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精选12篇)
1.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 篇一
201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期中考试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
系统方法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二、简答
1、为什么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首先,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次,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建,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2、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对你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哪些?
①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③ 有利于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④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3、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启示。
①格式塔的学习观—完形说(顿悟说)
★ 学习不是行为的联结,而是组织一种完形。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的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所实现的。
★ 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所以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又称“顿悟说”。②托尔曼的认知论
★学习是有目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③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他强调学习是掌握知识结构,强调学习一般原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探索新情境,提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他提倡发现学习,主张教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而发现基本原理或规则。
4、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意义?
⑴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
⑵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给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思想,是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最基本方法和技术;
⑶系统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视审视教学系统,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大大拓宽了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视野,不仅关注教学系统内部的结构,而且将教学系统与具有提供学习资源潜在可能性的社会系统联系起来。
5、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①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②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
③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④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其相应领域如传播内容分析、受众分析、媒体分析、效果分析等研究成果也在不同程度上为教学设计中的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所吸收。
6、比较加涅和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加涅(九五矩阵)和梅瑞尔(CDT)的教学设计理论的相同之处在于:这两种理论都是从认知主义的角度出发的,他们的基本假设是相同的(即存在不同的学习结果,而且有不同的学习条件以满足不同学习结果的要求)。
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强调的重心不一样,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比较丰富,其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又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就是在加涅看来,看来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这就需要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分析、展开及评价等到方面做出一系列事先筹划,即进行教学设计;且它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是在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基础上,把重心放在教学组织的微策略上,他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面三刀维分类(行为维度:记忆、运用、发现;内容维度:事实、概念、过程、原理),它给出了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即能提供微观水平的教学“处方”。
7、解释教学系统设计过程“肯普模式”。
① 理论基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② 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三个主要问题:学生应该学到什么?(教学目标);教学如何进行?(教学策略);效果如何评价?(教学评价)
●十个教学环节
●强调了十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要素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策。●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考虑某一要素。
●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在这种环形结构模式的中心,说明它们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归宿,各个要素都应围绕它们而进行设计。
●表明教学设计是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的活动与所有其他要素相联系。●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从任何地方开始,并且可按任何顺序进行。
8、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
①教学目标分析 ②学习者特征分析
③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④学习环境设计 ⑤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9、简述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⑴以教为主ID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
⑵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
⑶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3方面分析)
10、简述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
①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②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其他教学策略只作补充。
③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④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情境创设、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学习效果评价、修改教学等环节都可考虑情感因素)。
第二章 教学目标分析
1、辨析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三个概念。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用案例阐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⑴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⑵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
⑶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克拉斯伍等人制订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他们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级,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3、简述教学目标阐明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①有利于课程的规范 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④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局限性:
①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
②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难以阐明 ③容易忽略创新精神 ④费时间、费精力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1、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图”的含义。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概念图就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概念图是一种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
2、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结构变量”的含义。
奥苏贝尔提出的影响迁移的三个主要认知变量:
一、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即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其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吸收并固定新知识的原有观念,这样才能产生有意义学习。
二、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指新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相关知识的可分辨程度。
三、认知结构的“稳定性” ——指学生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其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是否稳定巩固。
3、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特征?
①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
②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成权威的心理却在消弱。③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扮演意识强烈。④学习者在网络中的认知策略发生变化。
⑤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⑥学习目标多样化。
⑦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
第四章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1、用自己的话定义教学策略这个概念。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成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2、简述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情景-陶冶教学策略的概念及步骤。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步骤: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
情景-陶冶教学策略也称暗示教学策略,由洛扎诺夫首创,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步骤: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
教学策略类型定义掌握教学情境-陶冶教学示范-模仿教学示范-模仿教学过程与学生在一定的与现的个别需要和学实生活类似的习特征相结合情境中学习•学生定向•集体教学•形成性测试•矫正教学•再次测评形成性评价个别化教学•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教师、学生、情境阶段过程•动作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技能的迁移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动作技能 教学条件主要领域规模较小的班级教学和个别化教情感与认知学
3、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包括动机、态度、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落差较大,课堂教学起点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吃饱、吃好的关键。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4、比较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的共性和不同点。
建构主义的三种教学策略比较共性支架式教学不同点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围绕学习主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框架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抛锚”)进一步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
5、简述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传统教室环境中的协作学习的不同点。
①突破了范围的限制 ②CL交互的可控性 ③附属角色的隐藏 ④复杂低层工作的简化 ⑤全面展现问题情景 ⑥在线资源 ⑦教师的角色转变
6、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点?
①贯彻人类认识论的完整过程,真正实现教学中知行的同统一.②以自然界或社会中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的专题 ③注重学习的实践性
④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⑤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⑥强调学习的开放性
7、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开放的、学生感兴趣的; ②分析问题的形式要多样,要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和方法指导;
③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设计,对其实施方法的指导; ④成果展示及评价:教师要注意评价标准的设计。
8、列举你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存在的问题:太简单或复杂、脱离教学目标、容量太小、教学环境的支持等。对策:
1、活动要有效,努力做到活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应寓教于乐,不要本末倒置,不能纯粹为了游戏或让学生动起来进行设计;
2、活动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优势;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而不是仅仅为了传递书本知识;
4、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要求。
第五章 学习环境设计
1、阐述学习环境的含义。
①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
②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维持的情况和条件。③学习环境是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④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
2、简述物理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教室空间设计和教室文化建设三大方面是物理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室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室内外的空间、场地的设计,它属于一种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的“隐形课程”。
教室空间环境设计主要涉及对空间大小、桌椅排列的形式、桌椅与墙壁的颜色、通风、采光、装饰、器具陈列布局以及向同一学习场所不同功能区的划分等。
3、简要评述自己所在学校的物理学习环境。
物理学习环境设计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教室空间设计和教师文化建设三大方面(各个分析)。
4、举例说明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学习者特点、教师态度、技能方面的因素,还有来自管理方面的因素,如实施教学的地点、对象、时间、资金及可行性等因素。
5、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如何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模式与策略以及教学条件。此外,还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综合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要素。教学媒体选择模型主要有问题表、矩阵式、算法式和流程图。
6、认知工具、学习资源、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
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现代学习环境中的认知工具:主要指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广义的计算机工具;
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人、财、物、信息);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7、分析学生在教学中交往动机不强的原因,并提出激发学生交往动机的策略。
原因:略。策略:
★使学生懂得社会交往的意义和目的
★教育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帮助学生通过社会交往,正确树立“自我形象”
★战胜自卑,增加交往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8、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原因:略。策略:
(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
①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请到教室外吃完再进来。”“请到教室门口喊‘报告’”)②促进学生的成功经验,降低挫折水平
③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整洁、有序、优雅;把握情绪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①鼓励和强化问题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 ②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①明确问题行为对课堂秩序和教学活动的消极影响
②观察、了解问题行为的性质、轻重和后果,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③选择适宜的方法矫正,塑造和发展学生新的、良好的行为模式
④遵循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奖励多余惩罚;与家庭、大众媒体等因素联系起来,保持与相关人员行动的一致性;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⑤掌握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步骤(观察——深入了解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判明性质及严重程度——制定矫正目标、措施和方法——改正问题行为——评定改正的成效——追踪和强化,稳定良好行为)
第六章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1、何谓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2、列表比较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为什么要对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进行评价?它包括哪些内容?
因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优化学习的方案,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要促进学习以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主要包括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对设计成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学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4、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其问题,你认为教学评价在其功能、取向和方法上应该怎样发展?
问题:
功能上:重甄别,轻发展;重知识重复,轻学会学习;重个体反应形式,轻学会合作; 价值取向上:重目标,轻过程;
评价主体上:重教师,轻学生;重学校,轻社会; 评价方法上:重纸笔测验,轻学习现场和过程测验 教学评价的新发展: 1评价功能的发展
(1)(2)(3)评价过程重学生的发展,轻甄别功能 注重激发学生学会思考,轻对知识的简单重复
评价过程不仅体现学生个体的反应方式,而且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2评价取向的发展
(1)目标取向的评价
把评价视为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与预定的课程目标相对应的过程。(2)过程取向的评价
试图挣脱预定目标的藩篱,强调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范围。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其是否与教育目标相符,都应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3)多元主体取向的评价
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身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此外还要建立一个社会参与评价的平台,使家长、社会相关人士都参与评价。
5、列表分析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的特点。
一对一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比较不同的评价方法参加的学习者人数选择学习者的要求评价的过程对评估人员的要求评价的目的一对一评价3个或3个以有一定的随意评价人员始终和学习者处于互动的状态强调交流能力确定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错误,并从学习者那里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初的使用数据和反馈。8到20典型的代表组成学习小组评价人员尽可能少地去干预学习者强调数据信息的分析水平①确定在一对一评价后所做的改动是否有效。②确定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能适用真实的目标群。小组评价
2.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 篇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静态HTML技术已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求, 更多的是要求动态和交互式的网络技术。继通用网关接口之后, 微软推出的IIS+ASP的解决方案作为一种典型的服务器端网页设计技术, 被广泛应用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调查、网上查询、BBS、搜索引擎等各种互联网应用中。而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是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与Windows操作系统无缝结合, 操作简便易行, 应用十分广泛。所以本考试系统采用的是IIS+ASP+SQL SERVER 2000方案。通过网络考试系统实现及时在线考试和评阅, 只要有局域网环境的存在, 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端, 就能够参与在线考试、及时评分、成绩查询、成绩统计和分析等。
2 网络考试系统的组卷方案
网络考试系统一般利用随机抽取法或回溯试探法作为组卷策略来完成试题的智能组卷。
其中, 随机抽取法根据实际需求由随机函数生成某一随机数, 将生成随机数的试题抽取出来组合成符合组题参数要求的试卷即可, 但是随机抽取法当随机抽取试题的范围过大时, 会进行大量反复无效的抽取操作, 这种操作很可能导致抽取操作进入死循环, 而无法完成组卷目的, 所以用随机抽取法作为组卷策略的话更适用于约束条件少, 且试题数量不多的试题库系统的组卷。同样, 回溯试探法的组卷性能取决于试题的状态类型和试题总量, 虽然组卷的成功率会比较高, 但整个抽取试题的过程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来完成, 由于网络考试系统的日趋成熟或广泛的应用, 试题库的容量日益增加, 题型充足、题量不断扩展, 所以回溯试探法也无法满足现代网络考试的实际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 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组卷算法, 即能克服以上两种组卷算法的缺点, 又能满足具备全局寻优和快速收敛的的网络考试系统的需求。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随机的搜索和快速收敛算法具有鲜明的特点:
1) 遗传算法的搜索轨迹是并行的, 通过这种并行计算方式可以在大规模的试题库下大大提高试题搜索速度。
2) 遗传算法根据适应函数来确定选择的依据, 不受其他辅助信息和先决条件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通用性。3)
3) 遗传算法是通过多个参数来搜索最优解, 这种方式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局部最优解的现象。
4) 遗传算法的随机转换机制有利于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5) 遗传算法在符合条件的种群目标中进行高效搜索, 避免出现盲目穷举或完全随机的搜索。
6) 遗传算法的计算简单, 功能强大, 更适合于规模大且问题复杂的优化求解过程。
遗传算法的实现过程如下:
1) 选定编码方案:遗传算法一般不直接在解空间上进行问题的求解, 而是利用解的某种编码来表示。
2) 确定适应函数:适应函数式对解的一种描述, 适应值是对解的选择依据, 也是对解的一种质量度量。
3) 确定选择策略:选择策略决定了解的质量, 遗传算法的优胜劣汰选择机制能确保适应值有较高存活率。
4) 选择控制参数:遗传算法的控制参数主要有种群规模的大小、算法执行的迭代次数、执行遗传操作概率和其他辅助性的参数。
5) 算子的设计:主要包括杂交、变异和再生过程的算子。
6) 确定算法的终止准则。
3 系统实现
3.1 ASP访问数据库连接
在ASP脚本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访问数据库:IDC (Internet Database Connector) 方式、ADO (Active X Data Objects) 方式和RDS (Re⁃mote Data Service) 方式。ADO易于使用、访问速度快, 内存需要小, 在本系统中, 使用ADO方式访问后台数据库, 具体实现文件如下:
其中str Connection String为GLOBAL.ASA中定义, 其定义如下
3.2 用户登录模块
该模块主要针对系统用户登录时的身份验证。当用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通过了身份验证时, 则根据用户角色的权限分别进入到网络考试系统的用户各自的界面, 如果验证不通过, 则显示由弹出错误信息并返回到用户登录界面。
用户登录模块的N-S图如下图1所示。
3.3 自动组卷模块
自动组卷模块由系统管理员根据题库信息选择题库, 设置试卷参数来生成需要进行网络考试的试卷。试卷生成模块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
管理员选择对应的题库和题型进行浏览或维护, 对考试时涉及到而没有试题可以手工的添加, 对现有的试题可以进行编辑或删除, 保存试题维护信息。在试卷生成前选择相关内容并设置相关参数, 如题库选择、试题类型、各题型的试题数量、各小题的分值、考试日期、考试时间、难度系统等。
3.4 考生参加考试及成绩查询模块
该模块在试卷自动配置成功的前提下执行。学生登录系统浏览考试信息, 进入考试页面, 选择参加考试的科目开始正式考试, 考试结束后如试卷均是标准试题则可立即查询考试成绩, 否则须教师手动评分后再进行考试成绩查询。学生参加考试及成绩查询流程图如下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韦群锋.基于ASP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5, 17 (2) :106-108.
[2]胡正红.基于asp的网上考试系统功能实现[J].山西电子技术, 2007, (2) :32-33.
[3]徐凯.基于ASP技术的网上考试系统的研究[J].内江科技, 2006, 23 (5) :49-51.
3.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 篇三
关键词:网上报名考试 网络安全 系统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c)-0034-01
1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在高校的招生,考试,学籍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报名考試系统的参与。为了适应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考试管理机制,越来越多的考试机构基于WEB体系设计出网上报名考试系统,普遍来说这类系统是以局域网作为平台搭建的,利用局域网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Internet计算机的高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此系统一般形式上是基于Cli-ent/Webserver/DadabaseServer三层结构的网络应用系统,其中webserver和Databaseserver都涉及到了海量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数据库的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动态网页的涉及采用了Jsp作为重要的语言工作,后台的数据库采用安全性较高的OraclelOg作为开发环境,在各类网上报名考试网的设计中,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流程是网站的页面结构设计,注册页面,支付系统,后台的大型数据库管理,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模板。
2 网上报名考试系统的理念和作用
所谓网上报名考试系统就是要求报考的考生利用互联网在相关的网站注册并登录之后查看相关的考试公布,其中会有所有的要求,包括有考试的地点,时间以及具体考场上必带品的要求,同时相关的考试机构会在网页上利用报名的表格把数据信息提交到安全的数据库中备份,考生只要按照要求把需要的表格填好就可以,个人原始的数据会直接以电子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交付。之后考试中心的人员会通过权限登录后台对考试报名人员进行初次筛选,初审合格的给以确认的考生在网上进行交付报名费用,最终网页上给予成功提示,这也意味着网上报名考试的阶段任务完成。
网上报名考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报名管理和成绩管理任务。对于第一次报名的考生,该系统会自动生成考生的序列号,同时把考生相关的信息一起拷贝到考生的对应的文件中,对于在线网上报名考试系统,最关键的目的是能够把传统的手工报名简单化,提高了报名考试信息的利用率,减少了考务人员的工作力度,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
网上报名考试系统不需要档案实体进行备份,可以在网上直接注册,查询,这样能够节约了资源。系统管理的功能一般分为6个,(1)是考生网上报名,需要填写各种那个报名信息,有姓名,性别,考试科目,联系方式等。(2)是考生的更新信息,方便考生对信息随时修改和删除。(3)是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查询,其中包括动态的公布(4)方便打印准考证。(5)是成绩管理任务,考试管理人员把最终成绩从后台数据库中录入,考生可以登录自己的账号方便的查询及时成绩。(6)是考务信息的管理,可以公布考试的时间和地点等相关的信息。
Internet的普及使用,实现了在线考试报名,考生不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报名接待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数据的保存和备份都是自动化的。
3 网上报名考试系统的设计原则
网上报名考试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方便考生,考试管理,针对考生,能够方便的填写报名信息;考务人员需要方便的把巨量的数据信息转放到系统中;而考试管理人员能够方便今后系统的更改。同时要保证考生的报名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其中有账号和密码的安全性。
系统的运行步骤:(1)报名的前几天就要保证网上的报名业务开通,方便考生随时上网查看动态信息。(2)考生网上报名选择考试的科目和考试地点,注册相关网站的信息。(3)考生在网名之后的72小时内一定要交款成功,这样才能预留报名的相关信息,否则系统会自动收回。(4)考生在交款成功之后,可以获得预留的考号。(5)考生在有效时间内上网查看报名是不是成功,成功的话可以及时打印出准考证,上考场时要将准考证和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一起带上。(6)网上报名要在传统报名开始前几天停止。(7)将网上报名的信息及时分布给各个考点统计。
数据库安垒问题:网上报名考试系统一定要与数据库信息结合在一起,其中数据库表是关键,同时数据库的信息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备份。
4 安全性的问题
网络的数据传输大多数都是按照明文的形式,安全性的级别不高,同样的网上报名考试的大多数信息都是要保证其安全性的。实践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会再数据库中产生很多的无效数据,对数据的统计难度较大,一般的网站会设定有限的时间进行填写信息,考生不能及时完成报名的信息,导致资料不足,不能成为有效信息,这样的话在信息筛选的过程中会不合格。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解决问题的方向就可以确定了,一定要先保证网上报名和传统的报名融合起来,对考生信息进行备份;其次要在网站上写明报名的具体指导信息,降低无效信息的产生;对于外部不合法的网络入侵者要通过防火墙设备去抵制,这样能够有效的对信息进行加密,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新和安全性,还可以增加各种网络安全设备。系统的各个级别人员在登录时首先要有许可权限密码才能安全登录,各种安全性的身份认证也可以对信息进行保护,具有抗抵赖的功效,及时阻止了第三方的入侵。数据库的安全性的目的就是对数据进行安全性保护,防止数据的篡改,删除。
5 结语
4.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考试重点 篇四
1、有两道简答题在作业上
2、第四单不用考
3、书上重点:
P2 工程项目阶段和建设周期
P3项目管理模式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
P8招投标原则
P9建设工程招标的范围
P11建设工程招标方式
P13工程项目招标具备的条件招标程序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的区别 P19无效投标的情形资格审查的内容
P41标底的编制步骤和方法
P43评标委员会的组成、规定
P63投标的决策与策略
P65不平衡报价法
P122 要约与承诺
P123缔约过失责任
P125无效合同
P126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P127效力待定合同
P128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P131违约责任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P146隐蔽工程与检验程序
P151质保期
P179争端裁决委员会
P184工程接收证书
P186履约证书
P191担保
P197保险的概念与种类
5.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 篇五
第8页
三、开挖工程测量
3.距离丈量可根据条件和精度要求从下列方法中选择:单选题
(1)用钢尺......(2)用视距法测定......(3)用视差法测定......第15页~第19页表1F411021-1~表1F411021-13单选题
第20页
五、水库特征水位及水库特征库容单选题
第21页~第22页1F411022 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分类
注意各类水工建筑物举得例子单选题
第25页~第26页
(四)水泥2.水泥的适应范围单选题
第26页
(六)水泥混凝土
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有.......时间和温度等。多选题
第40页1F411027 熟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划分及其任务案例分析第46页二 施工导流标准的确定案例分析 第46页~第48页1F412012 掌握施工导流方式
注意各类导流方式的适用情况单选题
第48页~第49页
一、戗堤法截流
二、无戗堤法截流
注意各类截流方法的适用情况单选题
第49页~第50页
三、减小截流难度的技术措施多选题案例分析 第53页~第54页1F412022 掌握围堰施工技术案例分析
第56页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案例分析
第57页
二、水工建筑物对地基基础的基本要求多选题
第57页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挤实法等。多选题第67页
三、深层搅拌防渗墙检测方法多选题
第68页~第70页表1F414001-1~表1F414001-3单选题
第70页1F414002 掌握土石方平衡调配原则案例分析
第72页
(一)机械开挖注意各类开挖机械方法的适用情况单选题 第74页1F414004 掌握地下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方法
注意各类开挖方式的适用情况单选题
第74页~第77页
一、料场规划的基本内容多选题案例分析 第79页常用土方施工机械的经济运距如下:......单选题
第80页
三、压实参数的确定单选题
第80页~第81页
一、土石坝施工内容多选题
第81页
六、接头处理案例分析
第82页~第84页1F415015 掌握土石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第90页
一、混凝土的运输设备单选题
第91页
三、选择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案的原则多选题
第94页
一、模板的分类注意各类模板的特点单选题
第100页
二、分缝的特点多选题
第102页~第105页1F416032 掌握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案例分析 第105页~第106页1F416033 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案例分析 第106页1F416034 掌握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第107页~第108页1F416041 掌握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工艺及特点多选题 第110页
四、压实作业要求多选题
第111页~第112页1F417012 熟悉护岸护坡的施工方法
注意各类堤岸防护工程的特点及分类单选题
第116页~第117页1.按水闸承担的任务分类
注意各类水闸程的功用及修建位置单选题
第118页1F418012 掌握水闸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案例分析
第130页~第143页1F41900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案例分析
注意本章内容中的数据,容易出选择题
第147页1.建设项目在主体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完成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多选题
第155页(1)公开招标......(2)邀请招标......(3)不招标情形......多选题 第160页水工程,是指.......不用办理规划同意书。多选题
第163页~第164页水利工程施工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多选题
第179页~第180页4.水利建设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不得进行工程分包......职责划分可由承包人与项目法人签订协议明确。多选题案例分析
第180页~第183页1F420032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承包单位分包管理职责
1F420033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分包单位管理职责案例分析 第183页
一、发包人的义务和责任多选题
第186页
一、承包人的义务和责任多选题
第189页
七、施工交通案例分析
第191页
(二)承包人的施工安全责任案例分析
第192页1.发包人的工期延误多选题案例分析
第195页
(一)变更的范围和内容多选题
第199页1.进度付款申请单内容案例分析
第201页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保修期通常为一年,河湖疏浚工程无工程质量保修期。单选题
第202页不可抗力是指.......的其他情形。单选题
第203页
(三)不可抗力后果及其处理案例分析
第204页~第205页
十一、索赔案例分析
第204页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文件指......优先顺序。单选题多选题
第213页~第214页1F420051 掌握水利工程事故分类与事故报告内容
1F420052 掌握水利工程事故调查的程序与处理的要求
1F420053 掌握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质量管理内容
1F420054 掌握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内容案例分析 第225页~第226页1F420062 掌握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案例分析 第227页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案例分析
第229页~第230页8.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单选题
第231页10.事故报告内容分为事故发生时报告的内容以及事故处理过程中报告的内容案例分析
第232页~第237页1F420065 掌握水利工程文明建设工地的要求案例分析 第246页1F420073 掌握水力发电工程质量事故分类及处理的要求案例分析
第254页~第258页1F420083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的要求
1F420084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案例分析
第287页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内容案例分析
第291页
(四)施工分区规划布置应遵守的原则案例分析
第293页
(二)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要求案例分析
第293页~第298页1F420114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进度保证措施 案例分析
第301页~第312页1F420121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的规则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应用案例分析
第392页
(六)洞室开挖对爆破安全的要求单选题
第397页
四、温度控制案例分析
第407页表1F432022-1单选题
第414页
五、结合部位处理的要求案例分析
第416页
6.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 篇六
列控作用:(1)保障行车安全。识别、消除或减弱危及安全的因素。发现时,向列车发出停车或降速命令(2)保证运输效率。列控系统确定列车最小安全制动距离,最大限度提高线路通过能力。
列控原理:地面设备根据前方行车条件,包括轨道占用情况、进路状态、线路状况以及调度命令,生成行车许可,通过车地通信技术传给车载设备,结合列车数据,车载设备自动计算生成超速防护曲线,并实时与列车运行速度进行比较,超速(允许速度)后及时进行控制,防止列车超速脱轨或与前行列车追尾。
列控功能:1.给司机显示允许列车运行的信号、目标距离、目标速度、允许速度等。2.防止列车超过规定的限制速度运行,包括信号显示规定的限制速度、线路限速、车辆限速、临时限速等。3.自动实施速度控制,一旦列车速度超过允许速度,应实施制动控制,使列车减速甚至停车。4.防止与同一轨道运行的列车相撞或追尾。
分级特点:1.CTCS-0干线铁路装备的既有铁路信号设备;地面设备:国产轨道电路构建三显示/四显示自动闭塞,轨道电路实现;车载设备:通用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KJ;固定闭塞 2.CTCS-1由主体机车信号+安全型运行监控装置组成,面向160km/h及以下的区段,在既有设备基础上强化改造,增加点式设备,实现列车运行安全监控功能。3.CTCS-2提速干线、高速铁路;应答器、ZPW-2000A轨道电路共同完成车地通信;配置车站列控中心TCC,根据地面信号系统计算列车移动授权凭证;车载ATP+LKJ2000,凭车载信号行车;可下线在CTCS1/0线路;准移动闭塞,地面可不设区间通过信号机 4.CTCS-3主要面向高速铁路;车载配置ATP,凭车载信号行车;RBC基于地面信号系统计算列车移动授权;无线通信(GSM-R)传输车地信息;轨道电路检查列车占用,应答器为列车定标;地面可不设区间通过信号机;可下线在CTCS2线路;准移动闭塞;等同于ETCS-2 5.CTCS-4面向高速铁路;CTCS车载设备ATP,凭车载信号行车;车载设备发送列车参数,无线闭塞中心RBC跟踪;列车位置并计算列车移动授权;取消区间轨道电路和通过信号机(移动闭塞);无线通信(例如:GSM-R、LTE-R等);列车完整性检查由地面RBC和列车完整性验证系统完成; 等同于ETCS-3 加速牵引:C=F-W匀速惰行:C=-W减速制动:C=-(B+W)F牵引力,B制动力,W阻力
牵引力分析:轮轨间的纵向水平作用力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轮轨接触点将发生相对滑动,机车动轮在强大力矩的作用下快速转动,轮轨间的纵向水平作用力变成了滑动摩擦力,其数值比最大静摩擦力小很多,而列车运行速度很低,这种状态称为“空转”。
空转的危害:局部与车轮接触的钢轨将受到严重摩擦,造成严重耗损钢轨,甚至导致车轮陷入钢轨磨损产生的深坑内。该状态下牵引力反而大幅降低,钢轨和车轮都将遭受剧烈磨损。
打滑(制动力):当制动力大于黏着力时,轮轨将发生滑行,即车轮将被“抱死”。此时制动力变为轮轨间的滑动摩擦系数,闸瓦间的摩擦力由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由于滑动摩擦系数远小于滚动摩擦系数,因此轮对一旦滑行,制动力将迅速下降。基本阻力:列车在理想线路条件下,沿平直轨道运行时遇到的阻力,列车运行中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阻力。是列车内部或外界之间的相互摩擦和冲击产生的,包括:机械阻力和气动阻力。列车基本阻力的公式 w0=W0/M
式中:M—列车总重;W0—列车运行基本阻力;Q—中间车辆数;v—列车运行速(km/h);△v—逆风风速(km/h);a、b、c—与机械阻力相关的系数;d—每辆车车与空气阻力相关的阻力系数;e—头车和尾车空气阻力相关的阻力系数之和。附加阻力是指列车在非理想线路条件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坡道附加阻力:,其中BC/AB=sinθ
曲线附加阻力:Wr=600g/R(N/t)R——曲线半径(m)Wr=10.5αg/Lr(N/kN)Lr——曲线长度(m),α——曲线转角
隧道空气附加阻力:有限制坡道时 ws=0.0001LsVs²(N/kN)无限制坡道时 ws=0.13Ls Ls—隧道长度(km),Vs—列车在隧道内的运行速度 制动方式:1.摩擦制动(1)闸瓦制动(踏面制动)(2)盘形制动:制动盘固定于车轴上时称为轴盘式盘型制动,制动盘连接在车轮上,称为轮盘式盘形制动。2.动力制动分为:电阻制动、再生制动、圆盘涡流制动和线性涡流制动。制动力计算:全列车的制动力等于全列车的闸瓦压力与轮瓦摩擦系数的乘积之和。
制动力也要受到轮轨间黏着条件的限制:
式中Q—轴荷重,μ—轮轴间的制动粘着系数 A.滑动现象在空车中更容易发生;
B.当轨面状况不好时,黏着系数下降,易出现滑行。C.紧急制动时,闸瓦压力K大,容易出现滑行。
D.当速度降低时,黏着系数略大,而摩擦系数随速度下降急剧增加,因此在低速尤其是快停车时,更容易滑行。
制动距离的计算:
式中 S—制动距离(m);v—制动末速度(km/h);v0—制动初速度(km/h)式中 Sk—空走距离;Se—实制动距离
式中 tk—空走时间(s);v0—制动初速(km/h)
行车闭塞:按照一定的规定和信号设备组织行车(使用信号或凭证),对追踪列车进行间隔控制(空间间隔制),避免列车追尾或相撞。
空间闭塞(间隔)法:将线路划分为若干个区段,在每个区段内同时只准许一列列车运行的行车方法。人工闭塞:采用电气路签或路牌作为列车占用该区间的凭证,由接车站值班员检查区间是否空闲。依靠人工完成。半自动闭塞:人工办理闭塞手续,列车凭信号显示发车后,车站信号机自动关闭。特点:站间或所间只准许行一列车;人工办理闭塞手续;人工确认列车完整到达;人工恢复闭塞。
自动站间闭塞:在有区间占用检查条件下,自动办理闭塞手续,列车凭信号显示发车后,车站信号机自动关闭。
特点:有区间占用检查设备;站间或所间闭塞只准走行一列车;办理发车进路时自动办理闭塞手续;自动确认列车到达和自动恢复闭塞。自动(区间)闭塞:将站间划分为若干个闭塞分区,设置闭塞分区占用检查设备,每个闭塞分区的起点装设通过信号机,根据列车运行及轨道占用检查,自动控制信号机的显示,司机凭信号显示行车。办理发车进路时自动办理闭塞手续,通过信号自动变换。可以实现站间的列车追踪运行,提高了运输效率。用于双线铁路。虚拟闭塞:是固定闭塞的一种特殊形式,以虚拟方式(设置通信模块和定位信标)将区间划分为若干个虚拟闭塞分区,并设置虚拟信号机进行防护。固定闭塞:两列运行列车之间的空间间隔是若干个长度固定的闭塞分区,一般设地面通过信号机,保证列车按照空间间隔制运行。基本原则:不能授权列车进入已被另一列车占用的分区;两追踪列车之间的间隔距离必须始终大于后车的制动距离,保证两辆列车不会追尾。
三显示自动闭塞:绿灯(通行):表示前方两个闭塞分区空闲,列车可以按规定速度运行;黄灯(警惕):表示前方只有一个闭塞分区空闲,列车可以越过黄灯后再开始制动;红灯(停车):表示列车在红灯前停车。
进路式信号:信号没有速度含义,仅表示前方闭塞分区是否空闲以及空闲状态 四显示自动闭塞:绿灯(通行):表示160/160,入口速度为160km/h,出口速度(即目标速度)为160km/h;绿黄(警惕):表示160/115;黄灯(限速):表示115/0;红灯(停车):表示0km/h,即前方占用,不得冒进。比较:三显示用一个闭塞分区满足列车全制动距离的需要,四显示用两个较短的闭塞分区满足列车全制动距离的需要,适应了提速的需求,缩短了列车追踪间隔,提高了运输能力。
准移动闭塞:基于固定闭塞的目标—距离控制方式,保留固定闭塞分区,以前方列车占用闭塞分区入口确定目标点,通过地车信息传输系统向列车传送目标速度、目标距离等信息。这种闭塞方式称为准移动闭塞。
移动闭塞:追踪列车的目标点是前行列车的尾部加一个安全距离,实时与前车保持安全制动距离,闭塞分区随列车移动而“移动”
最限制速度: 综合考虑列车在区域各类限制速度得出的最低值(即最不利限制部分或最严格限制速度),简称最限制速度。
速度防护曲线模式:速度-距离模式曲线是根据目标速度、目标距离、线路参数、列车参数、制动性能等确定的反映列车允许速度与目标距离间的关系曲线。根据制动曲线的形状,速度-距离模式曲线可分为分段曲线控制和目标-距离控制。根据所需信号含义和速度控制方式,分为:阶梯速度控制方式和速度-距离模式曲线控制方式
从列车安全间隔距离的构成与计算,比较速度防护方式在运输效率的差别。(1)阶梯速度控制(防护)方式和分段曲线控制(防护)方式的安全间隔距离构成基本相同, 计算式为:S=(S1+S2+S3+S4)n,其中:S1—车载设备接收地面列控信号响应过程中列车走行距离;S2—列车制动设备响应过程中列车走行距离;S3—列车制动距离(性能最差列车的最大安全制动距离:含空走和有效走行);S4—安全防护距离(过走防护距离);n—列车从最高速度停车制动所需阶梯(分区数)。(2)基于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的目标距离控制(防护)方式的列车防护目标距离(小于安全追踪间隔距离)为:L=L0+Lz+L3,其中:L0—列控设备反映时间内走行距离;Lz—每列车的实际最大安全制动距离(列车性能好数值小,性能差数值大);L3—列车过走防护距离。(3)基于移动闭塞的目标距离控制(防护)方式的安全追踪间隔距离(等于列车防护目标距离)为:S= Sl+ S2+S3+S4,其中:Sl—车载设备接收地面列控信号反映时间距离;S2—列车制动响应时间距离;S3—每列车的实际最大安全制动距离;S4—过走防护距离。
比较分析:阶梯速度控制(防护)和分段曲线控制(防护)方式是按照制动性能最差列车安全制动距离要求,以一定的速度等级将轨道划分成若干固定区段,所以对制动性能好的列车其能力将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目标距离控制(速度—距离模式曲线控制)则由于车载设备按本车实际性能实时计算控制模式曲线,可以列车实际性能自行控制其追踪间隔,使各个列车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目标距离模式的运输效率高于阶梯速度方式和分段曲线控制方式。
行车许可(移动授权MA),允许列车在基础设施限制内运行到轨道上指定的位置。
行车许可终点(EOA)是行车防护界限点,目标点与它的距离为安全距离。EOA包括:被占用闭塞分区的入口(固定闭塞或准移动闭塞)、前行列车安全后端(移动闭塞)、为进路设置的道岔警冲标等。
行车许可证原理:固定闭塞:地面设备通过检测前车的占用,以前车所在的闭塞分区的起点向后车方向顺序控制信号的开放,生成行车许可。移动闭塞:两车追踪的情况中,列车实时计算自身的位置,并通知地面设备,地面设备结合前行列车位置及线路状况等信息为后行列车确定行车许可。
在固定闭塞(含准移动)的方式下,根据车地信息传输方式的不同,可将列控系统分为:点式、点-连式和连续式(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基于轮轴的测速原理:利用车轮的周长作为“尺子”测量列车的走行距离,据测量得到的列车走行距离测算出列车运行速度,基本公式:D—车轮直径,φ—车轮转速
速度监控曲线:列车运行全过程的各点位置的限制速度构成的速度-距离曲线。分为顶棚速度监控区(运行时不需要考虑前方目标点,只需控制列车速度不超过该区域规定的固定限制速度)目标速度监控区(限制速度下降到较低的限制速度值或限制速度为0km/h的目标点的区域)以及安全距离区。
CTCS-3级系统:基于GSM-R无线通信实现车-地信息双向传输,无线闭塞中心(RBC)生成行车许可,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应答器实现列车定位,并具备CTCS-2级功能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包括:地面设备:无线闭塞中心RBC、GSM-R通信接口设备、轨道电路、应答器、列控中心。车载设备:车载安全计算机(VC),GSM-R无线通信单元(RTU)、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TCR)、应答器信息接收模块、记录单元、人机界面、列车接口单元。无线闭塞中心RBC:接受车载设备发送的位置和列车数据等信息;根据轨道电路、联锁进路等信息生成行车许可;将行车许可、线路参数、临时限速传输给车载设备。
GSM-R通信接口设备:用于实现车载设备与地面设备之间连续、双向、大容量信息传输。
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发送闭塞分区空闲信息,满足后备系统的需要。临时限速服务器:集中管理临时限速命令,分别向RBC、TCC传递临时限速信息。列控中心(TCC):实现轨道电路编码,并向RBC传递列车占用信息;通过轨旁电子单元以及有源应答器向C2级列控车载设备传送限速信息和进路信息。应答器向车载设备传输定位和等级转换信息;向车载设备传送线路参数和临时限速等信息,满足后备系统的需要。
轨旁电子单元(LEU)根据地面设备提供的信息生成应答器所要传输报文的电子设备。
车载安全计算机根据与地面设备交换的信息监控列车安全运行。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接受轨道电路的信息 应答器传输模块及应答器天线: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与应答器天线连接,接收地面应答器的信息。
无线传输模块通过与GSM-R车载电台连接,实现车-地双向信息传输。人机界面实现司机与车载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列车接口单元提供安全计算机与列车相关设备之间的接口
测速测距单元接受测速传感器等设备的信号,测量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行距离。司法记录器记录与列车运行安全有关的数据,在需要时下载进行数据分析。C3主要工作模式:完全监控模式、目视行车模式、引导模式、调车模式、隔离模式、待机模式、休眠模式(部分监控模式、机车信号模式仅C2)
CTCS-2级是基于轨道电路和应答器传输列车行车许可信息并采用目标距离连续速度 控制模式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列控系统 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由车载计算机、STM、BTM、人机接口、运行记录单元、应答器信息接收天线、速度传感器、列车接口单元、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天线等
列控地面设备列控中心、ZPW-2000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应答器。
C2行车许可包括目标距离:距行车许可终点的距离;目标速度:通过行车许可终点时的速度;线路数据:坡度、静态限速、线路条件(过分相信息、等级转换点等);临时限速信息。
C2轨道电路:完成列车占用检测、向车载设备发送列车前方空闲闭塞分区数量信息以及进站道岔侧向位置进路信息。
C2列控中心:综合轨道电路、应答器信 息和动车组参数,自动生成连续速度控制模式曲线,实时监控列车安全运行。
C2应答器提供临时限速和进路信息,线路允许速度和闭塞分区长度等。
C2与C3的地面设备构成与功能方面的差异与相同点:设备构成方面:CTCS-2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主要由车站列控中心、轨道电路和应答器构成。CTCS-3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是在CTCS-2级列控系统基础上,主要增加了无线闭塞中心(RBC)、临时限速服务器和GSM-R通信接口设备。功能方面:CTCS-3级列控系统的行车许可由地面设备RBC生成,行车命令由GSM_R通信接口设备传输,轨道电路只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功能,应答器提供列车定位和等级转换信息的功能。与CTCS-3级列控系统相比,CTCS-2列控系统的地面设备轨道电路,除了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功能外,还需承担向车载设备发送行车许可信息的功能;地面设备应答器,除了提供列车定位和等级转换信息功能外,还需承担传输进路状态、临时限速和线路参数等信息的功能。
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的组成:室内包括发送器、接收器、衰耗器、站防雷、电缆模拟网络;室外包括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匹配变压器、调谐单元、空心线圈、补偿电容。功能:设备状态检查、列车占用检查、地-车信息传输。
轨道电路工作状态:调整状态-空闲;分路状态-占用;断轨状态-占用(一种是列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冲击力使钢轨折断,另一种是工务施工或自然灾害等使钢轨折断。防护设备显示轨道电路“占用”信息,禁止列车驶入本轨道电路。)。
列车分路电阻:列车分路轨道电路所形成的短路电阻分路灵敏度:当轨道电路被列车或其它导体分路,恰好使轨道电路接收设备能反映轨道占用状态的列车分路电阻或该导体的电阻值极限分路灵敏度:轨道电路各点的分路灵敏度不同,对某一段具体轨道电路来说,该段轨道电路的极限分路灵敏度是取各点分路灵敏度的最小值。标准分路灵敏度规定的最小分路电阻,我国规定0.06欧。极性交叉:在绝缘的两侧要求轨面电压具有不同的极性或载频。
L5(21.3)准许规速行运行,前方7及以上闭塞分区空闲 L(11.4)准许规速行运行,前方三个空闲 LU(13.6)准许规速行运行,2空闲
UU(18)限速运行,表示列车接近的地面信号机开放经道岔侧向位置进路
UUS(19.1)限速运行,表示列车接近的地面信号机开放经18号及以上道岔侧向位置进路,且次一架信号机开放经道岔直向或18号及以上道岔侧向位置进路 HB(24.6)表示列车接近的进站或接车进路信号机开放引导信号或通过信号机
显示容许信号
HU(26.8)要求及时采取停车措施 H(29)要求列车采取紧急停车措施
U2(14,7)要求列车减速到规定的速度等级越过接近的地面信号机,并预告次一架地面信号机显示两个黄色灯光
U2S(20.2)要求列车减速到规定的速度等级越过接近的地面信号机并预告次一架地面信号机显示一个黄色闪光和一个黄色灯光 LU2(15.8)注意运行,预告次一架显两黄
U(16.9)减速到规定速度等级越过接近的地面信号机,次一架显红
列控中心主要功能:1.根据列车进路和轨道区段状态等信息,实现站内和区间轨道电路的载频、低频信息编码和发送功能,控制轨道电路发码方向 2.根据临时限速设置和列车进路开通情况,实现应答器报文的实时组帧、编码、校验和向LEU发送的功能 3.实现TCC站间安全信息的实时传输4.区间运行方向和闭塞的控制5.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6.无配线车站进出站信号机的驱动采集7.通过继电器与异物侵限系统接口,实现异物侵限灾害防护 8.向CTC设备传输区间闭塞分区状态、编码、方向和设备状态9.具有自诊断与维护功能
应答器:基于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的车地高速数据传输的点式设备,用于在特定地点从地面向列车传送报文信息。
应答器的组成:地面应答器(应答器),轨旁电子单元(LEU),车载天线,应答器传输模块(BTM)
应答器功能:有源应答器:提供临时限速和进路信息;无源应答器:提供闭塞分区长度、线路限速和换算坡度等。应答器基本原理:应答器安装在轨道中间轨枕上,不要求外加电源、处于休眠状态。列车经过时地面应答器被车载天线发送的功率载波能量瞬时激活将接收到的电磁能量转换成电能,并利用这些电能调出存储信息经调制后循环向车载设备发送报文信号,车载天线接收应答器所发射的报文信号,经译码处理发送给列控车载设备安全计算机。
RBC设备采用硬件安全比较冗余结构,包括:无线闭塞单元(RBU)、协议适配器(VIA)、RBC维护终端、司法记录器(JRU)、操作控制 终端和等设备组成。
RBC功能 1.数据配置(根据列控数据表、信号平面图、RBC设备信息,建立内部拓扑图)2.地面动态状态映射(联锁:进路信息,TSRS:临时限速信息等)3.列车管理(连接、注册、断开连接、注销)4.MA生成5.RBC切换(双电台、单电台)
RBC生成行车许可的过程(1)形成许可(MA)定位:RBC通过列车位置报告从列车获得当前的列车位置,并且在内部拓扑图上形成列车精确定位;(2)形成许可数据:RBC接收车站联锁和TSRS(临时限速服务器)的进路和临时限速信息,并将其映射到内部拓扑数据库;(3)确定许可范围:RBC根据进路状态将列车前方尽可能多的进路分配给列车,计算进路长度,填充行车许可;(4)形成许可信息:RBC根据进路上的线路与设备特征,填充链接信息、坡度曲线、静态速度曲线、等级转换、RBC切换、临时限速等信息,共同构成行车许可消息,发给车载设备。
映射技术:1.进路映射技术:根据来自联锁的进路编号和进路状态,找到RBC内部保存的对应进路,并更新其状态。2.临时限速映射技术:根据来自临时限速服务器的 临时限速命令,按照公里标、线路号、限速值等信息将临时限速设置到内部拓扑图上的对应区域。
临时限速是指线路固定速度以外的、具有时效性 的限制速度
RBC管理临时限速:RBC根据临时限速服务器的临时限速命令,按照公里标、线路号、限速值等信息将临时限速设置到内部拓扑图上的对应区域;RBC为列车生成行车许可中包含临时限速度区段时,向车载设备发送MA同时,发送临时限速信息,包括:至限速区段的距离、限速区段长度、限速值等
等级转换:正常的等级转换在等级边界(转换区域)自动进行。等级转换区域内的转换命令由RBC/应答器提供
RBC切换:列车到达接近下一RBC边界时,车载设备向RBC1报告位置;RBC1从RBC2获得进路信息,生成延伸到RBC2管辖范围的行车许可;列车经过切换应答器时,GSM-R车载移动电台与RBC2建立通信;RBC切换自动完成,列车受到RBC2的控制,车载设备终止与RBC1的通信;车载设备从RBC2接收到新的行车许可。(双电台时:列车受到RBC1控制,根据RBC1提供的行车许可运行;RBC1命令另一个GSM-R车载电台呼叫RBC2,与RBC2建立通信,RBC1从RBC2获得进路信息,生成延伸到RBC2管辖范围的行车许可;列车头部通过切换应答器后,列车受到RBC2的控制;列车尾部通过切换应答器后,终止与RBC1的通信,完成RBC切换。列车根据RBC2提供的行车许可运行。)注:为使列车不减速越过切换边界,RBC1提供行车许可将在RBC2管辖区域延长:一个40s正常行驶距离 + 完整制动距离的长度。
7.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 篇七
如今大多数考试还都基本采用传统纸质考试的方式, 但是随着考试种类和类型的不断增加, 以及考试要求和严格度的不断提升, 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将会非常大, 另一方面该工作也将是非常容易出错和非常繁琐。 基于Web的网络考试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考试方式带来的弊端, 该系统可灵活利用网络使学生完成各个阶段考试,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考试质量, 减轻教师的负担, 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可行性
近年来,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开发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和行业, 逐渐普及。 计算机也在现代的各种考试和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考务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1.2 需求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本系统包括建立试题库、 考生信息注册和登录、 考生在线考试、 计算机对客观题的自动阅卷、教师对主观题的手工阅卷以及成绩的汇总, 整个过程中包括3种不同需求的用户: 考生、 教师和管理员。 因此该系统应对这3 种用户类型按照其功能和权限分别进行角色划分。
考生: 考生是指参加考试被测试的用户。 考生的身份是由考生本人通过在系统中注册生成。 在考试时, 考生利用该身份信息登录考试系统并参加考试。
教师: 教师具有可以进行试题录入及维护、 考试组卷方案制定、 查阅成绩和管理等功能。
管理员: 管理员具有系统功能变更、 权限维护及管理教师和学生信息等功能。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用例图
网络考试系统主要目的是实现通过网络可以在线考试, 围绕这个核心, 必须提供对网络考试系统的全方位支持以及其他考务功能。 该系统主要包括随机出卷、 自动评卷、 查询成绩、 管理用户信息、 试题库和成绩等。 该系统的用户有3种类型: 考生、 教师和管理员。 这3 种类型用户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服务器中, 被称为合法用户, 分别具有不同的权限。他们在进入考试系统之前, 都必须经过考试系统的验证, 用户只有具有合法身份, 才能够进入系统, 并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和使用。 考生在登录考试系统成功后, 就可以参加正常考试了。 这3 种用户的用例图分别如图1、 图2、 图3 所示。
2.2.2 模块流程图
考试模块是网络考试系统的核心模块, 主要包括: 考试类型的选择、 答卷、 交卷、 判卷、 答案记录、 成绩记录等模块, 它们间的关系如图4 所示。
首先在进入系统前要进行身份验证, 身份验证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系统进行在线考试。 此外, 考试系统还对考生的考试时间进行限制, 规定时间一到会要求考生交卷。 该系统在开始抽试卷、 考试过程中和最后交卷等都要进行用户身份验证, 考生答题完毕后提交答卷, 然后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评阅。计算机自动评阅成绩可记入考试的成绩库, 以方便后期查分。
2.3 系统详细设计
该系统中的考生、 教师和管理员可以分别输入自己的账号、 密码, 通过系统身份验证成功后, 即可进入相应系统界面。 考生的管理页面包括: 考试列表、 查询成绩、 我的错题等功能。 管理员的管理页面包括: 信息管理、 考试管理、 我的信息和信息发布等功能。
考生的管理页面: 考试列表可以罗列某考生可参加的考试列表, 考生可从中选择任何一种进入考试; 在开始正式考试后, 若没有主观试题, 系统则会在考试结束后自动进行评分; 查询成绩是指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可以对自己参加过的考试进行查询成绩; 我的错题是指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可以对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查看; 我的信息是指考生可以随时对本人的信息进行更改。
管理员的管理页面: 信息管理是指管理员可随时对考生、专业、 课程等信息进行添加、 删除和修改, 也可以对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设置; 考试管理是指管理员可以对试卷、 试题、 考试等信息进行添加、 删除和修改。 信息发布是指管理员可以对系统公告进行添加、 删除和修改, 也可以对系统公告的状态进行修改。 我的信息是指管理员可以随时对本人信息进行更改。
身份验证页面: 若有用户需要登录, 必须有响应页面来实现这个功能。 登录页面是用户进行登录功能操作的界面。当用户在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 密码和验证码, 并成功后, 那么可以立即通过身份验证进入考试系统。
系统登录页面需要让用户输入用户名、 密码和验证码。如果用户输入的是错误的登录信息, 系统还要提示是错误信息。 否则, 当用户对信息输入和权限的选择正确时, 系统将让用户进入相应操作界面, 并进行访问操作。
用户有两种类型: 考生、 管理员。 考生用户具有参加考试和利用考试系统进行测试的权限。 考生用户的用户名试该考生的准考证号, 该种类型用户在数据库中已和自己的专业相关联。 管理员用户除了具有和教师用户相同的权限外, 还具有对所有用户进行管理的功能。 管理员用户不能够自己注册, 都要由管理员用户来添加, 以方便统一进行管理。 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设计流程如图5 所示。
用户登录和身份信息验证页面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接收用户登录提交的信息, 并在用户信息表里验证是否存在该用户, 并判断用户分类以便获得相应的权限。
组卷模块: 该系统为网络考试系统, 因此考试将是本系统的关键功能。 本考试系统要能够为考试自动提供一套试卷, 试卷中的题量、 题型和分值都应该比较合理。
3 系统功能实现
本系统的功能按照用户划分, 可以将网上考试系统分为3大模块, 分别是: (1) 以考生身份登录; (2) 以教师身份登录; (3)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 如图6 所示。
4 结语
利用Web技术对现有的考试系统进行改进, 设计出基于Web的网络考试的B/S系统。 本系统不仅能让用户实现在网上进行在线考试, 而且用户还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 本系统改变原有考试系统许多弊端, 具有计时准确、 方便、 快捷和安全等优点。
参考文献
[1]王玉香, 宫庆艳.高校文献检索课试题库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情报探索, 2010, (05) .
[2]林洁璇.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09) .
8.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 篇八
【关键词】重点项目;移动GIS;iOS
0.引言
重点项目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关系到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项目,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1]。在既有桌面重点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基于iOS的移动重点项目系统,目的是作为桌面重点项目系统的有效延伸。将重点项目纷繁复杂的资料予以提炼整理分类,在iPad的有限屏幕空间内予以展现,并符合平板操作体验,力求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信息准确,让用户及时查看了解各重点项目的进展,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从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系统以国家天地图和地方地图服务为支撑,以重点项目数据为对象进行构建,针对用户对于重点项目移动办公的需要,对重点项目的信息进行展示。通过在iPad上的操作,快速读取、查询、定位并显示重点项目的空间位置及其详细信息,将重点项目与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关联,让决策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城市重点项目的空间地理分布和建设情况,实现了基于iOS的移动GIS在重点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系统设计与实现
1.1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基于iOS平台,利用ArcGIS Runtime SDK,将用户当前位置、重点项目地理信息显示于国家天地图和地方地图底图之上。整个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端结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交互,如图1所示。客户端主要负责用户的交互操作,展示用户所需信息。而服务端的主要功能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根据业务逻辑的需要将客户端所需数据传回。复杂的逻辑运算均在服务端完成,尽量减轻客户端的负担。
图1 硬件与网络结构
1.2系统功能设计
桌面重点项目管理系统满足了重点项目业务系统的应用需求,其功能完备、界面复杂。而由于iPad的屏幕尺寸和内存的限制,本系统提炼出用户关心的核心功能并根据平板的特点扩展其特有的功能,主要包含三个部分:重点项目管理、地图操作和个人助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功能结构
重点项目管理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着手。前者通过模糊查询、分类查询、手势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找到需查看的重点项目,并通过定位功能查看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和范围。对于单个重点项目的进一步了解可从基本信息、文书、相册、大事件、最新情况汇报五个方面进行。后者通过地图符号化从整体上展现重点项目的地理分布情况及所属类别,利用统计图表功能从计划汇总、建设阶段、项目类别几个方面把握所有项目的投资额情况。
除了重点项目管理功能外,系统还实现了地图操作功能,主要包括地图切换、测量、定位、标绘、比对等地图功能,用户可借助这些功能更快速准确地了解重点项目及其周边情况,简要记录个人意见。
除了以上两大类专业功能外,系统还提供了个性化的个人助理功能,具体包括管理用户临时文件的公文包,导引用户驾车出行的地图导航以及重点项目数据更新等。
1.3重要功能建设
1.3.1重点项目数据更新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新重点项目的数据,更新过程如图3所示,用户发起数据更新的请求,以Json格式传至服务端,服务端通过调用数据更新服务查看oracle数据库中重点项目数据是否有更新,并将查询结果以Json格式传回客户端,若服务端数据无更新则通知用户数据已是最新的,若服务端数据有更新则更新客户端SQLite数据库并用图标标识已更新的项目方便用户查看,如图4所示。
图3 数据更新模式
图4 数据更新界面
1.3.2重点项目详细信息展示
重点项目的详细信息从基本信息、文书、相册、大事记、最新情况汇报五个方面进行展示,这里重点说明文书、相册和大事记的实现:
(1)文书包括预审资料、用地报批资料、建设用地批准书、相关图件四方面的内容,该部分通过iOS SDK的UIWebView类实现的功能主要是PDF文件和JPG、PNG格式图片的浏览。
(2)通过iOS SDK的UIImagePickerController类实现相册管理,拍照、摄像、图像保存等功能,相册主要存储了与项目有关的照片即施工现场、用户视察等照片。
(3)大事记主要指对项目有重要影响的事情,例(下转第149页)(上接第43页)如项目开工、用户视察等,并提供与该事件有关视频的播放功能。系统利用流媒体技术的实时流传输方式进行视频的播放,要求流媒体服务器支持HTTP Live Streaming协议且其视频类型为H.264视频编码的mp4文件。
2.系统关键技术
2.1数据加密技术
作为政府部门使用的软件,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数据安全问题,因此数据加密变得尤为重要。这里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客户端数据加密和传输过程数据加密。
客户端的数据包括矢量数据文件和重点项目的信息,这些都存放在自己设计的CSHP格式数据库中,使得窃取者无法快速有效地还原出原本的数据,而且加密程序在客户端,即使拿到数据也无法进行解密。
数据传输安全性方面,Web服务的调用采用SSL/HTTPS进行传输。SSL (Secure Socket Later )是由网景(Netscape)公司提出,为数据传输提供安全保障的协议。SSL对计算机之间的整个会话进行加密,在建立连接过程中使用非对称密钥而在会话过程中使用对称密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传输数据前,它们就协议的版本、加密算法的选择、是否验证对方及公钥加密技术的应用进行协商以产生共享的密钥[2],完成此握手过程客户端和服务器才开始交换数据。通过SSL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数据的不可否认性。
2.2地图缓存技术
在理想情况下,用户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天地图服务器获取地图。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无线网络资源不足以及建筑、树木等的遮挡等各种原因,无线网络信号可能非常弱甚至没有,此时客户端难以连接到服务器,也就不能获取地图。
鉴于此,系统在无线信号良好时将用户浏览过的地图生成离线地图缓存数据,方便用户在离线状态下也能查看地图。本文利用ArcGIS for iOS提供的框架建立自定义离线瓦片图层以供程序调用,而不用去访问服务器。
2.3矢量加载技术
虽然iPad的性能相比其他移动设备更强劲,但随着重点项目矢量数据的增大,加载速度会变慢,用户等待时间会变长。因此本文将加载过程分成两阶段,在欲加载阶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0个要素在初始线程进行加载,其他要素转入背景线程加载,以此提高矢量数据的展示速度。
3.结语
重点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关系到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iOS平台移动GIS的重点项目移动办公系统充分利用了iOS平台的优势及ArcGIS API的地图功能,探索了移动GIS和重点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应用开发过程,可为移动GIS向其他领域的拓展提供参考,实现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及时、准确汇总,对推动重点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加军.谈如何提高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J].山西建筑,2012,38(17):279.
9.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重点 篇九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运输的作用:(这个得自己总结着来~)
A.道路运输是最便捷也是唯一具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
B.道路运输具有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
C.道路运输的通达深度广,覆盖面大
D.道路运输的发展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高效、快捷运转的重要手段,起主导作用 E.道路运输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速度最快和主要的运输方式
3.道路按其用途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等。
4.公路按功能可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类。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类。
公路按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5.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6.设计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7.设计阶段: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阶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8.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直线最小长度,31页自己看吧.....10.横向力系数μ=v²/127R—ih
11.城市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37页.......也自己看吧..........12.缓和曲线的作用:a.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b.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c.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d.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回旋线的基本公式:rl=A²
14.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至少有3s。
15.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线:地面线,设计线。
16.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高程,在设置超高、加宽前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高程。
17.汽车的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18.动力因数,是指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19.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四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20.缓和坡段,63页,也自己看.........21.最小纵坡不小于0.3%,为保证路面排水,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22.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68页,例题71页,计算题
23.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a.拉坡前的准备工作 b.标注控制点的位置 c.试坡
d.调整 e.核对 f.定坡(不能简单地这么回答,要自己总结的更详细些,80页)
24.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25.路肩作用:a.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b.供临时停车用c.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d.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e.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26.一侧车道加宽值b=A²/2R
27.超高过渡方式:a.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b.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28.横断面超高值计算,106页自己看
29.视距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30.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117页自己看.....31.横断面面积计算方法:积距法,坐标法。124页
32.调配计算,128页,计算题
33.平曲线的长度,132页
34.平面线形要素的计算,135页
35.组合设计原则:a.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b.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c.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d.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36.选线的步骤: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具体定线。
37.平原区路线选线要点: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注意土壤水文条件,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38.越岭线指翻越山岭布设的路线。其特点是需克服很大的高差,路线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越岭线选线主要解决垭口选择、过岭高程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三个问题。
39.展线方式: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40.大体上沿山脊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又称分水岭。
10.金融工程考试重点总结小抄 篇十
2、衍生证券市场的三类参与者:根据参与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套期保值者,套利者,投机者。套期保值者:如果参与者在现货市场已有头寸,其介入衍生证券市场的目的是通过衍生证券的相反头寸进行风险转移和管理。套利者:如果参与者认为标的资产现货价格与其衍生证券价格之间存在不合理的相对关系,同时进入现货与证券产品市场交易,从事套利活动,以获取无风险或低风险的套利收益。投机者:如果参与者既没有套期保值的需要,也并非因为发现现货与衍生证券价格之间的不合理相对关系进行套利,而是单纯进入衍生证券市场,根据自己预期,利用衍生证券的高杠杆性质进行操作,通过承担风险获取相应的预期风险收益,在市场变动与预期一致时获利,不一致时亏损。
3、无套利定价原理:基于相对定价法的原理,衍生证券的价格应该处在一个和标的资产证券价格相对确定的位置,否则就偏离了合理价格。如果市场价格对合理价格的偏离超过了相应的成本,市场投资者就可以通过标的资产和衍生证券之间的买卖,进行套利,买入相对定价过低的资产,卖出相对定价过高的资产,因此获利。市场价格必然由于套利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相对定价过低的资产价格会因买入者较多而回升,而相对定价过高的资产价格则会因为卖出者较多而下降,因而回到合理的价位即均衡状态。在市场价格回到均衡状态之后,就不再存在套利机会,从而形成无套利条件下的合理价格。
4、风险中性定价原理:在对衍生证券进行定价时,可以做出一个有助于大大简化工作的简单假设:所有投资者对于标的资产所蕴含的价格风险的态度都是中性的,在此条件下,所有证券的预期收益率都等于无风险利率,所有与标的资产风险相同的现金流都应该使用无风险利率进行贴现求得现值。
5、金融远期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多方:金融远期合约中未来将买入标的物的一方。
6、期货合约:引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订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7、保证金制度:在期货交易开始之前,期货的买卖双方都必须在经纪公司开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并存入一定数量的保证金。
8、每日盯市结算制度:每天期货交易结束后,交易所与清算机构都要进行结算和清算,按照每日确定的结算价格计算每个交易者的浮动盈亏并相应调整该交易者的保证金账户头寸。具体来看,当结算价格高于前一天的结算价格或是高宇当天的开仓价格时,高出部分就是多头的浮动盈利和空头的浮动亏损,这些浮动盈利和亏损就在当天晚上分别加入多头的保证金账户和从空头的保证金账户中扣除,反之就是多头的当天浮动亏损和空头的当天浮动盈利。
9、空头套期保值:又称卖出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当现货价格下跌时以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从而达到保值的一种期货交易方式。空头套期保值为了防止现货价格在交割时下跌的风险而先在期货市场卖出与现货数量相当的合约所进行的交易方式。持有空头头寸,来为交易者将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的现货而从进行保值。卖出套期保值目的在于回避日后因价格下跌而带来的亏损风险。根据保值的目标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相关的合适的期货合约。然后,在现货市场上卖出该现货的同时,又在期货市场上买进与原先卖出相同的期货合约,在期货市场上对冲并结束实际套期保值交易。
10、多头套期保值:又称买入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货市场买进期货,以便在将来现货市场买进时不至于因价格上涨而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期货交易方式。买入套期保值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日后因价格上升而带来的亏损风险。这种用期货市场的盈利对冲现货市场亏损的做法,可以将远期价格固定在预计的水平上。买入套期保值是需要现货商品而又担心价格上涨的投资者常用的保值方法。
11、基差风险:是指保值工具与被保值商品之间价格波动不同步所带来的风险。基差即现货 成交价格与交易所期货价格之间的差,其金额不是固定的。基差的波动给套期保值者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风险,直接影响套期保值效果,特别是当采用替代品种保值时。
12、即期利率:是指债券票面所标明的利率或购买债券时所获得的折价收益与债券当前价格的比率。它是某一给定时点上无息证券的到期收益率。债券有两种基本类型:有息债券和无息债券。购买政府发行的有息债券,在债券到期后,债券持有人可以从政府得到连本带利的一次性支付,这种一次性所得收益与本金的比率就是即期利率。购买政府发行的无息债券,投资者可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获得,债券到期后,债券持有人可按票面价值获得一次性的支付,这种购入价格的折扣额相对于票面价值的比率则是即期利率。远期利率: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水平。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的区别在于计息日起点不同,即期利率的起点在当前时刻,而远期利率的起点在未来某一时刻。
13、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
利率互换:双方同意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同种货币的相同名义本金交换现金流,其中乙方的现金流根据事先选定的某一浮动利率计算,而另一方的现金流则根据固定利率计算。
货币互换:在未来约定期限内将一种货币的本金和固定利息与另一货币的等价本金和固定利息进行互换。
14、看涨期权:赋予期权买者未来按约定价格购买标的资产的权利。
美式期权:是指允许期权的持有人在期权的有效期的到期日之前任何一天均可履行合约的期权。
欧式期权:是指仅允许期权的持有人在期权的有效期最后一天方可履行合约的期权。看涨期权则是估计这个股票会涨,可以在未来以一定的价格买进。看跌期权是估计估计会跌,可以在未来以一定价格卖出。
15、时间价值: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
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又称为非使用价值,就是事物本身内在固有的、不因外在于它的其他相关事物而存在或改变的折现值。
16、平价关系:具有相同的行使价与到期日的金融工具,其卖权与买权价格间所必然存在的基本关系。如果两者不相同,则存在套利的空间。在无套利的完备的金融市场条件下,没有股利支付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欧式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之间存在的确定性关系。
17、在险价值: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投资者最大的期望损失。
18、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包含了法律风险,但是不包含策略性风险和声誉风险。市场风险:指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因此,市场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商品风险。
11.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 篇十一
关键词: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应用;分析;浅谈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tegrated Examination System
Li Xi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26610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980s,China's new computer examinat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and by the ways and means of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China has established played a variety of new computer examination system,whichpart of the system are already close to or reache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computer examin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of exam products,and related to the value of computer use,the use of conditions and the use of lifethe lives of people work,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roduction impact,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China's computer system has been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Along with our social living conditions continue to be improved,and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quality of their lives.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China's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i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own quality of life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bove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In this article,I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tegrated examination system.
Keywords:Computer;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system;Design and development;Application;Analysis;Discussion
在整個社会已经广泛关注生态和环境的当今社会,我们更加应该要将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这一个大旗举起,走在整个社会进行节能减排这一个生态所设计队伍的最前列,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一直是人类进行不断探索永恒的主题,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一直都是人类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的一个环节,更加是计算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观作为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最为基本的一个理念,全球的环境问题凸现以及全球绿色文化的不断兴起,这二者是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概念得以提出重要的一个背景,伴随着人们对于环境问题更加关心,我们不得不把消费型的社会转变成为一个考虑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环境产品生产的社会,下面,笔者就对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浅谈。
一、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监理作用
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够保证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实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日常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很多方面,想要保证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能够顺利开展,起到其自身应该有的作用,要求我们必须要拥有高度社会的责任感,并且要对计算机综合考试系这一个事业高度热爱,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到计算机综合考试的现场之中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的质量。
建设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这一项工作的覆盖面比较广,过程比较漫长,在整个系统工程监督系统中,社会监理是最为重要的单位,要求这些单位必须要拥有完整检测的设备和具有丰富经验工作的人员,因为进行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的人员并不多,这些人员在做好设计工作的同时还必须要起到一个建立作用,就需要不断的科学完善监理规范,对于相关的监理人员要进行检查和严格的考核,要求监理委员会并必须要深入的进行会议的开展,将监理职能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对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监督,保证能够安全的进行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的设计和研发,监理委员会还必须要不定期的受到相关部门检验,主要检验监理委员会是不是将自身的职责进行了认真的履行,在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的现场有没有现场监理进行监督,能不能全程控制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的关键环节等等,如果出现了个别监理人员渎职,那么,监理委员会必须要立刻采取更换监理人员这一个措施,使得监理人员能够切实成为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卫士。
二、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要求对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规定严格执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大家都已经熟知,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必须要遵循这一个重要的原则,要求我们根据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合同的文件和标准进行严格的执行,并且要按照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想要保证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科学的进行设计管理,规范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技术,严格控制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的设计质量,任何一个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在设计之前都必须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方案,在做好相关的审查工作以后,再进行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拥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和要求,根据相关的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及设计标准来进行设计,不能够不经过相关人员的同意就对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案进行更改。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不仅关系到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同样和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做好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已经成为了保证人们掌握计算机技术最根本的措施,而计算机综合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这一个项目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的基础,百年大计,最根本的就是质量。
参考文献:
[1]LI Chun-yan,GUO Ji-fu,Chen Jin-chuan,WANG Fang,DU Hua-bing.基于行为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研究——以北京地铁五号线客流预测为例[A].第六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6
[2]陈德伟,张磊,周雄伟,李欣然.施工误差对大跨径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极限承载力影响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
[3]Jiang Min,Meng Zhiqing.基于动态CVaR模型的证券组合投资的风险度量与控制策略[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
[4]王虎平,李炜,赵志理.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杭州市客流预测[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
[作者简介]李昕,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
12.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 篇十二
关键词:ASP.NET,SQL SERVER,B/S,网络考试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考试也逐渐从传统的纸质考试转变成在计算机上考试的方式。传统的考试往往从印刷试卷、监考到试卷批阅、成绩统计,通常需要很长时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考试过程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这使得开发网上考试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
本网络考试系统采用了B/S三层体系结构,依托Visual Studio.net 2005开发平台和数据库MS SQL SERVER 2005以及C#程序设计语言理论,主要使用先进的ASP.NET技术进行设计和实现。该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无纸化考试,有利于提高考试效率,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高阅卷公正公平,同时由于使用了B/S模式,使实现过程更加方便、可靠,客户机只要打开浏览器就可以方便使用服务器端的资源,不受客户机端软硬件的限制。
1 系统开发环境
1.1 硬件开发环境
CPU:Intel Xeon,主频2.4G
硬盘:SCSI硬盘
内存:2G
网卡:Ethernet
1.2 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数据库:SQL SERVER 2005
开发平台: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C#,AJAX)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0
2 系统结构和功能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在系统的总体架构图中主要包括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表示层,即面向用户的web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发出请求,系统服务器对这一请求作出响应,并将处理结果传送给客户端浏览器,并显示给用户。应用层,是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它的任务是接受用户的请求,先执行相应扩展,使应用程序与服务器进行连接操作,并发出操作请求,收到来自数据库服务器的反馈结果后,将结果再传回给客户端。数据层,作为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负责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包括考试课程、考试题目、用户信息等;它主要负责接收应用层服务器的请求,快速作出响应,并返回结果。
2.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2.2.1 管理员模块设计
管理员通过输入账号,密码进入管理员界面,可以进行账户管理,部门管理,高级设置,密码修改。系统账户管理还包括添加账户、修改学生教师信息、批量导入导出数据;部门管理包括添加班级、修改班级信息等功能。
2.2.2 教师模块设计
教师通过输入个人账号,密码进入到教师界面,可以进行试卷的添加和维护、试题的添加和维护、组织考试和练习、试题资源共享和个人信息维护等功能。其中试题的题型、题干、选项、答案、解题思路、试题分类和难易度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设置,可进行试题预览和提交。教师组卷可以根据已有的试题库进行随机组卷或手工组卷,通过设置组卷范围、选择题型名称、数量、分值等进行组卷并生成试卷。教师组织考试可以设置考试时间和考生范围。
2.2.3 学生模块设计
学生通过输入个人账号和密码进入到学生界面,可以进行考试、练习、记录、信息维护的操作。通过选择考试类型查询考试名称等信息,并能进入考场考试,考试结束后可以查看考试记录和考试结果。
3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3.1 数据库中表的设计
网络考试系统的数据库需要存放大量的题库以方便教师生成试卷;除了题库,数据库中还应存放试卷的信息、成绩信息、用户信息等内容,因此在设计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时应按照3NF的要求安排表中的字段。其中在设计题库相关表时,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问答题等各类型题目的表中增加了答案字段,以便批阅学生试卷时确定题目回答正确与否;在设计试卷相关表时,除了试卷表外还增加了试卷的细节表以保存试卷分值等信息;在设计考生相关表时,包含了考生答题信息和考生成绩信息等;在设计用户相关表时,包含了用户基本信息和用户角色信息等内容。
数据库中主要包括以下数据表:课程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部门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填空题表(填空题编号,课程编号,填空标题,答案),判断题表(判断题编号,课程编号,判断标题,答案),多选题表(多选题编号,课程编号,多选标题,答案),试卷表(试卷编号,课程编号,试卷名称,试卷状态),试卷细节表(试卷细节编号,试卷编号,类型,标题编号,分值),单选题表(单选题编号,课程编号,单选标题,选项1,选项2,选项3,选项4,答案)等。
3.2 数据库中存储过程的设计
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集,经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来执行它;存储过程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任何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都应该用到存储过程。本系统的数据库中的存储过程主要对课程、部门、各种题型、试卷、角色、成绩以及用户的添加、删除、修改、显示、查询等的操作。例如用户添加存储过程P_UserAdd:
Alter Procedure P_UserAdd
(@UserID[varchar](20),@UserName[varchar](20),@UserPwd[varchar](20),@DepartmentId[int])
As Insert Into Users
([UserId],[UserName],[UserPwd],[DeparmentId])
Values
(@UserID,@UserName,@UserPwd,@DepartmentId)
4 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4.1 定义类的方法实现记录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
面向对象程序中的类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它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和与这些数据相关的操作封装在一起的集合体。类的定义包括声明部分和实现部分,其中声明部分包括内部结构(数据成员)声明以及类的接口(成员函数的函数原型)声明;实现部分主要给出函数功能的实现过程。本系统定义了课程类、部门类、各类题目类、试卷类、成绩类、角色类、用户类等,在类中定义相应的成员、属性和方法,其他页面调用类中的属性和方法,使实现过程更简明。在这里,我们拿用户类(Users.cs)举例说明:
1)根据用户编号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如果用户存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SqlParameter[]Params=new SqlParameter[1];
DataBase DB=new DataBase();
Params[0]=DB.MakeInParam("@UserID",SqlDbType.VarChar,50,XUserID);
SqlDataReader DR=DB.RunProcGetReader("P_UsersDetail",Params);//P_UserDetail为用户详细信息的存储过程
if(!DR.Read()){return false;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2)判断用户是否已经参加考试:
SqlDataReader DR=DB.RunProcGetReader("P_IsTest",Params);//P_IsTest为考试状态的存储过程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3)向用户表中添加用户信息,如果添加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Count=DB.RunProc("P_UsersAdd",Params);//P_UsersAdd为添加用户的存储过程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4)通过调用修改用户的存储过程,更新用户表中各字段对应的记录信息:
Count=DB.RunProc("P_UsersModify",Params);//P_UsersModify为修改用户的存储过程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5)通过调用删除用户的存储过程,根据用户编号删除用户表中的对应记录信息:
Count=DB.RunProc("P_UsersDelete",Params);//P_UsersDelete为删除用户的存储过程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6)通过使用SQL语句,在数据库中查询用户表和部门表中用户的信息:
return DB.GetDataTable(sql);
4.2 数据库接口类的设计
在.Net平台下,当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进行访问时,需要用到相应的类,每一次对数据库的操作,都要使用Connetciton对象建立数据库连接,再使用Command对象执行SQL命令,使用DataReader对象读取数据或使用DataAdapter提取或填充数据。如果每次访问数据库都按照上述进行操作,则会出现许多重复代码,而且当系统在不同数据库间移植的时候要修改相应的程序,使得系统维护非常复杂,为了解决ADO.Net的这一问题,我们在这里设计了数据库访问接口类,通过对数据库访问接口的复用,使得程序编码和维护变得非常简单。
数据库访问接口类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保护方法,打开数据库连接:判断数据库连接是否存在,不存在,新建打开,存在,判断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如果连接处于关闭状态,重新打开。
2)关闭数据库连接方法:连接处于打开状态,关闭连接。
3)释放资源方法:确保连接被关闭
4)根据Sql语句,返回是否查询到记录方法:如果数据集中表的记录个数大于0,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5)返回Sql语句获得的数据值:Cmd.ExecuteScalar().ToString().Trim()
6)根据where更新数据表中的某些记录:
7)获得一个用来调用存储过程的SqlCommand
8)实例化一个用于调用存储过程的参数
9)调用存储过程
10)根据Sql语句,返回一个结果数据集
11)获取数据,返回一个DataRow
12)获取数据,返回一个DataTable
4.3 时间控制与试卷生成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结合了Java技术、XML、以及JavaScript的编程技术,可以构建基于Java技术的Web应用,并打破了使用页面重载的惯例。简单理解就是通过js操作把某个tag标签(如
)中间的东西给换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初叫Web异步(多线程)技术。考试系统中倒计时功能是考试过程的重要功能,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考试参考,当离考试还剩几分钟时,系统自动完成提示,点击确认,继续答卷。考试结束时间到时,如果考生未点击交卷,系统提示“系统将自动交卷”,确定后即可完成交卷。这样利用人机操作差异性,有效避免多请求并发的状况,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本网络考试系统使用的随机生成试卷的方法是题选法;所谓题选法是指考试时按考查的知识点的要求随机自动生成试卷。考试之前要根据需要设定考试范围、题型范围、数量、分值设置参数,根据同一种的随机算法,从已有的较大的题库中根据不同题型所占比例的参数随机生成试卷。
5 结束语
利用.Net技术开发的网络考试系统,由于使用的是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再加上.Net本身对Web服务很好的支持,大大简化了开发的复杂程度,增加了代码重用的机会,提高模块化程度;同时.Net拥有统一的IDE、调试工具以及其他类似工具,很多语言都可以嵌入到IDE环境中,并获得.Net工具所有的支持,这样极大得提高了开发效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考试系统逐渐趋向基于网络平台,因此网络考试系统的开发,能够促进考试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荣涛.一种分布式的多层混合网络考试系统开发[J].微计算机信息,2008(6).
[2]杨战旗,黎永碧.浅谈网络考试系统组卷算法的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7).
[3]云正富,赵国庆,周园,等.基于.NET的高校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90-92.
[4]张辉.基于.NET的题库管理与智能组卷系统设计与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8.
[5]耿芳,赵珩.基于.NET技术的WEB分布式电子商务系统[J].管控一体化,2011(8).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考试重点】推荐阅读:
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方案09-12
《系统互联与网络工程》教学大纲09-18
2024全国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网络平台考试试题- 隧道工程监控制度与管理试卷12-09
2015西藏自治区计算机与软件水平考试_网络工程师最新考试题库10-01
网络工程师考试通过率11-04
2023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12-11
校园网网络性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06-23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重点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