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

2024-08-20

旅游地理(共12篇)

1.旅游地理 篇一

中国旅游地理

1.长江流经的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

徽、江苏、上海。

2.黄河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3.我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

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兵马俑。

4.岩溶地貌最具观赏价值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桂林山水)。石林(路

南石林)。溶洞(芙蓉洞)

5.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安徽九华山(地藏王)、四川峨眉

山(普贤)、山西五台山(文殊)。

6.我国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

7.我国四大自然奇观: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吉林雾凇、路南石林。

8.中国皇家陵墓的封土形式:方上式(秦始皇陵)、山陵式(唐乾陵)、宝成宝

顶式(明清)

9.中国四大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拙政园、留园。

10.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11.岭南四大园林: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三房、佛山十二石斋。

12.佛教寺庙的天下丛林四绝: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南京栖霞寺、北京灵隐寺、湖北玉泉寺。

13.四大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

窟。

14.四种佛塔及代表:山西应县木塔----楼阁式

大理崇圣寺三塔----密檐式

北京妙应寺白塔----覆钵式

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式

15.关外盛京三陵:永陵、定陵、福陵。

16.我国鹤城是指齐齐哈尔,因为有扎龙自然保护区,号称“丹顶鹤的故乡”。

17.我国三大名瀑: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18.我国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19.我国三大风景城市:杭州、桂林、昆明。

20.中国历代都城多以皇家宫殿为中心布局。作为处理政务、居住游玩、奉天祭

祖的地方。

21.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被称为“祖庭”。

22.盘山风景区的“三盘之胜”指的是:上盘之松、中盘之石、下盘之水。

23.天津四艺:风筝、地毯、泥人张、杨柳青年画。北京三绝:景泰蓝、牙雕、玉雕。

24.中国文化四绝:山水画、烹饪、园林、京剧。

25.世界山唯一珍藏释迦牟尼舍利子的寺院是陕西省宝鸡市的法门寺。

26.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地叫孔林。

27.“中国历史立体画卷”是泰山。

28.天下第一陵是黄帝陵。

29.黄山四绝:奇山、怪石、云海、温泉。

30.江南的三大奇石: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瑞云峰、杭州花圃的邹云峰。

31.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形容南京地势险峻。

中国旅游地理

32.全球最大的白鹳越冬地是鄱阳湖湿地保护区。

33.百戏之祖是指昆曲,发源地是 江苏昆山市。

34.二泉映月创作于江苏无锡的惠山泉边。

35.西湖旧十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映月、断桥残雪、曲院

风荷、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

36.“天下第一江山”是指北固山。

37.岭南四大名山: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雁荡山。

38.三亚有“东方夏威夷”之称,主要有亚龙湾、鹿回头、天涯海角、木东海等

景点。

39.福州有“温泉之都”的美称,有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许多特产。

40.土楼是闽西的民居。

41.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福建的泉州。

42.我国钢琴之岛是指福建省厦门市的鼓浪屿。

43.澳门的标志性建筑是:大三巴牌坊。香港的标志性建筑是太平山上的凌霄阁。

44.阿里山的五大景观:云海、日出、森林、铁路、樱花。

45.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彪悍淳朴的民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节日

盛会,蒙古“三艺”是骑马、射箭、摔跤。

46.拉卜楞寺是中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教主寺之一,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47.我国的三大响沙:内蒙古的响沙湾、甘肃的鸣沙山、宁夏的沙坡头。

48.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是:博斯腾湖,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是:纳木错。

49.新疆有“地下博物馆”的美誉之称。

50.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

51.拉萨三大寺: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

52.我国四大避暑胜地:北戴河、鸡公山、莫干山、庐山。

53.马踏飞燕的故乡:甘肃武威。

54.分别介绍武夷山和泰山:

武夷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号称“奇秀甲东南,碧水丹山”,是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区;景区内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见胜,三三是指九曲溪,六六是两岸36座峰,七十二洞穴和九十九个山岩;武夷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经在此讲学数十载,今有紫阳书院,号称道南理窟,九曲溪沿岸的古越人悬棺令人叹为观止;武夷山被联合国列为“人与自然生物保护区”,树木的种类是欧洲的七倍,被誉为“大自然的植物园”,鸟类300多种,号称“鸟的天堂”,山中盛产大红袍,非常珍贵。

泰山位于鲁中平原号称“五岳之掌”“五岳独尊”;泰山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山势突兀,植被茂盛,古迹众多,从山脚岱宗坊到极顶6293级台阶,沿途经过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岱庙为历代帝王封禅的地方。主殿天柱殿与北京太和殿、孔庙大成殿并成为中国的三大宫殿;泰山自然和人文景观完美融合,被誉为中国历史立体画卷,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2.旅游地理 篇二

关键词:旅游地理,双动两案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概念在2003年提出, 最初又叫双线两本教学模式, 历经多年的发展、改进和完善, 到2007年才被正式改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此模式中的双动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两案就是教案与学案。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提倡的是两案并重, 强调要有效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1]。

一、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基本环节

1. 编制学案, 基于学案基础上指导学生预习、找准学习目标与方法, 再查阅资料和自学, 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2. 检查学案,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问题, 设计有针对性的教案,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3. 结合教案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再结合课堂实际, 培养学生思维, 解答学生问题;接着再由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4. 组织学生完成教案里设计的练习, 让学生形成内化整理。

(二) 基本特点

1. 展现“学、教”双主动。在导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以教案与学案为载体, 有机结合教与学, 学生依照学案有效选择并控制学习进度与深度, 教师基于教案展开启发讲解, 充分发挥向导作用, 引导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2.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学案涉及的导学思考题只给出了学习思路与目标, 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充分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和思考时间基本占据一半。

4. 打破传统教学结构, 此教学模式流程为:示案导学、明确目标→利用学案、引导自学→暴露问题、协作解决→全面总结、找出规律→分层练习、促进发展, 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此教学模式能提供相应资料, 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 有效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挖掘教材里潜藏的“宝藏”, 进而弥补教材的不足[2]。

二、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 学案设计及使用

1. 学案设计。

首先掌握学案设计基本理念, 要紧抓“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一原则编制学案,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案设计要针对全部学生, 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服务职能, 学案设计能充分激发双方的创新意识。其次明确学案设计步骤, 认真备课, 落实准备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学习目标→科学编排知识体系→精心选择练习题, 进行反馈矫正。再次, 合理编排学案内容, 紧抓“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三线, 基于知识线基础上编写教案, 再有机结合三线。最后, 谨遵学案设计原则, 即问题化、层次性、理论结合实际以及方法化[3]。

2. 学案使用。

首先, 明确使用步骤, 即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依照学案自学并反馈问题→落实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教师适时点拨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归纳总结→教师再次审阅并优化学案。其次, 遵循学案使用原则, 即及时反馈、活动性、参与性。再次, 优化学案的使用, 一方面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优化教学环境、讲解地理趣闻、结合实际列举多种观点、充分利用地理实验等;另一方面确保教学同步, 有效攻克学习中的难点, 即教师要积极疏导学生的思维障碍或是帮助学生创建台阶,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同时还应该将自身思维与学生思维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 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

(二) 教案设计及使用

1. 教案设计。

首先, 遵循设计原则, 即递进性、简洁性、完整性。其次, 明确教案设计内容, 教案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情况、注明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教学方法、理清教学过程、总结知识展开训练、教学反馈。

2. 教案使用。

教案的使用应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采取多样化方法与形式,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课堂上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采取激励式、探究式、情境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二是设计提问式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释与应用的基本程序, 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但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紧密结合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采取互动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 紧抓“师生多边互动”的核心理念, 充分体现“过程”教学, 让学生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感知新知识的发展过程, 进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四是采取开放式教学, 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说“不”, 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知识, 享受知识学习的乐趣与过程, 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五是紧密结合实际, 充分体现人文化教学,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其与学习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以及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的教学中采取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先应明确此模式的基本环节与特点,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其环节与特点。此模式的实施策略应从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和教案的设计与使用两大方面着手, 在设计与使用学案和教案的时候都应遵循相应的原则, 而且在使用学案和教案的时候都要理清步骤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达到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凯.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孙超.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旅游地理》学案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3.测试卷35 旅游地理 篇三

1.游客登上泰山之巅,有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因为( )

①选择了合适的登山路线 ②在特定气象条件下观赏的感受 ③泰山周围是地势低平 ④选择了合适的观赏位置,以情观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欣赏旅游景观要( )

A.把握观赏时机 B.选择观赏位置

C.抓住景观特点 D.移情于景

3.庐山和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在构造上其共同成因是( )

A.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

B.火山喷发而成

C.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

D.由沉积作用形成

4.北京故宫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原因是( )

A.位于首都北京,交通通达性好

B.历史文化价值高

C.自然、人文景观组合最佳

D.具有非凡性和历史文化价值,便利的交通和一定环境承载量

5.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为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其主要原因是两地有( )

①游览价值差异 ②市场距离差异 ③地区接待能力差异 ④地理位置及其通达度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 下列岩石中,通常有溶洞发育的是( )

A.石灰岩 B.页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7. “我想去旅游,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这形象地说明,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旅游者,应该具备的条件有( )

①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②必要的闲暇时间 ③旅游偏好 ④旅游动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主题形象为“千里跃进,将军故乡”的红色旅游区( )

A.湘赣闽红色旅游区B.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C.大别山红色旅游区D.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有位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结合图,回答9~10题。

9.这位游客来中国旅游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D.秋季

10.这位游客最有可能的旅游路线是( )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1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这里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十分浓郁。

参考上图,举例说明构成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

12.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使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旅游服务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请分析苏州与宁波哪一座城市更具有旅游优势?并说明其优势条件。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08年7月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团队旅游以来,截至2011年10月底,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旅游人数累计已达到282万人次。截至2011年3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给台湾创造32.47亿美元收益。

材料二 进入台湾旅游人数排前五位的省份及所占台湾旅游市场份额统计表。

材料三 下图为台湾略图。

(1)简述进入台湾旅游的中国大陆客源地分布特点。

(2)分析台湾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4.旅游地理 选修3 篇四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概述

旅游者(主体)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资源(客体)

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近代旅游时期:1841~1939现代旅游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地方性旅游

区域性旅游

全国性旅游

(一)按游览区域划分跨国旅游

洲际旅游

环球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

位置相对稳定性

物质景象组合型

美学属性

历史文化属性

非消耗性

(或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

地质地貌景观山水组合景观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生物景观

三、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古代遗存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风土民情

宗教文化景观

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火山地貌景观 花岗岩地貌景观

砂岩地貌

山水组合(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宏观层面、微观层面)

二、旅游资源分布

(一)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地质基础、自然地理条件)

人文地理因素(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

分布广泛

(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优选欣赏角度

把握观赏时机

品味文化内涵

第三章 旅游规划

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

增加外汇收入

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

一、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提供就业机会

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有利于社会稳定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

大气污染加重

一、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

良性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文物古迹遭到毁损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 评价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环境价值

二、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客源市场评估

或旅游资源的质量(集群性、非凡性、地域组合性)

距客源地远近,客源地的经济水平

交通条件(交通的通达性)

旅游环境的承载力

旅游的基础设施

第三节 旅游规划

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旅游吸引物和活动

住宿设施

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

二、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交通条件

社会因素

其他基础设施

世界三大冰雪艺术区:日本的札幌、中国的齐齐哈尔和哈尔滨、加拿大的魁北克首

五岳名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旅游地理课件 篇五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练习】看投影片④,完成练习2和练习3。

练习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陆上接壤的国家: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6.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篇六

学院: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10工业工程一班

姓名:

雷利明

学号:

1001040122

摘要: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修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

此外,我们也知道,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自然绚丽,景观多姿,位置适中,形胜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习俗迥异,土产丰饶,工艺绝伦,风味佳肴,名扬海外。由于中国旅游资源的无比丰厚及其巨大魅力,中国旅游业起步虽较晚,但在兴旺发达的世界旅游业中,却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词:旅游地理 矛盾 开发 保护 突出特色

正文:

关于中国旅游地理资源,我们首先得知道:

一、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

既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是可行的,随着大量游人的涌入,必然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即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拆木损花,狩猎禽兽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游人大增,有的人为取盆景石,随意砸坏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变得百孔千疮。

2.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物。保护区内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目前,这种现象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已经出现,在岳烨幽谷中修建宾馆和停车场,砍伐了大片岳烨林;在修建冰场到天文峰公路的过程中,破坏了大片苔原景观,致使有的地段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3.对保护区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协调旅游与环保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既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又要向游人开放,这个方针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员无所适从, 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带来灾害性后果。特别明显的例子要数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这个被称为“神话世界”、“人间仙境”的全国重点保护区,开放旅游后,游人蜂拥而至,而保护区缺乏科学管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过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动,使晶亮透明的湖泊开始淤塞。此类教训,其他保护区当引以为戒。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旅游资源是可以诱发人们产生正当旅游动机或行为的一切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旅游资源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的吸引力强弱程度决定着旅游规模的大小或客源数量的多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把“资源”建设成供人游览、参观、疗养、娱乐的风景区或旅游地。开发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已开发利用的风景区上扩建一些新的旅游项目,增加新的旅游内容,二是开发利用新的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要注意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活动具有文化属性,它给人以高级精神享受,给人以美感、教育、启迪等。为了避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盲目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尽管他们是互相矛盾的,相互制约的,但我们应该尽量合理开发并利用旅游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流失。我们应该知道,并且我们政府应该做到:

一.保护、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

一般来说,任何地区、民族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竞争力,因为多数旅游者抱着“猎奇”的心理。如我国天下名山,古人评说其特色为:“青徐得其平,秦蜀得其奇,吴越得其秀”。就山而言,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和植被条件的差异,山形山势山景均有特色。又如我国近几年建成了一些现代化的大型高档宾馆,对国外旅游者来说反而不如蒙古包、窑洞、傣楼、四合院等地方民族式建筑吸引人。

二.市场原则

旅游市场的变化、动向直接影响着客源的变化,而客源的多少又决定了某个旅游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某处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后,客源不足,没有去看,则失去了开发的意义。旅游市场受许多因素制约,如经济状况,旅游者动机变化、风景的吸引力、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接待设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宣传工作,以及当前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在旅游资源开发前必须对市场客源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估,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三.权衡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对资源价值(包括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等)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然后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条件优越者先上,条件差者后上或不上。要按照国家经济基本建设的总方针,充分发挥现有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和对其他行业的促进作用。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为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做贡献。

四.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美化环境、美化生活,但决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污染自然环境。因此也要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依法开发旅游资源,使两者相得益彰。

特别的,自然保护区应如下开展旅游,因为自然保护区怎样开展旅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应对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正确的开发策略,最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事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1.我们应充分认识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前提。作为经营旅游业务的保护区,既不是原始的禁区,更不是热闹的娱乐场所,而是能够显示自然和历史风貌的为人们提供适当旅游项目的自然环境。这是与一般的保护区、普通的旅游区的根本区别。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提高管理人员、厂矿企业及广大群众的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自然保护与仟展旅游的关系,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如前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首要功能是科研功能,因而必须保护好各类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而同时资源与环境又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旅游,毁掉资源、环境就是毁掉旅游。理论与实践都表明,保护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以保护为主,旅游服从保护,以生态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以长远利益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果真如此,那么自然保护工作开展得越好,保护区的地位就越高、对游人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越高。继而再将经济收益反馈到保护区的建设方面,即可使保护区走上一条保护——开发——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

2.摸清旅游资源特色,制定正确的开发策略。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大政方针。特色是旅游的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服饰装束,民风习俗,节日喜庆。每个民族都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因此我国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许多兄弟民族能歌善舞,习俗奇异,居室别致,服饰精美,尤以内蒙古、新疆、云南、贵州、西藏、四川等地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有特色的保护区才有生命力与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游人。例如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概括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即:①世界级自然保护区;②神奇的火山山水游览胜地;③满族的发祥地,朝鲜人民心目中的圣山。针对长白山旅游资源的特色,笔者认为长白山旅游开发的策略应是:以保护为前提,以生态效益为主,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发旅游资源,重点突出野趣之山、神奇之山、神圣之山的特点,其战略目标是将长白山建成世界著名的火山风光保留地。

3.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有效途径。

①进行功能分工。应根据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划, 尤为重要的是要做好功能分区工作,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核心区是整个保护区的绝对保护地段,除进行巡护和定期资源普查外,不准进行任何其他活动,以保持自然状态和储存物种,缓冲区是核心区与试验区的过渡带,主要作用是保护核心区,使其免遭破。试验区是保护区内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段,试验区内可以开展科学考察、研究和试验以及教学实习,亦可结合自然风景划定区域,开展不影响自然保护的参观旅游活动。

②健全环保机制。保护区开展旅游,应尽快建立健全三种环保机制:行政立法机制。包括对到保护区旅游的单位、个人的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如人员定额、禁令和制裁措施等。美国是个发展自然保护事业较早、经验较成熟的国家,在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入口,常常立着一块很醒目的标语牌:“进去,只许留下脚印;出来,只许带走照片。”很值得我国借鉴。经济计划机制。按时间尺度划分,包括近期、中期、长期规划,它补充行政立法机制,以经济计划为手段,对保护区旅游事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进行宏观调控。旅游开发的经济核算和有偿使用机制。即补偿因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旅游所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内大多数保护区采取发售门票的办法,而且价格偏高,游人意见大。解决的办法是, 保护区经营、管理人员应以劳力、知识和技能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可为一定数量的游人配备一位导游兼环保工作人员,可谓一举数得。

③慎重对待土木建设。如果说架桥、筑路、修宾馆、建索道等工程项目在一般的旅游区是可行的话,那么在自然保护区应另当别论,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动辄在保护区核心地段大建楼堂馆所,然后公路、小径密如蜘蛛网,于是保护区成了现代化闹市,等到该风景城一建成,风景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关于建造索道的问题,更应引起保护区经营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建造索道,必须先修路,修路必先伐树、炸山,因此建索道通缆车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国外像美国的黄石公园、大峡谷都是绝不允许建造索道的。

7.中职旅游地理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七

一、研究教材,建好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地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成为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依据教育部对教材一纲多本的编写原则,中等职业旅游类的地理教材达到十余种。不论哪种教材,阐述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涵盖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区划、旅游信息与图表等方面的内容。《中国旅游地理》(陈锡畴主编)是服务于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国家规划教材。2002年7月第一版投入使用。为了让教材更加完善,注重旅游和地理的结合,避开难度较大的内容,使之更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于2008年8月再版投入使用,即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陈锡畴王雁主编)。第二版教材的总课时为144,全书大范围来看分为旅游地理总论和分区两大块。课时和结构和第一版保持一致。第一、第二版对比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体例变化。每章前增加了“学习目标”,便于教师和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二)内容调整。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对旅游资源分门别类进一步完善,删除了部分具体的景观点的介绍。以第三节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貌旅游资源”为例。教材一开篇就阐述了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火山岩溶地貌等八大种类的地貌旅游资源,与第一版相比增加了海岸地貌和花岗岩地貌。在介绍各地貌特征、分布的基础上增加了地貌成因的分析。把原来布设在开篇的山地旅游资源调放到了这部分的最后讲解,同时删除了具体的山地景观点的介绍。被删除的景观点将适当安排在后面的旅游区划中进行学习。这种调整不仅使教材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更加完善,突出了对地理“理”的学习,而且避免了部分知识前后的重复出现。其二,旅游区划中对各省的概况和旅游资源这部分知识在体例和风格上进行了统一,删除了部分具体景观点的介绍,增加了5A级旅游景区。其三,更新了教材附录中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增加了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第二版教材突出了旅游与地理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职业岗位的要求力求学生“知和能”共同发展。

二、热爱职教,科学受训

1. 研究学生,备好信息。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课基础薄弱、厌学的缺点。因此,中职教师要通过各方面的途径获得学生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特长和爱好,研究他们对旅游知识与技能的实际需求。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情感的桥梁。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正确把握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教学,实现中职教育目标。

2. 注重教法,科学受训。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讲台即舞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一堂课的最终效果也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密不可分。针对中职旅游地理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教材内容时,要做到关注自然,关注人文。旅游地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基于为旅游服务的特点,教材偏重了人文方面的内容,忽视了有关自然地理内容的阐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外延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自然地理教学,突出地理的“理”。譬如:讲到武夷山的九曲溪,我们可以讲解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的原理。让学生知道河流凸岸凹岸的生成,自然就知道河曲的形成,还可以推想将来河流的发展趋向。一旦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就可以解决今后在生活实际中一些问题,实现教学的一大价值。再如:讲到武夷山“玉女峰”,可以结合地质学中关于岩石形成和构造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生成,三类岩石的转变。结合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知识,就容易对学生进行“丹霞地貌”的教学。再引用九曲溪两岸的优美传说故事穿插其中,实现旅游地理的自然和人文典故的统一。这样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提高了地理文化素养,为掌握旅游地理技能做好了质的铺垫。学生学习旅游地理教材时,教师如果对地理知识只是轻描淡写、照本宣科,不做一定的延展,学生就会一知半解,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或者强行塞给学生,必然难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教学方法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调整组合。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尤其那些学生薄弱的知识点和难点,教师应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启发、探究、对话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复习课,教师应采用对比、综合、分析、概括、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系统化。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采用模拟导游的方式进行实战式的训练。当然,对教具的选择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用心探讨体会、合理有效应用,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旅游地理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日新月异。尤其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引起了教学的大变革。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直观、灵活、生动、形象的特点,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和景观图片实行多图组合切换,大大提高了读图效率。许多抽象的地理运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模拟展示。化抽象性为形象性、直观性,解决了教学的难题,让学生易于掌握理解。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视频声影图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走进旅游地理的天地。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它不是万能的,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多媒体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譬如,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万能的,把整个教学课堂交给了多媒体,完全忽略了传统教学,课堂从头到尾由多媒体全权代表,一气呵成。于是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失去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者的角色作用,最后学生在大容量的课堂中,完全按照教师原先设计好的课件模式和固化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学习,失去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灵活反馈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样将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课堂上也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有的教师在课件中辅以大量的精美图片、特种声效、绚丽多彩的色调和有趣的动画效果,目的是使多媒体课件更加完美。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精美图片、特种声效、各种色调和动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上带到“欣赏”上,最终成了学习的干扰,违背了设计的初衷。

我们并不否认多媒体的教学功效,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不可以完全替代教师。除了优质课、汇报课外,更多的是平时教学。平时教学应把多媒体定位在“辅助教学”这个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实用性,凸显教学效果,解决教学问题,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科学统一,有机相融,优化课堂,提高成效。

(3)注重学生实践和技能的训练培养。

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和技能的培养。这一点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是不同的,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根本点。中职旅游地理教育必须以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实践与技能的训练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旅游地理专业的特点,营造浓厚活泼生动的职业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旅游服务技能。在教材景观点的教学中,通过职业导游课堂模拟演练,创设职业情境进行导游教学。根据教学需要,把班级学生分成3-4组。分配各组学习任务,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中各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以导游员的角色介绍景观点,其他学生充当游客,并且向导游员提出一些问题,导游员解决游客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投入情境角色中,感同身受,培养旅游服务技能技巧。在学习各省区的旅游资源时,以组为单位合作设计游览路线,编写导游词等,并通过课堂交流,加以充实完善。此外,利用家乡的旅游资源,如白水洋,鸳鸯溪景区等。通过学校的引荐,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到景区的旅游服务中,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环境教育,向学生渗透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锡畴, 王雁.中国旅游地理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8.中职旅游地理教学新探 篇八

关键词: 旅游地理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传统的旅游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即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很大,为了实现中职旅游地理教学改革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必要。

1 更新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是新时期教学的主导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和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含义。就是要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

1.1 发挥情感作用,鼓励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情绪受外界影响非常大,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在课堂上经常选一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让他们解决,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交流与合作增强学习旅游地理的信心。

1.2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

旅游地理的优势是具有丰富性、趣味性、边缘性与实用性,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使旅游地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声音、动画、音乐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

1.3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如对家乡、祖国与世界的热爱,树立全球意识,如在学习全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时,展现与其相关的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让学生从全球的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把握世界,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责任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

1.4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旅游地理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学生接触各具特色的文化,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从而体验到人类丰富的精神养料。旅游地理涉及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美,展现这些美,让学生学会欣赏。我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这些内容,例如将宗教、音乐与舞蹈、火山温泉、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融入音乐、图片与录像中,使学生们意识到旅游地理可以带大家作免费的旅游,给他们以美的享受与熏陶。

2 旅游地理教學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变知识教学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旅游地理教学之中,并使其有机地结合于旅游地理知识体系之中。素质教育包含学生生理潜能的开发、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三个层次。

2.1 学生生理潜能的开发。

旅游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像,如地形图、政区图、旅游景点分布图等以逼真形象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开发大脑潜能。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读各种地图的能力,不仅是旅游地理教学的特点,而且是学习旅游地理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对学生的潜能的开发有积极作用。

2.2心理品质的培养。

旅游地理教材中不论图像、文字和作业每个方面都有充分的智能因素,有利于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各种技能技巧的发展。旅游地理教材中自始至终贯穿“方法”因素,这里的方法是指地理思维的方法,以及地理学习的方法。它不仅教会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学。旅游地理教学要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2.3文化素养教育。

旅游地理教学在叙述自然和人文知识的同时,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环境观念教育,特别要渗透国情教育因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国情,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讲述香港、澳门、台湾时,对澳门、香港被西方列强占领的历史进行详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熟悉台湾的历史,明晰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炎黄子孙的责任,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旅游地理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多使用讲述法,采用满堂灌,教学呆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应有的动力,迫切需要改革。

3.1 改变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合作者与引导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要保持师道尊严,是课堂的主宰,经常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遏止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的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享有教育的参与权。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某一方面掌握的知识不一定就不如教师,因而教师转变角色势在必行。

3.2 解放思想,开放课堂,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而旅游地理教学有多样性、兼容性、灵活性的特点,只要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对学旅游地理有利,就都可以在课程中综合运用。要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问题设计、课题设计、实地考察、实验都可以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

3.3 处理好讲授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

在中职旅游地理教学中,我们积极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优化不是完全抛弃讲授法,在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都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以实现。

教材的多媒体化是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每节课开发为课件,形成一个系统,使每节课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而且包含声音、动画、录像。如在讲授甘肃旅游景观时,通过影像文件展示甘南的美丽风光,融声音、音乐与图片于一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总之,课程优化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与学习。

9.06旅游地理高考题 篇九

06年高考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我国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沿岸有大小岛屿5000多个,()是我国第二大岛屿。A 舟山群岛B 海南岛C 台湾岛D 西沙群岛

2.我国内流区域大部分位于我国西北部,这里气候干旱,降水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的补给主要靠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A 塔里木河B 雅鲁藏布江 C 额尔齐斯河D 黄河

3.()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的山坳中,它以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和少林武术享誉中外。

A 南禅寺B 少林寺 C 方广寺D 塔院寺

4.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北部,这里有最典型的()景观。A喀斯特地貌B 丹霞地貌 C 火山熔岩地貌D 冰川地貌

5.按泉水的温度分类可以分为冷泉、温泉、热泉、沸泉。温泉有医疗功能,我国著名的疗养温泉有:陕西临潼的(),云南安宁温泉,重庆的南温泉、北温泉等。

A 北投温泉B 天下第一汤

6.旅游线路是发展和组织现代化旅游业的必要条件,()一般适用于大、中尺度的旅游活动。如“中国东线”:——北京(入境)——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广州(出境)。

A 环状旅游线B 节点状旅游线 C 综合性旅游性D 专题性旅游线

7.近年来我国国家旅游局,为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进程,推出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以绝无仅有、奇特罕见、美好憩息地、盛名非凡四类命名王牌景点35个,其中五绝是指()

A 黄山四景、武陵峰林、长白天池、九寨黄龙、长江三峡 B 三亚海滨、北海银滩、海上大连、绿色青岛、西子湖畔 C 儒家曲阜、桂林山水、龙门少林、瓷都景德、呼伦草原 D 万里长城、紫金皇城、秦兵马俑、丝路敦煌、布达拉宫

8.()是世界闻名的巨型复合式盾状火山体,它以主峰白云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着100多座小火山,号称“东北第一峰”。A 延吉山B 天山 C 凤凰山D 长白山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

1.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旅游资源具有()特点。

A 多样性B 变化性 C 定向性D 唯一性 E 不可再生性

2.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全国著名的咸水湖有()。A 青海湖B 察尔汗湖 C 鄱阳湖D 纳木错 E 奇林错

3.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km,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自然带内,形成各色海岸景观,主要可以分为()三类。A 红岸B 珊瑚岸 C 红树林岸D 生物海岸 E 岩岸

4.佛教四大名山包括(),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A 五台山B 嵩山 C 普陀山D 峨眉山 E 九华山

5.我国著名的三大瀑布是()。A 黄果树瀑布B 壶口瀑布 C 吊水楼瀑布D 海螺冰瀑布 E 虎跳峡瀑布

6.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涵盖范围极广,所涉及美学的问题也极为广泛,其美感一般形态主要包括()三类。A 自然美B 社会美 C 艺术美D 动态美 E 结构美

7.旅游区划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旅游地域所进行的区域划分,在进行旅游区划时应

坚持()。

A 差异性与相似性原则B 综合性与层次性原则

C 转到性与多样性原则D 地域完整性与旅游中心地原则 E 旅游区划与行政相协调原则

8.西北旅游区的西部自然景观以大面积的沙漠和风形成的地貌为主,是我国沙漠分布集中的地区,包括()等。

A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B 巴丹吉林沙漠 C 腾格里沙漠D 毛乌素沙漠 E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9.长江上游河段位于我国第一、第二阶梯,因此具有落差大,水流急,峡谷深的特点,著名的峡谷景观有()。

A 虎跳峡B 三门峡 C 都江峡D 长江三峡 E 龙庆峡

10.华中旅游区位于我国大陆腹地,包括湖南、湖北两省,其旅游资源特征表现为()。

A 楚文化特色明显B 三国遗迹众多

C近代革命纪念地和伟人足迹众多D 山水风光独具特色,原始性强 E 岩溶地貌奇观荟萃

三、填空题(每空1分)

1.吉林19个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王”。

2.台湾阿里山以

而闻名。

3.旅游地图是各种地图中版本最多,发行量最大的地图,作为一种大众性使用专题地图,具有、、更新及时性和艺术性。

4.按照旅游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色性、社会性、环境和历史文化相似性,考虑旅游路线设计的方便性、合理性将全国分为八个旅游区,即东北旅游区、华北旅游区、华东旅游区、、、、西南旅游区、、。

5.华北旅游区在地理上主要包括北京、、、山西五省二市。

6.旅游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蕴藏着各种美,吸引旅游者,、美等不同的角度欣赏着旅游景观的美感。

7.甘肃1994年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出土文物丰富,其中举世闻名的为罕见的艺术珍品,这一造型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8。华东旅游区民族工业发展较早,发展水平也较高,尤其是传统工业和手工业种类多,质地优良。如的陶瓷和宜兴的紫砂陶制品,安徽的、浙江的等“文房四宝”,无锡的惠山泥人,苏州的刺绣等深受旅游者的欢迎。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

()1.我国植被在地里分布上存在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植被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2.我国铁路网主要是由“五纵五横”铁路干线作为全国铁路旅游运输的骨架,配以四面八方的支线形成密布的铁路网,为旅游者实现空间的移动提供先决条件。

()3.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市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大的名园,堪称苏州园林之冠,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4.敦煌莫高窟是佛教艺术的表现,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窟龛、造像、题记、数量均居全国石窟之冠。

()5.呼和浩特的五塔寺召,内有五塔、造型比例适中,工艺精湛,玲珑秀气,它后墙上有一幅蒙古文石刻天文图,它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用蒙文标注的地图。()6.位于贵州省的都江堰工程是由鱼咀、宝瓶口、飞沙堰三部分组成的,整个工程设计科学,严谨,经历了两千多年,经过近代的扩建,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1.旅游资源

2.旅游交通

六、问答题(每小题9分)1.简述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2.简述国内旅游客流的主体方向。

3.简述旅游路线的设计原则。

七、论述题(本题15分)

10.旅游地理 篇十

有“江南火炉”之称的是:南昌、南京。

“文房四宝”是指:浙江湖笔、安徽的徽墨、宣纸、歙砚。九华山,号称“东南第一山”、“佛国仙城”、“四大佛山之首”,地藏王菩萨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市,被称为“海天佛国”,主要寺庙有: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观音菩萨的道场。

雁荡山,号称“东南第一山”、奇、秀闻名,火山流纹岩地貌奇特。雁荡三绝是:灵峰灵岩、大龙湫瀑布;

雁山五珍是雁茗、香鱼、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宫鸟。上海,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外滩是上海的标志。

外滩,位于黄浦江西岸,北至外白渡桥,南至南浦大桥,全长4000m。“五卅”惨案 有“万国建筑”、“近代世界建筑博览会”,淀山湖风景区,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的多功能旅游区。仿古建筑群大观园(《红楼梦》场景)。金茂大厦,“中华第一高楼”。

东方明珠电视塔,仅次于多伦多电视塔、莫斯科电视塔,居世界第三。

上海黄浦江第一座双索面斜拉桥是南浦大桥;上海杨浦大桥是世界跨径最长的斜拉桥。江苏省,江宁、苏州两府首字得名。有“水乡泽国”之称,首府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江苏省最佳旅游季节是春季、秋季。南京,简称宁,别称“金陵”,有“龙盘虎踞”之称,有“六朝古都”之称,“石头城”。太湖风景名胜主要包括:苏州园林、无锡山水、古吴名迹、宜兴洞天

苏州园林,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之称美誉。中国四大名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苏州四大名园是:拙政园(苏州最大、明代)、留园(清代)沧浪亭(历史最久、宋代)狮子林(假山王国、元代)。

网师园,苏州最小的园林,典型的住宅式花园 环秀山庄,“山形面面看,景色步步移”

虎丘塔,又称海涌山,是苏州最古之塔,苏州城的象征,有“中国的比萨斜塔”、“吴中第一名胜”。苏州,“园林之城”;上海豫园,“城市山林”

无锡山水,主要包括鼋头渚、三山、梨园、梅园、灵山大佛、太湖影视城、欧洲城。鼋头渚,观赏太湖最佳处,太湖精华

蠡园,无锡市西南,五里湖畔,春秋末年越过大夫范蠡偕西施泛舟湖上得名。灵山大佛,是世界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摩尼佛,“华夏第一壁”、“天下第一手”、“江南第一钟”、神州第一鼎”,《三国》、《水浒》影视基地。扬州,“淮左名都”。蜀岗瘦西湖风景区主要由扬州古城遗址、廋西湖、蜀岗名胜、古典园林群组成。

杭州,京杭运河南段终点,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丝绸之府”。

苏堤、白堤将西湖划分为5个水域,即,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南湖、外西湖。孤山,西湖中最大的自然岛屿; 外西湖三岛:阮公墩(“小洲林中有人家”)、湖心亭(环眺全湖山水风光)、小瀛洲(水上公园“三潭印月”)

苏堤,苏轼任杭州知县时筑成,西湖十景之首。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又称“云林禅寺”。普陀山,最大寺庙是普济寺

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县,浙江最大的人工水库,以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著称 莫干山,“清凉世界”,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安徽省,以安庆、徽州首字得名。四季皆可旅游。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徐霞客赞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郭沫若赞黄山“深信黄山天下奇”、陈毅赞黄山“天下第一山”。

黄山,黄山市内,皖赣线西侧,唐天宝六年改名为黄山。黄山有名可指的72峰,黄山主要有三大主峰:

莲花峰、天都峰(最为雄险神奇)、光明顶。黄山温泉,又称朱砂温泉,誉称“灵泉”。

安徽古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西递(明清古建筑120幢)、宏村(明1幢、清132幢,形若横卧水牛)。

江西省,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四季可旅游,简称:赣。

南昌市,取“江南盛昌”之意。主要旅游景点有:青云谱、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庐山,有“清凉世界”之称、又名“匡山”或“匡庐”。三叠泉,“庐山第一奇观”。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国内唯一集风景名胜、避暑胜地、革命圣地于一处的地方。三清山,位于江西德兴、玉山交界处,主峰玉京峰,有“露天道教博物馆”、“72福地”之称。以玉京峰为界分为南山和北山,南山梯云岭风景为主、北山以三清宫风景区为主,多名胜古迹。

龙虎山,江西鹰潭市,原名云锦山,号称“南国第一家”、“第29福地”。龙虎山的上清宫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老道宫。“龙虎山三绝”:溯道教之源、揽泸溪之胜、探崖墓之奇。

11.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 篇十一

从学术问题到学术规范:旅游地理学者的自觉性反思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在经历了“量”的积累后,走向“质”的飞跃,更加关注学术贡献,强调旅游地理学为其它学科输出知识,强调研究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学者参与到旅游学术研究规范的讨论中。旅游地理学要成为一门“常规科学”就必须取得学术成就足以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它竞争模式;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规范的建立至关重要,成为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取得学术贡献的重要前提。

社区旅游、节事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旅游流等成为研究热点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在原有基础上发生显著变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规划、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旅游动机与行为、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旅游生态与环境、旅游影响等传统研究领域出现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伴随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在一些新兴和热点领域的研究,如社区旅游、节事旅游、遗产旅游等方面也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社区旅游研究逐步受到关注,学者们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意义的共识,如旅游地建设不能忽视社区各利益主体对游客和旅游业发展的态度、权力关系造成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结构性障碍、社区增权是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等;节事旅游研究由对重大事件的宏观影响研究转移到关注相关利益群体和微观实体,此外,旅游地理学者还关注大型节事活动对节事学科与节事教育的影响;遗产旅游研究逐步深入,研究内容涉及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解说、遗产治理与可持续性评估、遗产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城市旅游研究继续受到重视,总结了中国城市旅游发展阶段特征,发现了城市旅游绩效和发展阶段差异,扩大了城市旅游研究的范围;旅游流研究呈现多维视角,更加关注入境旅游流、旅游流网络、旅游流平衡点等领域。

跨学科交流促进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

旅游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在地理学内部,将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到旅游研究中。旅游地理学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注重数理方法和GIS 技术的合理运用,强调结论的可靠性和方法的严谨性,研究结论具有理论深度,并更为直观。在学科间,借鉴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增强了旅游地理学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度。如从经济学视角解释旅游线路的固化,从要素作用空间分异的角度建立格局研究方法,从地方理论视角研究社区旅游,从人类学视角研究事件重构,从背包客视角研究旅游流空间行为,运用扎根理论探讨城市形象定位,运用社会表征理论分析社区对遗产价值认知等。

学术会议举办推动理论对话和学术规范

在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术团体积极努力下,举办了多项国际、国内旅游学术会议。学术会议以“理论对话”的形式探讨旅游研究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交流研究经验、碰撞学术思想、展示科研成果、促进学术规范的平台。如“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自2009 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整合了政府行业管理和旅游学术研究的力量,通过设立“中国旅游研究院科研课题”,为学者提供研究机会,研究成果为行业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一次的“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内容的前沿性、方法的创新性、交流对话的国际性的特点,促进国内学者对国际旅游研究的了解,推动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理论对话和学术规范。

旅游规划创新旅游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近年来,旅游地理学者在旅游规划编制中提出的创新性发展机制和模式有力推动了地方旅游业快速发展。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等创新发展机制,“旅游+地产”的旅游导向型土地利用模式,旅游与温泉综合开发的发展模式等,都是结合区域特点,在具体旅游规划中提升的理论成果。同时,将社区参与、社区增权理论引入旅游规划中,为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12.中国旅游地理创新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十二

一、更新教育理念

(一) 营造和谐气氛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此, 我认为在《中国旅游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 注重教学反思

要教好新版的《中国旅游地理》, 需我们不断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育方法, 多分析教材, 多听学生的心声, 不断反思教学过程, 养成反思的习惯, 经常进行多维反思, 优化教学过程, 可以使我们教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提出的教师发展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二、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是在初中《社会》、《自然》学科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教学的实践来看, 许多学生在初中这两门科都学习得不太理想, 甚至很差。要想在此基础上教好《中国旅游地理》, 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在实施教学中, 笔者通常是:

(一) 弥补基础。

上课前让学生借来初中的《社会地图册》, 或找来相关地图, 从最基础的经纬网、七大洲、五大洋知识讲起;从中国的地形地貌及地理方位着手, 难度适当降低, 要求适当放宽, 让学生浅尝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 关注生活。

研究时事旅游线路, 回顾个人生活经历,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旅行、旅游活动, 学习《宁波晚报》旅游版, 分析地理活动无处不有, 无时不在。培养学生的旅游地理专业能力。

(三) 创设环境。

美化教室, 在班级贴上《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或《浙江省地图》、《宁波市旅游地图》, 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地图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家乡, 寻找世界的时政热点和著名旅游胜地, 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

三、探究教学方法

(一) 充分利用地图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习《中国旅游地理》必须是在对地图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 要让学生在“看”中学, 在“图”中做, 教学可用的地图有很多类:

1. 课本插图。

引导学生学习课本插图, 如《中国旅游地理》P10, “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分布图”;P19的“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分布图”, 学生能准确描述和绘制这两张地图, 便掌握了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2. 课堂挂图。

如讲我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时可充分利用我国的行政区图、人口和民族分布图、地貌特征图、水文分布图及气候特征图、生物地图等, 让学生在更直观的地理图形的基础上对我国旅游资源的形成有一个来龙去脉地了解, 结合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总结归纳出我国是一个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国家, 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 黑板略图。

按“快、略、像、美”的原则, 配合讲解在黑板上画出略图, 让学生更清楚明白、准确地掌握旅游地理知识, 非常适用。

4. 相关图片。

如卫星图片、门票图片、风景图片及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我在讲述青岛时为更生动形象地讲出“蓝天、碧海、绿树、红瓦”的城市特征, 在课堂上我向同学们展示了去青岛旅游时拍的十几副照片, 同学们学习兴致很高。在讲黄山时也采用此法, 教学效果很不错。

(二)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争奇斗艳, 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同学们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我为学生们提供多种旅游资源信息, 如央视一套的“江山如画”、“正大综艺”, 二套的“为你服务———前沿版”和“生活”栏目, 四套的“走遍中国”, 都为我们了解中国及世界旅游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专题性舞台。

(三) 充分利用“活”教材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为教好《中国旅游地理》, 我们可以充分发掘身边的教学资源, 为教学所用。

(1) 同事友情支持。我们学校外省市老师较多, 生活经历各异, 是块“富矿”, 可大力开发。

(2) 学生亲身讲述。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也是很好的资源, 可以尽情地发掘, 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积极引导学生发言。

四、培养学生意识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意识

诵读古诗词。《中国旅游地理》讲述了我国八大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内容丰富, 为增加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内涵, 在教学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诵读古今诗词歌赋, 讲到苏州“寒山寺”时, 请同学背出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品味其深厚的文化意境。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意识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审美意识。

有人说“祖国山河美不美, 全凭导游一张嘴”, 此话虽然有一点偏颇, 但却道出了一句真理, 即“导游对祖国山河的了解与审美程度决定了导游的讲解水平与素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意识。

通过《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 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 也学会了旅游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旅游地图的识别与应用, 还了解了中国八大旅游区主要景区知识。

(三) 培养学生绿色旅游意识

《中国旅游地理》向学生讲述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同时更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当前国内各地积极兴办旅游项目, 大力发展旅游, 但随之带来的旅游环境破坏也相当严重, 有的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因此, 在教学中, 要更多地向学生教育和宣传旅游环保知识, 积极倡导“绿色旅游”, 从自我做起, 引导客人争做文明游客, 提倡文明旅游, 杜绝旅游污染,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

上一篇:工作报表管理制度下一篇:成功的彼岸5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