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期末备考

2024-12-13

初中化学期末备考(精选16篇)

1.初中化学期末备考 篇一

初中作文第七讲

期末考试作文的注意事项

期末考试作文,作为成长阶段一次重要的作文,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下面简述应该准备的十个方面:

1、作文一定要注意卷面的整洁,一笔一划地把字写好。要养成好习惯,只要拿笔,就要写出端正的字来。在写字的时候,最好在格子上方留下点空隙,使每行之间,显得清晰。

2、必须学会5分钟内列提纲,要面对卷面的格子,想好哪个段写什么,写到卷面的什么位置。列提纲的时候,开头和结尾必须想详细,最好事先写出来。

3、开头结尾,不要很长。开头几句话就接近中心思想,三四行结束开头,不要弄大头作文。结尾是抒情或者归纳主题,语言优美,三四行结束,不要弄大尾巴结尾。注意,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

4、写记叙文,要想好叙事的层次,按时间或者按地点,或者按故事发生的节奏,一个层次一段。注意,假如某一段需要详细些,文字比较多,注意分段,死拉硬拽也要分段,不要一段超过七八行。如果写议论文,开头论点提出后,接下来的每段都是论证过程,一个论据就是一段。结尾可变相重复论点,稍微抒情。

5、时刻注意“的、地、得”的用法,这是语言的硬功夫,不能懈怠和马虎。平时形成好习惯,考试时不要出错。

6、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一般来说,一句话有主语谓语宾语等,这句话基本就结束了,这时就要用句号了。假如句子之间是同一类,可适当用分号。不能一逗到底。结尾或者合适的地方,可用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要规矩,也要丰富。

7、语言的精彩有奥妙。一是语言的华丽和词汇的丰富。二是比喻修辞的运用,比喻和排比,是最通用的方法。记住,不要干巴巴地讲述,注意引用点古诗词、修辞等等。

8、小学和初中作文考试,就按记叙文准备。开头结尾要准备好几套方法,什么类型用什么开头,你用什么方法比较拿手,考试前一两天,尤其是头天晚上,默记一下。准备结尾,要背好一两个结尾的语言类型,可以有排比、比喻或者反-1-

问。实在不行,就用做梦式结尾法。

9、写记叙文,无非是亲情、诚信、善良、爱心等等,记住,实现要准备好各种类型的,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典型的事例,到时候写进去。考场上临时想,很难想出动人心的事例来。

10、一般来说,试卷上的空格,比要求的字数要多一些。争取写满而不溢出。最理想的字数是就留下一两行的空格。

期末考试需掌握的几方面题材

1、、梦想类文章。如上一讲所提。假如你是一朵云,你的身体会是哪种形状?你会怎么走路?你穿什么衣服?你有哪些朋友?他们在哪儿?怎么去找他们玩?你喜欢在哪儿玩?你会想去哪儿旅行?你有什么心事?……请以《我是一朵云》为题目,结合现实生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写作技巧:此类作文,可模仿梦想类作文,展开想象,围绕关心的话题,以云的身份进行描述。

2、感恩类作文:翻看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次指点......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到我们的心田。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技巧之一: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恩父母。老师教导了我们,我们应该感恩老师。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心存一颗善良和感激的心。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写一篇关于感恩的记叙文,注意要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技巧之二: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施恩不图”的传统美德,但不乏“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可以针对“感恩”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通过事例,阐述自己的观点。

写作技巧之三:也可以编一个故事,写成小说,寓意深刻。

3、简单的话题作文

如:以“窗户”为话题的考试作文:心灵的窗户——眼睛

如:以“温暖”为题,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如:以“爱”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如:以“2009年的第一场雪”为题,写一篇作文。

4、给材料作文

老骆驼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凯旋归来。马和驴请老英雄去介绍经验。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老骆驼说,“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达了目的地。”

“就这些?没有了?”马和驴问。

“没有了,就这些。”

“唉!”马说,“我以为它能说出什么惊人的话来,谁知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完了。”“一点也不精彩,令人失望。”驴也深有同感。

是啊,人生中的这些“不精彩”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可是,正是由于这些“平凡”、“不精彩”,才孕育了成功与伟大。

请以“感受平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宇的文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5、半命题作文。

2.初中化学期末备考 篇二

一、理综三科是一盘棋, 应强化“大局意识”

由于理综是三科合卷的模式, 物理重在思维、化学看重细节、生物讲究积累, 所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此, 无论是理综各科老师, 还是学生, 都应该以“使学生的理综总分最高化”为原则和目标, 老师要在备考中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

1.指导学生平衡三科的学习时间

面对6科的学习, 对很多学生来说, 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 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 要指导学生合理分布学习时间, 让学生不要放弃任何一门学科, 即使某科基础不好, 也要用心学, 力求拿到基础分。当然, 学生的学习节奏是由老师定下的基调决定的, 所以这也需要各科老师的协调统一, 尤其是在作业的布置上, 要尽可能做到细水长流。

2.指导学生学会平衡三科的考试时间

高考要求在150分钟内, 学生要完成一张按“单选生化物, 双选物化生, 大题生化物”的顺序编排的试卷, 这种全新的试卷结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多数学生都要经过多次训练和反复尝试才能选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即使学生各科都比较优秀, 也有可能因为做题的顺序不当或时间安排不合理而难以取得高分。

理综的答题顺序不外乎两种:一是按试卷顺序作答, 二是分学科作答。

如果学生按试卷顺序答题, 建议选择题应安排在40~50分钟内完成;非选择题应控制在90~100分钟为宜。

在这两届的理综考试中, 我校学生多数都是选择分学科作答的答题方式。部分学生因为做题速度较慢和不会合理取舍题目等原因, 总是出现150分钟只够做完两科, 却留一科没能做的情况。因为没时间做而白白地丢掉这科的基础分, 真是十分可惜。因此, 我指导学生在考试时, 要把握好时间, 有把握的题目一定要能做到稳、准、快, 得全分。把不会做的题暂且搁置一边, 每科答题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50分钟。我敦促学生重视平时训练, 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理综考试后, 都要对该次考试的答题顺序进行评价与反思, 如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事实证明,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 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绩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此外, 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比较弱, 因此需要老师在学生前面, 必须重视并及时跟进和深入分析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反常现象。比如, 2011届的部分学生在“深一模”考试中发挥失常。问及原因, 竟是因为“惠一模”“惠二模”“惠三模”的考试, 包括月考、周考时, 老师为了方便改卷, 都是将理、化、生的答题卡分开印刷的, 他们很容易就根据答题卡上的题号找到了相应的物理题、化学题或者是生物题。但是“深一模”的答题卡是按试卷题目的顺序印的, 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时紧张, 不能快速而准确地将各科题目分开, 所以改变了一直来的分学科作答的答题方式, 而是按试卷顺序做答。但新的问题出现了, 临场改变做题顺序, 导致他们把握不好做题时间, 对于多长时间该做完全部的选择题, 该留多少时间做大题, 心中没底, 所以考试就在慌乱之间结束了。于是, 我就有针对性地提出, 学生要熟知各科试题在试卷上的具体位置。学生在随后的考试中发挥了良好的水平,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见, 老师的有效介入, 将帮助学生明确方向、重拾信心。

二、理综化学的有效备考

1.有效教学——课上落实, 消除盲点

总结知识体系, 建构知识网络, 通过分类对比, 明确共性, 认清差异……都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高考目标之下, 我注意到:理科生对一些识记的内容往往不够重视, 认为多做题才是有效的。但是, 恰恰是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准确, 常常导致学生出现答非所问、听得懂却不会做、做题效率低等很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对学生自信心的打击又是致命的。老师只是口头的说教或“强调”, 对学生而言只会“左耳进右耳出”。所以, 我会将一些识记的内容安排在课上时间进行强记或默写, 让学生带着任务限时完成, 效果良好。

2.有效作业——每日一卷, 定式、定量、定时

进入理综高考模式后, 2010化学《考试说明》取消了过去难易题的比例限定, 明确规定“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这就提醒我在复习中要以选择“中等难度题”为主。

我在对订购的复习资料进行合理利用和删减的基础上, 还自行编写作业作为补充。“内容”是从近年的高考题和广东省各市的模拟题中进行精选和编排, “形式”则按高考试题的组题模式和常考题型来编排, 形成相对固定的作业套路。

学生都已习惯, 化学作业天天有, 每次布置一张试卷的作业量, 而且在半小时之内必须完成, 绝不占用和挤压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此外, 在批改作业时, 随手标注学生出错比较多的题目, 将学生的知识缺漏和错题进行分类汇总、重新组卷, 定期重复训练。注重点滴记录, 就可以有效补缺。

3.有效指导——有沟通, 才有理解

“这个题并不难, 为什么学生会出错?”当老师有这样的疑问时, 与其凭主观去揣测, 不如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学生的错误是珍贵的教学资源, 简短的沟通, 就可以有效地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学生有可能是因思维定势产生的错误, 还可能是因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 也可能是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导致的错误……面批有助于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情, 然后“对症下药”, 同时也对课堂的讲评和课堂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所以, 面批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题是有效指导的保障。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发现, 很多时候, 学生需要的不是表扬, 更不是批评, 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要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就要主动走近学生, 理解学生, 在接纳学生情绪的基础上, 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老师完全可以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我相信这一点, 我也是这样做的。

经过连续两届理综考试模式下的用心备考, 我深刻地体会到: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坚持去做, 将常规工作落到实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 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积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作为教师, 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师, 让我们用心去感动我们的学生, 用行动感动我们自己!在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同时, 促进我们的业务不断提升!

摘要:结合近两年关注到的学生在备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从理综三科是一盘棋, 应强化“大局意识”;理综化学的有效备考两个方面, 对广东高考理综备考及化学备考进行了探讨。

3.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篇三

一、考生答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审题不够仔细。化学用语,如元素名称和符号、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是高考化学考查的重要内容,考生往往因没有看清题目要求而失分。2008年高考非选择题中涉及此类问题的分数达40分,其中因审题错误而失分的情况非常多。

(二)基础不够扎实。如第26题中,有的考生不会正确书写和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第27题中,有的不能正确写出Ca(OH)2与CO2反应后生成Ca(HCO3)2的化学方程式和CaC2电子式;第28题中,有的不能正确判断尾气的成分和尾气中CO的处理方法等。

(三)思维不够灵活。如第27题,题目中出现了CaC2与O2反应,这是学生没有学过的信息,很难对物质作出正确判断,而事实上,低价态的碳的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可燃性;第28题,MZ与碳混合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Z是氧,但由于不能判断M是什么而误写出其它答案。

(四)答题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化学符号的书写方面,如元素符号的大小写、上下标、不写或错写化学反应条件、答非所问或废话多等,如第28⑷题,只要求回答尾气的处理方法,不必判断尾气成分,有些学生画蛇添足,将尾气成分判断错误而失分。

(五)书写不够认真。有的考生字迹潦草,导致阅卷老师无法辨认,还有的化学专有名词出现错别字等。

(六)计算不准确。2008年高考非选择题有两处要求计算,学生得分率普遍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计算器而未实际动手计算,以致削弱了计算能力有关。

二、化学复习备考建议

针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应着力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加强对答题规范性和准确性的训练,不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考化学考什么

第一,理科综合化学部分108分,12道题,受题量限制,所考知识点较少,因此考查的知识必然是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第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从中学实际来看,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物质的性质及与之相关的化学基本原理。

第三,化学12道题中,有机化学一般是两道题,其它题目基本上可以归为无机化学内容。

因此,高三化学复习的重点应该是物质性质,特别是无机物性质。应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加强对化学基本原理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以及有关物质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的复习。

(二)化学重点知识

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⑴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运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计算;

⑵物质(酸、碱、盐和氧化物)在溶液中的反应规律及应用;

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与物质能量和稳定性的关系;

⑷物质的量、气体定律(气体状态方程)、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有关计算;

⑸典型元素(如H、C、N、O、Na、S、Cl等)的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N2、H2O、NH3、CH4、CO2等)、晶体(如碱金属、卤素单质、金刚石、NaCl等)的结构特点;

⑹物质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物质的熔沸点、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变化规律,运用周期律知识预测未知物质的性质;

⑺平衡移动原理(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应用;

⑻原电池和电解原理。

2.无机化学知识

⑴重要无机物(教材中以章节形式讲解的物质)的重要性质;

⑵重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加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⑶重要无机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实验所用仪器,实验药品的用途和实验安全问题;

⑷重要无机物和离子的检验方法,包括实验药品,如何防止其它物质的干扰,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结论;

⑸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和平衡理论解释物质的相关性质。

3.有机化学知识

⑴重要有机物的性质,主要是烯烃、卤代烃、醇、醛、羧酸和酯的性质;

⑵重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主要是醇、醛、羧酸和酯的转化关系,并能合成和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⑶熟练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掌握有机反应的条件并正确判断反应类型;

⑷有机物同分异构体书写的方法和技巧;

⑸有机物的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

(三)备考策略

1.对物质性质的复习可按下列方式进行:性质本身→性质应用(包括推断、实验、计算等)→性质解释

对物质性质的复习可按下列方式进行总结:从物质组成和分类角度;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

如对NaOH溶液复习的设计如下:

(1)性质本身

NaOH具有碱的通性,包括与指示剂反应、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

(2)性质应用

一类是推断题。

如生成NaOH的重要反应有:Na与水、Na2O2与水、电解饱和食盐水。而与NaOH反应的重要反应物有:Cl2、Al、CO2、SO2等氧化物、HCl、H2SO4等酸、NH4+、Fe3+等金属阳离子;有机化学中,卤代烃、酯。

一类是实验题。

与指示剂反应可用于检验碱的存在;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与金属阳离子反应可用于检验阳离子或除去溶液中的某些阳离子;气体实验中,当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位于装置中间时,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酸性杂质;位于装置最后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一类是计算题。

与CO2、AlCl3溶液反应的计算;与酸混合时,pH的计算和讨论;对物质性质的解释包括从组成和结构方面进行解释以及利用平衡原理进行解释。如对氧族元素氢化物熔沸点的高低,可以从晶体类型、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的相对大小等方面来解释。再如对氯水久置后的变化,以平衡移动原理进行解释。

2.加强答题的规范性锻炼

化学试题中涉及化学用语的较多,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尤其要重视。

首先,对简答题的回答,一般可按照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改变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反应发生变化后对有关物质的影响来回答。

其次,对实验题中装置用途的回答,要能明确试剂的性质和位置。如浓H2SO4在装置中间,一般是用作干燥气体(也可以答吸收水)或为了除掉气体中的NH3;在装置最后面,一般是为了吸收多余的NH3,防止环境污染或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内影响实验结果。

最后是计算题,要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并列出计算式进行计算。

对于有多种可能答案的问题尽量选择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回答。

3.熟记典型题目的典型解法

每一部分知识都有一些相应的经典习题,熟记这些习题的经典解法,对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是有好处的。

4.初中化学期末备考 篇四

2017-01-02 北京中考

期末考试快到了,初中语文该如何复习?今天,北京中考小筱整理了六大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1题海拾贝法

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特别是各地历年的中招试题、模拟试题,有一些试题设计比较精巧,可以从中选出具有典型性、灵活性、实用性的小题进行训练,比如:古诗词的理解性背诵、文学知识、口语交际、修辞方法、语病修改等。

利用课前几分钟采用竞答的方式进行提问,这样,学生有兴趣,精力集中,能起到较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查漏补缺,弥补了不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一些中招试题,可以明确中招试题的命题意向,掌握中招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能,为参加中招考试作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2文林撷英法

从课本中选取一些重点课文,利用早读的时间,要求背诵的背诵,不要求背诵的要反复读,重新领悟、巩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以及学习重点。

每周从课外至少选一篇精美的文章,在佳作欣赏课上彼此交流自己推荐的文章,从文章的语言、构思、立意、写作方法等方面谈理解、谈感受、谈启示,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3分类训练法

复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这应该作为复习的原则。

复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的过程。这里的“训练”是广义的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背,狭义的训练理解为就是做习题,做习题是必要的,通过做习题来验证、反馈,达到巩固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目的。由于语文知识的庞杂,各类习题放在一块训练耗时费力,效果不佳,可以采取分类训练的方法,同类的试题集中在一起,便于比较鉴别和记忆掌握。可分五类复习: 一是语文的知识积累与运用; 二是文言古诗词,重点是正确背写句子,掌握实词、虚词的意思; 三是现代文阅读训练,要兼顾课内课外,注重整体把握; 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注意知识的综合和探究;

五是作文训练,从复习过程角度应考虑文题、材料、构思、修改、成文等方面的训练。

从复习内容角度,应考虑到对亲情类、友情类、吟咏类、畅想类、说明类、应用类7方面的覆盖。4稳步推进法

期末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步地前进。可分三轮进行复习: 第一轮时间相对长一些,采取分类复习的方法; 第二轮采取综合复习法,有针对性地综合集中;

第三轮采取筛网式复习,时间较短,主要是适应中考各种情况,做好心理调试。5模拟考试法

如果把模拟考试也作为一种复习方法,那模拟考试法就是复习方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模拟考试,可以增强心理素质,对做题速度、时间的把握能力,试题的解题方法的领悟能力等也可以在考试中得到锻练和提高。6忙里偷闲法

5.初中生期末考试化学不及格检讨书 篇五

您好!

在以前的化学学习中,我没有认真努力,这次期末考试化学没及格,现在想起来非常懊悔。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自己的错误的认识。

知道化学考试成绩后,我为我考出的这点分数而感到羞耻,补救已迫在眉睫,得尽快亡羊补牢了,要化羞耻为动力,努力学习。我也要通过这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各课都努力往上赶。这次事件使得我认真反思,发现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态度不够端正,复习不够全面,自认为能够轻松考出上学期末的成绩,便没有再下功夫,做错的题没有及时改正,不懂的地方也没有及时询问,以至于到最后往往忘记,导致了知识的漏洞。

这次考试充分反映出了我的问题所在,通过这件事,我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为此,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件事。我承认化学一直是我的弱项,但我也不会一直向它低头。从哪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绝对不在同一个地点再跌倒第2次,要努力坚持,一点一点地提高,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要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就算不会做也不要抄别人的`作业,每天认真听讲,仔细做好上课笔记,牢牢记住老师说的重点和难点,大量做题,踏踏实实学习。我深深地记得父母得知我的化学成绩后失望的表情,觉得非常对不起父母对我的付出。

因此,我要脚踏实地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曾经为我做过无数付出的老师和我的父母,所以我不可以再犯懒惰的错误了,我要积极地看待我所生活、学习过的每一天,给我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给同学和老师留下好的印象。现在我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知道如何改过自身,所以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格外的严格要求自己,不会让自己再重蹈覆辙了。经过这几天的反省,思想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要求。

我要感谢老师让我写这份检查,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我敲响了警钟,从自己身上找错误,查不足,深刻的反醒自己。感谢老师的鞭策,再次把我拖回现实,叫我自己面对自己酿成的后果,目的是为了不让我们到最后才感到后悔莫及,到那时一切都已为时已晚。老师的用心良苦我已感受到,为之前,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而感到抱歉。

我现在深刻的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端正态度,认真改正缺点,我会加倍努力,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决心和态度。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6.期末备考国旗下讲话 篇六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把握现在决战期末》,期末备考国旗下讲话。

光阴荏苒,岁末临近,期末考试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想获得鲜花和掌声吗?想,那么,就请把握现在,决战期末。

“十年砺剑百日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我坚信即使前方道路充满阴霾和坎坷,我们都必须勇敢面对!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坚持下去,成功必将属于我们自己!让我们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让我们心中伴着信念,矢志不渝,带着希望而迈向辉煌!

下面我就在未来15天中,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备考,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当小溪有了目标,就会不舍昼夜的向大海流淌;当雄鹰有了目标,就会奋力在蓝天翱翔;当青春有了目标,就会不惧风雨超越一切阻挡。那么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确立自己的考试目标了没有?如果没有,那请同学们要尽快确立自己的考试目标,并把自己目标清楚地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时时鞭策自己。在这里我要重点强调一下,暂时落后的同学永远也不要放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你也可以是鲜花和掌声的拥有者。还有,我们确立的目标要对得起我们的付出,无愧、无悔于我们青春的纪念!请相信目标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其次,要在关键的时刻,以毅力和勇气牢牢把握住机会。人生就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终点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胜利者。常言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段路往往是最艰苦难行的,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记上最后总是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继续前进”,发言稿《期末备考国旗下讲话》。这话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他无比的信心和毅力。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他们向着茫茫不可知的前方挺进,横跨惊涛骇浪,历经蛮荒野地,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完成了历史上惊人的壮举。

然后就是临近考试对学习的态度。

人们常说:此时不搏何时搏;谁动手早,谁就会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谁拥有的时间多,谁就会拥有考试的成功;机遇总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不打无准备之仗”,先下手为强,面对考试,要周密安排,及早动手;千万不能贻误最好的复习备考时间。动手要早,就意味着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跟得上。

“早上早起10分钟,饭后早到教室10分,晚上自修提前十分钟”,这就是“珍惜时间、分秒必争”的具体表现。“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学习不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在我们的思想上,不要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包袱和苦差事,学习是一种追求、兴趣、责任,一种愿望。

考试的临近,寒假也即将来临,就有一些同学变得浮躁,时常憧憬我们美好的假期,不乏在上课的时候也沉溺其中,时间也就这样溜走了。这样的同学我要提出几个问题:寒假会因为你的憧憬而突然降临吗?没有优异的成绩你的那些美好憧憬能够实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那何不把握好现在,利用好课上课下的时间,提高效率。越是喜事,越要沉得住气。

幸福在于拼搏,享受在于拼搏。拼什么?拼效率,有了效率才会有成功;拼心态,愉悦的心态激活大脑的思维;拼意志,顽强的毅力不畏惧任何失败;拼潜力,人们往往会被自己巨大的潜力惊得目瞪口呆。

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自有其无穷的乐趣。我们要与自己的胆怯与懦弱、虚荣与懒惰作斗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所以我说:“与己斗,其乐无穷!”

过去属于死神,现在属于自己,把握住现在,成功的大门向你敞开。

最后,祝愿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7.初中化学期末备考 篇七

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使教学有的放矢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出版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科目) 说明》是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以及我省新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编写而成, 包括命题指导思想、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典型题示例等内容, 是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科目) 的主要命题依据, 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指导书,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书。围绕考试说明, 我们备课组认真研读, 并和前一年考试要求作对照, 找出变化的地方:删去了哪些部分, 新增加了哪些部分, 然后将考试说明上知识点具体要求和今年的变化情况及时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对考试要求和试卷结构有个准确的认识。

二、各方思想重视, 营造学习氛围

在学生一进入高二年级, 学校和年级都进行了动员。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做学生思想工作, 要求他们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 课后要及时巩固, 思想上不能有丝毫轻视, 行动上不能有一点放松。我经常和学生这样讲:这一节课就只学习2个知识点, 可能在试卷上也就是3分, 但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要确保得到这3分。这样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学习, 学生不会感觉到难度太大, 有利于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考前60天, 学校召开高二全体学生动员会, 考前40天誓师大会, 各班代表都积极发言, 一致表示要争分夺秒, 弥补差距, 争取全部通过考试。通过誓师大会, 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 态度有了切实的转变。

三、注重双基教学, 夯实基础知识

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必修所要求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组成, 比例约为7:2:1, 所以把基础题做好是冲A和合格的保证。第一轮复习就是夯实基础阶段,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备好课, 同时精讲精练精评并重, 进行学法、解法指导, 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期间的练习多以选择和填空为主, 避开难题, 强化双基;且有做必改, 有改必评。还要把基本考点尤其是考试热点印成口袋书, 让学生随身携带, 让学生把所有时间都利用起来, 提高记忆效率。

四、明确考试目标, 提升备考能力

要制定详细备考策略。考前40天结束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着手展开第二轮专题训练。分析考纲, 紧扣考点, 参照前两年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分类进行专题训练;对于易错点、易混淆点、盲点集中讲解、集中训练, 坚决控制难度, 不做无用功。为了能大面积提高达A率, 关键是指导好推断题和探究题的训练。对于推断题, 重点是找突破口, 为此, 要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特征反应、现象、性质及转化关系, 提高对特殊信息的敏感度, 以达到快速突破目的。对于探究题, 带领学生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典型实验, 从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用品到注意事项、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实验方案的评价、选择, 进行全面的讨论和探究, 做到了然于心。考前20天展开综合模拟训练, 最好是限时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小高考”, 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 增强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练习, 要按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模式和要求, 精选各地模拟考试的试题, 结合我校实际, 进行重新整合, 整理出有质量的试题供学生考前模拟。考后及时评讲, 对学生答题中普遍性的错误以及要注意的一些个别性错误, 在讲评后作补救性训练, 不让错误再次出现。最后选出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组成易错题集, 供学生考前参考。在模拟考试中学生锻炼了自己, 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及时弥补。

五、注视心理疏导, 做好培优促优

学生在考前冲刺期间, 心理压力教大, 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调节学生情绪,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要明确各班有可能冲A的学生, 重点培养, 做好保苗工作;对于那些冲A的边缘生, 帮助其分析薄弱点, 制定个性化的提优方案, 个别辅导, 促其达A;对于冲A难度大的同学, 不抛不弃, 作业不作统一要求, 要求选择题、选做题必做, 推断题和题探究题试着做, 争取过关。

8.初中化学期末备考 篇八

广东高考 理综备考 化学备考

广东省“3+理综”的高考模式已经进入第三年,很有幸,我能够连续两年在2010届和2011届的高三进行历练和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这两年关注到的学生在备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理综备考和化学备考两个角度谈谈我的做法与思考。

一、理综三科是一盘棋,应强化“大局意识”

由于理综是三科合卷的模式,物理重在思维、化学看重细节、生物讲究积累,所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无论是理综各科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以“使学生的理综总分最高化”为原则和目标,老师要在备考中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

1.指导学生平衡三科的学习时间

面对6科的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合理分布学习时间,让学生不要放弃任何一门学科,即使某科基础不好,也要用心学,力求拿到基础分。当然,学生的学习节奏是由老师定下的基调决定的,所以这也需要各科老师的协调统一,尤其是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尽可能做到细水长流。

2.指导学生学会平衡三科的考试时间

高考要求在150分钟内,学生要完成一张按“单选生化物,双选物化生,大题生化物”的顺序编排的试卷,这种全新的试卷结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多数学生都要经过多次训练和反复尝试才能选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即使学生各科都比较优秀,也有可能因为做题的顺序不当或时间安排不合理而难以取得高分。

理综的答题顺序不外乎两种:一是按试卷顺序作答,二是分学科作答。

如果学生按试卷顺序答题,建议选择题应安排在40~50分钟内完成;非选择题应控制在90~100分钟为宜。

在这两届的理综考试中,我校学生多数都是选择分学科作答的答题方式。部分学生因为做题速度较慢和不会合理取舍题目等原因,总是出现150分钟只够做完两科,却留一科没能做的情况。因为没时间做而白白地丢掉这科的基础分,真是十分可惜。因此,我指导学生在考试时,要把握好时间,有把握的题目一定要能做到稳、准、快,得全分。把不会做的题暂且搁置一边,每科答题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50分钟。我敦促学生重视平时训练,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理综考试后,都要对该次考试的答题顺序进行评价与反思,如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事实证明,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成绩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此外,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老师在学生前面,必须重视并及时跟进和深入分析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反常现象。比如,2011届的部分学生在“深一模”考试中发挥失常。问及原因,竟是因为“惠一模”“惠二模”“惠三模”的考试,包括月考、周考时,老师为了方便改卷,都是将理、化、生的答题卡分开印刷的,他们很容易就根据答题卡上的题号找到了相应的物理题、化学题或者是生物题。但是“深一模”的答题卡是按试卷题目的顺序印的,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时紧张,不能快速而准确地将各科题目分开,所以改变了一直来的分学科作答的答题方式,而是按试卷顺序做答。但新的问题出现了,临场改变做题顺序,导致他们把握不好做题时间,对于多长时间该做完全部的选择题,该留多少时间做大题,心中没底,所以考试就在慌乱之间结束了。于是,我就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要熟知各科试题在试卷上的具体位置。学生在随后的考试中发挥了良好的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见,老师的有效介入,将帮助学生明确方向、重拾信心。

二、理综化学的有效备考

1.有效教学——课上落实,消除盲点

总结知识体系,建构知识网络,通过分类对比,明确共性,认清差异……都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高考目标之下,我注意到:理科生对一些识记的内容往往不够重视,认为多做题才是有效的。但是,恰恰是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准确,常常导致学生出现答非所问、听得懂却不会做、做题效率低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学生自信心的打击又是致命的。老师只是口头的说教或“强调”,对学生而言只会“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我会将一些识记的内容安排在课上时间进行强记或默写,让学生带着任务限时完成,效果良好。

2.有效作业——每日一卷,定式、定量、定时

进入理综高考模式后,2010化学《考试说明》取消了过去难易题的比例限定,明确规定“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这就提醒我在复习中要以选择“中等难度题”为主。

我在对订购的复习资料进行合理利用和删减的基础上,还自行编写作业作为补充。“内容”是从近年的高考题和广东省各市的模拟题中进行精选和编排,“形式”则按高考试题的组题模式和常考题型来编排,形成相对固定的作业套路。

学生都已习惯,化学作业天天有,每次布置一张试卷的作业量,而且在半小时之内必须完成,绝不占用和挤压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此外,在批改作业时,随手标注学生出错比较多的题目,将学生的知识缺漏和错题进行分类汇总、重新组卷,定期重复训练。注重点滴记录,就可以有效补缺。

3.有效指导——有沟通,才有理解

“这个题并不难,为什么学生会出错?”当老师有这样的疑问时,与其凭主观去揣测,不如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学生的错误是珍贵的教学资源,简短的沟通,就可以有效地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学生有可能是因思维定势产生的错误,还可能是因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也可能是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导致的错误……面批有助于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情,然后“对症下药”,同时也对课堂的讲评和课堂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所以,面批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题是有效指导的保障。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发现,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表扬,更不是批评,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要主动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在接纳学生情绪的基础上,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老师完全可以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我相信这一点,我也是这样做的。

9.高三物理期末考试备考建议 篇九

1、如何更好的夯实基础知识?

①增加对知识点多角度的理解

为什么要多角度的理解知识点,原因很简单。首先,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和理解,接受的难易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别。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机械能守恒的理解,角度至少有三个:能量守恒、势能动能转化、总能量的转移。无论是哪一种理解方式,均代表着观察事物角度的不同,而观察事物角度的不同,也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可以说,解题时方法的选择,恰恰印证对知识点理解的角度,方法便捷还是繁琐也体现了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不同。再比如,高三上学期期末之前的重头戏是电磁感应相关的知识,在切割的情景当中,经常会遇到导体棒处于稳定状态下力、速度、电流大小等问题的求解,你对稳定的理解是否仍然只局限于受力平衡角度,而忽略了能量守恒角度呢?

那么你也许有疑问,在老师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对知识更多角度的理解呢。方法很简单,到了高三,同学们在平时的作业和测验中一定做过大量的习题,当老师在讲解或自己整理习题的时候,有没有某些题目中的解题方法巧妙到让你觉得眼前一亮,甚至茅塞顿开?如果有,请你再仔细回顾一下这个方法背后的原理,还是那句话,解题方法的不同,就是理解角度的不同,也是因为这样,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才可以轻松而又愉快。

②增强阐述知识的能力

也许你的老师在高一就强调过,学好物理需要很好的抽象能力,要会分析情景与过程。这句话绝对是学习物理的至理名言,多动手练习固然好,但千万不要忽略的思考。很多同学到了高三一轮复习,会十分的慌张,原因是每当他在回想某一知识点(比如动能定理)时,脑海中只浮现出了一个念头:一片空白。这种现象并非偶然,为什么对于学过的知识点,我们总是容易忘记,甚至出现大脑空白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对知识口头的阐述。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像背诵课文一样把定理,定律,定则的内容全部背诵,而是把脑海中对知识的影响阐述成口头的语言,这时候你甚至可以试想你是一位老师,在给其他人讲解知识,这样,在口头阐述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会发现,自己对某块知识的接受程度究竟如何。这样的方式甚至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进行查缺补漏,精确的口头阐述,代表着知识在脑海中深刻的印象,也能够帮助提高解题时的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期末考试对知识考查的细,所以我们对知识的总结也要细致,增加对知识点多角度的理解,加强阐述知识的能力均是提供给同学们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2、如果更好提升技巧

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处理问题时的技巧,针对期末考试中技巧的考察,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面对常见的情景,立即反射出运动情况

这一条要求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如果能够做得到,则一定能够说明你的情景分析能力是很优秀的。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特点的运动,它们所有的力也是很有特点的,把力与运动特点能对应起来归纳,是我们提高解决一类问题速度的重要方法。

②多总结出一类题目的常规处理思路,强调多题一解。

虽然解题的角度可以有很多,但是常规的方法普遍适用。举个例子:在切割的情景中,常常是因为速度的变化影响着电动势,而电动势的变化导致电流变化,电流的变化影响导棒所受的安培力,安培力的变化影响导棒的合力,合力变化导致加速度变化,加速度变化最终影响速度的改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常规处理思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③特别注意物理原理,物理结论适用范围的归纳与提炼

为什么一道题必须用一种特定的解法、原理去处理?比如曲线运动,有时候我们用动能定理处理,有时候用运动分解的角度处理,有时候找圆心。原因在于每一个物理原理适用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很多同学做错题,就是因为复习时候对物理原理适用范围归纳不到位导致的。对于高三的同学,经常要面临解题时选择原理的问题。而选择的第一步就是在找一个题目中所适用的物理原理,排除掉不适合的物理原理。对于常见的动量、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做功与生热的关系等物理原理的适用范围,有必要在期末来临之前再做一次大的总结。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复习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同学通过反复练习,通过反省,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期末之前,同学们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在正视压力的同时,我们更要明确我们该认真落实的几件事情,通过一轮复习的冲刺,为来年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10.期末的日记:颁奖和备考 篇十

要开始啦!我不停的翻动着课本。考试开始了,我读题后马上开始了答题,比平时加倍努力。不久后,我就遇到了麻烦:以往背得滚瓜烂熟的语句竟然一瞬间忘记了!我开始发愁,就像那热锅上的蚂蚁。左思右想后就瞎蒙了一个。还好其它都还顺利,就是作文担心会扣许多分。别的都轻轻松松的做完了。

到了最后关头:检查。真是想破了脑袋呀!

考完了语文,数学又像磁铁,紧跟着过来了!幸好不难,{在认真的情况下}满意的做完了。同样是检查,我在草稿纸上,把题目都再算了一遍,再做了一遍。所以暂时最有信心的非数学莫属!

擅长的英语在我眼前显得格外容易,飞快的做完了。我看了看试卷,呀!竟然有一小面都没做,吓了一大跳,这可有十分呀,要是不检查,我最得意的一门将会是我最差的了!二话不说,我马上做起来。题目很简单,一会儿就做完了。我变得更加仔细了。不久,我又发现有一个空格,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检查的作用。

11.新课改下化学高考备考策略 篇十一

我国的课改已全面展开,课改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难度均有所改变。在每个地区课改来临时,很多教育工作者私下持观望态度,认为又是一次“穿新装,走老路”的过程,但从教学大纲、考纲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得知,这次改革不仅从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上有所改变,而且改革还延伸至高考试卷。伴随新课改的来临和研究性学习、三维目标的实施,这些改变无疑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课效率才能面对课改后的发展。那么课改下如何去复习备考,以迎接最后的高考挑战,正所谓经历是一种财富,笔者在课改中积累了如下复习备考方案。

一、夯实基础

无论是否进行教学改革,复习备考中的关键点——基础知识是不能忽略的,它是复习迎考的基础。因为没有基础,就谈不上综合提升,也谈不上知识网络的构建;它是考试得分的基础,没有学科基础知识,最简单的题目也难以得分。再者,每年的高考题目中,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容易题占有一定比例。化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基础实验、方程式的书写等。夯实基础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历年高考试卷分析得到。如近四年全国理综卷Ⅱ(2016卷Ⅲ)化学试题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见表1)。

从近四年试卷中涉及的方程式可知,每年均有基础方程式的出现,有些要求书写,有些是通过方程式加以计算,分析理论原理。仅这样一个基础点足可以证实复习备考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复习备考中不仅要重视,而且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夯实。

二、深度挖掘教材资源

在新课改革中,教材内容有删有增,新增内容必定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如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是高中新课程所增加的内容,于是三大平衡常数就成了近年来的高考新宠,各套题目中均有涉及;再如高考试卷中的工艺流程题型是必考题,而不是选做题,对工艺流程题的认识,有人认为超出必考大纲,是《化学与技术》的课程内容,其实不然,这样的认识缺乏对高中课程内容的深度认识,在必考题中出现工艺流程题,实质是选修四(必考)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应用,并不超出必考范围,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新课程里新增的内容。从高考的导向不难得出要对教材的内容、课程内容深度挖掘,才能在复习迎考中突出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不管高考怎样改革,考纲如何变化,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继续进入大学学习,其依据均是高中教材内容或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备考中要依托于教材资源,深度认识上加以挖掘,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计算能力的训练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享受着科技给教育带来的便利,但同时在教学中也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如11.2/22.4都要使用计算器,无疑在学生的学习中,但凡数据计算第一反应是寻找放于桌箱里的计算器,对计算器的过度依赖降低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高考考场是不允许带计算器进入的,显然计算能力的降低不利于高考题的作答,仅以化学科为例,近四年全国理综卷Ⅱ(2016卷Ⅲ)涉及计算式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中不难看出,计算式的个数均在6个以上。计算式的难度不大(2016卷Ⅲ计算量小,有的只要求变形后比较大小),但要求具备一定运算能力,高考是争分夺秒的战争,对计算要快、要准,而长期使计算器的学生,怎能快和准呢?因此,复习备考策略中,要求学生不使用计算器,同时将近年来高考题中所涉及的计算编成计算能力训练资料,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完成规定的计算式,然后验证,只有通过平时的计算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做题速度及对数据处理准确性,从不同环节,不同的细节完善应对高考的能力。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一分之差是划线,也是命运,备考中,一分的提升是成功,何况一个计算式不止一分。

四、理解能力的训练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做题时,要做到审题慢,做题快。这里的审题要慢,是因为测试者要借助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清事物的意义,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答题。资料显示,理解知识有三级水平,低级水平是辨认和识别,即知道“是什么”,中级水平是理解原理、法则,即知道它是“怎么样”,高级水平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建立认知结构,进行综合认识和知识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从近年课改区试卷分析可知,大部分题目是中高级水平,显然对测试者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仅是单一的学科问题,而且与语文知识水平有关,笔者以为可以在平时授课时进行理解能力训练。

在理解能力的训练中,“读”是关键,通过读能集中精力并提取有效信息。特别地,某些题目文字过多,看似涉及诸多内容,很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放弃,其实只要学生理解能力好,善于提取有效信息,这类题目就变成了“纸老虎”。当然理解能力的训练有多种,在复习备考中要引起重视,才能为学生增分。

五、小专题围点打圆

高三后期,是知识网络构建的关键。要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就要进行查缺补漏。查缺补漏可以根据近几年高频高点进行强化,以小专题形式进行训练。如近几年高考题中均涉及锰及锰的化合物,于是笔者借助资料,形成了一个小专题即《围观锰及锰化合物》在小专题中呈现考题形式。锰元素价态变化规律,常见方程式等,通过小专题一个点,逐渐增多,构建起一个圆,从而完成学科知识网络。小专题的形式多样,但一定要有理有据,做到有的放矢。而依据就是高考考纲,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六、错题分析

课余时间,教师在交流时,经常会说道:“这道题上次考过,这次依然还有这么多同学再错”,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做错的同学无兴趣做题,第二种是在上次讲解中没有理解。对于第二种情况,如果没有真正地理解其原理、法则,高一考会错,高二考会错,高三考当然也会错。该过程中,授课者的讲解是针对全班的,讲解时是否全部听懂不知道,如果再加一个环节,就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即错题分析。操作错题分析时,不是简单呈现教师的讲解过程,而是深度认识该题涉及的原理、计算。教师要合理操作,使错题分析是有效的。

七、赢在心志与智慧

高考是智力与体力的竞争,而智力的竞争与心态密切相关,只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使智力正常发挥,收获应有分数。在历年的高考中,冲刺到后期,会有学生惧怕考试,惧怕考场,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态是您的教育责任。高考学生每天进行的是抬头语、数、外,低头物、化、生,枯燥乏味,但三维目标的第三个维度可以使讲题也精彩,适当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综合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当然,个别学生课间的学法指导,心态调整是很有必要的。总之,教师在做好教书职责时,要做学生心态与智慧的调味剂,因为高考是一场赢在心态与智慧的战争。

总之,高考复习备考是一门学问,值得去研究。以上七个方面经实践是有效的。教与学,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12.初中化学期末备考 篇十二

关键词:重视“双基”,知识网络,消除盲点,纠错

根据《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广东卷) , 高考将会遵循“平稳过渡, 稳中求变”的原则, 确保命题的选拔功能, 同时体现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反映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普通高中一般存在生源素质起点低的情况, 面对目前理科生竞争日趋剧烈的局面和新的高考方案要求, 要想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 就必须在教学中讲究科学, 打破常规, 勇于探索, 方法得当。下面笔者谈谈高三化学备考工作中的一些策略。

一、重视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教与学

据初步统计,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 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 也就是说,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以下简称“双基”) 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 “双基”不过关, 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而2010年新高考方案要求的“双基”约占42%的比重。“双基”掌握不好, 不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会直接影响考试的成败。因此,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 讲究方法, 注重实效, 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到位, 学生要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都真正弄清楚, 尤其要与实际问题融为一体。

但是, 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双基”时, 只是去背诵、记忆概念和原理的定义, 虽然下了很大功夫,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知如何运用;有些学生则反映概念和理论抽象、难懂, 不如元素化合物好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 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 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概念的具体例证越丰富, 关键特征越明显, 就越能排除非本质特征, 从而有利于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而这种学习方法是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的。

例如, 对“勒沙特列原理”的认识, 教材是这样表述的:“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 , 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 但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如果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其深入研究一番, 抽象的理论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 对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而言, “改变”一词是指增大还是减小 (升高或降低) ? (2)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 , 平衡是否一定会移动?为什么? (3)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两个条件或多个条件, 能判断出平衡移动的方向吗? (4) 在我们的生活中, 许多状态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如大气平衡、水平衡、生态平衡、贸易平衡、人口发展平衡等。一条原本清澈的河流日益受到污染, 虽然河流有一定的自净功能,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污染, 但河流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的清澈了, 这难道不是一个可以说明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影响, 而非“消除”影响的实际例子吗?

经过一番研究历程, 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中关于“改变”、“一个条件”、“减弱”等本质特征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就能通过不断探究和反思最终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复习课就变得生动有趣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就能通过驾驭课堂, 让学生感到复习课有真正的内容, 知识点有了升华, 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就得以提高。

二、善待教材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是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是师生复习的蓝本, 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替代的纲领性文件。而一些普通高中的高考复习, 总喜欢盲目地用一两本教辅资料代替教材的复习, 造成本来基础就薄弱的学生难以消化教辅资料中归纳的知识点, 对知识点的理解往往断章取义。学生经常是因为只记住了结论却不理解过程和实质, 造成一听就懂, 一考就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如学生对喷泉实验现象印象很深刻, 但哪本书上学的, 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做喷泉实验, 喷泉形成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学生却不知道了, 不加指示剂学生也认为做不了。而透析2007-2010年全国部分省市理综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我们更可以深刻领会高考“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的含义。例如:

[例1] (2007广东10)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 切下绿豆大小的钠, 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 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 加水溶解, 振荡摇匀, 定容。

C.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 用两指捏住胶管, 轻轻挤压玻璃珠, 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关闭活塞, 换一个接收容器, 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例2] (2009广东21)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 (C2 O4) 3]·3H 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 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1.0mol·L-1HNO3、1.0mol·L-1盐酸、1.0mol·L-1NaOH、3%H2 O 2、0.1mol·L-1KI、0.1 mol·L-1CuSO 4、20%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 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 (A) 、浓硫酸、灼热氧化铜 (B) 、澄清石灰水 (C) , 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 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则气体产物是______。。

(2) 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 在固体产物中, 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 而盐只有K2 CO 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___, 现象是___。

(3) 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1)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___;假设2:___;

假设3:___。

(2)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 实验过程:

根据 (2) 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从例1可知, 题目内容几乎完全来自课本的基本实验的再版;而例2的命题意图也是考查考生对CO、CO 2、焰色反应和铁及其化合物等物质性质的掌握, 与它们有关的实验及如何对实验提出假设都能从课本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找到想法和思路。

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实验的分值有22分, 而学生实验题的得分率一直很低。普通中学的学生往往“望题轻叹”。但是, 如果在复习实验时不是靠题海战术让学生去记结果, 而是注重让学生回归教材, 真正理解来自课本的每一个实验, 把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都做到能口述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 实验的过程、现象、结论;然后让学生以课本的典型实验为载体, 亲自动手实验, 去提高学生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 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迁移应用, 不但能保障选择题中的实验题的得分率, 也能大大提高非选择题的准确率。

三、注重归纳总结, 掌握规律, 把握知识网络

化学记忆性内容纷繁复杂, 在课时不多、学生基础不好、精力有限的普通高中, 教师要通过研究考点, 在备考中着力放在考点所对应的学科知识、核心内容的记忆、理解、应用和纵横联系上。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依照《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 对每一个知识点逐一落实, 不留盲点, 全方位复习。例如, 2010年的整个化学试卷虽然只有8道选择4道大题, 但重要的知识点几乎没有遗漏。同时, 当学生把课本知识弄懂后, 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 将知识点加以升华, 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 化学学习, 要注重归纳总结、注重掌握规律。例如, 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 (氢化物) →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 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 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弄懂其实质。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 “乙烯辐射一大片, 醇醛酸酯一条线”, 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 (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 , 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 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依照官能团的顺序, 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这样交叉复习, 可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三个一”:一提到某一有机物, 立刻能知道它的各种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 立即就能知道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 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

通过多种途径的归纳总结, 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而且有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 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就象一堆零部件没有组装成整机的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一样, 因而学生就经不起考。所以, 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老师指导学生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 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 结成网, 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深入研究高考, 敢于号脉高考

2010年高考已经降下帷幕, 从《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广东卷) 》可以看出:新高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 但考查的知识内容、各板块知识比例与往年差别不大。纵观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理综高考试题,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广东省考卷的命题风格也基本保持稳定, 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 命题者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 要敢于号脉高考!新高考方案中的八道选择题 (六道单选、二道双选) 考查的知识应该主要是绿色化学、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等知识;四道非选择题很有可能分别是实验探究题、工艺流程题、无机综合题、有机综合题各一道。基本技能的考查必将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 对历年高考典型试题“陈”题新做, 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推陈出新, 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同时, 鉴于普通中学学生生源特点, 对于做习题, 应该要注重做后反思, 不提倡一题多解, 方法太多容易给学生造成负担。

五、把握基础, 消除盲点, 敢于取舍, 切实做好纠错

针对普通中学的学生的情况, 教师要要求学生“打好基础拿好基础分”。

教师要研究考点, 精选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教学案》把《考试大纲说明》的知识点逐一落实, 消除盲点, 抓好课内、课外练习的整合和落实, 使《教学案》有效成为课内、课外的桥梁。

教师要研读好《考试大纲说明》, 该舍弃的知识点要大胆舍弃, 不要给学生加重负担。如物质结构的选修知识、化学反应的方向知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复杂计算、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技巧型的化学计算、工业合成的设备、等效平衡等等知识要大胆舍弃。

同时, 复习过程中要切实要求学生做好纠错工作。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 要对错题做出详尽的分析, 教师尤其要帮助学生找出错根源, 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 还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误。对出现的错题要作记录,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再检查, 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毛病”是新犯的, 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要求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错题本, 平时反复多看错题集。每次模考后, 针对学生在考卷中出现的重点问题, 在批改后及时出一份类似题目, 在评讲试卷时把这些题型重新让学生练习, 过一段时间再用滚动的强化训练直到学生正确掌握。通过这样形式的纠错, 让学生在以后解答此类题型时出错误率尽可能的降低。

13.认真备考迎接期末演讲稿 篇十三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 xxx,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题目是《认真备考,迎接期末考试》。

同学们,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要期末考试了,大家心里肯定是紧张的,毕竟期末不像平时的小考试,不用太在意成绩,但是期末不一样,是对我们整个学期的学习的一种检测。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学期的学习,如果我们什么也没有学习到,那是对不起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更重要的是对不起消失的时间和过往的青春。我们要重视期末考试,我们在这个没有半个月的时间里认真备考,努力迎接期末考试,我相信我们最后的成绩是一定不会辜负自己的辛苦的。

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末也是期待的,那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就要安排好学习时间,把复习计划提前放上去。时间是从来不会等我们的,从来都是快速的就没了,在我们不经意之时就消散了,所以赶在期末到来之前,我们每天把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占据一天的一半,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一定要去尽可能的把课本都看一遍,不要觉得自己掌握了,就不去看书。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了,应该有一定的经验的,往往考试的内容就是喜欢采取书上的基础题和隐藏在书本角落的知识点去做试题,很多同学不在意这方面,因此考试有多少人丢了这些分。大家不要小看这些分,要是考试的大题很难,那这些分也是会给自己的最后的分数提高很多的,一点点的积累起来就绝对不是小分数了。

剩下的时间里,我们不要再去看电视和玩游戏了,期末在当前肯定是比这些事情都重要的,我们与其浪费时间这些地方,还不如把时间攒在一起用作复习。我们认真的把每一个科目的复习做好准备,我肯定我们最后期末一定会进步的。在学校,认真的上课看书做题,回家就沉下心来把自己做的笔记看一遍,着重的去复习那些考试会考的点,不要盲目的去乱复习一通,复习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同学们,期末就要来了,我们做好个人的复习,努力的备考,考试真正到来的那一天,我们一定是带着自信进入考场的。最后也会拿到属于我们的成绩,我们会胜利的,只要不放弃,不浪费时光,迎接期末就不难了。

14.关于初一数学期末考试备考建议 篇十四

概念+解题方法(老师总结+适当做题)+错题

初一生很多头疼几何,觉得很难,无从下手。

傲德老师总结,几何其实就三个部分:定义、性质、判定的灵活运用

学几何,也是要掌握答题方法和方向,比如:

证明两直线平行

1.平行公理推论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三角关系――三线八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拿到证明两直线平行的题,先看看能不能用1.公理推论能就直接用,不能就找三角关系,看这道题是用三角中哪个角,找角即可。

15.初中英语中考备考研究 篇十五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保持学习兴趣

自信心是学生学业成功之动力源泉,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心的投入复习,使其乐学,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好的复习效果才能得到体现,因此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复习方式,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自信地、快乐地投入复习。在初四学年配合中考一起搞的活动很多,比如: 为了扩大学生词汇量而举办的单词竞赛,为提高阅读能力而举办的阅读竞赛,针对作文书面问题而举办的书法展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引领学生超越自我

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于时间有限的毕业年级学生至关重要。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如下的方法点拨:

1. 认真预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记下存在的问题。

2.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认真记笔记,积极回答,大胆质疑。

3. 课后及时巩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用“知识树”来总结复习。

4. 帮助学生建立《好题本》和《错题本》,积累出错的题目和有价值的题目,并及时对其加以利用,这极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因为那些都是他们已经战胜过的难题和需要付出努力再次攻克的题目。

5. 能力训练永远是复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坚持每天一篇阅读、一篇完型填空,每周两节听力训练课。

三、实施有效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实效

1. 扎实有效地实施“中考四轮复习法”,制定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即:第一轮( 3月3日 - 4月20日) 对教材进行基础知识高密度梳理,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复习目的。复习以课本为主体,引导学生以点线面的方式展开复习,形成一棵以基本框架为根,重难点讲练为干,听说读写辩能力培养为枝,典型题库为叶的“知识树”。第二轮( 4月21日 - 5月31日) 为重点专题复习,主要分为词汇、听力、阅读、完型、交际和写作6个专项,着重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辨析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第三轮( 6月1日 - 6月20日) 模拟测试,熟悉中考题路、全面演练阶段。在实战演习中,让学生感受考场氛围。第四轮( 6月21日 - 6月24日) 强化记忆与应试策略,获得中考有效信息,自我心理调整,确定应试对策。

2.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运用“六环节”教学法———提高复习的效率。复习课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都是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认真及时上好阶段的“错评课”和“答疑课”。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达到“阶段清”的目的。每周各学科统一达标检测,内容就是一周来所讲解的知识点,并统一时间进行讲解,这就是“错评课”。为此设计了专门的《错评课教案》,主要格式包括如下项目: 课题,课时,中考考点,错误高频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错处,错因,更正等信息。

4. 达标题紧靠中考。现在的中考试题在设计上联系生活,选材丰富、新颖有趣、图文并茂、语境多样、时代感强、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所以必须认真研究中考命题的改革趋势,避免无谓的时间浪费,决不随意拿来一套各省市的中考题就进行考试。使用科学的双向细目表来进行达标检测的命题,从而使命题工作具有计划性,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好的方法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而善于总结才能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 “八化”: 1训练模拟化; 2反馈面批化; 3讲解个性化; 4循环加强化;5信息试题化; 6时间合理化; 7交流经常化; 8执行制度化。

5. 传递宝贵的往届经验。毕业年级尤其是新毕业年级的经验是学校的宝贵财富,继承和发扬过去成功的做法是再创佳绩的有效途径。为此,要非常重视新老交替的“接棒”活动。使全体教师明确打集体仗的重要意义,形成“点、线、面、体”有机组合的教学态势,点即备课组,实施三轮备课法,线即班级,面即学年,体即学校,请原初四教师讲座,传经送宝,谈经验、体会和不足,把信息试题化形成的资料传给新初四教师,适当时请原初四教师出题和指导。

6. 发扬团队精神,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教研组细化分工,加强合作,复习计划各阶段做到任务到人,其中包括课件制作、试题编辑、错题积累等。合理巧妙地利用中考信息,头脑冷静,不乱分寸的利用各种中考信息,一起筛选,共同剪辑,统一印刷。

7. 实施幅度评价和分数评价的双轨制。多一把评价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其不同的闪光点。为此,在分数评价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幅度评价。幅度评价侧重学生提高的幅度,提高幅度大的学生可以排名靠前,对潜能生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

8. 中考前的“冲刺”指导———“准备好了,我能行! ”能大大鼓舞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心理、学法、应考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科学耐心的指导。

16.初中化学期末备考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3-0010-03

自2006年至2008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无论分值分配还是试卷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因此,研究好这三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对把握2009年中考脉搏、提高复习效率会大有裨益。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我省中考化学试题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备考复习的建议,供广大师生参考,但愿能提高大家复习的针对性。总体来看,我省试题比较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试题也比较注意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

一、近三年试题特点

1.试卷结构稳定。近三年理综试卷的题型一直是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四个题型,各大题的小题数也保持不变,物理、化学、综合的题目顺序、小题数也没有变化。化学部分包括1~7、29~31、36~38小题,2006年为39分,2007、2008均为40分。综合部分包括8~14、27、28小题,2006年22分,2007、2008均为20分。

2.突出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主要是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所要求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操作、身边的化学物质入手,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和有关的实验技能,试题由浅入深,注重基础。考查过的化学主干知识主要有:①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②微粒性质的应用;③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与书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判定;④溶解度曲线、标签等图表的分析、应用;⑤基本实验技能,几种重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的制法、性质和检验,教材上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改进等;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⑦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⑧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⑨pH的应用;⑩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等。

3.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试题中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较多,适当关注热点,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2006年涉及了日常生活中饼干潮解现象的分析解释、土壤改良、硬水软化、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等生产、生活问题;关注“禽流感”、“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等社会热点问题;导电塑料、乙醇汽油、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应用、淡化海水、废旧电池回收、垃圾的处理、烟花燃放等能源、资源、材料、环境保护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诺贝尔奖等高科技等社会问题也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2007年化学部分的13道小题中,有7道小题联系生活实际。综合部分9道小题中,有6道小题联系生活实际。试题从物质的用途(金刚石、16%食盐水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等)、食品安全(甲醛浸泡水产品、霉变大米的不合理处置、食品保鲜等)、金属的利用(铝合金制门窗、钢铁防锈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太阳能之城”建设类的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含苏丹红的饲料等社会热点问题、人文教育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节能减排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第9、27、30题涉及了“限塑令”、“祥云”火炬的燃料、“鸟巢”的建造材料、“水立方”的外层膜结构材料等内容。试题还涉及了环境污染和保护(第9、36题)、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第3、9题)、化学与能源利用(第12题)、化学物质与健康(第3题)、解释生活现象(第1、2、10、11题)、生产生活(第8、11、29、30、37、38题)等。

这些信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背景材料,富于时代气息。把课本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寓于新的情景之中,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时刻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题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既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达到了激发考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我省注重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符合课改要求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探究能力既包括对常用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实验基本操作、现象描述、原理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论的反思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近三年的第36、37题均为实验探究题,每年的选择题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2006年第1题出现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水的电解、过滤等基本实验装置和操作图;第10题考查量筒、烧杯、试管夹、托盘天平的使用中蕴含的操作原理;36题是源于教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题,各版本教材均有此实验;37题探究味更浓一些,取材源自于人教课标版教材中“活动与探究”中的“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它以实验探究的方法,呈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涉及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描述现象、总结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科学探究的要素,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探究能力。

2007年第7题结合读图考查了对石灰水与稀盐酸、石灰水与硫酸铜、铁与硫酸铜、铁与稀盐酸四个常见反应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第14题通过蜡烛火焰熄灭原因的分析,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重组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6题是源于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选择来源于人教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题目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仪器的选择、发生装置的评价、收集装置的使用和同一装置不同的用途及装置的改进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考查;第37题源于生活,通过对猜想依据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探究启示等考查了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

2008年第5题考查浓硫酸的稀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实验的基本操作;第6题从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第29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蒸发食盐水)选择仪器的能力;第36题对教材中的燃烧条件、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考查学生会分析化学现象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第37题从生活中常见的胃药(碳酸镁、碳酸氢钠等)入手,根据标签中的说明进行探究,要求学生会猜想、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5.设置图表,考查思维能力。通过曲线、图片、数据表格、实验装置图等来获取解题的信息,已经是化学考试中的一种常用手段,旨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获取处理信息等诸多能力。我省在这一方面也很重视。2006年化学部分第1、第36题为实验装置(或操作)图共6幅,第5题涉及坐标图1幅,第31题为碳循环示意图,第37题是表格;2007年第6、7、13、31、38题中也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置了图形和图表。2008年共出现23幅图,其中化学占9幅,内容涉计元素周期表(第4题)、实验设计(第8题)、物质的用途(第8题)、实验操作(第14题)、框图(第31题)、说明书(第37题)和坐标曲线(第38题)等。所有这些图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较好的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6.计算题难度不高。我省计算题注重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强调计算的应用性。2006年计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2007年结合表格计算“洁厕灵”中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2008年结合坐标图分析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医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这些计算题信息量小、计算量不大、难度不高。另外,选择题中涉及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质子数、中子数的计算等也较为简单。

7.淡化了学科间的综合。可以看出,近三年试题中学科间综合题的分值在下降,并且“拼盘”痕迹明显,更加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自然渗透。笔者认为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

8.试题难度基本稳定。

说明:难度系数=学生的平均得分/满分。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化学部分难度系数有波浪式变化,但波动不大,保持基本稳定。

二、2009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1.依旧以考查化学的主干知识为主。初中化学知识点较多,由于理综试题总数的限制,中考中不能面面俱到,有很多知识点考不到,但主干知识几乎年年都考。

2.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实际应用。会继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创新成果、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命题。充分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身边处处有化学。

3.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化学试题无论以什么样的情境引入,出现什么图表,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但能体现出对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对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较高。会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4.试题会保持稳定。在试卷结构、长度、分值分配上将保持稳定。试题的难度可能会稍有增加,有些题的区分度会更好,个别题对能力的要求比2008年会高一些。

三、复习建议

1.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河北省现在使用的有人教版、湘教版(仁爱版)、沪教版、科粤版共四种版本的教材。命题时,会兼顾各个版本,保证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学生能公平竞争。不论试题情景如何,其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教材,命题时的素材也多来源于教材。

如2007年第29题“造成钢铁锈蚀的原因是 ”以及“为了避免菜刀生锈可以采取的方法 ”,第30题“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 ,还能,所以必须密封保存。”;2008年第29题中对“实验室蒸发食盐水用到的仪器”的考查,是完全源于课本的基本实验(人教版“粗盐的提纯”、湘教版“蒸发饱和食盐溶液”、沪教版“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第36题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也是一道取材于课本的实验探究题目,在四个版本中呈现的形式各不相同,试题选用了新的装置,考查了学生对于燃烧条件的理解及应用。上面“一”中“4”里所提到的很多题立意均源自于教材。还有很多填空题来自于教材章节后的习题或对教材知识的横向总结,甚至有相当数量的试题只是对教材中的实验、图表、装置、定律等进行了一些简单加工。这给我们复习的一个启示就是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再学习,注重对教材的仔细阅读和理解,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首先,应紧扣教材进行复习,不放过教材中任何一个实验、概念、规律、例题习题、探究活动、小资料、家庭小实验、阅读材料,甚至一个插图、一个表格,一个情景等。第二,要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复习教材要“活”,力戒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复习时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迁移和对比,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弄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由于大家手头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陷入题海中,做题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题中大家也经常会碰壁,这时建议同学们要研读教材,看自己到底对教材中的什么内容不够熟悉。此时,不但要把有关内容很好的研读,还要趁热把相关的知识一起精读、思考,站在全书的高度整理知识点。养成这样的习惯,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体会到教材的妙用,并在大脑中形成更系统更完善的知识体系,考试中也会更准确、快速地提取相关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2.注重反思,提高时效性。化学复习中值得反思的内容很多,如对解题方法、思路、策略的反思,对自己学习中经验教训的反思等。复习完一个单元、专题后,通过反思、比较搞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尤其专题练习和阶段考试后更要及时反思,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

一是反思错题的原因。对审题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若是审题时出现错误,如:未抓住关键字词,由于在非关键词上纠缠而忽视或看错关键词等等,应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将关键词划出以减少错误;若是思路出现偏差,则应敢于展现自己的思路以便同学和老师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还要学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若是方法错误则应积累此类题的做题方法等等。

二是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哪些知识还未准确掌握,知识网络搭建的是否完整,何处有缺陷?若是知识点没有掌握,一定要把它搞懂,可以查教材、问老师或与同学探讨。

三是反思书写是否规范,表达是否准确。中考时,很多学生会因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完整而失分,应引起重视。若是由于主观简答题表达不准确则应加强研究答案,弄清答题的正确思路及表述方法。

四要反思考试时的心理状态、时间分配等方面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

通过反思,有意识地培养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慢慢就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阅读、审题和解题能力。

3.重视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中考中的实验探究题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中的实验原理、方案设计、实验步骤、现象辨析、结论表述等,既要用到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基本操作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会涉及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这要求我们复习中,首先要对常见仪器(如试管、长颈漏斗、量筒、滴管等)的用途、使用方法了如指掌,对药品的取用、物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等基本操作能熟练掌握。再就是对教材实验能准确掌握和深刻理解,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外延,比如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操作,要从知道“怎么做”到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教材中的实验产品和工业上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有何不同?第三,通过针对性练习熟悉探究题的解答方法,目前探究味儿浓的试题大多数是让同学们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该类问题貌似复杂,有的知识还比较陌生,乍一看觉得很难下手,但事实上解答该类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都是在教材中已学过的或题目暗示的,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读懂题意就可攻克,难度并不大。

4.适当关注社会生活、生产科技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近几年,河北中考题中不同程度的关注着社会生活、生产科技中的热点问题,通过这些内容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所以,要指导学生注意读书、看报、听新闻,适当关注与化学有关的各种时事,尤其是在2009年中考之前所发生的新闻、社会热点等要多留意,这些都有可能作为试题的情境,如“神舟系列”飞船,诺贝尔化学奖,食品污染(饲料添加剂),假药的危害,禽流感,煤矿安全事故,新能源(太阳能的进一步利用),环境污染,世界环境日、土地日、海洋日、森林日、水日、无烟日等的主题都有可能作为试题的情境。同时还要留意身边的化学,从小处着手,家中的服装标签、药物等的使用说明、常见生活用品、学习中的各种文具,同样有可能成为试题的素材,同样蕴涵着丰富的化学信息。同学们学习很紧张,闲暇的时间不多,这也不用着急,只要适当关注这类问题即可,这类题起点高、落点低,用到的也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审清题意。如果我们平时留意了、思考了,重视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机联系和结合,养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习惯,做题时就会更顺手。

5.领会精神,明确考试方向。首先要研究《课标》、《考试说明》或《教育实践与研究》增刊,了解考试内容、层次要求及考生应具备的能力。通过研究近三年我省中考试题,了解中考考点、重点、热点,题型、命题的角度、思路等。如,我省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大,此类题丢分率高,应注意此类题的练习。

相信大家通过辛勤的努力,抓好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反思总结、堵好漏洞,一定会在2009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稿),2001.

[2]许九奎.平实中孕含着新课程的内涵——2006年河北省课改实验区中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3B):18.

[3]许九奎.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提高能力——2007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08年中考备考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03B):10.

[4]胡美玲,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第2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第3版)[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6]王祖浩,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第2版)[M].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天津周邓纪念馆下一篇:医学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