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共10篇)
1.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篇一
企业安全责任承诺书内容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的企业安全责任承诺书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
企业安全责任承诺书内容一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各类生产事故发生,确保白鹤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本单位郑重承诺如下:
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强化企业基层和基础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高处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及进入罐釜、壕池、管道等场所作业的制度。
三、做好安全大检查工作。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检查台帐,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部门、整改人员,按时完成整改。
四、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对企业职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建立企业、车间、班组“三级教育”档案;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确保执证上岗;按规定配备专职安管人员。
五、提高企业本质安全。严格落实危险工艺设置安全连锁、报警等保护措施;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及设备设施的检测、维护符合相关要求,严禁跑、冒、滴、漏现象,不使用淘汰工艺和设备。
六、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发生事故果断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并按程序及时上报。
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制度,新设立的危化项目要进入化工园区。
八、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格按照许可范围使用、储存易制毒化学品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做好安全设施维护保养,严禁违规装卸、运输。
九、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积极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水平。
十、确保企业不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本单位将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认真做好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处置各环节安全生产工作,确保60周年国庆期间不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此承诺书接受企业职工及社会监督,如有违法违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单位(盖章):
单位主要负责人:
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
年 月 日
企业安全责任承诺书内容二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为了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意识,依据国家的有关安全法规、条例、标准和规程,签订本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书。要求施工单位自觉遵守和履行责任书内的各有关条款,对违反责任书内条款,造成安全事故的由施工单位承担全部责任。现将具体内容明确如下:
一、安全管理
1、施工单位在进场前,应在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送审的施工组织设计中,认真编写施工安全措施,措施要求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成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火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施工队长、安全员、施工班组长、分包项目经理等组成。
3、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提高思想认识,始终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做好工人岗前培训和新工人上岗培训。做到使每个工人明确自己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范。
4、项目经理是施工工地直接责任人,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5、建立安全生产报告制度。施工队要建立开工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具体实施项目开工安全生产报告、分项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报告、用电安全生产报告、用火安全生产报告、每月安全生产报告等。
6、施工现场必须制作安全警示牌和安全警示条幅;要确保现场道路畅通;大型构件堆放整齐。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备足够的安全消防器材。
二、安全防护
1、要做到“四口”防护:在建工程的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必须用临时拦杆或盖板等加以防护。
2、“五邻边”防护:尚未搭设外脚手架的阳台边、楼层边、层面边、跑道两边、卸断平台外侧边必须设置1米高的双栏杆和安全。
3、安全通道:施工人员及其他人员,在施工过程或上下班的进出口处,应设置专门的安全通道。
4、高处作业:对相关的高处作业,必须参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搭置可靠的内外脚手架、防护等,制订可行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5、防止机械伤害:施工机械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配备安全装置,加强机械保养和维护,保证机械正常运转,对重点运输机械进行定期安全检查。相关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运转要有记录。
6、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三、安全用电
现场施工用电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布置和安排。
1、配电间:配电间必须按临时用电的规定进行设计和安装,同时由培训合格的专业电工负责,并落实责任制,保证日常的维护和使用。
2、现场用电设施:配电箱应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要求,电线敷设按“三相五线制”的要求进行安装。
3、机械用电:机械用电应符合“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并落实到专人负责。
4、现场施工照明:晚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潮湿等特殊环境的施工,应使用安全低压照明,照明专用回路应配置漏电保护。
四、消防防火
1、严格控制动火作业:为防止明火作业引发火灾,应履行动火报告,严格控制明火作业。
2、木工房防火:木工房是防火的重点区域,应及时清扫杂屑,严禁烟火,制作醒目警示,配备消防器材。
3、材料仓库及资料室防火:制订防火制度、责任到人,并配足消防器材。
4、宿舍及办公室防火:严禁随意用电用火,落实防火责任人。
5、不得使用电器取暖或烧煮,不得随意随地焚烧杂物等。
6、食堂必须远离山林、树木。
五、垂直运输机械
1、塔吊安装必须有力矩限制器、限位器,吊钩和卷扬机必须有保险装置,钢丝绳需定期保养;
2、塔吊安装完毕必须进行严格验收,并经安监部门检查核发准用证后方可使用
3、必须由专人负责塔吊指挥,指挥人员和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八、用工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掌握所用工人的情况,不得收留和使用身份不明或身份证件不齐的人员,不得使用和收留历史不清或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
九、对出现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出现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及时上报,协助调查和处理工作,企业项目部的处理意见向基建处上报,努力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对施工现场出现重大安全及火灾事故者,扣除施工单位履约保证金,并按规定对当事
人进行重点处罚;出现火警或局部火情,扣罚施工单位500050000元,扣罚项目经理100010000元,扣罚安全员5005000元,扣罚当事人10000元并立即开除。
十、本协议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1式4份,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或法定代表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并盖章有效。其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1份,1份由监理单位备存,1份报学校保卫处备案。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签 字 人: 签 字 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企业安全责任承诺书内容三
为了个人的安全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本人在工作中,要认真做到遵章守法、规范操作,安全生产从我做起,并郑重承诺:
1.本人在上岗前,已接受本单位:新进场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安全生产纪律教育、项目管理制度教育、本工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治安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2.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自觉履行本岗位安全职责,在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做到:以人为本、安全为天,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3.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情况下,本人自愿接受上级领导和安全职能人员的安全检查与监督、自觉接受项目部的日常管理。
4.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项目部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具。
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做到“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我不伤害自己”,不在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6.自觉遵守消防管理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规定,积极学习灭火与火场逃生知识,熟悉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线路,熟练掌握本岗位各项事故应急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不延误时机。
7.日常工作中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不盲目作业;为实现企业安全奋斗目标,保证操作零失误、作业零失误、安全零事故,身边无“三违”。
8.主动制止同事的不安全行为,对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工区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9.积极参加项目部及所属工区的各种安全培训、安全学习、安全活动和事故应急演练,掌握作业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对于以上承诺,本人自觉遵守,如有违反,本人愿承担责任。
本承诺书自签字日起生效
承 诺 人(签字): 年 月 日 项目经理(签字): 年 月 日
2.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篇二
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所包括的具体内容, 不同的学者、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观点, 并且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对其进行的调查结果也不尽相同。
我国学者葛家澎、林志军 (2001) 认为, 企业除提供正常经营活动报告之外, 外界利益集团、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都需要会计人员提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更多信息, 诸如企业与环境保护、就业、雇员培训、反种族歧视、医疗劳保、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或所作贡献的信息资料。沈洪涛、金婷婷 (2006) 分析结果指出, 上市公司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主要集中在社区方面, 而对环境、员工、产品安全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的内容较少。李正 (2006)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范畴应该涵盖以下六大类共包含十五小类活动:环境问题类 (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或废旧原料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环境披露;员工问题类 (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培训员工、员工的业绩考核、员工其他福利) ;社区问题类 (考虑企业所在社区的利益) ;一般社会问题类 (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犯罪失业公共安全等、公益或其他捐赠) ;消费者类 (产品的安全与质量提高) ;其他利益相关者类。李正, 向锐 (2007) 又将失业员工的安置归入员工问题类。张萍、马忠 (2008) 研究发现,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是产品信息, 其次是顾客满意程度, 并且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之倾向于选择对企业产生正面影响作用的信息披露。
综上所述, 虽然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尚无定论, 不同的学者和组织有不同的认知, 但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问题; (2) 员工问题; (3) 社区问题; (4) 一般社会问题; (5) 消费者问题等。
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史, 大多数企业还未取得上市融资的机会, 他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仍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要求他们编制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对于这些企业采用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做法, 其编制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和在现有财务报告中添加新项目形式这两种较为简单的形式予以反映。
对于上市企业而言, 企业具有规模化、公开化、股权分散化、融资渠道多元化的特征, 同时也备受公众、市场和社会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 被认为是制度先进、管理科学企业的代表 (李永臣, 2005) 。同时,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比较强烈, 理应披露更全面的社会责任信息, 采用企业社会责任三大报表 (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利润表、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 及其相关解释说明的综合报告形式, 提供全面的社会责任信息。表内重点揭示定量的社会责任信息, 表外通过附注等披露定性信息。
2.1 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
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由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和社会责任权益三部分内容组成。传统会计中资产负债表中只披露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 等式恒成立, 而由于社会责任中的很多内容是不能用货币计量的, 这样会导致会计恒等式在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中不一定恒等。所以, 单独编制的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只是披露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所包含的内容及金额, 并未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平衡关系。
2.2 社会责任利润表
社会责任利润表用以反映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收支情况, 以及二者的差异。社会责任利润与传统的利润不同, 它的高低不能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好坏, 这是因为社会责任收益与社会责任成本没有配比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大, 并不意味着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一定多;同样, 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小甚至为负数, 也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没有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利润数值的大小仅仅反映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的盈亏情况。
2.3 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
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反映的信息按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发生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销售利用“三废”生产产品、处置社会责任资产投资、购建环境设备、为购建社会责任工程发生的借款、支付借款利息和为支付社会责任项目发生的筹资费用等。
2.4 社会责任报表附注
由于社会责任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只能提供定量的信息, 故其所能反映的社会责任信息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不能用货币量化的信息, 可以在社会责任报表附注中披露。一般披露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 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 如企业主要排放的污染物, 企业职工数量, 企业占用的自然资源情况等。
(2) 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如社会责任资产确认与计量方法的选用原则, 社会责任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摊销方法等。
(3) 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系统的说明, 如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环境管理系统等。
(4) 重大社会责任事件的说明, 如重大环境事故的说明、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说明、重大人力资源变更的说明等。
(5) 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审计的情况说明, 如环境信息披露的审计、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的审计、产品质量信息披露的审计等。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
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 尽管在政府的支持下,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有了许多规定, 但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 在周培峰 (2009) 抽取的样本公司的年报中, 没有一个企业对与自己相关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详尽的披露。虽然有部分企业在其会计报告中较多的披露了一些关于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但内容相当有限。尽管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类问题、缴纳税款、产品质量与服务、公益捐赠等社会责任问题都比较重视, 但是对社区、环境、公共安全等社会责任问题重视程度较低, 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无法充分的反映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 无法向社会传递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贡献和努力。
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非社会责任信息的分析主要是为其个体或小团体进行投资决策服务, 相反, 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分析则主要是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他们是从企业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的, 这种信息使用视角的不同, 客观上要求我们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提取出来, 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企业在独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包括企业对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福利、企业人力资源及消费者责任方面的全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 2006, (8) .
[2]刘长翠, 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6, (10) .
[3]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07, (3) .
[4]杨亚娥, 刘健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7, (2) .
[5]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 .
[6]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构[J].当代财经, 2005, (6) .
[7]陈玉清, 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 2005, (11) .
3.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篇三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指标;质量评估体系;第三方鉴证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框架分析——以钢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例
本文通过对14份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对照、梳理,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点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我们发现,作为社会责任中公民最关注的一环,几乎所有的CSR中都会有设置诸如“环境保护”、“环境经营”、“环境与资源”等专门的板块来对公司一年来关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揭露。而在这样的板块中,各个企业又会针对各自的情况与报告书的设计风格来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划分出若干的子模块。例如14年度宝钢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将“环境经营”这一模块划分为“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员工绿色理念及行动”和“绿色收获”等子模块。
从中我们总结出这样的结论:针对钢铁企业高能耗的特性,如果想要得出一份在环境责任履行方面阐述较详尽的责任报告,那么其应当在报告中交代企业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和中长期的执行规划情况与在上一年度中为落实这些规划所付出的技术、人才与资金支持情况与生产方面的消耗情况。至关重要的一点,企业还应当详细地报告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物的处理情况与节能技术的改进状况。
(二)公共关系与社会公益事业状况
对照发现,14份报告亦对公共关系与社会公益事业状况的社会责任承担情况进行了阐述。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这一模块更多起到一种补充作用。同时也能发现,业务能力排名越靠前的企业,关于这一块社会责任的内容就越丰富。少数几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在这一块也进行了划分,例如上海宝钢便将其划分为捐赠总体情况、社区与社会奉献。
我们总结出这样的结论:针对这一责任,企业应当报告社会保险、公积金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的数额,报告税金的缴纳情况,报告其参加关于科教文卫、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报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充分照顾社会利益,所做出的社会贡献是否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保护状况
一个企业需要盈利,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本质上的目的是想要让公众对其盈利能力保持信心。纵观14份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大篇幅的内容都是在介绍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保护状况,我们可以将这一模块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核心内容,我们将其分成三类进行说明:
1、对供应商及客户的权益保护
企业应当报告其对商业道德以及行业规则的遵守情况,报告年度产品质量控制的相关情况与标准化生产的执行情况,报告产品研发管理体系与专利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状况,报告企业在完善销售渠道、管理体系所付出的努力,报告为提升客户满意程度所执行的策略,报告企业是否科学有效防治腐败、加强权力监管并将效能监察融入生产经营管理中去。
2、对股东的权益保护
企业应当报告其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层的议事规则及对股东权益的维护情况,报告股东大会的召开情况与重大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决策的程序,报告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与投资分配方案,报告企业有无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
3、对员工的权益保护
企业应当报告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报告是否有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员工保险体系和完善包括薪酬体系、激励机制等用人制度,报告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及其处置情况,报告每年度对职工进行培训的时长、帮扶困难员工的举措与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措施落实情况。公司制的企业还应报告是否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起职工董事,职工监事选任制度,确保职工在公司治理中享有充分的权利。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估指标研究及针对性建议——针对性地写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一)主流质量评估体系指标体系概述
由此初步分析得知,完整性、可读性、可比性、可信性、平衡性、参与性这六个质量指标被绝大多数专业评估标准或指南认为非常重要。有两家专业评估机构或指南认为时效性非常重要,有一家认为创新性质量指标非常重要。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被期望能够做到务实,上述被主要认可的六个指标,相互之间或许存在交叉和覆盖,但都代表着一种务实的内容,便于数据的呈现与受众的理解。二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个事情发生后总结归纳的报告,其对时效性的要求并没有像新闻一般特别的强烈,往往作为年度的总结呈现,所以相当一部分的专业机构或指南并没有特别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时效性。三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份严谨的文件,虽然有一部分创新的需求,但总体而言应该是一份趋向于统一标准的报告,所以创新性没能够成为专业评估机构与指南的特别关注对象。
(二)根据质量评估指标对报告撰写提出的针对性建议
①完整性
在撰写报告的时候,企业应该注意报告的格式和结构的规范,注意信息的覆盖范围与时期内主要的可持续发展绩效与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信息的披露。完整性体现了企业在制作这份报告时候的诚意,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份报告质量的好坏。
②可读性
在报告撰写时,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表达含糊易导致歧义的、读者难理解的复杂句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性术语。可以通过统计图表、图片、图形等直观的表达形式,用美工和排版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读性。
③可比性
在撰写报告时,注重报告的可比性,使利益相关方能对企业的总体状况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年度的绩效对比和跨行业对比,使阅读者能直观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状况。
④可信性
在撰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所披露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绩效信息应该注意配有相应的采集搜集流程。注意报告表述的客观性,可以给出利益相关方给予的评价、CSR专家的评价,提供第三方审验和信息来源。
⑤平衡性
在撰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应提供均衡反映优劣两个方面的绩效信息,让各方对其整体绩效作出合理评估。对负面信息、企业风险信息都应当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披露。
⑥参与性
在撰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企业首先应确定利益相关方的范围,在披露可持续发展的绩效信息时,应该给予利益相关方关于其期望了解信息的及时反馈,通过明确的承诺和行动计划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注。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现状及对当下鉴证体系完善的政策性建议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鉴证类似于财务报告审计,其目的是增强信息使用者对验证对象的信任程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鉴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正式鉴证,这类鉴证服务的提供者是独立的专业鉴证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企业等),并且应发布正式的鉴证声明;第二类是第三方意见,出具意见的主体是非专业的独立第三方,这类鉴证服务的提供者包括影响力较强的利益相关群体或专家,他们并不对报告发表正式声明,只需提出与管理和绩效相关的意见建议。
与鉴证机构的国际化背景和鉴证标准的国际化趋势不同,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标准更多呈现的是本土化的特征。从鉴证的提供者、鉴证的标准、工作程序以及发表的意见和报告来看,我国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都还无法达到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可信度和增强社会责任报告可用性的目标。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体系的不足之处
根据前述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估标准的分析和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可知,中国现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概括来说有一下几点:
①通用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估标准缺位。
迄今为止,我国仅有中纺协针对纺织服装行业出台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准则。尽管中纺协先行一步做出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但其出台的报告编写纲要和验证准则具有明显的行业属性,缺乏通用性。
②认证机构对该业务的重视不足
根据搜集的资料和前文分析,我国目前几乎没有本土认证组织和会计师事务涉足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相关的领域,它们尚未意识到这一充满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蕴含巨大潜力的新领域,鉴证制度在国内尚属刚起步的新生事物。
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
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数量有了长足的增长,但罕有企业主动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很多企业将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作一种应付性的任务,所以也就不愿意去花钱鉴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仍然不足。
(三)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体系完善的政策性建议
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提出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标准。重点支持关于责任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标准制定方法,支持各行业与权威机构出台统一的鉴证标准。
第二,提升社会大众对鉴证制度的重视程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动我国的认证机构拓展业务,支持该项业务的稳固发展。
第三,不断深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自觉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披露社会责任相关信息,接受外部独立验证以增强各利益相关者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信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履行丰十会责任的指导意见[N].中国企业报,2008.Ol.07(1).
[2]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N].中国工业报,2008.04.03(1).
[3]陈木兰.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会计学院.2008:5—6.
[4]张红霞.我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商学院,2008:5-6.
[5]温索彬,张建红,方靖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比较研究[J].管理学报,2009(2):246—263.
[6]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09—211.
[7]宋献中,李诗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J ].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6):15—18.
[8]窦希铭,廖继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J].现代经济探讨,2009(6):55-56.
[9]沈洪涛,万拓,杨思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现状及评价[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6)
[10]杨海燕.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现状研究[J].研究,2015(6):109-112
[11]王玉春.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J].商业与经济管理,2012(7):91-97
4.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 篇四
1.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一,社会体育政策宣传;二,社会体育组织;三,社会体育活动参与;四,社会体育经费;五,社会体育场地设施
2.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指导性原则;二,以宣称教育为主的原则;三,依法管理的原则;四,以扶助支持为主的原则;五协作性原则
3.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一,政府管理型;二,社会管理型;三,结合管理型
4.体育资源的特点:1,社会性;2,继承性;3主导性;4,流动性;5非均衡性
5.社会体育计划的特征:1,目的性;2,先行性;3,前瞻性;4,普遍性;5,时效性
6.社会体育组织结构: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矩阵式,事业部式
7.社会体育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即时控制,反馈控制
8.全面健身计划的对象和重点: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9.行政领导方法的结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10.社会体育产业管理的特点: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法治为保障,一经济方法为主要管理手段
11.社区体育管理的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福利的功能,社会参与的功能
12.职工体育的目:增强职工体制,丰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为提高生产力服务;任务:建立组织并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包括工间操,医疗体育和多种体育竞赛活动,开办运动队,办业余训练,通过体育进行企业间货企业与外部的经济交流
13.影响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内部因素:残疾人自身的生理因素,残疾人的心理因素,残疾人的经济状况,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
14.影响社会体育管理绩效的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科技因素,环境因素
15.社会体育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系统性,权威性,经常性,抓住重点
16.社会体育控制的过程:制定标准,发现偏差,分析偏差,纠正偏差
名词解释
1.社会体育计划的概念与内容:计划是指为实现体育工作目标而制定的理论规划及活动方案。社会体育计划为社会体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是管理者行动的依据,同时还是管理者进行组织以及实施控制的标准
2.社会体育控制:指为保证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的各项活动按预期计划及目标进行而采取的管理活动
3.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知道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4.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中,在闲暇时间里,就近开展的具有组织性和非营利性的,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娱乐,健身等需求的体育活动
5.职工体育的概念:是指在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所开展的,以职工为参与对象,以提高职工身心健康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主要目标的大众性体育活动,其目的是不断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职工身心全面发展而开展的体育活动
6.农村体育:是指在农村地理范围内,以农村人口为参与主体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7.残疾人体育:指个体在生理,心智,肢体等方面具有功能性障碍,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改善
身体机能的运动,包括残疾人体育教学,锻炼,训练,竞赛,医疗,康复,管理和研究等
简答
一,社会体育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目标任务原则;2统一指挥的原则;3分工协作的原则;4有效管理跨度的原则;5精干高效的原则;6职权责对等的原则;7相对稳定的原则
二,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体育竞赛表演行业的管理,健身娱乐业的管理,体育彩票业的管理,体育场馆经营的管理,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体育用品的管理,体育系统的多种经营管理
三,我国社会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了外部环境
四,.我国社区体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居民在社区体育活动参与意识薄弱,社区缺乏自治主题与机制;社区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体制障碍已成为束缚社区体育管理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体育资源闲置和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社区体育活动缺少资金保证;社区体育工作者队伍薄弱,素质较差,难以胜任专业化的要求
五,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途径:必须构建新型社区体育自治体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能;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开展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组织应高度重视自身公共关系的开展;社区体育组织应加强社区体育服务方式和手段
六,农村体育的特点:锻炼时间的随意性和季节性,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体育活动的地域性和传统性较强,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农村体育的农业生产性
七,残疾人体育事业管理发展趋势:残疾人体育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和健全;残疾人体育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促进更多的残疾人更加广泛的参加体育活动;获得更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社会支持;促进残疾人体育无障碍化和人性化发展;强化健身目的,弱化竞技意味
八,社会体育管理绩效评价的意义:通过管理绩效的评价,使人们根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不断强化对社会体育体育管理绩效的管理,不断修正与目标偏差的行为,使社会体育管理效果不断接近目标要求,确保社会体育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管理绩效评价,可以鉴别各项管理工作的业绩,并衡量社会体育管理工作时候达到既定目标,充分利用社会体育管理部门对全社会体育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社会体育管理绩效评价的水平;社会体育管理绩效评价的过程,可以使人们在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与诊断存在的问题,找出管理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为有关决策部门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体育管理绩效评价提供可参考依据
论述题
一,制定社会体育计划的程序:1分析环境,科学预测;2正确决策,确立目标;3分析差距,提出对策;4拟定备选方案;5确定方案;6编制社会体育计划
二,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管理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社会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2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3体育产业法规部健全,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二)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管理与改革:1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2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间接宏观调控体系,3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管理法规,使市场管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4加速体育市场的培育,促进开放、统一市场的形成,5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
(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了外部环境
5.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篇五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需要知道以下核心内容: 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而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阶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6.构建适应社会的高校德育内容论文 篇六
[摘要] 高校德育适应社会是指德育内容利于大学生正确地应对各种利益关系,在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显示其辅之以德、助人成材的现实效力。当前流行的几种德育内容构建模式社会适应性不强,其根源在于它们在处理道德规范与道德心理、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德育适应经济与德育适应社会等关系时的偏于一端或囿于一面。由“八个一”组成的高校德育内容正是为了克服当前模式的缺点、增强德育的社会适应性而作出的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适应社会;反思;构建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以“面向社会”为宗旨的德育内容改革已经在高校全面启动。[1]在各种教改方案中,“德育须适应社会”的呼声不仅甚为强烈,而且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然而,综观热闹非凡的德育内容改革,许多改革成果是挂“适应社会”之名而露“不适应社会”之实,德育内容不能面向并引导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仍然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高校德育工作者对“适应社会”的把握偏失,以及对现有德育内容安排缺少社会适应性的深刻反思恐怕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基于此,如何在“适应社会”的正确理解中构建出适应社会的德育内容,使高校德育能够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德性需求就不仅仅是一种热切的期待,更是一种急迫的追求。
一、“适应社会”的涵义
概括地讲,所谓“适应社会”,是指个体借助一定的社会互动方式,在合适地应对各种社会关系中不断地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的过程。其具体涵义有三:
第一,从途径来看,适应社会需要个体在角色扮]中恰当选用顺应或同化的社会互动途径来完成。个体在扮]社会角色时,为了妥善处理社会期待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冲突关系,他一般要通过顺应和同化这两种社会互动途径来进行,其中,顺应是指个体“改变自身原有的行为模式以满足社会需要”[2]。而同化则是指个体“过滤或改变社会现状以推行自身行为模式”[3]。至于何时采用顺应途径,什么时候又采用同化途径,一切要以“能否恰当地处理好社会关系”为选择尺度。如果所采用的社会互动途径不仅让个体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而且又利于社会的进步,那么个体与社会和谐状态的出现就意味着此时的个体应对社会关系所采用的途径是合适的,也就是说其心理和行为表现是适应社会的。无视角色扮]的社会适应目的,滥用顺应或同化途径如随波逐流、谄媚迎合式的被动顺应社会,以及无理取闹、横行霸道的强制同化社会并不能带来个体的适应社会。
第二,从过程来看,适应社会是一个渐进、连续的动态过程。个体对特定社会关系的恰当处理虽然是其在某一生活领域适应社会的表现,但社会关系的复杂多样性,以及社会化伴随个体整个一生等客观实际的存在时时提醒我们:适应社会不等于进入社会,而是个体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面对社会关系──合适应对社会关系──再面对新的社会关系──再合适应对新的社会关系”的循环不已、渐进连续的动态过程。
第三,从结果来看,适应社会的结果是恰当处理社会关系的个体赢得了必要的社会发展空间。这其中的缘由就在于当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能够合适地应对各种社会关系时,表明他扮]的社会角色从性质上讲要么是一个反省自身、及时改过而积极顺应社会的向上型角色,要么是一个求新祛旧、勇于超越而自觉地正面同化社会的创新型角色,而这两种角色的任何一种表现都有助于个体通过主动融入社会,抑或通过抢先引领社会来取得促进自我发展的社会资源,相对于那些适应社会不良的个体来说,适应社会者恰恰就是因为占有了这些社会资源,他们由此赢得了必要的社会发展空间。
二、对当前德育内容构建模式的社会适应性反思
透过以上对“适应社会”内涵的剖析,我们不难理解,所谓高校德育适应社会是指高校德育内容利于大学生合适地应对各种利益关系,在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显示其辅之以德、助人成材的现实效力。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普遍低下,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德育的社会适应性不强不能不说是最为基本的原因之一,下列三种流行的德育内容构建模式便是其中的代表,需要高校对此作出深刻反思。
其一是“重规范轻心理”的德育内容构建模式。长期以来,受科学主义和操作主义的深刻影响,我国高校德育普遍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特别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科学预制并要求学生予以行为外化,推行用考核规范识记和观察行为的办法来检验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反映到德育内容的安排上,重道德行为规范轻道德需要、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道德心理就成为多年难改的积习。无论是打开教材,还是走进教室,充斥书本的规范堆积与弥漫课堂的规范灌输到处都昭示出规范教育的至上性与心理教育的可有可无。显然,高校这种“惟道德规范是育”的做法既是对“道德行为源于道德心理”这一德行发生规律的漠视,也是对大学生全面的道德素养的机械规定,其不适应社会之处必然无法掩盖:一方面,重规范轻心理的德育内容安排由于没有了对大学生道德感知和道德思维的关注,使得大学生基本上过着一种“你规划、我遵守”的只有服从没有分析和判断的“空心”型道德生活;另一方面,重规范轻心理的德育内容安排由于疏忽了对大学生道德需要、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道德意念因素的重视,导致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通常是一种无积极道德意向参与和推动的勉强行为,而且当大学生面对诸如假公济私、权钱交易、坑蒙拐骗等丑陋的道德现象时,他还容易因道德需要的缺失、道德情感的冷漠和道德意志的动摇而随波逐流。
其二是“重理想轻现实”的德育内容构建模式。众所周知,出于为社会培养大人、圣人、君子等仁人志士的德育目的,传统的德育在内容建构上总是超乎现实地把德育等同于道德理想教育。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种理想化德育仍在一些高校占据主导地位,其通常表现就是无视大学生丰富多样和多层次的道德生活方式和目标,把共产主义理想当作大学生道德生活的唯一追求,高校德育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被定格为培养大学生崇高的道德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社会理想的超级成人规划,至于大学生对现实的道德关注和追问则被遗憾地视为“小儿科问题”而不屑一谈。然而,一个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是,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本质在于它以“实践─精神”的方式去把握世界,即道德不仅源于社会实践并为社会实践服务,而且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它决定了高校德育内容既要体现其直面大学生道德生活的现实需要以利于他们积极顺应社会,也要彰显它超越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理想性,使大学生在道德理想的追求中能够合理同化社会。因而“重理想轻现实”的德育实质上是一种肢解道德本质、弱化德育功能的德育,其操作的结果必然要显示出明显的不适应社会症状。
其三是“重适应经济轻适应社会”的德育内容构建模式。这是一种在当今高校最为常见的德育内容构建模式,其特点是整个德育内容无论是人生观、价值观还是道德律令的阐述都侧重于如何引导大学生对经济生活的适应。然而,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重适应经济轻适应社会”的德育在展示其社会适应性上只利于大学生在经济领域恰当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并不能帮助大学生在非经济领域赢得其生活发展空间。这是因为受经济机制的内在制约,经济道德只能在经济领域这一特定范围内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经济生活,高校如果一味强调经济道德的价值取向,那么,仅以“经济人”身份去参与社会生活的大学生就难免经常在道德选择中陷入同“家庭人”、“公共场所人”等社会人的价值选择相冲突的道德困境,并在对非经济领域道德现象的毫无准备中而一筹莫展,显得十足的道德无能。
三、适应社会的高校德育内容体系
当前高校德育适应社会不足的种种表现反复告诫我们:问题不在于德育是否已经影响了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的道德生活,而在于怎样积极影响他们的道德生活。鉴于德育适应社会不足的根源在于高校在处理道德规范与道德心理、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道德的经济适应性与道德的社会适应性等关系上的偏于一端或囿于一面,那么,提高德育的社会适应性就有赖于高校克服以上模式的肤浅与狭隘。如下由“八个一”所组成的高校德育内容构建模式正是为此而作出的尝试性探索。
1.树立一个课程学习目的──适应社会道德生活。这是为引导大学生自觉反思并优化其道德需要而安排的德育内容。道德需要是指个体在内心产生的对一定道德体系的倾向性。作为人的需要系统中一种高级形式,道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和充实着作为社会关系的人才有的独特本质。而且没有道德需要,个体不可能进一步产生“为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而努力适应社会道德生活”的动机和行为。因而阐述道德需要的产生、发展和作用,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需要的特征,特别是对大学生的道德需要进行“为适应社会道德生活”的目的牵引等就应成为德育内容的首要安排。
2.掌握一个价值取舍方法──在复杂的道德关系中辨善明恶。这是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而安排的德育内容。行以知为基础。道德认知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善恶辨识尺度对道德范例进行价值分析,从中获取稳定而清晰的道德新知的过程。该过程既体现了个体于辨识道德范例中获得正确价值取向以化解其道德困惑和冲突的能力,也彰显了个体对道德新知的适应条件和范围予以理解的思维力量,因而是个体产生道德行为的心理准备。针对很多大学生在“具有陌生性、间接性和变动性等性质的现代道德关系”[4]面前迷茫不已或是非难辨,所以,为帮助那些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复杂的道德关系中能够辨善明恶,使他们能够避免或减少道德迷糊和道德无能,就成为当前德育的重要任务。只不过高校在传授道德认知内容时应明确地把道德范例作为道德认知的对象,同时强调“三个代表”在辨认道德范例价值上的参考作用,并以从认知道德范例中获得能够恰当处理道德关系的价值取向为目的。
3.认识一个道德生活瓶颈──只有具备积极且深厚的道德情感才能自觉地扬善弃恶。道德实践活动不是理性因素的单一作用所致,而是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爱憎或好恶等方面的心理反映。道德情感的性质和表现层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在特定道德情境中其道德行为能否得到及时的催化与自觉的协调,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防范“知而不愿行”、“明知却故犯”或“行而不尽力”的重要心理保证。在这点上,高校有必要结合“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点向大学生阐释其对自然、他人、社会、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荣誉感、羞耻感和幸福感,使道德情感在大学生的道德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催化和调控功能。
4.懂得一个道德实践常识──没有坚韧的道德意志就不能履行好道德义务。现实中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往往是知而难行或行无始终,其根本原因是他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缺乏排难抗惑的决心和毅力,即没有坚韧的道德意志。鉴于此,科学分析道德意志这一道德心理因素在道德实践中的`作用,概括当代大学生道德意志的特征,总结大学生锤炼道德意志的途径和方法等同样不应游离于德育内容体系之外。
5.解决一个现实道德问题──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从各国高校德育实践来看,无论怎样提倡崇高的道德理想,其基本着力点仍在于教育大学生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因为是以其能够内化、践行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对法律规范的坚守)为重要标志,故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从来就是高校德育的应有选择。高校不妨参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对这些涉及公共场合、家庭和职业领域的基本道德规范予以详细解读,[5]使大学生能够借此操作而顺应社会基本要求。
6.关注一个时下道德热点──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道德意识的发展。这一内容主要是指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掌握和更新的道德法则、原则、理念和规范。它包括“公平竞争、互惠互利”的市场经济生活法则、“互联互通”的网络生活原则[6]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全球化生活理念[7],以及进取、尊知[8]、爱国[9]、合作[10]等道德规范,使大学生在道德意识的发展中通过合理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个人与社会、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等关系,成为当前反对经济主义、个人主义、狭隘民族主义、霸权主义的积极同化时代者。
7.学会一个心理调适手段──大学生心理失衡的道德调适。安排这一内容的原因就在于考虑到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时期,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社交、结友、恋爱和择业中普遍伴有心理失衡,而作为辅导大学生心理之主力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求新、自信、宽容、自制和务实等方面的道德教育,就既是辅助大学生克服消极性心理失衡的必要手段,也是牵引其自觉地化心理失衡为心理平衡之新起点的根本方略。
8.收获一个人生思考心得──人才不是人材。出于对大学生将“人才等同于人材”这一错误人生观的矫正,高校德育工作者有必要提醒智商较高的大学生:人才是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可以做事,甚至是做“大事”的人,而人材则是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乏良好的人际知识和技能,因而是一块可以做事、能做好事的有用之材。人材的行为不仅仅只具有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予以物化的工具价值,而且还在社会道德尤其是科技道德的自觉遵守中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美化自我人生的目的价值。所以,时刻拥有一颗“努力学习、奉献社会”的公心,处处展现“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理应成为大学生的人生追求。
正如德育不是万能的一样,上述德育内容的构建对于高校德育实效的提高也不是万能的。它所针对的更多的是那种不适应社会的德育内容操作,期待我们在德育实践中结合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来增强德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性,使高校德育在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不失它应有的精神支撑和行为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本文所讲“德育”特指“道德教育”,而非指专业以外集政治、思想、道德、法纪等“两课”内容在内的涵义广泛而模糊的德育。这样界定的目的是避免把德育内涵无限泛化后将专业教育同德育对立起来。
[2][3]社会学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328,208.
[4]邓泽球.论现代社会道德关系的新发展[M].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3):262-268.
[5]夏伟东.解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J].伦理学研究,2002(1):11-12.
[6][8]匡促联.青年网络生活的道德支撑[J].当代青年研究,2002(4):8-9.
[7]王大龙.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J].光明日报,1995-11-10.
[9]顾蓓熙.全球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J]. 当代青年研究,2003(3):55-56.
7.高职院校责任教育内容的优化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责任教育,责任品质,优化内容
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然要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使学生负责任地生活。而高职院校应该对高职学生进行哪些责任教育呢?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责任品质呢?
一、生命责任教育
生命是神圣的, 至高无上的。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 见证了它的神奇与伟大, 而生命的伟大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为之努力、为之负责。生命责任教育有三个层次:
1. 生命认识的教育。
生命责任教育首先要了解和认识生命本身, 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为理想而活, 不是简单地为生存而活。生命是一种责任,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在于负责, 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 就是生命价值实现的过程。生命是一切的基础, 而健康又是生命的基础。生命的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而健康的身心源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 来自意志的坚强, 来自对人生坚定理想的支撑和追求。
2. 生命责任的教育。
如前所述, 生命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一方面, 学校生命责任的教育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 善待自己的生命, 培养学生的自爱之心, 对生命的“敬畏”之念, 对自我的生命负责。《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珍惜自己的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 又是对父母负责, 是对家庭的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要消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节奏、有规律地生活, 有健康地饮食, 不抽烟、不酗酒;合理安排时间, 不沉迷网络游戏, 有充足的睡眠;有适量的运动, 科学的减压方法, 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坚定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另一方面, 学校生命责任的教育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生命, 关爱他人的生命, 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一个珍爱生命的人, 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也会对他人的生命负责, 由关爱自己到关爱家人、朋友及所有人, 进而关爱自然, 自觉地履行对他人、集体、社会的责任。
3. 生命规划的教育。
高职学生大多缺乏自信心, 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不好好学习, 虚度光阴。学校的生命责任教育就要使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为理想而活, 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作为青年人的高职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 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 有目标引领, 有理想信念支撑, 不虚度光阴, 不浪费生命, 发挥生命的价值, 让这朵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这是对生命的负责。
二、诚信责任教育
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 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也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更是信用经济, 是道德经济。一个充满诚信的社会, 其人际交往是和谐的, 经济交易是安全与高效的, 社会发展是健康有序的。高职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其诚信品格的确立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我国和谐社会的有序构建, 而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诚信行为和现象令人担忧。因此, 高职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来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诚信的做人品格, 广泛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 开展诚信实践活动, 加强诚信责任教育。
1. 树立诚信道德模范, 发挥道德模范的表率作用。
每年我院都举行一次师德模范评选活动, 教师的诚信为人和学术诚信是师德模范评选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以诚信立教, 发挥学校教职员工言传身教的率先垂范作用。同时更多开展学生诚信道德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我在讲授构建高职和谐校园专题时, 以如何建设诚信校园为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学生建议学院多利用校内宣传网络, 通过校内广播、宣传栏、校报等途径宣传和表扬诚信的同学, 树立学生自己的诚信道德模范, 拉近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易于学生接受与学习。
2. 加强诚信监督, 尤其发挥学生相互监督的作用。
以前对学生诚信品德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主观评价, 其随意性较大, 缺少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 缺乏全面、真实、客观的了解, 也就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学生们天天在一起学习、生活, 他们彼此之间是最了解对方的, 因而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监督主体作用, 从学生上课出勤、作业完成、考试、就业求职履历材料制作、助学贫困证明材料提供等基本行为入手, 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 同时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收集各方面信息, 对学生的诚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 加强监督。
3. 设置学生个人诚信记录卡片, 构建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并将学生诚信档案社会化。
诚信记录卡片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择业等各个方面的诚信表现, 全程记录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过程, 是一份写实的纪录。这份信用档案将来可并入全社会个人信用体系系统中, 为学生将来工作、信贷等提供信用证明,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坚守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促进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增强实践诚信道德的内驱动力, 切实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三、自我发展责任教育
1. 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教育。
学习方面,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 树立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 并付诸行动, 勤奋学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认真参加实训, 密切关注社会的就业形势, 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和相关岗位职责要求, 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规划, 认真执行规划, 严格要求自己, 为今后的就业和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2. 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一个生活上缺乏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人, 是不能够肩负起重任的。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 理应有较强的生活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公寓文化大赛、星级宿舍卫生评比等活动, 引导高职学生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高职学院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勤工俭学的岗位, 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创业项目, 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 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
3. 培养情感理智, 处理好学业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问题是高职学生这个年龄段不可避免的问题, 却又是其难以处理好的问题。部分高职学生在恋爱情感上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难以掌握好度, 在处理感情纠纷上缺少理智, 容易产生情感的迷茫和纠纷, 不会恰当地处理学业与情感的关系, 造成学业的荒废, 严重影响到自我的进步和发展。因而高职院校应正确面对高职学生的情感问题,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疏导和引导, 培养学生的情感理智, 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和学业的不断进步。
四、职业责任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深入生产第一线。而目前多数高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 对一线职业岗位缺乏认同, 认为一线工作又苦又累, 待遇低, 还低人一等, 很没有面子, 因而不愿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工作。毕业后进入一线岗位工作, 缺乏吃苦精神、敬业精神和实干精神, 不肯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 职业责任认识比较模糊, 频繁毁约跳槽。
1. 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教育。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第一线基层工作并不低人一等, 做任何事情, 从事任何职业、任何岗位工作都要从小事做起, 从基层做起, 踏踏实实, 勤奋努力, 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不断进步, 不断提升, 逐渐成长成才。以全国劳模、蓝领精英和高职学生的楷模邓建军同志为例, 一位出身职业中专院校的一线技术工人, 十几年来在一线岗位上兢兢业业, 吃苦耐劳, 勤奋钻研, 不畏艰难, 勇于创新, 克服了重重困难,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级领先的技术发明。邓建军的成功不是神话, 他的成功也绝不是偶然, 而是那份对职业的执着、对职业理想的不懈追求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给了他信念、力量和支持, 推动着他为职业而不懈地努力着、奋斗。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成就了他自己, 成就了一个企业, 成就了职业本身, 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被这样的职业责任感而感动着、激励着和鼓舞着, 我们要用这样的职业责任感去激励、鼓舞和带动高职学生, 培养他们对职业的认同、对职业的忠诚和对职业的奉献精神, 让他们明白, 职业无贵贱之分,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 忠实于自己的职业, 脚踏实地地在工作岗位上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 不畏艰难, 勤奋钻研, 勇于创新, 才能在职业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履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多数是工科类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而技术型的工作岗位要求从业者具有更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否则一点较小的差错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而高职院校更要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教育, 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2. 职业技术伦理与环境道德责任教育。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 在利益的驱逐下, 人类对科技滥加利用, 科技与道德日益背离,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化学污染, 温室效应, 核威胁, 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的泛滥使用危及人类生存。同时, 近代以来, 由于机器生产的发展,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的关系被征服自然界的关系所取代, 从而导致人类尽其所能地扩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急剧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 同时急剧扩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造成了障碍。面对人类这种带有粗放型、功利性、掠夺性和征服性的生产生活方式, 恩格斯说:“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 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 则完全被忽视了。” (1) 恩格斯还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2) 因此, 在当今人类生存危机背景下, 高职院校要承担培养学生职业技术伦理与环境道德责任的重任, 引导其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工作, 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家庭、社会责任教育
高职学生基本上已经成年, 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个体, 具有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即独立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独立地承担责任。高职学生作为法律上独立的个体, 作为家庭的成员, 理应尽自己的能力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高职院校应教育学生懂得体恤父母的艰辛、勤俭节约、勤奋学习, 尽自己的努力勤工俭学, 减轻家庭负担, 增强自立能力, 用自己的行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同时, 我们每个人既是家庭的成员, 更是社会的成员。国家、社会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大舞台, 是坚强的后盾,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尤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类型教育, 近十年来获得了国家、社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高职学生要有感恩之心, 努力学习,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各方面素质, 使自己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将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增强职业责任感, 爱岗敬业、勇于创新, 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总之, 高职院校责任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高职学生应有的责任品质包括生命责任、诚信责任、自我发展责任、职业责任和家庭、社会责任。高职学生应有的这些责任品质涵盖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各个方面, 是学生成长成才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品质, 是现代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却又是当前高职学生所缺乏的。因此, 高职院校责任教育优化内容, 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使学生学会负责, 这既是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丁志强.高职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5) .
[2]肖蓉.转型时期高职院校道德责任教育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2) .
8.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篇八
一、在精选叙事中获得心灵认知,让历史真实起来
传统的历史课往往采用大量的叙事手法,淹没了历史中的人和生命,使历史成为一种只需要记忆年代、事件和人物等,孩子学得毫无兴趣可言,更别说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今的品德与社会教材,选用了大量的生命叙事,借助于同样有着生命和心灵的人物去找到走进孩子心灵的通路。
如教学《筑起血肉长城》一课时,我让学生看台儿庄战役的片段,重点深度感悟台儿庄老兵回忆录,引领学生感悟:你们能告诉这个日本人心中的疑惑吗?为什么日军迟迟攻不下台儿庄?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这一支中国军队。让学生真正明白让日军攻不下台儿庄的原因是在三分之二的台儿庄被敌人攻陷的情况下,我军依然寸土不让,依然坚守阵地、不屈不挠,依然浴血奋战,捍卫着自己的领土。这就是我们不屈的民族,这就是我们坚韧的民族。学生在叙事与感悟中仿佛感觉那段历史历历在目,似乎那段历史真实了起来,从而心灵得到了洗礼,达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二、在生动情景中获得心灵体验,让历史鲜活起来
对于历史题材的内容,品德与社会教材往往呈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但对于学生而言,历史遥远,仅仅靠图片及文字资料并不能引发感性认识。所以,设置生动的情境显得尤其重要。唯有如此,方能让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轻松跨越历史时空,让学生的体验达到深刻。
如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我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用课件出示《开国大典》的油画,带领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从蓝天白云、广场上的人、红旗等中观察,问: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学生跃跃欲试,大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着重让学生观察朱德挺直的腰板,让学生从中明白国家领导人代表着国家的尊严,中国人民从此挺直了腰板做人。通过观察与分析,使学生初步感知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瞬间,了解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是隆重的、喜庆的、庄严的、幸福的大典,从而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内涵。
总之,只有顺应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思维出发,创设生动可感的情景,才能让学生体验深刻,触及心灵,让历史题材的内容丰满和鲜活起来。
三、在联系生活中获得心灵感悟,让历史灵动起来
《品德与社会》标准指出:“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学生与历史的对话是从现实的情景出发的,如果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他们就会失去对现实的感觉。教师在讲授历史题材的教材时,要力求为学生寻找与现实对接的桥梁,使历史和现实对接起来,获得心灵感悟,为学生搭设进入历史而又能回归现实的跳板。
如教学《鸦片的背后》一课时,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引出人们经常提及的“要不要重修圆明园?”,“要不要花巨额重金买回从圆明园流失的国家文物?”等的讨论,在鸦片战争这一段历史之后,让学生反思当年中国挨打的原因,然后接入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状况,让学生感到那些人物,走近这些人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让学生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鉴古知今,把过去时态的历史转变为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所以,教师只有创设联系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达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的效果。
四、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情感升华,让历史丰富起来
《品德与社会》标准指出:“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历史题材的内容时,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情感得到升华。
如教学《跟着唐僧去西游》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父母一起收集关于印度的地理位置,三大地形区的分布,灿烂的文化等知识。课中,我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习的热情较高。在分享交流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一种思想。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了魅力无穷的印度,培养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学生的视野宽阔了起来,培养“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开阔胸怀,逐步形成全球化时代的思想素质。
9.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工作内容 篇九
2.高级社会工作师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开展社会工作结束、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做法,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决策,并且提出建设性意见。
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难度大、考试内容复杂。考题不仅有客观题,还会有主观题,高级社会工作室的职业职责,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服务社会群体为中心。高级社会工作师所在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会有区别,高级社会工作师的主要内容是为人民群众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高级社会工作师相当于什么职称
社会工作师分为(初级)助理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等级,均属于国家职业资格,而非专业技术资格,所以不属于职称。
不是。高级社会工作师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的高级级别。
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工作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共同成立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部),负责研究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相关政策、评价标准。以及考试的日常管理和评审的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各地高级社会工作师的评价工作。
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实务(高级)”,为主观科目。高级社会工作师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制度,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合格,颁发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合格证明,该证明自颁发之日起,在全国范围3年内有效;
10.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篇十
“巨龙腾飞”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个主题单元,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本单元的教学核心。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峡工程的建设、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变化……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昂首腾飞。本单元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社会等学科知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属于中国的现代史及当代史;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地理元素分布整个单元。本文笔者即以此单元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史地”内容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地图,化繁为简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正确引导学生,使地图成为其学习地理知识的源泉,将地图编制者蕴含其中的意图提取出来,实现文字和图像的共识。翻阅品德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地图在中高年级的相关课文中多次出现,它们也成了地理题材课文的重要标志。作为品德教师,应该关注地图,挖掘地图中蕴含的知识,并将其有效地利用到教学中来。
在《高峡出平湖》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三峡工程发电能力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笔者借助“三峡电力外送覆盖范围示意图”开展了小组活动:(1)找地区:地图中三峡电力输送范围内的省及直辖市;(2)算比例:三峡电站供电范围内的人口为六亿七千多万,占到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几;(3)谈感受:我们就是生活在三峡输电范围内,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4)展未来:随着发电量的不断增加,三峡电站的辐射范围会更大,以三峡大坝为圆心,直线距离1000千米为半径,全国除7省区外,都将在这个输电范围内。地图的出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全面地了解三峡电力供电面积之大,受益人口之多,为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
而在《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解读“中国铁路分布图”,了解我国铁路交通的分布:(1)数一数: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2)找一找:每条铁路干线的起点和终点;(3)分一分:南北向、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在数、找、分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与交通地图进行着一次亲密的接触,尝试着看懂简单的交通地图。青藏铁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条铁路,教学中笔者结合“青藏铁路线路图”引导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伟大,进而萌发对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师:从青藏铁路线路图上,你找到了哪些关于这条铁路的世界之最?
生1: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生2:昆仑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生3:唐古拉车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
师: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创造了九大世界之最,我们不仅要感谢建设者的倾情奉献,更要为伟大的祖国放声歌唱!
“巨龙腾飞”主题单元中涉及的地图,绝大部分都是用来介绍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版图的频繁出现与运用让本单元的主题更加鲜明。作为“我们的国家”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涉及的地图元素主要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怀揣一颗火热的中国心,感受祖国这条东方巨龙的一次次腾飞。初步学会看交通地图,是本单元让学生达成的一个技能目标,将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更好地生活服务。
二、数据对比,一目了然
不少“史地”方面的教学内容,教材中会呈现许多数据,它们的出现让模糊的概念清晰化,让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每项数据都会向学生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每个数据都在通过科学严谨的表达方式让教学素材多样化。如果只把这些数据作简单的处理,会让其失去应有的价值,如何将这些数据鲜活地引入品德课堂,让学生进行直接的体验,对“史地”题材课文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西部大开发》一课的教学中,教材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四大牧场”等素材,告诉学生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这里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这为学生重新认识西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西部不再遥远,也并非是资源贫瘠之地,恰恰相反,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西部地区的巨大贡献!本课教学这个内容,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后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素材:西部大开发十年前后的变化!
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哪些资源是最有利的证明材料,笔者锁定了一系列的数据,并把十年前后作了逐一对比,课堂上“数字西部”的体验活动开始了。
1.出示表格,直观变化。
2.选择数据,感受变化。
师: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一起走进“数字西部”。通过这一组组数据的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组谈谈你的体会!
生1:学生平均校舍面积增加了1.3平方米,这就意味着多少新校舍在这十年间落成,多少西部的孩子在崭新的教室里学习。
生2:西部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西出阳关无故人”只是古人对西部的描绘,今天西部的壮美与秀丽早已不再神秘!
生3:西部贫困人口直线下降,这是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师:十年西部让每一个中国人信心百倍,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最终目标!
如果说单方面的数据能告诉我们变化的结果,那么数据对比则是一个感受变化的过程。通过数据的比较,呈现出的是一种质和量的变化,此刻再多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学生通过比较产生的内心体验才是真实的,萌生的内心情感更是真切的。对高年级学生来说,理性的判断是对社会现象作出分析的重要方式,一组组饱含深情的数据,带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与学生进行着心灵深处的碰撞。
三、对接生活,点亮经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程性质的定位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生活。如果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剥出来,他们就会失去与学习内容对话的基础。寻找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的焦点,对学习“巨龙腾飞”主题单元显得尤为重要。
在《西部大开发》一课的教学中,对于生长在祖国东部富裕地区的学生来说,西部确实有点遥远,这遥远不仅仅体现在距离上,更体现在心理上。因为学生平时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不多,因而主动关注的热情也很少,即便是自己有亲戚在西部,或者随家人去西部旅游,那也是走马观花地穿越,根本谈不上了解。“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它承载的是一段中国的当代史,从西部的变化折射出的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西部的影子,只是没有特意去发现而已,只要细心注意,教学资源无处不在!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将家里喝过的牛奶包装盒带到课堂上,学生觉得好玩,各大牛奶品牌应有尽有,有袋装的、盒装的,还有灌装的。在欣赏完我国四大牧场优美风光后,笔者让学生拿出牛奶包装盒,细细地找一找生产地和制造商,当学生发现大多数牛奶都产于内蒙古和新疆,一个个都睁大了双眼。此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顺利对接,无须教师作任何解释说明,一切尽在不言中。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缘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品德来源于生活,是“学会生活”的课程。品德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从生活中寻找对接点,产生没有预约的共鸣。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挖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具有教学效果的教学资源,让品德教学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四、移情体验,价值引领
高年级是小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学习做人,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呼唤情感体验和情感熏陶。具有历史、地理元素的品德课文,如何挖掘情感因素,让学生品尝具有“品德味”的品德课堂显得更为重要。
在《高峡出平湖》一课的教学中,感知长江在治理前,因为洪水等突发情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灾难,更能让学生体会三峡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1)回顾灾难:1998年长江洪灾。(2)看了这一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3)长江发生的洪水岂止是这一次,两千多年来,像这样的洪水还发生过多次(补充资料)。(4)看到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听到这一声声撞击心灵的声音,如果你就是长江中下游的老百姓,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学生交流)最后一个问题的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治理长江水患的渴望在学生的异口同声中达成了共识,为学生接下来的情感体验埋下了伏笔。
在《西部大开发》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寻找的情感体验点是:对今天的东部儿童来说,他们应如何为西部的建设和发展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呢?笔者选定了今天的西部儿童为对象,让学生感受今天西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1)了解一个背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之后西部的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希望小学拔地而起。(2)关注一个现实:西部农村学生营养摄入严重不足,成为这些孩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在极大反差的心灵撞击后,学生的心与西部儿童紧紧连在了一起,此刻的情感体验水到渠成:我们从小应通过力所能及的行动关爱西部儿童的健康成长,长大后投入西部的建设中!
“史地”教学内容与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有些内容比较遥远,有些素材比较抽象,但是它们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更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小学阶段的“史地”教学内容毕竟只是一个浅显的认识和启蒙教育,它们以“散点”的方式跳跃地呈现在相关的学习主题中。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提升专业知识,深入钻研教材,联系学生生活。通过“史地”题材的学习,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浸润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幽幽的品德熏香陪伴学生的一生。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推荐阅读: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08-05
会计专业民营企业的社会实践报告08-21
企业社会责任08-25
在全市乡镇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13
企业慈善社会责任07-07
企业社会责任伦理07-21
百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09-19
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07-14
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