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第二课时

2024-10-10

秋天第二课时(精选13篇)

1.秋天第二课时 篇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设计意图:创设了丰富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识记词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这对学习生字的读音、生字的组词、新学部首都起到了巩固、复习作用。

三、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四、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3.小组内交流。4.全班内展示。

2.秋天第二课时 篇二

师:同学们,秋天来了,我们身边有什么变化?

生: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很多树叶都变黄了。

生:秋天果子成熟了。

师:当秋天来到我们身边时,不仅周围的景色、气候会发生变化,我们学习的课文也会变得富有秋意。就在去年秋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和句子,还记得吗?

生: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生:天高云淡,大雁南飞,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生: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

【点评:课伊始,引导学生联系当下生活,调动已有积累,既巩固了学过的词语,又为本课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还为后面的仿写打下了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抓住结构特点,整体感知

师:又是一年秋来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在品味语言中感受秋天的美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生认真读书)

师 :(课件出示 词语和句子)谁来读读第一行?

生(读):邮票、菠萝、加紧、杨树、凉爽。

师:一阵大风,四把电扇就是“爽”,“凉爽”的“爽”。来,我们一起写一写。

(生和师一起边说笔顺边书空)

师:自由读第二行词语,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看谁能第一个发现。

生(读):粮食、柿子、钥匙、衣裳、喇叭。

生:我发现这一行都有轻声。

师:真能干!来,一齐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做着动作读读第三行的句子。

(师课件出示第三行内容“小扇子扇哪扇哪”,生边做动作边读“小扇子扇哪扇哪”。)

【点评:单老师抓住了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指导“爽”的字形笔顺和轻声词的读法,以及多音字“扇”的读音。运用集体书空“ 爽”、做动 作理解“扇”,把握住读音实践策略,省时高效地突破了字词的教学难点。】

师:作者在每一自然段都用一句话写出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老师请五位同学依次读五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中作者对秋雨有什么印象,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生边听边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师随机出示。)

(1)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这是每一个自然段里最重要的一句话,把它们连成一段话就是———

生: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把它们连成一段话读一读?

生(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读得很流畅。“秋天的雨”这四个字出现了五次,你能只用一次吗?

生: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它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多聪明的孩子啊!适当删减一些词语表达就更简洁了。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也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还会吹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它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说得真好!可是如果一篇课文就写这么五句话好吗?

生:太简单了,不够有趣。

师:是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人们读了之后才会印象深刻。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点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重点阅读要求。对此,单老师抓住了文本鲜明的结构特点,巧妙引导学生串联每段总起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做,不但帮助学生明确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较好地渗透了用“段意连缀整合”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可谓一石二鸟。当一种能力习得后,单老师又适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篇课文就写这么五句话好吗?”以此激起学生讨论 ,从而将关 注的焦点 转移到文章 的表达形 式上来。这样的教学,过渡自然,指向明确。】

三、聚焦表达重点,感悟写法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一句话。

(生默读,画句子。)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画的句子,并说说哪些词语让你感到特别有趣。

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你挤我碰”“争着”这两个词语把水果当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师:作者不但把果子当作人来写,把花也当作人来写,画了这个句子的同学请举手。

生(读):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再读这两句话,除了有趣,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单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果子很多,一个比一个大才会你挤我碰。

生:花也很多,五颜六色,很美。

生:“频频点头”可见花朵很大,还带着雨珠,可漂亮了。

师:(投影出示图) 这就是你挤我碰的果子,这就是争着让人们摘的果子,像什么?

生:一个个像红了脸的胖娃娃。

生:还像一个个红皮球。

生:像一盏盏红灯笼。

生:像一颗颗红宝石。

师:看,这菊花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还有很多很多种颜色,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生:五彩缤纷。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描绘出了果园丰收、花园绚丽的图景。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来,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有趣、美丽、丰收的喜悦读出来。

(生齐读)

师:学到这儿,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法宝把文章写生动写具体的了吧?

生:拟人。

师:除了拟人,还有别的法宝吗?

生:比喻。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发现的?在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它把黄 色给了银 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中把黄黄的叶子比作一把把小扇子。

师:这样一写,银杏树的叶子不但漂亮而且善解人意,还能扇走夏天的炎热呢!

生:“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作者把红红的枫叶比作一枚枚邮票。

师:这两个句子很像哦,找一找哪些地方相似?

生:都有“它把……给了……,……像……”写出了什么颜色,像什么。

生:都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这样的词语。

师:用同样的形式写出了它们的动作。

生:都有“一枚枚”“一把把”这样的词语。

师:不是“一把”,是———

生:一把把。

师:不是“一枚”,是———

生:一枚枚。

师 : 可见银杏 叶和枫叶———

生:很多很多。

师:简简单单的两个句子,却呈现出了非常美丽的画面。知道作者是用了什么法宝吗?

生:用了比喻和拟人,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秋天的雨和其他景物都像人一样,很有趣。

生:“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这些词语用得都很好,很准确,让我们读起来好像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点评 : 这一板块 的教学 , 自由舒缓 ,“言”“意 ”皆丰。第一步,让学生自主感受文字内容的有趣。第二步,重点引导学 生发现表 达的秘妙。教学中较多地运用了想象的感性策略,又运用了发现语言、比较语言的品读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景物的美好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 生进一步 认识拟人 、比喻的表达方法,较好地习得了“语用”的知识。】

四、背诵诗化语段,积累语言

师:有了比喻、拟人这两大法宝,课文的语言美得像一首小诗。(以诗歌的形式出示第二自然段) 男女同学分工,各读一节。一边读,一边想办法把这优美的词句记在心里。

(男女生各读一节)

师:现在老师把许多字隐去变成空格,谁能不看书背下来?好,先对照书本自己练一练。

(生练读课文后背诵)

师:开头和最后一小节我们齐读,其他的四个小节由四个大组依次背诵。

(生背诵)

【点评:语言积累和语言实践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单老师巧妙地将课文语段变成小诗,形式上焕然一新,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同时,这一诗化形式将本段中同类句式的两个句子整齐地突显了出来,为学生进一步揣摩、仿写这种句式做好了准备。】

五、联系生活情境,学以致用

师: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发现,它还把这盒颜料分给了很多朋友。

(师出示秋天的蔬菜、水果图片,生欣赏。)

师:除了这些,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朋友都得到了它的颜料。同学们,你们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上比喻或拟人,模仿课文的句式写一段话吗?

(生练习写话,师巡视并随机指导。)

师:大家都写好了,我先请这位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

(师投影出示学生习作:你看,它把黄色给了落叶,黄黄的叶子像一只只胡蝶,飞呀飞呀,非常美丽。)

师 : 书写非常 端正 ,只是———

生:“蝴蝶”的“蝴”少了虫字旁。

师:落叶自己不能掌握方向,只能跟着风儿往下落,所以“飞呀飞呀”如果换个词会更好。

生:飘哇飘哇。

师:飘来了———

生:秋天的美丽。

师:多美的句子啊!(对另一生)请你也来说一句。

生:红色是给石榴的,红红的石榴像小姑娘的脸,笑得露出了可爱的乳牙。

师: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如果把句中“像小姑娘的脸”去掉表达会更简洁、更贴切。你再来试一试。

生:红色是给石榴的,红红的石榴笑得露出了可爱的乳牙。

师 :同学们都 写得很精彩,几位同学的佳作连起来就成一首诗了。请这四位同学上来试试。

师:你们商量好发言顺序,我来开个头,你们依次读出自己写的话。

师: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生:你看,它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把,照哇照哇,照出了人们甜甜的笑脸。

生:它把白色给了棉花,朵朵棉花像洁白的云朵,摇哇摇哇,摇来了丰收的喜悦。

生:绿色是给丝瓜的,一条条丝瓜穿着绿色长裙,正在微风中跳舞呢!

生:黄色是给香蕉的,黄黄的香蕉你挤我碰,个个都挤弯了腰,争着让人们去摘呢。

师 :多美的语 言哪 ,有了比喻和拟人这两大法宝,仔细观察生活,我们就能写出很多美妙的句子。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学着这些同学朗读的方式,把你们四人写的句子串成一首诗。串好的同学可以合作将诗读给观课的老师听,也可以读给其他小组的同学听。

(生四人小组合作将写的句子串成小诗并读给老师或同学听)

师:同学们,秋雨就好像是一位大方的姐姐,向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颜料。而我们呢,透过这些写颜色的句子,发现了许多语言的表达秘密。这位秋雨姐姐在课文里还将向我们展示什么呢?文字背后又藏着什么表达秘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欣赏,再淘宝。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

单老师执 教的《秋天 的雨》是一堂优质课,有如下四大特点:

一、破解了字词教学的难点

有人说,数学课清清楚楚一条线,而语文课则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因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抓的东西实在太多,这也要,那也要,难以忍痛割爱。新型语文课需要教师用一双慧眼去捕捉语文内容。怎样去捕捉呢?单老师的课告诉我们,可采用删繁就简的办法、有机整合的策略,牢牢锁定重点、难点。本节课的字词教学,单老师是智慧的。三年级的生字词若平均使用力量去教,显然会挤占阅读教学的时间,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单老师是怎么做的?她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放面抓点,抓住易错字“爽”、多音字“扇”和轻声词点拨强化,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努力彰显结构特点

在一、二年 级 ,阅读教学关注词句会多一些,而进入三年级,学生的篇章意识逐步形成,这从三年级学生平时的习作就能得到印证。他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分段写,会用总起句写总起分述的段落,会用过渡句衔接上下文。学生的这种篇章意识的萌芽告诉我们,在以吸收为主的阅读教学中,更要加强这种篇章能力的培养。单老师深谙此道,她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总起句,进而关注文章的形式特征,她还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连缀成一段话。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是课标提 出的要求 之一———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将这些句子整合成一段通顺的话,对学生来说并非易事,这需要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便是切切实实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着力凸显表达重点

新课标指 出 :“语文课 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运用的前提是什么?当然是习得。所以阅读教学除了“得意”外,更要在“得言”上下功夫,这样文本的价值才能凸显出来。《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丰收、欢乐的秋景图,语言生动有趣。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文本里有趣的内容,不大会关注作者表达的方法,更不要说主动去发现表达上的奥秘。这使教与学形成了一对矛盾。单老师在教学中智慧地化解了这种矛盾。她的教学循序渐进,先迎合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找找觉得有趣的句子,随后逐步引导并充分展开“拟人”以及“比喻”修辞手法的教学,教学渐入佳境,指向了“语用”。

四、大力践行文本“语用”点

课文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学的东西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所选择。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教授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颇有道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句式表达特征鲜明,不进行仿写实在可惜,所以单老师不放过“语用”训练的机会。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仿写出色并不容易,所以单老师提供了图片,努力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确定好仿写的内容。更令人称道的是,单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特别关注内容是否适切,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正确。这对于夯实学生“语用”基本功无 疑是一种 高效的指导。

3.鸟岛(第二课时) 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鸟岛的景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鸟岛的景象,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陆续”“各种各样”“密密麻麻”等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鸟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岛(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鸟岛在什么地方吗?(青海湖西部)这个小岛的名字很有趣,叫什么呢?(海西皮)那人们为什么称鸟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己找到答案,好不好?

首先,老师要考考你,这些词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正确?

西部 青海湖    闻名中外

人类 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

拾到   玉白色    密密麻麻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小节。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鸟岛春景图)配解说词。

2、(出示课文第二段)请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

你从哪个词语知道了鸟儿很多呢?(点红重点词:一群一群)

你是从哪个词儿知道它们不是一起飞来的?(点红:陆续)

3、小鸟们不远千里飞来岛上干什么呀?(点红: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4、指导朗读: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这一段,把它深深印入脑海中吧。(齐读)

过渡:春天的鸟岛是美丽的,那夏天的鸟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三段吧,找到一个词告诉老师!

(二)学习第三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读后回答。(板书:热闹)

读一读,找一找热闹的鸟岛上有哪三多?

(1)出示第一句,学习鸟多(板书:鸟)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鸟多?

A(点红:各种各样)在这鸟的世界里,都有些什么鸟呢?(出示各种鸟类图)所以书上说——各种各样

B(点红:鸟的世界)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鸟,鸟儿真多呀,这里成了鸟的世界。

C这么多的鸟儿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试着来说一说:(出示句式: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过渡:鸟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呢?

(2)出示第二句,窝多(板书:窝)你从哪儿感受到鸟窝很多呢?(点红: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2.你见过鸟窝吗?老师画给大家看看。(简笔画出一个鸟窝)这一个窝不够住,请多名学生上黑板画鸟窝)教师相机提问:你为什么这样画吗?(一个挨着一个),瞧,这么多鸟窝真是——密密麻麻(一起看黑板上的图。)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密密麻麻的什么?

(3)出示第三句,蛋多(板书:蛋)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蛋多的?(点红:窝里窝外、到处)(看录象)

这么多的鸟蛋,谁能朗读出来吗?

过渡:这么多的鸟儿、鸟窝、鸟蛋,所以说“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夏天的鸟岛真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鸟的世界。

(三)练习说话:星期天是金山公园最热闹的时候,_____ 聚在一起,金山公园成了______。一眼望去,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_。(课件出示)学生练说。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引读第四自然段。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学生接着读(板书:爱鸟)

从哪些地方看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2、(出示课后第3题)比较两句话。

a、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去碰幼鸟和鸟蛋。

b、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师:这两句话意思相同,但句型不同。第一句话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第二句话结果在前,原因在后。

3、学生口头造句。

a、因为……所以……

b、……因为……

(结合前面的问题练习:鸟岛为什么闻名中外?为什么叫鸟岛?)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正因为如此,岛上的鸟才不怕人,而且非常多,所以我们说这儿是鸟的天堂,是鸟的世界。

4、齐声朗读第四段。

5、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只有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为爱护鸟儿,爱护大自然,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鸟岛。

板书设计:

鸟   岛       窝       多        爱鸟

4.秋天的雨 第二课时教案[范文] 篇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

1、感受景色的美。

2、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3、动情朗读,体会秋雨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雨的美,激发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余韵的美。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然后出示一幅秋景图)这是秋雨过后的秋天图景,美吗?(美)我们一起来看看秋雨为什么竟然能把秋天装饰得这么美。

2、孩子们,我们上节课已学习生字词和初步感受了秋天的雨的神奇,你们回去有复习吗?(有)眼见为实,下面这些词语谁能响亮地读一读?(出示生词)

3、老师再考考你们,你还记得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吗?(出示每段第一句话)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

4、请同学们在第一自然段中找找关于秋雨的特点的词。并指根据秋雨的“温柔、清凉”两个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时要带着温柔,舒缓的语气读。(个别读、分组读)

二、品析第二自然段,看动人秋色

过渡:秋天的雨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在这扇门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1、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专心听,看看你眼前是否形成一幅美丽的秋天图?你又仿佛看到哪些颜色?

2、学生汇报。

3、这些漂亮的颜色分别给了谁呢?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注意把话讲完整:秋天的雨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4、学生汇说出句子,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感情。

(1)重点指导读好银杏叶的句子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①师:这一句里有一种修辞手法,你能从哪一个字里找到它吗? 师:你们真厉害,你们能把它用一句话说出来嘛?(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这把小扇子给你什么感觉? 生:让我感到很凉爽,很舒服。

师:这些扇子都好可爱,谁能用可爱的语气读读呢?(指名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

③师:(出示一片银杏叶)瞧,这就是银杏叶,它真的像(扇子)。④(课件出示整棵银杏树)满树的银杏叶都黄了,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里的“一把把”能换成“一把”吗?这说明了银杏树叶什么特点?(多)⑤自由朗读,再指名读。⑥全班齐读。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叶,把扇哪扇哪读好了,整个句子都读活了,读出了它的活泼可爱。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枫叶的句子(出示描写枫叶的句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瓢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5、句子对比(出示句子)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书,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象一枚枚邮票,(飘哇瓢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如果老师把这两句话中的一些词去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读读好不好,为什么?

6、学生继续汇报关于颜色的句子,教师做适当指导。例如:(1)田野和果树 ①感受田野丰收的景象。

②感受果子的丰收,体会果子的可爱。生:橙红色是给……人们去摘呢?

师:果园也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丰收了)你从那个词知道的?(“你挤我碰”)

师:从“你挤我碰”这个词中,你能看出什么? 生:说明有好多水果。

师:水果会你挤我碰吗?(不会)什么才会?(人)哦!原来课文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水果写得像人一样了,真有趣。(2)菊花仙子 ①指导了解省略号。菊花仙子的颜色可多了,课文有一个标点符号告诉了我们。(省略号)师:这省略号告诉我菊花仙子的颜色(很多),你还想到哪些颜色? ②展开想象。

7、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五彩缤纷”。

8、仿说句子。(出示)

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像。(紫色、金黄色、稻谷、葡萄、金黄金黄的稻谷、一串串葡萄、闪着光的金子、紫色的玛瑙)

9、师:秋天对于农民伯伯来说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 生:一个丰收的季节。

师: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可以吃到很多的水果,下一节课我们去果园看看到底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三、品析第三自然段,闻香甜秋味。

1、师: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4、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四、品析第五自然段,听悦耳秋音。

1、师: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3、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4、语言训练:(出示课件)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五、作业设计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不尽,道不完,如果你想留住这美好的景色,你可以在课后:把秋天的美景画出来。

六、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5.北大荒的秋天 第二课时教案 篇五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感受丰收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小朋友们,俗话说“一叶之秋”,九月,从第一片叶子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来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起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板书课题)。2.先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你们掌握了吗? 出示词语:燃烧 山岭 摇铃 波纹 银灰 橘黄 血红 绛紫 哗啦啦 乐呵呵 沉甸甸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读记词语时,要字字入目,声声入耳。请一组开火车读,一起读。

3.同学们,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进行了概括,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找到了吗?一起读,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语、句子。

4.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呢?

二、深入文本,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北大荒的天空(第二自然段)

1、师: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最美的是天空。(板书:天空)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概括了天空的美,什么词:一碧如洗。什么叫一碧如洗?请你,噢,天空一片碧蓝,像洗过一样干净。美吗?读出你的感受。

从只有,才,这个关联词语,你还读懂了什么?只有在傍晚西边,天上才会出现几缕流云。

2.那就让我们赶紧去欣赏流云吧。(出示图片)

这么美的流云,谁来读?请你,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找到了吗?(1)一起读:银灰,橘黄,血红还有绛紫。师:银灰色见过吗?(像白银那样的灰色。)师:那橘黄呢?(像橘子那样的黄色。)

师:血红,你联想到了什么?(像鲜血一样红。)师:你觉得流云的变化还有什么特点?

生:流云变化的速度非常的快。你能读出来吗? 师:流云是转眼间变成的,还有谁来试一试。

师:落日真是个魔术师,它能让流云瞬息万变。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草绿,像草一样的绿。土黄,像泥土一样的黄。天蓝,像天一样的蓝。)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词语,一起读。

师:这么多颜色在一起,那就是——五彩斑斓。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词吗?(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2)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比喻句,把流云比作锦缎)评价:回答得真好,把掌声送给他!

(3)这个句子挺长的,读好它可不容易。谁来试一试(读得真好),一起读!通过你们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流云似锦的天空,怪不得作者也会这样的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美在流云似锦的天空。(板书:流云似锦)

(二)北大荒的小河(第三自然段)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这般美丽,那里的小河也别有一番情趣。

2、课文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找到了吗?请你读(出示课件小河图)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板书:小河)北大荒的小河有什么特点?(水很清,一眼就能看到底)

(2)理解“如同”。如同是什么意思?给它找找近义词。(好像,宛如)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成什么?(指名说)把小河比作了蓝绸子。

小河静静地流淌着,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之美,你能通过朗读,读出小河的美吗?请女生来试一试吧。

(3)看,小河的清澈宁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小鱼来了。(出示课件)

小鱼很调皮,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开心地读一读这句话。

3.小结:如果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

女生用你们轻柔的声音去读一读静静的小河,男生用你们刚劲的语气去读一读小鱼,希望你们能读出不同的美。读得真好,把掌声送给自己。

在这一动一静中啊,我看到了小河不同的美。作者也看到了,所以他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美在清澈见底的小河(板书:清澈见底)

3.品读第4自然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北大荒的天空、小河,现在我们去原野看看吧。(看课件)(2)提示任务: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自主阅读:默读这一自然段。

展示交流:

A.指名说,出示句子。

B.“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里?我们好好读读书,看谁的耳朵灵,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学生自读)预设

(1)读到声音了吗?

(大豆豆荚在笑。一阵阵风吹过,成熟的豆荚就发出“簌簌”的声音,就好像在咯咯咯地欢笑。还听到了高梁在演唱的歌声。红彤彤的高梁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着脑袋,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就是他们在唱歌啊!)大家可真会读书啊!书上没写出来的声音你们都能读出来,了不起!指导读相关句子。

(2)你还看到了什么热闹的景象?(山坡上……燃烧起来了。)

(3)什么像火?哪里像火?你怎么理解“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榛树叶太红了,红得像着了火。原野的景色这样美,庄稼又丰收了,人们的心里高兴啊、激动啊,感情就像燃烧的火一样热烈、奔放。)指导读读句子,通过朗读将“热闹非凡”的场景表现出来。

C.小结:作者把大豆、高梁当成了人,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榛树叶”比作了“一团团火”,让我们感受到了原野热闹非凡,感受到了北大荒人丰收的喜悦。

D.渗透写法指导:这一段先用“原野热闹非凡”这一中心句概括了原野的景象,接着具体描绘了大豆高粱与榛子树,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总分”结构,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

(二)体会丰收乐 品读第5自然段。

(1)北大荒的秋天美吗?你们喜欢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更喜欢了。他们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因为这里的(引读“田野、山岭、江河……宝物来。”)(2)你能从这段话里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吗? 预设(1)学生不会回答

师引导:九月,大豆成熟了,秋风吹过,豆荚摇动,就像什么?这预示着这个季节,庄稼成熟了,满地是宝物,所以就叫------(2)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都捧出什么宝物?(北大荒的草甸子是所说的长满野草的湿地,主要覆盖的植被是羊草,还有柳条、蒲公英、黄花菜、红灯笼花、蓝灯笼花等,动物有狍子、野兔、野鸡等等)

(3)在人们的辛勤劳动下,曾经一片荒凉的北大荒已经成了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成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美丽富饶的北大荒(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

1.北大荒的秋天景色美,作者的语言文字也很美,这么美的文章,我们当然要美美地背下来啦,那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

2.预设

(1)学生自由回答(抓关键句子;课文脉络;板书;

(2)归纳方法:背诵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抓关键句子。如“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在脑海里过电影,仿佛又来到美丽的北大荒,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3.学生根据板书练背课文。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了北大荒秋天的美景,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还有许多地方的秋天也非常美丽,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有关的图片和文章,互相交流,开拓视野。

(三)北大荒的原野(第四自然段)

师:北大荒的秋天,不光美在天空,美在小河,更美在“原野”(板书)请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哪个词最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请你。

生:这一段是围绕“原野热闹非凡”来写的。师:哪个词能概括出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 师:一起说,热闹非凡(板书)

师:“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我们已经学会了查无字词典,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热闹非凡吗?

生:噢,游乐场里人很多,非常的热闹。生:噢,大街上人来人往,很热闹。师:在这里原野热闹非凡,谁来凑热闹了? 生:噢,有大豆高粱和榛树。

师:那它们到底做了些什么让原野“热闹非凡”呢? 学生进行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大豆。

师:瞧,大豆一片又一片,一片连一片,可真多呀!谁来读? 请你。(课件出示句子)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师:你听到了什么?

噢,大豆都能发出哗啦啦的笑声了,可真热闹啊!

(1)师: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这里的铃指的是豆荚。你能读出它的热闹吗?

(2)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噢,你听到高粱在唱歌。)指导学生看插图,师:看,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请你,你读得真好。

(3)师:高粱成熟了,高粱穗很饱满,已经红得发黑了。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黑红黑红。在生活中,你还看到什么是黑红黑红的? 生:噢,妈妈的毛衣是黑红黑红的。生:嗯,熟透的葡萄是黑红黑红的。

生:噢,杨梅是黑红黑红的。

在描写高粱的时候,这里有个词“扬起”,现在你们就是小高粱,请你们扬起脸庞,请问小高粱,你的脸怎么黑红黑红的啊?噢,因为你成熟了,因为你很高兴,高兴得都唱起来了,脸都涨红了。能读出你的心情吗?这真是一颗快乐的高粱。

3、师:同学们,作者笔下的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什么来写?(齐说:人)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了,多可爱呀!好,1,2大组来读大豆,3,4大组读高粱,看谁能把热闹的场景读出来。

4、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学生齐说)一起读(课件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师:红得像一团团火,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比喻)生:把榛树叶子比作一团团火。

师:是啊,榛树叶子像一团火,可真热闹。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想着以前的荒原变成了良田,在这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的心情怎样?(非常的开心)这种开心到了极点,也就是说把心也燃烧起来了。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师:成片的大豆,挺拔的高粱,火红的榛树都成熟了,北大荒的原野是这么的热闹啊。人们看到这番丰收的景象,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出示:人们看到这番丰收的景象,高兴地说:()。生:今年是个丰收年,真是太高兴了。生:看看这么多的植物都丰收了,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让我们怀着丰收的喜悦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这段话能试着背一背吗?

小结:作者在写这段话时,先概括指出“原野热闹非凡”,然后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从大豆欢笑、高粱歌唱、榛叶红得似火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绘。这是“先总后分”的写法。

6、指导学生小练笔。

那你能运用先总后分的手法来写一写北大荒的田野吗?会用上比喻,拟人,还有表示动作的词,要让这些变得有声音有动作。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认真地写一写。

同学们,你们把北大荒的田野描写的有声有色,有拟人,有比喻,是那样的热闹非凡,怪不得作者会翘起大拇指骄傲地赞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美在热闹非凡的原野。(板书:热闹非凡)

(四)学习第5、6自然段。

1、师:好,同学们,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是这些,请看,(出示句子)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指名读第5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2.北大荒满地是宝,遍地金黄,这样千里金的场景告诉人们庄稼丰收了,这就是课文中的——大豆摇铃千里金。

3.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我们不由得赞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板书: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

三、教学生字

1.好,今天的课文就学到这里。还有两个生字朋友等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铃 岭 这两个字长得非常的像

它们都有一个命令的令,偏旁却不一样。

铃,是金字旁,和金属有关,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岭,是山字旁,和山有关。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写的时候注意左收右放,要写得紧凑。2.书写习字册,提醒写字的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3.反馈,评价。

四、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围绕 “家乡的秋天真美啊!”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流云似锦

小河

清澈见底

景色优美 原野

热闹非凡

6.秋天的雨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篇六

2、读懂课文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如何以秋雨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进行生动描写。

2、感受文中美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引发情感:

那刚刚离去的秋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引入课文:

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吧!(板书课题)

二、育情导学,欣赏秋色

1、齐读第一段 指导读 齐读。

2、(播放课件:秋色)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学生默读第二段,并思考,看到了什么?

2、秋雨分别给这些植物涂抹上哪些颜色?(生边读边画)你还看过哪些秋天的植物,有哪些颜色?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说吧。

3、这么多颜色组合在一起,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随机理解:“五彩缤纷”,进行说话联系。)

4、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师引读,生接读第二自然段。

四、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过度,秋天的雨,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好多香甜的气味呢,让我们来闻一闻吧!

1、师配乐范读第三自然段。提问:“你闻到了哪些气味儿”?

2、看着这香甜的水果,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指名读 挑战读。

五、演读课文,指导背诵

1、轻声地读第四自然段。

2、分派角色,演读课文。

(学生分别扮演秋雨姐姐、喜鹊、松鼠、小青蛙、松柏、杨树和柳树的叶,进行对话练习。)

3、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总结全问,升华感情

1、结合板书,学生谈谈从秋雨中收到哪些丰收?体会到哪些欢乐?

2、师小结。

3、满怀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七、引申创作,体验成功

1、(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仿照歌曲来创编,歌曲《秋天在哪里》)。

2、每小组自选主题,合作交流,完成填空。

3、派代表朗诵。

7.秋天第二课时 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反复研读, 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 在交流中不断升华自己的认识。

3.理解春天的多重含义, 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懂得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 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安静, 她是个盲童。 (板书:盲童安静)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她的世界。

师:平时我们都是观察春天, 感受春天, 而作者为什么说是触摸春天呢?谈谈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导出课文的主人公盲童安静, 无法观察春天, 只能触摸春天。)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是阅读的起点,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训练点。这个环节的学习, 初步领悟课题中的“触摸”一词, 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作铺垫。】

二、品读语言, 感悟“奇迹”

1. 范读第2自然段。

师:在这美好的春天里, 作者看到了什么?找一找文章中有关的句子。

(学生自由交流, 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申问题“盲童安静拢住了一只蝴蝶在明眼人看来难以置信”。)

师:拢住了一只蝴蝶对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奇迹, 怎么会在一个盲童身上发生呢?

(就学生的回答来理解“流连”这个关键词, 板书:整天流连。)

2. 指名读第2~4自然段。

师:看看哪些句子展现了安静的“流连”, 画出相关语句, 想象画面, 找一找作者捕捉到了哪几个镜头。

(学生读、画、想, 教师把找到的句子加以整合指名读, 引导读。)

师:正是因为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所以她才能“在花丛中穿梭”, 才能“走得很流畅”, 才能“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才能“极其准确地……”, 才能“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

(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以上句子, 体会“整天流连”的结果———“拢住蝴蝶”。板书:拢住蝴蝶。)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整天流连”展示多层次的朗读教学, 在不近情理又合乎情理的矛盾的解决中完成了对重点词语的敲打和安静热爱生活含义的建构, 引导学生理解、再现文本中的镜像, 把握这些形象的实质和内涵, 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

师:一个盲童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 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想要说的话吗?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述自己的感悟, 归结为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

三、创设情境, 深化认识

1. 带着问题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进一步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师:一个盲童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 这是因为她太熟悉环境的缘故。有一点她不熟悉的, 就是“拢住了的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 安静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出“惊讶”一词, 体味含义深刻的语句“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师:安静拢住了那只蝴蝶, 最终是怎么做的?文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一找在哪里?

(反复读“许久”“张望”这些词语, 体会安静对这次全新经历的留恋。)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之前已经初读过这段话, 现在重新回顾, 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理解“灵性”的深刻内涵。在重点段的教学中, 努力创设情境, 让学生与安静的内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

2. 细读课文的第5~6自然段。

师:作者看到安静放飞了蝴蝶, 想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所思所想的?用笔画下来, 用心把作者的所想所感读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作者由惊讶到感动, 再到发出感慨, 把这条线索理出来, 更有利于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更能感悟到安静内心的多姿多彩。】

3. 品读点明中心的句子。

师:作者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你们能不能用诗意的情感来读一读这些诗一般的语言?

【设计意图:这里的“经历”和“体验”比前面的问题更深入一层, 走进安静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理解朗读, 去体验她之前的无助和现在的幸福。细读文本, 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 让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心灵对话的桥梁, 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和感染。】

四、主题延伸, 升华情感

师:如果你是此时用手拢住蝴蝶的安静你会怎样做?而安静却放飞了蝴蝶, 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热爱生命)

师:文章的最后写到 (学生齐读)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 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句话中的“谁”究竟指的是谁呢? (相互交流, 升华主题。)

补充学习《我还有一只脚》。 (1) 简介小诗人:大家猜想一下作者可能是怎样的人。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作者周大观是在他8岁那年由于骨癌, 医生不得不锯掉他的一条腿, 他躺在病床上写下了40多首感人至深的诗, 每首诗无不渗透着他对生命的热爱。 (2) 指导朗读诗歌。 (3) 练笔:我是_____, 我有_____, 我有____ (写下自己的特点、骄傲) 我要____。 (写下自己的志向)

【设计意图:这首诗虽短, 但信息容量大, 重要的是故事更感人, 使本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更加丰满。最后的小练笔既内化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悟, 又让学生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结: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我相信, 他一定会触摸到属于自己人生的春天。 (再读中心句子)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升华上, 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当出示引领全文的主旨句时, 学生会感觉道理自在其中, 这样不仅对突破难点起到了作用, 同时通过学生的所思所想, 把深化主题这一主旨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

五、作业超市, 课外延伸

1. 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2. 体会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3. 出一期“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8.《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通过品读课文2-4自然段,认识鸟岛多彩的世界,体会群鸟快乐的生活,培养学生自觉爱鸟、护鸟的意识。

3学会生字“朋”“类”“筑”。

4了解因果关系句式不同的构句方式,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鸟岛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鸟多,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来试试。(生再读)

2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些词语朋友还记得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陆续闻名中外筑巢安家

热闹各种各样密密麻麻

(1)自由读。

(2)咱们祖国的语言可美了,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一首诗,想着画面再来读,老师相信,你们的感觉一定不一样。不信,你们试试。(生自由想象画面练读)谁再来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知道了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一(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4)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踏上鸟岛,好好欣赏那儿奇特的风光。

二、品读2-4自然段

(一)感悟春天鸟岛的奇特

1春天来了,鸟岛是什么样的呢?打开课本,自己好好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朋友们,在春天的鸟岛,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先引领学生抓住“一群一群”“陆续”体会许多鸟儿先后赶到鸟岛这一奇特的景象,再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欣赏、感受。)

3一群一群的鸟陆陆续续地飞来,这景象多美呀!自己读读,感受感受。(生自由读后,指名读、评读,齐读)

4引读:是啊,它们都在这里——(生: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5知道鸟儿为什么选择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引领学生讨论鸟岛的气候、环境适合鸟类居住、生活问题)

6过渡:春天的鸟岛迎来了一群一群的鸟儿筑巢安家,那么六月的鸟岛又是什么样儿的?自由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好,放声读吧。

(二)品味六月鸟岛的热闹

1学生自由读文,感悟

2引导交流:六月的鸟岛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鸟多窝多蛋多)

3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鸟多、窝多、蛋多表现出来呢?好,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3段文字)

4谁来试试?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分句指导。

(1)指导品读第1句(课件出示第l向)

①教师引导学生抓“最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体会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大小不一。其间,多媒体相机出示各种各样鸟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

②这鸟岛不愧是鸟的世界,能把这美妙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2)指导品读第2句(课件出示第2句)

①指名读,要求其他小朋友注意听。

②评价:你感觉鸟窝多吗?哪里让你感觉鸟窝多?(密密麻麻)

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密密麻麻这个词让你想到什么了?(许多人聚在一起开会;热闹的大街上人头攒动;夜晚天空中繁星闪烁;许多蚂蚁聚在一起抬食物)

是啊,这里的鸟窝多得就像热闹的大街上攒动的人头,夜晚空中的繁星。聚在一起的蚂蚁。来,把你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指导朗读

(3)课文第3句告诉我们鸟蛋也很多,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好,自己读读。

①指名读

②是啊,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全是鸟窝,窝里是蛋,窝外也是蛋,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又多又美,好,让我们一起读这句,好好体会体会。

③齐读

5指导背诵

(1)读了这一段,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六月的鸟岛鸟多,窝多,蛋多,多么奇特的景象啊,要不要亲眼去看看?(课件按鸟多、窝多、蛋多的顺序出示相关的音像图片)

(2)看得出来,小朋友们都被眼前这奇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想把这些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吗?其实啊,看着画面想课文内容就是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顺序:鸟多、窝多、蛋多这三个要点去背诵,自己试试看。(学生各自练习背诵)

(3)抽查背诵情况。

(三)体会人鸟相处的和谐

1过渡:如此独特的景观,使青海湖鸟岛成了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出示第4段文字)。

2引读:这些游客们伸手——(生:就能拾到鸟蛋),随处——(生:都能捉到幼鸟)。捉到幼鸟,拾到鸟蛋是那么——(生:容易)。可是,却没有人——(生:去碰一下),因为——(生: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3通过引说强化因果关系句式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师:因为——生: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师:所以——生:没有人去碰一下)

4读了这段,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引导学生对游客说,对岛上的鸟说,对青海湖的人们说,对自己说,还可以对地球上所有的人说。)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青海湖海西皮小岛有了更深的了解:春天,群鸟归来景象奇特;夏天,岛上的鸟、窝、蛋多得密密麻麻;走进鸟岛,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人与鸟相处得是那么和谐。这儿真不愧是闻名中外的鸟岛。是名副其实的鸟的世界,鸟的天堂。

三、课堂练习

(一)因果关系旬式训练

1出示课后练习第4题的两个句子:

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品读知道两个句子不同之处是一个前因后果,一个前果后因)

(2)小结:原来啊,因果关系的句子,表示原因的部分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表达的意思都一样,

2巩固练习。

(1)出示第二节第1句“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2)引导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把句子换个说法。

(二)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生字,还有三个,咱们来读读(课件出示生字“朋”“类”“筑”,学生认读)

2仔细看看这三个生字,看谁能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学生各自观察、识记)

3你想教大家学哪个字,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交流识记字形情况)

9.秋天第二课时 篇九

一、 教学要点:

见目标3

二、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学生展示朗读,教师点评。(5min)

2、 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在读了那么多次的课文后,你觉得史铁生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伟大、无私、坚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25min 讨论10min)

A、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并讨论这些词语和句子都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和特点?教师巡视,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有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理解儿子所承受的痛苦,当儿子发泄时贴心地走出去,但又十分害怕儿子做傻事所以只能躲起来偷偷地看,偷偷地哭。这母爱是如此细致和深沉。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咋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时“我”万念俱灰,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说出的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母亲的心中,母亲知道自己必须要坚强,必须要给儿子鼓励,让他重燃对生命的希望。然而“我”那个时候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领悟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深情,后来回想,则是无比痛心。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母亲来了,挡在窗前

害怕儿子触景生情,转移儿子的注意力。体贴入微。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病种的母亲仍心系于我,而我却……

(5)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絮絮叨叨地说着” 母亲对于我的一丝小转变的高兴。

(6)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担心自己的措辞会影响儿子的情绪,体贴细微。

3、母亲早已离世,空留我遗恨。而如今的我,还想寻死吗?(8min)

明确:如今的我已经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看菊花”“黄色……白色……紫红色……”,排比句式写出菊花的美以及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热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了。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是文章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体现了我心中的坚强和自信;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

4、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呢?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而忽视了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如果有,那就抓住现在,写一张小卡片去表达你的歉意和感激之情吧。不要像史铁生先生一样,空留遗憾。(5min)

三、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亲

暴躁、暴怒无常 耐心安慰,体贴细微

10.秋天第二课时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映照 燃烧 顿时 一碧如洗 赞美 脸庞 挺拔 热闹非凡

2、听写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听写的句子提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

2、听录音朗读2—5自然段,在你认为美的地方作上记号。

3、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1)理解词语“一碧如洗”、“流云”等。

(2)读“银灰”、“橘黄”、“血红”等词,照样子换个词语读一读。

(3)读长句,进行换词换句练习。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1)理解“清澈见底”,找出与“清澈”相关的词语。

(2)结合所找词语读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躺”在句中的作用。

(3)把握语气,自读“小河”部分。

原野:(1)理解“热闹非凡”,说说生活中哪些场景也可以用这个词。

(2)原野上是怎样热闹非凡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法。

(3)找一找:生活在这里的人是用哪句话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的?认识“大豆摇铃千里金”。

(4)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物来?

三、拓展阅读

1、小黑板出示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上的《“北大仓”可能变成“北大荒”》的资料。

2、读一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选一选,写一写:

1、课间的操场上热闹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日的大街上热闹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秋天第二课时 篇十一

师: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航程呢?

生:书上写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生:郑和远航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生: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狂风呼啸 奔腾咆哮 波峰浪谷”,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用自己的或是书上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风浪险恶的画面)

师: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踊跃发言)

师:这就是学习,不仅能正确地读出词句,还能读出画面,还能想到同类的其他词语。但学习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把词语放回到课文里,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这险恶的风浪呢?谁来读读这段话(屏幕出示第5自然段)。读了这段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出使西洋的险恶,除了风浪的险恶,还有什么险恶?

生:海盗的袭击。

生:有随时丢掉生命的危险。

生:我明白了,这不仅是个伟大的航程,还是一个充满危险的航程。

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教学抓住“郑和下西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航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借助词串,通过对文中语言文字的咀嚼,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以及航程中充满了危险,为理解远航的意义埋下伏笔。

二、 借助词串,读活人物

1. 出示词串:

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

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

师:读这组词语,你脑海中浮现的是谁的形象?是同一个形象吗?如果不是,那么郑和的哪一种形象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我看到的郑和是威武雄健的,从“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这几个词语中就可以体会到。

师:(出示)“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映入眼帘的有什么?(送行的群众,宏大的场面)这么宏大的场面,这么多的送行人,让郑和感受到了什么,他又会怎么想?

师:请再读: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读出威武雄健来。

师:当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看着这浩浩荡荡的船队,带领这样一只船队远航,郑和内心会怎么想呢?600多年前,咱们中国就有了这样一只船队,你的内心又做何感想呢?再读: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读出自豪来。

师: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未知的前途,此时此刻,郑和又会想到什么呢?这影响了郑和远航的决心了吗?是呀,你看……你听……再读: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读出自信来。

师:就这一句话,我们读出了威武、自信、决心、自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三读“……启航!……”读出威武、读出自豪、读出自信。体会郑和的心情,读出我们的感悟,郑和高大威武的形象也自然而然竖立在我们面前。

2. 词串串起郑和远航的深远意义。

师:(出示第4自然段:“……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读读,说说哪些地方看出亲切友好?

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板书下列一组词语:

递交国书赠送礼品表达友好

热烈欢迎扶老携幼争相观看

惊叹不已名扬海外纷纷换取

读这组词语,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呢?

师:这就是当年郑和船队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欢迎的一幕幕场面。出示补充资料:郑和和西方航海探险家有本质的不同。西方航海探险家他们所到之处就是掠夺、烧杀、欺诈、领土扩张……郑和下西洋带往各国的物资有丝绸、瓷器、铁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业品、茶叶、货币、历法、衡器、书籍、药材等等……读了这段资料,你又想到了什么?填空:郑和远航,给各国带去了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里所出示的一组词串,让学生透过词语想象画面,使得平躺的文字站起来,丰富起来,立体起来。然后让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自己体会到郑和带去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物产,更重要的是带去了中国的友好与和平。

3. 词串串起郑和远航的探索精神。

★ 感受郑和精神——勇于探索

(师出示第5自然段:“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

(1) 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2) 这里不仅有风浪的险恶,更有海盗的袭击,然而郑和是如何面对的呢?

(3) 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眼界。”

★ 感受郑和精神——执著探索

(师出示第6自然段:“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

(1) 请大家关注这段话中的数字,从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什么让郑和鬓发全白?

(2) 补充阅读:“1433年,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7月船队回国。明宣宗赐葬郑和于南京牛首山南麓。终年62岁。”此刻,你对郑和的形象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理解?

(3) 资料出示:87年之后,哥伦布两只小船200多人发现了美洲,114年之后,麦哲伦3只小船300多人发现了好望角。读这两句话,联系课文,郑和在你的心中的形象更丰满了吧!

★ 感受郑和,表达情感

(1)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郑和,纪念郑和远航?

(2)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人,郑和公园重新塑造了郑和的雕像。你看,郑和身着袍衣,手握图卷,神情坚毅,目光坚定,眺望远方。面对着高大的雕像,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郑和说。拿起我们的笔,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中学过的下列词语,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但是,一定要表达此时此刻你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3) 课件屏幕出示:面对着高大的塑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郑和说……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

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

(4)课文学习完了,让我一起来记住这个名字,那就是——郑和!

【设计意图】最后用词串将郑和形象深深地印入学生的心底。

12.《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二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点带面,以读促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

3.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成功需要努力更需要智慧,懂得“金子”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课文,理解彼得淘金失败,种花却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理解“真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让我们一起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把带有“金子”这个词语的句子都找出来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每人读一句。

2.在上一节课中,通过这五句话,我们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还将借助这五句话来认识彼得这个人,来了解彼得和金子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文的标题是《金子》,故事情节也是紧紧围绕彼得找金子来展开的,无疑,“金子”是文章的关键点。通过课文中五句带有“金子”一词的句子来展开教学,以点带面,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体现出了教者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二、精读感悟

1.埋头苦干,淘金失败。

(1)我们先来看前三句,都是写没找到金子,却分成了两段来写,这是因为第一段写的是谁?(生:淘金者们。) 而第二段写的是谁?(生:彼得。)根据内容的不同来构段,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这样做。下面老师想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淘金者和彼得,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生:目标或梦想一样,都想找到金子;结果也一样,都没找到金子。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梦想。)

【设计意图:先找出彼得与其他淘金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为接下来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作铺垫。】

(2) 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但都没有找到金子。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彼得与其他淘金者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

师生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并指导句子的朗读。

是啊,一个“不甘心”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更能坚持的彼得。谁能读好这一句?

是啊,“埋头苦干”看出了他的劳动强度之高,“几个月”看出了他坚持的时间之长,“几乎挖遍了整块土地”看出了他的工作量之大。谁能读好这一句?

虽然彼得淘金失败了,但是我们能看出他是一个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去努力实现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自然段。板书:努力。

【设计意图:与其他淘金者相比,彼得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教者精选比较点,设计了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比较,从而真切感知人物形象。】

(3)小结:彼得如此勤劳,却连一丁点儿金子也没有找到,看来要想实现梦想,光靠勤劳是远远不够的!

引读:六个月后……

【设计意图:这段总结性的话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下一环节“智慧”的出现埋好伏笔;一是承上启下,将教学自然、顺畅地引向下一环节。】

2.发现变化,若有所悟。

(1)彼得最后找到金子了吗?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有关“金子”的句子。(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彼得后来是怎么找到金子、实现梦想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到文中去找答案。

【设计意图:前文讲彼得没有找到金子,而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又说彼得找到了金子,这是不是前后矛盾呢?这一环节的设计设置了悬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师生交流。

1“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让他若有所悟?谁来读一读彼得所发现的土地的变化?土地和小草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物,彼得能注意到它们的变化,这说明什么?是的,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多么重要!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彼得的发现。板书:发现。

2那彼得悟到了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现在你就是彼得,告诉大家,你悟到了什么?

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彼得思考的全过程:

A.虽然这里没找到金子,但是———(这土地很肥沃。)

B.因为这土地很肥沃,所以———(我可以用来种花。)

C.如果我把花种出来了,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

D. 如果人们都来买我的花,那我就———(能拥有财富。)

E. 如果真是 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同学们,你们跟彼得一样,也非常善于分析和思考,你们把省略号里彼得的想法都说出来了!板书:思考。

【设计意图:初读过后,教者用一连串的追问引导学生感悟彼得思考的严谨,丰富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精准的文本解读,紧扣“若有所悟”这一关键词来带动段落的教学,借助思维发展点来丰富学生的感受。】

3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说了多少个“如果”?若是把这些“如果”都放进句子里,这段话还好不好听?是的,他心里这么多的想法,作者只用了两句话、两组关联词语就写出来了,我们写作文时也应该像这样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再读读这段话,感受句子的通顺与连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悟句子的通顺与连贯,将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痕渗透。跟前一次的读的初步感知相比,这一次的读主要是理清句子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4这段话很短,读好却不容易。这些都是彼得的思考,读的时候语速应该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范读) 谁也会像老师边想边说?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次的朗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出思考时的语气特征,使朗读实现质的提升。】

5不管是善于发现还是善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说,这是一个智慧的彼得 。板书:智慧。

【设计意图:理解彼得成功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 重点,至此,“努力”和“智慧”这两个关键词都已板书到了黑板上,学生对于彼得成功的原因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3.培育花苗,找到真金。

(1) 彼得在经过冷静的分析与思考之后开始培育花苗,五年以后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容易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五年,1825天,知道这1825天彼得是怎么过的吗?

学生分小组分别进行写话练习,写完后两组各找一人进行展示,两人的展示合起来正好是一段完整的话语。可根据时间展示2~3组:

1大热天,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彼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暴风雨过后,许多花都被打倒在地,彼得_____________;,彼得 ___________……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2不久,花开了!彼得站在花田边,他看到原本只长着一层小草的土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着这一切,彼得开心地笑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设读写结合点,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 训练。这一训练指向明确,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多角度练习,训练效果佳。】

(2)看着这些花,看着自己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财富,彼得的心中充满了骄傲。谁来读读彼得的话?这句话中的金 子指的就 是———(鲜花)

还从哪儿能看出彼得非常骄傲?(唯一)“唯一”的言下之意是什么?第一自然段当中不是说还是有个别的幸运儿挖到金子了吗?那些人挖到的金子跟彼得的真金有什么不同?

小结:别人得到的金子早晚会用完,彼得的真金却是致富的方法,能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怪不得你会骄傲地说———(引读课文最后一句。)板书:致富的方法。

【设计意图:彼得所说的“真金”到底是什么?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者再次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彼得的真金与极少数幸运的淘金者找到的金子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便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3) 彼得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当时失望离去的淘金者都来向他讨教:彼得先生,你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假如你就是彼得,你会怎么回答呢?

【设计意图:当“努力”和“智慧”两个词语都出现在黑板上时,学生对彼得成功的原因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而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将这一认识进一步强化,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与思维训练。】

三、小结升华

同学们,彼得的梦想从未变过,他在经历了失败后,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找到了创造财富的方法,最终找到了真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像彼得那样,用智慧和努力实现梦想,找到属于你们自己的真金。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总结升华。】

13.秋天第二课时 篇十三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目标达成:

1、通过自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感受母爱,体会母爱的博大。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课文写了几次秋天看菊花?“我”和“母亲”各有怎样的表现?

2、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创境激趣】(内容略)【自学导航】

阅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要好好儿活”,回答问题。

1、选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2、将选文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1、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文中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语段阅读:母亲手上的年味

回答:

1.作者截取了哪几个片断来写母亲手上的年味?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母亲的手一入水马上就变红了。经过长时间的濯洗,母亲的手指又红又肿。”

3.你如何理解母亲的那双“因过年而变得丑陋的手”?

【归纳总结 】

1、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2、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娘俩

(苦)我俩 好好儿活

我们

上一篇: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下一篇:民政部公告第1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