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2024-08-17

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精选14篇)

1.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一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的思考

周平儒

(平昌中学四川平昌63640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169,国家级,国际范围发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师范学院主办,《伊犁师院学报》2003年1期上发表。2003年8月由泰国华文民校协会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八届国际华文教育暨管理论坛大会”上交流。】

【摘要】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课程内容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体验。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认识;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1076(2003)01-0080-0

2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它与“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研究性学习由国家、学校共同开发,以学校开发为主。研究性学习每周开设三课时,高中三年总课时达288课时,要求全员参加,学生每学年承担两个以上专题的研究。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的自觉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自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实践中,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从国内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来看,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对社会、对科学探究、对人际关系的体 1

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研究性学习教学应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主要策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以任务或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用已知的知识去自主探索未知,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研究性学习教学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首先是由苏联教科院院士马赫穆托夫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工作者对马氏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借鉴和改造,形成了现代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理情境(提出任务)——提供(收集)科学事实——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模式主要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为学生选择和捉供科学事实或探索事实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索,经过假说、讨论、归纳等一系列再发现的认知操作过程,寻找问题的解法,促使问题得到解决,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出科学结论,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解决新的问题,以实现知识迁移,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自主研究教学模式

所谓自主研究,就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事某项专题研究,包括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开展研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自主研究模式的程序是:确定研究课题——收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

自主研究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学习内容不限于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来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并应用于解决问题,包括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运用有关知识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表述成展示研究结果等。

(三)案例教学模式

由教师或学生提供案例作为教学剖析的对象,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体验和感悟案例的情境,学习、借鉴案例反映的策略,吸收案例讨论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内化为自己所学知识,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自我反馈式教学模式、活动体验教学模式、“自探共研”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等多种自主学习策略。

三、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研究型课题是支持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相应的课程载体,“研究”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自己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成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再现知识发现的过程,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如通过讨论研究、动手制作、方案设计、活动策划、社会调查,探索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同大学、科研所的研究在内涵上、要求上都有着根本的区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规定:“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作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方案,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之于人。探究简要明确的假设,需要运用判决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

(二)研究性学习的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学习动机,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能力。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支配学习时间,知道如何学习才能达到目标,也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率,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但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使学生之间互相激发思维,取长补短,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课题任务,在实践中培养合作精神,合作因素在研究性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的目的。

(三)研究性学习的师生角色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探究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是从教学形式上得到保证,但这并不等于学生一定就能开展学习活动,还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从模仿到主动,逐步学会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仍是教师。面对崭新课程,要提高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教师务必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好教学组织安排,监控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对教学效果、过程和学生参与程度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构成,与其他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一方面,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渗透于所有学科之中;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其他活动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研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江万平.研究性教学初探[J].四川教学研究学版,2002(1):33-37.[2]赵尚志.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1(7-8):8-10.

[3]高剑淼.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2(4):34-36.[4]方建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应把握的几个关系[J].2002(4):36-38.

2.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二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如讲黄金分割时,介绍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以及“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中实现最优化目标的巨大作用,并介绍它在建筑、艺术、语言、生物等方面的奇巧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神通广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到应极快掌握这一知识。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例如在讲授排列应用题时,我们的开场白是:现在我手上有6本不同的书,分给某6位同学,每人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甚至拿着六本不同的书在试着分法,然而怎么也分不清。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这一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问题很容易解决。这样尽管这节课的内容是一些繁杂枯燥的计算,学生在课堂上却是兴趣盎然。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 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3.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性实践。

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处处留心皆数学。你在上课时,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的看到黑板的问题吗?你在坐公共汽车遇到堵车时,想到尽快消除堵车的方案与数学知识有关吗?你乘船逆流而上发现东西掉进水中顺流而下时,想过假设将船掉头去追,什么时间能追上的问题吗?你在自行车修理铺里看到师傅在给滚珠轴承装滚珠时,想过能装多少个吗?你在开灯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与照明度的问题吗?你在开、关窗户时,想过窗户的面积与采光量的问题吗?你在听天气预报、台风警报、空气质量状况时想过他们是如何预报的吗?烈日下,你想过遮阳棚搭建方式与遮挡太阳光线有关吗?平日作业、例题、习题及高考试题的推广和变式你想过吗?……

对于上述问题,有些你也许想过,有些你也许从未想过。这些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让我们发现并研究这些数学问题吧!相信你会其乐无穷。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

1.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的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

(1)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 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从初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看,凡是认真参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影响数学学科内容的学习。个案显示,因为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而知不足”,常常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课题相关的数学学科课程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加深了对数学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数学研究性学习和现有数学学科教学两者之间,不是一个反对一个,一个否定一个,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总之,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三

● 缘起:教研活动中的灵感

综合实践组教研活动,几位教师各叹苦经。

教师A(研究性学习教师):我觉得信息技术和劳技课比较好上,课上有内容让学生动手做,而我的课上缺乏足够的信息让学生去做研究,很多学生也是只研不做,与实际脱节,甚至有些学生混在人群中做假研究。

教师B(信息技术教师):你也别说信息技术课好上,在课上,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模仿教师的操作,教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练,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创新性。

教师C(劳技教师):是啊,劳技课上学生是动手做了,但他们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缺乏研究性的思考。

……

教师A灵机一动,提出建议,索性把这三课整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这样就可以扬三课之长,避三课之短。提议得到在座所有教师的赞同。

信息技术、劳动和技术、研究性学习三课整合之路开始了,我们称之为综合课。

● 实践:行动上的探寻

整合初期,综合实践组重新梳理了信息技术、劳动和技术以及研究性学习三门课的课程内容,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课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主要是以一个时间段内学生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框架。

在整合过程中,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来,教师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提出的课题在教学内容范围内,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最后的课题成果可以用实物、电子小报或图片来呈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小组是以课题来确立的,对某一个课题感兴趣的同学就分在一组,每个小组4~6名学生,其中一名学生为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进行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和监控项目的进程。

“简易验钞机”这一课题。按照原来的劳技课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指定电子元器件,学生按部就班跟着教师安装就行了,最后的成品都是一模一样的,在这过程中学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三课整合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每一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电子元器件,自己设计电路,完成一个发光紫外线二极管。学生在做的时候除了几个必选的电子元器件没有异议外,在选电阻时有的选择了定值电阻,有的选择的是可变电阻,还有的甚至加了三极管。最后做出来的成品也是五花八门:有手电筒状的,有做成机器人状的,有做成钥匙扣的……全班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最后每一小组不但有成品展示,还利用Word制作成了科技小报进行展示。

在整合初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课题的编排和选择上,还不够成熟,有时候会出现知识上的重复或者覆盖不全面;有时候课题跨度大,初一的内容一下子跨到初二,不好操作等。但是,经过几番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组的整合之路渐入佳境。在整合进行到第二年时,学校申报了江苏省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并获批准。规划课题的批准,意味着我们的综合课有存在的价值。

● 思考:得以生长的理由

1.激发了学生的真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杜威认为:“兴趣标志着在个人与他的行动的内容和结果之间没有距离,兴趣是它们的有机统一的标志。”强制的方法恰恰与上述兴趣的根本意义相抵触。学生真正的兴趣,不是来自外来的刺激,外来的刺激是肤浅的诱惑,并不能真正持久,而是来自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如果教师只通过强调“这个知识考试要考”的方式来强迫学生接受知识,厌学情绪的普遍化就难以避免。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内在的生命需要,而是为了一个外在的目的,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三课在未整合之前,教师授课的内容是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来的,对这个章节感兴趣的学生一般对本章节的内容掌握得都比较好,而对这个章节不感兴趣的学生一般掌握要差一些。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这种现象,到最后差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三课整合之后,教师是以课题的形式来授课的,将知识点穿插在课题中。课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来并选择的,这样就保证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有事可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否持久保持和发展,而这一整合课程,通过一个个小课题的进行,恰好激发、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立场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为主,学生座位为秧田型,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教师将教参和自己所认为的重点、难点滔滔不绝一讲到底,有时也以问代讲,但多为自问自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掌握在教师这边,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沦为课堂“听客”或“看客”。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唯命是从,偶有体验,也是执行教师命令,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不会大胆质疑,也不会创新,更不会向权威挑战。这种教学方式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三课的整合,尊重了学生的经验,注重了学生的体验。经验是一个动词,它表示我们正在经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或者体验的积累,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应当获得尊重和利用。

每一个课题的开始,教师都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原有经验,并且因势利导,让学生讲出自己的一些学习经历,唤醒更多学生的经验,从而参与到课堂中,再共同选出一个让小组所有成员为之热血沸腾的课题。这样就能保证教学总是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灵动的、富有生命气息的。

体验学习是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体验学习的鼻祖大卫·库伯先生认为“体验学习圈”由四个基本阶段构成,起于具体体验,经过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再到主动应用,这个过程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当小组进行课题研究时,学生真正的体验便开始了。在他们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教学还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但他们的座位是以“小马蹄形”和“圆形”为主,这种座位更利于课上的合作学习。整合后的课堂教师根本不可能一讲到底,因为一个班以课题为主被分成了好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因为课题不同,所学习的内容也有所差异。这时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课堂上的“授课者”变成了“学习服务者”。课堂上教师必须要走到学生中去,对每个小组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指导和回答,教师将学生碰到的问题作为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只要教师始终保证在学生的体验过程中指导到位,确保不缺位、不越位,他们就一定会在兴趣的指引下,茁壮成长。

今年初二的信息技术会考结束,对照去年的同类班级,合格率比整合前提高了8%,优秀率提高了13%。实践证明,这种尊重学生立场的课堂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益。

3.培养了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案例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一位教师在带学生做“台灯的制作”这个课题时,学生们每人都制作完成了一盏时尚小巧的LED台灯,不仅美观,而且实用,都非常高兴!但是过了不久,有学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家里这些小台灯接上外接电源一段时间以后,LED灯珠都烧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他利用发现的问题和全班同学一起展开了讨论和研究,最后发现:这款台灯主要是使用3V电池供电,一般手机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5V,超过灯珠的额定电压,灯珠必定会烧毁。怎么办?有学生提出必须要在电路的干路上增加电阻进行分压,但究竟要加一个多大阻值的电阻呢?通过物理学科中的电学知识,根据输入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确定关系,运用公式推算出需要增加电阻的阻值约为10欧姆,然后修改电路,焊接电阻,完美地解决了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把知识点掰碎、揉细了喂给学生,这就造成有些学生成绩很好,但离开了教师就不知道怎么学习。三课整合使学生学会了观察、质疑、思考,知识得到迁移运用,真正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三课整合后的课堂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只要教师在课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启发每位学生的想象力,尊重每位学生的意见,我们就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愿景:让综合课走得更远

如何让综合课走得更远?这是我们综合实践组的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未整合前,我们都是教自己本专业的课,上起课来自然得心应手,但三课整合后,我们便成了“瘸腿”教师。为了转型成为一名合格的综合课专职教师,原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再沿袭传统的、低效且枯燥无味的讲练模式,必须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和劳动技术操作技能,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原劳技教师不能够满足于简单的、浅尝辄止的模仿操作,而需要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原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及操作,手脑并用学习劳动技术的知识技能。

1.主动学习,加强修养

三课整合后,任课教师深刻感受到了自身学识、技能的匮乏,不主动学习就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三课整合更新了教学理念,重组了教学内容,转换了教学环境,在新形势的“逼迫”下,教师必须要主动学习。

2.注重人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警惕教师不能因为要凸显课上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对学生不管不顾,这是一种“伪学生意识”。三课整合后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课堂纪律的监管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整合后的教学中教师基本能做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却被很多教师忽视,很多时候没有完成“育人”的目的。

3.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课以研究性学习为方法,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劳动技术为载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操作上应该注意,综合课不是将三门学科简单叠加,而是将三科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1+1+1>3的目的。

4.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四

(1)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奉献的红烛。面对这些赞美和敬仰,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无疑是自豪的,然而,面对汹涌而来的新世纪大潮,我又是困惑的。因为,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尤其面对我这个新老师的我不禁也在问自己:今天,该怎样做教师?“以人为镜”,方能扬长避短。我不仅要做一名有“积极感、目标感、学历感、约束感和专业感”的教师,我们还要用“教育的智慧,让真爱绽放出灿烂的花朵”。通过学习,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若要给孩子一杯水,我首先不是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长流水,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一生不懈地追求。

首先,要有崇高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师德,哪怕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在政治上要有清醒和坚定的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思想、言行、着装就像一本立体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能使自己的修养真正达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学生就会“不令而行”。比如,我上课从不迟到、从不提前下课、从不把手机等联系工具带进课堂。老师在学校里面为了恋爱自己自杀这样能为人师表吗?我觉得,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去要求学生。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够直接、深刻、持久地影响学生。

其次,要有深厚的业务知识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必须是活水源头”。我意识到,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在我当民办教师两年的时间里面这点我深有感触,记的是在一堂英语课上有几个学生问我几个单词,我看了傻眼了,我根本没见过它们,害的我在三尺讲台上面不知道该如何做?因此,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另外,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我每周去听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吸取新的知识。我现在比刚进学校的时候讲课就好许多了,刚进学校的时候我讲的课很乱,讲完了我自己觉的讲了些什么都说不上,更不要说什么难点重点突出了,所以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己不断的研究,加强对教材的驾御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三,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好,感情不深,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挑剔的眼光来看教师。这样,教师的学问再深、再博学,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我在李寨寄宿制实验学校里面才体会到的,我教的是五年级的英语,在我的班里面有个学差生,作业从开学到现在基本没做完过,由于我的年轻气高把他狠狠的批评了几次,到后来他是越来越不如以前了,经过我和他好几次的谈心和平时对他的关心他竟然在期终考试的时候从班里的倒数学生成了顺数第六名,做为一个老师有这样的学生就很满足了。因此,爱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记得还有一次,我在担任自然课的时候,一名同学的思想认识偏颇。课后,我找她谈了话,指出了她考虑问题的局限性与极端的误区,当时,我觉得自己只是尽了一名教师的责任,而没有想到,在学生心里,却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更加尽心地爱他们。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感到,这种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在是多么的重要。第四:是要做一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教师。当一名合格教师是非常辛苦的事,当一名优秀教师会更辛苦。作为一名刚刚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自己来说,面临着正确定位的问题,把教育的事当做学校的事来做,是得过且过;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是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的真谛。在经济大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不会产生敬重。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做一名有为的人,要奋斗,要拼搏。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工作中能否作出成绩,态度占85%,知识和智力只占15%。可见,一个有为的人必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教育责任心的教师,首先是对自己负责,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负责,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而对学生负责,就是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快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成熟的、具有专业本领的教师。教育事业事关民族兴衰,一个教师还要具有国家责任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总之,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更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第五:是要做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有所追求的教师。当前,我们的工作是繁重的,业余时间很少,然而业余时间如何安排、怎样度过?有可能就是我们之间产生差别之所在。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学习的读书人,只有不断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事,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你就能为自己的教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业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养成读书充电的好习惯。有所追求的教师不仅要读书,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我认为我们刚工作不久的教师应是最富有创新资源的群体,自己精力充沛、富有活力、知识更新快、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只要我们善于积累、善于总结、反思和提升,就一定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第六:是要做一个自我约束、表里如

一、脚踏实地的教师。在以前的老教师里面有个别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资格老,例如上班迟到一会儿、下班早走一会儿,没什么,孰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上放松自己,越放越松,到头来一塌糊涂。犯错误是正常的,更是可以原谅的,但绝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要真诚坦荡,表里如一。这个在社会上各个行业都是能吃的开的,不可缺少的。做事情更不能急功近利,走歪门邪道,尽管社会上有走后门找人办事的,但是大多数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来的,所以要靠积极进取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如一次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就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工作态度。所以我要做一个自我约束,表里如一,脚踏实地的老师。

相信我会在农村的小学里面会依然继续在农村的家里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学习充实自己,时刻把我的事做到最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时间是从来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的”。今天,我在思考如何做好一名教师,那么,明天我们又该怎样做呢?不过我想,只有今天做好了教师,才会有明天更好的教师!

(2)在你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内容? 教学方式应实行哪些转变?

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到“会学”,而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为学生终身学习积淀一定的基础和方法。凡是学生能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凡是能够让学生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能让学生动脑解决的,尽量让学生动脑解决;凡是能让学生归纳的,尽量让学生归纳;凡是能让学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讨论。在教学中努力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力求做到即讲求质量,又注重机会均等,让学生共同发展,摒弃一讲到底,一切从教师主观出发的做法。

也就都是说应该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课堂上应该转变观念,大胆放手,创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气氛。

(3)成功的课应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经常实现 ?

不管怎么说,要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肯定离不开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可是,老师究竟要怎样讲解教学内容,才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呢?对老师来说,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解读,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前因后果式的联系或者还原,从而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老师们更关注的是前者,一提到课堂教学,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来重新解读教学内容,尤其是如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重新讲解或者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甚至用学生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似乎这样的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在目前的公开课中,课堂教学形式越发的多样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也份外热烈,但总觉得这样的课堂少了一点什么,可能就是缺少对教学内容在内容上的深化吧。

要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只是把教学内容进行形式上的解读和重组,可以让学生暂时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但不管老师用多少种方式来重新解读和重组教学内容,学生都只能把教学内容理解到教材的层次,很难把教学内容理解到更深的层次,很难把教学内容应用到更自如的程度。当老师在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不管都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朗读这首诗,也不管老师把这首诗的内容讲解得多么的到位,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都跳不出这首诗的内容;但如果老师能够把徐志摩写这首诗的个人背景和时代背景讲清楚,还会把与徐志摩同时代的诗人和他们的诗作都拿出来比较比较,这种方式不但会加深学生对《再别康桥》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同时代的诗人和诗作的特征。相信这样的教学,一定比让学生背诵《再别康桥》,然后逐字逐句地订正更高效哈。

5.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的理解 篇五

摘要:本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与设置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研究性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2001年9月起,我校按照教育部2001新的课程计划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现在我们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思考总结出来,请兄弟学校的领导和专家给与指教。

一、课程设置的总目标与设置原则

依据教育部开设该课程的宗旨,同时参考当代学习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学习》等文献资料,我们确定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的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以人为本,综合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类似于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学习的要求,并将逐步形成一种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欲望。

2、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目标:

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存,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所需信息,并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3、研究性学习的人际目标: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此过程中发展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

4、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目标: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等,同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工作,我们在选择与确定课程内容前,事先制定了以下原则:

1、开放性: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经途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参与性。

2、实践性:综合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要亲身体验、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探索各类综合问题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安排实践性或者指导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的时间基本保证在整个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特殊情况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该课程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3、综合性:综合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不能简单地分科进行,而要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高度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强调课程的整体性。要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

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既要注重一般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应注重科学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4、可行性:依据学生年龄与心理发展特点,注意由易而难,由近及远的策略。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校本地的具体条件做出适当的安排指导,以保证实施。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依据课程目标,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综合性知识)、能力培养。这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所有核心概念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掌握了这种研究方法以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平时的分科学习方法不同,强调的是小组研究学习,该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的过程,思考性探究是该学习的核心,它包括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学生在小组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发现、理解、调查、设计、讨论、评价等种种方法,而且要学习合作、宽容、接纳、竞争、创新、自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人文的精神。

2、综合性知识作为现实问题为综合研究性课程提供了理论背景,并以核心概念为主,形成比较统一的整体。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较为抽象的核心概念,它们基本代表了综合知识的核心思想。这些核心概念不能用分科教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以现实问题为依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它们,并进而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另一种属于事实性概念,它们可归于正在研究的问题之中,如朝鲜半岛问题、温室效应、生态入侵等等。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学生的生活。一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大连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如气候、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大连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经济问题、社会政治问题。三是以“人与自我”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这些概念是在研究中确定的,教师所作的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讨论这些概念、如何查询与此相关的资料。

3、个性品质、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学目标中不能十分具体地表现出来,但是在学生进行的所有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作为较深层次的观念目标,可以考虑请一些专家来作专题讲座,加以促进。

三、综合研究性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课程的组织: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开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师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各学科教师本来就已担任学科教学任务,况且这一课程还没有人承担过,教学资源的缺乏是这门课困难重重。因而课程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拟成立综合研究性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程教学实施组、专家顾问小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室等共同领导。科研课题组负责研究课程的开发与实验、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编撰、课程评价以及师资培训等工作;教学组负责实施具体教学工作(当然,课题组与教学并不截然分开);专家顾问组负责科研课题的咨询与指导,同时也担当一部分相关讲座。

2、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有:综合研究性课程总论、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问题研究四部分,每一部分教学都突出课程宗旨与总目标。

(1)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的缺乏,这一课程主要由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中的几位教师承担,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①主题报告:以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案例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目的在于介绍背景知识、成功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②范例教学:介绍研究方法以后,分发相应研究材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与范例进行模拟研究。教师的角色是提供范例与学习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模拟研究中掌握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社会调查法、等量实验法等;③小组研究性学习:以2-5人的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内容包括: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等等。教师的角色是小组的参与者与资料信息的提供者,学生自己选出的小组长负责研究进程的管理,学生是学习研究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学习角色的转变,了解与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体验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合作精神的形成。

④课堂论辩会议:以大课的形式进行论辩,各小组将已经完成的各项研究计划或中期报告,在讲台上向全体学生汇报,然后,由学生自由提问答辩,从选题、研究方法的选择、资料的可靠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问、分析、论辩。教师的角色是会议的主持者(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过,教师还需要提供深层解释与在解释中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每一位在台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在台下的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论文答辩的方式、方法,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合计性发言论辩的思考能力,以及在公共场合文明、坦诚的表达能力。

(2)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每一位教师开设这门课的首要工作,因为没有相应的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我们考虑到既不能脱离中学现阶段的分科教学,也不能将分科教学的内容搬到研究课中,于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选择相应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三方面是:历史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历史社会问题以历史学科为依托,兼顾政治、经济等学科内容;自然科学问题以物理学科为依托,兼顾数学、化学、天文等学科;生态环境问题以生物、化学、地理学科为基础,由分科到综合。教师讲授时,以这三方面问题为基础,学生选择课题时,先从分科问题开始,再从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各研究组在登记时,要进行相应的归类,即看看属于哪一类问题,适合采用哪些方法。当然,不论研究什么问题,目标是相同的,即都要学会上问题到的教学目标。

(3)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全新的综合研究性课程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我们从综合研究性课程概况开始,先后安排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三类方法指导性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课题选择与确定、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查阅课题相关资料、文献分析、数据初步统计等研究方法。

3、课程的评价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评价是达成其课程目标的重要步骤。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研究性报告与研究者自评、互评的形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会评价也是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性报告与自评、互评的所有资料都采用研究性档案的形式,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展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性档案,并作为最终总结性评价(等级制评价)的主要依据。

教师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报告的评定,主要对研究的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告进行评定,内容包括:选题(内容、表达)、计划(文献分析、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过程(相关资料全部附录在报告后面)、结论、资料等;第二,综合能力的达成,一般一学年一次,采取不定期的方式,但主要放在下学期。

四、综合研究性课程开设的初步成果与今后设想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们体验到了研究性学习带给他们的欣喜,全校共组织了154个研究小组,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完成历史社会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78个,自然科学问题的中期报告39个,学生的研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初步研

究成果可以从学生的研究报告中体现出来如:《大连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京杭大运河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这世界是否安宁?--20世纪人类各种灾难的分析》、《巨人的握手--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初探》、《中国近代早期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先进性》、《大连开发区旅游的构想》、《脚本DOS程序的防御》、《仔猪下痢的防治》、《迪斯尼乐园-我的梦想》等等。我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大连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区)二等奖,《脚本DOS程序的防御》等三项课题获得了大连市一等奖,《同学录的语言设计》等三个课题获得二等奖,《仔猪下痢的防治》等三个课题获得了三等奖。我撰写的《充分开发社区科技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意义》一文获得了2002年全国科技辅导员论文大赛(赛区)一等奖。

尽管我们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说,课程建设还很不完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对今后的课程开设有以下设想:

1、完善小班化教学。进一步完善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尽可能针对所有学生所选课题进行详细的指导,同时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机构,由研究小组与学校分别建立研究性课题档案。

2、建立开放的研究与资料信息查询机构。适当开放理化生实验室,建立相应的资料库。资料匮乏是讲授研究课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许多问题理论可以讲清,但如果没有实证材料支持就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建议学校尽快建立相应资料系统,除增加图书期刊等资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好的光盘、课件等,并应尽早实现电脑广泛上网,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建立健全课题指导的教师、指导教师、顾问与管理人员的配套体系。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研究课教师都是兼职劳动,本有专业课务在身,工作繁忙,对科技、人文方面的新进展不可能时刻把握,囿于学识,也未必能把所有问题讲清讲透,学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多请有关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主持课题研究、评价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3、陈侠 《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钟启泉 “国外科学素养学与理科课程改革”,《比较教育研究》,1997(1)

5、杨章宏 《教育实验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6、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6.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六

对“研究性学习”中几个关系的认识

浙江省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厅教研室 韩颖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省从处秋季高一年级开始将执行该教学计划,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面向所有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正向我们走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设置和渗透在各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之间具有怎么样的关系?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应形成怎么样的关系?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策略和收效。

一.对独立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各学科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这种改变,是当前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目标,也是各学科教学的任务。从学习的意义看,学生的任何学习,包含了“接受学习”,也应该包含“经验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成份,在学科学习中,回避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削弱了学习的丰富生命,这也是学生对某些学科学习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从教学的意义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地寻找和发现知识、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能力。因此,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完成的任务,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保障措施类似于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建立深圳、浦东等经济特区一样,以特区精神和在特区创造的经验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研究性学习”课程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活动机会。从知识域限角度看,基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往往是综合的问题,在各学科中受到本门学科知识体系、逻辑体系和方法的限制,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打破学科界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从学习机会角度看,由于规定了一定的课时计划,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集中的训练、展示时空。因此,设立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更有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之所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突破口,是由其课程价值决定的。

7.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七

一、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他主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自主学习, 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主体性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教育的“受动性、依赖性、同步性”, 自主学习有“能动性、独立性、异步性”三大基本特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伙伴及学习问题。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保护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乐学、愿学、会学。

二、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 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而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的排列形式有了变化, 而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学生不但自己要学习, 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生学习, 以全组每一个学生都学好、学会为目的。教师则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和评价。因此, 合作学习具有“互助性、集体性、责任性、社交性”四大基本特点。开展合作学习, 首先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或明确的问题, 合作前进行合理分工, 让每一个学生在任务或问题中都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 活动中互相支持, 互相配合。其次, 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加工, 对活动的成效进行共同评价, 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合作精神。再次, 需要教师长时间精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教师要经常性地、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表达、敏于表达、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三、探究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如“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教学方式以模仿加记忆为主”等等。在这种状况下, 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质疑性、创造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 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为此,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自主发展, 因此, 它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四大基本特点。倡导探究性学习, 首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 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鼓励和支持学生敢于提出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其次, 教师要教给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辨析”、“启迪质疑问难”等都是几种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只要长时间培养,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8.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八

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某班在“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探寻黄河文明】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那里有流传很久的历史传说故事,有古老的战场,这些都是黄河文明的.见证。请你跟随班级一起走近黄河文明,列举黄河文明的历史事实。(各列举一例)

我列举的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积累的有关黄河的古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传承黄河文化】黄河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孕育了中华的文化,有许多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都与黄河有关,请各列举一例。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保护黄河母亲】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两岸百姓对其近乎漠视的污染和掠夺日日威胁着这条母亲河的健康。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为保护母亲河提出两条建议。

我的计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动一:郑国渠的故事。巨鹿古战场,官渡古战场

活动三:(1)黄河两岸多植树造林(2)提高农田灌溉率,节约用水,缓解断流。

9.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九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半个世纪以来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从理论渊源上来看,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对它们的继承和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和现代科技日益发展、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科学发展、永续发展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我党对当前形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论断,充分显示了我党准确判断和把握当前时局、积极稳妥、合理有序推进我国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和一贯传统。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历史赋予我党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形态。

通过近期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集中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我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归纳如下。

首先,从思想认识层面来说,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积极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纵观我国建国以来发展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都和“发展”这一要义密切相关,“发展”也一直是我党历任领导人最关心的历史使命,从毛泽东主席对发展道理的哲学阐述到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平易论断,再到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建立,无不体现了我党对发展任务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作为我们个人,发展更是伴随我们的人生历程,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才能在处理各项事务时具有预见长远的意识,及时预见困难,掌握主动;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才能认清形势,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的事业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应对各项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种坚定信念建立的基础来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层次的指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用正确的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将这种思想转变成实在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指出了行动的纲领和具体的措施。经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可靠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决心和信念,为我今后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进一步培养和完善指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

其次,从行动层面来说,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在做人和处事方面有了的感悟。

10.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十

一、学习型团队的核心理念与特征

学习型团队的核心理念就是是学习。反观人类进步的历史, 其实就是一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历史, 时间证明,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组织团队的发展都与学习息息相关, 如何不断的学习是个人和团队进步的基石。在电气车间的学习型团队建设过程之初, 这种理念就深入人心。

创建学习型团队,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学习型团队?同时让这种理念与思维为本团队所接受。学习型团队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系统动力学就是由他开创的, 属于提供人类动态性复杂的重要方法。1965年, 其发表的《企业的新设计》通过对系统动力学的运用, 具体形象地构想出企业组织在未来的形态, 即信息化、公开化, 以及工作伙伴关系。其对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有了最初的构想。从理论上讲, 学习团队属于能够获取知识、创造知识, 以及转移知识, 并且能够运用知识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形式。在学习型团队中, 团队成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创造有意义的结果, 锻炼出一种全新而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了团队的抱负共同努力,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从系统来看, 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而且能够改善自我, 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最终获得成功。

但是, 在实际的团队工作之中, 很多同志们每当讲到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时, 就会讲到如何组织企业职工进行全面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培训。这样的情况足以说明很多同志对学习型团队的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理论的理解上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 仅仅是从名称上理解, 望文生义而已。事实上, 不论是学习、还是培训, 都是学习型企业创建的重要内容, 但不是唯一的内容, 更不是本质。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创建活动就会走入误区, 甚至搞成又一场形式主义的学习运动。

学习型团队有不同的分类。从理论上来讲, 属于是管理理论的一种, 而不是一种学习方法, 更不是方法论。从特征上来将, 学习型团队更强调弹性管理、层次化管理, 以及自主创新性管理。学习型的团队理论认为, 学习型团队的主要特征就是善于学习、勇于学习。而学习团队的本质特征则是不断变革, 其是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永恒主线。学习型企业的基本特征是全员善于学习, 团队的整体学习力和创新意识持续增强, 不断突破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在创建学习型团队时, 要正确认识学习型团队的“学习”所包含的新内容。学习型团队的“学习”与以往所讲的“学习”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学习与工作不分离。即要把工作的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 在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学习、提高, 把工作学习化;又要把学习看作与工作一样, 提出要求, 进行规划、检查、考核, 将学习工作化;二是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 它更强调团队的学习、组织的学习和所有层次上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彼此连接, 实现信息反馈、交流与共享, 为企业、个人带来新的创造能力。三是学后要有新行为。学习型企业强调“习”大于“学”, 强调学习后要产生新的观念、新的行为, 产生变革的重要力量。这就是说我们要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保持持续旺盛的学习力。尤其是企业决策层领导要注重学习和掌握国家政治方向、大政方针及现代企业管理和同行业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 引领企业不断追赶时代潮流, 使广大员工保持旺盛的学习力, 使企业保持永久、持续和健康的发展态势。

二、学习型团队创建在基层深入开展的现实意义

有资料表明:世界500强企业, 平均寿命只有40~50岁,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3~5岁, 民营企业为2.9岁。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和短暂的寿命, 迫使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 这就是学习型团队管理理论。学习型团队 (企业) 是90年代后期兴起的管理科学, 已经受到众多管理学家和企业管理者的瞩目:大批理论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有人预言: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团队。而在企业内部, 创造一个个基层的学习团队, 才能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打造出较为完善的学习型企业。鉴于此, 笔者以为, 在基层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 在着以下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 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活动创新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不断融合、相互渗透, 各种创新活动不断集成, 越发社会化。创新平台的搭建必须要将各类型的人才视为核心, 保证学习型创新团队是由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组成的, 不仅具备创新前言阵地攻克的能力, 而且能够满足科技发展综合化的需求, 将新时期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当之无愧为区域创新的关键力量。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 建设一支学习型团队, 是当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 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 在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作用下, 行业发展危机四伏, 而在在企业内部之中, 同时存在着自主研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不充分, 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 其根本原因主要就在于创新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而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要能够发动全员、凝聚大家的力量, 从基层开始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 建立起一支高水平、敢创新的团队, 这才是能够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新模式, 是将各类型人才大力整合的有效途径, 能够发挥出整体优势, 更是推进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 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任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 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 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 敢为事业用人才, 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所以, 要让各类人才皆可成才, 就要从基层做起, 从基层的各个部门开始, 建设起一批优秀的学习型团队,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习型人才队伍, 同时, 这也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基层创建学习型团队的途径

1. 创建学习型团队要营造良好的团队文化, 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团队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确立企业的战略目标, 营造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价值体系。这是创建学习型团队的基础, 一个团队经常以规划的宏伟蓝图教育员工, 并以相应的价值体系评判员工的工作业绩, 激励员工都为共同的愿望而努力奋斗, 要经常地使职工感受到他的工作为企业实现共同的目标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要经常地宣扬团队共同努力的效果, 而不要过份地宣传某一些特别优秀的个体和领导人物, 这将能够大大凝聚员工的力量, 使员工为着共同的目标协调工作, 使个体利益与企业利益趋与一致, 在追求共同的奋斗目标的过程中, 形成独具特色的团队文化和精神, 全体员工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必然会激发学习的欲望, 不断开拓创新、超越自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运输部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培养一流人才, 提供一流服务, 创造一流业绩。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 使每一名员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都逐渐与实现共同目标的愿望相吻合, 促使个人价值与企业利益的有机统一, 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 全体员工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开拓创新, 研究出了以员工命名的工作法和专用工具, 自主进行了机车变频电气改造、快装快卸作业法实践、对站场系统改造, 同时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自主管理与创新成果, 使中州分公司运输装备、运输能力与控制系统含金量大大提升。这都是基层创建学习型团队结出的硕果。

2. 创建学习型团队要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

激励机制的建立要做到客观公正、合理适用, 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想来, 通过“物质和精神”的激励, 使全体员工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事业心,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以制度的形式把群众性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指标竞赛等活动确定下来, 每月都要开展评比活动, 并给以丰厚的物质奖励, 对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还以研发人员的名字命名, 各基层单位更是上行下效, 大力开展各项技术创新、五小十个一活动、“七个减量八个提高”, “创造价值、消防浪费”这些活动与举措, 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使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创建学习型团队要设置有效及丰富的载体

如上所述, 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不能够局限在以往的学习型教育培训模式, 更应该以团队的工作特点与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学习观念、学习机制, 以及活动形式等进行不断的创新, 坚持团队人员教育模式与培训模式的丰富与完善。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应该在充分利用以往载体的基础上, 比如专题培训、探讨会, 以及网上教育等各种学习模式, 更要将学习渠道进行扩宽,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 尤其是健康向上、喜闻见乐的文体活动, 做到寓教于乐。

4. 创建学习型企业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所谓信息化, 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来采集、存储和检索信息, 利用电脑程序来协助人们处理和交流知识, 扩大人们的知识存储量、提高知识更新速度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从而以极快的响应速度来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厚积薄发奠定智力基础。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 如果我们不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必将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落后与时代, 因此,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也是创新企业管理思想的有效载体。同时, 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各单位、部门改变现有机制和观念方面的阻力, 填平工作中相互衔接过程中出现的“真空地带”和阻隔的鸿沟, 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1.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十一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很必要。本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初探其实施步骤以及在其实践过程中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本文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 数学教学

1.引言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型学习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

本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把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作为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种新的探索。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

研究型学习课程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在选择和设计研究型学习课程内容时要在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探索发展、共同完成。

(一)学习内容的综合交叉性和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不仅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有一系列社会生活。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把综合开放性延伸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现行教材提供的大量素材,加以发掘改造。

(二)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学生通过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求正确结论。同时,研究型学习课程重视知识技能的实践。教师依照教学内容设计出问题,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和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研究型学习课程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学生要在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总之,研究型学习课程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课题研究为内容,以师生共建为特色,以探索活动为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

3.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实践中的实施 3.1实施步骤

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实施一般要经历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交流研究成果等程序。

首先,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发现“不协调”,形成认知冲突,诱发其探究动机。同时,选择课题本身也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确立课题的时候,要提供一些问题选择指南,指导学生从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中、数学应用中、跨学科选择中确立研究课题。为保证研究型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要教会学生制订研究方案,其中包括:项目名称、课题小组人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制订的研究方案可以根据课题的具体内容而开展。在确定研究课题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成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型学习课程的教学过程。当学生完成活动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研究成果,对学生的研究成果、汇报交流情况作必要的点评,突出激励性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互评。3.2过程思考

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实施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

键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研究型学习课程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接受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结合、过程和结果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接受性学习具有获得知识效率高,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扎实等优点。研究性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妥善地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过程与结果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过程好才能取得好结果,为了取得好结果才会重视并努力地去搞好过程,过程可以培养人、锻炼人,结果可以鼓舞人、激励人。

(二)对教师的新要求

在高中推行研究型学习课程,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这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了解、熟悉、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研究型学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组织者、创造者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人生观和学生观,了解教育评价的功能,正确使用评价手段。4.结论

12.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十二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涵义为面临变遭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知识管理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与之相对的传统组织设计的着眼点是效率。在学习型组织内,雇员参加问题的识别,这意味着要懂得顾客的需要。雇员还要解决问题,这意味着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一切综合起来考虑以满足顾客的需要。组织因此通过确定新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来提高其价值。它常常是通过新的观念和信息而不是物质的产品来实现价值的提高。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以上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概述。通俗的来讲,学习型组织就是能持续进行组织学习的组织。组织学习,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能力,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的过程。

学习型组织并不是仅在企业中才有,它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学习型人才,可以扩展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等等。简单的内涵却有广阔的应用。

对于学习型组织中的人来说,首先,组织要求其增强适应改变的能力;其次,不仅个人学习,还要集体学习;最后,用学习的成果来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效能。对于组织来说,是让整个组织学习来适应外在环境。这一理念与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寓意不谋而合,要想找到新的奶酪,必须有嗅探变化并适应的能力,其具体方法便是不断学习。学习型组织的要素:

1、拥有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机制;

2、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

3、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

4、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

5、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

6、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1、精简学习型组织的精简是学习基础上的精简

2、扁平化扁平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概念。一个企业中间管理层越少越好。好的经营理念、决策意图很容易传达到操作层,基层员工许多好的想法也可以很快传到决策层,上下组织互动,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3、有弹性弹性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新的名词,就是适应能力。

(1)持续准备(2)不断计划(3)即兴推行

4、不断自我创造学习型组织是能把学习不断转化成创造未来、创造自我能量的组织。

5、善于学习企业的成功靠创造性的人才。

6、自主管理企业要成功,必须让员工参与进来,给他们自主管理的机会,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果,让他们体会到人生价值,于是他们就乐于奉献,领导也就成功了,企业也就成功了。

学习型组织的学习

1、工作学习化即把工作的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

2、学习工作化即把学习如同工作一样地要求。

3、在所有层次上学习学习向更复杂的共享性的水平推进,也就是:个人、组织、团体、更大的业务单位、用户、供应商,然后扩展到其它社会集团。

4、产生变革的学习几乎所有的学习型组织,都追求着某种变革。单是渐进式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用根本不同的新方法理解组织和工作并重新构筑战略的学习,才能给组织带来新的能力。总而言之,学习型组织是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它能让组织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并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创造未来。

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困难的分析

时下,官僚化组织已是根深蒂固,严密而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仍是当前大多数行政组织的结构。这种结构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和他的优点分不开:组织的严密性,管理的非人格化,技术的高效率和统治的知识化。官僚化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制和专业分工。

1.组织的敏感度取决于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传递的速度,组织中大量的信息分散在组织与产品、市场和客户相关联的组织界面中,即处于一线的员工头脑中。这些信息能否顺利的传达到组织的决策层,取决于组织权力与知识的匹配程度、信息渠道的畅通、领导风格和管理制度的宽松性。科层制组织具有严格的等级权威,坚固的管理制度和冗长的等级链,这对于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尤其是从下至上的传递和沟通极为不利。

2.如何协调集权控制和自主创造之间的矛盾

在科层制组织中,权力向金字塔的顶端集中,根据管理层级的职责下放相应的权力,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决策权力降低到最低,工作人员只对直接与工作职责有关的问题按照既有的规章作出反应,人们有严格限定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创造力的发挥需要宽松的环境、适当的决策权力和比较自由的工作安排,而科层制组织恰恰是以严密、严格的管理风格和制度见长。

3.如何在扁平化的组织中提高效率和执行力。

普遍的现象是,当一个组织没有一个下达决策的人的时候,会产生责任分散效应,有可能每个人都认为决策与自己无关,或者几个人固执己见难以达到统一,从而造成效率的低下。

4.如何协调职能壁垒与知识转移之间的矛盾

知识转移是学习型组织的主要功能之一。它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深入了解,这对于科层制严格划分的职能部门和缺乏横向交流的组织结构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

组织中的成员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创造成果分享给其他人,好比知识产权一样,个人获得的信息是否可以无私的公开给他人。

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现代企业实践有一些重要的作用,是对现代管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首先,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学习是现代企业的一项基本的职能。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生产出产品或提供服务,以赚取利润;但现在企业有一项更重要的职能,那就是要成为高效的学习型组织。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说产品、利润不再重要,而是因为,在未来,如果没有持续学习,企业将不可能赚到任何利润。在知识信息,企业是知识、信息与资源的结合体,企业为求生存,就要求组织不仅是处理信息的机器,而且要善于创造出新知识。学习型组织追求不断的学习来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

其次,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未来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学习型组织强调个人与组织的自我超越,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发挥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要素—人力资源的真正潜力。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在于使组织成员在组织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而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只有在学习型组织中,员工和组织才会真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企业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以及顾客的日趋成熟,企业组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跟上顾客需要的变化,保持竞争优势,公司必须具备越来越强的能力。学习型组织强调团队学习与不断改善的心智模式,使公司里各部门的人紧密协调,配合无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学习型组织对环境的变化反应更快,而这也是学习型组织提倡的建立共同愿景与系统思考的精髓所在。

最后,实践学习型组织可以使企业不断获得发展。在动荡的市场竞争中,惟一的制胜之道就是培养企业组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来源于对难以模仿的知识、技能、资源与核心能力的占有。因此,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需要企业比竞争对手能持久地创造出核心竞争能力;需要企业至少占有一种核心能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和环境条件,所以组织必须不断地强化核心能力。同时指出有两种途径来开发核心能力:一是开发和学习新的能力;二是强化现存的能力。另外,在当今社会,创新是任何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不断的创新是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学习型组织通过持续的自我超越、不断改善的心智模式以及团队学习,从系统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愿景。可以这么说,组织学习就是不断地利用知识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显现为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与服务,实现企业组织永保青春的核心竞争力。SONY就是通过组织的不断学习与不断创新,开发出市场所没有的,但却符合顾客潜在需求的WALKSMAN,形成SONY技术创新领头者的良好形象。

13.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篇十三

关键词:情感教育,自主学习,引导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 为配合高职教育关于“培养21世纪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一线科技实用型人才”的最新理念, 在Flash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的课程目标已经更改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 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从以前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从以前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即考试成绩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探究能力、创新发展能力, 这样才能使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使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自主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 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1 如何在Flash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 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 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 发展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够引起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培养并保持兴趣的持久是很重要的。 (1) 以游戏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玩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实践证明, 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Flash,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情趣盎然。 (2) 以多种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 有了学习的成就感, 就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会成为一种外在行为目标的诱因,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愿被老师肯定的愿望, 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激励的手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大胆实践, 体验成功。 (3) 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有直接关系, 学生通常喜欢哪位老师也往往会喜欢这门课, 可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何等重要。所以, 教师应真诚对待学生, 坦白的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交流。在学生的面前笑口常开, 与学生平等相处, 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积极的情绪, 学生在融洽、默契、和谐的心理环境中能够轻松、愉快、大胆自然的和教师接近、交流, 使学生更乐于学习、乐于想象、乐于创造。

2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差异、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提倡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教师先提出问题, 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例如如何分析问题, 可采取哪些措施) , 再让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自主获取信息, 解决问题,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下面是“飞舞的蝴蝶”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2.1 导入

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个Flash动画, 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同时让学生通过时间轴看到, 这是利用引导层动画的方法制作的。在Flash动画里, 如果我们要制作运动的物体, 利用逐帧制作的方法很麻烦。而Flash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制作补间动画 (补间就是补足区间) 。那么如何制作一个补间动画呢?我们可以先简单的向学生介绍课本中的补间动画, 再让学生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学习。

2.2 新课内容

我们只需要制作开头的第一帧和结尾的最后一帧, 所有的中间帧的变化交由补间命令来完成。Flash会自动计算该对象的所有补足区间位置, 从而制作出平滑的动作动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通过补间动画制作蝴蝶飞舞的过程。

(1) 蝴蝶直线飞舞:先导入一张花丛的图片作为背景。再插入一个电影元件, 导入一张蝴蝶的gif图片。返回舞台, 在第一帧, 将库中的蝴蝶电影元件拖入到舞台的一侧。在动画最后一帧插入关键帧, 将舞台上的蝴蝶拖到舞台的另一侧。最后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在实际生活中蝴蝶飞舞不是直线运动而是一个曲线运动。那如何让蝴蝶进行曲线运动呢?可以先介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然后得出结论:我们只需要添加引导层, 然后让第一帧和最后一帧吸附在引导线上就可以了。

(2) 蝴蝶沿导引线飞舞:先添加运动引导层, 绘制引导线。然后把第一帧的蝴蝶移动到引导线一端, 把最后一帧的蝴蝶移动到引导线另一端。

2.3 课堂总结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练习并思考。通过设问和有趣的动画激发学生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然后带着问题观看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寻找解决途径。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动作补间及引导层的涵义, 并把操作技能落实。

3 结语

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 新的知识、新的技术让人目不暇接, 新的软件也层出不穷, 学生只有掌握了自学的方法, 才能不断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所以, 课堂教学是为课外的自主学习以至终身学习打基础的。课外的自主学习更为重要, 那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 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取。因此, 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同时多去上网搜索资料。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Flash的兴趣, 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 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主动参与、增强自信心、自主合作、创新思考等几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基础差异比较大,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有的学生需要的时间比较久, 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如何能体现层次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另外, 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真正形成,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设计更适合自主学习的课程内容, 如何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怎样提高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将自主学习真正的落到实处,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高菊.浅析Flash动画短片的创作流程[J].科技资讯, 2009 (33) :184~185.

14.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认识和思考 篇十四

一、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大意义

总经理***提出的“四个过渡”之一,就是“未来发展由适应型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过渡”。特别强调一要终身学习;二要全员学习;三要团体学习。在总公司“增强党建力,培育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中,对学习的问题也提出要求,即:做到深入学习;做到深入

人心;做到学以致用。高伟书记在五届二次职代会讲活中也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是我们企业文化创造的优势,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把它坚持好,发挥好,利用好,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打造出强劲的文化优势。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待学习这个问题,总公司党委站得更高,思想认识更深刻,对未来的思考更长远,是一个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前瞻性的战略决策。

心里学研究证明:人所具备的能力和他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可见认识面越广,对问题的分析就愈透彻,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就会越高,从而做出的决定才可能是科学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学习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热切的期望,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实际的而不是空洞的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并指出,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当时我们党只有几万名党名。会战时篝火旁学两论,大家以“大地当书房,有空读几行”的满腔热忱,围着篝火学两论,运用两论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处理会战中的困难和矛盾,统一了思想认识,解决了生产建设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为石油大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知识的积累在于学习,厚积而薄发;管理的创新在于学习,博学而目明;环境的适应在于学习,识已而知彼;应变的能力在于学习,思敏而路阔。在当今时代,社会的趋势是知识化,即产业知识化,管理知识化,业务知识化。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创新的氛围非常浓,不学习就要落伍,不创新就要被淘汰。在经济发达国家,昨天你是教授,今天可能是国务卿,昨天你是律师,今天可以当总统,基本上实现了领导学者化了。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尽快的从经济型、管理型转向知识型、学术型,努力做到全局眼光,战略思考,脚踏实地,追求价值。

二、在学习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致力于在学习中提高。目前,我们有些同志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习是个苦差事,贪图安逸不想学;觉得年龄大了,不思进取不愿学;感觉经验丰富了,自以为是不用学。为此,我们各级干部要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激发深入学习,努力实践的内在动力,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要求,当成一项历史责任,作为成就事业的第一需要,牢固树立学习即工作,学习即素质的理念,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学而不信,学而不思,学而不行的问题,增强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学性。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紧密相连,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要经常给自己出题目,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要增加学的“广度”。不仅要学政治理论,还要学习市场经济,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要找准学的“角度”。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有侧重的进行学习;要注意学的“深度”。不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要认真研讨,举一反三,不断开阔眼界,启迪思想;要加大学的“力度”。把学习同改革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在提高“五种”能力,增强“六种素质”上下功夫;把学习同企业经营各项重点结合起来,在理清工作思想,完成工作指标上下功夫;把学习同维护稳定大局结合起来,在增强政治敏锐性,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本领。

上一篇:乡镇党代会开幕式主持词下一篇:产后如何美化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