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十大翻译方法(精选7篇)
1.文言文十大翻译方法 篇一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二)误译文言文虚词
二、误译文言虚词
例2.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高考广东卷)
误译:但是(狐狸)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解析:句中的`“但”是起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应译为:(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2.文言文十大翻译方法 篇二
一、字不离句
文言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文言虚词在数量上相对较少,在用法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学生善于归纳与总结,在这个方面问题就不是很大。文言实词数量庞大,并且有的实词义项繁多,江苏省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学生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但实际上学生在阅读和答题时需要用到的实词数量远不止于此。看下面这个例子:
“椠”和“楯”这两个文言实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生僻的,在理解翻译上有一定的难度。结合这句话来看,铅椠和剑楯分别是文士和武夫所使用和擅长的东西,那么它们应该是一种文具和一种兵器,这样就好理解和翻译了。
不仅如此,学生在翻译一些相对熟悉的文言实词时,如果不考虑具体的语境,那么在翻译表达上可能会出现问题,看下面这个这个例子:
在翻译“母女视之”时,有的学生会翻译成“母亲和女儿看望她”,将其中的“女”字理解成了女儿。如果学生把这一句话读完,结合下面的内容“训以纺绩织紝事,一如教儿时”分析,就会发现这里的翻译出现了问题。这里的“女”字不应该翻译成女儿,而应该翻译成“像女儿一样”。
在翻译有些文言实词的时候,不考虑具体的语境,有时甚至会闹出笑话。
很多地方这样翻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我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中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回家。”
表面上看这句话翻译得没有问题,但仔细想想会发现其实这样翻译是不对的。暮春时节,也就是农历的三月,大约是阳历的四、五月份左右,气温应该还很低,这个时候怎么可以在北方的沂水里洗澡。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这里在翻译的表达上就出现了问题。“浴”这个字,《古代汉语词典》给的解释是“洗身,洗澡”。这里必须灵活运用,不能表述成洗澡,它应该是指在沂水在洗洗手脚,洗洗脸,意在感受春意,消除不祥。因此,此处应该表述成“在沂水中洗洗”。
二、字不离段
有些文言实词翻译上出现错误,主要是受到了现代汉语的影响,这种思维上的定势容易造成理解错误。在翻译这些字词的时候,有时不但需要结合本句话的内容,而且需要联系整段文本,根据整段话的语境推测。看下面这个例子:
很多同学在翻译上文中加点字“咒”的时候,依照现代汉语的组合习惯,往往将它翻译成“咒骂”或者“诅咒”。结合这段话的内容看,这段话是主要讲贞观二年蝗虫成灾,唐太宗在视察禾苗的时候看见了蝗虫,于是拿起几只对它们说:“百姓依靠粮食活命,而你们吃了粮食,这就是害了百姓。百姓如果有什么过错,那过错全部都在我,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为害百姓了。”品味唐太宗的语义和语气,不可能有咒骂或者诅咒的意思,而应该是商量、祈求的意思。因此,这里的“咒”应该翻译成“祝告,祈祷”。
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现代汉语中有个成语叫“尔虞我诈”,这里的“虞”是“欺骗”的意思。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同学在翻译“四海皆以无虞”中这个“虞”字时,就很自然地翻译为“欺骗,欺诈”,这样就翻译错了。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结合具体的段落语境分析,这里韩愈回顾周公的功绩:天下贤能的人才都得到了提拔任用,奸诈邪恶的小人都被清除了,在这种情况下,天下太平,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了。因此,这里的虞应该翻译成“忧虑,担忧,担心”。
三、字不离篇(背景)
有时在翻译某个文言实词的时候,还需要统观全文内容,结合事情的前因后果、人物的身世处境或者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做到翻译上准确无误。看下面这个例子:
“诸侯谋之”中的“谋”字,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往往容易将它翻译成“商量,考虑”,这是没有考虑具体语境造成的。这段主要是说赵文王非常喜好剑术,由此造成国力衰微。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不是想要商量如何帮助它,而是虎视眈眈地想着如何把它打败,把它吞并。因此,这里的“谋”应该是“图谋”的意思。这就需要结合战国时期风云动荡、群雄逐鹿的时代背景。再如:
“子何嫌哉”的“嫌”容易误解为“嫌弃”,如果阅读了整篇内容,知道了伍子胥此时的身份是一个通缉犯,正亡命天涯,那么理解这个“嫌”字就容易多了,它应当是“怀疑,疑忌”的意思。
四、句不离段
不仅是翻译单个文言实词的时候不能脱离段落内容,在翻译文言语句的时候同样也不能脱离段落语境。结合具体的段落语境,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翻译语句。例如:
芝(司马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在翻译画线句子“退无异言”时,有的同学会理解成“宾客被司马芝指责之后,回去后不再说什么其他的话”。其实,结合这段话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段话全部都是在叙述司马芝的事迹,即主语是司马芝。相应地,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司马芝当面指责宾客的不足之处,回去后不再说其他话。再看一个例子:
稼轩帅淮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淡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中斋。同甫夜思稼轩沉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月余致书稼轩,假十万缗以纾困,稼轩如数与之。(节选自赵溍《养疴漫笔》)
“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不能理解成“打开西湖的岸堤,城市里面都充满了鱼鳖”,这段话是陈同甫在和辛弃疾分析钱塘的地理形势为什么不利于作为都城。因为如果西湖决口,那么满城的百姓都会遭殃,所以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如果放出西湖的水,满城都是被淹的百姓。”
五、句不离篇(背景)
看下面一个例子: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要理解画线句中“喜”从何来及“忧”在何处,就要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这篇文章开头,王安石就强调政治教化的重要性,然后叙述从远古时期学校兴盛到后世学校衰败的经历,突出林肇修孔庙、聘老师等一系列为恢复当地教化作出的重要功绩。现在这些措施得到推行,教化即将得以实现,因此作者感到高兴。但是当时艰难的办学环境下,作者担心林肇走后,这样的做法难以得到接任者的继承,因此作者感到“忧”。这样就不难得出准确的译文:“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从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在翻译文言词汇或语句时,必须结合相应的语句、段落或者文章内容,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或者推断要翻译部分的含义。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意思才是符合文义的,才是贴切的。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该综合各种方法加以灵活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重视文言知识的储备,增加文言文阅读量,加强翻译方面训练,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解翻译的能力,这样文言文方面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文言文翻译方法例析 篇三
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的,翻译时便可删去。
例1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句中,“夫”为发语词,翻译时要删去。再如:“怅恨久之”中的“之”也可删去。
留。古文中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朝代名、官名、器具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例句中“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用翻译。
二、补与换
补。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如省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译。
例3然后世未有能及(之)者。例句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出来。又如:然足下卜之鬼乎?句中的“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换。有些词,在古书中常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不一样,翻译时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4齐师伐我。句中“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再如:上使外将兵。句中的“将”要换成“带领”。古文中的“吾、余、予”要换成“我”,“尔、汝”换成“你”等。
三、择与活
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为常见,应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又如,古文中“去”有“距离、离开、除掉、前往”等义项,“委而去之”中的“去”字,应译为“离开”。
活。词的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是非常普遍的,翻译时不仅要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从语法结构中看出词的活用用法,了解活用后意义上的引申变化,从而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是鱼网。活用为动词,就是用鱼网捕。再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句中的“轩邈”本意为“高远”,这里活用为动词——比高远,即“(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之意。
四、调与定
调。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7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即是“与谁归”。再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调整一下,句子就是“此所谓于朝廷战胜”,全句译为: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定。文言文中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译法,翻译时要注意。例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是固定格式,表示推测语气,译为“可能……吧”或“或许……吧”,再如:所以然者何?“所以……者”,译为“……原因”,全句译为: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五、拆与还
拆。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样,翻译时要注意拆分。
例9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夫人”是两个单音节词,“夫”是发语词,不译。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句中的“妻子”要拆成“妻子”和“儿女”。
还。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互文见义是为了避免语言的重复、单调,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词义或反义互训。对“互文见义”的句子,翻译时要注意“还原”(即恢复其全意)。
4.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介绍 篇四
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文词的方法。如: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文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 ‘凭借什么作战?’”
三、删,即删减法。
有些文言文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些文言文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文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文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
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五、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室谪守巴堕郡。(《岳阳楼记》)
②山东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句中画横线的词照录不译。
六、换,即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5.湖南成人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 篇五
1、多总结各种词的用法以及语法现象。
总结归纳是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关节,如果少了这个环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均会受到影响。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意对一类语法现象,例如词性的变化(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通假,对句法,如省略,倒装,前置等知识点的归纳,对其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做到深度理解,精准掌握。
2、做练习,精做练习。
练习不是目的,练习的目的是对知识的巩固,因此反对题海战术,不过不带着目的,或者研究性心理来做题,就是做再多的题也起不了大的作用,因为题的形式是变化的,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是恒一的。
3、文言文翻译的.而关键在于:多背记古文,建立语感。
每种语言,就其学习者而言,都对该种语言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复杂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对语言规律的一种熟知,掌握。语感无法名状,不可告知,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这种感觉能帮助你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就其结果而言有惊人的正确性。
6.文言文十大翻译方法 篇六
一、语言经济学与品牌价值
品牌具有经济价值,这是由语言经济学的原理决定的。语言经济学是由美国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在《行为科学》杂志上最先提出的。他认为,语言除了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外,还具有经济特性。其主要观点是: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的使用体现经济价值;语言使用具有经济学本质的要素:价值,效用,费用和效益。
企业的竞争决胜于品牌。对于品牌的重要性,美国营销专家莱特这样论述:“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有统治地位的品牌”。世界上著名的品牌均考虑语言的经济价值,最经典的例子是美国埃克森公司(EXXON)。埃克森公司的前身是埃索标准石油公司,为了考虑品牌的经济价值,公司聘请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调查了世界上55个国家的语言,走访了7000多人,最后以花费6年的时间和10亿美元的代价,确立了EXXON这个英文品牌,创下了历史上最昂贵的品牌修改记录。
二、全球最有价值的十大品牌翻译
根据《财富》杂志,2009年全球最有价值的十大品牌如下表:
从翻译角度,十大品牌的翻译方法共有五种:
1、意译法。
就品牌翻译而言,意译法能够最大地传达源语品牌的含义,同时能为目的语读者接受,是品牌翻译的最佳方法之一。在十大品牌中,采用意译法的有微软、惠普和丰田。
2、直译法。
直译法能够能够用相同的表达形式传达源语品牌的含义,并能产生与源语相同的效果。在十大品牌中,采用直译法的有通用电气和可口可乐。
3、音译法。
在采用音译法时,一定注意避免晦涩难懂的字、词,而采用通俗文雅的字、词。在十大品牌中,采用音译法的有沃尔玛、谷歌和沃达丰。
4、约定俗成法。
有些品牌,特别是一些老的品牌,汉语译名一般采用人们公认的流行的名称,即约定俗成法,尽管有时其译名和原名意义差距甚远。在十大品牌中,采用约定俗成法的是汇丰银行。汇丰银行的英文全称是:Hong Kong&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如果直译则是:香港上海银行。采用约定俗成法的目的是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5、直接引用法。
对于一些名字较长,或者缩写字母不好翻译的品牌,可以采用直接引用的翻译方法。在10大品牌中,采用直接引用法的是IBM。IBM的英文全称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直译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尽管很多人还将其翻译出全称,但由于其译名过长,难记,人们更愿意直接用原名IBM。
三、品牌翻译原则
从全球最有价值的十大品牌的中文翻译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其翻译原则:音美、词美、意美。
1、音美。
音美,即音韵美,是指品牌名称发音响亮、节奏分明、富有乐感,给人以听觉上美的享受。成功的品牌译名应便于记忆,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十大品牌中,最典型的音美翻译属于可口可乐和谷歌。Coca-Cola的中文译名“可口可乐”,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翻译界的绝译,它不但保留了英文的音韵美,而且充分运用汉语双音和叠韵的特点,不仅声音和谐悦耳,而且给人以联想的享受—清爽、快乐,可口亦可乐。Google的译名“谷歌”也是翻译界的佳译,其名字似行云流水,欢快明畅,富有乐感。
2、词美。
所谓词美,就是所翻译的字、词符合译语的审美标准,不仅易读、易懂,而且高雅不俗,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在10大品牌中,最典型的词美翻译属于谷歌、可口可乐、沃达丰、汇丰银行、丰田,这些词在汉语中都具有正面的美的涵义。
3、意美。
意美,即意境美,是指品牌名称通过词汇的意境让人产生对美好事物向往的联想。如HP(Hewlett-Packard),原译名“休特-帕卡德”,不仅拗口,音不美,而且令人不知所云,意也不美,现翻译为“惠普”—恩惠普及,其意境美跃然纸上。
四、十大品牌的中文翻译对我国品牌翻译的启发及借鉴
中外语言受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影响很大,因此在表达方式及风格上存在很大区别。尤其是文化差异,成为中外交流的最大障碍。品牌具有文化涵义,翻译时也要注意目的语的文化,否则就会带来跨文化交际障碍,而文化障碍又会导致语言的经济价值损失。十大品牌的中文翻译,都考虑了以上因素,尤其是跨文化因素。
借鉴成功的中国品牌翻译有很多,如“海信”、“雅戈尔”、“飞鸽”。“海信”的英文译名没有采用汉语拼音“Haixin”,而是采用意境美的翻译原则,采用“Hi Sense”,给外国读者以“High Sense”(高感度、高灵敏、高清晰)的丰富联想。“雅戈尔”的英文译名是“Youngor”,与英文“younger”谐音,给人以年轻潇洒的联想。“飞鸽”的英文名为“Flying Dove”,一个Flying,不仅把自行车的特点表现得活灵活现,而且一个Dove又象征和平,其“音美、词美、意美”的原则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但也有很多中国品牌的翻译没有很好借鉴外国著名品牌的翻译方法和原则,导致营销失败,从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如“孔雀”牌电视、“五羊”牌自行车、“芳芳”牌护肤蜜。“孔雀”牌电视的英文为“Peacock TV”,而cock的俚语意义是“污言秽语”;“五羊”牌自行车的英文为“Five Goats Bicycle”,goat在英语里是“色鬼”的意思;“芳芳”牌护肤蜜的英文为“Fang Fang Cream”,Fang Fang在英文中是毒蛇的牙。
五、结语
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和媒介,而且还具有经济特性。沃尔玛等品牌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十大品牌,除了他们的产品、服务、质量、企业文化等优势外,一个被目的国消费者接受并欢迎的译名也功不可没。其成功的五种翻译方法和三种翻译原则,非常值得我们中国企业研究并借鉴。如果借鉴成功,我们的品牌也同样会获得目的国消费者的欢迎,从而提高我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全球最有价值的十大品牌采用意译法、直译法、音译法、约定俗成法和直接引用法的成功品牌翻译方法,及音美、词美、意美的翻译原则对我国企业的品牌翻译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品牌,翻译方法,翻译原则
参考文献
[1]刘白玉.对十二生肖汉英翻译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4).
[2]任荣.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谈英文商标词的设计原则[J].外语教学,2002,(5).
7.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浅谈 篇七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原则;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2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12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博大精深;经史子集,浩如烟海,异彩纷呈,蔚为大观。古文是传统文化的根,传统文化滋养了我们的人生。古人寒窗十年,甚至穷其一生研究文化典籍,于是大师辈出。曾几何时,古文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社会的悲哀?弘扬古代文化,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热爱文言文,消除他们对文言文的距离感、陌生感、排斥感,使之拥有一定的古文积淀,具备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不敢侈谈学习古代文化的重大意义,仅就如何指导高中生突破文言文翻译谈几点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命题人独具慧眼,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句子让考生翻译,并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文言文中常见的重要实词、重要虛词、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常常设为采分点。那怎样让学生正确翻译这些文言文呢?
众所周知,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重要基础是丰厚的古文积淀。利用好教材,适当拓展,夯实学生的古文积累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扎实的古文积累,任何答题方法和技巧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高中文言文翻译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合乎情理,语言简洁”的原则。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在译文中找到对应,即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若直译无法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就要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准确、完美。
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明确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道理,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不能孤立地理解要求翻译的句子,一定要把相关句子放到原文中理解,遇到疑难词句,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敲;再次,要用好草稿纸,先打草稿,译完后,再修改检查,看文意是否表达清楚,前后是否对应,上下文是否一致,语意是否符合语境,然后誊上答题纸,做到字迹清晰工整,不写错别字。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阅卷原则是按点赋分,因此必须注意:(1)译准实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词,修辞语句等);(2)译准虚词(高考常考的18个虚词);(3)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4)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复句关系)。
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意译。在忠实于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易懂。其不足之处是译文和原文不能字字落实。如“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如果直译成“张衡走下车子,就树立威信”“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读起来很别扭,让人不知所云。这时就需要意译,将“下车”译为“到任”,“视事”译为“任职”或“到任办公”,“乞骸骨”译为“请求退休”。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意。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等,翻译时都可保留不变,而有些特定名称在文中较难辨别,就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结合文意、句意,辨别清楚。“删”就是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助词、倒装句中的标志词、表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补”就是增补,文言文中多单音词、省略句,要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主语、宾语、介词等)或补出省略的语句。补出的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把古汉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意”就是意译,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有关文字。
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联想迁移。
一是联想课文。考试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先联想到相关的课文内容。如“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2010山东卷),句中“乞”的意思,联想《张衡传》中“上书乞骸骨”和《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可推知是“请求”之意。
二是联想成语。试卷中要求翻译的文言词语较难理解时,联想一些熟悉的成语即可做出正确的解释。如“出令不改,则民正矣”(2011山东卷),句中“正”字联想成语“改邪归正”,可推断出是“正道、正轨”之意。
第二,注意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也是高考命题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正确推断其意义。如“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2010山东卷),句中的“师”系名词用作状语,意为“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第三,注意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人看重。要想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必须译出其句式特征。如“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011山东卷),该句既是省略句,又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既要补充出主语,又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序,结合语境译为“(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第四,注意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非常普遍,这正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最大障碍。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不可以今译古。如“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2008山东卷),句中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第五,注意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有相对固定的意义,翻译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如“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全国卷),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吧”。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更何况文言文翻译这个老生常谈、小生常聊的话题呢?让我们集思广益,狠抓落实,细化考点指导,强化满分意识,共同做好高三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祝珺.高中文言文翻译浅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4).
[2] 何振龄.浅谈文言文的翻译[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4).
【文言文十大翻译方法】推荐阅读: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教案08-14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12-10
文言文翻译修改07-08
文言文翻译二09-20
童趣文言文翻译简短07-20
高中文言文翻译专项08-18
草书大王文言文翻译08-24
高士传文言文翻译11-07
东郭敞文言文翻译11-23
文言文言的五种翻译技巧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