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2024-09-01

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精选17篇)

1.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一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稿

在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最有效学习方式,它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有些合作小组只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

2、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

3、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没有中心;

4、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

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挤占当堂训练的时间,现就我们组讨论的结果说一些设想:

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然后均衡地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要做到:

(1)组内所有成员搭配要合理。

(2)班级中各任课老师要合作,要统一要求,从而促进小组的合作能力的提高。

(3)每个小组要选定一个组长,组内讨论,都不想说时,由组长先说;都想说时,由组员先说。

(4)对小组的合作能力教师要及时表扬与鼓励。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二、教师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

教师设计合作的问题非常关键。因为问题太难,学生解决不了;问题太容易,学生一学便会,就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根据学情,设计要适度,以小组成员通过努力,能够解决为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使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参加合作。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规则

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开始学生不会分工,就要教给他们怎样分工;开始学生不会交流记录,就要教给他们怎样交流记录;开始学生不善于控制,就要提醒他们学会控制。学生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就会发现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就形成了。

四、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督导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意识是有限度的,作为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开展教学,特别在需要小组合作时才进行合作,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多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及尝试成功的快乐。

五、教师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师应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激励学生再接再励。评价可分层次进行。①学生的自我评价。②小组成员相互评价。

③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④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⑤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另外什么时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认为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一、必须选准合作学习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随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教师必须及时、恰当地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时组织合作学习。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学生热情高涨,个别的回答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2、在大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一个问题问出来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懵了,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想出来。这时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另一方面就需要小组合作交流。

3、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让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当然在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二、必须保证合作学习时间

小学生年幼,进行操作、思考问题的时间一般要比成年人长,且合作之后还要组织语言进行汇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充分预设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所需的时间,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相互补充的机会。

总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到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到参与”的关系。

2.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二

一、传统复习课常规做法

传统复习课通常是让学生做大量试卷, 枯燥单一, 效率低下。在传统的复习课中, 教师往往习惯于采取三种教学模式: (1) 机械背默式。课堂上,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型, 然后要求学生默写单词及句型, 背诵课文。整节课因此而显得枯燥无味。 (2) 语法知识讲解式。教师习惯于讲解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及语法知识点, 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记下一堆, 学生则忙于低头强记。整节课师生缺乏真正的互动。 (3) 试卷讲评式。教师会在复习课发几份试卷, 然后由学生做, 教师评讲。在题海中, 学生没办法完全掌握难易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概述

为改变英语传统复习课的弊端, 应该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使复习课活动化、趣味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其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 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性,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 真正地实现每个学生能平等参与学习, 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中, 首先将学生按不同学习程度结合在一起, 一般以3人~5人为宜, 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组长可轮流担任, 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其次, 讨论时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然后再分说自己的想法, 再由小组集体组织讨论, 形成意见。最后小组汇报时, 报告小组的综合意见, 并让本组成员进行补充, 然后让其他小组成员发表不同意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深入小组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 认知进程等。同时, 教师要善于激发小组的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责任感、荣誉感。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复习课中的有效应用

1. 在英语复习课中充分利用合作性

例如, 在进行牛津3AUnit1 I like dogs复习课时, 首先, 教师布置任务, 问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学了哪些动物的单词, 还会哪些课文外的动物单词, 回忆storytime中出现了哪些学生, 他们喜欢什么动物, 并整理出本单元的重要单词和词组, 如cute and fat, these toy an- imals等。通过学生创造性地总结出课文以外的动物单词, 并能相互交流, 运用Do you like……进行实际操练, 不仅让学生多方位地接触了英语知识, 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拓展了知识面。

2. 在英语复习课中巧妙运用竞争性

在英语复习课中, 很多教师会让学生做大量练习, 其中不排除有重复的题型, 这并不可取, 学生会产生疲劳感, 影响学习效率。教师要多动脑筋,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竞争性, 采用游戏、 活动、任务型等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兴趣, 提高复习课的趣味性。比如, 数字单词的拼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一般性的复习很枯燥无趣。在4AUnit7It’s late的复习课中, 教师可以将数字单词的拼写设计成一个小游戏, 让学生按照自己心里想的数字, 出两个范围, 让小组其他同学猜, 只有三次机会, 猜中的同学有奖, 于是,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这样做, 避免了机械拼读数字单词, 学生为了得到奖品会主动回忆、复习, 在竞争中达到教学目的。并且, 还达成了小组中以好带差的效果, 保证了学困生的加入, 使他们也主动为了奖品去拼读单词, 从而难易搭配, 大家都能通过竞争去掌握知识点。

3. 在英语复习课中及时采用评价机制

在平时的学习中, 班级已经分成了一些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互相都很熟悉, 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加星方法, 很在意自己组的得星情况。那么在英语课的复习中, 教师可以多动脑如何让学生在复习知识的情况下再次进行评价, 比如, 听写全对加星, 上黑板展示加星, 挑战成功加星。这样, 能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也可以避免说过多重复的话, 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掌握, 一举多得, 师生同乐。

三、结束语

上好英语复习课, 既让学生学得开心、轻松, 学习效果又好, 这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多开动脑筋, 多了解班上同学的学习情况, 多运用些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把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起来, 就可以把复习课上得比新授课更具活力。如何在复习课上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 是英语教师继续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冬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三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 方法指导

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的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小组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每一个数学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研究和设计教學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为此,笔者对小组成员有以下两种搭配:①均衡搭配。笔者认为对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优差生搭配,这样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对平衡,教师容易把握,在各个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促进,可以将它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增强了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改变了学生自私自利的风气,增强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②分层搭配。笔者认为这种分配方式比较适合九年级的学生,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弱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被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很好地保证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掌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技能,还要把它纳入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来训练养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教就会,具有长期性,需要教师有耐心与恒心,同时还具有渐进性,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培养、训练。那么,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呢?

1、对不清楚任务及操作程序的小组进行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合作前教师已经明确指出了合作的任务及操作程序,但在具体实施时可能有的小组仍然不够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也会有些偏差,落实到个体上也可能不明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正常进行。

2、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与帮助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非常开放、宽松的氛围下展开的,小组成员的思维都非常活跃,难免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就要介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研讨。有时遇到复杂的问题可能一时谁都没有想法,谁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表现出暂时的沉默。此时,教师有必要介入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这里需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绝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学生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要适可而止,还是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

3、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表扬与点拨

由于个别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较顺利,所以首先完成任务。此时,教师绝不能对他们不闻不问。如果对他们置之不理,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探究活动表层化,不求甚解;另一方面,在丧失组间竞争意识的同时会给合作学习的秩序产生影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无所事事的学生难免会产生影响其他组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如果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可以及时表扬,并引导他们整理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准备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提出深一层的探究要求,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4、对小组成员落实自身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就是成员都有共同任务下的各自的职责。如果哪个成员没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或完成得不好,都要影响小组整体的合作绩效。所以,作为合作学习组织者的教师一定要督促小组成员各尽其职。比如:监督“小组长”是不是起到组织管理的责任;看“记录员”记录的是不是详实、是不是抓住了重点;掌握“声音管理员”有没有很好地控制本组研讨的声音……

5、对组内活动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

由于学生个体的已有基础、性格、情感、表达等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小组活动时难免有些不协调现象。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介入并根据具体情况,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就可以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果某个小组经常出现不和谐现象,就要考虑调换小组成员。

可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这种引导一定要适时、适度,引在迷茫困惑之时,导在百思不解之处。

4.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四

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材料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组织学生思考、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小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运用英语进行理解、交际。这一过程的良好实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思维互动的欲望。

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主要策略是: 1.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每个班级都会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进行分组组合,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的成败。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同组内的学生间的成绩可以差异很大,但组与组间的总体水平差异应该相当,这样既可避免合作小组之间的水平差距,保证小组之间横向比较的公正性,又可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小组合作一般以4至6人为宜。分组时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如果是6人合作小组,一般以两个优等生、两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这样,一个小组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方法有异同,学习交流时可以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师要调控积极的合作学习过程。为此教师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1)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结合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以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为标准。同时问题的设计也应该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2)教师要积极参与、适时管理。在我们的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似乎这是课堂中得以放松、休息的机会,只要给学生做一个纪律维持者就可以了。这就是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合作中去,进行适时的指导和管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以确保各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3)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成果

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小组合作成员间意见的交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评价小组间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聪明人并不一定能成功,只有能吸取别人意见、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成功。

3.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即要使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追求基于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能激发每个小组成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评价制度追求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分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

“合作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现在想谈谈它的优缺点。

因为“合作教学”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所在任何一个成员的不协调配合都可能导致小组的失败。例如:学说一段对话,就可让小组先分配角色和任务,哪个先学会某句,然后再交换角色相互学习:朗读一段对话,小组自选角色、自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已经把句子掌握了的学生就会尽力教别的学生,而在其教的过程中,他又不自觉地巩固了所学会的知识;反过来,还未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为了小组的利益,也会非常努力地向其他成员进行学习。最终,小组的总体水平都能提高。

每个小组的成员基本是固定的,时间一长,小组成员之间就变得十分了解和熟悉,这有助于学生大胆使用英语;由于小组成员人数不多,这也让学生交流时能消除紧张情绪。再者,大胆积极地学习、真实自然的表演甚至有时为了小组的利益而偶尔出现的不近人情的冒犯,这也没什么值得害羞的,很多孩子在“合作教学”教学模式下,变得十分大胆。如对话中有需要扮演baby的、有需要扮演parents的。还有需要扮演一动不能动的道具等等,这些尴尬在“合作教学”中都能消除,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自然交流中体会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从而达到自然使用英语的目的。

初中生的竞争心理较强,为了能取得胜利,他们会时时关注其它小组的情况,同时小组内部也会相互监督与提醒,最终达到共同进步。例如:上课时有小组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就有竟表扬注意力较为集中的小组,并给他们加分。这样就能迅速提高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某个小组的个别聪明顽皮的学生出现任性的情况时,就用动作或眼神暗示小组长,只要该生能迅速克制,该小组就能得分。在练习中表现大方、自然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但对该小组是激励,而且能促使其他小组迅速模仿他们。在小组自由会话中,能积极进行会话练习的小组就给加分,这就能促使别的小组也积极练习。

5.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五

浅谈低年级“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教学

【摘要】:新课标要求课堂上尊重孩子的学习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学习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识字教学的开放性应该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

【关键词】:识字

自主

合作

探究

交流

趣味

识字教学是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可是以往的传统识字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上却大打折扣,这是为什么呢?

一、学生识字机械记忆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教师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很少进行自主记忆。

二、忽略识字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虽记得快,但汉字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联系,组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因而也容易忘却。教师在教学识字内容时往往没有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进行教学,使识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三、教师缺乏变通意识

教师的教常常停留在唯书是本、唯堂是本、唯师是本。唯书是本,现行语文课程过于强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要求认的字教师就教得透;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教师就不教。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唯堂是本,过于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在课堂上注重生字的学习,强调死记硬背,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唯师是本,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讲解占的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在识字教学中,本人融入课改新理念,课标新要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创新识字。下面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自主识字、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我努力营造一个快乐自主的识字空间,使学生乐在其中,获在其中。

1.游戏中识字。我将游戏引进课堂,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教,学生无意识地在游戏中学,课堂成为学习的园地,游戏的王国。如:带生字宝宝回家、摘果子、啄木鸟医生、小猴过桥、走迷宫等,又如“悠久历史”的开火车游戏法,我进行了“改良”,我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哪列火车开起来?”“这列火车开起来!”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欢声笑语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自信自强的主人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2.参与中识字。“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中开始”。课堂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巧用双手,工于实践能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如:启发学生用彩色橡皮泥捏出“大”等字。又如引导学生创编识字操:两手位置的变化就可变成“入、人、八” 把手放在眼睛(目)上,组成“看”。再如让学生根据字宝宝自己创作字谜,边说变表演,再让同学猜,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创新的萌芽就在这一次次的手舞足蹈的识字实践中破土而出。

3.激励中识字。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赞扬与激励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法宝。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画五星、奖贴纸、抚脑袋、竖拇指等鼓励使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如学生能准确发音时,教师随时给予表扬“你读得真准!”遇到学生读不准、读不出来时,教师给予鼓励“别急!慢慢想,你一定行的!再试一遍,好吗?”这样一来,好的学生在表扬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差的学生能在鼓励声中增加学习的信心。

4.竞争中识字。将小组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将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的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无论学习兴趣,还是认字数量,都有质的飞跃。

5.情境中识字。“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如果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如《识字七》一课,依据课文内容,设计这样的课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无颜六色的贝壳,海里停着一艘军舰,蓝天上飞着海鸥,实物旁闪出生字,生字用红色显示,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了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菜园里》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菜园图,创设一种卡车进菜园的情境,教室里摆放着各种蔬菜和相应的词卡。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识字活动自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6.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有“画”这个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再如《阳光》一课中有“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学到这里时,我让学生打开书第17页,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

7.阅读中巩固识字。抓住孩子喜欢童话故事、爱表现的特点,举行故事会、朗读赛等,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字喜欢的童话故事读给同学听,但要求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把故事中不认识的字要提前想办法认识。如:请教别人、查字典,还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猜字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要与师生间的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达到识字成果的共享和巩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识字用处识字快乐多,进而提高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探究,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标要求课堂上尊重孩子的学习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学习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1.自主预习、读准字音。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小组交流、自主学习。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每个人都用右手食指指着生字字条中的生字,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四人小组展示,全班交流。以抽签的形式确定四人小组的展示组上台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四人小组以闯关的形式带领全班一起学习生字宝宝。第一关“我是识字大王”,由四人小组的1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生字宝宝,然后提醒同学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当1号同学没有说完全时,台下同学可以补充自己的意见。第二关是“识字方法我最多”,由2、3、4号同学分别讲一个识字方法,再跟全班同学互动,2号同学问“还有哪些难记的字,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记住它”进入全班交流,2号同学点名学生汇报识字方法。第三关是“我的朋友遍天下”,由3号同学点小组以开火车的方式给生字宝宝组词,不对的词语3号同学负责纠错或补充。第四关“词语大闯关”,4号同学认读课文中的词语,读对了全班同学一起读三遍,读错了全班同学进行纠错。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展示环节,学生乐学,会学,比一个人自己学习的效率还高,课堂情意浓浓。

三、生活总动员,引导学生课外自主识字

识字教学的开放性应该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过程,意味着识字就是一个交流生活经验,打开想象世界的过程;开放性的识字教学途径,意味着识字从生活中来,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评价,意味着孩子的识字是有差异的,教学就是要承认这种差异,鼓励这种差异,进而把它看作一种资源,利用这种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比如低年级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帮老师发作业本,每天都抢着发,这时我就说,谁认的字多,谁才能快速地并且准确无误地把本子发到同学们的手中,不会耽误更多的时间,我就让谁发,后来我发现好多同学下课后都互相练习认读其他同学的名字,于是我就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我还让学生观察从学校到自己家看见哪些广告、标牌,回家后自己说一说,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和妈妈上街购物的机会,问妈妈,这个店叫什么名字呀?食品的包装上写了什么字等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字,养成了自主识字的好习惯,见到字就能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精心打造教室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为班级组织活动服务,更可以使教室成为学生识字的乐园。我们可以在教室的每一块墙壁上,布置一些学生喜欢栏目,而且这些栏目应常换常新。如种植“字谜树”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猜谜语,教师就可以投其所好,利用汉字本身的科学性,种植“字谜树”。刚开始识字时,可以由老师写字谜,学生猜,猜中后给予适当的奖励。慢慢的,学生的识字量多了,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字谜,贴在树上。时间长了,很多学生成了猜谜的能手,更有甚者,少数学生还成了写字谜的高手呢。

再如“班级日历表”。在班级开辟一个小小栏目,根据季节的变化和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内容,如诗歌、谜语、成语等等,张贴起来。春天来了,可以画上春天的图画,写上描写春景的成语: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诵读有关春天的诗歌《春晓》、《咏柳》,欣赏歌曲《春姑娘来了》、《小雨沙沙》。节日来临,写上节日名称,说一说祝福语。

四、探究识字,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是为了教会孩子自己识字,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我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1.加一加的方法。如:门+耳=闻

立+里=童

2.减一减的方法。是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乌”字,学生从“鸟”字得到启示,说“鸟”字去掉一个点就是“乌”字。学习“休”字,学生说“体”字去掉一横就是“休”。

3.换一换的方法。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熟字的部首来变成生字,如“清”换三点水为“日”就成“晴”;换三点水为“目”就为“睛”等。换“米”为“精”等。

4.猜一猜的方法。如教“思”字时,我出示谜语:“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教“甜”字时,我出示谜语:“伸出舌头舔甘蔗”。教“辨”字时,我出示谜语:“两边辛苦,心在中央,用心辨别,永远不忘”。采用猜谜识字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很有利于巩固识字。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会编字谜了,比如教“会”字时,我让小朋友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时,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我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了它,“人在云上走”。

5.说一说的方法。如《乌鸦喝水》一课中有“喝、渴”两字,学生容易混淆。老师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分辩清楚。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这样一说,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6.利用歌谣进行比较性识记。如在教“晴”字时,我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这样学生既记住了生字,又巩固区分了其他生字。客、闻可以说:“各字进屋是客人,耳字进门听新闻。” 在教学中,我不仅自己编歌谣教给学生,有时还引导学生根据字形自己编歌谣,这样识字就不再是一件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变成了充满情趣的游戏。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各种途径,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更要灵活地融合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茜.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语文天地, 2009,(01).2.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9,(03).3.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 2009,(03).4.王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5.任延光.小学趣味识字教学的研究才智[J].2012.04

作者姓名:陈婷

6.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篇六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

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经常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心理辅导工作,使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学习小组内形成与学习任务相适应的、个体之间能够有效交流的差异结构。首先,教师要进行科学分组,以6-8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选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宣布小组成员需共同遵守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1)合作前要认真独立地思考,不人云亦云。(2)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3)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4)在指导合作时,还要注意观察,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同学,应当多加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合作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5)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6)小组成员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小组长要负总责,小组成员相互检查,相互监督。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同时,促进他们组织、协调、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定期评出“优秀小组长”,并让优秀小组长在全班做经验介绍。实行“小组长”轮换制,每位组员都有当组长的机会,使其都有责任感。

7.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七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科学研究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 一项重大的科研项目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而是由许多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惟我独尊,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 甚至很难与人相处和交往, 因此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渗透合作式学习的理念, 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 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教学中, 大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 教学进行不下去时) , 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 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往往是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 教师使用它, 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 (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根本上达不到“课标”中所要求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个误区的造成从本质上讲是由于教师对新理念认识不够, 总认为合作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全面完整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 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在合作学习中注意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深入到学习小组中, 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 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2. 尊重学生意愿,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理论上讲,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要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不仅有共同的年龄特征, 还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如在性格方面, 有的心思缜密, 有的情感细腻;在行为方面, 有的干练果断, 有的慢条斯理;在知识能力方面, 有的基础扎实, 有的相对薄弱,

如何安排插图等。学生听得非常认真, 深刻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能发挥出重要作用, 激发了学习兴趣。我校的校徽就是学生在学习《标志设计》一课后设计出来的, 2009元旦联欢会的舞台也是学生布置的, 二年级的学生李纪非同学还为社区书写了标语, 受到好评。

七、独立自主的素养

过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 使学生达到对某一方面的认识, 达到一种共识。这种共识, 有的是自我内心的体会和认识, 有的是服众的共识, 是没有“自我”的认识, 有的是被迫的等等。因此,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学习成绩差异等诸方面因素, 由学生自由结合构成合作小组。合作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 其中一名是学优生, 一名是学困生, 2—4名中等生, 每个小组应该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 每人在组内均有不同的角色,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 并有明确的分工, 如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 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每隔一段时间, 教师要抽样调查各个小组的学习合作情况, 并提出建议, 不定期地互换角色, 以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促使学生各方面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任务明确, 落实到人, 分工合作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分工, 产生了相互依赖的惰性心理, 没有能够承担起完成共同任务的责任。因此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就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与目标, 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时才会有集体责任感, 有合作意识, 积极地互动、互助, 主动承担起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 在平时的学习中, 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如做到“三会”, 即会倾听、会质疑、会总结。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尊重对方, 理解对方, 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看法不同, 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等对方说完, 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 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 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 要心平气和, 学会反思, 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惟我独尊”的怪圈中走出来, 形成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当然, 这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形成的, 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 潜移默化。

4.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时机, 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 学生参与面广, 参与效率高。但是, 开展合作学习, 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 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 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选择最恰当的合作时机,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才能保证交流有效进行。一般说来, 学生往往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 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否则, 时时合作、时时探究, 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 效果适得其反。

共识, 是自己不认同的认识或者说是不理解的认识。学生在教学中, 缺乏独立的、有尊严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和机会, 无法提高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减弱教师主体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 让其独立面对思考, 并与学生共同探讨, 形成共识。

总之, 上述几种素养既存在于美术活动中, 又超越于美术活动之外, 其意义是广泛的、长期的。只有在美术教育中, 渗入上述几种重要素养, 才能使美术教育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才能对学生的人生有所裨益。

润物细无声

———浅谈社会课的德育渗透

何金禄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一中, 浙江温州

《教育的智慧》一书的作者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 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 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各学科“课课有德育, 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已成为当下很通识的教育理念。如何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呢?

我觉得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在潜移默化中, 用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才能取得比较好的德育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今天我们谈的情境创设, 就是指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 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从而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 在互动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

创设教学情境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时文引领, 提高认识

讲授初一年级《信用是金》一课时, 我先组织学生学习了一篇《关于诚实》的文章:“听说作弊在中国是一种普遍现象, 每个学生都作弊。打死我也不相信!因为, 一个作弊的民族怎么可能进步和强大!而中国正一天天地进步, 一天天地强大。”课文的最后还说:“即使你真的作弊了, 我们也不会戳穿你, 我们还会装作没有看见, 眼睛故意向别处看, 因为, 生活本身对作弊者的惩罚要严厉得多!孩子, 你的信誉价值连城, 你怎么舍得用一点点考分把它出卖了?”

文章虽然简短, 却有分量, 让这些初一年级学生一次次陷入沉思。通过创设贴近其自身实际的情境, 我们将通常会被认为是枯燥说教的道理, 化作简单的信息传递给了学生, 这让每一个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 就这样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问题引领, 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的情境, 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而且可以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学习《时尚与未来》一课时, 为培养学生绿色的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妈妈很会过日子, 购买冰箱要买有氟的, 认为便宜;买洗衣粉要买含磷的, 认

5. 给弱势群体以更多的关怀, 给予更多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似乎给那些性格外向的、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展示机会, 而那些平时学习基础较差的弱势群体由于有自卑怕错心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往往不主动参与, 袖手旁观, 这不是合作学习所期望的。合作学习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各展其能, 各得其所, 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新的发展。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 与学优生一起给予弱势群体多方面的关怀、鼓励, 更多地创造机会, 使他们相信“我能行”, 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性。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 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 尤其结合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小

为廉价;买饭盒要买塑料饭盒, 认为实惠;盛装生活垃圾只用一个塑料袋, 从不分装, 认为省事……你认为妈妈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为什么?”通过生活情境, 引起学生对环境参与感、义务感、是非感、荣辱感,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回报自然的生存价值观, 明确爱护自然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 把这种生活习惯的改变转化成自觉行为, 让学生的责任意识就这样在情境重现中一步步增强, 从接受信息, 到发展智力、熏陶感情, 最后形成健全、健康、高尚的人格, 取得全面发展。

三、设置活动, 体验真实

教师利用情境的各种因素:环境、角色、过程等, 适当创设仿真实际的情境,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可以使学生体验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验和经历中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形成更直观、更真切的认识, 在交互式体验过程中轻松掌握和积累知识并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如在学习《寻求紧急避险的规则》时设置情境“模拟求助”:“你放学回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撬邻居家的防盗门, 这时你该怎么办?”等类似的问题, 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交流、探究过程中, 将安全防护及应急、救援知识综合、分析和系统化。通过让其“客串”创设情境中的角色, 可有效促进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情境中接受、组织所学知识信息, 让责任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渗透到心灵, 其效果和意义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其他教学媒体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四、故事导引, 积极思辨

如学习《信用是金》一课时以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有一个中国学生, 学成后到德国的多个公司应聘, 这些公司都不要他, 同学们猜想一下为什么?”谜底是:因为这个留学生在德国曾经在乘车时逃过三次票。正在七嘴八舌的孩子们一下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震惊了, 都在默默地思索。经过预料中的短暂的沉默, 教师告诉学生: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 “信用是金”。学生的情绪、兴趣和课堂气氛, 被一个简单的情境调动起来, 同时学生的内心也烙下信用是金的印迹。

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却是无所不在的, 要注重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历史与社会课上的德育教育, 当如春雨润物一样, 潜移默化, 不仅要仔细掂掇思想教育的重要, 更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关注。

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有其不足之处,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 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使师生都受益。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40.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23, (8) :16-20.

[3]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杭州大学教育系1997年教育学硕士论文.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S].2001.

8.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方法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学生主体的学习形式不断推进和发展,

小组学习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师生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它已经步入了我们课堂教学之中。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指学生一起来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进行着目的明确分工共同学习。一般来说,它需要全体学生的互相配合,并且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要承担一定量的任务,并且大家能够互相学习、探讨、练习等等行为。教师要进行合理指导、点评。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的问题。

一、合作识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教学是非常基础的教学内容。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那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随着教师教而写和读,严重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导致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利用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按照所在小组根据顺序挨个朗读,要求一个读的时候其他人不能随便说话,一定要认真倾听,读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进行纠正改错,每个小组中还可以变换不同形式读。比如,开火车、齐读、两两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又为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帮助。

二、合作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文朗读指导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进行合理分组。比如,当人物对话多的时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完之后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出不足。再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鼓励那些胆怯的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三、合作评价

经过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处于简单、平

淡的状态中,认识问题过于简单,自我的评价能力自然也就相对低下了。而对他人的作文若是要求找出毛病来是很容易做到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小组互相传阅学生的作文,给他人的文章进行指正、点评。通过互相阅读,很好地能指出各自的缺点。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学生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学生針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地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冯晓丽.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时代教育,2009(07).

(作者单位 吉林省扶余市永平乡中心小学)

9.如何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 篇九

数学组 赵碧波

我们学校开展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三年多了,三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师们积极转变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愿意学习。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及格率得到明显提高,下面我就将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操作要领给大家作以介绍,咱们一起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对于这一问题大家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将此工作搞好,才能不断创新。对于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咱们过去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走,学生不思考,也不敢思考。对于一个新问题,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千篇一律,一个答案,一个模式。有一个外国专家到中国来调查我们国家青少年学习情况。到幼儿园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小朋友你们看这象什么?皮球、气球、月亮、脑袋、汽车轮子、苹果。。答案千奇百怪。他们天真无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他到了小学、初中,问同样一个问题,学生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圆。学生们的思维不敢想象,也不会想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新精神,正如大科学家钱学森感叹到:我们国家怎么了,怎么就不能培养出来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喜的是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国家开始了课程改革,开始了课堂改革。我们学校领导意识超前,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黄校长、许校长特别重视课堂改革,组织大家多次到清徐二中、恒水中学参观学习,向人家学习、向人家取经。不但走出去,还把人家请进来,让人家传经送宝。我们边学习,边实践,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模式。我们学校实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以来,各门学科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大家有目共睹。学生们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是后劲十足。据我了解去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应当是高二。康杰中学到高二全校成了一个火箭班,班里有50多人。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有5、6个。况且我们的中考前5名去了省实验中学。是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有哪些环节,关键有三个环节。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小组交流、讨论。

三、学生上台展示。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自主学习到位,以后的两个环节才能保障。那么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呢?咱们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态度都不同。大部分学生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摸索、自主学习也就是预习这个环节最好放到课堂上比较好。以前我们也尝试把预习放到晚上,让学生在家预习,可是效果不是太好。课堂上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我是这样想的:课堂上先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认真从头到尾看一边,看的过程中学生要拿上笔,把重点内容、重点句子、疑难的地方、看不明白的地方用笔画起来,圈住。等小组讨论时进行交流讨论。特别注意的是让学生不看书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节课的大体内容说一遍。例如:八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从题目来看重点词是探索,让学生用笔圈住。那么为什么要探索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这个学生要用心体会。既然勾股定理有用那么就要探索、就要研究勾股定理,书上有探索的过程。活动一:画三角形,用尺子测量,计算平方,找出平方之间的规律。活动二:在方格纸上数格子看看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学生探索起来有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知道干什么就行。探索完以后得出结论勾股定理。最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要能自己叙述下来。待学生把整个内容看完后,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根据学案的指导完成学案。以前学生在自学时对本节课没有一个整体概念,就事论事,成了填空,回答问题。仅仅完成学案为目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闲着,老师要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自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个别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遇到的困难,以便在师生互动时给予点拨,做到心中有数。

小组交流讨论。我的理解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交流,再一个是讨论。这个环节是给组内每一个成员展示自己的机会。交流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自学成果在小组内给其它同学展示,简单一些的问题组内的5号、6号同学给大家说少稍难一点的问题组内的3号、4号同学讲,有难度的问题1、2号同学讲,总之,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必须发言。都必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讨论就是大家有争议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答案,这个时候就需要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疑难问题小组内能解决的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等课堂展示环节解决。这个环节中,小组长是关键,小组长必须是一个组内管理力强,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小组交流的时候,老师也要深入下去,深入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老师要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不能把自己和学生分割开来。

学生展示。这一个环节,我是这样理解的:让学生上台展示有以下好处:

1、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大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学生上台展示能锻炼学生的胆量,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进行展示?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对上台展示学生的要求:

1、展示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

2、声音要洪亮。

3、必须有以下语言:“我是第几组几号同学,我现在给大家讲解第几题。”“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还有没有补充的”“谁还有不同意见,不同见解”。“老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如果有别的组同学给自己纠正错误。可以说“谢谢某某某同学,我以后会记住的”等等。展示那些内容:这要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说:本节课学生的疑难较少,那就把学案上的内容让学生展示给大家。如果说:本节课的难点较多,那就让学生把重点知识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展示。切记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错误老师不要急于纠正,而是先让本组其它成员纠正。本组纠正不对的,让其它小组学生来纠正。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只要有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能说,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学生都不会,这时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漫漫引导学生,直到成功。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10.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11.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十一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六年制课本语文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第二段的内容为:细雨如丝, 一棵棵杨梅树伸展着狭长的叶子, 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其中, “贪”、“吮”、“甘”是生字, 如何教学这三个生字呢?

二、案例描述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然后调动自己的经验, 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5分钟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独立阅读, 独立识字。

师:5分钟时间到了, 谁来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呢?

生1:“贪”是上下结构, 上面是“今”, 下面是“贝”, 宝贝的“贝”, 这个字的意思是今天有的人爱拿别人的宝贝。

师:你是根据“贪”字上下结构的特点识字的, 你还说出了这个字的意思, 妙极了。

生2:“贪婪”的“贪”就是“贪得无厌”的“贪”, 这个字我在《成语故事》这本书中就认识了。“贪得无厌”的意思是一个人爱贪污贵重的东西, 而且尽管贪, 永远也不满足。

师:听听张××同学的这番话说得多精彩, 她是多爱读课外书的同学呀!她不但读, 还有意地去记生字, 去理解词义。这个生字对她来说已不是生字了, 她从平时的阅读积累中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生3:当今社会, 有许多大贪官, 他们喜欢金钱、金表、金钢笔这些宝贝, 所以“贪”是上“今”下“贝”。

师:瞧;他不但能根据“贪”的结构识字, 还能与自己的见闻联系起来, 真是个关注社会生活的同学。

生4:“贪婪”的“贪”是指杨梅树渴坏了, 见到雨水就不停地喝, 永远喝不够似的。

师:你是把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识字记的, 你把课文读懂了。

生5:“吮”, 左边表意, 右边表音, 是个形声字。

师:你能读出右边这个字的的读音吗?

生5:读不出来, 我是猜测的。

师:猜测也是一种识字的方法, 右边这个字是“允许”的“允”。

生6:“吮”是形声字, 左边的“口”表示用嘴吸的意思, 右边是表读音的。

师:你能表演一下“吮”的样子吗?

生6:表演:撮口用力吸。

师:表演得多投入多形象啊!

生7:“吮”是一个小孩儿用口吸妈妈的奶。“儿”字上面的那个部首就是妈妈的乳房。

生:大笑。

师:哟, 面对这个“吮”字, 你想起了小时候吃奶的情景, 并且进行了大胆而丰富的想像, 把“吮”字的音形义说得妙极了!你的这种识字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充满了情趣。同学们, “吮”的本义就是一个小孩张大嘴巴吃妈妈的奶。我们都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 我们要爱妈妈, 要爱这个“吮”字。

生8:“甘”是“甜”字去掉“舌”, 意思还是“甜”。

师:你是用取偏旁的方法识字的, 巧妙。

生9:“甘”字我上幼儿园时就认识, 是“甘肃电视台”的“甘”。

师:上幼儿园时爱看甘肃电视台的动画片, 所以就认识了这个“甘”字, 对吗?

生:对。

师:看电视是学习生字的好时机, 我们是甘肃人, 都喜欢“甘”字。

……

师:大家都调动了自己的经验识记住了这三个生字, 方法很巧妙, 也很有情趣, 而且, 通过刚才的交流, 发言同学的识字方法又变成了每个同学的识字方法, 这样一来, 一个字, 就有了好多识字方法了, 大家的经验又多起来。希望大家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能做到吗?

生:能!

三、案例分析

自主探究的前提是学生“能学”、“想学”。三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 (1~2年级) 的学习中, 积累了许多识字经验, 诸如“象形法”、“会意法”、“形声法”、“顺 (上接第61页) 口溜法”、“谜语法”、“熟字加减法”、“转换部件法”、“归类法”、“生活环境识字法”等, 这些经验, 是他们自主探究的基础。只要老师唤醒他们“想学”的意识, 他们就能够自主探究地学习。本课例中, 老师在学生识字前“导引”时明确的内容指向、目标确定、方法点拔、时间限制、活动安排等, 足以唤醒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因为老师的“5分钟后交流识字方法”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搭建了开展比赛的平台;因为老师的信息顺应了学生天然的强烈的自我表现心理;还因为老师的“调动自己的经验, 用自己的方法识字”的点拔符合学生“能学——会学——学会”的认知规律。课例中, 丰富的识字方法证明了学生在5分钟内激活了自己的思维, 调动了“自己”的经验, 运用了“自己”的识字方法。这些巧妙的方法, 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 否则合作将流于形式, 探究将浮于表层。本课例中的合作探究, 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面对学生巧妙的识字方法, 老师没有用“很好”、“真棒”之类的含糊表扬语, 而是在倾听学生发言中敏捷地捕捉到了学生的思维技巧, “点破”了学生的识字方法, 让所有学生 (包括发言者) “豁然开朗”, 顿悟了方法的绝妙所在, 强化了思维的深刻性。这样, 每个学生面对一个生字就拥有多种巧妙的识记办法, 从而丰富了每个学生的识字经验。

12.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篇十二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中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过去那种封闭、单

一、程式化、低效率的教学局面正在被打破。通过提高教师观念,规范合作程序,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素质,科学合理分组,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策略

有效的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我们要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教学及学习方式的根本目标。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展开,并取得有效的成果,现浅谈如下:

一、科学合理分组,建立小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二、设计恰当的问题

(1)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问题”,把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这些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它们没有书本上的现成答案,它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因而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这样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设计问题应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符合学生思维习惯。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应合理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并做好有序调控,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前,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课题要进行独立思考,针对问题自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才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对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否则,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会使我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发展受阻,影响思维品质的发展。

(2)勇于质疑、敢于探究的习惯。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前,要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点。如学习“大一统的汉朝”时,老师设计这一论题:面对汉朝初年萧条之局面,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样?针对论题有的同学问:我们现在年龄还小,自己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这么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做到“在疑中学,在学中疑”。

(3)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和认知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求学生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互补整合,而且也要学会参与、学会尊重他人。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按照自己的分工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努力使自己“会说”、“善辩”。

(4)认真倾听和评价其他同学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但要会说、善辩,而且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如不要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要努力掌握同学发言的要点并友好地作出切中要害的合理评价等。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13.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十三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语言组织能力还不是太强,针对这种情况,要制订了适合一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具体做法:

(1)每班的教师应根据各班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孩子,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在合作中,先是做好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每个组要有领导者,检查者,记录者,汇报者,操作者等等。分工好了,教师也应该给孩子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2)刚开始应是2人合作,过两个月以后,合作学习小组人数逐渐过度到4人一小组,组长定为1号,必须是从全班挑选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的,2号的程度较次于1号,3号和4号以此类推,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层次感。教师要先在上课的前一天,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在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里,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小组长应该怎样去支配组里的每个人?怎样让组里的成员有顺序,有组织的进行合作?让1号在交流时帮着3号,让2好尽量和4号互帮,这样就提高了学困生的能力。

(3)是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14.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十四

关键词:化学教学,小组合作,概念图,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习初期, 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进入高中阶段, 学习内容的增加, 知识点、公式也越来越多, 知识的记忆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学生逐渐失去学好化学的信心。因此帮助学生寻找合适、有效的化学知识点记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笔者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共同构建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章节的概念图, 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和高效记忆。

二、“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教学模式

1.正确分组

首先以平时课堂观察和测试成绩为依据, 再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活跃程度, 混合编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6~7人为宜。分组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选择基础扎实、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

2.理论指导

教师必须在第一次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时进行理论指导, 内容包括:概念图的定义介绍、构建概念图的一般步骤、评价标准, 特别是概念图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指出本节课所涉及的核心概念, 其目的是限制概念图的应用范围, 以防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

3.课堂教学环节

(1) 学生的任务。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分好小组, 明确命题和要求, 待教师发出命令后立即开始, 并限定时间, 最长不能超过30分钟, 留15分钟左右汇报总结。组长是核心, 组织组员展开讨论, 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 初步拟定概念图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构建整体框架后, 进一步分工, 完善细节。整个过程中如果发现知识性错误, 则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议解决问题。

(2) 教师的任务。巡视全班, 督促偷懒或无所事事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时间、“挑起”小组之间的竞争, 同时对学生的指导点到即止。最后还要根据实际内容制定评价标准, 特别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4.概念图制作步骤

(1) 认定中心主题:确定本节课教学的中心知识或概念, 并用这个主题作导引, 罗列所有概念, 包括相关概念。例如, 在理解掌握“物质的量”时, 让学生用“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溶液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微粒数”“阿佛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来构建概念图, 通过比较、梳理, 揭示各概念间的关系。

(2) 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以关键概念为中心, 分析确定其他概念与关键概念的关系。在选最高层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需要组内成员反复思考、讨论、反思中心主题的引导方向, 从而为概念排序。

(3) 开始构建概念图:在相关概念间连线, 注明关系。在连接线上写上合适的连接词。连接词必须清晰表达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使之成为简单、有效的命题。当大量相关的概念连接起来并形成层次后, 可以看到对应某一知识、命题、中心主题的意义架构。

(4) 重新整理:这包括为概念图进行概念的增减或改变上下层关系等。这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整理, 这样的整理过程往往会带来新的启示。

(5) 在不同分支的概念之间寻找有意义的“横向连接”, 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关系。横向连接能有效地帮助在某一知识范畴内看到新的关系。

(6) 详细、具体的例子可以用简图或代表符号附在概念上。根据化学知识的特点, 对化学概念图的制作方法可做一些改进:①放在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既可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或同时使用化学符号和文字表示;②连接语既可用文字表达也可用化学公式表达, 或同时使用两种表达方法;③例子既可以是相关概念的具体例子, 还可以是应用此概念的规律说明或特点, 表达方式可以用名词表示, 也可以用化学原理、化学公式表示。整个构建概念图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以组长为核心, 共同讨论, 并商议解决问题。

5.成果汇报展示

时间一到, 每个小组把本组构建的概念图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组长根据概念图介绍所学内容, 并说说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

6.教师点评

在评价方面, 教师要把过程性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 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并总结存在的问题, 鼓励学生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三、总结反思

15.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十五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课程标准、教材的实施,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新的教学理念摒弃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课”方式,而变为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经历。体验生活中的知识、生活中的科学,体验成功与失败,在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由于我们学校每班的人数多(60?70人),教师要想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过程的确难以面面俱到。经过一段的实际教学以后,我们感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何使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能很快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在进行分组学习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常观察。

刚入学的孩子,可以说是在性格、家庭环境、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着较大的区别。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已经能算一些简单的除法,20以内的加减法更不在话下,有时还能冒出

一、两句英语。而一些学生却连基本的数数还不够流畅。这些情况,在老师通过初步的了解,与孩子进行简短的交流以后,应该做为一个依据,为后面有目的的分组做准备。同时,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是不会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进步,教师也要通过时时的观察,随时改变分组形式,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进步。

2、勤记录。

由于分组教学,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促进。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感受也是多样的,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采的。分组交流时,有的孩子总是自己想,不愿表达;有的孩子总是处于“优势”,别人都要听他的;有的孩子总是动个不停,影响别人„„那么,教师应该把最初的观察所得,以及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典型情况,进行简单的记录,为学生建立基本档案(或和成长记录袋结合),在进行一段学习之后,教师要对照原有的记录,对学生分组情况进行反思,进行改进。

3、善调整。

在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那么,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就可以根据事先的观察、记录所得,尽量把不同性格、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分在一起,也就是异支分组。让爱说的和不爱说的在一组,知道多的和知道少的分在一组。先让不爱说的,知道少的先说,其他学生做补充;也可以给每个学生设定学号,今天“几号”为主要发言人,“几号”补充,其余任意:也可以给组内每个成员规定“角色”,如“组长”主持全组的讨论,“时间控制员”控制每人说的时间,“噪音控制员”控制讨论不受干扰:组内形成互补,组员互相理解,互相促进。教师在此是一个观察者、参与者,及时发现不合理因素,适时调整,避免出现“死角”。对于特别优异者,也可以进行组外交换,便于带动全班尽快熟悉这种学习方式。

4、巧设计。

合作学习,并非是把一个组的学生简单的聚合在一起。教师在创设出和谐、平等的氛围以后,还要提供可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能调动全组的智慧,才能得以解决。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新世纪”第一册的数学教材中,设计有许多这样的练习。例如:“P93页,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小组合作,可以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拼摆出楼房、机器人、坦克„„。”“P43页,统计全班男、女人数,说明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小组合作,一人数一个组,会又快又好。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如,复习时的“算式接龙”,大家都说得 1 数是7或6的算式,看哪一组说的多。“统计”一课,在进行小课题展示时,可先组内交流,再选代表,全班交流,哪一组获胜,全组都有奖励。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事可干(即任务的分配与选择),教师再设计一些评价工具,有效的加以利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感到,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原有象“抱背做直”、“看黑板”、“认真听讲”„„这样的“规矩、纪律”难以进入课堂。“除旧”还要“布新”,在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新的常规,才能使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1、听。

刚入学的孩子,一人张口,众人七嘴八舌,分不出个东南西北。只顾自个儿说,自个儿玩,根本不管老师说什么,哪里还谈得上听其他小朋友的,更无法交流。因此,我认为,如何让学生“认真倾听”是一个关键。只有他听到了老师的话,小朋友的话,大家的话,他个人才能有所想,有所感悟,有所判断。形成自己的思想。刚上课,有的老师用幼儿曲的铃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再改为手势控制,最终,我们是要让小组内自主控制。别人发言,只能鼓励,不能打断、干涉。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控制,也使学生知道了互相尊重。

2、说。

不同的孩子,由于性格不同,差异特别大。刚入学,彼此陌生,无从交流。这样,就要让学生先敢说,再会说。教师可以给出一定时间,先让学生自己互相熟悉熟悉。这时,让他们大声说,随意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不加控制。也可以,上讲台来说,每个说完的小朋友都要给以掌声,表示鼓励,培养自信,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根据组内角色的不同,分配任务,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互相配合,互相评价,这些评价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能逐渐培养学生会说。

3、感悟。

这里的感悟,指的是一节课中,要给学生留几分钟“感悟’的过程。因为,体验和感悟是认知过程中的两种生活形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内化后的内心反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看书,看有关资料,或自己动手做一做,画一画与刚才学习有关的内容。最初,学生可能是无目的的去看、去拼摆,只对一些图、动画、颜色等感兴趣,还不能领悟其中的数学知识。所以,最初的这个环节,要尊重他们的兴趣所在,随意看,随意表达。日子长了,学的内容多了,再提出要求。

16.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十六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文号:SXHY125----02

3课题类别:(绥化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 学科类别: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丁宪辉

负责人所在单位:绥棱县绥中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是师生文本对话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动态来促进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形式。在提升语文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育要面向未来,合作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深得民心,合乎民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改革理论

二、课题的界定

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探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师与生双边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课堂管理与成绩评定等动态因素达到最佳状态、最佳效果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构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认识和理论上一次新的飞跃,对指导如何解决好我国目前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顺利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

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倒置、教学方法简单,教师在新的改革面前无所适从,要理顺、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改革。

“操作策略”研究,就是从问题出发,从课堂教学着手,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确保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发展。

2、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改革。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指明了方向。“操作策略”的研究,就是为了把新课程理念变为教师教学的导向与“工具”,为教师提供实践上的策略,使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3、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未来的社会是开放的、互相依存、充满竞争的社会。要使我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大批的具有全局观念、战略眼光、有包容精神、协作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封闭的、“孤军作战”的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关心的是“自我”,忽视了他人的存在与作用。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才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操作策略”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方法、手段与途径,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既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又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不断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分析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课题提出的理论根据。

美国教育学理论家加齐(Gage.w.l.)指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这一过程包括:1.教师的观察和认知过程。2.教师的行为。3.学生的观察和认知过程。4.学生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被赋予同样的权重。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包括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民主是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的外部条件,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民主素质的必然要求。发扬教学民主可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从而促进教学的有序有效进行。

课堂交流是学习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活动,学习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生生交流的水平和类型。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团结友好,可以产生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心理氛围。

六、课题研究内容

1、本课题是一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系统工程,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广度、深度、层次三点上去进行考虑,力求通过研究、构建一个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与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策略体系,其研究具体内容是:

⑴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

A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B促进形成良好的班内人际关系

C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

⑵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

A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B教师做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2、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成绩评定及奖励策略。

⑵小组学习合作时机策略。

⑶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技能培养策略。

七、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

2、教育调查法:深入学习小组,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小组带动法:通过个别学习小组,再带动、感染其它小组的学生也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八、课题研究采取的技术手段

1、教育统计法:对调查、测验、问卷等研究工作所收集的数字资料加以整理计算检验。使之条理化、明晰化,便于分析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整理制表、制图使之直观形象,便于分析和应用。

九、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国内、国外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验及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经验上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相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本校教师的热情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十、课题研究的特色、创新之处

在本课题的研究未全面完成任务及未全面推广实施之时,继续对其进行应用性探索与研究,将有助于使其理论得以验证,使其操作得以更加完善、具体、实用。

本课题的研究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如何科学、客观地对学生个体、团体的学科成绩进行基础评定与奖励评定,尚未见到系统的阐述和验证。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应确定在此,期望通过实践,探索出针对这一重点的理论和实施策略。

十一、课题进展步骤及成果

课题进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11——2012.3)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2.3——2013.8)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3.9——2013.11)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论文:《建构语文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

3、班级小组分组名单及分工

4、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和案例

5、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听课记录)

十二、课题研究基础

1、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在以前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学校部分语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尝试,经过一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文

字材料,学校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了培训;学校关于“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一文获省级二等奖。

2、有良好的教研环境。中心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面指导;参与教师的高度热情,较丰富的科研理论知识,善于探索的精神,为本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课题组成员分工

⑴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论证:丁宪辉、赵文营。

⑵成绩检测、小组建立:丁宪辉、赵文营。

⑶研究阶段小结:全体成员。

⑷阶段总结:丁宪辉、赵文营。

⑸结题总结:丁宪辉、赵文营。

⑹经费保障:丁宪辉、赵文营。

⑺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丁宪辉、赵文营。

⑻学习培训、理论指导:丁宪辉、赵文营。

十四、经费预算

⑴资料打印费2000;⑵学习考察培训费2000元。⑶其它2000元。

十五、课题组织机构

组 长:丁宪辉

副组长:赵文营

顾 问:陈海军(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双棱(中学校长)、董德鑫(中学教务校长)

参考文献:

17.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篇十七

实践发现: 合作探究式教学模能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 在尝试解决问题以及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这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的好处? 1课堂拉入新活力,2树立“中等生”“后进生”的信心,3符合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

它的具体操作细节如下: “问题设计———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达标训练———整理归纳”具体如下: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策略一: 科学合理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作用.

(1)根据学生的小群体划分.先选组长,自主选择组员;

(2)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划分优生带学困生.

策略二: 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1组长: 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

2组员: 3人先选,设一名副组长,一名主发言人,一名纪律委.

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精心准备一份“导学案”. 它的第一部分就是“自学导航”; 其中,可以设计一些预习提纲和预习作业; 也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及不同类型的作业. 这样,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并且,对本节知识内容已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了解,对学习本节知识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行间巡视、 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提问、检查“自学导航”的学习情况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 “后教”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学习的学生. 教学中教师按上述环节顺序让每一环节准备相同内容学生自己推出一人担任主讲,其余人组成评议组, 主讲说完后,由评议组补充、完善或评价、矫正……

策略三: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

(1)认真思考,大胆发言;(2)学会倾听;

(3)学会侦疑;(4)学会补充.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组间互相交流,也可以抽学生把自己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这样,大家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信息能够多向交流,让每一名学生都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个人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的精神, 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 使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去探索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一种主动质疑的能力. 生共同完成教师的精选题例题的讲解,同样采用启发讨论式,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问题的解答,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归纳、小结( 最好由学生自己完成) ,并评选本课“主讲明星”与“最佳评议”.

策略四: 选择合适意题和恰当时机

针对学生交流之后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点拨. 但要注意: 1教的内容是: 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方式应该是: 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与不完整; 对“不对的”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要帮助补充. 3教的要求是: 教师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这样,就能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真正达到拓展延伸的效果.

策略五: 善于激励以激趣.

1利于竞争; 2利与外部奖励; 3善于评价.

策略六: 努力缩小优劣差距,优生包办差生在“导学案” 的“达标训练”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一些典型性,梯度性的练习题,要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同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触类旁通; 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策略七: 要明确小组活动真伪,杜绝假合作先让学生主动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等;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教师根据情况作整理归纳.

策略八: 要明确研讨任务、目标和要求.

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以“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得到充分挖掘和激发.

1. 让学生走上讲台,既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满足其表现欲,尝试成就感,又让学生亲历知识掌握的构建过程.

2. 由于要自己完成课前的准备作业和讲解内容,迫使学生进行章节的全面复习,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这一复习环节,却真正达到了自我自觉地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 组织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程,培养了学生口才、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促使学生的个性达到良性的发展.

4. 由于改变了课堂的传统座位排法,学生得到互相帮助的机会,学习较差的学生能直接得到学有余力的同学的帮助和指导,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兴趣, 提高了学习能力. 伙伴的互帮互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上一篇:蒙面人的阴谋作文下一篇:搞笑脑筋急转弯连环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