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

2025-02-01

【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16篇)

1.【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 篇一

《§7.1 质量》教案设计-密度与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7.1 质量》教案设计。 课 题 §7.1 质量 授课教师 侯文杰 课 型 新授 授课时间 .3.1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 3.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首先从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与形态、形状、空间位置无关,制取出“质量”,接着介绍单位,最后介绍测量工具。 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的思想。 重难点 1.质量的单位 2.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 易误点 质量和重力 流程 内容 备注 引入 学习目标 新课 练习作业 一课时 质量 单位 测量工具 1.质量 (1)物体的质量:DB32 m (2)物体、物质 (3)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 警示:生活中“质量” 2、质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千克 kg 常用单位:克 g 毫克 mg 吨 t 换算:1 kg=1000g 1 g=1000 mg 1t=100 kg 引申:国际千克原器:Z33 质量估计:JC121 一枚大头针质量80__ 名中学生质量50__ Z2T8(3)、5、8、9、10 Z2T2(4)、(5)、Z3T12、13、15 Z3T13 区别ZP2T4 Z2T7、11 器材 Z1T1 补充“斤” Z1T2(1、2、3) 2课时 复习目标 新课 作业 质量测量工具 3.测量质量的工具 托盘天平构造JCP122 称量、感量 DB34 游码:演示移动、加减砝码 Z3T16平衡螺母、左物、指针、总质量Z3T17、19 Z2T6 板书设计 1.质量 2.质量的单位 3.测量质量的单位 课后反思 不足之处: 1.学生没有资源与评价(资料),练习受到限制 2.天平的讲解,出现矛盾:直接展示给学生,后方学生看不清,利用展台,角度受到限制。 设计者:侯文杰

2.【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质量与密度相关知识并会进行归纳总结;

(2) 会根据生活实际, 估测常见物体质量;

(3) 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4) 能联系实际, 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质量与密度知识的学习, 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 通过归纳总结, 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3) 经历实验操作过程, 有初步实验技能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 乐于参与实验和观察, 有团结合作和分享精神。

教学重点

(1) 基础知识的结构梳理;

(2)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难点

有天平无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课型

复习课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探究

摘要:本堂课是质量与密度总复习课, 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结构梳理与测量物质的密度。学生通过质量与密度知识的学习, 初步形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归纳总结, 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经历实验操作过程, 有初步实验技能和概括能力。

3.《密度》学案设计与思考 篇三

1.1学习目标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能运用密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1.2学习过程

1.2.1分组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自主阅读P113页探究实验相关内容,了解实验的步骤.

(2)小组合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于表1并计算.

(3)根据表1的数据,在图1所示的坐标系中描点绘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

.

1.2.3例题演练,学习应用

一个澡盆大致是长方形,长、宽、高分别约为1.2 m、0.5 m、0.2 m,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

1.2.4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基础部分

(1)1 g的冰融化成水后,则

A.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C.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大

D.质量增加,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2)一木块的密度为ρ,质量为m,将它分割成2等份,每块的密度和质量是

A.ρ/2,mB.ρ/2,m/2C.ρ,mD.ρ,m/2

(3)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等于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综合应用

(4)图2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丙>ρ乙

C.ρ丙>ρ乙>ρ甲D.ρ乙>ρ甲>ρ丙

(5)一空瓶的质量为0.2 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0.6 g.求此瓶容积.若用此瓶装满油后总质量是0.5 g,那么这种油的密度是多少?

1.2.5小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 (知识、方法等)

2《密度》教学设计实践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密度》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继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之后从定性到定量的一个转折,密度知识又是下期学习压强和浮力的基础,所以这一节是重中之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有探究引出物理概念、有对物理量的定义、有对公式单位的理解、有密度的计算运用等,它是一节很典型的物理课,特别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也是笔者选本节课为研究课的原因.

2.1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2.2设计目标

为了培养合作型、创新型和会学习的人才,笔者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的课堂.

2.3设计思路

学案设计了五个学习流程:分组探究实验——自主学习教材——例题演练,学习应用——当堂训练,拓展延伸——小结.

2.3.1分组探究实验

本环节学生实验有一定的难度:一是上节课才学习了天平的使用,学生可能不熟练;二是金属块体积不是整数,计算有点烦琐;三是学生对坐标未接触,描图像就更困难了.但设计分组探究实验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培养其科学精神合作意识.设计时笔者对教材实验做了改进,并给出了物体的体积,降低了测量的难度,让学生的思维直击质量与体积之比,自然引出概念.总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动手、动脑,真探究,才是以生为本.

2.3.2自主学习教材

本环节设计理念就是“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部分教材内容,特别适合学生自学,学生自己能看懂学懂的就一定不教.教师只点拨关键的和学生学不懂的地方.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设计“你获取的信息还有”,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3.3例题演练,学习应用

本环节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和质疑,最后教师总结.虽然此时开始训练,可能有一点儿早.但作为是物理课本上的第二个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答例题,笔者认为是时候了.若部分学生有困难书上例题可作参考.变式的例题降低了计算难度.目的是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2.3.4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巩固新知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笔者主要想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4教学反思

(1)物理概念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物理教学,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指导学生作好了探究实验,对形成和理解密度概念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改进了教材的实验学生反响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密度概念,可见创新性使用教材对物理教学确实重要.作为物理教师,一定要有独立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4.【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 篇四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讲义 专题五 质量与密度

【考纲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2.理解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3.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4.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

一、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要点诠释:

(1)单位: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t、g、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2)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测量: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考点

二、密度及测量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要点诠释:

(1)公式:

变形:

(2)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

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理解密度公式: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ρ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ρ成正比。

(4)图象:如图所示:ρ甲>ρ乙

(5)测体积——量筒(量杯)

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②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6)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7)测液体密度:

①原理:ρ=m/V

②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考点

三、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可以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可以算出它的体积。4.判断空心实心。

教育成就梦想

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篇五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设计者:应玉国 课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 时间

教者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重 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教 学 方 法

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教学 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学生: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课时 安排

1课时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 时间

教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二、进入新课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

1.密度与温度

播放视频:龙卷风

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演示实验2: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介绍水的特点

为什么自来水管冬季容易冻裂?

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小结:测出戒指的密度后,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比较。测戒指的密度时,可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课件展示例题)

例题: 滨州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45.39g,体积为5.1cm3,它是纯金的吗?若不是纯金做成的,那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总结:从前面的密度表可知,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例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都0.8×103㎏/m3。通过对两者气味的判断,在知道密度的基础上可以鉴别出酒精和煤油。可见,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三、课内训练与小结

用课件展示题目,学生思考解答,然后将学生的解答用视频展台展示讲评。

四、布置作业

学生观看视频

戒子

矿石

盐水选种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截图──龙卷风 学生讨论、交流。

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于密度,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结论: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学生讨论

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推导为什么水结冰时体积反而变大。

启发学生从自来水管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水结冰时遵从“热缩冷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解答。)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引导同学思考: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只要测出了戒指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学生活动:思考并独立解题。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完成后,教师点评,注意学生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让学生通过计算学会如何鉴别物质,在计算密度时,如果单位用g/cm3,可将它换算成㎏/m3,再对照密度表确定物质的种类。

练习: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在长14.7m、宽2.9m、厚1m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怎样知道它的质量?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5′

1′

15′

15′

8′

1′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课 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 时 间

教 者

反 思 教 材

反 思 教 法

反 思 学 生

6.【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 篇六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度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用具

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带有玻璃管的圆底烧瓶,烧杯,热水,冷水,纸风车,酒精灯,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明确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教师对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筛选,有目的的处理应用的几种情况。1.密度与物质鉴别 2.密度与温度 实验探究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计算:

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

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知识梳理

1、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2、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特殊,在4℃是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时,密度都变小。

3、密度只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用来选种、鉴别物质、测算物体的体积、质量和长度等。技能迁移

物理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物理就在身边,请你列举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例不少于3个。(开放性题目)

综合训练

1、铁的密度为ρ =7.9×103kg/m3,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质量为79g,试通过计算铁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2、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1)求冰块的体积。

7.营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质量的影响 篇七

在树木生长过程中, 阳光、土壤水分是林木生长的必要条件, 而造林的密度与林木的生长都有一定的关系, 造林密度是指在一定的面积上加大林木种植的数量, 但是对于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质量等也有着不利的影响, 并不是种植的密度越大, 生长的速度越快, 要按照林木的生长规律进行种植, 要因地制宜, 种植密度不能过于密集也不能过于稀疏, 根据林地的地域, 土质、气候、水分等不同因素, 让造林的密度也不同, 要从林地及造林的树种实际情况出发, 这样才能促使林木生长, 对于未来林地的发展空间也加大了, 经济效益也在增加, 使我国的发展更加强大。

2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2.1 造林密度对林木高度的影响

造林的密度对于树高的影响也有, 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于这样的影响得出不同的结论。综合实验结果得出了结论, 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 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 使生长在当地的树木对于吸收土壤的水分程度也不一, 所以对于林木的密度反应也不一样。第二, 针对树木都非常喜欢阳光的特性, 分枝以及顶端优势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 对于密度的大小反应也不一, 只有耐阴的树种和顶端枝叶粗壮的才能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 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第三, 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密度对林木高度生长的作用, 比生长的指标要弱很多, 在中等密度范围内, 密度对林木的高生长不起作用。

2.2 造林密度对林木直径大小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林木直径大小的影响在数据的调查中也有发现, 具体分析如下: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有竞争的作用, 所以密度越大, 直径生长越小, 在这方面的作用程度很显著。同时密度对直径的生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是对于林木产量的一个基础也是林木在生长成材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 直径生长还表现在直径的分布上, 它的分布是对研究林木的生长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对于产量和生长质量的测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意义。所以在这些重要的因素中, 林木的密度是直径对经济效益的体现。

2.3 密度对单个植株材积生长的影响

林木的密度对单个植株材积生长的影响是林木本身的因素决定, 在生长的时候, 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对密度起到一定作用, 一般情况下, 林木的形数跟随着密度的改变而改变, 但是差数不怎么改变。密度对于单个植株的生长作用规律和林木直径生长是一样。林分密度越大, 每个单株的平均材积就越小, 这样就造成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就越多。

2.4 密度对树种的影响

在一样的生长环境下, 不一样的品种对于栽植密度的标准也不一样, 例如以追求生产量作为炭材或者砍伐时间短作为纸浆的树木, 大多都是越密越好。种植的树木作为干材, 栽植密度一定要适当, 不能太密。种植的果木以生产果实为主, 为防止树冠和树冠之间相互影响, 确保足够的通风以及阳光, 大多比较稀。一样都是用材林业, 如果以生产树干比较小的栽植密度要密, 以生产树干比较粗壮的栽植密度要比较稀。

2.5 密度对林木产量的影响

林分单位面积的干材总产量有两种计算方式。未间伐的林分为枯损量和现存量即蓄积量的总和在经过间伐的林分为间伐量和现存量的总和。林分的蓄积量等于其平均单株材积乘以株数密度。这两个因子互相制约其乘积值取决于哪个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越大。干材产量越大。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株数的增加和材积的下降抵消达到平衡林分的干材产量不受密度影响。

2.6 密度对木材质量的影响

栽植适当密度的情况下, 树干会笔直、粗壮、侧枝较少, 树木品质好, 密度太大的话, 树木之间相互排挤为了获得更多的养分, 树木生长速度变快, 但是树干比较细, 树质量不好, 达不到用材标准。栽植密度不是用数字以及观念就能够表达, 要确保造林达到高效率、高生产、质量优的宗旨。在造林时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按照当地的实际状况, 因地制宜, 不仅要种好林, 还要符合其目标, 选择适合的栽植密度, 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

2.7 造林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根系的生长跟密度也有联系, 一般条件下, 密度越大, 林木的根系就越大, 这就对土壤中的水分、营养成分都大量吸收, 造成林木品质层次不齐, 密度越小的话, 林木根在土壤中充分伸展, 大量地吸收水和营养, 提高林木生长率。

参考文献

[1] 杜明广, 孙楠, 李亚洲.造林密度对大青杨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唧[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

8.【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 篇八

摘 要 目的:探究合理种植密度的烤烟结构,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24 990、21 270、18 855、16 665 株/hm2)对烟株的农艺性状、株/hm2、叶面积系数、产质量及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适当地降低种植密度,在16 665株/hm2增长的速率最快;单叶质量、上等烟率、均价和667 m2产值相对较高,但产量逐渐降低;叶面积系数逐渐升高;烟碱含量升高,氮含量增加,中部叶钾含量降低。结论:适当地降低种植密度可提高烤烟叶片的增长、单叶质量和叶面积,但种植密度过低会降低烤烟的产质量。

关键词 种植密度;光和特性;产质量;叶面积系数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03

种植密度是烤烟的产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密度小有利于烟株个体发展,但每公顷栽烟株数的减少将导致单产量下降,会导致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反之,密度过大则会影响烟株个体长势较弱。所以,只有合理的种植密度,才可以确保大田烟株群体旺、个体壮,使个体与群体均得到协调发展,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1-2]。烤烟是叶用经济作物,密度和留叶数是构成烤烟产量和质量的两大主要因素[3],种植密度决定着作物的有效叶面积、影响群体光合效能和田间微气象的主要因素之一[4]。长期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针对种植密度和烟草光合特性的相关研究[5],但在东北地区针对龙江特色烟叶品种不同种植密度下烤烟光合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及叶面积系数的相关研究还鲜见报道。为此,笔者开展该研究,旨在探索合理的烤烟群体结构设计,为龙江911烤烟的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的试验场。该地区属第二积温带,无霜期130~140 d,≥10 ℃活动积温2 600~2 900 ℃,土壤质地为黏壤土,土壤类型为河淤土,土壤的养分状况为:有机质2.10%,碱解氮98.00 mg/kg,速效磷100.37 mg/kg,速效钾278.64 mg/kg,前茬作物为小麦,秋翻秋起垄。

1.2 试验设计

供试烤烟品种龙江911。试验设4个处理,行距100 cm,M1处理,株距40 cm,密度24 990株/hm2;M2处理,株距47 cm,密度21 270株/hm2;M3处理,株距53 cm,密度18 855株/hm2;M4处理,株距60 cm,密度16 665株/hm2。小区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行长7 m,每小区10行,每小区70 m2,共计用地1006.67 m2。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1.3.1 农艺性状

于6-8月间,每小区选取长势均匀一致有代表性的烟株3株,测定团棵期的株高、着生叶数;下部叶采收前茎粗、留叶数、从下往上数第3叶片的长宽;中部叶采收前的株高、从上往下数第9叶片的长宽;上部叶采收前从上往下数第3叶片的长宽。

1.3.2 叶面积系数

于8月12日和8月13日,选择早晨、傍晚时段或阴天,采用冠层分析仪,每小区4垄,探头离地面约10 cm,按之字形路线来测定叶面积系数。

1.3.3 烤后烟叶主要经济性状记载

依照烤烟国标GB 2635-92按小区分级测产记值,包括单叶质量、667 m2产量、667 m2产值、均价、上等烟率、中上等烟率和橘色烟率等。

1.3.4 化学成分分析

取烤后上、中、下部烟叶样品,烟叶等级为X2L、C2F、B2F,测定的化学成分包括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离子、氯离子、淀粉。

1.3.5 统计方法

采用 Excel 2004和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做F检验,采用Duncan法做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调查了不同种植密度烟株的农艺性状见表1,结果表明,移栽烟株(M1)的茎围最粗为8.95 cm,比M3高了10.49%。(M4)叶片最多,烟株(M4)的株高最大为30.89 cm,比M1,M3分别高了9.5%,7.3%,但各处理间烟苗农艺性状相差不大,叶数和叶片大小的差异不显著。

2.2 烤烟的叶面积系数

图1为烤烟的叶面积系数,8月12日测得的烤烟以M4处理的叶面积系数最大,分别比M1、M2、M3处理高11.86%,2.82%,7.5%,其次是M2处理;8月27日测得的烤烟M2处理的叶面积系数最大,其次是M1处理,M4处理最小,M2处理较M4处理高17.28%,比M1处理高4.8%;8月30日测得的烤烟M2叶面积系数最大,分别比M1、M3、M4高了11.45%、12.80%、3.4%。

2.3 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

记载了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结果如表3。M3烤后烟叶的上等烟率、均价和667 m2产值相对较高,分别为45.51%、21.75元/kg和4 064元/667 m2。橘色烟率M4最高,为41.28%,比最低的M1高了84.7%。烤烟M4单叶质量最高,为8.79g,M1的667 m2产量最高,为195.64kg/667 m2,M1上等烟率最低,为23.97%,比M3低了47.33%。上中等烟率M3最高,比M1高了5.23%。

2.4 不同种植密度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测定不同种植密度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如表4,综合三个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来看,随着种植密度的改变,烟碱含量升高,氮含量增加,钾的含量升高,还原糖、总糖含量均以M3较高,M2较低。不同种植密度的烤烟之间,M1烟叶的烟碱含量过低,导致糖碱比过高,严重影响了化学成分协调性。M3和M4下部叶的烟碱含量、钾氯比适宜,还原糖含量、钾含量、糖碱比、氮碱比较适宜,化学成分较协调。

3 结论与讨论

3.1 农艺性状

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烟叶片叶长叶宽有影响,据研究表明烤烟叶片叶长叶宽随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升高。

3.2 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是衡量群体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本实验中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叶面积系数先升高后降低,M2处理叶面积系数较高,M4处理相对较低,说明种植密度降低也会影响叶面积系数的大小。

3.3 烤烟叶片产质量

在烤烟产质量方面,单叶质量是构成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烟叶质量高低有关。大多数认为当叶片质量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也有提高。对经济状况分析后,可以看出,单叶质量大的情况下,均价反而降低,因此,种植密度降低单叶质量增加,但质量不呈比例地增加。所以合理的种植密度,才可以保证较高的产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张健华,阳 波,冯 松.烟草栽植密度和方式[J].重庆烟草,2006(11):5-8.

[3]赵铭钦,刘金霞,刘国顺,等.不同成垄方式与分次施钾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56-59.

[4]党永华,吴金娥,杨凯,等.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超甜玉米/双元6000产量及群体指标与生态因子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1,33(1):13-17

[5]张广富,赵铭钦,王东,等.不同种植密度烤烟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1):54-57.

9.【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 篇九

密度板是由粉末状组成的,遇水易膨胀。故不能做箱体,又因它的吃钉性比较差,好品质的厂商都不用密度板做柜体。刨花板更多地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结构,在水中浸泡膨胀率为8%-10%且吃钉性好,故从目前情况来看,它是最适合做柜体。

刨花板绝热、吸声,板材高度可以达到2700mm。环保系数相对密度板要高很多。

用途:主要用于绝热、吸声或吊顶、制作家具等。目前,很多厂家生产出的家具都采用刨花板,也是橱柜的主要材料。刨花板表面常以三聚氢氨饰面双面压合,经封边处理后与中密度板的外观相同,采用专用的连接件组装,可拆卸。

密度板表面光滑平整、材质细密、性能稳定、边缘牢固,而且板材表面的装饰性好。但密度板防潮性较差,且相比之下,密度板的握钉力较刨花板差,螺钉旋紧后如果发生松动,由于密度板的强度不高,很难再固定。做柜子只能到2100mm。

10.《密度》的教学设计 篇十

三、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2页“信息快递”中的问题;

②学生交流使用方法。

3、如何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

2 --- 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实验并交流结果。

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会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3、学习根据器材设计实验及采用类比方法进行物理知识归纳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体积的石块、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相同体积的两铜块、体积不同的两木块。有关密度知识的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4 --- 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四、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师: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生:这种特性叫密度,定义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

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体积是。

6 --- 类比法,希望同学们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

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用2课时。

8 ---

1.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

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习情境设计:

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七、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协作式、问题解决式多种策略组合的教学模式

10 --- 必须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它浸到水里。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水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属,它的密度会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样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这表明皇冠是掺假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12 ---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与与论证: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单位体积的木块、铁块的质量的关系?对实验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

单位何体积木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铁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木块和铁块的质量是不同的。

2.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上述特性,将某种物质单位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密度=质量/体积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密度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熟悉常见的物质的密度。

14 --- 下的半杯盐水

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 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 的材料。

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 kg/m3,这种金属是 。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kg/m3。

7.单位换算:

30ml= cm3= m3

16 --- 大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装的水,那么用它最多可以装酒精

5.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也是空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是空心的,而铝球和铁球是实心的

6.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别是铜、铁、铝制成,那么其空心体积最大的是

A.铜球最大

B.铝球最大

C.铁球最大

D.无法判断

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体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

18 ---

11.【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 篇十一

环境承载低密度住宅价值取向

衡量一套物有所值的低密度住宅的价值取向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环境,一套置身于有山有水的纯自然生态环境的低密度住宅无论从物质形态上或是精神形态两个意识层面上都比背离这个背景的任何低密度住宅都有价值。这是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也是低密度住宅市场发展必然结果,低密度住宅可以复制,但山水自然资源是不可复制的。

而低密度住宅环境价值的构成有两个基本构成要件:一是纯自然生态型,如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之中的密云君山高尔夫,密云水库风景区、云佛山风景区与白河风景区涵盖其中,周围的群山,项目中穿过的白河,美国著名高尔夫设计大师鲍勃.麦克法兰亲力主持设计的1 8洞国际顶级高尔夫球场都构成了这个项目景观的一部分,这都是优质低密度住宅占据天时、地利概念的关键词。在这样优美环境里,低密度住宅建筑与当地自然景观之间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从环境承载着低密度住宅空间相互关系看,任何一个低密度住宅环境并非十全十美。特别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自然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告诉人们并不是每幢低密度住宅都那么幸运落地在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中。随着人们对景观低密度住宅的追捧和需求,人造自然景观基础上的低密度住宅空间规划设计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如奥北低密度住宅区内的景观规划低密度住宅群,这类低密度住宅虽不及山水低密度住宅极品那样珍贵,但在景观整体规划设计理念上有自己的比较清新独特的设计语言。例如人工塑造自然环境和不同建筑风格、特色景观与水景花园、绿化与建筑面积最佳比例、人车分流、空间的私密性和居住的舒适性都彼具特色。

低密度住宅建筑的中国元素

随着北京进入世界级城市行列的建筑发展需求定位,按着国际大都市的惯例之一就是这个城市的高端上流社会居住的建筑风格和居住形态是否有其建筑艺术价值。目前北京大多数低密度住宅建筑风格还处于模仿或克隆西方低密度住宅的阶段,甚至有些低密度住宅项目是国外纯西式建筑风格的复制版本。尽管追溯低密度住宅的渊源都是西方建筑文化,但作为北京本土资源背景下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或能融汇中西文化的低密度住宅建筑风格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除了龙湾和院和观唐、易郡等一些庭院建筑风格的低密度住宅,我们面对众多的纯欧式、纯英式、纯美式、纯西班牙式等纯西方版本的复制品低密度住宅感到无可奈何。尽管这些低密度住宅已在西方的建筑史长河中演义了几百年,其建筑风格评价和争论早有定论。

面对北京愈来愈多的纯西化低密度住宅建筑愈演愈烈的低密度住宅市场,由于西方文化意识奢侈和过多强调外观材料的豪华性使我们消费者同时蒙受复制西方低密度住宅的建筑成本的增加,再加上“重外轻内”的低密度住宅空间结构,我们没有更多选择。即便是“照单全收”更有甚者其空间结构也是按人家西方生活刻录的,这就可能违背了中国的民俗和百姓生活习惯。按西方法律规定小孩到了18岁法定年龄就必须离开父母独闯社会,独立生活,即使孩子还小也必须学会独立处理各类生活问题,尤其是家长很少和孩子在一块交流;而中国民俗:对上尽孝、对下尽心、对老照顾、对小教育成了国人的基本道德观。若从空间划分民俗习惯上说,西方低密度住宅空间功能相互独立和中国百姓生活空间的相互照顾(空间过渡)在使用习惯上是有所不同的。西方用餐习惯分餐制;而中国习惯一家人围着一桌热气腾腾饭菜合餐而食;西方人习惯开放性厨房;而中国人习惯于独立性厨房;西方人习惯夫妻于卫生间分开享用卫浴文化;而中国人习惯于夫妻合用卫生间;西方人习惯衣帽间男女分开;而中国人则习惯夫妻合用;中西方文化和生活的习惯不同肯定在低密度住宅空间功能使用上也有所不同。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民俗化生活要在全盘西化了的低密度住宅空间里行使华夏民族习俗,生活多少有些别扭;还好,由于室内设计师的介入和重新规划,使原来全盘西化空间根据主人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室内功能的重新定位。例如厨房与餐厅、餐厅与客厅生活功能关系,要符合主人生活习惯;保姆间与主人生活区的分离;大客厅、小卧室和主卫空间适当扩大及空间比例分配,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即相对独立又相互照应;按着主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划分空间领域更符合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趋向;这一切都涉及到低密度住宅空间造型和规划要富有个性化的设计。例如家里有老人冬天怕冷必须选择坐北朝南最好有落地窗且要大到足够让冬天的太阳全部进入室内。同时还要考虑室外墙体材料要使用保暖环保材料,做到冬暖夏凉。另外低密度住宅的外观材料和门窗尺度要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外观造型最理想有些地域历史文化传导的建筑风格,并和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形态环境融为一体。

低密度住宅空间规划的人性化设计

现在北京一些高品质低密度住宅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上就人与自然、人与空间、室内与室外的人性化设计元素上做了不少的探索。例如龙湾和院项目精心雕琢地上两层亲地高度,以合宜的视野与舒适感,拥抱外围绿化和无遮视线空间,其原创“十”字形户内布局,保证了每个居室都能获得充分的阳光面积。龙湾和院项目还拥有三进庭院,错落空间,入户庭院、内庭院和下沉式温泉庭院的三进式意趣空间,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和心静气的居住理想。还有些低密度住宅项目设计了回廊和庭院式的走廊,无论在酷热天气还是风雨交加中让家人都享有了一块不受天气影响而可以活动的地方,拓宽了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还有的项目为了让宁静夜晚不让进出的车灯打扰,行车道与低密度住宅地基高低落差1米左右。低密度住宅人性化结构设计是近年来高端产品向人性的舒适化,空间的私密化,生活的精致化,精神的休闲化,功能的高雅化方向提出新的市场挑战。

作为低密度住宅不论如何规划设计,也不论使用了多么豪华的材料,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是低密度住宅空间规划设计的灵魂。因此好的低密度住宅评判指针应该在展示人性最美丽的东西,其亲情、友情、和血缘之情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得到最完美的演义。

低密度住宅室内结构与功能定位

从低密度住宅室内结构规划设计方面看,记者采访的润泽庄园其突出的特征来源于其产品的创新,强调了面宽的增大,增加了采光量,目前市场现有的联排产品,面宽为6.8米~7.5米,而润泽庄园产品,最小面宽为8.2米,最大面宽达到12.7米,这种面宽尺度,超过一般小独栋的面宽,给居者提供的是真正低密度住宅产品的空间感。再强调了面宽的同时,重视户型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使产品平面各重点功能区得以突出和强化。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很多独栋、联排产品,多有100平方米左右的地下室,在单户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地下室面积越大,客户得到的地上面积就越小;同时,在考虑到销售价格的因素,地下室面积越大,实际上是让客户用同样的单价购买了地下室。考虑到客户更多时间是在地上区域活动,润泽庄园的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地下室面积控制在50平米左右,使客户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但同时,北京低密度住宅市场上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低密度住宅项目的室内结构设计不尽合理,甚至在室内基本功能定位概念上也发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项目在考虑功能空间主次关系上主次不分;在考虑卫浴配套使用方便和自由选项上还是抱着传统的生活概念,致使卫浴空间不够分配;有的在空间的衣帽间和储藏空间考虑不足甚至遗漏;有的在空间动静关系,空间走向动线规划设计含糊不清;有的在阁楼或地下空间的采光和空气流通上考虑不周;有的是在低密度住宅的楼层与楼层上下垂直信道上特别“扣门”,楼梯的走道过于窄小,楼台口尺寸开的太小;有的楼梯进口门正对着大门,或者进门与后门形成“穿堂门”,犯了风水的大忌;有的是功能空间性质尺度和比例不对;有的是强弱电进线箱定位不符合生活基本规律。低密度住宅相当多的卫生间的比例过小,按阿基米德空间分割定律;主卧与主卫、餐厅与厨房、客厅与门厅的空间比例分别为:10:4,10:8,10:3.5;按着黄金比例的参照系数依次划分为:一般低密度住宅次卫不少于6~8平方米,主卫不少于8~12平方米;另外低密度住宅室内层高尤其是生活区不得低于3米(考虑到多种设备的管线铺设空间占有率),走廊宽度不得小于1.2米。

1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主题名称: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沪粤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己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讨论、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较习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

(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推进新课: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

4.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所有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

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

(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

(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密度的定义。

思考比较:“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某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明确二者表述的物理含义是一致的。

6.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反思不足和疏漏,提出改进措施。

(二)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讨论: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1)密度公式:ρ=mV

(2)密度单位:

根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则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3和g/cm3。

示范密度单位换算:

1kg/m3=1×103g106cm3=103g/cm31g/cm3=1×10-3kg10-6m3=103kg/m3

注:举例说明物质的密度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它的大小受物质状态、温度等影响。

ρ=mV=675kg0.25m3=2.7×103kg/m3

例题:一块铝,它的质量是 0.675t,体积是 250dm3,求:⑴铝的密度为多少 kg/m3?合多少g/cm3?(2)它表示什么意义?

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合2.7g/cm3

物理意义:1m3铝的质量是2.7×103kg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七、教学板书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2.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的公式

ρ=mV

4.密度的单位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3和g/cm3。

13.《密度测量》教学反思 篇十三

刘纯武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

14.【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 篇十四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籽用南瓜种植省份,种植面积20多万 hm2,产量为900~1 200 kg·hm-2,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是我国籽用南瓜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2009~2010年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密度试验及生长调节剂对产量的影响试验,旨在为生产提供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高黑龙江省南瓜籽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加速产业发展步伐,为籽用南瓜生产实现最大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设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试验地,前茬大豆,肥力中等。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常年有效积温2 700℃以上,年平均温度3.6℃。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左右,无霜期125~130 d。

1.2 材料

供试南瓜品种为密山大板、桦南大板和林口圆板以及银辉2号。

供试生长调节剂为“彩特美”细胞酶。

1.3 方法

1.3.1 品种比较试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行长8 m,株距0.5 m,行距1.32 m,面积48 m2。

1.3.2 密度试验

设A、B、C 3个处理(见表1),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供试品种为银辉2号。

1.3.3 生长调节剂试验

采用大区对比法,以不施用生长调节剂为对照。试验面积籽用南瓜1.30 hm2,处理和对照各0.65 hm2;籽用角瓜金辉2号0.66 hm2,处理和对照各0.33 hm2。处理为拌种和开花前叶面喷施1次。使用方法参照说明书。

试验区于5月10日人工刨埯播种,每埯播种2~3粒种子,覆土2~3 cm。

品种比较试验、生长调节剂试验种植方式为隔一垄种一垄,株距0.5 m;密度试验种植方式按照1.3.2设计实施。施磷酸二氨(N18%、P2O546%)225 kg·hm-2作种肥。6月14日进行间苗和定苗,每埯留1株,6月17日~7月10日进行3次整枝压蔓、4次打杈,共进行4次人工除草。9月11日收获,品种比较试验、密度试验全区收获测产。生长调节剂试验收获前每处理取3点、每点6 m2进行测产,应用DPS处理系统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及优良品种筛选

2.1.1 物候期观察

从表2可以看出,各品种的出苗期、伸蔓期和开花结果期差异不明显,出苗期相差1~2 d;伸蔓期相差1~3 d;开花结果期相差2~5 d,成熟期相差1~8 d。生育期均在100 d以上,桦南大板最长为108 d,银辉2号最短为101 d,其余2个品种居中。分枝性的强弱对经济收入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分枝性强的品种需要进行人工打杈,增加投入成本;同时由于分枝多,造成水肥分流,座果率下降,影响产量,因此大面积生产应选用分枝性弱或中等的品种。供试品种中分枝最少的品种是林口圆板,其次是银辉2号。

2.1.2 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籽用南瓜是以种子为最有经济价值的部分,种子的产质量直接影响其种植效益。而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成熟瓜数量、单瓜产籽数、百粒重等关系密切,从表3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成熟果数在53~70个,以银辉2号最多(70个),其次是林口圆板(66个);单果重在3.5~5.1 kg,以银辉2号最重(5.1 kg),其次是林口圆板(4.7 kg),桦南大板最小为(3.5 kg);单果种子数在184~238粒,以银辉2号最多(238粒),其次是林口圆板(202粒),密山大板和桦南大板只有188粒和184粒,分别比银辉2号少50粒和54粒;百粒重在37.1~38.9 g,以林口圆板最大(38.9 g),其次是银辉2号(38.5 g),桦南大板(38.2 g), 与银辉2号相近。种子产量在1 002.0~1 986.0 kg·hm-2,以银辉2号最高(1 986.0 kg·hm-2),其次是林口圆板(1 578.0 kg·hm-2),最低的是桦南大板(1 002.0 kg·hm-2),只有银辉2号的一半。生产中可选用银辉2号为主栽品种,林口圆板为搭配品种。

2.2 不同密度对籽用南瓜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密度对籽用南瓜的成熟果数、单果重、单果种子数和种子产量有重要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下降。这是因为籽用南瓜中后期生长旺盛,叶片大而密,过密叶片造成郁闭,通风透光条件不好,光合作用差,导致整体营养水平不佳,座果率和产量大幅度下降。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处理A成熟果数、单果重、单果种子数最多,种子产量最高可达到1 201.5 kg·hm-2;其次是处理C,种子产量为1 069.5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与处理C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与处理B之间差异显著。即生产中应采用株距0.5 m、行距1.32 m(保苗15 000株·hm-2)和0.8 m、行距0.66 m(保苗18 750株·hm-2)的种植方式,产量比较稳定。

在黑龙江东部山区种植,土地瘠薄,且不易内涝,密度可适当大些,建议不超过18 750株·hm-2;平原黑土地区土壤肥力较高,植株长势强,叶片郁闭程度高,影响坐果率,建议不超过15 000株·hm-2。

2.3 生长调节剂“彩特美”细胞酶的增产效果

“彩特美”细胞酶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美国研制的高科技生物产品,具有增产、增强抗病、抗虫、抗旱、抗寒等特点。已在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作物上应用,为了验证此产品在籽用南瓜、籽用角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田间调查表明处理区表现生长势强,坐果率高。从测产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 籽用南瓜处理区6 m2产果数比对照多1.4个; 种子产量平均提高0.352 kg;处理和对照的产量分别是1 858.33和1 272.67 kg·hm-2, 增产46.1%。籽用角瓜处理区6 m2产果数比对照多1.3个; 种子产量平均提高0.087 kg; 处理和对照的折合产量分别是1 972.20和1 758.90 kg·hm-2; 增产12.1%。

3 结论

不同品种生育期差异不大,桦南大板最长为108 d,银辉2号最短为101 d。无分枝或少分枝品种是今后育种方向之一,银辉2号和林口圆板的分枝性较弱,产量性状优良,是大面积种植的首选品种。

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种植密度以保苗株数15 000株·hm-2(株距0.5 m、行距1.32 m)为宜,成熟果数、单果重和单果种子数最多,种子产量最高可达到1201.5 kg·hm-2;其次是保苗株数18 750株·hm-2(株距0.8 m、行距0.66 m),种子产量为1 069.5 kg·hm-2。

“彩特美”细胞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籽用南瓜、籽用角瓜上应用可促进生长,显著提高坐果率和产量,增产幅度达10%以上,可大面积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萍,赵清岩.南瓜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J].长江蔬菜,1998(7):1-3.

[2]刘洋,屈淑平,崔崇士.南瓜营养品质与功能成分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瓜菜,2006(2):27-29.

15.测定物质密度教学反思 篇十五

实验方案的产生,使学生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尝试,此时就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模拟科学家研究的“探索研究”,教时适时地给予知道、点拨,使实验方案得到实施,使学生的探究获得成功。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模拟科学家们的认真的探究态度,宽松、愉悦、恬淡的课堂氛围,使探索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通过实验过程的交流,使学生收益匪浅。学生们都说,从实验中的发现,通过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学到了物理知识。来自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深刻的,比那种*通过老师将和做习题达到理解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受益更深,更可贵的是有利于今后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探究式教学,从教学目标看,它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方法上看,它以探究为主,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等,从形式上看,它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它让学生动起来,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受影响看,它更能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视学习为乐趣,更富有创新力。

16.教案密度的测量,密度与生活 篇十六

1.使用量筒时需要注意什么?量筒以什么单位标度?

2.不规则的小固体怎么测量体积?液体又如何测量体积?

3.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5.1g/cm3和1kg/m3比较,那个比较大?

6.仰视或俯视读数时会对量筒测量的体积造成怎样的误差?

7.热胀冷缩会造成物质的密度如何变化?

教学内容: 知识点一:

测量固体的密度

固体的体积:规则的物体,运用几何知识可以算出来。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1.不规则小石块密度的测量。

(1)调节___________,称出____________;(2)选择合适量筒,将小石块用细线绑住,往量筒倒人适量水,_____________,然后小心将小石块浸入量筒中的水中(全部浸没),_______________;(3)计算ρ石=

mV

2V1 2.盐水密度的测量。

(1)先用天平称出______________;

(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________________;(3)称出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ρ盐水=m1m2V。

1. 可以用天平测量。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可以测出它的,和,从而算出它的。

2.用实验的方法测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时,应该用到的器材有 __、_、和、、、。

3.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 / m3,一个瓶子能装1kg的煤油,至多能装

kg的水。

4.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相同规格的玻璃管中,如图10-3所示,玻璃管A中装的是,玻璃管B中装的是,玻璃管C中

装的是。(已知硫酸=1.8×103kg / m3, 酒精=0.8×103kg / m3)

5.用相同的量筒分别测量100g水和煤油,则装 的量筒中的液面较低,如果分别测量50cm3的水和煤油,则 的质量较大。

6.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空心铜球和铁球,空心部分体积较大的是 球,如果在它们的空心部分都注水,则 球的质量最大。

7.一容器的容积为500mL,倒入400g的某种液体刚好盛满,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 / m3, 若倒出该液体80mL,则剩余液体的质量为 g。

二、选择题

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把相同质量的铜块、铁块、铅块分别放入三只杯子里,水面升高较多的是()A.放有铜块的杯子 B.放有铁块的杯子 C.放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确定

9.要想一次尽可能正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 kg / m3的酒精,应使用下列量筒中的(前为量程,后为分度值)()A.50mL,5mL B.100mL,2mL C.250mL,10mL D.500mL,5mL

110.有质量相等的正方体A和B,若A的边长是B的边长的,则A的密度是B

3的密度的()A.3倍 B.9倍 C.27倍

1D.

11.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体的2倍,乙物体的质量是甲物体的2倍,则甲物体的体积是乙物体的体积的()A.4倍 B.2倍 C.0.25 D.0.5

12.用铁和铜制成的两个实心球,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两球质量相等,但铁球体积小 B.铁球质量、体积均比铜球大 C.铁球质量、体积比铜球小 D.两球体积相同,但铁球的质量大

13.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A和B,天平失去了平衡,指针向左偏,比较A和B的密度()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

14.如果用质量相同的铁、铜、铅分别制成相同体积的金属球,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三个球都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空心的,那么铜球、铅球必是实心的 C.若铜球是实心的,则铜球、铅球必定是空的 D.若铁球是实心的,那么铜球、铅球必是空心的

15.三个体积相等,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分别由铜、铁、铝制成(铜铁铝),其内部空心体积最大的是()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无法确定

V甲3V乙,16.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密度为乙4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球一定是空心的 B.乙球一定是空心的 C.两球都是空心的 D.两球都是实心的

课后作业

1.在测定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b.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c.把石块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的体积V2; d.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合理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石块密度的计算式是 ρ=

2.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

(2)右盘加砝码的顺序应为____________;

(3)该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克,体积是_______立方厘米,密度是_________克/立方厘米;

(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该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克。

3.如何用天平测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密度?

4.一只容积为3×10—4米3的瓶内盛有0.2千克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取一块质量为0.01千克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块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5.在“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中,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0-4所示,则岩石的质量为 g。在量筒中放入水,使水面到达“30”刻度线,再将岩石放入量筒中,水面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岩石的体积为 cm3,岩石的密度为 kg / m3。

课外扩展:

大气环流的形成:赤道受热,空气密度变小上升,地球两极的冷空气向中间靠拢,形成简单的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想一想,没有大气环流,地球会是怎么样的?

1.如果没有了大气环流,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难以交换,会使极地更冷,赤道附近更热。

2.没有大气环流,洋流难以形成,海洋生物的分布、气候等将会发生很大的不同。3.没有大气环流,水汽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运动,海洋上的水只能降落在海洋,而陆地的降水也会流入海洋,最后陆地成为荒漠。

火焰的形状为什么是竖直向上的?

课后问答:

1.怎么测量吸水性强物体(海绵)的体积?

2.一块长方形且均匀的薄铝箔,如何利用天平和刻度尺来测量出它的厚度? 3.一块铜和一块铁放入同一熔融炉中熔炼,所制成的合金的密度应该是怎样的? 4.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时,仰视读数,最后得出的小石块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5.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在测量时忘记将游码归零会造成最后测量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

上一篇:2022中考政治开卷资料,人教版下一篇:局域网组建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