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

2024-10-14

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精选15篇)

1.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一

考试给我带来的启示-启示作文

期中考试结束,当我看到这个成绩,我决定痛改前非。

我还记清晰地记得期中考试前的那一晚,我趴在沙发上,像一个木头人,抱着手机玩游戏,玩得如痴如醉,眼珠子都似乎要掉进手机里去了一样。玩了许久,我的眼睛疲劳了,手也酸麻了。看样子,我是玩手机玩疲惫了,索性用看电视的方式来给自己放松放松,我就一边吃零食一边看起了电视美食频道。

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满是游戏的画面和电视里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我的心思根本不在试卷上。所以,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发呆结束,也差不多到考试结束的时间。我猛然发现,自己竟然才做了三道题。听着老师宣布“只有五分钟就要结束考试了”,我的心里只有这样的呐喊“神啊!救救我吧!我不想考低分!”我无奈地拿起笔慌乱地写起来,可我依旧没有清晰的思路,试卷依然未做完,随着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我的试卷迅速被组长收走了,我的心凉透了,眼泪夺眶而出。

随着老师批阅试卷,宣布期中考试成绩时,我心中有数,我肯定考得不好。果不其然,我只考了36分,全班倒数第一。同学们,用冷冷的眼光瞧着我,对我翻了很多白眼,老师也对我连连摇头,我心里万分懊悔。

不久后,我又经历了一次考试,看到这次的成绩有所提升,我也展开了笑容,我更加努力学习了。

从上次的考试中,我痛改前非,我狠心地将手机里的游戏统统卸载了,不再打开电视机,一心栽进书里面,每天读书看书,充分做好预习和复习,每日坚持反省自己学习的不足。终于,在第二次考试中,我大脑里呈现出的知识无穷无尽,我细心答题,反复自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出了100分。同学们看到我的分数即刻对我刮目相看,竖起了大拇指,老师也对我满意地连连点头,我十分开心,心里好似灌了蜜。

我心中暗暗说道,考试给带来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只要痛改前非,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2.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二

题目2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数学选修2-1第80页复习参考题A组第9题) 经过点M (2, 1) 作直线l交双曲线x2-y2/2=1于A, B两点, 且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求直线l的方程.

题目2是一道已知弦的中点求弦所在直线方程的题目, 通常学生很容易想到以下两种常规解法.

解法1 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 则直线l的方程为x=2, 交双曲线于点, 显然M (2, 1) 不是线段AB的中点, 直线l的斜率应存在.

设直线l的斜率为k, 则直线l的方程为y-1=k (x-2) , 设A (x1, y1) , B (x2, y2) , 因为线段AB的中点为M , 所以

把直线l的方程y-1=k (x-2) 代入双曲线x2-y2/2=1中, 整理得

由已知可得

且k2-2≠0, 解得k=4.

因此, 直线l的方程为

解法2 设A (m, n) , 由于点M (2, 1) 是线段AB的中点, 可得出B (4-m, 2-n) .因为A, B都在双曲线x2-y2/2=1上, 所以

两方程作差得

代入m2-n2/2=1中得

当此时直线AB的斜率kAB=4, 直线l的方程为

当, 此时直线AB的斜率kAB=4, 直线l的方程为

即4x-y-7=0.

综上, 直线l的方程为4x-y-7=0.

以上两种解法好想, 即思维量小, 但运算量较大, 第1种解法中, 整理出方程 (2-k2) x2-2k (1-2k) x+4k-4k2-3=0时运算量大;第2种解法中, 解出交点A, B的坐标很不容易.这时, 就应该想到, 几乎同样的问题, 在习题和复习参考题中都出现, 题目本身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还可以考虑, 题目本身是否有较为简单的解法.

设A (x1, y1) , B (x2, y2) , 则, 因为线段AB的中点为M , 所以x1+x2=4, y1+y2=2, 这时就会看到x1+x2, x1-x2, y1+y2, y1-y2, 只要把A (x1, y1) , B (x2, y2) 的坐标代入双曲线中, 作差便可整体求得的值.现在给出第3种解法.

解法3 设A (x1, y1) , B (x2, y2) , 因为线段AB的中点为M , 所以

因为A (x1, y1) , B (x2, y2) 都在双曲线上, 所以

两方程作差,

所以

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

y-1=4 (x-1) , 即4x-y-7=0.

显然第3种解法的运算量要小很多, 我把这种方法叫做点差法 (很多老师也这样说点差法) , 其中用到了设而不求, 整体代换的数学方法.

比较这3种解法, 第3种最简单, 第1种最容易想到, 第2种运算量最大.

数学教学最忌讳的就是就题论题, 搞题海战术;最高效的就是及时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既然点差法最简单, 我把题型归纳为:遇到直线和双曲线相交产生的弦的中点问题时, 采用点差法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设想一下, 将题中的双曲线改为椭圆、抛物线, 也可以使用点差法.这时就可以将题型推广:遇到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产生的弦的中点问题时, 采用点差法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题目1与题目2在问题的形式上有所不同, 题目1是存在性问题.只要先假设满足题设的直线存在, 再将已知点 (2, 1) 改为 (1, 1) , 便可以用与题目2 相同的3 种方法分别求解.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1=2 (x-1) , 即2x-y-1=0.

高考试题1 (2015年新课标Ⅱ20 (文) ) 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在C上.

(Ⅰ) 求C的方程;

(Ⅱ) 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 l与C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的中点为M .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下面用第3种方法, 即点差法求解:

解 (Ⅰ) 由已知得

解得a2=8, b2=4, 因此C的方程为

(Ⅱ) 设A (x1, y1) , B (x2, y2) , M (xM, yM) , 因为线段AB的中点为M , 所以

因为A (x1, y1) , B (x2, y2) 在C上, 所以

两式作差, 得

因此kl·kOM=-1/2.

即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1/2.

高考试题2 (2015年新课标Ⅱ20 (理) ) 已知椭圆C:9x2+y2=m2 (m>0) .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 l与C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的中点为M .

(Ⅰ) 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Ⅱ) 若l过点 (m/3, m) , 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 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 求此时l的斜率;若不能, 说明理由.

下面用解法1求解 (Ⅰ) :

解 (Ⅰ) 设直线l的方程为

消y, 整理得

由已知可得

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9/k·k=-9为定值.

(Ⅱ) 四边形OAPB能为平行四边形, 理由如下.

因为l过点 (m/3, m) , 且直线l不过原点O, 又与C有两个交点A, B, 所以k>0且k≠3, 由 (Ⅰ) 知OM的斜率为-9/k, 直线OM的方程为y=- (9/k) x.联立

消y, 整理得

点P的横坐标为

因为l:y=kx+b (k≠0, b≠0) 过点 (m/3, m) , 所以

所以

由四边形OAPB是平行四边形, 得对角线互相平分, 即xP=2xM, 所以

整理得

因此四边形OAPB能为平行四边形, 此时l的斜率为.

3.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三

考试系统 公平 申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随着《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与沪、浙两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2014年9月的相继出台,对我国高考新方案实施的公平维护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公平与效率向来是每一次高考新方案改革必然关注的基本主题,此次高考新方案同样也强调考试系统的公平性,如涉及文理不分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与兴趣、潜能选择科目学习,规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欧洲国家考试系统公平维护的两个视角——公平的支撑以及申述的处理,对我国高考新方案推进学生素质评价中坚持公平有重要启示,本文选取欧洲三国——德国、瑞典、英国考试系统为例加以诠释。

一、欧洲国家考试系统公平维护的视角一:对公平的支撑

对公平的支撑方式,主要聚焦于对考试系统公平维护的差异性处理,把考试与评价作为相关而不是孤立的联系。

1.德国:教师的专业化作为保护方式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几乎每个联邦体都运用考试,尤其是在主要学科,学校与老师被集中的考试所约束。在2012年,德国联邦政府在主要学科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普遍标准,到2016年或2017年一个可以分享的考试题库也将建立。为保证考试系统的有效实施,德国通过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来维护考试系统的公平性,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加强教师教育与推进教师资格制度。对学生的评分与等第核算,由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讨论的纲要指导下进行。

在德国的许多联邦地区,考试与评分是区域化实施的。国家教育部仅控制过程,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制定详细的课程方案,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与教师资格认证的集权系统,这被认为是保证教育评估质量必需的,包括考试系统大多是建立在标准化测试之上。

事实上,在德国16个联邦地区安排的考试是不同的。尽管在考试上各联邦地区会有一些统一要求,但评价学生仍然较多地建立在老师对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并且基于教师在头脑中形成的一些对学生的直观印象。因此,德国考试的公平主要根植于教师的专业判断,老师既是对学生学业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评估者。

2.瑞典:国家组织的考试作为重要支撑

在瑞典,升学考试制度建立在1968年,在2011年重新进行了规划。学生在高中阶段教育结束的时候,获得一个最终的成绩报告卡,其中包括在高中学习三年获得的成绩。瑞典有一个全面的国家考试系统服务于整个国家教育质量的标准。瑞典有强制性的国家考试系统,并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水平。

20世纪90年代,瑞典用国家总评成绩作为一个参照系,学生成绩根据参照标准与所处的百分比进行判定,学生的成绩水平在国家考试的帮助下被标准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瑞典形成了一个成绩标准化参照系统。学生成绩在瑞典学校教育中持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当然,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记录,也被认为是学生评价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瑞典的考试系统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维护,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由教师来判定学生的成绩,被看成是一个公正评价的威胁。尽管瑞典有着国家考试成绩,但不同的学校对国家考试的成绩认定也有不同的标准,有时候一些学校甚至通过给予好的成绩来吸引学生,也就是说给予不当的高成绩认定。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瑞典引入了外部控制的环节,通过设立学校检察员的方式来保证国家考试成绩运用的公正性。

如今,瑞典的国家考试由大学委员会代表国家教育机构实施。瑞典的考试系统企图平衡教师专业性和国家考试支撑之间的关系,国家考试既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评价,也不像德国那样以教师的专业性来保障考试的公平性。

3.英国:外部的考试作为维护系统

英国有一个悠久的外部考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之前最早的大学考试委员会。从1911年到2009年,教育证书不是被学校授予,而是外部考试委员会授予。外部的考试往往由考试委员会设计、实施、分级。不同科目的考试可以由不同的考试委员会负责,学生自由选择他们要参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考试(25%左右)由本地监管与实施,但是这个控制性评价取决于学科实施的情况,更多的是被外部的考试委员会控制。

英国外部考试系统的公正性,完全不同于德国的考试系统依赖于教师的专业性,不同于瑞典的考试系统公正性依赖于国家统一标准,其作为第三方评价(学校、政府组织之外的评价),更多地依赖于外部考试委员会的专业性。在英国,老师不能给予学生直接的评分,而是试图教学生尽可能在外部考试中获得高分。

在英国的考试系统影响下,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被认为是公平的,即使这种考试评价在2012年被认为是A-level(全称为“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即英国的普通教育高级证书)的危机。为了能拿高分进入名牌大学,一些学生“投机取巧”,选择容易的A-level学科进行学习。一些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排名,有时怂恿学生学习容易的课程[1]。

英国的考试竞争体系给自己制造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不同的考试委员会在他们的考试中运用标准是否相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从而导致要求不同的考试合并。对外部考试的充分依赖与信任,可能是由英国教育系统一直以来的高度分散化所导致的。

二、欧洲国家考试系统公平维护的视角二:对申诉的处理

对考试系统公平性的维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是否允许学生对考试成绩进行申诉,欧洲国家对学生成绩申诉的处理是不一样的。正如关注考试进程的公正性一样,申诉可能扮演着对考试系统公正性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每一个成功的申诉显示,考试系统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个人申诉进程,被认为是对考试中平等机会出现问题的一个自我权益的维护。德国、瑞典、英国等欧州三国考试系统在公平维护中对申诉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

1.德国:申诉的法治化

德国的教育法规与法令并没有规定在考试系统中的申诉进程,但是建立在考试系统上的、有规则的申诉被认为是行政法令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申诉进程的第一步发生在学校里。如果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学校的教育行政人员将核查成绩。如果内部申诉失败,可以到学校之外设立的行政法庭申诉。

如果考试存在步骤上的错误,或者是考试因素影响评估的结果,或者学生平等的机会被违背,或者存在事实上的错误,或者答案尽管其是正确的而被判定为不正确,法庭调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类型的申诉经常被听到。

学生与他们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尽可能用合法的方式来申诉。德国教育行政部门编写了有关教育的法律维权向导书,保留了大量有关评价与考试方面的问题。首先,这些书引导老师、校长如何使他们的评价无懈可击,以至于在一个申诉进程中不被推翻或打倒。另一方面,这些书向父母、孩子解释申诉的可能性。

德国的申诉系统清晰地反映了欧洲大陆实施法治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建立校外行政法庭用来保护个人的权利。即使是考试内容中答案的对与错,都可以在行政法庭上争论,这样实施的结果是学校依法办事。

2.瑞典:一般不能申诉

除了明显的文字偏差,在瑞典的考试评价中,一般不存在任何机会的申诉。近年来,经常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要求引入正式的申诉程序。曾在2010年,一个地方教育行政报告建议瑞典教育部引入申诉,但最终由于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通过法庭审议的申诉例子,要求引入申诉的建议没有成功。向引入申诉进程迈进的一小步是2011年《新学校法》获得通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老师可能考虑修改或调整成绩。

瑞典教育部重复强调评估合法化是多么的重要,然而无论哪一个真正的评价都不能把测试做得毫无偏见,国家教育机构的评估方向是强调公正。对于国家教育考试委员会来说,其评估必须强调公平,对待每一人都是同样的。最重要的支撑公平工具和对待平等的方式就是国家考试。国家考试被认为是科学、合理、合法的象征,在维护公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考试评估的申诉,被认为是不必要的。

长期以来,在瑞典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考试行为的申诉,申诉行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对于瑞典系统,公民分享国家考试的合法性,需要无限制地信任国家对待每一个公民是公正的。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各方面对考试申诉要求愿望的强烈,在外部压力下,瑞典也引入了学校之外的教育行政法庭,但是它的角色相对于德国系统来说,仍然非常渺小与微不足道。

3.英国:在考试委员会里申诉

在英国,一个正式的申诉系统是考试系统的一部分。与这个系统的逻辑保持一致,由于学校不负责国家考试体系,因而由学校代表学生向负责考试的考试委员会提出申诉。如果学生对成绩的质疑被认为是合适的,就矫正结果;如果对质疑结果不满意,学校可进一步向考试委员会提出申诉。考试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规则,决定这个申诉如何实施。专门负责申诉的机构是考试申诉委员会,这是最后的申诉处理机构。

英国对考试的申述是透明化的,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考试上有合法的传统与方式。相对于德国而言,英国对考试的申诉步骤被教育行政部门运用得不如德国那样详细,专业化的校外行政法庭不存在于英国。英国对考试的申诉过程,存在于教育系统内部而不是通过合法的外部专家来进行,考试委员会对申诉的处理相对独立,在考试的进程中维护考试的公正性。

三、对我国新高考方案实施公平的启示: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9月19日《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浙江省深化高校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同时向社会公布,这标志着我国新高考方案实施的大幕已经开启。如何在新高考方案实施中维护公平性,是学校教育必需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德国、瑞典、英国三国考试系统公平维护的两个视角分析,可以获得对我国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的诸多启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深化学生综合评价,推进考试评价的公平性。

1.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关注教师参与评价的专业性

德国、瑞典、英国考试系统对公平的维护,均强调考试的公正性。在对考试公正性的维护中,都十分关注教师参与评价的角色处理。德国充分强调以教师的专业性来维护国家考试的公平性;瑞典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来推进公平性,也不忽视教师的专业性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力求平衡教师专业性和国家考试支撑之间的关系;英国是外部考试委员会来实施国家考试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来促进学校的发展,随着对A-level考试过多关注外部客观标准评价的批评声的不断增多,英国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关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公众对于教师提供的评估表示出更多的满意。基于这样的分析,我国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在落实“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一原则的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关注教师参与评价的专业性。

教师参与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能仅仅依靠国家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是否升学,要把教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依据。第二,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专业性,取决于自身对学科认识的专业性以及对学科教学专业性的提升,需要加强对教师专业性的培训与强化。第三,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依据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不能盲目或凭空、凭主观臆断,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材料(如参与学科学习的课题、项目探究,作业的科学性等),对学生学科素养、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评价。在学生升学的衡量上,既要考虑高考成绩,也要考虑教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发展有一个更为公正的认识。

2.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关注学生申诉的合法性运用

德国、瑞典、英国考试系统对公平坚守分析的第二个视角是对考试评价中学生申诉的处理。不同的国家,由于自身社会制度与文化传统的背景不同,对处理申诉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德国通过法治化的方式来处理学生对考试评价的申诉,不仅可以在校内申诉,而且可以通过校外设立的行政法庭来申诉,并且专门编写相关指导书来引导学生依法申诉;瑞典尽管不提倡申诉,强调对国家考试的充分信任,但随着社会各界对考试评价申诉的要求日益强烈,也开始设立教育行政法庭来处理学生的申诉;英国对申诉的处理主要通过各类考试委员会进行,考试委员会承担了国家考试的主要责任,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来引导学校、学生如何申诉,促进申诉的透明化。这给予了我国对学生考试评价的一个重要启示: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申诉的合法性运用。

显然,我国在新高考实施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要考虑合理的申诉处理程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应避免主观判断、标准偏差等带来的失误。如果有失误、质疑的产生,就应当给予学生申诉的可能性,而且这种申诉要事先制定合理的规则、合法的程序,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申诉、维权,加强监督与引领。这一点国务院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给了一定的指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这其中的严格程序,强化监督,既应当包括对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管理,也应当包括对学生申诉的规范管理。

3.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关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主动引入

对考试评价的公平问题,其实是一个理性问题,是相对于其他群体的公平机会分配问题。因而,对参与考试评价的对象进行公平判断,除实施部门应当介入外,还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参与。在英国,不同的考试委员会建立有不同的考试标准,第三方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估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任何第三方考试机构的公平与正义,都与特定的文化结构、经济情况、社会状况相联系。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英国考试委员会的外部考试评价直接主宰了学校的教育,其自身也存在着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不够、各科目的难易程度不齐等原因,遭到了诸多攻击。但从中获得的思考是,如果能够处理好教育行政、学校、第三方评价机构之间在学生素养评价上的平衡,就能更加客观、有效地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我国在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中,如果能够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主动参与上做出一定的尝试,平衡好与教育行政、学校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进一步推进公平与效能。美国常春藤联盟在选择“种子”学生时运用的“学业指数+综合素质”,就是将学校评价、第三方评价综合加以衡量的成功实践。其学业指数,由美国的SATI与SATII成绩(SAT是英文“Scholastic Aptitude Test”的简称,是美国大学理事会委托教育考试服务社举办的一项供大学招生参考的标准化考试,分SATI——主要考察学生阅读、写作和数学三方面能力,各科目满分800分与SATII——分学科考试,共有数学类、英语类、历史与社会学类、自然科学类、第二语言类共20科供选考)、学生在校的年级排名综合换算而成,综合素质则根据学生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成就进行考量,学业指数加上综合素质就等于录取结果[2]。这种综合评价,值得我们评鉴。

我国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对公平的维护,需要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正确处理好教育行政、学校、第三方评价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做出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唐盛昌,李英.高中国际课程的实践与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 黄全愈.考试评价在美国[Z].中国教育学会2014年度教育评价研讨会,2014(7).

4.高中作文考试得到的启示 篇四

上学期期末的语文成绩是96。5分,我很开心,这是我长期努力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得来的好成绩,还是全班第二呢!我骄傲地笑着,但是骄傲的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我了,我不仅不是以前的我,还越来越骄傲了。

这新学期的考试又开始啦,我自信满满,一下子就写完了卷子交上去了,我不停的对同学吹牛说:“这次我肯定是第一名,一定是95分以上。”当我的.话说出去后,过了几天成绩出来了,我不可思议地看着试卷上的大红字,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目瞪口呆,这几个大红是89分,我怎么只考了89分呀,我的心情一下子很低落,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难受。

下课后,我都没脸见人了,同学们见我都哈哈大笑,问我的95分第一名去哪儿了,我越听越难过,越听越不好意思,脸也变得通红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的学霸朋友廖婕安慰我说:“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呀,不能骄傲,一定要谦虚。你上次考试成功了,就骄傲起来,现在你考试失败了就要明白,骄傲使人落后,就像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5.考试的启示作文400字 篇五

第二天,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拿到试卷就看成绩:“哇!40分!天哪!”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的心几乎要蹦出来了!我没想到我居然会考这么差,估计这会没几个考90分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师上课说只有三个人考了90分以上。其他同学又说,最低是40分!有的同学还很惊讶的说:哎呀!你怎么只考这么一点分呢?还有的同学一直在那笑话我,害得我都没脸出门了。

回家的时候,妈妈骂我一顿,我很难过。可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我只想放松一下心情,用什么来放松呢?我看了看书本,又望了望古筝,最后,我还是选择一张唱片。

6.期中考试的启示作文怎么写 篇六

试卷上仿佛有许多个嘲笑我的脸蛋,那样诡异,那样阴险:“陈景南只考了89分,好差哟!比我考得还差。”秦老师再念分数是,那一瞬间,我觉得无地自容,眼眶也渐渐湿润了。

听到秦老师说这张试卷要签名时,我的心里出现了一个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可爱小天使,和一个头戴牛角的凶狠恶魔。恶魔首先得意洋洋的夸耀道:“这次你考得这么差,肯定少不了这顿蛋糕,要想不挨批评,就干脆别告诉你妈妈了,随便编个理由不就了事了?”天使上前连忙劝阻:“这顿蛋糕也有可能少得了,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告诉你妈妈,妈妈一定不会责怪你的。”“你就骗人吧,天使!”恶魔插嘴道。“天使不假思索地辩解道:我说的都是真的,你才是骗人的呢!”他们两个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争论不休,我不由得想起了妈妈慈祥的笑脸,于是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妈妈。妈妈果然没有责怪我,只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一次没考好,没关系!下一次再仔细认真一点,一定能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

7.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七

一、《规定》简介

《规定》共分六个一级指标,二十一个二级指标。

1. 总则。

(1)推进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规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考试工作的基本依据;(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考试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4)确定了普通中小学考试的具体类型。

2. 目标与原则。

(1)明确了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2)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为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坚持的基本原则。

3. 考试类别、内容与形式。

(1)考试(考查)科目根据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科科目确定相应的考试;(2)考试(考查)类别、形式采用多样化的考试(考查)形式。

4. 组织实施。

(1)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考试命题;(2)除严格按照考试程序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无人监考的实践;(3)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4)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应单独反馈给学生。

5. 考试管理。

(1)严格规范各种学科竞赛、考级等活动;(2)不得以教育质量监测等名义组织学生进行统考;(3)贯彻落实本规定作为教育督导和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4)将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纳入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规定》析略

任何考试都具有甄别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激励与导向等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正向功能,而减少其负向影响,关键在于考试的目标、实施,以及考试结果的正确使用。我们对《规定》关于考试的目标与原则、形式、组织实施、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1. 考试的目标与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1]素质教育决定着考试的水平,反之考试的目标也反映了素质教育的现状。《规定》在最基本的考试制度目标基础上又强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与习惯培养;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考试不仅要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而且要引领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对考试具有科学的认识,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实现考试的真正价值,成为素质教育的加速器。《规定》要求考试坚持基础性、发展性、开放性原则,不仅考查学生的“双基”,而且考查综合能力、学习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考试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并积极主动地发展。

2. 考试形式多样化。

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的需要。《规定》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重视过程诊断反馈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免考与重考相结合。把每次学生测试情况及实验成果,或实验报告等放入成长记忆袋,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依据。充分展现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评价方式强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3. 考试组织实施灵活化。

考试命题一般由各级教研机构负责对学校命题的指导、审查、监督和管理,并在考试后及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学校也建立命题、审题制度。对于日常考试,学校可采取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命题、专家审题等方式。同时还提出考试由学生自主命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考试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权利与发展空间,自然地反映其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使考试成为综合素质测量的手段。

考试的改革决定着评价的改革,考试的形式决定着考试的性质。“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无人监考的实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无人监考是对学生的信任的彰显,是学生意志品质的展现。要真正体现无人监考的价值就要看考试结果的评价。

4. 考试结果评价多元化。

考试结果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是考试结果的呈现;二是考试结果的运用。

在曾经唯分独尊的传统教育中,考试仅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当学生走出学校,对事物的判断不是他们在教室里学习的死知识,而是他们的活思维。“学科单元测试实行无分数评价”。这种规定减弱分数在评价中的地位,使学生不再疯狂地备考,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也做到单元测试从实际意义上检验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没有分数怎样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家长肯定会提出这样的质疑。义务阶段的考试成绩以等级的形式,高中利用学分制,这些都是学生成绩的呈现,如果再详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况,那就要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考试结果的呈现不同,对考试结果的运用也不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培养自信,“考试成绩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作为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及时准确地记入学生成长档案”,鼓励学生以个人发展为参照,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并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排队并公布名次”。

三、《规定》对数学考试评价的启示

1. 分数不再是数学考试评价的标尺

随着教育测量水平与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考试评价随之发生变化。在新课标对评价要求的基础上,《规定》提出:“学科单元测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作为质性评价方式的成长记录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展现学生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也就是说,反映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学到了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4]

单元测试分数取消,显然,考试分数再也不是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尺度。但笔试仍然存在,班级教学人数较多,要做到关注每位学生,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对待每次的测验能否认真严肃等问题出现。高考仍然以分数决定学生升入大学的标准,各个学校实施考试评价是否仅仅只在高考模拟中使用分数评价;高考分数没有取消,学校里面的考试评价改革能否如愿实现还是值得怀疑的;是否在校外实施分数“隐形”评价,而在校内实施分数“显性”评价,这些现象还是值得考虑的。

2. 数学笔试与多样的考试评价形式相结合。

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面对激烈竞争,又需要合作发展的社会显得措手不及。传统的笔试导致“见分不见人”的状况,“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无形中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机械化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培养出缺乏创新能力、合作意识,“高分低能”的学生。改变考试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强调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数学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写成报告的形式作为一种考试成绩放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如高二数学“研究型课题: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3]教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由分组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国私有企业、商店、学校等作调查研究,了解线性规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成果,数学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并把成果放入他们的成长记录袋。每位学生在获得成就感和知识进步的同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激发创新潜能,让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2]的理念。

3. 数学考试成为数学素养测试的方式。

《规定》坚持考试的基本原则是考查学生“学习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对于数学考试除考查“双基”,还有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在认识一切客观事物时,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站在哲学的高度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在现代科技中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尤其重要。在计算机时代特别需要建模能力,建模能力的基础就是数学素养。思想比公式更重要,建模比计算更重要。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开放性考试,让学生走出固定的教室,用掌握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数学学习一直被认为是枯燥的,数学考试是单调的,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难于在数学上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样化的数学考试,使得每位学生都能从考试评价中获得成就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摘要:考试具有甄别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激励与导向等功能。考试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正向与负向的双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正向功能, 减少其负向影响, 关键在于考试的目标、实施, 以及考试结果的正确使用, 等等。

关键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考试评价,数学考试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955602.htm?fr=ala0_1 (百度网) , 2002.12.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数学 (第二册 (上)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66.

8.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八

“跑班分层”模式是当今教育流行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考试评价应客观、科学、有效,且能激励学生,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潜能的开发、学习水平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此模式下的考试评价有助于更好地实施“跑班分层”教学.

【关键词】 跑班分层;考试评价;探索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故笔者认为:评价体系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针对《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我校全面推广的“跑班分层”教学模式,撰文与读者交流此模式下的考试评价机制.

1 “跑班分层”模式的背景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的研究大量展开.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层,从而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和考试评价方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到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次,并且始终待在一个层次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而对“高能儿童”则给予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由于分层,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而绝大多数“分层教学”的尝试都建立在数学学科的基础上.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各地也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1998年开始,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原名上海市嘉善中学)针对学校生源的重大变化开始实施数学课堂“走班制”分层教学,应用在数学学科上,十余年如一日,不断完善方案,走出了一条学校内涵发展之路,师生共同发展之路,也提出了众多结论.《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第13版曾报道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数学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山东威海第二职业中学在2001级学生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验,变原来固定的班级授课制为固定班级授课制+流动的A、B两个层次教学制,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但优秀率明显高于入学时.

结合上述国内外研究的成果,考虑到“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我校经过深入调研,最终根据学生数学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进行“跑班教学”,不仅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有利于对学生个性化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图1

我校的分层模式基于入校时平行分班和相邻两个行政班的数学、英语任课教师为同一人的前提,采用了“数学、英语捆绑分层跑班教学”,模式如下:将行政班甲班、乙班分成A、B层次学生,上课时甲乙两班的A层次同学组合在一起形成A班进行上课,甲乙两班的B层次同学组合在一起形成B班进行上课,如图1.

“跑班分层”教学法既满足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发展不同层次数学的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知识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故这种新颖的模式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2 “跑班分层”考试评价的探索实践

“跑班分层”课堂教学易于操作,但考试评价的研究相对困难,笔者认为“跑班”分层模式下初中数学考试评价应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在此模式下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关键是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合理定位,使分层教学更具适切性,考试评价应客观、科学、有效,且能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潜能的开发、学习水平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跑班分层”,最终的目的是尽可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基于学生水平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若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考试评价,并不合适,不利于所有学生的长远发展.试卷较难会让B层次学生感到恐惧,丧失学习数学的热情,试卷较易会让A层次学生没有信心感,为了能达到双赢,笔者经过思考,觉得采用A、B题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更易让所有学生得到提高和认可.

下面以笔者在一次我校月考试卷上的题目为例:

解答题(本题有A、B两类题.A类题10分,B类题7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两类题中任意选做一题,如果两类题都做,则以B类题计分).

(A类)七年级我们曾学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常可利用它来解决两条线段和最小的相关问题.

其实,有很多八年级的问题也可用类似的方法去思考解决.

探究:

(1)如图2,在△ABC中,∠BCA=90°,AC=BC=2,D为BC的中点, P是AB上一动点.连接DP、CP,则DP+CP的最小值是 ;

(2)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是函数y=x图像上一动点,A(1,0)、B(3,0)是x轴上的两点,则PA+PB的最小值是 ; 图2 图3 图4

运用:

(3)如图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A(6,4)、B(4,6)、C(0,2),在x轴上找一点D,使得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小,则点D的坐标应该是 ;

操作: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3,2),B(1,4),C(0,a),D(b,0)四点,当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小时,求a、b的值. 图5

(B类)货车和轿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公路相向而行.轿车出发3h后休息,直至与货车相遇后,以原先速度继续行驶.设货车出发x h后,货车、轿车分别到达离甲地y1 km和y2 km的地方,图5中的线段OA、折线BCDE分别表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1)求点D的坐标,并解释点D的实际意义;

(2)求线段DE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3)当货车出发 h时,两车相距110km.

分析 两个题目为中档题,题目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均为一次函数的考题,A类题除了考查一次函数外,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值等相关问题,综合性较强,题目层层递进,难度由浅入深,适合水平较高的学生;B类题较为单一,仅仅单纯的考查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适合水平一般的学生,很明显A类题的难度高于B类题.

一份试卷满分100分,为了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经验,同时让优秀的同学更为喜悦,普通的同学不至于做难题丧失对数学的信心.笔者认为在考试评价中设置A、B两类题是有利的,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A、B题不能过多,一份试卷建议2道大题左右,分数控制在20分以内.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答哪一类题,否则两个层次班级学生的水平难以比较,也会给教师的命题工作造成过多的负担.需要强调的是解答题虽然A、B两类题的分值不同,选择B类题的同学总分要少几分,但让B层次同学有了自信,不至于一道难题一分不得,也让A层次的同学更能选择难题展现自己,真正做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 “跑班分层”考试评价的启示

3.1 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的深刻变化,直接渗透到教育领域,各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都非常关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顺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21世纪开始,我国逐步推进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国家又相继制定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坚持面向全体的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要义.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如何关注个体的差异,怎样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共同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重大的历史使命和重要的研究命题.

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重要学科,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故在数学学科的考试评价中,借助新方案突破原有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3.2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当初中阶段取消了重点学校后,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中于一校,他们之间在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状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给班集体授课模式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数学学科,学生的学习水平严重分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难兼顾所有学生,若顾及优秀学生,后进生只得消磨时间;而照顾后进学生,优秀生也几乎是在陪读,学生的特长难以得到发挥和发展.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常常会出现更大程度的分化.这样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在考试评价中,好学生永远都是开心的,而学困生都是痛苦的.所以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起点,让他们充分发展,都能在评价中找到自信,成为各学校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求,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主张,“跑班”分层模式下的考试评价研究成了必然的产物.

3.3 “跑班“分层模式下考试评价的设想

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跑班”分层考试评价的实施,应以尊重学生的差异为立足点,以实现师生间的多元有效互动为基本策略,以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为宗旨.

美国教育家泰勒认为:要判定教育目标的达到程度,不仅要评价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评价人的行为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等高层次职能,同时也要评价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情感特征.故数学考试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有甄别、选拔、导向功能,又有反馈、诊断、调控、激励功能.教学中要防止出现只重视甄别、选拔的消极评价观,而要更多地关注以诊断、调控、激励为特征的发展性评价观.评价的魅力在于能够激发被评价者的成就动机,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积极进取、努力追求理想,这就是数学学习评价的正向功能. 借助“跑班”分层这种新模式,处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考试评价有所区别,不仅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获得成功,也能发展优秀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保证普通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 所以“跑班”分层模式下考试评价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9.考试给我的启示作文600字 篇九

考试给我的启示作文600字

欧阳卓滢 五(3)班

又一场考试结束了。每次考试都会得到一个教训,这就是粗心大意。

考完数学,感觉还不错,卷子题题顺利,非常简单,接着又检查了一遍,确定全对之后,心中有一个喜悦的念头-----数学考得了100分。离开考场之后,考满分的希望离我越来越近。我大胆地和同学对答案,题题正确。看到一些同学因为对答案发现错题而垂头丧气、懊恼不已,我心中骄傲的想:全部做对的感觉就是好,真庆幸我考试时认真做完题目之后,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那天那时,我是充满着前所未有的高兴。 但过了不久,这特殊的高兴,却转变成了我前所未有的悲哀与失望。“那条题应该用乘法。”我略带高兴的说。 “不,应该用除法。” 我吓了一跳,难道是我看错了?不可能,这条题我做了两遍呢,而且还检查过 ,应该是对方弄错了,或者是个人感觉的差异吧,但是我心中依然忐忑不安。我已不敢再去自信地对答案了,但是在无意中却又听到了另一群人异口同声地报了那个使我不安的答案。我傻眼了,真的是我错了,果然是我错了!我竟然会把那题目看歪了!我竟然没有检查出来!千算万算,还是检漏了一题,真大意!满分的希望像一个个泡泡顿时在心中破灭了。3分就这么悄悄地从我的试卷上溜走了。3分,对于这么容易的试卷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就这样,我后悔了很久。 这就是粗心大意,应该对的我做错了。但是由于排名按三门课的.总分计算,其他科目的成绩总算没有辜负我的努力。

10.考试启示作文 篇十

记得在五年前,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台3000多元的“金杯”手风琴,当时我欢喜得不得了,决心一定要好好练琴。每天我做完作业,第一件事就是认真识谱,练习最简单的指法,练习拉手风琴。过了一段时间,我就能拉出一首简单的曲子,这是多么有成就感啊!后来,我轻而易举地拿到了一级和二级的手风琴考级证书。噢!原来拉手风琴有苦也有乐。

今年,手风琴老师要求我越级考――直接六级。暑假里我先参加了五级资格考,通过以后又参加了六级乐理考,今天是六级考的最后一关――弹奏关。一清早,我就再也睡不着觉,急忙到书房里背起了琴,想临时抱佛脚再练一会儿。拉到不熟练的地方,我急得心慌意乱,额头不由得渗出了汗珠。心里后悔极。

师喊到了我的准考证号码。啊!轮到我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背上琴,拿好准考证,望了一下妈妈,她正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那目光中充满了爱,充满了期望。顿时,我信心倍增,加快脚步走进考场。考场里有两位评委老师,她俩面带笑容地望着我。我坐上椅子,听到指令后,手指因为紧张连音都找不到了,手心直冒汗。这时,评委老师说话了:“小朋友,别着急,慢慢来!”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气,脑海里呈现出妈妈鼓励我的眼神。我一下子找到了第一个音,手指在琴键上飞快地舞动,美妙的乐曲从我的指间流出。在不知不觉中,我顺利地拉起了第二首曲子《丰收之歌》,后半段我还不?熟练,正当我担心后半段出洋相时,评委老师挥了挥手,示意我停下来。

11.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题型调整 听力教学

一、引言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从1991年起由教育部实行,考察全国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学生。1993年,高校外语指导委员会推出四级考试大纲试行本,修订本于1997年推出,经教育部批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于2000年开始实施,2004年推出新版考试大纲,2005年开始实施。2015年8月,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外语专业教学测试专家委员会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题型调整方案,并于2016年起对试卷结构和题型加以调整。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新旧题型中听力测试部分的共同与不同之处,并以此为参照,调整,完善听力教学。

二、2016年英语专业四级听力测试题型新变化

听力测试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题型调整方案中,听力测试部分的听写及听力理解部分都有变化。本文试图聚焦听力测试中的新变化,从测试要求、测试形式、测试目的及选题原则方面将新旧题型进行对比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听写部分的题型变化如下: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减少到10分钟;题材范围更为具体,以日常校园和社会生活话题为主;材料难度略低于中等程度;长度由约150个单词减少到约80-90个。听力理解部分题型变化如下:测试形式变化较大,降低了多项选择题的比例,由原来的三节选择题改为一节填空题和一节选择题,即去掉Conversations,News Broadcast,增加了Talk; 测试要求随测试形式的改变而相应发生改变,要求学生能做简单笔记;此外,本部分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增加到20分钟。新的题型代表了新的观念,新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在教学一线的听力课堂中也应作出相应调整。

三、题型调整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1.注重语言输入理解的全面性。此次题型改革降低了多项选择题的比例。多项选择题的问题在于难以排除考生选择过程中的猜测因素,而且多项选择题的答题过程与语言实际使用过程相距甚远。在此题型大量出现的引导下,听力课堂也很容易流于预读题目→播放录音→核对答案的模式,甚至将部分时间花费在讲猜题技巧上。这种课堂模式有可能给学生误导:听力就是关注题目里要求捕捉的信息及做题技巧训练。在新题型中,减少了多项选择题的比例,增加了一个微型讲座和填空任务。这一新题型对语言输入理解的全面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在今后的听力课堂中,可多进行精听、复述练习,使学生对所听材料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2.注重语言输出练习。语音与听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的。Field提倡一种新的听力教学方法,即基于语言信号的听力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听力理解的过程是解码语言信号的过程,学习者应具备基本的语码知识才能正确解码语言信号。鉴于此,在听力课堂中,不应单纯以“听”为主,而要“听”、“说”并重。具体到如何操作,笔者认为,“影子训练法”是一种很好的语言模仿、输出练习。影子训练(shadowing practice)是用同一种语言,用几乎同步或稍慢的速度对原语发言人的讲话进行声跟读的语言练习方法。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学生对原语的语音语调进行模仿,并纠错不正确的发音,提高语音语调水平。正确流畅的语言输出练习有利于提高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准确性。

3.注重笔记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笔记是口译中的一项重要技能,熟练掌握口译笔记技巧有助于译员有效完成口译任务。2016年TEM4中听力理解部分题型调整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添加了“Talk”这一题型。该题型要求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然后完成填空任务。由此,笔记训练成为听力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笔记有助于减轻听者的记忆负担,使得听力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保证。具体到听力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难度适宜、语速适中、逻辑清晰、语音准确的录音作为练习材料。此外,应遵循“纵向记录、标明分隔、简介易辩、逻辑清晰”的原则进行笔记练习。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笔记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笔记不能代替记忆。听辨理解是重点,而听力笔记应当是信息分析的产物,不能本末倒置。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2015年和2016年的TEM4中听力理解部分题型进行对比,对新题型中的新变化进行分析解读,从而提出听力教学中的一些相应调整:注重语言输入理解的全面性,注重语言输出练习及注重笔记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Field,J.Promoting Perception:Lexical Segmentation in L2 Listening[J].ELT Journal,2003(4):325-333.

[2]Lambert S.Shadowing[J].The Interpreters Newletter,1991(4).

[3]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制定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5]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版)前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关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题型调整说明.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测试办公室.2015.

12.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十二

1 听力题型介绍

A级考试的第一项是听力题, 共15题, 占总分的15%, 测试时间为15分钟。主要测试对话、会话和简单短文的应对等理解能力。语速一般为120词/分钟。

考试分为三个部分:section A、section B和section C, 每部分5题, 每题1分。

(1) Section A (对话题)

听5个短对话题, 每个题由2句对话和1个问句组成。考生根据问题, 从给定的A、B、C、D的选项中选择答案, 只读一遍, 每组对话一般是在一男一女间之间进行的一问一答, 问题由第一个人提出, 多是疑问句。此部分的测试主要考核考生的英语理解能力。

(2) Section B (会话题)

共两段对话, 约为10-12句, 两段对话共5个问题, 要求考生在4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此部分的测试除了考核考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外, 还考核了短时记忆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3) Section C (短文题)

本部分为一篇短文, 题材涉及到人物故事、科普知识、社会问题、一般介绍等。字数在150-200词左右, 考试形式为填单词和短语, 通常需填写3个单词、2个短语。

这部分不仅测试考生的听力技能, 还考查学生的单词拼写、记笔记能力以及对语篇的理解能力。

2 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现状

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多半在70分之下 (高考英语满分150分) , 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较差, 30%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处在初中一年级的阶段。另外, 由于新疆地区高考没有听力能力的测试, 所以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就不够重视了, 85%的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不能适应老师用英语授课;听力课上老师放一段录音, 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去理解短文内容, 而是努力去听清楚每一个单词, 这样不仅影响了听的速度, 还影响了听的连贯性, 造成听力理解能力不强的现状。

3 A级考试对听力教学的一点启示

英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制定一个全面完整的听力教学计划

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听力教学计划。笔者认为听力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着眼于2个学期, 坚持每周1课时, 而且每个学期应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1) 第一学期:基本功的培养, 教学重点为语音、语调、基本词汇、常用句式的学习上。因为发音正确, 语调得体, 人们才能互相交流和理解。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可通过大量的模仿、示范与练习来实现。基本词汇、常用句式的掌握则要通过要求学生记忆, 老师听写、提问来完成。

2) 第二学期:一般听力技能训练, 即能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已学知识 (词汇、语法、句式、习语搭配等) 快速识别及认识、捕捉语流中的关键词, 并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理解听力内容。这个阶段, 建议选择难度适中、语速适中的听力材料来训练学生。

(2) 精选听力材料

由于听力课时较少, 所以听力材料一定要精选, 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英语应用能力A级的要求。听力材料的选用应与A级听力考试的题型和难易程度相一致, 这样学生在参加A级考试前已经对考试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每学期听力内容的确定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当前水平, 难度不宜太大, 要有阶梯性, 否则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 兼顾口语训练

听力课不应该是单一的听力训练, 应该以听力训练为主, 同时兼顾说的训练。在教学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把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 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了解了学生对听力材料理解程度。

(4) 用英语组织教学, 使英语听力经常化

由于听力课时少、学生课后听英语的机会也少, 因此应把课堂作为英语听力训练的主阵地。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听英语的机会, 教师在教授非听力内容时最好用英语进行授课。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习惯这种语言环境, 听力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5) 重视英语交际用语和语法知识的学习

A级考试听力问答题经常涉及对寒暄语的回答, 对问候语、告别语、答谢语、祝福语的反应。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应要求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的问答方式, 还要注意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回答的区别, 通过学习这类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做出判断。为了快速提高应对A级听力考试的能力, 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以下句式:

有关时间的句式

When did the lecture start?

When will the movie begin?

有关原因、目的的句式

Why is the man late for the meeting?

Why did the man go to see a doctor?

有关方式、方法或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句式

How will the man go to Shanghai?

How does the woman usually go to school?

有关某事的感受如何的句式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news?

How does the man like the book?

询问“是什么、要什么、讨论什么、什么种类”的句式

What is the man’s answer?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What kind of shoes does the man want to buy?

询问“做什么”的句式:

What does the man tell the woman to do?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 now?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going to do?

询问是什么含义的句式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imply) ?

What kind of room does the woman suggest?

(6) 传授听的技巧, 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要想完成好这一过程, 听者需要具备一系列的听力技能。因此, 在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传授以下技巧:

1) 快速浏览选项, 注意审题

审题在听力考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认真有效的审题, 有助于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答题的注意力和正确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就应该要求学生在放录音之前迅速地浏览该题的全部选项, 然后通过提问, 了解学生对将听内容的推测, 师生进行讨论, 然后播放录音, 确定内容推测的准确性。经过多次训练, 学生在以后听录音时就能有的放矢。同时, 对于听力的问题的积极预测可以缓减学生的紧张情绪, 从而降低听力的难度。

2) 确定关键词或关键要点

A级考试听力对话部分经常选择商店、餐馆、银行、医院、书店、办公室等地。因此, 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别这些地方的关键词、抓住相关信息、忽略无关信息, 从而更有效地完成题目的问题。

3) 做记录, 帮助回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要进行简单记录, 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率。

4 结束语

听力技能的训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多种技能结合的综合训练。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实际出发, 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 通过从心理到知识再到其它方面的训练, 相信学生的听力技能极会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 (4) .

[2]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1) .

[4]莫京静.英语听力教学分析[J].国外外语教学, 1999 (1) .

13.考试启示的周记 篇十三

平时不会想听课也不会想上学的我,在学校也很胡闹。一心只想玩。明天就要考试了,我在课堂上只好免强聚精会神的听讲,一想到明天的考试,我就害怕得两脚发抖,吓得我心惊胆跳。下课时我不去打球,一直在教室里看书、背书,彷彿高三班班要参加高考似的。

当我回到家,我立刻去看书,但是无奈外面工人在施工很吵,所以我去图书馆看书。晚上七点我回到家,噪音停止了,我就上楼看书直到十二点我才去洗澡睡觉。当晚睡觉时害我一直不断的做恶梦。

14.一次考试的启示 篇十四

周五的时候迎来了地理生物的一模,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一次考试,因为这次考试是要全市排名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也是极为重要的。

下午早早的到达学校,开始了考前必备——临时抱佛脚的模式,看一看生物的血液循环,眼睛耳朵的功能,再背一背地理省会简称,铁路干线,也不知道前几天是干什么了,发现有很多知识点都没有记住,可无奈时间有限,能记多少就算多少了,两点整,准时到报告厅集合。

生物卷子发下来了,总体还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像之前一样比较偏的题,选择错的那两个题,只能自认倒霉了,失分最大的还是第23题,有关传染病的.题,这一部分还专门请教了一下别的同学,第三小问,问隔离治疗在传染病预防上属于什么?我当时还自信地写“切断传播途径”,没想到是控制传染源,还有第四小题,打疫苗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本来是填抗体的,可我填成了抗生素,看来我还是对传染病这一方面学的不好,之后要多读背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50分钟的生物,再加上20分钟的休息时间,之后就是地理了,晚上对答案的时候,快气炸了,有两道题,我本来是写对的,但最后却改错了,先看改错的这两题,黄河最容易出现凌汛的就是上游和下游,可我最后填成了中上游,第23题的第三题,海南岛椰子种植广泛,主要分布的地方降水在1600毫米以上,可是我最后却改成了20xx毫米,接着就是台湾的经济类型,我写的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但给的答案却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还是对一些细节掌握的不好。

15.考试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十五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对语言理论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深入了解, 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了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然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容乐观, 已是不争的事实。为解决这一问题, 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著书, 从写作教学法、写作策略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诸多有益探讨, 但从测试学角度寻求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论述并不多。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测试,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其写作部分在命题方式、任务类型、评分标准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有鉴于此, 在语言教学以交际法为主导的今天, 交际语言测试应运而生。本文基于交际性测试理论, 阐明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弊端, 分析交际性写作测试的特点, 从而揭示其对当下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启示。

二、交际性测试理论的特点

国内外许多语言测试工作者综合分析后, 得出交际语言测试有如下特点:1) 真实性:交际语言测试能够体现交际的真实需要, 交际双方之间必须存在信息差;2) 功能性:交际语言测试强调语言的任务型;即使用语言是为了完成某项功能;3) 交互性:信息的传递必须是双方的, 双方不断地围绕某个话题进行交流;4) 情境性:将语言测试置于一个真实的情景, 受试者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反应;5) 综合性:综合性地评价受试者的表现, 即在评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受试者所使用的语言的准确性、得体性和流利性。

三、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现状及其弊端

大学英语写作的教与学在全国受到了各高校师生的高度重视, 在2006年12月举行的全国四级英语考试中把英语写作放在了第一题,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写作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然而, 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并未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写作水平基本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不少专家、学者从多角度探究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 其中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弊端也成为其主要因素之一。

1、命题方式的弊端

大学英语新四级从06年6月开始至今, 时间虽不长, 出题的顺序虽从最后提到了开头, 但写作测试的命题方式几乎和旧四级没有差异。从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的六年间, 大学英语四级共举行了13次, 除06年6月份与07年6月份作文为通知类应用文外, 其余11次都为议论文。大学英语四级的写作部分, 其最大特点便是提纲式作文。提纲式作文的命题方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僵化, 使其受限于传统的“三段式”应试作文技巧。所谓的“三段式”作文即第一段描述现象, 第二段分析原因, 第三段建议措施。传统的“三段式”作文既限制了文章的内容又限制了文章的发展结构, 让学生无法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和选择恰当的写作方式。

2、任务形式的弊端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中, 其任务形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为作文体裁单一, 多以议论文为主;其二是试题情境设计中, 未能紧密贴合生活实际, 情景的真实性体现得不够完善。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任务类型多以议论文为主, 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但反观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 应用文的写作占据主要部分。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中过分强调议论文的写作使得写作测试的任务形式单一, 从而固态学生的创作思维。试题设计的情景应是真实的情景, 即学生现在或将来很有可能遇到的情景。然而在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中, 缺少情景的设计, 导致学生不能清楚地定位自身角色, 未能与写作题目产生共鸣, 激发创作灵感。

3、评分标准的弊端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评分标准把作文划分为五等, 每个等级的各项要求只用一句话概括, 没有具体详细的要求, 也没有规定各项之间的得分比例。由此可见, 四级写作对作文结构和内容没有提供详细的参考标准, 对例证是否充分根本没提任何要求。四级写作把语言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过度强调语言的形式, 忽略信息的传达。

四、交际性写作测试特点

交际性写作测试是新时代的要求, 也是适应新教材的有效检验手段。交际性测试理论为我国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这个理念被广泛接受, 交际性测试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 交际性写作测试也将成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发展的总趋势。交际性写作测试应具备以下特点:

1、情景上真实且完整

交际性写作测试的特点之一是具有高度真实性。测试应该提供一个特定的情景, 并且对于学生应该是真实的情景, 即是他们现在或将来很有可能遇到的情景。事实上, 非学术环境中常用的应用型写作题材, 如备忘、通知、邀请函、邮件等, 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是主要的题材。交际性写作测试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强调应用文的写作;情景的完整性是指所设计的情景, 必须有适当的环境氛围, 明确的人物角色, 清晰的信息传达。

2、内容上有信息缺口, 并能激励互动

在交际性写作测试中, 命题内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内容存在信息差, 即命题内容不能罗列所有的信息, 而是通过受试者自身知识储备弥补信息差距。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二是命题内容能产生共鸣, 使受试者围绕某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创作, 并且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在交际性写作测试中, 强调双向性的信息传递。

3、文体上多样且恰当

交际性写作测试中, 文体的选择具有多样性, 例如:正式的、非正式的、随意的或是亲密的。在交际性写作测试中不限制文体的要求, 但受试者必须根据试题所设置的情景, 选择合适恰当的文体。交际性写作测试把文体的选择权给予学生, 让学生学会结合情景选择恰当的文体。文体选择的多样性, 促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所匹配的情境, 从模拟的情境中学习文体的运用。

4、评分上综合且完整

整体评分法是交际写作测试中常被采用的评分类型, 并依托交际测试法的理论来制定具体可行的评分方式和标准。按照交际测试法的要求——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际, 因此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表达应该放在优于语言形式的第一位;按照交际原则, 语言的传达不光要有正确性, 还应妥当, 因此评分标准里还应包含妥当性。有效交际的语言包括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三个因素。在交际性写作测试中, 评分的标准是从交际的影响的角度去对准确性作出要求。

五、启示

交际性测试理论是迄今为止较为科学完善的外语测试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交际测试将成为外语测试的主流。针对交际性写作测试的四大特点, 本文对现今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弊端给出相应建议及改善启示。

1、命题方式的启示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中, 由提纲式命题方式直接引发的“三段式”作文强化了学生的汉语思维方式, 也导致学生衔接能力低下。交际性写作测试摒弃提纲式的命题方式, 而是强调命题内容存在“信息差”。所谓“信息差”即在试题的设计中, 让受试者置于特定的情境里, 不应提供过多的文字信息, 给予受试者创作空间, 让学生运用其语言知识和写作策略来弥补信息的缺失。“信息差”的命题方式可以使学生摆脱“三段式”作文的枷锁,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提高学生语篇组织及连结能力。

2、任务形式的启示

写作体裁的单一性以及情境设计的缺失是英语四级写作考试中任务形式的两大弊端。然而在交际性写作测试中强调写作体裁的多样性以及情境的真实性。交际性测试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基础, 强调材料和任务的真实性, 即代表在目的语状态下真实的语言运用, 因此写作任务的设计首先要符合生活真实性原则。为了彻底贯彻这种真实性原则, 交际测试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命题, 即写作测试任务应代表考生未来的语言交际需要。因此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体裁应从议论文转向应用文, 情境的设计应从缺失走向真实。

3、评分方面的启示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评分标准把作文划分为五等, 没有具体详细的要求, 也没有规定各项之间的得分比例。由此可见, 四级写作对作文结构和内容没有提供详细的参考标准, 过分强调语言的形式, 忽略信息的传达。交际性写作测试给予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启示分为两部分:一是评分原则应是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表达优于语言形式, 评分应考虑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三方面综合因素;二是评分方式应是综合评分以及分析评分的结合。

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说明, 交际测试法是迄今为止较为科学完善的外语测试方法。随着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交际测试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将得到逐步解决。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应该更多地分析研究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 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交际性测试的路子。

参考文献

[1]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J].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Canale, M&M.Swain.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980 (1) :1247.

[3]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J.B.Pride&J.Holmes (eds.) .Scio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对中国学生写作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2) :49-53.

[5]蒋蓉.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与新CET-4写作测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 (1) :151-153.

[6]刘雄友.关于英语四级写作测试反拨效应的调查报告[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9 (6) :62-63.

[7]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8]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与思考——兼评国内外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 2002 (5) :33-38.

[9]李清华.论交际测试的特点和本质[J].山东外语教学, 2003 (3) .

上一篇:五莲县局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下一篇:网络设备考试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