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湖优秀作文

2024-06-15

印象西湖优秀作文(共15篇)(共15篇)

1.印象西湖优秀作文 篇一

印象西湖作文汇总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印象西湖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印象西湖作文 篇1

印象中,扬州最美的要算瘦西湖了,而瘦西湖里最丰富的就是色彩了!

清晨是苏醒的色彩,嫩绿的树叶上闪着晶莹的露珠,桃花才刚睁开眼,朦朦胧胧望着清晨的到来。湖水悄悄的走着,岸边的小草已经睁开了眼睛,环视着四周的一切。郁金香正在熟睡,把脸藏在花瓣里,不肯让别人瞧见。苏醒的色调需要音响作陪衬,一只喜鹊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

正午是奔放的色彩,浓绿的树木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桃花露出自己美丽而又灿烂的笑容。湖水在快步流淌,泛起了一道道涟漪。岸边的小草挺了挺身子,向湖水炫耀自己翠绿的身体。郁金香展现出它的金黄色的脸蛋。五亭桥的桥顶闪耀着一道道黄色光芒,显得分外耀眼。奔放的色调恰需音响做烘托,一直龙船从远处飞来了,留下的波浪一道道的荡漾开去······

傍晚是沉思的色彩,瑰丽的夕阳把余热蒸腾为一道道斑斓而又美丽的云霞,云霞悄悄地把树木墨绿的颜色染成红色,粉红的桃花在地面上投下一片阴影,微风不起,水波不惊,湖面上飘荡着红色的光芒,沉思的色调更要音响做启迪,游人的阵阵欢声笑语回荡在半空中······

瘦西湖有着丰富的色彩,色彩就是瘦西湖的生命!

印象西湖作文 篇2

诗中的西湖,仿佛天上飘下的仙子;画中的西湖,好像是正在梳妆的少女;影片里的西湖,宛若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西湖的各种风韵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人,我就是其中一个。

白天气温实在太高,我们只好选择饭后出行。正是夕阳西下,湖面闪烁着金光,仿佛分去了太阳所有的光辉,两旁的亭台楼阁显得逊色了不少。金光在湖面上浮动着,跳跃着,好像这不是一天的终结,而是一天的开始,让人有种清晨的错觉。趁金光正沾沾自喜的时候,太阳悄悄地将自己隐藏到了山后。天,渐渐暗下来了。

欣赏完了夕阳,我走上了苏堤。苏堤上早已经有在锻炼的人了。一些人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速掠过,还不停地向后方的同伴招手“你怎么那么慢啊!”;有些人戴着耳机,慢慢地跑过我身边,他们沉浸在音乐声中,摇头晃脑,仿佛暂时忘了脚的酸痛;大多数人还是和我一样,和家人一起漫步在这长堤上,聊聊一天的快乐和遗憾,放松自己的身心。昏暗的灯光正适合这悠闲的漫步,朦朦胧胧能看见对方的轮廓,在你一转头时能看见他们嘴角微微上扬,知道他们在倾听,便已足够了。白天的炎热早已被风拂去,一阵阵清凉袭来,让人不由得大舒一口气,这最自然的风才是最舒适的啊。对岸一片灯火阑珊,但繁华过后又剩下什么呢?还不如这一场散步来得安宁。天,彻底黑下来了。漫漫长堤,这样一路走,一路看,说说笑笑,居然也很快走完了。

再沿岸走下去,岸边的荷花在夜晚也不减美丽。大方地舒展着叶片,上面有些水珠随风滚动着,好像随时要掉落下来,当你凑近想去扶起它时,水珠又稳稳地滚到了叶中央,让你不由得赞叹起它的可爱。隐隐约约可以在远处的水面上看到几朵含苞待放的花,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何处传来这么美妙的葫芦丝声?我加快了脚步。前面一个亭子里坐满了人,还有不少被挤在了外面,却也伸长脖子不停地往亭里面探望着。原来亭子里有一场演出。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手持葫芦丝,深情地吹着,亭里亭外的人都听得如痴如醉,好多人都闭上了眼睛,慢慢咀嚼着乐声的美妙。那么多人,竟没有一个人在演出过程中发出一点声音。一曲吹完,余音绕梁,好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还痴痴地等着下一个音符出来。看这少年鞠躬了,才突然醒悟过来,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下一个老者上来,唱了一首《北国之春》。他并没有歌手那么专业,但还是唱哭了很多人,又有很多人跟着他默默地唱。我慢慢离开亭子,歌声仿佛还回响在我的耳边,那亭子里又会有多少勾起人们难忘记忆的节目正在上演呢?

西湖原来不是被定格在诗上,画上,影片上的,她绝不拘泥于我所看到的那一点风景,她给我的印象是鲜活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神秘朦胧的,她正一步,一步,慢慢向我走来。

印象西湖作文 篇3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凡是去了西湖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她那超凡的魅力所吸引,这一切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向往着去被人们誉为仙境的西湖。

终于,今年暑假我有幸和家里人去杭州,观赏西湖。

一来到西湖岸边,定睛一看,呀!湖面上碧波荡漾,一望无际,远处有几座山静静地守望着西湖,山上还有个宝塔,塔顶金光闪闪,据说这就是当年压住白娘子的塔,叫雷峰塔!好不容易买到了去三潭印月岛的船票,一上船,太阳照在船顶,好像把西湖隔成了两面,一面金光四射,仿佛把金子撒进西湖,金光随着波纹闪烁着,十分美丽。而另一面却相反,显得幽静、柔和。我脑子里顿时冒出了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真是十分贴切!

所谓三潭印月,就是西湖上有三座带孔的青石灯塔,呈三角形状分布,很有历史沧桑的感觉。岛上绿树成荫,鸟儿欢唱,游人来来往往穿梭其中,走累了,我就坐在靠近水面的木板浮桥上,把双脚伸入湖水,尽情拍打,和西湖来一次亲密接触。

西湖真不是浪得虚名,就说花港观鱼吧,湖面四周都有半开的莲花,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像在述说着自己的自由自在,这里每个地方都可以称为美景。转眼间我已走在两排杨柳树的宽广大堤上了,没错,这就是苏堤,传说这些杨柳还是苏东坡当杭州太守时种下的呢!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日一见,确实名不虚传!

印象西湖作文 篇4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个暑假,妈妈带我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杭州游玩。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的胜景有很多,但都各有不同。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西湖边的“苏堤春晓”景区。“苏堤春晓”被称为西湖十景之首,苏堤全长3公里左右,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修建的堤坝。走在苏堤上远眺,我简直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湖水四周群山环绕,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碧绿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的摆动,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跳芭蕾舞,又仿佛一面面绿旗随风飘扬。我用手轻轻抚摸西湖的碧水,感觉一丝丝清爽,真是沁人心脾啊!我们沿着苏堤向前走,来到了“断桥残雪”。

初到断桥,只觉此地钟灵毓秀。听导游说,断桥是西湖上最出名的一座桥,在这座桥上还发生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呢,我国民间传说《白蛇传》就由此而来。所谓断桥残雪的美景要在冬天下雪时才可以看得到。

这次我们来杭州赶在了暑假,心中略有遗憾,我买了“断桥残雪”的明信片,明信片中,白雪皑皑,万里朦胧,美极了,心里暗暗想“冬天时一定再来一次。”慢慢的,我们来到了雷峰塔下。雷峰塔像巨人一样耸立在半山腰上,妈妈说要爬到上面观看西湖全景,“又要爬山?”我有些不愿意,埋怨着。可走近一看,重修的雷峰塔已经很高大上了,竟然在山下修了电梯方便游客登上塔顶,这下我高兴极了,坐在电梯里,不用费力,一会儿的功夫像变魔术一样就到了塔顶。雷峰塔总共有五层,每层都有八个角,每一层的景观都不同。第二层是雷峰塔的遗址,可以看到当年雷峰塔倒塌的样子,都是用黄砖、黄泥砌成。第三层是木雕展览,在楼里四周都挂着木雕壁画,“雨中借伞”、“水漫金山”、“囚禁塔内”讲述着《白蛇传》的故事。我不禁感叹:真是能工巧匠啊!登上第五层,西湖的全景一览无遗!

我倚在栏杆处,用望远镜观看西湖的全景,湖光山色,让我流连忘返。下了雷峰塔,已经是夕阳西下,我们准备坐上摇橹船,到小瀛洲岛上的“三潭印月”看一看。我坐在船头看着那如仙境般的景色,听着船工讲着一个个有关西湖的历史故事,喝着船上备好的西湖龙井,真是诗情画意啊!可是刚划出没多远,水面起风了,船工告诉我们必须要返航,我们不得不回到岸边,没有看到“三潭印月”我有一点小小的失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如水墨画一样,这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让我陶醉其中。

印象西湖作文 篇5

如果一个人年轻时在烟花三月来到江南,逢一个雨天又恰好在西湖,想象起来都风姿万种。多年以后风雨归来,彼此容颜已改,你依然认得出被西湖收藏的当年的情怀。你感慨的是一种转身间的错过,重来时你既是风景里的人又是旁观者了。

胸怀锦绣气自华。西湖已向所有的人敞开,西湖的人文气息使杭州繁华而不轻浮。显然这里的人更有理由骄傲,他们和西湖一起迎接晨光,一起送走夕阳,他们可以滋润地生活在平凡的简单日子中,他们的日子又和西湖一同展示给外来的人。这是世俗的天堂,现代和传统坚硬的碰撞并没能让它走样,它有深厚底韵含蓄的温柔力量,这诗意散淡的日子每每让外来的人羡慕和向往。不管什么季节,不管什么天气,西湖的诗情画意随处都是,你留神也会绊着你,千年的才情熬成的芬芳能呛得你不敢胡思乱想。只要一不小心想起哪个古人或脑子里冒起一句诗词,你就会跌进湖中翻腾,就会在陈年的知识和稠腻的情感中犯懵。这里美文佳句、名流痕迹繁密,无处能比。如果你知道的不少又总想知道,还没到这儿你就疲劳了。这就是西湖——挂在江南胸前的一块老玉,看惯了多少秋月春风,被多少人的故事滋养的这般温润。西湖本无语,是每一个年代的人们将它装点,然后再斑驳脱落。

历史的余温已不再烫手,西湖的夜晚想必无梦。这里被无数只笔填过,满得连写意的空间都不再有,但这里拦不住你做白日梦。

对于西湖,我已无法赞美,只有感受还能印证生命的真实。我只感受早晨微雨中的心情,在窗前抽一只烟,喝一壶茶;我只享受下午醺然困意中的美,最好连眼睛也睁不开,在蜂蜜般的阳光里。春意如丝,总是趁易感时刻潜入心里,不知不觉就织起了盛梦的袋子,我将白日梦安放在这样的时刻。

那时年少,梦想追我,连惆怅都是阳光般的。黑色的眼神中总有一点星辰。现在我有资格追梦想了。梦之花朵本是藏在叶的裙底,能否开花全凭你怎样呼吸。你鼾声大作它也睡去,你轻轻叹息它就开了。而我的夜星星太多,梦恐怕是羞涩地溜掉了,只有白日梦可以借风抓住,风用春丝系着,寄存在恍惚的时光里。

那时年少,浑然不觉时间的杀气,总是凝视远方,将时间甩在后面。目空一切时,身轻的像鸟;再赏红尘美时,方觉时光虚度。飞翔似乎只是一瞬间,落地时才知那是十年。总是在后来才明了,枉读了“总将薪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曾经与诗一样的丁香般的女孩擦肩而过,错过她捧给我的荣耀,错过单纯的快活。一双翅膀怎样追寻两样东西!我还多次与穿绿衣的春天错过,错过她的芬芳、错过她的模样。

西湖不语。它静静地看着树下闲坐的人、湖边散步的人,以及那个做梦的人。西湖给闻得到香的人以香,给听得到雨的人以雨,给抓得到风的人以风,给触得到心痛的人以美和忧伤,也陪游逛的人将时光消磨。只有一种人西湖给不了什么,那是手拉着手在阳光下爱着的人。他们手拉着手在柳浪下漫步,他们手拉着手坐在树叶的尖儿上,从清晨到傍晚,从花开到花合,直到黑暗迷昏了星空,青春依然醒着。

三月晴朗的下午,阳光下的梦与一瓣云一样清淡,如花儿轻轻的缓缓飘落,放大的春天弥漫过来。阳光揉皱湖水,就当是你在将这块老玉抚玩,不用证明你悠闲,发呆的这一刻生命肯定是你的。

你做个轻轻的梦,你梦着拥有杏花烟雨江南,你梦着深深庭院可以收藏月亮,你梦着能闻到过往流香。梦比落花更轻,心软的时候,现实的重就能化作梦想的轻,踏上彩虹之梯,走向精神的圣地。

人以为拥有梦,其实只是披了件流行制造的衣裳,当你真正拥有自己的梦时,生命就精彩了,哪怕它小得可怜,像一颗晶莹的水珠,依然闪耀着自觉的光芒,因为它宣告了自己是水。杨柳婆娑的枝条懒懒地垂向水面,终究缠不住水中落日,却撩拨得太阳流了一湖绚烂的涟漪。

白日梦淡了、薄了,傍晚悄悄吸走了它的颜色而渐渐黑了。黑夜的梦醒在凌晨,白日梦醒在傍晚。在这交界的时候,隐藏了某种神秘的仪式。

白日梦没能被知识漂白的头发染黑,但我也不会为什么而懊悔。我们因梦想而创造,因创造而延续梦想。初到与重来之间,爱的年代已经走远,西湖依然是无言的背景,世俗的天堂。

今天当我又站在新的起点,带不走的还是那年留在西湖难舍的情结,那些与错过有关的瞬间。我从西湖捞起洗过的身心,就让深沉的落入湖底,清淡的漂于水面。

印象西湖作文 篇6

六月,是荷花最美的日子,那婀娜的身姿,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是最令人赞叹的地方。湖上,莲叶是水的新装,静静的躺着,一片连着一片,直到天边。几种姿态描绘不同的性格,对半合的表现了遮遮掩掩的羞涩;全展开的突出了不拘小节的豪爽;低头贴水的显得十分内向;伸得老高的又是那么上进,各式的荷叶,围在一起,像一个演绎了人生的大舞台。主角上场了,是那一个个娇娆动人的荷花“少女”,她们粉红的衣裙,点缀着一颗颗晶莹的玉石——露水,绿绿的莲蓬,托起了新生命——莲子,路人的赞叹声,像一首首乐曲,伴着她们轻盈的舞步。

我坐着小小、窄窄的木舟,穿梭在荷花丛中,轻轻地用手抚摸她们细腻的肤质,静静地享受着与她们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我躺在了船板上,任荷花、莲叶从我脸上轻轻拂过,那圆润的感觉,十分舒服,像母亲的手指。阳光从我脸上晃过又被莲叶遮住了,变成一片暗绿,我开心的笑了,手伸出船外搁在水上,水的清凉在我手指扩散,最后冰透了全身。

一个下午几乎过去,西湖的美我也领略许多,我永远不会忘记那美妙的旅程!

印象西湖作文 篇7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可是我向往以久的地方。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火车来到了杭州。当踏上杭州这片土地时,我的心一下子飞起来了!

顾不上一路的乘车劳累,我们就迫不及待来到了西湖。哇!一映入眼帘的,是那宽广的湖。远远望去,宛如薄如蝉翼的丝绸,在随着风儿缓缓飘荡。走进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扑面而来的,是那沁人心脾的荷花清香,在空气中弥漫。不知不觉,我的左边出现了大片的荷花、荷叶。荷叶有张有合,有大有小,呈现着盎然的生机;荷花被荷叶衬托得更加俊俏,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湖中翩翩起舞。这时,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只水鸟伫立在一旁,它们好像陶醉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之中。我也拿起相机,拍下这幅“图画”。

踏上苏堤,我们随着人流漫步在堤上,不时有骑着自行车的游客擦肩而过,两边小草青青,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柳树学着迎宾小姐的样子,弯腰欢迎大家。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压堤桥,站在桥上俯视西湖,微风吹来,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早晨的阳光洒在湖面上,那些星星点点的“碎金”很是好看。桥上的游客都在拍照,我也拿起相机留下这美丽的一刻。

这时,我看见湖边的山上有一座塔。

爸爸告诉我,那是雷峰塔。相传,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上一见钟情,相爱在一起,可是,白娘子是蛇精,妖和人是不能在一起的。于是,法海就把白娘子压入雷峰塔内。我们走着走着,就来到雷峰塔的面前。啊!这气势多么宏大!在它面前,我就像一只蚂蚁。乘坐电梯来到塔顶,我俯视下面的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湖面上的小船,此时像一只只小甲虫在到处爬行;那一道长长的苏堤,此时像一条丝带,把西湖“分成”了两半。我不禁啧啧赞叹。

西湖,这个美丽又浪漫的地方,我会永远记住它!

印象西湖作文 篇8

西湖又名西子湖,位于“人间天堂”的杭州,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魅力独具。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白堤、苏堤的分割,很有东方美学的风格。西湖正如苏轼所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夏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闪着点点金光,远远望去,西湖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楚楚动人。忽然,一阵微风拂过湖面,泛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湖中央开满了荷花,一朵朵荷花白里透红,花瓣上还沾着几颗晶莹的露珠,在烈日的灼射下,荷花仍旧傲然地挺立着,荷叶则像去赶集似的,簇拥在一起,又像一个个绿色的磨盘。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三潭映月”。潭中有三座瓶形石塔,每逢中秋之夜,洞中便放出闪亮夺目的光芒。

三个石塔,矗立在碧波荡漾的湖中央。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明月,倒映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湖影,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此时的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的月亮相互辉映,神思遄飞,一向为游客所心仪。

穿过林荫小道,回到了那个柳树飘扬的出发点。

我轻轻地挥手,带回了一路的月色,带回了一份芬芳的记忆。

2.印象西湖优秀作文 篇二

其实, 每逢节假日, 西湖景区都要面对超大客流的压力, 但坚持做“全国唯一不收费5A级景区”的决心从未动摇。早在2009年, 太子湾公园免费开放后游客量激增, 有人提出恢复收门票限制客流, 时任杭州市委书记公开表态“将继续免费”;2011年西湖申遗成功之后, 外界也曾担心西湖会效仿国内申遗成功的景区恢复收费, 杭州市再次承诺“依然会免费向游客开放”。

(一)

“目的就是还湖于民”

有“天下第一湖”之称的西湖位于杭州市市中心, 湖、城紧密相连, 相得益彰。2002年以前的西湖, 四周围绕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私家花园, 对外开放的范围非常有限, 许多有特色的建筑物和博物馆, 游客们只能站在栏杆外面远远欣赏, 难以见其真容。

2002年, 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 西湖景区开始施行免费开放, 曾经长期阻隔西湖的一些高墙深院被拆除了;围起篱笆要收门票的收费公园也不见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还湖于民。”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华雨农说。

最先把免费提上日程的是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同年国庆节前夕, 老年公园、柳浪闻莺公园、少儿公园和长桥公园的围栏被拆除, 几个独立的小公园在打通后成为环湖大公园, 向游客24小时免费开放;2003年, “西湖十景”的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相继免费开放;2004年,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整治后的15个景点中的13个免费开放……

10年间, 杭州取消了130多个景点的门票, 占到了景点总数的70%;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 达到了2000多公顷。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 在全国各大景点门票一片“涨”声中, 免费的西湖格外引人注目。

同时, 西湖的免费政策也拉开了旨在恢复西湖生态、还原历史空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序幕。十年间, 杭州相继对西湖南线、新湖滨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西湖博物馆、“西湖十景”、六和塔、飞来峰造像等进行修复和整治, 拆除西湖周边50多万平方米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 恢复1800余处自然景观。

“小账背后算大账”

据华雨农回忆, 在西湖免费开放试行的第一个国庆长假, 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 “每天都是人山人海。”

免费之初,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不讳言曾面临不小的财政压力。但在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原党委书记王水法看来, “西湖免费开放后, 门票减收和增支总共有5000多万元资金缺口, 但房租加上市政府的体制性补贴基本就把缺口填上了。”

放弃的门票收入在其它方面得到补充。西湖景区增加了很多休闲消费场所, 景区商业网点服务项目创造了税源, 增加了收入。

景点可以免费, 但服务不能打折。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在多个服务亭为游客准备了地图、针线包、创可贴等, 还有凉茶和开水免费供应。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王昆欣认为, 与庞大的旅游经济相比, 馒头、凉茶、针线包或许显得有些细枝末节。而正是在这些细节, 为中国旅游景区如何从卖门票、卖产品到卖服务、卖文化的转型做出了示范。

免费开放带来了巨大人流效应, 景区内的商业网点租金水涨船高。花港观鱼免费前一年门票收入为800万元, 免费开放后, 一年新增200万元的管理维护费用。“一来一去就是1000万, 但现在光物业出租一年就有2000万, 相当于净增加了1000万。”王水法说。

小算盘背后还要算大帐。“每个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 杭州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华雨农说, 这就是西湖的“241算法”。他说, 这是“跳出西湖经营西湖”:将免费开放的西湖作为一个品牌, 吸引更多人到杭州旅游,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西湖免费后直观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成本, 使更多人愿意来杭州, 游客逗留时间延长带动了杭州的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服务行业, 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

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统计, 西湖实行免票的第一年, 杭州市的旅游总人数为2757.98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2011年, 旅游总人数达到7487.27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 是2002年的四倍。可以说, 杭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西湖模式”的成功, 赢得了业内外口碑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用三个减法落实保护”

游客数量成倍增加, 有没有给西湖遗产的保护带来负面影响?

和国内其他景区一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西湖也绕不过“保护”与“开发”这一对难题。

1999年, 杭州启动西湖申遗。根据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组织的要求,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开工。

“实际上, 西湖的申遗过程是一个摸索、研究以及保护的过程, 在这十多年时间里, 我们都在探索西湖的价值和定位。”曾经全程参与西湖申遗工作的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卓军说。

随着西湖免费脚步的不断推进, 西湖模式的雏形也在逐渐地清晰, 即以“还湖于民”为核心,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进, 在游客们免费欣赏西湖的美丽风景、感受独特人文魅力的同时, 对西湖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为了缓解西湖的客流压力, 杭州已经在实践中迈出了第一步。“杭州的景区半径是模糊的, 是非常大的, 几乎涵盖了大半杭州的主城区。”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说, 杭州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近两年积极开发西溪湿地、运河、湘湖等新景点, 也是为了帮助西湖景区分流, 丰富杭州旅游的内容。

卓军将西湖模式概括为“三个减法”。即首先在遗产区的外面划定一个缓冲区, 减少缓冲区内的建设、土地开发等各种生产生活行为;其次, 通过《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 用立法的方式明确规定什么可为, 什么不可为, 减少人为破坏因素;最后, 制定《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规划》, 提出近、中、远期目标, 从规划上减少城市对西湖的不良影响。

通过不断的努力, 西湖也在“开发”与“保护”这道难题上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仅挣了票子, 还撑了面子。西湖免费开放以来, 杭州不但申遗成功, 还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 并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免费+周边消费”的商业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指出, 西湖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区。然而, 部分公众对西湖景区免费模式, 有三方面误读:第一, 岳王坟、灵隐寺、虎跑寺都在西湖边上, 至今不免门票;第二, 西湖本来就是与杭州城区融为一体的开放式景区, 没有围墙;第三, 西湖景区免收门票, 实际是西湖周边的柳岸闻莺、花港观鱼等城市公园免收门票。作为游客, 如果不去这些城市公园, 围着西湖走一圈, 景区的核心价值也完全可以体验到。

由此可见, 西湖免费其实是一种“免费+周边消费”的商业模式。免费旅游的举措促进了杭州城市旅游在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发展, 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免费政策的实施, 直观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成本, 游客逐年增加, 逗留时间延长, 使杭州市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服务行业都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 促进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

(二)

一种“经营景区”的新理念

西湖的经验很好。10年过去了, 西湖的成功模式却少有复制。这其中, 主要是一些景区的旅游发展理念存在问题。

“同样是湖, 杭州西湖景区已免费了近十年, 但扬州瘦西湖景区门票却要将门票提至120元?”对于网友的不解, 瘦西湖景区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景区门票价格此前已有6年未作调整, 这期间, 景区投入巨额资金用于项目改造、扩容建设。

无独有偶, 尽管湖南张家界景区自今年起将游客游览时间由2天延长到3天, 并且免费乘坐环保车, 但245元的门票价格仍旧高居中国门票最贵十大景区排行榜前三位。张家界市副市长梁碧表示, 张家界核心景区面积达264平方公里, 游道400多公里, 景点300多个。“每年景区的维护和管理费用也是一笔大数目, 仅保护景区生态、地质灾害防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每年增加的开支就近1亿元。”

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局长章小平也表示, 除了环境保护外, 还需要投入部分资金用于保障景区牧民的日常生活。

言外之意, 我们的各项费用入不敷出, 所以只有涨价!

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认为, 西湖免费看上去是一种现象, 实际上表现了杭州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理念, 即不以门票为主要追求, 而是注重城市与旅游的共同发展, 达到一种品质生活。

对于10年间“西湖模式”为何鲜有效仿,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仲向平认为, 目前国内许多景区与周围经济的关联度低, 照搬免费“西湖模式”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但杭州推动景区免费开放过程中的顶层制度设计、后续管理理念, 却值得借鉴。“西湖模式提供了一种‘经营景区’的新理念——不局限于景区的‘小账’, 而着眼于城市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大账’。”他认为, 从长远来看, 景区应变成整个城市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 与周边关联产业协调发展, 这样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大格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蔡红认为, 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能力进行较高级的转化, 只能通过景区门票直接谋求经济收益, 尚可理解。但相对发达地区完全可以采取景区门票降价甚至免票的方式, 吸引高级经济发展要素。

在产业延伸上做文章

“将围墙推倒看似简单, 但如果没有找到门票之外的经营收入来源, 没有拉长相关产业链是不行的。”专家指出, 成熟的旅游模式应该是低门票, 靠延伸产业增加收入。景区免费开放只是吸引游客的一种手段, 但收回成本却需要依靠相应的“休闲产品”。杭州在取消西湖门票之前, 餐饮、住宿、休闲等行业已经发展较好, 取消门票只是为了赢得更好的口碑, 让客流的增加更加迅速。

对此, 专家建议景区不妨通过增加服务品种、拓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拉长产业链条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而不是紧盯着“一锤子买卖”的门票。

“西湖免费模式提供了一种经营景区的新理念, 西湖属于城中湖, 地理位置优越, 所依托的杭州市经济基础好, 旅游业发达, 免费开放后有充足的财力支持, 这是很多景区无法复制的, 在免费开放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后续管理, 却可以作为借鉴。”仲向平说。

相关专家表示, 模仿西湖模式, 重在能够留住游客。一方面, 距离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较近的景区, 才能保障充足的客源;另一方满, 交通便利、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优良才能吸引游客留下。西湖之所以能够留住更多的过夜游客,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杭州良好的旅游设施和口碑。

“反观扬州瘦西湖景区, 地处长三角边缘地带, 城市规模较杭州小, 地方财政能力也不如杭州。更重要的是, 餐饮等休闲产业的发展程度不如杭州, 因此只能有选择地逐步实现免费开放。”刘思敏说。

但专家同时表示, 一些与社区环境融合紧密的旅游景区, 如上海七宝古镇、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 依据其旅游产品的形态和特点, 也都可以学习西湖模式, 不统一收取门票。

3.印象西湖作文 篇三

这个暑假,妈妈带我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杭州游玩。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的胜景有很多,但都各有不同。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西湖边的“苏堤春晓”景区。“苏堤春晓”被称为西湖十景之首,苏堤全长3公里左右,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修建的堤坝。走在苏堤上远眺,我简直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湖水四周群山环绕,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碧绿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的摆动,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跳芭蕾舞,又仿佛一面面绿旗随风飘扬。我用手轻轻抚摸西湖的碧水,感觉一丝丝清爽,真是沁人心脾啊!我们沿着苏堤向前走,来到了“断桥残雪”。

初到断桥,只觉此地钟灵毓秀。听导游说,断桥是西湖上最出名的一座桥,在这座桥上还发生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呢,我国民间传说《白蛇传》就由此而来。所谓断桥残雪的美景要在冬天下雪时才可以看得到。

这次我们来杭州赶在了暑假,心中略有遗憾,我买了“断桥残雪”的明信片,明信片中,白雪皑皑,万里朦胧,美极了,心里暗暗想“冬天时一定再来一次。”慢慢的,我们来到了雷峰塔下。雷峰塔像巨人一样耸立在半山腰上,妈妈说要爬到上面观看西湖全景,“又要爬山?”我有些不愿意,埋怨着。可走近一看,重修的雷峰塔已经很高大上了,竟然在山下修了电梯方便游客登上塔顶,这下我高兴极了,坐在电梯里,不用费力,一会儿的功夫像变魔术一样就到了塔顶。雷峰塔总共有五层,每层都有八个角,每一层的景观都不同。第二层是雷峰塔的遗址,可以看到当年雷峰塔倒塌的样子,都是用黄砖、黄泥砌成。第三层是木雕展览,在楼里四周都挂着木雕壁画,“雨中借伞”、“水漫金山”、“囚禁塔内”讲述着《白蛇传》的故事。我不禁感叹:真是能工巧匠啊!登上第五层,西湖的全景一览无遗!

我倚在栏杆处,用望远镜观看西湖的全景,湖光山色,让我流连忘返。下了雷峰塔,已经是夕阳西下,我们准备坐上摇橹船,到小瀛洲岛上的“三潭印月”看一看。我坐在船头看着那如仙境般的景色,听着船工讲着一个个有关西湖的历史故事,喝着船上备好的西湖龙井,真是诗情画意啊!可是刚划出没多远,水面起风了,船工告诉我们必须要返航,我们不得不回到岸边,没有看到“三潭印月”我有一点小小的失望。

4.印象西湖作文 篇四

坐着一艘小木船,在平静得像不曾打磨过的镜子一样的西湖上,划下一道道恬静的涟漪。霏霏得像春雨般的牛毛细雨不知被谁轻轻地撒了下来,那雨像丝绒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随着轻柔舒畅的风在天空中飘洒着。听不见淅淅的雨声,感觉不到清爽的淋漓。烟雾无声无息地在湖面上游荡,群山直伏也显得朦胧,雷峰塔上,金色的塔顶闪着耀眼的光,那么细滑,那么湿润,那么闪烁。眼前的三潭印月,在缥缈的雾气中显得更是兢兢业业,纹丝不动的矗立在湖面,镇住身下千年鱼怪。乌黑的身躯总有潮湿的水珠,像刚刚画完的水墨画,乌黑中透着光亮。

雨越下越大,船外大雨,船中小雨,雨随风吹入船中,水位有了明显的上涨,总有种要水漫金山的气势,天色始终没有阴下来,总是带着一层厚厚的白白的雾气,西湖的一切都沉浸在一片白茫茫之中,飘飘渺渺,若有若无,使人也觉得一片云里雾里。匆匆忙忙上了苏堤,长条长条的雨像一条条银练,当空飞舞,空中仿佛神梭乱抛,从那白茫茫的雾中撒开千丝万线,渐渐将天地缝合了。风雨中动如脱兔的西湖变得妖娆狂野,不停息的流动着。

雨渐渐停了下来,西湖像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只披着蝉翼般的薄纱,含情脉脉,凝眸不语,暖暖的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之中。人们还撑着花花绿绿的伞,不知是还沉浸在上一刻的美好,还是没看到这一时的秀丽。

浪漫的神话故事,似乎从雷峰塔下,三潭底跃然跳起,揭开神秘可爱的结局,西湖美景宛若江南美女一步步走过,留下令人沉醉的脚印。

5.描述西湖的美文欣赏:西湖印象 篇五

如果不是赶到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办理业务,恐怕我对西湖的美还只停留在古诗词句或者电视里一闪而过的镜头当中,停留在憶想里。

来杭州的几天里,每天都忙着外出办事,偶尔抽出半天去鲁迅故居景点走动了一下,感觉时间匆忙,穿过一个又一个长廊,看旧时的三味书屋,百草园以及展厅鲁迅大副的黑白故事照片,他的那些经典语录也都赫然在列,这个非常时代的热血斗士正炯炯地注视着我,我隔着时空和他对视了几秒,使得本来就热得不停冒汗的我更加汗水涔涔了。

但这和西湖有什么关系?

记得鲁迅曾说过,西湖的风景虽然宜人,有吃有玩的地方,但总流连于湖光山色而忘返,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所以,我在昨天比较空闲的晚上,信步去了西湖。就在西湖的堤岸上想起了鲁迅,想起他笔下的苦难呐喊,想起着长衫的孔乙己靠在柜台品着小酒吃茴香豆的样子,相比较西湖的桃红柳绿歌舞升平完全是两码事。不同的年月,不同的朝代,感触截然不同。杨万里的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在湖水的南侧一隅,也并没有无穷碧,荷花亭亭地高处水面打着花苞未展。六月的西湖风暖,诗人笔下将杭州比做汴州了,诗人玩的是艺术和想像,所以会夸大其辞,鲁迅似乎带些不屑或者不认同那些醉人的美,他的眼睛里是疾苦且愤慨的。

我那刻走在苏堤和白堤上,垂柳轻轻地拂过脸颊,间或别致的路灯下的堤岸,柳树栽满,各种鲜花依此递进,衬托着半透明的湖水。不禁感慨苏东坡和白居易两大文豪在杭州出任时治理西湖为世人所做出的卓绝贡献。极目眺望着盈盈微波的水面,有几只装满彩灯的画舫在湖面悠闲地转着,里面可有苏小小绝色的舞姿和挥墨?也恰巧,在一个古香古色的亭子里,苏小小的圆圆的墓丘有些寂寞地在明亮的灯光下安然。我默默地走过去,再走远。

西湖的一边有通体被灯光包围的雷峰塔,另一个是保叔塔。因此西湖有一湖映双塔景致的说法。保叔塔被称作老衲,雷峰塔被称作美人,而偏偏被称作美人的雷峰塔却有着镇压千年蛇妖的传说,这是个悲怆的爱情故事。周遭有不突兀温柔弧度的群山,半包围了西湖的所有故事和在此安息的几位名人,更令她夺目起来。

我围着湖水绕了近半个小时的路,就是为了走到这个令西湖平添了几分神秘的传说中的断桥,想经过它,是不是也想来些偶遇?断桥在冬天有雪的时候远远望去,被雪覆盖了两端,中间拱起,好像断了一般,所以才浪漫地被称作断桥残雪。夜晚灯光布满的桥断,在远观也一样似断非断。

我几乎是怀着激动迫切的心情了,走近,心跳加速。我仿佛看到白娘子和许仙就在那里执手深情相望了。可是,到了跟前,才发现断桥跟一般的石拱桥没有什么两样,一样行走着群结而出的行人,或笑或闹,不曾脱离尘世的五味。

原来美是用来远观和想像的,距离太近多少会令人失望。我和她近在咫尺,我用脚步丈量着这传说中的盛大美好,一物一景一汪碧水,然而我终究在这千年历代文人堆砌下的厚重文化里,有些不知所措了。

我已表达不出真实的感受了。

有盛唐和艳宋的诗篇,有鲁迅的不屑和傲然,有雷峰塔下孤山奔来的青衣,水漫金山,草长莺飞,如宣纸洇满秀色江南,这就够了,近观或远观都一样,又似凡间琐碎的情爱恩怨,如断桥,如你想见不想见的西子湖水,藕断丝连,绵长且万年不曾分断。

6.西湖游 篇六

刚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美丽纯净的湖水。我兴奋地朝着爸妈大喊:“快看!西湖!”早晨的西湖,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一个沉睡的娃娃,显得格外宁静。游客们都不禁止步,大家都陶醉在这种静谧的景色中,有的赞不绝口;有的屏住呼吸,静静凝视;有的伸手遥指,眺望远方……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能不叫人流连忘返呢?

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个沉睡的“小精灵”后,我们来到了小桥上。湖面上的荷叶越来越多,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呀!它们就像在参加选美一样,个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谁也不服输。碧绿的荷叶间冒出一朵朵荷花。瞧,这朵荷花生机勃勃,向我们大方地展示着自己婀娜的身姿;那朵荷花展开那粉中带红的花瓣,像在倾诉它甜美的一生,快乐的一生;还有含苞待放的小荷花,更像是在向我们抒发它的情怀:它向往这个精彩美丽的世界,向往这个“人间仙境”!

游人多起来,小鸟飞起来,人与自然的“大联欢”唤醒了梦中的西湖。听着知了的声声鸣叫、人们的阵阵欢笑,望着湖面的悠闲的小船、岛上的参天大树,我豁然开朗,原来西湖是一幅蕴含生命的画卷:清澈的水里有鱼儿游,高大的树上有松鼠爬,湛蓝的天空有鸟儿飞,弯曲的小路上有游人走……就是这些生命的存在,才让这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朝气蓬勃,才让这里成为“人间天堂”!

西湖,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啊!

(指导教师徐莉莉)

教师点评

7.印象西湖优秀作文 篇七

文/郭旭晗

再有个把月就过年了,离我上次前去西湖也就一年了。我全把它当作一次极为随意的旅行,它也逐渐化为只片零落而琐碎的记忆,被遗落,被淡忘。直至前不久,我的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了她往西湖的经历,才倏地把我点醒,那零散的记忆被拼凑起来,一幅幅画面从眼前掠过,一股对西湖的脉脉深情又从心底油然而生了……

我也曾是去过西湖的人儿啊! (前言)

西湖很大,很壮阔,人也很多,在人群中随波逐流,挺身前望,竟寻不到边际。

多数人走西湖,想必不会硬生的绕湖走完一圈,一定是从苏堤上一览阔景的。苏堤少说也有二三十米宽,浩浩荡荡,纵贯东西,兀地把湖面分为两半,站在雷锋塔上,是可以看得分明的。

我想要先说一说苏堤的故事。它本叫苏公堤,它之出现与苏东坡是分不开的——实际上整个西湖都分不开。这个苏东坡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仅在文学界享誉盛名(现在学生们还爱念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在为政做官上留下功勋。听说苏东坡一生曾前去杭州两次,第一次是到西湖的寻访,不想第二次来,湖面的葑草疯狂繁衍,这里往日的生机快要被这萋萋的景象所湮没。苏东坡再也不忍心,捋起袖子就是一番作为,他清楚了所有葑草,却又无从处理,干脆顺势筑成长堤,既疏通了水利,又便于湖上交通。东坡逝世后,后人坚持维护,便有了现在的苏堤,回首往昔,不仅会感慨于这苏堤的伟岸磅礴!

我不喜走苏堤上新铺的柏油路,柏油路上人多车多,小孩子多,闹腾得很。我爱走沿湖原有的石子路,那是独辟蹊径,曲径通幽啊!石子路旁油油的草地上常会有几棵巨大而虬须交错的香樟,稀疏地在头顶形成荫庇,冬日里江南的阳光如水,柔柔地从枝隙间倾倒下来,斑驳不一。它偶会洒向一旁的湖边,洒向那湖边石罅间生养着的柔密的水草,它们变得透亮透亮地,随着西湖的柔波上下飘摇浮动,看得人心里暖暖地,多么细腻的小生命啊!我以为这里是最接近西湖温婉的风调的!

后来发现沿湖停泊了几只“摇橹船“(这个名字起得真有趣!),就租借一条,打算在湖面上荡一荡,看看风景,(船夫要价忒贵了,转一圈就要了整二百)。天气晴朗,惠风和畅,天空是透蓝的,湖面上荡着碧波,微风拂过,船一摇一摇地,人的全身上下也自跟着轻晃,晃走了烦恼,晃走了忧虑,真舒服。近在咫尺的西湖波澜在耳旁呤叮呤叮地流淌,向下探去,却看到的是深陷其中的碧蓝的晴空,随着水波一漾一漾地。我宁愿去相信那是西子的眼眸啊!水天合一,层层叠叠,澄澈透亮,甚是迷人,甚是深邃。我的思绪在缱绻中翩跹了。

我又想起了苏东坡,想象着一千多年前的他在这里是怎样的呢,是独自一人悠然闲踱?还是在一醉方休,通宵达旦?亦或是心中怅然若失,蓦然有感?作诗对联一句,填词兴赋一首,深入这江南的灵湖,一经涤荡,内心也便更加澄净。他对西湖有情,西湖对他亦有情。

我曾深醉于苏东坡这样的一句诗中: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想想看啊,菡萏夜绽,那清雅的馨香在空气中扩散,在那一刻,那一瞬,整个西湖也充斥着雅韵与芬芳了。

多么有味道的一句诗。

西湖的水,有着梦幻与雅致的气息,它容留我们去想象,却也依旧映着碧空,映着白云,映照着现实。西湖是灵动的,透过它,我仿佛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然后就慢慢深醉其中,变得深刻起来了……这种感觉太奇妙,我不好言说。文字在这时已变得有些孱弱了,只有用心体会才会有所感触。

我的心从毛躁变得平静起来了

西湖啊,东坡的西湖啊------

你就似一面明镜,照出了苍穹,也映出了现实!

注:雷峰塔,位于西湖景区之内,是一览西湖胜景的好去处。真正的雷峰塔早在1924年便坍塌,现在的是后建的。

8.描写西湖美景的作文:东坡西湖 篇八

多数人走西湖,想必不会硬生的绕湖走完一圈,一定是从苏堤上一览阔景的。苏堤少说也有二三十米宽,浩浩荡荡,纵贯东西,兀地把湖面分为两半,站在雷锋塔上,是可以看得分明的。

我想要先说一说苏堤的故事。它本叫苏公堤,它之出现与苏东坡是分不开的——实际上整个西湖都分不开。这个苏东坡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仅在文学界享誉盛名(现在学生们还爱念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在为政做官上留下功勋。听说苏东坡一生曾前去杭州两次,第一次是到西湖的寻访,不想第二次来,湖面的葑草疯狂繁衍,这里往日的生机快要被这萋萋的景象所湮没。苏东坡再也不忍心,捋起袖子就是一番作为,他清楚了所有葑草,却又无从处理,干脆顺势筑成长堤,既疏通了水利,又便于湖上交通。东坡逝世后,后人坚持维护,便有了现在的苏堤,回首往昔,不仅会感慨于这苏堤的伟岸磅礴!

我不喜走苏堤上新铺的柏油路,柏油路上人多车多,小孩子多,闹腾得很。我爱走沿湖原有的石子路,那是独辟蹊径,曲径通幽啊!石子路旁油油的草地上常会有几棵巨大而虬须交错的香樟,稀疏地在头顶形成荫庇,冬日里江南的阳光如水,柔柔地从枝隙间倾倒下来,斑驳不一。它偶会洒向一旁的湖边,洒向那湖边石罅间生养着的柔密的水草,它们变得透亮透亮地,随着西湖的柔波上下飘摇浮动,看得人心里暖暖地,多么细腻的小生命啊!我以为这里是最接近西湖温婉的风调的!

后来发现沿湖停泊了几只“摇橹船“(这个名字起得真有趣!),就租借一条,打算在湖面上荡一荡,看看风景,(船夫要价忒贵了,转一圈就要了整二百)。天气晴朗,惠风和畅,天空是透蓝的,湖面上荡着碧波,微风拂过,船一摇一摇地,人的全身上下也自跟着轻晃,晃走了烦恼,晃走了忧虑,真舒服。近在咫尺的西湖波澜在耳旁呤叮呤叮地流淌,向下探去,却看到的是深陷其中的碧蓝的晴空,随着水波一漾一漾地。我宁愿去相信那是西子的眼眸啊!水天合一,层层叠叠,澄澈透亮,甚是迷人,甚是深邃。我的思绪在缱绻中翩跹了。

我又想起了苏东坡,想象着一千多年前的他在这里是怎样的呢,是独自一人悠然闲踱?还是在一醉方休,通宵达旦?亦或是心中怅然若失,蓦然有感?作诗对联一句,填词兴赋一首,深入这江南的灵湖,一经涤荡,内心也便更加澄净。他对西湖有情,西湖对他亦有情。

我曾深醉于苏东坡这样的一句诗中: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想想看啊,菡萏夜绽,那清雅的馨香在空气中扩散,在那一刻,那一瞬,整个西湖也充斥着雅韵与芬芳了。

多么有味道的一句诗。

西湖的水,有着梦幻与雅致的气息,它容留我们去想象,却也依旧映着碧空,映着白云,映照着现实。西湖是灵动的,透过它,我仿佛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然后就慢慢深醉其中,变得深刻起来了……这种感觉太奇妙,我不好言说。文字在这时已变得有些孱弱了,只有用心体会才会有所感触。

我的心从毛躁变得平静起来了

西湖啊,东坡的西湖啊------

你就似一面明镜,照出了苍穹,也映出了现实!

9.夜游西湖 篇九

不知为何,父亲执意要再来西湖。 或许这里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吧! 站在这座传说中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上,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整个湖面浮起一层氤氲的水汽,宛如一个浴后披着薄纱的美女,欲遮还羞。 西湖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在高处看来,仿佛给西湖镶了一道美丽的裙边。 湖中的苏堤、 长堤将西湖分隔开来,形成一块块看似分离、实则相通的水域。 堤旁种了多种树木,所以站在高处观看,宛如几条绿色的绸绳系在西湖柔美的身段上。 中心的小岛呈山形,矗立在西湖的中央。 岛被树木覆盖着,绿油油的十分可人,像是白银盘中的一颗青螺,又像奶油蛋糕中间的那颗绿樱桃。

夜色越来越浓了,西湖这位丽人的身影在我眼前也越来越模糊了,我们不得不离开了雷峰塔。 可心中一直有个疑问,雷峰塔为什么会倒,白娘子现在又在哪儿呢?

后来,我们在西湖旁的餐馆品尝着东坡肉、西湖醋鱼时,才从老板口中得知:雷峰塔原是砖木结构,住在附近的小孩听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后,想要救出白娘子,于是每天都去雷峰塔偷块塔砖。 日积月累,本已年久失修的雷峰塔便在一个傍晚轰然倒塌了。

听了雷峰塔倒塌的真相后,我不禁哑然失笑。既感叹于小孩子的天真善良, 又震撼于传说的魅力。 当然,孩子们没有救出他们一心想救的白娘子,也终于明白,雷峰塔是为了观赏西湖而建的。 看来,有些疑问是可以回答的,而有些疑问天生便没有答案,只能深深地埋藏在人们的心中,刻画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作美丽的念想罢了。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我们带着满足感走出餐馆,鬼使神差地朝西湖走去,或许我们都想和西湖有个亲密接触吧! 我们走上了一段堤,后来才从本地人口中得知,这便是有名的苏堤,有2.8公里。 一路上,我们贪婪地观看着西湖的景色, 也一直在寻找这里著名的景点。 可夜已深,路牌也看不清了。 后来索性不去管它,古人不也是没有名字而自己取名吗? 想到这一层,我的心便也坦然了。

父亲牵着我的手,我们一路慢悠悠地走着。路旁的柳树随风摆动,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时不时还会遇到几个骑自行车或慢跑的人。 西湖边有许多长椅,柳树自然地将人们分开。 长椅上坐着许多人,有老年人、情侣,也有青年人骑车骑累了,索性躺在椅子上休息。 可人们都有个共同点:不论说话还是动作都很轻很轻,生怕打破了西湖夜色的静谧。

远处的灯影照在湖面上闪着微微的光,不时有装饰精美的游船划过。 我们站在西湖边,仰望远处山上的雷峰塔,仿佛塔与山已融为一体,又像山中有只鸟要腾空而起的感觉。 我们不禁要佩服中国古典建筑美学的构思了。

我们不知走了多远,路过了曲苑风荷、南屏晚钟、苏小小墓,又见过了断桥残雪等景后,路已走到尽头。 我们并不感觉累,可能西湖的景色把我们陶醉了吧!

为什么每次的相逢都会有别离呢? 哪怕我们大老远地赶来。 或许这便是人生的无奈吧! 相信别离是为了下一次的相逢。 就像我深信,有一天,白娘子会在荷花盛开的季节与许仙相遇一样。

10.西湖优秀作文 篇十

花港观鱼那里有很多观赏人。他们分钟玉米炖好面包抛向水中,伊犁舆论都向食物的位置蜂拥而上,最终还是被鱼群抢光。他们密密麻麻的在这片碧玉的湖水里生活,让人看着心旷神怡,在晴天,太阳照着水面。,不仅是水面波光粼粼,顿号闪闪发光,鲤鱼的表面的鱼鳞也在闪闪发光的号夜里到号榆林隐隐约约散发出淡淡的微光,犹如一个个小小的灯笼。

苏堤是宋代十大文豪苏轼带领老百姓建造的一座桥,虽然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都好,但还是背完整的保留下来。春天,走上苏堤的号,观赏美丽的西湖。夏天,就可以看到一大片荷花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立在西湖中,能抵挡拍照的诱惑句号,夏天,湖边的枫叶红了,远远望去,红红的一片,可美了!丰田逗号湖面上有一层厚厚的冰逗号正在苏堤上逗号你能看见断桥逗号看见断桥上的人来人往,看见……

梅花不怕寒冷,所以它是在冬天开花的句号,也许你听过这样一句诗:“梅分送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一位古代诗人对梅花的赞赏,所以梅花也非常出名。每年冬天,他们含苞欲放……

荷花,西湖最有名的花。夏天,它们立在水中,粗粗的茎称托着碧绿的叶,叶旁是粉红色的花朵。有的露出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

11.西湖游记优秀作文 篇十一

坐上游船,我望向水底,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水面,射到水底,阳光在水中像无数波动的金纱,又像许多位身穿金丝裙的女孩在水中翩翩起舞。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三潭映月。每次中秋之月就会有三十三个月亮:三个石塔共有十五个“小月亮”, 这十五个“小月亮”会倒映在湖面形成水中的十五个“小月亮”,一轮明月高高挂在空中,水面倒映一轮明月,最后一轮月亮在我们心中。

不知不觉中,我们过了桥洞,一大片荷花映入眼帘。到荷花近处,有一只翅膀紫盈盈的蜻蜓立在一个荷花苞上,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看着千姿百态的荷花和碧绿的荷叶,我不禁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鱼们在水中游来游去,不时跃出水面。船向鱼群驶来,鱼儿们便一哄而散,真是“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2.瘦西湖赏花:万花园 篇十二

踏进扬州瘦西湖万花园, 方知平时见识短。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万花争妍, 要不是见标牌识鲜花, 怕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将这么多品种的花叫出名字。

于2006年9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的万花园占地面积33.33 hm2, 据说总投资约1.8亿元。万花园依托瘦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 将其打造成以花文化为主题, 以古典历史名园为线索, 着重恢复完善瘦西湖“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白塔晴云”等景区, 以及挖掘和体现扬州特有的花卉文化的区域, 具有花事、博览、观奇、体验、智趣、休闲、教育、生态、娱乐、审美十大功能。万花园强调与瘦西湖沿线景点的融合、衔接、过渡;强调空间的整体性和瘦西湖发展脉络的延续;强调“万花”主题, 在塑造群芳竞秀氛围的同时, 多方位展示花与国家、花与城市、花与名人、花与诗词、花与民俗、花的寓意等花卉文化。

万紫千红一惊艳

笔者是5月初踏进万花园的, 放眼望去, 大大小小的花木苗圃, 一片连着一片, 就连道旁岸边、屋前宅后都插植花木苗。园内以各色花卉为主, 如人们熟悉的十大名花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荷花、桂花和水仙各有其园。人们能叫上名字的花卉有桃花、海棠、琼花、绣球花、郁金香等, 更多的则是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名贵鲜花。步入园内, 只见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争奇斗艳, 香气扑鼻。木本的、草本的、爬藤类的、阴生植物, 立植、盆栽各具形态, 枝叶摇曳生姿, 秀色宜人。引进属优稀品种果类的有泰国象牙芒果、台湾红芒、广西紫花芒、高州储良龙眼、增城挂绿荔枝、妃子笑荔枝、新加坡杨桃等。大有花不醉人人自醉之感, 一路拍照不停, 跨不开脚, 迈不开步。

除传统的花卉茶花“十八学士”、“仙种”及各品类的兰花外, 其他花卉如比利时杜鹃、巴西铁树、南朝鲜仙人树、台湾大花蕙兰、荷兰郁金香等也是应有尽有。奇花异草, 国色添香, 各展风姿。

虽然四五月份是最佳赏花时节, 但每当腊月, 寒梅迎客笑, 幽兰吐芬芳, 芍药呈妍丽, 水仙保吉祥。万花园里的花卉随季节而设计种植, 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赏。

扬州第一市花——琼花

到万花园, 不能不重点欣赏扬州第一市花——琼花, 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 牛耳抱珠, 为忍冬科落叶的半常绿灌木。4—5月开花, 花大如盘, 洁白如玉。聚伞花序生于枝端, 周边8朵为萼片发育成的不孕花, 中间为两性小花。

琼花也有“中国千古名花”之称。琼花美丽而传奇, 被称为“无双之花”。宋代韩琦有诗云“维扬一株花, 四海无同类”说明当时是扬州所独有。据说, 当年隋炀帝为了一睹琼花的风采, 下令开凿了京杭大运河。然而在运河开凿成功之后, 隋炀帝来扬州的前一天, 琼花一夜之间全部凋零, 从此在人们心目中显得更加神秘了。世人将能够到扬州一睹琼花的风采视为人生的快事, 历史上曾出现“三春爱赏时, 车马喧如市”的赏花盛况。

扬州的另一种市花——芍药

芍药是人们熟悉的名花, 分布较广, 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及俄罗斯都有芍药。要说琼花象征着扬州城奇异瑰丽的历史, 芍药则象征着扬州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事实上, 扬州栽种芍药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 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 扬州芍药逐渐繁盛, 成为全国芍药培育生产、交流贸易、观赏研究的中心, 到了庆历至熙宁年间 (1041—1077) , 扬州芍药已与洛阳牡丹齐名, 名扬天下。现扬州芍药品种有200多个, 在每年的4—5月开放, 当春季接近尾声, 百花已开始凋零的时候, 姹紫嫣红的芍药依然展现着“繁华及春媚, 红药当阶翻”的美丽风光。

芍药在扬州当地还有“宰相之花”、“花中之相”、“四相簪花”之美称。缘由来自历史故事, 宋时, 韩琦在扬州任“太守”, 在郡园中种植芍药。有一天, 芍药花中最名贵的一种“金带围”突然开了4朵。韩琦立刻邀请了在他家做客的王安石、远道赴任路过此地的陈升之以及在他手下做官的王圭一起赏花, 在花园里诗酒流连, 高兴时4人每人各摘了1朵戴在自己的身上, 令人称奇的是, 居然在以后的30年里, 这4个人陆续做了宋朝的宰相, 因此扬州的“金带围”就有了“花中之相”的美誉, 芍药因此被称为“宰相之花”。

花海之美万花园

13.西湖美景优秀作文 篇十三

杭州西湖风光秀美,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

我们下了车,走了一段路就来到了西湖的涌金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头金色的大水牛。它静卧在水面上,扭头遥望着远方,好像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离金牛不远处,有尊人物雕塑。他左手指着水面,右手拿着鱼叉,目光炯炯有神地盯着水面。他以前靠捕鱼为生,后来被逼上了梁山,他就是《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张顺。

游完涌金门,来到荷花池。湖面上波光粼粼,但池里的荷花早已凋谢,只剩下枯枝败叶。荷叶垂下了头,好像在湖面上照镜子。看着眼前的荷花池,很自然地想起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唉,我没能赶上那个时节,真是有点遗憾呐!

我们绕过荷花池,来到了断桥。断桥看起来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桥,是用粗糙的条石筑成的。这里的游客都多,不仅因为它连接着美丽的白堤,还因为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许仙和白娘子就是在这里相遇的。

14.印象西湖优秀作文 篇十四

执笔:王丹妍

上传者:郭其浙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梅坞春早,岳墓栖霞,这便是厚重绵长的杭州文化。一壶清茶,一场烟雨,品不尽千年的风雅,赏不完西湖的繁华。曾经,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在此浅吟高唱,说不尽的才子佳人从此风流倜傥。烟水迷离,物换星移,今天,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场溢彩流光的文化盛宴—— “千课万人”活动,正用那充满力量的声音召唤着全国各地从事小语教学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共话心声。我们有幸参与,聆听了许多走在教学最前沿的优秀教师、大师、教授们的精彩课堂演绎,有触动,有感慨,有困惑。

一、听张玉栋《枫桥夜泊》一课有感。

张玉栋(甘肃省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小学,全国首届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一等奖。)一首“不朽的失眠”《枫桥夜泊》,让我们领略了八零后教师的风采。本节课设计精妙,从“愁”字出发,感人物之心,乡愁、仕愁、国愁,层层递进,环环剖析,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进诗人张继寂寞、感伤、忧国忧民的丰富内心世界。教学中,张老师抓住古诗写景抒情的特点,从“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钟声”等字眼营造出黑暗、寒冷、凄凉的环境,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觉三方面去感受诗人的情“愁”,并能在学生浅学处深化,缺学处点拨,教师功力可见一斑。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更是绝妙独特,特别有现代气息,“让老师听听你的朗读有几成功力”、“你有一颗敏感的心”、“刚才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你情不自禁地轻轻跟着一起读,那就请你跟大家一起分享吧”„„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无数的细节成就了这一节精彩的课堂。

二、听于永正《爱如茉莉》一课有感。

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一头白发,满脸沧桑,于老师用他那“爷爷的慈祥、长辈的唠叨”,富有特色的“于氏”普通话,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一书一笔,没有精美的课件,把传统的课堂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学开始,导入开门见山,接着指名几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读得好的地方,马上全班学习,一起朗读,读得欠缺的地方,指导朗读,并且用“于氏”的幽默评价语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教学“虚弱”,于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这样说:“你这样读最多是得了重感冒,还不是虚弱,待会儿听我读。”全班学生莞尔一笑,教学水到渠成,不露痕迹。五年级钢笔字写字教学描红、临摹、仿写,更是一丝不苟,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有老师说:于老师就是一位好演员。那范读课文时的一滴泪珠,不正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吗?整节课,于老师闲庭信步,自然恬淡,平淡中见真情,朴实中蕴含华丽,这正是一位老教师不同凡响的教学功底。一课《爱如茉莉》,让我们领悟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简简单单教语文,先学后导,多学少导的学导课堂。老骥伏枥,厚积薄发,于老师的课也如这文中的茉莉,清香袅袅,沁人心脾。

三、听孙双金《最大的麦穗》一课有感。

孙双金(情智教育创立者,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全国师德先进

个人、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这是一课关于哲学的故事,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想用《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什么呢?孙老师在两节课的时间里告诉学生:我们要站着读书。整节课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简洁明了,先概括故事内容,再找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接着理解文本的内容,然后挑战细节、结构、观点,最后拓展升华。课堂上,老师引导到位,学生讲得出彩,“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世上没有最大的麦穗,但可以握在手中,并努力让它变得最大。”这是学生的哲理,也让我们听者上了一节深刻的人生课堂,昨日已逝,未来飘渺,只有把握现在,活在当下,我们也能握住“最大的麦穗”。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孙老师在最后的拓展中用了一个小故事《闭上眼睛》,却让课堂打了折扣。周一贯老师在点评时说:“我们每一位老师拓展要慎用,不能去选择比文本难度更大的内容。”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位老师铭记。

四、听林莘《花钟》一课有感。林莘(福州市教育学院一附小副校长,全国首期骨干教师,全国小语会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三年级课文《花钟》,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如何让这样的文章上出浓浓语文味呢?林老师的课设计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教学不同的花开放的情景时,抓住花如“人”的动作、表情、生活,指导表演、朗读,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课件的动态设计十分精美,两点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写话练习创造美妙的环境,一切水到渠成。并且,林老师在课堂上很注意学法指导和常规教育,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但老师们也有困惑,如果整节课都像林老师这样感情丰富,语调高亢,学生会不会有试听疲劳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五、听方素珍《开心读绘本 创意玩绘本》一课有感。

方素珍(台湾宜兰县罗东人,从事童诗童话及图画故事创作、图画书翻译,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就是作家进课堂。台湾的“花婆婆”方素珍给我们带来了《开心读绘本,创意玩绘本》,用轻松、明快、富有童趣的语言在学生心中播撒了一颗阅读的种子。整节课学生紧跟作家的步伐,一路说说、玩玩、做做,牢牢记住了“花婆婆”的教诲:读一本好书,就是为自己做一件美丽的事。

这是一节充满新理念的课,正如主持人说:学生学得轻松,老师听得愉悦,感谢方老师带给我们快乐。听完课,大家深有感触,在现在成绩论英雄的教学环境中,这样不写字、不读书的课堂能行吗?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们每个人任重道远。

15.城市印象·色彩 篇十五

色彩是城市的美丽外衣。一个人对城市的第一印象, 一般都是从城市的色彩面貌中截取到的, 因为人对事物的满足感和新鲜感很大程度是依靠视觉作为其第一感受。色彩能够传递人的喜怒哀乐, 人对城市的情感在潜意识中也是通过其主色彩传递给人类的眼睛、进而将绚丽多彩的城市景观信息传递给人的大脑和心灵, 在主体中激起无限的遐想。

色彩是一个城市情感的流露, 也反映了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城市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城市文化与文明吸引人们从农村来到城市, 而其整齐的街道、漂亮的人工景观、恬静悠闲的公园、五光十色的霓虹夜景……凸显着城市的五彩缤纷。

城市色彩充满活力、动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所以城市是美丽的。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形成了各自的文化面貌和色彩体系, 五彩斑斓的城市色彩犹如跳动的音符, 演奏着令人流连忘返的交响乐。然而在现代城市不断崛起和扩张的历史潮流中,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如何正确看待城市色彩问题, 如何处理好不同城市的色彩运用, 将直接反映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城市色彩是城市特征与品位的重要标志, 也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构成。

一、城市的文化与色彩

过去数十年的城市改造和建设, 虽然步伐很快, 但由于中国进入现代文明以来, 传统文化的曾经断层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因而其在盲目性开发的同时, 使得城市规划缺少文化内涵。在浮躁和否定传统的浪潮中, 许多历史名城变成了仅供居住的单向空间, 没有了文化生命色彩。这样抽去了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城市, 其景观在色彩、外形和规划上变得惊人的相似, 丧失了各自的特点, 我们的城市文化遭受了严重的损伤。城市文化要传承与创新, 首先要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 才能让民族独特的色彩气息延伸在城市的各类景观中。

我国的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在辽阔的疆域里, 新城古城都在演绎着城市的文化。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和悠久历史的城市, 它的色彩也有着深厚的底蕴。如有着江南秀丽婉约气质的水乡城市苏州, 它的色彩是含蓄而内敛的——粉墙黛瓦、朴素典雅, 这和苏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江南多雨, 春天的雨温柔细腻, 秋天的雨清新凉爽, 但江南又兼有桃红柳绿、五彩缤纷的一面, 在这如诗如画的缥缈烟雨中, 粉墙黛瓦显得如此夺目端庄;苏州园林闻名世界, 文人参与的造园艺术是古代文化的经典写照, 是文人寄情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和园林的自然美就显现在这粉墙黛瓦的高雅色彩中;加上小桥流水, 古树幽巷, 整个苏州古城都散发着文人园林意境美的气息, 如一幅幅水墨山水画, 散发着黑、白、灰的色彩魅力。古代文人的黑、白、灰的色彩审美情结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尊崇, 希望自己能生活在自然山水间, 如过诗画一般优雅的生活。从另一个角度看, 对苏州古城的保护亦是对水墨山水画色彩的保护, 这也保护了文人造园艺术文化传统。今天苏州的城市色彩, 正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美学理想的、苏州园林色彩的延伸, 那种婉约典雅的江南色彩文化融入到城市的每一处景观, 并把这样的色彩美信息传递给城市的每一个人, 激起人们的民族认同感, 避免使中华数千年的文明淹没在崇洋媚外的后殖民语境中。江南城市的文人文化都曾经高度发达, 水乡的美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非常适合苏州城市景观的园林般色彩, 并应将这样的水墨山水味始终体现于江南的现代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中。

青岛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环境优雅, 冬暖夏凉, 有金色的海滩和宽阔的浅水浴场, 蓝天碧水, 红瓦绿树, 吸引着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青岛的城市色彩见证了胶东半岛的近代命运。青岛曾经是德国人的租界地, 在这片土地上矗立的建筑很多是西洋文明的书写, 城市的色彩在外观上是灿烂温暖的, 洋溢着太阳光的金黄, 犹如法国画家毕沙罗的风景画, 更似凡高的神秘金黄色。但在更深的回味中, 我们感觉到的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我们要强大, 不能让耻辱的历史重演, 这种金色激励着我们继续奋斗, 从中我们继承的是民族的顽强抗争精神。

紫禁城象征着中国的皇权时代, 其主色黄色在封建制度下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黄色的琉璃瓦象征着四海都在此色的笼罩下, 黄色是身份的象征, 更是权力的象征。而同时北京的胡同却是灰色的, 在这种平民使用的灰色映衬下的黄色更显现出那种咄咄逼人的锋芒。北方是荒凉的, 特别是冬天, 萧瑟辽阔的土地需要这种亮丽的明黄色, 黄色的屋顶和红色的墙面, 还有五彩的雕梁画栋, 皇家的不凡气质把这个城市衬托得庄重和肃穆。古人造城时所用色彩已经把环境和城市的功能紧紧结合起来了。我们在城市的建设中, 对色彩的运用是否也能达到这种高度, 取决于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设计师的远见以及对城市文化的理解。

苏珊·朗格说, “艺术, 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城市色彩艺术是最美的情感符号, 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浸淫, 还是对异域文化的汲取, 城市色彩设计一定要尊重情感的表达, 因为这才能使城市富有流动的生命。

二、城市构成元素与色彩

城市色彩的构成是多元化的, 有一个复杂庞大的色彩系统。我们生活在城市中, 每天面对静止的和流动的色彩, 感受的是人工和自然色彩的个性魅力与相互交流的复合美。

(一) 静止的色彩

城市是建筑、道路、公共设施、植物等景观要素的组合体, 而建筑色彩无疑是城市色彩的主色调。而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色彩又是五颜六色的, 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同建筑的情感:奔放的纯色有醒目感和标志性, 轻柔的淡色有人情味和温馨感, 鲜艳的色彩衬托的是热闹的商业气氛……同时将建筑色彩和功能相结合才是完美的设计。

虽然城市有主色调, 但建筑色彩不可能千篇一律, 色彩是建筑个性的象征。单体建筑要和周围的建筑组成一个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 个性色彩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个性具有醒目和兀立性;但个体又必须服从群体的协调性, 否则就是对整体环境色彩的破坏。要运用色彩的对比性、主次性和序列性来处理建筑团中的单体建筑色彩, 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求统一, 运用色彩的情感象征意义, 给具有不同功能的建筑选用符合各自需要的色彩。在建筑造型不十分完美的情况下, 其色彩搭配和谐也是一个弥补的好方法。

当然在具有色彩特色的城市中, 蕴含传统文化意义的色彩应该是建筑色彩的首选。如藏族的酱红色和乳白色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藏族城市中这种色彩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历史文化, 而且藏族人民在统一的色彩下, 在建筑的造型上作了变化, 使得建筑并没有单调性, 而处处散发着复杂的造型魅力。

城市设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色彩也异常丰富。道路、桥梁、广场、公交车站台、书报亭、各种道路指示牌等都有自己的色彩体系。

道路是城市的景观长廊, 占据着不小的城市面积。道路同时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通道, 美观的彩色路面砖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彩色马路可以引起驾驶员的视觉警觉, 提高安全行车系数;同时给深沉的路面带来轻松的情绪, 也给驾驶员单调的工作带来轻松, 这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 也给城市色彩增添了时代的精神元素。值得提醒的是地下通道的色彩, 因为光线比较暗淡, 最好选用具有心理温情效应和方向指示性的色彩, 尽量多采用高明度和高纯度色彩, 以减少阴暗冷淡的环境色彩。而在有历史品位的城市, 道路色彩与周边建筑要相协调, 如在南京颐和路公馆区就使用了青灰色道路砖, 犹如那默立在城市中的城墙, 增加了南京这座名城的历史厚重感。

城市是庞大而复杂的, 它有条不紊的运转还要依靠道路指示牌来帮助完成, 这些指示牌的色彩设计就成了关键。眼睛对色彩的第一视觉冲击力决定它们必须是易辩和醒目的, 对指示牌色彩的选用关键就是色彩传递信息的快速和醒目。虽然指示牌有统一的标准, 但只要是合理的色彩设计, 我们都可以使用。如蓝底白字的清晰, 绿底白字的平和性, 绿底黄字的提醒性, 红色的恐怖和危险性可以作为警示标志, 当然要少用黑色, 因为黑色一是不明显二是不吉利, 给人的心理带来不舒适感。

公交车站台和站牌的色彩设计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犹如一道漫长的风景线。由于站台和站牌在道路两旁出现的频率很高, 它们的色彩设计要和道路以及道路两边、甚至整个城市的建筑色彩相协调;同时要考虑各自的易辨别性, 为乘客提供快速性的阅读, 以方便乘车。

城市环境是营造城市气氛的重要手段。人工环境使用的是一种有秩序有规律的色彩, 是一种点缀的色彩美。如雕塑、废物回收箱、座椅、灯柱等的色彩, 是为了让城市的色彩更具生动性和丰富性。自然环境的色彩是有生命的色彩, 绿树、草坪、流水等自然景物让人的居住环境更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 同时也减少了污染, 保持了生态的平衡, 带给人真实的自然色彩, 促进人的心情愉悦。

(二) 流动的色彩

公交车、出租车、电车、轻轨车、自行车……属于城市流动的色彩。每个城市有各自的公交车色彩体系, 在城市流动的色彩中形成自己的醒目标志, 较具代表性, 在与出租车色彩又相区别的同时, 还要选择满足人的视觉心理的色彩。在车的色彩流动中, 其和城市建筑、高架桥等构成一种另类的色彩美感。

灯光是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除了照明, 在城市夜景中, 对建筑、草坪、城市小品、水体的映照, 构建千姿百态的光彩世界;闪烁的霓虹、多彩的招牌、各色橱窗和广告牌, 营造了热闹繁荣的景象而运动的色彩则给城市带来了活力。

三、城市规划与色彩

城市在变化, 城市的发展要有规划, 在功能区域划分的同时, 色彩也要有统一的规划, 要制定城市的代表色彩, 进行科学、系统、统一的设计, 创造个性化的人居环境。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地域性原则

首先, 城市色彩规划要尊重本地居民对色彩的传统喜好, 注重本地历史文脉的传承。注意表现由社会原因形成当地特殊的色彩文化, 同时注意地方自然气候环境带来色彩的地域性。要体现公众的审美情趣, 符合市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要求, 并呈现出其固有的文化特征。

(二) 整体性原则

要把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让建筑单体与整体相协调, 要注重古、今、老、新建筑的个性与统一, 要体现自然美, 杜绝杂乱无章的色彩, 用色彩将城市创造成美的空间。

四、结语

总之, 城市是一个载体, 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城市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色彩把城市的气度和精神传递给人们。而在高科技营造城市的同时, 城市也需要情感设计。文化是情感的支撑, 色彩是文化的组成。为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让我们都来关注城市的色彩设计, 让城市充满美丽的色彩。

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要注重城市文化的继承, 另方面要注重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一个城市情感的流露, 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在城市建筑、道路、设施等景观构成要素中要注意色彩之间的协调性, 以及城市文化的延伸, 要选用具有特色的城市色彩, 营造宜居的美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 2003 (7)

[2]单德启等.中国民居[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

[3]张海兰、尚磊.城市色彩设计与色彩应用城市, 2004 (1)

上一篇:变更姓名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全职太太养成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