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精选3篇)
1.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 篇一
制定行约行规是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为此本会与国家商务部于2005年共同制订出台了《招商制建材家居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SB/T 10397-2005)。该规范是目前我国唯一针对建材家居市场建设与管理的行业标准。”规范“出台后,中国建材联合会与工商、商务、质监、公安、消协等部门合作,以”创建全国标准化建材家居市场和全国星级建材市场“活动等形式,宣传并推动”规范“的实施。经过几年的严格考核评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近30家建材家居市场荣获”全国标准化建材家居市场“和”全国星级建材市场“称号。这些市场都是全国或地方具有领先地位的优秀知名企业,如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金盛家居等。这些市场建设手续齐全、设施完善、购物环境好、名品汇集、诚信度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有保证,是制造商首选的分销渠道、分销商争抢的创业平台、消费者喜爱的购物场所。他们被评定为”全国标准化建材家居市场“和”全国星级建材市场“的示范效应,对近年来我国建材家居市场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其更好的引导生产、满足消费发挥了很大推动作用。
去年,为使”规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满足建材家居市场发展新需求,更广泛更有效的推动我国建材家居市场的有序发展和规范经营,更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本会向国家商务部提出了修订《招商制建材家居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并将其升级为国家标准的申请,现申请正在审查批准当中,我们期待”规范“修订升级工作尽快展开。
2.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 篇二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程标准 修订建议
一、内容标准《必修课程地理1》修订建议
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建议改为“描述地球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时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内涵作出具体说明。
理由:地球运动的特点是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产生的基础,也是高中学生必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不同版本教材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描述不太一致。比如,鲁教版教材将“地转偏向”现象作为地球自转地理意义之一来介绍,而人教版未介绍;人教版教材对“时差”问题讲得比较详细,而鲁教版就很粗略。笔者的观点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已经删去了“时区和区时”的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内容目标”提出来予以说明。另外,四季的含义及其划分标准、五带的划分及其天文含义等都要作为“内容标准”提出来。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建议改为“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理由:地壳只是岩石圈中很薄的一层,“地壳内部”无法完成物质循环。这里讲的物质循环是指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换,是在岩石圈及其周边进行的而不仅仅是在“地壳内部”。
3.“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建议改为“分析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影响”。
理由: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有内力因素和外力因素,我们研究的对象不是这些因素本身,而是研究它们对地表形态及其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的。
4.“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建议改为“运用图表说明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理由:能直接吸收地面辐射的只是近地面大气,中高层大气的热源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所以必须加上“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对于地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毋容置疑的。“保温作用”是“保持温度的意思”,是使大气温度保持在一个不太高也不太低的适宜范围之内,这个作用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共同完成。“大气的受热过程”不包含“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5.“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建议改为“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并另设一个目标“气候的形成与分布”单独作为一节。
理由:我们都知道,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核心要素,气候分布是自然带分布的基础,气候的形成与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里只强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太不全面,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掌握气候的形成与分布知识,这也给教学和考查造成了困难。因此,必须加强“气候”的教学,将其作为一个“内容标准”来设计。
6.“简要分析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建议改为“简要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理由:锋面、高压、低压三个概念不是一个级别的,不能并列表述。锋面系统与气压系统才是同一级别的概念。作为高中教学,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而不是天气系统本身的特点。
7.“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议改为“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由: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情况是归纳洋流分布规律的基础,必须将“世界洋流分布”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强调。因为很多老师认为只须掌握洋流分布规律而不必知道世界洋流的具体名称和分布情况,看到考查某一洋流名称的试题就认为是超纲。但没有“分布”,哪来“分布规律”?
洋流对海洋渔场的形成以及海上航行影响很大,而将这些归结为“地理环境”有些牵强,加上“人类活动”表达就全面了,不会引起异议。
8.“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建议改为“运用地图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并归纳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理由:与上面的第7点相似,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情况是归纳其分异规律的基础,不要求掌握自然带的名称与分布情况而直接要求掌握其分异规律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内涵比“地理环境”小,更符合实际情况。
9.“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建议改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并将其转移到《必修2》,作为最后一个单元,对人地关系进行总结。内容可以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几个部分。
理由:“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节教材所强调的主要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原因及危害,而且特别强调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当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也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二、内容标准《必修课程地理2》修订建议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建议改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区差异”。
理由:人口增长模式不是什么具体事物,不好用“分布”来表达。事实上,只是要求学生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存在哪些差异,即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用“地区差异”更为合适。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建议改为“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和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理由:人口分布是一种重要的地理现象,探究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是一个地理性很强的问题,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人口迁移都是有原因的,但追究这个原因对于高中地理来说意义不大,倒是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意义更大,值得强调。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建议改为“理解环境承载力的含义,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
理由: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与人口合理容量不是同一类概念,不宜进行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才具有可比性。
4.“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建议改为“运用实例,分析不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和外部形态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理由: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分布及其组合状况,加上“内部”二字,概念的内涵更清晰。不同城市的外部轮廓形态不同,有团聚的,有分散的,有带状、星状、块状,还有城市群、城市带等不同形态,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城市外部形态特征”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放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城市地理知识体系,可以为研究城市规划提供完整的理论支撑。
5.在“城市化”一节的后面有必要增加一节“城市区位选择”。
理由:不同城市的区位不同,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就不同,其特点和职能也不同,这是一个地理性很强的内容,有必要让学生掌握。鲁教版教材增加了这一内容,但因为《课标》中没有,所以无法考查。
6.“区位”是一个重要的人文地理概念,但教材对这个概念的解释不明确,学生不好理解,老师也解释不清。如鲁教版说“区位是指某事物的位置及与其他事物间的空间联系”。笔者认为这是把“区位”和“区位因素”两个概念混合了。“区位是某一范围较小的地理事物(如城市、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线、居民点等)在一个较大范围的地理背景中的相对位置”,区是区域,位是位置。“区位因素就是决定该地理事物分布在这个位置的相关地理因素。”如上海的区位,从海陆位置看,它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从纬度位置来看,它位于北纬30°左右,属亚热带;从流域位置来看,它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从经济地理位置来看,它位于长江经济区的龙头等。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事物,对其区位的表述是不同的,影响这一区位特点形成的因素也不同。
7.“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建议改为“从人口和城市特征看文化景观的地域差异”。
理由:地域文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十分复杂。一个地区人口和城市特征既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人口和城市特征的本身也是该地文化景观的一部分,这在概念的逻辑关系上会引起混乱。而且,地域文化不是影响人口和城市特征的终极因素,地理环境才是地域文化特色产生的根源。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在人口特征和城市特征上表现明显。所以,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特征和城市特征,并能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探究这些特征形成的简单原因就可以了。
8.“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建议改为“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
理由:聚落外部空间形态的问题应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列安排。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因素很多,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这样容易造成片面性。资源分布与经济布局的特点是商业网点格局形成的更主要因素。
三、内容标准《必修课程地理3》修订建议
1.“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建议改为“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状况及人地关系特征”。
理由: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仅仅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无疑是片面的。而且,对于某一特定区域而言,地理环境特征是稳定少变的,是被动的,倒是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能够帮助人们去想象过去的人文景观和发展历程,并由此推测当时的人地关系特征,并预测未来环境发展和变化的趋势。
2.“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议改为“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理由:从时间顺序上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很早就有了,广义地说,任何时期任何地区自然资源的远距离运输与交易都可以称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而产业转移是在二战后才出现的。从教学顺序上看,先学资源调配后学产业转移在逻辑上较为顺畅,我们可以将产业转移理解为资源调配的逆向思维。资源调配和产业转移对于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仅仅强调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加重污染还是减轻污染),是狭隘的。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建议改为“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森林、湿地等在地理环境中的主要功能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理由:这里给了四个例子,导致教材选材上的混乱。人教版选了荒漠化和森林,湘教版选了荒漠化和湿地,中图版和鲁教版都只选了水土流失。可以把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转移到《必修2》的“环境问题”一节中,这里只谈森林和湿地的环境功能与治理保护。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及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建议改为“以某区域为例,了解其农业布局特点,分析影响其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理由:农业生产是最能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生产活动,因此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分布格局或农业布局,区位条件分析总是针对不同的布局而进行的,所以应该先介绍农业布局情况再逐一分析条件。进行条件分析时既要归纳有利条件,也要分析不利因素。农业生产的措施就是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条件,同时想办法克服不利因素。
此外,应适当压缩选修课程内容,将一些核心知识充实到必修课程中,完善必修课程的知识体系。
总体来说,《必修1》是自然地理,其难点在于教学内容比较宏观、抽象,高一学生不易理解,而教材编写又比较粗疏。建议《地理1》教科书的编写再细致一些,适当补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的铺垫性基础知识。《必修2》是人文地理,其难点在于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见仁见智,说法不一,缺乏权威或规范的结论。《必修3》是区域地理,其难点在于不同版本教材所选案例差异过大,增加了统一教学与考查的难度。
3.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 篇三
——星村镇大李小学创建写字教育特色学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写字教学活动入手,以“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主旨,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审美情趣等,以课堂为主阵地,坚持天天有练习;月月有验收;年年有提高;建立有写字特色的教师队伍,造就学生的书法特长,创建有写字教学特色的泗水特色教育学校。
二、创建小组
组 长:贺广富 副组长:蒋有才
组 员:李广社 王 震 侯 敏 吴 康 马秀娟 张冠军 蒋延新王丽娟 万诗涵 孙程程
三、创建目标
建设有写字特色的教师队伍,造就学生的书法特长,师生的写字水平全面提高。写字特色的项目明显突出,写字特色的内容广泛和谐,写字育人的影响深入人心,创建成县内有一定影响的写字教育特色学校。
四、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写字教育氛围。
(1)遵循“环境育人”的办学思想,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专项设计、布置,体现写字教育氛围。
(2)校园的任何场所都是老师、学生展示书法才华的地方。选
择师生优秀写字作品经装裱并悬挂在班级门前、公共场所、办公室等,营造良好的写字特色创建氛围,真正达到“让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充分利用校报、网站等途径展示师生的写字作品,交流写字教育经验。
(4)加强宣传,动员广大家长积极参加到创建中来,多方指导学生写字训练。
2、培养优秀的写字教学师资。
(1)全体教师不但在创建认识和思路上形成一致,更要注重自身写字水平的提高和写字指导能力的增强。全体教师要坚持“天天练好字,周周交作业,月月出作品,学期一考核”——每周硬笔练习不少于一张,语文教师还要练习毛笔字不少于20个(每周五11:00前上交)。
(2)全体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和写字“双姿”的指导,积极主动参与到写字创建工作中来,其他教师在协助语文教师做好学生写字竞赛、作业展览、现场表演等各项工作,为实现以写字为载体的全员育人目标而竭尽自己的力量。
(3)积极开展写字教研活动,提高写字教学水平。学校每学期开展写字教研活动不少于3次。语文教师、书法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学生写字特点、途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坚持听课、评课,积极探索写字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每学年上交一篇写字教学论文,提高指导水平。
(4)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每学年组织教师参加写字教学外出培
训一次或邀请专家到样讲课一次。
3、建设完善的写字训练阵地。
(1)全体老师平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把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学生的写字能力与水平主要体现在平时作业中,所以学校要求老师布置课内外作业的量要适中,学生的书写要规范,每次对作业的正确率成绩评定后,必须对作业书写作客观评定,让学生真正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
(2)每天中午二十分钟的习字课和每周一节的书法课,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准时到班,严格进行写字专项训练。训练内容以语文课本、写字书、习字册等为主,任何人不得占用或挪用。语文课也要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写字指导,作为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
(3)学校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学校要求每班至少向书法班输送写字能手2名。包括硬笔和软笔,设立了专门的写字指导老师便于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写字指导。软笔训练以颜真卿的勤礼碑为主,在一段时间训练后,可引导学生自己选择颜真卿其他楷帖,如多宝塔碑、李元靖碑、麻姑仙坛记、颜家庙、郭家庙等;亦选择其他大家的字帖,如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洵的九成宫等进行训练。另外还选用一些隶书、篆书、魏碑等书体。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师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如每学期进行一次现场师生写字比赛,参赛选手在班级初选后,全部集中进行现场写字比赛,组织全校学生现场参观、指导,并评比发奖;学校定期举行优秀作业展,学生观看中比较、学习、交流,促进书写水
平的共同提高。
4、建立全面的激励评价体系。
学校定期举行小学生写字比赛,及时对特长生的书法水准和全体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作出阶段性评估和客观性评价。
(1)“双姿”考评。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或站姿的写好字的基础和前提,学校不定期地到各班检查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双姿”情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写字优秀班级的依据。
(2)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级正规比赛,对获奖的师生执行学校正常教科研奖金双倍奖励。
(3)举行写字比赛,选编优秀作品集,对优秀的师生进行表彰,激励先进,宣传典型。
(4)学期末,教导处组织对各班写字进行考核,学生全员参加,现场写字。每年级评出写字优秀班级2个,并对指导教师给予奖励。
五、工作安排
九
月:
1、制定写字教学特色创建工作方案。
2、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展活动。
十月:
1、举办写字教学业务培训。
2、举行师生写字比赛
十一月:
1、布置校园环境,突出写字育人氛围。
2、开展写字教研活动。
十二月:
1、检查评比学生的写字情况。
2、举行“庆元旦”写字作品展。
二
月:举办 “写字周”活动(举行优秀作业展,写字比赛等)。
三
月:
1、举行写字教学公开课活动。
2、选编优秀作品集。
四
月:
1、撰写上报写字教学论文。
2、进行业务培训。
五
月:
1、检查评比学生的写字情况。
2、举行“庆六一”写字作品展。
六
【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推荐阅读:
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10-26
解读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10-19
创新教育课程06-09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06-20
教育学课程感悟09-27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10-10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讲稿06-12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08-02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