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打击乐教案

2024-11-12

幼儿园打击乐教案(精选15篇)

1.幼儿园打击乐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6/8拍乐曲的强弱节奏,并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2、创编鸽子飞翔、唱歌等模仿动作随音乐表演。

3、了解信鸽的特点,加深爱鸽子的情感。

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圆舞板等乐器人手一件。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邮递员叔叔》。

1)齐唱歌曲。

2)边唱边做即兴表演。

2、谈话:“会送信的鸽子”。

1)知道“信鸽”的特点。

2)探索鸽子“飞翔”、“唱歌”的模仿动作。

3、欣赏歌曲。

1)感受音乐的节拍,以及歌词内容。

2)随着音乐做“鸽子飞、鸽子唱歌”的模仿动作。

4、掌握乐曲整体节奏结构。

1)用拍手表现①②④⑤⑥小节的强拍。用摇铃鼓动作表现鸽子“出发”和“回来”,两手食指相碰表示鸽子的“咕咕”叫声。

2)完整地随音乐做节奏动作。

5、分声部练习。

1)根据教师的指挥做动作。

2)练习摇铃鼓动作,然后再分声部练习。

6、打击乐器演奏。

7、复习歌曲《盖房子》。

2.幼儿园打击乐教案 篇二

学习打击乐, 先让幼儿欣赏、熟悉、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风格及乐器结构, 让幼儿熟知与了解各种打击乐并学会操作。有一段时间, 我们发现中班幼儿常三三两两地聚在“音乐角”里, 相互摆弄敲击着乐器, 还不时地从嘴里发出乐器哐哐哐、嗒嗒嗒、叮叮叮、咚咚咚等不同的节奏声, 虽无节奏规律但已产生初步的节奏感。幼儿的这一好奇现象, 让我们觉察到幼儿对打击乐器已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在之后的教学中, 我们开始教幼儿逐步认识乐器, 学习用耳朵听辨乐器发出的声音, 用嘴巴模拟出声音节奏型,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最初兴趣。

针对小班, 我们要求认识的有铃鼓、串铃、三脚架、碰铃、圆舞板、沙锤等, 演奏时要求幼儿手腕放松、灵活、不僵硬、有弹性, 能控制手的动作, 引导幼儿在敲、打、拍、摇动、抖动中, 感受音响的效果及带来的愉快感, 只要能按照一定速度拍打、与音乐节拍一致; 对于中班的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节奏活动, 增加特色乐器小鼓, 既练习手的动作, 又发展节奏感和控制手腕肌肉的能力, 根据作品拟订初步的演奏方案;进入大班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担任指挥, 并将特色乐器大鼓、大嚓、小嚓加入到打击乐演奏中, 大大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热情、兴趣与爱好, 力求给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使幼儿始终处于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之中,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

二、通过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我们收集捕捉到一些与幼儿生活实际有关的声音, 在课程开始时以问好的形式, 用幼儿姓名、小动物的名字与叫声、童谣等幼儿熟悉的语言, 从中找出节奏型, 让幼儿了解原来生活中也有很多节奏。

那么, 准确拍出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有效且最合适的方法, 请幼儿经常模仿拍节奏, 培养幼儿听辩与记忆节奏的能力, 我们创造了在演奏之前先认谱的方法, 由于标准的曲谱认知过程复杂且不易为幼儿理解, 因此我们设计出易被幼儿直观记忆理解的, 反映音乐总体结构的图谱, 帮助幼儿对音乐进行总体把握, 可根据动作、图形设计, 这样幼儿很快就能掌握与熟悉乐曲的节奏、节拍。

三、通过动作的配合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节奏。

人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拍、节奏的基础, 要想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与感知音乐, 除了语言外必须通过动作表达, 不仅让孩子动手, 还要通过动腿、动脚、拍腿、拍肩、跺脚等“身势”进行节奏训练, 对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中班打击乐《北京的金山上》, 我们采用边欣赏舞蹈边听音乐的方法让幼儿欣赏藏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学习藏族舞的甩袖、踢挞步、三步一撩的基本舞步, 使幼儿在感知理解音乐的同时, 相关的舞步和舞蹈信息得到丰富。可以这样指导:先从朗诵入手, 进行节奏训练, 反复多练一个节奏, 然后用拍手替代朗诵, 再用敲击乐器学习这个节奏, 只要节奏准确就行, 有了基础再加进第二个节奏型, 鼓励幼儿自己创造。这种让幼儿直接参与伴奏的方法可使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 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反复说、听、做中模仿节奏的练习是节奏训练的基本方法。人体动作是感受音乐 节拍、节奏的基础, 注重通过节奏活动, 将音乐与语言、声势动作巧妙结合, 不失为绝妙的做法。

四、“小小乐队作用大”, 培养合作意识, 增强纪律感和责 任感。

在小小乐队中, 一旦幼儿担任了某一角色, 在行动上受角色的约束, 并为完成这一角色的任务而付出努力, 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增强, 能服从集体, 听从指挥, 而且能管好自己的乐器积极参与合作, 大大增强集体责任感。以前每每拿到乐器后幼儿总喜欢敲敲打打, 摇摇摆摆, 从进行了乐队演奏后, 他们感受到只有听从指挥的声音才是整齐、有序、好听、美妙的声音, 幼儿从意识、行为上对自己有了约束, 明白必须服从指挥, 乐器拿起后不低头看, 要看指挥, 准备开始训练演奏。小乐队准备好了一切, 就要演出了, 让幼儿先分别想象正在为台下观众演出, 幼儿想到自己是个乐队队员, 正在演出时, 在这样的活动中, 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角, 始终在积极参与合作, 培养幼儿思维的多向发展, 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自我认识, 自我控制, 自我表现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五、成为幼儿的促进者

到了大班下学期, 孩子们还自己设计图谱, 自己选择乐器表现不同性质的音乐。我还鼓励幼儿用乐器创造自己的音乐,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我先给孩子一个表现的内容《暴风雨》, 让孩子分成小组 , 讨论用什么样的乐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表现暴风雨? 孩子自己排练暴风雨的演奏, 并进行表演。活动的更高要求就是孩子自己想主题, 创造音乐。我想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最高境界, 让幼儿表现和创造自己的音乐才是关键。

3.浅谈幼儿园打击乐活动的开展 篇三

关键词 幼儿园 打击乐 开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1顺应孩子,培养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内动源,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大胆地去探求其实质。

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对教师的琴及打击乐器很感兴趣,常常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相互摆弄敲击着乐器,还不时地从嘴里发出乐器哐哐哐、嗒嗒嗒、叮叮叮、咚咚咚等不同的声音,虽无节奏规律,但已产生初步的节奏型。幼儿的这一好奇现象,让我们觉察到幼儿对打击乐器已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在这之后的教学中,我们开始教幼儿逐步认识乐器,学习用耳朵听辨乐器发出的声音,用嘴巴模拟出声音节奏型,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最初兴趣。

其次,应积极创设音乐的氛围。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是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境”的氛围,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来指导幼儿感知、理解节奏活动的音乐,让幼儿通过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的联系,体验音乐所表现的风格和情绪。在倾听《春天》的音乐时,我画了春天的美丽景象:百花盛开,小鸟在喳喳叫,春风拂面。幼儿看着图,随着乐曲中的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的展开,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春天原野,很快从乐曲中听辨出鸟儿鸣唱的声音,强烈感受到乐曲活泼、欢乐气氛,随即产生“动”的欲望,这种“动”是对音乐感受的深化。因此,幼儿随音乐旋律的节奏、节拍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的随着音乐哼唱、有的做小鸟歌唱、蝴蝶飞舞、百花盛开……幼儿的种种表现,正是他们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

最后,应精心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教材的趣味性,如《青蛙合唱》、《玩具进行曲》这些有趣的教材,幼儿特别喜欢,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其次考虑的是教材的多样性,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民族风味或者地方特色的教材,让幼儿能更深刻地感受乐曲;最后考虑的是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必然会失去参与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一学就会,没有挑战性就会感到没劲。所以,每次制定教学计划时我都遵循这几个原则,让幼儿由易到难逐步增强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2灵活组织,促进打击乐活动的发展

打击乐活动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活动,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制能力较差,拿起乐器就喜爱敲敲打打,因此,打击活动比起舞蹈、唱歌等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需要教师更灵活性地去指导,引导幼儿探索乐器演奏的方法、规律,创造新的动作图谱,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等等。

2.1从整体切入,引导有序学习

节奏是打击乐的灵魂,而学习打击乐能强化节奏感。教学中,我采取先整体后部分的程序,先让幼儿欣赏或进行简单的身体节奏活动,初步感知乐曲的主旋律情绪、风格,再模仿学习变通总谱,然后进行分声部练习,在练习中打出节奏类型,并相互倾听相互配合。同时,还注重选用旋律优美、结构工整、节奏富于特点的乐曲,并对作品进行分析,反复吟唱,再为每个乐句选取节奏型。充分利用变通总谱的功用性,把动作谱、图形谱、语音谱贯穿其中,增强了趣味性,使幼儿乐意接受。

2.2多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节奏乐活动中不仅要幼儿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还需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音乐的风格、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情绪的变化。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幼儿在看中听、听中思、思中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如小班打击乐《春天》,我采用了边学习律动边听音乐的方法让幼儿感受了春天的意境美和特点,学习了歌曲及律动,使幼儿在感知理解音乐的同时,相关的信息得到丰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教学,先学会歌曲,再根据歌曲进行律动,同时用手拍出节奏型,这样调动了幼儿看、听、思、动等多种感官的运用,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效果。

3解放孩子,巩固打击乐活动的成果

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也表现出了对打击乐活动浓厚的兴趣,教师不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提到更上一层楼的高度。

教学中,我首先确立解放孩子、以幼儿为本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注重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做到指导而不包办,给幼儿留出一定的空间。

其次,我利用教室现有场地,开设“舞台”,为幼儿主动参与打击乐活动提供条件。在“舞台”里设立了一个乐器箱,里面装满了各类乐器、头饰、彩带。幼儿可根据需要,自己选择恰当的乐器即兴表演。此外,经常组织幼儿开演奏会,让其他幼儿观看他们的演奏,提高了他们的演奏技能,增强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4.幼儿园打击乐教案 篇四

故事:

有一群海盗,他们准备到海上偷取宝藏,在偷取宝藏的时候被一位船长发现了,船长偷偷的跟在他们后面,准备在他们偷取宝藏的时候抓捕他们,海盗很谨慎小心,不时张望,看看有没有人跟踪他们,船长跟踪的时候也很小心,只能听见船轻轻划水的声音,但还是被海盗发现了,海盗愤怒了,他向船长发射了飞镖,向船长开战,船长拉出了大炮,炮轰海盗,海盗又拿出手枪还击,战争非常激烈,最终船沉没了

动作建议:

第1-5小节:音乐前奏。第26-29小节:同22-25小节。

第6-7小节:海盗单手做看的动作。第30小节:船长向海盗开炮。第8-9小节:船长单手做划水的动作。第31小节:海盗向船长开枪。第10-11小节:同6-7小节。第32小节:同30小节。第12-13小节:同8-9小节。第33小节:同31小节。第14-15小节:同6-7小节。第34小节:同30小节。第l6-17小节:同8-9小节。第35小节:同31小节。第18-19小节:同6-7小节。第36小节:同30小节。第20-21小节:同8-9小节。第37小节:同31小节。第22-25小节:海盗向船长发射飞镖。第38小节:船爆炸了。配器建议:

第1-5小节:音乐前奏。第26-29小节:同22-25小节。

第6-7小节:幼儿手拿拇指镲在胸前做敲击状。第30小节:幼儿手拿铃鼓在胸前做敲击状。

第8-9小节:幼儿单手拿铃鼓,鼓面向下在胸前做摇奏状。第31小节:幼儿手拿拇指镲在胸前做敲击状。

第l0-11小节:同6-7小节。第32小节:同30小节。第12-13小节:同8-9小节。第33小节:同31小节。第14-15小节:同6-7小节。第34小节:同30小节。第l6-17小节:同8-9小节。第35小节:同31小节。第18-19小节:同6-7小节。第36小节:同30小节。第20-21小节:同8-9小节。第37小节:同31小节。第22-25小节:幼儿手拿拇指镲在胸前做摩擦状。第38小节:铃鼓和拇指镲一起合奏。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结构并会随乐律动游戏的基础上,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 器并能大胆的看指挥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分别探索铃鼓和拇指镲两种不同乐器两种不同(碎响和断顿)的敲击方法,感受不同的音响效果;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

3.感受自我挑战以及与同伴合作演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海盗与船长的故事并会随乐律动游戏。2.物质准备:图谱,音乐,铃鼓10个,拇指镲10副,大鼓1个 活动过程:

1.随乐进行“海盗与船长”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师:昨天我们学习了“海盗与船长”这个游戏,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再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1

2.看图谱分角色再次表演游戏情节。1)看图谱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

2)分角色,边看老师指图,边随乐进行游戏表演。3)加上“躲”这个身体动作再一次进行表演。

3.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的进行演奏 1)探索根据船长和海盗的角色动作,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并能分别用乐器演奏出碎响和断顿的音响效果。

2)看指挥完整(ABC)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合奏的乐趣。3)加上“躲”的身体动作,进行随乐演奏。4)累加大鼓,感受不同的音响效果。

5)交换乐器,再次进行演奏,感受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所带来的快乐。4.结束

5.幼儿园打击乐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2.初步学习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小结:新疆是我国的一个省,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教案出自:banzhuren)一共有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

2.身体动作练习。

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完整徒手练习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集体演奏。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音乐课,在课型上,我选择了打击乐。之所以这样大胆地尝试了打击乐教学,主要原因是想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在参与过程中,使每个学生体会到“我能行”。

当然,我知道,在基本功上我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已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是,我觉得失败和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否可行,这才是我选择打击乐教学的真正目的。课的开始我观察到,学生们踏着律动曲的节奏,高兴地来到了我的教学环境之中,看得出,他们喜欢音乐课,给我树立了信心。音乐课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大部分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但是也有少数的小朋友不太积极,我发现孩子也不是不喜欢,是不太爱表现,平时就是不太爱说话,在以后的活动中,生活中,我将会给这部分幼儿创造机会,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更完美。

总的来说,我觉得虽然学生掌握了教学的基本内容,但掌握得较吃力,原因是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教学环节安排有不合理之处,如:时间分配不够科学,教学密度较大,教学过程一直在紧张中进行。由于课前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造成分散难点时遇到了麻烦,耽误了时间,接下来时间不足,使学生只学到了基本演奏方法,而缺少理解、消化过程,发生了学生意犹未尽不肯离开的现象。

我将通过这次观摩教学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征求教师意见,学习他人所长,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好成绩。

6.幼儿园打击乐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乐曲“小看戏”的欢乐、诙谐的情绪,并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

2、启发幼儿倾听“小锣”的音色,教会幼儿演奏方法,并集体合奏中保持演奏速度。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练声:《数青蛙》、《只要妈妈露笑脸》、《蝴蝶找花》、《幸福拍手歌》。

律动:《摘果子》、《笑一个吧》、《我来教你跳个舞》。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弹奏乐曲帮助幼儿回忆乐曲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听过这首乐曲吗?还记得吗?

师:那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吗?(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乐曲的名字叫《小看戏》。)

2、教师再次弹奏乐曲,引导全班幼儿跟随乐曲完整的打节奏做拍手、拍肩、跺脚的动作。

师:那请小朋友听好音乐,整齐地打节奏!

3、引导幼儿学习用乐器打击乐曲。

①教师出示小锣、钹,介绍乐器名称并让幼儿倾听小锣、钹的音色,教师示范如何拿锣,右手用小缒敲击锣的中心等要领,幼儿集体做敲小锣的模仿动作。

师:今天朱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的乐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乐器应该怎么用呢?

②幼儿分组讨论。

师:拍手时用什么乐器来演奏?拍肩时用什么乐器来演奏?跺脚时又该如何演奏?

注:全体幼儿做拍手动作,教师在幼儿拍肩时,加入锣声,烘托诙谐情绪,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结:这首乐曲来自中国东北一首有名的民间乐曲,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很欢快的乐曲。我们还要带很饱满的情绪进行演奏。

4、幼儿进行合作演奏。

①教师哼曲子,幼儿轮流演奏。

②幼儿拿已准备好的打击乐器,看教师指挥进行演奏,并注意倾听乐器声的欢快与风趣。

③交换乐器练习。

④请小朋友当指挥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重点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演奏的好听、统一,怎样看指挥演奏?”

三、结束部分

1、歌表演《幸福拍手歌》。

2、表扬认真演奏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我们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因为欢快的音乐对于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幼儿很是喜欢,而且本次活动又要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让从来没见过的幼儿们目不暇接,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一展身手。

对于所有的打击乐课,我们大家有个共同的困惑,就是“规则与幼儿自主选择权该怎样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这个困惑,专家和大家的意见是,一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等规则意识建立起来后,再让其自主选择。

7.幼儿园打击乐教案 篇七

在对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进行长期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个人认为指挥法是顺利开展打击乐器演奏教学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中的指挥策略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在指挥时,动作必须明确、准确并具有热情

教师应学会用动作表示“准备”“开始”和“结束”,并能使自己的动作清楚、明确,易于让被指挥者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幼儿什么时候准备演奏,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教师都必须用明确的手势或眼神予以提醒。

如,在大班的教学活动《小矮人寻宝记》中,教师在音乐开始时将两手张开手心向上,预示准备,等到要演奏时身体带动头部,转向要演奏的幼儿,手部呈开始状态,以模仿蛙鸣筒的演奏方式指挥,在圆弧响板要开始时,进行方位移动,用身体跟手以预示下一乐器(圆弧响板)演奏的准备工作,在演奏结束时双手交叉握拳以示结束。

此外,在指挥时,教师应将身体倾向于被指挥者,用眼睛亲切、热情地注视被指挥者,用体态和表情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并注意用目光的短暂停顿与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进行特殊的“对话”。使用目光可以在不中断指挥、演奏的过程中给幼儿各种“支持”。这种指导方式在完整的演奏练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在指挥时,必须按照规定的节奏来,决不能只是划 拍子

教师指挥时,不能用划拍子的方式进行指挥,这会干扰幼儿对节奏型的记忆和再现,也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幼儿不能很快的反应过来。应该使用击打节奏型法,即使用演奏乐器的模仿动作进行指挥,同时必须表现出音乐节奏的疏密,必须把节奏完全表现出来, 以此提示幼儿,从而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使幼儿能够轻松自如地正确演奏和享受音乐。

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森林音乐会》中,专家教师往往采用模仿打击乐器演奏的方法进行指挥,在敲击铃鼓时,不同的旋律有很多种不同的敲击方式。音乐平缓时,教师就模仿敲击鼓面的指挥方 法,幼儿便会明白铃鼓在这里是这样演奏的,到了节奏强的地方时,教师就击拍铃鼓,幼儿也会立刻会意,并作出回应。这种方法使得幼儿能够明确自己的演奏方式,让幼儿感觉演奏其实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并不是一种任务。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节奏的把握,使得指挥充满激情。

三、教师在指挥时,应注意空间站位,以便于灵活地将身体转 向任何声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灵活地进行空间移动,空间移动的目的首先是让幼儿明白教师的指挥意图。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森林音乐会》中,教师站在“U”形口的中间,张开双臂,手心朝上,一只手略微向前,右脚跨出,即示意此时应由中间两排幼儿(铃鼓组)演奏,若再加上语言提示,则中间两排的幼儿将更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两侧纵排的幼儿(沙球组和圆弧响板组)也更容易明白自己不在教师所指挥的范围内。此外,教师在指挥时向幼儿靠近,意味着更多的控制和帮助;教师离开幼儿,意味着更多的信任和解放。最后,教师的移动还意味着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提醒。此类幼儿主要表现为走神、违纪、情绪低落、技术困难等。

四、教师在指挥时,应注意提前预示

教师在指挥时应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如,在大班的教学活动《小矮人寻宝记》中,教师在指挥幼儿演奏时共用了三种乐器演奏:蛙鸣筒、小铃跟圆弧板,在乐曲的第一段是蛙鸣筒跟圆弧板的交替演奏,教师利用手势指挥蛙鸣筒,用头部的转动提示圆弧板准备,并用眼神与所有幼儿交流。在第二段音乐开始前通过方位移动(即向前跨一步)做好提前预示,在方位移动的同时,两手向两边伸出,掌心向下,以示两边暂停演奏而中间的小铃做准备。幼儿在教师明确的指挥跟预示下将乐曲演奏得激情澎湃。

五、教师在指挥时,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指挥方法

教师的指挥,还应顾及幼儿的年龄及基础。当幼儿年龄比较小或幼儿基础较差的时候,教师的指挥应采用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给予指挥。如,在指挥小铃演奏时,教师可以用两手食指轻轻相触的方式指挥,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语言提醒和空间接近的方式予以指挥。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幼儿或者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教师的指挥应尽量使用手势和眼神,减少语言指示,可以直接采用击拍法,甚至即兴指挥的方法进行演奏。

8.幼儿打击乐教学浅析 篇八

打击乐的重点应该突出节奏的特点、乐器的特点以及乐器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这项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强纪律和责任感,是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那么,如何进行打击乐教学呢?

关键词:幼儿打击乐认知教学方法

一、要选择合适的乐曲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其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而打击乐是根据乐曲来打击乐器,通过各种乐器给音乐配伴奏以使乐曲更动听。同时也能使幼儿通过乐器敲击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刚开始练习打击乐时最好选择节奏鲜明的乐曲,因为节奏特点明显的乐曲容易敲击出效果,如进行曲,这样便于幼儿掌握节奏特点。待幼儿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选择一些节奏较复杂的乐曲。在组织打击乐活动之前要熟悉乐曲并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比如,选取的音乐作品有什么风格特点,是进行曲、抒情曲还是圆舞曲;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几拍子的,因为拍子不同节奏特点会有所不同,2/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3/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弱,4/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次强、弱;演奏熟悉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看星》《铃儿响叮当》《鲜花开》《洗手帕》等,幼儿的父母平时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孩子一起制作乐器,开“家庭自制乐器演奏会”,从而使幼儿在开心、自豪中充分享受成功的体验。另外还可以结合孩子们所喜爱的乐曲。教师可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平时爱唱的歌曲,从中选择适合打击配乐的乐曲。因为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打击乐的积极性。

二、让幼儿认识打击乐器并会操作

幼儿打击乐器常见的有:铃鼓、串铃、三角铁、碰铃、响板、沙锤、鼓、锣等,演奏所有的打击乐器都要求幼儿手腕放松、灵活、不僵硬、有弹性,能控制手的动作。如在小班进行打击乐教学中,先引导幼儿在敲打、摇动、振动、抖动中,感受音响的效果及其带来得愉快感。幼儿在刚进行节奏乐训练时,只要按照一定的速度拍打,与音乐节拍一致即可。对于中班的孩子,可以逐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奏乐活动。孩子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做游戏,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声音的基本特征:音高、强弱、长短。如:击鼓傳花时,哨子、铃铛、口琴等等乐器的应用,即练习了手的动作,又发展了节奏感的辨别和控制手腕肌肉的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节奏训练

高超的技术离不开基础的训练,这是一个相当基础的问题,而节奏训练更是基础训练的基础。节奏的训练是对学习者基础的一种针对性训练,也只有在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音乐的表达也才能水到渠成。

节奏是打击乐的灵魂,而学习打击乐能强化节奏感。教学中,我们采取先整体后部分的程序,先让幼儿欣赏或进行简单的身体节奏活动,初步感知乐曲的主旋律情绪、风格,再模仿学习变通总谱,然后进行分声部练习,在练习中打出节奏类型,并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乐曲我们注意选用旋律优美、结构工整、节奏富于特点的乐曲,并对作品进行分析,反复吟唱,再为每个乐句选取节奏型。充分利用变通总谱的功用性,把动作谱、图形谱、语音谱贯穿其中,增强了趣味性,使幼儿非常乐意接受。

2、律动练习

律动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节奏感知的训练和强化,更重要的是这种结合动作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对自身的自控把握能力和身心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打击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自身音乐修养的培养,还应对学生所处时期人生子观和世界观进行适时的引导。除了在演奏技巧方面的训练外,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尤其是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借以提高综合素质。当学生能够理解作曲家创作曲子的背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后,才能正确地把握作曲家要表达的情感。另外,在后天的训练中,还应引导学生阅读适量的诗词。音乐从古到今,都是在描写一种意境,一种情,而与其最为相通的就是诗词了。打击乐教学在这一点上同任何音乐教学的目的一样,在后天挖掘学生的天赋,将其潜意识的创造力展现出来。

3、情感教学

在技术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情感的表达就成了打击乐教学中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其最完美的表达形式就是情感。笔者认为音乐同语言相比,那些微小的表情记号、乐音行进过程中产生的休止符号,甚至于曲谱上作曲家的任何一个笔记,都是真实地把握了生命运动和情感产生的起伏、消亡的全过程。作曲家将情感赋予了曲子中,同样将表达情感的任务赋予了演奏者。那么,打击乐演奏者在演奏中的情感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认为其中一种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对音乐的感觉与认知可以称之为“天赋”;另一种则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也是打击乐教学最高层次的体现,即在后天的训练中培养形成的。这也涉及到个人自身的音乐修养与生活经历,当对音乐的学习从演奏音乐上升到享受音乐的高度,才是音乐认知能力的最终目标,打击乐亦是如此。

打击乐教学包含许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作为打击乐的教学者,应很好地把握这些内容。不仅如此,对于其中的各项针对性训练都要有很好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打击乐教学的质量,真正在音乐上体味到情感。打击乐活动中不仅要幼儿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还需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音乐的风格、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情绪的变化。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幼儿在看中听、听中思、思中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调动了幼儿看、听、思、动等多种感官的运用,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效果。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也表现出了对打击乐活动浓厚的兴趣,教师不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提到更上一层楼的高度。

参考文献: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1日

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

德赖维尔《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入门》(高建进译)【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

李民熊《中国打击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8月

赵纪《节奏世界——小军鼓中国作品集》【M】中央音乐出版社2007年12月1日

9.打击乐音乐教案 篇九

《凤阳花鼓》是安徽的一个典型的民间乐曲,为了让孩子体验到安徽的民歌民俗,特设计了这样一个适合孩子的打击乐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亲手打奏出好听的民歌,体验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的喜庆气氛和凤阳花鼓的乐曲风格。

2.根据图谱的提示及教师的引导,会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3.演奏时能与同伴保持和谐一致,并体验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及教师的引导,会使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难点:演奏时能与同伴保持一致,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碰铃,铃鼓,圆舞板若干。

2.幼儿已熟悉乐曲旋律。

3.《凤阳花鼓》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一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你们听一听。问:这首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啊?

小结:这首欢快的音乐叫《凤阳花鼓》,凤阳是我们安徽的一个地名,叫凤阳县,

《凤阳花鼓》是我们安徽民间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民歌。

2.结合图谱,进一步理解音乐节奏。

(1)认识图谱,尝试徒手拍。

出示图谱,问: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这个×代表什么吗?

师:一个×代表着拍一次手,我们一起来伸出小手试试看。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除了用拍手来表现节奏,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节奏呢?如果是拍肩膀我们应该怎么拍?拍腿呢?

出示图谱: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个跟刚刚的图谱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一个小手和两个小肩膀是什么意思呢?两个小腿呢?这个圆圈呢?

(3)幼儿合作用动作演奏。

①分组练习。

②集体合作练习。

小结:我们演奏时,一定要看着老师手势,看着图谱,听着指挥,这样我们才能把音乐表现的很好听。 3.尝试持乐器演奏。

(1)认识乐器,并学会使用。

师:我们用动作已经可以把我们的节奏演奏的很好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种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他们是怎么使用的呢?图谱上的图片又代表什么乐器呢?

(2)合作练习。

小结:我们合作演奏最重要的就是听音乐,看图谱和手势,图谱上轮到你才可以演奏,没有轮到你就不能发出声音,否则我们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一点也不好听。

4.集体演奏。

活动总结

10.打击乐大班教案 篇十

4―7岁的幼儿已经具备感受音乐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音乐的性质说出对音乐的感觉,但节奏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我想为何不利用幼儿的兴趣用打击乐的形式灌输幼儿对节奏的理解呢?而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自然性、民族性、大众性尤为突出的特点,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中独有的魅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向往,意在通过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发展幼儿的节奏感,来让孩子加深对节奏的了解和兴趣,以及通过一些师幼表演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结构并会随乐律动游戏的基础上,探索乐器的两种演奏方法并看指挥大胆地进行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暗示,探索拇指镲两种(敲、摇)不同演奏方式,并大胆进行演奏表现故事情节。

3、体验合作演奏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能体验打击乐的趣味性,感知不同的音乐节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拯救美羊羊”的游戏并会随乐律动游戏。

(2)幼儿已有使用铃鼓和单响筒的经验。

2、物质准备:图谱一张、音乐、拇指钗8个、铃鼓8个、单响筒8个

活动过程:

一、随乐进行“拯救美羊羊”的游戏,感受游戏情境的乐趣。

师:你们玩过“拯救美羊羊”这个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幼儿教育网

二、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游戏情节。

1、运用故事情境讲述图谱。

2、听音乐,按音乐节奏整体玩游戏。

3、听音乐,按音乐节奏分声部玩游戏。

三、运用动作暗示,探索乐曲的不同演奏方式表现故事情节。

1、根据身体动作创编拇指钗的两种(敲、摇)演奏方式。

师:今天这里有一样新乐器,你们认识吗?它叫“拇指钗”,它和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1) 幼儿分半探索拇指钗的不用演奏方法(伴随音乐)

(2)总结概括拇指钗的两种演奏方法。(先请有乐器的小朋友说,再请没有乐器的小朋友会说。)

(3)分半合乐演奏A段。

2、总结铃鼓和单响筒的两种不同演奏方法。

师:铃鼓和单响筒的两种演奏方法你们会吗?谁来说一说。

四、集体演奏

1、幼儿选择乐器演奏乐曲。

2、欢庆的演奏方法。

师:欢庆时谁来演奏?你们要不要试一下?

3、第一遍完整演奏乐曲。(用乐器动作演奏)

4、第二遍演奏(正确使用乐器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增加强弱力度。

6、欢庆(B段)增加难度演奏。

师:这次要增加难度了,在欢庆时请你们看我的指挥来演奏,有没有信心?

活动小结:

打击乐活动的组织,我们要运用教学机智创设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在每一次打击乐活动中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真挚、自然的情感和积极的情绪,感受音乐的美好。开展打击乐活动,不能将音乐丢掉,应给幼儿充分的机会来倾听、感受音乐,引导幼儿走进音乐。因此在活动开始,我让孩子静静的听音乐。

相关信息:

音乐名词。乐器分类名称之一。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统称为打击乐(器)。戏曲中称为武场。京剧打击乐以鼓板(檀板与单皮鼓),大锣,铙钹,小锣四大件乐器为主。

打法

在打法上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点子:

1. 以“仓七”冲头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冲头,导板头,帽儿头,五击头,四击头,住头,归位,串子,长尖,紧锤,九锤半,搜场等。

2. 以“仓七台七”长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快,慢长锤,一锤锣,摇板长锤(凤点头)等。

3. 以“仓台七台”闪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闪锤,滚头子,纽丝等。

11.幼儿园打击乐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打击乐活动;环境与条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31-2

一、打击乐活动的基本要求

1.音乐内容:贴近幼儿,音乐形象鲜明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是直接的,要让幼儿在头脑中展现出音乐形象,积极参与表现,我们选择的音乐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音乐结构较整齐,音乐形象鲜明,节奏感强,易于幼儿感受和演奏的乐曲,比如《大马大马告诉我》、《狮王进行曲》、《木瓜恰恰恰》、《一只鸟仔》等。为年龄较小、经验较少的小班幼儿选择的打击乐曲往往是他们所熟悉的歌曲,如《大雨小雨》、《大猫小猫》等。音乐内容、音乐形象能让幼儿产生共鸣,引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兴趣。

2.组织形式:大氛围和小环境相结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创造

幼儿发展水平不一致,而且在集体活动中,幼儿的想法不能一一了解。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利用小范围的个别化活动来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现。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创造了一个小组交流讨论的环节,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想法来和同伴改编、创编节奏型,设计配器方式,并尝试进行合作演奏。在这样小组化活动中,幼儿能自由探索节奏型和配器方案,尝试演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教师指导:教师为幼儿搭桥,引发幼儿创造性表现

(1)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

内在学习动机是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前提。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乐曲内容,选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导入活动,如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让幼儿对活动充满热情及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及时采纳幼儿建议,进行配器演奏,提高幼儿的成就感。演奏中,引导幼儿倾听合作演奏效果,感受合作演奏的快乐等等。

(2)寻找幼儿兴趣需要与教学的结合点。

在活动前,老师对教学活动的目标、打击乐演奏方法、要求等都会有预设。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需要可能会与预设的有所偏差。这时,教师要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在不偏离活动大目标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而不应以老师预设的统一的标准来限制孩子。因为打击乐演奏是在个体感受、表达后,同伴合作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幼儿积极感受和表达,尊重幼儿的多种表达,在目标指导下,对表现的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3)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尝试和表现。

在活动中,教师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引导幼儿自己寻找问题,积极探索和尝试。对幼儿创造性的想法和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并鼓励大家积极尝试,以探索乐器演奏的多种方法,积累经验,提升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

二、打击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重点及方法

1.鼓励幼儿创造性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演奏活动中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幼儿充分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表现自己的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幼儿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拨弦》活动中,在幼儿欣赏音乐后,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等表现自己的感受。再创设一个聪明小孩跟在笨老狼后走出黑森林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在音乐中用动作、语音进行表现小孩跟着老狼走及老狼回头的不同声音,接着引导孩子讨论如何分角色跟随音乐进行游戏。多种形式的感受、表达让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熟悉了音乐结构、节奏、音色等,为之后的配器演奏奠定了基础。

2.支持幼儿探索乐器音色与演奏方法

老师经常会用乐器的常规使用方法来带领幼儿演奏,但是,同一种乐器的不同使用方法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玩乐器来探索音色的不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该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和潜在的表现力。

让幼儿探索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音色。如沙球捏住手柄和握住球会发出清脆和沉闷完全不同的音质,铃鼓用拍、摇、拨动边上小铃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等。在探索方法后,笔者引导孩子仔细倾听音色,并说说像什么声音,让孩子对音色有一个更加形象的感知,同时也发展的幼儿的类比联想。有了这些创造性地探索,在之后的配器演奏活动中,幼儿就会根据不同需要来创造性地用乐器奏出想要的特定音响,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各种意象。

自制打击乐器及演奏也是发挥幼儿创造性的一个很好方式。在活动《拨弦》中,在孩子们熟悉了乐曲后,笔者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纸盒、皮筋等材料,让幼儿自制拨弦乐器。孩子们很快想到了把皮筋绑在纸盒上,用拉的方法发出了“邦邦”的声音。在比较中,孩子们发现大小不同纸盒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笔者又问孩子:“怎样让小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呢?”这时孩子们就会用各种方法,如拨动皮筋、朝不同方向拉皮筋等。有了这些探索和发现,在为乐曲伴奏时,孩子们自然就会在轻轻的拨弦音乐处拨动皮筋,在重音处拉动皮筋,很好地表达了作品内容。

3.鼓励幼儿探索不同节奏感

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幼儿的节奏感是尤其重要的。在有了稳定的节奏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乐器演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以及想法,灵活运用已有的节奏经验进行创编。在打击乐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使用自己的经验来随乐演奏乐器,而不是被灌输、训练。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在情感方面支持幼儿的行动。

比如在活动《厨房的声音》中,笔者鼓励幼儿随音乐自己拍打出节奏型,而笔者则观察幼儿的情况。笔者发现大部分幼儿有稳定的节奏感,能随音乐节奏来拍打,在第二乐句厨房中不同声音时,都根据音乐节奏选用了“X ·X| X X|”的节奏型。还有个别幼儿能够积极探索与别人不同的节奏型,有一个孩子在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结尾处的“X —| X —|(连音)”用了“XXXX |X — |”破节奏的方法演奏。笔者及时给予肯定,并请他来随乐演奏,让其他孩子感受不同节奏型演奏的效果。笔者及时把幼儿对节奏的探索记录下来,形成孩子们自己的节奏谱,并一起配器、演奏。这样的形式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成就感,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听辨、对节奏探索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节奏的兴趣,并在演奏中积极运用自己的经验来表达情绪情感,提升音乐表现力。

4.鼓励幼儿探索、设计不同的配器方案

进行简单的配器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自我表达和相互学习的能力。根据音乐形象、乐曲性质、乐器的声音来分析,适当地选配乐器,可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能力。设计配器方案的过程实质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现学习,培养了幼儿探究、创新的意识。

乐器选配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放手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为来匹配音乐,只要他能说出自己合理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进行尝试。让幼儿在演奏中倾听、感受演奏效果,如果觉得不合适再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根据乐曲需要选择合适音色的乐器,在反复倾听、调整中,幼儿在创作、尝试、再创作、再尝试中倾听,感受到了不同配器的音响效果,把握了作品的整体音响形象,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

5.引导幼儿进行即兴创造指挥

在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某一特定的指挥方式之后,比如随乐一下一下地向外或向下挥动,简单的按乐句分组轮流演奏和齐奏等,可以引导节奏感强的幼儿进行带有探索创造性的发展性学习。

刚开始时,可以引导幼儿想出一些与老师不同的、表示开始和结束的动作。中班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想出一些与老师不同的、表示强弱的动作;还可以改变乐曲的主要节奏型,如将《小红帽》的节奏型“X— |X— |X X |X X|”改为“|X X |X X|X— |X—|”或“X XX X |X XX X| X X |X X|”等等;还可以改变不同乐器出现的顺序,如先从铃鼓再用圆舞板等。对于大班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想出一些与老师不同的表示准备、开始、结束、强弱的动作,可以改变乐句、乐段或节奏型之间的音色变化等。

在引导幼儿创造性指挥前,先要请他说说自己的指挥设想,让他本人和其他孩子都明确,这样可以保证他能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进行指挥,其他孩子也能更好地进行演奏。

6.引导幼儿为音乐设计图谱

在熟悉一段音乐后,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幼儿选用某种合适的声音符号表达他们对节奏和音色的感受。可以选择一些节奏鲜明或旋律比较有特点的音乐,让孩子设计图谱。比如在学习《郊游》的歌曲后,幼儿能随节奏进行动作表演,如踏步、摇摆等。这时,老师请孩子把音乐画下来,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圈、点、线等表现出音乐的节奏特点。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开展小组的配器、演奏活动,满足幼儿创造性的表达表现。

12.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篇十二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现力。《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式轻快活泼,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曲调琅琅上口,节奏容易掌握,在乐器配乐与演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的乐感与锻炼幼儿的演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带给幼儿快乐的享受。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小竹篓一个。

2.有皮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3.《采蘑菇的小姑娘》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宝宝们,今天是兔子姐姐的生日,兔子姐姐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我们要为兔子姐姐准备一份礼物,兔子姐姐会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自然引出要以蘑菇作为礼物送给兔子姐姐。(今天啊,参加兔子姐姐的生日聚会我们不光要带上礼物,是不是也应该为她表演个节目啊?)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两个部分,第一句至第四句为第一部分,第五句塞罗罗到最后为第二部分。)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1)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2)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五、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六、去兔子家参加聚会

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扮演小兔子,事先演练好。小朋友开小火车去参加生日聚会。把节目表演给我们的兔子姐姐看,带上我们的表情祝福兔子姐姐。兔子姐姐表扬了我们。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模仿教师指挥,其余幼儿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2、幼儿自由分配乐器,进行乐器演奏合作练习。

13.托班打击乐活动教案 篇十三

1、在感受音乐明快、有力的基础上,探索用铃鼓、大鼓、镲表现两种不同的节奏型(xxxx|xx)进行合奏。

2、认识图谱并能看指挥进行演奏,并能表现“嗬嘿”的气势。

3、体验与同伴合作配乐器演奏的乐趣,激发对节奏乐活动的愿望。

【活动重点】

认识图谱并能看指挥进行演奏,并能表现“嗬嘿”的气势。

【活动难点】

分别运用三种乐器在节奏型(xx|xx)中进行合作协调地演奏。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

(1)节奏图谱、《军民大生产—加油干》电影片段、音乐《加油干》。

2、幼儿材料准备:

(1)铃鼓、大鼓、鼓镲三种打击乐器若干(2)场地布置,坐成两竖排

3、幼儿经验准备:

了解一些常见的打击乐器,知道铃鼓、大鼓、鼓镲三种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图片,进行提问

1、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在干嘛?(劳动)我这里有一段劳动的电影,看看人们在劳动时是怎样的,发出声么声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电影片段)

2、请幼儿自由讨论看过电影后有什么感觉,最喜欢电影里的什么声音,当你劳动时你会用什么声音为伙伴加油?

二、基本部分

师:加油干是一首劳动时加油的歌曲,每当听到这首歌曲,劳动起来会更有劲、更有精神。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劳动,我们也来学下这首为劳动加油的歌吧。引出歌曲《加油干》。

1、(学唱歌曲)提问: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哪个地方,应该更用力唱?(复唱一遍)

2、现在老师来劳动,你们来为我加油。你们听老师边劳动的h时候,嘴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出“嗨哟”)

老师:现在你们来劳动,老师为你们唱加油歌!(师幼齐练唱)

3、幼儿自由运用身体动作边打节奏边唱歌曲,表现“嗬嘿”的气势。

4、师:爸爸妈妈每天都很辛苦每天都要劳动,那我们来唱加油歌,为他们加油吧。(家长幼儿互动演唱)

三、基本部分(观察认识→探索发现→大胆表现)

1、出示动作图谱,幼儿观察。“图谱上有什么?请幼儿尝试看图谱打击节奏。

2、老师:现在图谱下方分别标有有三角形和圆形记号,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演奏试试看?

帮助幼儿回忆分角色演奏(男孩演奏三角形部分,女孩演奏圆形部分,或者互换演奏、分乐器演奏等)

3、请演奏得好的两位幼儿上台演奏,其他幼儿做评委,为台上幼儿打分并说出打分理由,教师总结,提醒幼儿正确演奏的方法。

4、请全班幼儿试着男孩女孩部分合奏,教师指挥并及时给予鼓励。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家家加油干》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来劳动,让爸爸妈妈为我们加油(家长演唱歌曲《加油干》,幼儿用乐器为自己的父母伴奏,口中默念劳动号子:“嗬嘿”)。

教师个别指导幼儿与家长配合演奏,为每个家庭拍照留念,颁发奖品予每个劳动气氛浓烈,劳动号子响亮的家庭。

14.小班打击乐教案:闪烁的小星 篇十四

1、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

3、能积极参与演奏,初步了解集体演奏的基本常规。

活动准备:乐器:碰玲、铃鼓、串铃《小星星》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

二、图片引入主题,欣赏歌曲:每当天黑了,天空中就会出现许多许多的小星星,你们见过他们吗?

1、你觉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

2、欣赏歌曲《小星星》;“星星宝宝快乐的唱起了歌。听——”

3、歌曲里的小星星像什么?为什么说小星星像眼睛?

三、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第二次欣赏歌曲《小星星》:“听听小星星在天空中,是怎样的?”

小结:一闪一闪、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进一步熟悉歌词。

2、“怎样唱出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的感觉;

运用手势配合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感;

三、初步学习听着音乐的旋律,用乐器演奏;

1、“听到小朋友好听的歌声,小乐器也想来唱一唱——”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小乐器叫什么名字?”(进一步熟悉各种乐器的名称)

2、现在让小乐器听着音乐和我们一起唱一唱——鼓励幼儿听旋律大胆演奏;

3、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听音乐演奏,“我们来听一听,这几位小朋友的小乐器唱的可好听了,它是怎样唱的?”“我们跟着它也来学一学。”(练习节奏x-∣x-)

15.打击乐音乐教案 篇十五

一、活动目标

1、在打击乐活动中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2、结合动作总谱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注意看指挥,用不同的乐器合作进行演奏。

3、知道正确的演奏乐器。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动作图谱一张;乐器:双响板、碰铃、铃鼓若干、乐器声音卡四张。(2)幼儿分三组,座位为马蹄形,乐器先放在幼儿椅子底下。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打击乐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进入活动,初步感知音乐。

2、结合图谱,幼儿学习身体动作,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结构。

(1)教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听到这首音乐,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张老师听到这首音乐也感觉很快乐,我还把我的快乐画下来了,你们想看吗?(2)教师听音乐结合图谱,完整做身体动作。

教师: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音乐,这叫图谱。你在图谱中发现了什么? 这些图画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怎么做动作?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3)幼儿集体看图谱做身体动作,教师哼唱。(4)幼儿集体随音乐看图谱做身体动作一遍。

(5)幼儿分三组随音乐做身体动作。第一组跺脚,第二组拍手,第三组摇手、拍手。

(重点指导第三组幼儿学习最后两乐句的摇手、拍手。)

3、出示乐器,学习乐器演奏,进一步感知表现音乐。(1)出示乐器:响板、碰铃、铃鼓。知道其名称和演奏方法。

教师: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小乐器也想出来玩了。看看,这是谁?它可以怎么演奏?(2)出示乐器卡,贴到图谱相应的地方。

(3)教师哼唱,带领幼儿分组徒手演奏第一遍,重点指导铃鼓组的幼儿学习摇奏和拍奏的方法,并弄清楚什么地方摇奏,什么地方拍奏。

(4)教师哼唱,幼儿分组徒手演奏第二遍,重点指导乐曲最后一句三种乐器的齐奏部分。(5)发放乐器,幼儿听音乐演奏乐器第一遍,提醒幼儿注意乐器的使用规则。(6)幼儿听音乐看指挥演奏乐器第二遍,提醒幼儿注意看教师指挥。

4、幼儿有序地收拾乐器,结束活动。

上一篇:满江红?赤壁怀古阅读答案下一篇:英语语法里系动词分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