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案

2024-06-29

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案(精选15篇)

1.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案 篇一

预防传染疾病

中三班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在传染病高发期时,有自我保护预防的意识。活动准备

1、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与图片。

2、手足口病病症的图片及预防的方法ppt。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由幼儿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谈到传染病。

1、讨论春秋季为什么是流行性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春天和秋天气候乍暖还寒阴雨绵绵,潮湿多雾,气候多变)

2、教师告诉幼儿春秋季会有哪些流行性传染病会出现?(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3、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4、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

二、教师讲述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讨论。

2、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讲一讲小朋友们的经验。

3、教师小结:咳嗽,打喷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过的用具上都会留下细菌,都有可能会传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是一样的。

三、幼儿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

2、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小结: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预防针,不接触生传染病的人群。

2.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案 篇二

回顾我国数千年的中医学理论, 可以发现传统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及其特殊的疾病防治方法与现代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极其相似。因此, 充分利用中医特色理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的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中医学健康教育的内容。

1调摄精神, 强调精神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 真精元气为生命始生之物质, 精神、意志是人的根本[1]。《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未诊病者, 虽不中邪, 并从内生, 名曰脱营。尝富后贫, 名曰失精。……诊有三常, 必问贵贱, 封君败伤, 及欲侯王。”说明社会地位的改变, 社会遭遇的不同, 亦会影响人的情绪, 造成心理上的损害, 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学根据“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的七情致病特点, 指导患者调畅情志, 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因此, 不论是来自社会的、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疾病本身的因素, 我们都要选择有利于患者情绪的事去做, 尽量避免外来不良情志刺激, 充分调动患者身体自身的积极因素, 发挥内因的作用, 使之保持情绪稳定,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2]。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养成健康的人格、情趣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2饮食起居要有规律, 合理运动避免劳逸过度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 发于阴阳, 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不忘劳作,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而去。”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 并对饮食、起居、劳逸作出适当安排的人, 可益寿延年[3]。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 均来源于自然界的作用。根据病情辨证指导饮食,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要饮食有节, 不过饥、过饱, 不偏爱嗜好, 注意饮食卫生, 晚餐不宜多食, 食前要保持心情舒畅, 做到怒后勿食, 食后勿怒, 以利于脾胃受纳, 运化功能保持正常, 饮食调和适当则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延年益寿。

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如吸烟可引发肺癌、支气管炎;酗酒可致酒精性肝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脑力劳动者易得高血压、冠心病, 强体力劳动者易得肺结核病和肺心病。中医长寿的秘诀是“四体勤奋, 每天劳动”。现代健康行动的建议是“日行一万步, 吃动两平衡”。即适量、持久、合理的运动, 对人体各系统和器官以及精神和智能, 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 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要有规律, 劳逸要结合。这样不但能增强体质, 同时还能预防疾病。

3人工免疫

我国古代人民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朴素的免疫概念, 东晋医学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一书中, 就有民间利用狂犬病的记载;张琰所著《种痘新书》介绍我国早在公元16世纪初既已推广种人痘, 以预防天花。

现在, 用于预防接种的许多疫苗是从中医学进化而来的, 预防和控制了很多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牛痘和麻疹疫苗等, 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4]。

4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生活环境的质量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在夏商, 我国劳动人民已知凿井而饮;在殷墟遗址中发现住房附近有排泄废水的水沟;特别是唐代以来, 用开水泡茶之风逐渐盛行, 对减少传染病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国古代既养成了早晨“盥洗”的好习惯。如元代《饮膳正要》云:“清旦用盐刷牙, 无齿疾”。

我国《黄帝内经》早在2400多年前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这是“预防为主”的现代观念的先导;东晋时期医学家葛洪编写的《玉函方》集防病、用药于一体, 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医学科普读物。祖国医学数千年来一贯重视用药及饮食的禁忌问题并提倡科学的生活起居, 都是难能可贵的健康教育思想, 亦是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形式, 其核心思想就是“预防保健”。

总之, 积极开发中药资源及中医学中朴素的健康教育思想, 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 为人类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是十分必要的。

5中医学进社区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项调查显示, 影响中医药服务进社区的因素, 主要是健康教育比较薄弱, 社区干部和居民对中医药的特点、优势以及防病治病的认知度还不高;县城也是一样, 问题主要是中医健康教育往往为“卫生独家唱戏”, 缺乏政府及社会参与, 缺乏形成健康教育合力, 缺乏整体设计和整体推进。

和睦街道自2010年以来, 探索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的做法, 中医健康教育工作由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社区中医健康教育推进工作组推进, 负责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 财政确保经费投入。设立工作组领导下的中医健康教育专业技术组, 具体承担中医药科普教育任务。同时, 制定实施社区中医健康教育服务技术路径, 以街道所辖各社区作为模式试验社区。首先, 由街道办事处“一把手”主持召开中医健康教育专题读书会, 对干部层面进行中医药科普知识及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引导性培训。接着, 通过四种形式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干预:一是举办中医健康教育系列科普讲座;二是编发《中医药基础知识社区科普手册》发放到户、到人;三是创建街道中医药科普教育站, 作为基层政府部门的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 展出各种宣传资料, 举行专题讲座, 提供咨询服务等;四是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

街道将中医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有完整的评价体系。街道中医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测评结果显示, 社区干部对中医药基本知识的平均认知度从22%提高到69.8%, 居民的中医药知识平均知晓率从25.26%上升至59.50%, 学生的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从39.18%上升至87.23%。实践表明, 由政府主导的“社区中医健康教育模式”, 体现了区域整体推进优势, 使中医药健康促进理念及相关知识普及形成了较好的区域覆盖, 促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更好发挥中医药作用, 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2]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3]上海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第一卷——预防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4]何晓梅, 阿依仙.中医食疗在临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 2004, 22 (6) :48-49.

3.脑血管疾病预防及健康指导 篇三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73-02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病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它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构成了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脑血管病存活者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其中约有 3/4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有16%长期卧床或住院,2/3需他人帮助料理生活,只有10%—20%的患者可达到基本痊愈。脑血管病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对家庭,对社会也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日趋低龄化。因此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健康指导就尤为重要。

一知识教育与指导

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教育就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人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开展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教育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让人们了解脑血管疾病危害性和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的关系,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转变卫生观念。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即是一个教育过程,又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

2、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脑血管疾病尤为重要。例如明知脑血管疾病与人摄入的盐、脂等密切相关,又不注意自己合理的饮食,就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并帮助人们掌握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其目的就是使人们在面临脑血管疾病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

二疾病预防与指导

1、监控血压。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平日要经常进行血压监测,时刻关注血压升降情况。如血压异常,要把血压控制在120 mmHg-80 mmHg左右或医生建议的适合水平。

2、监控血糖。糖尿病与有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异常有关,易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平日要经常进行血糖监测。如空腹血糖应大于7.0mmol∕L,餐后2h血糖大于10mmol/L就应控制血糖。

3、控制体重。体重超重对健康有危害性,人体肥胖与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要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避免不良习惯等多方措施控制体重。

4、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蔬菜及水果,限制饮酒,保持健康心态,减少精神压力,戒烟等均十分重要

4.预防毒品教育教案 篇四

主讲人:李油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吸毒的原因,以及如何抗拒毒品的侵袭

2、能力目标:能掌握抗拒毒品侵袭的方法,正确对待生活的挫折和困难。

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远离毒品,增强参与禁毒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学方法】:讲解、小组讨论、同伴合作。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依赖性;非法性;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毒品是如何分类的?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

5、什么是鸦片?

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生鸦片经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金黄色。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鸦片最初是作为药用,目前在药物中仍有应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复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于镇咳、止泻等。

6、什么是吗啡?

吗啡是鸦片(阿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纯净的吗啡为无色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粗制吗啡称为“黄皮”。吗啡制剂多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医学上叫盐酸吗啡。吗啡的成瘾性很强,海洛因、杜冷丁、美沙酮等都是吗啡的衍生物

7、什么是海洛因?

海洛因(Heroin)是吗啡的半合成品,化学名称叫二乙酰吗啡,呈灰白色粉末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白粉”、“白面”。

8、什么是精神药品?

精神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9、什么是兴奋剂?常见的有哪些?

兴奋剂是加速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人处于强烈兴奋具有成瘾性的精神药品。兴奋剂的种类繁多,大多通过人工合成,常见的有:苯丙胺类(冰毒)、苯丙胺类衍生物MDMA、MDA(摇头丸)、可卡因、咖啡因等。

10、吸毒多久就会成瘾?

一旦沾染毒品就会成瘾是每个吸毒者的必然结局。成瘾时间的快慢与使用毒品的种类、纯度、剂量、每日的次数,及滥用的方式而异,个体耐受差异也有重要的关系。据资料记载,吸食海洛因,每日四次,每次一克,连续三天就能使人产生毒瘾。也有报道,每日吸食一次海洛因,五天左右就能产生毒瘾。亦有报道,海洛因四号静脉注射一次就足以令你上瘾,戒断综合症的出现,是认定阿片类成瘾的重要临床标志。

珍惜生命 远离毒品

一、新型毒品 ■什么是新型毒品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

新型毒品对人体主要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的作用,而鸦片、海洛因等传统的麻醉药品对人体则主要以“镇痛”、“镇静”为主。

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吸食者一般是在吸食前犯罪,由于对毒品的强烈渴求,为了获取毒资而去杀人、抢劫、盗窃;而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吸食者一般由于在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

■新型毒品的种类

根据新型毒品的毒理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四类:

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是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

第二类是致幻剂,代表物质有麦角乙二胺(LSD)、麦司卡林和分离性麻醉剂(苯环利定和氯胺酮);

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我国俗称摇头丸);

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三唑仑、氟硝安定和γ-羟丁酸等。

1、冰毒

2、摇头丸

3、K粉

4、咖啡因

5、安纳咖

6、氟硝安定

7、麦角乙二胺(LSD)

8、安眠酮

9、三唑仑

10、γ-羟丁酸(GHB)

11、丁丙诺啡

12、麦司卡林

13、苯环利定(PCP)

14、止咳水

15、迷幻蘑菇

16、地西泮

17、有机溶剂和鼻吸剂

二、吸毒的危害

一、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二、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2)戒断反应:(3)精神障碍与变态:

(4)感染性疾病:

三、吸毒对人体的三大危害

(1):身体依赖性

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2):精神依赖性

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4)、吸毒者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 有资料表明吸毒者的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群短10~15年。吸毒人群的死亡率较一般人群高15倍。

三、毒品的预防和治疗

一、染指毒品的主要原因?

1.对毒品的无知、好奇

一些青少年染上吸毒恶习,多是因为对毒品危害的无知和好奇,而走吃吸毒深渊的。据云南开远市对451名海洛因吸毒者的调查,因好奇而吸毒的有154人,占34.1%。

2.他人的不良影响

3.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

4.不健康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既可以发生在无知青少年中,也可以发生在成人身上。

兰州市27岁吸毒人员马兰青见丈夫吸毒败家,自己还经常挨打受气,想帮助丈夫戒毒又屡遭失败,因而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吸毒。1997年3月6日在家中注射毒品过量死亡。5.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

二、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人吸毒为什么会成瘾?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统一确切的答案。以吸食海洛因为例,对成瘾机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人体内本身就有一种类似阿片类物质的存在,当从外部大量摄入阿片类物质时,外来的阿片类物质逐渐取代了原来内在的阿片类物质,扼制了原来人体内正常阿片类物质的形成和释放,从而破坏了人体内的正常平衡,形成人体在生理、心理上的依赖,只有不断的递增这种外来“摄入”,才能保持人体生理、心理上的平衡。如果中断外来的毒品供应,吸毒的人就会因“犯瘾”而引发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1)吸毒成瘾是服用毒品后人的机体生理和心理发生某种变化的一个过程。有的专家将吸毒成瘾视为一种脑疾病。

(2)人吸毒后,毒品物质会迅速传送到人的脑部,并与人的某种受体物质结合,反复多次后,人体对毒品的耐受性提高,药物的作用逐渐减弱,吸毒者只能以更大的剂量连续不断地来抑制身体反应,满足生理渴求, 从而愈陷愈深不能自拔。(3)吸食毒品,使人在生理上形成奖赏性强化的后果,导致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性,即强烈的渴求感,也称为“想瘾”或“心瘾”。

(4)人一旦吸毒成瘾,生理依赖与心理依赖又互相强化,因心理依赖而加重生理依赖, 生理依赖产生的戒断症状又反复加重了心理上的依赖。

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三、我国目前的戒毒体制和模式有哪些? 我国目前的戒毒体系主要是: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和一些卫生医疗单位开设的自愿戒毒。

四、常用的戒毒方法有哪些?

阿片类毒品成瘾的戒毒治疗方法有许多,常见的有三种:

(1)自然戒断法,又称冷火鸡法或干戒法。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仅提供饮食与一般性照顾,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的一种戒毒方法。其特点是不给药,缺点是较痛苦。

(2)药物戒断法,又称药物脱毒治疗。是指给吸毒者服用戒断药物,以替代、递减的方法,减缓、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的痛苦,逐渐达到脱毒的戒毒方法。其特点是使用药物脱毒。

(3)非药物戒断法。是指采用针灸、理疗仪等,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反应的一种戒毒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辅助手段和“心理暗示”的方法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痛苦达到脱毒目的。缺点是时间长,巩固不彻底。

五、怎样正确对待吸毒者?

吸毒者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因此,吸毒者具有双重性质的身份。要正确的对待吸毒者,即不要把吸毒者看作是犯罪分子,不要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的病人,要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

青少年如何预防新型毒品

一、青少年是新型毒品预防教育重点对象

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青少年已经日益明显地成为最容易受这类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之一。由于年轻人精力充沛:追求新奇、寻找刺激,非常容易受到这类新型毒品的诱惑和俘虏。歌舞厅、迪吧等娱乐场所是青少年群体乐于消费的地方,同时也是新型毒品泛滥的场所。许多青少年处于好奇或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接触毒品,毒贩们也常采用各种招数诱惑孩子们吸毒。因此我们需要动员社会的各种资源、采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关注点主要集中于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和精神来预防新型毒品滥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目标,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

二、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诱因

1、无知和轻信: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中的情况下吸食毒品。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新型毒品危害

2、贪慕虚荣、赶时髦:错误的人生观导致许多年轻人误将吸毒视为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最终断送了他们本来美好的前程。

3、借助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一些青少年试图借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这种不积极的心态,其结局只能是登上“死亡快车”。

4、交友不慎:许多年轻人染毒是来自周围的不良影响,坚决拒绝这种不良影响是唯一的选择。

5、赌气或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干,我偏要试试”的逆反心理,不服气、不甘心、不认同的较劲心理,在许多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你说毒品可怕,我就不怕;你说毒品难戒,我就吸一个给你看,正是这种逆反心理,促使一些年轻人自己跳进了火坑。

6、追求刺激和享乐。

7、受毒贩引诱。

三、如何防范青少年吸食毒品

1、学校如何防范新型毒品

(1)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新型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渠道与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特点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2)讲解有关正确对待青春期、提高自尊心、调节情绪、面对压力、对待挫折等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不借毒解闷、借毒消愁。

(3)针对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是新型毒品传播高危点的事实,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拒绝进入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远离吸毒人群,引导学生自觉抵御新型毒品的诱惑。

(4)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禁毒活动,如“不让毒品进校园”、“禁毒志愿者行动”等等。

2、家庭如何教育子女不沾染新型毒品

(1)经常耐心听取子女的意见,和孩子交知心朋友,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随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家长要掌握了解新型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知识,成为子女拒绝毒品的教师。

(3)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更要做榜样,首先不沾染毒品。

(4)尽量少让孩子去治安复杂场所。

(5)教育孩子慎交朋友。

(6)教育孩子从小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7)发现孩子性格和行为有异常表现,应引起警惕。

3、青少年“自卫防毒”术

不要进入治安复杂的场所

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提高警惕,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不轻信谎言。如: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

出入娱乐场所,尽量少喝里面提供的饮料,不随便离开座位,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守饮料、食物等。不要盲目攀比,盲目追求时尚。

不要滥用药品(减肥药、兴奋药、镇静药等)。

5.毒品预防教育教案专题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禁毒预防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禁毒预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及将青少年作为禁毒预防教育重点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认清预防禁毒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将青少年作为禁毒预防教育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二、认识毒品

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物品和精神药品。

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物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禁毒法》第四条确定: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还有医源性因素等。

(1)对毒品无知、好奇。有一个初三年级的学生,为考个好高中,每天学习、复习到很晚,感觉很疲劳。这时,有人拿来一点“白粉”,告诉他:“吸了这个就能精神百倍。”孩子信以为真就吸了。结果,没有几天便染上了毒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全跨了,最后他没有走进理想的中学,而是进了戒毒所 一个年仅14岁的吸毒者说:“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没有人告诉我毒品有多可怕,我认为吸毒和吸烟一样。”

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做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2)经受不住他人、特别是“朋友”的劝诱,青少年易受群体影响,盲目结成“哥们儿”或“姐们儿”关系,相互效仿。吸毒亦是如此,许多吸毒的青少年都说:“我是看见别人吸,自己才吸的”。“他们吸都没事,我就尝一点,以为不会出问题的。”

(3)寻求刺激。原重庆市号称“百万富姐”的李某,为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昔日重庆市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流浪街头,一无所有。

(4)不健康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告诫置若罔闻,越说毒品不能沾,他就越要去尝尝,最后是自食其果。

(5)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父母吸毒的不良环境使子女吸毒者明显增加,小小年纪便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6)寻求解脱。有些人因承受不住环境的压力,便想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结果落进万丈深渊不能自拔。

四、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禁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吸毒,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目前,一个共识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径和出路。

专家指出,青少年禁毒工作应该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禁毒。《禁毒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第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五、学会保护,远离毒品

从前年开始,国家禁毒委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禁毒知识一堂课”活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举行专门的禁毒教育课,使每一位公民在走向社会前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同时,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主管部门编印了毒品预防教育读本及适合学生阅读的禁毒系列丛书,并将之列为中学生课外读物;去年,团中央、国家禁毒委、民政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共青团和妇联分别组织开展了禁毒青年志愿者行动和“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动员广大青少年参加到禁毒行列中来;针对近年来新型毒品冰毒的泛滥,国家禁毒委今年于2007年2月至7月开展的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中,联合有关部门,重点整治了歌舞娱乐场所,把对青少年吸毒的预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如何对青少年中的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教育,依然是困扰预防青少年吸毒工作的难点所在。有关专家指出,大量国内外青少年禁毒教育成功的范例表明:学校教育依然是当今禁毒最有效的形式。毒品预防教育应该始终坚持走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的道路。如今,当务之急是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比较全面直接地学到识毒、防毒的知识,从而在走向社会前增强对毒品的抵御力。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指出,宣传教育的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防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究竟如何攻克青少年禁毒教育这一难题,也许还有待于全社会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对于生活在阳光雨露之中的孩子,“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所以,要想不为毒品所害,只有不沾染毒品,远离毒品。

6.安全教育预防溺水教案 篇六

知识方面:揭示溺水原因,了解游泳安全好习惯,掌握溺水自救措施。

能力方面:通过掌握溺水自救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感悟生命的可贵。

根据孩子的特性,我把揭示溺水原因,了解游泳安全好习惯,掌握溺水自救措施作为本课的重点。其中“掌握溺水自救措施”为本课难点。

随着暑期的来临,游泳的学生将越来越多,游泳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可以磨炼意志,有益身心。但是游泳时的轻松愉快往往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加上孩子“好奇、好动、好尝试”的心理特征,“冲动、盲目、爱冒险”的行为特征,给安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我校位于赣江之滨,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孩子的特性更是让我校把安全游泳谨防溺水的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该激起学生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分别设计不同的方法。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导入新课时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意图把学生带入那个严肃而又悲痛的时刻。在孩子学习游泳安全知识时,我又采取了图文演示法,引导学生在饶有兴趣中自主学习,自行感悟。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于是我还穿插了合作探究法。学法上我主要从合作交流法、竞赛讨论法、表演展示等方法上入手指导。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我做了较充分的教学准备,有丰富的.视频、趣味的儿歌、富有挑战的竞答题,还有学生期盼的安全小卫士徽章,力求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为了使本次教学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让学生的安全意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事例导入,触发情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于是,课伊始我这样导入:夏天到了,又是游泳的好季节了,你在尽情畅游的时候,想到了自身安全吗?你可知道,水下凉爽,却暗藏着危机……

历年游泳溺亡事件已经层出不穷,而许多孩子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在今年的5月6日,一个极为平常的星期日,宜春天台镇一户人家的五名留守儿童因私自下河游泳而全部溺亡。就在19天前,6月9日,山东莱芜7名学生,湖南邵阳5名学生均游泳溺亡,同日,黑龙江哈尔滨市又有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竟有16条鲜活的生命殒落,令人痛惜。

我通过讲述这样一个个真实的事件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自然引出课题《安全游泳谨防溺水》。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样获得的知识更直接,更有效。这时我又让学生先说一说身边的游泳溺亡事件,再让学生谈感想,让学生明白游泳若没有好习惯的危害之大。根据生成性的特点,我预设到有的学生可能会谈到在河边钓鱼、捉蝌蚪等玩耍溺亡现象,我将针对现阶段出现的溺亡事件和同学们一道小结:在水边玩耍是极其危险的。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游泳若没有好习惯而出现溺亡的事件不是偶然,我又列举了数个游泳溺水事件(视频),之后我又出示溺亡人数统计数据,在触目惊心的数据面前,学生将会认识到盲目游泳是如此可怕。激发了学生渴望获得游泳安全知识的欲望。

(二)揭示隐患,重视安全

人人都知道生命宝贵,为什么又会屡屡发生溺水事件呢?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我将肯定他们找出的每一个原因,之后又将总结出溺水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麻痹、掉以轻心。那如何安全游泳呢?我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探究应该注意的每一个环节,应该养成的每一个好习惯。为了完善他们的认知,我还会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来告诉同学——丰富的视频中告诉同学们:不到不明水域游泳;游泳需有大人陪伴;泳前热身避免抽筋;水中不开玩笑少说话;避免太过疲劳,太饱或太饿,遇到有人呼救先确保自身安全再想办法救人等游泳安全知识。

利用动画形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避免了老师直接讲授的无趣局面出现。

为了让学生积极地获得更多的游泳安全知识,在下一环节,我又将引导学生进行游泳安全知识竞答。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找出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内化了知识,凸显了重点。

同时,为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首琅琅上口的《游泳安全儿歌》,配以快板形式让学生熟读熟记。让学生把游泳安全知识真正做到入脑如心。

(三)博士导航,明确要领

安全自然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愿望,但意外情况却总是不可避免,伤害也许就会不期而至。为了让学生在意外事故发生时不至于措手不及,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护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同学们能在兴趣盎然中突破难点,这时我又请出了安全小博士(视频)告诉我们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思考。

(四)演练结合,内化新知

为了化解难点,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后,我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模拟不同的场景如脚抽筋、腹痛、水草缠脚、眼见有人呼救等情况,让同学进行合作演练自救知识,同时演练之后说说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对于演练出色、观察仔细的同学,我将授予“安全小卫士”徽章。

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我又安排了让学生设计标志,铭记安全。我将引导学生在一些较为危险的地方,如小河、水塘等地方设计安全警示语或标志,提醒自己也警醒他人。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根据生成性教学的特点,我预设学生设计的标志或警示语可能会五花八门,我将及时引导他们紧扣安全主题,力求简洁明了。对于优秀作品,我将予以奖励并张贴。

(五)课后延伸,珍爱生命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们已经深深意识到“安全重于泰山”,安全与自己的行为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我引导学生争做“安全宣传小天使”,用绘画、儿歌或手抄报的形式,宣传游泳安全知识,让平安之花常开不败。

我的板书依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力求言简意赅,我想学生在记住这个等式的同时,本课的主要内容也就铭记于心了。

7.当代健康社区的疾病预防理论初探 篇七

“城市空间”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受到持续关注的传统问题。在《圣经》的《利未记》中就有关于什么样的住宅建筑容易导致疾病的相关记载。当代城市居民每天有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居住和工作的社区空间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促进健康,也可以是负面的导致疾病。事实上,社区空间的不良和不当设计,是导致多种大城市流行病的元凶。

从疾病预防的角度筛查现有的流行病与城市社区的关系,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疾病都与居民生活的城市空间相关。本文将由城市空间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的疾病统称为“空间相关疾病”。对照“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ICD-10)”,可将当代的空间疾病分为三类,一是过敏、哮喘、中毒等呼系统疾病。二是抑郁、焦躁等心理疾病。三是肥胖症、高血压、心血管病等代谢相关慢性疾病。

导致这些疾病的城市社区空间,可以按其致病机制的分为三类。一是日常行为致病机制,主要指空间影响和改变生活方式导致疾病。二是社会心理致病机制,主要指空间产生或引发心理刺激导致疾病。三是空间环境致病机制,主要指空间产生和传播致病病原导致疾病。这三种空间致病机制,对应了相应的空间相关疾病。摸清三类致病机制,逐个确定和整治改良社区规划设计中的致病因素,是未来健康社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方向。

2、社区产生致病病原

“社区产生致病病原”的理论出现较早,也较为容易理解和普遍接受。这一致病机制的核心概念是城市社区空间的环境直接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产生或者传播致病病原,影响空气、水、食物等室外环境和室内空气、湿度等室内环境,进而导致使用者的相关疾病。这一致病机制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社区环境因素既可能造成传染性疾病也能催生慢性病。主要的可能疾病包括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疾病,例如过敏、哮喘、流感、呼吸系统中毒等等。建筑和社区空间可以产生各种过敏源(Allergen)”或“传染源(Sources of Infection)”,也可能直接充当致病原,如病态建筑综合症等。从整个城市的角度看,城市规划会影响城市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导致雾霾等区域性问题。在社区的尺度上,产生致病病原主要包括三种途径:

一是通风设计导致呼吸疾病传播。建筑室内通风与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尤其是呼吸系统传染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风天井的建筑设计、社区的微环境和室内通风系统的不良设计会加剧响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例如,李玉国教授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和多区模型的方法模拟了香港淘大花园居住区SARS的传播规律,很好的解释了“SARS通过通风天井传播”的发病及其扩散机制。二是社区景观配置不当,引起过敏病症。景观和植物常常被认为是有益于人群健康的,但景观设计中树种的不当配置会导致相关疾病。任何种类的植物过量种植时都会引起过敏和哮喘,美国学者托马斯·利奥·奥格伦提出了奥格伦植物过敏指数(OPALS)”用以评估所有园艺或景观植物的潜在过敏可能性。根据奥格伦的分类,“一种植物的OPALS值最低为1,一般分布在1-5之间,最大可达到10,植物过敏主要由花粉传播引起”。三是建筑本身设计不良导致SBS。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简称SBS.198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最早影响的主要是多层办公和居住建筑。SBS的症状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了恶心、呕吐、过敏和眼耳鼻喉不适以及心理不适等等。澳大利亚学者贾尼斯·扬茨提出了SBS与建筑室内环境相关的证据,包括“SBS症状是与患者在某一特定建筑中生活工作的时间正相关:当患者离开这一特定建筑时SBS症状消失:SBS症状季节性复发:处在该建筑中的其它人发生相同的SBS症状等等”。SBS不仅与住宅建筑的拖工和材料相关,还包含了建筑设计本身给人带来的不适感,是一种综合性的疾病。

3、社区引起心理刺激

“社区引起心理刺激”的相关研究出现晚于上文所讲的环境致病论,萌芽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九十年代达到顶峰。这一致病机制的核心理论是社区和建筑空间直接或者间接扮演“心理刺激源(Mental Stresor)”,居民造成不良心理暗示和心理刺激,并进一步引起不适和病症。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对居住者的心理健康存在着正面和负面的两种影响,城既可以通过帮助康复来促进人的健康,也可能通过不良刺激导致人的心理不适和疾病。此外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不仅涉及到抑郁、焦虑等等心理方面的疾病,也可能间接通过不良心理暗示导致其他的不良习惯和疾病。

社区引起心理刺激的论点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芝加哥第一张“精神病理地图”引发了心理学界和地理学的结合。这一研究从宏观分布上证明了城市的某些社区确实更容易导致居住者的心理疾病。六十年代科学家约翰·卡尔霍恩著名的实验间接证明了空间“拥挤”对于使用者心理的影响。八十年代,这一领域迎来了重要的发现。1984年,学者乌尔里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著名文章《病房窗外的景色可能影响术后康复》。该研究证明窗外有自然树木景色的病患比窗外只有砖墙的病患康复更彻底和迅速,进而出了自然景象影响患者心理、促进康复的结论。这成为了后来循证设计(EBD)和康复景观的起源。1995年英国建筑学学者戴维斯·哈尔彭在《心理健康与城市建筑空间:不只是砖和泥浆》一书中研究了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可能影响使用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哈尔彭提出环境刺激(environmental stressors)”的概念,将环境刺激分为传统环境刺激和社会环境刺激。传统环境刺激包括冷热季节、空气质量及噪声刺激等;社会环境刺激包括过度拥挤、犯罪恐惧等,并给出东湖住区的改造案例。城市社区空间中的直接心理刺激源包括空间本身的采光、潮湿、噪声等物理因素和色彩、尺度、拥挤等设计因素。间接心理刺激源包括社区空间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刺激源,例如自然的接触、对犯罪的恐惧、社区的等级标签、不良的空间符号和空间归属感弱等等。

4、社区改变生活方式

“社区改变生活方式”是社区引起居民患病的三个主要致病机制中出现最晚的,主要理论和实践在近十年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城市社区空间中的用地规划混合度低、步行指数低下、出行方式受限、饮食分布不佳、缺乏活动空间、建筑运动系统设计不佳等等“空间功能”问题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和日常行为轨迹。久而久之,生活在这样的城市社区中的人群逐渐养成“久坐不站”、“汽车依赖”、“室内娱乐”、“高热饮食”等等不良“生活方式”进而导致一系列的慢性疾病。“社区改变生活方式”所涉及到的健康问题大多由“缺乏日常锻炼”和“饮食热量过高”两个主要因素造成,涉及的慢性病主要包括肥胖症和其他一系列由于肥胖而引起的其他重症,如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等。此外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抑郁症”等一些心理疾病。“社区改变生活方式”在建筑学中的研究和实践远远滞后于公共卫生领域。近十年来,关于城市社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与不良生活方式的关系才逐渐成为关注热点。

在社区规划方面,摊大饼是的无序扩张和职住分离导致了“肥胖城市(Fat City)”的种种弊端。而与之相对的“健美城市(Fit City)”思潮正在兴起,纽约市从2006年起召开健康健美城市(Fit City)会议,研究城市规划设计对居民肥胖症的影响和可能举措。“提高用地功能混合度”、“提升城市步行指数”、“建设推广慢行系统”和“优化城市饮食分布”是健美城市的主要研究和实践方向。在建筑设计方面,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核心理念是便捷和效率,然而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的大量出现使得电梯和自动扶梯代替楼梯成为居民日常的垂直交通方式。建筑学者乔瓦娜·博拉希和米尔科·扎蒂尼在《去医学化的建筑》中提到了肥胖楼(Fat Building)和健美楼(Fit Builcling)。“增加楼梯的日常使用”、“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和“设计专有活动空间”是“健美楼”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活跃设计(Active Design)”这一新的健康社区设计思潮。活跃设计的内涵是通过社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手段,提升居民日常锻炼的可能性。美国纽约市率先成立了“活跃设计中心(Center for active Design)”,为推行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各种提升日常锻炼可能性,预防肥胖症等疾病的发生而努力。基于日常行为理论的“活跃设计”理论有望成为继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之后的又一看待和解决城市问题的视角。

5、启示:迈向健康社区

当代中国大城市中,城市社区空间导致的上述三类相关疾病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已成威胁的、极度紧迫的,需要尽快拿出方案并且实施治理;有些是已见端倪的,根据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将会逐年上升并在城市范围内爆发的,需要引起管理部门、学术研究机构和建筑师规划师的重视。从“雾霾”的爆发案例来看,许多已经在西方已经有过“前车之鉴”的城市空间导致疾病问题值得中国大城市为之警觉。

因此,完善当代健康社区的疾病预防理论,搭建“社区空间设计-致病机制-疾病预防”三者之间的关系框架,探索相关的健康社区整治设计策略,为政府、设计师和居民提供建议,是改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空间相关的流行病肆虐现状的紧迫现实议题。通过社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手段整治和改良城市空间,解决疾病预防问题,是提高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健康社区”的核心基础工作。建筑师与公共卫生学家应当通力合作,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摘要:本文从疾病预防的角度审视当代城市社区空间,以“城市空间”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为线索,归纳出三类由社区空间的不良设计导致的“空间相关疾病”,并提出空间设计导致这些疾病的三种空间致病因素。初步阐述了城市社区空间导致人类患病的研究框架,为营造健康社区,提升当代中国城市的空间品质提供新思路。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 篇八

【中图分类号】 R5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80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稳定期通过健康教育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具体实施方法:

1.健康对象: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

2.方法:

1)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其它指征包括男性、低体质指数(BMI)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病人的焦虑症状常见,发生率约为8%-24%;且多数是惊恐障碍。严重COPD的病人还常有抑郁症状。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生活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温18℃~20℃,相对湿度50%~70%,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料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

3)戒烟:要与患者一起制定一个成功戒烟的个性化计划,要让患者:①下定决心是戒烟成功的关键;②承诺戒烟,明确戒烟的动机和愿望,只有真正从思想上戒烟,才能迈出计划的第一步;③保持身上、家中无烟及无烟灰缸、打火机等与烟草有关的物品;④在戒烟过程中想再吸烟是应与医务人员交谈,寻找药物治疗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戒烟灵、口香糖、针刺穴位等辅助戒烟,同时指导患者为配偶及家人想一想,不要让家人受长期被动吸烟的危害,要为自身行为承担责任;⑤戒烟期间出现戒断症状,如无禁忌可鼓励患者大量喝水有助于尼古丁的排泄或缓慢的深呼吸运动及学习放松技术,以减轻吸烟的强烈要求,戒断症状在较短时期内可逐渐消失;⑥患者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4)要让患者坚持做呼吸操: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小册子及宣教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指南》。①缩唇呼吸法: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费力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以能使距离口唇30cm处与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30min。②腹式呼吸锻炼:患者取立位,体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s,呼气4~6s。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min,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③控制性呼吸法:取坐位、平卧位或侧卧位,全身肌肉放松,缓慢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后屏气,开始为2~5秒,渐增至10秒,然后缓慢呼气,连续做10~20次,早晚各1次,坚持6个月。

5)提高氧疗依从性:①应向患者明确指出,氧疗是属于药物治疗的一种方法,只要能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正确合理使用氧气最大程度地增加氧的组织输送,才能减轻病情,少吃药、少打针,早出院。②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合理的氧疗。夜间持续低流量给氧湿化痰液,刺激并协助有效咳嗽辅助排痰,如无禁忌鼓励患者多喝水或雾化吸入等,采用鼻塞法或面罩法,氧浓度28%~30%,1.5~2L/min吸氧时间>15h/d。③教育患者不能长时间高流量吸氧。因为COPD患者对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则抑制呼吸中枢致二氧化碳蓄积和二氧化碳中毒,甚至死亡。

6)强调营养支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热量比例糖类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

7)体力训练 :指导以呼吸体操及医疗体育为主的有氧运动等方法,可增强患者的体力康复,改善心肺功能。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体力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等。开始运动5~10min,每天4~5次,适应后延长至20~30min,每天3~4次。其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一般1~2周后可使心肺功能显著改善。

8)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祛痰药等,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慢性期以康复锻炼为主。

3.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

9.预防校园踩踏安全教育教案 篇九

王美荣

教学目的:

1、了解踩踏事件产生的原因。2、懂得怎样预防踩踏事件的产生。

3、出现混乱后怎么办。教学准备:文档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案例

2014年9月26日下午 2时许,在昆明明通小学宿舍区上课预备铃响后,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致6人死亡,26人受伤,其中两人重伤。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避免踩踏事故的相关知识,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讨论:

1、踩踏事件产生的原因。

2、怎样预防踩踏事件的产生?

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伤者怎么办?

4、怎样面对学校踩踏事件?

(二)学生发言,同学指正补充。

教师明确如下内容: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1、在走廊、楼道里踢球、追逐打闹、攀爬翻越;

2、拐角处和进出教室时吵闹拥挤,发生碰撞。

3、不讲秩序、一拥而上、互相拥挤跑跑跳跳、互相推搡

4、起哄,在楼梯扶手上滑行。

5、人潮密集处恶作剧,如故意堵塞出口或大声喧哗、传播令人恐慌的消息

6、特别是在升旗、课间操、下课期间最易发生拥挤踩踏

二、预防踩踏发生

1、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2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或蹲在附近的墙角下,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等人群过去后再离开。

3、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人群中时,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安全脱险。

4、在拥挤混乱的情况下,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栏杆或柱子),但要远离店铺和柜台的玻璃窗。

5、在人群拥挤中前进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6、一旦被人挤倒在地,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

7、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有蹲下来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8、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三、出现混乱后怎么办?

1.要镇定

2、别靠近

3、别绊倒

4、靠墙壁 最后熟记出现踩踏绕口令:

人挤心别慌,摸墙贴边走。不怕脚踩风,就怕手抓空。扶稳抓稳后,接着向前走。如果被挤倒,身体缩成球。双手抱颈后,护好头颈胸。

10.2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十

【班会背景】: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速度让人震惊,据统计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多,为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高一(8)班以班会的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普及活动。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班会准备】:

1告知同学班会主题及主要框架步骤

2发动同学在课下上网收集相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等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的影响和危害。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整理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班会过程】:

一.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二.同学讲解

(一)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图片1表格形式 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

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三)介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

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分别介绍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现症状。(四)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提问:刚才同学们看的短片是哪个传播途径呀?回答..._输血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图片:艾滋病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环图

游戏:大家每人手里有一张纸条有的是职业人群,有的是行为方法,你觉的他们有没有被感染的危险?属于高危感染人群还是低危感染人群,请你把它帖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了解无论是什麽职业只要是有良好的行为方法,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艾滋病并不可怕。(五)宣传与关爱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游戏目的:预防艾滋病要大家携手一起抵抗,一起努力.(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班会结束了,班会主要是以六大步进行的,通过同学有步骤地讲解,一目了然的让同学们了解关注到艾滋病,中间播放同学自演的短片和游戏环节先是带动了气氛再是通过这些形式让同学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

提问:刚才同学们看的短片是哪个传播途径呀?回答..._输血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图片:艾滋病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环图

游戏:大家每人手里有一张纸条有的是职业人群,有的是行为方法,你觉的他们有没有被感染的危险?属于高危感染人群还是低危感染人群,请你把它帖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了解无论是什麽职业只要是有良好的行为方法,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艾滋病并不可怕。(五)宣传与关爱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游戏目的:预防艾滋病要大家携手一起抵抗,一起努力.(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11.健康自测,预防不孕 篇十一

如果女性朋友发现下面这些症状,应加以注意,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

闭经。女性年龄超过18岁未有月经来潮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原因非常复杂,可以分为四种: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中枢神经下丘脑性闭经。闭经引起的不孕不占少数。

痛经。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周期性月经期痛,但没有器质性疾病;而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内异症、肌瘤、盆腔炎症性疾病、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和月经流出道梗阻。所以,痛经不可麻痹大意。

月经失调。造成月经失调的原因很复杂。比如说卵子生成障碍型不孕症患者常常伴有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后或继发性闭经。所以说,月经不调也是不孕症的信号之一。

月经前后诸症。有的女性在月经前后周期性出现一系列由内分泌失调、黄体功能不健引起的经前乳胀、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经行水肿、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前面部痤疮、经行风疹块、经行抑郁或烦躁等症状,内分泌失调、黄体功能不健都会导致女性不孕症。

溢乳。如果非哺乳期的女性,乳房自行或挤压后有乳汁溢出,多提示有下丘脑功能不全、垂体肿瘤、泌乳素瘤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衰竭等疾病,也会由孕药及利血平等降压药引起。溢乳常常会合并出现闭经的现象,从而导致不孕症。

白带异常。白带异常在妇科疾病中很常见,这些疾病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女性的受孕。阴道炎、附件炎、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及各种性传播疾病存在时会出现白带增多、有气味、色黄、呈豆腐渣样或水样。

男性不育的自测

男性不育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遗传、性激素异常、精索静脉曲张 、生殖道感染、隐睾、不良生活习惯及外界污染等几个方面。男性若知道一些简单的生育知识和自测方法,就能进行有效自查。

精索静脉曲张。沿精索自上而下轻轻触摸,发现阴囊内有大团的蚯蚓状柔软迂曲的团块,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它会使睾丸温度上升,静脉血的淤滞影响睾丸代谢,从而干扰生精,造成精液质量下降。

隐睾症。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通路之任何一处。也有人发现单侧隐睾中仅有33%~65%的人精子发育正常,而其余的人生精功能均有异常。另外,睾丸肿胀、疼痛,缓解后睾丸逐渐缩小,则可能是睾丸扭转或睾丸炎症后损伤性萎缩。这往往伴随生精细胞的不可逆损伤。腹腔内过高的温度不利于精子的产生,睾丸恶变风险也大大增加。

精液反映生育能力。精液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精子占5%左右,其余为精浆。正常的精液呈乳白色、淡黄色或者无色。有生育力的男性一次射精量为2~6毫升。若禁欲5~7天,射精量仍少于2毫升,视为精液减少;若不射精,称为无精液症。精液量减少(精浆不足)不利于精子进入子宫和输卵管,影响受精。若一次射精量超过8毫升,精子被稀释,也不利于受精。一般精液射出后,15~30分钟会变为液体。如果超过30分钟仍不能改变形态,在临床上叫做精液不液化,也是不孕的诱因。

不孕症分为暂时性不孕和绝对性不孕。夫妇一方或双方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解剖、功能上的缺陷,现代医学无法治疗的不孕症叫做绝对不孕;夫妇一方或双方因某种因素导致暂时性不孕,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可以受孕的,称为相对不孕。绝对不孕包括女性无子宫无阴道、男性睾丸性无精症等;除了绝对不孕的,不孕症都是相对不孕。继发性不孕均屬相对不孕。

12.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篇十二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80%~90%, 其次病猫、病狼、吸血蝙蝠、许多食肉野生动物如狐、獾、浣熊、臭鼬等可以作为人狂犬病的传染源, 狂犬病患者不是传染源。

1.2 传播途径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唾液中, 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 (约占98%) 、抓伤, 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机体;黏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 如眼结膜被患病动物唾液沾污, 肛门黏膜被狗触舔等, 均可引起发病;此外, 也有经呼吸、消化道感染的病例报道。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 病毒可通过尘埃或气溶胶传播。如在实验室中对感染病毒的脑组织进行匀浆化时, 所造成的飞沫传播也可导致人感染。狂犬病在人群之中水平传播的可能性很少, 但这种传播20世纪70年代就有报道。如通过器官移植传播、通过胎盘传播等。

1.3 易感人群

人普遍易感, 兽医、动物饲养者、猎手、皮革加工人员最容易遭受感染。另外旅游者、洞穴探险者等野外活动人员、相关动物从业人员和实验室相关研究人员均有被感染的危险。在感染人群中, 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小者高于年龄大者。咬伤头部、面颊、手指等处的发病机会较多;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的发病机会较少;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者不发病或发病率低。 人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驯养员、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野生动物捕捉与饲养尤易遭受感染。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以青少年较多。

1.4 发病因素

咬伤部位:头面、颈等咬伤后发病机会较多。 咬伤程度:创口大而深者, 发病机会多;被咬者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较多。咬伤口局部处理情况:未按要求及时严格处理伤口者的发病率高。 未及时全程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者发病率高。

1.4.1 季节分布。

可发生于任何季节, 但春、夏季病例多, 冬季病例少。

1.4.2 管理传染源。

对犬进行管理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

1.4.3 伤口处理。

及时有效的处理伤口可明显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早期伤口的处理极为重要, 伤口严重者要去正规医院进行处理。主要为清创, 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彻底清洗伤口和搔伤处, 至少20min。再用75%的乙醇或2%的碘酊或络合碘涂搽。也可以用1%苯扎溴铵冲洗以清除或杀死病毒。伤口较深者尚需导管伸入, 以肥皂水做持续灌注清洗。如有高效价免疫血清, 皮试后可在创伤处做浸润注射。伤口切勿缝合包扎, 亦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1.4.4 预防接种。

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去正规的防疫部门, 切勿用不规范疫苗, 如果疫苗不合格, 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 而且会给肌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预防及防治

2.1 预防接种

2.1.1 暴露前接种:

凡有接触狂犬病病毒危险的人员, 如兽医、动物驯养员、林业从业人员、屠宰场工人、狂犬病实验人员等应于0d、7d、28d各肌注1ml (效价不低于2.5IU) , 共3针。

2.1.2 暴露后接种:

暴露后免疫程序按下述伤及程度分级处理。 (1) Ⅰ级暴露。 触摸动物、被动物舔及无破损皮肤, 一般不需处理, 不必注射狂犬疫苗。 (2) Ⅱ级暴露。未出血的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及应按0d、3d、7d、14d、28d各肌注1ml, 共5针。 (3) III级暴露。一处或多处皮肤出血性咬伤或抓伤, 或伤及头面、颈或确诊疯动物唾液污染黏膜者, 应于第0、1、2、3、4、5、10、14、28、90d各肌注1ml, 共10针。并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做咬伤局部浸润注射, 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以及适宜的抗菌药物。

2.1.3 免疫期:

免疫期2个月, 全程免疫后3~6个月, 再次咬伤需加强注射2次, 间隔1周, 剂量为1ml, 超过6个月再被咬伤则需全程免疫。

2.1.4 禁忌:

由于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 暴露后程序接种疫苗无任何禁忌证。

2.1.5 注意事项:

13.预防细菌性痢疾 健康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的:

知道引起痢疾的原因。了解痢疾的主要症状和预防方法。教育学生注意饮食的清洁卫生。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生活中能时刻注意饮食的清洁卫生。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1、预防细菌性痢疾

讲:学习了这一课会使我们知道什么是细菌性痢疾,怎么会患这种病的,及如何预防它。现在请你们小声阅读课文。(出示小黑板)

军军吃了饭菜,不久便感到、、、、,不到一天就大便,开头两次粪便,然后就出现。以后就出现,但却是,有时只有一点。医生说他患了。

问:同学们患过类似的疾病吗?请你说说当时患病、治病经过。问: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问:为什么细菌性痢疾在夏季特别容易流行? 问:在平时吃东西、喝水时还要注意什么? 问:家中有人是痢疾病人,应该注意什么? 问:预防细菌性痢疾要做到哪几点?

三、教师总结全课

14.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名称

2、初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教学重点:

认识毒品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毒品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中,懂的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展示一些毒品危害人员的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1)9

10

(1)这些人怎么了?

(2)你看见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吗?他们看起来是健康的吗?(3)是什么导致他们变成这样?(4)你想像他们那样吗?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介绍毒品

毒品: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的毒品: 罂粟(Papaver Somniferum)原产于小亚细亚,适应性很强,从非洲最南端到地球北部莫斯科的气候,它都能生长。罂粟为一年生植物,植株高1米到5米,花为蓝紫色或白色,叶子为银绿色,分裂或有锯齿。罂粟花落后,在顶端结成椭圆型的果实──罂粟果。取罂粟果划破表皮,会流出乳白色的果汁。果汁暴露于空气后干燥凝结,即变成褐色或黑色,这就是生鸦片。生鸦片经过提炼生成吗啡,吗啡再经化学药物提炼即生成海洛因。

鸦片(品名或常用名:Laudanum, Paregoric;俗称:Opium)

——取自罂粟的生鸦片以圆块状、饼状或砖状出售,以后再粉碎或进一步加工。鸦片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最主要的是吗啡。使用鸦片成瘾后,可引起体质衰弱及精神颓废,还会缩短寿命。过量使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因呼吸抑制而造成死亡。

11

吗啡(Roxanol)——是一种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是鸦片的主要生物碱,从鸦片中提炼而成。吗啡通过注射及口服可产生欣快感,并产生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肠胃系统的副作用。吗啡是一种全身抑制药,使用后容易成瘾。

海洛因(商品名或常用名:二乙酰吗啡;俗称:Horse, Smack, H, Stuff, Junk)——由吗啡经化学药物提炼而成,呈白色粉末状,俗称“白粉”。它是强烈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会对人的生殖、神经和肠胃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海洛因极易成瘾,且难戒断。过量服用会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是被吸毒者广泛滥用的一种毒品。联合国禁毒署1998年公布的数字表明,吸食海洛因的人数为80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0.14%。

可卡因(俗称:Bump, Coke, Flake, Snow, Candy)

——是一种微细、白色的结晶粉状的生物碱,性粉末,味苦,具舌麻痹感,由古柯的叶子提炼而成,又称古柯碱。古柯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的山坡或高地上。在拉美地区的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是古柯叶的主要种植国以及可卡因的主要生产国。可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即脊髓、髓质、大脑等系统的兴奋剂,可刺激大脑皮质,麻痹感

12

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从而产生欣快感及视、听、触等幻觉。可卡因鼻吸后很快为鼻粘膜吸收,因刺激性及对血管有收缩作用,故容易形成鼻腔溃疡。可卡因可在服用数周后即可产生习惯性,使服用者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因而成为一种特别容易使人上瘾的毒品。服用可卡因后,会逐渐发生偏执狂型精神病,并日渐加剧,使精神衰退。大剂量服用后可刺激脊髓.引起惊厥,乃至整个神经系统抑制,引起呼吸衰竭造成死亡。在毒品交易中,可卡因被称为 Snow 或 Coke。

大麻及其衍生物——大麻是一种粗大、直立、芳香的一年生雌雄异株的灌木。大麻原产于中亚,在北温带地区种植较为广泛。大麻里含有大麻酚、大麻二酚和四氢大麻酚等数种生物碱。其中四氢大麻酚是服用大麻后产生致幻作用的主要成份。大麻服用后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欣快感,并引起倦睡。大剂量服用可出现幻视、焦虑、抑郁、情绪突变、妄想狂样的反应。大麻主要是在心理上而不是在生理上引起成瘾。长期使用者在停止使用2-4周可消除其影响,而不会象停止服用鸦片那样出现生理症状。大麻的衍生物主要是大麻脂和大麻油。青少年吸食大麻易发精神病

摇头丸——主要成分是冰毒,是冰毒的一种。冰毒 13 的成分是甲基苯丙安,纯品很像冰糖,贩卖者为了便于吸食者使用,制作成各种规格的片剂、丸剂,就是“摇头丸”——人服食后为释放能量会不停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冰毒是一种精神类毒品,吸食后透支人体的能量,对内脏器官伤害很大。吸食者有暴力攻击倾向,易引发暴力攻击、性侵害、抢劫等事件,成为社会治安隐患。有人曾诉说吸食冰毒后的感觉:“血液沸腾,敢干平时最不敢干的事。”有报章透露,冰毒吸食一次即可成瘾。冰毒对吸食者和社会的危害性,远甚于海洛因。

三、毒品对个人和家庭有什么危害?(结合图片)

14

15

16

17

四、拓展

1、同学们身边有吸毒的人吗?你能描述一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2、教师讲一些身边吸毒人的事例,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吸毒人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见到,排除学生们认为吸毒离我们很遥远的概念。

3、教师介绍我国对涉毒、吸毒、贩毒人员的处理(判刑,情节严重的判处死刑)

五、学生谈学了本节课的感想

六、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只有自己不涉毒,不与涉毒人员来往,遇到有涉毒的人员要及时举报,才能彻底的打击毒品,真正做到“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七、延伸:

18

1、世界禁毒日是哪天?(6月26日)

2、医院里边那些药品也是毒品范畴?(杜冷丁、氯胺酮等)

15.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 篇十五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

1 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作用

我国传染病防治明确规定: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 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加强环境卫生建设, 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开展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参与传染病防控的意识;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知识, 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有利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提高就诊率和治愈率;四有利于减轻社会经济负担;五健康教育在突发及爆发疫情中对消除群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起着的重要作用[2]。

2 传染病健康教育对象及内容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应当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 有效、合理、科学的宣传能使健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针对各级领导干部要开发他们重视和支持传染病防治工作, 争取他们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在突发疫情的应对中发挥领导和指挥作用。明白传染病防治工作是长期和艰巨的社会工程, 要保持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持续性。同时强调他们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

针对社区公众要向他们宣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知道传染病的早期表现, 懂得传染病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懂得传染病预防知识, 懂得传染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消除公众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 积极采取传染病防控的各项措施, 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科学应对传染病。

针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传染病诊断、治疗、自我防护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在我国虽然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等仍广泛存在, 而且新发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甲型H7N9、H5N1 禽流感时有发生, 同时国外流行的传染病亦有可能传入我国。因此在医务人员的培训上, 我们不仅要注意对本地已经发生的传染病的培训更要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可能传入的传染病的培训。教育他们应关注疫情动态, 增强疫情防控的警惕性, 特别是掌握外出返乡人员的情况。

针对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要求他们密切配合治疗积极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要使他们明白:传染病防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更是关乎家人健康、社会安定的大事。

3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1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太乙镇每年都要根据疫情形势印制《狂犬病防治知识》《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等宣传资料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 供居民免费索取。同时将相关资料发放到学校及幼儿园。二是播放音像资料, 包括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 (如结核防治、肝炎防治、流感等防治知识) 在公共卫生服务区、在门诊候诊区或观察室内循环播放。

3.2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统一制作、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院设置宣传栏2 个、社区设置宣传栏3 个、每个村卫生室宣传栏1 个, 根据工作需要制作相关传染病防治宣传内容。同时制作传染病防制宣传画张贴到街头、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及各村人口集中处的显要位置。

3.3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结合爱卫月、预防宣传周、肝炎防治日、结核防治日组织医务人员上街头、进集市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3.4 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利用镇村干部会议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到学校开展“正确洗手、手筑健康”“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夏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健康讲座, 同时将相关核心知识印发给每位学生并张贴于教室。

3.5 举办广播讲座

卫生院与镇广播站设立了“健康之声”专题广播知识讲座, 于每周三开展广播宣传。结合农村实际, 广播宣传具有覆盖面广、快速、可重复利用而且老百姓听得明白的特点我们利用农村广播站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4 讨论

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同是也要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持续、长期坚持开展。使用科学合理的传染病防控教育, 提升广大群众对传染病的认识, 健康教育应结合各地实际,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 加强广大群众的防控意识, 提高健康素养, 从而达到防控传染病的目的。

摘要:传染病是危害农村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重要措施之一, 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重点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对象, 介绍了太乙镇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的多种形式, 探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果永宽, 杜胜利.我国农村健康教育问题浅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 (15) :197-198.

上一篇:台州市市区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管理办法2002(76号令)下一篇:军事院校教员个人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