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思想教育工作

2024-07-26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工作(10篇)

1.戒毒人员思想教育工作 篇一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纪律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一、不准泄露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秘密;

二、不准滥用职权、弄虚作假;

三、不准隐瞒戒毒(康复)人员违法事实,包庇、纵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违法犯罪;

四、不准非法侵害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身体、侮辱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人格;

五、不准非法剥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人身自由;

六、不准非法搜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身体、物品或者住所;

七、不准利用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从事营业性活动或牟取其他私利;

八、不准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

九、不准吃请或收受好处;

十、不准有其他违法乱纪行为。

2.戒毒人员思想教育工作 篇二

1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少人认为吸毒者回归社会后后续管理工作是公安, 司法行政和街道 (镇) 和其他职能部门的事, 这种认识的存在导致了有些单位认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是政府的事, 一些部门认为后续管理教育机构设在司法行政部门, 司法行政部门应该去管, 而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1.2 戒毒场所心理康复手段单一, 培训不力。

强戒机构心理康复的方法很简单, 几乎都是军事化管理, 现有的法律, 法规的学习和康复劳动。有效的矫正和心理治疗的并不多。收戒治疗一般只能解决生理成瘾问题, 而心理成瘾问题无法解决。一方面吸毒者往往有一些心理障碍, 回归社会后难以正常生活。另一方面, 强制戒毒隔离所在技术教育, 技术门类方面覆盖率低, 许多戒毒者对职业技术教育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回归社会后, 缺乏就业技能。加上吸毒者本身条件差, 社会歧视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果没有政府, 社会支持, 依靠自己自谋出路, 这是非常困难的。

1.3 社区康复、帮教显得苍白无力缺乏有效的措施。

在实践中, 社区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优势, 也没有把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作为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即便是已经进行的帮教工作, 也是重形式, 轻内容。吸毒人员中回归社会后的康复工作本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 康复工作已成为一句空话。公安机关的职责履行也流于形式, 吸毒者出所后往往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

2 戒毒人员康复和回归后续管理的现实意义

2.1 是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进一步加强对吸毒者返回后续管理, 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戒毒人员虽然在戒毒所经过心理康复, 但因为他们接受康复教育时, 在一段时间内和社会生活隔离, 回归社会后, 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面临着比一般社会成员更多的困难, 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帮助。

2.2 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保持社会和政治稳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戒毒者回归社会后, 有脆弱的心理。虽然他们大多是真正的戒毒, 具有重新做人的愿望, 但回归后生活问题, 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 就业无门, 那么, 他们再次复吸的可能就会很大。帮助戒毒回归人员解决他们的后续问题, 不只是为了巩固戒毒治疗的效果, 促进康复的个体的需求, 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中国梦”的政治需要, 是预防犯罪, 减少犯罪,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3 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戒毒者回归社会问题的研究随着社会转型, 社会稳定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这已经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3.1

整合社会资源, 恢复并增强社会功能, 建立和完善社区与家庭三结合的社会管理控制系统, 实现家庭监督, 社区矫正和教育民。后续的管理人员应该是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 (去街道司法所工作或兼职的警察) 。因为所内管教干警对戒毒者有更全面的了解, 并有专业的戒毒矫治经验, 戒毒人员对他们也信任。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对戒毒人员的后续管理建立档案, 配合当地管理部门对戒毒回归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对戒毒的回归人员通过定期预约, 检测, 调查了解, 并形成后续的评估分析报告。后续管理强制措施主要包括警告管理对象;对那些复发和复吸毒品的管理对象, 临时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接触对象;对严重违犯后续管理协议或复发, 注射毒品的, 可以强制收回隔离戒毒所内, 继续执行原来没有完成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限。

设立专项基金, 提供过渡性生活保障和就业安置, 对戒毒者回归社会, 预防和减少犯罪,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具有重要的意义。筹集后续管理基金可以通过争取财政保障, 争取社会捐助, 将劳动报酬转为后续管理基金, 有条件的办理低保, 争取一年的公益岗位等方面来实现。

3.2 完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就业援助系统。

戒毒者回归社会, 是否能够及时获得最基本的物质生活, 以维持生存的底线, 这是确定其能否在社会立足, 顺利融入社会的稳定剂。

应当对戒毒人员开展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 提高技能素质。戒毒场所的戒毒人员的教育, 需要在加强法治的基础上狠抓思想教育, 重点应放在引导回归人员接受新的信息上。介绍社会生活的最新信息, 学习市场经济的观念, 开展就业观念的教育, 了解社会就业信息的需求同。对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应当面向社会实际, 符合回归人员的生活和就业的需求, 如电脑操作, 服装剪裁和制造, 电工, 钳工, 汽车驾驶和维修, 医疗, 护理, 家电连锁营销管理等。戒毒回归者至少学习一到两个实用技术, 将大大提高回归社会后的就业谋生的能力。劳动和教育部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规划中应当列入戒毒人员的职业培训内容, 由劳动部门指导, 投入资金, 师资;教育部门设计课程内容, 司法部门制定评估和验收办法, 并在此基础上, 颁发社会统一认证的等级证书。

通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戒毒回归人员;利用社区就业服务网络, 加强独立的劳动组织的开发, 引导戒毒回归人员到社区服务业中, 对公益性岗位实行财政支持;非公益岗位实行戒毒回归人员岗位补贴或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 促进社会就业, 帮助戒毒回归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3.3 加强动态管控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 对其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动态监测, 是进行回归社会后续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建立戒毒人员帮教联系卡。需要将公安专管的警察, 司法助理, 街道办事处人员, 社区工作者, 单位管理人员的地址, 联系方式进行公开;将吸毒者和他们的家庭地址, 联系信息提交管理机构, 建立个人信息卡, 包括姓名, 照片, 性别, 出生日期, 血型, 指纹, 教育, 体貌特性, 身份证号码 (包括驾驶执照号码, 地址, 户口) , 违法的经历, 惩罚, 主要亲属, 联系信息等。

3.戒毒人员思想教育工作 篇三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4-01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静脉注射海洛因共用注射器及性关系混乱是导致感染HIV的主要原因,约占46%,部分地区高达70%以上。强制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食、注射毒品的依赖者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理脱毒、心理矫正、适度劳动、身体康复和法律、道德教育的场所。近年来,在强制戒毒过程中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日渐增多,对他们的治疗、管理也困扰着各强制戒毒机构,为了探讨适合于强制戒毒中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管理模式,现将我所对32例HIV感染者、2例AIDS病人的管理教育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99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强制戒毒人员916例,全部进行HIV检测,查出32例阳性,均为男性,职业:个体、无业,年龄:22---36岁10例已婚,22例未婚,大多数有非婚性史,在性生活中不用或偶尔使用避孕套,其中1例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高热、疥疮诊断为AIDS病人,另1例高熱、体重下降、肺部炎症,抗菌治疗无效诊断为AIDS病人,出所二十余天死亡。

1.2方法 采用入所及所内管理与出所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1.2.1入所及所内管理 建立强制性HIV检测制度,所有强制戒毒人员入所时必须进行HIV检测,并以上大课的形式对所有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吸毒危害、艾滋病基本知识及危险行为的识别,故意传播艾滋病应负的法律责任、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等教育。对确诊HIV抗体阳性的,由主管医生掌握情况,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医生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并与其他戒毒人员分区管理,分别治疗、不得串房。对入所前本人已知是HIV感染者的病人给予心理疏导,每日定时体能锻炼,管教定期找病人谈话,了解思想动态,严防消极自杀与报复行为,在我所收治的强制戒毒人员中有3例入所前已确诊为HIV感染者,为了逃避公安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入所后他们以患艾滋病为由寻衅闹事,我所在对其采取保护措施后,每日从生活上给予照顾,根据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并对他们进行毒品与艾滋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什么是危险行为、故意传播艾滋病应负的法律责任等教育,管教每日谈话、心理疏导,通过细致耐心的工作使3名戒毒人员安全渡过戒毒期。对HIV感染者的血、排泄物、分泌物及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医疗器械予以严格的消毒。

1.2.2出所管理 对于所内检出HIV抗体阳性者,于戒毒期满出所时告知检测结果,同时告知AIDS病人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对于2例AIDS病人经过抗菌、对症治疗,效果差,由于病情严重,办理了所外就医手续。出所的通知常住、暂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及卫生防疫部门,定期随访。

2 结果

2.1通过以上所内管理措施的实施,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了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1例出现消极自杀、报复行为,未产生医源性传播事故。

2.2两例AIDS病人因病情严重,办理了所外就医手续,一例出所后情况不明,一例出所二十余天后死亡。

3 讨论

对戒毒人员的管理分入所、所内及出所管理

吸毒人群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凡入所的所有强制戒毒人员必须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对所有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加强体能锻炼,对入所后发现HIV抗体阳性者应隔离治疗、分区管理,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对症治疗,为了戒毒所的管理安全,防止其因思想波动,给所里安全工作造成影响,在其出所时告知检测结果。对所外已确诊的HIV感染者入所后掌握其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工作,防止所内传播。在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掌握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思想动态,防止消极自杀、报复心理,严防所内传播。

4.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 篇四

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组X号。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差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 人施教。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这导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包袱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造生活,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成果也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状况,大队民警多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出现的此种情况,大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及时发掘可能存在的思想危机以及可能带来的现实危机,联系当 地公安和法院得到其儿子案件的最新进展并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及时帮助该员。最终得知其儿子死刑缓期执行,该员情绪得到些许稳定。

大队针对该员的情况制定如下矫治措施:

1、加强心理疏导,勉励该员只有认真改造早日戒掉毒瘾,才能争取早日与自己的儿子相见。

2、进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其儿子的事情,一方面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引以为戒,不能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3、在生活上予以关心,该员的丈夫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自己的生活较为困难,因此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关心该员,使她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干部的关怀,从而认真改造。

4、与其亲戚取得联系,通过共同帮教,稳定该员的情绪,尽量环节该员的思想负担。

5、加强夜间巡查力度,该员由于家庭变故,常常夜间难以入睡,为了防止该员突发事件,应加强巡查力度,观察该员的入睡情况,遇到该员有思想情绪时,及时予以开导。

通过以上的种种矫治措施,目前该员情绪基本得到稳定,改造生活也步入正轨,但是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她的观察,注意其心理变化,挖掘其内心深处潜在的危机,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和思想道德教化。

通过这个个案我们明白帮助学员戒毒不光是要生理戒毒更重 要的是心理毒瘾的戒除,当她们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时转而向毒品来需求解脱以前所取得的成效可能会前功尽弃。从这个案子得到以前几点启示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冷静的思考,避免因冲动引起的灾难,因为冲动是魔鬼。

2、亲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育上也要充分利用亲情教育手段。

5.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循征个案 篇五

—人在情境中,吸毒青少年个案研究

高玉方

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六大队

摘要:国家禁毒委发布的《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我国的毒情表现出青少年滥用合成毒品及吸毒人员低龄化两大特点。目前,我国青少年吸毒形势不容乐观。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今年06月,我国共有吸毒人员234.5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有146.3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62.4%;18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达到了4.2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1.8%。根据国际通过的显性吸毒人员和隐性吸毒人员1:5的比例,实际吸毒青少年人数远不止这些。长此以往青少年吸毒的泛滥对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社会的安全稳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如何纠正吸毒青少年的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使吸毒青少年在行为和心理上接受强制隔离戒毒是我们以后戒毒工作的首要目标。

一、基本资料

顾某,男,22岁,四川省内江市人,未婚,大学文化。2015年07月18日因吸食冰毒被当地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该戒毒人员于2015年07月24日被送入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治期限为:2015年07月18日至2017年07月17日。顾某曾于2010年因抢劫罪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据顾某自述其从2010年开始吸毒至今已有六年。

二、背景资料

顾某为家中独子,在其幼儿时期父母就已离异,也许是顾某从小就失去母亲的缘故,顾某的父亲及其亲人对他都格外的溺爱,顾某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也使其逐渐养成了任性、叛逆、偏执、自卑、自尊心强的性格。顾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但家人的溺爱而非关心却使他走上“毒途”。高中时期的顾某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从此便开始了从好学生向坏学生的转变,翘课、打架在顾某看来也已变得习以为常,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涉世未深的他在所谓朋友的教唆以及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接触冰毒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在2010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时候的顾某还是一名高中生。经过一年的牢狱生活顾某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再一次让家人失望,2012年经过顾某家人的努力,顾某顺利进入内蒙古大学成人教育学习,但顾某在校期间受毒品蛊惑早已无心学习,并在同年辍学在家,直到于2015年07月18日被送到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三、问题诊断

基于对顾某基本情况的了解,民警分析导致其吸毒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原因

由于家庭原因,戒毒人员顾某小时候便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良好照顾和身心呵护,与父亲的沟通机会很少,难免造成顾某心理上的各种压力情感无处发泄,顾某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顾某内心的无助感和孤独感,而毒品在顾某看来给予了他巨大心理安慰的同时也为其情感的宣泄提供了一条良好的渠道,所以顾某一旦沾染毒品便对其产生了强大的心理依赖。

(二)家庭原因

戒毒人员顾某由于与父亲从小便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造成了亲自关系的淡漠;另外顾某的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即过于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使顾某在成长过程中情感无所寄托并最终走上歧途。

(三)自我认同问题

由于顾某的父亲常年在外忙工作,顾某从下便总是一人独处。顾某在高中以前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但很少得到父亲的鼓励和夸奖,而且与其父亲的交流也很少,不能有效的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导致自我的认同感较为低下,缺乏对自我的信心,从而使顾某产生了逃避现实的自卑心理。

(四)认知偏差

顾某父亲错误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顾某认知行为的偏差。过分的注重顾某在成长过程中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忽视了精神的慰藉,从而使顾某的内心中逐渐产生了父亲对其冷漠的错误认知,随着顾某的成长其与父亲的隔阂逐渐被扩大,并在顾某的青春期阶段达到了顶峰。

四、理论基础

基于民警在日常戒治生活中对于顾某的观察以及与顾某、顾父谈话所获得的信息,民警决定采用“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对顾某实行心理干预。

据“人在情境中”理论看来,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戒毒人员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戒毒人员顾某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①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与需求一直带进了青少年时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不合理的要求;②来自环境的压力;③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困扰都会使顾某面临压力,如果压力达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那么个体人格的发展就会随之受损。在该案例中,戒毒人员顾某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离婚,从小就没有母爱的顾某在其未成年最需要关爱的时候,父亲忙于工作而忽视了他的各种心理需求,特别是亲子情感的交流,这造成了顾某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五、矫正目标

(一)总目标:实现顾某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到合格社会人的转变。

(二)具体目标:

(1)修正戒毒人员顾某的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感,增强顾某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2)促进与戒毒人员与父亲进行沟通交流,加强顾某与其父亲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逐步转变父亲在教育方式上的“刻板印象”,尽量为顾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3)提高顾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辨析力,使其有能力建立起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社会关系网络。

六、矫治计划与措施

矫治计划贯穿于个案矫治工作的全过程,它是否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决定了询证个案矫治的成败。

(一)矫治目标要避免出现理想化的问题,切合实际从戒毒人员的在戒治期间的情绪、礼节礼貌、法律知识以及行为养成等作出明确的要求,使戒毒人员在走出戒毒所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矫治措施的制定要建立在民警与戒毒人员顾某长期平等交流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戒毒人员顾某的身心特点及现实需求的充分了解,使其对民警从思想上产生认同感,并在顾某的帮助下使顾某能够正视现实、立足现实。

(三)矫治措施

(1)运用“人在情境”理论改善顾某父子关系。“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人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属的环境中,因此家庭环境的和谐是实现矫治成功的关键。民警通过与顾某父亲的多次面谈,一方面共同探讨顾某现在的状况、另一方面纠正顾某父亲错误的教育方式。使顾某的父亲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慰藉。

(2)运用“人在情境”理论提高顾某的自信心。“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既要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又要认识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通过与顾某的交流,民警了解到顾某性格孤僻、寡言少语其实是内心自卑的表现。为此,民警通过鼓励顾某参加一系列教育矫治活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康复活动),一方面增进顾某与其他戒毒人员的交流,改变顾某孤僻的性格;另一方面通过在活动中不断取得的成功,使顾某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3)纠正顾某的认知偏差。顾某与父亲长期情感交流的缺失,使父子之间的隔阂逐渐扩大,这也直接导致了顾某在成长过程中认知行为出现了偏差,认为自己在父亲的心目中可有可无。为此,民警鼓励顾某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主动给其父亲打电话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探访日期间在民警的积极地引导下父子之间经过了几次长时间的情感交流,目的在于一方面转变顾某的错误认知,让他知道他在父亲的心目中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也使顾某的父亲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教育行为,并作出改变。

七、效果评估

采用纵向对比,通过对比戒毒人员顾某刚下队的表现,现在的顾某从情绪、认知及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顾某很好的融入了六大队的戒治环境,实现了被动戒毒向主动戒毒的转变,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起来,与民警及其他戒毒人员经常是有说有笑。另外通过顾某及其父亲的努力,两父子之间的隔阂也逐渐消失,现在顾某的父亲在每周的探访日都会来看望他,两人彼此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民警也通过与顾某谈心了解到顾某对以前自己的行为充满了悔意,他说:“眼看着父亲的白头发越来越多、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所在,以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父亲真正的接班人,从此不再让他为我操劳。”

八、个案反思与总结

6.戒毒人员思想教育工作 篇六

包头市劳教所 苏琳

强制隔离戒毒是指为了保证戒毒效果,依法将戒毒人员隔离在一个专门的治疗场所内,在与毒品隔绝的环境下进行戒毒治疗。强制戒毒工作原是公安民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实施,将原有的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和司法行政机关劳教戒毒两大强制戒毒资源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预示着劳教戒毒已经发展为强制隔离戒毒。目前强制隔离戒毒已成为我国劳教工作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亮点,揭开了我国劳教工作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下面我就对强制戒毒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矫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意义

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为劳教所在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劳教人员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

同普通人相比,心理问题在戒毒人员这类特殊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戒毒人员之所以吸毒违法,其中重要诱因就是 心理问题。不仅如此,戒毒人员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压封闭环境之中,活动空间小,心理压力大。戒毒难就难在心瘾,如果心理问题不解决,外界条件再好也不是他们成功戒毒的必要条件。开展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不但是戒毒场所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可以帮助他们改变错误认知、树立成功戒毒信念,消除不良情绪和成瘾心理,重塑他们人格。

二、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四个阶段和具体措施

(一)情绪消沉阶段的心理治疗

戒毒人员的失败感强,对亲人、家庭、社会感到愧疚,情绪悲观、消沉,对未来信心不足,需要帮助其消除不良心理,树立信心。主要做法是:

1、剖析思想根源。情绪悲观、消沉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1)轻度环境适应因素,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对戒毒生活的想象与现实生活产生的落差心理和孤独心理;(2)生理难受——脱毒症状有所反复时,导致痛苦,焦虑等心理;(3)想改善精神或物质生活,渴望被关心和尊重,存在追求享乐心理与攀比心理。

2、行为矫正。加强对他们的行为养成管理和恶习矫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主要措施是:(1)对他们加强养成教育、体质锻炼;(2)通过听轻音乐、静坐反省、适当宣泄,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使他们的生理和情绪压力释放;(3)通过谈心交流、医生关怀、团体咨询等方式进行情绪安慰与心理辅导;(4)运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心理测试,做出分析,提出管理,教育矫治的对策和建议;(5)通过课堂化教学、戒毒模拟等方式进行戒毒方法教育,使他们懂得科学的戒毒方法。

3、情绪调节。在民警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我消极情绪调节,主要方法有:(1)理性思维法(利弊分析法),就是让他们通过正确的手段和理性的思考,在辨别是非、利害关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矛盾心理和错误认识予以自我调适与矫治;(2)借鉴参考法,就是借鉴他人的惨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与自己现在的心态、想法对比,从而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3)情志转移法,在情绪低落时有意识的把自己的注意力、兴趣转移到使自己快乐的事情上去的心理调适方法;(4)自我暗示法(自我说服教育法),用自我安慰,自我教育、自我暗示、自我警醒等方法给自己启发、示意和说服教育,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5)忘却法,学会和努力忘却痛苦、失败,使自已内心安静平和;(6)宣泄法(发泄法),通过运动、唱歌、哭泣、怒吼等特有形式将自己积聚在心里的痛苦、烦恼、委屈、懊悔和遗憾等情绪发泄出来的心理调适方法;(7)交流咨询,与亲人、朋友和民警进行交流、咨询,从而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8)消除不良情绪互帮小组,在专业民警的指导下,建立情绪互帮小组,通过相互之间的安慰、开导、关心、帮助和提醒,消除不良情绪的心理调适方法。(二)心理矛盾阶段的心理诒疗。

当戒毒人员在接受戒毒教育,面对自己的吸毒经历、生活现实,家庭状况、就业前景和未来前途等方面的压力和困难,产生心理矛盾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心理治疗。主要方法有:

1、挫折心理教育。使戒毒人员思想和心理上正视、接受和设法改变生活现实中的挫折。

2、惰性恶果心理教育。教育戒毒人员懂得在生活现实中遇到挫折、矛盾,越是产生惰性,消极和堕落,后果就会更加严重。只有正视、接受、抗争和设法改变生活现实中的挫折、矛盾,未来的前途和人生才能有转机和改变。

3、自信心教育。教育戒毒人员控制自己的情绪,纠正恶习与错误,培养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减少和避免消极、错误的认识和行为,从而树立自信心。

4、戒毒模式训练。在专业民警的指导下,对戒毒人员通过戒烟模拟训练,锻炼和培养戒毒的毅力,增强戒毒信心。

5、反弹干预。当戒毒人员发生情绪低落,心理消极苦闷、自信心降低、戒毒意志衰退等情况,通过心理诱导、危机调停、劝慰鼓励等措施,以缓解心理压力,平息心理焦虑,防止演变为严重事态。

(三)承诺阶段的心理治疗

经过生理脱毒期,戒毒人员摆脱毒瘾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增强,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进—步的心理矫治,鼓励和监督他们通过心理戒毒努力,锤炼戒毒毅力。主要方法有

1、在专业民警的指导下,帮助戒毒人员制定和实施心理戒毒计划。

2、组织戒毒人员制定和操作3~5项心理戒毒措施,以互帮小组为单位开展群体监督和互助,实施心理戒毒。

3、争取家人关心,主动与亲友沟通,汇报戒毒成效,取得亲友的鼓励和精神支持,营造良好的心理戒毒氛围。

4、开展劳动教育,进行择业或就业指导

5、针对戒毒人员的家庭生活困难,建立救济机制,消除后顾之忧,增强戒毒信心。

6、开展心理戒毒普查,对心理戒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四)重塑自我阶段的心理治疗

这一阶段的戒毒学员即将回归社会,他们渴望受到尊重、理解、关爱和支持,需要在自律和外在管束及帮教下巩固戒毒成果,长期保持高度的自我戒毒意识。主要方法有:

1、家庭和社会志愿者主动关怀、帮助。

2、始终保持拒毒心理。在有益的生活圈、工作圈、交际圈中生活,与吸毒人员和毒品断决一切关系。

3、冷静求助心理。当自己的思想发生动摇,心瘾发作,或者毒友诱惑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在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时,要主动寻求亲属、益友、单位和公安机关的帮助。

4、建立联帮联教机制。建立家庭、社区、单位、公安机关四位一体的帮教机构,建立社会帮教联系卡,对戒毒人员进行监控,开展戒毒自我保护、戒毒自助、戒毒宣传教育等辅导教育活动,巩固戒毒成果。

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民警必须把握的几点

为了做好心理矫治工作,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民警必须形成科学的心理矫治工作机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吸毒者要坚持“以人为本”。

1、重视他们的情感和需要,与他们加强情感交流,针对的思想状况,进行情绪调节,设法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给予心理安慰和生活关心,从而消除心理隔膜。与此同时,加强思想引导和信念教育,加强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和戒毒教育,使他们在强制戒毒所走出思想观念、生活适应、管理要求和戒毒矫正等方面的盲区,真正走好科学戒毒、规范戒毒、成功戒毒的第一步。

2、对戒毒人员进行戒毒方法、戒毒矫治流程、心理戒毒等方面的指导,使他们明确戒毒目标,树立戒毒信心,最终彻底戒毒。

3、对戒毒人员进行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和学习规范教育,加强行为养成和恶习矫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这是科学戒毒、规范戒毒、成功戒毒的基本方法。

4、通过队列、体操、跑步等措施加强体能锻炼,缓解戒毒劳教人员的心理压力,加速他们的生理康复,巩固生理脱毒成果,树立和增强戒毒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根据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道德、时事政策、禁毒教育以及性病,艾滋病知识等系统教育,矫正他们的错误思想,是科学戒毒、规范戒毒,成功戒毒的重要途径。

(二)、具备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素质

1、熟练掌握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和巩固回归期三个阶段的教育矫治内容

(一)生理脱毒期(7~15天),进行递增式的体育训练和养成教育,加强卫生管理和行为规范教育,结合一定的心理辅导、辅助教育和个别谈话教育,进行心理安慰,缓解心理压力。

(二)身体康复(16~60天,可以适当延长),逐步加强体育训 练和养成教育,开展戒毒方法教育、禁毒法规教育、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心理测试与辅导,适当的 辅助教育、个案教育、亲情帮教和所内习艺劳动。

(三)巩固回归指导期(61-90天),强化体育训练,进行法律常识、思想道德、形势政策、文化知识、出所教育,开展必要的社会帮教、辅助教育、个别教育、现身说法、回归指导话动和所内习艺劳动。

2、及时搞好戒毒人员的心理测量。能够通过准确的心理测量和诊断,提供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增强个别教育的针对性。

3、要建立心理咨询例会制度。将心理矫治中心收集到的一段时期戒毒人员心理特征和重点戒毒人员心理状况进行通报,并从管理部门了解当前动态以及有心理疾病的重点人员,走出咨询室主动咨询。

7.戒毒人员思想教育工作 篇七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84例吸毒患者, 年龄19~45岁, 240颗牙齿前后牙各120颗随机分成2组, 第一组行常规冷牙胶侧方加压根充, 第二组进行热牙胶, 垂直加压根充, 术后3个月复诊复查X线片。

1.2病例纳入标准: (1) 颊侧为窦道而非牙槽脓肿, X线片牙胶尖失踪确诊为牙源性根尖周炎。 (2) 排除中重度牙周炎及全身感染。 (3) 吸毒患者病情稳定, 意识清楚, 有独立自主能力。 (4) 法警、狱医监护。

1.3治疗方法:患牙常规上橡皮障, 常规开髓, PRATAPER完成根管预备, 每预备一个锥度, 2.5%NACLO大量冲洗浸泡根管, 同时应用P5超声震荡根管, 每次1 min。前牙根管至少扩至F3, 后牙至少F2, 纸捻吸干根管内水分及残留物, 常规冷热牙胶充填, 拍摄X线片记录。术后3个月复查拍X线片比较根尖周稀疏区变化。

1.4评价标准。以0~3级记分。0为失败, 治疗后根尖病变区变大, 窦道未愈合。1为有效, 窦道闭锁或消失, 根尖周病变区未见明显变化, 2成功:窦道闭锁或消失, 根尖周病变减小或消失。

2结果

根充后3个月后, 戒毒患者回访拍摄X线片比较根尖病变情况。经χ2检验, 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因此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治疗窦道性慢性根尖周炎还有非常有效的, 但不可否认, 热牙胶根充组在根尖周病变的恢复速度还是比冷牙胶要好。见表1。

3讨论

当前, 吸毒的根尖周病患者逐年增加, 具体原因很多, 多数跟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容易加重各种并发症, 同时也容易造成全身感染甚至死亡。毒品对人体危害是其造成多器官功能, 吸毒除了会造成强烈的依赖性, 还可以增加很多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同时大剂量长期使用还会对中枢系统及免疫系统造成非常严重且不可逆性损害。毒品对人体自由基、内分泌激素及细胞免疫的影响已有报道, 会造成女性不孕, 它对人体自由基有着非常显著的破坏作用, 直接影响我们的体液免疫系统[4]。破坏原理:首先使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受到抑制, 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损害, 致使患者体质日渐衰弱。据研究发现[5,6]静脉吸毒者CD3、CD4、和CD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其细胞免疫功能显示明显的损伤趋势, 表明吸毒者整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原理可能是海洛因等药物毒性代谢产物抑制了T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 也可能是长期滥用外源性阿片样物质引起机体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激素系统退行性改变, 使其对T细胞及其亚群的正常调节作用减退和消失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此外, 吸毒者易并发各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 这些除与共同使用不洁注射器有关外, 与吸毒者免疫功能下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7]。在我国各种成瘾毒品滥用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社会乱像, 而且近几年发现吸毒年龄越来越低, 滥用方式也越趋向于注射, 此种方式更容易在人群中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很多戒毒机构都在采用美沙酮让海洛因成瘾者戒毒, 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2], 毒瘾未能控制势必对牙髓治疗造成很大困难[3]。吸毒患者自身很难控制牙周卫生状况, 而且患者保护牙周知识、意识缺乏, 导致牙周病发病率较高。吸毒患者由于自身时间上的局限, 很难进行彻底牙周系统治疗。因此, 一旦发生牙髓疾病极易造成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本研究主要着眼与此类特殊人群的治疗发现, 只要治疗选择得当还是有可能用最少时间, 最少次数控制此类人群的根尖周疾病。

根尖周炎一次治疗, 减少二次人为操作感染机会, 早期封闭病灶, 达到早期愈合[8]。

本操作需要本人独立完成, 工作量较大, 时间较长, 对质量技术提出较高要求, 故不太适合非牙体牙髓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吸毒人群是一组特殊的人群, 虽然有每天刷牙的习惯, 龋病及牙髓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普遍高于普通人群。根据对不同吸毒年限与龋病发病情况可以看出, 随着吸毒年限的增加, 其龋病发病年龄有上升的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吸毒, 毒品不仅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 使呼吸兴奋心跳加快内分泌失调, 口腔唾液分泌减少, 使口腔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龋病发病率增加, 同时伴随而来牙周卫生状况下降以及免疫力的低下是的牙周疾病发展速度更为迅速[9]。口腔疾病的防治缺乏, 导致这一特殊人群的龋病、牙周病发病均高于正常普通人群, 希望从国家从面对此特殊人群牙周护理给予足够重视。

因为患者特殊情况, 所有口腔检查和治疗过程都比较迅速, 但是设备准备时间较长, 人员配备不足, 对患者的吸毒年龄和毒龄以及吸食种类以及方式缺乏系统了解, 因此针对短期特殊吸毒患者仍然缺乏足够的研究资料, 而且此次调查对象的牙周卫生状况较好, 普遍配合意识较好, 治疗过程均在安全可控范围进行, 因此治疗效果跟正常患者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但同时应该考虑到, 很多时候我们此类患者是很难做到如此配合, 而常规治疗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规范牙体牙髓治疗是以后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此次治疗过程中也发现吸毒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和恐惧心理也比较常人加重, 在常规操作中经常需要麻醉剂解决心理问题, 极特殊病例出现幻觉及不配合现象, 提示我们在工作中如果接触到此种类型患者, 要高度警惕其吸毒的可能。

在此类患者中, 口腔黏膜疾病例如口腔溃疡经常伴随此类患者, 但其他比较特殊疾病在此次治疗中未发现, 提示该类患者可能在有自身行为能力控制的情况下自身免疫力可能还处于较好的状态, 提示我们以后对吸毒患者牙周检查时应该注意其全身免疫力的变化。

经过本人的问诊发现, 大多数吸毒患者文化水平较低, 以高中级大专居多, 且多为非全日制学历水平, 多数人无业或以流动工作为主, 娱乐行业从业者尤其多见, 多数人喜欢或从事夜间活动。提示我们:对我们的公共娱乐场所的监管始终是该类人群首先面对的问题。

在工作场所选择上因为患者人群活动受限, 治疗时间更为严格控制, 因此在不影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进行分二步进行, 先于戒毒所进行牙周疾病筛查, 后集中时间分批次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治疗过程保证在80 min以内完成。

摘要:目的 探索针对窦道型根尖周炎一次行根管治疗, 解决戒毒患者治疗次数受限问题。方法 83人吸毒人员共240颗患牙, 前后牙各为120颗, 均为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 常规根管预备后, 冷热牙胶充填。结果 冷牙胶成功率为85%, 热牙胶为90%。结论 对吸毒患者只要是治疗时间足够, 在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还是可以进行热牙胶一次根充。

关键词:吸毒,一次性根管治疗,热牙胶

参考文献

[1]曹采方.牙体牙髓病学[M].2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7-301.

[2]李武, 王绪轶, 郝伟, 等.男性海洛因依赖者渴求与心身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 (l1) :992-994.

[3]孙德文.某省吸毒人员口腔疾病调查[J].中华医药荟萃杂志, 2003, 6 (3) :7-9.

[4]朱京虎.滥用毒品对机体的危害[J].中国药事, 2000, 14 (5) :337-338.

[5]Easterbrook PJ, Yu LM, Goetyhebeur E, et al.Terryeartrends in CD4cell counts at HIV and AIDS diagnosis in a London HIV clinic[J].AIDS, 2000, 14 (5) :561-567.

[6]周文能, 张海燕, 胡秋凌, 等.静脉吸毒人群中20名HIV感染者CD4、CDs淋巴细胞的变化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 6 (5) :274-275.

[7]王桂林, 陆正武, 林志彬.药物滥用免疫功能变化与艾滋病的发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997, 3 (3) :6-7.

[8]顾远平, 秦明群, 龙世明, 等.两种方法治疗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7 (4) :218-220.

8.戒毒人员思想教育工作 篇八

关键词 注意偏向;Stroop干扰效应;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

分类号 B842.1

1.前言

Johnsen(1994)最早提出物质成瘾相关注意偏向的概念,研究发现,酒精依赖者对酒精相关的词汇存在注意偏向。海洛因传统毒品和甲基苯丙胺类新型毒品所造成的心理依赖也如酒精一样,成瘾者对此类毒品相关词汇存在注意偏向。大部分学者认为,注意偏向是一种内隐的认知过程,毒品相关词汇的线索刺激如同毒品一样,会给成瘾者带来愉悦、兴奋性刺激感觉,而这种刺激可能是潜在的、潜意识的,不容易被成瘾者所感知到。

Franken,Kroon,Wiers和Jansen(2000)采用成瘾Stroop任务考察了海洛因依赖者对海洛因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海洛因依赖者对海洛因相关刺激存在阈上的注意偏向。Franken,stam,Hendriks和van den Brink(2003)研究发现并认为在药物成瘾的研究领域,注意偏向被界定为药物相关线索更倾向于获取药物依赖者的注意力。Franken(2003)在随后的研究中还发现,对毒品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是一种信号性奖赏,应当归属于情绪的范畴,是指吸毒者对毒品以及毒品相关线索的抢先加工。FieId和Cox(2008)提出,注意偏向是药物成瘾的核心特征之一,且与药物成瘾与毒品复吸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原因,Marhe(2013)提出注意偏向已经成为近年来药物成瘾领域研究最广泛的认知加工过程之一。FieldI Muna协和Franken(2009)进行了大量关于药物依赖者注意偏向的研究,这些研究都表明Stroop干扰效应与药物渴求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同时也说明Stroop干扰效应的产生可能恰恰证明了药物相关线索能够诱发药物依赖者的药物渴求。

以上研究综述都表明成瘾者对毒品相关词汇存在显著注意偏向,并且注意偏向与药物成瘾者药物渴求即心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成瘾者对毒品相关词汇注意偏向程度越高,表明成瘾者的心瘾水平越高,因此本研究使用Stroop干扰效应对药物依赖者的干扰程度作为心瘾水平高低的间接测试指标。但是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吸毒时间、强戒时间、吸食毒品类型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毒品相关词汇的注意力偏向即心瘾水平到底是什么状况?不同性别、年龄、“毒龄”、学历等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利用毒品汉字相关线索成瘾Stroop任务范式对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吸毒时间、强戒时间、吸食毒品类型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毒品相关词汇的Stroop干扰效应即心瘾水平进行了实践探讨。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本研究中256例传统、新型、混吸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自浙江省良渚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浙江省莫干山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其中男性133名,女性为123名。研究被试选择标准如下:(1)符合CCMD-3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2)右利手;(3)既往无神经精神疾病史,排除HIV、HBV和HCV阳性等传染性疾病患者;(4)两周内未使用精神科药物;(5)除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尼古丁之外,无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6)尿检阴性。所有受试者均采取自愿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方法

2.2.1刺激材料

刺激材料包括吸毒和中性汉字各30个。其中,吸毒有关的汉字如海洛因、白粉、毒品、打火机、飘等,中性汉字如桌子、地板、楼房、铅笔、书本等。吸毒和中性汉字采用红、蓝、绿3种颜色呈现,并制成宽200、高150像素的图片共180张,图片随机分为3组,每组60张。每组呈现次序均采用伪随机方法(利用Excel进行随机化排序后手动排序,避免相同颜色或者相同性质汉字连续呈现达3次)。吸毒和中性汉字笔画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目的是排除词频及笔画数对反应时的干扰。

2.2.2试验程序

实验程序采用E-pnme2.0编制,总共3个组块,每个组块包含练习和测验两个阶段。实验自动记录测验阶段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测验开始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每一组包括20个非毒品类汉字图片,随机呈现,要求被试根据图片汉字的颜色尽量快速而正确地选择3个按键之一,不同的按键分别代表红、蓝、绿颜色。每组测试完成后休息1分钟再开始下一组。所有刺激均在一台17寸液晶显示器上呈现,屏幕背景为白色。受试坐于屏幕前正中位置,眼睛与屏幕中点在同一水平面,距离屏幕中点约75cm。在每个任务中,屏幕中央始终呈现一个黑色小十字架作为注视点,图片呈现500ms,间隔时间为3000ms。受试根据图片中汉字的颜色尽量快速而正确地按键,记录被试3000ms内的反应。

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Person相关分析。

3.结果

如表1、表2、表3所示,通过SPSS16.O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参与本研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共计256名,其中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被试的比例为70.3%,而20岁以下的青少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被试所占比例不到2.7%。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的比例只有28.9%,相对较低,而大部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婚姻状况是未婚或者离异。本研究选取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50.8%户籍为浙江省内的,而49.2%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户籍是浙江省外的。吸毒时间在五年以内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比例为54.7%,而十年以上的占23%。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占55.1%,而吸食传统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只有21.9%,混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占23%。可见,目前吸食毒品的趋势还是偏向于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新型毒品为主,而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品吸食是相对较少的,混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占总体吸毒群体的四分之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初中文化水平的学员比例为61.7%,而高中及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比例仅为14.1%。第一次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占52%,而强制隔离或者劳教或强制隔离戒毒次数超过五次以上的只占3.1%。

利用成瘾Stroop任务范式测量传统、新型和混吸毒品戒断者对吸毒相关汉字图片和中性汉字相关图片线索的反应时结果如表4所示。中性图片反应时平均值为757.91,最小值为125ms,最大值为1204ms。而毒品相关图片反应时平均值为804.2ms,最小值为440ms,最大值为1406ms。心瘾的平均值为88.53,最小值为0ms,最大值为374ms。

如表5所示,选取中性图片、毒品相关图片和心瘾绝对值做相关矩阵,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性图片反应时与毒品相关图片反应时得分之间的相关是显著的,毒品相关图片与心瘾绝对值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但是,中性图片反应时与心瘾得分之间的相关是不显著的。本研究通过对心瘾敏感度各维度之间做皮尔逊相关检验,验证了通过取二者绝对值的方法计算心瘾敏感总分的方法是可行的。

如图1所示,不同入所时间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不一样的。入所半年内和一年三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显著低于入所半年至一年三的时间段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即将出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最低的,而心瘾水平最高的时候出现在强戒中期,即半年至一年三这个时间段之内。心瘾得分存在这样的数据分布规律是有原因的,入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刚刚结束公安强戒所生理脱毒,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遇到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戒毒所民警、陌生的宿舍、陌生的强戒群体,这一切陌生的环境需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去慢慢适应,一切似乎与毒品都无关,因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刚刚入所半年内心瘾水平是较低的。经过半年的适应之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逐步适应了强戒所的环境、人、事物、生活规律等,除了习艺劳动之余,有了更多的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偶尔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聊起或者自己想起吸食毒品的感受的时候,会忍不住唤醒心中的“毒魔”,因此在强戒适应期过了之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会出现一个小小的“高峰期”。到了强制隔离戒毒的后期,经过强戒所内专业的、系统的康复训练和心理矫治,还有外面亲情、友情、爱情的呼唤和戒毒所民警的真情教育和感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需要认真思考吸毒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伤害,也需要好好计划出去之后的生活,如何报答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家人和朋友,因此,在强制隔离戒毒的后期,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相对较低的。

如图2所示,女性的心瘾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心瘾平均分为82.5ms,女性心瘾平均分为95ms。接下来对男女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男女之间的心瘾得分差异显著。女性得分略高于男性,可见毒品对女性的损伤要大于男性,特别表现在注意力和认知能力控制的脑区损伤。这一点需要引起戒毒矫治专业机构的关注,针对男性与女性吸毒之后脑区损伤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心理矫治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更加专业和科学的毒品戒除疗效。

如图3所示,汉族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平均得分接近90ms,而少数民族心瘾平均得分接近75ms。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明显低于汉族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至于造成心瘾得分存在民族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区域主要是以浙江省内为主,外地的或者少数民族的相对比例较少。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获得较大的少数民族样本,再对其心瘾水平进行差异性检验,从而验证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如图4所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吸食传统类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最高的,其次为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最低的是混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传统毒品主要以海洛因、可卡因等天然种植植物提取为主,其对人体的伤害较小,但是成瘾之后非常难以戒除,而且复吸率极高,而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则是人工化学合成的,其成瘾之后毒瘾依赖程度相较于传统毒品是较低的。因此,会出现新型毒品心瘾得分要低于传统毒品心瘾得分的现象。

如图5所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不一样的。心瘾得分最高的是40岁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而20岁左右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最低的。这样的结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需要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对于年轻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越年轻,其心瘾水平越低,戒除毒品心瘾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为我们的戒毒矫治工作取得更好的心理矫治效果提供了科学的矫治依据。

从下页图6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未婚和已婚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要略低于离异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这也表明,婚姻的问题也是造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的潜在因素之一,这一点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离婚之后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没有爱人的关心,没有家庭的呵护,相对于未婚和已婚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其只能把毒品当作排解孤独和无聊的手段,只有通过毒品才能寻找到寄托。因此,婚姻状况为离异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显著高于未婚和已婚人员。

如图7所示,不同吸毒时间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吸食毒品五年以内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要显著低于五年以上“毒龄”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这一结果表明戒毒工作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吸毒时间越长,心瘾水平越高,越难以戒除。所以,若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毒年数太长,毒品的心瘾程度太深,想彻底戒除,会成为一种幻想和奢望。

如图8所示,不同学历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不同。整体上可以看出,高中及以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高于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戒毒人员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文化水平越高,其对毒品的体验和理解产生的认知和记忆更为深刻,“毒魔”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更加难以磨灭。

如图9所示,不同强戒次数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存在差异的。第一次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的学员的心瘾水平相对较低,也容易戒除心瘾。而强制隔离戒毒五次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相对较高,其心瘾水平根深蒂固,难以戒除,这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今后的戒毒矫治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对不同性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绝对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6。

结果发现,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平均分为82,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平均分为95,不同性别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的Sig值为0.002(p<0.001),存在显著差异。

接下来,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吸毒时间、强戒时间、吸食毒品类型为自变量,以心瘾得分为因变量,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得分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7。婚姻状况因素在心瘾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2,16714)=3.450,p<0.05,n2=.033),学历因素在心瘾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2,16783)=3.464,p<0.05,n2=.033),毒品类型因素在心瘾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2,18983)=3.918,p<0.05,n2=.021),入所时间因素在心瘾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2,13331)=2.751,p<0.05,n2=.036)。可见,婚姻状况、学历、毒品类型、入所时间等因素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得分是有显著影响的,而其他因素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并无显著影响。

4.讨论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海洛因依赖者对吸毒相关图片存在注意偏向,且与正常人群的注意模式存在明显差异(Franken,kroon,&Hendriks,2000;Hester,Dixon,&Garavan,2006;刘光雄,杨征,刘旭峰,2009)。Cox,Fadardi和Pothos(2006)针对成瘾研究进行的元分析表明,物质成瘾Stroop效应与被试的成瘾程度之间存在相关,但相关的方向并不明确。如Zijlstra,Veltman,Booij,van den Brink和Franken(2009)的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吸烟越频繁、依赖越严重的个体,其对吸烟相关刺激产生的注意偏向越严重;而Mog,Field和Bradley(2005)在研究中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轻度吸烟成瘾者与中度吸烟成瘾者相比,前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测试物质成瘾Stroop效应中的影响和干扰情况,即中性图片与毒品相关图片反应时存在的差异,认为注意偏向反应时差异可以间接反应强戒人员的心瘾水平。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未婚和已婚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要略低于离异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传统类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最高的,其次为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最低的是混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入所半年内和一年三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显著低于入所半年至一年三的时间段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即将出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最低的,而心瘾水平最高的时候出现在强制隔离戒毒的中期,即半年至一年三这个时间段之内。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将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毒品类型、入所戒毒时间、吸毒时间作为自变量,探寻其对强戒人员心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婚姻状况、学历、毒品类型、入所时间对心瘾得分的主效应是显著的。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注意偏向的特征,并揭示了注意偏向与心瘾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的科学评估提供了依据。

9.戒毒社工工作案例 篇九

一、案主基本情况 姓名:殷某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年1月; 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离婚;

户籍所在地:X区y路x号; 职业:目前无业

1990年5月因盗窃被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1997年7月因吸毒被强戒三个月。

1998年3月因注射毒品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二、工作情况

(一)专业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殷某某所住居委干部的充分走访,社工对殷某某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开展工作。

社工:你好!互相认识一下,我是禁毒社工,我的工作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原吸毒人员彻底远离毒品。

案主:我要你帮什么?以前街道干部谁来关心我?

社工:我们是自强社团派驻在街道的,与街道两回事。我们是禁毒专业人员,以后我们会互相了解。

案主:吸毒真是害人啊!想当初做生意有点钱,感觉上档次才抽起这个。朋友圈里都在弄,自己就跟着弄了。

社工:你是跟他们接触到毒品的对吧?

案主:是的,那时候吸海洛因是有钱人做的事情。我又喜欢炫耀,觉得光有钱却不做有钱人做的事情很没面子,然后就在朋友的劝诱下试了试。一开始还没有上瘾,后来就不行了。

社工:吸毒是个无底洞,你辛苦赚来的钱就是这样没了吧? 案主:可不是啊!毒品这玩意不要太费钱!我很快就变的一无所有。社工:你现在家庭怎样?孩子多大了?

案主:老婆88年离婚去日本了,小孩85年生的。社工:小孩跟谁?

案主:跟我,他妈妈不要,都是我带他。社工:那你真不容易!觉得生活上很艰难是吗?

案主:对啊,工作没有,又没有经济收入,靠女人吃饭!这种日子也不好过 社工:又有女朋友了?打算结婚吗?

案主:结啥婚?在一起玩玩呗。这东西我有三年多不碰了,你们可以随时带我尿检,绝对没问题。

社工:好的,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今天就这样,改天再聊? 案主:谢谢你们,今后有人关心了!

通过与案主谈心,找到工作切入点是帮助其彻底戒断毒瘾、改善经济困难。

(二)主观资料的采集

简评案主:(综合民警、居委会干部及禁毒社工观点)

1、案主长方脸,身高180,比较结实。性格外向,容易冲动、脾气急躁。

2、案主初中文化水平,没什么技能,从未参加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从事过“美金黄牛”生意。

3、案主吸毒史有五、六年,至今虽戒断近六年多但仍旧存在复吸的可能,需继续巩固。

4、案主家庭关系简单,父亲基本断绝往来,母亲是外地人,与其父仅是同居关系,案主2、3岁时母亲就离开上海。案主自小就生活条件都不太好,父亲对其也不闻不问,为了生存案主十几岁就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直至被判刑。

5、案主房子于八十年代末为了老婆出国卖了房子,目前租房居住,月租金600元。目前吃低保,儿子无业。

6、案主没有其他的亲戚,有一姑妈平常不大来往。

7、案主比较坦诚,根据多方反映及具体核实,现在案主能面对过去,表现出对社工工作的积极配合。

案主自述:

我出生在上海。父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我从小就没感受到父爱母爱,为了生存,从小就与一些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混在一起,只是为了吃饱饭。最后违法被送进监狱。出来后我也想好好过日子,就去倒卖美金,赚了点钱,最后在朋友的影响下吸了毒,又进了 监狱。85年我结婚了,有了儿子,一家三口过的还好,后来我老婆要到日本去,我把永康路房子卖了,但后来又离婚了。我自己命苦罢了,谁知我儿子与我一样的命,从小也没娘疼。这么多年我一人带着儿子生活,吃了不少苦。从来没人主动关心过我,宋老师告诉你,有时人家问我吃了吗?我说吃过了,其实我在饿肚皮。现在我难找工作,就是有工作一月几百元也不够。现在房租一月就要600元,上班后再去除低保300元,怎么生活下去?

(三)分析与诊断

1、案主如今对毒品的认识与态度:

现在案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过去所走的弯路有深刻的悔悟。他希望彻底戒断毒瘾,恢复身体健康,最好能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能够自力更生,本份的生活是他目前最向往的,一定要远离罪恶的毒品。

2、案主的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对其的影响:

案主有家庭成员少,他的父母亲是同居关系,在他3岁时母亲离开家。父亲对其不管不问,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童年非常缺少关爱,每天都在为寻找食物而惶惶度日。从小的经历让案主对人缺乏信任感,多次的进出监狱养成了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曾经在朋友的劝诱下沾染了毒品,主要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想赢得别人的“敬重”,因为他认为“毒品是有钱人享受的东西”,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导致案主缺少管教与引导,吸毒后又进入了恶性循环。

3、剖析案主的核心问题:

案主在99年走出监狱后,感受到为了儿子也需要过正常人的生活。在儿子这个精神支柱的支撑下,案主出狱后,基本上安分守己到至今。但生活的现实、经济的困窘使案主压力极大。虽然他从思想上能够正确认识过去,在行动上也可以以坚强的毅力战胜毒瘾,但经济的困难让案主焦虑、脾气暴躁,甚至与居委发生冲突。所以现在案主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其不正确的人生观,帮他解决实际面临的困难。

(四)目标与计划 目标:

1、帮助案主巩固戒断期,防止复吸。

2、增强其生活的自信心。

3、改变其目前生活状态,帮助他尽快走出困境。计划:

1、禁毒社工与案主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专业关系。

2、通过对案主的关心、交流,调节他的心理,促进其改变世界观。

3、在禁毒社工与居委会干部等人员积极主动与案主交往过程中,增强其对社会的信任感,解决案主的困难,帮助他真正地回归社会。

4、促进案主思想、行为的改变,提供持续的服务,包括辅导、指引等,帮助他彻底戒除毒瘾,杜绝复吸,重新被社会接纳,树立新生活的目标。

5、整合社区资源,尽快助其子找到工作。

(五)理论基础与干预模式 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概念”,即人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我实现”即指人对天赋、能力、潜力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并且相信人是理性的,可以对自己负责。

2、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在不断的处理从本身内部和环境外部所获得的讯息,并将其解读为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和追求个人生存意义的行动依据。认知和行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决定的两者,通过改变个人的认知可改变其行为。

3、交流分析理论:是为了了解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的、互补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别人互动的本质,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从而促进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建立根成熟、更有自尊的人际关系。

干预模式:

1、针对本个案的特点,社工采取的是任务中心模式。

2、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

1)相信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帮助过程中要求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 2)认为所确立的目标是有限的、外在的,这使得目标具有达成的可能性;

3)认为人的生活与成长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社工所要做的就是帮助案主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完成的任务。

3、介入程序:

1)工作者与案主一起确定目标问题;

2)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就服务的时间和安排达成协议; 3)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就解决问题确定案主的任务; 4)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完成任务;

5)工作者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估,以及就结案后案主的任务进行辅导。

(六)具体实施过程:

1、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关系

社工经过详细的资料研究、实地走访掌握具体的案主信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建立关系,逐步获得案主信任与接纳,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主动交谈、求助,工作一点一滴地取得了成效。

2、利用多方资源,集中为案主服务

社工充分运用社区资源,经常为案主的儿子推荐工作,让其感受到社工的关爱,并联系居委干部经常与其沟通,改变案主的敌视态度。经过半年的工作,案主已基本按照我们所努力引导的方向发展,对待居委干部的态度明显转变,并且积极参与社区禁毒宣传。

3、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工作计划并实行

社工在工作中定期总结、分析,密切关注案主的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的计划为案主服务。案主今年上半年的尿检结果为阴性,社工及时肯定他的努力,并鼓励他继续保持。

4、运用专业技巧服务于案主

社工采用了任务中心介入模式等理论为指导,界定问题、提供案主发展方向,提高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并且博采众长,一切为了案主。

(七)实践结果

通过禁毒社工的努力,案主基本上已戒断毒瘾,能够主动配合社工继续加强身体、心理的恢复,从身心上都开始远离毒品。生活上,案主违规做起洗车生意,社工在与城管、街道协调后,暂时让其洗车维持生活,但强调了在需要时必须听从管理。案主十分感激社工人性化的帮助,在社工的指引下逐渐改变了对社会的仇视心理,理解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不再到居委街道吵闹。

(八)评估与总结

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运用了专业方法与技巧,如任务中心介入模式,沟通中的倾听、同理心等,并积极借助社区资源,结合对案主的生活、小孩的关心等工作,跟进案主的发展。

案主从最初的消极、沮丧、难以理解现实社会,在社工来到了他的身边,给他带来希望,让他感受到政府和社会依然在接纳他、关爱他,社工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他。案主的心理上得到了慰藉,舒缓了面对生活的压力与焦虑。

社工针对三个核心问题:案主的小孩、家庭和工作,帮助案主逐步摆脱生活困境。当案主出现好的行为时社工及时、充分地肯定和鼓励他,有犹豫时给予解疑和引导。对待案主的工作社工尽心尽力,协调了相关部门,得到了暂时缓解,解除了他目前的生活困难,这些改 变也让案主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10.社区戒毒工作总结 篇十

一、领导重视、摆上日程,明确责任

禁毒工作由街道领导亲自抓。一是街道工委书记为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社区、团工委、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二是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禁毒工作经费专款专用,保证禁毒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街道工委、办事处把禁毒工作列入社区年终考核目标责任制中,明确规定,社区禁毒工作由社区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签订社区禁毒工作责任书,强化基层一线禁毒工作的领导。

二、突出重点、形式多样、有效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为确保禁毒宣传活动落到实处,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了宣传活动计划,全面开展宣传活动,在三类场所、三种重点人群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展版、横幅、挂图、禁毒宣传车等宣传资源进行广泛宣传。一是深入宣传毒危害,创造和谐稳定社会。为了给来深务工、春节期间返乡人员毒预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务工人员能够正确识别毒,提高对毒及其危害的认识能力和抵御能力。2月19日,在万绿园社区内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活动中,禁毒宣传工作人员积极地向群众讲解禁毒知识,呼吁大家抵制毒危害,自觉远离毒,珍爱生命,崇尚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同时在社区内播放禁毒主题相关视频和电影,丰富社区居民生活之余达到生动地宣传禁毒知识的效果。3月6日,我街道禁毒办在金龙菜市场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街道工作人员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致流动人口朋友的一封信”,现场咨询等形式向群众介绍了禁毒知识、毒危害,让群众感受到毒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让群众从各方面了解到“珍爱生命、远离毒”的重要性。3月23日上午9点,我街道禁毒办组织在宜欣广场开展“送春风·保平安”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进行预防教育、新型毒危害的宣传,向外来务工者和流动人员宣传讲解毒知识及吸食毒的危害性,号召更多的人远离毒,珍爱生命。

此次活动共发放禁毒宣传资料3000份,宣传展板16幅,宣传挂图50幅,横幅30条。以上活动中,居民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等非常踊跃参与,不但认真观看挂图、阅读宣传折页,而且还详细咨询了不少问题,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三、加强业务培训、实施跟踪帮教工作

通过学习培训,可以加强基层禁毒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为开展帮教工作打下基础。

为更为全面、深入开展工作,我街道辖区在册登记的吸毒人员实行了重点管理、跟踪帮教。一是成立帮教工作小组,对每个社区明确了一名帮教挂点领导,对每一名吸毒人员明确了由街道干部、社区民警、关工委、社区干部、吸毒人员家属及志愿者组成的“六位一体”帮教小组,由帮教小组定期组织对吸毒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并做好每次帮教情况记录。二是实行建档管理。街道、社区对辖区内在册人员建立帮教档案,包括帮教成员名单、帮教措施、帮教活动记录。使帮教情况、进度一目了然。

四、排查摸底细致,落实帮教工作、促进就业,推进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深入贯彻实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有关规定,确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效开展,我街道组织社区、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对辖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了详细排查,登记在册共111人,11人列入戒毒康复工作,11人居住在辖区。针对辖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实际情况,我街道充分利用国家对戒毒康复人员优惠政策等措施,借助街道、社区、股份公司和戒毒康复人员亲朋好友等力量,对有关人员加强的关心和帮助。

五、下步工作

(一)进一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打好禁毒预防战役。采取多种形式,打造禁毒斗争声势,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在社区形成浓厚的禁毒氛围。紧紧抓住全民、青少年、吸毒高危人群,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禁毒预防战役,真正使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深入人心,努力减少新吸毒人员的滋生。

(二)加强“无毒社区”巩固工作,打好“禁、吸、戒毒”战役,加快“无毒社区”巩固工作步伐,深入开展“保无毒”、“创无毒”活动。

上一篇:有关圣诞节的资料下一篇:(学生素质规范教育)感受名人智慧_利用小偷灭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