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2024-08-28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精选18篇)

1.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一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经验总结

虹桥学校 张敏

随着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 “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现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2.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育理念。新课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又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小组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 小组就近组合

小组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时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订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在预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小组成员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有关桥的种类和形状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用较厚的纸共同搭出不同形状的桥,学生从中不仅能理解“拱形”的意思,而且能比较出“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还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并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由此,学生能理解“各有”的意思,也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提供直观和体验。又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运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到”袁家沟,并让学生都感觉自己就是当时正在眺望北方雪景的毛泽东,根据诗歌内容想象所望景色,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再通过组内、组间交流,准确全面地把握词作所传达的丰富感情。再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

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 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教学生如何“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3.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三谈 篇三

一、教师创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因此,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之前,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找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摘录一些有关春天的优美词句,在上课之前去体验、去感受春天的美。在课堂上,教师步步引导学生去欣赏一幅幅春天画卷,与学生的亲身体验共鸣,使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

二、小组合作学习事半功倍

对中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是相对乏味的,要使文言文的教学活跃起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准备过程中,由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初读课文,通过工具书及注释扫清读音障碍,初步理解文章大意,找出难点,然后各小组讨论收集的疑难问题,或向教师请教解决。各小组还可以进行诵读比赛,看看哪一组的诵读较正确,语气较符合文章情感。教师当场点评打分,让学生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实践证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学习,而是积极地去选择,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群体共同解决某个问题,学生会认为有一种安全感,成功的可能性大,会较有信心;在竞争中还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也很精彩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作文发下去学生只注重分数,很少有人仔细研读教师的评语,因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改与作者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因此,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的互评作文模式正突现这一点。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多边交往中挖掘自身的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在学生评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适时引导。如,印发两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对其中的一篇将错别字、病句加上方框和横线并做修改,精彩的语句下边加上圈和点评,最后写上总评,以给学生做示范。另一篇文章让学生分小组当场试改,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应该改,哪些地方写得精彩,要求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简评,最后,组长对习作做总结,写出本文的赏析感悟。教师始终在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解决发现的问题。

教育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能力是在学生的反复实践中掌握的。在小组合作互评作文中,一方面,让学生即席发表意见,谈论得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对作文的点评可帮助学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使思维得到升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生活技能为根本目的,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4.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篇四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前言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一大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

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从我设定的题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来看,我的着手点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

5.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探析 篇五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对照我们的语文日常教学,时至今日还存在着“满堂灌”现象,部分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在继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发展、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大部分学生学语文还处于被动状态。很多教师在上完公开课后总不忘表达一声“谢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就是一个很讽刺的例子。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从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入手,尝试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的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何谓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笔者把它界定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的一个个单元为学习单位,通过组内成员的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小组合作,二是单元学习。其中小组合作是前提,单元学习是呈现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

开展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可以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确保语文课堂人人参与

因为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每个学生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动口,既体现了自主性,也突出了合作性。如果说在传统教学中,许多学生是出工不出力的话,那么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则基本可以杜绝“懒汉”作风。

(二)节省教学时间

以前按照老的教学模式来组织语文教学的话,上一学期的新课总觉得时间很紧、不够用,可实行了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能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剩下的时间可用来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以补语文学习课外阅读和实践的不足。我们都知道阅读和语文实践对语文学习很重要,可由于课时紧张,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一直都得不到妥善的安排。全面实施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就得到了保证。

二、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一)确立小组合作对象

要实现单元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要确立小组合作的对象,即如何实行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办法一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全班学生按照4人一组进行分配。在将学生分到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小组间基本保持平衡:(1)使各小组间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尽量避免过强小组和过弱小组并存的现象;(2)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小团体现象;(3)要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为更好开展学习活动,在确定小组后,每组由组内学生自荐或推荐一个组长和一个副组长,负责本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学习氛围的调控。其次是要变革座位排列方式。学生课堂中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方式和程度。传统班级大组式的座位安排不能适应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四人小组两两相对式的座位编排(即四张桌子集中摆放在一起,学生分坐两边),不但适合组内全体参与的大讨论,而且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实践证明,这种座位排列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影响,加强学生联系。以上皆为组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形成小组合作常规

为了充分调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首先要求学习小组在组长、副组长的主持下确立本组语文阶段性学习目标(由小组同学共同参与制订);其次,要求在小组内部形成学习合作、成绩竞争的状态;最后,要求组与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每一个阶段要进行总结评比一次,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全班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后,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小集体,要发挥初中生爱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在组与组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生动激烈的竞争格局。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例如,合作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单元自测卷。在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共同协商,确定本单元的重点,然后围绕重点,参考教师的课堂讲评内容和自学心得、课后练习题或课外的习题,挑选适当的题目作为自测的内容。题目出好后,还可以进行小组间自测题评比和交叉练习,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在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就显得更为明显。

三、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那么如何实施单元学习呢?初中语文教材都以单元为单位安排内容,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材的这种安排体例,为开展单元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初中语文课本共6册书,每册6个单元,合计有36个单元,36个主题,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每册书的单元编排体例也不尽相同,如七年级两册书,每个单元按照现代诗、现代文、文言文(古诗)等安排课文;八年级则前四个单元是现代文,后两个单元是文言文;九年级也是前四个单元是现代文,后两个单元是文言文,但与八年级教材有细微的差别,第一单元集中安排现代诗歌。这么多课文的一册教材,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要一课课按部就班地讲过来,费时费力,效果还未必好。一个学期长不过5个月,短的仅4个月而已,还要被各种节假日、频繁的考试所打乱,有效教学时间非常有限。笔者认为与其疲于奔命式地赶进度,还不如以单元为单位整体备课施教,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合作学习的道路,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一个语文教学单元的学习可以分五个步骤进行:

(一)师生“共读”

教师和学生一起,以单元为整体熟读所有课文,初步明确本单元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又是如何通过一篇篇课文围绕主题展开内容的。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5篇课文,分别是《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从文体上看有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等。这5篇课文尽管文体有别,但都是围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思考与忧虑而设计的,主题相对比较集中,就给师生共读提供了方便。师生共读,要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出理解。

(二)教师示范“教学”

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加*号的课文)两部分。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5篇课文全部让学生自学,显然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带头示范。教师可以选择其中1篇比较典型的精读文章示范教学。例如,《喂――出来》是日本现代小说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难点也不多。教师可以围绕各种人对台风之后造成的“黑洞”表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领略作者构思的匠心,使学生明白生命与自然应和谐交融:如若现在污染环境破坏自然平衡,将来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出现各种自然灾害,所以应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教师的示范着重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更全面地提高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与魅力。

(三)学生“自学”与互查

学生“自学”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决定着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它主要包括两个环节:自学和交流。学生自学,自学什么呢?就是实现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对话。普通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对学生而言,虽为学习的主人却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果,因为掌握课堂话语权的通常都是教师。常规的内容如作者介绍、生字、语音等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学中借助资料加以解决。自学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弄明白本单元、本文写了什么,编者为何这么安排单元课文,作者为何这么写,“我”读了能明白什么,读了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我”最欣赏的句子或词语是什么,等等。把这些问题都记在本子上,待上课时4人小组就可以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互交流讨论。讨论完毕,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本组自学心得,同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集体研讨给予解决。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以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五篇课文为例,《喂――出来》已由老师示范讲解,那么剩下的4篇,可由小组4位成员每人主讲1篇的方式,收集并整理材料,理清自己的感悟,在小组学习时带动本组同学弄懂本课的内容、写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认真倾听、积极动脑、勤做笔记、提出质疑等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可由教师命题检测或学生命题自测,命题要围绕课文的中心内容,评改要由组内学生交叉进行,最后师生进行总评,做到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让学生享受不断收获和进步的乐趣。

(四)师生“小结”

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首先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单元自我小结,小结可以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收获、存在疑惑等方面进行。最后,由老师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肯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每一个步骤力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教师从无效劳动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开阔眼界、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单元小组合作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单元小组合作的精髓在于教师通过单元小组合作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不再“以讲代学”,没有了“满堂灌”现象,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多了,引导得当,持之以恒,所有学生都可以学会预习与自学。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能得到很好体现。通过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问题课堂上就可以解决。这样学生课外作业减少了,上课的效率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就能体验到学语文的快乐,就会由“怕学语文”转变为“爱学语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乐学语文了,那么何愁学生语文素养提不高呢?当然,实现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时学生可能因为学习能力还没有跟上、方法还不够熟练会出现学习进度变慢的情况,但如果以初中三年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话,越往后越熟能生巧,学习进度也就越快,效果就越明显。

6.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六

1、课前预习(前置性作业)情况评价。此项评价在早读课时间内完成,由各小组组长带领并检查本小组学生完成情况(教师规定的教学内容),未按时完成者每人每次扣1分。

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以每次上交作业课代表统计和语文教师课前检查为准,未完成者每人每次扣1分.3、背诵完成情况评价。此项评价为各学习小组成员对课本中的需要背诵的课文,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的背诵情况等评价。形式:每完成一项任务+1分,未完成-1分;教师抽查抽查已背的背不出来-2分;

4、听写、默写过关情况评价。此项评价为各学习小组成员对课本中的生字词“形、音”、日积月累,古诗默写等评价。每次不过关的每人每次扣1分

5、参与小组讨论情况评价。整节课都不回答问题、也不评价他人的成员,每次扣1分。不积极交流、纪律差,攻击讥讽他人的扣1分。

6、课堂展示评价。积极主动发言的加1分,;主动评价、补充其它小组(同学)的加1分,;主动展示交流成果展示效果好的加1分,抢答多、好的加1分;

7、倾听情况评价。(倾听要求:

1、注意力高度集中;

2、组员间不得窃窃私语;

3、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等)进行,对每个成员凡按遵守“倾听要求”的加1分,不认真倾听的(讲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的,每次扣1分

8、考试奖惩情况:

每次测验、期中、期末考,平均分第一名的小组每人加3分,第二名的小组每人加2分,第三名的小组每人加1分,平均分倒数第一名的小组每人扣3分,倒数第二名的小组每人扣2分。考试小组成员总成绩进步最大的两名 +10。(参照本组前一测验考总成绩)考试小组成员退步较大者,每人每次-3。

9、后进生转化:

每次检测或考试,组内原有后进生脱离后进线(及格线),每人每次奖励小组10分,如果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增加,每人每次扣组内积分20分。

备注

备注

7.大班额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 篇七

一、组建学习合作小组策略

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为依据进行分组。人数上以4-6人为宜。同组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学提供了可能,而异组同质又为各合作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构建好学习合作小组后,教师还要指导各个合作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 明确任务职责,如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持人、发言人、资料员、记录员等。 不同分工可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实现角色互换。

二、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策略

1.制订规则,提供行动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合作小组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为保证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规则。规则既要有宏观方面的,如:善于倾听,主动参与,互帮互学,质疑反思,自律自控,服从安排;又要有微观方面的,如讨论问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心问题,不东拉西扯;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表述要简洁清楚,明白易懂;对组内成员的质疑要耐心解释, 态度友好等。

2.调整座位,创造合作环境

在大班额环境中,学生合作参与程度的高低与座位安排是否合理直接相关。为方便同组成员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材料,共享合作成果,不干扰其它小组,应该使小组内的所有成员紧密的坐在一起。因此,在大班额环境下,对班内学生座位进行适当调整,才能有利于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如我所带的班59人,按照之前组建的合作小组为单位,将小组成员的课桌拼组在一起,形成长方形结构,前后两排,每排3人,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最后一组5人,全班就分成了三大组,10个合作学习小组。学生环坐四周,组与组之间留出间隙以便组织活动,这样,属于同一合作小组的学生位置固定,坐的紧凑,有利于共享资源,相互交流。

3.加强指导,培养合作意识

从一般的合作小组迈向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实践表明,许多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与小组成员合作意识不强有关。因此,加强合作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按照规范开展活动, 便成为提高小组合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小组合作之初,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程,要求学生熟记在心,在合作中将规程内化为意识,自觉地支配行动。

4.丰富活动,浓厚合作氛围

语文学习小组合作氛围能不能形成,合作学习的效率能不能提升,最终还得靠各类语文学习活动来促成。 在教学实践中,除课堂上合作学习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开展了小组内的作业互查、作文互批;小组间的课堂辩论、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同时,把小组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开展了 “ 中秋诗文朗诵”、 “黑河湿地考察”、“探访名胜古迹” 等活动。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发挥各小组的群体智慧,增进组内成员间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让学生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评价在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合作学习也不例外。要想使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将评价机制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1.整体评价,强调合作

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也是小组合作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评价要注重整体,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评价的重心应该是小组成员的整体提高和共同进步,而不是单个人的进步。评价时可暂不考虑组内差异, 这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共赢目标。

2.定期评价与非定期评价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即时的、全面恰当的评价必不可少,但有时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好评,可能虚报“战绩”。 因此,教师要适时改即时的、定期的评价为延迟的、非定期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多地从合作、交流过程及其结果中感受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成果。

3.多元评价,多方参与

8.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受到教育界人士普遍的认同与推崇,藉由此种模式能够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语文知识互动,同时一并增进学生的协作意识。自新课改标准颁行以来,教育界对合作学习模式形成了高度关注,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合作学习模式创新的摸索,以便创设高效语文教学课堂,借助师生良性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思考如何实现对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效度化组织,以便充分彰显此种学习模式的教学功能。

一、依托良性互动模式,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能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在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受知识结构与认知情况的影响,学生对同一问题通常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同时,因年龄特质与心理状况的近似性,学生能够借此进行充分的意见表达与观点阐释,进而实现彼此之间思维与观点、理念的交互碰撞,进而使其智识得以提升,创新性思维得以养成。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应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创设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平台,从而使学生因自身观点被他人认同而产生自豪感,进而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然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担心学生讨论,预设的答案不能被学生“准确”捕捉,从而影响教学的进度,往往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思考活动,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既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就应当保证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以及展示的时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至于被掐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发言、倾听、补充、辩论中不断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二、合理设置问题,注重研讨方向引导

讨论的意义在于实现对问题的破解,同时问题的存在也是合作讨论得以展开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应结合学生学情,合理设置问题,并注重对学生问题研讨方向进行科学的引导,以免因问题创设不当,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漫无目的的争吵。语文教师创设问题的设置准据,应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充分把握,使问题大体契合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又略微高出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同时应具被讨论的意义,即学生凭个体努力无法独自完成,从而依托此种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学习兴趣、挑起学习欲望、产生合作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经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发思考,展开讨论,学生通过拼摆(动手)、观察(动脑)、交流(动口),在观察比较、分析思考、交流启发中深切感知。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自主揭示知识的产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快乐和小组合作的愉悦。解决思考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学习毅力——尽力思考,积极谋求众人的合力——合作讨论,进而共同解决问题。第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挑战性的问题,探索空间大,具有一定开放性,能够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能够促进学习更加深入和深刻。

三、教师以中立的指导者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1.细致观察,注重对问题研讨的及时引导

从实践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其对问题的见解会不自觉地将问题讨论外延扩大,针对此种情形,教师应注重讨论进程与讨论方向的把握,以中立的指导者的身份,引导讨论活动回归问题本身。

2.注意倾听,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的意见表述、观点分析通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此时教师应注意对此种意见或观点进行耐心的倾听,以便发现其中的亮点,同时教师可以在总结阶段,对此种创新性的意见或者观点加以评述,以便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与肯定。

3.克服障碍,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本质进行发掘

结合笔者自身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始阶段,学生所提出的意见与观点往往表现出表层化的共性,无法实现对问题的深入讨论,对于一些重点与难点内容的把握也不尽如人意。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推倒其思维中的墙,使其获得全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视角,进而实现对问题本质的挖掘。

四、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如何,更多地取决于语文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秉承学生本位主义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自觉投入主动学习之中。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实现学生彼此之间的良性观点互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对其他同学观点的借鉴、参照,进而“增益其所不能”,使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得以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包莹,叶武.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组织策略探析[J].宁夏教育科研,2008,(01).

[2]刘和程.语文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刍议[J].语文建设,2007,(Z1).

[3]龙俊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2006,(10).

[4]王陆,杨卉.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结构与活动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08).

9.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九

中职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浅议

作者/朱军营

摘 要: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顺应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立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试图从“小组合作”学习中思考中职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与作用,探索当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中职生;中职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一、中职生特点适应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合理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语文底子薄、基础差。放眼长远,21世纪的人才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中职生由于经历中考所谓的“失败”,很多人在学习上不自信。“老师,其实我也想学习,但就是学习不进去。”一句话道出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最普通的情感需求,与“好学生”相比,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所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融洽师生关系,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形成以集体讲授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制订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提倡小组合作,并非所有的语文课都需要小组合作,而要精选内容,合理制订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如,中职生普遍纪律差点,教学纪律是保障课堂正常进行的前提。教师要在纪律方面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做忠实的听众,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要尊重别人意见,善于采纳别人意见,让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担负起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产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然而,小组合作不是万能的,需要我们广大中职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总结,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10.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

事业的成功需要交往、需要合作。交往和合作是具有时代精神的主流创造方式之一,也是人的素质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被引入课堂.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业的成功需要交往、需要合作。交往和合作是具有时代精神的主流创造方式之一,也是人的素质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被引入课堂.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要合理分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学前分组法和临时分组法。1.学前分组法

学前分组法就是在合作学习前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4人一小组,每个小组中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才、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2.临时分组法、临时分组法

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喜欢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法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精选内容

精选合作内容是小组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笔者认为,对于语文课而言,具有合作价值的内容应该具有下面的两个特点: 1.内容可具体分解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内容有探究价值

11.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目标具体化 内容合理化 科学分组 有效评价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随着深入的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自然又演变出新的问题。我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发现,语文小组合作经常停留在背背书、收集资料、精彩文段阅读等比较浅层次的合作,因此,经过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摸索,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学习形式做进一步的探究。

一、将学习目标泛化变为具体有效化

首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有效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建立在有效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兼顾学科教学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关注语境体验和语言实践,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和指导;注重思维培养和个性发展,在对知识积累、分析和吸收的同时,让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广阔性分别得到有效发展;重视合作交往和共同体验,发掘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人文价值,接受思想熏陶,实现人格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提升与整合。

其次为合作小组成员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成长目标和计划。合作学习的成长目标可参照教学目标制订,但它比教学目标更关注个体的学情。因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都是不一致的,不同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希望自己达到和实际能够实现的目标更是各有不同。为此,成长目标和计划的制订应包括集体成长计划和个人成长计划两方面。

二、将内容随意变为合理有效化

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随意性大,一些问题或缺乏思维容量,或过多过滥,或缺乏梯度,或操之过急,或脱离语文的特性,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课堂,这都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能力,保证内容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合作学习呢?一是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二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三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惟一的开放性内容;四是大部分都有意见要发表的内容;五是课内向课外适当扩展和延伸的内容。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就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读、说、感中探究出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从而体会人类从中应吸取的教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为: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平时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对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课上对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探究解决。同时也能从整体上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随后,联系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请学生小组讨论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吸取什么教训?以此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接下来的说话练习则能引导学生在感悟后自己发出“救救仙湖”,“救救人类自己”的呐喊。

三、科学分组,有效参与

由于一些班主任在座位安排上主要根据成绩、身高和纪律,较少考虑学生性别、个性、气质、基础等因素,而日常课堂教学如果简单的把前后桌的同学分成一组,就很容易造成各组之间水平相差悬殊。如此能力较强的一组,很容易地成为活动中的“明星”。反之,弱势学习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受挫而成为旁观者,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意义。一些班别的小组虽然精心设计,并且是名实相符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学习的学生个体各自的参与程度严重不均的问题。学习优秀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思维活跃,俨然是小组中的“权威”,其他学生则似乎成了“多余人”,懒于思考,坐享他人之成。这使得合作学习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因此,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相互尊重、差异互补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关键,“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首先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亲和等把四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鼓励不爱讲话的同学先说、多说,教会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避免优生“唱戏”,差生“观戏”的局面出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使全体都得到了锻炼。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收集资料、分享资源、讨论疑惑、代表发言、整理组合新的内容,每个小组角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样,保证了每个组员的全程有效参与,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四、科学评价激发潜能

要使每个同学都能持久地保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热情,必须有可作为动力的评价机制。评价既要体现个人的努力因素,又要体现集体合作因素。但是不少教师对过去分数的评价不满意,对复杂的表格量化也不胜其烦,有没有行之有效但不分流太多精力的评价机制方案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很有意义的评价建议:“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资料。”我设计一份“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长记录”,其中包括“课堂表现”、“合作主持语文学习活动”、“合作参与语文课外活动”、“课内外作文评价”、“合作态度”、“写作及参赛成果”等项目,每周开一次小组长会议评价,从而指导下周的学习。我认为语文和其他科目不一样,不应该以分值来衡量,而应该以“优、良、中”三个档次来衡量。

12.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二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优越性,局限性,优质高效课堂

一、大班额的界定和局限性

班额即指每个教学班实有的学生数。大班额是指人数超过标准班额过多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培养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宽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强调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度、机动性、灵活性,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大班额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素养、建构课堂教学文化, 采用科学而有效、适合于学生发展情况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 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 更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是课程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能解决由于班额过大造成的拥挤、凌乱, 节奏慢,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个体性得不到发展的实际问题, 总结和提升语文教学经验, 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课堂;促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角色转换、课程目标体现、教学方式转变,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而必要的。

二、小组合作的优越性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 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 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气氛过于沉闷, 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 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 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 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 进行旁听 (观) 、指导、帮助或纠正, 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 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 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 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灵活、有效的学习小组

对于处于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 要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就要从学习基石———学习小组入手。组建快速、高效的学习小组, 把自己从繁忙中解放出来, 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指导、训练学生。

1. 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个性差异、学科差异等,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2. 组内分工合理, 每个组员的职责要明确。

每个人都可以分别担任学习小组长、各科学习小组长、纪律员、信息员、记录员、发言员等, 组内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3. 教师对小组学习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时, 为避免那些不善言辞或因自己基础差而不愿发言的学生受冷落的情况发生,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编号一次发言;看到有学生没有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或者参与小组学习时不投入, 可以适当扣小组分;当发现学困生有一点点进步时, 可以给他和他的学习小组多加分等办法, 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4. 教师要对小组学习成果适时、多元化评价。

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用积分、奖状、奖品等鼓励,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他们的不足、出现的错误要扣分以示告诫;对小组的各项作业、活动等也可以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

四、发展学生是小组合作的终极目标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而展开,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给学生、学习小组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让教学成为充满创造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过程。例如, 小组内互盯课文, 有读错的地方, 请同学帮忙;发现有较多不理解的词语时, 教师要给小组充足的时间, 多读几遍课文多翻字典, 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习小组自己去学习, 组内互帮互助, 甚至对小组有创意的地方大加奖励。从学生实际出发,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 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安全感, 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 学习的热情会更高涨。

13.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三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实施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重要环节。但是,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无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二)放任自由,缺乏有效监管和调控。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参与热情不高。

(四)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就开始合作学习了。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经过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

合作学习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合作的契机,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

1.选择学习策略时。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和认证,学习效果较好。

2.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批、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乎教师的意料,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真的会还给你一个精彩。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并按成绩编号。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气氛不浓,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是分组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组实力相当,还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三是各组间经常互换组长及同号组员,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和积分奖励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每节课评价方法如下:第一次由本组计分员对组内成员参加合作的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做评价;第二次在全班交流时由其他组进行互评;第三次教师做全班总评,对本次合作中纪律好,参与度高,分工合理,有创新的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最后一周一总结,表扬优秀组和进步组及进步最快的学生。给学生已不竭学习动力。

14.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调查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随着课题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探索的有益尝试,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作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当前很多学校都在推行,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中学语文上的契合点并不恰当。这样造成的后果往往与教学改革的初衷相背离,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走过场,停留在形式主义。为此,我专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为了全面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我设计了初期问卷调查和中期问卷调查,两个表的内容一样,旨在通过调查,探究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认同度、兴趣度以及其真实课堂效果,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调查方式与范围

本次调查我采用学生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范围为我们学校七八年级学生,要求如实地反映情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期(前测)调查问卷分析

初期调查问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兴趣与认可度。

通过问卷调查,反映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度为一般,16%的学生选择对语文“特别感兴趣”,“比较感兴趣”的占了大多数,为82%。

90%的学生上语文课不喜欢老师一直在讲,他们更倾向于跟小组同学在一起讨论解决问题(89%)。

在传统讲授课堂中,68%的学生选择没有独立思考,而习惯听老师讲解来解决问题的学生更是占到了91%,这表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大受到限制。

98%的学生认为,在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时候效率更高,这充分说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被学生认可。

(二)中期(后测)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出我校分组合作学习已经普遍开始实施,并深受学生的欢迎,99%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展现了魅力。

但是,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了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仍不够。调查反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问题有争论时,45%的同学都是站在优等生的一边,只有35%的学生回答是先记录下来再全班讨论,致使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的参与意识。

2、合作小组成员的搭配不够合理。调查反映:有的小组都是

优等生,而有的小组实力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反馈交流就成了个别小组的汇报会,影响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小组成员分工不到位。调查反映:问卷中有28%的学生认为小组成员分工不重要或无所谓,以至小组活动无计划,无核心负责人,造成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够。调查反映:问卷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回答“经常”的占30%,偶尔的占61.2%,几乎都是听别人见讲的占8.8%。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都是学习中等或不太好的。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谈话的反馈,我认为:

1、合作小组没有明确的分工,对讨论过程中的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容易造成小组成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就草草了事。

2、小组合作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调查中显示出我们有16%的老师合作都是在备课时设计的。而他们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就难免合作时匆匆收场。学生无法从容地进行实验、探索、讨论。

3、虽然我们教师认为应平等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但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架子,还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

五、关于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1、关于小组形成:应该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根据知识

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别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使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搭配,形成最佳组合。

2、关于学习目标:教师是引导者和小组学习的管理者,其设置的合作问题必须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关于效果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要做到正确、及时地评价,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挫折,更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赞赏。

15.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五

一、小组成员, 科学搭配

1. 合理配置, 高效运行。 笔者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个性特征等,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并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其中两名优等生, 两名后进生, 2~4 名中等生。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 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便于公平竞争, 并要求各小组成员相互友爱, 坦诚相待, 民主平等。每隔一段时间, 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作出适当调整。

2. 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职务, 小组长由成绩较好、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与交流、互帮互助, 进行探究活动。当然, 这种角色并非一成不变,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需求设立不同的角色, 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发挥团队精神, 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二、教师示范, 有效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指导学生有效合作, 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合作学习的任务、方法和角色,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 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先引导学生感悟和品味课文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然后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 感悟和品味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丽。正是小组合作, 使学生在互帮互学、友好合作的良好心境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 加上教师适时点拨, 满足了学生的及时需要, 从而捕捉到灵感, 充分体现出“合作学习”新的课程理念。

三、引导质疑, 合作解决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或共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明确目标, 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共同理解学习内容, 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时, 笔者通过创设情境, 先引导学生质疑, 再进行合作学习。“学贵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今天, 我们共同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 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 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课堂学习的效率, 请大家围绕课题、课题前的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质疑。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 准备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 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也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多变互动, 积极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 还涉及教师与学习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 从而构成了互动的立体交流形式。如今, 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 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 师生单向交流、教师垄断整个课堂, 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局面的情形, 这种多变互动、积极参与, 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所在学校很久前就进行了“大班额背景下, 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的项目研究, 目的是使学生转变观念, 积极合作, 通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 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16.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小组合作;提高;初中;语文

【课题研究】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优势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引导、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通过小组学习,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更具优势的特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及评价为中心,以竞争为主的学习交往模式,强调个人在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同时又带动小组整体发展的合作学习模式。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初中语文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不到体现也非常明显。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一个紧迫的课题。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般的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小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确保教学程序有效的展开,小组内必须对组员进行明确的的分工。一般我们先选出一名工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记录员,或是汇报员,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组长再根据本组组员的能力情况,选用相对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探究、讨论、交流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在小组内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石壕吏》一课时,在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后,我要求小组合作,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要做好给别的小组打分和点评的准备。接到这个任务,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小组内的同学明确分工,相互协商、交流,认真准备,场面热闹而有序。表演时,因每一组同学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不同。看别组的表演时,尽量对照原文给对手找“漏洞”,同时也吸收别的小组表演的优点,第一轮表演完毕,学生点评时都非常活跃,把对文本的理解当作点评的依据。如大部分学生一下了找到了某组表演的失误:老翁没有翻过墙逃走,因为“逾”就是“越”的意思;有学生找到某组老妇哭诉的失误:我三个儿子都死光了,因为“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的小组则找到表演者的感情失误:官差不够凶狠,老妇不够悲戚……所有的小组对自己第一轮的表演不满意,极力要求重新表演。第二轮下来,表演较第一轮进步了很多,无论是情节的编排还是情感的投入,对诗歌本身已有了较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物从出场的老翁老妇官差杜甫到侧面提到的媳妇和孙儿。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和点评,学生对诗歌的内涵,诗人情感的理解就基本到位了,这也为第二课时故事的改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下课时同学们仍意犹未尽,还在互相交流表演的得失。而这样的课堂,这样的体验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小组合作演课本剧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又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

(二)参与合作,抓住时机,强化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破除小组学习是学生单方面学习的误区,更要明白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应是一个参与者。不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前面所说要帮助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真正做好消除课堂“无政府状态”的调控者角色。 因此,在课堂组织小组学习时,就应是在学生产生需要的时机下进行。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产生了需要合作的愿望时;当学生一个人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一定数量学生有共同问题时;当学生学习出现分歧,需要通过讨论加以明确时,小组合作学习才变得有现实意义,学生也才能在集体智慧下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的成功快感。

合作学习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民主的关系。学生在一种非常和谐的环境中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慢慢的,学生逐渐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学会了合作。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组织,恰当评价。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七

杭州市九莲小学 祝晓文

内容提要:新课程在杭州市已经全面铺开,“自主、合作、探究”是新教改的教学新理念。人教社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总量达500个字,比起原省编义务教材多了足足多了2倍。要让初入学的新生接受大识字量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资源共享、趣味合作活动、优势的互补作用,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增强了识字的兴趣,而且从中也学会了交际与协作。

关键词:新课程 识字教学 一年级 小组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程实验已全面铺开,低年级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实行了认写分开。省编义务教材在一上年级认写字共170个,每课为3——7个,而人教版一上年级总识字量为500个,其中认读字为400个,每课12——14个,会写字为100个,每课3——4个,新教材的识字量较之原来的省编义务教材的识字量多了2倍。针对低年级的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何让学生学得有实效、学得愉悦,将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问题。

(二)在以往的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总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机械的认读和反复的抄写中,从而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记住生字的字形。学生识字能力的差异又使得识字的效果好差悬殊较大。一小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成了学习的“旁观者”,往往在识字教学中“走过场”——课结束了,字也忘了。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

(三)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课堂的学习行为很陌生,对大识字量的语文课堂来说,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不产生畏难、厌恶的情绪尤为重要。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产生较高的课堂效率,让学生会认会读更多的字;如何缩短学生的学习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合作学习将是一种较好的办法。集结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进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发挥优生的引领作用,小组成员互教互帮,使得能力弱的学生得到更多巩固学习的机会。

(四)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新的语文程课标准开篇便指出了“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这提示我们,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目的,一种现实社会特别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而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只有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从同伴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并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二、实施方法。

(一)了解识字基础,把握合作的起点。

识字教学中的合作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得,提高识字的效率。因此从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出发,适当调整教学的重点,有助于提高合作的实效性。

例如:《乌鸦喝水》一课有9个生字,“乌、鸦、喝、渴、瓶、石、办、法、渐”。识字时,我就让学生对着84页生字条内9个生字自己认读,并在认识的字下打“☆”,不认识的下打“△”。认读后发现“乌、石、办、法”四个字多数人都认识,“喝、渴”的区分依旧是认读的难点。我就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调整合作学习的内容。

(二)以基础为起点,有效实施合作。

学生是个自主能动的主体,并不是“零起点”的容器,从实际出发,合作学习将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合作的效果。

1、“重点突破”。

从自身的识字基础出发,把识字的重点、识字的精力、时间主要放在不认识的字上,有利于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一课中所有的生字。合作学习的重点放在个别生字上,避免了“平均用力”、花费宝贵的时间。

以《乌鸦喝水》为例,按惯例进行合作学习,分析所有的生字,每个字花费1-1.5分钟,9个字约为10-15分钟时间;而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集中学习“鸦、喝、渴、渐、瓶”5个字,花费的时间约为9-10分钟,而且分析字形更为透彻、细化。

2、“优势互补”。

合作小组中个人的识字起点不一,基础好的学生识字量大,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很少。从每个人的认知起点出发,合作学习时充分的发挥“优势互补”的功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将自己识字的好办法教给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在教的同时又一次深化了对字的认识,而基础差的学生也在这些好办法的指引下,初步认识了生字。

还是以《乌鸦喝水》为例,基础好的学生认识了9个生字中的7-9个,那他就可以把自己认识这些字的办法教给同组同学,让他们能更快地掌握生字的字形。比如,有些学生说:我认识“饼干”的“饼”,把“饣”换成“瓦”就是“瓶”。“牙”加上“鸟”就是“鸦”。“鸭子”的“鸭”“甲”换成“牙”就是“鸦”等等。方法多,而且在基础好的学生的启发带动下,也能引起部分学生的认知记忆,找出和已有知识的嫁接点,学会这些生字。

3、“分层巩固”。

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怎样在合作学习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们要重视的。在课堂中,我对“合作学习生字”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 如果还有字不认识,那就想想好办法,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即利用识字办法记住字形)

 如果已经结交了生字宝宝,那就去认识一下生字宝宝的邻居(即读读课本中和生字结合成的词)。

 如果还想认识更多的朋友,那想想生字宝宝还有哪些邻居。(即给生字组词)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在“教”与“被教”、“说”与“倾听”的过程中都有所得。基础差的学生能基本认识字形,基础好的学生不仅认识了字形而且增强了词汇量,提高了生字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正确运用方法,提高合作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采用生字卡游戏的形式,适时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识字的效果。

1、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字音上的困难。

例如上册《识字二——1》一课,生字量比较大,有12个。当中有后鼻音“黄、杏、苹”,翘舌音“少”,三拼音节“多、黄”等。学生在掌握字音上有难度,所以就采用了一些游戏的形式帮助巩固。

 让学生在小组内将生字卡一字排开,“听音取字”(即由一个同学说读音,其余学生马上把这个字卡举起来);

 “听音排字”(即由一个同学说几个字的读音,其余学生根据字的前后给他们排列队伍);

 “摸牌读字”(即将所有生字卡背面朝上,组内同学轮流翻牌,翻到哪张就把字读出来,等等。)组内同学比赛竞争,也互当评判、老师,找找有没有读错的字,纠正读音、教读字音等等。

 “认字前行”(即组内成员各自将生字排成某个图形,如“山形”、“方形”等,让其余的成员逐个认字前行)。

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合作,学生对生字的认读率大大提高。

2、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字形上的困难。

例如在学习下册《识字3》时,这课的生字笔画都比较多,结构较复杂,如“雾、霜、霞、蝶、碧、紫”等,于是我就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把自己认字的好办法说给组员听,让小组里同学更快更好地认识这些字。学生组内讨论积极,想出了不少好办法。

字 谜:多一半(夕)王同学、白同学,坐在石头上。(碧)

形声字认字:“雾、霜、霞”都跟天气有关,所以是“雨”字头。

“蝴蝶、蜜蜂”都是昆虫,所以“蝶”、“蜂”都是虫字旁。

画 图 法: 4

(霜)

学生通过讨论学习,掌握了生字,就可以把“△”换成“☆”。

3、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字义上的困难。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字义的教学一般都结合在课文中进行,以学生的感悟为主。

例如下册《识字1》中,“复苏”、“争鸣”都较难理解,这是我就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试着给它们组组词、或联系一下以前学的课文。组内学生就召开交流,“苏醒”、“争抢”“鸣叫”等等词纷纷出现,帮助理解了两个词。

(四)通过合理分组,营造合作的氛围。

以班为单位,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

根据一年级学生缺乏合作的意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律性比较低等特点,依据学生固定座位分成4人小组,就近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是最佳、最基本的形式。这种学习小组类型在合作学习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课堂中普遍使用的。它能节约上课的时间,比较便捷,使学生能在较快时间里逐渐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掌握如何与人合作的基本方法。

例如上册《借生日》一课(教学片段):

师:把课文读一读,看谁把字都读准了,再把生字宝宝圈出来,划出生字邻居(即左右能与生字组合成词的字)。生:自读课文,圈字划词。

师:下面请四人小组一起学习,任务:

(1)每个人都读读生字宝宝的名字。(生字:放、布、熊„„)(2)互相看看生字邻居找得对不对。(生词:放着、布熊、快乐„„)(3)找几个生字送它们回家。(即读读带生字的句子)。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座位马上前后围成圈,简单快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秩序也易把握。

2、根据小群体来分

在一年级的学生中,已经有自然存在的学生小群体。他们根据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自由组成。小群体中的成员有着较为相同的行为模式,凝聚力也较强,在同一个小组中合作学习,气氛显得较宽松,没什么精神压力,更利于思维的活跃,想象的发展,个性化的展示,成员之间也能相互促进。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例如在学上册《操场上》一课生字时,考虑到本课有14个生字,学生的认字量很大,怎样使学生很快掌握生字的读音,认识这些字,是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于是,我让学生使用手中的生字卡片自己设计几种认读生字的字卡游戏。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与自己的好伙伴,展开想象想出了不少简单又有趣,有助于掌握生字读音的方法,比如:走方形认字、爬山认字、翻字卡认字等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达到了学习的效果。

3、根据学习资源的类型来分

有时在学习识字扩展时,我会根据不同的学习资源的类型让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

如在教学下册《语文园地三》时,学生课前收集了许多从食品包装、商标上认识的新字。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不仅会认自己收集到的字,还能自己去找同学,认识他们收集的字,以扩大学生的识字量。那课堂上就分成不同的小组,如:饮料区、调味品区、零食区等。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然后再组与组之间交流,避免了学生逐个上台展示,认字的学生中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使识字条理化,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使每个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4、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交叉合作

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例如:在学习下册《识字4》时,能力弱的学生面对14个结构较复杂的生字时,认字有困难,而此时我又不能在课堂上逐个去指导,合作组中优生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了,让他担当“小老师”的角色,找出生字种的规律(“蜻、蜓、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都是形声字,都有虫字旁),用自己认字的好办法慢慢地教,就使全班的学生较快较好的掌握了这课生字。(2)同等生合作 ①“优—优”合作

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得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②“弱—弱”合作

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交叉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地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上册《语文园地三》——“看看读读”(片断设计)

学习任务:(1)把图中的词语和图下的词语(组)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2)想想你还能说“一()”吗? 用上图下的词语(组)看图说一句话。*(3)看图用图下的词语(组)编个小故事。

学生依据能力不同,采用“优——优”、“差——差”的形式,在合作组内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流,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会出现“优生表现,差生旁观”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五)合理引导,培养合作意识。

1、组织中的引导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还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合理的分工。

(1)“小组联络员”——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而学生又是初次进行这样形式的学习,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合作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由教师指定,我们称他为“小组联络员”,主要负责把老师布置的小组学习任务作一分工,协调好组内同学的职责。比如开始合作学生字时,“小组联络员”就马上指定谁先说,是“平均分配生字,一人说完再换另一个人”的形式,还是“一人先说一个生字,轮流着说”的形式。

(2)“时间分配员”——在合作学习时,让每个成员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也要避免学生争着说或同时说的现象,这就出现了“时间分配员”主要职责是协调好每个人发言的时间。比如学习生字时发现组里某个同学认的字比较多,一直在说,而其他人还没有机会发言时,“时间分配员”就可以及时提醒这名同学给其他同学说的机会。

(3)“内容审查员”——在合作学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判别哪些想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自己可以作补充,“内容审查员”就可以帮助组好这一工作,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比如一个同学在说某个生字的认字方法后,“内容审查员”就可以问问:“对这个字你们还别的办法吗?”或者发现同学在重复前一个同学认字方法时,就可以提醒说:“你的方法和刚才同学说的一样,还有不一样的吗?”

(4)“秩序协调员”——在合作学习时,时常会出现争着说某一个字的认字方法,或者发言的声音太吵、太轻的现象,“秩序协调员”就可以提醒组内同学及时调整。

以上的分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循序渐进,逐步细化,不能一蹴而就。另外,在自由组建合作小组时,很可能会出现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这时教师应该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

2、方法上的引导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没有进行过合作的学习,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1)合作学习前提供合作学习的简单模式。

例如上册《画》一课(片断设计):

师:今天,我们要在小组里学习生字,不仅要看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而且还要看看你们阻力的每个人是不是都记住了这些字,你可以把自己的认字好办法教给组里的同学,让它们能很快的记住生字。

师:比如“远”、“近”、“还”三个字,我用的办法是互相记,“远”中的“元”换成“斤”、“不”就是“近”、“还”。

师:“近”和“听”也可以互相记,还可以用偏旁区分两个字。“听别人说的话”,所以“听”是“口”字旁;“走路有远近”,所以“近”是“辶”字旁。简单的讲述“怎样进行合作学生字”,即把自己记住生字的好办法说给组内同学听,可以是“加偏旁、去偏旁”,可以是猜字谜,可以是编顺口溜、小儿歌等等。运用直观、形象的,便于学生掌握的方法,让学生从最基本、最简单合作开始,逐渐知道怎样在组内合作学字。

(2)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或合作无法顺利开展时,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能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及时掌握小组研究的进度,所取得的成果等,并运用各种点拨使学生的学习研究能顺利地开展或进一步的深入。①榜样式的点拨。

一年级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榜样的激励作用在合作的最初阶段起的效果是很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在学生合作时留意每个小组的合作的情况,然后在合作间歇或结束后,及时地进行表扬,鼓励每个学习小组都能学习他们。

例如上册《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学生在小组合作间歇,我让学生暂停,总结了各小组学习的情况。师:“第二小组真不错,12个字每人说3个,分工合理!”

“第四小组也不错,一人说一个,一轮一轮接着说,真有秩序!” “第八小组的同学真会听,用同学记生字的好办法把字记住了!”

„„

这样的表扬之后再进行余下的合作学习,很多小组想得到老师的表扬,都会学习效仿,学生也逐渐在主动学习时掌握了合作的技巧。②提示式的点拨。

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应及时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

例如下册《胖乎乎的小手》一课。在学习小组交流认字方法时,时常对“情”字提出不同的认字方法,但是说方法时没有条理,没有秩序,有时大家争着说,有时又是在间歇几个生字后再次提到这个字。这时,我就问学生:“我在说学‘情’的办法,而你有另一个办法,该怎么办?”学生们就会说:“等你说完,我再补充。”“那另一个同学还有办法呢?”“再继续补充啊。”这时我就小结:“对啊!同一个字你们有不同的办法,要放在一起一个个有秩序地说,学完一个字,再说另一个字,这样我们就能记住它们了。”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就能很好的把握方法了。

四、取得的成效。

在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缩短了学生学会生字所需的时间,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尝试合作的乐趣。

1、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生字的习惯,如何表述自己的意见、如何在组内交流、如何听同学的发言等。

2、提高了识字的实效。让每课大识字量的学习内容不再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负担。单独让学生学习,一般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能认识4——7个字,而小组合作之后,80%的学生都能认识一课所有的生字。

3、学生熟练掌握了多种识字的方法,如:加、减、换偏旁认字法;加减部件认字法;分析字形认字法;象形字、形声字认字法;编顺口溜、字谜、儿歌认字法等等,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

4、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了展现自己、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与人合作中进行了智慧共享,增强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并在合作中获取知识、体会愉快。

五、几点思考。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是合作产生实效的前提,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站在“心中有墨”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还得进行探索。

2、在合作中,如何指导学生听,引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还需研究。

3、合作后,如何引导学生能消化所得,使合作学习产生更深的实效,还得积极挖掘好的办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不仅提高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我将继续实践,推进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研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8.九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篇十八

目前,孙祖中学正在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九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小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初到实践到收获微笑,期间,我彷徨过、犹豫过,但在实践中,我收获了微笑。

彷徨:

九年级了,再实行课改会不会晚了,因为学生在校时间仅剩下3个多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学生都得有一个适应过程,等到适应过来,学生不就毕业了么?一项新的改革,学生的成绩短期会不会下降。带着这些疑问,我徘徊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门口。

实践:

看着同事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有点坐不住了,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同事们个个异常忙碌,课间谈论的话题除了课改,还是课改。终于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一试,我就感觉到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以前唯一的答案变得丰富多彩。慢慢的我发现,不学习的学生少了,参与讨论的学生多了。趁着这股热情,我立即召开了小组长会:告诉他们如何让全组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在上黑板展示时,要注意难易题目合理分配;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跨组交流,请外援等。同时,我及时对个别组的人员进行了调配,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

微笑:

上一篇:申请学生困难补助报告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阿德的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