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心得体会

2024-07-12

中考改革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中考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

2014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公布,有哪些变化?昨日,市教育考试院发布《2014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2014年中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均有较大调整。语文科目增加了情境作文,现代文阅读将《龙须沟》替换为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英语作文词汇从原先的60个减至50个。同时,数学、物理、化学科目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删减和调整了部分考试要求。以下为各科目调整的具体变化:

语文

增加10分情境作文

2014年中考语文强调对考生语文基础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中,首设“基础·运用”板块,并新增2道样题,要求结合生活情境、依托语言材料来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

同时,加大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内容中新增一篇与历史学科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及试题,分数由原来的30分变为36分。写作样题中,在原有命题、半命题作文基础上,新增“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两道样题,分别为根据描述的生活情境写一段表示感谢的话和写一则校园新闻,调整后作文板块总分不变,根据情境写作分数为10分,命题、半命题作文分数为40分。

此外,中考说明“附录”中的部分篇目、词语还进行了微调,其中文言文阅读篇目替换2篇,新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伯牙善鼓琴》,删除了《叔向贺贫》和《捕蛇者说》。现代文阅读将《龙须沟》替换为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词汇表中俗语调换两个,分别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替换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数学

删除“估计角的大小”等内容

为进一步减轻考生课业负担,2014年中考说明中,数学降低、删减和调整了部分考试内容要求。如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和科学记数法等部分降低了考试要求,同时,删除了“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部分要求以及“角与角平分线”要求中的“估计角的大小”等内容。相反数的要求、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要求、二次函数的要求、图形的轴对称的要求等内容有所调整。

英语

写作要求降低

2014年中考英语降低了对“写作能力考查”的要求,从要求考生能写不少于60词的文段,降低为不少于50个词。关于写作能力要求的第一条改为:“能运用所学词汇、语法和句型,按照题目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50个词的文段。”

同时,中考说明还降低了参考样题的难度,调整了部分参考样题形式,使其更加注重基础,突出写作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增加了写作任务提供的信息,减少了对字数的要求,更贴近初中毕业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总体来讲,调整后的英语作文更注重基础,整体降低了初中毕业生在写作方面的要求。

物理

删除了部分知识点细目

2014年中考考试说明中,物理科目删除了部分知识点细目。如“光的直线传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磁铁”、“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等。同时,将参考样题一些繁复的计算

更换为更为简单、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计算,例如电学计算等。在课标范围内,还增加了两条知识细目,分别为“静电现象”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

内容条目从110条减至102条

2014年中考化学删除了部分考试要求,知识内容条目由原来的110条减少至102条。同时,降低了部分考试要求,如将“能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能测定水的组成”由“化学基本实验”部分改在“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这意味着两个实验不要求考生会做,只知道其原理即可。此外,化学科目部分参考样题难度也有所降低,如“溶液”部分中,只“知道水是常用溶剂”即可,不再要求其他溶剂。

2.中考改革心得体会 篇二

一、增加选考项目

增加选考项目在北京、兰州等地的体育改革中均有体现。北京市一改往年篮球运球的必考项目为足、篮、排“三选一”考试; 兰州在2016 年将足球作为必测项目, 这都是在阳光体育大背景下做出的改革,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 对于推进校园足球开展产生有利的影响, 也让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培养。自选项目考试较为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发展状况, 学校和教师不干预学生选择, 从而使学生更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二、注重体育素质类和技能类结合

各地学校在教学中都选择符合本地区学校条件、教师能力及学生实际的教学练习内容, 虽然自选测试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 但选择内容须包含素质类和技能类测试。例如: 2016 年新疆中考体育改革,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需从素质类50 米跑、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引体向上 ( 男) 、仰卧起坐 ( 女) 、坐位体前屈和技能类足球运球绕标志物、排球垫球、篮球运球绕标志物中选择。在注重体育素质和技能相结合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考试内容, 对于体育课的正常开设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不仅使学生坚持全面发展, 防止体育偏科, 而且避免在学校教学中出现“考什么, 练什么”的现象。

三、加入过程性考核

体育中考不仅是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检测, 也是对学生初中阶段体育学习的考察。长春市以七、八、九年级体育测试分数3: 3: 4的比例作为中考成绩。乌鲁木齐体育中考由单一依据终结性测试变为终结性测试和过程性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每学期进行1 次, 以学生参与各类阳光体育活动、体育课情感态度与表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形式综合评定。不以一次体育测试定成绩的做法, 更能体现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有利于督促学校正常开设体育教学, 保证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促进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全面发展, 并且养成运动习惯。

四、增加考试机会

2015 年安徽铜陵试水体育中考改革, 八年级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体育中考, 也可以在九年级参加第二次测试, 择优计入中考。本政策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 多给学生一次机会, 更能使学生测出真实水平。尤其八年级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在九年级一定加倍锻炼, 争取取得更好成绩。两次考试机会也大大缓解学生在九年级高强度锻炼的压力, 得到了家长高度支持。

五、体育总分提升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 2016年体育中考分数成上升趋势,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 一些地区虽然没有提升体育中考总分, 但在测试标准上做出提升, 如2016沈阳中考掷实心球, 男生满分标准从“5.9米及以上”提高到“7.4米及以上”;女生仰卧起坐满分标准从“28次及以上/分钟”提高到“34次及以上/分钟”, 在未来发展中, 体育各项测试的满分标准还会逐步小幅提升, 这都将引领学生加强体质锻炼。

六、测试更为严格

兰州2016 年的体育考试由各招生学校组织改为全市统一考试, 不仅保证了体育考试的权威性, 体现了公平、客观的原则, 而且能及时处理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厦门在体育中考测试中启用电子测试设备, 实现自动判分、自主收集考生成绩、无线传输成绩、打印成绩等功能。如仰卧起坐, 要求考生躺在一块安装有4 个感应点的特殊垫子上, 每次动作必须达到肩胛骨触到垫子、手肘触到膝盖的要求, 否则感应器无法感应, 成绩无效。先进电子设备的使用, 减少测试误差, 对于学生测试动作有更高的要求, 增加测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七、结语

体育中考在一些城市的改革, 不仅为其他城市开启了学习的先例, 也为体育考试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依据国家对于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地区学校发展实际, 体育改革的进行也会越来越顺利, 而且越来越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增加选考项目, 将更体现各地区改革的相对独立, 体现地区差异。过程性考核有利于促进学校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 保证学生中学阶段有较高的积极性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成绩占中考总分分值比例提升, 促进了“体育家教热”, 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 体育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课余恶补体育, 一定程度上增加体育投入, 特别是体育培训班的开设, 学校体育教师补课, 学生的体育锻炼更有针对性, 教授方法也多样化。无论是提高分数或者是提高测试标准, 从更长远看, 总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毕竟体育中考时选拔性的, 各个地区制定相应政策规定还是考虑其区分度的。给学生两次机会择优录入中考成绩, 不失为体现学生实际水平的好的改革方向, 也有望将体育作为同英语同样地位的高考科目。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http://zhongkao.eol.cn/zkty/.

[2]朱方雨.《2014年南京市体育中考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2015 (7) :21-22.

[3]张红.《体育中考政策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运动热点话题, 2015 (106) :7-9.

[4]蒋桂艳.《透视各大城市体育中考现状试论中考体育改革的方向》[J].辽宁教育, 2015 (11) :87-91.

3.中考改革大幕开启 篇三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拉开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幕。根据《意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将合二为一,综合素质评价将成升学依据或参考,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距离“初步形成”中考新机制,还剩下4年时间。如何在这段并不长的时间内,夯实基础、设计一个较为严密完善、既公平公正又有利于各类人才甄别培养的新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并不容易。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中考招生制度改什么,怎么改,又将面临哪些难题待解?

一考多用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中考合二为一,成绩作为毕业、升学依据

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看来,推进中考改革十分紧迫。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同时,近年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还存在着招生录取唯分数论、招生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

因此,《意见》所列主要任务的第一项,就是要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把原本的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考试成绩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两项考试合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近年来,许多地方进行了“两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考试科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往的中考都有固定的考试科目,这就在一些学校中形成了“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而本次改革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也就是“全科开考”。

“全科开考”会增加学生负担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并不是所有科目成绩都要计入最后成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确定其他具体科目及数量,选择部分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教育部也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模糊同一水平考生在考试分数上的细微差异,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而导致的过度竞争等不良现象。

相关专家表示,“两考合一”本身就意味着降低中考命题总体难度,更多研究命题科学性和考试效能。初中阶段,从孩童到青春期,正是学生的心灵最敏感脆弱的阶段,健康成长、在全科目学习和实践中认识自我兴趣与特长最为重要,“一考定终身”“考倒一大片”不可取。

综合评价

思想品德、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等将成中考招生参考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改革率先在浙江、上海进行试点,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在高中阶段推广。自2017年起,上海高校招生将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此次《意见》的发布,意味着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在全国逐步推行。

《意见》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论。

“要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在当前还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课题。它需要人们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即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说,“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注重学生在行为中的闪光点。并且,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诊断发展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帮助。”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层面仍需反复斟酌。举例来说,艺术素养如何评价?是否把所谓的艺术考级作为衡量标准?一个学生,他没有所谓的艺术考级证书,就一定意味着他没有艺术素养吗?再进一步说,那是否要去鼓励学生进行艺术考级?这又与素质教育的方向和初衷相违背;但不以艺术考级作为标准,那么如何来评定?”

张人利表示,除了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内涵本身的标准问题,还有区域间的标准统一问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从农村的整体教育情况来看,既没有经济实力进行所谓艺术教育,同时也没有这样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最大的挑战。”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出,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克服了仅仅用终结性的中考成绩来选拔学生的弊端。”

相关专家表示,迈出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步,是必须,却也十分不易。如何尽量做到客观记录,减少人为干预甚至造假,又可以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是一大挑战。制度、程序、监督体系设计,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哪怕有一步的疏漏,都可能让腐败钻了空子,放大操作“不规范”问题。

治理乱象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家长投资500万元加10分”“从业10年及以上的环卫工人子女加4分”……五花八门的中考加分政策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不管是鼓励类还是政策类加分,很多地方都曾因为繁多的中考加分项目引来争议,在有的地方,15%以上的考生都能获得加分。家长质疑、考生无奈,而随着高考加分项目的压缩,中考加分的“瘦身”也显得紧迫起来。

《意见》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一是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二是要求各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除了加分乱象,近些年,各地高中因“抢生源”而违规跨区招生引发纠纷的事件也屡见报端。名校“掐尖”、抢夺优质生源,不利于教育均衡,有违教育公平。就在今年,某地市就因为优秀学生被大规模抢走,公开在教育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紧急通知”,禁止该地中学生到外地读书,引起了当地家长和学生的广泛争议。

为此,《意见》提出,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相关专家表示,掐尖、抢生源,以优秀生源来扬学校的名声,改善生源结构质量,甚至在中高考分数发榜后你争我夺互相揭短,这样不足外人道的招生现象屡见不鲜,其根基无非在于急功近利,不以教育的社会责任为意。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止步于“禁令”,而要培根固本,建立多元的学校评价制度,不单以升学率高低来决定资源投入,多培育在基础领域深耕的教育家,而不是只会使劲儿掐尖的名校长,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才是中国教育成功的标志。

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否参加综合改革试点,由各地自行确定,教育部不做统一规定;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

□权威解读

中考改革:克服不考不学 不再分分计较

这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为了积极稳妥推进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总结推广。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如何理解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办法与以往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

发挥中考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作用

问:社会各界对中考改革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当前推进中考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明确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地方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同时,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也还存在着招生录取唯分数论、招生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更好地发挥其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教育公平。

与高考(精品课)改革相衔接相协调

问:中考改革涉及诸多方面,需要进行系统设计,请谈一谈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

答: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改革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是“强化导向,促进公平,合理分流,积极稳妥”。

强化导向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相协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人才选拔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相一致,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促进公平就是坚持客观公正,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让考试招生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行,接受考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机会。

合理分流就是坚持普职并重,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考试招生,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机会,促进普职协调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积极稳妥就是坚持继承创新,有序推进各项改革,重大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总结推广。尊重地方差异,因地制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践。

五大主要改革任务

问:这次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这次改革主要有五大任务,包括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和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

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与传统意义上的中考是什么关系?

答:《指导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近年来,许多地方进行了“两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对于个别尚未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这次改革也给予了缓冲期,要求他们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国家课程方案设定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

4.如何看待广东中考改革 篇四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引发社会各届的广泛热议。昨日我们推出了省教育厅的权威解读,今天我们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广州中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几位教育专家,请他们谈谈对广东中考改革实施意见的看法。马上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中考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传统的唯分数录取的应试教育症结

中山大学冯增俊教授

当前,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整体迈向普及化发展阶段。2016年,我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接近40%,标志着各级各类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买方市场”已逐渐形成,公众对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主动选择已经取代了单纯的升学需要。教育质量标准更加多元、学校发展更加多样、教学更加重视个体和个性发展、教育治理更多引进家长和社会的参与,这就要求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深刻变革。在一个教育体系中,高中阶段教育是非常特殊的阶段,它既与义务教育又与高等教育相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普及化的高中阶段教育,如果仍然沿袭着“精英”招生模式,在招生中采用雷同的单一入学选拔标准,高中学校在招生时总被排成“座次”,高中招生就会变成有限科目和所谓“特长”同质化的残酷竞争,而初中学校仍然会成为单纯的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减轻学生应试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和有个性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这种情况还导致诸如“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打通使用的技术缺陷,以及目标上的“防止偏科”和实践上过分重视升学所需科目的矛盾。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改革招生录取模式,破解唯分数问题。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管理机制,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相协调,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 “唯分数”录取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将工作重点从“单纯育分”走向“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

一是突出学业水平考试的作用,实行高中升学考试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考查初中所学全部科目以防止偏科。同时改革考试内容和录取计分科目构成。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并将体育与健康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有利于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其他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及其计分比例由地市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平衡、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原则,至少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4门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鼓励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既可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防止群体性偏科,又避免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扬长避短,发展学生优势特长。而且学科交叉、知识碰撞是创造力的源泉,有利于促进创造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也为高中阶段多样化和特色发展创造了空间。这就要求初中学校坚决克服唯分数论的思想禁锢,积极端正办学方向,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将培养社会合格人才作为教育目标,科学规划、设计,实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成长,逐步形成核心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突出表现。既反映学生的德育情况,又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课程以外的学习与成长情况。《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要求规定初中学校要分别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写实记录,要求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全面、客观、真实、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提出既可进行写实性评价,也可以等级呈现。此外还对做好评价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同时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同时明确“在综合素质5个方面评价的基础上,可以突出学生某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录取依据”。“高中阶段学校在自主招生时可以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主要依据”,以利于高中学校按自身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办出特色,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此外还增加高中阶段学校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两种办法,直接采用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或另行组织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按要求对档案材料作出客观评价,以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正性。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出,一是可以促进初中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可以促进高中学校扭转以考试成绩和分数单一评价学生的局面,克服仅仅用终结性的中考成绩来选拔学生的弊端;促使人才评价和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

三是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实行注册入学,为很多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又打开“一扇门”。同时扩大面向初中毕业生中高职贯通(含五年制一贯制、三二分段制)试点院校的招生规模,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升通道,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四是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自主权和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个性兴趣特长和创新能力发展,鼓励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发展。

中考改革有利于打破以考试成绩单一评价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单纯终结式评价模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到全面的教育,并健康成长。中考改革是一根“双向杠杆”,不仅可以撬动义务教育发展,也会对高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初高中学校要根据新的要求,破解唯分数,进一步朝着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 而有个性发展,对减轻课业负担也有积极作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 吴颖民

当前,不少初中学校和学生为了确保计入中考的各科成绩总分最大化,对计入中考成绩的科目比较重视,而对不计入中考成绩的科目相对不太重视,存在“中考考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利化倾向,学生学习偏科或学习兴趣衰退,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引导、促进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足开齐所有国家规定的课程,保证每门课程基本的教学质量,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严重偏科现象,促进初中教学回归“奠基功能”,促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在考试科目和内容方面,《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规定全科开考,按国家要求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强调渗透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命题理念,突出能力考查、减少单纯记忆和机械训练的内容,狙击死记硬背和重复训练。从表面上看,增加考试科目似乎加大学生负担,但从本质上看,由于考试命题实行的是课程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衡量的是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比过去的侧重选拔的初中学业考试难度有所下降,有些市还允许学生选择个别计入招生录取的科目,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对自身短板的焦虑会有所减轻。这次规定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是国家所规定的应教、应学的课程,可以促进初中学校落实国家课程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共同基础,使学生知识面更宽,能力素质更加全面。

二是在考试方式和时间安排方面,《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出笔试与实践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应用计算机进行考试。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重视理化生实验操作,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不低于每门科目总分的10%,对引导学生重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有积极作用。要求“学完即考”,分散集中考试的压力,也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三是改变了考试成绩呈现的方式。根据各门科目的性质及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情况提出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一般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可以分数或等级呈现。等级划分及细化具体办法由各地市规定;鼓励仅以“等级”呈现,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四是在中考招生中除了计入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它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既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偏科,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此外《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出,要扩大中高职贯通的通道,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相应地也减少了中考的竞争压力。

我认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同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促使学生发展个性特长,避免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埋没。随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进范围的增大和力度的增加,它将会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各地和学校在贯彻时必须审时度势,认准方向,主动适应。坚决纠正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不良倾向,坚持“全面开课”、“均衡教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关注重点从“分数至上”转向“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努力引导学生文理兼修,培养兴趣,发现和发展特长,丰富人文底蕴,提升科学素养,为高中阶段发展打牢学业基础,也为未来人生成长做好更扎实的准备。

综合素质评价是推动全面育才选才的重大举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

此次中考改革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起,成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多维度的视角对每个学生在初中的成长历程进行写实记录,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突出表现,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

第一,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从多维度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载,强调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情况、个性特长和突出表现,特别是体现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事实。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从原来单一的成绩考查转向丰富的能力考查,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党团活动等情况,参加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的经历及实践体验等成长轨迹。既反映学生学业水平,又反映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不只看课内的学习成绩,还要看课外学习的表现;不只看校内表现,还看社会实践。这样做,充分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将很多无法以课程学习、分数记载的内容纳入评价,可以更加全面、更有个性地描述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还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自我管理、规划人生、激发潜能,更加注重创新素养培育、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第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综合素质评价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多维度的视角更加全面、有针对性地记载每个学生在初中学校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不能禁锢在学校,埋头于书本,而要广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从一元走向多元,这些要求将引导教师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并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德育过程,实施素质教育;也引导初中学校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促进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进一步朝着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各级教育部门也可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了解本地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整体情况、学校素质教育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从而对学校办学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当然,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考虑农村地区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城市的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去科技馆、博物馆、去研究院,也可以去福利院、养老院等;农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参加生产劳动、亲近大自然。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全面提升各方面素质,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三,可以破解“唯分数论”,有利于全面选才。考试成绩有局限性,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而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及时的观察、记录、分析,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选拔人才,将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及其对中学教育的桎梏,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高中学校选拔模式的改变。而高中学校的多元综合选才模式又反过来引导初中学校的全面育人,这种良性的循环反复,必将对人才培养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多年来,其内容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可以说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是要客观、真实、可信。只有确保综合评价的真实、可信,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面目”,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才敢采用。《中考改革改革实施意见》着力从四个方面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公平公正。

一是评价内容全面,如实记录。明确提出要全面、充分、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做到有据可查,确保全面真实。同时注重过程性,以过程的形式对学生初中3年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作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尤其是个性特色、发展历程,将部分原本难以考察的主观性指标,转化为参与相关活动情况的记录及成果,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内容可考察、可比较、可分析。

二是评价程序和办法更加全面、规范。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学校和教师撰写评语、公示审核确认、形成档案材料,5个程序前后连贯,环节清晰,具有规范、严谨、递进的特点,操作性强,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强化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及时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评价方式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建立规范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档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主要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或典型活动的“写实记录”、经审核的“事实证明材料”、“学生自我陈述”和“教师评语”等项目组成,相关内容都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很有操作性。档案格式全省统一,便于使用。要求学校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同时提出既可进行写实性评价,也可以等级呈现。此外还对做好评价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客观真实。允许评用分开,可以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等。

三是评价数据要求统一管理,真实可靠。省教育厅将研发和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平台等有效媒体,将有关材料在公示审核确认后导入为每位学生建立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以确保数据客观真实可靠,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也便于监督。

四是建立健全和监督保障措施。综合素质评价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材料公示、学生诚信承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审核并签字,学校最后审核把关,同学互相监督,教育行政部门抽查复核及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强化监督,形成有力的管理保障,建立公示、学生权益救济、监督管理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更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真实可信。只有做到过程记录客观真实准确,评价过程公开透明,监督到位,才能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公开公平公正,才能满足诚信、可用的要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主要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初中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建设,科学设计评价方式方法,依托互联网平台等有效媒体,全过程立体呈现学生综合发展状况,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确保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可信度,既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客观可信的历史记录,又为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提供原始性材料与依据。建立真实、可信、可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给初中学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还需要初中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

既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又要确保公平公正的关键举措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

《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健全招生录取机制,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还提出要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及分值、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继续做好优质高中学校名额分配工作及加强招生管理等,体现了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价值取向,可以确保中考改革既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又公平公正。

一、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及分值。一是取消除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来。二是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政策,严格限定加分范围,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规范资格审核程序,严格实行公示制度,有利于学生公平公正竞争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允许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不同的自主招生方案,可以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充分展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人才选拔、培养的诉求,促进选才标准的多样化,有利于避免人才选拔标准 “一刀切”现象,促进学校办学积极性和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高中学校办学活力。自主招生比例定为学校招生计划的10%以内,招收具有学科特长潜质的学生,给不同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通道,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继续做好优质高中学校名额分配工作。《中考改革实施意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将优质高中名额中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的要求。为确保每所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的目标落实,要求原则上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试点市从2017或2018年、其他市从2020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起,高中阶段学校名额分配招生一律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名额分配政策将会让更多的一般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均衡分布,并向小学和幼儿园等学段“传导”,促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平就近入学,改善一般学校和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扭转“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城乡和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固有缺陷,可以促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所有的学生在家门口都能上到好学校,有利于缓解优质初中的“择校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进而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名额分配政策,并确保落实50%以上比例,各类初中学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就有了基本保障。原先区域范围内的学业成绩竞争,就会被化解为竞争程度较小的校内竞争,从而有效降低初中学校之间的升学竞争,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就会大幅度减轻,可以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初中学校得以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大力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初中校长和教师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分配比例已超过50%,山西、山东等省甚至达到了100%,并取得实效。如山东省招远市1997年开始探索名额分配做法,把高中招生指标100%分到初中学校,并且不再设最低控制分数线,坚守20多年,取得实效。2008 年9 月的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招远市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学生负担最轻,城乡教育质量差异不明显,教育质量十分均衡。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小学毕业生直升初中比率一直保持100%;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连续14年保持在99%以上。无辍学、无择校,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暂时相对一般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的长期均衡优质发展。山西省晋中市2013 年起名额分配达到100%,使原本涌入县城的择校生向农村初中回流,缓解了城区优质初中的“择校热”,农村薄弱初中素质教育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江苏省无锡市2009年起实行100%名额分配政策,取消20分的分数线限制,历年中考成绩在江苏省各市中名列前茅。近年来,韶关、珠海、东莞等市也作了一定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缓解了择校热,推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平。当然,由于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实际存在的教育质量差异,有些名额分配学生的录取分数稍低,但因为高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在高中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教育资源等原因造成的“弱势学生”,在环境变化后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践证明,这些学生通过高中3年勤奋刻苦的学习,学业成绩有可能得到大幅提升,达到与非名额分配生同等的学业水平。高中学校也要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更多关心来自农村和一般初中学校的“名额分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对其学习指导,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确保其健康快乐成长。

5.2018年中考改革最新方案 篇五

《2018年北京中考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中考改革方案落地时间》,一起来看看吧,昨天,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在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中公布了北京中高考改革执行时间表,北京市从XX年秋季起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8年起,落实中考招生改革,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表示,“十三五”时期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特色创新、开放协同的首都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全面完成《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确定的各项任务。

对于北京市这几年酝酿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线联平也明确公布了执行时间表。北京市从XX年秋季起,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自2018年,落实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自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根据XX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到2020年,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近日,北京2018中考改革的方案出台。中考的“3+3+1”模式基本确定,传统副科迎来发展新机遇。每个学生将有9种考试选择方式。与此相关的学科改革、课程改革都将开启。

第一个3是指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00分。其中,外语60分为笔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成绩;学生每年可考两次,取最高分成绩。

第二个3是指选考科目。选考科目分文理两类。文科类包括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可从中选考1-2门(不少于1门,不多于2门)。满分均为100分。每门均含综合实践10分。综合实践必须在校外完成。理科类包括物理、生化。可从中选考1-2门。满分均为100分。每门均含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10分。其中只有6分可在学校内部完成,其余分值需在大学、工场、农村等实践基地完成。

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后为实际分数。即:三科折算后的实际实际满分为100、80、60。

第三个1是体育。体育总分40分。现场考试为30分,过程性考核为10分。

6.关于语文中考改革说明文 篇六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语文分数的增加将意味着死记硬背学语文或者到中考再突击语文是行不通的。学生们都有超前学理科和学英语的意识,有很多同学拿过语文奖,英语过了好几级。但是提到语文,又有多少同学真的有所成就,回头想想,为何学生们语文英语成绩高,语文却有所欠缺,其中一个因素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科目。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应该积累的学科,想要在中考中得一个高分数,学生必须要打下一个深厚的语文功底,尤其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这两大块的能力。

中考改变对语文,显然是为了提高对汉语、国学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考语文也必然会更加重视文言文、古诗词、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可是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上,最薄弱的三个环节就是阅读、写作、文言文。想必大家都懂木桶原理吧,若短板不补,怎能盛入更多的水呢。

中考语文改革,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语文作为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与理科有明显的不同。语文的知识点和难度是逐层累加的,学习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它以理解、积累和广泛阅读为重。因此,语文的学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决不能听之任之或者临时抱佛脚。

学生若想在中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一般来说,初中语文学习分为三个时期:

1、初一语文DD基础关键期

初一语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开端,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语文学习模式的转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应当熟练掌握基本初中文言知识、记叙文阅读、散文初步阅读的技巧以及进行初中写作的入门,这些对提高语文成绩和迎接未来的中考有着重大意义。

2、初二语文DD知识整合期

初二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决定性阶段,是中考前最重要的过渡阶段。

此间,进一步扎实基础,培养好的语文习惯和良好的语感,掌握基本的应试思维和能力,进一步查缺补漏,完成作文素材的有效累积,熟练掌握议论文、散文、小说等体裁的阅读技巧。这些都是初二语文学习的重点。

3、中考语文DD全面提升期

中考的学习不再是追求独立知识点的罗列,更多的是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质变,关注解题的思维和能力。

全方位地纵向进行语文学习,将语文学习清晰地分成四大块内容: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写作,各块重点有针对性地突破。最后,全面进行总复习,熟悉天津中考语文题型,做到考前熟悉考点、熟知题型、熟练解题,最后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初中三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中考进入自己心仪的高中,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铺路。但是,最终的好成绩不是偶然幸运得之,是勤勉努力的结晶。

7.中考改革心得体会 篇七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思想品德的学科地位

2015年云南省中考改革方案中,思想品德总分从以前的100分降为10分。成绩达合格及以上者每个学科按10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中考改革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就认为思想品德不重要了,其实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功能虽然降低,但它的育人功能并没有改变。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思想品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只是中考分值比重降低了,所以教学和复习侧重点也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再一味地逼着学生背知识,而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分别涉及知识包括:学会交往———我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塑造自我———认识自我并开发自己的潜能,过富有情趣、健康、安全的生活,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人,珍爱生命、不怕挫折,学会宽容;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承担责任,了解国情、国策、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生活,积极应对社会挑战,过自己希望的生活。这些涉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众多内容。对这些内容的复习要全面、系统,对所有的知识点要认真梳理,构建整体知识结构,使学生弄清各知识点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进而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抓准复习重点和复习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教材知识的关键点,在复习时对重点内容要认真领会。难点是教材中较难理解和学生学习时容易出错的知识。在初三复习中,有许多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和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怎样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复习时只有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主次分明,有的放矢。“眉毛胡子一把抓”既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难以达到好的复习效果。特别是到了总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效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免陷入题海战,做无用功。

四、围绕热点问题和教材知识进行复习

热点一般包括社会热点和时事热点,前者如“环境保护”问题,后者如“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问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常以对热点问题的认识作为考核的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进而围绕热点问题,找出热点问题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可以选择一则国内外重大时事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的时政就可能联系教材中“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形象”及“当今时代主题”、“国际合作”等知识进行考查。鉴于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五、选取有效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

顺藤摸瓜法。所谓“顺藤”就是顺着教材的一条主线,它常表现为教材的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所谓“摸瓜”就是抓住教材中与这条“藤”有关的内容,从而构建起相关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中,责任和使命是贯穿课文的一条主线,顺着这条“藤”可摸到许多“瓜”,如:为什么要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为什么要认清基本国情?为什么要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为什么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和关注经济发展?为什么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如何选择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等等。用顺藤摸瓜法进行复习,既可以巩固学习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重点知识,又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合并同类项法。思想品德知识中有许多都带有“同类项”,如果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善于把这些带有“同类项”的知识合并在一起,就便于学生对其区分、记忆和掌握。以复习初三思想品德为例,把其中带有“同类项”的知识点合并如下:1.“原则”类,如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2.“核心”类,如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依法治国的核心等。3.“目的”类,如对外开放的目的、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等。4.“根本”类,如国家的根本任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基础、制度等方面归类,也可将一些知识点列成图表进行归类。通过这种方法复习,使学生既能很快掌握一个知识点,又能区分同类知识点,可谓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六、抓住中考特点,加强审题训练,注重学生学法和考试方法训练

思想品德的中考命题具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试题的思想教育功能,体现课改理念,突出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学科时代性等特点。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要解答好开放性试题,审题是关键。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审题训练,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首先,要弄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最后,要按照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步骤。审题时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中考试题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解题策略,以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例如,我在总复习中对学生答题技巧做了分类要求:

第一类:选择题(50分)

1.单选:①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若选项中有多个答案是正确的,则选择与材料关系最密切的“最优选项”。

2.组合式选择:①排除法(排除与题目无关或知识错误的)。

②只要与题目有联系,又是正确的选项就该选。

③如果有条件限定的,要选对的,并与材料有关的,还要是符合条件的。平时的准备:多读课本,熟悉基础知识,知识点不混淆;必须记忆重点知识;多练。

第二类: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50分)

(一)答题总要求:

1.条理清楚、书写清秀;

2.答题要完整,要多角度回答,切忌只抓住某一方面反复阐述;

3.多用政治术语(会书面语、用书上的知识),少用自己的语言;

4.要读懂材料,必须联系材料,不可脱离材料;

5.认真读材料,看清材料重点讲什么,讲了几件事,从材料中找答题的切入点、关键点;

6.看清题目要求,一定按题目要求答题。

(二)典型题型及答题技巧

1.启示类、感想类、启发类、认识类、理解类、评价类

(1)一般答题步骤:

①是什么?(材料反映什么?材料中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②为什么?(用书上的知识分析原因,既要会用书上知识又要会联系材料,少用口头语)怎么办?(联系我们实际,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以后怎么做?)

(2)评价行为类题:

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②细读材料,有几个人?每个人有几种行为?要一一评价(题目有限制的除外)。

(3)法律常识的评价类的题:

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②为什么?要找到法律依据来说明。

2.说明类的题

第一类:直接反映材料说明什么?

①读材料,找出材料讲了几件事,找出联系,答出共同点。

②若是多个材料“问分别反映什么?”则要分开回答。

第二类:要答出反映的政治观点

3.原因类、意义类、建议类

多角度答题:

从国家、社会、相关部门、家庭、学校、自我的角度;

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角度;

从国家、工商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角度;

从国家、青少年的角度;

从生活、学习、纪律的角度等。

4.漫画类题

⑴看漫画、读文字,弄清漫画到底要反映什么事;

⑵用教材知识分析漫画。

5.图表题

⑴学会比较、读数据、看项目,“横比”、“纵比”,找区别、找共同点;

⑵联系教材回答。

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思想品德课每课时复习的内容较多,任务繁重,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疲倦、厌倦。为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决不能把复习课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或学生的自习课。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教学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练习。

总之,复习贵在得法,只要教师始终围绕教材主线,夯实基础,把握重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做好复习工作,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制定翔实的复习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实效,为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是中考的重要学科之一。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抓好平时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思想品德课的复习;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梳理教材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调整,实现复习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九年级思品,复习方法,中考改革

参考文献

[1]卞国虎.浅谈中考政治复习[J].学科网,2013.

[2]廖丽艳.如何做好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

[3]蒋葵红.农村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方法对我校的教学价值[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8.中考改革要立足公平多元选才 篇八

总体看来,北京的中考改革,着眼于扩大公平,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但由于这是在集中录取制度框架下进行的调整,有些做法限制了学校的自主招生,同时亦强调了分数在录取中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升学考试制度改革思路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

北京市中考新政对考试公平的推进,具体表现在取消择校生招生、减少各类特长生招生比例和优质高中名额不再推优上。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明确要求“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而特长生招生和优质名额分配推优,也被质疑为存在“暗箱操作”,搞权钱交易。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减少特长招生比例、取消优质名额分配“推优”后,高中招生更强调中考分数在录取中的作用,这无疑会引导初中、小学教学关注相关中考科目的分数,包括获得名额分配的普通初中学校也是如此,这实际并不利于形成鼓励学校培养有个性特长学生、引导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环境。

另外,北京扩大优质高中的名额分配比例,意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引导家长不要在“小升初”时追逐名校,但名额分配政策本身也有着局限——这不是学校招生,而是行政(确定分配名额)招生;鉴于初中学校实际上存在的办学质量不均衡,通过名额分配渠道进优质高中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将其独立编班,涉嫌歧视,不独立编班,跟上进度很难,需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升学考试改革思路——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改革,将特长生招生、名额分配都纳入高中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之中。具体来说,学生的特长可作为学校评价学生的一方面表现,而学生毕业的初中学校也可作为学校评价学生的一个指标。在美国,大学录取时实行多元评价标准,就包括统一测试成绩、学生中学学业成绩、学生特长、地区教育因素(学生求学的地区、学校)、家庭教育因素等,往往来自教育薄弱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会获得加分评价。

如此建立的多元评价体系,是不是既保障学校的自主招生权,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个性,同时也校正了不均衡因素?这应该比由行政取消特长招生、进行名额分配更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改观,也更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上海的高中学校近年来就在自主招生方面积极试点,从2012年起,原来实行名额分配的高中4大名校取消了名额分配,并将其用于自主招生(也被称为“提前招生录取”),这4校的自主招生名额占招生计划的50%,美中不足的是,自主招生还与统一中考挂钩,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

9.中考改革心得体会 篇九

中考政策中考状元中考饮食中考备考辅导中考复习资料出国留学网深圳中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7年深圳中考自主招生试点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7年深圳中考自主招生试点改革 继续开展公办普高自主招生试点

为推进普通高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经市教育局批准,部分公办普高将继续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考生。试点学校自主招生名额在本校原直升生的招生名额内解决。自主招生录取工作要落实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时间安排在中考填报志愿前结束,录取的考生不再填报中考志愿,但须参加中考。

相关公办普高自主招生方案经市教育局批准后由招生学校公布,请有意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留意新闻媒体和有关学校网站发布的信息。

继续开展民办普高、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改革

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教育改革和高中招生工作实际,今年继续开展民办普高、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列入我市2017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的民办普高、中职学校均可申请开展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学校名单须经市招考办审核。

民办普高自主招生对象为已参加2017年我市中考的考生。民办普高自主招生安排在中考划线录取后进行,各校可根据本校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确定自主招生人数,并向社会公布。中职学校的自主招生章程须报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并向社会公布。自主招生章程须明确招生计划、报名条件,明确报名、考核和录取的办法及时间安排,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工作规则和监督制度,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和平稳顺利。

中职学校2017年自主招生名额原则上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的30%,具体名额在各校自主招生章程中公布。自主招生对象为具有所就读学校学籍的我市初三毕业班学生,考生户籍不限。每位考生限报一所自主招生学校。

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拟录取名单须在5月20日前报市招考办审核。通过审核的考生,不再填报中考志愿,不再参加全市统一中考,也不得退档转录其他学校。各校自主招生计划未完成的,自动转为普通生招生计划进行划线录取。各学校要严格遵守招生工作纪律,实事求是地进行招生宣传,让考生准确了解本校的办学情况、自主招生程序、录取标准、收费标准、住宿情况等,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误导考生报考,不得违背考生意愿强迫或变相强迫考生报考,不得超越规定的招生范围进行招生。

10.中考改革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篇十

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着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一切目标只有追求高分数,从而忽视了培养建设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不重视提倡多年的素质教育,就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虽然经历数次教学改革,始终没有彻底改变过去“填鸭式”传统教学观念,下面是我对该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一、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功能角色等都没有进行彻底的调整和转换,由于惯有的生物教学思维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师的生物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与时代的需求;其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往往处在被动学习当中,效率低下;再次,初中生物教学中,未能将应用性很强的生物实验课程安排到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只学理论,没有亲身实践和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生物学的奥秘,没有开创性思维,不能深入地去探索学习生物学的问题。

二、目前初中生物教学改革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首先,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学习”转变。“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的新型的教学理念应该替代传统的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教师要经常与校内甚至校外教师多交流,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给自己“充电”,更新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效率。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这两方面都需要改变,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未来社会呢?最根本性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知识与会学知识虽仅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含义却很深刻。科学家劳厄说:“教育无非是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其中必然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受传统教学影响,很多老师利用全部课堂甚至拖堂时间,把所有知识很全、很细、很深、很透彻的讲给学生,甚至替学生做小结。虽然这些老师很好心,但是如果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培养的主体,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共同探讨,一起学习,才能在共同学习中不断寻求发展。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说明兴趣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是一门关于大自然的科学,应当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景观引到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认识植物分类,以及一些采集动植物标本,这样不仅学生们玩得愉快,也学得开心。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生物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眼界,并且可以培养他们仔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呢?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疑等方法,刺激并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中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就要求老师要认真设计课程,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也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等,帮助学生更有趣味的学习生物这门学科。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实验课程,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加强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和操作,引导学生以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加强生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物实验只有亲自操作,才能真正体会到做实验的奥妙以及科学研究追求的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操作技术给予指导和评价,完成实验后积极写实验报告,将自己所闻所见、实验细节及实验结果都记录下来,认真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

11.中考与教材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冲击 篇十一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中考 教材改革

从教30年,2013年是高考、中考、教材改革浪声最高涨的一年,也是我从事教学以来最无奈、最厌教的一年。我蹲教初三15年、三届轮回(循环),对初中教材驾轻就熟,在初中教学大纲中,初中学生要求掌握的词汇我已可以倒背如流。哪一个词汇在哪一年级,哪一课文出现过我都知道,哪些词汇在哪一年中考考过我也了如指掌。初中教学重点是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提高学科的学习兴趣。我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教育、级组管理、后进生转化思想工作等材料。初中学生初生牛犊不怕死,难教,不管你是研究生学历,还是教授级人马都未必能把初中学生教好,只有一线初中教学老师才知道其中的苦。一个具有高学历、能说会道或高级(职称)教师未必是一位成功教师,能让学生既尊敬你又怕你——亦师亦友,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对管教初中学生我有独特的教学、教育风格,我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我诚信,言出必行,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急学生之所急,为学生着想。让所任教班级学生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对学英语不敢怠慢,心甘情愿地按我的要求做,给足我面子。在大、中、小统考,统改我所任教班级成绩名列前茅,超市平均分、同级兄弟班级十几二十几分不在话下。我愿教、学生愿学,我付出、学生有收获,何乐而不为?

我自认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严而有度,严中有爱,我爱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加我微信,我加他们QQ。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到他们在学校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课后或校外思想活动,全方位关注他们的成长、学习动态,年复一年地教,一届又一届把他们送走。我感到满足、欣慰,不厌烦甚至比那些刚毕业出来工作的新老师还有激情。我的付出,师生是有目共睹的,一个爱学生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言传身教,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我30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履行学校的办学宗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人人学有所成,人人成功,我做到了,记得在2012届毕业晚会黄德辉同学的感言:“没有梁老师我早就学坏了,梁老师批评我最多,分分钟盯住我。她对我从生活到学习上不离不弃的帮助,不厌其烦、孜孜不倦的教育感化了我。所以我最想感恩的人是梁老师,‘梁老师在哪?我一定要拥抱一下她’。”是的,我把每一位学生都看做自己的孩子,不离不弃、不管成绩好与差。多年来我不但在精神上,帮助过处于迷途的边缘生,在物质上也资助过不少学生。例如2008届的苏宇深及2009届的朱嘉威、罗正杰(每人送过四双校鞋和两套校服)等一大批学生。

我爱教育行业、喜欢做老师,我桃李满天下,在石岐区曾经的学生现在已成了我的同事。但2015年是我教书生涯中最厌教的一年,高考改革、中考改革、教材改革使得本来对学习成绩不在乎的“90后”(学生)更肆无忌惮。上课无精打采,上课等着下课,下课往小卖部、球场跑,课后不写作业、不复习、不背书,缺交作业大有人在,追交作业像打仗、玩捉迷藏,找不着人,背书不过关的、听写不及格的留堂。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说不干就不干。你追紧一点,他们会说:“中国人学英语没有用,今日关注都有说:北京、山东山西、高考不用考英语啦!迟早广东中考英语也不用考的、学那么好来干吗呢?大不了读个专业技术学校出来就业也用不上英语。我也不想考公务员、研究生,更不想出国深造读书。”是的,我还能对他们怎样?尤其像我们这类普通中学,生源差。语文都学不好,他们巴不得不学英语。信息时代,对他们说英语的重要性还管用吗?不少“90后”的孩子,该学习掌握的知识未必知道,不该知道的网络东西他们一定都会知道。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有90%的学生想继续读书、想升学。一些政策的不定性,道听途说的谣传对初中英语教学冲击非常大。教材改革英语知识范围更广、更贴近生活,但学习难度大,课文篇幅长,句子结构复杂,练习量大。每周只有四节英语课,每周也只有一节早读课(周一早上要进行升旗礼。周三,周四学生要进行体育锻炼),这样课时比例是非常难于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再有就是上级(教育局)已下命令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7小时,监护人家也要有更多的时间共同教育孩子,更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一天所学科目的课外作业不能超过1.5小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书不会背的也不敢留堂,动不动就投诉,学校也怕一票否决。到时到点(下午5:30)校警吹哨赶人、关灯、锁门,“英语越来越难学,语法复杂、单词难记,听、说、读、写都要兼顾”是学生的心声。我做了一次调查统计,本学年每学月检测的成绩都比往届同期低。三率就更不敢比了。学生厌学现象非常严重,家长不配合,初中老师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初中英语教学何去何从?有待深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9-139.

[3]林崇德.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49-152.

上一篇:新疆惠民落实下一篇:资信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