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

2024-08-20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11篇)

1.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 篇一

风险、竞争风险和经营风险等。

3.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实行最低比率控制的监管制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带上小蓝本和书)度,用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资本与负债的比率、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等来

一、名词解释 衡量。1.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主要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4.资本流动性评级: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的具体内容之一。评估资本流动性是否2.复合中央银行制:集中央银行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业务和职能于一身的体充足需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银行存款的变动情况,银行对借入资金的依赖程制。度;可随时变现的流动资产的数量;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控制能力;3.跨国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制度的一种,即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该行从外部借入资金的频率;该行在遇到流动性问题时迅速筹措资金能力。另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一国家的中央银行。外,还应考虑该行的流动性比率与其他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的比较。3.跨国中央银行: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建立的中央银行。这类5.银行监管国际化:随着经济金融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地发展,投资贸易全球中央银行发行联盟内统一的货币,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化发展迅速。因此带来了银行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跨国银行在银行兼并发展4.一元中央银行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中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银行监管的国际化。母国的银行监管者与东道国的银它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行监管者需要共用信息和友好合作。5.二元中央银行制: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中的一种。是指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6.资本评级 :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的具体内容之一。用资本充足率指标来衡量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资本状况。可参考教材305页。权力。7.巴塞尔协议:可参考教材293-295页,对巴塞尔协议的解释。同学们在回答6.中央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产业务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时应该注意回答其产生、内容机最新发展(简要)。“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中央银行通过贷款的资金运用方式,影响基础货币,8.金融监管:参考教材214页,对这个名词的解释。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从而调控经济。1.奥肯法则:由奥肯发现的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和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7.备付金:又称支付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机构为保证存款支付和民收入之间存在的负相关的经验关系。票据清算而保留的货币资金它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清算户的存款。4.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以固定汇率8.比尔条例:是指1844年,由英国首相皮尔主持通过的特许条例,史称《比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尔条例》。主要内容包括:(1)不再产生新的发行银行;英格兰银行内部分为银2.存款保险制度: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防止银行恐慌事件,由政府或者政府行部和发行部,规定英格兰银行的信用发行限额暂定为1400万元。《比尔条例》与私人部门共同出资设立,由存款机构、存款人或者双方共同负担保费,对小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上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额存款提供保险的一种制度。基础。3.货币扩张系数:即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2.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的基层行处为办理日常业务收付现金而设立的金库。4.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中扣除法定准备金之后的剩余部分,也3.清算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称剩余准备金或业务备付金。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帐户,相互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都由中央4.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等来影响银行办理。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4.货币政策 :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息率水平和汇率

二、判断题 水平等,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1.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是瑞典银行。(×)针和措施的总和。2.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国的中央银行。(×)5.充分就业 :是指凡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都可以在较合理的条件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是设立于光绪三十年的户部银行。该银行实际上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并未真正起到中央银行的作用。(√)6.国际收支平衡:参考教材147页对它的解释。4.联邦储备银行是联邦储备体系的业务机构,是区域性的中央银行,也是联邦7.存款准备金制度 :是指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等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5.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是我国的金融决策和执行机构。(×)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同时满足宏6.从广义上讲,再贴现属于中央银行贷款的范畴。(√)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7.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体现了货币发行的信用保证原则。(×)性的需要的制度。它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8.坚持货币的经济发行是指货币发行必须以黄金、外汇和实物为发行保证。(×)1.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提取现金和转账结算的要求而持有的现金9.日本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10.各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债券。(×)8.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其由 贴1.财政发行是指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子而引起的货币发行。(√)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2.我国中央银行设立的发行基金是指经由发行库并已进入业务库的人民币票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券。(×)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影响货币3.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划拨清算的需要而设置的专项供应量和市场 利率的行为。准备金,实质就是通常所说的库存现金。(×)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具体看参考教材第九章。4.中央银行清算业务源于其作为政府的银行的职能。(×)2.流动性比率: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为了限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用5.货币政策的充分就业目标通俗地解释就是不能有人失业。(×)扩张,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率。6.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国际收入与收支相抵后恰巧相等的一种经济状态。3.基础货币:指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它是货币扩张和收缩(×)的基础或源头。7.货币政策标的即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经济发行: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的货币发行量,货币的投8.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之一。(× 放必须适应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增长的需要,既避免过多发行,又确保经济发展1.货币政策的时滞主要包括两种,即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对货币的需求。2.决策时滞是 决策机构花费的时间,因此称为内部时滞。(×)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3.效应时滞即内部时滞。(×)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4.从货币政策的“死角约束”来看,存在着一系列曾经试图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总称。解决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结构问题是其表现之一。(√)4.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5.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银行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5.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行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概念。6.适度竞争是中央银行的监管原则之一。(√)6.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准确定义请参考第十章。7.《巴塞儿协议》规定,到1992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标准比1.货币发行: 可参考教材103页对它的解释。率目标为6%。(×)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中到实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8.凯恩斯学派更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1.金融监管是先于中央银行制度而出现的。(√)会经济活动。2.适度竞争原则是金融监管中的首要原则。(×)8.认识时滞: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政策制定当局通过分析物价、利率、投资等3.金融市场统计主要包括短期资金市场统计和中长期资金市场统计。(√)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动,认识到是否采取行动所花费的时间。4.三级汇总的第一级是将中央银行概览和存款货币银行概览合并形成货币概1.骆驼银行评价体系:美国银行评级制度的俗称。该制度主要从资本充足状况、览。(×)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和流动性等五个方面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因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通俗地表述,就是经济循环帐户。(×)为这五个方面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分别是C、A、M、E、L而得名。1.以集中发行钞票作为衡量中央银行成立的标志,最早的中央银行应是瑞典银2.银行风险: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银行风险就是银行业的损失发生行。(×)的不确定性。银行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潜在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特2.比尔条例是由英格兰银行总裁比尔主持通过的。(×)征。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越大,货币乘数就越小。(√)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其作用空间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促进程度。(√)

5.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频繁。(√)1.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是中央银行的始祖。(×)2.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核心内容包括汇率政策、利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的协调。(×)

3.中央银行清算业务源于其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4.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由货币政策来完成。(×)

5.一般而言,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管职能越趋于分离。(√)

1.人民银行只能持有和管理外汇储备,不能经营外汇买卖。(×)2.区域性货币联盟和跨国型中央银行只会在不发达地区出现。(×)3.人民银行不能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4.各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债券。(×)5.凯恩斯学派更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1.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程度,是一个国家货币作用制度和银行体系发展与完善的标志。(√)

2.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体现了货币发行的经济发行原则(×)3.我国中央银行设立的发行基金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保管的尚未进入流通领域人民币票卷,它不是货币,不代表任何价值。(√)

4.货币政策的充分就业目标通俗的解释就是不能有人失业。(×)5.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具体形态。(√)1. 菲利普斯曲线解释的是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2.目前人民银行在北京和重庆设有营业管理部,而其余各省(市,区)设有分行。(×)

3.早期的中央银行都不是纯粹的中央银行。(√)4.货币购买力指数是物价指数的的倒数。(√)5.托宾主张以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三、选择题 1.(B)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世界上一般都公认它是中央银行的始祖。

A.瑞典银行 B.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

2.在一个国家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中于一家中央银行来执行,这种中央银行制度称之为(C)。A.二元中央银行制B.跨国中央银行制C.复合中央银行制D.一元中央银行制

3.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各种关系中,与(A)的关系最为重要。A.财政部 B.国家计划部门 C.商业银行 D.各级地方政府

4.中央银行贷款一般以(C)为主,这是由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A.长期贷款 B.中长期贷款 C.短期贷款 D.无息贷款5.再贴现是指(D)。

A.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的贴现B.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贴现 C.中央银行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贴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 1.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A)。A.国库券和国债B.股票 C.公司债券 D.金融债券2.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B)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A.发行库 B.业务库 C.市场D.发行库和市场

3.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既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能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的政策工具是(C)。

A.存款准备金制度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说4.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D)。A.道义劝说B.信用分配

C.公开市场业务D.证券市场信用控制5.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B)是我国特有的货币政策工具。A存款准备金制B信贷计划和限额管理 C道义劝说D公开市场业务 1.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是指(A)。

A.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B.认识时滞和效应时滞C.决策时滞和效应时滞D.效应时滞

2.中央和地方都对银行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督职能的金融监管体制称之为(D)。

A.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B.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C.跨国金融监管体制D.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3.现场检查法是中央银行监管的(C)。A.原则B.手段 C.一般方法D.具体方法4.“不干涉银行内部管理”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A)。A.原则B.手段 C.一般方法D.具体方法5.中央银行稽核的对象主要是(B)。

A.信用社B.商业银行 C.非银行金融机构D.证券公司 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由(C)组成。

A.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B.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投入产出表 C.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帐D.资产负债表和投入产出表

2.我国金融统计的三级汇总是在(B)年确立中央银行体制后逐步提出来的。

A.1978B.1984C.1988D.1992

3.货币统计表是中央银行用于货币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D)。A.货币概览与银行概览B.存款货币银行概览与货币概览

C.中央银行概览与货币概D.中央银行概览与存款货币银行概览

4.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是,以(C)为领导,以行业自律为基础。A.中央银行B.保监会 C.证监会D.财政部5.中央银行管理外债主要是管理(D)。

A.借的方面B.用的方面 C.还的方面 D.借、用、还三方面 1.以下哪项是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的特点(D)。A.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B.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C.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D.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 2.货币政策目标中物价稳定是指(D)。

A.个别商品价格固定不变B.商品相对价格稳定 C.一般物价水平固定不变D.一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 3.(A)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A.消费者信用控制B.道义劝说C.直接信用控制D公开市场业务 4.资本的充足性反应了商业银行的(A)能力。

A. 抵御风险的B. 内部管理C. 盈利 D. 市场竞争 5.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C)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A、发行库B、现金库C、业务库D、发行库和业务库 6.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象主要是(A)。

A.短期政府债券B.短期公司债券C.长期政府债D.企业债券 7.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A)作用最猛烈。

A.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D.道义劝说 8.货币政策的事实首先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A)。A.操作目标 B.中介目标C.中间目标D.最终目标 9.资金清算属于中央银行的(A)职能。

A.服务B.调节C.管理D.监督 10.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A)。

A.总量调节工具B.结构调节工具 C.国际调节工具D.补充调节工具 1.依法监管是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B)。A.目标B.原则C.方法D.手段

2.下列中央银行制度中,属于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的是(D)。A.跨国中央银行制B.一元中央银行制 C.二元中央银行制D.一体式中央银行制 3.“经理国库、临时的财政垫支、充当银行最后贷款人”表示中央银行在行驶(B)职能。

A.调节职能B.服务职能C.管理职能D.控制职能 4.(D)的出台,使英格兰银行具有了国家发行银行的性质,真正确立了其中央银行的地位。

A.1927年《中央银行条例》B.1872年《国立银行条例》 C.1913年《联邦储备银行法》D.1844年《皮尔条例》 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由(C)组成。

A. 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B.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投入产出表C.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D.资产负债表和投入产出表 6.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B)。A.道义劝说B.公开市场业务C.利率最高限额D.流动性比率 7.下列各项中,被称为高能货币的是(D)。

A.现金 B.存款货币C.活期存款D.基础货币 9.(B)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个重要里程碑,世界上一般都公认它是中央银行的始祖。

A.瑞典银行B.英格兰银行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 10.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各种关系中,与(A)的关系最为重要。A.财政部 B.国家计划部门C.商业银行 D.各级地方政府 1.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是(C)。A.一体式中央银行制B.混合式中央银行制 C.一元中央银行制D.二元中央银行制

2.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最主要方面是与(A)的关系。A.财政部B.国家计委C.国有商业银行D.地方政府 3.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A)。

A.货币供应量 B.社会信用总量C.利率 D.汇率

4.2008年11月初,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C)的货币政策。

A.从紧B.稳健C.适度宽松D.宽松 5.典型调查适合于对事物的(B)。

A. 定量分析B.定性分析 C.动态分析 D.综合分析

6.中央银行对(B)部门的资产和负债及由此决定的基础货币具有更强的控制力。

A.国外B.银行C.企业D.政府 7.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争论开始于(B)。

A.中央银行产生之初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

8.下列各项中,被称为高能货币的是(D)。A.现金B.存款货币C.活期存款D.基础货币

9.统计范围最广,最能反映整体物价变化情况的指标是(D)。A.消费物价指B.批发物价指C.生活费用指数 D.GNP平减指数

10. 中央银行贷款一般以(C)为主,这是由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A.长期贷款 B.中长期贷款C.短期贷款D.无息贷款 1.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概览合并后形成(A)。

A.银行概览 B.货币当局概览C.存款货币银行概览D.金融概览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B)。

A.由委员会集体推举,国务院总理任B.由人民银行行长担任 C.由人民银行行长提名,国务院总理任D.由全体委员选举产生 3.中国人民银行是从(C)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A.1979B.1983C.1984D.1995 4.M2-M1=(C)。

A.M0B.狭义货币C.准货币D.基础货币 5.具有最强烈和准确的宣示效应的货币政策工是(A)。

A 准备金政策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中央银行贷款 6.(D)的出台,使英格兰银行具有了国家发行银行的性质,真正确立了其中央银行的地位。

A.1927年《中央银行条例》B.1872年《国立银行条例》 C.1913年《联邦储备银行法》D.1844年《皮尔条例》 7.构成基础货币的各个项目均为(D)。

A.商业银行的资产B.商业银行的负债 C.中央银行的资产D.中央银行的负债 8.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C)。A.4% B.6% C.8% D.10%

9.统计范围最广,能反映整体物价变化情况的指标是(D)。

A.消费物价指数B批发物价指数C生活费用指数D.GNP平减指数 10.实际工资指数=货币工资指数×(B)。

A.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B.货币购买力指数 C.居民生活费用指数D.消费物价指数

2.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D)。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监督机构D.咨询议事机构

3.中长期贷款一般以(C)为主,这是由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A.长期贷款 B.中长期贷款C.短期贷款 D.无息贷款 4.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A)。A.政府债券 B.股票C.公司债券D.金融债券

5.中央和地方都对银行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驶监督职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D)。

A. 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B. 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C. 跨国金融监管体制 D. 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6.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是,以(C)为领导,以行业自律为基础。A.人民银行B.保监会C.证监会D.财政部

7.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各种关系中,通常与(A)的关系最为重要。A.财政部B.国家计划部门C.政策性银行D.各级地方政府 8.货币政策时滞属于(D)。

A.认识时滞B.决策时滞 C.内部时滞 D.外部时滞 9.(D)的出台,使英格兰银行具有了国家发行银行的性质,真正确立了其中央银行的地位。

A.1927年《中央银行条例》B.1872年《国立银行条例》 C.1913年《联邦储备银行法》D.1844年《皮尔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C)年颁布实施。A.1986年B.1993年C.1995年D.1998年

四、多项选择题

1.一国货币的稳定和金融的稳定,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是指(ABD)。

A.货币供应量B.金融市场 C.通货膨胀D.金融机构 E.货币乘数2.中央银行制度的抉择,至少受三个因素的影响。这三个因素是指(ACD)。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与信用发达程度B.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C.国家体制D.经济运行机制 E.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3.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中,独立性较大的模式有(AE)。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 C.意大利模式D英国模式 E德国模式

4.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多种分类法。若按其业务活动特征,则可以归纳为(BCD)。

A.控制职能B.服务职能 C.管理职能D.调节职能 E.操作职能

5.中央银行在买卖证券过程中,有些基本原则需要注意。这些原则是(ABCEA.可在二级市场购买有价证券 B.不能购买市场性差的有价证券 C.不能购买无上市资格的有价证券D.可买入国外的有价证券 E.不能买入国外的有价证券

6.我国的国际储备主要由四项组成。这四项是(ABCE)。A.金银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D.稀有金属E.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外汇储备管理应满足(ABD)三方面的要求。A.安全性 B.流动性 C.合理性 D.盈利性 E.发展性

2.在中央银行的下述业务中,属于资产业务的项目有(BCD)。A货币发行 B贷款和再贴现 C金银储备 D外汇储备 E.经理国库3.在下列中央银行业务中,属于负债业务的有(ADE)。A.货币发行 B.贷款和再贴现

C.金银和外汇储备D.经理国库 E.集中存款准备金

4.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一般要遵循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是(ABE)。A.垄断发行原则B.信用保证原则

C.实物保证原则D.黄金外汇保证原则 E.弹性发行原则5.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是(ABCDE)。A.弹性比例制B.保证准备制

C.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D.现金准备发行制 E.比例准备制6.我国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是(ABC)。A.集中发行原则B.经济发行原则

C.计划发行原则D.实物保证原则 E.黄金保证原则

1.国家金库分别设立了中央金库和地方金库两个工作机构。中央金库在业务上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金库系列的是(ACDE)。

A.总库B.国库司 C.中心支库D.支库 E.分库

2.银行在经理国库业务中,预算收入主要有三种吸纳方式。这三中方式是(BCD)。

A隔期缴库 B.就地缴库 C.集中缴库 D.自取汇缴 E.自愿缴库3.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ADE)。A.库存现金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D.法定存款准备金 E.超额存款准备金4.银行集中存款业务主要包括(ABDE)。

A.制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B.规定存款准备

C.规定超额准备金比率D.按规定计提法定存款准备金E.管理存款准备金5.下列各项中,(ABCDE)属于国债兑付的资金来源。

A.经常性预算收入B.预算盈C.举借新债D.偿还基金 E.增发纸币

6.人民银行为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提供三类清算业务。这三类清算业务是(CDE)。

A.为企业办理资金收付B.为商业银行办理资金收付

C.集中办理票据交换D集中清算交换的差额 E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1.下列各项中,(ABDE)属于货币政策的特征。A.是总量和宏观经济政策B.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C.是调节社会总供给的政策D.是间接性的调节机制E.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

2.货币政策诸要素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构成货币政策运行的关键因素。这些环节主要包括(BCDE)。A.货币政策的特征 B.货币政策目标

C.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D.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E.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CE)。

A.对基础货币的影响B.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C.对借贷成本即利率的影响D.对汇率的影响 E.通过宣示效果起作用

4.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BE)。A.存款准备金制度 B.公开市场业务

C.道义劝说D.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E.再贴现政策5.货币政策标的所要符合的原则是(ABCDE)。A.可控性B.可测性 C.相关性D.抗干扰性 E.适应性6.下列各项中,(ABCDE)是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标的。A.基础货币B.股权收益率 C.利率D.货币供应量 E.汇率 1.中央银行制度产生时期的特点是(ABC)。A.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B.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C.对一般银行提供业务D.活动中心在于稳定货币 E.集中储备称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2.在下列中央银行业务中,属于资产业务的有(BCD)。A.货币发行B.贷款和再贴现C.外汇储备D.经理国库E.集中存款准备金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CDE)。A.道义劝说B.公开市场操作

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D.不动产信用控制E.消费者信用控制 4.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有(AB)。

A.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B.需要通过政府债券市场的传导商业银行C.具有顺周期特征

D.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不在中央银行E.宣示作用模糊 5.“骆驼银行评级体系”从(ABCDE)考察、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A.资本状况B.资产质量

C.管理水平D.收益状况E.流动性 6.衡量社会就业是否充分不考虑(BCDE)。

A.非自愿失业B.自愿失业C.摩擦性失业D.季节性原因导致的临时失业E.岗位转换导致的临时性失业 7.根据货币概览表,准货币包括(BC)。

A.活期存款B.定期存款C.储蓄存款D.金银占款E.现金 8.我国的国际储备主要由(ABCE)组成。

A.金银储备B.外汇储备C.特别提款权D.石油、铁矿石等战略物资储备E.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9.中央银行限制经营的业务有(ADE)。

A.从事商业票据承兑 B.从事商业票据再贴现C.从事证券买卖D.收买本行股票E.从事不动产买卖

10.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要遵循的原则有(AB)。A.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

B.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性C.为特定政治需要可不顾必要性和可能性,牺牲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D.以盈利为目的E.货币政策的制定要独立于国家经济目标之外 1.决定中央银行制度类型的因素有(ABCD)。

A.经济发展水平B.信用发达程度C.经济运行机制D.国家体制 E.人口数量 2.“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ABCDE)。A.资本评级B.资产质量评级

C.经营管理水平评级D.收益评级E.资本流动性评级 3.各国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包括(ABC)。

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监督机构D.纪检机构E.工会组织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管辖范围包括(ACD)。

A.上海市B.江苏省C.浙江省D.福建省E.安徽省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责有(ABCDE)。

A.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B.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C.负责金融业的分析和预测

D.经理财政收支E.持有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6.发行人民币必须坚持(ABD)原则。

A.集中发行B.计划发行C.财政发行 D.经济发行E.保证发行 7.在下列中央银行业务中,属于负债业务的有(ADE)。

A.货币发行B.贷款和再贴现C.金银和外汇储备D.经理国库E.集中存款准备金 8.货币政策标的一般有(ABCDE)。

A.高能货币 B.短期利率C.货币供应量D.存款准备金E.长期利率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ACE)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A.对国外的资产增加 B.对国外的资产减少

C对政府的债权增加D对政府的债权减少E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 10.中央银行为政府服务的职能表现在(BCDE)等方面。A.代表政府发行货币B.临时的财政垫支 C.充当政府的金融顾问和参谋D.经理国库 E.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1.各国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包括(ABC)。

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监督机构D.检查机构E.服务组织 2.各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途径是(ABCD)。A.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有关信息的交换

B.减少对货币总量指标的依赖C.强调汇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D.加强国际间金融货币合作E.各国货币政策保持一致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是(ABD)。

A.认识时滞B.决策时滞C.影响时滞D.效应时滞E.执行时滞

4.按照金融监管权是否集中在中央一级金融管理部门,是否集中在同一管理部门的思路划分,可把金融监管划分为(ADE)。

A.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B.双元单头金融监管体制 C.双元双头金融监管体制D.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E.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5.中央银行调节职能表现为(BCDE)。A.调整机构设置B.调节货币供应量

C.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D.公开市场操作E.调节再贴现率

6.货币政策的高效传导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外部环境,这种环境一般包括(ABCDE)。

A.中央银行有一定独立性B.企业行为市场化

C.银行行为市场化D.完善的货币市场E.完善的资本市场 7.下列属于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是(ABCDE)。

A.弹性比例制B.保证准备制C.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D.现金准备发行制E.比例准备制度

8.中央银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中应注意(ABCD)。A.研究现金与货币供应量相结合,以研究货币供应量为主 B.研究微观经济与研究宏观经济相结合,以研究宏观经济为主 C.研究金融与研究经济相结合,立足金融,研究经济 D.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E.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以总量分析为主

9.各国的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是(ABCD)中的一个或几个。A.稳定比值B.充分就业C.经济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E.经济结构调整

10.中央银行的作用有(ABDE)。

A.调节国民经济经济,促进经济正常发展B.集中清算,加深资金运转

C.对政府财政透支D.推动国际合作E.稳定货币,稳定金融 1.各国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包括(ABC)。

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监督机构D.检查机构E.服务组织 2.各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途径是(ABCD)。

A.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有关信息的交换B.减少对货币总量指标的依赖C.强调汇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D.加强国际间金融货币合作E.各国货币政策保持一致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是(ABD)。

A.认识时滞B.决策时滞C.影响时滞D.效应时滞E.执行时滞

4.按照金融监管权是否集中在中央一级金融管理部门,是否集中在同一管理部门的思路划分,可把金融监管划分为(ADE)。

A.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B.双元单头金融监管体制 C.双元双头金融监管体制D.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E.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5.中央银行调节职能表现为(BCDE)。A.调整机构设置B.调节货币供应量

C.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D.公开市场操作E.调节再贴现率

6.货币政策的高效传导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外部环境,这种环境一般包括(ABCDE)。

A.中央银行有一定独立性B.企业行为市场化

C.银行行为市场化 D.完善的货币市场E.完善的资本市场 7.下列属于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是(ABCDE)。

A.弹性比例制B.保证准备制C.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D.现金准备发行制E.比例准备制度

8.中央银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中应注意(ABCD)。A.研究现金与货币供应量相结合,以研究货币供应量为主 B.研究微观经济与研究宏观经济相结合,以研究宏观经济为主 C.研究金融与研究经济相结合,立足金融,研究经济 D.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E.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以总量分析为主

9.各国的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是(ABCD)中的一个或几个。A.稳定比值 B.充分就业C.经济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 E.经济结构调整

10.中央银行的作用有(ABDE)。

A.调节国民经济经济,促进经济正常发展

B.集中清算,加深资金运转C.对政府财政透支D.推动国际合作E.稳定货币,稳定金融 1.货币概览由(BC)合并后形成。A.银行概览 B.货币当局概览

C.存款货币银行概览 D.特定存款机构概览E.金融概览 2.从世界范围看,初创时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ABCD)。A.与政府关系密切B.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C.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D.产权非国有E.独立性强 3.货币政策时滞包括(ABCDE)。

A.内部时滞B.外部时滞C.认识时滞D.决策时滞E.效应时滞 4.决定中央银行制度类型的因素有(ABCD)。A.经济发展水平B.信用发达制度

C.经济运行机制D.国家体制E.人口数量 5.货币政策的特点有(ACE)。

A.属于总量调节政策B.属于个量调节政策C.属于需求管理政策 D.属于供给管理政策E.属于宏观经济政策 6.中央银行扩展时期的特点主要有(BCE)。A.逐步集中货币发行权B.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 C.活动中心在于稳定货币D.建立健全中央银行体制 E.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7.复合中央银行制的主要形式有(CD)。

A.一元中央银行制B.二元中央银行C.一体式中央银行制D.混合式中央银行制E.跨国金融监管体制

8.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BCDE)方面。

A.财政政策要求货币政策配合 B.货币政策争取财政政策的配合 C.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特点D.中央银行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E.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规律

9.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既不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不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CE)。

A.流动性比率控制 B.公开市场业务C.利率最高限额D.消费者信用控制 E.窗口指导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ACE)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A.对国外资产增加 B.对国外资产减少C.对政府的债权增加D.对政府的债权减少E.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

五、简答题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什么?答: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依据以下问题:(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2)票据交换问题。(3)最后贷款人问题。(4)金融管理问题。

2.中央银行业务有哪些限制性规定? 答:主要有以下规定:

(1)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2)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3)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的抵押放款。(4)不得直接对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5)不得收买本行股票。

(6)不得以本行的股票为抵押进行放款。3.中央银行银行为什么要加强对外金融关系?

答:这一个题目同学们在回答时犯的错误较多,一般就是将其加强对外金融关系当作了一个原因。但显然这是不对的。

4.简述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任务。

答: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我们就对此不再重复了,同学们很少在此题目出错。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如何? 答:(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2)票据交换问题。(3)最后贷款人问题。(4)金融管理问题。

2.货币发行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垄断发行原则;(2)信用保证原则;(3)弹性发行原则; 1.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

答:服务职能;管理职能;调节职能。2.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答:(1)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

(2)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主要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如存、贷款。

(3)中央银行不支付存款利息,商业银行对客户存款要支付利息。(4)中央银行一般定期公布业务状况。商业银行一般不需定期公布业务状况(上市公司除外)。

(论述题除答出基本要点外,要酌情发挥)3.简述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本内容。

答:贷款和再贴现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金银外汇储备业务。(应作解释)4.中央银行在买卖证券业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不能在一级市场购买有价证券。(2)不能购买流动性差的证券。(3)不能购买未上市证券。

(4)一般不能购买国外的证券。(每点应该说明具体原因)5.简述中央银行对外债借入管理的内容。

答:可参考教材280页。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外债借入管理;外债使用管理;外债偿还的管理。

1.简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答:参考教材177页内容。需要同学自己归纳总结。2.简述影响基础货币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答: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其他因素。(每点要展开论述,只答要点给基本分8分)3.货币政策标的选择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扼要说明)1.货币发行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垄断发行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和弹性发行原则。(应作解释)4.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等。第一,存款准备金率 优点:

(1)作用快速而有力。(2)作用效果呈中性。(3)在特定条件下其他政策工具无法代替。不足:

(1)作用过于猛烈。(2)容易受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反对。(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稳定之目的的制约

2.简述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和不足?

答:货币供应量指标的优点:货币供应多少与社会经济运行关系密切;货币供应量有明确的含义和层次划分,构成货币供应量各层次的金融变量随时可以进行测算和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较易操作,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货币供应量指标的不足: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线性的,其变动方向和数量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市不稳定的、不一致的;如何准确把握货币供应结构变动对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影响,是到目前为止各国中央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总的说来,中央银行在短期内控制货币供应量比在长期内控制更加困难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监管遇到那些问题?

答:资本充足率;银行监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资产分类和呆账准备金;市场风险控制体系;金融机构的资信评估;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每点作简要解释)1.金融市场监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依法监管原则;适度竞争原则;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安全文件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2.银行风险的一般概念是什么?它包括哪几种风险?

答: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银行风险就是银行业的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银行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潜在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特征。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竞争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可参考教材317页。3.购买力统计分析常使用哪些指标?

答:参考教材342页;货币购买力指数;实际工资指数和城镇(农村)居民生活费实际收入指数。同学们在回答时应该将其含义说出。4.什么是金融统计资料的三级汇总? 答:参考教材352页对本题内容的阐述。

1.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有哪几种模式?

答:第一,独立性较大的模式,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直接对其发布命令、指示,不得干涉货币政策。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

第二,独立性稍次的模式,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而政府很少行使其权利,央行实际上保持有较大的独立性。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属于这种模式。第三,独立性较小的模式,中央银行接受政府指令,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要经过政府批准,意大利是典型。

2.简述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答:第一,通过影响货币乘数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第二,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需求而影响市场利率;第三,具有直接的宣示效应。1.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4)其他因素。主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其他各资产负债项目。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2)消费者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

1.各国法律对中央银行的业务有哪些共同的限制性规定? 答:第一,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第二,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非自用)买卖业务。第三,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抵押放款业务。第四,不得直接对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第五,不得收买本行股票。

第六,不得以本行的股票为抵押金星放款。2.简述货币传导机制的外部环境?

答: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完备的金融市场;企业与银行的行为市场化。(要求对各要点进行解释)

六、论述题

1.试评价我国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答案要点:(1)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是指商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应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其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2)各国中央银行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与政府的关系也不相同。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家通过其对全国金融业实施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应向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

(3)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控作用,保持并不断加强其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论述题除答出基本要点外,要酌情发挥)

2.试述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特点。

答:本题同学们容易犯的错误可能就是在于不能够归纳。只能够对各国中央银行的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重复。这在回答论述题是应该避免的一个大忌。1.分析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主要因素。答: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其他因素。(每点要展开论述,只答要点给基本分8分)2.中央银行保管(持有)外汇储备的意义或作用。答:稳定币值;稳定汇率;调节国际收支。(说明原理)

1.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谈谈你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看法。

答: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这也就决定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大多数国家的目标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也有人将维持汇率稳定和维持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表现为菲里普斯曲线;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长期中两

者之间具有一致性,短期中,轻微通胀既可能促进经济繁荣,又可能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难以同时兼顾,通货膨胀也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有其协调一致的一面,也有经济增长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面。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一般比较同步。2.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答:(1)正确评价货币政策的功能,实现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2)完善经济金融统计和公布制度,加强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3)改进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运用,慎重选择货币政策标的,实现金融宏观调控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的转变。

(4)继续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缩短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1.试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必要性。答:参考教材367页;回答问题要全面。

2.简述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答:参考教材320页;应该将其内容阐述,不能只回答要点。

1.试论货币政策乘数的定义,公式以及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答:(要点)(1)货币乘数又称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回笼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对货币供应量有重大影响,因而是中央银行调控的重点之一。

2)m=(1+C)/(rd+rt*t+re+c)

3)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现金比率,即流通中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额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与货币存款的比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额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4)货币乘数的大小由以上因素等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则是中央银行、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以及个人各自行为决策的结果。

2.试分析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和物价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长期来看,具有一致;短期来看,理论界看法不同;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同时实现两个目标比较困难。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会对国际收支带来方向不同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往往要压缩国内需求,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会影响国内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正相关的。3.试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答:第一,正确评价货币政策的功能,实现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二,完善经济金融统计和公布制度,加强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严究。

第三,改进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运用,慎重选择货币政策标的,实现金融宏观调控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

第四,继续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缩短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每点都应该展开,只写要点给出给出12分左右)4.试论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答:第一,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商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应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其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第二,各国中央银行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与政府的关系也不相同。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家通过其对全国金融业实施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应向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

第三,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控作用,保持并不断加强其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展开论述,打出要点给基本分10)

5.试论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答:每个要点要展开论述。

作用机制:第一,通过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第二,通过影响利率水平和结构来调控经济。

优点:第一,具有精确性(可以微调);第二,具有灵活性;第三,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缺陷:第一,需要有一个发达的国债市场;第二,需要有一个与国债市场相连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

2.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 篇二

一、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

(一)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 达到既定管理目标, 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实质上是一种管理控制。具体而言内部控制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三种。

(二)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和范围按2001年6月22日, 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正式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此定义中是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位为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 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

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的规定,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三)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是指内部会计控制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基本任务。具体而言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有以下四个目标。

1.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防止舞弊现象。

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业务控制程序, 科学、合理地划分职责范围, 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和及时、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 保证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管理信息, 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会计活动中的差错。

2. 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财产安全完整, 既是财产经管和使用部门及人员的内控目标, 又是财会部门的内控职责, 还是公司出资者及管理当局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3. 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 公司的交易活动要符合公司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通过有效的授权、复核、内部审计等程序, 可以避免公司违反有关法律法规。

4. 促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这是整个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也是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又是实施公司内部会计控制, 确保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总体要求, 也是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好坏的根本标准。

二、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经营过程结合紧密, 其建立、健全及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然而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却难尽如人意。

(一)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 随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

一些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 账目混乱, 财产不实, 数据失真, 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一些单位会计人员数量不足, 素质不高, 造成记账随意, 手续不全, 差错严重, 会计资料散失, 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等。

2. 内部管理职责不清。

一些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单位法人独断专行, 导致资金、资产调度等重大决策失误;内部管理权限失控, 职责不清, 越权行事, 给滥用职权, 贪污舞弊造成可乘之机。

3. 费用支出失控, 资产流失严重。

一些企业允许部门经理掌握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 但未规定具体的开支范围, 导致一些部门经理大手大脚, 挥霍浪费;一些单位在材料采购、财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监控不力, 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不严,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加大了单位的亏损。

4. 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 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权, 使一些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 利用虚假发票, 非法侵占企业资金;有的财会人员参与违法违纪活动, 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 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二) 在流动资产环节上的漏洞

企业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和往来账目等环节上, 这也是内控制度最容易失控的环节。比如有的出纳员开具只有自己签名、与业务员的交款数额不一致的收据交会计作账, 部分现金被截留;有的出纳员自行签发现金支票去银行提款, 侍机贪污;有的业务员同时使用两本没有编号的收据, 一本记载的款项交出纳员, 另一本记载的款项装进自己的腰包;有的业务员瞒着领导把收回的货款不交会计入账, 以私人的名义存入银行;有的保管员月末既不盘点又不同会计对账, 私自把库存物资拿出去卖掉;有的采购人员把采购回来的商品直接放在柜台出售, 既不通过库房办理出入库手续, 又不把货款交财务入账, 搞“体外循环”。

(三) 会计监督制度与相应的产、供、销配套制度脱节

在现行的国企管理体制中, 由于企业经营者分口管理, 造成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财务部门主要是事后算账, 很难起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作用。往往出现产品已经发出, 财务部门还不知道是否己实现销售。由于供应部门的弄虚作假与失职造成购进材料质次价高, 财务部门仍须照价付款。

(四) 重大投资环节上的失控现象

购置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是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按规定应事先召集有关会议, 征求多方面意见, 进行市场预测, 选择最佳方案, 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反之如果只凭企业的一把手主观臆断, 就会使整个投资过程排除其它的参与和监督, 轻视会计控制的作用, 导致投资亏损直至倒闭。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能为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及相关制度提供保障, 有利于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础。就会计控制而言单位负责人作为企业经营者, 既是会计控制的主体, 也是会计控制的对象, 领导者个人自身素质及对会计控制的态度,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机制, 解决内部人控制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使经营者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决策管理, 并受到严格的监督与制约, 从而保证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在内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国有企业中有必要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职能, 实行财务公开, 增强经营者的自控意识。

(二)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设置受企业规模的制约。对于小企业, 内部职务分工并不十分细致, 往往不可能有足够的管理人员来从事内部控制的工作, 对于有足够规模的企业, 进行广泛的内部控制就是切实可行的, 它们有条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对大型企业应该建立较高水平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会计控制的主要形式就是制度控制。企业应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 健全和完善适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现各级控制主体会计及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和有效化, 以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

(三) 强化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通过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 防微杜渐, 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 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苗头, 从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内部审计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使之制度化、常规化, 对内部设计人员要处处以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为主, 帮助堵漏、加强管理, 使之成为企业领导的“法律顾问”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诊断医生”;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 在工作内容上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 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严格事前、事中控制, 把企业的问题尽量消除在萌芽之中。在强化内部审计的同时要把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从加强管理的角度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

(四)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 它大大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 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机构、生产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 如果企业财务人员没有一定的综合素质, 内部会计控制就不可能完全到位。因此, 企业财务人员要真正能担当内部会计控制的重任,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加强自觉学习的同时, 还要加强各级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 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特别是对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理论、会计手段和方法的学习。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保证企业顺畅运转而又不失控制, 同时, 要能对非常规业务进行有效的反应,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测和评价, 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陈娟.浅谈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 (3) .

[2]银利红.新形式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J〕.现代企业管理学报, 2004 (6) .

[3]张丽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注意的问题〔J〕.机械管理开发, 2005 (5) .

3.新时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创新研究 篇三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会计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在这个新时期,更需要创新会计理论与实务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本文研究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和新时期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总结了如何在新时期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创新。

关键词 会计理论 会计实务 关系 创新

新时期下,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理论和实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为了与企业自身经济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就必须创新会计理论与实务。

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

(一)会计理论是对过去会计实务进行的总结和评价

会计学是一个更重视应用的科学,会计理论最终都要与会计实务相结合,不断从过去符合国情、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会计实务中提炼出精华,形成理论。对会计实务逻辑性、合理性的评价是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等为依据,而这些依据又是根据会计理论制定出来的,所以评价会计实务的根本依据就是会计理论。

(二)会计理论为会计实务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增多,企业面临的会计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刚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会感到茫然,这时就需要会计理论作为指导。许多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在遇到从未接触过的会计事项时,通常也会再研究会计理论,找出正确的处理方法。由此可见,会计理论实现了为会计实务服务的目的。

(三)会计理论为未来的会计实务指明发展方向和目标

会计理论是要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的,经过不断的研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事项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会计理论的提出到全方位应用到会计实务是需要过程的,提前做好理论上的研究,就可以在面对会计实务时有方向和目标。

二、新时期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对会计对象的影响

新时期下,会计对人力资源、信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处理越来越重要,不仅要处理与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还要处理非物资资源有关的业务。

2.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但关心企业的现金流动和收益成果,同时也关心无形资本创造的价值。会计目标不但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同时提供经营责任信息。

3.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影响

例如,现行的人力资源成本是按实际成本核算的,已经不能满足正确计量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

(二)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会计工作量减轻,工作质量提升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时期,会计人员摆脱了繁重的经济业务处理,避免了由人为计算造成的数据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2.会计电算化发展迅速

会计电算化由单项处理业务发展到能给出完整的会计信息,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发展为管理会计的应用。

三、新时期如何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创新

(一)与产权经济学一起发展

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与企业产权制度及其变迁密不可分,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直接影响着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产权会计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影响到财务与会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度,产权会计思想深刻影响到财务报表的披露与审计。所以要将传统的会计理论与现代的产权理论自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产权会计理论新内涵,开辟利用产权理论研究企业会计实务的新领域。以产权为视角研究会计理论,有利于界定产权关系、保护产权利益和维护产权意识。

(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

我国正在逐步走向知识经济竞争的新时代,将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使企业经济的发展主既要依赖于知识资源又要依赖于物质资源,同时重视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然而,人力资源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上有较大难度,它是一种动态资产,人力资源可以在利益的驱动下自主的转移,这种转移不仅使原企业资产减少,还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人力资源本身不仅有知识资产的转移,而且还有商业秘密的转移。因此,人力资产将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新动力,会计理论的创新一定要包括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完善,主要创新在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多元化。

(三)会计理论的创新要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

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包括对会计假设的延伸、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原则的动摇等。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公司、虚拟企业的兴起,更对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传统财务会计学的核心提出挑战,各种无形资产如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一切知识资源的待价估值冲击着各类财务会计模式。所以会计理论的创新一定要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对这一时代的出现的新兴事物做出具有特殊性的会计理论。

(四)传统的财务报表需要改革创新

在新时期下,财务报表应该立足于使用者的需要变化也变化,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激烈,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越来越需要及时掌握财务报表,了解自身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竞争者的经济实力来做出正确经济决策。所以财务报表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固定的限制,要实时提供和定期提供财务报表相结合,提高财务报表的使用性;其次,财务报表要扩展内容,不但要提供财务资本信息,也要把知识资本信息纳入其中。

(五)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理论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范围又受到很大限制,由于理论的不完善,所以也不能给会计实务提供很好的指导。现阶段,我国的公允价值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现行的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债务重组、资产减值、非货币性交易等,而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相对很少。所以,会计理论研究者一定要尽快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对实证的大量分析,不断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理論,指导会计实务。

四、结论

总之,在新时期下,面对知识经济全球化、数字化、无形化给会计理论与实务带来的挑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会计理论与实务,完善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1]王宗台,刘中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财务会计.2007(06).

[2]林康聪.浅析如何创新和加强财务会计.中国经贸.2008(05).

[3]鲁捐.新世纪会计的发展与创新.理论纵横.2009(11).

4.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资本流动

D.上层建筑

2.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可称为中国对美国的()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直接出口

3.对外贸易量是指()

A.以公吨计量的对外贸易数量

B.以美吨计量的对外贸易数量

C.以当前美元计量的对外贸易额

D.以不变价格计量的对外贸易额

4.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进口()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5.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是()

A.赫克歇尔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凯恩斯

6.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A.趋于上升

B.趋于下降

C.保持不变

D.升降不定

7.里昂惕夫之谜是指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

A.高于其进口商品

B.低于其进口商品

C.低于其进口替代商品

D.高于其进口替代商品

8.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产品是()

A.土地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劳动密集型产品)

9.关税配额的含义是指()

A.对进口品既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不许进口),又要征收进口关税

B.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C.一国免税进口的数量限额,超过限额的进口要缴纳常规关税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优惠限额,超过限额的不能享受优惠待遇

10.目前,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一体化水平最高的是()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美洲共同市场

11.在中国的某些宾馆,外国旅游者的住宿价格高于国内旅游者,这种政策不符合()

A.普惠制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C.最惠国待遇原则

D.特惠制原则

12.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

A.部长会议

B.总理事会

C.秘书处

D.总干事处

13.由于国外厂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我国出口,国外某种产品的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使本国的生产商大受损失。为限制其进口增加,我国可引用世界贸易组织的()

A.反补贴规定

B.国民待遇规定

C.保障措施规定

D.反倾销规定

14.重庆出口古巴一批微型车,中方办理出关手续,古方办理进关手续,价中包含重庆至哈瓦拉的运费但不含保险费。按以上交易条件,应选用的贸易术语是()

A.CIF重庆

B.CFR重庆

C.CPT哈瓦拉

D.FOB哈瓦拉

15.对在中国的外资公司规定其产品的出口比例将违反WTO的()

A.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

B.外资企业协定

C.外汇管理协定

D.出口管理协定

16.“XX公司:你方10日传真收悉。大号美加净牙膏1万打,纸箱装,每箱10打,12月底前装运,L/C即期,可否即复。(签字)”这份传真是一个()

A.询盘

B.发盘

C.还盘

D.接受

17.在来样加工业务中,为了避免陷入困境,加工方(卖方)应该争取采用的品质标准是()

A.留样

B.买方样

C.对等样

D.复样

18.上海出口一台设备海运至新加坡,中方办理出关手续,外方办理进关手续,外商支付运费和保险费,适用的贸易术语为()

A.FOB新加坡

B.CIF新加坡

C.FOB上海

D.FCA新加坡

(19.在FOB术语的外贸合同中,货物数量的机动幅度为10%,该机动幅度的决定权在)A.买方 B.卖方 C.出口地海关

D.进口地海关

20.清洁提单是指()

A.提单表面整洁

B.轮船表面整洁

C.货物表面完好

D.运费已结清

21.我国海运货物基本险的责任时间起始点为()

A.起运港发货人的仓库起运时

B.起运港承运人的仓库起运时

C.装上起运港承运货船时

D.起运港承运货船起航时

22.我国海运货物战争险的责任时间起讫点为()

A.仓至仓

B.港到港

C.门到门

D.船到船

23.我国海运保险中的“水渍险”承保()

A.由于海浪污染导致货物损失的风险

B.由于货物中的液体污染导致货物损失的风险

C.由于海上一般外来风险导致的全部损失

D.由于海上风险导致的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

24.下列我国CIF出口合同的保险条款中,写法正确的是(A.卖方投保平安险、一切险

B.卖方投保一切险

C.买方投保平安险、一切险

D.买方投保一切险

25.在信用证业务中,汇票的出票人是()

A.买方

B.卖方

C.买方的开户银行

D.卖方的开户银行

26.对买方而言,最好的支付方式是())

A.信用证

B.即期付款交单

C.远期付款交单

D.承兑交单

27.在对背信用证业务中,前一个信用证的受益人是后一个信用证的()

A.开证行

B.通知行

C.开证人

D.受益人

28.对开信用证通常用于()

A.委托代理业务

B.包销业务

C.寄售业务

D.补偿贸易

29.在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这两种方式中()

A.二者都不需要支付外汇

B.二者都需要支付外汇

C.来料加工时加工方需支付来料的外汇

D.进料加工时加工方需支付进料的外汇

30.在国际贸易的纠纷解决过程中,如果买卖双方无法签订仲裁协议,则他们(A.只能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

B.只能通过法院解决纠纷)

C.既可以到法院,也可以到仲裁机构去解决纠纷

D.应该先到仲裁机构去裁决,如果一方不服,可再去法院上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析,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A.美国的小麦生产绝对成本低于中国

B.美国的小麦生产相对成本低于中国

C.美国的布匹生产绝对成本低于中国

D.美国的布匹生产相对成本低于中国

E.美国的布匹生产与小麦生产的绝对成本都高于中国

32.买方办理保险的贸易术语有()

A.FOB B.FCA C.CPT D.CIF E.DDU 33.海外商品进入中国海关时,要征收的税收有()

A.增值税

B.进口关税

C.教育附加税

D.城建税

E.营业税

34.FCA、CPT、CIP三个贸易术语的相同点有()

A.买卖双方的报关责任相同

B.买卖双方承担的运费责任相同

C.买卖双方承担的保险费责任相同

D.买卖双方承担的货物风险责任相同

E.使用的运输工具相同

35.某轮在航海途中货舱意外起火,货舱载有文具、茶叶等物,灭火后发现文具被火烧毁,茶叶也因救火时冲水而浸湿报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烧毁的文具属于单独海损

B.烧毁的文具属于共同海损

C.浸湿的茶叶属于单独海损

D.浸湿的茶叶属于共同海损

E.烧毁的文具和浸湿的茶叶均属于单独海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简要回答商品倾销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

37.简要回答托收的利弊。

38.简要回答外贸乘数原理。

39.简要回答海运提单的三个性质与作用。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我国某出口货物的CIF价为100美元/件,现外商要求我方报该商品的CFR价,已知该商品的保险加成率为10%,保险费率为1%,试计算该商品的CFR价。(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1.我国对彩电的进口关税为30%,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为15%。我国某型彩电的进口零部件占成品价值的比例为40%,试计算该型彩电的有效关税保护率。

42.以2000年为基期,中国2002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03%,进口价格指数为105%,出口量指数为125%,试计算2002年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位),并说明它是改善还是恶化了。

43.我国某公司就某商品对外商报价为100美元/公斤,CIF新加坡,该外商回电要求我方改报CIFC2%新加坡价格,在保证我方外汇收入不减少的条件下,试计算该新报价应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44.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某出口公司某月10日对外商发盘,限20日复到。12日接到对方回电:“你10日电收到,请降价20%,即复。”我方在14日回复对方:“不同意降价,买否即复。”对方在16日又来电称:“同意按你方原价成交,信用证随后即到,请及时备货。”这时,我方接到信息,该商品近期将大幅涨价,因此,我方不太愿意按原价售货。

请分析说明,我方不按原价售货构成违约吗?为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10分)

5.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 篇五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审计证据中属于审计人员亲历证据的有(  )。

A.审计人员监督存货盘点取得的盘点表

B.审计人员取得的被审计单位的租赁合同

C.审计人员复制的被审计单位的销售发票

D.审计人员从被审查账簿中摘录的资料

E.审计人员动手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审计证据的作用有(  )。

A.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B.考核审计人员业绩的依据

C.做出审计决定的基础

D.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联结的纽带和桥梁

E.评价审计事项的事实依据

3、下列各项中,可以选作审计标准的有(  )。

A.增值税暂行条例

B.报纸、杂志等进行的报道

C.会计准则

D.即将执行的准则

E.国际惯例和条约

4、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B.审计工作底稿是行政复议和诉讼的重要作证资料

C.非重大事项的审计工作底稿不用进行复核

D.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

E.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应统一一致

5、以下各项中属于鉴定和勘验证据的有(  )。

A.审计人员进行函询时的往来信件

B.对某些书面资料字迹的鉴定

C.经济业务发生时现场的录像带

D.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

E.产品或工程质量鉴定证明

6、下列关于实物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存在并以其外部特征和内在本质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据

B.实物证据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存货、有价证券和现金等

C.实物证据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取得的,用以确定实物资产的存在性

D.实物证据对于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E.实物证据还可证明资产的`所有权归属、资产的质量和分类

7、在选用适当的审计标准时,应当考虑的问题有(  )。

A.审计标准的相关性

B.审计标准的客观性

C.审计标准的准确性

D.审计标准的公认性

E.审计标准的适用性

8、审计标准的特点包括(  )。

A.准确性

B.时效性

C.层次性

D.客观性

E.地域性

9、下列各项中属于调查了解记录的有(  )。

A.确定的审计事项及其审计应对措施

B.可能损害独审计独立性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C.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

D.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情况

E.被审计单位承诺情况

10、按审计标准的性质和内容分类,审计标准可分为(  )。

A.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B.内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C.外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D.预算、计划、合同

E.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11、下列关于审计人员鉴定审计证据可靠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对实物证据,不仅要核实数量,还应关注质量

B.对书面证据,不仅要核对金额,还应判别真伪

C.对口头证据,要分析提供者的陈述是否真实

D.针对一项具体审计目标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者获取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

E.良好内部控制环境下产生的证据更可靠

12、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的标准判断叙述中,错误的有(  )。

A.审计人员间接获取的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比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B.经过加工汇总的业务凭证比直接产生于经济活动的业务凭证更为可靠

C.从被审计单位外部取得的证据比从内部取得的证据更为可靠

D.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获取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E.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13、下列审计证据类型中,属于按来源分类的有(  )。

A.外部证据

B.环境证据

C.实物证据

D.内部证据

E.亲历证据

14、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有(  )。

A.适当性

B.递延性

C.充分性

D.独立性

E.合法性

15、审计人员编制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属于(  )。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D.亲历证据

6.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练习题 篇六

单选题

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应当对审计项目总体质量负责的是:

A、审计组成员

B、审计组主审

C、审计组组长

D、审计机关业务部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审计组组长将其工作职责委托给主审或者审计组其他成员的,仍应当对委托事项承担责任,受委托的成员在委托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7.新时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创新研究 篇七

一、简述新时期会计理论发展与实务的关系

1、会计实际是对过来会计实务停止的总结和评价

在会计学的发展中, 更加注重应用, 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在融入基本国情、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特点出发, 在实务中提炼出精髓, 形成合理性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 并构建规范化的会计理论, 形成相互发展的整体模式。

2、会计实际为会计实务效劳

在市场发展的模式下,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增加, 在财务管理中要融入更多的现代化理论, 在突出会计实际的基础上, 将更多的财务工作与实际发展相结合, 许多有经历的会计人员在遇到从未接触过的会计事项时, 通常也会再研讨会计实际, 找出正确的处置办法。由此可见, 会计实际完成了为会计实务效劳的目的。

二、阐述新时期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1、对会计实际理论的影响

在新时期下, 会计工作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运用, 还包括有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等相关的业务。因此, 会计目的不只是为信息运用者提供决策信息, 同时还承担着运用方面的责任信息。在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中, 新时期会计理论要从多方面进行整体研究, 探索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 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渠道。

2、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在现代化电算会计的大发展背景下, 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的更新, 要求逐步上升的情况下, 整个财务数据的有效处理中, 增加数据输入与处理等环节的应用, 对于整个计算机自动化完成对财务过程中的记账、对账、结账等方面, 都有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在企业财务报表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处理过程中, 新时期的会计理论更加注重创新、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在自动化应用与完善的过程中, 相比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 这些对于整个数据库的处理都有很大的实际效能, 因此, 在整个财务管理的实务工作中, 将带来技术与工作量的整体进步。

三、探讨新时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创新研究

1、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道德发展要求及完善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构想。在新时期会计准则的要求下, 围绕新时期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要求, 突出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原则等多方面的职业操守。因此, 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与发展, 都要围绕现代化的职业操守为目标, 展开更多的技术运用, 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要求展开业务工作, 不凭借个人的主观意愿参与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 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实现道德诺言的执业能力, 做到不做假账, 严格加强质量控制。二是构建全方位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自我素质的提升, 也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加强会计人才的道德教育的基础上, 提高整体的业务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模式, 积极探索显示会计人才的教育培训手段。在培训过程中, 围绕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进行细致的讲解和运用, 并通过对会计人才的业务训练,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优势, 开设视频会议、视频教育培训、技术网络分析、鼓励会计人才通过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技术运用, 实现现代技术在培训中广泛应用。

2、实务创新技术的运用

在新时期会计理论与实务同步发展的背景下, 会计实务的开展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创新产权制度与财务管理机制的基础上, 将传统的会计实际与现代化的电算会计等形成整体融合模式, 拓宽产权会计的整体外延, 并在产权界定、维护产权效益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创新传统的财务报表。从使用者的需要变化着手, 了解企业发展的整体动态, 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从企业的竞争实力出发, 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传统的限定, 结合全新的经济政策, 提供定期的财报报表, 并拓宽整个内容, 并融入知识资本的发展运作方式, 将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信息纳入管理范畴。

3、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评价及展望

传统的会计体系在信息化建设条件的影响下, 在更多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包括在企业会计假设的延伸, 权责制度的建立以及历史成本分析原则的运用等, 在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下, 尤其是电子商务环境中, 上市公司、虚拟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业的兴起, 给财务管理带来更多的实务研究需求方向。因此, 在全面探求新时期财务管理机制的要求下, 寻求一种崭新的实务管理机制, 无论是从整体环境还是法律等层面来分析, 都能形成一种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整个民间模式不大适应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 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一条龙服务的模式, 凸显出以法律为准绳的会计准则, 在结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中, 将电算会计以及对各项财务管理都能有一个细化的综合模式, 并作出相应的价值观念评估, 将资源等知识运用到各类财务会计模式中, 形成整体运行的功效。

四、结语

会计实际研讨者一定要尽快依据在我国的实践状况和对实证的少量剖析, 不时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实际, 指点会计实务。总之, 在新时期下, 面对知识经济全球化、数字化、有形化给会计实际与实务带来的挑战, 迫切需求与时俱进的创新会计实际与实务, 完善会计实际, 指导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1]周铁光.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 2005 (4) :15

[2]苏黎.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新模式[J].北方经贸;2006, 02 (9) :12-13

[3]卿放.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与目标模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4, 05 (7) :24-25.

8.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 篇八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财务工作

财会电算化的实施对传统手工模式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相对应的每套理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网络的应用,更对手工模式下的财会工作的会计实务造成影响。

一、财会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财会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上。手工会计模式下会计基本假设又有四个方面。财会电算化的实施,尤其是网络财务的实现,对这四个方面造成了影响。

1.扩展了会计主体的空间

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从空间上限制了会计工作范围,会计的主体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范围。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伴随着资金流动加快,部分会计主体经常面临着各种变化,企业间的重组不再新鲜,传统手工模式下会计工作范围受限,总公司对旗下公司的财务难以管理,而电算化的会计系统打破了这一空间局限,大大缩小了会计服务的空间距离,给会计主体带来了大震荡。而虚拟公司的存在,也使会计主体获得改变空间局限的机会。

2.打破持续经营的境况

传统手工模式下会计核算在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下假定了持续经营。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激烈,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大多数的企业生命周期变短,显然假定持续经营已不符合实际,在电算化的情况下这些已成为历史,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要求,定期更新财务报表。

3.改变了会计分期

在电算化实行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自身评定、听取投资者和债权人提出的要求,使财务随时得到更新,而财会报表在电算化系统下表现的实时性让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限制性和不连续性,使得会计核算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概而论地进行固定分期。

4.衍生了虚拟货币

在电算化条件下,虚拟货币的出现使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资金产生很大的流动性,各个企业加强了对虚拟货币信息的关注,使虚拟货币变成观念产生的物品,加强了对非货币信息的重视,使得货币成为观念的产物,但以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却难以满足当今的使用者,货币计量假设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二、财会电算化对手工模式下会计实务的影响

1.会计职业性质重新定义

财会电算化系统的运用,使会计人员由原先的被动变为主动,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使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使会计人员工作由日常的会计处理过渡到会计管理。

2.记账、账簿和财务管理由繁变简

财会电算化后,使繁琐的账簿登陆变得轻而易举,总账与明账的各自财务处理与财表均由计算机生成,使财务管理变得不再繁琐,使财务工作变得整洁美观且毫无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3.改变传统会计对账方式

财会电算化对手工模式下会计对账工作造成影响,传统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这些对账方式除账实核对外,在账证核对被电算化后,原先的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不同账页和账表之间由计算机完成,使很多账也失去意义,消除了账账核实与账表核实的重要性。

4.会计凭证汇总简化和会计档案保密性加强

传统的凭证分类汇总方法为会计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会计人员不堪重负,而汇总电算化将使其变得不再沉重,而传统手工会计模式下,会计档案的保管需要将纸质账表资料分类进行登记和保管,而电算化后,有纸质档案的进行同时也有电子档案的保管;能很好地对会计数据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与保管,保密性强,能防止非法入侵对档案的破坏泄密。

5.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及时性和丰富性

传统手工模式的会计工作,受到信息处理的手段和能力的限制,会计的财务报表往往只能反映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报表在内容、时间和真实性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情况瞬息万变,这就需要财会部门随时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财务报表。电算化后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能满足其要求,这就为企业领导迅速提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由电算化带来的影响,使得各种账簿格式有了各自的标准,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账表信息的内容,使企业领导能从不同层次和侧重点分析财务状况而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6.让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完成蜕变

传统手工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工作量大、繁琐,这样使数据经常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凭证入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数据分类汇总和财务报表等的可靠性;为此会计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不出差,而电算化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由于电算化的实施也要求会计人员改变自己,使他们具备更加专业的财会、网络、信息等知识,变成新形势下的会计人员。同时,财会电算化也影响着审计工作。电算化后使得手工会计模式的明细账、日记账等不再重要,财务处理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直接的审计线索变少,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向高素质的方向发展。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传统手工会计行业已逐步向会计电算化转化,电算化的实施,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但还是有一部分会计企业无法完成这一过渡,希望社会能够为这些企业创造好的环境,真正促进传统手工会计模式向会计电算化的转化。

参考文献:

刘飞涛.浅析会计电算化及其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14).

9.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 篇九

第2章:理论部分的重点章节,需要重点掌握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要素禀赋论的观点、推导过程以及评价。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论、超保护贸易论,了解。

第3章:关税、非关税壁垒的概念、作用、相关的计算。如关税的计算、关税保护度的计算。

第5章: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商品数量的计算方法、商品包装(外包装、内包装的含义、无牌、定牌、中性包装)。商品价格的计算。

第6章:主要了解FOB、CFR、CIF、FCA、CPT、CIP六种贸易方式,包括它们的含义,费用承担、风险划分、以及这几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例如:老三种贸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老三种贸易方式行业新三种贸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第7章:海洋运输的特点。租船方式的定义与分类。班轮运费的计算、海运提单的概念、性质与作用。

第8章:保险的基本原则。海上风险与损失(各种风险的含义与区别、各种损失的含义与区别)。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各险别的含义与区别)。此章节内容较多,一定要搞清楚。

第9章:汇票的定义与使用流程、汇票其中各种票据行为。本票、支票的定义。汇付、托收、信用证三种方式的定义、性质与使用流程

第10章:仲裁的含义、不可抗力的含义及处理方法。

10.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心得 篇十

一、考情分析

资产是六个会计要素中最重要的。每年这章所占的分数都较高;从题型看,各种题型在本章均有可能涉及,尤其是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一般都会涉及本章的内容。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本章比较单一的知识点,如银行存款的核对等主要把握好客观题。而对于相对复杂的知识点,不仅要掌握好知识点本身,还要注意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比如,应收账款与收入、增值税的结合,存货在供产销业务活动中的核算,固定资产与长期借款的结合等。此外本章还涉及很多计算性的问题,如应收款项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发出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等考生应注意熟练掌握。

二、本章变动

本章无变动。

三、主要主要考点总结

(一)资产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例题・单选题】资产的基本特征包括。

A、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的资源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D、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正确答案』B

(二)财产清查的总结

1、现金盘盈、盘亏:

①盘盈现金,借记“库存现金”,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批准处理后属于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②盘亏现金,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批准处理后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现金盘盈或者盘亏批准前:

盘盈: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批准后:

盘盈: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支付给其他单位的)

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的)

盘亏:

借: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的)

其他应收款(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存货盘盈、盘亏

(1)存货的盘盈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周转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其盘盈的存货,可冲减管理费用,按规定手续报经批准后,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存货的盘亏

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周转材料

库存商品等

对于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引起盘亏存货应负担的增值税,应一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转账,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

(1)盘盈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若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按此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的原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而原来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盘盈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是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企业于20xx年6月8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7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00 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10%。

要求:编制该企业盘盈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盘盈属于会计差错,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借:固定资产7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0 000

(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3 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3 100

(3)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6 900

贷:盈余公积4 69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2 210

11.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 篇十一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研究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都是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新时代发展的影响之下,我国经济体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革与发展。经济体制简单的来讲就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以及管理方法的总称。我国对于经济体制的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在不断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终于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道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会计的工作就是一个企业对于已经完成的资金运作系统,进行整体的核算监督的过程,以方便为外部和企业有经济利害的关系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目标,所进行的一项关于经济管理的活动。目前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设置了多个分支部门进行更好的会计工作,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7 年开始市场的发展需要遵循新颁布的会计准则,2014 年陆续对一系列准则进行修订。新会计准则的意义不仅从会计层面来讲是进一步将会计的规章制度标准化,而且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审计跨出新的一步,对于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有着重大作用, 同时公允价值作为新会计准则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会计工作的一系列流程可以看出计量工作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但在计量工作中,能够影响计量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是计量属性。在计量属性内容里,融入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和现值以及公允价值,这五种计量属性,这就使得计量基础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这其中,所谓的公允价值就是指:在会计审计工作中,最复杂、应用最广的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从会计层面定义来讲就是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的同时用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这样一个概念。

二、公允价值审计运用存在问题与完善

目前我国的会计审计工作体系中已经开始运用公允价值准则,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于公允价值的真正内涵,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掌握。

首先,我国现在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准则,其他纲领的制度以这一原则为基础,具有指导性作用;二是具体准则,按照基本的准则的基础上具体的会计办法; 三是应用指南,对于会计工作的重点以及难度做出了具体的规范, 具有实际操作性。其次颁布新的会计准则主要方面的好处就是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上保障社会人民的利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构建提供保障。其具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侧重于会计信息透明化管理,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之上,不管是对投资者还是社会公众而言都是有极大帮助的;第二,对财务报告所出现的纰漏,做出了非常紧密而又严格的梳理工作,努力提高了关于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并且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秩序的公开公正公平;第三,加强了对于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度,这就对于加强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市场资源利用最大化发挥着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的改革意义

在新的会计准则改革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政策的空间选择也有影响,这主要包含:第一,会计政策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吸引公允价值的概念,这就促使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很多的金融工具、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债务重组等现象,已经开始运用公允价值的方法;第二,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性很小。在新的会计准则前提下,将原来运用的先结算货物在进行先进先出的方法改为直接使用先进先出法,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将会防止毛利率以及利润的不规则波动。在新的准则体系下,关于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以及无形资产跌价准备等,在计提之后,就不可以冲回,而是只适合资产处置的时候再结转,所以,极大的缩小了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同时,将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区别,采用开发费用资本化,在这一方法之下,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科技创新初始阶段时候,资金方面的压力;第三使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更加具体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公允价值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会计以及其他的经济领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历史成本理论相比较,优越性很强,公允价值会计是建立在价值和现值的基础上,面对现在的各种形式和不确定因素,有着“真实和公允”本质的特点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领域得到进一步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值、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价值是衡量一个物品的值钱程度,是经济学中的核心,价值增值是管理学中的永恒追求,与此同时价值计量也是会计计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值是价值的直接计量,是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同利率的结合,如果现值想要转变成计量属性,那么必须反映,至少是应该能够接近的反映公允价值的意义,所谓公允价值就是指公允价值的现值和间接计量的总称,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了未来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会计由成本计量转变为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当前值的准确测量,一直以来都是价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一项重点和难点。总而言之,公允价值就是在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一种会计表达,它的反映会计要素的本质的现值概念;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建立在会计计量的基础上的价值和现值。对于这种关系的理解,有一点要记住,现在的价值是会计要数的特征,这也是会计计量的最高目标,而且其他的计量属性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现值替代品。从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来看也能看出在运用现值计量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总的概括。因此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其重要的是公允价值跨级的基础上的价值和现值,目前、未来、市场和风险以及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的意义就是体现现值与价值的计量意义,尽管在很多会计准则中都应用到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可是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以人不能够达到有效统一,最终不能达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2 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我国的会计领域的研究中,对于公允价值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人们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就无法理解公允价值的真正内涵;另一个方面则是会计准则方面缺乏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方面的实施依据,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统一。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具有两大特点, 分别是复杂性和特殊性,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中,所关系到的复杂情况,全部会影响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公允价值也只有在市场价格无需未来现金流量等现值进行计量时,由于受到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特别多就很容易导致错误量频发才会变得比较复杂,其余情况都是比较简单方便的。

目前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尚处于发展期,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育程度还相对较低、不太完善,如何有效判断第三方估值是否符合公允价值定义、如何识别非有序交易、如何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部分项目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等实际具体情形,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中国政府也是反对全面公允价值计量的。但是不管怎样,今后我们还应该不断去努力改革和完善,确保我国会计准则真正实现国际趋同。

参考文献:

[1]张庆明. 公允价值审计的最新进展及启示. 中国农业会计, 2009

[2]谢诗芬. 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

[3]徐玉德. 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实务.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上一篇:协警员警示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教师实习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