
师:真是讨人喜欢的孩子,下面我们就用轻快活泼的声音一起来唱《采山》这首歌。同样老师给过门。准备好了吗?
(6)歌曲接龙展示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特别愉悦,老师也觉得特别的幸福,老师被你们的热情给感染了,想和你们一块唱,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歌曲接龙的游戏怎么样?欢迎老师加入吗?
生:欢迎。
师: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设置好分工演唱,)上面提示说老师先唱第一行歌词,你们唱第二行歌词,然后我们一起合唱,第二段也是一样的。既然是郊游,那么老师先带路,你们千万不要掉队啦。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下面让我们伴着歌曲接龙的游戏一起去采山。
三、趣味延伸 分享愉悦
师:和同学们一起唱歌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如果能加上我们的动作,我相信我们的歌声会更美的。下面就让我们在愉悦的歌声中,一起用动作表现歌曲吧,全体起立。(一起展示):
师:同学们跳得特别棒,我想请4位小朋友和我跟大家一起再次感受采山的快乐,谁想来?
生举手,
师:下面让我们一边唱着歌儿一边跳着舞到大山里面去采山吧。
师:同学们跳得真棒,看,你们热情的舞蹈把谁吸引来了?它们在干什么呢?
生答:
老师还想好奇的问一问,你们平时劳动吗?都干些什么呢?能告诉老师吗?
四、德育渗透 课堂小结
师:你们真能干,看来大家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样,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真的很开心,今天我们歌唱了劳动的旋律,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品味到了劳动的光荣。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用自己的各种劳动换来更多的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唱起歌曲《采山》,在这首好听的歌曲声中结束今天愉快的旅程吧。
学生唱。
7.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篇七
一、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措施。
1.正确认识青少年的 心理特征。音乐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 青少年处在智力和心理成长的特殊阶段, 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 喜欢玩,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对人生没有正确的思考, 对流行音乐的认识还不够。所以音乐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而不是一味地只看课本。由于学生对课本选的歌曲不感兴趣, 上课时也就没有积极性, 更没有兴趣, 导致最后成了老师一个人在独舞。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结合时代特点, 教给学生一些新鲜的东西, 充分展示歌曲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如教爱国歌曲时, 除了教材选择的《苏牧放羊》外, 还可以添加流行歌曲, 例如,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高枫的《大中国》、孙楠的《红旗飘飘》、屠洪刚的《精忠报国》、彭丽媛的《我的祖国》等。
二、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 并被广大群众喜爱, 广泛传唱或欣赏, 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 因此, 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大多数以歌曲形式出现, 因此“流行歌曲”往往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三、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 曲目繁多, 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但我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 同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 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外,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 介绍给学生, 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审美品位的责任, 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 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 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 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 使他们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 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流行音乐深受学生喜欢,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少年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时候学生的身心在快速发展, 开始产生独立的欲望和反抗世界的“叛逆”心理, 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思考“自我”, 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 希望用自我语言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流行音乐正好满足学生这种具有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所以, 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所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不能以自己的好恶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也不能让教师过强的自我意识左右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更不能因为自己喜欢什么就强迫学生学什么, 而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 根据教学实际, 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符合音乐 课程标准 , 适合教学 发展。《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教学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 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 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 并予以积极的引导。”《音乐课标解读》也指出:“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 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培养具有音乐审美分辨能力的音乐听众。”由此可见, 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既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又适合教学发展, 关键是教师要摆正心态, 做好准备。
五、找到流行音乐与音乐教材的结合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让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 并不是放弃传统音乐教育, 而是将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材相结合, 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旋律, 选取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让学生欣赏, 逐渐补充一些音乐知识, 使流行音乐成为课堂教育有益的、必要的补充。通过慢慢的进步, 拉近学生与传统音乐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走近传统音乐, 学会欣赏传统音乐,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了解, 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远远大于听、视二者之和, 多媒体技术是集视听于一体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 使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轻松学习, 既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 同时又补充时下流行的现代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 不断完善,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使用多媒体, 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度”,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还能减缓教师的劳动强度, 弥补教师的技能缺陷,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 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 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成为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 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 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开阔视野, 让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这样, 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丰富了课堂内容, 又提升了音乐审美情趣, 充实了学习音乐的信心, 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起畅游音乐世界, 充分享受美妙的音乐带来的乐趣。
8.地方传统音乐走进高校音乐教学 篇八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人们追逐世界潮流,喜欢新鲜事物,绝大多数的人只关注流行音乐,这就使得我们的民族音乐遭到冷落,甚至有些地方音乐即将遗失。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全面阐述了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大大促进了对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发展。
一、地方传统音乐纳入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
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课程安排中,有一门必修课程——民间音乐。这门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还能将当地的一些优秀民族音乐编书成册,纳入到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则会更有助于弘扬当地音乐文化,扩大各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河北师范大学的客观条件,结合河北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方案。如河北平山地区,既有丰富的名胜古迹、自然景点,又有三大战役指挥所、革命圣地西柏坡,以及古中山国都城遗址。复杂的地势,以及各乡镇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平山县的历史绵延悠久,文化绚丽灿烂,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平山的传统音乐文化种类繁多,地域特点显著,包含歌、舞、器、戏、书等多种音乐文化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渔家乐”“文庙乐舞”“西调秧歌”“平山坠子”等都拥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鲜明的地域风格。然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仅停留在老一辈人的生活中。尽管每逢重大的庆典和仪式活动,也能在公共场合看到这些非遗的身影,但更多的年轻人只是把它们当成寻常民俗热闹看待,并没有意识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重要意义,且对内容几乎不知,学习者更是寥寥无几,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
河北的音乐院校中的教师和學生们应以本地区的传统音乐作为主要的田野考察对象,将自己实际的调查做出总结,在课上由学生们进行讨论。如将西调秧歌、平山丝弦、文庙乐舞等传统音乐形式录制下来,在民间音乐课上与学生们共同分享。将闫三妮民歌的曲谱记录下来,编成一本歌曲集,在民间音乐课上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区的音乐文化,感受本地区音乐文化的魅力。平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开展本地区音乐文化的论坛活动,将本地区的民歌改编成合唱,进行本地区民歌合唱比赛等。学期末,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将本学期学习的本地区民间音乐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地方民歌、戏曲展现在舞台上,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地区音乐文化,感受自己家乡音乐文化的魅力。身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如果对本地区的音乐文化都不了解,那么民间音乐这门课程的开设就形同虚设。同时,声乐老师在教授民歌时,也可增设演唱河北地区地方民歌的内容,让学生传唱自己家乡的民歌。将本地区音樂文化如上述介绍那样纳入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中,将会促进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身体力行地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二、将地方传统音乐纳入到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
当下,虽然大家对音乐通识教育非常熟知,但其真正在高校中涉及的范围却非常有限,高校中开设的音乐通识课一般都是音乐欣赏类课程,学生听课非常被动,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教师讲解的共性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样就很难实现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们进一步真正了解音乐的目的。因此就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通识课程,以本地区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教师将田野考察搜集整理的视频音频资料提供给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欣赏,讲解本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特色,带领学生学唱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和戏曲,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加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在考试形式上,教师应改变学生普遍反感的笔试考试形式,可把本学期学过的民歌和戏曲放在课上演唱以作考察,所唱的民歌和戏曲要结合一些视频音频资料,以保证唱出当地特有的味道。对于外省学生来说,教师应要求他们学习一些当地的方言,以确保语言相通,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使音乐与文化相互结合,更深刻地认知当地地方音乐,把民歌和戏曲唱出地方特色。与之前的音乐欣赏类通识课程相比,这样的音乐通识课程更有利于非专业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本土音乐,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
三、结语
地方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是祖先们传给我们的文化宝藏,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学习和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应将这些地方音乐文化纳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来,让更多学习音乐的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音乐文化,并且喜欢上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为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高师音乐教学体系研究”研究成果。
9.《船歌》音乐教学课件 篇九
教学重难
点听辩出乐曲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并比较乐曲几部分之间的异同 教案性质(如实填写,供核实。在“独立新备”或“修改”栏后打“√”)独立新 备 教学设 计 教学流 程 (2) 作业及 板书设 计√修 改材料出 处
1、初听。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演奏乐器和演奏形式。 设问:
(1)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乐曲?演奏主旋律的是什么乐器?、调修改复习笛子、二胡、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知识,整出示《水》、2、复听,让学生轻声跟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听后讨论:
(1)请根据音乐的情绪,分别用“抒情优美的,“活泼欢”
快地”来表示乐曲的不同部分。并说说音乐让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2)唱一唱主题1 2,再呱呱音乐,说说它们之间除了情绪上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
(3)第三段旋律和哪一段相同?
(4)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图.3、在学生熟悉乐曲的结构和乐曲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聆听,当笛子演奏主题旋律时,还伴随着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你能听出来吗?
4、小结:这是一首具有江南音乐风格的器乐曲,作品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
10.小学音乐卖报歌课件 篇十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2. 了解相关的音乐小常识。
教学重、难点
1. 学唱歌曲,唱好歌曲。
2. 让学生理解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历史意义,了解歌曲中父辈童年时代的生活。
教材分析:
《卖报歌》歌曲欢快活泼、唱起来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近三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 歌曲为F宫调式,四二拍。开始即以跳跃的节奏,简朴活泼的音调模拟报童的叫卖声,生动地勾画出天真可爱、奔跑叫卖的报童形象。歌曲的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由于采用了五声宫调式,所以色彩明朗又富于民族风格,唱起来朗朗上口,优美流畅。这首三段歌词的分节歌在演唱时可做以下处理:第一段的速度稍快,反映了报童等派报时的焦急心情;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了报童内心的凄苦;第三段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表现出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当国旗升起时,我们都要唱响什么歌?(国歌)
你们知道这首雄壮、振奋人心的国歌是谁作曲的.吗?(聂耳)
1. 学生齐唱国歌。(课件 播放《国歌》视频。) (设计意图:用《国歌》歌曲演唱做课前导入,一下子使全班同学思想更集中,课堂气氛更浓烈起来,并在无形中再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景)
2. 认识了解聂耳。
(课件展示聂耳图片,师讲解资料,并配有字体。)
3. 介绍《卖报歌》创作背景。
师以讲故事形式介绍《卖报歌》创作背景。
(课件展示聂耳创作《卖报歌》的故事字体,配有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讲解了关于这首歌曲的作者聂耳的生平简介,以及聂耳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让孩子们对报童们的苦难生活有个更直观的了解。)
二、《卖报歌》歌曲学习
1. 视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逐句视唱一下歌曲的旋律。
在这一环节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采用唱名演唱或者带母音哼唱的方法教学生视唱,但是同时要注意:速度放慢,边唱边划拍子,以培养学生击拍视唱的能力。
2. 教唱歌词。
这一环节建议在学生演唱旋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直接把歌词加入旋律中进行演唱,尝试直接演唱歌曲,如有问题可以单独解决。
单独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指名演唱的方式帮助解决,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以拍电报的形式进行。
3. 随音乐《卖报歌》伴奏完整演唱歌曲,适当加快速度,边唱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思考歌曲要表达的情感怎样?
教师总结:报童的童年生活是多么艰难,“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出小报童的天真、生活的悲惨、向往光明的坚定情绪。而我们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是多么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 小组尝试进行歌表演,音乐情景剧的表演。
角色划分:报童,可以是几个。买报的老板、有钱人等,营造街头繁忙的景象。
要求:教师弹奏旋律作为背景,报童奔跑卖报,有钱人不屑一顾的样子。一报童突然摔倒,引发人们的深思和同情,全体慢速演唱歌曲。然后,全体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快速演唱歌曲。(《卖报歌》表演唱)
三、巩固和发展
聂耳生平的其他内容。
聂耳: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享有显赫声誉的聂耳,是位传奇般的人物。 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他虽然出生于一个清寒的医家,却自幼爱好音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被人视为“神童”“天才少年”。
1. 聆听《金蛇狂舞》,感受聂耳作品。
2.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好童年的音乐作品,准备下一节课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11.让音乐走进心灵 篇十一
一.轻松教学氛围
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因此,音乐课有别与其他的课,它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娱乐身心,同时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记得初为人师时,热心的同行跟我说开头几节课要给学生下马威,这样以后的音乐课他们就不会大叫大嚷。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摆着一副脸,学生只要稍微捣乱,我就大声批评、指责。这样下来,课堂上学生是不敢吵闹了,但是气氛全无,学生们不能放开唱,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因为我成了一道无形的障碍,他们觉得我过于严厉。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察觉到很多学生不大喜欢我,不喜欢音乐课,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从何谈起呢?
1.微笑面对每个学生。
微笑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它流露出真诚和善良,能给人美的感觉。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传授的是人间最美的语言——音乐,更应该用微笑去感染身边的人。当然不是让你一节课都保持同样的笑容,笑的脸部肌肉都紧张,微笑是一种态度,一种平和的,真诚的态度,一种爱的语言。学生与生俱来的天真活泼致使他们在课堂上会好动,更何况是在音乐课上呢?作为一个音乐老师要用爱和理解来呵护每个学生,其实学生很懂事,他们会用同样的方式爱对待你。记得教唱《我的祖国是歌乡》这一节课时,我说:“我们中国是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所以民歌多的像河流一样多,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座的同学有好些也是少数民族的----畲族,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畲族的同学会唱畲族民歌呢?”然后我叫了班里一个畲族的学生问道:“小雷,你会唱吗?”他起来一愣一愣地反过来问我:“什么?”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大发雷霆责备他上课不好好听,现在我恰恰相反,很平静地再问他一遍:“畲族民歌你会唱吗?”他还是愣了一下说:“哦,畲歌啊?——不会!”他的回答像是电视里演的小品一样幽默,一开始他说“哦,畲歌啊”这句话时大家都以为他对畲歌很了解,没想到转折了一下语气,斩钉截铁地说:“不会!”把我们全都逗得樂呵呵的,这时,我也全不顾形象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笑活了课堂的气氛,也拉近了我们师生的距离。接下来学生很积极主动,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歌喉,收到良好的效果。
2.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多加赞扬。
初中段每个年级的音乐课一个星期只有一节,所以想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需要花一点心思的。以前我没有用心去记住学生的名字,上好课就离开了,所以下节课来有忘了学生的名字,因此有些调皮的学生就会故意捣乱,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反正不认识他,不记得他,在这一点上不记住学生的名字很吃亏。还有,在课堂上你要叫学生回答问题,演唱歌曲都叫不上名字,只能指着他或者说“那位穿红衣服的同学”,这其实也是对学生最大的不敬,实在有愧于心,所以后来我一定力求在最快的时间里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这样才能拉近我们的距离。
二.趣味教学内容
1.恰当使用多媒体。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恰当的使用这些手段,既可以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课堂教学质量,又可以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教《我的祖家是歌乡》这一课,这是一节教唱课,学生对民歌的喜爱程度绝对是大大低于流行歌曲,有些学生甚至很排斥民歌,所以如何才能让学生接受这首民歌,进而懂得欣赏我们中国的广大民歌呢?
2.适当拓展延伸。
教学的内容不可过于死板教条化,适当的延伸到课外会增加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已提到过在教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演唱畲族歌曲,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便利,同时也发扬了地方的民族文化。在这节课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收集一些畲族歌曲,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录制下来,或者自己当场学会,下节课交流。
三.游戏教学方式
所谓的游戏化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轻松学习。鲁迅说过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不需要人去教的,而兴趣就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比如,在教唱《唱脸谱》一课中,我用视频短片《变脸》来激趣导入,让学生欣赏了变脸这一川剧绝活从而引入京剧的《唱脸谱》。我先准备了新编的《唱脸谱》,这首歌学生们基本上都听过很多遍,因为这几年的各种音乐大赛上,很多选手都选择这首歌,甚至连外国的歌手也爱唱这首歌,在《星光大道》这个节目上屡屡上演。比如……学会了歌曲后又教了学生几个基本的亮相动作,然后我拿出了先前准备好的五张脸谱,脸谱可以是自己制作的,有窦尔墩、关公、典韦、曹操和张飞,也就是第一段歌词里出现的几个人物。宣布了游戏规则:分小组表演第一段歌词的内容,每人带上一张脸谱唱一句和自己身份相关的歌词,最后“叫喳喳”这句五个人合唱。经过短暂的练习后,学生们到台上来表演,虽然有点生疏,但是却有模有样,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我还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回去后自己制作脸谱,把歌词里唱的几个人物都做出来,有条件的话去查阅更多的资料,了解更多的脸谱知识,京剧知识。
12.走进西藏音乐课件 篇十二
一、用提问的方式“叩击”经典音乐之门
如果想走进经典, 就必须了解什么才是经典。对于中学学生来说, 可能对“经典”这一词汇的了解还停留在名著的层面。对于什么是经典音乐作品, 他们的大脑中可能是一片空白。这就需要教师将经典音乐的色彩涂抹到学生的大脑中乃至心里, 形成一种意识, 这是走进经典的前提, 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和热情的前提。
那么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去“叩击”经典音乐这座富丽堂皇的大门呢?对于音乐来说, 它的种类及类型繁多, 所以常常鱼目混珠, 不可称为经典之作的也运用经典这一头衔喧宾夺主。这就需要我们有极强的分辨能力, 分清何谓经典。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设计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音响放一些不同种类、类型的歌曲或者音乐, 让同学们分辨哪一首才可被列为经典这一行列, 并说出自己认为是经典的理由。同学们自然会被这种类似游戏的教学方式所吸引, 并乐于接近经典、思考经典, 对经典这一概念有最初的认识。
二、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触摸”经典音乐
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是由表层到深层的,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需要一股推波助澜的力量。对经典音乐来说, 学生如何由表层到深层地去认识呢?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环境, 将经典之作叠加起来, 形成一个量的积淀, 然后再将这份积淀倾注到学生的身上, 学生受到众多经典音乐的熏陶之后, 必然会更深刻地了解经典音乐的内涵。然后在掌握经典这一类别的基础上,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就会针对一首经典音乐展开想象, 兴趣盎然地欣赏其美的内涵。
就以莫扎特的《渴望春天》为例。这是一首清新、简约、明朗、轻快、活波、富有表现力的音乐, 教师在没切入主题之前, 可以给学生们听一些用音符诉说春天的经典音乐, 例如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班得瑞的《春野》, 等等。这些优美的音乐能创设一种情境, 学生自然而然会被这种情境吸引, 接近春天, 走近莫扎特, 触摸经典。学生就如一块染上尘土的石头, 而经典就像一叠一叠奔过来的浪, 洗涤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远离聒噪, 静心徜徉在音乐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在无意间, 会不经意地领略到莫扎特《渴望春天》这首音乐的浓浓诗意, 同时, 也会切身地触摸到经典音乐之美。
三、营造音乐艺术美的氛围, 切身感受经典音乐
一首美好的音乐是用来聆听和感受的, 这正是如何欣赏音乐最重要的规则。我们要聆听, 但在此基础上还有感受这一层面。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有一种与之相协调的氛围, 就像演员在演出的时候, 要有一个应景的场地, 要有一个灯光适宜的舞台一样。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学用具, 创设一种适合教学主题的艺术环境, 并以此将音乐中所包含的美凸显出来。这种美的凸显丰富了音乐课堂,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更能使之心潮澎湃, 乐于走进经典。
就以莫扎特的《渴望春天》为例, 要想切身地感受这首音乐, 就需要了解创作这首音乐的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风格, 这些是打开其经典之作大门的钥匙。教师可以将作者的这些介绍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并具体口述一个与之相关的创作故事, 让学生对这一人物及其作品产生好奇感, 这种好奇会支配学生走进经典, 用真挚的感情聆听经典, 并在经典中获取一些独特的感受。
这首歌曲, 是莫扎特忍着病痛于1791年1月创作而成的, 可令人赞叹不已的是这首音乐中没有融入一丝的伤感与绝望, 反而那清新、明朗、欢快的旋律赋予了这首曲子以源源不断的希望, 我们聆听着, 内心也会生出对生活的热爱、渴望之情。教师在对这首曲子的创作进行简要的说明之后, 学生就会对莫扎特充满敬意之情, 这作为情感的铺垫, 必然会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内蕴情感。
音乐课堂应该呼唤经典, 呼唤经典中包含的这种美。它能洗涤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远离聒噪, 恢复纯真。经典需要传承, 而传承需要一个“舞台”环境, 这一“舞台”环境便是课堂。所以教师要肩负起传承经典的重任, 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兴趣及热情, 提高其音乐素养及审美品位, 让学生摒弃不合时宜、繁复聒噪的音乐, 回归经典, 并将经典作为光荣的火炬, 以此传承下去。
摘要:教师应该肩负传承经典的重任, 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兴趣及热情,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品位。本文就以莫扎特的《渴望春天》为例, 来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莫扎特《渴望春天》,培养学生,经典音乐作品,兴趣,热情
参考文献
[1]张前, 王次熠.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2]黄克剑.教育的价值向度与终极使命——明日教育瞩望[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3]许琳.试论音乐教育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3) :76-80.
13.小学音乐小蚂蚁课件 篇十三
1.用赞美的语气演唱歌曲《小蚂蚁》,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2.通过聆听、对比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曲式结构,培养学生辨别乐句、乐段的能力。
3.跳集体邀请舞,培养学生表演及协作能力,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快乐地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和表现歌曲。
2.关注歌曲结构;用集体舞形式表现歌曲。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中,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由昆虫“蚂蚁”的自然习性,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人应该遵循的文明礼貌,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歌曲为降E大调,音域为一个八度,旋律以同音反复和级进音程为主,生动、活泼。歌曲结构工整,上、下两句各为八小节,两句节奏完全相同。歌曲音乐形象生动,容易学唱,适于表演。
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
1.聆听《小蚂蚁》范唱,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 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二、创设情景
师: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我们听着范唱随意表演小蚂蚁,要求和歌曲节拍结合到位。
生:表演小蚂蚁。(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蚂蚁排队搬运粮食……)
三、《小蚂蚁》歌曲学习
1. 教师出示歌词节奏谱例,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要求:请观察歌曲的乐谱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观察后自由回答。
2. 老师唱一遍,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特点是都由小蚂蚁开始、节奏相同、音高不同。
3. 尝试演唱歌曲,解决出现的问题。(节奏、音准)
4. 学生随歌曲《小蚂蚁》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5. 欣赏《小蚂蚁》动画。
四、集体舞(《小蚂蚁》表演唱 )
师:小蚂蚁很团结也很有秩序,我们围成圈,两个人相对站好,用碰触角的动作按节拍问好,在第二乐句开始时换个舞伴。
生:按老师要求练习。
师生边唱边一起跳集体舞。
五、课堂小结
14.音乐课数鸭子课件 篇十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达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聆听和演唱《数鸭子》,感受不同音乐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认识四分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乐曲,学生与教师一起做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赵老师非常高兴来到×××小学,与同学们一起来上音乐课。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你们猜猜看它是谁。【谜语导入】
二、谜语引入课题
扁扁 嘴巴 大大 脚,身披 一身 金衣 裳,走起 路来 两边 摇,下到 水里 像小 船。
【师】:这只小鸭子现在很苦恼,因为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学们愿意帮助小鸭回家吗?
三、设置情景、课件辅助教学
小鸭走迷宫,通过路上遇到的问题,完成以下练习
1、发声练习
| 5 — | 5 5 | 5 — ||
小 猫 怎 样 叫 喵 喵 喵
小 鸭 怎 样 叫 嘎 嘎 嘎
小 鸡 怎 样 叫 叽 叽 叽
小 羊 怎 样 叫 咩 咩 咩
2、节奏练习
【师】:哪位同学能试着读一读呢?
小鸭吹哨子:du du | du du du | du du | du du du ||
小鸭叫: ga ga | gaga ga | ga ga ga ga | ga ga ga ||
3、音乐知识——四分休止符
【师】: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游戏——红灯绿灯停。
咱们改编一下游戏规则,老师给同学们一段音乐,当音乐声停止的时候,同学们保持最后一个动作静止不动。看谁的反应快。
由游戏引出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节奏练习,掌握休止符的用法。
【师】:在音乐中也有让音乐停止的红灯,那就是休止符。同学们看这幅图片,里面的两只小鸭子有什么区别吗?这就是四分休止符,休止一拍。
四、新课教学
1、聆听乐曲
提问;桥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出示课题、贴字】
【师】:小鸭子终于到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原来小鸭子又这么多的兄弟姐妹啊。快看桥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2、学生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再次聆听,请同学们小声跟唱。
4、找休止符。
【师】提问:歌曲中有一个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你们来找一找。(四分休止符)一共有多少个?(7个)遇到休止符应该怎么办?可以用哪些动作表示休止符?
5、歌曲处理
【师】:歌曲中有小鸭子的叫声,你们来唱一唱。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小鸭子的叫声,你们认为哪只小鸭子更快乐、唱歌更好听?
教师演唱:“31 31”“3 10 3 10”
咕 嘎 咕 嘎 咕 嘎 咕 嘎
6、完整的演唱,自编动作
五、拓展练习
1、戴头饰自编动作表演。
【师】:同学们表演的这么好,老师决定给你们一份小惊喜,快看看你们的凳子下面有什么宝贝啊?让我们带上小鸭子一起表演吧。
2、创编歌词。(创编时,播放背景音乐数鸭子伴奏)
“你还喜欢什么动物,我带大家去饲养场看看,你能不能象数鸭子那样唱一唱。”
分组创编。
分组表演。唱后让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发小奖品。
15.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生音乐课堂 篇十五
一、正确合理地对待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当今世界音乐生活中最为活跃、热闹的一个领域, 它轻松活泼、易学易唱。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每天都让学生欣赏古典的音乐或戏剧, 那么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绝大多数音乐老师接受的都是传统音乐教育, 认为流行音乐冲击了音乐教学大纲的教学计划, 冲击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主流地位,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甚至阻碍了音乐的普及和发展, 因此, 在教学中不提倡流行音乐。但是, 既然它能流行, 就必定有着特定的艺术价值取向, 具有推广主流音乐的积极条件。我认为在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 还应该有开阔的视野, 理解和体验其他的音乐文化, 不管哪种音乐形式都有它独到之处, 比如流行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明快, 具有时尚感, 这些就是让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其情有独钟的原因。由此可见, 对于我们音乐老师来说, 首先自己要正确理解流行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合理指导学生, 丰富中学生的课外文化素养。
中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 同时, 他们对这种音乐发展的文化背景不了解, 更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和欣赏这一现代音乐艺术。这就对老师如何正确指引学生合理对待流行音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文化视野,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让他们知道如何鉴赏音乐的好坏, 从经典的音乐中陶冶情操。中学生作为一个精力充沛的群体, 最具好奇心, 最具模仿能力, 最能接受新鲜事物, 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一知半解的, 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周杰伦、庾澄庆, 他们也说不出喜欢的原因。
(2) 认真钻研教材, 提炼出充分体现音乐作品中丰富的艺术形象, 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 使学生乐于接受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例如, 高中音乐鉴赏上的《汉族民歌》, 它来源于民间生活, 老师在教学导入的时候, 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过滩号子》, 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再通过播放课件短片, 结合音乐的旋律, 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多方位体会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旋律。长此以往, 学生对书本上的歌曲逐渐的由不感兴趣到慢慢喜欢, 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3) 在课堂上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优秀音乐, 指导学生合理对待和欣赏它们。流行音乐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常回家看看》是20世纪9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流行歌曲, 通俗直白的文字, 明快清新的音乐语言, 呼唤儿女们要常回家看看。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尽到儿女对父母的关心、孝顺。又如腾格尔的《天堂》, 它以蓝蓝的天, 轻轻的湖水, 绿绿的草原展示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 让我们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但是对于有些消极、低俗的歌曲, 教师一定要明确态度, 坚决不让其进入课堂。
三、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 我们要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 对学生喜欢什么音乐都应该随时关注, 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 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探讨。教学应注意选择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 如刘欢的《从头再来》、刘德华的《大中国》等歌曲, 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还有学生们热衷的网络音乐, 像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刀狼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两只蝴蝶》等歌曲, 我听过并分析后, 觉得歌曲很有特点, 亮点多多, 干脆安排在课堂上欣赏并且分析, 之后还要求学生写音乐评论。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
16.走进西藏音乐课件 篇十六
【关键词】音乐课件;多媒体;中小学音乐;课件制作
一、音乐课件在课堂中运用的优点
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调动孩子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忱,教学效果也能有所提高。如上课时让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在一个音乐环境中进入到教学里来。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绪因心境而制约,情绪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孩子们感兴趣、容易接受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通过有趣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对大脑的直接映像所造成。因此,声像图文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连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2.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欣赏课里,老师放磁带录音或者演奏(唱),学生对这种单一的形式感到单调和枯燥,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显得比较被动。然而通过富有动感的影像、文字、音乐、图片等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感受音乐的情绪、力度与速度。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充分进行想象,联想,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
3.中小学音乐在教授传统音乐时需要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技术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的融入,可以激发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全曲欣赏”和“分段听”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然而使用现代多媒体之后,在音乐课堂上,我先给学生看一些视频让大家选出合适的音乐主题填充,再通过图片文字等引导学生分段聆听,分析音乐要素。在多媒体的现代手段辅助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多媒体准确的把音色和体裁表现出来
音乐称为声音的艺术,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尤为重要。用唱歌来举例,人的声音可以分为男声、女声、童声,从音区划分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和男中音,由于性别,音域的不同无法完全模仿示范。又比如《保卫黄河》、《走向复兴》等轮唱、合唱歌曲,老师是无法表现出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当中声部的协和。想要准确地去表现音乐的音色和体裁只有通过多媒体教学,音乐形象才能准确的表现出来。
5.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使视野更加开阔
中学音乐教材里,音乐欣赏的内容涉及广泛。比如说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等器乐作品时,牵涉到西洋交响乐或者中国的民族管弦乐等。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最佳效果就是运用多媒体。只有通过视频,孩子们才能够把这个音乐中的形象,乐队演奏的规模,指挥风格,音色特点,乐器使用及等准确的分析判断。
6.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根据音乐教学需要的内容、环节、目的从各个角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自然的衔接的在一起,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多媒体课件容易主次颠倒
有的老师喜欢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被忽略。他们对课件过分渲染,只追求好看,多媒体用全面而动感的形式表现,过多使用音频和视频资源,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根本核心,把真正教学内容掩盖,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宣兵夺主。让这节课只有娱乐性而缺乏实效性。
2.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少
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互相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希望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接受知识,就在多媒体课件中盲目的扩大知识点和信息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无法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
3.非专业课件制作人员,普遍课件质量不高
在音乐课堂中,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音乐课堂里能用直观的、简单的、实物的方法解决,多媒体教学课件就不需要了。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得看有没有这个必要性。课件的布局设计和质量都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专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因此,他们没能把多媒体很好的运用,只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搬到了多媒体课件上来,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三、制作课件的几个要点
1.引用的资源要适量、恰当
在制作音乐课件中无论是气氛的渲染、用创设情境来导入课题、难点突破、重点突出、内容的延生与拓展、能力与知识的训练、巩固总结等,引用资源都需适量,课题重点突出,资料不能堆积太多。
2.音乐课件制作设计需有趣味性
教学活动原本是很艰难,但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便充满了活力。多媒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孩子们的求知欲更加的强烈。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
3.合理的结构
明确目的、紧扣每个环节、步骤要清楚,课件操作要简单、效果要显著、为求教学效果最佳,需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媒体。
4.准确的定位;需全面分析教材,再进行定位
教学内容掌握好、媒体要选用恰当、结合知识能力、适当的课外拓展,考虑学生的特征年龄与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需符合规律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