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流程审计

2024-06-28

项目管理流程审计(共10篇)

1.项目管理流程审计 篇一

襄阳市购买社会服务

承办政府投资项目结(决)算审计工作流程

(试

行)

为规范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政府投资项目结(决)算审计服务工作,保证咨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依据〘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通知〙(襄政办发[2015]46号)和〘关于印发〖襄阳市聘用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襄审批〔2016〕8号),制定本工作流程。

本工作流程适用〘襄阳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组建中标公告〙(2016年7月2日)内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招标限额以下的襄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结(决)算(以下简称项目)提供审计服务工作。

一、提交申请

1、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按照〘襄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结(决)算审计服务必备资料清单〙(附表1)所列内容,整理结(决)算资料。

2、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向襄阳市政府投资审计局报送〘襄

2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同时报送襄阳市审计局。

4、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依法依规做好审计服务项目资料归档与保管。

五、监督及支付费用

1、审计机关依据〘关于印发〖襄阳市聘用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襄审批〔2016〕8号)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监督。

2、襄阳市审计局依据政府投资项目结(决)审计工作情况提出项目审计服务费用预算,报经市政府审批后由市财政将其列入市审计局部门预算。在预算执行中,襄阳审计局依据项目审计服务合同、项目审核报告和有关规定审核支付。终了,襄阳市财政局会同襄阳市审计局对项目审计服务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清算,报市政府审批后据实结算。

六、本流程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3月22日、

2.项目管理流程审计 篇二

关键词:内审工作,流程审计,工作效益,经济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各国企业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企业面临的环境也愈来愈复杂。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环境中取得最大效益, 就要注重企业的经济管理, 在经济管理方面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 所以这也客观的要求企业要科学合理的对经营进行全面的优化流程审计, 以此来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 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从而获取最大利润。

一、优化流程审计的管理机构

各企业是由好多部门、组织组合形成起来的,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 部门的工作要求变得繁杂, 如果没有好的管理系统就不能使整个企业很好的运转, 为了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 应首先优化流程审计的管理机构。一般来说, 企业流程审计的管理机构在强化经济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管理机构需要对企业的资金、财产的完整或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公司制度或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进行专项审计等等。他们的工作很繁杂, 所以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工作任务都要有一定的标准, 制定绩效考评制度, 奖惩工作人员, 激励他们工作的信心。同时还要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来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 对于违规现象应给予严厉的批评, 这样有利于整个流程审计管理机构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 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于违反公司规定或者做出对企业有害的事情要给与严重的惩罚, 对于整个管理制度要有一定的量化。分配好工作人员每天应做的工作, 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这些都需要给员工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果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就能快速的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 及时解决问题, 对于造成这种错误的工作人员要给与一定的惩罚措施。

最后, 每个管理机构应根据部门的工作量来适当的增减工作人员,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企业应根据部门的要求尽量满足在工作上的要求, 让每一位员工尽心尽力的工作。所谓内审管理机构的优化也包括工作人员数量的优化, 对于有些可有可无的工作岗位完全可以根据公司整体要求撤掉, 对工作人员进行裁减, 以达到用最少的资源争取最大的利润。

二、优化流程审计的内容

所谓优化流程审计就是优化流程审计的内容, 我们知道流程审计的工作内容是十分繁杂的, 工作人员需要对企业每天进行的工作或是项目进行监督审查, 以确保公司运行安全。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优化的内容。

(一) 优化货币流程。

货币是流程审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 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货币的流通量包括日流通量、月流通量以及每个季度的流通量都要做到精细化、系统化的统计及分析。货币的面值亦是如此。优化货币流程有利于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同时也能够减轻流程审计的工作量。

(二) 优化物质流程。

所谓的物质流程就是企业进行工作生产所需的物质材料, 它包括员工的福利、生产所需原料、员工办公所需物品等等, 统计和安排这些东西都是比较细节化的内容, 比较繁杂, 所以工作量大, 审计人员要对每一种物质材料做出详细的说明, 分条列项的表明每一项内容, 做到统计材料系统化、精细化。对公司每天或每个季度的出入库货物都要有明确的说明, 防止工作人员的不法行为, 使整个物质流程运行通畅、且效率高。

(三) 优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整个流程审计工作的至关重要的部分, 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准确的利用信息资源, 合理的优化信息流程, 可以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从而达到增加企业受益的目的。

三、优化流程审计的要点

优化流程的内容是十分繁杂的, 但只要抓住流程审计的要点, 那么审计工作就会事半功倍。一整套系统、完整的流程审计包括事前审核、事中负责和事后监督。优化流程审计的要点要从这三方面抓起。

(一) 事前审核。

事前审核要先确定审核项目, 准备审核相关的信息材料, 以及分析在审核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做好各个部门的衔接工作, 以及安排总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审核, 确定审核过程中专门的人员对某一项具体的事项专职负责, 如:买物的要与管物的进行沟通, 以防止重复购买, 浪费资源;管钱的要查管物的, 防止账务不实;管物的要查领物的, 防止流失浪费;收钱的要查用钱的, 防止不计成本;审计的要查记账的, 防止违规操作。对于无形资产, 审计人员应在审计证据基础上, 结合前期整理的资料, 确定其中已无实际价值或市值低于账面的部分提出小建议和计提足额减值准备。每个部门、每个负责人都要各司其职, 以保证审核顺利、准确的完成。

(二) 事中负责。

在事前审核后, 项目就要进行实施阶段, 为确保每一环节都能正确、安全的运行, 每一个负责人都要负起所负责工作的责任。各个部门落实公司管理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负责工作进行监督审查, 如若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 确保整个项目正确、安全的运行。事中负责是对企业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 是确保项目工程顺利完工的关键所在。切实做好事中负责要求把好项目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质量关。

(三) 事后监督。

在员工完成每一项工作时, 负责人要对其工作成果进行审查, 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就要重新安排;其次, 在工作过程中, 从工作人员整理的资料, 来观察整个市场的经济形势, 如果有风险就能及时发现, 从而调整企业的经营措施, 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负责人要对有评估错误的信息进行重新审查, 不仅能防止工作人员的不法行为, 还能确保整个项目的安全进行。

四、优化流程审计的方法

前面说到优化流程审计的内容及要点, 对于优化流程审计的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 货币流程的审计。

货币流程的审计即为入口的审计, 一是要严把物资购买审批关, 所购买的物资一定是公司所需产品, 对于购买物资的价格需要审计人员通过市场调查对所购买的物资价格有一定的了解, 选择最优价格联系供应商进行购买。在经济管理上严格把关, 对于出入库货物更要详细的记录, 防止漏审的现象发生, 切实严格遵守审计内容进行审计工作。

(二) 优化货物流程的审计。

货物流程的审计即为环节审计, 审计人员需对公司每一批货物进行清点, 并记录产品的详细情况, 如果项目众多, 不便逐项详查的, 抽取样本70%以上进行审查, 对各项支出着重审计其真实性、合法性, 尤其应注意有无作弊、虚假支出、甚至贪污私分的问题。

(三) 优化信息流程的审计。

优化信息流程是保证企业信息渠道顺畅的前提, 对信息流程的审计有利于维护企业内部信息渠道的流畅, 避免由于出现信息阻塞造成的管理层消息的闭塞, 从而给管理层制定决策带来一定的影响, 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的管理效益也得到广泛的关注, 并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为了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实施内审成为一种时代的必然趋势。优化企业内部的流程审计工作, 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的经济管理, 从而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实现最大的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讲解[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张绪柱.基于流程优化的企业组织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3.项目管理流程审计 篇三

21世纪将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在网络时代整个社会经济成为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经济。这种全球化、高速度、低成本、虚拟化、不断创新的经济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会计模式,从而必然影响审计模式,导致新审计流程的产生。

一、网络经济下审计流程再造理论的构建

审计流程再造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重塑现有的审计制度和审计组织体系、创造新的审计流程,它是审计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归宿。

笔者认为,适应网络经济的新型审计流程可以如下构建:

(一)数据准备阶段

建立三大审计功能数据库:即审计对象数据库、审计程序数据库、审计文书数据库。

审计对象数据库包括属于该审计部门审计范围内各个单位的有关资料。将这些单位的基本情况备份,每次对这些单位审计后,将资料存入审计对象数据库,一方面备查,另一方面为下次审计提供资料,避免重复劳动。

审计程序数据库主要是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审计程序数据库根据审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设计若干审计程序,将这些审计程序分门别类的按照相应的地址存放,审计时根据需要输入指令提取。

审计文书数据库可按照各种可能的审计目的、审计信息需求者的各种可能要求,尽量多而完备地设计各种表格,使不同审计信息需求者能查阅格式相同、规范的审计结果,在各个表格的扩展部分再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选择所需报告格式,制作出个性化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对于任何一项审计工作,为了如期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都必须在实施审计程序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来说,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调查了解被审计客户的基本情况;与其签订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

(三)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和方法,运用审计程序数据库的处理程序进行取证评价,据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主要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具体程序构建如下:

1.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外部网访问审计客户所在网站,在取得被审企业的网络管理权限后可查询并复制重要的财务信息,为实施网络审计提供账项基础;访问审计客户的上游供应商、下游购货商及关联企业所在网站,取得往来单位的相关资料,为网上审计提供辅助信息;访问与审计客户相关的银行、税务、工商、邮政等部门网站,了解审计客户的支付能力和资信状况,并将重要会计信息返回审计对象数据库。

2.评价审计客户的内部控制体系。运用审计程序数据库的处理程序对被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对系统处理功能及处理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实质性测试;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对被审系统的软件开发、系统维护、操作管理、数据保密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等进行全面审查,最终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做出正确评价。

3.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和决策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分析模型对审计客户的业务及财务数据进行量化的汇总统计、分析与论证,将处理结果输入审计文书数据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辅助审计决策和结论的形成。

(四)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终结阶段是实质性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其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期后事项,汇总审计差异,提请审计客户调整相关事项,正确运用专业判断,形成正确审计意见;利用审计文书数据库出具规范化的审计报告文书,并通过网络向审计客户实时传输;被审计单位再在规定的时间通过网络将意见返回给审计单位;审计单位将最后修订结果输入审计文书数据库,形成正式的审计文件返回给委托人。

二、网络经济下审计流程存在的风险

全新审计流程的风险是指在网络经济下,对于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审计人员运用全新审计流程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全新审计流程依靠网络进行,相对传统审计流程,存在着以下风险。

(一)信息失窃、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入侵

信息丢失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运行间的断电和死机等故障;二是计算机病毒破坏;三是人为的毁损。由于电子商务实行无纸化贸易,如果账务系统设计时考虑不周,可能到审计时才发现只留下业务处理的结果而不能追溯其来源,缺少审计线索。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软、硬件的安全、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问题。一旦网络故障使会计信息丢失或受到人为的毁损又无法恢复,将无法进行审计。计算机黑客为了获取重要的商业秘密、数据资源,经常用IP地址欺骗攻击网络系统。黑客伪装为源自内部主机的一个外部站点,利用一定的技术进入目标系统窃取或破坏数据。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都可以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通过网络威胁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使新型审计流程的固有风险增大。

(二)审计软件不完善

审计软件是审计人员开展具体审计工作的有效工具。目前,我国的审计软件尚处在开发阶段,从事审计软件(下转第48页)(上接第46页)开发的公司很少,并且在涉及到审计软件与财会软件的接口问题上、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兼容问题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国外的审计软件在我国由于多种原因也得不到很好的运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型审计流程的应用。

(三)审计对象多,审计取证困难

在新型审计流程下,由于审计数量众多,审计内容比传统审计更加难以把握。一是审计的对象除手工环境下的审计对象外,还包括磁盘等信息载体,审计人员还要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二是审计内容的变化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如现金收付制将代替权责发生制,可变现净值将代替历史成本等都将增加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同时,在传统审计中,审计证据都以纸质介质的形式存储,而在网络环境下,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都通过网络传输,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审计人员通过在线访问、查询,获取无纸化审计线索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难以保证,审计取证更加困难,必将形成审计风险。

三、网络经济下审计流程风险的防范

在新型审计流程下,将出现比手工环境下更多的审计风险,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

(一)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评价

在网络运行中,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构成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要加强对网站的审计。通过网站进行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审计人员可以向进行电子商务的网站提供鉴证服务,即网站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职责分离情况进行审查所遵循的原则仍为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但是侧重数据输入、输出,软件开发和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和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处理进行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否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是否建立防火墙,是否实时监控,以确认防范篡改数据、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的能力。审计人员应在了解企业网络的基本情况、安全控制情况及潜在漏洞等基础上,对企业现存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测试。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系统容错处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做深入了解,如是否有有效的口令控制,数据是否加密,职能权限的管理是否恰当,是否有持续的供电设备和有关的备份设备,从而正确评估控制风险。

(二)加快审计网络建设,编制适用的审计软件

要实施网络审计,必须先进行审计网络建设,审计网络是新型审计流程得以实施的基础。我国的网络经济、网络财务研究、软件开发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很落后,因此,审计网络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应该从易于实现的部分入手,有计划地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实现全面的网络审计;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逐步试验、推广。此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辅助审计。随着现代化技术在网络系统中的普及和应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根据网络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技术,充分利用各种计算机审计软件,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一是利用审计法规管理软件对系统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利用审计接口软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减少审计风险;三是利用审计抽样软件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实质性的变量抽样,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多渠道收集审计证据

在网络环境下,由人工输入原始数据,然后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中间一般不再经过人工的干预,这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系统输出结果的真实性、正确性不仅取决于输入数据系统的工作人员,还取决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文件等。因此,收集审计证据时,要多方位进行收集,以降低审计风险。

4.工程结算审计流程 篇四

工程结算审计是指总包、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及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资料所进行的审计活动。编制依据:工程竣工报告竣工图及竣工验收单。审核工程:工程量是决定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方

法:分组计算对比全面

目录

1.2.3.4.1.2.3.4.1内容 2方法 ▪分组计算 ▪对比 ▪全面 ▪重点抽查 ▪利用手册 3步骤

1.4质量控制 2.5问题成因 3.6风险防范

工程结算审计内容

1.审核竣工结算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工程竣工报告、竣工图及竣工验收单;工程施工合同或施工协议书;施工图预算或招标投标工程的合同标价;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单及现场施工变更记录;经建设单位签证认可的施工技术组织措施;预算外各种施工签证或施工记录;合同中规定的定额,材料预算价格,构件、成品价格;国家或地区新颁发的有关规定。审计时要审核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对遗留问题处理是否合规。

2.审核工程量

(1)工程量是决定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核定施工工程量是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关键。审计的方法可以根据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结算中的工程量计算表,对照图纸尺寸进行计算来审核,也可以依据图纸重新编制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计。一是要重点审核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如基础工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等。二是要重点审核容易混淆或出漏洞的项目。如土石方分部中的基础土方,清单计价中按基础详图的界面面积乘以对应长度计算,不考虑放坡、工作面。三是要重点审核容易重复列项的项目。四是重点审核容易重复计算的项目。对于无图纸的项目要深入现场核实,必要时可采用现场丈量实测的方法。

(2)审核材料用量及价差。材料用量审核,主要是审核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消耗数量是否准确,列入直接费的材料是否符合预算价格。材料代用和变更是否有签证,材料总价是否符合价差的规定,数量、实际价格、差价计算是否准确,并应在审核工程项目材料用量的基础上,依据预算定额统一基价的取费价格,对照材料耗用时的实际市场价格,审核退补价差金额的真实性。

(3)审查隐蔽验收记录。验收的主要内容是否符合设计及质量要求,其中设计要求中包含了工程造价的成份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也就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的造价。因此,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进行工程结算的前提。目前,在很多建设项目中隐蔽工程没有验收记录,到竣工结算时,施工企业才找有关人员后补记录,然后列入结算。有的甚至没有发生也列入结算,这种事后补办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隐患,而且使工程造价提高,并且存在严重徇私舞弊腐败现象,因此,在审查隐蔽工程的价款时,一定要严格审查验收记录手续的完整性、合法性。验收记录上除了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确认外,还要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并注明记录日期,防止事后补办记录或虚假记录的发生,为竣工结算减少纠纷扫平道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审查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重大的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在审查设计变更时,除了有完整的变更手续外,还要注意工程量的计算,对计算有误的工程量进行调整,对不符合变更手续要求的不能列入结算。

(4)审查工程定额的套用。主要审查工程所套用定额是否与工程应执行的定额标准相符,工程预算所列各分项工程预算定额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工程名称、规格。计算单位是否一致。正确把握预算定额套用,避免高套、错套和提高工程项目定额直接费等问题。

(5)审核工程类别。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和工程类别进行审核,是保证工程取费合理的前提,确定工程类别,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认真核对。

(6)审查各项费用的计取。建筑安装工程取费标准,应按合同要求或项目建设期间与计价定额配套使用的建安工程费用定额及有关规定。在审查时,应审查各项费率、价格指数或换算系数是否正确,价差调整计算是否符合要求,并在核实费用计算程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各项费用计取基数,如安装工程间接费等是以人工费为基数,这个人工费是定额人工费与人工合调整部分之和。②取费标准的确定与地区分类工程类别是否相符。③取费定额是否与采用的预算定额相配套。④按规定有些签证应放在独立费用中,是否放在定额直接费中计算。⑤有无不该计取的费用。⑥结算中是否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调整结算文件规定计取费用。⑦费用计列是否有漏项。⑧材料正负差调整是否全面、准确。⑨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取费项目有无挂靠高套现象。⑩有无随意调整人工费单价。

(7)审查附属工程。在审核竣工结算时,对列入建安主体的水、电、暖与室外配套的附属工程,应分别审核,防止施工费用的混淆、重复计算。

(8)防止各种计算误差。工程竣工结算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由于结算的子项目多,工作量大,内容繁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计算误差,但很多误差都是多算。因此,必须对结算中的每一项进行认真核算,做到计等横平竖直。防止因计算误差导致工程价款多计或少计。搞好竣工结算审查工作,控制工程造价,不仅需要审查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审查经验,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思想觉悟,同时也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及施工单位等方面人员的积极配合。出据的资料要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减少双方纠纷;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合理的工程造价,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自的经济利益,使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地运行。

3.审核施工企业资质

严格审核施工企业的资质,对挂靠、无资质等级及无取费证书的施工企业,应降低综合单价或审计确定综合单价及造价。

4.审核工程合同

工程合同审计是投资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仔细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合法合规。

当双方对合同文件有异议时,国内合同按国内合同文件顺序解释,国际工程,按照FIDIC合同文件顺序解释,特别是按FIDIC条款订合同,索赔费用应重点审计。

工程结算审计方法

编辑

工程结算审计分组计算

分组计算审查法是把预结算中的项目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连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查或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方法。如:(1)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填土、运土。(2)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层、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大棚抹灰、大棚刷浆、屋面层。(3)内墙外抹灰、外墙内抹灰、外墙内面刷浆、外墙上的门窗和圈过梁、外墙砌体。在第(1)组中,先将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基础垫层计算出来,而槽坑回填土、外运的体积按以下确定:回填土量=挖土量-(室外标高以下的基础体积+垫层体积)余土外运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在第(2)组中,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计算出来。而楼面找平层、顶棚抹灰、刷白的工程量与楼(地)面面积相同;垫层工程量等于地面面积乘垫层厚度,空心楼板工程量由楼面工程量乘楼板的折算厚度;底层建设面积加挑檐面积,乘坡度系数(平层面不乘)就是屋面工程量;底层建筑面积乘坡度系数(平层面不乘)再乘保温层的平均厚度为保温层工程量。

在第(3)组中,首先把各种厚度的内外墙上的门窗面积和过梁体积分别列表填写,再进行工程量计算。先求出内墙面积,再减门窗面积,再乘墙厚减圈过梁体积等于墙体积(如果室内外高差部分与墙体材料不同时,应从墙体中扣除,另行计算)。外墙内抹灰可用墙体乘定额系数计算,或用外抹灰乘 0.9来估算。工程结算审计对比

本方法是用已建成工程的预结算或虽未建成但已审查修正的工程预结算对比审查拟建的类似工程预算的一种方法,对比审查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区别对待。

(1)两个工程采用同一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不同,其新建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审查法;不同部分可分别采用相应的审查方法进行审查。

(2)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根据两个工程建筑面积之比与两个工程分项工程量之比例基本一致的特点,可审查新建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3)两个工程面积相同,但设计图纸不完全相同时,可把相同的部分,如厂房中的柱子、放架、屋面、砖墙等,进行工程量的对比审查,不能对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图纸计算。工程结算审计全面

对于一些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的工程,编制工程预结算的技术力量又比较薄弱,可采用全面审查法。此方法具体审查过程与编制预算基本相同,比较全面、细致,经审查的工程预算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但工作量大。工程结算审计重点抽查

重点审查工程量大或造价较高、工程结构复杂的工程,补充单位估价表,计取的各项费用的计费基础、取费标准等。此方法审查时间短,重点突出,效果好。工程结算审计利用手册

把工程常用的预制构配件,如洗池、大便台、检查井、化粪池、碗柜等按标准图集计算出工程量,套上单价,编制成手册,利用手册进行审查,可大大简化预结算的编审工作。

工程结算审计步骤(1)做好审计前准备工作。①熟悉竣工图、施工图和各种合同文件;②了解审计范围和采用标准;③明确采用单价和调整原则。

(2)选择合适审计方法,按相应内容计算。

由于工程规模不一,合同订立时间不一,施工企业不同,应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审计方法进行审计。

(3)综合整理审计资料,并与业主和承包商交换意见,立案后编制竣工预算书。竣工结算审计,可以消除高估冒算,排除不正当提高工程预算造价现象,也有利于业主和承包商加强经费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竣工结算审计,也是审计单位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

一、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是指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从广义角度看,它是指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相应的管理工作质量和业务工作质量。从狭义角度讲,它是指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工作的质量,包括审计准备、实施、报告等一系列过程的工作效果及达到审计目的的程度。本文的工程结算审计质量侧重于狭义理解,即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工作质量。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或者衡量标准),概括地讲就是应当符合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关的准则和规范。从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工作过程来看,其基本要求具体包括审计方案、审计行为和审计报告三个方面:

第一,审计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审计方案是基于审计目标确定的关于审计实施的计划,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及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编制审计方案应当充分考虑重要性和谨慎性。审计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决定了审计项目能否高质量地完成,最终决定了审计目标能否实现。

第二,审计行为是否合法规范。工程结算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必须按照准则的要求,深入地调查、规范地取证、严谨地判断,并认真编制工作底稿。

审计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着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审计质量高低。第三,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工程结算审计报告,作为审计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否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将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利用效果和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要保证工程结算审计质量,就需要实施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即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措施,努力保证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工作的质量符合其基本要求。

二、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

实施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首先需要建立其原则,以便进一步顺利制定相应的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措施,进而有效保证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概括地讲应当为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可以包括:依法审计原则、全面审计原则、突出重点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1.依法审计原则。“依法审计”是包括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工作在内的各项审计工作固有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高原则,同时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

坚持“依法审计”,不仅要依法开展审计工作,而且要严格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揭露问题,还要实事求是地认定和处理问题。

2.全面审计原则。“全面审计”是审计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把握好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工作全局、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坚持“全面审计”原则,需要科学制定审计方案,从宏观上把握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和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重点;同时,加强综合分析,弄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危害影响,努力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和水平。

3.突出重点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是提高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工作质量的关键。坚持“突出重点”原则,要求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抓得住要害,即抓住数额大、危害大、影响大的问题,查深查透,真正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4.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当前单位内部审计资源不足情况下提高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坚持“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中,既要强化成本意识,降低费用;又要强化素质,讲求效率;还要搞好工作协调,合理配置。

三、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与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控制原则是确保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所要依据的总体标准。控制措施是依据控制原则,为了确保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而采取的具体方法。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改进,不断开拓创新,必须贯穿于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

第一,应把好工程结算审计准备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准备是对一个工程结算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对工程结算审计实施能否顺利进行和保证工程结算审计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把好工程结算审计准备关,需要重点抓好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编制环节。审前调查可以选择查阅资料、走访等多种方式,既要了解施工单位的性质、体制、规模等基本情况,又要收集与工程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会议记录等资料,还要了解工程项目有关的竣工图纸、工程变更联系单、承发包合同(承包方式、结算办法及施工期限等)、承包方提交的工程竣工决算书等。审计方案编制,必须以审前调查为基础,进一步明确编制依据、工程结算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重点及必要的步骤等,同时,制定的审计方案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要把好工程结算审计实施关,善于严格收集和清晰完整记录审计证据。工程结算审计实施既是审计取证过程,又是审计工作底稿形成的过程,也是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过程。其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对于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好工程结算审计实施关,需要抓好审计取证和编制工作底稿两个环节。工程结算审计取证工作应做到善于严格收集有关证据,具体包括:一是要重视所收集的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二是在核实工程数量、鉴别定额项目选择是否准确、检查价格取定是否合规真实、认定取费基数和费率是否恰当等具体业务工作中,要规范运用检查法、观察法、计算法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三是要注意收集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电子数据资料等多种形式的审计证据。编制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底稿,应当清晰完整地记录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即既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又要保证与审计证据的对应关系,还要明确反映工程结算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名称、审计事项、审计结论、索引号、附件等信息。

第三,还要把好工程结算审计报告关,正确表达审计意见。工程结算审计报告阶段是审计人员基于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成果,对工程结算项目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陛形成正式评价的一个过程,也是形成书面形式审计报告的过程。其控制措施将直接影响工程结算审计结果的正确反映和有效利用。把好工程结算审计报告关,从报告编制过程讲,应注意控制所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否可靠适当、所做的判断是否有理有据、最终的结论是否恰当;从报告本身讲,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具体包括: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事项,按照规范的格式及完整的内容进行编制,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及时编制等。

工程结算审计问题成因

一、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工施工单位报审结算存在的问题在审计中发现,有的施工企业利用建设单位对建没工程结算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对建设工程结算进行有效的监督的情况,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价。

2.审计工程结算面临的问题

(1)承包工程合同签订不观范,工程结算计价难以确定。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建设、施工双方承包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在签订合同时签订与招投标文件相违背的合同或者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筑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目的是为了竣工后高报工程结算价格打下伏笔,使原本十分严谨的合同失去约束力,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同时,给工程结算造价审核带来难度的风险。

(2)建设单位不正常的举动,增加审计难度。

审计的根本目的足为了给项目节省资金,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但基建结算审计并不受所有建设单位的欢迎,因为有些建设单位的基建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施工单位逐渐产生经济瓜葛,因而这些人思想上有顾虑,认为基建审计核减额越大,说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多,甚至出现施工单位都予以认可的核减,而建设单位反而不认可的咄咄怪事。此外,建设单位打着“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建设资金”的旗号,肢解工程项目,将一个本应完整的单项工程肢解成若干项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除了要支付总承包单位服务费、增加工程成本外,有的还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应商,甚至干脆代施工单位采购建筑材料等。所有这些建设单位不正常的举动,都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审计难度。

(3)材料成本难以确定。

现阶段建筑材料市场不规范,价格混乱。

材料材质相同,价格不同;产地不同,价格不同;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差异悬殊,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感觉到材料实际价格无法核实.成本难以测定。即使是审核其原始购货发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场的混乱使得真伪难辨,况且回扣与折扣普遍,更增加难度。

(4)监理单位没有尽职造成工程结算审核难以深入。

限于审计机关的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实施工程结算审计难以做到全过程跟踪审计,更无法采取技术扫描和钻芯取样等先进检测手段,因而审计所依赖的工程实施过程抽样检测资料,只能以监理部门提供的监理日志为主要参考依据。但工程结算审计发现,监理单位提供的监理但并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或填写的不规范,或当时编造虚假记录.或事后补做虚假记录,或找小具监理资质的人员编制口志等等,所有这些,说明工程监理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监理验收,监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二、问题的成因

1.建设单位领导及有关管理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认识不深,不能完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工程招投标活动并规范合同行为,甚至受个人利益驱动,致使建设单位的招投标工作暗箱操作,利用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日的等为,其工程技术人员或监理人员对工程计价的相关知识学习、理解不够,与传统计价概念相混淆,不能完全按照国家规范有关规定处理相关事宜。

2.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在编制工程项目决算时为了省时间图省事,往往不对竣工工程进行实地现场勘察,甚至在对工程网纸及相关变更材料均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草率编制,导致已变更取消的工程项目在工程决算中仍然出现高结冒算的情况,有的则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提升其劳务费的“含金量”,进而造成工程造价增大。

3.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资料未能完整归档或有意不建档,造成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无法建立完整的工程资料并按要求报送工程结算所需材料,从而使审汁工作周期过长、风险加大。

4.建设单位缺乏工程技术专管人员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或工程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合规的变更签证增多.从而使得工程造价随意增大。

工程结算审计风险防范

一、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风险及其成因

工程结算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审计控制风险和审计检查风险三部分构成,而且各有其特点和成因。

1.固有风险。即审计项目自身固有的,独立地存在于审计过程以外的,与内审人员无关的风险,如因工程的结构与设计、施工技术与时间、预决算的准确性等,给工程造价带来影响的可能性。这种风险的大小,凭内审人员的审核是无法控制的。它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建设、施工单位所处的客观条件;二是被审计单位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出现差错的程度。例如,工程结构的繁简决定用料的多少和施工的期限,进而影响工程的造价;概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同样影响着工程造价等。2.审计控制风险。即被审计项目所涉及的建设、施工、采购、监理等单位,对工程实施内部控制宽严程度而对工程造价的高低所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与内审人员的工作也无直接的关系,但对审计的结果却有着直接的影响。它主要取决于上述单位即部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无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及执行情况。如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是否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监督、监理人员是否严格落实监理责任,采购部门采购程序的执行和采购价格的确定方法等。项目单位即部门内部控制越严格,审计控制风险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3.审计检查风险。即内审人员在对工程进行实质性测试中,因自身因素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与内审人员、审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主要取决于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审计重点的确定、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审计成本的投入等因素。

二、工程结算审计风险的防范

1.分清工程属性,确定审计方向,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由于工程业务的广泛性,从土建、装潢、暖通、水电,到市政、修缮、园林等一应俱全,且各专业间的交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接到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应首先确定项目的类型和所属工程范围,然后再套用相应的定额和取费标准(同时应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具有相应的取费证书等)加以审核,避免所套用的定额及相应的取费标准与项目工程 “风马牛不相及” 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如对某实验楼二次装修工程审计时,对装潢部分审计时应以装潢定额为主套用定额,取费按相应的标准执行。而在旧基层上修凿、拆除、清理等工作,应套用房修定额及其取费标准。审计中如若按一种定额和取费标准加以套用,就会增加审计的风险。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审计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制度保证。审计风险就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审计项目本身技术复杂的因素,又有涉审组织和人员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同时也有审计人员判断能力的限制,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就是审计组织本身必须有健全、完善的控制制度和审计工作规范,为此,国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审计工作准则,审计部门在贯彻执行国家审计准则的同时,必须在其内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严格审计道德标准、审计工作规范和业务质量标准,以规范审计行为,为防范风险提供制度保证。在审核过程中实行分级审核制度,主审、初审、复审相互制约,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杜绝风险的形成。

2.提高内审人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工程结算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它依赖于建设单位及部门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包括图纸、变更、签证,隐蔽工程验收等现场等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是否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许多造价审计风险就是由审计资料的不实、不真、不准造成的。为此,内审人员要把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作为核心问题来对待,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审计过程中,应首先审查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对所有隐蔽签证资料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

5.审计流程 篇五

1、调阅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村级帐务,填制:百审表一、二、三、四;

2、到各村召开村两委会,公布帐务初步审计情况(有照片),听取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意见或建议;

3、经初步确认签字后,在村务公开栏公开公示百审表一、二、三、四不少开7天(有照片);

4、重点审计(填审计工作底稿):

(1)、“四议两公开一审核”会议记录;

(2)、村务、帐务公开公示底稿及记录;

(3)、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建设;

(4)、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人员履职办公情况;

(5)、村级一事一议公益事业议事、筹资、建设、维护情况;

(6)、老旧资产处置及所得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是否按民主程序运

行(有会议记录);

(7)、资产、资源租赁、发包是否采取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方式

进行(有会议记录),收入管理及使用情况;

(8)、村级项目工程招标情况:5万元以下村级自行招标,5万至

50万在镇级进行招投标,50万元以上在县级进行招投标;

(9)、各类专项民生资金申报、公开公示、批准、发放情况;

(10)、是否设有“小金库”帐外帐情况;

(11)、是否有私分集体资金,虚报、冒领补贴、补偿资金情况;

(12)、是否有开具假发票、虚造假的经济事实套取集体资金情况;

(13)、举债是否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按规定的程

序办理,其他违反债务管理的情况;

(14)、三年人均纯收入情况;

(15)、群众反映其他情况。

5、公示7天无异议后,经指导组同意形成审计报告后送达各村,汇

6.跟踪审计工作流程 篇六

为了确保夷陵区罗家小河生态修复及罗河路防汛道路改造工程(一期)跟踪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夷陵区审计局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执行本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资料交接

1、所有跟踪审计工作所需资料由建设单位及时、准确、完整的向审计局跟踪审计组报送。

2、跟踪审计组与建设单位应明确专人办理资料的移交和签收手续。

3、审计资料原则上为纸质原件,需要电子版时,还应提供相应的电子版。

4、审计组一般不退回审计资料,跟踪审计工资完成后资料移交给区审计局。

二、参加相关会议

1、建设单位应明确专人通知跟踪审计组参加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重要例会和重大工程施工方案的评审会议。建设单位应提前1天向跟踪审计组通知相关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及议题,并在召开会议时向其提供一份会议材料。

2、跟踪审计组参加相关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建设单位参考,不作为建设单位决策的依据。

三、招投标审查

1、检查项目建设相关参与单位(勘探、设计、施工、监理、材料采购等)的确定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应公开招标的是否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结果是否合法、有效,各参与单位是否符合项目建设相应资质条件要求。

2、招标文件在发布之前,建设单位应提前向跟踪审计组提交一份。审计组对招标方式、工程量清单、信息发布方式等进行审查。

四、项目合同审查

项目合同在签订前,由建设单位提前1-5个工作日向跟踪审计组提交一份。跟踪审 计组检查项目建设单位与建设项目相关各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合理、合法、全面、有效,对工程款的结算方式、支付方式以及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违约责任和奖惩措施等条款进行审查。

五、隐蔽工程

1、对隐蔽工程签证等影响工程造价的事项,建设单位应在验收时间确定后,由建设单位专人事先通知跟踪审计组。

2、跟踪审计组派员到场见证隐蔽工程的计量过程,并以《现场勘察记录表》、工程签证单或照片、录像等形式记录现场情况。

3、跟踪审计组拟定的《现场勘察记录表》等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现场代表签署意见;如有须整理的事项,跟踪审计组将拟定的《现场勘察记录表》交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代表须在2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并反馈给跟踪审计组。

4、未通知跟踪审计组到场即自行隐蔽的工程量,跟踪审计组将不予确认。

六、工程设计变更

1、所有重大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应提前告知跟踪审计组。

2、如有工程变更会议,由建设单位提前1天通知跟踪审计组会议时间、地点及变更事项,并在召开会议时提供一份会议材料。

3、当工程变更确定后,建设单位应在20日内将完整的工程变更资料报送跟踪审计组,工程变更资料应能全面的反映工程变更的原因、审批情况以及变更前后的工程造价对比分析。如有新增项目,还应附上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确认的新增项目单价分析表。

七、计价计量

1、对工程进度款的审核,由施工单位按实际完成工程量,按相应的合同方式,分期上报,由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审核确认后上报跟踪审计组。

2、对工程价款的结算审核,在单项工程完工后,应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在初验结束后,督促施工单位编制单项工程价款,报审计组(也可经现场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初步复核后报跟踪审计组)。

3、跟踪审计组收到完整资料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并完成审核工作。审计结束后,审计组讲审核结果以阶段造价审计报告形式,向项目建设单位出具。

八、其他项目造价审核

1、其他参建单位的货物采购、其他工程、监理、设计、监控检测等结算款项,建设单位在接受到申请结算的资料同时提交跟踪审计组一份,跟踪审计组在7个工作日内以审计取证单形式向建设单位反馈审计情况。

九、审计取证

1、建设单位应明确专人接受跟踪审计组提交的审计取证单。

2、建设单位在接收到审计取证单后,需及时填写意见并经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后还跟踪审计组。

3、逾期未回复的,则视同建设单位已认可审计取证单上写明的取证内容。

十、阶段跟踪审计意见的采纳和反馈

1、审计局跟踪审计组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取证单以《跟踪审计意见书》的形式出具跟踪审计意见。建设单位及项目参建单位应认真执行跟踪审计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2、建设单位应在跟踪审计意见送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由建设单位明确的专人将跟踪审计意见执行落实情况书面反馈给跟踪审计组。

十一、跟踪审计意见的采纳和反馈

跟踪审计组每年11月份,出具审计报告,建设单位应在审计报告送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由建设单位明确的专人将跟踪审计意见执行落实情况书面反馈给跟踪审计组。

十二、日常跟踪

1、跟踪审计组日常跟踪工作要遵守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规定,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在工作中不得影响各方的施工管理。

2、每天做好日常跟踪记录,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如实记录工程情况,实际的工艺操作流程,特别是图纸不能详尽展示部分的记录,做好影像资料的收集与留存。

3、虚心接受各相关方的监督指导,尊重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各方工作,做好跟踪审计工作。

4、按审计局跟踪审计操作规程做好各项目审计工作记录。

十三、信息报告

跟踪审计组按周报、月报、年报及竣工总结形式做好信息报告。

编制单位:湖北大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7.基于战略视角审计流程 篇七

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 (H enry M intzberg) 的5P战略———计划 (plan) 、计谋 (ploy) 、模式 (pattern) 、定位 (position) 和观念 (perspective) ——提出, 战略先于行动, 具体的战略对于行动的完成起引导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 企业在迎接环境变化时也在积极探索新型的战略模式, 以应对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实现企业目标。因此, 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 也会受到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影响。如果一味遵循固定的财务报表审计模式, 不仅不具有前瞻性和动态性, 而且也容易为被审计单位所了解与应对。所以, 制定灵活多变的审计模式, 使审计具有不可预见性以应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是审计人员努力的方向。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运用前瞻性的思维模式, 将各环节相互融通, 以便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

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者决定全局的谋划。战略对于一个计划的开端至关重要, 也将对整个流程产生重大影响和导向性作用。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 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 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因此, 战略视角下的审计可以理解为是将战略思想融入审计的程序中, 将战略模式贯穿审计流程中, 以便做好事前审计,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 战略模式审计流程是一种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管理为对象, 通过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不定期的核查, 结合财务审计, 利用掌握的各项财务数据以及非财务数据的信息, 在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再结合风险管理理念, 识别与应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合理保证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合法、公允。

二、审计流程与战略的具体融合

审计在长期发展中, 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框架, 审计人员可以按照这个框架结构执行审计, 节约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效率。但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下, 传统的构架往往已经被外界所熟知, 并且被审计单位也很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该框架, 尽量满足框架下的要求, 做到形式上的合理和有效。因此, 将战略模式应用到审计中, 逐步增加审计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获知性, 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和信息的透明度, 将起到关键作用。

(一) 运用SW O T分析法进行自我评估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专业组织, 在研究经营战略时可运用SW O T分析法。SW O 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在接受业务前, 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所具备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以便承接业务时有快速的应变力。基于上述理念, 会计师事务所可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总结自身的优劣势, 识别机会与威胁。

(二) 运用PEST分析模式考量客户的诚信度

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需要考虑三个因素, 即客户诚信;自身具备执业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时间、资源;能否遵守相关职业道德。针对客户诚信和自身具备执业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时间、资源这两个因素, 可以依照上表中事先得出的结论为依据, 再结合自身的专业判断得出相关结论, 而对于客户诚信的考量则可以单独结合PEST分析模式进行。

P即考量被审计单位的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如被审计单位从事的业务是否受到政治法律限制或者有特殊行业规定。如果有特殊的监管要求, 可能会存在被审计单位为了迎合这些要求而做出不合法行为, 此时, 会计师事务所需要谨慎承接业务。

E即考量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因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模式或经营结构, 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安排的审计人员以及是否配备有此方面的人员。

S即考量被审计单位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企业文化, 是否始终保持良好的企业文化, 内部人员是否都尊重和维护企业文化等。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企业文化或社会影响方面存在不良情况, 都将增加其不诚信的可能性。

T即考量被审计单位的技术。如果被审计单位大面积地应用信息化系统处理平时的相关业务, 这将影响到审计线索、审计技术手段、审计方法等, 增加审计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诚信度的质疑。

(三) 结合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时需要将审计计划的合理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流程, 即根据具体的环境变化制定恰当的审计模式加以应对, 而此环节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特征。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应对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其中总体应对策略可以参照企业生命周期的特征去辨别和把握, 而具体的审计计划又可以与整个流程的生命周期相结合。

在企业的起步阶段, 其经营风险非常高, 则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关注可以适当降低标准, 如主要考察融资结构, 重点关注权益融资。此时制定的审计计划可以范围广, 粗略一点, 而不需要很细致。

在企业的成长阶段, 其经营风险高, 财务风险也开始上升。考虑到企业开始出现财务风险, 则审计人员制订审计计划时要结合财务风险, 对账面变化的合理性进行职业判断。同时该阶段企业竞争的重点是强调经营活动, 因此审计人员要关注其应收账款、营业收入和支出账户、与上期或者同行相比的毛利率幅度变化是否合理。此外, 还要关注企业人员的变动情况, 考察销售费用等与工资薪金和晋升机制有关的账户, 判断舞弊等。

在企业的成熟阶段, 其经营风险开始降低, 财务风险进一步上升。此时企业的筹资压力加大, 债务开始上升, 因此, 审计人员制定审计计划时, 应考虑其股利支付率、杠杆效应、应付账款和营业收支变化是否合理。

在企业的衰退阶段, 审计人员应考虑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计提与核算是否符合同业指标或者与上期数相比的变动幅度。

因此, 在制订审计计划环节, 需要将审计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与被审计单位的生命周期相结合。不同周期的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亦不同, 识别出正确的周期对提高审计效率至关重要。

(四) 利用风险评估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通常是相互依存的。识别了风险之后, 还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对重大程度进行必要的评估。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规定,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针对评估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 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按照这项规定, 审计人员在评估风险前, 可以利用风险评估系对承接的项目进行风险研究。见图1。

横坐标代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从左到右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大, 纵坐标代表发生的风险对整个流程的影响程度, 自下而上风险的影响度渐升。将评估风险的影响大小和可能性高低划分象限, 相比之下, 1点比2点更加值得关注。此外, 可根据经验法则对横、纵坐标标出大致的数字范围, 会使得审计更加有效。总之, 任何风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 在整个流程中都有风险, 并且可能是环环相扣的, 也不排除内外部的串通舞弊行为, 这就需要考察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与执业的经验了。

(五) 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可以说是风险的应对过程。而能否较好地应对风险则是审计成败的衡量标准之一。其中控制测试主要考虑内部控制的特征, 根据上述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所实施的控制测试, 同时也需要关注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及范围。控制测试的使用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 预期控制运行是有效的;另一种情况是当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而实质性测试针对的是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所实施的审计程序。结合上述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风险、根据职业判断得出的特别风险、管理层相对的应对措施等制订审计策略, 记录综合性方案或实质性方案, 根据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结果予以更新, 以便针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特征, 得出不同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这个环节中, 需要把握各业务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这可以借助波特的价值链分析原理, 见图2。

(六) 利用战略决策树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在执行完审计程序之后, 审计人员需要在遵守相关职业守则与审计准则的前提下, 运用职业判断, 发表审计意见, 出具审计报告。这是审计流程中的最后环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笔者认为, 在判断审计意见类型时可以利用一个决策树的模型, 根据各个分支的走向, 寻找审计意见的方向, 见图3。

三、基于战略视角的审计流程转变

审计流程的战略方法对于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实现审计服务宏观经济目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基于战略视角的审计流程应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 在审计监督体制上, 实现从滞后条款向规范化、多元化的立法转变目前有些立法条款已经不适应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特别是对一些新的问题, 审计监督处于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比如, 随着碳审计、跟踪审计等的出现, 就需要对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调整, 加强审计手段。因此, 对审计的规范化、法制化、合理化等都需要完善, 使得执行审计时有理有据。

(二) 在审计方式上, 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事后诸葛亮”对于审计工作来说, 也是一个大忌, 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事前的决策。因此, 将事前、事中审计作为主线, 而把事后的审计当做总结与经验来记录, 实现这一审计方式的转变,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 随着会计信息电算化、网络化的实行, 为事前、事中审计的开展便利条件。从这一角度来说, 制订战略模式下的审计策略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参考研究方向。

(三) 在审计的具体方法上, 实现从固定模式到灵活多变模式的转变环境的变化导致审计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同时注意现代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在审计中有时也可以借助计算机审计, 通过对大量的审计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 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审计方式也不拘泥于固定的套路, 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制订出几个模式, 再根据具体的审计环境进行增减调整。

(四) 在审计人员方面, 实现从人才引进到重视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的转变现代化审计人员培养, 包括业务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道德、情操、理想的培养, 同时也要重视审计人员及被审计单位的心理方面的知识的培养。一个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 具备宏观透视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 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具备专业竞争能力和判断力。从引进人才的方针转化为针对人才的培养上, 使得审计人员更加具备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 是审计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战略模式的探索需要审计人员运用战略审计流程, 具体而言就是运用SW O T分析法进行自我评估、运用PEST分析模式考量客户的诚信度、结合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计划审计工作、利用风险评估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上述四点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利用战略决策树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此外, 基于战略视角的审计流程要求实现如下转变:在审计监督体制上, 实现从滞后条款向规范化、多元化的立法转变;在审计方式上, 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在审计的具体方法上, 实现从固定模式到灵活多变模式的转变;在审计人员方面, 实现从人才引进到重视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8.展会项目流程管理与风险控制 篇八

关键词:展会;流程管理;风险控制

2002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取消了国内会展的审批制度,对会展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虽然我国的会展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利益的驱动,办展风险小,很多主办单位办展属于获取短期收益的行为。这些组织办展人员素质不高,相关活动的组织不规范,对参展商、观展者的服务提供不到位,缺少对相关供应商和参展方的调控管理。

会展项目就是为完成展览和会议活动所做的彼此相互关联的人或活动的一次性过程。会展活动确定日程之后,一旦开展,其结果就具有不可修改性。大型会展活动不可能有预演,一个环节的疏忽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对活动的控制尤为重要。会展项目管理是对执行中的会展项目发展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沟通与激励,以实现会展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总称。通过对项目的过程管理起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一、针对会展活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会展活动通常是一次性的活动,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旦出了问题,很难补救。大型会展活动不可能有预演,所以对活动的时间、成本、质量进行管理尤为重要。

由于会展活动的不可弥补性,使得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会在结果和目标之间发生差异,差异越大,损失越大,在会展项目管理中,这种不确定因素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1.1因由自然环境、市场或社会宏观环境所产生的对所有办展机构都发生影响。例如:自然灾害、经济衰退、政治法律因素,这些问题来源于办展机构外部,办展机构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规避,不可控制。

1.2因办展机构经营方面的原因而给会展项目带来的影响。例如:现场布置不当和设施老化延误布展时间和影响会场活动的效果,甚至造成危险;通道安排不合理而引起的人群拥挤并出现事故;会展定位不当,招展不力,招商不顺,宣传推广效果不佳,人力资源及人员结构不合理,成本超支而使会展无法继续举办等;展览管理失误而引起参展商“闹展”和“罢展”等问题。

1.3因主办单位或承办范围管理方面的原因而给会展项目带来的影响。例如:前期策划方案不合理,导致计划变更而追加成本,工作进度延误造成会展延期,布展时间过短、展品运输紊乱,相关活动安排不合理,展览期间的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会展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会展项目管理贯穿会展活动的全部过程,在会展项目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

一般而言,在一个会展活动中会设立一个项目管理组织,由会展项目经理负起项目管理的全部责任,其他管理人员,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然后,通过定期的会议和报告,评估项目进展情况,识别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会造成的后果;最后,进行控制降低不确定发生的概率,减少已存在不确定因素释放的能量,降低不确定因素释放的能量速度,甚至改变不确定因素的性质。

本文以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构建会展项目管理的理论及体系从理论层面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阐述,并从系统层面探讨会展项目管理应建立的管理体系。

二、会展项目管理理论

本论文中使用的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包括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

2.1.1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规划是为了更好地执行项目所必须进行的一步工作。总的来说,它分两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公司层面确定具体项目的组织形式,要求确定项目管理团队及其权限;二是项目层面,主要由项目经理负责,会同职能经理完成整个项目实施需要的人力资源规划。在这个环节中要具体确定和分派项目角色、责任和通报或报告关系。

2.1.2项目管理团队

项目管理团队一般包括项目经理,助理项目经理,项目办公室和专业人员。项目管理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在人事关系上要避免冲突的指令。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建应考虑招募所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保证团队在必要的时间内获得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

2.1.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有效地使用涉及项目的人员所需的过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所有项目关联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每项工作要分配到具体的个人(或小组),明确不同的个人(或小组)在这项工作中的职责,而且每项工作只能有唯一的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角色和责任分配通常采用责任分配矩阵来表示。

2.1.4会展管理团队的特点

管理会展活动的组织是组委会,它是会展主办方授权的会展管理机构,一般由举办方、承办方组成组委会,负责组建、管理会展工作团队。会展管理团队是为完成会展项目而建立的组织机构,置于会展组委会之下,接受组委会的管理,具体执行会展项目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会展组委会的成员也是会展管理团队中的成员或领导。会展管理班子有一大特点:其成员多数是临时借调,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或组织机构。随着会展项目的进展,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内容和职务常有变动,甚至人数也会有不小的变化;团队成员往往要接受项目经理(组委会)和原组织机构负责人的双重领导。因此,会展管理团队建设对保证项目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2.1.5会展管理团队的形式

会展团队的结构形式应视会展性质、组织环境而定,在会展的不同阶段,团队的结构形式应作相应的变化。会展是由众多子项目组成,有的子项目是会展的其中一个阶段,有的则贯穿项目始终。会展管理团队采用专业对应的结构流程图。如下图2.1所示:

2.1.6会展人力资源管理

9.制度流程体系建设审计报告 篇九

一、集团目前制度流程体系建设现状

二、急需补充的各项制度体系

三、制度流程体系建设的领导和落实

制度流程体系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责任人能完成的,是一集团总裁、各专业副总裁、各部门总监、项目

四、制度流程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1、OA系统

2、NC预算系统、网上报销系统系统内制度流程

3、NC成本核算系统

4、NC合同审批、合同付款

5、NC营销控制系统

6、NC人力资源系统

7、NC财务核算系统

五、制度体系的完善和修订

六、制度流程执行情况的审计

1、制度流程体系建设情况审计

2、制度流程信息化匹配度审计

10.内部审计开展管理审计的研究 篇十

【关键词】管理审计 优势 问题 对策

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确定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中,首次将“增加价值”与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一并

列为内部审计的目的,给内部审计职业提出了一个方向性指导,指出内部审计职能已拓展为组织完成目标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已经向管理审计转化。

一、管理审计,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

管理审计概念在学术界和职业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管理审计”最早于1932年由英国罗斯在其《管理审计》一书中提出,主要内容是对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判。我国管理审计的倡导者王光远教授认为管理审计是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的必然结果。“管理审计是通过对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签证管理当局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业绩,鉴明现存的和潜在的薄弱环节,并就其提出改进意见,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管理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1、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

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资产所有者(委托人)把经济责任委托给经营管理者(代理人),资产所有者需要对经营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责情况进行审查。

2、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合营 、兼并等产权变动导致企业规模扩大,跨行业、跨地区、多品种生产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信息量随之增大,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和控制不当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掌握公司内部的重要信息。

3、企业组织的复杂化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资本的多元化和企业经营的多样化,使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变得复杂化,如管理层次的增加、分布地域的分散等,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也不能亲自观察和控制所有的经营活动,需要实行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这就导致企业出资人(委托人)和企业高层管理者(代理人)有必要通过管理审计对下层管理者(如分公司经理等)履行管理职责情况进行审查。

4、委托人及其决策因素的多样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企业的委托人是多样的,有国家的、集体的、个体的;同一个企业内也可有不同的集体和个体参与;不同的国有企业也可以相互参股或交叉持股,这就形成了委托人的多样化。而影响这些委托人决策的因素,也呈现多样化,不仅需要财务数据,而且需要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而经营管理信息的获得就有赖于综合评价公司整体水平的管理审计。

5、企业外部竞争激烈化

市场经济充满了竞争,加入WTO后,更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管理活动的成败好坏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强弱至关重要,而管理审计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审计,查明管理上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企业管理得到改善。

三、内部审计开展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管理审计的尝试,实施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评价,主要表现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效益审计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对管理审计的认识和实践还很不全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指导性的管理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不像外部审计那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自我评价机构较弱,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针对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独立性较差。从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在集团公司内,总公司的内部审计组织对公司下属部门单位和分公司可以做到独立,而在总公司层面,就难免存在对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公司制企业里,内部审计机构一般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领导,这就把内部审计组织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放在相等地位,这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3)对管理审计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对管理审计还了解不够,对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或者把管理审计等同于财务审计看待,或者认为管理活动与审计活动关系不大,或者认为管理审计会妨碍管理活动,而没有认识到管理审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高层次审计,是企业适应外部竞争加剧和内部机制更新的必然选择,搞好管理审计是对管理效率的促进,而不会是妨碍。

(4)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的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管理体系的作用下进行的,因此管理审计要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和解释每一个综合性指标,同时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领导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管理审计人员要站在优化系统整体结构、增强系统整体功能的高度,来审查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时,在审计技术手段上,不仅要掌握观察法、盘点法、分析性复合法等传统的审计方法,还要熟悉管理控制系统图法、调查法等用于管理审计的评价方法。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的内部审计人员中,还很少有,甚至可以说还没有人能达到如此的高水平。

2、完善我国管理审计的对策

(1)尽快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指标体系。审计准则是指导审计活动的基本原则,应加强管理审计绩效准则和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尽快出台管理审计的审计准则,推动管理审计的深入开展。国家审计机关应加强业务指导,内部审计协会或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重视此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尽快出台管理审计的审计准则,特别是制定管理审计绩效准则的指导意见,同时加强对审计取证方法指导,减少审计的盲目性,提高管理审计的质量。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与内部审计配套的管理审计指标体系,管理审计结论才能明晰、准确、具有说服力。

(2)充分保障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与其在组织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的地位越高,越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有利于开展审计工作。从实施管理审计的要求上看,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由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为最佳选择。当然,这只是形式上的客观要求,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论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们应具有声誉、地位和得到最高权力当局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在企业中随时取得审计报告所需的信息。

(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对于内部审计组织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优越性,要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组织和国家审计机关都有宣传的义务。宣传可以结合《审计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采取会议、文件、讲座等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展示管理审计的实践成果让大家认识到内部管理审计是可行的、有效的,对国家、企业、社会及企业资产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管理者)都是有益的。同时,内部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也要提高认识。把管理审计的意识渗透到全部审计工作去。不论进行何种审计,都要管理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管理建议。在目前内部审计还是以财务审计为主的情况下,这是增强管理审计意识、实现审计工作以管理审计为重点的有效途径。

(4)不断充实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审计的培训与学习,使管理审计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和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实力,为有效开展管理审计提供智力支持。在目前复合型审计人才稀缺的情况下,采用从专业部门抽调技术人员配合管理审计工作的做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 陈耘: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3).

[2] 张晓平:内审工作在发展中前进[J].中国内部审计,2003(1).

[3] 德鲍尔.马科茨:沉睡的火山——评企业的软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3(3).

上一篇:我的初三700字作文下一篇: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