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坚定不移发展道路(共9篇)
1.企业坚定不移发展道路 篇一
树立坚定理想信念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的必然要求,是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司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公司于2000年5月成立党支部,现有党员50人。近年来,公司党支部以创建党建示范基地为抓手,狠抓支部建设,形成了“支部有特色、党员有榜样、工作有亮点”的氛围,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有续发展。
一创新党建建设,开创工作新局面
为了开创党支部工作的新局面,公司党支部从领导责任制、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选树宣传典型、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规范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实现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坚持“建基地、促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示范基地创建思路,将党建知识、党建制度、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宣传标语和公司简介、公司业绩、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的目标、企业文化、员工风采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示范基地。为持续提高党建示范基地建设水平,支部还采用“问”、“查”、“评”、“改”等方法,每年对示范基地工作进行一次自检自查,及时对发现问题的认真整改,使党建示范基地工作不断改进、完善、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公司坚持树典型,学先进,以“树典型人物、建星级支部”为主线,通过示范基地开展“五好”监理组、“五争先六在前”、“带头指标攻关”等党员活动,深入挖掘党员中有创新、有特色、有业绩、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树立起优秀党支部书记、先锋党员等一批典型,并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狠抓制度落实,和谐劳动关系
公司长期以来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员工代表大会条例》《改制企业实施细则(试行)》,坚持以“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发挥了职代会、职代会联席会、职代会专门小组的作用,确保了阳光工程的高效良性运作。坚持员工代表大会制度,会议期间,召开了多次联席会议,对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员工利益等方案进行了审议讨论,确保职代会各项提案的落实,基本上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坚持厂务公开制度,公司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厂务公开工作,搭建了多种形式的载体和平台,把每月的公司大生产例会、年底的务虚会及青年座谈会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为厂务公开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及时的按规定采取公示栏、内部网络信息进行公开,通过厂务公开这一有效形式,使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全面落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履行集体合同制度,公司坚持每年对履行《集体合同》《女员工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单项合同》等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直以来公司劳资关系融洽,连续两年荣获区级“守合同重信用”荣誉称号及“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三加强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活力。
公司积极发挥党工团组织的作用,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关心青年员工落户,努力为员工办实事、解难事,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定格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对企业愿景,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公司相关制度等向广大员工做了进一步的宣传教育。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公司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为丰富党建示范基地的建设内容,党支部相继开展了“三优先、双培养”、“六先”“四高一创”等活动,党员与员工结对子、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参与光彩事业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党员活力,增加了党员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推动了企业有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广大党员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公司党支部结合企业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主题教育。这次活动加深了公司全体党员对党的历史认识,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广大党员提高了党性修养,增强了纪律观念,强化了大局意识,培养了服务理念。帮助党员切实解决在理想信念、大局观念、敬业奉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开展的理想信念实践教育活动和庆祝建党92周年,公司召开动员大会,把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的要求上来,以自觉的行动参与到主题教育中来。召开党员座谈会,党员对照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和创先争优“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弘扬正气、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争创佳绩”的标准,座谈如何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大局意识,解决在道路自信、理想自信、制度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宣传公司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让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全体党员树立理想信念、确立大局意识、努力勤奋工作、争做优秀党员。公司党支部还组织全体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宣誓活动,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宣誓活动,全体党员深深感受到党员的责任、使命、荣耀,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党员的先进性鞭策激励自己,发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奋发进取、用心工作,以更加高昂的精神、更加优异的业绩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企业坚定不移发展道路 篇二
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道路, 必须贯彻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战略思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样, 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和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握发展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破解发展难题, 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切实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道路, 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高等学校落实以人为本, 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 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特别是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保障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就要坚持以教师为重点, 用更大的精力、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教师快速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机制, 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
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道路, 必须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高等学校内部若干重要关系。要把握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师生可承受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相互协调、和谐发展。要把握好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关系, 以学科建设为统领, 推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要把握好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的关系,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努力搭建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要把握好学生培养中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关系, 全面促进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道路, 必须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高等学校既要凝练、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也要选择、规范、整合时代文化, 还要倡导、发展、引领创新文化。既要重视校园精神的培育, 也要规划校园环境的建设, 还要加强校园行为的引领。既要重视“大楼、大树”的“拔地而起”, 也要重视“大师、大家”的“脱颖而出”, 还要重视“大气、大爱”的“遍地开花”。既要设计好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 也要谋划好学校发展的具体项目, 还要建设好支撑学校发展的各支队伍。只有将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统筹好, 才能使学校的各项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3.企业坚定不移发展道路 篇三
我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家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发展的信心。有的企业家讲,“官员不要贪,企业家不要跑,老百姓不要闹”,这句话很贴切。其中“民营企业家不要跑”,我的理解是,大家一定要相信,在我们成长起来的这块土地上,仍然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一批曾经创造过辉煌、让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使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的民营企业家们,继续根植在这片土地上,发挥企业家精神再创辉煌。这就是信心。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认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为老百姓生活带来富裕。但是,对民营企业家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人认为,民营企业家是社会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然而首先他们是实践者。在他们当中,有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努力拼搏才生存下来的,是大浪淘沙中的幸存者。也有大批因各种原因而失败的不幸者。但无论成功与失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
但是还有一些人对企业家存在认识的误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和部分学者,他们仍然把民营企业家看作是一般的富人。其实,民营企业家和富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首先,民营企业家对钱的认识和富人对钱的认识是有本质的区别。富人把钱看作是消费的资金,用于购买消费品或存于银行以备急需之用;而民营企业家把钱看作资本,看作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些要素都是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的,而企业是有社会属性的。有人會讲企业赚了钱不是都给老板了吗?但是,老板把赚来的钱作为生产要素又继续在企业中创造新的价值,创造出更多的税收和提供更多的就业,这就是企业家与富人的区别。
当然,一些民众对民营企业家的认识不全面或者不深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确实有一批民营企业老板不争气,他们不是依法经营,而是通过不守法、不道德的手段巧取夺豪,这些人也不是真正的企业家。现在有1200 多万民营企业在工商局注册登记,民营企业投资人数将近2000 万人,再加上4000 多万的个体户,这里面有少数不法分子、社会败坏分子也是不足为奇的。这些人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也会使有些老百姓对民营企业家产生偏颇看法,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在发达国家,一般民众认为企业家们应该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群体,因为给员工发工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向国家交税是非常崇高的事情。企业家能给那么多人发工资,向国家交那么多税,难道企业家不值得尊重吗?但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些人不是这样认为,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企业家们挣了多少钱,而没有看到他们的企业养活多少人,给国家交了多少税。30 年多来,中国从贫穷落后、物资短缺到现在进入小康,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人当看到自己的邻居、同事或同学在几年之内就所谓的“发”了,生活方式产生较大差异,也会造成较大的心理不平衡。
作为民营企业家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呢?我认为还是应该抱着一个包容、乐观的态度,充分认识这种对民营企业家不公正的观念在短期内还会存在,要用实际行动去改变他们的看法。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家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
我们的企业家应该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不可改
变,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大方针不可动摇。民营经济在我国GDP 占60% 以上是任何其他力量所不能替代的,民营企业吸纳我国80% 以上新增就业也是不能被替代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把就业作为民生的第一要务和社会稳定的第一要务,必须要依靠发展民营经济来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中国有上千万的民营企业家,通过艰苦努力所创造出的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继续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基础。所以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信任是不可动摇的,也是动摇不了的。
因此大家要有信心,不要有一点风吹草动,或遇到什么困难就动摇,就彷徨,甚至有的把资产转移到国外。我相信,过一段时间他们还会回来,他们的资本还会回来。因为我们有13 亿多人要走向富裕,我们有143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含领海)要实现现代化,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中国的发展空间不是其他国家所能比的。
企业家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个责任不仅仅是你们自己的或你们企业的,实际上也是肩负着国
家的责任。大家可能觉得我讲的是套话,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这些力量绝对是正能量,
绝对是中国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而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离不开这些力量。所以不管现在的经济形势出现什么波折,或者一段时间政策上出现什么反复,我们企业家应该坚定信心,我们的根在中国。
(二)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这只是阶段性的,不可长久持续,而今后中国经济可能长期处于中速发展阶段。过去很多民营企业的利润每年都增加20% 多,今后如果企业继续按照传统模式走下去,企业利润就不是每年增长,很可能是每年要减少20% 多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发展新兴产业,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模式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这些也许会在今后的十年或二十年中,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商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我们民营企业家要一只眼睛盯着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发展的趋势,另一只眼睛要盯着企业自身。企业如果两只眼睛全部盯着自身,就看不到大趋势的发展和变化,企业可能会走弯路,或者走错路。但是,如果企业不盯着自身的发展,可能会错过好的发展时机。民营企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经过坎坎坷坷、波波折折走过来的,甚至有的企业发展过程是惊心动魄的。大风大浪我们都已经经历过了,现在我们企业有了积累,有了经验,也有了基础。只要我们企业家能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抓住新机遇,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方向,找到新的发展动力,运用好新技术、新模式,我们民营企业是可以再创辉煌的。不管是做大物流、做大健康产业,还是做投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企业一定会成功。我相信,中国也将会在今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之间出现一批民营企业成为有能力、有竞争优势的世界500 强。
中国的GDP 已经是全球第二,不久将来可能会成为第一。今年我国的对外投资将有可能超过外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中国已经到了对外投资大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我国必然会出现大批跨国公司或全球公司。这些公司能够利用全球的资源、全球的市场、全球的人才和全球的资本,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我相信未来也会有一批的民营企业成为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的全球企业,而不是仅仅依靠国内的资源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比较优势和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民营企业家也有这种能力领导企业成为全球公司。因此我们企业家不仅要掌握西方的现代化理念,还要运用东方文化和我们特有的战略思维。我们要有信心,而信心是来自于理念,来自于机遇。只要企业有了这样的理念和抓住了机遇,民营企业很有可能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或全球化公司,未来的前景不可估量。
(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利好。现在民营企业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优惠条件,也不可能会有特殊优惠条件,平等就是最大的优惠。民营企业家都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公正的法治环境,使民营企业就能够享受到跟国有企业一样的政治待遇和法律待遇,让企业的安全和企业家的安全得到保证;民营企业家也都希望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让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包括顶层设计;四中全会又提出了依法治国,就是要用法治的理念来继续推进改革。当前政府一边在简政放权,一边在加强法治,也就是要在平等的法治环境下,减少政府干预,给企业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我相信中央制定一系列的发展方略,对民营企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企业坚定不移发展道路 篇四
发展道路
2013-3-4 6:02:48来源:2013年03月03日 20:25:32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过去五年,人民政协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贾庆林说,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人民政协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把筑牢思想根基摆在首要位置,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及其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活动。五年来共举办12次常委会专题学习讲座、11次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37期全国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和政协干部培训班。
5.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篇五
——在2008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 2008-03-21 10:00 光明日报
编者按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08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研讨会于2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代表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致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原秘书长杨克、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等与来自中宣部、中组部、中联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及江苏、广东、河南、上海、重庆等高校领导同志、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吴恩远主持会议。这里,刊发部分与会同志的发言摘要。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重温《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意义十分重大。160年来全球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揭示的人类社会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所确立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没有过时。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不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坚持和搞好改革开放,才能完成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所担负的光荣艰巨而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国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有着无比光明灿烂的前途所在。
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张全景:
认真学习、研究和宣传《共产党宣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世界上反共势力趁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等。这就使一些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和没有马克思主义鉴别能力的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怀疑,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性质产生了怀疑。今天,我们要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宣传,告诉人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指导下进行的。我们必须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把《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坚持、运用和发展。
中央政研室原副主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郑科扬: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创新求发展
当今的中国,应理直气壮地讲,我们创造了大大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这个事实。中国是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但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和一种新的制度,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开辟了广阔道路。综观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取得革命的胜利,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都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取得的。党的十七大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坚持什么理论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被困难所惧,不被干扰所惑,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面对新的问题,在创新中求发展。
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纪念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大家都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纪念活动相结合。这种现象令人振奋,也很有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在这个时刻,对《共产党宣言》最好的纪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离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离开已经指引我们取得伟大成功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去寻求另外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都不会有出路。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侯惠勤:
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共命运
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以来,西方乃至世界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不管你是否喜欢资本主义,你必须得接受它。“资本主义不可超越”,一时间成为西方国家流传的一种观点和情绪。然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当代中国,以其迅速发展的巨大事实改变了世界的看法,使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破灭。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不是一种政治姿态,而是扎根于中国实践沃土的鲜活经验,它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共命运。
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杂志总编辑田心铭: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石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两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一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共产党同工人阶级的关系。正是这两个关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为人民服务,也决定了只有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鲜明的工人阶级特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而不是什么抽象的道德原则,资产阶级政党根本做不到,非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组织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原所长谷源洋:
越共提出“革新定向”六条原则
越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越南“革新定向”的六条原则: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的目标。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思维革新的目的是废除错误的观念,纠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错误认识和理解。三是组织和政治系统革新的目的是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有效地管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四是党的领导是建设和保卫越南人民社会主义祖国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条件,必须批判否定或弱化党的领导的倾向。五是发扬民主是越南经济革新的巨大动力,口号是“民知、民议、民做、民作主”。六是爱国主义要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力量要与时代力量相结合。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余永定:
中国目前应采取货币紧缩政策
当今世界经济正面临一场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这场危机还在进一步发展,无人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隧道的尽头。中国目前的最大敌人是通货膨胀,因此必须采取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11.5%。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继续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承受经济增长速度1到2个百分点的下降。特别是,中国当前的财政状况非常好,2007年财政收入增加了30%。财政政策应当在2008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除继续执行从紧货币政策,中国还必须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理,尽可能地把热钱挡在国门之外。此外,还必须克服“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影响,在资本市场的稳定上发挥必要的作用。
中央党校社科部共运室主任胡振良: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依然年轻
法国经济周刊《挑战》最近出版专刊“马克思:他的分析仍未过时”。其中写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高潮之际,人们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的很多预言都在一一成为现实,前《世界报》监查委员会主席阿兰·曼克说:“他是唯一一个将经济与社会放在一起进行思考的人。没有任何人将经济提到这样的高度进行思考。”马克思主义回归的原因有三:首先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社会理论,是一种科学价值,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其次马克思主义所产生、发展的历史因素依然存在;再次马克思主义是千百万人的实践成果,还在经历着不断的发展过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
中华民族找到独特的发展道路
以前,人类生存方式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军事技术和军事实力。原子弹时代降临后,人类生存方式的主要竞争手段出现了根本性变化,政治观念体系的竞争成为生存竞争的主要领域,话语权则成为推行霸权的重要手段。以“西教条”为基础的话语霸权,催生并依赖新的政治蒙昧。解构政治蒙昧没有别的办法,科学是唯一的武器。中国“不唯书,不唯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的延续找到了正确的途径。可以说,一个国家没有思想战线上的竞争就没有思想的进步,没有思想的进步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研究员王立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为内在动力的。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与改革开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改革开放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能够发展社会主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
拉美国家调整发展政策
6.企业坚定不移发展道路 篇六
王寿林 《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2日07 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主题的全会。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宣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植根中国社会,符合现实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全面概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艰辛探索的重要成果和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最显著的区别。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方位和全过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是否坚持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也是党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不同环节,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凝结着人民的意志,而人民的意志又是通过党来汇集和凝聚的,通过权力机关变成国家意志的,通过执行机关组织实施的,通过党的组织带头贯彻的,因而党当之无愧成为我国立法的政治设计者、执法的组织协调者、司法的思想引导者、守法的行动带动者。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才有可靠保证。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了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构筑了法律监督和法律救济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法律常识的普及工作,从而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作为人民的一部分,是法治的主体;党作为国家政权体系的一部分,又是法治的对象。作为法治的主体,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作为法治的对象,党又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将党的政治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的方式和程序制度化规范化,将党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人选的方式和程序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以党的正确主张和模范行动带领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尊法守法,这本身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凝结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牺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的集中体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稳固载体和可靠依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是我国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的法律规范和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赖以巩固的根基,有利于确保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依法治国方略的稳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赖以发展的保障,有利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顺利推进,为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奠定平稳的发展路径、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立足中国法治建设实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在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艰辛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领域的具体展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总结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经验,先后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强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要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党领导人民制定、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植根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准确把握时代新变化、实践新发展和人民新期待,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根本任务和政治保证,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识更加清晰,理解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信念更加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7.企业坚定不移发展道路 篇七
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内涵界定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等要义。党的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概括, 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和基本经验, 集中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 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和关键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 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面对新的历史任务,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一)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后, 为了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 各个阶级和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改良派的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 这些探索和努力都失败了, 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 我认为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革命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二是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 三是没有坚实的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解决了这三个主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可以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建立了新中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完成别的阶级和政党都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它用事实告诉人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
新形势下, 我们党不仅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而且面临着各种考验和风险, 要想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 加强党的建设
十八大提出党的建设的主线,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围绕着这条主线, 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形势变了, 思维就要变, 转变思维需要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同时, 形势越复杂, 任务越艰巨, 越要严明党的纪律, 越要维护团结统一,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转型。“学习型”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传统学习转向科学化学习, “服务型”是党的功能定位的转型。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之后, 党要为社会和公民提供高质量的政治服务, 实现功能转型。“创新型”是党的自身机制的转型, 要从工具型组织转变为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的组织。“三型”政党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体现。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种能力。这四个“自我”能力, 是提高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显示出充分的自信, 我们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 “自我”不是封闭的, 与其他方面有密切联系, 在从严要求中自我净化, 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 在善于学习中自我革新, 在勇于实践中自我提高, 与其他方面是有联系的。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从这五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才能更加巩固领导地位, 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一) 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凝聚力量
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就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人民收入, 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提高两个“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注重两个“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社会建设方面,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实现“五有”目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并且在社会保障上, 实现从广覆盖到全覆盖,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这些工作, 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 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聚共识
当今社会, 各类思潮交锋交融, 澄清认识, 明辨是非, 需要我们在多样中谋共识, 多元中立思想。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 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矛盾凸显多发的当下, 只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八大报告总结了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同志强调,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总书记的讲话, 明确指出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使人们的思想统一到走中国道路的信念上来。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从历史上看, 不改革开放不行。中华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 例如勾股定理, 比西方早600年;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 领先西方300多年;唐朝对子午线的准确测度比西方早1000年, 等等。曾经如此辉煌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会落伍、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思改革, 闭关锁国。从现实看,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35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 “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内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一是改革要全面, 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三中全会列出了16个部分、一共有60条措施, 336项工作, 说明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 而是整体的全局的改革。二是改革必须深化。目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 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 要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现代化;重点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规定了到2020年的时候,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并且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改革总体设计。
(二) 对外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非常重要, 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这一外交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是以全方位外交为着力点, 全面推进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关系。
推进大国关系平稳发展。习主席上任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就是俄罗斯, 双方共签订32项合作文件, 被称作“世纪合同”, 全方位地深化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随即参加在南非举办的金砖国家峰会, 增强同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大国的关系。去年6月, 习奥庄园会晤,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为两国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随后在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 达成91项具体成果, 进一步推动新型大国关系进程。
全面推进周边关系。稳定周边是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 在对待周边国家关系上, 首要的工作是化解他们对中国的猜疑, 破解“中国威胁论”, 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不但不是威胁, 而是非常好的机遇。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 10个海上邻国国家, 周边国家数量非常多, 不同的国情决定了周边国家外交的难度, 同时也是至今仍与多个邻国存在领土和领海争议的国家。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的“以邻为伴、合作共赢”的战略选择, 是利益共享的周边外交, 是开放性和良性的。
进一步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十八大以来, 总书记加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友好访问, 例如去年习主席除访问俄罗斯和美国, 其余出访基本全是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非洲国家。正像习近平同志所说:“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反复证明, 中国发展好了, 非洲发展会更顺;非洲发展顺了, 中国发展会更好。”2013年, 中非贸易额达到2102亿美元, 是1960年的2000多倍。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从无到有, 存量超过250亿美元。不断扩展的投资贸易规模, 给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使中非国家关系更加密切。
8.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篇八
记者:在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为什么要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是如何对这项工作进行战略部署的?
韩长赋: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个“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越来越重,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李克强总理指出,破解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紧箍咒”,只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根据《意见》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战略,必须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基本遵循,力争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内生活力进一步激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到203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
记者: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粮食供需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请问《意见》在粮食安全实现方式上有新的调整和变化吗?
韩长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意见》提出要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同时,《意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路上作出了相应调整,主要是推动粮食生产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实现“产量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也是为了长久地、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量稳定”就是要集中力量千方百计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藏粮于地”就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开展建设,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在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等水稻、小麦主产区,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藏粮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增产模式;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记者:《意见》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请问土地规模经营如何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韩长赋:土地规模经营如何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要求,《意见》对此有明确阐述,即在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各地要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有条件的地方在坚持农地農用和坚决防止“非农化”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尽量减少田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具体而言,要在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是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为土地流转搭好平台、搞好服务。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二是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应当有一个适宜的范围,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据测算,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的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10~15倍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规模化水平。农业规模经营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发展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来提高组织化、规模化水平。鼓励发展既不改变农户承包关系,又保证地有人种的托管服务模式,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意见》也明确指出,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切实做到“三个不搞”,即: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防止“非糧化”、禁止“非农化”。
记者:目前,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是第一大污染源”,也有一种说法是“农业面源污染占全国污染排放的半数以上”。请问如何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韩长赋:近年来,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我国局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呈好转趋势,但总体上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一些地方甚至有加剧的态势,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治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出要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入手,全面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建设。为此,《意见》提出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努力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就是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两减”,就是通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逐步减下来。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三基本”,就是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我还想说明两点:第一,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不等于实际“污染量”。以化肥为例,我国农田化肥中35%的氮在当季被作物吸收,剩余大部分被后季作物、农田沟渠、缓冲带、湿地或下级农田陆续消纳利用,最终只有约7%进入水体,真正造成环境污染的量很有限。第二,农业面源污染很多是可逆的。工业污染基本不可逆,只能靠稀释、填埋,而农业面源污染大部分可以通过农艺措施来吸收和消化,比如种芦苇可以净化富营养化水体。
而且,从世界农业发展看,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离不开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大量使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阶段。在温饱没有解决、生存吃饭还成问题的年代,是很难顾上考虑资源环境问题的。因此,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既要高度重视,下大决心解决,但也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不能脱离实情、过度渲染。
记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愈发关注“舌尖上的安全”,《意见》也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出了部署。请问农业部还准备采取哪些新的措施来确保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韩长赋:《意见》明确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了安排和部署。农业部将按照《意见》要求,坚持产管并举,力求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重点是推进“四化”和“两治”。
“四化”:一是加快标准制定,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制修订5年行动计划。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力争5年内全国“菜篮子”主产县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按标生产。二是强化投入品管控,推进绿色化生产。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探索建立高效低毒农药补贴制度,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开展产地环境污染治理,集中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三是落实生产者责任,推进规模化生产。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作用,率先在合作社、龙头企业推行生产记录台账制度,力争5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四是建立追溯体系,推进品牌化生产。以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开展追溯试点,力争5年内大部分合作社、龙头企业实现可追溯。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
“两治”:一是加强执法监管,实施专项整治。深化突出问题整治,严打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行为。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推进综合执法,坚决惩治不作为、乱作为。二是创新监管模式,推进社会共治。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模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加强科普解读。
记者: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也在下降,在人多地少水缺、粮食生产紧平衡的严峻形势下,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韩长赋:我们常说,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这个巨大成就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复种指数高、四海无闲田,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农业发展面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水泥地上种不出庄稼,没有了耕地其他都是空谈。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到“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就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数量,着力提升耕地质量。
保护耕地数量,《意见》明确提出要坚守耕地红线,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信息共享。为此,需要坚决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今后各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要避开永久基本农田,不能摊大饼式地大量占用城郊优质耕地。耕地占补平衡要做到补充数量和质量“两个到位”,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行为。
9.企业坚定不移发展道路 篇九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人民群众做事实、谋福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的老家是位于鲁中地区的一个普通小乡村。现在,我称它为故乡,这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一个名叫大槐树的地方迁徙过来的,他们看到这里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就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村里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因为村里的人绝大多数姓贾,因此把村名定为“贾家孝门”。
为啥在村名后面加上“孝门”二字呢?这里面可有些说法哩!村里所在的镇叫汶阳镇,自古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之说,关键是这里民风淳朴、崇尚孝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是远近闻名的文明乡镇。因此,镇上的人都以传承孝德为荣,给村子起名的时候也喜欢加上“孝德”二字,让后人铭记孝德、传承孝德。
后来,村里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经公社研究决定,以中间的一条公路为界,把村子分为了两个村儿,北边的叫贾北村,南边的叫贾南村。虽然现在自然村归属不同了,但老少爷们儿之间的情谊还是一如既往的深厚,大街上见了面赶紧掏烟寒暄,谁家有了困难也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两个村村民之间的心从未疏远过,毕竟几百年的根儿深着呢!
记忆中,在村院儿旁边有偌大一块场地,平时村民们都在那里晒粮食,孩子们在那儿玩游戏,那应该算是我们村里最早的广场了吧!在广场的西南角,有一大块凸起的土疙瘩,那是我们男孩子的天地,拿着自制的手枪、手榴弹向“敌人”发起冲锋,而上面的“敌人”则负隅顽抗,直到我们兵分两路,采取“正面佯攻+迂回包抄”的战术,把敌人拿下。休息十分钟,各自回家补充能量,一块馒头几块咸菜,马上交换场地投入战斗。
后来,村里来了一些人,据说是县考古队的,他们在我们的战场上左看看、右转转,后来干脆用布条圈起来了,不让我们进入“阵地”了。后来开来了几辆车,挖开土疙瘩找出不少东西拉走了。大人们说,咱们每天都在这儿,竟然不知道这还是战国时期的战场哩!这土疙瘩里面还藏着这么多宝贝,不过也好,上交国家就有意义了!
文艺活动是我们村的特色之一。在鲁中地区,从老一辈儿开始,就非常喜欢听山东梆子,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我老家泰安还成立了专门的泰安山东梆子剧团,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村里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村里的文艺活动,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一个不差、一样不落。
尤其是到了春节、中秋节,在外人员都回老家了,村里又热闹起来了,全都操练起来了。我们村儿每年都会代表镇里参加全市文艺展演、国际桃花节等演出,长此以往,我们村儿成了文艺表演的代名词。
如今,家家户户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住上了新房子,买上了小汽车,甚至组团出国旅游。我们这一代都在外地成家立业,很少回老家了,但和老家的距离不但没远,反而更近了。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二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推动“绿色经济”蝶变,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的三链深度融合,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以党建引领、先锋示范,率领村民创业致富。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富、带领富,引领群众在党组织的带动下跟着干、跟着富。一是坚持干部带头。村“两委”牵头成立河横种养专业合作社、星河观赏鱼农技股份合作社,推动农场主、小微种养企业抱团发展,彻底打消村民疑虑,形成了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本土育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村党委与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教授到村讲课,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全村217名农民通过职业农民资格考试,成立家庭农产18个、专业合作社9个,种植大棚蔬菜1050亩、优质葡萄1230亩。三是坚持筑巢引凤。积极招引青年学子、技术专家、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党员孙飞大学毕业后回村创办了汉土家庭农场,尝试稻鱼共养、稻虾共养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取得较好收益后,他积极引导农场主摆脱“稻麦两熟”的思维定势,推广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生态大米、汉土大米等有机品牌市场反响良好。
以产业为船、项目作桨,驱动村级经济发展。河横村党委传承发扬“一双铁手改天地”的精神,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成化、规范化,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坚持生态发展。依托村自然生态优势,在尊崇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推广林粮、林饲间作、稻田养殖等生态种养模式,打造葡萄园、水蜜桃园基地和蝴蝶兰基地,培植出蚊帐大米、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特色品牌,生态农业效益显著提升。二是积极招贤引资。2014年,该村成功获批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后,党委迅速牵头推行“党员招商、乡贤招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整合利用乡贤名人资源,成功引进江苏松柏岭茶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构建农副产品加工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河横”牌大米、灰天鹅系列产品、“如春”牌蛋品等5大系列1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支柱产业。三是做优产业服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村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园区企业,当好企业服务专员,示范带动其他村干部积极投身园区服务,为农产品集中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项目上争、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园区年综合效益达到1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之乡”。
以生态做引、旅游拉动,催生乡村发展活力。近年来,村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策应姜堰区委“一城三区”战略部署,调结构、促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一是主动融入大局,调整产业结构。村党委围绕里下河生态经济区、溱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注重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设立农业生产观光通道,大力发展蔬果采摘、民宿、农家乐、农业科普等特色旅游项目,主动承接度假区游客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村级收入。二是做足生态文章,释放绿色动能。以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为契机,实施千亩葡萄园、国家级稻麦示范基地、河横生态广场、生态小区等景点旅游配套工程建设,打造院士工作站、稻麦示范基地观景台、村史馆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河横村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三是坚持文旅融合,促进惠农富农。注重培植河横水乡文化,连续举办4届乡村旅游节,吸引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今年以“生态‘家’境、味‘稻’河横”为主题,引导游客到河横观赏生态风光,回味田园乡愁,不断擦亮“游生态河横、赏梦幻紫云英;尝农家美食、品家乡‘味稻’”的农业旅游品牌。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三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三心”,强服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振兴路。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聚焦于农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交通邮电、村居环境、文化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实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民生红利。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决心”。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民富则国家盛。一旦农业强盛,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一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用好用活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创造性转化。三是要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借改革之力促乡村振兴之路平稳顺畅。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久久为功的“恒心”。“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艰,任务重,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将会更加丰富和活跃,面临的状况也会愈加复杂。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让以“实干”铸就的乡村振兴之路坚实而可靠。
乡村振兴路虽难,“三心”常亮伴前行。当前乡村振兴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许多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沟沟坎坎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常怀为民服务的“初心”、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恒心”,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条亮亮堂堂的乡村振兴路。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四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萌萌提出乡村振兴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笔者认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竭尽所能创造条件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培养人才队伍,盘活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当前,乡村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尤为明显,如何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乡村本土人才是指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和环境治理等各项事业发挥作用的人才,主要包括: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当地乡贤等,这部分人才相对稳定,长期在乡村一线,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发展思路,是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这几类人的作用。
健全激励机制,汇聚乡村振兴优秀人才。乡村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本土人才远远不够,要内培外引,广纳英才,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要制定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提高基层人才工作积极性,比如: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要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人才的双向流动,为乡村带去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让乡村同步享受优质的人才资源;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抓住东西部人才扶贫协作、人才基层服务行等人才机遇,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乡村振兴人才作用。习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工作环境较为辛苦,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实,对于在乡村工作的人才,要主动关心、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乡村建设。要通过开展党委联系专家、评选表彰优秀人才等工作方式,营造尊重人才、以才为先的工作氛围,激励各类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诚如这句诗所表达的感情,我对于我的家乡——山东郯城,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2018年7月31日,我成为了一名郯城街道岭南头村选调生。转眼间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村庄从落后到振兴的蜕变,也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真正含义!
回想初入村时,我觉得自己是名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肯定比农民强。可结果第一次下田,我的鞋就陷进了泥里。旁边还有人小声嘀咕道,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接纳我,我开始入户走访、学做农活。每天到百姓家干活,除草、挖番薯、剥玉米……慢慢地,和村民们也熟络了,大家从自家娃娃都啥学校、看病到哪里就医,再到调解日常矛盾,都愿意找我帮忙。现在,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杨。
在走村串巷过程中,对村情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岭南头村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落后,在管理上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社区书记左金建是名年轻的基层干部,他常讲“说一万句好话,不如给老百姓干件实事”。为了让村子改头换面,入职的这两年,他从未真正休过一天假。针对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主动联系包扶企业,率先开展了“巧媳妇工程”,让留守人员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王美红曾经在郑州打工多年,现在就在家附近的就业点工作,她说“以前打工除去租房等成本,顶多能拿到2000,现在在家就能赚3000,还能照顾孩子,再叫我出去打工,我真不愿意。”巧媳妇们守住了家、看住了娃,村子里也变得更加热闹、有活力了。另一方面,通过以“找家训,树新风”为主题,修缮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让全村的人通过学习家风、对标榜样、反观自己、要求自己。如今,岭南头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不仅各项管理都纳入制度化轨道,还在街道文明乡村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乡亲们都说,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在我们村儿,我们心里踏实,干劲儿也更大了。
县纪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吴江、邵长青更为村子的振兴发展插上助力的翅膀,不仅带来了用于村庄美化亮化的帮扶资金,在一年内就硬化道路2378平方、绿化村街2460平方、铺设路沿石3050米。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清晰记得,当我们第一次把慰问品送到贫困户陆大爷手中时,陆大爷的小孙女忽闪着大眼睛说,“叔叔阿姨,我们不缺米和面,您能给我送个书包吗?”小家伙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第一书记也与团委儿童之家进行对接,开展志愿送暖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具,志愿者们还义务每周五晚上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无邪的笑脸,村民们也直言,这第一书记不是来化缘的,是真的干实事!
有了像左金建、吴江、邵长青这样年轻的“基层领路人”,带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村民们也看在眼里、感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助推着村庄的发展。
网格员王会仁,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百姓的贴心人。当改厕的浪潮遇上钉子户张大妈时,是他,忙前忙后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得厕改顺利实行。兄弟社区来观摩张大妈家时,就连连赞叹“这农家院儿倒像个小花园!”张大妈也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老王啊,快把我家的门槛踏平了。以前旱厕,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亲戚们都不愿意上门,现在家里敞亮了,串门也多了,这日子确实比以前舒坦多了。”
在今年被评为“最美街道人”的谢春祥,是现年已经74岁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不管是村里的户户通工程,还是日常党团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还记得户户通开展中期,面临工程量大、村里筹资资金不足的难题,他不仅自掏腰包拿出1万余元,还带头出工40多天,肩膀都拉伤了,还咬牙坚持,瞒着家人继续干。在今年2月份,谢春祥老人还将自家种植45年的棕榈树免费捐给社区。有村民问,“老谢一大把年纪还那么拼命干啥,别把身体给累坏了。”他却说,“这些都是小事儿,干部们出钱出力为了咱村,咱自己可不能扯后腿啊。”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岭南头村的变化是可喜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将村庄的“大家”与自身发展融在一起的村民,一个个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才使得岭南头摆脱了落后面貌,让振兴和发展不再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未来的岭南头村也将以争创“省市文明乡村”为契机,对村庄进行再一步的打造和升级。
在追逐乡村振兴的这段新征程中,我们有充分地理由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谱写出最美的中国梦!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5篇
【企业坚定不移发展道路】推荐阅读:
科学发展 坚定信心08-16
坚定不移地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又好又快发展08-28
学习科学发展观演讲稿:坚定科学发展信念历练挑战危机能力10-06
大学生党员如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08-20
坚定的励志句子06-16
坚定信念的例子07-10
坚定信念放飞梦想08-30
崇高理想坚定信念09-04
坚定信念初中作文09-22
坚守初心坚定信仰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