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2024-10-03

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精选11篇)

1.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篇一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还能够比较真实地反馈教育教学情况,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特制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总目标,进一步突出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评价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评价过程作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3、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激励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做到目标激励、赏识激励、评语激励、等级激励等。

4、多元化原则。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旧模式。要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大社会,参加各种体验活动,从多方面受到教育,发挥特长,铸造人生。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更要启发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强信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氛围。

5、个别差异原则。评价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当前思想实际以及事实本身的性质,灵活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都有所区别。

三、评价的方法

1、用“新课程标准”评价学生

当前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有目的在对学生的行为、情绪、情感、操作等各种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经过不断反思,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注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因而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拨和甄别,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科学文化知识、情感以及能力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现在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等级,而是用于分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以取得更大发展。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因而评价的主体也是学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因而,学生在生理、心理、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各不相同。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也各有特色。有的学生“少年老成”,有的学生“大器晚成”,因而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每位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采用恰当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科学的评价,发挥激励功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差距,明确努力目标、奋斗方向。

4、注重结果与过程

完善的过程得到一个完善的结果是必然的,不完善的过程得到一个完善的结果,则是偶然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学生评价平时要收集并保存记录学生发展状况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在收集资料时,要提倡“小循环,快反馈”的方式,即一个事件一次评价,并且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过程的回忆与反思能使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及潜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坚定信心,发扬优势,吸取教训,获得更高、更快的发展。

四、实施评价程序

1、构建评价共同体,学校成立评价领导组,以班级成立评价工作小组。构建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组成的评价共同体。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家长均可参与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评价实施办法

每学期末都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形式由学生本人实施评价。学生不是在被动接受评价,而是主动要求评价。当学生自己在某方面有值得记录的行为时,可以主动要求记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周一升旗予以口头表扬、物质奖励、记录在册,以促使他们形成比较客观的自我认识,做到实事求是。(2)教师评价。任课教师可结合学科对学生进行了解,通过基本情况分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性质评价。

(3)家长评价。以班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相互了解学生的变化,以便参与对孩子做正确的评价。

3、综合评价,总结反思

(1)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即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品德习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热爱集体、保护环境;具有社会责任感;自尊、自信、自强、自爱、自律;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能初步分清是非。二是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阅读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是合作交往:乐于助人,学会关爱和欣赏他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四是安全健康: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懂得和遵守安全规则。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审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2)评价结果主要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服务,要通过学生本人可接受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

(3)评价结果用于为学校、教师、家长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提供依据。

五、评价领导组

2.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篇二

一、健全机制, 搭建平台———项目组活动制度化

1. 建立项目工作机构。

学期伊始, 我校在通过评审, 成功申报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改革”项目学校的基础上, 就着手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 并按照活动要求构建了活动网络, 搭建活动平台。我们成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共同组成的项目领导机构。校长室、教科室负责项目方案的策划、制订。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冯美虹副校长为组长, 沈利民、朱曙岚、吴淑英等10位老师为成员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专项工作小组, 明确了各条线、部门的项目工作内容, 构建了以分管校长主抓, 德育处、少先队、心理咨询室等条线构成的活动网络。

2. 制订修改项目实施方案。

围绕研究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先后制订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项目方案》等实施方案, 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 几易其稿, 最后以“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之《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方案》参加了4月1日市教育局举行的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首次指导活动的小组交流, 并得到了恽敏霞、吴举宏、董洪亮、陈玉琨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点评。专家指导组的加盟, 成为了我校项目研究的助推器, 让我们树立了信心, 增强了力量。之后, 我们按照专家意见再度认真修改、完善方案。

二、专家引领, 搭建框架———项目组研究活动有起色

5月27日, 我们报请市教育局基教处领导同意, 专门邀请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博士来校指导, 区教育局陆巧明副局长专程陪同。学校校长室全体成员、项目组全体成员及教科室、教技室主任参加了这次活动。董主任从“你认为当前评价出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评价有什么需要或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两个问题入手, 仔细听取了与会成员对项目的认识、思考和设想, 并逐个耐心点评。在相互对话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逐步统一了认识, 明晰了研究的思路———“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制订了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先期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积极开展评价项目的研究。主要内容有———

1. 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构建立体的指标框架。

改“学业水平”为主的一维评价为立体的多维评价。把《意见》中的五大板块、20项关键性指标细化、具体化为学生能做到的, 可分年段来考查、可评比的评价条目, 并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2. 以增量变化来构建动态的评价体系。

把重总结性评价转移到重过程性评价上来, 关注师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增量变化, 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 并以合理的形式在各层级平台上展示。让评价成为与过程相平行的有效手段,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3. 以集体力量来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 培养师生自我意识。

遵循平行教育原则, 引导师生在班级评价、群体评价中认识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培养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能力。

三、规范管理, 夯实流程———项目研究工作有成效

依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这个平台,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实施和管理。我们建立了项目研究的组织, 构建了项目研究的操作平台, 并成功申报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实践研究》这一市级“十二五”课题。项目组先后活动4次。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还按照市局统一部署, 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绿色评价”改革项目的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此外, 我们还加强了项目管理, 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加强了项目信息报送工作。二是按照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开展好项目组活动。三是加强重点项目过程管理, 并做好相应的协调、跟踪、服务工作。

四、下阶段项目工作重点

董主任的来校指导, 为我校的项目推进开启了“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思路, 初步形成了我们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下阶段, 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 因地制宜地以评价为主题,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工作有———

1. 改变校园环境。就是用新的教育主张来改变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环境, 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充分地表现出来。

2. 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3.优化评价方案,促进学生发展 篇三

关键词:巧用 评价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1 评价语的定义与目的

评价语是指明学生学习活动中某个细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它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式。在新课程中,教师要通过合理、准确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沟通情感,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 课改背景

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角色将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如何运用评价来评价、鼓励、促进学生的思考、交流将成为课堂的关键。而学生的角色由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创造者,课堂的生成将丰富多彩。

在新课程中,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学法指导、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也注意了课堂评价语的育人功能。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运用了评价语,但是在课堂中部分教师还只是反复运用“好”“很棒”“不对”“错”等较简单的评价用语,即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准确地评价,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部分教师在评价中有时还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1)教师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回答 (2)对符合自己的教学设想的回答往往都很兴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反之,教师则表现的异常冷漠或给予消极的评价。

3 评价语在课堂中的“巧”用

3.1 要巧妙的激励学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从学生的发言中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案例1: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要评出学生好在哪里,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某教师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中,安排了学生活动“新闻发布会”,学生对在大场面上可以展现自己的昨天的劳动成果都感到异常兴奋。有一女学生上台,用一种很有感染力的语气报告自己搜集的新闻“通过我上网搜索发现: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现场调查工作于今年4月1日正式启动,至5月31日结束。本次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我省抽取25个县(市、区)100个乡(镇、街道)的200个调查小区,每个小区470人左右,抽样比约为1.95‰。全省共有425名调查员、205名各科医生、25名统计员以及1850名陪调员,深入各抽中小区进行逐户登记询问、筛查和残疾评定,先后调查了33674户、95392人,入户见面75933人,占调查总数的79.6%;筛出7岁以上疑似残疾人18082人,筛出率20.42%。也就是说每百人中有6人是残疾人。最后我在这里呼吁我们全班同学不能歧视残疾人,还要多关心他们。”我们全体老师、学生都深深地被这位学生感动了,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此时这位老师把说话的语气拉的特别长,说道:“我真为有这样具有爱心的学生感到骄傲,同时她还用数字来做了一次演讲,用数字来呼吁我们要关心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残疾人士。

评析:是啊,这位老师的评价与学生的搜集的数据一样准确,他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评价,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自己的回应。让学生感到自己找到了沟通的知己。同时这位老师还把数学知识层面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做到了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同时对知识进行了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2 要巧妙的引导学生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独特的见解,关注学生得出独特见解的思维过程,跟踪他们思维与情感体验的流程,捕捉闪光在其间的智慧火花与情感涟漪,适时的给予评价,并及时的点拨,使学生能感受到了对问题再次的、深入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形成思维的再次飞跃。既评价应以激励性和导向性并重

案例2:在我校的教科研节中,我校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认识事件的可能性》中教师出示一题:小红看到了蚂蚁在搬家,判断说:“天就要下雨了,在小红看来,天要下雨是什么事件?

生1:我认为是随即事件。

师:那你的理由呢?

生1:若有人破坏了蚂蚁的家,那蚂蚁就要搬家呀。

(这时学生大笑,且有很多学生纷纷举手)

师:你先请坐,我们一起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

(学生表示赞许,老师叫了另外一位学生)

生2:我认为是必然事件,因为题目里讲到:天就要下雨了,在小红看来是什么事件。

师:(评价生2)这位同学审题真仔细,且对概念的理解很透彻。的确我们要判断一件事件是什么事件,要看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上题就在小红的认知水平的条件下来判断天要下雨是什么事件?

师:(评价生1)你知道自己疏忽在哪里?(学生1点头)但是老师还是觉得你的认知水平比小红要高。

评析:老师在准确评价学生2的同时对知识进行了点拨,使知识得到了升华。学生从中找到了判断一件事件的可能性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发现了生1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这里运用的延迟评价也很恰当。

3.3 要巧妙的掌握评价的时机

评价是对学生课堂上反映的事实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要反映学生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因此,教师的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在需要评价的时候教师才给予适当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避免廉价的表扬。

案例5:在一节公开课《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中,某教师为了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该教师做了如下的实验:先请了第一组的学生站起来,然后坐下;再请第一排学生站起来,然后坐下;最后再请第一组、第一排的学生起立,然后坐下。该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从试验中得出确定一个位置得需要一对数,从而引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教师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建构起有序数对的概念,从知识的角度来观察这样的设计我们都感到很完美。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却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忽略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叛逆性特强。特别在公开课中让初二的学生做这么反复的、弱智的試验,学生会觉得很反感。再加上学生在很勉强的起立、坐下之后,教师给予的评价是“做的很好”。我们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感到学生有做的很好吗?到底好在哪里?

评析: “真诚”是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也是教师进行言传身教最重要的本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以事实作为依据,不能因公开课而作秀。只有这样,课堂才会真正变成一个心与心交流的乐园。

3.4 要巧妙的运用幽默的语言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能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

案例7: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美”读出来。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是一番‘趣味’在心头”!

生:(读)“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

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笑声)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

(一名学生再读,但更为逊色。)

师:进去了吗?

生:(齐笑)没有。

师:是没有,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

出来了。(生大笑)

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领读)

师:往前走几步没有?生:走了。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

感悟:总之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把握好“度”。评而有据,言之有情,贵在恰当,务求适时。一定要围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去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四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过程性原则。

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行为观察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

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生、家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估。

(一)道德品质

1、遵纪守法

A、自觉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维护公共秩序,勇于和不良行为作斗争。

B、自己能遵守法纪,但不能和不良行为作斗争。

C、不能自觉遵纪守法,表现散漫,时常有小的违纪行为发生,有时甚至出现违纪行为。

2、热爱集体

A、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自觉自愿为集体做好事,无私奉献以行动为集体争光添彩。B、能服从集体利益,关心集体事情,但不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

C、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因个人表现不好使集体荣誉受到损失。

3、爱护公物

A、自觉爱护公物,不损坏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看见破坏公物的行为,积极制止。B、能够爱护公物,不损坏公物,但不能主动制止破坏公物的行为。C、有时会故意损坏公物。

4、举止文明

A、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集合做到 “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B、见到老师、客人问好,向别人请教,态度诚恳。不打架,不骂人,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

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文明观看比赛。

C、见到老师、客人有时不能主动问好,向别人请教,态度不诚恳。有时给同学起绰号或歧视某些同学,个别时候不能文明观看比赛。

5、爱亲敬长

A、尊敬老师,虚心求教,服从教导,有礼貌,配合老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主动和老师谈心,达到师生沟通、相互理解、帮助父母和老人。

B、尊敬老师服从教导,有礼貌,但与老师沟通不够,尊敬父母,但有时顶撞父母的批评。

C、虽然能接受老师教育,但态度不诚恳,有时出现不尊重老师的言行,对父母不尊重。

6、诚实守信

A、衣着朴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虚伪,不欺骗,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在同学和老师中有信誉。

B、待人诚恳,言行一致,但有时对老师、同学和家长不敢讲真话,有糊弄作业的现象。

C、待人不够诚恳,言行不一致,有欺骗老师和同学及家长的现象,有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行为。

7、谦虚明礼

A、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B、听对方说话,不打断他人,但有时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能够听取他人的批评。

C、听他人说话,有时会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能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一旦妨碍了他人不能及时道歉。

(二)公民素养

1、遵守公德

A、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社会和他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B、能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能基本遵守社会公德,不顶撞师长、父母。偶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能知错就改。

2、勤劳节俭

A、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爱护公物财产,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浪费,不乱花钱,不追求高消费,主动做家务劳动。

B、能注意节约,爱护公物,但劳动观念不强,在家里基本不做家务,有浪费现象。

C、懒惰,在家从不干家务,经常浪费食物和物品,花钱大手大脚,与别人比吃比穿,有破坏公物的行为。

3、有责任心

A、热爱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和他人。表现突出,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嘉奖。

B、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有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太强。

C、社会责任感不太强,偶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能知错就改。

4、自强自信

A、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有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精神,有竞争意识和成就感。B、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但缺乏自主意识和自信心,有依赖性,成就感不强。C、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己不能照顾自己,依赖性强。

5、自护自救

A、正确熟练掌握各种不同险情的自护自救常识和方法。

B、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不同险情的自护自救常识和方法。

C、简单掌握各种不同险情的自护自救常识和方法。

6、宽容友爱

A、团结同学,诚恳、热情地对待他人,与人发生矛盾时,主动做自我批评。B、友爱同学,愿意帮助他人。

C、与人斤斤计较,有时不能与人为善

7、竞争向上

A、有远大理想,有奋斗目标,有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B、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想法,但有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C、理想和奋斗目标不远大,不严格要求自己有时挨批评。

(三)学习能力

1、知识技能

A、各科学习成绩普遍较好,而且在某一学科有突出的成绩。

B、各科学习成绩一般,在某一学科学有所长。C、各科成绩都不理想,而且没有特长。

2、搜集、整理、积累

A、能运用语言和书面清楚的表达思想,对事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活跃有创造性。

B、思维能力一般,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基本清楚正确,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造性。C、思维能力较差,理解力低,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经常出现偏差和错误。

3、惜时乐学

A、能合理安排时间,能完成各项作业和学习任务。B、有时学习抓不紧,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C、贪玩,不珍惜学习时间,经常不完成作业。

4、勤思善学

A、能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能有效地使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独立获取新知识,学习轻松自如。

B、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后复习,定期总结学习过程。

C、自学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学习吃力。

5、勇于探究

A、热爱科学,渴望知识,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勤奋、刻苦。B、学习知道努力,态度比较认真,但自觉性不够高,也不刻苦。C、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认真,不勤奋,需别人督促。

6、实践创新

A、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B、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及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能够交流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C、不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及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交流与合作

1、交流、沟通

A、能够使用普通话主动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B、能够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C、能够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时不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倾听、评判

A、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善于在倾听中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义。

B、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在倾听中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但不能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义。

C、倾听不认真,不能在倾听中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并提出疑义。

3、尊重、理解

A、善于交流,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与家长、师长和社会相处十分和谐,知道感恩和回报家长、师长和社会。

B、能换位思考,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与家长、师长和社会和谐相处,知道感恩和回报家长、师长和社会。

C、基本上能与家长、师长和社会和谐相处。偶有不能换位思考、不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的情况。

4、谦让、主动

A、在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中,能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做到与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具有宽容与谦让精神。平时能够主动关爱同学,热爱集体。

B、能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做到与同学交流合作中,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不唯我独尊。关爱同学方面不够主动。

C、与同学交流中不谦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为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从不主动关爱同学,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5、团结协作

A、有合作精神,能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待人诚恳,助人为乐,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B、与同学相处较好,团结不广泛,只能帮助自己喜欢的同学。

C、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对他人漠不关心,为人自私,难于相处,不受大家欢迎。

(五)运动与身心健康

1、良好的卫生习惯

A、懂得卫生知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B、在生活、饮食、卫生方面存在某些不良习惯,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吃零食,书写姿势不端正等。

C、缺乏生理卫生知识,在生活中有严重的不良习惯,个人卫生差,又不努力改正。

2、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A、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认真上好两操一课,不缺勤。B、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一般,能认真上好体育课,但有缺勤情况。C、上体育课不认真,经常申请免体育课,甚至旷课。

3、身体健康状况

A、体质强壮,适应力强,体检各项指标正常,眼睛不近视,没有疾病,全年出勤率100%。

B、体质一般,体检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眼睛不近视,有少量病假。C、体质弱,眼睛近视,适应性差,经常生病。

4、勇于面对挫折、挑战

A、能够勇敢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对自己有极强的自信心,有较强的耐挫能力。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挑战。

B、能够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对自己有自信心,但不强。能够面对困难,但不敢挑战困难。C、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对自己失去信心。不能面对困难,只会退缩到其他人的身后。

5、不任性、不偏激

A、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性格和行为不偏激,不钻牛角尖,不走极端。

B、能够清楚自己的行为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约束的。面对出现的问题,能够理解别人的做法。

C、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只要自己认准的事情,无论对错就钻到底,不听从别人的忠告。

(六)审美与表现

1、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A、具有较好的审美情趣,能够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音、美评价优秀。

B、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能够正确区分美丑,注意仪表,穿戴得体。音、美评价良好。C、有一定的审美情趣,穿戴仪表基本与小学生相宜。音、美评价合格。

2、积极参加艺术活动。

A、具备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或训练,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造活动。B、平时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C、平时很少参加艺术活动,表现力不够,表现方式单一。

3、能感受并欣赏美

A、对美好的事物有较强的感受与欣赏能力。B、感受与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不够强。C、缺乏感受与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

4、多种方式创造、表现美

A、能够结合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美。能够通过说、写、唱、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创造美、表现美。

B、能够感悟生活中的美,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创造美,对于表现美的方式不够多样。C、能够懂得生活中所蕴含的美,能够感受美。对于创造美和表现美方面不能做好。

5、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A、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B、有环保意识,能参加环保活动,维护环境卫生。

C、有一定的环保意识,能完成环保任务,偶有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四、评价方式

评价采用学生自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三种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科学多元,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参与评价,各评价主体根据学生发展评价要素提供客观、真实的评价依据和证据,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要运用测试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程度、个人行为习惯、作品分析等多种手段,依据评价指标搜集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全面判断。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中等以上,准予毕业。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组员为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

(二)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各班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三)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小组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小组负责调查和处理。学校评价小组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5.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五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特点,根据本校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一是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四、评价操作程序与方法。

1、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2、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分析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定。

6.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德育评价方案 篇六

一、第一章总则

(一)第一条

为了公平、客观的衡量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增强学生遵章守纪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成为德技兼备、诚实守信、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使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进一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依据《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二)第二条

本办法所说学生指眉县职教中心全日制在籍在校学生。

二、第二章学生德育考核组织机构

(一)第三条

为了加强对学生德育考核工作的领导,学校建立校级、班级两级德育考核小组。校级德育考核小组由学生科负责人任组长,学生科有关人员为成员;班级德育考核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团支部及班委会干部为成员。两级学生德育考核小组,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第四条

校级学生德育考核小组,每次进行加分或者减分的权限为1~5分;班级学生德育考核小组,每次进行加分或者减分的权限为1~3分。

(三)第五条

在德育考核工作过程中,两级学生德育考核小组的组长具有加分或者减分的审批权;学校其它部门具有加分或者减分的建议权。

三、第三章 学生德育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

(一)第六条

学生德育考核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每位学生的德育考核成绩基础分为70分,在此基础上,由各级考核小组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及表现和本办法规定的德育考核内容及加分或者减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如实记录,学生每学期末最终的累计成绩(超过100分按100分计)为该生的学期德育成绩。

(二)第七条

学生德育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记载。即优秀(85~100),良好(70~84),及格(60~69),不及格(59分及以下)。

(三)第八条

学生德育考核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应当设立学生德育考核成绩记录专档,每周由考评人员在如实记录学生个人德育考核结果,每月汇总一次,并在班会上进行通报。

(四)第九条

学生德育考核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开始,截止到学期结束。每学期考核工作结束后,班级考核小组应当及时将德育考核结果填入学生德育考核成绩单内,并且提交校级德育考核小组审核、备案。

(五)第十条

学生德育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实习前,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德育总评。总评办法为,汇总每学期德育成绩,其平均值参照学期德育考核标准给以定档。

(六)第十一条

一学期内,凡是受到警告处分者,在处分未撤消之前,其德育考核成绩只能为“及格”。凡是受到严重警告(含严重警告)以上处分者,在处分未撤消之前,其德育考核成绩为“不及格”,如果学生在此期间表现良好,经本人申请,两级德育考核小组核实、审批,其德育考核成绩可以提升为“及格”。

(七)第十二条

学生德育考核成绩是学生参与评优、申请助学贷款、参加就业推荐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凡是参与各种评奖、评优活动的学生,参评学期的德育考核成绩必须是“优秀”;凡是申请助学贷款者,每学期的德育考核必须在“中等”以上(含中等);德育考核成绩总评“优秀”者,学校优先给予介绍就业单位。

(八)第十三条

学生德育考核评价与学生学业评价均为合格以上,该生方可毕业。凡德育考核为不及格者,实习结束后由本人写出德育复核申请,实习单位同意后,学校给予重新考核。

(九)第十四条

在德育考核过程中,给被考核学生加分或者减分应当及时告知学生,最晚不能迟于次一周。

四、第四章学生德育考核加分或者减分内容及标准

(一)第一节 加分内容与标准

1.第十五条

学生在校积极上进、表现良好,或做出优秀成绩,学生德育考核小组可以酌情增加其德育考核分。

2.第十六条

德育考核加分项目由各班级具体操作

(二)加分项目及标准

1.出操迅速整齐,做操规范者加1分。

2.自习安静、秩序良好者加1分。3.打扫卫生认真负责者加1分。4.大型集会遵守秩序者加1分。

5.参加公益劳动和其他大型活动表现突出者加1分。6.好人好事加1分/次。

7.参加校内各项比赛获奖者加1分/次。

8.为班级、学校提供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者加1分。

9.“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干部”或其他模范,校级的每次加1分,县级的每次加2分,市级的每次加3分,省级的每次加4分。

10.一学期无请假的加2分。

11.学习、纪律等方面明显进步者加2分。

12.班干部依工作实绩由班主任分别予以1—3分加分。

(三)减分项目及标准

1.第十七条

德育考核减分项目由各班级具体操作(1)大型集会不守秩序者减1分。

(2)顶撞、辱骂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者减1-3分/次。(3)发生吵架、打架等恶习性事件,视情节每次减1—3分。(4)参与盗窃者减2分/次。

(5)受学校纪处分者,视情节分别减1—3分。(6)抽烟、喝酒者每次减1分。(7)在校期间进“三厅”者减1分/次。

(8)不遵守公寓作息时间或夜不归宿者减1分/次。(9)拉帮结派、威胁、敲诈勒索其他同学者减1分/次。(10)在走廊大声喧哗、追打者减1分/次。(11)不按时值日、打扫卫生不彻底减1分/次。

(12)迟到、早退1次减0.5分,旷课一节减1分,不遵守纪律减0.5分。(13)举止不文明或破坏卫生的,每次减0.5分。2.第十八条

在德育考核中,遇到在上述规定条款以外需要加减分时,减分标准由两级考核小组根据权限研究决定。

五、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

7.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篇七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专题深入学习”知识优化教育管理方案

1.1.1 专题知识深入学习优化教育内容(表1)。

彭浦6支社区全科医生团队队长在接受“自学”与“专家传授与互动”知识优化教育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防治“专题深入学习”,要求全科医生团队队长撰写糖尿病综合防治专题综述(字数1万字左右),并参加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优化专题讲座与相关问题的讨论,专题讲座由相关专家主持。

1.1.2 防治技能与管理技术知识要求。

要求6位团队队长熟练地掌握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技术与管理技术知识:⑴膳食治疗指导技能知识要求:全科医生基本掌握糖尿病患者的日膳食摄入量的核定、膳食谱的制定、降糖食品的选择和食品生糖指数与日常膳食搭配的关系。⑵运动治疗指导技能知识要求:全科医生掌握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与作用以及对机体血糖调节机理与作用的知识,能够根据糖尿病患者个体健康状况进行运动项目选择、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制定,以及运动不良反应事项的指导。⑶心理治疗技能知识要求:要求全科医生系统地学习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对血糖控制影响的知识,要求学习与掌握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疏导技能,使自己指导的患者能够认识不良心理对血糖控制影响的机理而采取心理的正向调节。⑷健康教育指导技能知识要求:要求全科医生掌握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与传授技术,掌握促成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方法,舍得花时间琢磨不同对象采用何种健康教育方式最为有效。与此同时,要求全科医生对专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与家庭生活环境、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信念的正确性以及行为改变意愿有足够的了解,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的传授与指导,促使糖尿病患者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行为。⑸降糖药物治疗技能: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5大类:双胍类、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和格列奈类。全科医生要熟悉地掌握各类降糖药物的降糖机理、副作用、服药剂量和服药方式与服药时间。要根据糖尿病患者具体健康状况、血糖水平和身体其他相关指标值以及身高体重比判断给患者开何种降糖药物,以达到疗效佳、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效果。

1.2 知识优化教育组别

1.2.1 常规知识优化+专题深入学习教育方案组(Ⅰ组):

彭浦全科团队队长6名;接受常规知识优化(“自学”与“专家知识传授”)和“专题深入学习”教育方案,结业后对本全科团队队员进行知识培训。

1.2.2 常规知识优化教育方案组(Ⅱ组):

彭浦门诊全科医生6名,接受“自学”与“专家知识传授与互动”常规知识优化教育方案,结业后对门诊其他全科医生进行知识培训。

1.2.3 常规知识教育组(1~6组):

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所辖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全科医生共36名接受上海市全科医生常规糖尿病防治教育。

研究对象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学历为本科,获得全科医生职业资格。

2研究结果

2.1 Ⅰ组和Ⅱ组间知识优化教育效果比较

表2显示知识优化教育方案Ⅰ组的各知识点测评所得分均高于知识优化教育方案Ⅱ组,经统计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各知识点,两组在糖尿病发病机理基本知识、用药基本知识、膳食营养基本知识、心理基本知识和糖尿病综合防治等几个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实验室检查与运动基础知识上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Ⅰ组和常规教育1~6组间比较

表3结果显示:Ⅰ组全科医生糖尿病综合防治及疾病管理知识考核总均分明显高于常规教育1~6组,经统计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检验,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全科医生团队承担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上海市政府积极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基本医疗与疾病综合防治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监测与管理,得到全科团队全科医生综合防治指导与照顾。糖尿病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科医生不但自身要加强糖尿病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业务知识学习,而且要成为临床与预防相兼的高素质社区全科医生,成为糖尿病患者疾病康复的诊治者、监督者与维护者。上海市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8.06%,一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一般在10万~15万人左右,糖尿病患者人数估计在800~1 200名之间。糖尿病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就需要从药物治疗、膳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方面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因此,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术和高能力的全科医生队伍才能承担维护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任务。

3.2 全科医生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的重要性

上海市社区医生接受全科医生教育培训采用的是通科通识学习方式,至于对某种慢性病采取如何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需要社区全科医生通过其他渠道学习获得,或者从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实践中进行经验积累。上海市政府促进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基本诊治已有多年,全科医生综合防治知识与技能未能达到应有的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知识与技能的指导要求。本项目对试验组进行优化教育方法的研究旨在提高全科医生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与技能,使全科医生在实施糖尿病监督管理过程中发挥知识与技能的作用,并且在实践中认知糖尿病综合防治的作用与效果,逐渐提升对糖尿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应用。

全科医生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与技能提升,首先要从糖尿病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7个方面进行基础知识培训与教育,如:糖尿病发病机理及与并发症的关系;降糖药物治疗基本知识与原则;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与糖尿病控制的关系;运动治疗原理与方法;膳食治疗原理与方法;心理治疗原理与方法;糖尿病个体化综合防治方案设计。如果全科医生熟悉地掌握上述知识与技能,就能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一级与二级预防控制工作,从而满足社区糖尿病患者提出的综合防治问题与治疗指导要求。

3.3 糖尿病知识优化教育管理促进了全科医生综合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本项目探索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优化教育管理采取多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全科医生提升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与技能具有积极作用。本项目对上海市闸北区所辖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48名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水平测评,知识优化教育方案Ⅰ组糖尿病综合防治7个方面的知识点测评所得分均高于知识优化教育方案Ⅱ组和常规知识1~6组,其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全科医生接受常规知识与专题知识相结合的优化教育管理方式对掌握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6],全科团队全科医生首先要接受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与矫正患者不良治疗行为的技术学习,只有掌握综合防治知识与技术才能有长效的糖尿病管理效果[7]。本项目实施糖尿病知识优化教育管理是以全科团队队长为目标进行试点性探索,通过本研究产生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全科团队全科医生糖尿病防治知识优化教育管理做深入研究与推广,促进社区糖尿病患者得到较好的照顾,提高患者的治疗率与血糖控制率,以达到全科团队全科医生掌握糖尿病综合防治的“知识种子”向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播种”,最终获得社区糖尿病患者能够掌握自身血糖控制能力的“收获”。

摘要:目的通过“专题知识深入”优化教育方法研究,探讨对社区全科医生糖尿病管理知识与技能全面提高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知识优化法和专题知识优化法教育管理形式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系统的糖尿病防治知识与技能教育。结果全科医生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程度越深,其掌握综合防治知识越全面,防治技术赵娴熟。知识优化教育成绩结果显示:常规优化法+专题优化法教育组优于常规优化教育组(P<0.05)、优于常规教育组(P<0.05)。结论上海市糖尿病防治工作已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科医生实施糖尿病综合防治教育管理方法研究是必要的,这对提高社区糖尿病防治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区医生,糖尿病防治知识,专题知识深入教育

参考文献

[1]Morris JN.Exercise in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o2day’s best buy in public health[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94,26(7):807.

[2]Pate RR.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y: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J].JAMA,1995(273):402.

[3]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The recommended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xercise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fitness in healthy adult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90(22):265.

[4]Davison R.Is walking sufficient exercise for health[J].Sports Med,1993,16(6):369.

[5]陈中伟,陈统一.运动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76-78,172-173.

[6]王光荣,武桂英,沈伟珍,等.上海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2):793-796.

8.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篇八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中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一、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学生教育问题,意识到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开始对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予以关注。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综合素质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个性素养、身心健康、情感态度等重要核心素养的集合。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呈现学生状态,以不同阶段学生成长所设定的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为评价依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本质是个性发展评价,同时又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内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第四,综合素质评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都要目标、导向和鼓励,评价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二)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20世纪以来,西方教育评价为现代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迅速,在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发展,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我国,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 “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中明确提出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首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式纳入考试招生制度框架内。2014年12 月 16 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评价程序分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与学业考试、中考、高考等外部评价互动、结合,共同构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

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合格毕业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考核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涵盖学业水平考试

通过列表对比发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涵盖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八大学习领域。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习能力维度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成绩测评,更侧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综合素质评价无法取代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无法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统一组织的标准参照性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能更客观采集学生学习信息,监测学校教学的质量。

3.学业水平考试难以覆盖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素养维度很难在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下描述恰当,把学生道德素养归入学生的学业水平则的确不合时宜。

4.学业水平纸笔考试无法替代综合素质评价

纸笔考试不可能全面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不能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测量准确,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的学生评价实践活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争议焦点是否应该将综合素质评价纳人以中高考为核心的选拔系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背后观念的变革,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初衷在于倡导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特征特性描述,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高考的结果是数字分数为高等学校选拔合适的新生,是以甄别和选拔为根本目的。

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缘于先天察赋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后天教育环境的不足,会限制甚至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转化成现实的發展水平。专业化和公平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挂钩的前提。中高考的选拔性体制则要求所有学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遵循共同的框架和标准,综合素质评价指向的是个性化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林珑..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考试2009(4):14.

[2]黄志红.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6.

9.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九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九牧中心小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二、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评价应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不采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同时,还要适当接受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全面性原则: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学业考试的内容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发展性原则: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需要,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理解、和谐的学校文化的形成。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占15%)、公民素养(占10%)、学习能力(占35%)、实践创新(占10%)、交流与合作(占10%)、运动与健康(占10%)、审美与表现(占10%)等七个方面。、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四、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馈、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和管理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3)、学业考试。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开闭卷结合考试等不同形式。

(4)、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各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可适当细化七项评价内容)与具体程序,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汇总、上报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过程,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纠正评定中的错误。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前,各学校要通过教师会、班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培训,争取各层面的知晓、理解与支持,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各位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一年,且要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班级评定小组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要提前向评定班级的学生公布。(3)、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参考各种资料,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形式的行为表现,并利用这些数据和表现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评定委员会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对相应等级赋分的办法进行换算,取所有阶段性评价的平均分值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

五、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40%。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确定应十分认真、慎重。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段学生的评价应浅显、生动。

2、评价结果的运用

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实施保障

1、成立组织机构:

组成人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职责:制定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

2、班级评定工作小组

组成人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评定人员给学生授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职责: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0.安溪十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十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试行)》的通知精神,为积极推动我校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全面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为根本,通过对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功能,以促进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基本原则:

实施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导向正确、适宜可行、公平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要能够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的体系制定要合理,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简便直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人性差异和个性特长。坚持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度的建设,真正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保障评价工作的公正有效。

三、评价管理制度

根据教育部、省市县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制定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学

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四、评定机构

为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有序实施,学校成立评定工作若干小组,负责评定的有关工作。具体如下:

1.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

组 长:米庆伟

副组长:邢亚利郭玲

成 员:张庆林李立军王友澍范贵

各班班主任 学生代表

工作职责:

(1)制定学校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程序;

(2)认定学校评定工作细则并上报;

(3)对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审定评定结果;

2.教师评定小组

(1)按班级设定,每班各设一小组,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等5人组成。

(2)工作职责:负责对班级学生综合表现的评定。

3.学生评定工作组

(1)由班委牵头负责组织,人员为5-7人。

(2)工作职责:对班级每位参加评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各方面表现进行公正评定。

五、评定具体内容

1.综合表现评定

(1)评定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方面。

(2)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评定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组成。综合性评语主要对学生综合表现内容的六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综合性评语要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撰写。

(3)综合表现评定:各班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定内容的六个方面,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力求科学性和可行性。

(4)评价结果的表达:

根据综合素质的不同内容和表现特点,对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和“审美与表现”的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尚待改进三个等级呈现;“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运动与健康”的评价结果以良好、一般、差三个等级呈现。

①优良比例各班控制在50%左右,超过55%的班级要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申请。

②对待合格等级的评定要特别慎重,并要附加说明理由,对有违法行为或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未撤销学生可评为待及格。班级要将该学生材料和评定结果报校评定委员会复核认定,才能确定评定结果。

③ 一学年中曾被评为县级以上三好生、优干、优秀团员的本学年可直接评

定为优良。初中三年中三个学期曾被评为三好生、优干、优秀团员的毕业时可直接评定为优良。

④各班可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公益活动等有关表现,确定学生综合表现评定等级。

⑤评价实证材料。各班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内容包括:学科学生业成绩、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文件或证书等真实性材料。

(5)成长档案(包括《学生成长记录册》)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成长档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能真实完整反映学生三年成长情况,档案完整。

2.评定要求

各班级要对学生、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学生所有与综合素质测评有关的书面材料要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及时上交。各班级、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和时间完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工作,并按要求书面上报测评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做好相关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等工作。任何班级、教师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学生平时成绩和评价结果。

3.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评定依据

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三项评定进行综合评定。

六、评定程序

1.各班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教师评定组(教师评定小组的成立经校工作委

员会批准方可进行工作)。

2.以班级为单位,宣传学习评定方案及操作方法。

3.按照《永陵中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表现)评定表》中内容组织学生自评。班级评定小组对所有参评学生评定等级进行统计时,须按规定比例确认总评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4.各班级评定组长(班主任)填写“综合性评语”。

5.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进行审核。查看学生各评测点的具体打分情况,然后根据各项评定等级所占权重对学生进行总评。如认为评定结果有明显偏差,可启动复评程序。

6.公布评定结果。将评定结果向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公布。将评定等级为优秀(A等)的学生评定结果向本校所有学生公布。

7.评定结果的归档。评定结果公布后,在规定的申述时间(一周)内,如无异议,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将评价结果归档。归档后不能再对评定结果提出异议。

七、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为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培训制度和监督制度等,以杜绝舞弊现象。

(一)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程序,须提前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评定为A等和综合表现评定获得优良(A等)的名单要在学生所在班级、学校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各班级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二)诚信制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的诚信机制。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三)培训制度。学校要按照工作安排采取措施,保证每位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定能力,以确保评定结果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四)监督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可能危害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结果存在异议,或教育局投诉。

八、评定结果的呈现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呈现:评定等级、综合性评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过程记录(《学生成长手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报告书。

11.也谈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篇十一

什么是素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而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着发展的状态与水平。

素质教育是指立志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变学生的发展状态的教育。小学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学生的发展状态、水平直接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其综合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内容的全程性,还有评价渠道的多样化。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发展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所以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完成任务,各方面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我在专栏里设了争夺红星一栏,包括了学习、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得到评价,直到学期末才把学生的期末成绩和平时争夺红星得到的成绩综合起来,评选出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达到了民主地对学生进行调控和激励的作用。

对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每次单元测验之后,B等级的同学得一颗红星,A等级的同学得二颗红星,不及格的同学扣红星,其他同学不得也不扣,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一个努力的方向,离B等级近的同学努力向B等级努力,离A等级近的同学努力向A等级努力,A等级以上的同学还想向更高层次努力,学生经过得红星的过程每个人就都有了一个新的努力方向,每天的生字、日记也能使学生得到红星,不过前提必须是认真写,每得5个A便可以得到一颗红星,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在乎每天的生字和日记,就会认真对待每篇生字和日记,去积累自己得A的个数。语、数作业也用同样的方法。这样整个评价过程体现了民主,使学生的主动性被积极地调动了起来,并且随时随地都能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白付出,也使评价全程化、系统化。

对学生的品德也采取夺红星的方法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完善的一个主动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老师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办法,比如对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的评价就得等期末的时候请班内同学民主打分,看他们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工作方式是否受同学欢迎。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一样,所以奖励红星也要动态进行,及时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的一面,所以平时多注意抓学生的闪光点。

对于在班级内有特殊贡献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并发红星,比如在学校或县级部门组织的重大活动中获奖的同学,这样一来,既对学生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又对有特长的同学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当再有这类活动的时候,一些平时认为事不关己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老师再不用为活动没有人参加而发愁了。

上一篇:2020医药销售个人总结最新_医药代表工作总结下一篇:广东省建党90周年党的基本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95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