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理念

2024-12-10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理念(10篇)

1.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理念 篇一

汽修专职教师的工作要求及标准

1、课程教学:承担一门汽修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

2、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

3、教研工作:参加汽修实验室建设,参加专业进修、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汽车维修工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参加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反馈调查,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4、科研工作:了解汽修专业发展动态,参加专业研究工作,参与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5、行政工作:协助校领导和专业部主任指导新教师及外聘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担任教学或实践实训管理工作;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2.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篇二

摘 要:中职汽修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中职教育,要提高汽修专业的教学效果,深化汽修专业的影响力,就必须对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文章就中职汽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硬件设施建设、技能大赛等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22-01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不断增长,汽车维修技术也需不断提高。社会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是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为了满足培养维修人才的需要,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必须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提高教师素质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发展必须要具备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汽修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客观上决定了本专业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本校的教师大多从普通师范院校直接毕业的,或者从其它普通中学直接调来的,教师基本上很少直接参与维修实践活动、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很差。因此,必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来促进汽修专业的发展。

首先,学校鼓励一些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去高校进修培训或下汽车修理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参加国培,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学校积极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或工程师来讲一些与汽车修理关系密切的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再次,学校鼓励教师多进行科研活动。从事一线教学的专业教师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学校对教师进行科研奖励,这样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有效地提高了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材体系的改革

汽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与汽车产业的发展相符合,要重点开发技术型课程。汽车的发展水平决定课程内容的设置,学校以当前最具流行的车型为典型,更新教材,加强对校本教材的编写,课程设置也及时进行调整。汽修专业通用教材内容看似完整全面,但是理论太深奥,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基础差,学不懂,也不愿意去钻研。因此,这套教材并不能满足培养技术工人的目标要求。学校指导教师在分析研究市场和学生基本水平的基础上,把教材内容精简和修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材编写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由浅入深、简单明了,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模块化教学设计,既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又适当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以理论为指导,训练实际操作技能,学生能学懂、有收获。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最常用的知识技能,并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修理问题。

三、提高硬件设施建设

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有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还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设施。学校在汽修专业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精力,学校配有汽修教学信息化所要具备的各种设施,充分发挥出新科技、新技术在汽修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也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从自实际出发,以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修理人才。理论知识与汽修实际操作相结合,学校教育出了真正具备实力的汽修人才,小班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校资金以及设备的使用率。另外学校还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加大挖掘社会上的可用资源。学校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尤其是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有效地利用了企业的设备资源。

四、以技能大赛推动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

技能大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大赛点亮了学生的人生,成就了学生的未来。中等职业学校中有许多学生是在中考不理想的情况下才选择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没有积极性,在他们看不到自己前途情况下,往往厌学情绪会更加严重。让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来崭露头角,只要在省级或国家级大赛中拿到奖项的同学,就有机会免试上大学,结果和从普通高中考入大学的途径是一样的。这样他们会认识到只要努力在职业高中同样可以获得成功。因此,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备赛的过程,就是努力学习的过程,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合作帮助下,很多学生都希望有机会参加技能大赛,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学生们通过技能大赛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校园中形成每位同学都努力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这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支持,学生学习热情高,就能学好。

每年一度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不仅让学生真实的模拟企业实际操作,还吸引了大批企业的深度参,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座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企业和社会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让学生有展示技能的机会,让企业更加了解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到本校来学习。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也从大赛设备的购置进行深化和拓展。如我校和知名4S店联合开发研制教学设备,就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录制、技能鉴定等方面进行合作。“实习基地模式是实践教学模式中重要的一种模式。”【1】双方共同建立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使企业成为学校顶岗实习的基地,学校也成为公司的招聘基地。因此,技能大赛提升了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学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对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地进行优化改革,努力创造符合中职汽修专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3.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理念 篇三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修专业;人才培养

一、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那什么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的一种为培养现代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员所进行的学生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方向、有目标性地为企业培养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一种重要举措。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校企合作正是很多教育行业所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中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为什么我国很多地区的职业教育在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方面做得并不出色呢?其中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克服困难,更好的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是每个职业教师都应该考虑的课题。众所周知,德国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他们的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校企合作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之一。这也说明,校企合作是可以被成功推行的人才培养机制,汽修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校和企业构建一个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校企双方能够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首先,企业可以通过职业学校获得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可以拓宽员工的培训渠道。其次,学校可以很好的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对教育教学的限制,尤其是汽修专业的建设所需的设备庞杂、经费投入大,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的问题。最后,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实操技能的同时,将理论知识得以升华。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习相关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让学生能够具有真正的一技之长,拥有社会生存的能力。

三、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方案规划

作为中职院校,在开设各类专业之前,必须先研究清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只有在明白以上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相对于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就酒泉工贸中专汽修专业如何进行校企合作进行分析:

(一)采用学校引进企业的模式。就酒泉及周边地区而言,能够进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一般是大型4s店、大型的汽修厂,汽车制造厂等。

(二)制定校企合作规划方案:由学校、企业、政府三方的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就校企合作的章程内容、培养计划方案以及校企合作不同阶段的目标和相应的合作模式等进行共同的协商制定。

(三)课程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学校与企业结合学校原有的教学大纲和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商讨并制定出符合社会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大纲,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师和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编写适合校企合作的教材以及实训工作业。

(四)教师队伍建设:现如今,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很多教师,都是理论知识扎实而实操技能较弱,为提高教师在生产实践中的技能操作水平,增强教师指导学生生产实践的能力,学校可以结合与企业制定的相关人才培养机制,定期让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并由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指导,通过不断的亲自实践,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同时学习汽修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不断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学生实习培训: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习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罩贫ǎ?学校安排汽修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协同企业技术专家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汽修实训项目,不断提高其实际生产操作水平,为今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六)教学效果评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效果评估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鉴定,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整改措施,将教学效果评估的制度标准不断的完善。

四、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困境

(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法制保障。国家已制定了很多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出台相关法律对校企合作的推进进行保障。很多企业担心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后违反相关协议条例,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二)职业学校的教育认可度不够。很多家长依然坚持“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院校,这也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推进。而三校生高考在这几年也越来越热,这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有一定的冲击。

(三)教育改革措施不配套。很多职业学校对汽修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无法跟上现代企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偏低。

4.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理念 篇四

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培养。它主要是指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外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通常,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方法能力:即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方法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职业学校大多对职业业务范围内能力培养十分重视,创造大量条件充分发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了。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情感类的教学目标,用传统的,以内容和教师为中心的显性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是很难实现的,这一点已是无庸质疑的事实。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仍广泛采用学科课程模式。该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并将它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相结合,容易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但随着社会生产力与教育理论的发展,学科课程模式自身的不足,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它与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学科课程模式下,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有较大差距。由于学科课程有很强的科学系统性,内容面面俱到,过于强调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实践技能教学。中职培养的学生将是面向生产一线的,而生产过程往往对理论的要求不高,主要是能熟练操作,这样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需求就有了差异。

在我们对毕业后学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研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学生到汽修厂工作,还是要从学徒干起,而他的同学当年初中毕业后就在厂里当学徒,现在成了他的师傅,这证实了这种差距的存在。(2)学科课程模式培养的学生社会能力与实践能力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学科课程模式下要求学生单独学习,通常只重最后结果(考试成绩),因此职校的毕业生社会能力与实践能力有限。用人单位常常要求员工一到位就能顶岗,往往是要求班组化的工作,如在流水线工作的工人就是如此,要求有很强的责任心、协作能力,而这一点是现有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

职高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经常因为与实习师傅、企业员工相处有问题而要求转换实习地,更有甚者,在实习过程中,因为不遵守企业的作息制度,随意上下班,甚至旷工而被企业退回,这也证明了职高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差距。

(3)学科课程模式下,学生获得的方法能力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有较大差距。学科课程模式下,由于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起着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主要是靠教师传授,缺乏方法能力,这与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人们知识更新的要求很不相符。近几年,由于舟山经济的发展,汽车价格下降,私家车越来越多。在舟山道路上新车型时有出现,但一些新型中高档汽车的保养维护都跑到宁波等大城市去进行,究其原因关键是舟山本地的维修人员知识更新不够快,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发法能力十分有限,再好的设备到了手里也只能是大打折扣,导致了上面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这些差距的存在,要求职业教育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培养一线工人。由于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从事职业活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职业行动(活动)的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图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某个项目的 图1工作过程分析 获取信息 制定计划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检查 评定

工作过程中,本身就包含了学习、决策、操作、评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过程,在一个项目结束后,通过评价得出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再进行项目的升级换代,从而又开始了新的工作过程,这样的一个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没有终结点的。它包括了职业教育应有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这样说,典型的工作过程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同时,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要参与到工作过程中的,所以,职业教育最理想的育人方式应该要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教学模式。

典型的工作过程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项目式课程(系统化的综合性课程)来培养人的职业能力。职业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式课程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2.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3.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图2 记忆效果与感受类型的关系 项目教学实质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记忆效果与感受类型的关系图的分析,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是符合人获得的知识及职业成长规律的,其具有如表1的特征。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主要是: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学习,教师传授知识把教学

感受类保

听 看 听+看 听+看+做 亲身实践 20% 30% 50% 90% 90%

内容分为若干个教学阶段,可以替代多数专业书籍,同样教师是教材内容的传播者,也可以被书本替代。项目式课程教学,教师先提出引导问题,学生借此学习知识,对复杂的课题进行全面理解,教师、同学帮助学生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学生能与同学分组学习进行信息交流,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是不可替代的。表1

项目式课程教学的特征

教学项目(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项目教学在方法上的核心特性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职业教育应该开发项目式课程,尤其是机械汽修等专业在这方面有许多自然条件要很好地进行“项目教学”,更应这样做。机械汽修专业许多学科课程并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完成的,需要众多相关的科目共同参与,如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包括《发动机结构与修理》、《电气工作原理与维修》、《钳工工艺》、《技术测量》等等许多课程的综合,又往往是单人很难操作的,因此,机械汽修专业其理想应该是项目教学。事实上依据项目课程的特点来看,目前中职机械汽修专业广泛开设的实践课程具有项目式课程的某些特点,如:机械汽修课程教学中的零件测绘,课程设计,有明确的任务,有确定的成果,同时留给学生自我组织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有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其课程教学形式基本符合了项目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些课程往往是单一,少有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其考核往往是由教师进行的,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无法更深地考量自我在本次学习成果,不利于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即对方法能力提高不利。再如钳工、机械加工实习、汽车故障排除实习,虽然涉及到了多门课程,但往往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有些甚至是对理论的再次教学,造成了技能教学效益低下。实践操作缺乏工作过程的系统性,如图纸是教师制作的,工艺是教师定的,学生身在其中,但实际并没能亲身感受生产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应习惯学生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教师

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教学方式 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留给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组织形式 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迁移应用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学生 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的学习。教学内容 表现特征 项目

实践的整个过程,甚至不明白做出来的结果(产品)它意味着什么。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现行的实践课程还不是项目教学。我们应该看到在中职机械汽修专业进行项目教学,具有先天的优势,首先原有的实践课程只要克服其不足之处,就能成为项目式课程,如将原先的课程设计与机械加工等课程进行整合,将原本单一的课程实习综合化、系统化,能使学生从选择设计项目,制订技术路线,到最后的产品组装进行全过程参与,教师从中进行指点,并且让学生能亲自参与成果及工作过程的考核,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教学课程。它综合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和《钳工工艺》等显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学生要参与评价,进行汇报(如产品的设计目的、思路、工艺过程,产品的优点及存在的缺点等等),因而还包括了语文知识、数学逻辑知识,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意识。再是在工作中由于通常是小组化进行的,也锻炼了学生责任心,学生与同学的协作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因此是一个典型的项目教学过程。其次,机械汽修专业学科课程本身就是由许多项目的工作过程,经过了前人不断的总结和提炼得出来的我们要做的无非是一个还原过程。机械汽修本身的职业能力结构内涵给项目教学提供了基础,可以建立起项目课程体系。综上所述,在中职机械汽修专业开发项目课程是可行的。项目课程的开发符合职业学校能力培养要求的,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本地工厂企业的实际要求,应该可以有效地解决三大差距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会给中职机械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培训学习新概念》 科学出版社 赵志群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导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文件汇编》 教育部2004年4月 《中职汽修专业以能力为本的课程开发与研究》张裕良 舟山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 编

论文题目:中职机械汽修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论文在何时何处交流或发表:

没有交流和发表

论文主题词:

中等职业教育

机械汽修专业

项目课程

论文内容提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为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培养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职业能力培养,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而现有的学科课程式教育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有天然的缺陷,导致了培养的学生与现代制造业对员工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从企业项目的工作过程出发,提出了在中职机械汽修专业中采用项目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多个方面论证了采用项目式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且专业本身有许多有利的条件。

5.学校和汽修专业成果展内容 篇五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果展

一、学校概况

东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职校。位于城东街道李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专任教师106人,双师型教师占60%,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30多人,在校生1500余人。总值近千万的先进实训设备。办学模式灵活,全日制学历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相结合,中职和高职相衔接。专业设置科学,有汽修、电气、财会、服装、艺术、计算机六大类22个专业方向。

二、学校荣誉

现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金华市文明单位。学校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六大类专业,其中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于2007年被评为省示范专业,2008年创建了电子技术省级实训基地。

三、专业历史

我校汽修专业历史悠久,是学校主体专业之一,创建于1994年,是全省首批开设汽修专业的两所学校之一,1998年被评为金华市重点骨干专业,2000年成为浙江省汽修专业副理事长学校,2008年成功并购东阳市公安驾校。该专业生源稳定,就业良好,真正做到了进口畅,出口旺。

四、专业定位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考研室汽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本校确定汽车机械维修和汽车电气维修,以及汽车商务三个专业方向,培养专业人才。我们的育人理念是:“用今天的技术,培养明天社会需要的人才。”

五、专业设备

汽修实训设备总值已达到380多万元,实训场总面积2700平方米。

六、师资队伍

(1)教师基本情况

本专业教师1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7人 ;本科学历11人,研究生学历1人,双师型教师12人,其中技师4人,高级技师3人,高级工5人。

(2)教师的获奖

方永强老师的创造发明方永强和许军亮老师的小制作教师技能比赛

七.教学成果

1.学生技能比武成绩

(1)在2004年荣获浙江省职业学校学生汽修技能竞赛团体第三名。

(2)

(3)

(4)

2.优秀毕业生

94届胡尚星毕业生在东星汽车修理厂当业务经理,98届卢恬阳毕业生在别克4S店东阳分店当业务经理,2000届方官富在广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当业务经理

97毕业生俞天华创办东阳利达奇瑞特约服务站

2000毕业生何向阳创办东阳永发进口汽车修理厂

2001毕业生翁向东创办东阳顺陆汽车维修厂。

八.引企进校——教学、实训、实习、实战一体化

汽修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该专业率先实施“引企进校、工学结合”技能教学模式,聘任汽修技术精湛的技师多人,实训场面积1500平方米,实训设备全省一流,实现了“车间与教室,工作与学习”的有效融合。为汽修专业学生求知学技创设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十分重视专业技能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大合一,促成了教室工场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技师合一,实训实战合一,育人生产合一。

(1)教师技师合一汽修专业实训指导师方永强正在指导学生(图片)

(2)实训实践合一真枪实战练技术(图片)

(3)育人生产合一汽车涂装实训(图片)学生下企业顶岗实训(图片)

(4)学生学徒合一

(5)教室工场合一

九.并购驾校——修车、学车一条龙技能服务

6.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理念 篇六

发动机拆装课程是中职汽修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不但是中职汽车专业中级工考证中的项目之一,也是浙江省汽车专业单考单招技能考试项目,其主要考试内容为拆装AJR发动机的外围、配气机构和活塞连杆组。笔者担任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工作多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发动机拆装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发动机拆装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

发动机拆装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后不但知道发动机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等,还要求学生能规范地进行发动机拆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按照操作工单进行授课,学生往往只会按照操作工单进行机械式操作,对发动机各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拆装技术要求及规范一知半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提高,教学只是为拆装而拆装,课堂有效性较差。

2.教师演示的可见性较差

发动机拆装课程中的实训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先教师演示后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但因学生数量的问题,教师一个人演示时,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观察到教师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对拆装技术要点进行示范时,如果学生不能观察到位,就会对整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因此,如果教师演示的可观性较差的话,会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学习发动机拆装方法。

3.实训操作出错率高,设备损坏严重

笔者学校发动机拆装课堂以小班化进行,学生数量一般在16~20人,由一名教师进行教学。虽然采取小班化教学,但由于学生个人能力参差不齐,并且只有一名教师指导,难免会有照顾不周的时候。这也导致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个别错误反复出现,操作技能提高有限。学生虽然会按照操作工单进行拆装,但往往不会去钻研“为什么这么拆装”“拆装的结果如何”这两个问题,实训过程比较随意,不爱惜发动机拆装实训台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难全面观察到学生的操作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操作,而有些错误操作会对发动机台架形成难以修复的损坏,比如因拧紧时用力过大,螺栓断在螺栓孔内,从而导致实训设备损坏率较高。

二、解?Q方法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对实训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通过和其他教师的讨论、研究,发现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加以解决。

1.课前任务书

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提出“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这一教学思想与方法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法。那么怎样在实训过程中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实训操作能力呢?

教师以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在课前提前完成项目的学习任务书。任务书的内容包括相关学习的理论知识点、操作技术要求、评价表等。教师在课前给每一位学生发布课前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要求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堂前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接着教师在课堂中以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2.微视频教学

针对各个发动机拆装技术要点和规范操作流程,以微视频教学的方式取代课堂中教师亲自演示的方法。教师在课前,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操作演示,将操作过程拍摄记录并进行适当处理。课堂中,针对相应的发动机拆装技术要点和规范操作流程,播放微视频,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很好地观看发动机拆装的操作过程。

3.操作过程可视化

实训设备损坏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对拆装过程的不熟悉。因此教师在制作课前任务书时,要将发动机拆装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前任务书中以图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制作成操作流程表,用以在课前自学。在课堂中进行实训时,各小组的工序员以该操作流程表指导主拆员进行实训操作,从而大大降低实训设备的损坏。

三、小结

《礼记?学记》中说:“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笔者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及方式上的改变,不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7.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理念 篇七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发展与提高,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现阶段的技工学校在汽修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和应用为技工学校汽修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技工学校;汽修专业;一体化 前言:目前,很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汽修专业,但是由于办学理念和条件方面的差异和局限,使得技工学校的教学体系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修专业的发展,而技工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的改善了目前技工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综合的培养和锻炼。

一、技工汽修一体化教学现状

一是学校没有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技工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但很多技工学校都没有正视自己的办学宗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得从技工学校走出的人才往往都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是却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技工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学生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掌握和锻炼实践技能。因此,技工学校应该重视起实验和实训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效结合,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1]。

二是一些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设备陈旧,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现阶段,很多技工学校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教师也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汽修人才必须要具备更加新颖的和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是目前很多技工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都较为陈旧,并且在质量和数量上也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也无法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也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是学校师资力量的缺乏。目前,很多技工学校严重缺乏高素质的汽修教师,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经验,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的和方法也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技工教学是否能够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关键是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二、技工学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是要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首先,技工学校要确定好专业课程,传统技工学校的专业设置往往仅存在于表面形式,缺乏相应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所以学校和教师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并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不断优化汽修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技能实训课程为主理论教学课程为辅,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选择学生认同度更高的教学形式,科学的设置理论和实训课程的设置比例,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去学习进而掌握汽修专业知识和技能[2]。

二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加强企业实训。汽修专业是一门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对技术操作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长逐渐接受和认同了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去掌握一门技术。而技工学校是为了给社会各企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为社会建设和企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技工学校应该不断的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另外,技工学校的教学步伐应该紧跟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以就业为教学导向,增强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本院校学生的就业率,还能够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当前的市场动态,为今后的就业发展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三是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技工学校来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汽修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技术也在不断的改变和创新,由于种种局限使得很多汽修教师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学生也无法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学校要多为本校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以及知识结构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和优化[3]。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评价和考核标准,并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机制,从而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有效调动起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另外,目前很多技工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局限,没有建立起管理教师的部门,使得教师和学校之间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因此,必须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保证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和谐交流,确保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学校多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结语

8.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理念 篇八

摘要:人是万物之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人本”思想,无论是从人性的角度,还是人本的角度,都深刻的挖掘了人类的内心灵魂,是一把衡量人性深度与宽度的标尺。但是,如今的高等教育模式,依旧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无法形成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而人本思想的提出,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的现状。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涵义出发,探究了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人本思想的引入方法,并从领导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等不同视角,做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以人为本;教育

一、引言

在教育发展中,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师要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为学生的利益打算,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当前学校班级以人为本的管理涵义与现状

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涵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人视为主要对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从而开展的学习管理活动。首先,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要合理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学会尊重人、信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归属感、温馨感,而不是冷冰冰的规章制度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其次,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融入丰富的情感,尊重、并理解每一个学生,在思想上能与他们进行沟通、互动,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气氛,从而努力奋斗,开始坚持不懈的追求。最后,教师作为中职学校班级的负责人和管理者,在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后,要以身作则,公平、公正,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1]第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现状。首先,教师是学校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过于依赖学校领导的力量,依赖于自身的权利,缺乏个人主见,不能人性化的行使,学校的规章制度,习惯性用功力的观点看问题。其次,过分强调学校的规章,凡事以制度衡定,以制度为标准,以实现管理的目的,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以死板僵硬的制度为准则,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忽视了人的内心感受,学校班级管理也会受到限制。[2]第三,学校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自身权利的享受,从不考虑自己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在管理过程中,以自身的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不能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教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技能为己任,为最初的教学目标。[3]

三、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措施

第一,转变理念,变“管理”为“引导”。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一种上级与下级、主要与次要的层次关系。在中职校园中,管理者往往会限于制度的约束,以标准制度为准则,从教育体制出发,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道沟通“隔膜”除了探讨知识理论与学习文化,学生与教师之间,再无其他延伸。要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就要在思想上进行根本转变,中职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且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在思维模式上、心智发展上,都日趋成熟,并形成了独立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强制性的导入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往往会适得其反,要遵循人本思想的规律,从人心入手,循循渐进、耐心引导。将高校的制度教育、制度化理念,转变为“引导”理念,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用引导的方式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审视自己,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本教育的管理。第二,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只有经过园丁的悉心培养,才能尽情盛放,学生也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培养、悉心引导,才能学有所成。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的中心主体,对学校的教育发展事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管理中,深入贯彻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以教师为基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与教育水平,树立以教师为标准的,人本管理理念,只有以教师为楷模,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学生才会更加尊重教师、模仿教师,并以教师为榜样,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实则是一种曲向的人本管理。第三,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合理看待学生发展,不搞形式主义与浮夸主义,要脚踏实地。构建一种师生平等的管理模式,还要要统筹兼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既要培养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同时也要注重,成绩差、能力差的学生,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尊严,这样才能合理的,对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学生,进行人本思想的引导。

四、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就是,立足于根本,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从人性的角度,重视人的感受、人的发展。从根源上,改变了既传统又死板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变“管理”为“引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多方面、多层次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综合技能,让学生在成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

参考文献:

[1]罗丽娜.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中职班级管理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8):21-22.

[2]杨德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09):138.

9.中职汽修老师期末工作总结 篇九

2013年秋季学期过去了,开心忙碌同时也是收获多多。在本学期我接任了汽修专业的汽车概论、汽车材料、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是一种挑战。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学习专业知识,更新教学理念,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注意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得内容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汽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本课程活动经验和应用意识。

三、关注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喜欢汽车方面知识。以“学生喜欢学”为宗旨,注重突出趣味性。教学时无论是教师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直观试验设备的运用、教学的组织等方面,都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欣赏水平,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从而愿意学习。

四、注重知识的形成和预设,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或事实的传统教材模式,尽量的多带学生下实训室,建构符合学生认知活动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式教学活动的课程形态。通过开放性的、激励性的活动指导,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学生实训室中多动手的认知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变单一的答案和“最优”方法的接受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体验的反思和交流。

五、教学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教学活动设计关注的不只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而是学生经历、探究、创新、实践等过程后所得到的体验、尝试和机会。

六、创设问题情境和开放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习,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本课程的自信心。

七、最后在课后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针对学困生做到课上耐心指导,课下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本课程的自信心。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总结人:

10.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理念 篇十

摘 要:汽修专业是向社会培养专业的汽车修理人才,具有确定的培养方向。但是目前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大多没有竞争性和专业特色,同时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力也被限制,而且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没有及时跟进,这无疑对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也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益和成果。本文以运用汽缸压力表检测发动机汽缸压力为例,探讨了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及其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如何及时跟进。

关键词:中职汽修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不断增长,汽车维修技术也需不断提高。社会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是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为了满足培养维修人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外,还要对实践教学的效果及时进行的评价和反思,总结利弊和得失,从而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教学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以运用汽缸压力表检测发动机汽缸压力为例谈谈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及其教学效果的评价策略和思路。

一、专业理论储备

1.检测汽缸压力的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汽缸内压缩气体的压力大小是汽车能否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汽车汽缸的密封程度。如果汽缸的压力值与标准值发生偏差,可能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足、汽车燃油增加、润滑油无故损耗、汽车尾气排放超标等现象发生,故汽缸压力是否正常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检测发动机的汽缸压力,是通过汽缸压力表来进行的,是发动机故障检测的常规项目之一。

2.汽缸压力表的分类

按压力表与汽缸连接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推入式和螺纹接口式两种;按压力表测量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汽油机(0~1.4MPa)和柴油机(0~4.9MPa)两种。

3.检测注意事项

使用性能良好的汽油机汽缸压力表;发动机工作的检测温度为90~105℃;检测时注意杂物的清理,防止异物掉入汽缸内;每个气缸检测次数不少于2次,确保测量准确性。

二、理实教学实施

1.测试前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将实习车辆推进实习工位,准备好相关工具,拉紧汽车驻车制动器,变速器置于空挡位置,打开发动机舱盖,安装好修理护裙、方向盘套、换挡手柄套、地板垫等防护用品。预热发动机,保持怠速运转3min~5min,注意水温的变化,当水温达到90℃时,关闭发动机。

2.拆卸汽缸外组件

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做好拆卸汽缸外组件的工作。首先利用空压机压缩空气,将发动机火花塞周围杂质除去,利用缸线钳取下高压分缸线,并分别标明汽缸号,避免缸线次序发生错乱,影响发动机工作。拔下点火模块的电插头,以禁止高压分缸线产生电火花。再拔下各汽缸喷油器电插头,以禁止喷油器向汽缸内喷射燃油,导致燃油浪费和冲刷汽缸壁。最后用火花塞拆装扳手与套筒,将火花塞拆卸下来。

3.用汽缸压力表检测汽缸压力

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正确安装汽缸压力表来测量汽缸压力,首先将汽缸压力表螺纹接口旋入火花塞孔内,要注意旋紧接口以防漏气,将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表头的快速接头相连,确定连接无误后,利用起动机转动曲轴3~5s,读出汽缸压力表的计数。第二次按下卸压阀释放表内压力,过30s以上再次启动起动机。再次测量缸内压力,各缸压力不低于设计标准压力的85%,每缸压力与各缸平均压力的差值不高于8%,否则就要检查为何缸压不正常,是否存在漏气现象或者其他故障。以上缸压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2~3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组装汽缸外组件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第二步的逆过程先后将火花塞、喷油器电插头、高压分缸线插头接上,这里特别要注意火花塞在安装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不能将杂质掉进汽缸内,另外还要特别注意高压分缸线头的连接次序,不要接错。

5.测量后整理

在完成测量后,严格按照安全文明操作规范要求,对实习工位场所及工具进行整理,恢复实习车辆的原状。

三、评价结果

1.运用汽缸压力表来检测汽缸压力实践项目的理实教学设计

有效地对汽修专业实践训练中的常规检测采用工艺化的教学模式,合理分解了实际操作的工序,通过示范与指导,让学生在操作一个个工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本实践项目的基本要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安排实践教学的工序时,要把握教学工艺节奏,注重难点的重复示范,加强难点的细致讲解,真正实现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工艺化”,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机统一,全面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创新意识

通过分组实践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以后的企业工作中能够尽快融入具体的工作当中。中职的课改是针对中考失败学生,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这个单元和环节,而且在其他项目的学习中,如单项实训、阶段性实训、综合实训等交插进行,让学生的学习由易变难,由浅入深。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多种意识的弥补,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素养,使他们成为有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上一篇:建国70周年祝福语下一篇:汽车驾驶知识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