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2024-07-13

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共15篇)

1.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一

新疆永远属于祖国大家庭—新疆四史学习心得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今新疆的主权是从汉代开始确立的,时称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为“西域”。为抗击匈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的进出西域的路线也成为最早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汉朝在龟兹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方,标志着西域地方的主权开始归于中国。接下来的东汉、曹魏、西晋等王朝也继续在西域地方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屯田”。七世纪初,隋朝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唐玄宗年间,又在两大都护府之上设“碛西节度使”,碛西也就成为当时对西域一带的统称。

八世纪中期,今天维吾尔族人的祖先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与喀喇汗王朝,唐之后,回鹘人的高昌、喀喇汗政权以及塞人的于阗政权割据统治着天山南北以及中亚的部分地方。直到被蒙古政权征服统一,元朝则开始称回鹘为“畏兀儿”,与今天的“维吾尔”发音近似。明朝推翻元朝后,继承了其在新疆东部地区的统治,设立“哈密卫”管理当地军政事宜。到了十七世纪后期,蒙古部落的一支准噶尔兴起,占据了天山以北地区。由于此时天山以南大部分地区则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叶尔羌汗国占据,这一局面被称为“南回北准”。

清朝建立後,经过康雍两世多次用兵,康熙帝更曾御驾亲征,终於1757年全面平定准噶尔。两年后,清朝又平定了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从此确立了对天山南北的主权。收复新疆後,清朝政府为加强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等族官兵驻防新疆。经过世代繁衍,这些民族也成为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开始衰弱,位于天山西麓的浩罕王国派大将阿古柏率大军侵入新疆,清朝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西北失地。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天山北部大片地区。次年(1877年)又越过天山南下,一举收复南疆。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1年的7913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全疆总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2001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工业实力迅速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01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基本空白。1962年底兰新铁路的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84年全长476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段建成通车,1990年全长460公里从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线顺利建成通车,贯通第二亚欧大陆桥;1994年兰新铁路复线建成通车,1999年全长975公里的南疆铁路库尔勒西至喀什段建成通车;到2001年,正线营运里程已达3010.4公里。1949年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到2001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09万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首次在流动性大沙漠上修筑的长距离等级公路;新疆民航现已新建扩建了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18万公里。旅游业蓬勃兴起。2001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56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与1949年相比,全区小学由1335所增加到6221所,中学由9所增加到1929所,中等专业学校由11所增加到99所,普通高校由1所增加到21所,高校在校学生数由0.04万人增加到11万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65个;全区受教育人口比例显著增大,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1949年,新疆只有54个医疗机构、696张病床,每万人只有1.6张病床、0.19名医生,2001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各类医院1357所,三级以上医院11所,病床位7.1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44元,实现温饱有余;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78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截至2000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9件,法规性决议、决定71件,批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1件,单行条例3件;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173件。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区政府于1988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进一步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五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三种语言的频道节目,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各民族都有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和书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信仰宗教,有的民族群众性信仰某种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佛教。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53座;宗教教职人员2.68万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65万人。政府每年还拨专款用于维修重点寺院教堂,仅1999年中央政府就拨款760万元人民币用于重修乌鲁木齐的洋行大寺、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和田加麦大寺。

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战略支持。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1950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2.2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其中包括178个大中型项目和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给新疆以巨大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给予新疆以倾斜。颁布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关法规提出搞好新疆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防护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设边境公路,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路设施;加快塔里木河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优先在新疆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比重。2001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和提出了十八个方面的68条具体优惠政策。

全国其他省区市大力支持新疆。几十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兴起和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物流”、“人才流”为特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新的支援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已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顾一段段历史,细数一个个数字,新疆的命运,各民族人民的幸福,无不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强盛,则新疆安泰,人民康乐,自由、民主、宗教、民族,这一个个音符,只有融入到祖国发展、强大,屹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篇章中,才会变成动听的协奏曲。

新疆的潜力是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一定会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2.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二

1.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 课标分析

本条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 (2)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 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 为台湾的和平统一提供了依据。

二、学情分析

贵州省兴义市顶效经济开发区中学是兴义辖区内一所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的学校, 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但他门对历史学科很感兴趣, 学生往往会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教学。在课堂上, 他们都希望能分到相关任务, 和老师共同学习。作为高一的学生,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 他们初步具有一定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对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已可以自行处理。

三、设计思路

本课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教学仍是照本宣科, 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 采用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收集资料 (视频与文字) 、课堂交流、教师指导的方式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符合学生实际, 摒弃那些纯理论性的内容;从发展的观点出发, 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理论学习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 理解其内涵。

(2) 了解港、澳、台等问题的由来, 认识我国的对台方针。

(3) 分析我国能收回香港、澳门的条件和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资料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

(2) 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 掌握中共中央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3) 利用时事资料展示海峡两岸的新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来的,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 认识国家强大是中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性因素, 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3) 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 认识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内涵和意义。 (2) 指导学生归纳港、澳回归的过程及意义, 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影响。

难点:利用相关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统一台湾的阻力及方法, 认识祖国统一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六、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

本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浅显, 理论性不强, 但政治色彩浓厚。在教学中,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教师把握学生讨论方向, 对不正确的言论给予纠正;对颇有见解的观点给予表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讨论为主, 教师不作系统分析, 只有当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偏差、遗漏时才给予纠正和补充。

2.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因此, 课外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堂上, 一定要积极发言, 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 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和所悟展现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七、教学过程

教师运用多媒体营造课堂气氛,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解说: (播放香港回归视频)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6月30日23时59分, 英国国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 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国旗终于在香港落下, 标志着香港被英国侵占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宣告结束。7月1日零时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 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上升……

问题: (1) 香港被英国霸占150多年, 为什么1997年7月1日能顺利回归? (2) 香港的回归与中国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

(板书: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板书: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合作探究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形成的, 它的内涵是什么?

(师投影第一至第三段材料)

材料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 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1860年, 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九龙半岛以北的大片土地及附近的200多个岛屿, 租期99年, 于1997年6月30日期满。

材料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87年葡萄牙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 清政府同意“葡国永驻管理澳门”。

材料三: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后, 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 导致台湾与大陆分离。

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后, 领土、主权上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 (2) 中共政府针对上述问题是怎样做的?

(师投影第四、第五两段材料)

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毛泽东、周恩来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1981年9月30日, 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后, 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 全面阐述“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是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1982年12月, “一国两制”的方案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 “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 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材料五:“一国两制”, 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问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 其内涵是什么, 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何在? (学生讨论……)

(板书:1、形成;2、内涵;3、意义)

合作探究2:“一国两制”在中国是怎样得以实践和证明的, 有何历史意义?

(师投影第六至第九段材料及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照片)

材料六: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社会主义现代化迅速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国两制”构想及具体方针日渐完善。

材料七:1982年,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 揭开了两国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序幕, 邓小平的强硬态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

材料八:1984年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九:1987年4月, 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

问题: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祖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

(板书: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合作探究3: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有了哪些历史性的新变化?

(师投影“台湾民众反‘台独’示威”图片及材料十)

材料十:2007年是海峡两岸恢复民间交流20周年。上海、台湾两地的交流项目高达2490项, 涉及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有741647位台胞进出上海, 有8310位上海居民赴台。上海高校招收台湾学生361人, 台湾学生在沪总人数已达1000多人。全年台商在沪投资项目565个, 合同资金22.4亿美元。为了长期立足上海, 许多台资企业在沪设立总部。

问题: (1)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 (2) 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师投影材料十一)

材料十一:1979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后, 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 台湾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加。两岸还以民间团体对话的形式, 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接触与会谈。

1995年, 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就台湾问题提出八项主张。2005年, 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师投影材料十二)

材料十二: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 无不体现大陆的一个主导思想——“一国两制”, 这个方针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来的, 符合我国实际, 用此办法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既可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 符合人民愿望, 也有利于保持台湾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顺应时代潮流, 有利于人民, 功于民族,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问题: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什么一定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 (学生讨论……)

(板书: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八、课堂小结与延伸

假设你就是一位台湾同胞, 请你写出你的真实愿望, 并与大家分享。

九、教学反思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 多年来, 这门学科教学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课堂记笔记, 课后背书;另一种模式是教师把课上得天花乱坠, 课后学生一无所知。从这两种模式来看, 不管是学生抄笔记, 还是作为看戏的旁观者, 都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因此, 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有义务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是义不容辞的实施者。在《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中, 教师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态度, 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现总结如下:

(1)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新课程提倡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但是, 很多老师并不敢这样做, 在实际教学中, 只要认为是重要的东西, 上课就会并命去增补, 这样, 不但没有给学生“减负”, 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在本课中, 教师没有增添其他知识, 而是把书本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学习新的内容。课堂上, 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 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交流和讨论新知识, 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2)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中, 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如何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 获取新知识, 而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新知识。如果教师教的不是方法, 而是知识, 那学生永远都只会接受, 而不会去获取和思考, 这样的课, 教师是永远教不完的。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没有罗列知识, 而是展现问题, 让学生自己交流,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 努力为学生寻找展现自我的机会。在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课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课程教学中, 实现这一任务的确是一个好机会。从本课的教学来看, 很多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 但有个别学生总是不交流, 更不用说发言。对于这样的学生, 一定要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 并逐渐取得成功, 在成功的基础上找到自信, 从而养成敢于表现自我的好习惯。

(4) 课堂巩固不要千篇一律。课后的训练题, 主要是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如果每次都是选择题、思考题, 学生无法找到新鲜感, 从而失去了吸引力。在本课中, 课堂检测不是传统的试题, 而是一篇感想, 学生会挖空心思去琢磨台湾民众的心声。当然学生不一定能长篇大论, 但心里话是应该有的。比起那些单一试题来看, 效果当然会更佳。

(5) 不足之处总是不可避免。从本课的教学实况来看, 应该算一次比较成功的示范课了, 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对老师给出的问题总会设法去解决。但却有个别学生好像事不关己, 老师每次提醒总是找其他理由, 并不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另外, 学生讨论问题时, 往往会针对一些小问题展开舌战, 忽视重点内容……

3.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三

在宁办企业多种经营成就突出

赴加搞旅游事业有成心系祖国

在孙董事长办公室寒暄坐定后,我们谈起了工作、爱好、家庭。原来孙幼宁的父亲是原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副总参谋长,她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记者年轻时也在部队里待过,采访起来又多了一份亲切感。

猛一见孙幼宁,一脸慈眉善目,不像一个董事长,倒像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谁知道她竟是一个在南京、徐州、加拿大多处创业的并且事业有成的加拿大华商。

孙幼宁原来在南京第二医疗器械厂工作,1983年离开器械厂后,于1985年成立了南京精诚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并担任了这个公司的代总经理。在此期间,她和他的弟弟成功地开发了《迷你世界》等一系列智力专利玩具。他们开发了系列干粉灭火器(该产品荣获第十五届日内瓦银奖)、固体燃料等产品。当时,她的公司拥有固定资产数百万元。

1991年5月,认识孙幼宁的人发现,她又做起了餐饮的生意。她在南京正式注册成立了一个叫pizzaplace,即意大利馅饼的地方。这是因为1990年有几位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的朋友,为在南京吃不到可口的饭菜而十分苦恼。他们想,如果能有个地方卖西方风味的意大利馅饼那可多好啊!这些外国客人见孙幼宁听得很专心,于是就怂恿她开一家意大利馅饼店。

意大利馅饼店开张后,在南京工作学习的外国专家、留学生们喜笑颜开,频频光顾,连称如归故里。由于孙幼宁经营有方,馅饼店得到了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副总裁多那弟先生和美国的老皮特经常亲手示范,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几乎每晚都是满堂宾客。孙幼宁的意大利馅饼店接待了几乎所有在南京的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负责人和专家,有很多外国友人一到北京就直飞南京到披萨地方,还吸引了意大利驻中国上海总领事馆的领事和夫人前来南京品尝。

正在意大利馅饼店的经营如日中天之时,由于新城市建设的需要,店面所在地纳入规划拆迁的范围,孙幼宁不得不中止餐饮经营。

好在孙幼宁是个闲不住的人,她在做南京滴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时候,还在1994年6月创办了南京滴洋飞艇广告有限公司,这个公司以飞艇广告为其主要特色。由于创意新颖,吸引了不少客户前来洽谈业务,成功的为南京明故宫文化节、淮阴香港美食城开业典礼、南京轻工业产品展销会等大型文化和经贸活动放飞了飞艇,为活动制造了浓烈的节庆效应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广告效应。《扬子晚报》等报曾经做过专门报道。如今这个公司还拥有100块繁华地段广告灯箱异型充气物。

1994年,孙幼宁曾投资参与了江苏方舟客运车队的中巴车经营。虽然由于合作方经营不善,出现亏损,但孙幼宁获得了这方面的经营经验。1994年10月,孙幼宁的飞艇广告公司毅然兼并了亏损后的江苏方舟客运车队。其后,在不长的时间里,方舟客运车队扭亏为盈。并发展中巴和出租车共80辆。

在国内事业有成的孙幼宁,她那颗“不安分”的心又活动了起来。此时,孙幼宁率全家移居加拿大,在加拿大搞起了旅游。当然,国内的公司她仍委托朋友在经营。说到为什么移民加拿大,孙幼宁告诉记者:“我在国内能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到国外做生意呢”?为此,她还在短期内对英语进行了一次恶补,并顺利地过了关。

在异国他乡,要强的孙幼宁自然也是不落人后,她的旅游公司业务开展得风生水起。孙幼宁介绍,一般情况下,要想在加拿大站稳脚跟,得要5年左右的时间,在取得所在国民众信任的情况下,才能办好自己的事业,但她尽量缩短这个时间。她住的邻居是位加拿大老太太,老太太出去旅游后,孙幼宁帮助她浇花、修枝,整理花圃。因为她本人也喜欢养花种草,也并没有把为邻居老太太义务浇花当回事。但是,当这位老太太旅游回来后,看到孙幼宁为她把花圃打理得这么好,一下子亲近了起来。后来,孙幼宁一家想换个环境居住,但这位加拿大老太太硬是劝他们不要搬走。孙幼宁说:“中国人在海外,只要你不卑不亢,没有外国人不尊重你的”。在海外,有些对中国不友好的组织,想利用孙幼宁的事情做有损国家利益的文章,被孙幼宁坚决拒绝。

组建江苏滴洋客运公司

落户徐州营运十分红火

孙幼宁的老家在浙江宁波地区,父亲早年参加革命,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母亲受《青春之歌》的影响,带着自己的妹妹也参加了新四军,当过新四军药剂师、医疗队的队长。

孙幼宁兄弟姊妹3人,她是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在部队大院成长起来的孙幼宁,家庭情况应当说十分优越。全国解放后父亲毅然选择了城市建设,先到南京511厂后到三线建设总指挥部当副总指挥,搞起了三线建设。这时,孙幼宁只得随着父母从南京辗转到太原,从太原到云南,又从云南到四川,从四川到贵州。反正是哪里条件艰苦到哪儿。可是“文革”风起,一切正常秩序全部被打乱。

“文革”中,父亲成了“走资派”。落难期间,父亲经常哼唱《国际歌》,还写诗词以激励斗志。父亲写道:“一身圣洁一身泥,半辈凯歌半世棋。十年耗尽三江水,泥去玉留志不移”。等到父亲被解救出来时,已是鼻咽癌晚期。孙幼宁正是跟随父母亲在“文革”磨难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以,磨难磨出了她不服输的韧劲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

1995年10月经过一番考察研究,孙幼宁决定在江苏徐州成立江苏滴洋汽车客运公司。1996年,公司作为徐州市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徐州,专门从事出租车营运业务。2000年前后,公司为了响应徐州市的号召,率先购进改装了220辆双燃料(即汽油、燃气)绿色环保三箱夏利车。2002年,公司响应建设部提倡的由出租车公司购车并出租给司机营运的号召,于2002年底到2003年初,公司陆续全资购买了上海大众全新桑塔纳车133辆,并办理好全部车辆的审检手续后,租赁给了司机营运。公司还专门拨款修建了加气站,并成立绿保修理厂。

至此,孙幼宁已在徐州连续投资总额达4000多万元,经营一切正常。公司累计上缴税费达2700余万元,并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因此,公司连续6年获得优秀纳税企业称号,并先后被评为徐州10强私营企业、20强企业、抗击非典先进单位。

恶意哄抢干扰正常营运业务

各级政府关心保障侨商利益

正在孙幼宁在加拿大开展旅游业务十分红火之时,国内的徐州公司却出了问题。严格说,不是公司出了问题,而是当地的某些不法之徒借机钻空子哄抢闹事,把孙幼宁花钱购来出租给徐州司机的出租车找借口哄抢占为己有。由于当地某些政府部门的某些人不作为,助长了这些人胡作非为,以至这些不法之徒甚至驾车到南京省政府所在地闹事而被拦下。使得谁是谁非一时难以区分,事情顿时复杂了起来。

孙幼宁在加拿大坐不住了,回到国内急赴徐州紧急处理此事。可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件责任在谁十分清楚的事件处理起来那么难。政府某些部门某些人的不作为,相互推诿,踢皮球,使徐州分公司陷于瘫痪,以至于前后耗去了分公司8年左右的经营时间,使公司损失高达6000万元。

在此期间,有朋友劝她,国内官司不好打,不如请海外律师干预。也有海外华人律师听说孙幼宁在国内的一些不公遭遇,也想帮忙替她解决。但是困苦中的孙幼宁坚信国内的法律,坚信各级政府,她相信在国内能够解决问题。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卢树民大使得知孙幼宁的不公遭遇,亲自写信到国内呼吁尽快解决问题。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也一直在关注事情的发展。国侨办原主任陈玉杰把徐州市哄抢出租车的事件作为国侨办江苏督查案件处理,江苏省人大也把这件事作为督查案件处理,使困苦中的孙幼宁看到了希望。她告诉记者,江苏省、徐州市侨办领导对此事十分重视,组织专人负责处理,维护侨商利益。省侨办具体负责此事的胡虹女士、省侨办分管领导不嫌我唠叨,耐心听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完,并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徐州市侨办李明主任亲自出场做工作,促使事情的解决出现转机。

2011年10月,为了保护海外华商的利益,江苏省侨务办公室专门成立了江苏省维侨法律服务顾问团。这个以中国国际经济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黄耀忠先生为团长的顾问团一成立,立马从几个比较棘手的案件中抽出徐州滴洋分公司这个拖了8年的哄抢出租车的案子。为了解决好这个案子,省侨办相关同志专程到省人大听取关于督办这件案子的精神,又多次召集顾问团一起开会,并请省侨办经济科技处处长徐金亮、当事人孙幼宁一起到侨办具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胡虹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徐州方面工作,我和分管领导、黄耀忠团长数次往返徐州,与徐州分管副市长李连玉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解决问题廓清了方向。曹新平书记对徐州公司经营权益受损一事先后5次作出批示,显示了徐州市委的重视力度。同时,曹书记还数次与孙幼宁通电话,并亲自接见孙幼宁。2013年元月,曹书记又委托李连玉副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办公会议,专题解决公司历史遗留问题,为新阳公司恢复经营确定了时间表!对于公司8年经营权益遭受重大损失一事,李连玉代表市政府向孙董事长郑重致歉。在徐州市市委书记曹新平的直接关心下,终于使问题在2012年底获得基本解决,2013年年头江苏滴洋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终于以江苏新阳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的崭新面孔,出现在徐州的大街小巷。可以说,没有曹书记就没有新阳公司的恢复经营。

2013年1月28日,李连玉副市长受曹书记的委托主持召开政府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原江苏滴洋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有关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并形成会议纪要,确保2013年3月底前完成原滴洋公司到期报废、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处理工作,为企业所诉求的约100辆出租车办理更新手续。对其中50多名闹事的黑车主依法予以行政拘留,使公司在经历了8年车辆被抢、经营权益以及国家税收严重受损的局面扭转过来,恢复正常营运。

孙幼宁告诉记者,徐州分公司2013年正常运转以后,规范了管理,在徐州客运市场赢得了赞誉。在2013年1---9月份徐州市出租行业计分考核通报中,成绩名列第一。2013年9月,公司还顺利地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她动情地说:“省市侨办就是我的家。有省市领导帮我们做主,我放心,我们心里感到十分温暖”。

新风频吹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慈善胸怀菩萨心肠处事待人

马年新年刚过,一个春风明媚的日子,记者在江苏新阳客运有限公司看到,长约100米的壁报栏前,各种表扬信件、捐款证书应有尽有,几十米长的办公区走廊,上至天花板际分数排挂满了乘客所赠送的部分锦旗。

看一个老总的喜好情趣以及为人处世,从他的办公室的摆设、言谈举止和他的个人情趣,大体可以知道一二。

记者在南京孙幼宁办公室采访间隙看到,她的办公室既简洁又素雅,连办公桌后的一个大书橱也是素色未上漆。书橱的中间放着《金刚经》和一套中国佛教史全集,表明主人是佛教居士的身份。扬州漆艺摆件上写着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诗句。橱柜的底下几个橱门上雕满梅兰竹菊的图案。《金刚经》的上面隔层放着水晶鲤鱼,左上方放置着一辆精致的轿车车模和一把徐州宝莲寺赠送的古琴模具,以及磁瓶。磁瓶上面有鱼藻图。墙上挂着牡丹图。车模是新阳公司企业的标志,佛教书籍是孙幼宁开智的寄托,鲤鱼跳龙门则预示着企业更上一层楼。总之,素雅的布置,显示着主人的情操和追求。

2012年底,江苏新阳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在江苏省侨务办公室、徐州市人民政府、徐州市侨务办公室的关心下,基本正常运转了起来。一时间涌现出了许多好人好事。11月份李传典师傅在营运时,突遇一名断指乘客急需救治,李师傅冒着连闯4个红灯的风险,一路打着双闪,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病人送到徐州市仁慈医院,为病人手术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2013年5月,孟杰师傅载着一位何姓女士带着孩子到徐州市青少年宫参加乒乓球比赛,可是由于赶时间,竟把价值3000多元的比赛球拍遗忘在车子上。由于何女士当时没有索要发票,也没有记清车牌号,只得打电话告之新阳公司协助查找。当驾驶员孟师傅停止载客,专程将球拍送到少年宫时,比赛即将开始,解决了这对母子的难题。

2013年11月,李静师傅的车上上来一位焦急万分的魏姓乘客,原来魏先生在接上小学的孩子时未能在预定的车站接到,着急万分。于是李师傅一边安慰魏先生一边载着他沿公交车站一站一站地寻找,终于在前面3站找到了正在哭泣的孩子。李师傅为了安慰这对父子,就将孩子扶上车,一直将他们送到家门口。为此,魏先生专程送来“助人为乐,不为金钱”的锦旗一面,以感谢李师傅。

实际上,正常营运后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公司的师傅们有拾到遗落在车子里的行李箱、手机、钱包、32吋彩色电视机、高档PS游戏机的;有拾到笔记本电脑、相机,以及身份证、银行卡等各种证件的;还拾到过高档名牌化妆品,以及医院病历和不可复制急待判断病情的核磁共振影像等,应有尽有。新阳公司的师傅们遇到这种情况每每中断自己的营运工作,为寻找失主而奔走。他们虽然失去一时的营运利润,却换来了群众一面面锦旗和一颗颗火热感恩的心。

新阳公司正常运转后,为了感谢省市侨办,感谢徐州市人民政府,感谢广大乘客,孙幼宁把以前的所有恩怨化为真心关爱,打算捐款办一座养老院,以回报社会。她还参加了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中华慈善万里行的慈善活动,并将200床棉被以及药品捐到大凉山,并委派大姐孙宁春亲手送到贫困者手上。

2013年开始,孙幼宁每年认捐40万元人民币给慈善机构,并承诺要捐13年总数达520万元人民币为一个阶段。2013年4月,孙幼宁有感于淮海战役先烈为国捐躯,有感于徐州从古至今战场的战死者,以及逝去的亡灵得以安息,她在徐州宝莲寺一连做了7天水陆大法会,超度淮海战役英烈,超度古今天下亡灵。可见其人心灵虔诚之一般。

大爱化怨必有福报,我们期待着孙幼宁在一片爱的氛围中驾驶新阳公司这辆极富爱心的车队,一路疾驰,将更多的爱心播洒到人间。

4.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四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弘扬革命传统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祖**亲60岁生日之际,我们东关小学全体师生隆重举行了“祖国在我心中”歌咏活动。活动中,我们18个班的同学们兴趣高涨,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共同高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卖报歌》等爱国主义歌曲,在高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中我们受到了精神的提升和洗礼;从热烈的掌声中,我们领悟到了此次“祖国在我心中”歌咏活动的深刻内涵。可以说,这次校园红歌赛既是我们献给祖**亲的一份祝福,也是全体学生精神面貌的一次展现。它不仅为我们校园生活增添了色彩,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深的祝福,增强了各班级的团结。

通过歌咏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对学生进行一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歌咏活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境界,树立远大志向,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歌咏活动,加强了学校美育,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一经开展,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各班经过精心选歌、努力排练,于9月底进行了正式比赛。

5.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五

三年级《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第六册第一课《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

【教材分析】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一课内容,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歌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画个图画比一比”的情景创设,展现了小朋友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用画笔表达爱祖国的纯真心灵。歌曲是单二部曲式,主要采用平稳级进的手法,加上间奏的运用,使得旋律在平稳中略带活泼,体现了小朋友们天真可爱的音乐形象。

【学情分析】

由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我们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音乐方面,三年级的学生节奏、节拍、音准都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在教授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状态,开展自主合作,培养集体观念,建立一定的信心!

【教学理念】或【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爱祖国”为主线,设计了看、听、说、比、创五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轻松、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听、说、比、创等手段引导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体验二拍子、解决八分休止符,能为歌曲进行歌词的创编。【教学重点】

能轻松、活泼、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为歌曲进行歌词的创编。

【教学策略】

采取听歌曲、看视频、说感受、小组赛、编动作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感知音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2-3分钟)

1、师生问好。

2、听《祖国祖国我们爱你》音乐伴奏,律动体态感受二拍子的强弱。

3、欣赏《祖国大好河山》

【设计意图】

体验二拍子的强弱特点,欣赏祖国河山,为教唱作铺垫和新课的熏陶!

二、新课部分(25分钟)

1.初听,联想画面,体验情绪。

2、复听,从感受情绪不同切入,为歌曲分乐段,感受歌曲旋律的跳跃性和连贯性。

3、再复听,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旋律的跳跃性和连贯性。

4、再复听,自主体验旋律的跳跃性和连贯,区分前奏,间奏、尾奏。

5、学习a乐段 l 唱歌谱或用la跟唱。(通过跟唱,注意学生的歌唱状态,音准等问题的解决)

l 唱歌词(跟琴唱歌词)

l 师生接龙

l 分小组对唱

l 轮唱

i.师生轮唱

ii.生生轮唱

6、学习b乐段

l 唱歌词(跟琴唱第二乐段歌词,解决音高,八分休止符)

l 分小组合作(一组演唱组、一组伴奏组:咚 哒、咚 哒哒)

7、完整演唱歌曲­­——轮唱第一乐段再完整演唱歌曲。

8、创编环节(7分钟)

第二关(小组创编歌曲歌词)出示闯关要求,学生创编后展示。

三、拓展部分(情感升华)(5分钟)

●奥运夺冠

●70周年反法西斯国庆阅兵式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很自豪!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为我们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吧!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成为祖国的栋梁!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们努力拼搏的精神。

【教学反思】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以审美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感受音乐的内涵和美的情感。我以“爱祖国”为主线,设计了看、听、说、比、创五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本堂课经过我深思熟虑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通过反思我觉得每次活动的形成和开展都必须经过仔细推敲和琢磨。将自己每次的设想都拿来尝试一下,对比学生接受的效果是否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学生能否通过某种方式掌握知识点,又能有趣的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导入我就通过简单的律动和设问,带领学生去欣赏祖国的山山水水,人文事物,为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做好铺垫,通过设问引出主题句:“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一句,解决八分休止符,通过对比聆听,学生自己发现了八分休止符有停顿、跳跃的作用,根据学生发现,用闭一口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解决,自然而然的就引出本课的课题,并一起唱出课题。

6.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六

赏读。

【创意说明】

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向,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应立足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教学步骤】

一、进入朗读天地,聆听名家朗读

1、第一遍听,初步感受全诗。

2、第二遍听,画出朗读节奏和重音。

3、第三遍听,轻声跟读。

二、来到学术报告厅,品析诗歌意想

1、个性选读:

全诗选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

之一:“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恶毒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

之二:“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

之三:“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落败。

2、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慧眼质疑:

可提出如下问题探讨:

可以用“我是坍塌的房屋,是荒芜的稻穗”来替代“我是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吗?

可以把“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的“未落到地面”去掉吗?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顺序可以交换吗?

三、登上梦想的舞台,个性化朗读全诗

1、我来当导演──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2、我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

多人演读。

模仿性朗读。

3、我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

7.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七

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师上课的主题, 是上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是上课的精神所在, 不管是教学策略还是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的,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与教学导入相结合。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 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 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使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推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旗颂》, 我在这节课组织教学环节上设计让学生在高昂、豪壮的《国际歌》、《东方红》的背景音乐下, 观看一些战争、学生运动、新中国成立的照片, 达到从听觉、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音乐结束后出现五星红旗的图片时, 我用问题“你们看到国旗想到了什么?”直接过渡到教学导入环节, 其间学生畅所欲言, 为接下来学习《红旗颂》做好了铺垫。

教学导入与教学升华相呼应。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同时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学导入环节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看到国旗想到了什么?”结合前面看到的画面, 学生大多回答“战争”、“中国不屈的历史”、“烈士的鲜血”。而这节课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所以在新课学习结束后, 我设计了教学升华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再次提问:“你们看到国旗想到了什么?”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 他们的回答却是深刻而又有意义的。他们更多会想到自己肩上的重任, 会想到时刻牢记学校的校训———励志、争时、敦品、笃学, 会想到要为祖国贡献力量。而我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与学生共勉。从这里可以看出, 同一个问题却能使教学导入与教学升华相呼应, 很好地达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 或不容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于教学中先讲什么, 后讲什么, 重点讲解、示范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应心中要有数。只有分清主次, 精简结合, 才能突破教学难点, 突出重点, 达到预期的效果。《红旗颂》整首乐曲11分钟, 音乐比较长, 必须让学生分段学习。但是, 如果每个部分都详细讲解, 一来时间不够, 二来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倦怠, 三来最重要的是有悖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我在轻重段落的选择上重点安排主题A部分和第B部分的学习, 其他部分有的只是让学生聆听, 然后再进行简单讲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受, 又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三、根据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落脚点, 而忽视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 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教师只有对学生学情了解清楚, 设计与学生的具体能力相匹配的有效教学活动, 才能做到课堂教学合理、合情, 促进教和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学习《红旗颂》时, 一开始我就展示了乐曲的结构图, 目的就是让学生一目了然, 为分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学习引子部分时, 我主要让学生以聆听辨析为主, 初步了解音乐;学习主题A部分时, 我让学生画旋律线、哼唱主题并跟随音乐指挥表演升旗场景, 让他们理解音乐, 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学习B部分时, 我让学生打节拍, 双脚踩出节奏。接着, 将之与A部分从音乐各个要素方面进行比较, 让学生学会分析音乐, 感受音乐的魅力。此外, 我组织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便让整个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四、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要素,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与水平等教学的综合素质, 它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度。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音乐教学质量与音乐教师的素质有着必然联系, 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 音乐教师更应该具备多元化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师要认清自身素质条件, 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教学, 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如在教学《红旗颂》乐曲时, 因为我爱好朗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红旗颂》的音乐, 我辅以有感情地朗读, 结果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响应, 学生跟着我一起高声朗读起来。其实,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当然, 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并勇于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只有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与完善的教师, 才能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 相信只要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有效落实, 就一定能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音乐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 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当的音乐学习内容和足够的学习时间、空间和条件, 并设计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

8.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八

【创意说明】

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向,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应立足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教学步骤】

一、进入朗读天地,聆听名家朗读

1、第一遍听,初步感受全诗。

2、第二遍听,画出朗读节奏和重音。

3、第三遍听,轻声跟读。

二、来到学术报告厅,品析诗歌意想

1、个性选读:

全诗选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

之一: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恶毒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

之二: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

之三: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落败。

2、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慧眼质疑:

可提出如下问题探讨:

可以用我是坍塌的房屋,是荒芜的稻穗来替代我是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吗?

可以把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的未落到地面去掉吗?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顺序可以交换吗?

三、登上梦想的舞台,个性化朗读全诗

1、我来当导演──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2、我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

多人演读。

模仿性朗读。

3、我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

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 篇九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篇11、注意陶冶爱国情感和培养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了空洞得说教。

2、教学应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之间对话、是与生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惟其如此,师生思想互相砥砺,方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诗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真正实现语文课阅读本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本文。自主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篇2

我觉得情感美学生是最容易分析出的,而本诗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来为情感的表达铺路架桥的,所以意象美也很容易分析得出,其次是结构美和音韵美,这两点有共同点,都是着眼于语言,都是抓住每节诗的固定句式分析,这两个固定句式分别是每个诗节开头的“我是(你)……”和结尾处的“——祖国啊”。我的第一个主问题是“每节诗末的“祖国啊”在朗读的处理上是否一样?为什么”,由这个问题领着学生分析出四个诗节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理出情感脉络,体会情感美的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由低回叹息到激昂热烈的变化美;二是对祖国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赤诚美。

在分析情感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意象的新颖、准确。我的第二个主问题是“本诗的抒情主题是“我”,抒情客体是祖国,诗中用一个反复出现的句式将两者紧密结合了起来,请问是什么句式”,学生立刻就找出了“我是(你)……”的句式,我让学生读这些句子,试着用“从这个句式中我读了——”来说一句话,可以从内容、情感、修辞、结构、音韵等方面来说。经过这个环节,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感,加深了对情感美的理解。而且他们能够说出这个句式使诗歌的结构单一中体现着变化,简约中蕴含着丰富;使诗歌的音韵朗朗上口,回环跌宕。从而感悟到了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篇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诗歌先抑后扬,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为此,在教读本文的时候,我尝试使用了以预教(任务)驱动课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他四种教学模式为辅的教学设计。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学生用心去读,反复去读,用心去感受。教师有效地范读引导,方法点拨。不仅让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进入文章情境。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在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从而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三、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读、在品、在悟、在提高。不仅把握了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和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成诵。

10.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十

一、解读课标

二、利用教材

通过比较, 对教材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有关“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教材的讲述基本完整。但有关海峡两岸的发展教材明显存在滞后性。

三、创设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

根据本课的特点, 我采取了WebQuest (网络探究) 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有关“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教材基本上有, 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

2.有关海峡两岸的发展问题的发展, 教材涉及较少, 但是网络资源却非常丰富, 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通过网络来进行自主学习。

3.我校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老师都接受过开展WebQuest (网络探究) 活动课的培训;同时学校也具备相应的硬件, 即网络教室, 教室中2-4位学生要配置一台电脑, 并已以某种方式输入互联网。

4.我校是一级达标学校, 学生总体素质不错, 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且有一定的Internet上搜索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探究成果和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WebQuest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中,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和高水平思维, 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面、知识经验和教学目标, 编制学习方案并精心设计成Web网页。WebQuest学案包含以下七个模块: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讨论区。做好的WebQuest学案既可以上传到远程服务器上, 也可以放在局域网服务器上, 以便学生学习。

本课的模块设计和教学设计如下:

引言:即相当于课堂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 制造悬念等方式以激起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在引言网页上我展示了邓小平的夙愿、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余光中的《乡愁》, 然后设问: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感慨, 至今他们是否还有这样的遗憾呢?

任务:任务是对学习者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在任务网页上我展示了课标要求及对课标的解读,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现实, 关注祖国统一的新进展, 新问题。

过程:过程是WebQuest教学设计中最难的一部分, 在过程网页上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 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建议。完成本课学习需要两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分组:课前根据学生意愿, 主要分成3组, 分别为:

①理论研究组——探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实践考察组——探究香港、澳门的回归;③未来畅想组——探究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分工:每组分设资料搜集员、资料整理员、观点陈述员、多媒体制作人员。

3.探究过程:各小组成员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 利用课本资源和网络资源, 完成各自的探究任务。

理论研究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探究任务:

“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一国两制”对港澳和对台湾的处理有何不同?为什么?

“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何意义?

实践考察组:香港、澳门的回归

探究任务:

请以自己喜爱的方式作一个简要的“感受香港回归十周年”的主题报告。

香港回归的历程是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邓小平分不开的。请以“邓小平与香港回归”为主题, 再现香港的回归历程, 感受邓小平的胆识和智慧。

简单回顾澳门的回归历程并分析顺利收回香港、澳门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未来畅想组:海峡两岸的新发展

探究任务:

制作“改革开放以来,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大事年表”。

围绕海峡两岸的动向, 探讨一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最近台湾网民预言:“台湾经济马上 (马英九上台) 就会好。”那么也请同学们畅想一下台湾的将来, 两岸的未来。

第二课时:

4.各小组探究成果报告会。

在每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后, 老师必须做一个简单的点评与归纳, 点评从总体上讲要多肯定学生, 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 发现学生的创新观点, 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归纳是为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资源:资源网页上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与探究内容相关且有助于学生完成探究任务的网页清单, 其目的在于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的查找, 可以有目标高效率地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点击相关网页:

华夏经纬、凤凰资讯、新华网、大洋网、CCTV4……

(下转第132页) 评价:网络探究活动课的评价是全方位的, 不仅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 而且对于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参与讨论, 分析归纳, 协作与交流, 信息技术, 演示汇报的能力做全面的评价, 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评价量表, 评价人员既可以是教师, 也可以是同学。

结论:结论网页上教师设定为探究学习的内容和经验做总结, 鼓励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讨论区:讨论区网页上是提供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 一般是链接到我校的BBS上。

四、总结

根据本课的教学及平时的教学实践, 谈谈我对新课改的几点看法:

1.新课程下课标是老师把握教学的重要依据, 所以认真解读课标成为新课程教学的第一棒, 课堂教学有多种形式, 但必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即围绕课标展开。

2.新课程下必须改变观念, 从依赖教材到利用教材, 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才是当务之急。

3.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这里我想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老师在北京市海淀区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专题讲座的一段话来最为回答:

最高级的历史课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而是教师“导”出来的;最优秀的历史教师不是表演家, 而是思想家。

11.祖国 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A、B组:

1、能正确认读“温、泥、祖、国”四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祖、国”并能组词。

2、能运用“温暖的、可爱的、甜甜的、青青的”这四个词语说短语词语。

3、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C组:

1、能跟读生字、词语。

2、学写“

一、丨”。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PPT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第1课生字、词语,口头组词。

2、齐读第一课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师朗读课文,想一想:谁在说?(小燕子、小白鹅、小山羊、小蜜蜂、小朋友)

2、他们都在说谁呢?(祖国)

三、再次感知课文

1、认读词语:燕子

小燕子说什么?(跟读句子)

2、认读词语:白鹅

小白鹅说什么?(跟读句子)

3、认读词语:山羊

小山羊说什么?(跟读句子)

4、认读词语:蜜蜂?

小蜜蜂说什么?(跟读句子)

5、小朋友怎么说?(跟读句子)

四、学写生字“祖、国”

1、分析字形:部首、结构

2、组词

3、范写——数空——描红——试写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尝试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祖、国

2、认读词语:祖国、国家、中国、祖先、燕子、白鹅、山羊、蜜蜂

二、分句学习

1、第一句

(1)跟师读句

(2)认读词语:温暖、泥窝

(3)温暖的什么?——温暖的()(4)读句子:齐读——开火车读

2、第二句(1)跟师读句(2)认读词语:可爱

(3)可爱的什么?——可爱的((4)读句子:齐读——分组读

3、第三句(1)跟师读句(2)认读词语:青青的

(3)青青的什么?——青青的((4)读句子:齐读——指名读

4、第四句(1)跟师读句

(2)认读词语:甜甜的、花朵

(3)甜甜的什么?——甜甜的((4)读句子:齐读——指名读

4、第五句(1)跟师读句

(2)认读词语:到处、欢乐)))(3)读句子:齐读——分组读

三、认读词语

1、认读词语卡片

2、师说词语,生在书本中划出

3、指认词语

四、读课文

1、师生齐读

2、分组读

3、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四、五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生字

2、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三、学习儿歌,了解意思

四、听写生字词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每课一练

2、熟读、尝试背诵课文 课后小结:

12.为了祖国教学设计 篇十二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培养独立阅读和略读能力,适当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认识“罗”“裕”“艰”等11个生字,学习应用多音字“华”。

教学准备

投影片,有关华罗庚、刘翔和杨利伟的图片,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分别出示刘翔、杨利伟等人物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华罗庚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他也是一位值得祖国骄傲的人物,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轻轻地翻开《为了祖国》这篇课文吧!(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汇报交流。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注意纠正字音)

三、朗读理解,质疑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华罗庚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在美国可以享受富裕、舒适的生活,他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呢?

2.同桌互动,交流自己的看法。

3.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集体交流。

4.学生质疑,共同解决。

5.快速读课文,找出华罗庚说的话。(师指导朗读,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赛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

6.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你认为小学生怎样做才是“为了祖国”呢?

四、识字

1.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间说一说记字的方法。

2.全班汇报。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13.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十三

小实践性和开放性功能齐备, 充分发挥学生

学的潜能, 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数学作业, 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 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 同时也是学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倡导真家◎实学习张三力口号的, 提出培养, 传统的学生创新、具有很大主观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庭起了教师们的反思川机械性的数学家庭:首先作业在, 内容枯燥内容及形式, 形式上引作单一, 作业过分要求数学的严谨性, 同学业尤其是数学学科缺少生活化、儿童化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偏离得太, 很远, 设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缺少热情。其次, 在具计体源和的具教体学运过用程, 中学, 生教缺师少几应乎用不意讲识知。识的来

由此可看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作业观念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必须进行深刻

的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角度, 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应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使每个人都能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 使数学在不同的人群身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 我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家庭作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布置作业要求生活化, 让学生主动探索互相交流, 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完全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得到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1. 生活观察: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做一名生活的细心人, 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 可以是剪的、画的, 甚至还可以折。

2. 生活调查: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 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当孩子们拿着自己调查之后的统计表在小组里侃侃而谈时, 当他们因白色污染的猖獗而义愤填膺时, 我知道自己这样的家庭作业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了, 更延伸到了学生的课外。

二、把家庭作业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完成作业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 家庭作业学生是没有选择性的, 学生做作业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老师要修改观念, 充分发挥作业的自主性。作业本身是课堂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布置作业时并不是完全脱离教材知识, 而是结合教材知识巧妙地来布置自主作业。同时, 老师也不要勉强学生, 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自主做作业。

在教学中渗透“整合”、“综合”观点, 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重新审视知识的内涵, 这样的家庭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设计童趣性的家庭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作为出发点,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渴求尝试形式新颖, 有新鲜感、探索性、开放性、与实践密切联系类的创新类题目, 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旧观念会把学与玩分得很清, 认为学就是学, 玩就是玩。学好了, 才能玩;学不好, 就不能玩。渐渐地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 而不是一种兴趣, 做家庭作业只是完成任务, 根本不投入感情, 更谈不上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后, 设计一次“扑克牌”的游戏性作业, 即:两名学生用手中的数字卡片快速“出牌”然后轮流报出结果, 记录谁对得多谁便获胜。

四、利用开放性作业, 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

14.《我们爱祖国》教学设计 篇十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八课 我们爱祖国

教 学 设 计

温宿县阿热勒镇中心小学 程玉泰 2014年4月15日

第八课 我们爱祖国

教学内容

新教版双语模式一班一年级第八课课文一 教学目标

1.知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懂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读词语“祖国、星期、敬礼、这么、升、时候”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围绕话题陈述“升国旗”的过程及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认读词语 教学方法

教师:领读引导

学生:跟读自读 小组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及课型

1课时、新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配乐播放祖国首都北京图片资料,教师富有激情地随着画面解说。

2交流对国旗的认识

(1)老师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国旗图片,请学生观察,然后在小组中描述国旗的形状和特点。

(2)讨论升国旗的仪式。

3老师总结,引出课题《我们爱祖国》(学生读课题)。

二、认读词语

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一中的词语,然后学生自学自读,老师予以指导和纠正。最后用课件中摘苹果的方式巩固,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

三、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学生试读课文;有困难者,也可以由老师领读。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词语可以提出来,请教老师。

2学生跟着录音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要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对升国旗活动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3学生在小组中理解课文内容。老师提醒学生,要结

合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或请教老师。同桌互读,进一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四、创设情境,合作表演

1示范朗读。

老师请三个学生读课文对话。要边读边做动作,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出不同语句的语调。

2小组合作。

学生在小组中做准备,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成果。

五、结合课外,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本课小结。

老师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回答课后练习第四题想一想。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一,并背诵下来。2,画一面五星红旗。

板书设计

第八课 我们爱祖国 课文一

祖国 星期 敬礼 星 这么 升 时候

15.祖国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十五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学习时数

1课时

四、课前预习

1、字音字形

疲惫( ) 蜗( )行 淤( )滩 簇( )新

迷惘( ) 胚( )芽 干瘪( )

2、字形辨析

蜗( )牛 纤( )绳 绯( )红 隧( )道

女娲( ) 歼( )灭 菲( )薄 深邃( )

学习课程:

一、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新诗奖。

2、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的主管感觉世界,追求诗的内在旋律,大量采用虚的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他们的一些诗作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

3、写作背景

舒婷毕业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二、听诗歌朗诵,整体把握感情基调

思考: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又在哪里?

三、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1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2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3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4节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4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四、研读诗歌,探究品味

1、齐读诗歌第1节,思考:这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了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给你什么感觉?

2、朗读诗歌第2节,这一节中“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个意象怎么理解?

3、诗歌的第1节只有痛苦和悲哀,而第2节泽是“痛苦的希望“,那第3节又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4、这一节的“我”与祖国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是诗人个人吗?

5、整体朗诵诗歌,思考: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五、延伸阅读

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清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又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又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上一篇:网球练习题下一篇:材料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