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古诗

2024-09-03

鄂教版小学古诗(精选9篇)

1.鄂教版小学古诗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2、能借助注释、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的知识。

一、导入:

二、自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自读全诗,整体感知。读《江村即事》有什么感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诗,提出疑问。

三、细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1、《江村即事》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又是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卢纶的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

堪:可以,能够。

纵然:即事。

3、理解全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但“不系船”却似乎有违常理。然而,在诗人笔下,在这首诗中,恰恰正是这似乎有违常理的“不系船”成为艺术构思的独特之处,并以此贯穿全诗。既然“不系船”,则“正堪眠”当然就睡在船中了,以下即由此展开推想。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风吹走,那也没关系,最多只会飘到那芦花掩映的浅水之间。通过如此推想,则不仅使闲适的心情更为轻松,而且间接地描绘出江村幽静曲折的水景。正因这样的幽静的水景,才造成诗人如此闲适的心境。因此,诗的表面虽属抒情,但深层却实为写景,情景互为因果,互相交融,蕴蓄着浓浓的诗味。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诗意。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板书设计:

不系船正堪眠悠闲地生活 江村即事

纵然只在宁静优美的景色 教学反思:

2.鄂教版小学古诗 篇二

正是对教材这样的编排特点没有充分认识,所以刚任教科学学科的教师会有点摸不着头脑,无处下手,既不知道该怎么教,也不知道教些什么。这就需要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弄清教材体系,体会编者意图,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逐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一、由表及里,基于生活开展教学

基于生活开展教学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引入课堂,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有所发现,能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或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达到服务生活、优化生活的目的。

《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一课介绍的是滑轮的应用,学生如果平时在生活中观察过滑轮或使用过滑轮,学起来问题不大,如果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建议提前让学生观察、体验后进行教学。教学时可以由单一滑轮的运用过渡到滑轮组的应用,从“方向”和“是否省力”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明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滑轮和使用滑轮组的意义,体会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本节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作业,试着设计一款能使窗帘自动闭合、打开的机械,可以先画出图纸,再动手做一做。

《风力发电》这一课,教师从风车讲起,使学生了解风车的构造、基本原理,会做一个风车,这些是学生认识水力发电的前提。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到风车,但不少学生为了制作一个精美、转速快的风车,会上网查找其制作方法。通过查阅,学生发现,很多风车在制作款式、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等方面跟传统风车相比都有很大的突破。笔者在教学时对学生制作的风车进行两个层次的奖励:一是最佳创意奖;二是最佳转速奖。一方面鼓励学生创新风车样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对风车的性能进行优化。学生能够在优化的过程中,对影响风车转速快慢的因素自动习得和生成。

《云的观测》一课,学生通过实际观察、阅读谚语,深化对云的认识,能根据所学知识对云的分类和云量进行判断,懂得欣赏美丽的云,感受观察云的乐趣,从朗朗上口的谚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正式上课时,了解了云的基本知识之后,学生到室外再次进行观察。当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大部分学生观察后认为天空中云的形状类似于水中的波浪,应属于波状云,在理论上波状云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波动所造成的,可以继续分类,课后,学生能根据形状大致进行区分了。

只有经过观察、讨论、思考,才能深化对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这种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是难能可贵的,它丰富了教学的过程,提升了学习兴趣,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二、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推进教学

手写教案是蓝本,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估计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设计的,备课过程中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中的应对策略也会相应产生。但教师心中还要有一篇能流动的教案,根据水流的方向调整航向,顺势而为,以最合适的角度转弯,达到理想的彼岸。

《降落伞》一课,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学生先回顾生活中对降落伞的认识,可以是真实的接触,也可以是想象的驰骋,接着做一个降落伞,最后对所做的降落伞进行研究,发现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实际教学时,提到降落伞,学生纷纷议论开来,有的说:“我做过,从楼上扔下来,半天才落地。”有的说:“我还跟人比过赛呢!”有的说:“过年烟花里面的降落伞,太小,很快就落下来了。”有的说:“我只看见过电视上的降落伞,还没自己做过呢。”学生对降落伞有一定的认识,对制作降落伞的材料及步骤方面的问题也不太大,笔者鼓励学生选用尽可能多的可行性材料进行制作。又用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对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对比实验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一是伞面的大小;二是伞面的材料;三是离地面的高度;四是伞绳的长短;五是悬挂物的重量。找出这些因素之后,选择其中一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每人自制两个降落伞,在几人或二十几人不等的小组内研究,目的是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使研究结果由个案到规律,更有说服力。

根据制作要求,在组内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做的降落伞进行改进,推选组内有代表性的降落伞到课堂上展示,让其他研究小组的学生通过现场观摩有新的发现。在热烈的气氛中,一轮学生粉墨登场,他们分别站在教室的6个不同位置,手里拿着为研究不同因素而制作的两个降落伞站定,随着同学的指令,松开手中的降落伞,让它们自由下落,一组、二组、三组……随着学生的展示,发现不论用报纸、塑料袋、布,还是皱纹纸做成的降落伞,都会产生相同的实验效果,有力地印证了学生先前小组研究时得出的结论。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此前没有研究过的因素做新一轮实验,学生有了经验,做起来更顺手,研究也变得更有实际意义了。

教学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课堂结构,基于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基于教师深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惟有耐心、用心、细心才是达成的唯一途径。

三、由繁到简,多种形式丰富教学

鄂教版科学教材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章节内容看似简单,实则要讲透彻十分不易。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可发现教材的这种设计形式能给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更利于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可以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对教材的授课顺序、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调整,以便达到最优的效果。

《车的运动》一课,学生在演示小车运动的过程中,学会从几个方面描述车的运动情况,在观察中发现现象,总结规律,体会观察的乐趣。接下来,让几位学生准备一下,用模拟演示的方法更能体现本课的价值。学生模拟汽车本身,从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开始出发,沿途可以改变行驶方向,最后停下的位置即为终点,其他同学观察后对“模拟汽车”的运动进行描述。这一训练过程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会更高,对观察和描述的要求更高。由于有相关的经验,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给予评价,其他同学可以从描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进行补充或纠正,在轻松的观察、讨论活动中总结出运动物体的三要素。

《可爱的蚕宝宝》一课,学生通过动手养蚕、观察、记录等方法对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蚕的咀嚼式口器太小,学生始终难以观察清楚,需要借助放大的图片来了解。蚕蜕皮的过程,由于时间较长或发生在学生不易观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没有观察过这个过程,通过观察蚕蜕皮的视频就成为一个很好的途径,既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观察,又可以加深记忆。

教师能用简单易行、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科学教学,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既表现在对课堂结构的创新上,也表现在对教材处理的创新上,更表现在对知识获取形式的创新上,学生在这种创新模式的培养下能更深入地学习科学。

四、培养习惯,课外探究深化教学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一方面是为了将来工作的需要,简言之,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学;另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需要,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以致用不仅仅要求会做几道题目,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的《自由研究》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走出课堂,在家里或室外进行一些科学研究。由于自主性比较强,深受学生欢迎。

《地图》一课,学生通过画学校地图,对地图的三要素一方向、图例、比例尺有初步的了解,学会如何判断方向、确定图例和比例尺,能看懂简单的地图,这时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一—画自己居住地的地图,时机已经成熟。利用周日休息的时间,带着必要的工具——笔、纸、卷尺、望远镜等,与同学一起在家长的陪同下,对自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建筑物进行调查,确定主要的地理事物,测量其大致长度并记录,确定其方位和图例,就可画出居住地周围的地图了。课堂评比主要抓住方向是否正确、图例是否明白、比例是否准确。学生在比、学的过程中,能从别人画的地图中有所发现,还能对自己所画地图进行修改、完善,将知识内化为观图、议图、画图的能力。

画一幅画、办一张手抄报,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画出未来世界、机器人、宇宙飞船的样子,学生会查阅资料,放飞想象,进行创作,将已有世界与未来世界相连,将自己感官获取的信息清楚地表达在纸上,学生获得了欢愉,探究往前推进了一步。

手抄报是集绘画、设计与知识于一体的创作形式。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关于食物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办一张关于食物的手抄报》就应运而生了。手抄报的容量大大超出课本,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将食物的营养和种类细致划分,对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描述得更清楚,有些同学还做起了初中学生才能做的实验“唾液淀粉酶与米饭”的化学反应,还知道用碘酒来检验。这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他们在建构梦想的同时获得了探究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自由研究在生活中能实施,说明学生有能力和条件在课外进行探究,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做好引导、推进,一定能使学生课外探究的习惯延续。

教材为教学带来了方便,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如何用好教材,挖掘内涵,把它的作用最大化,还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并付出不懈的努力。

摘要:教材为教学带来了方便,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但是,要想用好教材,就要挖掘内涵,把它的作用最大化,需要做到由表及里,基于生活开展教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推进教学;由繁到简,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培养习惯,课外探究深化教学。我们要拿出智慧和勇气,为创造好的科学教学而努力。

3.浅析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篇三

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99-01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更是富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中华瑰宝,其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往往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苏教版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古诗资源,其选编非常有特色,涉及多种题材,诗词中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深挚的情感。语文教师教好古诗词,一方面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素材,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分析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引入课堂,贴近诗词表达的内涵,激发学生品读古诗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时,笔者先准备了一组世界各地著名的瀑布图片,采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观赏,并适时提问学生这些瀑布有哪些特点等。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观看和谈论兴趣,笔者接着将教学重点放在有具体文字说明的庐山瀑布图片上,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描写瀑布的,由此顺利地完成课堂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如学习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孟浩然的《春晓》一诗时,教师可以事先搜集鸟叫声、风雨声和花落的动态图,在课堂上一边播放声音,一边让学生猜,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氛围中,再依次播放百鸟齐鸣、夜晚风雨、花朵凋落的图片,从而利用声音和图像完美地呈现整首诗,避免了直入主题带领学生读诗、翻译诗歌的方式而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古代思想家朱熹说过:“读古诗文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诗言简意丰,积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诵读方法,体会出作者通过诗歌渗透的情怀和人生志向。古人创作诗词往往讲究韵律感,遵循严格的诗歌格律、押韵、平仄规律,学生学习古诗时首先要反复诵读,方可感悟诗中的意境之美。教师带领学生朗诵诗词,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感悟诗词的抑扬顿挫和明朗的节奏感,同时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诵读方法,诵读含有悲愤、慷慨等感情色彩的诗歌时应重读诗句,如读《春望》时要字字铿锵;诵读快活、热忱的诗歌时应用轻读,如读《小池》时就应该用轻快的语气诵读。其次,要由字词意义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古诗往往用一个字或词就能表达深刻含义,教学中要紧扣古诗内容,抓住“诗眼”领悟古诗内涵。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点出诗眼为“忆”字,并创造出让学生去“忆”自己亲人的情境,以此来体味诗歌中诗人的真切情感。再次,通过诵读梳理诗中的意象,有利于展现诗歌意境。意境实际上是由不同意象组成的一个想象空间,而意象是寓情于景的具体表现,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王安石的《梅花》一诗塑造了不畏风雪、傲然开放的梅花意象,教师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再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眼中梅花的性格特点,分析梅花这一意象时,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坚持长期诵读,学生培养了语感,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转换体裁消除古诗学习的枯燥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是记叙文式的叙述方式,在教授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将诗歌转换成记叙文,便于读懂和理解记忆诗歌。如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高鼎的《村居》时,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来整理古诗的创作要素,时间是二月天,地点是拂堤,人物是儿童,起因是散学归来早,经过和结果是趁着东风放风筝。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可大胆发挥想象力,续写一个儿童在大自然的草地上放风筝的广阔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变换诗歌的体裁重写古诗内容,一方面可以降低学习古诗的枯燥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古诗意涵,揣摩诗人创作古诗的情深意切。

走进古诗词,学好古诗词,利用古诗词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在苏教版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使用带读和改写古诗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热爱古诗词,热爱我国优秀的文学经典。

4.鄂教版语文七至九年级古诗词 篇四

=================== ===================

《对酒》是清代诗人秋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诗人用夸张手法写到不惜“千金”和“貂裘”去换取宝刀和酒;后两句明确表达了诗人愿意将一腔革命的热血献于祖国,即使是牺牲,这热血洒出去也会如苌弘那样化作碧绿的波涛。全诗充溢着革命的豪情,闪烁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这是其中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 ===================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㈡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㈢如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㈣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㈤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㈥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㈦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㈧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㈨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㈩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⑾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⑿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⒀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⒁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陶渊明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⑶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⑷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⑸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⑹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⑺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⑻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⑼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⑽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⑿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⒀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残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少年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蹍作尘,只有香如故。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惗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有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很,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汉江临朓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临江仙 杨 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城北转头空,青山依 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令白发生。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 游

5.鄂教版小学古诗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你能猜到这首诗写什么?(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那么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快点读一读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2、齐读一、二句:

3、读三、四句,抓住哪些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寻找为什么无处寻?原来,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儿童奔跑、扑蝶……真有情趣,谁来读。

6.小学语文鄂教版四下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读“仞、茁、翱”,学会“冈”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品读重点词句,能从不同的比喻中体会出少年的各种特点,体会少年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精神面貌,并从中受到感染。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感悟诗人从不同角度所赞美的少年的精神风貌。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中描写的事物与少年的联系,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为少年的自豪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课文,理解文中少年所具有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爆竹声中一岁除”,当我们过完令人兴奋的春节和轻松愉快的寒假,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望来上学时,你闻到春的气息了吗?请你用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来描绘春天。

2、这些词和句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呢?(出示“朝气蓬勃、勃勃生机、意气风发”等词卡)

3、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就是春天!朝气蓬勃、勃勃生机、意气风发的春天!今天我们来一起品味现代诗人臧克家的《少年》!像春天一样的少年!(板书:少年)

二、初读课文。

1、快快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属于我们自己的诗!

2、谁能大胆地站起来,准确地读给同学们听?(每节一名同学读,读的时候,老师及时纠正字音)

3、(出示词卡“山冈、万仞高山、刀刃、嫩绿、茁壮、翱翔、猛冲猛撞、英秀)指名读、齐读这些卡片,比较“仞”和“刃”,理解“翱翔”和“茁壮”。翱翔:在空中盘旋地飞。茁壮:(年轻人、孩子、动植物)强壮;健壮。

4、汇报你读懂和不懂的地方。

5、释疑。

三、品读课文。

1、默读全诗,整体感知。

(1)下面,我们再读书,要静心默读。看看作者将少年比作了什么?生默读后回答。(2)太阳、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这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2、重点指导学生读懂第一节。

(1)看着你们灿烂的笑脸,听着你们充满朝气的声音,我仿佛见到一轮红日正冒出山冈,就像诗人写到的那样——(指名读诗的第一节)

(2)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感受呢?

①引导学生从“六七点钟”体会新的一天的来临,充满了幻想,充满,希望。

②用换词的方式将“冒”换成“升”让学生感受“冒”的一种蓬勃向上的力。

③在品析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用生生互评、教师点拨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出少年的朝气蓬勃。

(3)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当你自信地站在镜子面前,你会对自己说——(很有节奏地指名说)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一起读读第一节。

教师小结:老师真羡慕你们!真是“朝气蓬勃”!(4)指导背诵。

5)告知学生,在“少年——”这一句式中,破折号是语气的延续,表达了作者深情的呼唤,感情非常真挚。

四、学习生字。

1、再次认读生字。

2、指名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少年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红彤彤、源泉、嫩绿、茁壮成长、翱翔、英秀、希望、乳汁、撞击、磨损、刀刃、未来。

2、指名读课文。

3、有感情背诵第一小节。

二、小组合作,学习其他部分。

1、带着这种感情,把后面的几节好好读一读。读完后,把你最欣赏的一节读给你的小组伙伴听听,并说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师巡视、倾听、指导)

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

第二节抓“万仞”“源泉…„哗哗”,引导学生从“万仞”的高和“源泉”的生生不息来体会那种奋勇向前的冲劲。

第三节抓“嫩绿”“茁壮”,领略其中蕴涵的勃勃生机。

第四节抓“小鹰…翱翔”,谈谈自己远大的志向。

第五节抓“乳虎”“猛冲猛撞”,感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毫无畏惧和斗志昂扬。

第六节抓“刚磨好的刀刃”,用刀刃的锋利无比来引导学生理解锐气十足的亮光。

3、听着你们的朗读,我的脑海不禁涌现出——(开火车读、齐读词卡:朝气蓬勃、奋勇向前、勃勃生机、志向远大、斗志昂扬、锐气十足)

4、从你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骨子里透出的自信,老师发现——其实,你们就是这充满生命力、气血旺盛、活泼可爱、毫无畏惧,具有进取精神的少年!不信,把诗中的“少年”换成“我

们”,一齐读读看!

5、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你为什么会有自豪感?你在读时想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

6、再次指导朗读。

7、指导生按照板书进行背诵。

三、小结。

好一群“人中的英秀,未来的希望”!难怪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学者都在赞美你们。不仅有臧克家,著名的革命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也这样写道:“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昵?试着说一说,写一写吧!(此时可渗透“语文乐园(一)”中的名言。)

板书设计:

太阳 朝气蓬勃 源泉 奋勇向前

1、少年 小树 勃勃生机 人中的英秀 小鹰 志向远大 未来的希望 乳虎 斗志昂扬 刀刃 锐气十足

作业设计:

一、给下面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源泉(yuān yuán)嫩绿(nèn lèn)翱翔(xánɡ xiánɡ)乳虎(yǔ rǔ)刀刃(rèn lèn)撞开(zhuànɡ zuànɡ)小鹰(yīn yīnɡ)茁壮(zhuó zuó)万仞(rèn rènɡ)

二、照样子,一字组多词。磨:(磨灭)(磨练)(磨难)(磨刀)望:()()()()源:()()()()英:()()()()秀:()()()()

三、按原文填空。

少年——像 的太阳,红彤彤。少年——像万仞高山的,哗哗。少年——是人中的,未来的

课后反思:

2、小松树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会认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体会“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难点:

扣住关键词句读懂小松树能长成这片森林中最高一棵树的原因,感悟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一、唱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松树》,学生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小松树的成长过程将课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幼小的小松树渴望长高。第二部分:(3-6):“长高了许多”的小松树所看到的美景。第三部分:(7-10):一两年后,小松树看到了更广的天空,更远的森林。第四部分:(11):小松树明白了“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道理。

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内容。

4、练习复述课文。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2、交流学习心得。

3、练习书写生字。

四、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知道了什么?

2、感情练读,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刚剐长出的小松树是那么——(生:嫩),那么——(生:矮),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他——(生:高得多),他巴不得——(生:一下就长高),了解龙骨草的——(生:后面有什么)。

2、有感情地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读中品味。

1、自由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与刚长出时相比,小松树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1)小松树的样子变了,越长越高。(相机朗读有关内容)(2)小松树看到的景物变了,他看得越来越远。

①“现在他看到了苍翠的蕨草……他现在看到的只不过是湛蓝湛蓝的一小块。” A、教师朗读句子,学生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B、你能用彩笔描绘出这时的小松树所看到的情景吗?(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评议。)C、师:刚长出的小松树,看到的只有龙骨草,一两个月后,他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物,是因为他——(生:长高了许多),这让他多么——(生:兴奋、高兴)。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一年,两年,越往高处长,天空就越宽广,越辽阔。”“这时,他望见……还是森林。森林,森林……”

A、自由朗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松树看到的情景是怎样的。B、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森林…… 望得更远,还是森林。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变化:从开始的“看”到后来“眺望、望见、望过去……”说明松树在长高。

4、小松树在成长,变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但小松树有一点没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思考,用“——”在书中作上记号。(1)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教师巡视点拨。

(2)全班交流:小松树的想法没有变,具体表现在——

①小松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投有变。

出示句子:

“他还像从前那样,看着,寻思着:„树后面又有些什么呢?… “那么,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表现小松树的好奇。

②小松树盼望快点长高的迫切心情没有变。

“一个月,两个月,他看哪,想啊,长啊.终于长高了许多。”

“他看哪看,想啊想,巴不得一下就长得更高更高!”

激发想象:小松树会想些什么呢?抓住莺点词“巴不得…”“一下就”体会小松树盼望快点长高 的迫切想法。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松树迫切的心情。小松树看到了这些,虽然很高兴,但并不满足。”

“然而,他还要往高处长,不停留。”

指名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不满足、不停留”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梳理小结:从小松树成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你明白了小松树为什么能“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吗?(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正是由于小松树总想知道“后面有些什么?”总是巴不得一下子长得更高,“不满足。不停留”,所以他才能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6.小松树已经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想象一下,这时小松树望见了什么?

三、拓展训练。

1、小松树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明白了——(生齐读: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2、果你是小松树,请你自豪地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

3、背古诗《登鹳雀楼》,说说这首诗中的哪两句与小松树明白的道理是差不多的。

4、在高处,我们的确能看到更远处的事物。你从这个简单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想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6、师生共同梳理文章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按小松树的成长阶段,分组分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小松树 看到 龙骨草

蕨草、蘑菇、野 花、树、一小块蓝天 宽广、辽阔的天 空、森林…… 更远的地方 想到

后面有什么巴不得一下就(不满足,不停留)

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课后反思:

《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

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一边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这首诗读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学生自学古诗)

3、大家读书真认真!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好古诗。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读出感情了?学生诵读《绝句》

7、教师总结:看来同学真的是无比的聪明,一块合作就学会了古诗。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8、放录像,学生欣赏

9、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10.师总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朗诵会》。

板书:

课后反思:

游园不值

出色满园

红杏出墙 喜爱春天

赞美春天

语 文 教

年刘

四 级

7.鄂教版小学古诗 篇七

教材部分:

1.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2.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乐园”中《说明的顺序与方法》。

3.补充部分的两篇文章,均根据百度百科改写而成。

卵石的形成

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大约在1亿年以前的中生代,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岩浆冒出地表,快速得到冷却的岩浆便形成花岗岩。此后距今几千年前,由于岩浆入侵引起花岗石错动挤压,从而产生了大量体积较小的石块,那些在水边的石块,经过长时期水的缓慢冲刷和自身的相互滚动,最终形成今天的鹅卵石。

卵石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渐形成的。由于地壳运动等自然力的震动风化,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和砂石间反复翻滚摩擦,终于形成可爱的浑圆状小卵石。河流流经不同的地质构造,山体有不同的岩石,经过冲刷,就会形成不同成分的鹅卵石。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冲刷过程中,受到水的搬运作用和相互磨圆,形成了卵石。再硬的顽石,在河水的冲刷下,也慢慢变得光滑,直到浑然天成,光滑如卵。

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

卵石的种类有许多:彩砂石子、太湖石、鹅卵石、千层石等。其颜色丰富:红奶油、青奶油、广红、咖啡、中国啡网、黑底白、螺纹奶油、杭灰、黄洞石、米黄洞石、绿宝、丹东绿、大花绿、米黄玉、黄水晶等。雨山红、汉白玉、墨玉、金香玉等原来是又粗又大的山石,但经过千百万年雨水的冲刷和彼此之间的相互碰撞,便成了一块块剔透美丽的鹅卵石。

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

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文,其特点是长于运用文艺笔调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有机联合。所以小品文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归纳起来,科学小品文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A.描述式。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

B.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

C.故事式是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故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称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当然,不能因强调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D.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选文缘由

“群文阅读”教学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文”。对于本单元的选文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1.尊重教材。当前方兴未艾的群文阅读,就阅读内容的组合方式而言,存在着“重人文主题的整合,轻语文本体的凸显;重课外文本的引入,轻课内文本的统整”的弊端。以人文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偏重于人文视野的拓展,未能深入扎实地提升语文能力;以课外文本为组合方式的群文阅读,未能将文本群与教材有机整合在一起,呈现出课内外脱节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群文阅读其阅读内容应该源于教材单元。而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多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其优势毋庸置疑,教学中教师会自觉地将以主题编排的单元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血脉相通的整体。从目标的制订、方式的选择、时间的分配、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然后依据单元目标,对课文进行合理取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缩短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重建教材。源于教材单元,但不拘泥于教材。“源于”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组合,而是在适宜切入点处进行群文阅读的内容建构。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对年段目标 、 学年目标 、 本册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有通透了解的基础上,突破教材束缚,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事物的特点把握说明顺序,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进行阅读策略的学习) 、 文体特点 、 阅读策略 、 表达方式等,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重新组合新的单元阅读材料 。 因而我们又补充了两篇课外的文章: 《 卵石的形成 》 和 《 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 》。

如图1所示,本课的教学内容前后有两次重建过程:首先,将教科书中的三篇课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视作一个整体,将它们与同单元“语文乐园”中的短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进行联结,让学生了解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其次,将《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和补充的短文《卵石的形成》进行对比,了解一般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第三,再将《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三篇文章和补充的《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进行联结,感受科学小品文与一般说明文在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备课构想

“群文阅读”从表面看,好像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组,实则涉及“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么学”两大难题。部分一线教师以为“群文”就是变“单篇”为“多篇”。备课时是整组备,“教”的时候却是分开“教”。因为他们将“群文”简单地理解为“内容的叠加”。其实,把“群文”中的“内容重组”是对教学目标、时间、资源、教与学方式的全面重组。要重新思考“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那么,如何依据文本体式重新选择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如何根据核心内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这两个核心问题对有效推进群文阅读至关重要。

一、关于“教什么”(“学什么”)

1.单元整组构想。

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单元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事物要点,了解文章说明顺序和基本说明方法。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学习并运用习得的阅读策略阅读相关的说明文。

单元教学流程及目标分解:我们设计的单元主题框架,分为基础、阅读、写作三个板块(见图2)。

本组“群文阅读”教学共用五课时完成。

“单元导读课”两课时,主要解决课内基础知识的检测,包括字音、生字词、课文朗读以及课文质疑,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三课时“精读课”,了解说明顺序、方法和表达形式,品味语言特色。

第四课时“博览课”,主要推荐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文章,运用已学的阅读策略进行拓展阅读。关注科学小品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感受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第五课时“练笔课”,尝试仿写,以拟人化的手法、自述式的形式介绍一种物品。

因篇幅限制,以下仅选择“精读课”展开叙述。

2.“精读课”教学构想。

教学内容:

群文组合:《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 说明的顺序与方法 》《 卵石的形成 》《 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 》。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生动有趣地说明事物的顺序和方法,运用联结策略弄清每篇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2.初步感知科学小品文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通过对比的策略,感悟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3. 产生对科学小品文的阅读兴趣,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见图3。

二、关于“怎么教”(“怎么学”)

1.提供阅读策略:联结、对比。(见图1)

2.提供自主学习时空。阅读的主体是学生,群文阅读教学,必须辅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前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什么”(“学什么”)发生改变之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怎么教”(“怎么学”) 的改变,“教什么”往往会落空。群文阅读如果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参与,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话,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提供自主学习方式:孩子虽然是天生的学习者,但“课堂”的意义在于,教师能从专业者的角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了“思考折页”。“折页”的意思,不是将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及方式,一股脑儿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一页一页地打开。每一次打开,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种学习方式,每一次打开都是一次导学。

课例呈现

一、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回顾群文主要内容

1.回顾群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主要内容。

师:上节单元导读课上我们已经交流了预习成果,来,咱们一同回顾这三篇课文分别介绍了什么。

2.学生分别用结构图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小结。

师:同学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三篇文章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其实这一类文章就是我们曾学过的说明文。(板书:说明文)

二、阅读群文1,了解本单元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1.阅读群文1,完成“思考折页1”中的表格。

师:既然是说明文就应该关注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我们的“语文乐园”中就有一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的小短文,默读思考,看看对你了解这三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方法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完成“思考折页1”中的表格。(出示)

2.明确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阅读短文,了解本单元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1)读《说明的顺序和方法》,作批注。

(2)独立完成“思考折页1”中的表格。

(3)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内容。

(4)分享员展示小组思考成果。

3.集体交流分享。

师:哪个小组先来分享?

生1:我们小组认为《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因为从我们画的结构图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卵石的排列、色彩、大小及形状等外在现象推断出卵石的方向、地点、所走的路程。

生2:《奇妙的田螺》是以时间为序,因为文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如“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生3:《假如人类也有尾巴》是按照事物的外形、作用及其生理功能的顺序介绍。从我们整理的结构图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从尾巴的外形、作用及其功能来介绍的。

师:(小结)原来我们把握了文章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说明顺序。回顾我们的思考折页,我们发现了:作者依据不同事物的特点,采用了适当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教学说明:通过将短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和三篇文章联结,帮助学生很快理清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三、对比阅读,初步感知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异同

1. 出示“ 思考折页2”,即《卵石的形成》,对比文本《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比较语言风格的异同。

2.集体交流。

师:对比一下,这篇文章和 《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哪一篇更有意思,更吸引你?为什么?

生1:《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更吸引我,因为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更亲切,更有趣。而《卵石的形成》语言较生硬。

生2:我也喜欢《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因为它语言更易懂,也更生动。

师:你能举一例说明吗?

生2 :能 。 (读文中描写卵石形成的一段说明)

生3:我也喜欢这篇,因为文中采用了讲话的方式,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

师:大家刚才读到的《卵石的形成》是篇一般性的说明文,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三篇是文艺性 说明文 ,又叫科学小品文。(板书:科学小品文)这类文章文笔生动,内容通俗易懂。

四、阅读群文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

1. 默读《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第二次联结三篇主体课文,完成“思考折页3”中的表格。

师:打开“思考折页3”,《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这篇文章介绍了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读读看,对你了解三篇文章的表达形式、语言风格有什么帮助呢?独立完成“思考折页3”中的表格。(出示)

2.小组交流。

3.集体分享。

生1:我们认为《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采用的是谈话式,因为我们从短文中读到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其语言风格是真实、丰富、亲切。

生2:我不同意,我们认为《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采用的是自述式,因为我们从短文中读到自述式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

师:老师觉得你们谈得都有理,因为你们都能从提供的短文中寻找依据,真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师:同样是介绍卵石的形成,一般性说明文《卵石的形成》是这样介绍的,咱们再一同读读。

(生读)

师: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具体说说。

生1:《卵石的形成》 运用了许多专 业用语 “ 风化 、坍塌”,专业性很强,我不太懂。而课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卵石的经历。

生2:课文中把卵石比作“像鸡蛋一样滚圆”,说卵石顺水而下的过程好似人“流浪”一样,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卵石的产生、构成,既生动,又通俗易懂。

生3:我觉得 《卵石的形成》虽然不好读懂,专业术语多,但也介绍得很清楚,只是不太适合小孩子阅读。

师:这也就是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不同。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依据不同的事物特点,采用合适的说明顺序和方法,比一般性说明文表达的形式更多样,语言也更生动有趣。

【教学说明:利用课外文本的联结,帮学生了解这三篇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同时习得阅读此类文章的策略。这里讨论非常激烈,孩子们颇有争议,但也正是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孩子自主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让每个小脑袋都动了起来。】

五、小结本课,布置单元习作

1.回顾“思考折页”,学生自我反思本课的学习。

2.推荐科普网站,鼓励阅读更多的科普文章。

3.布置观察和习作任务。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迎春花也吹起了小喇叭,河里小蝌蚪在找妈妈,同学们也开始养蚕宝宝了。细心观察的同学请做好养蚕宝宝过程的图文记录,一个月后我们将以“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介绍它们的生长过程。

课例评析

本课提供的核心价值在于:

1.“群文阅读”教学必须辅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

“群文阅读”需要的教学方式是“长文短教”,是“精读博览”,其目的是“轻负高效”。但是,如果“群文阅读”中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介入,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那么,往往所用教学时间不会减少,有时还会增加,甚至出现备课是“整组”,教学是“单篇”的现象。

2. 关注学生 阅读策略 的习得

本课教学中最核心的阅读策略是“联结”和“比较”。教学中出现多次,而且,每一次的联结和比较都有明确的目标:了解说明文的顺序与方法;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语言风格;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这些目标的落实符合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体现了“ 精读博览 ”的课程重 建思路。

3.“思考折页 ”———导学案的设计颇具匠心

教师课堂上为什么用的是折页,而不是一张打开的纸?我想,折起来的目的是:每一次打开,都是与一个阶段的自主学习相照应。正如教者所说,每一次打开都是为学生的一次自主学习提供一种学习方式,每一次打开都是一次导学。折页中两次出现了表格,学生通过勾画语句,提炼关键词语,填写表格,在小组讨论中,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正自己的想法,留下思考的痕迹。

4.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体现在:能整体阅读三篇主体文本;能主动将主体文本与其他文本联结;表达时能有理有据;独立学习时能通过圈点勾画,寻找重要信息;小组交流时,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集体交流时,能主动站起来表达、回应、补充、反驳;学习结束,能公正友善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8.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八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汉字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体会作者对汉字以及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指导书写“族”字。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祖国文化的信念与决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感受汉字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祖国文化的信念与决心。

三、教学思路: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上要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创造。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理解汉字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作为教学重点。努力构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在汇报交流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虽然三年级的孩子在感悟理解能力上还不是很强,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完成教学,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本,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读的每一个词语都是由不同的汉字组成的。我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一个汉字如一幅画,令人陶醉。诗人刘湛秋对汉字更是情有独钟,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进一步了解汉字,再次感受汉字的奇特魅力吧!请大家齐读课题——《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读了课题,你能说说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爱)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题,做到未读文先有情。

(二)、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课文。

以文中“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生命力与奇特魅力。”这句话最能表的作者情感的句子为切入点来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如“无限钟情”说明喜爱的程度极深;“赖以思维与交往”点明了汉字的作用;“震惊于它的生命力与奇特魅力”凸显了汉字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汉字的无限热爱之情。再结合问题“文中哪一自然段具体写出作者对汉字的无限钟爱呢?”引导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的比喻句“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和“美丽多姿的鲜花”展现汉字的动态美和形态美,拟人句“不受拘束的享受自己的快乐”像人一样自由自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汉字的喜爱与赞美。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感受课文

仿照学习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的方法,放手自学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展开教学,体会汉字像精灵一样,透露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为人们打开一个个想象的天地。”来感受汉字的变化无穷,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再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在笔锋顿挫间感悟——汉字的书法艺术。感受到甲骨文的形象之美,感受汉字字体的变化奇妙无穷。

(四)再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品读文本,升华情感。

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地品味语言,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由此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本节课我努力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在读中感悟,在想象中感悟我抓住描写汉字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魅力,体会作者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祖国文化的信念与决心。

9.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四 篇九

精心设计

快乐识字

——《识字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文是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篇识字课文,这篇识字图文并茂,课文中既有识字口诀,每句识字口诀中都展示了“口字旁”字的构字规律,又有春、夏、秋、图不同季节的美景,还配上了描写四季美景的诗句,诗句中含有这些口字旁的字。文本的编排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还感受到了诗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编者的苦心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诗词佳句。

3、通过读句识字,感受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领会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感受祖国语文文字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汉字,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口字旁”的构字规律。

【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识字课时,我们始终保持一个观点:应当让识字成为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展开识字活动。好玩又有趣,才能让学生投入到识字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识记生字,这样记住的生字才不容易忘,才是有效率的识字。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变魔术、听声音,猜声音,玩构字小游戏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快乐的参与到识字中。

【教学过程】

一、识字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老朋友,你们瞧——(师出示生字卡片“门”和“耳”),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2、现在我要来变个小魔术了!生字变、变、变。(将字卡组合)猜猜看这是什么字? 全班齐读这个字。

3、师:门中有耳就是“闻”。(用手在耳边做听的动作)大家看看我的动作,猜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今天要学的“闻”是用耳朵听的意思。今天我就考考大家,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仔细地听一听吧!

二、归类识字

1、(课件播放鸟、乌鸦、狗的叫声)你听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相机出示“鸟”、“犬”字卡,板书到黑板上。

2、师:大家的耳朵真灵,真会听!现在老师又要来变个魔术了!(将字卡“口”和“鸟”组合)小鸟张口叫就是—— “鸣”(1)指名学生读字,读准字音。(3)小鸟张口叫我们叫它“鸟鸣”(出示词卡)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字,齐读。

2、师:哎呀,小鸟的鸣叫声真好听呀!刚才听到乌鸦的叫声也很特别呢!我们叫它“啼”。(出示字卡)指名读,全班一起读字。

3、鸟叫叫做“鸟鸣”,乌鸦叫就是“乌啼”。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4、我们还听到一个小动物的声音,是谁呀?(小狗)你看,狗叫就是“吠”。指名读,齐读。狗在叫称为“犬吠”(出示词卡)指名读,齐读。

5、刚才我们听到了三种小动物的声音,小鸟唱歌——(生)鸟鸣,乌鸦呱呱——乌啼,狗儿汪汪——犬吠。

6、下面还要请大家听几个声音,这一次的声音不一样呢!(课件播放风雨、打雷声。)

师:哟,这是什么声音呀?同学们,你听这声音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处出示“虎啸”、“龙吟”的词卡,多种形式指导读词。板书:龙吟,虎啸

7、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将“口”字旁的字摆在黑板上。)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字中都有口字旁,咦,为什么这些字都有口字旁呀?

8、启发学生自主识记“鸣”、“吟”“啼”“吠”、“啸”。这些字可真有趣!怎么来记住它们呢?看看谁会动脑筋。

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多好方法来记这些字,都很好!其中熟字加偏旁这个方法最简单,我们把它编成了一个口诀。(课件出示识字口诀)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吧!指名2人读。

8、读得可真好!现在老师又要来变一变啦!你看,(出示课件)口加今能变成吟字,可是我把口和今这两个字的位置变一变,又能变成不同的字呢!(出示课件)

师:这个字该怎么读呢?(出示字卡“含”)指名1人读,开小火车,齐读。

师:这两个字象一对双胞胎,长得真象啊!怎么把他们俩分清楚呢? 生区别字型。

8、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真了不起!咱们合作着来读读口诀吧!(课件只出示四句识字口诀。)男、女生读,全班拍手读。

三、古诗中识字,感受诗意美

1、同样是动物叫,却可以用不同的字,汉字太有趣啦!这些字出现在古诗里,感受又会不一样呢!(课件出示四句诗)

2、自己去读一读这几句诗吧!还有些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都读准了!

3、指名学生读诗句。(1)春。

过渡:让我们跟着动听的鸟鸣走进春天吧!①(播放课件,春天的图画和音乐)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师过渡总结。

②看到这样的美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自己把诗句读一读吧,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读诗

③黄鹂鸟的鸣叫带着我们走进春天,让我们走进美妙的诗句,一起读一读吧!(2)夏

过渡:小鸟婉转的鸣叫,在诗人的吟诵中,让我们感受到春的生机。那“龙吟”和“虎啸”在诗句中,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指1名男同学读诗句。

①师:雷雨天气,那电闪雷鸣的气势,让诗人震撼不已呢!师范读诗句。咱们再来感受感受吧!(课件播放雷雨声)能不能读出自己的气势来?自己读一读。

②再来读诗句。男生读,女生读,全班一起读诗句。(3)秋 过渡:龙吟、虎啸气势非凡,乌鸦的啼叫又给了诗人不同的感受。(出示图片,诗句)

①师配乐范读诗句。你们也去读读吧!师语言设置情境,再来读读诗吧!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反馈,评价。(4)冬

过渡:寒冷的冬夜,漫天的白雪在空中飞舞,回家的人顶着风雪正在赶路呢!门外有动静了,你听(播放声音),狗儿叫起来了!指名2人读诗。把诗句连一起,一起读!(全班齐读诗句)

想一想,除了狗叫外,我们可能还会听到哪些声音?

4、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字放进了诗句里,更有意思了!我们再把这四句诗读一读吧!师生齐读诗。

5、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字,还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些字的字形,现在我们就拿起书,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四、写字

1、你看,今天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再把它们读一读吧!今天我们还要写几个字呢!你看——

2、出示“鸣、吟”,这三个字,比较字型,自主识记。

3、再出示“含”。这个字和吟字,怎么写才好看?

4、范写“鸣”字

5、生描红并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五、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识字

(四)鸣

鸟鸣

乌啼 吠

犬吠 吟

龙吟 啸

上一篇:保安班长失职的检讨书下一篇:高一家长寒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