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2024-07-02

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共14篇)

1.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一

激励性评价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是学校在小学阶段针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开展兴趣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对于学生个人欣赏能力表达和个人音乐表现水平偏好的理解和尊重。音乐教学具体还应该包括对于学习态度的纠正方面方面,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自觉性,学习时注意力比较集中,那么,教师应该对其提出表扬。本文根据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评价策略;教学计划;具体应用

前言

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仅仅从考试成绩出发,而是应该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入手,体现出多元化。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也是打开小学生心扉的良好工具。小学生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指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坚持对学生群体开展“趣味教学法”,通过简单的游戏吸引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感受到快乐,还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欢快的节奏感。

一、推行小学音乐教学激励性评价的教学重点

早期的小学生音乐能力培养,应该针对小学生感受能力培养方面下足功夫,小学生活泼好动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在音乐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该采用更加活泼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听歌的辨识能力和节奏感的培养,而不应该在他们的识谱能力方面过于苛求。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基础科目开始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开叉学生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评价标准为如果学生参与活动面广,教师应该给予其鼓励,如果学生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音乐作品,教师应该在班级学习中给予学生点名表扬。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激励性评价的应用

(一)鼓励学生参加小组活动,开展小组激励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音乐教学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不仅会得到教师的点名表扬,还会得到口琴等小奖品的鼓励,如果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积极性一直比较高,教师可以将其记录到年度学生的优秀评价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带动和感染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音乐欣赏作品的快乐和美好。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办法,将学生的音乐热情激发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其对于优秀作品的记忆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习时间的安排,让学生在学习中时间分配更加合理,同时提高其应变能力。在每节课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候,让学生重点进行“合唱”练习,通过集体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提高,在互相的影响下将音乐乐理知识记忆的更加牢固。

(二)对学生开展竞争激励和非语言激励

在《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放牛郎王二小》、《红星照我去战斗》这些作品的背景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高效地互动。为了加强学生的歌词记忆能力,可以让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歌词进行熟记。在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时,如果学生能够条理清晰的完成歌词记忆,并且能够完整的把歌曲独唱下来,并且不出现旋律记忆上的错误。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用“三颗星”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如果学生能够条理清晰的完成歌词记忆,并且能够完整的把歌曲独唱下来,但是会出现旋律记忆上的少许错误,那么教师在作业本上可以用“两颗星”的鼓励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肯定。如果学生仅仅是能够条理清晰的完成歌词记忆,但是却不能够完整的把歌曲独唱下来,甚至还会出现旋律记忆上的错误,那么教师在进行评价上只应该给予学生“一颗星”的鼓励。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标准的时候,可以用专业的图章来给学生加盖。对于小学生而言,星星图章的评价鼓励方式比较活泼,与学生活泼的性格相吻合,比较利于学生接受老师的评价,有利于打造更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重视查漏补缺,开展情感激励

如果学生经常只能够得到“一颗星”,出现较为严重的学习误区,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加以重点关注,并且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从而让学生能够树立起学习音乐知识的信息,积极投入到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中去。教师在准备小学生音乐学习材料的时候,应该尽量选取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部分,防止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这也契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教学方针。

在安排小学生进行音乐学唱活动时,教师应该关注其是否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选取学生最喜欢观看的动画片主题曲来进行教学。比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还有《机器猫》的主题曲也可以作为音乐教学的补充材料,这样的曲目对于学生的情感成长有帮助,配合一定的情感激励在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借助学生的生活平台充分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和一定的探索性。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保持教学密度适当,并且音乐作品学习的难度递进次序合理,让学生先着重学习旋律比较简单、欢快而且歌词比较短小的歌曲,再去学习歌词比较长、旋律比较复杂的歌曲,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拥有更加完备的音乐基础。

三、结束语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小学生尚且处在个人心智和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因此,小学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在音乐深层次知识理解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应该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感知能力加以培养。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音乐教育活动的展开,让学生能够学唱旋律简单但是经典的名优歌曲精选。保证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而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2]陈少杰.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音乐时空,2013.[3] 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4] 唐雪婷.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5] 李智.论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1.

2.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二

1.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 从音乐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看, 音乐属于美育学科的范畴, 其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 音乐学科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素养, 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而设置的一门学科, 且音乐学科的考核形式与内容较为简单, 音乐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的是一剂调味料的角色。 因此, 其教学模式只有呈现出轻松、活泼的特点, 才能够足够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也才符合音乐的学科基调。 另外, 从小学生的特点看,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 他们不愿被禁锢在严肃的课堂氛围中, 而更乐意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 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 将音乐知识包裹在游戏的外衣下, 既可以满足小学生爱好玩乐的天性, 又可以满足教学的内容要求, 学生对于音乐游戏的接纳程度远远高于普通的课堂教学。 权衡下来, 音乐游戏不管是对于音乐学科的教学要求还是对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方面, 都显现出其存在的合理性甚至是必要性。

2.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将音乐游戏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 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进一步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首先, 在运用音乐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时, 虽然表现形式为游戏, 但是其音乐知识教学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 只是换了一种教学呈现方式, 学生在游戏玩乐过程中, 按照老师的路径走向在逐步了解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被镶嵌在游戏过程始终, 学生对于游戏的投入程度越高, 其对于音乐知识的接触度便会越高, 学生在自我参与的过程中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便会逐渐深入, 自身音乐素养也会得到快速提升。 其次, 音乐游戏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起到激励作用。 音乐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教师的“教”,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 学生只有参与其中, 才能够将其学习成果展现出来, 教师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为之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方向。 音乐游戏便能够快速帮助学生打消紧张与羞涩感, 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氛围当中, 通过音乐游戏参与, 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音乐的自信心, 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3.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情景表演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往往存在一定难度, 通过情景表演这种故事情节性的演绎, 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理解障碍, 加快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速度。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内容设置多呈现出较强的故事性, 因此, 老师可以充分迎合这种趋势, 将音乐内容编成小故事, 让学生对其进行演绎, 在演绎过程中融入音乐元素, 使之成为小学生的记忆情景, 方便学生之后对于音乐知识的回忆。

3.2音准训练游戏

音准训练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 具备较强的理论性, 大多数小学生在接触音准教学的过程中, 都存在一些记忆与理解方面的难度, 但是若将音准教学转化成小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模式, 将其与游戏相连接, 则可以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 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 老师可以将音乐中的音阶比喻成爬楼梯, 把小跳音程比喻成蹦跳的小白兔, 让学生类比理解音阶与小跳音程的概念。 在进行音准训练时, 老师演奏不同的音阶和节奏, 让学生通过表演爬楼梯或者小兔子蹦跳对老师的演奏进行表现,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演, 自然可以分辨出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音准知识, 由于音准训练游戏与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较为接近, 因此小学生很容易置身其中, 并且领会音准的含义。

3.3综合音乐游戏

综合性的音乐游戏是针对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进行的音乐教学, 考验的是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整体把握。 综合性音乐游戏集合了情景表演、 音准训练游戏及识谱游戏等多个游戏类型,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音乐潜力得到最大限度激发。 例如, 在学习一首新歌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歌曲进行情景演绎, 使学生掌握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后, 老师演奏歌曲的节奏, 学生依据节奏感进行爬楼梯与小兔子表演, 在让学生识谱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扮演高音谱与低音谱中的音阶, 在老师弹奏到相应的音阶时, 学生要站起来予以配合。 这种音乐游戏方式可以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并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教师教学效果, 因此, 教师应该正视音乐游戏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为强化教学效果提供助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晶.探析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 2015 (14) .

[2]张勇.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J].小学教学参考, 2015 (30) .

3.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音乐;音乐教学

与小学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学更注重学生心理的感受,学生能否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这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在实际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若教师没有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融入音乐教学之中,那么则很难达到培养审美意识的目的。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主动去探究音乐知识的所在,并通过实践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应用体验式教学的小学音乐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加生动、灵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且以往音乐课堂中不爱与其他同学交流的学生,也能在体验式教学音乐课堂中获得体验的乐趣,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体验感受,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这就意味着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会变得较为沉重、枯燥,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则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全方面展现,能够突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创新认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另外,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使音乐教学更加人性化,只要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感受音乐知识。

3.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是跟随自己的兴趣而参与学习,体验式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一年龄特征而创建的,教师可以利用体验音乐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情感体验和认知,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现音乐审美自由

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提升,能使学生在特有的音乐情境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强调学生审美意识的自由化,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建合理教学环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基于平等的前提才能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也才能真正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报春》一课时,就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背景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于春天的情境之中,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体验教学活动之中。

2.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在应用体验式教学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引入课外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开展《杜鹃圆舞曲》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一些内容丰富、形式饱满的课外教学活动,将学生带往室外感受音乐作品中强烈的乐曲风格特点,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提升教师自身音乐教学能力。

3.培养学生音乐听觉

音乐听觉作为音乐情感体验的基础,学生一定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听觉灵敏度,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觉习惯,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体验,也就是说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例如,教学《晓风之舞》《新疆之春》等欣赏课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作品中的情境和风格,这样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

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想象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必要阶段,体验式教学中的想象与音乐体验的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音乐元素,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提升。另外,在实际体验式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加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和内容中学习音乐知识,或者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体验式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这样就能很好地展现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就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体验式音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过程,也就是说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魅力的同时,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4.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四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都注重学生观察、思维、计算等能力的培养。认为这些能力发展好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实际上,这些能力都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和支撑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软实力”。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必须从起始年级起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83-02

任务型教学法的小学英语语音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任务和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英语语音学习。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1、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授语音的模式主要基于交际法的理论,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在一个较真实的环境中提高语言交流的能力。教师尽可能的运用要学习的语音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较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通过交际任务感受发音特点,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发音的规律和形式上,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再进行操练。

让学生感受到是自己通过思考找出语音发音的特点和规律,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游戏活动。由于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在语音教学中,游戏环节在任务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如讲童话、猜单词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配合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也可以通过小组表演来让学生自己感受语音语调。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在新目标中的一个单元“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对于中国学生来说,“party”不会经常发生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有过开派对的经历,而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派对是怎样一种活动。所以要求教师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任务的目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因此只要围绕这个目标即可。

2、形式或功能原则。传统英语教学中,最大的不足便是语言形式脱离语境,脱离其功能。一些外教反映,中国的学生不会“问候”。见面时外国人经常说“How are you ?”中国学生模式型的回答“I’m fine,thank you.And you?”使外国人很诧异。书面上,学生都知道“Not bad.” "Just so so.”这些不同的语言形式,然而实际生活中不能把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形式或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语言形式和功能以及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系。

3、连贯性原则。连贯性原则是指任务与任务、任务与课堂的实施步骤、以及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教学和逻辑之间的连贯性与流畅性。任务型教学并不是在一节课中穿插了两个活任务型教学并不是在一节课中穿插了两个活动,也不是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不相干的累积,而是指教学需要通过一组或者一系列的任务的执行,来完成教学目标。一节课中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该是相联系的,要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者是教学指向,并要求同时在内容上互相衔接。

4、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任务在课堂环境中是否可操作。尽量去掉任务中复杂多余的环节,程序不要过于繁冗。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操作模板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任务。

5、实用性原则。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到实施的效果。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尽量提供给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

6、趣味性原则。任务教学法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机械、重复的任务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和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因此设计任务时考虑到任务的趣味性是十分有必要的。除了任务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任务中多加入交流、参与互动、学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以及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

三、任务设计的基本设想

1、学习26个字母。26个字母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是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统一的讲解,并告诉学生字母的用法:它们是用来拼写单词的。

2、学习自然拼读法。自然拼读主要是字母与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所采用的拼读方法。它的好处是拼读效果明显、容易掌握、能够更好的拼写单词。自然拼相对音素的学习更有趣,更有效,能够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成就感,所以将自然拼放在前面。但是,自然拼不能够解决所有英语语音中的发音问题,因此,后面我们将要学习音素。

3、学习48个语音音素。首先,教师让学生系统的学会48个音素,包括读法和写法。不要求学生默写,知道如何手写即可,让学生知道音素的作用是用来帮助我们拼读单词的。

其次,进行音素分类:元音、辅音、半元音等等。教师再通过与汉语拼音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母语的正迁移使学生更加能够体会英语音素与汉语拼音的区别。

再次,让学生练习拼读。

4、将自然拼读和音标综合使用。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自然拼和音素。例如,学习新单词可以通过自然拼进行猜读,再让学生自己试着写音标;教师考单词可以给出音标形式,让学生拼读后进行拼写;教师读出某个单词,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可以试着拼写出单词,等等。考虑到小学英语实际课时问题,在非语音课时也可练习学生的语音知识。

5、阅读句子及段落。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单词在句子中可能会有吞音、弱读的现象,还有语音语调的变化等等,这是语音的综合部分。最后让学生完成一个小段落的阅读,其中需包括前几个环节中学习到的单词,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

5.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五

摘要:二胡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普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拉线乐器之一,它最早的表现形式是以民间艺人的流浪工具出现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二胡成为了最具民族音乐文化象征意义的乐器。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胡的演奏和创作都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它不仅成为了我国民族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民族乐器,而且正渐渐走向世界,同时也受到了国际音乐界越来越高的重视。二胡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地位也渐渐提高,相当于西洋交响乐团中的小提琴。因此,二胡也被称为中华民族乐器中的“王子”。

二胡演奏艺术经过了一千多年坎坷不平的发展历程,现在的二胡是经历了几代二胡艺术家敏锐的现代意识所形成的。有了人的现代,也就有了现代意识、现代精神的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事业也在不断进步,音乐学习逐渐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众多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乐器二胡也是其中之一。二胡演奏作为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为二胡它的音色柔美,歌唱性强,极具人声特点,技法丰富,表现力宽阔,具有很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我个人觉得二胡教学也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二胡的发展 中小学音乐课堂 思考与作用

正文:二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乐器中的乐器之王,虽然它不像其他乐器那样学起来轻松快捷,但是仍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热爱,几百年来之所以能够一直传承下去,是因为二胡它的音色柔美,歌唱性强,极具人声特点。所以二胡演奏它可以将很多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胡属于一种民间乐器,最早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流浪工具,二胡在当时代表的是一种悲情的情感,所以就形成了现代二胡阴郁低沉的音色特征,初听者会感觉二胡生涩难以接近,但是二胡他的表现力极强,可以将人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其实我国的民族乐器主流就是民间音乐,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平民音乐,也可以理解为贫民音乐、悲情音乐。正因为这样,二胡才可以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自信力也逐步增强,也会越来越认可二胡在中华文明之中的地位,并且将它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二胡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时代精品。

音乐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谓“音乐文化”教育就是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情趣,更有利于发展人们创造音乐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因此,中小学的音乐必须富有美感、趣味性,要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过程中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思想品德的感染和熏陶,不能把音乐教学变成一种枯燥的教学过程,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技术教育”与“知识教育”。好的艺术表现力与鉴赏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和培养实现的,所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众多的音乐教学方式中,器乐教学法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具了解,美国的小学生乐器(包括各种简易乐器)的比例几乎为100%,德国中小学均有45%,而日本则从幼儿园到中学都组织学习。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于歌唱、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为此,器乐教学的重要性是学生为所学音乐知识的重要实践。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器乐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富有趣味的音乐教育价值,同学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能将老师指导下的知识逐渐变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和吸收。

目前我国对中小学音乐课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不仅仅是一些声乐教学,更多的是引入了一些器乐教学。而我个人觉得二胡演奏教学也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

二胡演奏是一种再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对音乐的二度创造,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表现力,促进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创造力,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足得到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识谱、试奏和视唱能力。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6-7岁儿童的音高口唱能力已经较为准确,到了8-9岁,旋律和节奏的记忆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并且能够认知双声部旋律。所以二胡教学无一不与学生的听音、视唱、演奏想象挂钩,也充分发挥了大脑的交替与协调作用,使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以思维多向性来协调运作,使之成为优质的综合型人才。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二胡演奏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一:要明确学习二胡的目标

二胡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优秀的演奏家,而是通过对二胡的学习能更好的理解音乐,提高音乐领悟力和审美力,教师是学习二胡的导师,不应该是逼迫学生重复机械操作的监工。二胡教学一定要注意以科学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二胡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拉弦方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指法,演奏不同的旋律,理解音乐,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绪。课堂教学中,二胡作为学具来辅助学习,通过这一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重难点,如:旋律中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三连音等。可以先用二胡拉奏,学生对音准、节奏、音高都熟练掌握后,就能更快地学会歌曲,理解歌曲,也可以借助一些二胡演奏作品,加深音乐记忆,使同学们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情绪、深入理解音乐内涵,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音准,体会和声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对二胡产生兴趣

如果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能够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以唱歌学习为主,对演奏乐器表现并不强烈,除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更多的是缺乏对这些演奏乐器的了解和认识。在音乐教学课堂上以器乐教学为基本,在有趣的演奏过程中,让同学们感受二胡带来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优美声音的感受以及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随着部分同学唱歌的生理条件受到限制,单一的唱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增加二胡教学可以起到积极引导,扬长避短的作用,二胡演奏教学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和技巧性。这些特性是诱导学生对二胡的兴趣,在课余时间通过多媒体手段欣赏多种形式的二胡曲,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二胡曲的艺术魅力,学生学习二胡的兴趣就会得到提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学生对学习二胡的信心

由于学习二胡的过程比较枯燥,所以需要老师的正确地、科学地引导,老师要做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做示范,每次练习要求要明确,解决主要问题。首先主要要求二胡运弓时手型准确。第二步主要要求运弓拉奏时气息均匀,手指触弦要稳,要扎实。第三步主要要求运弓拉奏时声音要干净、连贯、均匀。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都不应操之过急,学生要把老师所教内容自己领悟,变为自己的东西。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对于初学者来说,老师要注意选择简单、生动的乐曲,不能太过于乏味,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感受学习二胡的兴趣,并且能够为自己的演奏产生自豪感,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浓厚的兴趣,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对二胡演奏保持学习的兴趣。当然,也会有个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教导,多鼓励,先挑选一些简单的曲目让他们慢慢练习,然后在帮助他们去克服困难,是所有同学都能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四:培养学生学习二胡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堂规是教学中必要的一种约束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课堂堂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课堂堂规,学生才能在有秩序的条件下学到应学的东西,养成良好的习惯,否则在二胡演奏教学中,学生容易把乐器当成玩具,不听指挥,随意乱拉乱放。所以,教师在学习二胡演奏前一定要做好课堂堂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二胡演奏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对乐器的摆放、领用、归还要严格执行,为了严格保管期间,老师要给每台琴固定编号,学生每次使用都用同一把琴,每一次使用后都要做到轻拿轻放,擦拭干净,检查二胡的清洁、音准、保管好自己使用的琴,出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反映。在教学中,学生要学会看老师的指挥手势,按要求认真练习,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只有保持良好的课堂堂规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让二胡演奏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如果把握不够,导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虽然现在的许多中小学音乐老师尝试采用器乐教学进课堂的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的音乐讲授式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老师在应用器乐进课堂教学时过分地脱离了教科书或者是没有准确地把握中小学的音乐水平程度,所以达不到音乐课堂的学习目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意义是希望通过器乐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验和理解,却没有想到这样的器乐教学成了课堂中的败笔。

(二)在运用二胡进课堂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对二胡展现的情境有一定的了解,就要使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器乐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例如有些老师为了能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在教学中运用了中小学都没办法理解的曲目作为欣赏对象,而这些曲目的欣赏又完全脱离了学生理解的实际,这样就会让学生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中,对二胡的学习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音乐教育的主题目标是“音乐感受、理解、表现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来发展创造美的能力。器乐演奏形式则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知道“二胡演奏教学的本质是叫教儿童通过器乐来表现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二胡演奏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不单单只局限于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生用二胡来共同感受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听觉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具有绝对音高的人可以说已经具有了良好的音乐素质,而教儿童学习固定音高的乐器,正是培养其绝对音高概念的最佳途径。在现代的社会中被大家都公认的最先进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法,都是将器乐教学作为重要的内容。而我认为:“学好音乐则应从学习器乐入手”。所以我选择了在课堂中运用课堂器乐进行听辨单音、节奏和旋律的训练,让学生从二胡演奏的乐声中去感受乐理知识,比以往单一的歌唱方法授课效果要好得多。

二胡演奏教学不单单是体现技能技巧、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健康发展,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道德青草的重要阵地,也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演奏形式,从心理方面来看,这样的技能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音乐感,并且听觉、视觉与运动觉要高度协调。在二胡演奏教学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二胡演奏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同时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各个要素,加强识谱和视唱能力,从而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音乐、关注音乐、体会音乐的蕴意。二胡演奏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视野、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于小学音乐课采用了传统的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又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所以我们选择了比较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并不等于简单。既要保证它学起来容易简单,又必须有一定的效率保证,要符合一定的音乐审美的需要,音乐它的本身是科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

二胡演奏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实践、不断地总结,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艺术素质的舞台,悠美动听的乐声令人陶醉,当所有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在演奏中,用心去控制音调、节奏、旋律的抑扬顿挫。二胡演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实践活动,它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建立立体音乐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大有益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孩子们总是试图找出它的旋律来记住它、感受它。二胡演奏的学习使学生更直观地见到了旋律的流动方向,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技能,在二胡演奏中表现音乐,不断地获得表现音乐的乐趣,接受完美的滋润与熏陶,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演奏水平、音乐素质不断提高。这样便能更快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教育的本体目标是音乐感受、理解、表现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感受美、欣赏美和认识美来发展创造美的能力。而二胡演奏教学形式则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知道,二胡演奏教学的本质是教儿童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的。二胡演奏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演奏。二胡演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不能局限于只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用二胡来共同感受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

二胡演奏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意义极其重大,音乐的本身是科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通过这一教学教师应积极实践,不断总结,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展示艺术素质的舞台。如何加强二胡演奏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我们今后工作演奏教学进入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让我们所教的学生能够鉴赏艺术,拥有绚丽多彩的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昆丽 《中华民族器乐鉴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1日第1版

[2]李乡状 《二胡演奏与指导》 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3]《乐器》,主编,王志艳,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4]王建民 陈春园 《琴思弦韵》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1版

[5]《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解读》(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三次印刷

[6] 詹姆士.L.穆塞尔和梅贝尔格联合出版 《中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学》

[7]2003年第3期《中小学音乐教育》 [8]2004年第7期《中小学音乐教育》

6.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六

摘要: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飞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关键词:器乐教学

奖励

精选

兴趣

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学校组织少数学生学习器乐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了比赛。

2、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现在要求

乐器进课堂,每位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3、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治情操,美化心灵。

二、器乐教学乐曲的选择

任何器乐教学,都是通过一定乐曲的练习进行的。而小学器乐教学乐曲教材的选择受到乐器品种的约束,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大型经典曲目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该乐曲主奏乐器学生不能掌握,或由于长度和难度等原因,它们无法直接进入器乐教学课堂,而且还要尽可能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练习曲的出现,所以应该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与乐曲作为练习教材,最好是我们音乐课里面学过的歌曲。

站在学生的心理来看,乐曲的美感与他们的表现欲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低劣的乐曲则会磨灭学生的表演兴趣。因此,在器乐教学中,选择既适合学生器乐,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为了拓宽学生的器乐曲目和加强操作实践,器乐教学还应该和唱歌结合起来。学生在唱歌教学中所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他们通过学习演唱后,不仅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而且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现也都能了解和掌握。在这种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乐器器乐出来,既可以为大家伴奏,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独奏,是提高学生器乐兴趣和发掘优秀器乐曲目的有效方法。

三.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例如在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当前,有些学校给学生使用的乐器制作粗糙,发音不准,不仅没有美感可言,而且成为学生音乐耳朵的杀手,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音乐论文《让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飞翔》 器乐教学的乐器品种应该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乐器,都可以

选择一些进行学习。例如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等,都是既经济又适用的乐种。就小学音乐课的器乐教学来说,仍然存在一个合理选择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家庭经济的情况,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奏。易教易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分别在音乐课中引入竖笛和口风琴,因为这些携带方便,经济实惠,考虑到学生的购买能力,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以达到乐器的普及。

在我们的器乐课堂中,学生们有时候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就应该适时的调节一下运用各种简易乐器辅助教学,便于直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那么这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打击乐器。因为它有强烈的节奏感,丰富的表现手段为广大师生所喜爱。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击乐器实为功不可没。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以较高的热情投入高学习中去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嘴与手的协调性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四.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

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归纳了一下几点:

1、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2、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3、器乐合奏指导法:由于器乐教学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形式进行的,因此器乐练习和器乐的形式应该以齐奏、合奏为主。这些器乐形式虽然不能像个别教学那样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是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4、器乐演示法: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当然,器乐课堂教学也并不排斥少数有兴趣爱好专长学生的能力发挥,如安排他们领奏、休息时请他们独奏表演等,既满足了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也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观摩的机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呢走上舞台,通过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器乐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

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5、器乐趣味游戏法:心理的实验表明: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不稳定,有趣的东西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在教学中想法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这种方法是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

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从中获益。五.建立多种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当学生在器乐演奏方面有点成效的时候我们应该建立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

1、摘星制:共设五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摘星。一星要求学生能视唱二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二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易的练习曲;二星要求能视唱三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三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单的练习曲,一首简单的乐曲;三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四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二首稍复杂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二首稍复杂的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和一首稍复杂的乐曲,能为一首简单的乐谱注上正确的指法,并能演奏前八小节;五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三首稍复杂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三首稍复杂的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和二首稍复杂的乐曲,能为一首简单的乐谱注上正确的指法,并能演奏前八小节,能为一首的简单的儿歌谱曲。

2、奖励制:在课堂教学中为激励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设立了各种奖励制度。如设立各组争旗台,每堂课中评出表现最突出的三组

奖励一面小红旗,积累至5面小红旗可换取相应的奖品;设立每月艺术之星,每个月各班根据器乐课中学生表现情况评出2-3名,以示激励;设立最佳“小助手”,每月根据“小助手”们在课堂上的协助表现,各年级段评出3-5名;设立特长生,每学期根据学生摘星的情况,全校评出30名。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辅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演奏家、音乐家。因此,不管学生会民族的吹打乐还是会拉弦弹拔乐,不管学生会西洋的吹奏乐还是会弓弦打击乐,只要能辅助教学,为教学提供有利的服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应该加强。这不仅能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为课堂音乐艺术形象的塑造增添更亮丽的光环,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7.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氛围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游戏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明确了趣味性教学的理念,实现了学生快乐地参与。把游戏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更能以游戏轻松的形式、活泼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使得学生带着饱满的激情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在游戏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2.缓和紧张的课堂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现阶段,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较为繁重,学习的压力较大,应用游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在有效的音乐课学习时间内放松紧张的神经,更好地提升其教学的效果。

3.通过竞争性游戏吸引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理解

竞争性也是游戏教学的一个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有针对性地使用。通常来讲,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恰当的竞争性游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形成探究音乐知识的动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应用和分析

1.在音乐课中,可以通过有趣的智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整个游戏教学的特征就是趣味性,这也恰是小学生现阶段的成长心理状态。一般来说,有趣的游戏对小学生都比较有吸引力,会直接产生一种倾向意识,逐渐地变成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相结合,通过展开有趣的游戏,小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创造娱乐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学生的主动性也随之有所提高,进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得到加强。

2.通过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加入音乐活动中

游戏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活动性,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活动性的游戏对学生不会有多大帮助。在游戏中,需要灵活运用身体的各个器官,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使他们展现自己的特长。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五课中的一首歌《在农场里》,作词者就充分让学生扮演了各种不同的小动物,有猪、鸡、鸭子等,在扮演的同时还唱着该动物的歌曲,让学生不仅能尽情地表演,还能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对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使音乐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三、应用音乐游戏的有效方法

1.应用情景再现进行游戏教学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在各学校及各班级所讲授的教学内容通常都是选取具有现实情景的题材,其题材主要是利用情景再现法进行游戏教学,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知识,并且让学生对音乐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中的《祝你快乐》时,首先是聆听其乐曲,并且设问: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之后再细听乐曲,让学生合着乐曲轻轻地拍手或是敲击打击乐,在听到了音乐变化的时候,可变换另一种形式或是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音乐的时候,可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再次拍击,以示乐曲分段及结构。演奏该乐曲的形式和乐器,指导学生观看材料中的演奏图,进而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在无形中加深了对《祝你快乐》的深入理解。

2.应用音准练习游戏方式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准练习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是学习音阶方面理论知识的基础。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有限,音准的知识偏于理论性,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地克服各种教学困难,引入练习音准为出发点的音乐游戏进行音乐课堂的教学。教师可以将音准知识进行一定的比拟,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解释理论知识,进而有效地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总之,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希望能够有效地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在音乐课堂中适当地融入游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充满激情,提升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彭宪发.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13):127-128.

8.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能够对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行反映,将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儿童的学习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儿童的学习。在游戏中能够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促进儿童感知记忆力的发展。因此,将游戏应用到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升音乐课教学效果,在充分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章在阐述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引入音乐游戏。

一、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符号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视唱歌谱对于孩子来讲,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音符看似简单,但孩在子掌握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音乐游戏在视唱歌谱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歌名引导学生联想到游戏,将写满音符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让他们围成圈来找自己的好朋友,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再回到课本乐谱教学,学生就会更好地吸收课本知识。

2.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在音乐游戏中每名学生都会成为音乐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通过自主化参与提升音乐学习效果。同时,在音乐游戏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一年级学生由于认识的字不多,在音乐歌词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采取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歌词内容。比如以人民 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五课《火车开啦》学习时,教师可以应用“开火车”游戏,让学生将小凳子摆成一列火车,让学生分别坐在上面,之后找一名学生扮演货车司机,其他学生扮演乘客。在角色安排好之后,教师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开起来的喀嚓、喀嚓的声音,之后教师说出“喀嚓、喀嚓、火车开了”这句歌词内容。紧接着提问:“谁开着火车?要带我们去哪里?”在提问之后向学生抛出歌词“火车司机,开着火车,喀嚓、喀嚓、咔喀嚓、喀嚓向前奔跑。”经过反复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记住了这句歌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再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的歌曲《母鸡叫咯咯》,这首歌曲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歌曲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生动的模仿了母鸡生蛋时的啼叫声,非常形象和有趣。歌曲只用了dol、re、mi、fa、sol、la六个音,易唱易记,是一首能让学生喜爱的外国民歌。歌曲的重难点在几个“叫咯咯”的音准,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动作手势表示音的高低的方法,让学生唱准这个几个音,学生一边用身体做动作,一边用心感受音的高低变化,学生体会到这种变化之后很自然的就能把音唱准确。具体在做得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个示范,比如歌曲第一句:

3 3 3 3 ︱3 5 5 ︱2 4 4︱3 5 5︱

母鸡母鸡 叫咯咯!叫咯咯!叫咯咯!

老师用手势表现出每个音的高低不同,特别是2 4 4和3 5 5这两句的高低变化。后面的,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高的变化,自己创编出合适的动作。这样学生就会在游戏动作中逐渐掌握音高的概念。

2.在音乐游戏中融入音乐德育教育内容

音乐游戏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为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能够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应用美妙的音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启迪学生的情操。比如在《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自己的讲述,之后根据音乐中所展示的作品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的是什么仪式?同学们参加升旗仪式之后有什么感受?”之后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国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国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在学习完歌曲之后,教师提问学生还能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国旗的热爱,这个时候会想出动作创作编写、歌曲伴奏等方式,在音乐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恩。

3.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能够促进学生个人情感、个性品质的提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感教育。比如在《好朋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手拉手、让我们一起走”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拍手唱歌乐呵呵》的歌曲音乐中,自己制作音乐卡片给好朋友。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音乐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对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领悟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音乐游戏的选择和应用要和音乐教育统一,不能在音乐游戏中只注重玩乐,要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贾蓉静.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彭宪发. 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北方音乐,2014,13:127-128.

[3]周颖怡.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探究[J]. 成功(教育),2013,05:113.

9.小学音乐欣赏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九

小学音乐欣赏中“体验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伴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学理论研究日益深入。研究音乐教学模式也随之受到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是在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有可操作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框架。体验教学模式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模式之一,它也是小学阶段进行欣赏课教学必须采取的模式之一。它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重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即: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安排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主动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纽带。音乐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里,师生地位平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会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被抹杀。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活动、以何种方式参与活动、如何有效的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组织。总而言之,课堂的驾驭者还是应该由教师担当。音乐教师如何构建体验教学模式,成功的运用这种模式驾驭课堂呢?

模型说明:所谓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对同一歌曲或同一主题(题材、写法、对象„„)等相关材料进行感受鉴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能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从而超越文本,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情感深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 所选课例:《音乐作品风格赏析》、《国旗国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学生的体验性活动也就受到了限制,这样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也就得不到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国粹──京剧时,由于学生听的少、见的少,所以,他们对京剧相关知识了解并不多,于是我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京剧知识知多少”的擂台赛,同学们纷纷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教师同进也在网站在开了一个BBS,供学生协作讨论和与外界交流。就这样一节本十分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接触京剧、体验京剧,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提供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获得情感深入体验,首先要聆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远胜于一般媒体对其影响,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力量,获得艺术审美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聆听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听,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声情并茂的解说,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

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性格内项,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由此,情感深入可分为三步进行:引导聆听歌曲→引领体态律动→引发情感歌唱。

二、情感外化,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造美

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例如:我在导入《森林小卫士》一课时,采用的是故事激趣法,告诉学生我参加了森林音乐会,当了回主持人,并且听到了小动物们婉转动听的歌声。此时,教师可以随机演唱几小段。如:两只老虎、我的小绵羊、两只小象、一个师傅仨徒弟等等。老师还看到了小动物们所跳的优美地舞蹈,此时,教师也可以跳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天鹅、兔跳、象走等等。做过这些之后,再询问学生觉不觉得自己没有看到是一种可惜!学生肯定答可惜,这样在学生觉得遗憾的同时,调足他们的胃口,再出示图画,达到了最佳的导入效果。

再如: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进行了课前聆听: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课前聆听曲老师准备了一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请同学们用心聆听,说出歌名,以及歌曲所歌唱的内容。(教师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学生自由回答后。我说:同学们说得非常的好。是啊!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举国上下一片繁荣,我们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知道家乡的变化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我有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家乡如今年年大丰收,青山一座挨着一座,粮囤一个挨着一个,从远处看分不清哪里是青山,哪里是粮囤。一片丰收的景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如今家乡山连山》

在音乐课堂上构建体验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的模式,创造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主导”与“主体”有机统一在教学活动之中,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音乐体验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音乐的目的。

附:《国旗 国歌》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走进国旗

师:今天的音乐课,宋老师先请大家观赏一段播放在CCTY—1的公益广告。观看后请同学们回答这则公益广中所说的“同升一面旗”指的是什么?“共爱一个家”指的又是什么?

教师播放《同升一面旗 共爱一个家》的公益广告。学生观看并回答。

同升一面旗:指的是“五星红旗”共爱一个家:指的是“祖国”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的好,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伟大的祖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中华大地的上每天升起的都是同一面旗帜,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高呼出她的名字:—师生齐呼:五星红旗!

师: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共同来聆听一首歌曲《五星红旗》 教师播放歌曲。

师:听了这首旋律优美,情绪激昂的歌曲,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说你想对国旗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那你们对国旗了解多少呢? 学生自由回答。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国旗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来具体地了解一下国旗吧!教师播放Flash国旗资料片。

师:通过刚才资料片的播放,让我们对国旗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知识再来聆听一遍《五星红旗》这首歌曲吧!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

师:我们又聆听了一遍这首歌曲,相信此时同学们的心情一定有了微妙的变化,对国旗的感情又一次得到了升华。那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过歌唱国旗的歌曲吗?你听过歌唱国旗的歌曲吗?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齐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演唱孙楠《红旗飘飘》的片段。

走进国歌

过渡:在刚才的演唱中,同学们都把自己对国旗的情感融入到了歌声之中。是啊!五星红旗是我们的骄傲;五星红旗是我们的自豪,我们应该让您永远高高飘扬。

师:同学们想一下,其实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就会听到伴随她升起时的那首熟悉的歌曲,让我们共同说出她的名字好吗?

师生齐呼“国歌”。

师:是啊!国旗、国歌就像姐妹、兄弟一样,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我们了解了国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国歌。首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共同唱响这首熟悉的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的歌曲。教师播放录音,师生齐唱《国歌》。

师:好,请坐。重温了这段熟悉的旋律后,谁能告诉老师,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也可以看出大家对国歌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段国歌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国歌。

教师播放国歌资料片。

师:同学们,在《国歌》这首歌中,有一句是唤醒我们中国人奋起斗争,争取解放和自由的呐喊,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学生回答。

师:这一句旋律上采用了上行级进的形式,唱起来非常的有气势,你能有感情地将这句演唱出来吗?

教师伴奏,学生试唱。

师:很好,下面让我们一齐把这句演唱一遍。

师:在《国歌》中,还有一句能够表现出我们中国人民拼搏、勇敢和顽强的精神,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学生回答。

师:在这句中的“三连音”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要用“三连音”呢?学生回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示了我们中国人民争取胜利的决心和意志。)

师:同学们,国歌的诞生震撼了中国人民的心,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接下来我们就来观看一个在网络上制作精美的FLASH动画,看国歌是怎样激励中国人民前进的。教师播放FLASH动画。

师:动画观看完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崇敬的心情再来演唱一遍这首震撼人心的歌,鼓舞斗志的歌,冲锋陷阵的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歌吧!

师:这遍演唱,同学们感情非常的充沛,能够将国歌的演唱情绪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师:同学们,其实升国旗、奏国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你们知道都什么时候升国旗或是奏国歌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不过还有些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大家不知道,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都什么时候升国旗、奏国歌。

教师播放Flash资料。

师:同学们国旗、国歌是我们祖国的象征,为了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让我们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献给那些革命先烈们。

师:全体起立:敬礼,礼毕。

师:同学们,其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也有一些人为了国旗每日的升起而不厌其烦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一件单调的事情,他们就是每天在天安门前升旗的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来了解一下和平年代的无名英雄们。教师播放资料。

师:在前面同学们说过了,我们亲身体验升国旗、奏国歌是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那下面我们就来再次感受一下升旗仪式的庄严吧!

教师播放多媒体 课堂总结

师:随着升旗仪式的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也接近了尾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国旗的更多知识;国歌的更多知识;怎样能够将国歌演唱得更好;国歌的历史;知道了国旗护卫队的辛苦;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

师:看来,同学们在这节课上都是收获颇多的,是啊,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那就让我们从热爱国旗、国歌做起吧!最后,宋老师就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世界的东方,让《国歌》的旋律唱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和着《歌唱祖国》嘹亮的歌声走出教室,祝福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走出教室。

三、模式讨论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一个主要目标。体验式音乐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的这种需要。以欣赏歌曲为中心,多角度去体验和了解歌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0.音乐教学评价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学生发展;课堂效果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十条理念,这些理念是指导音乐教育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音乐的指针,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新课程又要求我们教师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途径开展音乐教学。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评价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课堂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设计音乐教学活动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巧妙地运用评价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1.创设活跃的课堂的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二年級二班的音乐教学中,这个班的学生课堂纪律不是很好。于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小笑脸”的奖励方法,学生对这个评价的方法都很感兴趣,在教师讲解完怎么得到“小笑脸”的方法后,他们安静下来并且很快进入课堂教学的状态,都想得到画“小笑脸”的机会。这时候,教师提出“哪组小朋友问题回答得多,就可以为你们小组完成小笑脸的一笔”,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歌曲的热情也高涨起来,说话的也少了,都认真地学起歌来,得到奖励的小朋友也多了。师生也都从评价中得到了快乐,达到了教学目的。其次注重正确引导,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给学生留有展示的余地,这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才会更浓。因此,课堂上合理有效的评价,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如果有做得好的,要及时进行评价,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有学生做得不好,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帮助这位学生纠正。

二、实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1.丰富的评价性语言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主要靠我们用语言展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因此,语言的艺术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的艺术性语言能使音乐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丰富的评价语言,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情绪。在新课程标准下有些简单的词语如,“很好!”“对了!”“正确”等这些评价性的语言只不过是一种表面化的,已经无法打动孩子。但是如果将这些评价性的语言增加一点具体的词汇放入其中,那语言就不大一样了,如“你的声音真动听!”“你的表情真丰富!”“你的进步可真大!”……这些评价性的语言都有具体的内容,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学习会更加努力。作为音乐教师,还可以尝试采用体态语言评价的方式,如:教师期待的目光、轻轻地点头、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等都会让孩子们充满自信。

2.多样的评价形式

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自评和互评是学生遇到的最多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是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与比较,使学生对自己的音乐活动不断反思,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教师要经常性地问他们: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让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有个回顾和反思,并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互评:孩子们之间的相互评价往往会激发出孩子们无穷的学习动力,从别人的长处中得到学习,将自己的优点展示给别人。所以通过互评,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相互之间的评价、探讨,让他们中间产生相互交流、相互表达的机会。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因此,要让低年级孩子对音乐课堂感兴趣,就要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让评价真正激活课堂,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只要每一位教师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就能让评价成为促使学生进步的动力。当然,在这之中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理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11.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一

一、以情景体验教学的应用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所学的知识通过机械的灌输来实现,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非常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更为敏感,而那些枯燥的事情则很难调动起其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上述教学方式是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长期存在,不仅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音乐学习潜力的挖掘也是极其不利的。而情景体验式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情景体验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情景来开展学习活动, 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充满生气,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有效激发出来, 会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以情景的创设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音乐的美不仅体现在音乐作品自身的美上, 还体现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之美,因此,音乐学习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技能的学习上, 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优美的音乐中体验作品的内在情感,只有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才是全面的音乐教学,学生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也只有这样的音乐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双管齐下, 既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 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感情。 例如:教师在讲《 动物说话》 这一课时,要尽量让学生进入音乐作品的角色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中不同小动物通过声音所表达出的丰富情感,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可以先让学生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要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前对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声音的单独训练,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演唱表演,让学生在扮演不同小动物的演唱中感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轻松而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越来越浓,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沉浸体验,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体验不同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内在含义,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深入感知与体验,教师要学会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沉浸体验,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 保护小羊》 这课时,就可以根据这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对小山羊的可爱与无助的特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进行渲染,小学生虽然没有那么多的阅历,但是对于弱者的同情、对于正义的追求还是存在的,通过教师生动的教学,学生对于小山羊也会充满爱心。 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情感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对小山羊充满了怜爱之心,与此同时,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感悟也自然变得更加丰富了。

四、开展创编体验,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还不具备创编一个较为成熟的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 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创编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作品创编体验中,学生也会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这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也会对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开展以“ 生活中的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创编活动,在活动开展前,向学生布置一些资料收集的任务,让学生学会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创编的声音,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实施。

12.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二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它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相对于其他的多媒体而言,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组成结构“情景化”。

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有以下几点:

一、微课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运用

在平时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来辅助教学,但是有时候会弄巧成拙,没有达到到预定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音乐游戏规则讲解不到位或者是学生理解不透,这样教学效果估计就会很一般。例如:学生在认识1、2、3、4、5 这五个音符时,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 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这时候有的学生不理解。这个时候如果穿插播放一个介绍音乐游戏的微课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微课,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享受了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二、微课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问题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领域,课中,教师一般会安排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教师将组织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甚至欣赏、演唱等活动,但是往往有时候学生的演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高音示范不到位,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来弥补了教学的缺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可以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利用微课,也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三、微课在节奏练习教学中的运用

借助微课,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他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许多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需要单独摘出其中节奏单独练习,经过节奏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节奏,但是还有有个别同学没有唱准节奏,经常感觉费了很长时间效果还是不理想的状态,这些难点节奏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难点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的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又可以从中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四、微课在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及兴趣。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乐器进课堂”这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为学生美好人生打基础而进行的大胆尝试乐器演奏的教学扩大了音乐的表现力,改变了音乐教学的面貌。乐器演奏的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堂乐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最感苦恼的是教师示范很到位,由于班级学生多,看不清楚指法,手型,分个讲解慢,到了学生演奏的时候就变成了对牛弹琴,而运用微课进行演奏教学则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的指法、手型与乐器结合到一起,弥补了学生的“演奏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演奏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课堂乐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甚至老师还没有教授的课程,他们已经能用准确地演奏出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总之,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并举,提供的现象直观、清晰、生动,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学生信息的接受量,有效促进学生在理解歌曲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鉴赏能力等方面的迅速提高。

13.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三

摘要:“层次性体验”是帮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以及实践,并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的特点,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体验。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利用不同层次的体验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主要探究“层次性”体验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层次性体验 互动交流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层次性体验”这一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层次性体验”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的体验为前提,通过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实践探究的欲望,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一、“层次性体验”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除了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数学思维模式与方法之外,还应该加强学生数学实践经验的培养与锻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体验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探索、体会和经历等动词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并基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层次性体验”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并进行有梯度的层次性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层次性体验”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实现

(一)增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深刻了解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数学知识,并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互动体验教学。例如在学习同分母加减法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运用能力。设置情景,假设有一个大蛋糕,将其平均分为八份,随机提问两名学生,问其想要分得几份蛋糕,其中一名同学说要两块,另一名同学说要四块。然后把已经分出去的蛋糕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并向同学们提问:两个同学一共得到蛋糕的数量,同学们很快算出28+48=68,也就是两人共得到68的蛋糕。通过例子,导出同分母加法的运算规则,同分母分数相加是,分母保持不变,只有分子相加。但是68的分子分母具有公因数,所以需要化简为最简分数,也就是34.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计算两位同学获得蛋糕数量的差值,最终得出28,化简为14,由此可得出,两个分数相减,分母相同时,只需要将分子相减,分母不变。通过互动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内容。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层次性体验”这一体验式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探究式的体验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在探究式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思考,增强学生的自我操作能力,培养其合作交流意识,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结构。自主探究的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包括的内在规律与本质,并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小学数学主要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探究式体验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内容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式,分析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联系。为保证探究结果的精确性,引导学生多次探究。学生利用圆规,以不同的半径画圆,然后裁剪测量圆的周长。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得出半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得出周长大概是半径的6.18倍,利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并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W生的积极性。探究式体验教育是层次性体验中最重要的方法。

(三)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层次性体验”中的感知体验要求教师能够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搜集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感知性体验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升学生对学习的性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不够全面,导致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难以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利用不同规格的地板砖铺设地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能够归纳与总结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有效的反馈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课程时,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能够利用比例尺作图,并能够准确地描述方向。课程结束时,安排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一个合理的生活区,包括医院、餐馆和超市等公共场所,并以住宅为中心,准确描述出其他场所的方位。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在画图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应用式体验教学方式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师能够改变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层次性体验”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感知、探究、应用以及互动式体验,能够以递进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层次性体验”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发挥“层次性体验”的优势。

参考文献:

14.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四

一、建构性教学策略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 产生有效教学的关键不是一些固定的方法和技术, 而是教师头脑中内隐着的认知框架, 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许多复杂多变的情景, 如何理解这些情景并作出相应的教学决策, 对教学效果起着主要作用。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时, 第一步要进行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是教学策略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依据目标体现其思想与理念, 依据内容选择具体方法;第三步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安排;第四步是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设想, 包括材料、器材和视觉媒体等;第五步是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学或学习展开的时间序列;第六步是学习评价设想, 这是依据目标的效果判断的。在整个流程中, 每当选定了一种教学策略, 其教学的思想就自然而然地渗透于其中, 因为每种教学策略都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要谈教学策略, 就要谈到教学方法, 因为教学策略指导着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灵活运用上, 即具体到实际应用中, 是最终体现在和应用于方法上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而教学策略在施行过程中也是一些具体的手段和技巧, 是对教学方法的应用, 是产生于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理性思考之上的, 具有计谋的色彩, 是对有效教学方法的概括和推断, 具有实践特点和创造性。叶宝生学者依据小学科学教育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 提出与之对应的“建构性教学策略”“探究性教学策略”和“表现性教学策略”。

建构性教学策略是指营造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材料,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在与教师和教学情景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学习, 进而建构起关于科学世界的理解, 获得科学知识及其意义。这种教学策略关注过程、利用过程, 重在科学概念的获得和科学规律的理解, 但也融入探究因素。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以下以首师大版小学科学第四册《果实的结构》为例进行分析。

1.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解剖果实的技能;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辨别植物的果实, 培养探究植物果实的兴趣, 体会到只有细致科学地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 教学策略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由于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 初步学会解剖果实的技能, 前者属于科学概念的获得, 后者属于技能和方法的习得, 而后者是为了服务于前者, 更好地更精确地认识前者。依据建构性教学策略, 同时融入探究性过程, 来展开教学设计。据此, 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层面: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和观察、实验的技术方法。选定了建构性教学策略, 教学的思路和理念也就渗透其中了。 (1) 准备10种典型植物的器官, 让小学生在前概念的基础上,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从辨认果实的活动入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探究氛围, 在学生主动地参与的过程中, 层层递进地引导, 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建构对果实的认识。 (2) 通过代表发言、小组讨论、交流评价, 调动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 达到三维目标。

3. 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在确定教学策略和选择教学方法后, 由于解剖果实的实验需要分工协作,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4.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设想

在结合教学资源的情况下, 选择的演示媒体: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学习材料:10种植物器官、解剖工具、记录单、方形盘。选定了教学媒体后, 就需要运用设想, 利用演示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和利用学习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和探究性学习。

5. 教学程序的设计

基于建构性教学策略, 选定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与设想后, 确定教学展开的时间序列。大致的过程是:课前准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提出方案→实验探究→建构知识→演绎应用→转变前概念→课外延伸。根据“建构性教学策略”设计如下。

课前教师准备:通过课前提问和访谈诊断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 并给每组准备10种典型的植物器官和相应的解剖工具;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等设备;每人一张记录单。

创设问题情境:准备10种典型植物的器官,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辨认果实。

小组讨论:以什么作为判断果实的依据呢?学生会说出他们前概念中鉴定果实的依据, 可能也有些学生运用证伪的思想, 针对其他学生的回答进行辩驳。教师将学生的判断依据展现在板书上,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的同时, 还与后面的课程相呼应, 有助于概念的积极建构。教师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同学们提出这么多判断果实的依据, 到底哪个是科学的判断依据呢?到底哪些是果实呢?通过什么方法知道果实的结构呢?”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考。

提出方案:打开果实, 观察内部构造。

实验探究:首先介绍切果实的工具、切法。在示范操作的同时, 说明使用工具的安全性、规范性。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剖公认的三种果实, 探究其构成, 并将观察结果画在课前发的记录单上。让学生在亲历科学的过程中, 主动建构起对果实结构的深层次理解。

建构知识:由以上的环节引出学生对果实共同特征的思考, 使他们在更高层次上建构自己对果实结构的理解。

演绎应用:在学生刚刚建立的对于果实新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用简单枚举的不完全归纳对果实的结构的概念进行演绎, 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加深对其他类果实结构的判断。

转变前概念:讲到这里, 教师可以回应板书上学生前概念中判断果实的依据, 再一一剔除不合理的依据, 以对学生的前概念中的错误进行修正, 巩固正确的概念。

课外延伸:看课后小资料, 回答种子和果皮的作用, 在此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强调了果实这种精密结构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求知欲望。

6. 学习评价设想

教学目标是学习评价的依据, 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作出学习评价的设想, 是有利于督促和反思教学设计的, 是完善教学设计的一个过程。

三、建构性教学策略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

整个教学程序设计, 都是基于建构性教学策略来展开的。我在课前准备中通过提问访谈的方法诊断学生的前概念, 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10种植物器官, 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教育情境中, 主动地参与学习, 进而构建起对果实的初步认识。另外, 通过课前对学生前概念的诊断, 了解到学生对“无花果”的认识错误, 因而在课堂上, 鼓励同学提出质疑、辩论, 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进而转变其认识。还有, 我在设计中给予学生个人充分的时间思考, 再进行小组讨论, 提出实验方案, 观察记录描绘果实的组成, 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内, 最大限度、最有效地构建其认识。还有不断地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连贯完整的教学环节, 层层推进, 肯定学生的回答和推论。例如, 可以从教师提出的“怎么知道这三个里面有种子?”到学生的“打开果实观察内部构造”再到学生的“依次看是否有种子、果皮、果肉”这个环节的设计中, 就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情境, 使学生学会参与, 推动教学的有序进行。将学生描绘的果实内部的结构图投影在屏幕上, 增强其成就感, 逐步地构建学生关于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科学认识, 获得科学知识。

上一篇:11级国际班英语演讲稿下一篇:《母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