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第一章

2024-10-12

社会调查方法第一章(共4篇)(共4篇)

1.社会调查方法第一章 篇一

一、社会保险知识 1.什么是保险?

保险最根本的词儿其实是“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无法预期的小概率事件,如工伤事故;比如个人无法理性安排未来,如养老保障;比如短期超过负担能力的大额支出,如大病医疗。

保险就是通过风险分散和预期固定收益等手段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2.什么是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是个人自愿投保,所以就有了各大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但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投保的。社会保险是我们运用国际化操作惯例,结合国内实际进行的。在计划经济年代,个人的一切是由国家包了,因此在现时看来其弊病已不言而喻了,所以大家都慢慢地接受了社会保险。强制给大家上养老保险,国家认为:既加强了国家这个政权的稳定,又通过这样的共同分担原理来减少个人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后顾之忧。所以要强制给大家上养老保险;同理,工伤事故这种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对个人、企业的风险都会很大,无论从员工个人利益还是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说,都得强制缴纳工伤保险。

3.什么是社会社会保障的功能?

当然,上述都是最简单的道理,一般认为社会保障有五大功能: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这五大功能其他都好理解,但就“保持社会公平”需要说明一下:一是对弱势群体的救济功能体现了社会公平,消除因病、因灾、因失业、因事故等致贫的后顾之忧;二是社会统筹体现了社会公平,保险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整个社会的统筹来分散了风险,所有人都缴纳保险,但是真正享受保险待遇的只是那些如失业了、发生工伤事故了的人员;而且养老金里的“基本养老金”部分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有关系,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公平。

4.现行社会保险种类有哪些?

我们常说“三险一金”“五险一金”,这指的是具体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种类。

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中,医疗保险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互助保险。

三险一金”是比较早的说法,因为工伤保险是2004年实行的,生育保险是2006年实行的,这两险是后来的,再早的时候当然只有“三险”了。

现在还有种说法是“四险”,这主要是在社保中心内部而言。因为社保中心是两套系统:医疗保险单独一套系统;其他四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已统一到一套系统。在社保中心,一般说“四险收缴”“四险支付”都是指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四险。以后随着社保信息化水平和软件系统的进一步整合,也许能实现“五险”统一。前段时间社保一直在做两套系统的信息比对,他们是一直有整合的想法,但是因为新旧两个库的历史原因,整合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只好耐心等待了。

5.社会保险主要相关部门有哪些?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社会保险主要相关外部机构是劳动局和社保中心。各项社会保险具体的经办机构主要是社保中心,但有时候的审批须到劳动局(如退休,超过一定年限的补缴,护理费调整等等)。劳动局和社保中心的关系是,劳动局是政府机关,社保中心是劳动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据说以后也要改成公务员编),劳动局的权限更大一些,它制定政策,并审核关键问题;而社保中心是具体执行处理各项社保事务的。

还有各街道的社会保障事务管理所,即一般所简称的“社保所”,这是因为社会保障逐步社会化,地方也得设立社保所来专门经办各项社保事务。简单说来,他们与企业里的社保经办人员一样,都是要到区县社保中心去办业务的,不同的是:企业的办理的主要是企业在职职工和未社会化的由企业代管的退休人员的相关业务;而社保所办理的主要是档案转街道的失业人员以及已经社会化的退休到地方的退休人员的相关业务,等等。

二、养老保险相关知识

1.养老保险意义是什么?

养老保险是所有社会保险中比较复杂且比较重要的险种。一般人最关心的也是养老保险。

为规避个人无法理性安排未来年老生活保障的风险。就采取退休后能按月固定地领取一定的费用,从而保障老年生活。按月固定很重要,因为如果一次性给你一笔钱,根据人无法理性安排未来的假设,很可能一次性花光,等不到养老送终。所以必须要能按月领取一定数额等养老金,这样的养老保障制度设计才有意义。

2.养老保险有哪几种模式? 广义养老保险的三支柱模式:

这里的“养老保险”是广义的,即包括了社会保险、商业保险。

“三支柱”指的是国家+企业+个人。国家通过强制的社会养老保险来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企业通过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与商业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的商业合同行为,非强制性)来提供补充保障,个人也通过自己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商业合同行为来提供进一步的保障。这强调了三方共同来负担养老责任,减轻了国家负担,是目前国家希望推行的制度。这里指的社会保险,所以非特殊指明,以下“养老保险”都指社会养老保险,不涉及企业年金或个人商业性养老保险。

3.养老保险的模式分为几类?如何理解?

自从德国俾斯麦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来,各国都进行了各种探索。一般分类的标志一是个人是否缴费,二是缴费后是否建立个人账户。

(1)个人不缴费实际就是国家统包了(原来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下主要实行的模式),而西方普遍实行的是个人缴费,这也有两种类型:

(2)个人缴费而不建立个人账户的,实际是用收取的正在工作的年轻一代人的费用来供养已经退休的老一代人。这种看财政汲取养老费来确定缴费能力的叫“支付确定型”/“现收现付制”。

(3)个人缴费并建立个人账户的,个人账户的建立强化了与个人缴费的关联,到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与个人账户规模有关系,所以这种类型叫“缴费确定型”/“基金制”或“积累制”。

举例:比如前苏联模式(国家统包型),20世纪30年代推出,被我国沿用很久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职工个人不用缴费,所有养老金水平全国统一调整并由政府支付。它的理论解释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有企业向国家缴税被视同向国家缴纳了养老费用,等到人民达到退休年龄时,国家有义务安排人民的养老。这实质上是年轻人来养老一代人,等到老年化严重及国家财政支付能力下降时就难以为继。

欧洲模式(全民保险型):以前普遍实行的是个人缴费,但是缴费后不建立个人账户,依据“支付确定”/“现收现付制”来确定养老金水平,随着后来老年化的加重,遇到了严重困难。

美国模式(有选择的参保型)与欧洲大体相同,但它不是全民缴纳,只是有收入的劳动者缴纳。

新加坡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了中央公积金模式。新加坡是公积金模式的创造者,当时创立了包括住房、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在内的公积金制度。这实际上是一种个人帐户的基金制度,而且特别强调个人积累,是完全积累制,即国家财政不给予补贴,完全靠个人历年缴费积累起来,政府只是负责公积金的运营增值和收支管理。

智利推出智利模式,或称强制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智利模式也是完全积累的个人帐户制,但是它与新加坡公积金模式不同的是国家进一步弱化,养老保险私有化,基金管理公司由员工自由选择,并有权自由退出另选其他公司。积极意义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来改进养老金运营增值的效率;但相应风险也增大,政府监管责任更大。

20世纪 90年代,我国摈弃了国家统包型的前苏联模式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即既有基金积累,又有现收现付的混合办法。中国模式一般叫“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具体办法是:个人缴费建立个人帐户,单位缴费进入社会统筹基金,到退休时候领取的养老金包括两部分: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支付)+基本养老金(社会统筹支付)。

4.什么是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 法,强调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

因此,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帐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随着该制度在中国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必将对世界养老保险发展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是什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从以来几方面获得:

第一条渠道是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在税前提取。

第二条渠道是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三条渠道是国家财政补贴。企业缴费于税前提取也体现了国家补贴。

6.个人交养老保险是否合算?

我们先来看下自己交的养老保险包含以下几块:第一,养老保险: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交费周期长、领取时间有规定、领取比例比较低;第二,包含医疗保险,这个比较实用,尤其是到了退休之后。

那么个人交养老保险是不合适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你现在的年龄;第二,你目前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否稳定、收入水平;第三,你的未来的经济收入情况、何时退休、退休时每月要多少生活费;第四,家庭情况,比如是否成家、是否有子女、等等。

总体来说,只要能承受,就自己交,同时购买商业的意外险和重疾险。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增加补充商业养老保险以使得你的晚年过得更加幸福。

7.如何理解五险一金?“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是什么?

“五险一金”讲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目前兵团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8%,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5.5%。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个人1%;工伤保险比率:0.5%;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5%,个人不交钱。

公积金缴费比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一般选择12%。

8.什么是统筹基金?如何理解? 统筹基金即:在养老保险制度从国家—单位制逐渐向国家—社会制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国家统筹,以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1)以企业缴费为主建立社会统筹基金;(2)由职工和企业缴费为主建立个人帐户;(3)政府负担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费用。这种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半基金制有利于应付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逐渐分散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转轨成本,逐步实现由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到个人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

四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有的企业在发放时有基本工资,有相关一些补贴,但有的企业在缴纳时,只是基本工资,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具体比例要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去咨询。

关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取,是在法定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领取,是由设保登记部门来发放,比如“养老保险,要达到法定的年龄才可以,失业保险金的领取也是要具备条件,比如你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办理失业证明,同时又办了求职证,就是指你失业以后还必须有求职的意愿,这样的条件才可以领取。

如果失业之后你不想工作,那么就不能给你发保险金。另外,养老金和失业金是不能同时享受的。

9.试用期内是否享有保险?

在试用期内也应该有享受保险,因为试用期是合同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隔离在合同期之外的。所以在试用期内也应该上保险。另外,企业给员工上保险是一个法定的义务,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或自愿与否,即使员工表示不需要交保险也不行,而且商业保险不能替代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的享受待遇。

10.累计缴纳养老保险15年以上,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享受到什么样的养老保险待遇?

(1)按月领取按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2)死亡待遇。(1)丧葬费(2)一次性抚恤费(3)符合供养条件的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按月发放,直至供养直系亲属死亡。

注意:养老保险应尽量连续缴纳,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凡企业或被保险人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按有关规定不缴费的人员除外),被保险人符合国家规定的养老条件,计算基本养老金时,其基础性养老金的计算基数,按累计间断的缴费时间逐年前推至相应年度上一年的本市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累计间断的缴费时间,按每满12个月为一个间断缴费年度计算,不满12个月不计算)

举例来说吧:

如果你2020年退休,正常你的基础养老金是2019年的社会平均工资×20%,但是如果你在退休之前养老保险中断了30个月,就是中断了2.5年,按2年算,你的基础养老金就是2017年社会平均工资×20%

11.参加医疗保险享受哪些待遇?

(1)门、急诊医疗费用。在职职工年度内(1月1日-12月31日)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医疗费累计超过2000元以上部分;

(2)结算比例。合同期内派遣人员2000元以上部分报销50%,个人自付50%;在一个年度内累计支付派遣人员门、急诊报销最高数额为2万元。

(3)参保人员要妥善保管好在定点医院就诊的门诊医疗单据(含大额以下部分的收据、处方底方等),作为医疗费用报销凭证;

(4)三种特殊病的门诊就医:参保人员患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需在门诊就医时,由参保人就医的二、三级定点医院开据”疾病诊断证明”,并填写《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申报审批表》,报区医保中心审批备案。这三种特殊病的门诊就医及取药仅限在批准就诊的定点医院,不能到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发生的医疗费符合门诊特殊病规定范围的,参照住院进行结算。

(5)住院医疗

住院押金:符合住院条件的参保人员,在收入住院时,医院收取参保人员部分押金,押金数额由医院根据病情按比例确定。如被派遣人员单位和参保人员未能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住院押金由派遣人员个人全额垫付。

结算周期:参保人员住院治疗每90天为一个结算周期:不超过90天的,每次住院为一个结算周期。

恶性肿瘤患者门诊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患有精神病需常年住院的患者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每360天为一个结算周期。

参保人员在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家庭病床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每90天为一个结算周期。

参保人员出院或阶段治疗结束时,需由派遣人员个人先与医院结清应由派遣人员个人自费和自付的费用,应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院向医保中心申报审核、结算。

参保人员住院治疗,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医疗费的结算,设定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支付起付线和最高支付额。

起付线第一次住院为1300元,以后住院为65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5万元;超过最高支付上限的(不含起付标准以下以及派遣人员个人负担部分)大额医疗费用互助。

资金支付70%,派遣人员个人负担30%。在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10万元。住院费用的结算标准,在一个结算周期内按医院等级和费用数额采取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办法。(各项比例有调整时,按新的标准执行)

注意:非因公交通事故,医保是免责的!

12.参加失业保险将能享受待遇?

失业保险连续缴纳一年以上,档案退回街道后。可以在街道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1)失业保险金: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支付给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它是最主要的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待遇根据北京市相关文件执行。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是指支付给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的补助。根据北京市有关政策法规执行。

(3)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按有关规定执行。

13.参加工伤保险享受哪些待遇?

在合同期内不幸发生意外,需向企业索取情况说明,并加盖企业公章,尽快(最好在三个工作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并需提供下列材料。

(1)初次治疗诊断书或住院病历。

(2)职业病诊断证明(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3)交通事故需提供交通大队的事故裁决书或交通部门的交通事故证明。

(4)身份证复印件。

(5)有效期内的劳动合同原件。

14.参加生育保险享受哪些待遇?

可以报销与生育有关费用。报销范围包括,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与生育有关的费用。

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发生的医疗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品费。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包括职工因计划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现在要求,医保缴够20年,养老交够15年才有资格领养老金和享受退休后的医保报销。

15.什么是生命表?

生命表也称死亡表,是对相当数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这些人口全部去世为止的生存与死亡记录。

通常以10万(或100万)人作为0岁的生存人数,然后根据各年中死亡人数,各年 末生存人数计算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生存率,列成表格,直至此10万全部死亡为止。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生存率是决定人寿保险费的重要依据。

16.什么是平均预期寿命?什么是平均余命?

(1)平均预期寿命也叫平均寿命。指0岁年龄组人口的平均生存年数。它是生命表中的重要内容,是国际上用来评价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可提高到72~73岁。

(2)平均余命也称生命期望值。是指某年龄人的余命的平均值。即某年龄开始到死亡为止的平均存活年限。比如从60岁开始到死亡为止,人的平均存活年限为18年,那么60岁人的平均余命就是18年。平均余命与平均寿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对0岁人来说二者是一致的。平均余命的概念和数值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测算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17.什么是积累总额?

积累总额是个人在积累期各次缴费(含集体补助)的本息之和。积累期内,当基金增值要求调整时,个人帐户实行分段计息。

18.什么是个人帐户计息标准?

指在积累期,保险机构给保险对象个人帐户计息的利率。

19.为什么要采取分段计息办法计算积累总额?

根据国家现行政策,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不能作其他高风险投资,以确保安全增值。个人帐户计息利率随银行和国债利率变动进行调整,一般都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在积累期实行分段计息。采取分段计息的办法与采取固定利率的办法相比,前者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没有给国家造成什么负担,也较好地保护了保险对象的利益,是一种现实可行的作法。

20.我国社会保险养老金领取方式

(1)机关事业退休:

情况一:完全不缴费,工龄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

情况二:由企业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即先缴费后不缴费,总的工龄为实际+视同。

(2)企业退休:

情况一:视同+实际。

情况二:实际。

情况三:由事业流动到企业。

情况四:转制单位,事业转企业。

21.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计发办法

只要知道如下两点即可:

(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不用缴养老保险费;

(2)养老金计发与退休前工资相关,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

22.什么是企业退休养老金计发过渡办法及空账?

(1)在未实行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1992.10.01)之前,我国实行苏联模式的国家统包型养老。养老金财政支出,计发办法主要靠退休前工资水平及其工龄、级别来确定待遇。(那时候全国工资级别一样,所以有可能实现在职时工资水平与养老金挂钩)

实行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1992.10.01)之后,个人也开始缴费,每个人缴费就积累成一个个人帐户。理论上,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就是该帐户积累额除以预期余命(完全积累制),譬如我每月缴100元,一年就1200,20年就24000,再加上累计的利息等等(略),就是退休前帐户余额,如果退休时候预期余命是20年,则用余额除以240月,就是每月领取养老金100元。

但事实上,我国以前的国家统包制根本就不实行个人积累,现在要一次性过渡到完全积累是不可能的。所以,国家设计了过渡性的制度——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老办法+新办法:基础养老金(社会统筹支付)+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支付)。同时,为使前后政策有效衔接,还在制度变动时设计五年过渡期,该过渡期内退休人员还有一部分过渡养老金,加总后为最后养老金。

(2)空账问题是指实行统账结合养老制以前参加工作的,个人帐户里并没有实际的钱。但是由于认定了“视同缴费年限”,实际上也记账视同已经缴费了。政府的想法是逐步来将空账做实,填补空缺。其资金来源一是在职人员缴纳的部分社会统筹费、一部分是国家财政投入。

23.什么是指数化?

这个概念很重要。我们在计算整个连续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工资(其实就是社保基数)时,如果使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是不合理的,因为每年整个兵团的水平不一样,去年的1000元与今年的1000元代表的在整个兵团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这里的1000元是绝对数,两个绝对数之间简单相加再平均不能真实反映缴费工资水平。

所以我们就把缴费工资指数化,把绝对数变成相对数。办法就是用当年缴费工资除以对应年份职工平均工资(实际操作中:社保基数÷社平工资),所得是一个比值,>1表示缴费工资高于社平工资,<1表示低于社平工资;而比值的大小,则表明了该职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相对位置。

而把历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因为这是相对数,所以简单相加并不会产生前述1000+1000的错误)求平均值,则得出整个缴费年限中该职工的缴费工资相对社会平均水平是怎样一个相对位置。

把上述语言数学化,就得出了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的计算公式:

C代表社平工资,X代表缴费工资基数 则:缴费工资指数=Xn/Cn-1(公式1)

有人会问,这里怎么是n和n-1啊?因为职工当年(第n年)的社保基数是按照该职工上一年(第n-1年)平均工资核定的,所以当然应该比上上一年社平工资啊!

(公式1)只是某一年的指数,把每一年的指数做算术平均,就得出了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的计算公式:

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第1年指数+第2年指数+„„+第n年指数)/n

即=(Xn/Cn-1+„„+X3/C2+X2/C1+X1/C0)/n(公式2)

因为我们计发养老金时以现在的货币水平来发放,所以用现在的水平水平乘上整个缴费年限内基数平均指数,就得出了整个缴费年限内缴费工资的指数化平均值:

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社平工资×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公式3)

综合来看,其实这个做法就是来源于金融学领域计算货币现值的方法,使历年缴费工资平均值更科学更准确。

24.什么是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公式为:

J =(C平+C平×Z实指数)÷2×N实+同×1%;

Z实指数就是实际缴费工资平均指数,按上述的(公式2)计算得出;

C平×Z实指数就是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按上述的(公式3)计算得出; 而(C平+C平×Z实指数)÷2就是退休时上年社平工资与历年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值;

N实+同就是所有缴费年限(实际+视同);

整个基础养老金公式合起来的文字表达就是:以被保险人退休时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按被保险人的全部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1%。

这个公式实际上考虑了实际缴费工资基数的高低,以及全部缴费年限的长度。一句话,缴得越多,时间越长,基础养老金就越高。

25.什么是个人帐户养老金?

个人帐户养老金=被保险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包括了个人缴费(8%,以前还有单位划转的3%)、利息及其他,“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是对以前统一除以120的不合理做法的修正,譬如40岁与70岁退休,按照平均预期,前者领取养老金应比后者的年限长,所以个人账户除以的月数应该比后者多。

这部分实际上考虑了实际缴费的多少,以及退休时年龄的高低。一句话,缴得越多,退休越晚,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

26.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是为了衔接新老人的平衡而设的。只有1998年6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的才有此部分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仍参照基础养老金的设计理念: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每满一年发给1%。考虑了实际缴费工资基数的高低,以及全部缴费年限的长度。

因为如果从1992年10月1日起开始缴费,所以实际上这里存在1992.10.01之前(视同缴费年限)和1992.10.01-1998.06.30之间(实际缴费年限)两段:

(1)1992.10.01之前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G同 = C平×Z同指数×N同×1%

Z同指数就是1992.10.01之前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因为这段时间内实际并未缴费,视同相当于社平工资缴费,所以Z同指数=1,按(公式1)计算;C平×Z同指数就是视同缴费年限的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按(公式3)计算得出;×N同×1%表示1992.10.01之前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1%。

(2)1992.10.01-1998.06.30之间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G实 = C平×Z实指数×N实98×1%

Z实指数就是1992.10.01-1998.06.30之间实际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按(公式1)计算;C平×Z实指数就是1992.10.01-1998.06.30之间实际缴费年限的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按(公式3)计算得出;×N实98×1%表示1992.10.01-1998.06.30之间实际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1%。

过渡性养老金就是上述两部分加起来:

G = G同 + G实

最后,养老金就是三部分的加总: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27.养老金计发办法受哪些因素影响? 养老金计发办法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1)缴费基数高低;(2)缴费年限长短(3)退休年龄早迟。(当然社平工资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但那对所有人都是一致的,所以不纳入可控的影响大家待遇差别的因素考虑)

另外,养老金计发办法因为要计算所有缴费年限的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所以,从1992.10.01起到退休时所有的缴费基数、从1991年起自退休上一年所有的历年社平工资都要作为计算基础数据。

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不足按月领取养老金年限的,待遇如何享受?对具有本市户口的参保人员有哪些规定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新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中人”2010年12月31日前缴费年限不满10年和2011年1月1日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从2007年1月1日起,新参保人员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本人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可适当延长缴费年限,延缴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延缴期间本人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延缴后缴费年限仍不满15年的,一次性支付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28.哪些人可以享受最低养老金?哪些人不能享受最低养老金?(1)可以享受最低养老金:

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统筹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确定。参保人员就业期间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当年计发的月基本养老金低于最低养老金标准的,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补足。

(2)不能享受最低养老金: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参保人员,退休后不能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第一,按照“双低”办法享受基本养老待遇的人员;第二,中断缴费人员;第三,退职人员;第四,执行“前补后延”的人员;第五,本办法实施后未按省里统一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第六,上年已按规定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人员。

29.中断缴费人员的养老金如何计算?

中断缴费人员,在退休(退职)计发基本养老金时,基础养老金中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包括中断缴费年限的指数,中断缴费年限期间的缴费工资指数为零。

30.什么是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建立和转移程序?

(1)个人帐户的建立

单位参加养老保险时需填写《养老保险参统单位登记表(表一)》;新参统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时需填写《城镇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登记表(表二)》,有过缴费记录的需填写《城镇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缴费补填表(表三)》,需补缴的填写《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缴费情况表(表四)》和《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费补缴汇总表(表五)》。

(2)个人帐户的转移

调往本市参统企业的职工,持调出单位开具的《转移介绍信》到所属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人员减少并打印出《转移单》,调入单位将转入职工的《转移单》报所属社保机构做人员的增加;调往外省市的职工,持调出单位开具的《转移介绍信》到所属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人员减少并打印出《转移单》,社保经办机构同时将基金转入外省市社保部门;中断缴费的职工,由单位开出《转移介绍信》到所属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人员减少并打印出《转移单》存入职工档案。

31.如何看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表式指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表式共分八表,供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本地进行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时使用,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本表式的基础上增加栏目或其他所需表式。本表式中的主要指标解释如下:

(1)单位名称,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时使用的名称。

(2)单位编码,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单位设置的数字代码。

(3)单位地址,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时填写的地址。(4)主管部门,指本单位上一级行政主管单位。

(5)单位负责人,指本单位主管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负责人。

(6)业务经办人,指本单位具体经办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的业务人员。

(7)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日期,指本单位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正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日期。

(8)上年末职工人数,指截止上年12月31日在本单位工作的各类职工人数之和。

(9)上年职工工资总额,指截止上年12月31日在本单位工作的各类职工工资收入总额。

(10)上年末离退休(职)人数,指截止上年12月31日从本单位离退休(职)的各类职工人数之和(不含已死亡的离退休(职)人员)。

(11)上年离退休(职)费用总额,指截止上年12月31日从本单位离退休(职)的各类职工在实行统筹项目范围内领取的离退休(职)费之和(不含已死亡的离退休(职)人员的离退休(职)费)。

(12)单位缴费比例,指参加统筹单位按当地政府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3)当月养老金支付基数,指实行差额收缴、拨付养老金的地区单位本月应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的基本养老金金额;实行全额收缴、拨付的地区指在实行统筹项目范围内本月应支付本单位离退休(职)费之和(不含已死亡的离退休(职)人员的离退休(职)费)。

(14)姓名,应与本人身份证姓名相同。

(15)社会保障号码,共16位数,为身份证号码后加一位校验码。目前国家技术监督局尚未确定校验码,可暂填身份证号码。

(16)参加工作时间,指参保职工首次参加工作的时间。

(17)视同缴费年限,指参保职工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年限。

(18)实际缴费年限,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19)首次参保年月,指参保职工第一次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时间。

(20)月缴费工资,指参保职工按国家规定统计口径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缴费工资基数。

(21)变化时间,指参保人员在发生增减变化时到本单位或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手续的时间。

(22)调出单位,应填写参保职工调出前所在工作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时使用的单位名称。

(23)调入单位,应填写参保职工调入新的工作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时的单位名称。

(24)截止缴费时间,指参保职工调出原单位时最后一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

(25)缴费(支付)截止时间,指参保职工最后一次缴费或最后一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时间。

(26)基本养老金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或余额(含利息),指参保职工最后一次缴费或最后一次领取基本养老金后其个人帐户中剩余金额本息和。

(27)个人缴费本息,指参保职工最后一次缴费或最后一次领取基本养老金后其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剩余金额本息和。

(28)领取人姓名,指符合一次性支付条件的职工本人或其合法代领人的姓名,领取人所填姓名须与其身份证上姓名相同。

(29)有关证件号,指领取人领取养老金时须同时出示的本人身份证或工作证的号码(若为代领时还须同时出示被代领人的身份证)。

(30)签字,指领取人的亲笔签名。

(31)离退休时间,指参保职工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开始离退休的时间。

(32)个人缴费首次记入时间,指参保职工在本地区实行个人缴费后,所足额缴费首次记入个人帐户的时间。

(33)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指按规定记入的全省或参保职工所在地市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

(34)当年缴费工资,指参保职工按国家规定统计口径计算应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当年缴费工资基数。

(35)当年缴费月数,指参保职工按规定当年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足额缴纳基本养老费月数和。

(36)当年记帐利率,指每年公布的当年个人帐户的记帐利率。

(37)累计缴费月数,指参保职工从当地开始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时起,至目前按规定累计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月数总和。

(38)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指职工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或上月工资收入),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入。

(39)企业缴费中划转部分(%),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转记入个人帐户的金额,“(%)”中,“%”前填写由当地政府确定的划转比例。

(40)个人缴费部分(%),指职工个人按规定的缴费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金额。“(%)”中,“%”前填写由当地政府确定的职工个人缴费比例。

2.社会调查方法第一章 篇二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善喻”的教学思想是《学记》提出的。()

4、《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5、《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6、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7、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

9、“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读书法”。()

10、朱熹读书法是指“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11、朱熹把《论语》、《中庸》中的有关教育思想纳入到教育活动中,对于教育活动提出了“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12、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13、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核心是行以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4、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15、“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6、针对注入式教学造成了小学语文的“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弊端,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景教学。()

17、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8、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

19、柏拉图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称他的谈话问答方法是“产婆术”,他的这一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20、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2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2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2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

2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认为“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

25、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开端必须来自感宫”,提出“感知—记忆—理解”为基础的教学。()

26、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2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28、“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

29、在克拉夫基对范例教学内容三个质的规定性中,基础性是强调选择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0、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31、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2、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33、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把“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引入到教学中,提出了“一般发展”教学,即使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这三方面的个性发展。()

34、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思想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35、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

36、在布鲁姆的掌握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来进行反馈和纠正。()

37、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

38、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

39、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而教学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P25 40、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认为,道德教育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教学必须具有教育性。()

41、主张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学的教育学家是赫尔巴特。()

42、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43、维果茨基提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44、前苏联教育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

4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进行的方式看,可以把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46、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

47、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是等同的两组概念。()

48、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而非掌握多少知识,“发现”便是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态度或方法。()

49、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利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那么,“接受式学习”就会是有意义的。()50、布卢姆提出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过程中实施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51、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发现式教学”,他认为要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和直觉思维。()

5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些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P37

53、对旋律、节奏和音调很敏感的智力是音乐智力。()

二、单选题

1、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A)王夫之(B)孔子(C)朱熹(D)颜之推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师说》(B)《颜氏家训》(C)《学记》(D)《进学解》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A)《学记》(B)《师说》(C)《颜氏家训》(D)《进学解》

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A)《学记》(B)《进学解》(C)《颜氏家训》(D)《论语》

5、提出“敏而好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B)韩愈(C)颜之推(D)王夫之

6、《颜氏家训》是由()写的教育专著。

(A)孔子(B)朱熹(C)颜之推(D)孟子

7、《学记》提出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是()。(A)学思结合(B)“善喻”(C)勤学深思(D)博学求精

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守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9、“勤勉、博学、实学、眼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主张。(A)朱熹(B)颜子推(C)韩愈(D)王夫子

10、()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师说》一书中,在该书中他提倡尊师重教。

(A)柳宗元(B)王阳明(C)韩愈(D)朱熹

11、韩愈提出“尊师重教”是在哪本著作中()。(A)《学记》(B)《进学解》(C)《师说》(D)《大教学论》

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礼记·学记》(B)韩愈的《师说》(C)韩愈的《进学解》(D)孔子的《论语》

13、根据我国古代关于“知与行”、“学与思”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学思相资,因材施教”教学理论的教学家是()。

(A)朱熹(B)颜子推(C)韩愈(D)王夫子

14、“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体现了韩愈()的教育方法。

(A)知行并进(B)学习与独创相结合(C)博学求精(D)勤劳学深思

15、把“温故知新”作为“人师”前提的学者是()。

(A)朱熹(B)韩愈(C)孔子(D)颜之推

16、“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提出的。

(A)杜威(B)陶行知(C)布卢姆(D)卢仲衡

17、()提出了“五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A)陶行知(B)杜威(C)布鲁纳(D)朱熹

18、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

(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

19、在中国,陶行知最先把()改成了“教学法”,以倡导重视学生的学习。P8(A)教授法(B)读书法(C)讲授法(D)灌输法

20、在课堂上倡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的学者是()。(A)段力佩(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21、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学者是()。

(A)邱学华(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22、“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A)李吉林(B)段力佩(C)顾泠沅(D)邱学华

23、()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对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A)邱学华(B)顾泠沅(C)李吉林(D)卢仲衡

24、自学辅导教学是一种()。

(A)个别教学(B)班集体和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C)班集体教学(D)学生自定制度的教学

25、教学中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尝试练习或操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这就是()。(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B)尝试教学法(C)自学辅导教学法(D)实践操作法

26、上海青浦数学教师顾泠沅同志提出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突破口,提出()教学。(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27、()又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

(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八字教学

28、被称为“中国式掌握教学法”是由()提出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A)顾泠沅(B)邱学华(C)李吉林(D)卢仲衡

29、主张通过一系列有技巧的对话(提问、争辩)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谈话问答方式的是()。

(A)杜威(B)凯洛夫(C)苏格拉底(D)赫尔巴特

3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A)《理想国》(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大教育论》

31、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A)杜威(B)夸美纽斯(C)布卢姆(D)布鲁纳

32、夸美纽斯采用的直观教学的程序是()。

(A)感知—记忆—理解—判断(B)表演式再现表象—肖像式再现表象—象征式再现表象

(C)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D)组织教学—复习教学—传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3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

(A)知识(B)兴趣(C)德行(D)能力

34、以下教育家中,()认为教育要“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

(A)杜威(B)赫尔巴特(C)凯洛夫(D)赞科夫

35、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两本著作中确立了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他提出了一个较有普遍意义的,以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程序()为基础的教学法。

(A)预备—提示—联合—总结(B)提示—联合—总结—应用(C)明了—联合—系统—方法(D)明了—提示—联合—总结

36、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提出()的主张。

(A)从做中学(B)教学做合一(C)最优化教学(D)发现式教学

37、在西方,把教育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下列哪个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为标志的?()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C)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D)洛克《教育漫话》

38、()提出了对教学改革影响巨大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A)赞可夫(B)凯洛夫(C)维果茨基(D)巴班斯基

39、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例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40、教育的传统“三中心”,即教学进程中以教师、教科书、课堂为中心,它的提出者是()。(A)赫尔巴特(B)凯洛夫(C)赞科夫(D)巴班斯基

41、“有意义接受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

(A)奥苏伯尔(B)加涅(C)罗杰斯(D)加德纳

42、五十年代倡导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克拉夫基(B)凯洛夫(C)赞科夫(D)奥苏伯尔

43、(C)提出了“最优化教学”的思想,它的实质在于运用综合性观点,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做到以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效果。(A)凯洛夫(B)赞科夫(C)巴班斯基(D)维果茨基

44、倾向于整个事物问题进行内隐的感知领悟的思维形式是()。

(A)直觉思维(B)逻辑思维(C)形象思维(D)辐射思维

45、教师按教学要求把教材分成各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完成之后进行“诊断测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直到学生掌握有关教学内容为止,这种教学称为()。

(A)发现式教学(B)掌握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有意义接受教学

46、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47、提出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杜威(B)赞可夫(C)凯洛夫(D)奥苏伯尔

48、最在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布卢姆(C)布鲁纳(D)巴班斯基

49、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态度或方法是()。(A)发现(B)探索(C)创新(D)背诵 50、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主张,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种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的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称()。

(A)先导内容(B)桥梁者(C)先行组织者(D)前言

51、西方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

52、“掌握教学”是美国教育家()提出的。

(A)布鲁纳(B)加涅(C)布卢姆(D)奥苏伯尔

53、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思想是处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A)最近发展区(B)人的全面发展(C)三中心说(D)最优化教学

54、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来自于()。

(A)实验研究(B)心理治疗经验(C)教学实践(D)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55、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意义学习”思想的是()。(A)加涅(B)布鲁纳(C)巴班斯基(D)罗杰斯

56、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套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B)的任务,并取得最大效果。

(A)教学(B)教养和教育学生(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知识传授

57、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的思想,与分析性思维相比,他更加突出了()。(A)发散性思维(B)直觉性思维(C)演绎(D)归纳

58、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A)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B)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C)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D)知识、分析、理解、应用、综合、评价

59、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确定好让学生获得些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言语学习、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A)知识(B)情感(C)运动技能(D)直觉思维

60、罗杰斯提出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显著特征是有洞察力、有创造性、()和有选择性。

(A)有记忆力(B)有求同性(C)有建设性(D)有想象力 61、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中,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的智力是()。

(A)实践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分析性智力(D)人际交往智力 62、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

(A)斯腾伯格(B)加德纳(C)罗杰斯(D)加涅 63、多元智力理论是()提出来的,反映了对传统智力的批判。(A)比纳(B)斯腾伯格(C)加德纳(D)高尔曼 64、在下列各类智力中,属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范畴的是()。

(A)分析性智力(B)实践性智力(C)自我反省智力(D)创造性智力 65、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提核心的教育观念,主要评价学生的()。

(A)理解能力(B)对知识的掌握情况(C)应用能力(D)创造能力 66、认识和对环境中各种物种、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能力是()。

(A)逻辑数理智力(B)自然观察者智力(C)人际—交往智力(D)个人内省智力

三、多选题

1、以下那些说法属于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思想?()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A)循序渐进(B)学思结合(C)长善救失(D)启发诱导

3、《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它们是()。

(A)善喻(B)及时施教(C)循序渐进(D)长善救失

4、朱熹提出的相当有效的教育方法是()。

(A)知行并进(B)学思结合(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5、韩愈的教育思想包括()。

(A)勤学深思(B)及时施教(C)博学求精(D)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6、集中体现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文章是()。(A)《师说》(B)《学记》(C)《进学解》(D)《论语》

7、提出“学”与“思”相结合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

(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夫之(E)颜之推

8、以下属于韩愈教育思想的是()。(A)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学深思)(C)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博学求精)(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E)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学习与独创向结合)

9、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教学思想。

(A)知行并进(B)学思(习)相资(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

10、陶型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

(A)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B)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C)在做上教,在做上学(D)先生拿做来教,学生拿做来学

1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包括()。

(A)因材施教(B)手脑并用(C)解放儿童的创造力(D)重视情绪生活

12、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指导时,应充分发挥哪些作用()。

(A)旧知识的基础作用(B)准备题的引导作用(C)课本的示范作用(D)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13、凯洛夫的“知识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中心”,这里的“三中心”分别指()。(A)教师(B)学生(C)课堂教学(D)活动(E)教科书

14、杜威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以()为中心。

(A)教师(B)学生(C)课堂教学(D)活动(E)兴趣

15、以下关于赞可夫教学思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教学中引进了“最近发展区”概念(B)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C)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D)强调“从做中学”(E)重视学习的“情绪生活”

16、以下属于对夸美纽斯教育教学思想描述的是()。

(A)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B)提出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基础的教学

(C)采用直观教学(D)教学上要井然有序、循序渐进(E)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

17、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一般发展”指的是儿童个性的发展,包括()。(A)智力(B)情感(C)意志(D)兴趣

18、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必须具备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它们是()。

(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B)以高速度进行教学(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19、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他把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A)现有发展水平(B)一般发展水平(C)潜在发展水平(D)最近发展水平20、实施范例教学要求教师以“教学论分析作为备课的核心”,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作()。P28(A)基本原理分析(B)智力作用分析(C)未来意义分析(D)内容结构分析

21、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对教学内容三个质的规定性,它们是()。(A)范例性(B)基础性(C)基本性(D)思想性

22、巴班斯基提出的“最优化教学”要求是()。

(A)用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B)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分析(C)教学方法最优化(D)教学形式最优化

23、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

(A)教学方法最优化(B)教学资源最优化(C)教学形式最优化(D)教学内容最优

24、以下属于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思想的说法有()。(A)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使接受学习有意义

(B)强调“先行组织者”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作用

(C)强调有意义言语学习中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法(D)接受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机械学习

(E)接受式学习是否有意义决定于学习的外在形式

2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可以把学习分成()。

(A)有意义学习(B)接受式学习(C)发现式学习(D)机械学习

2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以把学习分成()。(A)有意义学习(B)接受式学习(C)发现式学习(D)机械学习

27、奥苏伯尔认为言语学习中简便而实用的方法是()

(A)不断分化(B)先行组织者(C)综合贯通(D)发现学习

28、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教学”措施有()。

(A)先行组织者(B)不断分化(C)综合贯通(D)发现式学习

29、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感觉领域 30、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理论必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A)合理安排教学序列(B)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难度(C)注意适时强化(D)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

31、掌握教学是通过评价和反馈来实现的,教学评价包括()。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另类评价

32、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

(A)顾问作用(B)调节作用(C)咨询服务作用(D)主导作用

33、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应的态度是()

(A)真诚(B)民主(C)理解(D)关怀(E)尊重

34、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学生为中心(B)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提倡意义学习

35、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显著特征。(A)有洞察力(B)有创造性(C)有建设性(D)有抱负心(E)有选择性

36、斯腾伯格提出了()。(A)三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数理智力理论

37、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主要指的是()。

(A)分析性智力(B)运动性智力(C)创造性智力(D)内省性智力(E)实践性智力

3.社会调查方法第一章 篇三

第一章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恩格斯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原文讲解,把握《共产党宣言》的精髓所在,即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共产党领导下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及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的把握;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把握;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方式的把握;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存在条件的行动路径的把握;共产党的近期目标与终极目标之间的关系的把握。

难点: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存在条件的行动路径分析;共产党的近期目标与终极目标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时代背景】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居统治地位。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国正在进行,在德国也已开始。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化,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两次起义,提出了“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工人发起了以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宪章运动,自1836年开始,持续了12年之久,吸引了成百万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年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却显示出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首先要从组织上把各国分散 的工人运动统一起来,其次要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为统一的工人运动提供行动纲领。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他们批判了当时误导工人运动的多种错误思想理论,如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社会主义、蒲鲁东的改良主义等等,引导工人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1847年他们加入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主要是由德国进步青年组成的半秘密性组织,受魏特林主义的影响,奉行“人人皆兄弟”的口号。1847年6月,恩格斯出席了正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取代了“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恩格斯还为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草案以问答形式写成,这是在当时易被接受的形式。同年10月底到11月初,恩格斯在征求同盟盟员意见的基础上,对信条草案做了修改和补充,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原理》仍采用问答形式,基本上保持了《草案》原来的结构,但内容上有很大丰富。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除德国代表外,还有瑞士、波兰、英国的代表。大会经过深入的讨论,采纳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决定公布一个“宣言”形式的“同盟”纲领,并把起草工作委托给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这两稿的基础上,根据大会通过的纲领原则,认为应当把党的纲领写成一篇充满战斗性的宣言,他们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付印,以单行本的形式用六种文字正式发表。《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了1100多个版本,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政治纲领,也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理论的最高成就,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问世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呼唤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理论研究的结晶,是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要求的结果。

【意义阐释】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开始。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并没有过时,仍然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南。

一、《共产宣言》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阶级斗争日益激化的 产物

《共产党宣言》的产生是与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分不开的。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已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也使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烈。1831年到1848年间,先后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自1836年开始持续了12年之久的英国工人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武装起义),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急需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但当时流行的各种所谓社会主义学说,不是与工人运动相距太远,就是由于理论错误而导致工人运动失败。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出迫切要求,工人斗争的丰富实践,也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共产党宣言》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

二、《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基础上从事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的成果结晶

马克思主义不是在工人运动中自发地产生的,而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并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的产物。到19世纪30—40年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取得长足的进步。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及取得的其他成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材料。社会科学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首先,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中,继承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论,批判了他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在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然后又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次,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批判了他们关于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价值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的谬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雇佣奴隶地位,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不可克服的矛盾,并指出它必然灭亡的趋势。再次,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这里主要是指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研究中,继承了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情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批判了他们的唯心史观、改良主义的观点以及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而幻想资产阶级发善心的超阶级的观点;指出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理论创造的同时,还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理论斗争。从1844年到1847年底,他们着重批判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三种小资产阶级思潮——青年黑格尔派、“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蒲鲁东主义,写出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著作,初步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共产党宣言》的产生做了理论准备。

三、《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而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认识到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对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两个步骤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首先,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使之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想和组织中心,为创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组织准备。其次,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改组。1847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同盟领导人约瑟夫·莫尔之邀加人同盟,开始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改造,第一步是在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的伦敦代表大会上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并将魏特林分子开除出同盟。大会还讨论并初步通过了恩格斯和沃尔弗起草的同盟章程草案,讨论了恩格斯起草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22条,问答形式),并印发各支部并征求意见。10月22日,恩格斯在巴黎区部委员会会议上尖锐批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赫斯拟订的同盟纲领草案,并接受区委员会委托,于10月底和11月初起草了同盟纲领第二稿——《共产主义原理》(25条,问答形式)。11月23日恩格斯写信给马克思说:“我们最好是抛弃那些教义问答形式”,主张以宣言的形式来起草党纲。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都参加了会议。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以宣言形式制定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从12月9日起一直到1848年1月下旬,在布鲁塞尔的马克思,根据他与恩格斯交换的意见,写完《共产党宣言》。这个宣言的手稿于1月底寄往伦敦,同盟中央委员会未作任何修改就通过了。2月24日,《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单行本正式出版,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公开宣告。【逻辑结构】

《共产党宣言》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是七个版本的序言;第二部分是引言;第三部分是正文。正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序言

《共产党宣言》一共有七篇序言,即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的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七篇序言中的前两篇序言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后五篇序言由恩格斯一个人起草。

二、关于引言

《共产党宣言》的正文之前写有一个简短的引言,引言也叫引子。它是交待写作《共产党宣言》的背景和目的的前台词。

三、关于正文

《共产党宣言》的正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资产者和无产者;二是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三是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是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第一部分的内容最为详细,所阐发的观点是最为重要的。主要论述了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人类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科学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的产生过程及其发挥过的巨大历史作用,并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渐壮大的无产阶级则充当了资本主义制度掘墓人的角色。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以下四项内容:第一,阐释了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第三,分析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主要特征,以及无产阶级将要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第四,指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第三部分主要批判了三种社会主义思想: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其中,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想又包括:(甲)封建的社会主义;(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共产党人对当时欧洲存在的各种敌对政党的态度。

【内容概述】

《共产党宣言》论述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第一,《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产生 和发展过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同时,指出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世界历史使命。

第二,《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第三,《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带根本性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存在条件的行动路径。

第四,《共产党宣言》批判了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第五,《共产党宣言》阐述了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了共产党的近期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与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六,《共产党宣言》阐述共产党人对反动党应坚持的态度,发出了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原文导读】

《共产党宣言》的前面有一个《序言》,但“序言”没有节选到教材中来。尽管没有节选进来,我们还是要讲解“序言”,因为它是《共产党宣言》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能帮助我们对正文的正确理解。

《序言》解说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从1872年到1893年的21年间,先后为《共产党宣言》几种文字的版本写了七篇序言,其中前两篇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后5篇是恩格斯单独写的。七篇序言都回顾了《共产党宣言》同国际工人运动结合的历史,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鲜经验,是对《共产党宣言》本身的丰富和发展。具体来看,七篇序言主要说明了六个问题:

1.说明了《共产党宣言》名称的由来及性质

一是1888年英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在1888年序言中指出,《共产党宣言》不叫“社会主义宣言”,是因为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其他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流派都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号。而“只有工人阶级中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公开表明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那一部分人,只有他们当时把自己叫作共产主义者”。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所以没有用“社会主义宣言”,而称为《共产 党宣言》或《共产主义宣言》。

二是1872年德文版序言。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是“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就对它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界定。1888年英文版序言和1890年德文版序言还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性质决定它的任务和使命,就像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2.概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1883年的德文版序言,明确指出了《共产党宣言》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这段话表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决定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这一基本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根红线。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准确把握《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原理,才能融会贯通全书的基本内容。

3.回顾了《共产党宣言》与国际工人运动结合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共产党宣言》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我们在这里可以这祥说,《共产党宣言》的命运是与工人运动的命运紧密相联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和1890年德文版序言,叙述了《宣言》的经历。《共产党宣言》的出现,成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预兆。但在革命初期,由于工人运动的地区比较狭小,因而只能被少数先进分子接受。不久,《共产党宣言》“就被那随着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败而抬起头来的反动势力排挤到后去了,最后,由于1852年11月科隆共产党人被判刑,它被‘依法’宣布为非法”。19世纪60年代,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潮,《共产党宣言》又从后台走到前台。因此,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

4.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鲜经验,丰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 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即目前国际共运中非常有名同时也存在争议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这一思想反映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这一问题时,针对俄国的特殊国情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言下之意,他们的设想实现的条件是:俄国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从而引发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又反过过来促使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农村公社就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其次,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1830年、1848年和1863年波兰人民三次大规模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的失败,证明了波兰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波兰贵族的腐朽,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任落在波兰无产阶级身上。恩格斯在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就明确指出:“这种独立只有年轻的波兰无产阶级才能争得,而且在波兰无产阶级手里会很好地保持住。因为欧洲所有其余各国工人都像波兰工人本身一样需要波兰的独立”。在此后的1893年的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这种革命“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从而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丰富了马克主义的革命理论。

再次,论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实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关系。恩格斯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回顾了1864年第一国际和1889年第二国际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宣布在法律上确立8小时工作制后,兴奋地指出:“全世界的无产者现在真正联合起来了”,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要条件。但同时恩格斯又强调各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独立自主,并认为这是实现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基础和首要前提。他在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说:“欧洲各民族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在自己家里完全自主的时候才能实现”。在1893年的意大利文版序言中再次强调,“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

5.提出了对《共产党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

几篇序言在肯定《共产赏宣言》所发挥的“一般原理”正确性的同时,也指出应作一些修改和补充。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 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第三章中“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第四章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加以修改”,但可以在各种版本的序言中郑重地指出已经过时和应修改的地方。尤其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总结,已提出无产阶级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斗争中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理论。于是,马克思、恩格斯就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作了重要的补充。指出:“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6.指出了正确理解和对待《共产党宣言》应有的态度

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实践证明,“《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它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告诉后人,既要坚持《共产党宣言》中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历史条件和各国实际,实事求是地发展这些基本原理。

引言解说

引言部分说明了写作《共产党宣言》的背景和目的。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共产主义已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社会力量。一切旧势力都感到惶恐不安,于是编造出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进行诬蔑,加以围剿。为了回敬反动势力的攻击,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宣言,公布于世。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句话也许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最经典语言,它经常被人们所引用。引言中的这句话,它实际上宣告了共产主义已经成为整个欧洲所公认的一种政治势力。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向全世界公开说明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

正文解说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1.1--§1.54)

在《资产者和无产者》这一部分里,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一)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1.5)本章一开头就指出:“(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所作出的科学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接 着,在§1.2—1.5自然段里扼要叙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状况,指明阶级斗争的结局使整个社会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这是说,阶级斗争的结局,使新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生产方式,从而作为代表旧生产方式的两个互相对立的阶级,同时被代表新生产方式的两个对立的阶级所代替。例如:封建社会的封建领主和农奴代替了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奴隶;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代替了封建社会的封建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然后,通过分析各阶级社会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特点,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不但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二)考察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1.6—1.28)1.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1.6--1.12)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初期城市。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进入城市后,变成了有自由的城关市民。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是从市民等级中产生的,后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新大陆和新航路的发现,工商业和航海业的发展,对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封建行会手工业生产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需要,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代替封建行会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主代替行会师傅。商品需求总是不断增加,工场手工业生产也不能满足需要,引起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现代资产阶级代替工场手工业主。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随着经济的发展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取得统治地位。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里是被压迫的等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在政治上相应地取得进展。从机器大工业发展以来,资产阶级在议会制的国家里,终于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权。

2.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1.13--1.26)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当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生产力与封建的生产关系发生了矛盾和封建生产关系变成了束缚新生产力的镣铐的时候,资产阶级便推翻封建贵族的统治,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建立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在它取得统治的地方,用公开无耻的剥削代替了由各种幻想掩盖着的封建剥削;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把分散的封建割据结合成集中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在它统治的不到一百年里,由于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机器,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都得到巨大的发展。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1.27--1.28)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代 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它曾经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狭小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又妨碍了庞大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其自身无法解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它本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无产阶级的产生和斗争过程及其历史使命(§1.29--1.54)1.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它的地位(§1.29--1.35)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的。资本主义发展到机器大工业生产,就形成了现代工业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处于被奴役的社会最下层,但它又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2.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1.36--§1.44)无产阶级是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发展的,它经历了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它存在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最初,个别工人反对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分散地自发地进行斗争;后来,从自发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自觉斗争,开始成立反对资本家的同盟组织,进行经济斗争。经过无数次反复的斗争,工人愈来愈团结,把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范围的斗争;把个别工人反对个别资本家和官吏的斗争汇合成整个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阶级斗争,从而发展到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在反复斗争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认识到资本主义本质,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认识到必须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政党来领导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这样,无产阶级就从自在的阶级发展成为自为的阶级。

3.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1.45--1.54)《共产党宣言》从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阐明它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独占一切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造成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财产,只占有并可以自由出卖的劳动力。对无产阶级来说,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加以保护。“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不“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制的一切”,无产阶级就不能翻身,不能解放。同时,由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是国际性的,因此,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也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总之,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和改变私有观念,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还阐明无产阶级只有要用暴力革命并建立自己的统治,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就能挖掉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就能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2.1--2.86)

在《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这一部分里,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批判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的各种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和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2.1—2.14)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从分析共产党同无产阶级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来说明党的性质和特点。指出: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但是,共产党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在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中,共产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上,共产党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局。

接着,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共产党的基本纲领。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为强大的政治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主义革命的特征不是要消灭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党的理论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消灭私有制。

(二)批驳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的各种谬论(§2.15--2.68)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私有制,对共产党人要消灭私有制的主张进行种种攻击和诬蔑。说什么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个人劳动挣得的财产,消灭个性和自由,社会就会因懒惰而停止活动,等等。针对这些谬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所谓消灭个人财产,如果是指小资产者或小农的财产,它早被资产阶级消灭了;如果是指资产阶级的财产,那不过是把资产阶级占有的社会财产归还给社会,是物归原主。所谓消灭个性和自由,资产阶级是有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个性,有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自由,这样的个性和自由,是要消灭的。所谓因懒惰而停止一切社会活动,资本主义社会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那么这个社会早就不应该存在了。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私有制,必然要维护为私有制服务的上层建筑,于是,他们从上层建筑各个领域攻击共产党人。说共产党人要消灭文化教育、消灭家庭、取消国家和民族、废除 “永恒真理”,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只是消灭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和反动文化,而不是消灭文化教育;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它建筑在资本和私人发财的基础上,无产者被迫独居和妇女被迫公开卖淫成为它的补充形式;共产党人消灭了私有制,这样罪恶的家庭当然随之消失。然后,马克思、恩格斯用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观点对祖国、民族进行了具体考察。指出:“工人没有祖国”(说明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国际斗争和国际联系的意义。这在当时是指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受资产阶级国家的压迫,这样的国家当然不是工人自己的)。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取消祖国、取消民族,实际上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对其他民族的剥削压迫。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思想观念方面,批驳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废除宗教、道德、自由、正义等所谓永恒真理的胡言。

对消灭私有制还是维护私有制,改变私有观念还是维护私有观念,这场意义重大的论战,“宣言”作了极其重要的总结:“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两个最彻底决裂的结论,简明有力地回答了资产阶级的种种攻击,也明确地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精神。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和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2.69--2.86)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才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强调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权,就可以利用它来一步一步地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生产资料,把它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尽可能迅速地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为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这里虽然没有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名词,但是,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它的任务。正如列宁指出的“在这里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如何完成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需要很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十条措施,作为逐步剥夺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私有财产权、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改造社会的办法。这些措施在变革旧社会的全部生产方式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这只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步措施,随后还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即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灭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使公共权力失去阶级性,使国家消亡,等等。当着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完成之后,代替它的组织形式,将是共产主义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即每个人的才能、智慧都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而这种 发展不仅不会妨碍他人和社会的发展,反而能起到彼此鼓励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只有这样,人类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才能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真正的主人。

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3.1--§3.56)

在《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的这个部分里,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批判了当时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明确指出了它们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而维护自身利益的不伦不类的东西。因此,对它们的观点作一番分析和批判,是很有必要的。

(一)反动的社会主义(§3.1--3.34)1.封建的社会主义(§3.1--3.10)。19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封建土地贵族再一次被资产阶级打败了,他们再也没有力量进行大规模的争夺统治权的政治斗争,只能搞些文字斗争。他们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号,声讨资产阶级,实际是重弹封建老调,参与镇压和剥削无产阶级的勾当,梦想复辟封建制度。

2.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11--3.17)。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资产阶级不断分化、破产,其代表人物为了维护小资产阶级利益也打起社会主义旗号,用小资产阶级的尺度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恢复封建社会的手工业和小农经济。这个要求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情况下,既是空想,又是反动的。

3.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3.18—3.34)。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刚刚开始,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小市民阶层,既害怕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损害了小生产经济,又怕无产阶级的兴起,消灭了私有制。因此,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德国著作家,把法国的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文献搬到德国,同唯心主义、人道主义的哲学词句调和起来,变成一种超阶级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在德国民主革命运动中,“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了挽救小资产阶级的灭亡,保存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既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又反对革命的无产阶级,起着一箭双雕的反动作用。

(二)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35--3.42)在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发展的时候,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标榜社会主义,“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便产生了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他们妄图通过某些行政上的改良,使工人群众放弃政治运动,以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43—3.56)这主要是指19世纪初出现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体系。它反映了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观和要求,是在无产阶级解放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产生的。空想 社会主义者同情无产阶级,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是最伟大的社会力量。他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但不了解资本主义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他们幻想实现一个没有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对立的新社会,主观编造一些改造社会的方案,并把实现这种方案的希望,寄托在上层人物的“帮助”上。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幻想用和平途径,以试验的示范办法,为他们的“幸福社会”开辟道路。他们的著作,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宝贵材料。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就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理论根据。他们的门徒仍然迷信老师们的那一套思想体系,反对工人群众的一切政治运动,这就堕落成为一伙反动的宗派了。

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4.1--4.12)

在《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这一部分里,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上,阐述了共产党的策略思想。

(一)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则(§4.1--4.4)“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斗争策略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共产党人制定策略的依据。根据这个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具体分析了法国、瑞士、波兰等国反对党派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强调只要它们参加反对现存旧制度的一切革命运动,共产党人都大力支持,这是共产党人的原则性。但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反对党派,则采取不同的策略,这就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二)共产党人在德国的斗争策略(§4.5--4.7)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整个欧洲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时,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同资产阶级争夺统治权的强大力量。只要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而斗争,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封建制度,但是,一分钟也不要忘记教育工人认识资产阶级是工人阶级的敌人。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以后,要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带来的政治民主条件,即刻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说:“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

(三)共产党人运用斗争策略的目的(§4.8--4.12)共产党人运用斗争策略的目的,是要推翻资本主义旧制度。为此,凡是反对现存旧制度的一切革命运动,共产党人都积极参加,大力支持。在所有这些革命运动中,共产党人特别强调把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作为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因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只有改变旧的所有制,才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为了促进反对现存旧制度的革命 运动的发展,共产党人除联合本国的进步党派之外,还要在国际上采取正确的策略,争取全世界民主党派的团结与协调,建立广泛的国际国内统一战线,从而壮大各国的进步力量,组成革命大军,达到自己的目的。

4.第一册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篇四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上一篇:24节气小满的诗词下一篇:函授建筑学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