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课堂教学常规

2024-06-14

信息课堂教学常规(17篇)

1.信息课堂教学常规 篇一

富顺二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常规实施要求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勇于创新,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教师要把学生培养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一、备

根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学习要求认真备课。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研组的活动计划。参照教材体系与内容,联系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单元、项目、活动或一节课制定准确、具体、适切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出发点,以“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学生特点对教材的结构、内容进行重组和调整,明晰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写好教案或教学设计,形成有鲜明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必须写好每节课的教案。教案应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他课件板书等。教师备课一般应超前一周。教案一般都应写详案,课堂教学实施完成后应进行教学反思或教后小结。

三维目标的描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而非教师,通过描述他们完成学习后的行为表现来反映教学要求。行为表现尽可能易理解、可实现、能评估。

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要合理,方法要合适。如实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根据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可行的学习项目,小组中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能够相互补充和完善。切实落实两纲精神:要注意挖掘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因素,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创新给当今社会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逐步形成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对课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要提前测试,充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好切入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实践的针对性、过程性、有效性和发展性,实践的难度应呈梯度性。制定好评价体系:以“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出评价体系,将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要把评价方法融入到教案中,切切实实地实施好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至少每两周活动一次:要根据市县教研室的工作计划要求和学校的实际,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有具体的研究新教材教法的课题,并有创新形式的备课组备课活动;积极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二、上

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兼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素材,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教师应采用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对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进行实践与探究。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必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固定模式,教师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的体验、实践和感悟。讲授和实践体验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融合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具体的技术操作问题可以集中进行讲解和实践,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分散练习,逐步提高。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讲解应准确、严谨,同时要通俗易懂,又不影响概念、原理的科学性。

教学巡视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反馈信息,既要抓住普遍问题,以解决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也要抓特例,将其变成对教学有用的鲜活的资源,进行引导、应变与拓展。教学指导要及时,从学生的讨论、回答、操作、作品、练习中,敏锐地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指导;教学指导要以启发为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指导要全面,不仅包含对知识的解释、对操作的示范和指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和规范的指导,例如:探究的方法、合作的技巧、交流的规范等;教学指导要有针对性,个别指导与共同指导相结合。此外,要充分考虑机房环境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调控课堂氛围和纪律。实施课堂学生学习评价,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之间的互助方面、探究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评价的作用,要有选择性地把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课外要求

信息技术要完成教材练习部分,对光盘提供的内容要完成。教师课后要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要安全地、完整地保存,并及时反馈。制定计划,鼓励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和娱乐。教师要写教后记,进行教学反思。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每学期写一片教学经验总结或案例分析。

四、评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保证。要改变单一的注重结果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发展性。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表现与提高,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运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起来,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要将评价的实施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课堂测试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练习、测试题的难度适当、有梯次,教师要认真评阅,及时分析讲评,并根据练习、测试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教学的措施。

五、教师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熟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生发展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规范、正确,资料的运用恰当有效,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要根据教学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

2.信息课堂教学常规 篇二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等一系列非常规突发事件频发, 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 我国制定了《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对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 为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 我国积极研究了民众与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与民众的应急通信同体系, 包括定位功能、电力供应、基站协同等。此外, 借助无线通信、有线通信、视频通信、数字集群、卫星通信等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通信设施, 这些都为为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但不可否认, 我国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通信较多问题。

1.1 指挥部门缺乏默契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但我国相关部门在现场指挥中“默契度”不高, 在信息共享和统一指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场的总指挥人无法获得及时全面现场灾情和救援的信息, 造成了突发事件现场组织与救援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面, 严重阻碍了突发事件现场的及时救援。

1.2 现场应急通信手段单一

目前, 我国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手段主要还是依靠卫星通信应急通信车, 无线互联网等通信设备技术还未实现全面覆盖。另外, 我国应急通信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 而对于乡县两级的建设还比较薄弱, 一旦突发事件在这些地区发生, 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将面临严重考验。

1.3 现场应急通信网络未形成标准化

在突发事件救援现场, 相关部门都拥有自己的应急通信网络, 部门之间未实现沟通, 也未统一的组建应急现场指挥信息网络的标准与规范, 造成信息网络存在随意性, 指挥部门没有形成资源共享, 信息共通, 造成了现场指挥效率低下, 增加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2 国外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建设中的经验

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建设一整套完整、可行、有效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 增强了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 应变能力, 减少突发事件对国家和民众造成的损失。

2.1 美国

自20世纪70年代加州发生森林大火, 美国开始研究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的、标准化的、过程控制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制, 包含“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为一体的ICS事故指挥体系, 一是设置专门指挥部门负责处理所有的突发事件;二是设计突发事件专用术语;三是实现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四是设计能够资源共享的现场指挥应急通信系统;五是保证资源的高效分配。在“9.11”事件后, 美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成立了国土安全部负责全面应急职能, 国土安全部办发布了《国家事故管理系统》和《国家应急计划》, 并于2008年12月进行了具体细化。

2.2 日本

由于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频发, 日本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体系建设投入了较大的精力, 在阪神大地震后, 日本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技术过硬的、功能齐全的突发事件信息通信体系。包括“中央防灾无线网”, 由固定的和移动的通信线路组成;“消防防灾无线网”可以实现现场多个救援机构的互通互联。2003年, 日本发生7级地震, 整个事件的处理迅速而富有成效。地震一发生, 核电站、列车、炼油厂等危险设施全部自动终止了运作;1-2分钟后, 电视上就出现了有关地震的消息及视频;10分钟后, 首都就取得了有关灾情的图像;一个半小时后, 政府部门就对外就地震情况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此外, 日本电信网络运营商在规划时就已经考虑对于突发事件的防控, 形成了多路由、环形传输线路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通信设施。日本公司为了解决, 突发事件发生时, 话务信息繁忙的情况, 设置了“171”突发事件应急通信和i-mode业务板块。“171”突发事件应急通信是指当突发事件发生后, 受灾人员拨打“171”留言后, 系统自动将信息保存, 当亲友拨打“171”时, 只要输入受灾人员的号码, 就可以得知受灾人员的情况。

2.3 英国

2005年7月, 伦敦发生多起地铁、汽车爆炸事件。事件发生后, 电信网络信系统发生了严重的拥堵, 导致电话系统中断。电信公司以“终止呼叫” (即自动停止一部分打往伦敦的电话, 但是不停止紧急呼叫业务) 的措施解决了这次电信网络瘫痪的事件。同时, 电信网络公司采用“半速率编码” (降低通话质量、延迟短信输送) 。为了保障指挥部门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援信息, 英国的移动网接入超载控制, 即拥有“SIM”卡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网络。此外, 英国还实行在爆炸事件现1公里内使用ACCOLC通信, 但是由于现场指挥混乱, ACCOLC并未实现良好电费效果, 其对人员救护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构建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的建议

为了保障政府部门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时, 迅速、及时、有效的开展现场应急指挥, 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可行的、成熟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因此, 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通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构建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通信体系的相关建议。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在原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关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的相关内容, 规定突应急管理的特点, 突发事件的总指挥部门、指挥人员、指挥的团队, 各部门的职责等。依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级别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 形成统一的过程化的现场指挥体系, 实现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资源共享, 信息共通, 充分整合各个部门的应急资源, 解决现场应急指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 实现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的高效率。

3.2 明确应急通信标准

近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的标准, 以确保应急通讯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同时, 结合新常态我国应急通信的现状, 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应急通信标准, 形成突发事件救援现场与应急通信网络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标准体系, 在突发事件指挥现场的通信网络的搭建过程中, 应实施网络规划和接口设置, 进而实现突发事件现场各类应急通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数据共享, 确保各个指挥部门的高度协调一致。

3.3 建立专门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体系

在现有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基础上, 我国应加快建立专门用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 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移动网络等一系列套完整的、可行的、全方位的专门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 运用专门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体系获取灾情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与兼容, 确保现场指挥人员获取更加及时、全面的信息,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3.4 统筹规划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

开展各级部门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建设, 统筹规划现有的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 实现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功能的有效整合与增强, 达到“多用户、多需求、多业务”的全方位服务, 并能够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同时, 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汇总与分类, 满足不同级别人员的需要。通过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的联合配合, 实现现场部署与指挥的实时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指挥系统 (ICS) 框架与功能[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2) .

[2]王海涛.应急通信的研究发展现状和技术手段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 2011 (5) .

[3]袁敏, 李红敏, 姚国章等.江苏省数字集群应急通信发展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4]刘丹, 王红卫, 祁超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组织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7) .

3.信息课堂教学常规 篇三

关键词:教学模式;PBL;学习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31-01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日常工作是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在电脑室或普通教室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课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课。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质量。

一、围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即信息素养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高中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生活上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是,能不能,会不会,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就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这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因此,科学有效的教学将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信息技術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及原则

1、基于问题解决来设计教学

问题解决(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此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也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此模式归纳为四个基本环节: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这一方法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特点非常吻合,它可以成为我们常规课堂的基本模式。举个例子,VB循环程序设计for… next,do while…loop结构时,老师先分好组,给所有同学简单的知识讲解后,接着提出编程问题:如,求100内不能整除3的数是多少?让小组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创建一个学生小组交流表达的平台,让小组最终形成结论,最后让学生的反思结论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种方式能极大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形式。

2、基于学习系统、学习主题、学习资源、学案导学来设计教学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学案导学指导下不断实践体验中提升,这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新课改对学生要求不再是以技能应用为主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布置一些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同时最好将软件工具的使用提供技术参考即技术支持给学生,方便学生查阅使用,最后一个环节,重视交流和评价,它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堂设计将是一个大量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的过程。资源整合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必将费时费力,而效果并不见得高。这时,基于网络学习系统的使用必不可少。

在线学习系统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这种在线学习方式是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学员应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的一种全新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应用学习系统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常规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在线学习系统:在一个校园局域网服务器中运行着学习系统,教师学生在此系统的框架内构建更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学习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学案准备、学习资源控制、互动讨论、作品提交互评、学分统计、实践考核、反思反馈、笔记提问、量表核定、数据管理等。它的作用显而易见:容易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学与教之间交流,激发

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评价更加规范快捷。实践证明,学习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各种类型的内容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大面积推广。

3、基于多种教学方法和交流评价来设计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教学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同步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多种方法有机整合,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则容易造成时间浪费;而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就无法完成,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汇报交流与评价这一环节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学生上台讲演自己的作品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督促,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能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师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点评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意要点和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归纳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确定学习主题→准备学习资源,登陆学习系统,书写学案导学(目标、过程、任务、讨论、技术参考、调查、反馈测试)→强调作业要求,作品评价量表→电子教室小窗口呈现学习主题及目标并签到→学生登陆到学习系统,浏览学案导学,明确任务→情境创设,激发兴趣→PBL(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学生实践完成任务、提交作业→PBL(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交流分享,展示评价)→PBL(问题后的反思,梳理总结,拓展延伸)→课后批作业。

4.社团常规活动信息反馈调查问卷 篇四

1.您对本周参加的社团活动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2.您认为什么样的通知方式您比较喜欢并认为比较合理?()

A.逐个电话通知B.短信群发C.QQ及飞信等软件

D.海报宣传通知E.其他

3.对于本社团的接待您有什么要求呢?(可多选)()

A.态度和蔼B.主动交流C.安排位置

D见识面广E突显会员地位F.要求出示会员证G主动帮助会员填写会员证及盖章

4.您除了常规活动之外,还希望社团组织一些什么活动?(可多选)(A.和其他社团搞联谊B.社团组织去爬山、野炊

C.在学校承办大型活动D.其它

5.社团活动和您想象中的活动有差别吗?如果有,有哪些具体差别?

6.请问您认为本的社团最吸引人的点是什么?希望增添哪些活动?

7.您觉得本次活动让您学到了什么?

5.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篇五

一、工作标准:(一)备课标准: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教材,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分解到课时。

2、按时交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一式两份,交一,留一,贴于备课

5、教学目的突出素质教育要求,既注重智力因素培养,又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

6、教学过程突出教学方法、教具学具操作、电教媒体等设计和使用过程。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落实“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能力、养好习惯、发展个性”的目标要求。

7、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深广度,统一重点,统一大部分作业。(二)上课标准:

1、禁止无教案上课;禁止私自调课;禁止旷课、让课、要课。

2、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随意提前结束新课。

4、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不得随意停止学生上课。

5、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衣着得体;讲究教学艺术,机智处理教学突发事件。

6、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教学任务。

8、丰富教育手段。教学准备要充分,积极使用电化教学手段;100%完成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教学任务。

(三)辅导标准:

1、端正教育思想,对优生要正确引导,对差生要耐心辅导。

2、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交一,留一贴备课本前面。

3、制定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时,要突出“备学生”。

4、课堂教学中加大对差生的训练(如答问,演板等)密度。

5、对转入、因并因事等缺课的,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补课。

6、充分利用补差时间,重点指导差生,增强差生信心,指导学习方法。

7、创造条件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开拓视野,发展个性。

8、在教学后记中对差生转化有明确的记载。

四)作业标准:

1、严格控制作业本。只准使用由学校审发的各科练习册,寒暑假作业等;禁止教师集体收钱购买其他练习册;提倡一科同时只

使用一个课堂作业本和家庭作业本,以便及时批改。

2、严格控制作业量。提倡“课堂作业”课堂完成;课外作业一般要求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中年级不超过30分钟,高年级不超

过45分钟。

3、强调作业设计。禁止大量机械性惩罚抄写(20次及以内)。

4、控制作业和批改密度。语文、数学每周5次(作文每学期8次,教师本人亲自批改)批改,英语、写字、思品、科学、美术等

每周1—2次作业批改。

5、教师必须批阅学生的课堂作业本,亲自批,每次批,每本批,批改率达100%。

6、教师必须认真及时批阅学生作业本,书写工整,有评价,有日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7、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普遍问题,及时讲评。

8、对作业中的错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订正率达100%。

五)考试标准:

1、按教材要求组织好单元测试,做好成绩记载,及时交教导处。

2、改进考试方法,加强平时考核,把动脑、动手、动口等有机结合起来。

3、学校每学期一般只举行期末考试。

4、严格执行《监考规则》,忠于职守,严肃考风考纪,严禁做假,保证考试真实。

5、严格执行《批卷统计规则》,按要求认真阅卷统计,严禁做假。按要求填写学生成绩登记表,规范、全面,及时上交。

6、按要求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改进措施,及时讲评,及时上交。

7、按要求撰写教学总结,及时上交。

二、管理要求:

一)备课管理:

1、教研组:

(1)每学期初制定教研组计划,集体备课“三定”、“五统一,有具体详细的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进

度,统一目标,统一深广度,统一重点,统一大部分作业)。

(2)按学校要求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转差计划及其他有关报表,收齐后交教务处。

(3)每周检查一次本组教师的教案,并签名(日期)。教案有问题的,督促教师改进;普遍性的问题,向教务处反映,有记录。

6.小学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篇六

我设计本课的思路:

一、创设情境,初步理解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必要性。以我和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帮助学生认识偏大的数对平均数的影响,从中自然引入中位数和众数,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索、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与求法。情境中的例题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各有所侧重,最后在比较中形成知识网络,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解释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统计量,我让学生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反映特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适当统计量来反映一组数据,我让学生先计算出两组人的平均年龄,再找出他们的中位数和众数,并恰当地选择统计量来说明他们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有效地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生在经历了从“问题情境—建立横型—解释应用”的过程中,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发展。

7.紧抓教学常规,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篇七

目前, 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太重视初中地理这门学科, 而教师又面临课时少、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现实。面对这一现状, 地理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呢?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采取的最佳方法。在课堂上, 笔者通常是这样做的:

一重基础, 抓落实

1. 注重新授课的复习提问

我把提问这一环节分为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 课前提问, 这个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 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地理小组。每组4~5人, 设一名小组长, 上课前由小组长提问本组成员, 然后把反馈结果交给老师。统计类型包括:掌握熟练的、一般的、不会的, 共三种。

第二, 课堂提问, 上课后教师根据小组长的汇报结果, 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做的好处是: (1) 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教师很难做到每节课对全班同学进行提问, 而分地理小组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2) 设地理小组, 选组长,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并且可以督促学生自觉复习, 以便应对小组长和老师的检查。

2. 学生记忆

课堂上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记忆知识。因为课余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有限, 有时候老师要求了学生也不执行, 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因此, 在新授课上, 我讲完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便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记忆, 然后同桌互查, 老师抽查, 做到当堂掌握, 不留“夹生饭”。

3. 检测反馈

第一, 即时落实。如果本节课内容难度大, 较抽象, 就讲一个知识点, 落实一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 本人借鉴了兄弟学校的做法, 直接利用“同步学习”综合题的空白图, 让学生把相关知识直接标注在图上, 一幅图让学生填注两次。

第二, 集中练习。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课, 如“世界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等, 讲授完新课后, 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同步学习”, 然后教师给出答案。在题目评价阶段, 分三步来处理这些习题: (1) 先统计出做错的题目和人数。做法:出错的同学, 找成绩较好的同学问出他出错的题目和原因。 (2) 小组内相互纠错, 小组解决不了的, 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3) 对于争议较大的, 老师讲解。一般来说, 经历了前两个环节后, 教师大都不需要再说什么了。

二图文结合, 重视课本中地图的使用

一般来说, 地理课上,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它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 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我通常是这样使用地图的:

1. 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 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看懂图, 如在讲授“中国地形地势特征”这一课时,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通过对这些图形的分析来加深对课本中文字的理解。

2. 要求学生学会填图

填图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在课前让学生把这节课需要的一些简图先画在黑板上, 讲授结束后, 让学生趁热打铁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填注在黑板上的图形的相应位置。如我在复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单元时, 在梳理完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点后, 让学生自愿到黑板前去填图, 填完后, 邻近的两个人相互纠错。这样涉及面广, 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他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 效果非常好。

3. 指导学生学会画图

让学生学会画简图, 并且把一些和图形有关的文字信息标注在图形上,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的地形图等。

三多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1. 歌诀记忆法

歌诀的特点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如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学生对这样的歌诀都很感兴趣, 因此比较容易记忆。

2. 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可以更容易了解知识之间的个性和共性, 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 又能了解知识各自的特性,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如讲俄罗斯时, 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它和日本的工业分布有何异同点?

总之,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根据学情, 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疑点, 这往往也是一节课的教学难点, 可直接由教师集中讲授;要使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提问、讨论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抓好小组长的培养, 明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定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 大胆让学生自学, 引导他们自学。如此, 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采取重基础, 抓落实;图文结合, 重视课本中地图的使用;多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等手段,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增强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重基础,地图运用,记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晓芬.浅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建构高效课堂的策略[J].新课程 (上) , 2011 (9)

8.加强课堂常规 提高课堂效率 篇八

关键词:课堂效率;民主;良好等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67-01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上课前认真备课,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不上无准备之课。备课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备教材

系统地钻研、分析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材内在的联系、每一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理解、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是上好课的关键。一定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还要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备学生

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只有对我们的教学对象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活动和认知水平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采取恰当措施。

3、备教法学法

我们在备课时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教法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把自己认为需要迁移、渗透的内容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如: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展现了“天坛”、“故宫”、“秦兵马俑”、“苏州园林”、“龙门石窟”、等一系列世界遗产,展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教学信息窗3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的故宫、天坛、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布达拉宫。

(1)小组交流课前查找的布达拉宫资料。

(2)教师对布达拉宫作简要介绍……

(3)听完老师的简单介绍后,有想说的话吗?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领略中国的古老与文明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

二、优化环节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提前一分钟到教室候课

(1)能让教师调整好状态,使自己情绪得到稳定,尽快进入角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入课堂教学的临战状态。

(2)有利于作好上课前的准备,避免意外情况发生。现在许多教师都用课件进行上课,如果上课时发现电脑或课件发生问题,教师就容易手忙脚乱。教师提前进入教室,可以检查教学设备,避免上课时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状况。

(3)有利于体现老师的表率作用。可以把教师“严肃认真,守时惜时”的工作作风身体力行地传给学生,影响学生。要想让学生不迟到,对人有礼貌,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学习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一视同仁。

3、作业布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出难题、偏题、怪题,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对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要作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能愉快地完成。

三、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1、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2、培养健康的竞争

首先要创设情境,培养竞争的意识。在课堂上要经常给学生创设竞争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其优良的学习品质。

3、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9.实验小学课堂教学常规 篇九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计划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坚持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保证上好每一节,确保40分钟教学效率。

1、教态自然,衣着朴实、整洁、行为规范,讲课使用普通话,语言简练、易懂、逻辑性强。

2、正确定位在课堂教学中心的地位,即组织者、指导者、参观者、合作者。

3、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不代替。

4、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关注,做必要指导,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5、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够进行保护评价,尤其能够鼓励和肯定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同学。

6、教师和学生没有心理距离,能关注每一位同学,教学民主,关系平等,教学气氛和谐、融洽。

7、根据教学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优选教学方法,恰当使用教学媒体。

8、能够调动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作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使学生情绪欢畅愉悦,思维处于“愤”、的状态,体验丰富独特。

10.小学常规教学教学检查小结 篇十

总体上每位教师在导学案中都能部分渗透“三生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大部分导学案有学习内容、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环节,大部分导学案都有增补内容、备注等使用痕迹,做得好的有余老师、三(3)班语文。柳、余、余等教师的导学案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特别是在教学过程环节,有精彩的设疑、深入的导学、有趣的探究,让学生充满学习快乐的展示等课堂精髓体现较为充分。余建林、李慧芳等教师的导学案每节课后有一小反思,一单元一次深入反思,通过反思让教师和学生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为提高课堂效率积累丰富的经验。少数老师个性化东西不多,个性化修改也少,比如情境导入不符合本班实情,小科更少;反思一课一反思,有的质量不高,不是真正的精彩与糟糕的回味、梳理。

作业批阅与辅导

学生整体作业本封面信息完整,作业与进度相符,语文、英语学科书写工整,页面整洁,教师批阅及时,认真,善用激励性语言。

一、二年级学生作业字迹工整,宋敏老师等批阅及时、认真,激励性批语丰富,做到图文并茂,有错题修改痕迹;、三(2)班、四(1)班、五年级作文批阅都很认真,教师对每篇习作中的精彩语句都画有标记并点评到位,错别字给予更正,尾批点评精辟,语言简洁、明了,针对性强,对今后努力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朱雪老师的数学、科学作业教师在学生未能弄清题意出错时,教师都在题目的关键词句给画上记号,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批改时给出指导性建议,并对错题进行了更正。建议四(2)作文批阅应有日期,批语要有针对性,不是很多学生的点评都一样;学生错作业要有更正痕迹,而不是教师代劳;激励性批语有针对性,能更丰富一些;规范打钩,而不是一斜线。

每位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辅导且有记录,未能体现多方位,比如心理、生理或培优、促中、转差等。

阶段性测试

每位教师都进行了单元检测,做到认真批阅,有试卷、有分数册,学生试卷错题得以更正,重视强化与巩固,并及时进行了反馈;学校规范、合理制表,教师分析客观真实,有利于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的好的有张秋莲老师、二(2)班语文等。建议质量分析重点突出错题原因分析;个别教师及时进行阶段性测试并认真批阅。

期末、期中质量分析

科目齐,格式规范,分析客观实际。

听课笔记

科目覆盖除劳技和信息技术外的所有学科,都达到18节以上,大部分教师记录认真,都能对每一节课的优点、不足进行评议,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其中余、王、宋、柳等记录认真、详细,对各教学环节有各自独到的见解,都能对施教者课堂教学的给予中肯评定和建议。

11.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常规教学 篇十一

1.培养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也不积极思考,那就不能正确地掌握新知识。刚入学的孩子没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自由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上课时认真倾听的习惯。比如在课堂中用商量的语气对学生说:“我们大家来听听某某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某某同学说什么,你知道吗?”对一些特别好动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回答问题,当发现他不留心听的时候,可突然提问,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讲课的生动性,枯燥乏味的说教只会让人感觉疲劳,学生是不愿听的。

当然,一个不动脑子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也是学不好知识的。只有让学生脑子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果老是让学生回答一些不须思考的问题,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习惯的。所以,学校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既有利于吸引注意力,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创设时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感受。比如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时都让学生听后评一评、议一议,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培养良好的发言习惯。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教师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后,有的学生性子很急,马上举起手来,并用肘部发出敲桌子的响声,嘴里还不时兴奋地喊出声来。这样容易影响他人。教师必须告诉他们轻轻地举手,督促他们养成先举手再发言的习惯。还有的学生羞于表现,发言也是轻声细语的。教师要让他们明白,说话有好多种方式,两人交谈可轻轻的,以免影响他人学习;课堂上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也可轻轻的;但在班级站起来回答问题必须声音响亮,让大家都听明白你说话的意思。这样教师在每节课认真训练和引导,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

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表扬他们爱动脑、勤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而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好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调节能力薄弱。为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可创设多种时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比如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介绍“我是谁,今年几岁”等,还可开展一些小游戏小竞赛,以此促进每个小组成员认识到个人责任和相互信赖的重要性,形成团队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首先,教师要让能力较强的同学发挥作用,让他们先全面负责,安排组里的合作学习,由他们决定发言的先后顺序,监督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汇报时,可让小组中的成员轮流进行,也可由大家推选发言代表。比如识字教学时分小组识记生字,由组长负责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同学读,读得不准的由组长或其他成员负责教会。久而久之,让学生体验到助人的自豪快乐和受助的温暖,使他们逐步地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甚至是共同学习的平等伙伴,把职能由“教”转变为“导”。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到小组讨论中去,了解讨论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重视“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教师有目的、分阶段的培养下,会使学生愿意合作,自主探究,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培养读书、写字的良好姿势。由于幼儿教育越来越普及,个体幼儿园为了抢生源,以幼儿园毕业能识多少字,能计算几位数加减法等作宣传,因此,不少幼儿园教师只注重教识字和计算,而忽略读写姿势及执笔方法的训练。有的新生入学时,已养成了不正确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这使得一年级教师任务更重。所以,教师对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训练更要严格要求。

教师要讲清读写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为有准绳。还要亲自示范带头,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楷模,使学生学有榜样,学得其法。训练时,教师坚持表扬、鼓励为主,巧妙批评、监督。课堂上,教师轻轻的一句话:“某某同学的写字姿势真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他同学马上就能改正自己不良的姿势,但为时不久。因此,教师还应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对写字姿势中的3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不但要求人人会说,还必须人人做到位。在学生写字时,教师应巡回检查,对姿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的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使学生慢慢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12.体育高效课堂从抓好课堂常规起步 篇十二

1 规范请假制度,保证每位学生的健康锻练

课堂是否高效,应以班上每位学生的所学所得来衡量。但毫不夸张的说,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学生请假人数最多的一门课。每堂体育课,都会有学生因病、因伤、因事来请假。按照规定应是安排请假学生见习,虽然不能参加体能锻炼,但是见习是有必要的,为以后及时把课补上奠定基础,极其特殊的同学才待在教室自习。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请假的学生不到操场直接向老师请假,而是让体育委员甚至其他同学代为转达,然后自己留在教师里。那么此时,这些因故留在教室里的学生的监管人又该是谁呢?体育老师分身乏术,全权委托班主任又不合情理。监管的漏洞往往就是学生闯祸的契机。不是常有学生借机溜出学校上网,或趁此在教室、宿舍偷取别人的财物的吗?

因此,体育老师开学初就应该明确规定,身体轻微不适的学生或来例假的女生应该由本人亲自到操场向老师请假,在边上见习,而且不能偏安一隅。见习同学要积极地、力所能及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帮助老师做一些轻便活,如布置器材、做裁判、计时等。身体严重不适的学生在递交的请假条上还要附有班主任的签名及这段时间所在地点的明确说明,才好回教室休息。体育老师每节课要详细记录请假同学名字和欠学的内容,待请假同学身体恢复后更要及时到体育老师处销假,并做好补课准备,这样避免少部分同学找借口请假。只有将请假制度明确化,严格化,才能保证人人参与到体育锻练中来,才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

2 强调着装问题,尽量消除安全隐患

笔者走访了很多城乡结合以及农村的学校,在运动场上,放眼望去,绝大部分同学穿着牛仔裤在上体育课。在学生锻炼间隙,随意地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交流,针对牛仔裤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从审美上,牛仔裤修身,显得人苗条。其次,从省事上,牛仔裤耐脏,不用每天都洗。最后,从保暖上,冬天穿牛仔裤能挡风,比其它裤子暖和。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时尚有着狂热的膜拜。据调查统计,60%的学生习惯了在体育课堂上穿牛仔裤或紧身的裤子,尤其城乡结合的学校就更多了。修长贴身的裤子,的确比宽松肥大的运动裤更符合时下中学生的审美标准,但在剧烈运动时,它的优点反而成了威胁学生安全的危险。例如,一位中学生在体育课上运动时,不小心摔倒在地,本来只是很普通的一摔,可他却极其痛苦的躺在地上,双手捂住大腿,呻吟不止。一检查原来是摔倒的时候钥匙顶到了大腿,导致皮下组织戳伤。这全是他所穿的那条紧身的牛仔裤惹的祸,如果是宽松的运动裤就可以缓解这个冲力了。

“安全”也是衡量体育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保证学生活动安全是课堂常规的重要目标,也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每位体育老师都会在开学初跟学生强调服装问题,要求身着宽松服装和运动鞋才能上体育课。但往往随着时间的推延,体育老师们对服装问题开始大而化之了,于是在睁一眼闭一眼的松懈之下就孳生出了安全隐患。

体育老师及时给学生讲解牛仔裤对青春期身体发展的危害,时尚与安全,孰轻孰重,学生还是分得清的。再加上体育老师如能时时防微杜渐、长抓不懈,刻刻牢记“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每堂体育课都能让体育委员在上课前检查一下着装,并提醒学生衣袋中不要携带钥匙、小刀等安全隐患的东西,那么定能给体育课堂营造出安全的环境,同时也避免课堂伤害事故带来的纠纷。当然体育老师自身也要做好,不着便装上课,以身作则。

3 切实上好每堂室内课,落实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体育课不仅有室外课,还有室内课。每当天有不测风云时,体育课堂就从开放的绿茵场地搬回到封闭的教学大楼。可是目前三尺讲台似乎没有了体育老师的方寸之地。室内课或被其他科目的老师要走,理由是反正上不成体育课了就给我上。或沦为自习课,体育老师充当看班老师的职责。

《基础课程标准》规定“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也是体育课程的价值之一,这个价值的掌握就应该在室内课上体现。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原理讲解清楚了,实践起来就能少走弯路,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否则,室外课上老是通过中断学生的练习来讲解理论,那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运动激情,课堂效率必定大打折扣。

因此,室内课不应该拱手相让,也不应该草草应付,它同样需要认真备课,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有的运动技术不是靠室外课三言两语就能讲解清楚,讲解透彻的,需要借助力学等原理给学生进行动作分解,甚至借助黑板来进行画图演示。有的还要借助多媒体,播放技术动作的有关视频,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上好室内理论课也是体育老师的一门艺术,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途径。

4 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详细了解学生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体育课虽然是面向全体学生,但也要考虑到因材施教。体育老师不仅要了解所教学生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运动,而且随着中考体育改革,考试选择项目越来越多,学生自由选择的面是广了,但也不知所措了。因此体育老师更需要摸清所教班级学生的性格爱好,才好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提出最好的建议。

鉴于体育教师所教班级众多,而且缺少和学生沟通的时间地点,那么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就势在必行。班主任是学生和家长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掌握学生情况最详细的人。通过和班主任的沟通,就可以了解到有特殊疾病或特别性格的学生,从而制定出上课时对待该特殊群体学生的方案。例如,王某某同学,虽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是手术成功后还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在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的配合之下,制定出针对他的教学方案:如果该生确实不能随班上体育课,必须让该生见习;如果该生能做一些简单的小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给他进行一些适当的轻量运动;如果该生家长确定该生通过检查已经完全康复,不存在安全问题时,可让该生随班上课,但还是时时刻刻要对该生的各种反应进行判断,必要时停止其锻炼。三年后,王同学不但顺利通过了体育中考,而且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和班主任的沟通,还可以得到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老师的评价。这些反馈信息可以帮助体育老师调整教学方式、运动难度等方面,让体育课堂也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真正的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并在爱屋及乌的惯性之下爱上运动,爱上健康。

5 结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它是课堂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和调控的保证。有序的体育课堂常规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13.美术课堂教学常规11下 篇十三

1、专职美术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明确目标,掌握要求,弄清年级间衔接关系。

2、专职美术教师备课要求:分别弄清欣赏、绘画、雕塑、工艺制作设计基础的不同课业形式,熟悉认知、操作和情感方面在不同年段的不同要求。

3、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加强课堂指导。教师应巡回辅导,热情、耐心辅导较差的学生,帮助纠正不良作画方法和习惯。

4、美术教师应在课堂上不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造就良好艺术氛围,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5、美术教师应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根据不同课型采用不同教法,多运用直观方法,边讲边演示,提高教学效益。

6、课内外有机结合,抓好美术学科的兴趣活动课,促进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充实、巩固和提高。

7、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作业中有创新,每节课中必须安排作业评讲的环节,既发展个性特点,又能发现和积累好作品,在学期结束时做一次学生美术作业展示。平时美术作业成绩以优、良、及、及下等级批改,执教者做好美术学习成绩的记录。

14.教学常规检查汇报 篇十四

本学期,在区教育科、街道教育办和中心小学的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加强常规管理,努力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按照中心小学教学常规检查的通知要求和部署,本着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为了便于学校开展工作,我校设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组,协助教导处进行各项教学科研工作。

2、课程设置方面,能按照广东省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课程能体现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特点,并能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3、开学初期,教导处制定了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工作计划,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了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期以来,各项教学工作都能按计划进行。

4、根据教导处要求,各班科任教师能认真写好教案,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师的教案进行两次检查,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在教研会上总结,提出不足和改进措施。

5、教导处要求语文、数学、英语三主科的教师要每节课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教师对作业应做到全批全改。各科组每学期检查学生作业两次,做好相关记录,并在业务会上进行总结汇报。

6、开学第二周至第三周,科任教师要对所任班科学生进行知识摸底,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本班的培优辅差对象,并制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写 好教案,做好培优辅差记录。

7、学校领导和科组长定期下班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并在业务会上进行总结。

8、根据我校实际,开设了校本课程。

9、学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都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鼓励我校师生进步,学校制定了奖励制度,对参加比赛获奖的师生和期中、期末考试前五名的学生进行奖励。

10、学校能与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建立了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利用每周三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进行家访,每学期对每位学生至少上门家访一次。第13周,学校召开了一次全体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们提出了共同教育孩子的建议与要求。

11、教导处和各科组能定时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并能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每次学习定内容、有主持人、有记录。

12、本学期,语文、数学、英语三主科开展了集体备课,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主要成效

1、通过科组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与总结,使科任教师从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后期学生作业质量有所提高。

2、通过培优辅差,使一批优秀生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其潜能;使一部分下层生从新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努力学习,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营造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3、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4、自从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广泛了,素质也全面提高了。

5、通过业务学习,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近两个学期教师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等也频频获奖。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我校虽然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教学条件的和师资的限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课题科研还没有立项。

2、专业教师缺乏,如英语、体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我们都不是专业教师任课,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3、教师工作量大,所任学科较杂,几乎所有教师都担任两科主科,还得兼任其他术科,教师压力大,对教学质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4、教师虽然已经尝试把新课程的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个别教师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和途径还不是很近人意,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5、虽然通过教师的耐心辅导,但仍有少部分的下层生得不到转化,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努力方向及措施

1、创造条件,争取下学期申报课题科研立项。

2、争取一切学习培训的机会,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

15.音乐课堂常规管理的“秘诀” 篇十五

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丰富教学内容

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呢?诀窍是让音乐课的课堂内容能够真正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充分备好教学课。例如《赶海的小姑娘》一课中:开始我就把捡贝壳的背景图展现在学生眼前, 接着教师随音乐进行歌舞表演, 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很快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体会教师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不知不觉中一堂课很轻松地就结束了, 并达到了好的创编效果, 充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编能力和对音乐表现力的体现。因此,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内容, 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 是否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 是否能激发起学生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兴趣。

二、组织课堂活动, 潜移默化调动全体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课堂中经常是那些爱表现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却只能在一旁被动观看。而有许多学生虽想参加, 但对自己缺少自信, 如果教师这时不恰当地对那部分学生实施巧妙的“激励”, 那么许多学生可能会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或者他们低落的情绪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被教师关注、被同学们认可, 并赢得教师的称赞, 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学生的引领者和活动的参与者, 只有激起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那才是教师在课堂中最好的收获。如在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的活动中,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中的情节后, 模仿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在四幕《途中与狼》、《好心救狼》、《凶相毕露》、《智擒老狼》内容连贯地进行情境表演时, 总是缺少一种忘我感觉。这时教师的一番精彩的表演, 补充了学生间单调冷场的局面 (角色对话) 和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参与了每小组的情境表演。教师的这一举动烘托了整个课堂的气氛, 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表演技能, 使课堂的教学活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境界。在表演结束后, 请小组成员间相互对刚才的表现进行点评, 让学生完全进入主人翁的角色大显身手、自我表现,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 使课堂管理无声胜有声。

三、培养学生“听命令”的好习惯, 规范课堂行为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所以教师课堂上必须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每当学习一首新的歌曲, 都给时间让学生用心静静地倾听。让学生谈学习后感受时, 我会对学生适时评价:你听得真认真, 你的耳朵真灵。当课堂上有学生发言或表演时, 我要求学生做尊重别人的听众和观众, 学会倾听, 倾注感情, 学会赞许和鼓励他人。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的现象, 我会用眼神、手势使他们及时回到课堂中来, 这样就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音乐课堂也要有音乐课堂常规, 一定要求学生严格遵守。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学生, 应当严格的地方便当严格。”教师每节课都要注意音乐课堂常规的管理, 对学生的要求要有连续性、不间断性, 不能只求一时严格, 但求长期养成, 逐步强化。让学生在养成教育中, 形成一种好习惯, 使学生爱上音乐, 这样他们便能约束自己。比如:在音乐课堂中, 学生自主活动的环节较多, 有时活动到达高潮时, 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在上第一节音乐课时, 就试用在电子琴上弹出一种高低声部很欢快的节奏型, 并告诉学生当听到这种音乐节奏型就迅速安静坐好, 实践证明效果真的很管用。于是我又尝试让学生“听命令”, 当弹到音阶上行的时候, 表示要站起来, 音阶下行的时候表示坐下, 等等。同时, 还要强调严格遵守音乐课堂中的行为规范, 让学生明白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比如说:歌唱时, 绝对要全神贯注, 身体坐正, 头放平, 不能交头接耳。有的学生趁着歌曲间奏的时候说话或做小动作, 影响第二段的歌唱, 这样是绝对不正确的。课堂要求只有简单实用, 并要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长时间地慢慢实施, 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 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好的音乐课堂习惯。

16.音乐常规成就音乐课堂 篇十六

课堂教学常规也因学科而异,在构建自身教学常规的同时更应体现出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

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积极性。

我们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大胆地说、想、唱、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从上课前的准备到走进课堂,开始授课,每一个环节都应谨慎。

二、注重细节,有效组织教学

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音乐教学常规的实施又是以具体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它也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具体操作时是不能忽略审美性这个问题。

1.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这一常规性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操作可以有不同的效果。好多老师对这个一环节不够重视,一般也就例行公事似的打个招呼就过去了。而恰恰也正是如此错过了音乐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美感的机会,更不要说与学生马上建立起情感融洽的氛围了。(如:学生是否在唱准旋律的基础上用亲切、甜美的声音问好;教师是否在原旋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得师生问好歌更好听,学生更喜欢唱;是否在演唱形式上也有所新意,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感情更融洽等等)

2.规范呼拍

在节奏练习和学唱歌曲时,教师要经常给出一小节或几小节的预备拍。我们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容易忽略这个应该建立并规范去操作的教学常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规范、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如:边划拍,边呼拍:一、二、一起;一、二起;一、二、三起等。

3.歌唱要求

上课要求学生唱歌时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把“在课堂中要轻声歌唱”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常规。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难了。怎样才能较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住“轻声”而不“虚声”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首先科学地认识它:“轻声”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放声歌唱。在没有较好的歌唱状态下,轻声唱是为了学生能够听清自己的歌声是否唱准、是否好听。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能够“轻声唱”,再以科学的唱歌状态要求学生,引导学生。

4.学会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尽早让学生养成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每当新学一首歌曲或是欣赏乐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耳朵、用心灵、用大脑去聆听,在安静的氛围中感受乐曲的意境。学生谈感受时,应给予肯定的评价:你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当学生发言和表演时,要求学生要做一位文明的听众和观众,学会倾听,倾听作品、倾听他人、倾听自己,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

5.体现音乐性

在音乐课中,经常会要求学生进行全体的音乐活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活动较多)。进行全体的音乐活动需要不断改变坐姿,教师也经常会播放或弹奏一些简短的过渡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觉地改变坐姿。这当中就体现了规范性特征:学生在第几拍、第几小节起立;在出现哪一乐句时开始做动作,在行进时应按着节拍等等一系列规范的要求。

音乐课堂难免会有不安静的时候,而教师不得不大呼小叫制止学生说话。小组合作、讨论时让学生在瞬间停下来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确定一个让学生安静的音乐指令十分重要。可以用钢琴演奏固定的和弦或是学生熟悉并喜欢的乐曲的片段,让学生熟悉并明确其特定的含义。

6.爱惜教材

对于目前教材的循环使用,一定要让孩子有保护书本的意识。使用前就要向孩子明确要求。可每组选一位负责的孩子专门对本组的教材进行管理。发现有破坏课本的现象要及时提醒,如有损坏应赔偿。

7.关注学生

由于音樂课都是在专用教室授课。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对学校的环境还不够熟悉,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可要求他们手拉手,轻轻走,排好队去音乐教室上课。其他年级的孩子可以在上课之前自行到达音乐教室,并对他们提出不奔跑,不打闹,按时到的要求。

每节音乐课,当堂的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出勤情况做出反应。授课之前要了解是否全班孩子都已到齐,没来的孩子是什么原因。留在教室里的学生是否有老师看护。对于没有特殊原因自行不来音乐教室上课的孩子要请其他孩子去把他带来,并进行批评教育。以免有学生因私自逗留在课堂之外而发生伤害事故。

三、因材施教,多方位配合

每位音乐教师,所任教的班级都较多,每个班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各有不同。再加上音乐课相对其他一些学科具有更多的轻松愉悦因素,有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薄弱就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遇到这样的孩子,教师要能根据他们自身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捧”。我们可以多鼓励,多奖励。对于经常性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孩子,除了教师对他的不断关注外,还可以灵活处理。比如,把他安排在自控能力较强的孩子周围,通过“小环境”的改变,从而使其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

作为任课教师要及时处理好本节课所发生的问题,必要时能主动联系班主任和家长进行共同教育,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平时要勤说,一步步使学生走入正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17.中学教学常规 篇十七

为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组织和调控教学,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教学常规。

(一)关于教学计划

1.计划包括教务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和个人教学计划。

2.教务处计划由教务主任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和工作重点制定,并于开学第一周下发各处室、各教研组。

3.教研组计划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本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工作计划的内容具体化。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有对常规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外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业务和教学理论学习等方面安排,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4.个人教学计划要按教研组、备课组的计划及本人所教班级具体情况及时填好教学工作计划表,交教研组长审批。它的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进度、教学的主要措施等。

5.计划每学期制定一次,备课组计划必须在每期的第二周交教研组长存查;教研组计划必须在每期第三周连同备课组计划交教务处存查。

(二)关于备课

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时写好教案。

1、集体备课:

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同时要做好记录,在下次备课时结合教学实际,对前次备课作出简要的小结,备课记录本由备课组长保管,学期中和期末交教务处审阅和存档。集体备课时还必须做到五议: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

2.个人备课:

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五备”:

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的与要求,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

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

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备思想教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

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书上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次。

3.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安排、作业布置等基本要素,卷容整洁,格式规范,并注明上课日期,教龄在三年以内的教师要写详案,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上课现象。每课或每单元结束后,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

(三)关于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

(1)做好教具准备。至少提前半天对将要运用的教具、课件、电教和实验设备进行最后一次检查,以确保上课使用无误。

(2)两分钟预备铃教师应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后,及时组织上课。教师应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唤起学生的上课意识,为新课进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

(1)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2)课堂教学内容要正确,不得出现科学性错误,重点要突出,不平均使用力量;脉络要清晰,不能眉目不清,逻辑混乱。

(3)课堂教学要体现严密的计划性与组织性,既要备、教一致,反对随心所欲;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适时地调整内容与进度。

3、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经验,执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是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

(1)导入技能。课堂教学的导入,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以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设疑置问,引起悬念;实验引思,激情引疑;借助事例,选讲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置趣,促进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

(2)讲解技能。这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促进智力发展,表达思想的一类教学行为,其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顺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关键性问题,形成清晰的讲解结构;运用流畅、准确、明白的语言,启发性讲解,促进学习迁移的例证,恰到好处的强调;精选形成连贯的过度性短语,重视获取反馈,并予以及时调控,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3)提问技能。这是教师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教师要把握一个完整提问的引入、介入与评点过程,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在教学过程的任何一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灵活穿插运用沉默、催促、提示、评议、追向与扩展等方法,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

(4)演示技能。教师要本着准确安全、简易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本质的原则,围绕演示目的,选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录像带与课件等,通过教师的实际表演与示范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综合,使之获得知识,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5)结束技能。这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终了阶段的教学行为。教师要通过归纳总结,比较异同,领悟主题,画龙点睛.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的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6)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是使课堂教学获得高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出发,运用准确、鲜明、生动、严谨、简明、流畅而富有教育性与启发性的科学用语与通俗语言,并使之巧妙结合,以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

(7)板书功能。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纲要、表解、表格、图示、运算、网络等样式,以布局合理、书写规范,纲目清楚,字体端正,大小适中,图线清晰,具有启发性、简洁性的板书,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展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层次的逻辑性;以帮助学生激发兴趣、凝聚注意、启发思维、增强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教师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学生思维在其间纵横驰骋。

(2)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思维为核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惑;以训练为主线,尽可能让学生手脑并用,给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机会;承认差异,分类指导,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空。

(3)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动情感,进入角色,深刻体验。

(4)教师要使自己的主导作用全时空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寻求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传授知识与学法指导等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生动、活泼地学。

(5)见微知著,驾驭课堂气氛,以创造出课堂教学所需的氛围。理解学生,熟悉其内心世界;尊重学生,以适当的宽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于细微处获取反馈,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控,以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严禁在课堂上出现师生顶撞的僵局。

5、严格课堂教学纪律

(1)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本学校教务处批准,教师不得私自调课、停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别人看堂、代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一般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

(2)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拖堂。

(3)上课时不坐讲,不喝水,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废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随便离开课堂,不得把寻呼机、手机带进课堂。

(4)上课应衣着整洁,举止端正,教态自然大方,教容朴素无华。

(5)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一切情况,正确处理违纪学生,不得把学生赶出课堂。

(6)青年教师用普通话教学,中老年教师提倡用普通话教学。

6、抓住教学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重要的是:

(1)抓住课堂教学核心,致力于“四基”教学。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较集中地反映了这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2)抓住教学进程的中心,指导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按照一定章节和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概括,帮助学生理线串点,理清思路,把握规律,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网络,是掌握整体学科内容,帮助记忆学科知识,促进技能迁移,优化认识新知的前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引导学生从体系的高度上来掌握知识。

(3)抓住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抓住这一根本目的,遵照学校关于加强学风建设与学生实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强化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形成。

7、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校园的创建,特别是现代教育系统工程的建设,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开通,为运用现代媒体、媒传与教学设计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体系提供了一流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应充分运用这一现代化教学环境,努力探索,及时总结,改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四)关于听课

听课是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培养提高新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方法。

(1)坚持互相听课制度。初级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中级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高级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20节,教务主任每学期不少于25节。新教师见习期内,要求签定师徒合同,应争取随堂听指导老师的课,指导老师每周应听见习老师一节课,随时指导。

(2)凡属本学科的研究课、公开课,当节次无课的教师一律参加听课,教研组在听课的当周或下周要组织集体评课。

(3)听课时必须带好听课笔记本,做好有关记录,并对所听课的情况进行分析,作出评议,提倡及时、诚恳地交换意见。任何教师不得拒绝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

(4)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听课笔记本,并将结果按要求的时间上报教务处。

(五)关于作业

1、布置必要的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教师应认真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2、作业布置:

(1)内容要科学,目的要明确。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本要求,不要随意增加和删除大纲、教材中对学生的练习要求。作业的安排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利于掌握自学方法。要注意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难易应有序,梯度要适中。作业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梯度应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3)形式要多样,题型应多变。作业形式:一是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演算习题,作文,绘画等;二是口头作业,如朗读、阅读、背诵等;三是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测量、实验操作、手工制作等。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题型应多变,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用机械模仿和不必要的重复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严禁以抄作业的方式惩罚学生。

(4)份量要适中

①各科课本内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通练一遍,可做堂上练习,也可作课外作业,教师对学生做的作业要批改、评讲,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要求,自编同步练习。

②作文:每学期大作文6-8篇(不包括考试作文),批改大作文要圈点、眉批、尾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错误,用符号标明,由学生自己订正,教师严格检查。注明批改时间。

③语文(1:0.5)、数学(1:1)、英语(1:0.5)、物理(1:0.8)、化学(1:0.8);其它必修科:每周至少收交1——2次作业。

④各科每讲完一章或一单元,要作针对性的过关检测,试题类型要符合中考、高考试题。

⑤每次测试后,要及时改卷、评卷,对错题要求学生作好记录。并作针对训练,以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5)要承认差异,区别对待。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不同,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

(6)要加强指导。督促学生按作业的规范化要求,按时按质按量独立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品质。

(7)认真执行国家和区教委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社会上的非法印制的教学参考资料、练习册和模拟试题等流入学校,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3、作业的批改

(1)要认真搞好作业的批改。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批改方式以教师全批全改为主,辅以学生互改、自改;对于互改、自改的作业也要及时检查指导,绝不能放任自流。

(2)作业批改要正确,批改符号要统一,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批语不要覆盖学生字迹。作文批改要仔细,错字、错句要及时订正。对于学生订正的作业也要及时检查、批改。

(3)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讲评;对作业中出现的个性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或面批。作业讲评应及时。

(4)按时收、及时批改和发放作业。一般情况下,作文须在下次作业前批好发放。其他科作业在下次新课前批好发放。

(六)关于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包括解惑答疑、补缺补漏、培优辅困,指导学法、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等。教师应把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辅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下班辅导,解答问题,指导自学,出辅导刊,上辅导课和培训课等方式进行。

3.辅导应遵守下列原则:

(1)认知辅导是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运用科学方法。

(2)坚持个别性。以个别辅导为主,不得利用辅导时间进行整班性的补课或上新课。

(3)增强针对性。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与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分类指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辅导重点应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补缺补差,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对学习基础薄弱与学习困难较多的学生,教师要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对这类学生以特别的关注,热情而耐心地加以系列辅导。

4.开展课外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展开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活动的内容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为重点。活动中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主,教师予以指导、帮助,不包办代替。

5.会考年级的会考学期和毕业年级可组织适量的学生补课,学科竞赛培训由教科室统一组织管理。

6.除经学校同意举办的补课和培训班外,下班辅导不得收取学生费用。

(七)关于考试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考察学生知识能力,衡量学生水平、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试题要求

(1)期中、期终考试的各科试题(包括标准答案,评分标准,试卷评估表)由教研组长审核,并填写好试卷情况表中有关项目,在指定日期前交教务处。

(2)试题要求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难易适度,份量适当、题意明确、文字确切、标点正确、图象清晰、字迹清楚。原则上基础题、中等难度与高等难度之比为7:2:1。

(3)命题教师应负责试卷的校对工作,并在教务处安排的时间内准时进行试卷初较和二教,每次校对情况应在试卷情况表中填写清楚。

(4)平时小考由各备课组统一命题。

2、阅卷要求

(1)期中、期终考试试卷,按备课组统一评分标准,在校内流水阅卷、评分。试题评分如要改动,须经负责该题评分的教师同意方能改动;个别学生卷面评分如要改动,须经备课组集体讨论,方能改动。(2)期终考试试卷成绩评定后,任课教师填好成绩登记册,按时交学籍室存档。年级组将本年级各班考试成绩分析表交教务处。

3、质量分析

(1)备课组长对期中、期终考试作出书面质量分析,按时交教务处存档。

4、监考要求

(1)教师按监考表监考,如需调动一律通过教务处。如需请假要提前一天与教务处联系,并办理请假手续。

(2)监考教师应在考前15分钟到指定地方领取试卷,并当场点清。

(3)监考教师应在10分钟预备铃时进入教室,检查考场情况,考前5分钟发放试卷。

(4)在监考过程中监考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全面注意考场情况,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

(5)考试结束铃响后,监考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立即停止考试,将试卷放在桌上,离开教室。教师收齐试卷,清点数目。

(6)监考教师应在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缺考学生余卷统一交年级组。

(7)考生座位分班打乱,随机编排。

(8)监控室教师应监守岗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组考教师。

(八)关于实验

1、实验是全面实施理科教学大纲和提高理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实验设备,加强实验教学,开足开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

2、充分做好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

(1)实验前一周,任课教师应将实验教学通知单送给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应及时予以安排,并批转实验室工作人员,以便及时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2)实验员接实验通知后,应按教学大纲与任课教师的要求,提前做好仪器、药品和材料的准备工作。

(3)任课教师应于上课前一天来实验室做课前准备的检查与试做。检查实验准备工作,一看贵重药品、剧毒药品、腐蚀药品、珍贵标本、精密仪器等是否已合理安置;二应核对实验用的仪器、药品是否已配套齐全,符合实验要求;三应检查实验的备用件与维修工具是否已做了准备。对于没有把握的实验均应于课前进行试做,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教育学生进实验室应严格执行《学生实验规则》。

3、任课教师应认真做好每一次演示实验的教学。

(1)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做好实验准备。

(2)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师生共同研讨,揭示现象的本质。(3)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操作规范,熟练,现象鲜明、安全。

4、任课教师应认真组织好每一次学生分组实验,努力提高实验效果。

(1)实验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后,动手进行操作。

(2)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实验,教师应先作示范。装置复杂、难度大的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分步完成。

(3)实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课本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4)在实验课上,教师和实验员应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的问题,在实验结束时,要做全班讲评。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让学生重做。

(5)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做好实验记录,并要求在课后写出实验报告。

5、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实验设施与设备,运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直接指导下,通过实验技能的训练获得新知识。

6、坚持实验考核制度。

任课教师应认真批改实验报告,中学理科课程考试应包括实验内容,着重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7、实验室实行定期开放的制度,任课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举办实验展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九)关于教学质量分析

教学质量分析是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任课教师对所任学科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每期一次。

教学质量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三率”即优秀率、合格率、及格率和“三条平均线”,即班平均分数线、优秀生平均分数线(前10名)、后进生平均分数线(后10名),是反映学生成绩的基本数据之一。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以后,结合对所任班级的了解作出定性方面的描述。

期末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写出全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十)关于教研活动

向科研要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全体教师都要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学校要加强对全校科研工作进行具体指导,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设立教育科研奖,对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有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1、每年每个教研组都要落实一项科研课题,并认真做好课题申报立项工作,课题计划要明确,阶段实施步骤要清楚,方法要可行。学校在论证的基础上,确立重点课题上报市教科所。

2、教研组每年要组织一次教学科研公开课,开设的研究课有明确目的,能针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开展研究,能体现当前的教改精神,执教者有局面总结和体会。教研组有评议记录资料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学校给予奖励。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下一篇:学习黄碧海同学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