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讲稿

2024-09-06

《解析几何》讲稿(共9篇)(共9篇)

1.《解析几何》讲稿 篇一

2012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上册教材分析

铁岭县莲花中学一校区孟淑云

各位老师:大家好!

2012版教材从去年秋季开始使用,与原人教版(实验稿)相比做了很多改动,为了促动新学期的生物教学,应李秉杰校长的要求,利用前两天时间对本册教材进行了学习,网上查询并借鉴了本书主编赵占良的一些资料,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从四方面一起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突出生物圈,突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按照这样的体系,可以侧重讲述绿色植物和人在生物圈中是怎样生存的,与生物圈的关系是怎样的,从而在总体上减少知识性教学内容,为探究和实践活动提供时间。

本册有三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为二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认识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为二章。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从而归纳出细胞结构的共性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第二章侧重引导学生建构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框架。识别动物体及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说明其结构层次,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六章。第一章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阐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第三章阐明植物通过根部吸水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章通过实验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讲述绿色植物已及其他生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五章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六章了解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4.重视核心概念教学的要求,删减或改编部分章节,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内容更加简明,降低难度。(见课件)

5.设置课外阅读栏目,拓展学生视野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3篇,科学技术与社会8篇,科学家的故事

1篇,生物学与文学1篇

二、课程标准要求(见课件)

三、学情分析(课件)

四、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2、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并提高质量

3、重视实验教学

4、注意图—文转化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5、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6、关注生物科学新进展

理想的生物课堂:

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的快乐;学生有所收获,老师有所成就。相信只要我们用心雕琢教材、解读教材,活用教材,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生物课堂。

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2013.8.28

2.《解析几何》讲稿 篇二

说 明 :应 和 第 1篇 “ 通 用 要 求 ” 一 起 使 用 , 尽 可 能 同 时 看 英 文 原 版 , 提 高 专 业 英 文 水平。目 录 1.基 本 设 计 1.1 1.2 概 述.1.3 底 座 1.4 油 箱 1.5 泵 和 驱 动 机 1.6 油 冷 却 器 1.7 油 过 滤 器 1.8 转 换 阀

1.9 停 机 用 高 位 油 箱 2.管 路 2.1 油 管 路

2.2 仪 表 管 路 2.3 工 艺 管 路 2.4 水 管 路 仪 表 和 电 气 系 统

4.检 验、试 验 和 装 运 的 准 备 4.1 概 述 4.2 检 查 4.3 试 验 4.4 装 运 的 准 备 5.卖 方 资 料.5.1 概 述 5.2 报 价 书

附 录 A 典 型 的 简 图(标 准 的 附 录 B 数 据 表

附 录 C 检 验 员 用 检 验 清 单 附 录 D 通 用 油 系 统 费 用 估 算 清 单 附 图

图 3A-1 一 般 用 途 油 系 统 的 最 低 要 求 图 3A-2 油 箱 图 3A-3 泵.图 3A-4 油 泵 和 油 冷 器 图 3A-5 压 力 控 制.1.基 本 设 计

1.1所 需 的 最 少 部 件

本 部 分 包 括 了 一 般 用 途 油 系 统 所 需 的 最 少 部 件。

(一 般 用 途 油 系 统 ,用 于 非 关 键 性 或 有 备 机 的 泵 类、小 型 压 缩 机、风 机 ,仅 限 于 润 滑 油 系 统。

制 造 厂 可 以 提 出 任 何 选 择 方 案 , 以 改 进 基 本 的 系 统。在 适 当 的 温 度 和 压 力 时 , 该 系 统 应 能 为 各 种 旋 转 设 备 的 启 动 和 所 有 运 行 工 况 提 供 温 度、压 力 和 流 量 合 适、经 过 滤 的 清 洁 油。

1.1.1 基 本 的 供 油 系 统 至 少 应 含 有 下 述 部 件 : a.单 油 泵(铸 铁 或 碳 钢 的 泵 体 可 以 是 轴 驱 动 的 或 电 机 驱 动 的。b.电 动 机 驱 动 的 启 动 泵(如 果 有 要 求。c.阀 门 —— 碳 钢 制 , 具 有 不 锈 钢 阀 芯。

d.油 管 路 —— 不 锈 钢 制 , 具 有 碳 钢 的 活 套 法 兰 , 符 合 ASME B-31.3 的 要 求;或 不 锈 钢 管 及 管 件。

e.油 箱 —— 不 锈 钢 制 , 至 少 有 3 分 钟 的 滞 留 时 间 , 或 利 用 设 备 底 座 做 油 箱。

f.单 冷 却 器

g.单 过 滤 器 —— 过 滤 精 度 为 25μm。

h.单 调 节 器 —— 控 制 供 油 压 力 i.下 述 仪 表 : 1.两 个 PI(压 力 指 示 器 2.1个 TI(温 度 指 示 器 3.1个 可 见 的 LI(油 位 计 4.1个 PSLL(低 低 位 压 力 开 关 1.2 概 述

本 标 准 包 括 的 设 备(包 括 辅 助 设 备 应 设 计 并 制 造 成 其 使 用 寿 命 至 少 为 20年。这 是 公 认 的 设 计 准 则。(未 写 不 间 断 运 行 至 少 3年。

1.2.2 油 路 系 统 应 适 用 于 第 1篇 3.15 中 规 定 的 一 般 用 途。该 系 统 可 设 计 成 分 离 的 油 站 ,或 将 此 油 站 设 计 成 同 用 油 设 备 的 底 座 构 成 一 整 体。如 果 有 备 用 的 部 件 , 设 计 时 要 允 许 系 统 不 间 断 运 行 , 或 者 在 设 备 运 行 的 条 件 下 , 系 统 的 主 要 件 和 备 用 件 能 相 互 切 换 和 停 机 维 修。一 般 用 途 的 系 统 只 需 要 提 供 润 滑 油(即 :不 提 供 密 封

油 , 而 且 不 需 要 蓄 能 器 来 满 足 瞬 间 的 工 况。

● 1.2.7 在 由 一 个 公 用 系 统 向 两 台 或 多 台 机 器(例 如 压 缩 机、齿 轮 传 动 装 置 或 电 动 机 供 油 的 场 合 , 在 买 方 应 与 这 个 公 共 油 系 统 提 供 油 的 设 备 卖 方 共 同 商 定 的 基 础 上 , 由 买 方 在 数 据 表 上 规 定 该 油 的 特 性。

注 :在 公 共 油 系 统 中 通 常 采 用 ISO G32 1.2.9 循 环 的 油 应 从 油 过 滤 器 的 上 游 开 始

注 :当 过 滤 后 的 油 旁 通 绕 过 设 备 , 并 直 接 返 回 到 油 箱 时 , 必 须 把 可 能 产 生 的 静 电 压(静 电 荷 减 到 最 低 限 度。

● 1.2.14 当 有 规 定 时 , 油 泵 , 滤 油 器 , 粗 滤 器 , 油 冷 却 器 , 排 放 收 集 器 , 阀 门 以 及 其 它 所 有 装 有 压 力 油 的 容 器 和 油 箱 外 部 的 零 部 件 均 使 用 碳 钢 制 造。1.2.15 除 非 另 有 规 定 , 可 以 把 组 件 浸 入 油 箱 , 这 些 部 件 可 以 使 用 铸 铁 制 造。● 1.2.16 当 有 规 定 时 , 应 提 供 放 空 阀 , 排 放 阀 和 管 道 , 以 便 在 设 备 运 行 期 间 可 以 排 放、清 理 和 往 空 转 组 件 里 再 注 油。

1.2.18卖 方 应 向 买 方 建 议 , 并 且 双 方 应 共 同 商 定 :在 润 滑 油 供 油 系 统 发 生 故 障 时 , 保 证 供 给 足 够 的 润 滑 油 所 必 须 采 用 的 特 殊 预 防 措 施。这 些 预 防 措 施 可 以 包 括 备 用 油 泵、停 车(高 位 油 箱。

1.3.底 座

主 要 部 件(泵、过 滤 器、冷 却 器 以 及 油 箱 应 直 接 安 装 在 钢 制 构 件 上 , 作 为 一 个 独 立 油 站 或 与 用 油 设 备 的 底 座 构 成 一 体。

(其 余 各 条 同 第 二 篇 1.4.油 箱

(1.4.1~1.4.6 条 基 本 上 同 第 二 篇 1.4.7 加 热

● 1.4.7.1 买 方 应 规 定 是 否 提 供 电 加 热 器。

注 :当 油 位 降 到 低 于 最 低 操 作 油 位 时 , 对 于 浸 入 式 电 加 热 器 , 买 方 应 提 供 断 电 联 锁 保 护 装 置。

1.5 泵 和 驱 动 机

● 1.5.1 油 系 统 至 少 应 包 括 适 合 于 连 续 运 行 的 主 油 泵。应 采 用 ASME B73.1 卧 式 离 心 泵 或 立 式 离 心 泵(液 下 泵 或 ASME B73.2管 道 泵 , 或 采 用 回 转 式 容 积 泵。1.5.2 每 一 台 泵 应 设 有 自 己 的 驱 动 机。

1.5.3 除 非 另 有 规 定 , 主 油 泵(除 非 是 轴 驱 动 应 是 电 动 机 驱 动 的。注 :当 主 油 泵 和 备 用 油 泵 是 电 动 机 驱 动 时 , 建 议 买 方 应 从 各 自 独 立 的 电 源 供 电。

注 :备 用 泵 始 终 应 使 用 电 动 机 驱 动 , 因 为 透平驱 动 的 泵 启 动 时 间 要 相 对 地 长 些。

● 1.5.4 当 有 规 定 时 , 透平驱 动 的 泵 可 以 作 为 主 油 泵 提 供。● 1.5.4.1 当 有 规 定 , 并 当 提 供 轴 驱 动 的 泵 时 , 应 使 用 电 动 机 驱 动 的 备 用 泵 来 启 动 , 并 作 为 主 油 泵 有 故 障 时 机 器 启 动 时 用。

(1.5.5 ~ 1.5.19 条 基 本 上 同 第 二 篇 1.6 冷 却 器

1.6.1 如 果 要 求 供 油 温 度 保 持 在 50℃ , 应 提 供 一 个 单 油 冷 器。(1.6.2 ~ 1.6.7 条 基 本 上 同 第 二 篇 1.7 油 过 滤 器

1.7.1 至 少 应 提 供 一 个 可 以 更 换 的 油 过 滤 器。根 据 ISO 4572 之 规 定 , 对 于

25μm 的 颗 粒 , 过 滤 效 率 应 为 99.5%。运 转 试 验 结 束 时 的 压 差 为 3.5bar ? ?。● 1.7.2 当 有 规 定 时 , 对 于 10μm 的 颗 粒 , 可 更 换 的 过 滤 器 应 具 有 90% 的 过 滤 效 率。

对 于 15μm 的 颗 粒 应 具 有 99.5% 的 过 滤 效 率。

两 者 根 据 ISO 4572 之 规 定 , 运 转 试 验 结 束 时 的 压 差 为 3.5bar ? ? ● 1.7.3 当 有 规 定 时 , 应 提 供 双 联 过 滤 器。1.7.3.1油 过 滤 器 应 安 装 在 冷 却 器 的 下 游 段。

/● 1.7.3.8 对 于 双 联 过 滤 器 , 买 方 可 以 规 定 不 工 作 时 过 滤 器 的 过 压 保 护。(其 余 条 款 , 尤 其 是 双 联 过 滤 器 条 款 基 本 上 同 第 二 篇

1.8 转 换 阀

3.解析几何初步教学反思 篇三

直线与方程教学反思总结

学习解析几何知识,“解析法”思想始终贯穿在全章的每个知识点,同时“转化、讨论”思想也相映其中,无形中增添了数学的魅力以及优化了知识结构。在学习直线与方程时,重点是学习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以直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进坐标系,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从方程的角度来研究直线,包括位置关系及度量关系。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相对立体几何而言,平面解析几何的学习是轻松的、容易的,但是,也存在“运算量大,解题过程繁琐,结果容易出错”等致命的弱点等,无疑也影响了解题的质量及效率。

在进行直线与方程的教学中,要重视过程教学,不仅要重视公式的应用,教师更要充分展示公式的背景,与学生一道经历公式的形成过程,同时在应用中巩固公式。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推导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从中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应该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遵循上述思路开展教学的.,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谈一下对直线与方程的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反思:

基本上达到了预定教学的目标,由于个别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课后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2)教学过程的反思:

通过问题引入,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思维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师生互动与沟通缺少一点默契,尤其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待以后不断改进。

(3)教学结果的反思:

4.解析几何直线方程教案(好) 篇四

知识框架图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点斜式斜截式直线的方程两点式直线方程的综合运用截距式一般式两直线相交的判定及求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角及求法两直线垂直的条件直线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重合两直线重合的条件点在直线上的条件点到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距离的求法平行直线系直线系垂直直线系共点直线系其交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

规定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或0。

2、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即ktan90。

(1)斜率的计算公式(2)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时,应考虑到斜率存在于不存在这两种情况,否则会出现漏解。

(3)斜率是用来表示倾斜角不等于90的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的。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1、点斜式:过已知点x0,y0,且切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可以写成点斜式:yy0kxx0。

2、斜截式:若已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可以写成斜截式:ykxb

3、两点式:若已知直线经过x1,y1和x2,y2两点,且x1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两点式:

yy1y2y1xx1x2x1x2,y1y2,则

4、斜截式:若已知直线在想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ba0,b0,则直线方程可以写成斜截式:

xayb1。

5、特殊位置的直线方程:y轴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0;平行于y轴的直线方程为:xaa0;x轴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平行于x轴的直线方程为ybb0

6、一般式: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均可写成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的形式。反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两直线的平行于垂直 设两直线方程分别为

l1:yk1xb1或A1xB1xC10;l2:yk2xb2或A2xB2yC0A1,B1,C1,A2,B2,C2全部为零 的,当

1、l1//l2k1k2且b1b2或k1k2且b1b2或A1A2B1B2A1A2B1B2C1C2。特别

C1C2时两直线重合。

2、l1l2k1k21或A1A2B1B20

两直线的夹角

1、把两相交直线中的直线l1以逆时针方向绕交点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l2的角,它是向角,其范围是0。

2、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指由l1与l2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的最小角(或

0,l不大于直角的角),又称为1和l2所成的角,它的取得范围是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设点Px0,y0和直线l:AxByC0.1、若点d2p不在直线2l上,则点。

p到

l的距离为Ax0By0CAB点p在直线l上也满足

2、两平行线l1:AxByC10,l2:AxByC2直线系方程

0的距离为dC1C2AB22

具有某一个共同性质的一簇直线称为直线系,它的方程称为直线系方程,直线系方程通常只含有一个独立参数,常见的直角系有如下两类:

1、平行系

(1)斜率为k0(常数)的直线系:yk0xbb为参数(2)平行

线A0xB0y0A0,B0是不全为零的常数的直线系:A0xB0yC0C0。

2、垂直直线系(1)与斜率为k0k0(2)垂直

0的直线垂直的直线系:y1xb(b为参数)k0 线

于已知直A0xB0yC0A0、B0是不全为零的常数的直线系:B0x-A0y0为参数

3、过已知点的直线系

(1)以斜率k作为参数的直线系:yy0kxx0,直线过定点x0,y0;ykxb0,直线过定点0,b0。其中过定点且平行于y轴或与y轴重合的直线不在直线系内。过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

5.《解析几何》讲稿 篇五

学案 第九编 解析几何 主备人 张灵芝 总第49期

§9.7 双曲线

班级 姓名 等第

基础自测

1.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是(-4,0),(4,0),则双曲线方程为.2.过双曲线x-y=8的左焦点F1有一条弦PQ在左支上,若|PQ|=7,F2是双曲线的右焦点,则△PF2Q的周长是.3.已知椭圆xa2222yb22=1(a>b>0)与双曲线

2xm

222yn2

22=1(m>0,n>0)有相同的焦点(-c,0)和

(c,0).若c是a与m的等比中项,n是m与c的等差中项,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4.设F1、F2分别是双曲线xa22yb22=1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上存在点A,使∠F1AF2=90°且|AF1|=3|AF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5.已知P是双曲线xa22y29=1右支上的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y=0,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PF2|=3,则|PF1|=.例题精讲

例1 已知动圆M与圆C1:(x+4)+y=2外切,与圆C2:(x-4)+y=2内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例2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与双曲线

297);(2)与双曲线x22

x29y216=1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3,316y24=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2).例3 双曲线C:xa22yb22=1(a>0,b>0)的右顶点为A,x轴上有一点Q(2a,0),若C上存在一点P,使AP²PQ=0,求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巩固练习

1.由双曲线x29y24=1上的一点P与左、右两焦点F1、F2构成△PF1F2,求△PF1F2的内切圆与边F1F2的切点坐标.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程为2x±3y=0,(1)若双曲线经过P((2)若双曲线的焦距是

23.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1、F2在坐标轴上,离心率为

26,2),求双曲线方程;

13,求双曲线方程;(3)若双曲线顶点间的距离是6,求双曲线方程.,且过点P(4,-

10).(1)求双曲线方程;(2)若点M(3,m)在双曲线上,求证:MF1²MF2=0;(3)求△F1MF2的面积.回顾总结

6.《解析几何》讲稿 篇六

教案 第九编 解析几何 主备人 张灵芝 总第46期

§9.4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基础自测

1.若直线ax+by=1与圆x+y=1相交,则P(a,b)与圆的位置关系为.答案 在圆外

2.若直线4x-3y-2=0与圆x+y-2ax+4y+a-12=0总有两个不同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6<a<4 3.两圆x+y-6x+16y-48=0与x+y+4x-8y-44=0的公切线条数为.答案 2 4.若直线y=k(x-2)+4与曲线y=1+答案 512,3422222

22224x2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5.(2008·重庆理,15)直线l与圆x+y+2x-4y+a=0(a<3)相交于两点A,B,弦AB的中点为(0,1),则直线l的方程为.答案 x-y+1=0 22例题精讲

例1 已知圆x+y-6mx-2(m-1)y+10m-2m-24=0(m∈R).(1)求证:不论m为何值,圆心在同一直线l上;(2)与l平行的直线中,哪些与圆相交、相切、相离;

(3)求证:任何一条平行于l且与圆相交的直线被各圆截得的弦长相等.(1)证明 配方得:(x-3m)+[y-(m-1)]=25,设圆心为(x,y),则l:x-3y-3=0,则圆心恒在直线l:x-3y-3=0上.(2)解 设与l平行的直线是l1:x-3y+b=0,则圆心到直线l1的距离为d=

3m3(m1)b10

2222

2x3mym1,消去m得

=

3b10.∵圆的半径为r=5,∴当d<r,即-5

10-3<b<

510-3时,直线与圆相交;

289 当d=r,即b=±510-3时,直线与圆相切;-3或b>5

-3时,直线与圆相离.3b10当d>r,即b<-51010(3)证明 对于任一条平行于l且与圆相交的直线l1:x-3y+b=0,由于圆心到直线l1的距离d=,弦长=2r2d2且r和d均为常量.∴任何一条平行于l且与圆相交的直线被各圆截得的弦长相等.2

2例2 从点A(-3,3)发出的光线l射到x轴上,被x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与圆x+y-4x-4y+7=0相切,求光线l 所在直线的方程.解 方法一 如图所示,设l与x轴交于点B(b,0),则kAB=率k反=3b33b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的斜.∴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3b3(x-b),即3x-(b+3)y-3b=0.∵已知圆x+y-4x-4y+7=0的圆心为C(2,2),半径为1, 6(b3)23b9(b3)222∴=1,解得b1=-34,b2=1.∴kAB=-43或kAB=-34.∴l的方程为4x+3y+3=0或3x+4y-3=0.方法二 已知圆C:x+y-4x-4y+7=0关于x轴对称的圆为C1:(x-2)+(y+2)=1,其圆心C1的坐标为(2,-2),半径为1,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与圆C1相切.5k5122222设l的方程为y-3=k(x+3),则=1,即12k+25k+12=0.22k∴k1=-43,k2=-34.则l的方程为4x+3y+3=0或3x+4y-3=0.方法三 设入射光线方程为y-3=k(x+3),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kx+b,由于二者横截距相等,b33kkk且后者与已知圆相切.∴2k2b121k,消去b得

5k51k21.即12k+25k+12=0,∴k1=-243,k2=-34.则l的方程为4x+3y+3=0或3x+4y-3=0.290 例3 已知圆C1:x+y-2mx+4y+m-5=0,圆C2:x+y+2x-2my+m-3=0,m为何值时,(1)圆C1与圆C2相外切;(2)圆C1与圆C2内含?

解 对于圆C1与圆C2的方程,经配方后C1:(x-m)+(y+2)=9;C2:(x+1)+(y-m)=4.222

2222222(1)如果C1与C2外切,则有2(m1)(m2)=3+2.(m+1)+(m+2)=25.m+3m-10=0,解得m=-5或m=2.∴当m=-5或m=2时,圆C1与圆C2外切;(2)如果C1与C2内含,则有

22(m1)(m2)<3-2.(m+1)+(m+2)<1,m+3m+2<0,222得-2<m<-1, ∴当-2<m<-1时,圆C1与圆C2内含.例4 已知点P(0,5)及圆C:x+y+4x-12y+24=0.(1)若直线l过P且被圆C截得的线段长为4(2)求过P点的圆C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解(1)方法一 如图所示,AB=422

3,求l的方程;

3,D是AB的中点,CD⊥AB,AD=2

3,圆x+y+4x-12y+24=0可化为(x+2)+(y-6)=16,圆心C(-2,6),半径r=4,故AC=4,在Rt△ACD中,可得CD=2.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的方程为y-5=kx,即kx-y+5=0.2k65k2由点C到直线AB的距离公式:=2,得k=

34.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3x-4y+20=0.(1)2又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方程为x=0.则y-12y+24=0,∴y1=6+2∴y2-y1=

3,y2=6-2

3, 3,故x=0满足题意.∴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4y+20=0或x=0.方法二 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的方程为y-5=kx,即y=kx+5, 291 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ykx5x2y2,消去y得(1+k)x+(4-2k)x-11=0

4x12y240设方程①的两根为

2k4xx1221kx1,x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x111221k2 ②

由弦长公式得1k|x1-x2|=(1k)[(x1x2)224x1x2]=4

3,将②式代入,解得k=

34,此时直线的方程为3x-4y+20=0.又k不存在时也满足题意,此时直线方程为x=0.∴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0或3x-4y+20=0.(2)设过P点的圆C的弦的中点为D(x,y),则CD⊥PD,即CD·PD=0,(x+2,y-6)·(x,y-5)=0,化简得所求轨迹方程为x+y+2x-11y+30=0.2

2巩固练习

1.m为何值时,直线2x-y+m=0与圆x+y=5.(1)无公共点;(2)截得的弦长为2;(3)交点处两条半径互相垂直.解(1)由已知,圆心为O(0,0),半径r=

m222

5, 圆心到直线2x-y+m=0的距离d==

2m5,(1)∵直线与圆无公共点,∴d>r,即

m5>

5,∴m>5或m<-5.故当m>5或m<-5时,直线与圆无公共点.(2)如图所示,由平面几何垂径定理知 r-d=1,即5-∴当m=±2222m52=1.得m=±25, 5时,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2.(3)如图所示,由于交点处两条半径互相垂直,292 ∴弦与过弦两端的半径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d=22r,即522m522·5,解得m=±

522.故当m=±22时,直线与圆在两交点处的两条半径互相垂直.2.从圆C:x+y-4x-6y+12=0外一点P(a,b)向圆引切线PT,T为切点,且|PT|=|PO|(O为原点).求|PT|的最小值及此时P的坐标.解 已知圆C的方程为(x-2)+(y-3)=1.∴圆心C的坐标为(2,3),半径r=1.如图所示,连结PC,CT.由平面几何知,|PT|=|PC|-|CT|=(a-2)+(b-3)-1.由已知,|PT|=|PO|,∴|PT|=|PO|,即(a-2)+(b-3)-1=a+b.化简得2a+3b-6=0.得|PT|=a+b=12***2

22222

192(13a-24a+36).12136132当a=时,|PT|min=6131313()2436=,13.|PT|的最小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是12131813.3.求过点P(4,-1)且与圆C:x+y+2x-6y+5=0切于点M(1,2)的圆的方程.解 方法一 设所求圆的圆心为A(m,n),半径为r,则A,M,C三点共线,且有|MA|=|AP|=r,23n2C(-1,3),则m11122(m1)(n2)2

222因为圆C:x+y+2x-6y+5=0的圆心为22,(m4)2(n1)2r解得m=3,n=1,r=5,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3)+(y-1)=5.22方法二 因为圆C:x+y+2x-6y+5=0过点M(1,2)的切线方程为2x-y=0, 所以设所求圆A的方程为x+y+2x-6y+5+(2x-y)=0, 因为点P(4,-1)在圆上,所以代入圆A的方程,解得=-4,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y-6x-2y+5=0.293 22224.圆x+y=8内一点P(-1,2),过点P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直线l交圆于A、B两点.(1)当=3422时,求AB的长;

(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求直线l的方程.解(1)当=34时,kAB=-1,001222直线AB的方程为y-2=-(x+1),即x+y-1=0.故圆心(0,0)到AB的距离d=12=,从而弦长|AB|=28=30.(2)设A(x1,y1),B(x2,y2),则x1+x2=-2,y1+y2=4.x2y28,11由22x2y28,两式相减得(x1+x2)(x1-x2)+(y1+y2)(y1-y2)=0,即-2(x1-x2)+4(y1-y2)=0,∴kAB=12y1y2x1x212.∴直线l的方程为y-2=(x+1),即x-2y+5=0.回顾总结 知识 方法 思想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2008·辽宁理)若圆x+y=1与直线y=kx+2没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22答案(-3,3)2

2222.(2008·重庆理,3)圆O1:x+y-2x=0和圆O2:x+y-4y=0的位置关系是.答案 相交

3.已知圆C:(x-a)+(y-2)=4(a>0)及直线l:x-y+3=0,当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2则a=.答案 222

3时,-1 294 4.(2008·全国Ⅰ文)若直线答案 1a2xayb1与圆x+y=1有公共点,则

1a21b2与1的大小关系是.1b2≥1 225.能够使得圆x+y-2x+4y+1=0上恰有两个点到直线2x+y+c=0距离等于1的c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35,-5)∪(5,35)

26.(2008·湖北理)过点A(11,2)作圆x+y+2x-4y-164=0的弦,其中弦长为整数的共有 条.答案 32 7.设直线ax-y+3=0与圆(x-1)+(y-2)=4相交于A、B两点,且弦AB的长为2答案 0 8.(2008·湖南文,14)将圆x+y=1沿x轴正向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圆C,则圆C的方程是 ;若过点(3,0)的直线l和圆C相切,则直线l的斜率是.2222

223,则a=.答案(x-1)+y=1

二、解答题 33或-33

9.已知圆C:x+y+2x-4y+3=0.若圆C的切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求此切线的方程.解 ∵切线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切线的斜率是±1,或切线过原点.当切线不过原点时,设切线方程为y=-x+b或y=x+c,分别代入圆C的方程得 2x-2(b-3)x+(b-4b+3)=0.或2x+2(c-1)x+(c-4c+3)=0, 由于相切,则方程有等根,∴Δ1=0,即[2(b-3)]-4×2×(b-4b+3)=-b+2b+3=0, ∴b=3或-1,Δ2=0,即[2(c-1)]-4×2×(c-4c+3)=-c+6c-5=0.∴c=5或1, 当切线过原点时,设切线为y=kx,即kx-y=0.k21k2

2222

222

222由=2,得k=2±6,∴y=(2±

6)x.故所求切线方程为:x+y-3=0,x+y+1=0,x-y+5=0,x-y+1=0,y=(2±

295

6)x.10.已知曲线C:x+y-4ax+2ay-20+20a=0.(1)证明:不论a取何实数,曲线C必过定点;

(2)当a≠2时,证明曲线C是一个圆,且圆心在一条直线上;(3)若曲线C与x轴相切,求a的值.(1)证明 曲线C的方程可变形为(x+y-20)+(-4x+2y+20)a=0,22xy2002

222由4x2y200,解得x4y2,点(4,-2)满足C的方程,故曲线C过定点(4,-2).(2)证明 原方程配方得(x-2a)+(y+a)=5(a-2), ∵a≠2时,5(a-2)>0,∴C的方程表示圆心是(2a,-a),半径是设圆心坐标为(x,y),则有(3)解 由题意得222222

5|a-2|的圆.12x2aya,消去a得y=-52512x,故圆心必在直线y=-x上.5|a-2|=|a|,解得a=.11.已知圆C:x+y-2x+4y-4=0,问是否存在斜率是1的直线l,使l被圆C截得的弦AB,以AB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若存在,写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假设存在直线l满足题设条件,设l的方程为y=x+m,圆C化为(x-1)+(y+2)=9,圆心C(1,-2),则AB中点N是两直线x-y+m=0与y+2=-(x-1)的交点即Nm1m1,2222

2,以AB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AN|=|ON|,又CN⊥AB,|CN|=

12m2,∴|AN|=

9(3m)2.又|ON|=(m12)2(m12)2,由|AN|=|ON|,解得m=-4或m=1.∴存在直线l,其方程为y=x-4或y=x+1.12.设O为坐标原点,曲线x+y+2x-6y+1=0上有两点P、Q,满足关于直线x+my+4=0对称,又满足OP22·OQ=0.22(1)求m的值;(2)求直线PQ的方程.解(1)曲线方程为(x+1)+(y-3)=9表示圆心为(-1,3),半径为3的圆.296 ∵点P、Q在圆上且关于直线x+my+4=0对称,∴圆心(-1,3)在直线上,代入得m=-1.(2)∵直线PQ与直线y=x+4垂直,∴设P(x1,y1)、Q(x2,y2),PQ方程为y=-x+b.将直线y=-x+b代入圆的方程,得2x+2(4-b)x+b-6b+1=0.Δ=4(4-b)-4×2×(b-6b+1)>0,得2-322

2<b<2+3

22.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4-b),x1·x2=

b6b12.y1·y2=b-b(x1+x2)+x1·x2=

b26b12+4b.∵OP·OQ=0,∴x1x2+y1y2=0,即b-6b+1+4b=0,解得b=1∈(2-3∴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x+1.2,2+3

7.《解析几何》讲稿 篇七

2.二项式定理重点考查二项展开式中的指定项及二项式的展开式系数问题.

3.概率统计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知识,与高等数学联系非常密切,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内容,纵观全国及各自主命题省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概率与统计知识在选择、填空、解答三种题型中每年都有试题,分值在17分到20分之间.主要考查以下三点:

(1)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1.20高考试题预测

(1)高考对两个原理及二项式定理的考查.以基础题为主,考查形式比较稳定.

①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的概念及简单应用.例如全国Ⅰ,6;2010山东,8.

②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例如2010北京,4;2010浙江,17.

③从能力要求上看,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例如2010江西,14;2010上海,14.

④从内容上看,高考对二项式定理的考查,主要涉及利用通项公式求展开式的特定项,利用二项展开式性质求系数或与系数有关的问题,利用二项式定理进行近似计算.例如2010全国Ⅰ,5.

8.《解析几何》讲稿 篇八

专题:解析几何中一类对称问题研究

x2y2

1有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y4xm引例:试探究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椭圆43

对称?若存在,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1:已知直线ykx1与双曲线3x2y21相交于A,B两点,是否存在实数k,使A,B两点关于直线x2y0对称?若存在,求出实数k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2:已知抛物线C:y2x与直线l:ykx3,试问C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对称4的两点?若存在,求出实数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3: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C的一个顶点为B(0,1),右焦点到直线m:xy220的距离为3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9.《解析几何》讲稿 篇九

© 2011 菁优网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液化石油气的燃料之一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26个电子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7、(2011•滨州)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8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2009•芜湖)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9、(2001•上海)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得•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现象()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10、如图为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B、丙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的质量比为36:7:32:14 C、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11、(2011•天津)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22 D、4

12、(2011•沈阳)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中的粒子数: 原子 氢 碳 氧 钾

质子数 1 6 8 19

中子数 0 6 8 2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9

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3、(2011•南京)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环境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31 B、127 C、78 D、53

14、(2011•娄底)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15、(2010•重庆)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1 B、2 C、3 D、4

16、(2010•湛江)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17、(2010•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8、(2010•乐山)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19、(2010•广安)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A、电子 B、中子 C、原子核 D、质子

20、(2010•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21、(2009•南京)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22、(2008•益阳)我市桃花江核电站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核电站常用的某种核原料的原子中含一个质子二个中子.对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核电荷数为2 B、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C、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

23、(2008•青岛)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24、(2008•江西)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25、(2008•来宾)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容量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某种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3 B、4 C、5 D、7

26、(2008•广州)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27、(2007•台州)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氚可用“表示(其中“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28、(2007•上海)化合物MCl2中,M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可能为()A、1 B、10 C、11 D、12

29、(2004•天津)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 B、49 C、66 D、164

30、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水的组成;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并且它们都是纯净物.正确

D、氢氧化钠含氧元素也是化合物,但却是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

故选D.

点评: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不至于犯下把概念扩大或缩小的错误.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所以定义氧化物时使用的是“化合物”而非“物质”这一概念.

2、液化石油气的燃料之一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26个电子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由图可写出丙烷分子式:C3H8.丙烷分子中含有碳、氢原子,属于有机物.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3+1×8=26. 解答:解:A、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丙烷分子中含有碳、氢原子,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丙烷由大量的丙烷分子聚集而成的,但是不能说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故正确;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3+1×8=26.故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信息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抓住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原子的结构.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但在非化学变化中,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有关原子的结构的指示,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原子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原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并不是都由分子构成;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解答:解: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有些物质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故A错误;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故B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说法错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故C错误;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说法错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本身还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物质的三态中都存在间隔,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本身还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是最小粒子是错误的;

B、中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一定不变是错误的; C、因为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是正确的;

D、物质的固液气三态中都存在间隔,所以D也是错误的; 故答案选C.

点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7、(2011•滨州)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8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醇的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所构成,乙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6O;根据乙醇的化学式,完成对该物质的判断.

解答:解:A、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而非无不含C元素的无机物;故A不正确; B、每个乙醇的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所构成,每个C原子含6个质子、每个H原子含1个质子、每个O原子含8个原子,则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故B不正确;

C、乙醇C2H6O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3:2;故C正确;

D、由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可判断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非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分子中每个原子所含质子数的总和.

8、(2009•芜湖)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原子的构成方面的内容.

9、(2001•上海)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得•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现象()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本题要弄清分子和原子的内部构成.

解答:解:由于该题中观测到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可观测到分子和原子,而看不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故选D 点评: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构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如图为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B、丙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的质量比为36:7:32:14 C、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找出构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及数目,再根据原子的种类及数目进行各种原子的质量比的计算,判定质子数与电子数得出关系.

解答:解:A、丙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A正确;

B、丙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的质量比为:(12×3):(7×1):(16×2):14=36:7:32:14,B正确; C、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丙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每个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C错;

D、丙氨酸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在每种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D正确. 故选C

点评:在判定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时,不需要将每个原子的质子数或电子数加起来求和,这样就麻烦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每个原子中,质子数都等于电子数,分子中质子数的总和一定等于电子数的总和,所以,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11、(2011•天津)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22 D、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C.

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12、(2011•沈阳)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中的粒子数: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碳 氧 钾

19

0 6 8 20 6 8 19

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此题可通过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对相关选项做出判断即可,可用相关的反例进行说明.

解答:解:A、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故此选项错误.

B、氢原子内无中子,故此选项错误.

C、绝大多数原子内既含有质子与电子还含有中子,故此选项错误. D、由信息可知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图表的数据对选项进行分析.

13、(2011•南京)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环境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31 B、127 C、78 D、53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利用此知识解决即可.

解答:解: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所以碘131的核电荷数是53时,其核外电子数也等于53.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内部微粒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4、(2011•娄底)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的质量,不是实际质量.

解答:解:A、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B正确;

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C不正确;

D、由题意知1个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较大,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

15、(2010•重庆)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1 B、2 C、3 D、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则氚原子的核电荷数应和氢原子的一样.

解答:解: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则氚原子的核电荷数应和氢原子的一样,则为1. 故选A.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6、(2010•湛江)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因此该粒子不显电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7、(2010•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解答:解: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可知正确答案.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叙述正确,故A正确;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叙述错误,应原子核和电子,故B错误;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叙述错误,应原子核和电子,故C错误;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叙述错误,应原子核和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8、(2010•乐山)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

核外电子数为

34、质子数为

34、中子数为79﹣34=45,核电荷数为34. 故选B.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9、(2010•广安)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A、电子 B、中子 C、原子核 D、质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故可知答案.

解答:解: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则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质子.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0、(2010•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和带电情况,原子和分子的联系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呈电中性,故A正确; B、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核外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所以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B错误;

C、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C正确;

D、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原子的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分子和原子的联系.

21、(2009•南京)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判断.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判断.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判断. D、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判断.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其中子数为239﹣94=145,所以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外电子数为94,所以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所以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电荷数为94,所以错误. 故选D.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和朝核问题成了国际焦点,因而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认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22、(2008•益阳)我市桃花江核电站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核电站常用的某种核原料的原子中含一个质子二个中子.对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核电荷数为2 B、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C、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故A错误;

B、根据含有一个质子必定是H元素,所以说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故B正确;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C错误;

D、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带1个单位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知识理解与与应用.

23、(2008•青岛)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标签图示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故A正确;

B、根据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故B正确;

C、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故C正确;

D、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理解原子的构成,及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4、(2008•江西)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构成解答本题.

解答:解释: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只有一种氢原子不含中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 故选D.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原子核中一定由质子,不一定有中子.

25、(2008•来宾)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容量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某种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3 B、4 C、5 D、7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中各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本题,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相等的且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解答:解:在原子中存在以下关系: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由于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所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熟记并能灵活运用它们.

26、(2008•广州)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对原子来说,对外不显电性,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选A.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27、(2007•台州)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氚可用“表示(其中“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表示的意义考虑,1表示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3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解答:解:因为3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中子数=3﹣1=2,核内质子数为1,核外电子数也是1,由图可知最外层运动着的是一个电子,由前面的推断知道了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在图中原子最里面黑圆圈有一个,白圆圈有两个,所以图中“●”表示的粒子是质子.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元素左下角数字是质子数,左上角数字是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28、(2007•上海)化合物MCl2中,M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可能为()A、1 B、10 C、11 D、12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由题意“化合物MCl2”,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M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解答:解:由题意“化合物MCl2”,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M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再结合选项中的质子数,结合“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画出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故知质子数为12.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9、(2004•天津)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 B、49 C、66 D、16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本题,并要结合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对这些关系要灵活运用. 解答:解:由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0、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反氢原子的结构中粒子所带的电荷正好相反.

解答:解: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氢原子的构成,故错误.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氢原子的构成,正确.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不正确,因为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正电荷.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不正确,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负电荷. 故选B

点评:要排除定向思维模式,善于改变课本上一些定性的知识. 菁优网 版权所有

上一篇:职业病危害与告知制度下一篇:砂石公司问题整改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