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案3

2024-08-16

法理学教案3(精选9篇)

1.法理学教案3 篇一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知道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培养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认识到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以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理学的评价,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社会背景,认识到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培养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提高自身修养。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宋明理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发展变化,(展示课件:春秋至汉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归纳儒学地位的变化。

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秦朝受到焚书坑儒的打击,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

师:下面我们继续来关注儒学在汉代以后的发展,“第2课 宋明理学”。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理学的概念。

一、理学的概念和代表人物(板书)教师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北师大版《历史 必修三》,第7页

师:根据材料,在把握理学这个概念的时候要注意请两点:第一,理学本质上说就是儒学,它一方面以儒学为基础,一方面是对儒学的发展。第二,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师:请你们根据图片思考,理学有哪些派别?其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 生:宋明理学主要有两个派别,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有陆九渊和王阳明。

师:很好。但还要注意两点:第一,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朝的王阳明。1.概念:(板书。注意两点)

2.派别及代表人物(板书。注意各自集大成者)

过渡语:吸取了诸子百家思想的儒学,为什么还会要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呢?我们来探究理学产生的背景。

展示课件:探究问题:理学产生的背景。

图1 河南洛阳白马寺

图2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师:我们先来看这两幅图片。图1是白马寺,它说明了什么现象? 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师:图2是道教名山。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由神仙方术结合了道家思想逐渐形成。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都是在什么时期呢? 生:东汉。

师:自东汉末年开始,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动荡和分裂的环境之中,随后就有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动荡。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佛教和道教的流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接着看材料。

材料一:“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生: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

师:大家都信宗教了,这会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师:看来理学产生的第一个背景,我们已经找到了。3.儒学产生的背景(板书)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广泛流传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板书)过渡:展示课件:

《三教图》(明•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到了李唐王朝时期,虽然国家统一,但由于统治大力提倡崇道、信佛、尊儒的政策,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怎样的思潮? 生:“三教合一”。

师:正是在这样的思潮下,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当然三者是相互吸收的。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板书)展示材料:

材料:古代中国所有的王朝,都是曾经借助一系列的仪式来确立自身的合法性,这叫“奉天承运”。宋初,在经历五代纷乱,权威失控,又看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斧声烛影,人们又如何确信这是一个拥有合理性合法的政府呢?所以不仅要采用一系列的礼仪,更需要一系列的思想文化策略。——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师:通过这段材料,我们还会发现理学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什么? 生:维护统治的需要。

(3)历经社会动荡、北宋统治者需要重建伦理纲常来维护统治(板书)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二、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板书)展示材料:

材料一:“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朱子

师:材料中的“生物之本也”告诉了我们理学的第一个观点是什么? 生:理是万物的本源。

师:这个“理”是什么?按照朱熹的意思,是“形而上之道”也。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个具体物体之上的共性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万物的根本。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种观点属于什么哲学类型? 生:唯心主义。

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

师:这个仁义礼智和君臣父子是先秦儒家强调的人之伦理,那朱熹在强调什么也是天理?

生:人的伦理道德。

师:那么,当人的欲望和伦理道德相违背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呢? 生:存天理,灭人欲。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理学在人的伦理道德和欲望之间,很明显地看重什么?

生:伦理道德。

师:我们能否看出理学中包含了佛教的思想呢? 生:能。因为佛教强调六根清净,克制七情六欲。

师:很好。同样,强调伦理道德,社会秩序也符合了谁的需要? 生:统治者。

师:很好。通过这些材料和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理学再次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继续处于东方不败的地位。所以,到了南宋以后,理学再次被称为官方哲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甚至影响到了海外。

师:那么,理学家认为如何才能很好的克制欲望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师:这里的“格”,就是探究的意思,“格物”,就是探究物体。为什么要来“格物”呢? 生:获得道理。

师:对。这就是理学的另一个内容,叫“格物致知”。那么,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应不应该这么做?比如做化学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白色沉淀,要不要钻研? 生:需要。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当时的理学家们看重的是什么?

生:伦理道德。

师:那理学家们格物就不注重科学了,而是直奔哪去了? 生:伦理道德。

师:这叫“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那么,如果这种思想得到推崇,会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生:阻碍作用。

师:到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国的科学发展落后于世界。理学的主要内容:(板书)1.“天理”是万物本源

2.人的伦理道德也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3.“格物致知”

影响:理学再次被称为官方哲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称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甚至影响到了海外。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心学”的思想。

三、“心学”的主要内容(板书)

师:“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朝的王阳明,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他的一则小故事。

展示材料(小故事1):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觉得是什么对万事万物的存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生:“心”。

师:对。这就是“心学”的核心思想,叫“心外无物”。师:这也是典型的什么哲学? 生:唯心主义。

师:心学明显的是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展示材料(小故事2):

为了格物致知,王阳明曾经一连七天静坐在他办的书院里观察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他废寝忘食、目不转睛地看着、想着,一直坐得支撑不住,病倒了,也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

材料:“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

师:由于王阳明“格物”的失败,于是他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师:王阳明认为人的道德天生就自带的,没必要格物,格自己就成。这就是“心学”的又一个思想“反省内心,以致良知”。

当然,王阳明的心学不仅仅是吸收禅宗的思想,更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那么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生:明朝中叶,社会动荡,世风日下。

师:王阳明认为这时人心所坏,想要反省人心,以达到什么目的呢? 生:维护社会秩序。师:那这又符合谁的需要? 生:统治者。师:结果怎么样? 生:被大力推崇。师:很好。

心学的内容(板书)1.“心外无物”

2.“反省内心,致良知” 心学的影响: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也被奉为官方思想。

师:我们把这两种思想放在一起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之处。(见课件略)过渡: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心学”“理学”的相同之处都是要求人们克制欲望,遵从伦理道德。我们现在就围绕这个话题来辩证地看待理学。首先,克制欲望去遵从伦理道德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 展示材料: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三寸金莲、残忍的童年

材料一: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

材料二:“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师:看完这些图片和文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讨论后回答):由于理学大力提倡伦理纲常,对中国妇女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摧残。师:很好。我们知道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些传统的伦理。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理学逐渐嵌入人们的骨髓,压制了人们正常的欲望,使中国社会失去活力。这正是我们今天提倡人性化的社会所不能接受的。

但是,在理学的影响下,人们的气节、品性也得到一定的熏陶。我们来看一下。展示材料:

材料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材料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材料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师: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高尚的品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总结,如何正确认识理学。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师:对待宋明理学,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生: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课堂小结

理学的产生是文化竞争的结果。由于思想和政治的结合,使理学成为明清数百年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竞争,理学日渐僵化,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教学反思

让复杂的理论通俗化,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辩证看待理学。

课后习题

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理学对生活的深远影响。

板书 宋明理学

一、理学的概念和代表人物

二、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三、“心学”的主要内容

2.法理学教案3 篇二

通过透明的蛤壳式泡罩,产品的形状、尺寸、颜色等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示,此外,产品也得以有效地固定。考虑到产品尺寸小,易被窃,这款包装还增加了防窃启的功能,关键是它能在不使用热封工艺的情形下实现这一功能。该包装的泡罩部分与纸板部分相互稳固地咬合在一起,泡罩周围设计有一圈线缝,在视觉上易给人一种其是采用热封工艺的错觉,会让小偷误以为该包装很难打开,从而在小偷的心理上垒起一座防窃启的高墙。

错觉归错觉,其实这款包装能够在不使用裁剪工具的情况下被打开。但消费者购买后需仔细阅读包装的开启说明,才能找到开启包装的秘诀。而对于小偷来说,行窃前估计很难有心情先去仔细阅读包装说明吧。

比利时化妆品品牌Mylène的拥有者提出这样的诉求:希望在销售终端向消费者呈现一款能够打动人心的包装产品。作为比利时的纸板专家,Antilope自有妙计。两者最终达成的合作结果如图所示,该设计荣获了2013年Pro Carton/ECMA纸盒奖中的美容&化妆品类单项奖。

这是一款Mylène品牌化妆品的二级销售包装,在折叠纸盒的正面及侧面都模切有花朵图案,相比印刷上去的图案,别有一番景致,显得简约而又不失奢华感。纸盒的正面还添加有“限量版”的文字说明,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这是一批小批量的包装产品。Antilope公司的Highcon Euclid数码模切压痕机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发挥,精准的激光模切技术确保了图案的展现效果,且实现了小批量包装模切压痕的技术需求。

此外,纸板用材也满足了Mylène在包装可回收方面的要求。该折叠纸盒在保护内装物、保证堆码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案例一:激光打孔+压敏标签

Conveni是荷兰一家富有创新力的食品生产企业,前不久收购了荷兰食品生产商Qizini的即食食品和披萨业务。现有的包装材料存货清空后,Qizini品牌即食食品将进入Conveni品牌名下的零售渠道。

采用活性包装技术的Qizini品牌即食食品,在过去的几年里主要在荷兰市场进行销售。如图所示(也可参照案例2的包装造型),它是一款内部分隔为两个独立方格的注射成型聚丙烯容器,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进行热封。容器内一格盛装蔬菜,另一格盛装生的或半熟的蛋白质类食品(如鱼肉、鸡肉、猪肉),蛋白质食品格采用气调保鲜包装,可在冷藏状态下保持8~9天的货架寿命。容器外有一圈纸板套筒,印有品牌及产品信息。

LDPE薄膜表面经过激光打孔处理,其中,蔬菜格上方有两处打孔区域——A孔区、B孔区,蛋白质格上方有一处打孔区域——C孔区。蔬菜格上方的B孔区贴有直径为10mm的低密度聚乙烯压敏标签,A孔区表面不做任何覆盖处理,因此蔬菜格内的新鲜蔬菜仍可畅通地呼吸,蔬菜的新鲜度也得以维持得更久。蛋白质格上方的C孔区表面也贴有压敏标签,因此,内部的气调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持。

Qizini品牌即食食品的烹饪是通过加热过程中包装内部积聚的蒸汽及气压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LDPE薄膜表面开孔的用途。

当消费者揭开外部的纸板套筒,将未拆封的包装连同食物一起放入微波炉内加热时,轻启B、C孔区上方的压敏标签,露出开孔,可避免加热过程中因包装内蒸汽积聚、气压上升而引起爆炸的情况发生。

通常来说,蔬菜和蛋白质类食品需要的烹饪条件并不相同,蔬菜需要的蒸汽更少,气压也更小。在这款包装设计中,由于蔬菜格上方有A、B两个开孔区,加热时其内部积聚的蒸汽与气压也就比上方只有一个开孔区的蛋白质格内积聚的蒸汽更少,从而消费者可以在4~6分钟的时间内同时完成蔬菜和蛋白质类食物的加热,两种食物不仅都能热熟,蔬菜的营养价值还不会因加热过度受到影响。

目前,这个净重为450g的Qizini品牌即食食品采用冷链配送,单价为4~5欧元/盒。

案例二:模内贴微波屏蔽标签

案例一介绍的Qizini品牌即食食品,通过蒸汽及气压组合烹饪的方式,获得的食品口感还不错。但Conveni公司认为该包装形式仍有改进的空间,于是在案例一提供的包装形式基础上引入Shieltronics微波屏蔽技术。这一技术能够控制微波强度,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让需要较少微波能量即可完成加热的食物能够与其他需要较多微波能量进行加热的食物一起,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加热。

Conveni公司经过大规模的测试,最终获得了重大成功。最极端的一次试验是他们将水放在未做微波屏蔽处理的包装方格内,冰冻的冰淇淋则放置在另一方格内,然后将包装放置在微波炉内加热,以查看微波屏蔽的效果。加热完成、打开微波炉后,Conveni公司看到了非常神奇的一幕:水已经开了,而冰淇淋却丝毫未受影响,静待享用。Conveni公司旨在通过这一试验来展示这一技术可以达到的水平。

3.法理学教案3 篇三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 学习目标

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相对论、量子论的意义。

★ 主干梳理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

(1)背景: 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2)成就:

①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和。②物理学: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

③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3)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 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1)标志: 年牛顿发表,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2)特点:以 为基础,以 为表达形式。(3)意义:

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②经典力学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牛顿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1.历史背景: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提出:,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2)内容:相对论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和 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 状态。

3.意义:

(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 时空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 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诞生的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2)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

(1)诞生: 年,德国物理学家 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普朗克由于创立了量子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发展:

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 效应。②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 的量子理论。③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2)与 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并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3)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问题探究

归纳近代科技产生、发展的原因。(从经济、政治、思想、个人等方面考虑)

★ 巩固练习

1.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对人类的主要理论贡献是

A.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B.发现落体定律 C.提出相对论 D.创立量子力学

2.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哪一理论的内容

A.万有引力定律 B.狭义相对论 c.惯性定律 D.广义相对论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B、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C、相对论的提出证明经典的物理学是完全错误的

D、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4.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 B牛顿理论的推测

C.法拉第学说的计算 D.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揭示 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的关系是

A.完全继承 B.完全否定 C.有否定、有发展 D.没有任何关系

6.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

A、牛顿力学 B、相对论 C、量子假说 D、量子论、相对论

8.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达尔文 B、法拉第 C、居里夫人 D、爱因斯坦

9.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达尔文进化论 A.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 B.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演化而来的

C.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D.改变了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10.下列活动冲击了封建神学,推动了生物学进展的有:

①文艺复兴 ②宗教改革 ③启蒙运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 ⑤工业革命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 ①③ D.①③④⑤

11.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选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 主干梳理

一、(一)文艺复兴运动;实验;近代;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验;数学。

(二)20世纪初;质量;空间;时间;分布;绝对;发展。

(三)1900;普朗克;光电;原子;量子论;相对论。

★ 问题探究

归纳近代科技产生、发展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是近代科技产生的前提和根本推动力。(2)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3)思想: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扫清了精神枷锁。(4)风气: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科研精神也有利于科技的发明和发展。(5)个人: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

4.班级管理学专题3 篇四

班级学习管理,我的理解就是通过班级管理的形式,激发、培养并完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习惯、方法、能力以及充沛的学习精力等等,从而达到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班级管理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方式:班主任的直接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在学习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采用两种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就像一个家庭,一个小社会,每天的事层出不穷,既烦杂又难当。作为班级灵魂人物的班主任,除了爱心、细心、耐心,还应当让学生们都来参加班级的管理,给予他们锻炼才干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同学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为班级的主人,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

一、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班级体的整体学习自觉性,养成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

⑴、关于学习的主体性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只有当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人时,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教师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泡影。

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正在成为自己学习活动主体的积极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自己逐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教师拟订的教学目的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目的,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就不仅是班主任一人的工作,而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配合,积极投身到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⑵、关于培养班级学习的整体自觉性。

班级学习的整体自觉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简单地看成是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必教”。一个好的学生,不仅要学会教师教的知识,还要学会自觉地独立获取知识。一个班级体,也应该有一种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学习自觉性。我认为,班主任学习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班级体形成这种自觉性。建立由“班主任--学习委员--科代表--小组长--同学”组成的学习过程管理体系,层层分工,明确自己的学习管理任务,逐项监督。学习主要是一种脑力劳动,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培养起学生从事脑力劳动的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学会自我约束,养成自我纪律。如要求学生每天读一定量的书;丰富知识,增长见闻;学会听教师讲课;对关键问题认真思考;确定自己学习的计划和制度;学会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刺激,把“必须”变“我要”;学会自制,对于任何学习任务都做到“限时”“按时”去完成: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避免游戏、娱乐等的诱惑,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与“明天再干”---这个勤奋最有害的敌人作斗争等等。

作为班主任,对以上培养学习自我纪律的措施应该尽早抓,从小事抓起,不间断地抓紧,抓住典型事例,抓得持之以恒。让学习的自觉性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当然,这需要有一个与不良习惯、惰性作斗争的过程,因此是长期的、艰苦的、反复的,它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毅力,也需要班主任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性。还有,这种“自我纪律”,是一种个体学习方式,每个学生能否执行自我纪律,别人往往不易检查,因此只有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自觉性,这种自我纪律才可能巩固并发挥应用的效能。

二、作为管理者应该注意的几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确立操作基点。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师生应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信任是理解的前提。从人格上来讲,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因此,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实行转变,一方面学生不是任意摆布的小孩,而是有独立人格的公民,他们的权利要得到尊重。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可能和需要,让每个学生在组织机构中发挥、发展其潜在能动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自发个性获得积极自主的发展。教师只有树立起这样的教育观,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事事落实到人,培养职任感与职任心。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

做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处理好三种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活力。第一,处理好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之间是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第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彼此信任的,有问题应该及时找老师沟通。4 建立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氛围。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比如按各人意愿、兴趣自愿结合的各种学科小组,学习互动小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小组,有临时性小组,如学雷锋小组,还有各种班级管理小组,如卫生小组等等„„每个小组定时定点开展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交流。多样化的小组几乎为每个同学提供了参与尝试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一方面每个同学可同时扮演几个角色,丰富学生角色体验,发展集体中丰富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每当班级开展活动时,各小组能自动投入参与班级活动,组员们在创造既有民主又有纪律的班级生活中体现负责精神,并确实地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及时对学生集体提出富有激励性的目标,抓住操作契机。班集体建设须在一个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实现,目标达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自信力,自我管理能力,班集体发展水平(因变量)提高的过程。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创造操作的条件。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生命。通过活动才能完成班集体建设目标中提出的任务,班集体的组织机构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完善,发挥它的骨架作用,而学生的个性也只有在活动中得到协调发展。为此,我们根据各机构的功能,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活动,每项活动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有总结。从时间看,活动有固定的、随机的。从内容看,有思想教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学习方法指导活动、游戏活动等。活动为自变量的操作提供了条件。经常进行评价,沟通操作信息。为使自变量的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并能及时进行调整,须保证班集体建设的信息反馈渠道畅通,而评价则是主要手段,从评价主体角度看,要千方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从评价时间看,有总结性评价(班委会、每日报告会结束前都要进行)和即时性评价(每当班级或学校举行活动结束后进行如主题班会、校运会);从评价内容看,不仅评价各种活动和交往的结果,更加重视评价其过程的合理化程度;从评价形式看,重视积极性评价,重视随机口头表扬,重视书面表扬。

三、总结

5.财务管理学阶段模拟3 篇五

1.1 债券票面收益率又称为()a.实际收益率 b.名义收益率 c.到期收益率 d.期间收益率

1.2 在并购投资的价值评估方法中,以企业的会计准则为基础,不考虑现实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动,属于一种静态的估价标准的为()a.贴现现金流量法

b.股息收益折现模型法 c.市盈率模型法

d.净资产账面价值法

1.3 下列对外投资方式中,属于直接投资的是()a.购买混合性证券 b.购买权益性证券 c.购买优先股股票

d.以无形资产投入到其他企业

1.4 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中,由于发生汇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风险是()a.利率风险 b.市场风险 c.通货膨胀风险 d.外汇风险

1.5 能够根据原始凭证直接计入某一成本对象的生产费用叫做()a.直接费用 b.间接费用 c.变动成本

d.生产经营支出

1.6 与金融远期合约相比,金融期货的最大特点是()a.预先商定价格

b.具有套期保值功能 c.合约标准化

d.可实现价格发现功能

1.7 债券到期收益率中的收益是指()a.利息收入

b.一部分资本收益 c.买卖中的差价收入

d.既包括利息收入,又包括一部分资本收益

1.8 与股票投资相比,下列属于企业债券投资特点的是()a.投资风险大

b.投资者的权利小 c.收益不稳定

d.无固定偿还期限

1.9 对生产工艺上有前后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并购是()a.横向并购 b.多元并购 c.混合并购 d.纵向并购

1.10 不能成为成本控制标准的是()a.目标成本 b.计划指标 c.消耗定额 d.控制制度

1.11 从债券购入日到卖出日为止这段时间的年利率为()a.票面收益率

b.持有期间收益率 c.到期收益率

d.最终实际收益率

1.12 企业以机器设备投入其他单位所进行的投资是()a.债权投资 b.间接投资 c.短期投资 d.直接投资

1.13 金融远期合约的投资风险的特点为()a.对风险和收益的完全放开 b.既锁定风险又锁定收益

c.合约交易双方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 d.对风险和收益实行一次性双向锁定

1.14 根据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不同,企业购买其他企业债券的投资行为属于()a.股权投资 b.债权投资 c.间接投资 d.直接投资

1.15 在下面投资方式中,风险最大的是()a.普通股票 b.优先股票 c.公司债券 d.金融债券

1.16 某制造企业以现金购买其原材料供应商企业的股票,这种并购行为是()a.纵向并购 b.横向并购 c.混合并购

d.股权交易并购

1.17 下列各项费用中应计入财务费用的有()a.汇兑损失 b.企业筹建期间利息支出 c.债券利息收入 d.股票溢价收入

1.18 产品成本不包括()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

1.19 下列不属于期间费用的是()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制造费用

1.20 下列各项中,属于股票投资特点的是()a.投资风险大 b.投资收益稳定 c.投资具有到期日 d.投资者的权利最小

1.21 以下对债券投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有()a.投资风险大 b.有到期日

c.有固定的利息收入

d.投资人所得利息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

1.22 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出现的交易伙伴践约风险称为()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法律风险

1.23 下列税金中,不列入管理费用的是()a.房产税

b.车船使用税 c.消费税

d.土地使用税

1.24 某公司的普通股基年股利为每股2元,预计年股利增长率为4%,如果企业期望的收益率为12%。则该普通股的内在价值是()a.17.33元 b.25元 c.26元 d.52元

1.25 按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划分,企业购买其他企业少量股票并短期持有属于()a.股权投资 b.间接投资 c.直接投资 d.短期投资 1.26 对外投资按形成的企业拥有的权益的不同,分为()a.实物投资与证券投资 b.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 c.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 d.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

1.27 以下各项属于债权投资的是()a.并购投资

b.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 c.投资设立参股子公司 d.租赁投资

1.28 投资者购入市场上已经流通的债券,并在到期日之前售出,得到的收益率是()a.票面收益率 b.到期收益率 c.持有期间收益率 d.最终实际收益率

1.29 按照费用能否被责任单位控制,可将费用划分为()a.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b.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 c.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d.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1.30 工业企业的成本计划,除包括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和期间费用预算外,还包括()a.生产费用预算

b.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成本降低额计划 c.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d.不可比产品总成本计划

2.多选题

2.1 进行成本费用管理时,要正确区分各种支出的性质,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具体说是要()

a.划清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b.划清生产经营性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c.划清生产经营性支出与收益分配性支出的界限 d.划清固定资产支出与非固定资产支出的界限 e

划清本期支出和非本期支出的界限 2.2 企业并购投资的主要目的有()a.谋求管理协同效应 b.谋求经营协同效应 c.财务协同效应 d.降低代理成本 e

实现战略重组,开展多元化经营 2.3 金融衍生工具的总体风险有()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法律风险 e

购买力风险

2.4 工业企业制造成本包括的项目有()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e

销售费用

2.5 企业目标成本的分解方法一般有()a.按产品的结构分解

b.按产品的创造过程分解 c.按产品的重要程度分解 d.按产品的盈利能力分解 e

按产品成本的经济用途分解

2.6 下列对成本和费用的表述,正确的有()a.成本计算在先,费用计算在后

b.费用是按照整个企业计算的,而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

c.费用是按会计期间划分的,一般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耗费 d.成本是按一定对象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否完成划分的 e

当期的生产费用与当期完工产品的成本是一致的 2.7 对外间接投资的方式有()a.股票投资 b.兼并投资 c.债券投资 d.信托投资 e

银行借款

2.8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特点有()a.变现速度慢

b.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c.流动性差

d.投资回收期长 e

收益稳定

2.9 成本费用按照费用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a.变动费用 b.固定费用 c.直接费用 d.间接费用 e

可控费用

6.安全管理学考点3(小抄版) 篇六

2职业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通常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所有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和因素。3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4安全性: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恶的一种品质。5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6管理: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系统原理: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人本原理:在管理活动中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弹性原理:管理是在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必须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有效的实现动态管理。7 安全管理: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9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1根据对事故的分析可知,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而这些原因中的80%左右都与管理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改进安全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85%的事故。2当今”安全第一”的口号几乎已经响遍整个世界,只有良好的管理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只有减少事故的发生才有可能保障经济效益 3从控制事故的效果讲,安全管理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控制事故所采用的手段,包括技术和管理手段,是由管理部门选择并确定的,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资金投入及有限的技术水平的条件下,通过管理手段控制事故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式。

第二章1事故:人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终止的事件。2海因里希法则: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没有伤害的事故事件数=1:29:300 3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一方面的原因:防护,保险信号等的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者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4事故的间接原因:七种,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身体的原因,精神的原因,管理上的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的原因。前五种称为二次原因,后两种称为基础原因。5 海因里希模型5块骨牌是:M遗传及社会环境,P人的缺点,H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D事故,A伤害6瑟利模型: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人对危险的感觉阶段、认识阶段和响应阶段。6个问题,即(1)危险的出现(或释放)有警告吗?(2)感觉到这个警告吗?(3)认识到了这个警告吗?(4)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5)决定要采取行动吗?(6)能够避免危险吗?7两类伤害: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的损伤阈值的能量而产生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局部货真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8事故统计方法:柱状图、事故发生趋势图、伤亡事故管理图、扇形图、玫瑰图、分布图。9.事故控制图及其意义?答:伤亡事故控制图也称伤亡事故管理图。为了预防伤亡事故发生,降低伤亡事故发生频率,企业、部门广泛开展目标管理。伤亡事故管理图是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中,为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而经常使用的一种统计图。9 事故统计指标:伤亡事故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第三章1事故调查工作对于安全管里的重要性可归纳为:最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法;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揭示新的活未被人注意的危险;可以确认管理系统的缺陷;是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事故调查的准备:调查计划,人员组成及培训,调查的物质准备。3 事故调查的具体步骤,事故现场的处理,事故现场的勘察,人证的保护与问询,物证的收集与保护,事故现场照相,事故现场图和表格,典型事故的现场勘查。事故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1)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的具体资料;2)反映全面,提示本质,不做表面或片面文章;3)善于选用和安排材料,力求内容精炼,富有吸引力

第四章1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3E原则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防止人的失误能力;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失误或者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防止能量蓄积的能力。3 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4 一遵二反三落实: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反对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监督与协助企业行政部门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与协调企业行政部门落实预防伤亡事故的各种措施,组织落实人人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做一件好事活动5特种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身,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重大危害的作业三级安全较能:厂级,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对策:安全检查,安全审查,安全评价6三同时。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安全审查验收包括可行性研究审查,初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审查。7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想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责任的保险行为。

第五章1 灾难性事件: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行终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2制定应急计划的步骤:(1)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评估所涉及的危险。(3)任命应及计划实施负责人。(4)应急计划制定。(5)计划的批准,(6)人员培训,(7)应急演习,(8)计划的修改,及时沟通。3 应急计划的内容:(1)指导方针(2)目的(3)人员安排(4)控制中心(5)消防设备设施(6)灾难性事件分类及描述(7厂区分布图(8)医疗设备设施(9)安全区分布(10)疏散路线(11)通讯(12)应急关闭(13)外来人员控制(14)安全保卫(15)回复与修理(16)运输(17培训(18)应急设施(19)个体防护设备(4)应急计划制定。(20)资料保护。

4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六章1 全法规: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关法令、规程、条例规定等法律文件的总称。2 “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3“五项规定“:规定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和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五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章1 系统安全:在系统的寿命周期的所以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2系统安全的主要特点:1早:在系统设计和构思阶段分析整个系统寿命的安全问题2快:由于早期设计,只对图纸加以修改,比在试验甚至使用阶段发现问题后在采取措施快。3省:只需对图纸修改,比试验,生产后发现问题省的多。4好:通过设计方案的选择,保证安全性,比在产品投入使用后附加安全装置效果要好得多。5接口:子系统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3系统安全管理:确定系统安全大纲要求,保证系统安全工作项目和活动的计划,实施与完成与整个项目的要求相一致的一门管理学科。4全寿命周期六个阶段:(1)技术指标论证阶段,(2)方案论证及初步设计阶段,(3)工程研制阶段,(4)生产阶段,(5)使用和保障阶段,(6)报废或退役处理阶段。

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员工在预防事故,抵御灾害,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安全物质文化的建设,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安全精神文化的建设,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

7.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读书笔记3 篇七

一、概述

POCT的定义:床旁检验是指在患者医疗现场对任何医疗措施所需进行的检验,在患者身边或病床对其包括血、尿或其他样本在内的标本所进行的检验,这类检查方式可由实验室人员或非实验室人员完成。

POCT是poin-of-care testing的缩写,目前国内尚无统一中文译名,笼统而言是指在病人旁边分析病人标本的一种检验技术,它能在床旁、护理部、病房或任何其它在中心实验室之外的地方进行,因此被称为靠近病人的测试、辅助性测试、床旁测试、另处检验、分散化检验等等。总之,如果测试不在中心实验室做,并且它是一个可移动的系统,就可以称为POCT,其主要特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快速。

二、POCT的质量控制

1、实验方法与仪器的选择。

2、为了便于质量管理,同一家医疗机构内同一POCT检测项目应使用同一个使用厂家的仪器和试剂。

3、检验过程中操作者要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定标、质量控制、检验操作。

4、建立POCT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控是为了监测和评价POCT血糖仪的质量,以决定检测报告是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室内质控的建立,防止了检测结果因环境因素、仪器故障、试剂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临床由于对室内质控图的应用不多,对质量图及质控方法缺乏了解是也是他们缺乏质量意识的重要原因。

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均适用于POCT血糖仪的质量控制。

三、血糖仪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1)测试前的准备:检测试纸条和质控品储存是否恰当;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清洁血糖仪;检查质控品的有效期。

8.食品毒理学第3阶段测试题3b 篇八

1、海洋鱼类腐败变质后将产生一定数量的(),该物质为强生物活性物质,摄入后使机体发生中毒。

A、精胺B、腐胺C、尸胺D、组胺

2、研究表明,外源凝集素摄入后与()结合,减少了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从而 造成动物营养素缺乏和生长迟缓。

A、胃表皮细胞B、肠道上皮细胞C、肝细胞D、肝小体

3、龙葵碱糖苷有较强的毒性,主要通过抑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

A、磷酸酯酶B、胆碱酯酶C、胆碱过氧化物酶D、脂肪酶

4、()是黄曲霉毒素的最终致癌物。

A、黄曲霉毒素B1-8,9-环氧化物B、黄曲霉毒素B1-8,9-二醇

C、黄曲霉素D、黄曲霉胺

5、对于黄曲霉毒素而言,较为有效的化学去毒方法是使用()。

A、过氧化氢B、臭氧C、氯气D、氨水

6、()是在有机氯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作为微量不纯物而生成的非商业性目的的副产品。

A、多环芳烃B、多氯联苯C、苯并[a]芘D、二噁英

7、一般而言,()和相继的磷酸三脂酶水解是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主要的代谢途径。

A、氧化B、还原C、加成D、氢化

8、抗氧化剂不仅可以防止由()引发的油脂酸败,亦可消除由人体产生的内源性活性氧自由基。

A、羟基自由基B、超氧自由基C、过氧化氢D、氧化物

9、风险性评价的进行首先要确定食品中可能有哪些危害成分或不安全因素,即()。

A、危害确定B、危害鉴定C、接触量评估D、风险鉴定

10、从理论上讲,任何外源基因的转入都可能导致遗传工程体产生不可预知的或意外的变化,其中包括()。

A、多向效应B、协同效应C、单向效应D、双向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

1、雪卡中毒主要影响人类的()。

A、胃肠道B、神经系统C、血液系统D、内分泌系统

2、下列属于血管活性胺的是:()。

A、腐胺B、尸胺C、多巴胺D、酪胺

3、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感染性中毒,主要表现为()。

A、急性胃肠炎型B、急性菌痢型C、肠梗阻D、出血性肠炎

4、二噁英在环境中的共同特征表现为()。

A、热稳定性B、低挥发性C、脂溶性D、环境中高稳定性

5、以下能被酯酶水解的有机磷农药有()。

A、马拉硫磷B、对硫磷C、氧乐果D、脱甲基乐果

6、下列属于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

A、甲醛B、硼砂C、硫酸铜D、香豆素

7、食品安全性风险评价包括()。

A、危害确定B、危害鉴定C、接触量评估D、风险鉴定

8、新的过敏原评价决定树在评价过敏原时采用的方法包括()。

A、与过敏原数据库的同源性分析B、特异性血清筛选试验C、目标血清筛选试验

D、消化液抗性试验E、动物模型试验

9、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吸收途径包括()等。

A、皮肤吸收B、口服吸收C、呼吸道吸收D、毛发吸收

10、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包括()等。

A、燃料燃烧B、有机物土壤微生物分解C、甲壳类动物体内蓄积D、食品的熏制和烘烤

三、判断题

1、为了食用安全,无论对有无病变的淋巴腺,消费者应将其一律废弃。()

2、维生素A是机体内所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无论食用多大剂量都不会有害。()

3、在Ames检验中发现,槲皮素具有致诱变性,但没有代谢活性,但在反应系统中加入肝提取物可明显增加其诱变活性。()

4、麦角毒素需通过神经递质才能作用于平滑肌而收缩动脉。()

5、一般而言,湿热处理比干热处理能更有效地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6、人体内的二噁英蓄积量与年龄呈正相关。()

7、有机磷农药污染食品主要表现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8、作为食品容器消毒灭菌的消毒剂属于防腐剂。()

9、食品中有毒物质的毒理学数据主要从动物毒理学试验中获得,并能直接应用于人。()

10、在风险评估时,熟悉并不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安全,而仅仅意味着可以采用已知的管理程序。()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2、B3、B4、A5、D6、D7、A8、B9、A10、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2、ABCD3、ABD4、ABCD5、ACD6、ABCD7、ABCD8、ABCDE9、ABC10、AB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蚕豆病:是指食用蚕豆而引发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症。

2、神经性山黧豆中毒:是由于长期(超过3个月)食用山黧豆而引起的神经损伤型疾病,病症为腿麻痹加强、肌肉无力、僵直。

3、生物富集: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残留在各类生物体内的农药逐渐被积累起来,这就是生物富集现象。

4、防腐剂: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是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5、危害鉴定:是指对可能存在于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所造成的健康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一般和毒理学评价、残留水平和膳食消费结构相联系。

五、简答题

1、神经贝类毒素的中毒机制如何?

答:首先说明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机制,然后稍加论述。具体答案为:

神经性贝类毒素通过两种途径对人类产生危害。一种是人类通过食用受短裸甲藻污染的贝类引起神经性中毒和消化道症状;另一种是由于人类呼吸或接触了含有短裸甲藻细胞或其代谢物的海洋气溶胶颗粒所引发的呼吸道中毒和皮肤受刺激现象。

豚鼠回肠的体外实验证明,短裸甲藻毒素的致痉挛作用是增加神经后胆碱能神经纤维膜钠通道的通透性,使膜静息电位发生去极化所致。进一步神经药理研究显示,短裸甲藻毒素可选择性地开放钠通道,并抑制钠通道快速钠离子的失活而使细胞膜去极化,其与钠通道的结合,部位不同于河豚毒素和海葵毒素,提示是一种新的作用模式。

2、常见的细菌毒素有哪些?

答:首先列举常见的产生毒素的细菌,然后对其产生的毒素稍加论述。具体答案为:

(一)梭状芽孢杆菌-肉毒毒素

(二)蜡状芽孢杆菌-肠毒素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四)大肠埃希氏菌-致贺样毒素、肠毒素

3、二噁英的毒性表现为什么?

答:首先说明二噁英的毒性表现,然后稍加说明。具体答案为:

(1)急性毒性

(2)慢性毒性

(3)遗传毒性

(4)致癌性

(5)生殖毒性

(6)免疫毒性

4、简述日允许摄入量是如何制定的?

答:首先说明什么是日允许摄入量,然后具体论述其制定过程。具体答案为: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是指人体长期每天摄入某种农药,对健康不引起可察觉有害作用的剂量。ADI值是通过动物的慢性毒性试验求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除以安全系数,用相当于人体每千克体重每日允许摄入农药的毫克数表示,单位是mg/(kg·d),按下式计算:日允许摄入量(ADI)=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安全系数,安全系数一般为100。

5、简述根据实质等同性原则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答:首先说明其分类,然后稍加说明。具体答案为:

1996年FAO/WHO召开的第二次生物技术安全性评价专家咨询会议,将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食品分为三类:1)转基因食品与现有的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2)除某些特定的差异外,与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3)与传统食品没有实质等同性。

六、论述题

1、试述有机磷农药体内的代谢过程。

答:首先说明有机磷农药的主要代谢途径,然后具体论述。具体答案为:

9.法理学教案 篇九

班次:河南财经学院2009级法律本科班 任课教师:法学教研部 赵红艳

教材:21世纪法学教育规划教材《法理学》(修订版)

教学安排:本学期学员面授共七次课,每次课4个学时,共28学时。计划平均每个学时讲授一个章节,最后留四个学时带领学员进行总复习,做好考试准备。教学内容:共20章,详细内容见如下教学提纲。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法学体系

第三节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节 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五节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法的本体 第一章

法的概念

1.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所谓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强制性。(4)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5)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2.法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或根本意志,是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反映。不仅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而且包括法本身,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的阶级意志性和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法的不同层次的本质属性,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

第二章

法的要素

1、法律规则(1)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则从逻辑的角度看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

所谓假定条件,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所谓行为模式,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或范型的部分。行为模式分为三种:(1)可为模式。(2)应为模式。(3)勿为模式。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做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根据人们对行为模式所做出的实际行为的不同,法律后果又分为两种:(1)合法后果;(2)违法后果。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3)法律规则的分类

①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②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它又可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③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2、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根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

(1)法律原则的种类

①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②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③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2)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①在内容上的区别。②在适用范围上的区别。③在适用方式上的区别。④在作用上的区别。

3、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现象或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的法律概念和非基本的法律概念;根据其描述的对象,可以分为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涉人概念、涉物概念。

第三章

法的渊源与法的效力

1、法的渊源的概念(1)法的渊源的涵义

法的渊源一般有实质意义法的渊源和形式意义两种不同的解释。在实质意义上,法的渊源指法的内容的来源,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即根据法的效力来源不同而划分的法的不同形式如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判例法、习惯法、法理等。

(2)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

法的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法的非正式渊源则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

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5)行政规章;(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7)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这是由国家和法的本质所决定的。

3、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1)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归类、整理或编纂,使之集中起来作有系统的排列的活动。法律汇编与法律编纂是规范性文件系统化的两种基本方法。

①法律汇编,也叫法规汇编,是对已经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进行系统的排列,汇编成册。法律汇编不改变汇编的规定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不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因而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仅是一项技术意义上的工作。

②法典编纂。法典编纂:是指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编纂成具有完整结构的、统一的法典的活动。是国家的立法活动。

4.法的分类:

(1)国内法与国际法;(2)根本法与普通法;(3)一般法与特别法;(4)实体法与程序法;(5)成文法与不成文法;(6)公法与私法。(7)普通法与衡平法

第四章

法律体系

1、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也叫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和原则

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即调整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方法。仅依靠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这两个客观标准是不够的,还应考虑一些原则,使法律部门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划分法律部门的原则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第一,粗细恰当。第二,多寡合适。第三,主题定类。第四,逻辑与实用兼顾。

2、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它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状况。

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是不同的。法律体系指的是历史地形成的法的内部结构,而立法体系则是指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系统,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立法体系反映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但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要广泛得多。法律体系与法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系是指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

3、当代中国法律体系(1)公法、私法和社会法(2)当代中国法律部门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

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④商法;⑤经济法;⑥刑法;⑦诉讼法;⑧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分类和竞合 第二节 归责与免责

1、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1)法律责任的涵义

在有些场合,法律责任的涵义相当于义务。在多数场合,法律责任的涵义,指的是行为人做某种事或不做某种事所应承担的后果。

(2)法律责任的特点: ①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即法律责任的履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3)法律责任的种类

①民事责任;②刑事责任;③行政责任;④国家赔偿责任;⑤违宪责任。(4)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义务的关系

首先,法律责任规范着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后果防止权利行使不当或滥用权利;其次,在权利受到妨害,以及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又成为救济权利、强制履行义务或追加新义务的依据;再次,法律责任通过否定的法律后果成为对权利、义务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

2、归责与免责

归责,也叫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

在我国,归责原则主要可以概括为: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及合理性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2).公正原则。(3).效益原则。

(4).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在设定及归结法律责任时考虑人的心智与情感因素,以期真正发挥法律责任的功能。

免责,也称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从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免责形式:

(1)时效免责。(2)不诉及协议免责。(3)自首、立功免责。

(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即在财产责任中,在责任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或没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况下,有关国家机关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责任。

第六章

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与种类

法律关系主体,也称权利主体或权利义务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包括:①公民(自然人);②各种机构和组织;③国家。(2)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①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权利义务能力),是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在一般法律关系中,公民都具有权利能力;在某些法律关系中,可能需要特殊的权利能力。

②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其不仅意味着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参加到法律关系中来,而且意味着主体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己有意识的行为独立实现主体权利和法律义务。各国对行为能力都有年龄方面和健康状况方面的限制。

3、法律关系的内容

(1)、法律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一个完整的法律权利的结构,其内容实际上是三种权利要素——自由权、请求权和诉权的统一。

(2)、法律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

4、法律关系客体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也称权利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之—。

(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5、法律事实

(1)概念。是指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2)种类。法律事实依据它是否依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分为法律事实和法律行为。前者不依主体意志为转移,如战争、生老病死;后者如犯罪行为、合同行为等。

第七章

权利和义务

(1)概念

所谓法律权利,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一个完整的法律权利的结构,其内容实际上是三种权利要素——自由权、请求权和诉权的统一。所谓法律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人们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

义务的性质表现在两点:(1)义务所指出的,是人们的“应然”行为或未来行为,(2)义务具有强制履行的性质。

(2)分类 ①基本权利义务与普通权利义务。②绝对权利义务与相对权利义务。(3)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联系

第一,从结构上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第二,从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

第三,从产生和发展看,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

第四,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

第二编

法的原理 第八章

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的概念: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行为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2)法的规范作用: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

第一,指引作用。

第二,评价作用。

第三,预测作用。

第四,教育作用。

第五,强制作用。(3).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具有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表现为:

第一,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

第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这些事务与统治阶级并无直接联系,在客观上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

(4).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那种“法律虚无主义”是错误的,但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应看到法的作用的有限性。表现在:①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②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③法的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有限性。法有主观意志性、概括性,且讲究程序,不能具体、迅速、及时地解决问题。④实施法律受人员与物质条件的制约。

第九章

法的价值

1、法的价值的含义

法的价值是指法这种规范体系有哪些为人所重视、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1)体现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2)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律对于人们而言所拥有的正面意义,它体现了其属性中为人们所重视、珍惜的部分。

(3)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

2、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两者区别:

(1)判断的取向不同(2)判断的维度不同(3)判断的方法不同(4)判断的真伪不同

3、法的价值的种类(1)自由(2)秩序(3)正义

4、法的价值冲突解决原则:(1)价值位阶原则(2)个案平衡原则(3)比例原则

第十章

法的起源

1、法产生的根源

①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②阶级的产生是法产生的阶级根源。

2、法的产生的主要标志

①特殊公共权力系统即国家的产生。②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③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

3、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

(1)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原始社会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2)两者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会规范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

(3)两者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原始社会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力量和氏族部落领袖的威信保证实施的。

(4)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法适用于国家主权所及的地域内的所在居民;原始社会规范只适用于同血缘的本氏族部落成员。

4、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1)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

(2)法的产生经历了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3)法的产生经历了法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浑然一体到法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分化,法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第十一章

法的历史类型

1、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据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人类社会的法所作的分类。

人类社会存在四种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更替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必须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来实现的。

2.法的继承

法的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的继承是客观存在的,法就是在继承中发展的。

3.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某些因素是从另一个国家或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中输入的。

4、中国法的传统的特点

(1)在秩序的规范基础方面,礼法结合,以礼为主;(2)在秩序价值基础上,等级有序,家族体位(3)在规范的适用方面,恭行天理,执法原情(4)在法律体系的内部结构上,民刑不分,重刑轻民(5)在秩序的形成方式上,无讼是求。

5、法系

(1)、法系的概念和类别

法系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凡属于同一历史传统的法就构成一个法系,因此法系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

西方法学界通常认为,当代世界主要法系有三个: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法律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

(2)、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一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大陆法系包括两个支系,即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

大陆法系的特点:(1)全面继承罗马法:吸收了许多罗马私法的原则、制度,(2)实行法典化,法律规范的抽象化、概括化。(3)明确立法与司法的分工,强调制定法的权威,一般不承认法官的造法功能。(4)法学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3)、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英国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的法律的总称。英美法系包括英国法系和美国法系。

英美法系特点:(1)以英国为中心,英国普通法为基础;(2)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3)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向后看”的思维习惯;(4)在法律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5)体系庞杂,缺乏系统性;(6)注重程序的“诉讼中心主义”。

(4)、两大法系的比较

首先,法的渊源不同。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的法的渊源只是指制定法,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法院的判例、法理等,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在英美法系国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渊源,遵循先例是英美法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次,法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的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国家无公法和私法之分,法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

第三,法典编纂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承袭古代罗马法的传统,一般采用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国家通常不倾向法典形式,制定法往往是单行法律、法规。

第四,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审理方式,奉行干涉主义,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对抗制,实行当事人主义。

最后,在法律术语、概念上也有许多差别。进入20世纪后,这两种法系已相互靠拢,差异缩小,融合也在发生。

第三编

法的运行 第十二章

立法

1、立法的概念

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广义上的立法概念,泛指一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狭义上的立法是国家立法权意义的概念,仅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即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法制定、修改和废止宪法和法律的活动。立法是国家机关的专有活动和基本职能。

立法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制定完备而良善的法律是进行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立法体制(1)立法权限

(2)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性的立法体制,全国只有一个立法体系;同时又是多层次的。

3、立法原则

(1)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4、立法程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即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第十三章

法的实施

1、法的实施和实现(1)涵义

法的实施,是指法是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法的实现,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大体上指的是同一个事情。前者侧重过程,后者侧重于结果。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守法;执法;司法。

2、执法(1)涵义

狭义的执法,或法的执行,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公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2)执法的特点

①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②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目前在我国,执法主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二类,是各级政府中的行政职能部门。

③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④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执行法律既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社会管理的权力,也是它对社会,对民众承担的义务,既是职权.又是职责。

(3)法的执行基本原则

①依法行政的原则。②讲求效能的原则。

3、司法

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1)司法的特点

①司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

②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③司法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

④司法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和决定书等。(2)司法的原则

①司法公正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守法与违法(1)、守法

广义的法的遵守,就是法的实施,狭义的守法,专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在我国,所要遵守的法律,是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而且包括与宪法法和法律相符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所有法律渊源。

(2)、违法

广义的违法行为,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狭义的违法行为,也可称为一般侵权行为,包括民事侵权行为和行政侵权行为,指除犯罪外所有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政治权利,精神权利或知识产权的行为。

一般地说,违法行为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1)违法行为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2)违法行为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积极的作为或消极的不作为。

(3)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4)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5)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第十四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1、法律解释的涵义与特点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涵义的说明。①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②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③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事实上的价值取向性。④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2、法律解释的种类

(1)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所谓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的解释。也称有权解释。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的解释。

(2)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三种。

3、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法律解释体制,是指正式解释的权限划分。我国宪法规定,解释法律属于全国人大常委的职权。《立法法》对立法解释的内容,程序和效力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1)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也叫立法解释。

(2)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做的解释,也叫司法解释。(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解释,也叫行政解释。(4)地方政权机关的解释。

4、法律推理(1)法律推理的特点

法律推理,是人们在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解决问题的过程。特点:

①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②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现行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③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有着内在的联系。(2)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

①演绎推理的方法。也叫三段论的推理方式,是从一个共同要领联系着的两个性质的判断(大、小前提)出发,推论出另一个性质的判断(结论)。

②归纳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其优点主要在于:首先,同样案件同样处理。其次,归纳推理是一种不断积累经验,修正错误的过程。

③辨证推理

辨证推理,即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在出现疑难案件的场合就需要辨证推理。

类比推理是常用的一种辨证推理方法,类比推理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公式大体上是:一个规则适用于甲案件;乙案件在实质上与甲案件类似,因此,这个规则也可以适用于乙案件。

中国司法机关进行辨证推理时的依据:法律原则;国家政策;立法精神与目的;法理;国际通行做法及行业规范;公平、正义观念;合理性;判例;宪法条文。

④价值与规则的有机结合——法律推理正当性的保证。

第十五章

法治国家

1、法治

(1)法治的含义(2)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法是人权的体现和保障(3)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法制即一国、一地区法律制度之简称。只要有国家的存在就有法制。法治则与一定的民主制度有直接的联系与共生性。专制者的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君权至上便不可能有真正的依法治理。

2、法治国家(1)法治国家的含义(2)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方略的提出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第四编

法与社会

第十六章

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 法的社会基础

第十七章

法与经济

1、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2、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法与科学技术(1)科技进步对法的影响(2)法对科技进步的作用

第十八章

法与政治

1、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2、法与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法与政策的区别

(1)两者制定的机关和程序不同。(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3)两者调整的范围、方式不同。(4)两者的稳定性程度不同。

法与政策的相互作用

(1)法律以政策为指导。首先,政策是法律制定的依据。其次,政策对法律的执行具有指导作用。

(2)政策依靠法律贯彻实施。法律是国家政策和执政党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法律是目前现国家政策和执政党政策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3、法与国家

(1)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

(2)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十九章

法与道德

1、法与道德的区别

道德是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等观念以及同这些观念相应的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两者起源的时间不同。(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3)两者的具体内容规定不完全相同。

(4)两者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5)两者调整的范围不尽相同。

2、法与道德的联系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第一,法律规范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价值基础。第二,道德的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发展。第三,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第四,有些社会关系领域法律不能调整,加强道德调整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不足。

第二十章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1、法律意识的概念

2、法律意识的分类

3、法律意识的特征

4、法律意识的作用

5、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

6、法律文化的概念、特征和构成

7、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8、法与精神文明建设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共分四类题型,填空、选择、简答和论述题,卷面分数80分,平时成绩20分,总分100分。

上一篇:健康教育知识2下一篇:乡镇长工作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