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9-21

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10篇)

1.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宗教问题是一个极具特殊性、复杂性和敏感性的社会问题,尤其在当前国外势力频频干涉我国宗教事务,并千方百计向国内渗透的新形势下,研究好宗教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带领民宗局及部内几名同志,先后分三次深入****等宗教重点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宗教的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市重点宗教工作县份,共有合法宗教场所6处(其中天主教3处、基督教2处、道教1处),全县在合法宗教场所活动的人员有8000多人,此外在不合法宗教场所活动及邪教人员约7000多人。

1、天主教情况。全县有天主教徒约3000人,活动场所3处。县城内有天主教堂1座,位于外贸公司南侧,面积1029平方米,由韩国*市天主教会捐赠、信徒奉献,于1996年建设落成,堂内有神甫和修士各1名。乡镇活动场所为*乡*村和*乡*村各1处。经常参加活动的人员主要是县城内及森工局的天主教徒,每到圣诞节、复活节等大的节日,参加瞻礼活动的信徒达千人。

2、基督教情况。我县有基督教徒1600余人,活动场所两处。县城内有基督教堂一座,位于老干部局东侧,建于1999年,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堂内有1名长老主事,信徒800余人。上集镇内有基督教家庭活动场所一处,镇内有信徒300余人;其他乡镇基督教信徒共约500人。目前基督教信徒发展迅猛,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邪教打着它的旗号进行布道、传教,是我县宗教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3、佛教情况。我县佛教信仰历史悠久,现有信徒2200余人。过去,在县三小学附近有一座“妙音寺”,有五间正房和三间偏殿,属尼姑庙,土改时被拆掉。*镇有一座“清云寺”座落在*小学西北,有两层殿十四间砖房,土改时被拆掉,砖木用于盖乡政府。多年来,由于我县没有佛教寺庙,大多数人在自家供奉神像,一部分人在我县非法佛教场所参加活动,还有一部分人经常到绥化、海伦等地寺庙参加佛教活动,给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也容易发生外来渗透和非法传教。

4、道教情况。我县有道教信徒1200多人,活动场所为*山上的玉清宫道观,面积155平方米,现有正式道士3名和挂单道士2名。

5、伊斯兰教情况。我县有穆斯林群众200余人,“净屉存放处 ”一所(由于被盗和火灾已没有使用价值,正准备出售),回民墓地一处(约七亩)。原有两处清真寺,在文革期间被拆除。

6、非法宗教、邪教及境外渗透情况。我县非法宗教与邪教活动场所多达40—60处,几乎村村都有非法宗教活动场所,出现了乱传教、乱洗礼、乱设点、乱办班的“四乱”现象。其中一种属正统教派但由于没有申请登记,被视为非法活动场所;另一种则属邪教教派,如“呼喊派”、“重生派”、“基督教旷野派”、“伊利亚福音宣教会”、“三班仆人”、“神召会”、“东方闪电”等。这些组织内部管理非常严密,特别是“东方闪电”教派,他们攻击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散布世界末日之说,宣扬“跟政府接触不得救”等反动观点,煽动信徒要与“大红龙”(指共产党)展开决战,建立神的国家。

二、我县宗教管理情况

我县宗教工作部门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上做了大量工作,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宗教工作先进单位。一是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依据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和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批准设立6处宗教活动场所,恢复重建了**镇基督教堂和*山玉清宫道观。二是狠抓了两个队伍建设。举办了宗教专兼职干部、派出所长、妇女主任、街委主任参加的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和宗教活动场所骨干人员政策法规培训班,提高了宗教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每年都由统战部牵头,民宗局、公安局和有关乡镇配合对全县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宗教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清理整顿。几年来,共取缔非法宗教场所33处,处罚组织参与非法宗教活动骨干29人,依法行政拘留11人,劳动教养1人。其中处理**非法宗教事件2起,**天主教非法设堂事件1起,处理韩国伊利亚福音宣教会在我县发展教徒事件1起,处理*镇“三班仆人”邪教事件1起,受到省政府的通报表扬。四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独立自主、自办宗教原则,帮助天主教办起小型酒厂;协调国有林场管理局为*山道观解决了3亩生活用地;开展了教徒献爱心活动,为上大学有困难的学生捐资4000元,为遭遇车祸受重伤的下岗职工捐资8000元,为抗洪救灾捐资4000元,捐衣物300余件。

三、存在的问题

1、宗教信徒发展过快。我县信仰宗教的人员中,进堂与不进堂、参与正统与非法活动及参与邪教的人员交织在一起,人数约在1.2—1.5万人。根据1991年调查显示,当时全县信徒仅为300余人,而在近十几年中,发展了几十倍,而且在信教群众中,由过去女人多、有病的多、老的多、穷的多、没文化的多、农民多,发展到有文化的、年轻的、城内的多,甚至少数党员干部、教师、学生也参与宗教活动。

2、有些乡镇和相关部门对宗教工作没能引起高度重视。我县宗教工作重点在乡镇,按照属地管理规定,基层组织肩负着宗教管理工作的职能。从总体上看全县宗教工作较好,但有些干部对宗教工作不重视,不认真学习和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对宗教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去管、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助长了宗教狂热,致使有些群众盲目信教。

3、非法宗教活动点多、面广、战线长、难管理。一是私设非法活动场所增多。***乡和***镇被列为宗教工作重点乡镇,其非法场所达几十处。二是一些偏远地方存在着管理上的盲区。三是非法传教人员以传教的名义到处敛财骗色,甚至接受境外邪教组织的资助,利用手机、电视、影碟机、微机等工具传播邪教。有的接受境外空中布道,网上布道,派人到外地参加地下培训班。四是传教人员交通通讯工具发达,具有很强的机动性。五是自封传道人乱设点、乱传教、乱洗礼、乱办班。

4、境外宗教渗透时有发生。境外宗教势力与我县的非法宗教和邪教勾结在一起,通过无偿提供资金、物资、交通工具和教材,设立渗透代理人和基地,按照他们旨意发展、扩大队伍,散布“世界末日”之说,攻击、诽谤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达到西化、分化的目的。

此外,还存在缺乏信息反馈队伍和情报人,依法批准的宗教场所过少、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四、几点建议

1、健全组织完善规章制度。一是成立全县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宗教工作目标责任制;二是设立县、乡、村三级宗教信息反馈网;三是调整充实宗教场所爱国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将宗教内部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宗教爱国组织手中;四是建立健全宗教场所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2、强化职能部门作用,加大专项执法力度。加强和健全宗教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编制,配齐配强人员,加大宗教管理力度。

3、搞好宗教清理整顿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由统战、宗教、公安等部门联手开展基督教“四乱”治理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对其它宗教也同时进行集中整治。应调专人、抽专车、设专项经费,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县范围内的宗教场所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宗教秩序,做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4、在全县办一期有关宗教法律法规培训班。组织全县妇女、统战和宗教干部、宗教各界人士,通过举办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来提高广大妇女、宗教干部、宗教界人士对宗教的认识。

5、乡镇要重视宗教工作,配齐统战委员。乡村要配备兼职统战委员来管理本乡或本村的宗教工作。建议乡镇统战委员由宣传委员兼任,村级统战委员由村支书或妇女主任兼任。

另外,政府应在非法及邪教组织中设立内线,充当情报员,适当发放补助,及时掌握我县不法宗教组织的活动情况。

2.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河北省万全县目前共有79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40所,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省级示范园) 1所, 自筹自支事业单位39所。公办幼儿园共131班, 截止到2011年5月, 在园幼儿4061人;公办幼儿园中事业编制教职工302人, 其中教师 (含园长) 223人, 平均月工资2100元。非事业编制教职工90人, 平均月工资600元。民办幼儿园39所 (其中非法园18所) , 其中省级农村示范幼儿园3所, 平均19班, 在园幼儿745人。以国办幼儿园为示范, 民办幼儿园为骨干的多元化农村学前教育格局已经开始呈现。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客观审视万全县的学前教育, 办园规模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 距离群众让子女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低水平的幼儿园影响了万全县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 无证幼儿园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万全县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 民办幼儿园的问题及建议。万全县民办幼儿园结构复杂, 有3所经评估验收达到了省农村示范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 18所属整改幼儿园, 另外还有18所非法办园。非法民办幼儿园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 对教育部门多次下发的停办通知书置若罔闻, 在管理上处于“真空”状态, 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策及建议:

1. 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 合理布局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园所数量, 鼓励具备办园条件的民办幼儿园上档升级。对有资质、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予以规划、规范, 帮助其逐步健康发展。 (如3所省标农村示范园的民办幼儿园2011年的招生已经纳入县招生计划, 并在热点小学招生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2. 明确乡镇 (街道办) 地方政府管理职责, 离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便是有劳无功。落实工作责任以建立和完善“五个机制”为抓手, 逐级落实发展学前教育工作目标, 形成“布局规划全覆盖, 各级管理全到位, 普及宣传全过程, 评估督查全方位, 责任分解全到位”的工作格局。

(1) 建立责任机制。将学前教育工作作为教育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年初与全县各类幼儿园签订责任目标书, 严格落实“工作要点”目标管理, 推动工作的发展。

(2) 建立议事机制。在调研的基础上, 坚持分区域就学前教育的发展, 和乡镇、学校、幼儿园商议区域学前教育规划、发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人员配备、机构设置、经费保障, 作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总结经验, 对今后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3) 建立学前工作协调机制。涉及各部门、各乡镇、各幼儿园、各学校, 从上到下, 即基层, 定期与政府以及其它责任单位 (部门) 进行沟通交流, 加强配合, 争取支持, 及时解决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4) 信息通报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 及时与主管部门沟通, 使“发展”中的信息覆盖各相关单位, 并建立信息通报共享制度。

(5) 建立培训机制。组织教师开展岗前、岗位和专题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业务素质, 从整体上提高、提升工作水平。

3. 清理整顿非法民办幼儿园应由政府牵头, 组织各部门齐心协力共管。具体实施应该由政府组织有关各部门 (教育、卫生、财政、物价、乡镇 (街道办) 、公安、安检、城建等) 联合执法, 形成长效的执法机制, 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办园、规范办园的良好氛围。

4. 民办幼儿园亟需给予政策扶持。民办园都是由个人出资, 且大多为借款或贷款。投资者虽然热爱幼教事业, 但也担心收不回成本, 因而对幼儿园的发展心存顾虑。据调查, 民办园既要还贷, 又要负担教师工资、培训以及玩教具、房租、水电等费用。一般的民办园, 仅教师工资一项就要占到整个保育费收入的半数以上, 而农村民办幼儿园更是受自身实力水平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收费标准普遍较低, 相当多的幼儿园入不敷出, 连支付教师工资也较困难, 更无力扩大规模, 提高保教质量。

(二) 教师队伍问题及建议。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农村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小学转岗教师, 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二是教师专业素质较低;三是保教机制不健全, 人员相对较紧张;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教学轻游戏的倾向;五是教师职业意识淡薄。

对策及建议:

1. 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根本。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办园的质量。因此努力探索“教师兴园”的途径, 着力以人为本, 科学打造具有高尚师德修养, 掌握精湛业务技能, 形成独特教育风格, 享受教师职业幸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 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激活教师学习动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应拓宽渠道, 通过“内引外联”、“多维互动”的方式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1) 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及信息设备的作用, 开展网络辅导教研, 拓展教研途径, 创设网络论坛、教师博客开展教研。

(2) 面对面平台:与专家、名师对话, 参与国家、省、市级的培训。

(3) 磨练、展示平台:同伴互助是教研的基本形式。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每周应有定期活动安排, 通过集体备课、专家评价等形式, 给教师搭建磨练、展示的平台。

3.优化教师教育教学环境。俗话说“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关键是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立足现有教师资源和状况;积极适应幼教工作的新要求;强化教学, 培养教师反思与研究能力, 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农村幼儿教育信息落后, 特别是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的现状, 应利用“示范园的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教学示范作用, 积极对农村幼儿园实施帮扶。

4. 转岗教师的选聘。首先对转岗教师的职业道德、政治素养、学历、年龄、特长等方面均提出相应标准, 建立完善的幼儿教师准入机制。

5. 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以促进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确保实效性, 促进教师进一步掌握学前教育理论与教学法实践技能, 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 经费投入问题及建议。目前制约河北省万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就是经费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经费应以政府投入为主, 主办者协同负担。县级政府应将乡镇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资金投入情况纳入县级政府对乡镇“民生工程”、“形象工程”政绩目标考核, 明确乡镇 (村) 投资目标,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与各部门的应付态度。

(四) 教师待遇问题及建议。“忽略学前教育就是忽视基础教育, 忽略教育奠基”, 幼儿园教师虽然是最辛苦、最富有智慧也是最需要创造性的职业, 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大多数幼儿教师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 职称评定更是无人关心。由于工资待遇太低, 福利得不到保障, 致使农村幼儿教师人心不稳, 流动性大。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幼儿教师不愿在农村幼儿园任教, 造成农村幼儿园师资水平过低, 特别是专业素质与实际需要差距很大。

建议将学前师资正式纳入编制, 完全建立起学前教师管理系统, 从编制、财政投入、行政管理上应到位。如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已取得教师资格证, 被聘任的民办幼儿教师尽快建立民办幼儿教师社会劳动保险和养老制度, 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合法权利的尊重, 是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激励他们发展的有力措施。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影响, 其普及程度、教育质量与整个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到张家口市万全县, 通过对万全县学前教育总体情况的调研, 分析了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3.中关村科技型企业融资情况调查 篇三

一、企业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1012家企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生存年限普遍较短。76.8%的企业均在5年以内,而10年以上生存期的企业仅占7.2%。二是中小型企业是主流。以销售收入为例,进行有效选答的875家企业中,有72.6%的企业都在500万元以下。三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多。47.8%的被调查企业选择了“成长阶段”,而位居第二的“起步阶段”仅占26.9%,说明中关村大多数科技企业处于发展壮大的上升通道之中。四是企业制度较为现代化。1004家有效作答的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比重达到63.8%,较为普遍地建立了“责、权、利”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五是电子信息与软件业是主要行业领域。这两种领域的企业数量共有633家,占990家有效作答企业的63.9%。六是企业技术领先程度较高。84.4%的企业认为自身技术水平在区域、国内甚至国际保持领先。

二、企业融资基本情况

从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资金问题是制约中关村科技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483家被调查企业将“资金”作为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占976家作答企业总数的49.5%。

第二,企业在融资顺序上遵循“啄食理论”。面对资金需求,中关村科技企业更多的是通过内部积累加以满足,其次才会考虑外源融资。76%的被调查企业将“内部积累”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对于外源融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贷款获取发展资金。42.1%的企业将“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他如“民间借贷”、“资本市场”等,进行选择的企业比重均未超过18%。

未来一段时期,中关村科技企业这种融资模式仍将延续,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期望的主要融资方式。65.8%的被调查企业选择“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作为未来主要融资方式,远远高于其他备选答案。这是由当前各种融资渠道发展程度及中关村科技企业的自身经营意识共同造成的,说明在鼓励企业进行多渠道融资方面,政府部门及各相关单位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三、主要融资渠道分析

从各主要融资渠道看,中关村科技企业融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向银行、信用社借款的难度依然较大。959家给予反馈的企业中,仅有69家认为与2004年相比当前借款的难度降低了。

中关村科技企业普遍将贷款难度大的原因归咎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商业银行现行贷款考察标准的不适用以及贷款审批程序和手续的复杂与繁琐等因素,直接导致其难以进入正规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之所以将日均存款额、抵押担保等纳入贷款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其必须遵循的“三性”原则决定的。商业银行相对谨慎的经营理念决定了银行贷款并非是最适合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特性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方式,中关村科技企业应在利用好商业银行这一传统融资渠道的同时积极探寻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

对于如何在控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同时支持中关村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问题,被调查企业提出了各自的改进建议。不可否认,这些建议的提出有其特定立场,但这是中关村科技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经验得出的结论,值得商业银行在制定运营决策时认真研究探讨并加以合理借鉴。

中关村科技企业对商业银行金融工具的了解程度不高,这是导致其融资难的另一重要原因。从问卷回答情况看,对于给出的与中关村科技企业特性较为适宜的9种金融工具,选择“不知道”的企业,其相对比重均较高。其原因可能在于一些金融工具实际运用的时间不长,没有被广泛认知,如联保协议贷款、保理业务、出口退税质押贷款等。但对于那些不知道专业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企业,似乎更应该从其自身寻找原因。

二是股票市场短期内难以成为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关于企业是否考虑上市或上市处于何种阶段的问题,有987家企业进行了有效回答。其中78.4%的企业“尚无上市打算”。

对于没有上市的原因,被调查企业将其归结为“上市门槛过高”、“上市成本过高”以及“企业自身产权、财务、管理等问题”等方面。而对于影响企业上市成本的主要因素,有57.1%的企业选择了“设立费用、辅导费用、承销费用、上市费用等改制上市费用”。这一方面显示出降低市场门槛、建立真正的创业板市场的迫切性,另一方面说明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有不断加以改善的可能。

此外,中关村科技企业对深圳中小企业板了解程度不高的现实,也抑制了股票市场在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积极作用的发挥。给予有效反馈的943家企业中,有58.5%称其“不是很了解”中小企业板。尽管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小企业板建设已初显成效,但是,要使中关村科技企业充分了解该市场,并将中小企业板上市作为融资的重要渠道尚需时日。

三是产权市场自身存在的运作不规范等问题造成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利用其进行融资。有效作答的931家企业中,有92.5%的企业都从未利用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融资。究其原因,“产权市场不规范”是被调查企业的首选,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产权交易市场自身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花大力气不断加以改进。而对于“产权评估定价困难”、“成交率低”等问题,鼓励相关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也许是较好的解决方法。

四是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或利用信托方式融资的企业很少。962家被调查企业中,有93.6%的企业都未曾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或利用信托方式。对于没有公开发行债券的原因,作答的870家企业各有不同见解,主要包括“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成本过高”、“不了解如何操作”等。可见,要让债券市场在解决中关村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做出更多贡献,还需要相关各方的不懈努力。

五是创投机构投资的中关村科技企业数量不多。970家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3.1%的企业曾经获得过专业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这既有企业运营效率及管理理念上的问题,也有企业与创投机构之间缺乏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问题,需要企业在认清自身缺陷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弥补和改善。同时,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也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平台提高企业与创投机构间的沟通效率。

六是向个人或其他单位借款是企业目前进行民间融资的主要方式。就民间金融问题,被调查企业中有846家作了有效回答。其中,选择“向个人借入”、“向股东、职工、社会集资”、“企业或单位间拆借”三种方式的企业比重分别为50.5%、42.4%、38.7%。这些方式均属于直接借款行为,且不涉及任何金融机构,是目前中关村科技企业开展民间融资的主要方式。

四、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中关村整体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关村科技企业对其的认可度也进一步提升。

但不可否认,目前中关村融资环境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科技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上,如中介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单一等,宏观政策对企业融资活动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调查表明,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对于改善中关村科技企业融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那些现行的与中关村科技企业融资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政策法规,许多被调查企业并不了解,使得这些政策的积极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同时,这些政策措施在最初的设计以及随后的执行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致使那些了解这些政策的企业对其评价不高,需要政府根据环境变化对扶持科技企业的政策进行适时调整。

北京市科技中介业在推动首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中介机构发展不规范仍是中介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这在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中也有所体现。60.4%的被调查企业将“难以辨别中介机构的资质”作为其寻找中介服务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此外,27.2%的企业认为“缺少合适的寻找中介机构的渠道”是其寻找中介服务时面临的主要问题,这突出反映出中关村科技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信息沟通平台的现实情况,在这方面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企业融资情况评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中关村科技型企业融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小型企业是主流,资金问题仍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调查结果反映出中关村科技企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产权制度较为明晰、总体技术领先度较高的现实。但是,中关村科技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差,相对于大企业,在融资尤其是通过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融资时处于不利地位。976家被调查企业中有49.5%选择“资金”作为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二是商业银行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但企业贷款难度依然较大。在现行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供给者,以银行贷款为主、其它融资渠道为辅的民营企业资金供给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42.1%的被调查企业将“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65.8%的企业选择了“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作为其今后拟选择的融资方式,其选择率均远远高于其他备选答案。但是,企业贷款难度却一直很大,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及金融发展环境的变化,使得本就存在的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关于向银行、信用社借款难度的变化趋势问题给予有效反馈959家企业中,仅有69家企业认为难度降低了。

三是国内股票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仍不成熟,难以在中关村科技企业融资活动中发挥出应有作用。由于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时间不长,市场容量小,交易规程也处于探索阶段,能进入其中的企业为数不多。调查中,78.4%的企业都选择了“尚无上市打算”。企业将没有上市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上市门槛过高”、“上市成本过高”以及“企业自身产权、财务、管理等问题”等方面,这一方面显示出降低市场门槛、建立真正的创业板市场的迫切性,另一方面说明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有不断加以改善的可能。

北京产权交易所已由最初的解决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转让问题的传统产权交易市场,逐渐转变为广大民营科技企业可以选择的一条融资途径,但目前其在解决中关村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被调查的931家企业中有92.5%都从未利用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融资。其原因主要在于“产权市场服务水平低”、“融资过程复杂”、“产权评估定价困难”等,说明北京乃至全国产权交易市场仍不完善。

四是普遍认为创业投资是高科技企业最为有效的融资途径,但调查显示创投机构在中关村科技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有限。970家被调查企业中,87%的企业都无缘与创投机构合作。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存在的技术、市场前景、产权及管理理念等问题外,更多的可能在于这些专业创投机构发展不成熟、缺乏与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五是中关村企业对政府融资相关政策认识不足,园区整体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中关村融资环境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调查中,仅有3.7%的企业认为中关村融资环境非常好;对于给出的与中关村科技企业融资活动密切相关的7项政策法规,选择“不了解”的企业,其相对比重均在1/3左右;889家中关村科技企业将其在寻找中介服务时遇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难以辨别中介机构的资质”、“服务水平不高”、“诚信度较低”等中介机构发展的不规范上。

4.关于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四

2007年9月26日在县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全县2007年1-8月份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按照“开拓创新、乘势而上、突破重点、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强化“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任务,投入是硬指标”的观念,坚持科学谋划、全面部署、严格管理,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一三四八”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深化项目推进年”活动,抢抓机遇、把握规律,攻坚克难、操作到位,有序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

一、1-8月份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今年我县共安排重点项目16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新建项目6个,计划投资7.08亿元,1-8月完成投资4.64亿元,完成计划的65.44%,实现了时序的任务要求。

一是三个重大项目有力支撑。庆景青公路复建、外舍防护工程和江滨小区等三个大项目实施顺利,三个大项目1-8月完成投资共计2.7亿元,占1-8月全部重点项目投资的58.14%,有力地支撑着今年重点项目计划的完成。(1)庆景青公路复建:路基铺开80公里,基本成型74公里;大桥9座、中桥3座正在施工,天堂隧洞、十八欠隧洞贯通; 1-8月完成投资8700万元,完成年计划12000万元的72.5%。(2)外舍防护工程:河道、山体开挖土石方430万方,大方脚挡墙浇筑2.13万方,坝体填筑82.5万方,渠身衬砌0.75万方,1-8月完成投资5071万元,完成年计划8000万元的63.38%。(3)江滨小区:1-8月完成13184万元(含部分土地购置费),完成年计划13000万元的101.42%。

二是七个续建项目实施顺利。(1)220KV景宁输变电工程:三通一平完成的70%,电气部分进行施工图设计,线路部分完成测量,定位校核,设备部分订货,1-8月3100完成投资1650万元,完成年计划7800万元的39.14%。(2)污水处理工程:管网完成,于8月23日通过试水;集水井(水泵房)、主池、生化池、二沉池、提升泵房等土建部分基本完成,综合楼、主机房(配电房、鼓风机房)等主体完工,污泥浓缩池基础完工;专用设备安装总进度约70%,1-8月完成投资1734万元,完成年计划1800万元的93.33%。(3)民族小学:三幢教学楼、行政图书完工,体艺馆、食堂等装修,附属工程部分完工,9月初开学投入使用,1-8月完成投资2183万元,完成年计划2290万元的95.33%。(4)畲乡大酒店:一期主楼完工进入消防、暖通、水电安装和室内装修,二期辅楼主体完工、开始水电安装,1-8月完成投资1050万元,完成年计划3000万元的30%。(5)库区复建及移民安置点建设工程:九龙市政工程完成60%,渤海行政楼三层制模、宿舍楼主体完工;城西点一期移民建房,道路施工;澄照点二期移民建房,室外基础工程施工;王金洋点完成政策处理;1-8月完成投资1600万元,完成年计划1750万元的91.43%。(6)百村避险及重点地质灾害险情村避险搬迁工程:沙湾镇小地村,雁溪乡石梯本溪村已启动搬迁;金钟乡外祖村、鹤溪镇三枝树、潘山岭村、毛洋乡南排村等4个村正在落实地基,梧桐乡突石下村完成了地基平整。启动搬迁170户530

人,完成搬迁55户207人。1-8月完成投资540万元,完成年计划600万元的90%。(7)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18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的村村通,搭杆线路151公里,1-8月完成投资889万元,完成年计划800万元的111.12%。

三是新建项目有序推进。6个新建项目中,(1)土地整理和复垦:全县39个子项目中,大顺岭里、梧桐高演、雁溪梅坞等12个项目工程完成70%以上,东坑、东坑章坑、徐砻、梅岐乡等7个完成30%以上,其余全部完成立项与规划设计,1-8月完成投资3400万元,完成年计划5000万元的68%。(2)乡村康庄工程:通村路基完成126.7公里,通村路面完成74.8公里,1-8月完成投资4852万元,完成年计划3000万元的161.77%。(3)畲族文化中心:博物馆工程基础施工,1-8月完成投资57万元,完成年计划1500万元的3.8%。(4)云景高速公路景宁段:初步设计已经批复,进入施工图审核、放样、投招标等前期准备,争取11月份开工建设。(5)外舍王金洋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完成,政策进入复核,争取10月份开工。(6)信用联社综合楼:已进入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

二、项目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明任务

一是进行科学谋划,确定计划。今年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在去年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十一五”规划和“一三四八”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发展的原则,对2007年的项目计划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确定项目建设目标任务。为确定2008年建设项目工作目标,8月3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2008年项目谋划暨项目培训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宏观投资形势的基础上,提前部署了2008年项目谋划工作,初步提出200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7年基础上增长20%以上的目标,并对具体项目进行了初步疏理。二是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3月28日,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项目推进暨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对全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部署,确定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抓手,进一步把全县抓发展的思想统一到项目建设上来。三是定期开展调研,细化阶段目标。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定期安排时间,带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以视察重点项目、召开重点项目调研汇报会等形式开展工作调研,到项目建设工地检查项目形象进度、听取项目工作汇报,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发现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及时落实项目推进中的阶段性任务和疑难性问题解决的责任,确保项目建设在问题解决中顺利推进。

(二)完善制度抓管理

今年以来,我县在去年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库管理办法》和《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基础上,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对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制定和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强化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县委、县政府根据工作分工的情况,确定五大班子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副县以上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听取联系领导解决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汇报,切实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领导。二是建立项目考核制度。县政府制定了2007年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将项目建设目标任务、项目前期工作目标责任、项目推进部门服务工作、项目推进政策处理等四项内容分别进行单项考核实行奖惩,并把四项单项考核结果计入综合考核,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加大项目谋划和建设的工作力度,提高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对列入重点建设项目

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项目,项目法人或主管部门确定专人每月定期向重点办、前期办报告项目推进情况,县重点办、前期办汇总后装订成小册子,每月定期向县领导汇报,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建设的动态信息。四是建立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制度。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明确项目前期工作的重点,规范项目前期工作程序,确定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制度的通知》,建立“5+X”运行机制、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中的协调和管理机制。五是建立标后管理制度。成立政府性投资项目标后管理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制定全县政府性投资项目标后管理专项执法检查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自2005年来政府性投资项目标后管理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了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六是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坚持每季召开一次重点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及时通报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反映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集中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和部署阶段性项目建设工作。在例会制度的基础上,不定期召开各类专题会议、问题交办会和协调会,有效促进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解决。

(三)破解难题保要素

今年以来,把破解要素保障作为经常性工作重点突破。一是坚持多措并举、多方筹措,努力破解资金要素制约。首先加强协调,促进项目业主与银行对接,解决银行贷款难,首次召开了银企资金洽谈会暨贷款签约仪式,对接意向贷款达5.61亿元,并已逐项到位。其次县政府积极盘活有限的财政资金,加大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建设力度,2007年县财政安排基本建设资金9230万元。再次县政府专门制定项目资金争取费用和项目前期经费保障政策,鼓励向国家、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扶持。二是坚持及时衔接、主动申报,努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国土部门和项目业主根据项目进度及时做好衔接,项目所在乡镇密切配合,抓好政策处理,国土部门及时按照程序做好预审、征用和报批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土地要素制约,使一批重点项目得到顺利推进。三是坚持培育教育、化钱办事相结合,努力解决人才和技术制约。积极争取省、市项目管理部门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我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水平,8月30日召开全县2008年项目谋划暨项目培训工作会议上,邀请到省发改委投资处王国翔副处长、市发改委投资处留雪伟处长和县发改局、国土局、人民银行等部门,给全县各乡镇长和县直机关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项目的副职、主要职能科室的负责人作项目工作指导。同时加强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业主单位、主管部门的项目意识和把握项目工作规律性的能力,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培养和锻炼了干部;县发改局编写了《我们一起做项目》,为广大项目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按照市场化竞争的要求,对项目的技术性工作通过化钱买服务,解决特殊行业人才和技术缺乏的问题。

(四)加强督查促进度

为推进项目建设的责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县委、县政府今年以来把加强督查工作作为提高项目建设成效的重要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进度。一是明确督查目标。把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项目建设计划和县领导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提出的具体时间和形象进度要求作为督查的目标,明确项目建设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二是督查工作分工。确定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效能办、重点办为督查的工作部门,并由县委督查室牵头联合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督查工作。三是定期开展督查。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效能办、重点办联合,每两个月对项目建设的形象进度和领导要求落实的工作进行及时跟踪督查、定期通报,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为进一步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在第三季度开展了“重点工程难点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通过调查摸底、梳理交办、集中整治、总结汇报

等四个阶段,各项目主管和业主单位提出问题或困难,经重点办审核、联系重点项目责任领导批示后,由“两室两办”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目前各单位根据领导批示正在进行全面集中整治。

(五)加大宣传浓氛围

在项目推进中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努力把政策宣传到位,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一是抓宣传促进政策处理。在政策处理过程中,通过各种座谈会和村民会议,宣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政策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统一群众思想,提高群众认识,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抓宣传树立形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畲乡报社、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都分别开展重点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进度等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三是抓宣传树立典型。对项目建设的一些典型经验和项目推进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件,特别是对一些恶意阻挠和破坏重点项目实施的典型进行打击等进行宣传,促进项目无障碍施工创造环境。

上半年以来,我县项目推进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但项目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推进不平衡,截止8月底,全县今年安排的6个新建项目中,还有3个未开工建设,特别是云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未如期开工,直接影响全年投资计划的完成。二是政策处理工作仍有很大阻力,如22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的政策处理难度较大。三是土地报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庆景青公路复建、畲族文化中心等项目仍然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等。

三、下步工作总体安排

下阶段,我县将按照“竣工项目圈句号、续建项目出形象、新建项目早开工、前期项目抓深化”要求,针对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深入开展“重点工程难点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围绕抓建设进度、要素保障、前期深化、管理到位和攻坚克难,力求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一)抓建设进度。围绕提高竣工率和开工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真正让老百姓享受重点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对“圈句号”的项目,加大工作力度,突出重点,全力以赴,确保按期完成,如污水处理工程必需在9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对新建项目,切实抓紧项目前期,加大协调,统筹安排,确保按期开工,特别是要争取云景高速公路景宁段建设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二)抓要素保障。一是在资金落实上,坚持“单体项目求平衡、总体项目没缺口”的原则,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进一步推进矿业开采权的市场化配置,盘活闲置资产、零星土地,广开财源筹集资金;围绕2008年的项目谋划,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并全力以赴落实银企对接的融资意向。二是在项目用地上,进一步提高对土地政策的认识和土地报批的操作到位能力,积极协调配合,主动争取省、市扶持。三是在政策处理上,按照灵活处置、依法办事、稳妥推进的要求,加大土地征迁工作,保障项目建设无障碍施工。

(三)抓前期深化。运行“5+X”协调机制,分别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或县发改局牵头,对今年的各项目前期工作进行督促,项目逐一抓落实,问题逐一抓化解,力争保质保量保进度,完成年初确定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目标。

(四)抓管理到位。强化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特别是当前防汛的最后阶段,要落实各项制度和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防汛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不断加强标后管理,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整顿招投标市场秩序,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稽查,使矛盾逐一化解,确保圆满完成年初项目推进会上提出的建设任务。

(五)抓攻坚克难。进一步深入推进“重点工程难点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开展,重点解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关政策处理、土地报批、资金平衡、项目进度、前期深化等方面的矛盾和困难,把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具体的形象进度,明确具体完成时限,操作到位,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全面完成今年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六)抓项目谋划。近期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牵头,全面开展2008年项目谋划调研,并在全县开展征集项目建设“金点子”活动,发挥全县上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加强“十一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的基础上,按照“调研出思路、思路出规划、规划带项目”的工作链要求,10月底之前着力谋划好我县2008年项目,基本完成项目投资框架,为2008年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5.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五

一、全县民族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荣获“中国雪地风筝之乡”“黑龙江省门球之乡”等荣誉称号。2018年1到9月份,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8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73%,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14.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000人,间接拉动就业20000人。

(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扎实推进景区景点建设。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蒙古族风情,差异化、梯次化、标准化开发县内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拳头旅游产品。连环湖温泉景区是省内临湖而建体量最大的室内外温泉景区,景观温泉、别墅温泉和康养温泉闻名遐迩,特别是今年新启动的蒙医药温泉养生苑,填补了我省此类旅游产品的空白。阿木塔蒙古风情岛成为省内唯一、国内最大的以哈布图?哈萨尔祭祀文化为主、以东北民俗文化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相融合为切入点的民族文化景区。富裕正洁寺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园林,被批准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大庆研究院,现正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此外,吉禾民族赛马场、多克多尔山等民族文化景区景点均有力拉动县域旅游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有景区景点14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3处。连环湖温泉景区、阿木塔蒙古风情岛景区、银沙湾景区荣获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龙江10大美景和大庆10景等殊荣。

(二)把握旅游发展新动向,稳步推进旅游营销策略提档升级。紧跟当前国内外旅游客源新变化,主动与旅游中介机构对接沟通,不断扩大旅游客源市场,确保游客接待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发挥“旅游+互联网”作用,深化与新浪黑龙江、网易等网络媒体线上线下合作,特邀旅游达人对旅游产品进行即时性描写,在“新浪直播”“映客直播”平台开展网红直播,“水韵草原、渔牧之乡”线上宣传话题点击量突破3千万。在大庆市委党校、县天湖宾馆、阳光温泉假日酒店、客运总站、富裕正洁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旅游咨询触摸查询台屏,方便了游客线上旅游查询。结合县域旅游资源特点推出了杜尔伯特草原风情自驾游、自助游、主题游、定制游等精品旅游线路14条,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美誉度和吸引力。

(三)举办大型文体赛事,提升全县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一步丰富个性化旅游产品,开拓多元目标客源市场,不断探索尝试将体育赛事、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县域旅游业多元发展。近年来,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3次国际冰雪汽车挑战赛、2届国际雪地风筝大赛、3届省级垂钓公开赛、2次龙菜烹饪大赛。同时,我们还举办了那达慕大会、民族文化节、开湖节、渔猎文化节、帐篷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开湖节和渔猎文化节正申报省级最具品牌价值生态鱼文化项目。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和节庆活动,拉动每年新增游客20万人次,助推杜尔伯特旅游向四季均衡方向发展。

(四)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助力旅游地服务功能大幅提升。按照建设特色美丽乡村、打造现代草原新城和旅游名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生态、市政、交通、安居 “四大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6%,城乡广场公园等群众休闲健身场所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高铁每日经停23对,城乡公路里程达252公里,村屯巷道硬化达119公里,城镇化率、农村住房砖瓦化率分别达到38.9%、69.5%。为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全县发展旅行社(门市部)5家,建有宾馆、旅店165家,拥有床位5000张,其中准星级以上15家、4星级2家。全县有特色农家、牧家、渔家、林家乐等260家,其中省三星级旅游家庭旅馆26家。拥有各类特色田园风光采摘园300家、特色蒙古包7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3个,有效支撑了休闲观光游的蓬勃发展。

(五)加快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旅游惠民红利不断放大。持续推进旅游业与三产深度融合,努力带动广大农牧民致富增收。突出“土地围绕旅游种、畜牧围绕旅游养、生意围绕旅游做”这一主题,全力推动农产品进景区,全县以绿豆、荞麦为重点的杂粮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万亩增加至50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60万亩,已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土鸡、蛋鸭、肉鹅等饲养量达数百万只。这些农副产品很多都通过景区营销推介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全县共有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70余家,主要销售农副产品、畜产品、工艺品、地工产品等6大类100余种,切实丰富了游客的“购物袋”“后备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民族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客源市场不稳、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民族旅游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民族文化挖掘不深。最具民族特色的“乌力格尔”“好来宝”、民族婚礼演绎以及四胡演奏等民族文化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

二是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不紧,精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不强。敖包祭祀、篝火晚会、安代舞、民族美食流于一般形式,优秀的民族歌舞还停留在舞台和广场,没有走进旅游景区。作为我县主打品牌的蒙医药温泉养生产品起步时间短,知名度小,没有形成产品号召力。

三是整体性不强。我县的民族旅游景点不少,但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各个景区都各自为战,缺乏整体的规划,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串联,很难给游客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民族文化挖掘力度,突出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发展的渊源所在。我县民族旅游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特色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弘扬。要保护好那些体现着民族特性、属于杜尔伯特文化的精华部分的文化,包括民族的习俗、礼仪、宗教、文学、艺术、建筑、遗迹、体现民族特色的景观以及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旅游文化的保护涉及面广,政府要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多种职能。旅游企业作为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从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利最多,是民族文化保护理所当然的主体,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通过建立有效机制,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保护性开发,变资源优势为旅游发展优势。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引导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到民族旅游发展中。在民族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寻求一种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实施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调动更广泛的社会主体成为民族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开发者和受益者,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农民对旅游影响态度消极和参与度不高问题。

6.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六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536

字体:

编者按:9月7日,县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认真审议了县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全县基层医改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报告转发,送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参考。

关于全县基层医改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主要成效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2010年9月,我县启动实施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两年来,我县围绕医改工作“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成效明显。

——公益性管理体制有效回归。2010年9月,我县21所乡镇卫生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政府管理和财政保障,明确规定23个基层医改单位属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界定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是为辖区内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益管理体制有效回归。全县将23个基层医改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培训费由县财政参照政府确定的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相关标准安排,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按规定用途使用的原则,实行以收定支、超收分成,保证其正常运转。另外,每年还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星医疗设备更新和基础设施专项补助100万元、医疗风险基金60万元、综合考核奖励经费30万元。

——用人制度进一步规范。根据省编办核定的23个基层医改单位编制数1043人,我县科学设置岗位1020个。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整体稳定、平稳过渡的原则,对全县基层医改单位申报人员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符合竞聘上岗人数908名,妥善清理清退人员39名、分流安置人员174名;选聘23名院长(主任)和44名副院长(副主任),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新进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初步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人员素质得到优化。

——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建立了两级考核、两级挂钩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一方面县卫生局、财政局对23个基层医改单位进行绩效考核,建立以医疗卫生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重点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经费挂钩。另一方面各医改单位对本单位职工进行绩效考核。我县规定23个基层医改单位职工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其比例为6:4,基本工资根据考勤情况按月固定发放;绩效工资与工作岗位、工作业绩挂钩,各医改单位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分配每位职工的绩效工资。235个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由当地卫生院承担,村医的补助与考核结果挂钩。同时,县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设立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考核合格且得分位列全县前列的基层医改单位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并规定对业务收支结余资金实行超收分成,提取超收部分的80%返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从中提取院长(主任)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用于发放给单位职工在考核期间内工作量大、贡献量大、关键岗位成绩突出人员的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基本药物制度运行良好。2010年9月、11月起,全县23个基层医改单位和235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先后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配备和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省补充药品”以及中心卫生院使用的“增配药品”,全部从省网上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据统计,我县2012年第一季度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前同期比较,23个基层医改单位住院人次增加8.71%,次均药费下降17.57%,次均住院费下降14.36%,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门诊人次增加675.26%、次均药品费用下降11.34%、次均门诊费用下降11.11%,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医改带来的成果。

——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建成。经过2008、2009、2010三年建设,我县建成23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并实行以“五统一、两独立”为主的一体化管理,根据省统一安排2010年11月纳入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县235个村卫生室被确定为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开通新农合即时即报。医疗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一体化管理以前,村卫生室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医疗质量不能保证,收费行为不规范。实施村一体化管理后,阻止了游医现象,净化了医疗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就医安全,村民就医费用也明显减少。对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补助,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村医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进行补偿(按6元/人次标准,其中新农合补偿5元、患者自付1元);二是对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的补助,省财政按照“每1000个农村户籍人口每年补助村卫生室5000元”的标准进行;三是对村医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经费,补助额为新农合补助每人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的35%(2011年8.75元/人次),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据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结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有序进行。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实施,“以药补医”机制逐步扭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往形成的债务问题进一步显现,影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出台《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意见》,明确规定用2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持续健康发展。我县严格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对政府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长期债务进行清理核实,并报省审计、财政部门审核和认定,最终剥离出来的全部债务为3957.34万元(不含村卫生室建设过程中债务,不含药品债务,不含风险抵押金)。今年2月,省第一批化债奖补资金1058万元下拨至我县,我县特设化债专户,按规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单独列支化债支出,分类逐步化解债务。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我县医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强力推进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医改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才匮乏

医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数和业务量大幅度提升,但由于待遇不高、业务发展空间小等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有限,专业技术人才难引进,现有人才不断流失,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导致部分单位执业医师、注册护士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与此同时,医改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以前的9项增至11项,工作任务加重,多数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已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现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队伍中,结构也显得很不合理,公共卫生人才明显不足,年轻技术骨干严重缺乏,全科医师力量薄弱。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薄弱

医改后,群众对医疗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县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很薄弱。一是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不足。我县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已有多年,硬件设备多已不能满足现在农村居民的健康基本需求,有的已老化、淘汰,亟待更新。医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减少,不少单位负债经营,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意见》,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债务未纳入债务清理化解范围,仅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无力偿还债务,更别谈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建设。县财政每年虽安排100万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星医疗设备更新和基础设施专项经费,但无法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购置或更新。二是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债务难以化解。村卫生室作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网底,在建设过程中,上级只安排5-6万元专项资金,而按照当时的造价,建设一所配套附属工程齐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资金要在15万元左右,资金严重不足。全县有130个左右村卫生室因资金问题导致附属设施不齐全,目前尚有19个村卫生室没有通水、35个村卫生室没有建厕所、130个村卫生室没有建厨房。据今年6月份统计,全县村卫生室基础建设债务共有2348.85万元,其中2011.12万元是由村医提供的医疗风险保证金垫付(一般每位村医进入村卫生室时须缴纳1.5万元左右医疗风险质量保证金),不少村卫生室到目前为止,因资金压力太大,迟迟不能与承建方对村卫生室建设工程进行决算。医改后,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而财政没有安排村卫生室专项管理养护资金,村卫生室收入只能维持运转,无力偿还其建设债务。

(三)基层医护人员积极性亟待提高

医改后,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取消药品加成,改变了以前自主创收和资金分配的旧体制,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医改前在编人员收入减少,自身利益受到较大触动,其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村医收入更是锐减,医改后,村卫生室医疗行为得到规范,工作量反而加大,除诊治一般常见病外,还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村医收入的锐减,导致村卫生室人员支持医改的动力不足,一体化管理难度加大,有少数村卫生室村医处于半工状态,不能充分的落实国家医改和新农合政策。同时,由于一些政策性因素影响,医改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原聘用人员竞争上岗后,工龄一律从医改时间算起,有些同志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连续工作近25年,但工龄认定却以竞聘上岗时间为准,严重影响到该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县城城区部分居民没有享受基层医改成果

医改后,我县23个基层医改单位实现了公益性管理体制的有效回归,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但县城城区部分居民没有享受基层医改的优惠政策。因为枞阳镇村居分石矶社区、向阳社区和县中医院三个医疗单位进行管理,而石矶社区和向阳社区参加了医改,作为县城城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院目前没有参与基层医改,也就没有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这样造成中医院管理的村居民没有很好的享受医改成果。

(五)村卫生室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是村医定位不明确。村医是我县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庞大的群体,但他们的身份却未界定,说是农民,但他们从事农村卫生服务工作;说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但不能享受23个基层医改单位人员福利待遇。二是村卫生室财务管理亟待规范。由于村卫生室无公章、无银行帐户,导致当地乡镇卫生院拨付相关补助经费至村卫生室时,无法规范操作。三是村卫生室的公益性服务机构政策未能享受。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村卫生室的水电费标准却不能享受公益性机构的政策标准。四是村医退出机制尚未建立。我县村医素质参差不齐,不少村医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偏低、医疗行为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全县共有乡村医生997人,其中60岁以上125人,个别村卫生室年近70岁村医仍执业,几近关门。

(六)医疗风险保障仍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医疗风险防范和保障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组织,应对处理医疗纠纷问题,县财政每年安排23个基层医改单位医疗风险基金60万元,但卫生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行业,60万元的医疗风险基金远远不够。作为三级卫生服务网底的村卫生室则无任何形式的医疗纠纷防范政策,没有医疗风险基金,医疗风险全由村医个人承担,村医从事一般诊疗活动如履薄冰,一旦发生任何形式的医疗纠纷,处理十分棘手。

三、巩固和推进基层医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巩固基层医改工作成果,推动医改工作不断深入发展,针对全县基层医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改善环境,吸引人才。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宿舍等生活环境,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并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制定落实优惠政策,留住人才,保障卫生队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建立可持续的医疗卫生人员补充机制。应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灵活多样地引进人才。针对基层医改单位人员严重不足、影响工作正常运行的,建议每年安排适当经费,专门用于聘用具备执业资质、医德高尚、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三是加大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要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医疗卫生技术资源整合力度,定期对基层医护人员开展医疗卫生业务知识、医疗技能、职业道德和卫生、药品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和乡村医生队伍的素质。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步伐。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求,确定基础设施和设备购置专项经费,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满足群众需求。相关部门要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设施设备,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应注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的管理与养护,安排专项管理养护资金。同时,要加大对村卫生室财力的投入,采取可行的措施,化解村卫生室建设债务,筑牢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网底。

(三)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基层医护人员积极性

一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要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利益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利益导向和绩效考核机制,将优惠政策倾向于一些重要岗位和突出贡献的医护和管理人员,合理拉大收入差距,避免“大锅饭”现象,进一步激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活力。二是完善村医收入机制。建立村医的年收入与23个基层医改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动态衔接机制。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参照周边县市做法,适当提高村卫生室补助标准。

(四)深入推进医改,完善城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医院改革。根据国务院和省、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县级医院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县中医院医改工作。在县级医院改革中药品同样实行零差率销售,这样全县城乡民民都能享受到医改成果,如果不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议撤石矶社区等医疗机构,建立枞阳镇卫生院对村居进行管理或建立新的社区医疗机构,对过去中医院管理的村居进行管理。社区服务机构应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开展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居家养老服务、慢性病干预和健康教育等为重点的综合卫生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内部培训和管理。要加强对卫生院长和村卫生室主任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驾驭医改后整体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基层医务工作者从业行为的规范管理,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医疗秩序和流程。二是规范村卫生室运行。建议出台《枞阳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管理。建立和完善村医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村卫生室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吸引优秀村医扎根乡村,按照皖政办[2011]6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规定,落实村医退出和补助政策。

(六)完善保障措施,营造基层医改工作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我县在医疗卫生、基本药物制度、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政策,营造人民群众支持基层医改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要加大优惠政策倾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特别是村卫生室的优惠政策倾斜,在供水、供电、网络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其享受公益性事业单位收费标准。三是完善医疗风险保障措施。建议建立23个基层医改单位医疗风险基金合理增长机制。建立村卫生室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建议在村卫生室有限的补助经费中拿出一点,建立村卫生室医疗风险基金或联合投保风险共担机制,出台基金管理和联合投保相关规定,明确赔偿范围、赔偿标准、赔偿模式。

7.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七

一、2012年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工作回顾

1.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12年7月16日至8月20日县政府组织的工作组验收:全县36个乡镇大春共完成农业科技示范片95个、27 580亩, 占目标任务23 930亩的115.3%。其中:茶叶为4 500亩、粮油菜15 050亩、食用菌600亩、水果核桃3 200亩、中药材1 730亩、银杏1 800亩、油橄榄700亩。

2.成效

(1) 粮油单产大幅度提高全县示范区油菜亩产达到了230kg, 比传统种植亩增产60kg, 增幅35.3%;马铃薯亩产达到了2 400kg, 比传统种植亩增产400kg, 增幅20%;玉米亩产达466.7kg, 比传统种植亩增产100kg, 增幅27.3%;水稻单产达550kg, 比传统种植亩增产50kg, 增幅10%。

(2) 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示范片粮、油、菜产品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水产品、油橄榄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全县共认证有机生产基地30 641亩, 建成有机示范基地6个, 认证有机产品4大类。经过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抽检, 我县90个农产品样本全部合格。

(3) 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1) 食用菌袋料香菇6 000万袋, 产量达到6 000t, 产值3.6亿元, 同比增加20%;完成黑木耳1 000万棒, 产量达到500t, 产值0.4亿元, 同比增加1倍;种植竹荪5 000亩, 产量达到250t, 产值0.5亿元, 同比增加20%;种植灵芝500亩, 产量550t, 产值0.33亿元。

(2) 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 产量达2 300t, 产值2.3亿元, 同比增长10% (其中春茶产量同比增长29%, 达到700t, 产值9 800万元) 。

(3) 中药材面积25万亩, 投产面积8万亩, 蕴藏量达2万吨以上。主要有天麻20万窖、杜仲13.5万亩、黄柏3万亩、厚朴2万亩、柴胡3万亩, 产量1.4万吨, 产值0.984亿元, 。

(4) 油橄榄面积8万亩, 实施核桃高接换优2 000余亩, 开展高接换优1000亩, 产量500t, 产值500万元, 同比增长56.3%。

(5) 水产养殖生态水产养殖面积7.7万亩, 其中大湖网箱养殖3 900箱、围栏养殖8 000亩、池塘养殖300亩, 完成水产品产量2.05万吨, 同比增长12.6%, 水产品总产值达到1.2757亿元, 同比增长4.6%。

(6) 畜牧生猪出栏23.47万头, 畜牧产值预计可达3.274亿元, 同比增长4.8%。

(7) 其他新栽银杏大苗20万株, 累计栽植银杏大苗81万株;新建山桐子基地1.5万亩。

3.措施与方法

(1) 党政重视、组织保障一是党政主抓。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向此德要求“全域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上升为县委、县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十条意见》, 对农业科技示范提出了专门要求。成立“青川县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部署农业科技工作。县委主要领导两次主持召开会议, 专门研究农业科技示范工作, 并作出指示和部署, 要求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县36个乡镇建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 副书记、乡长任副组长的科技示范推广领导小组, 各相关部门制定了实施方案, 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 做到任务目标层层分解, 责任到人, 落实到村、到户、到产业和田间地块, 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的组织保障, 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政推动农业科技示范的新机制。二是目标管理。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2012年大春粮油生产的意见》, 明确了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目标和任务, 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2012年, 全县共规划创建农业科技示范片23 930亩。其中:茶叶4 450亩、粮油菜12 197亩、食用菌400亩、水果核桃3 233亩、中药材2 050亩、银杏园套作1 100亩、油橄榄500亩;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60 000人次。要求技术干部在科技示范片建设中要认真抓好“三深入”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和“三落实” (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服务) , 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三是科技培训。实施新型骨干农民培训工程,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农民教育培训, 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核心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加强农技队伍建设, 制定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 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制度, 分级分类实施年度培训计划, 选送基层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修深造, 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开展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培训, 继续实施浙江长效智力帮扶项目, 重点对全县乡镇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基层人员开展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知识培训, 进一步提高其理论和管理水平。青川县将培养职业农民4 000人、农业农村服务从业人员7 000人、创业农民500人,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 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人次。四是分片包干。县农业局开展了“领导包片、科技干部包乡”活动, 实行局长负总责和分管领导包片责任制, 局班子分管领导分片负责, 具有技术职称的36名科技干部负责36个乡镇科技示范片的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工作。五是督查督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的督查力度, 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实行了月通报、季督查、半年检查制度。县政府成立了检查组, 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 将检查组成员分成4个小组, 对全县科技示范片建设进度、质量进行检查, 对建设进展缓慢, 未按标准建设的乡镇, 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进行通报。六是逗硬考核。县政府制定了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考核办法和《农业科技示范片检查综合评分表》、《农业科技示范片验收综合评分表》, 将示范片建设内容细分为4个大项、8个小项、22项评分标准, 按百分制细化进行管理, 按照建设进度进行评分。将农业科技示范绩效纳入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 逗硬奖惩。专门就科技示范工作, 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进行单项目标奖励。

(2) 稳定投入, 资金保障全县从2011~2013年, 每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 000万元, 给每个乡镇直接安排20万元, 集中用于科技示范片建设。全县已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 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

(3) 创新机制效果保障一是党政、支部、协会共建。三锅、骑马乡、七佛等地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孔溪乡实行党员干部示范种植大棚蔬菜, 并联系大棚, 帮带、培训菜农, 成立了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职责, 对蔬菜种植户挂牌进行技术指导, 形成了“专家+党员+农技人员+示范户+专业协会”五方带动模式。二是产、学、研结合。积极与中茶所、四川省农科院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 围绕粮油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制。在黄坪乡建设“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百万亩示范片”, 该乡充分利用震后板房拆出土地进行复耕, 建成了200亩玉米高产示范片, 主推了“马铃薯套作玉米、玉米膜侧集雨节水栽培、增密增肥等高产栽培新技术”;推广了“生物导弹和性诱剂防治玉米螟”、“毒饵站灭鼠”等绿色防控技术;选用了川单青贮一号、神株7号、种都100等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 新品种的增产率达到40%以上, 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显著提高。三是基地管理。在孔溪乡科技示范片, 为强化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化建设, 突出主导产业发展, 专门制定了《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管理制度》, 对示范片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和技术培训、农产品安全生产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实现了科技示范片农户生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表彰激励。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青川县2012年度单项目标考核办法》, 把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任务纳入目标考核, 对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 年终进行奖励。孔溪乡党委、政府, 为鼓励大棚蔬菜示范片种植户, 建立了奖励机制, 对达到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 且亩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起到良好带动示范的农户, 政府以奖代补每亩300元。年末由乡、村、社和菜农代表评选10户种菜明星和10户种菜能手, 由乡政府每户奖励500元。五是全程服务。孔溪乡在大棚蔬菜科技示范片开展了“党员帮扶户、示范户帮扶户、技术员帮扶户”三结合帮扶活动, 对示范户一对一进行技术指导。每个蔬菜大棚前都挂有一个“生态蔬菜发展党员带帮户”标示牌, 上面标有技术指导员的姓名、联系电话、技术职称等信息, 现场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 还可通过网络和电话, 24小时为示范户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县农业局编印了《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用技术手册》共3.1万册, 发布病虫预测预报12期、病虫防控电视预报6期, 及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

4.存在的问题

(1) 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组织实施不力、示范效果差认为示范片建设仅是部门和农技员的事, 任务安排下达就算了事。

(2) 部分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缺编、缺员、不专 (专业人员) 、他用 (专业人员抓非农技工作) 问题制约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据调查:蒿溪乡缺编;有编缺员的乡镇有孔溪、木鱼、桥楼 (借调) , 有编有员不专的乡镇有乐安寺、茶坝、大坝、红光;木鱼、大坝、孔溪乡镇原有专业农技员分别调到骑马、瓦砾从事广播、计生等非农技工作;部分乡镇统一安排农技员驻村, 无法集中精力抓农技;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县与乡镇两级沟通不顺、信息不畅、配合乏力现象较为突出。

(3) 示范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示范片重点不突出, 多、杂、散;个别示范片投入少, 虽有规模, 但质量不高, 示范带动不强;个别乡镇宣传培训不够, 影响示范片的效果发挥。

二、2013年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深化认识, 增强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 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开展科技示范是推进生态农业、特色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 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进一步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落实领导带头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制度。

3.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施方案围绕生态农业、特色产业把单项适用科技集成组装配套, 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尽快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解决部分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缺编、缺员、不专、他用问题。

5. 强化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坚持将示范任务纳入各级考核。

6. 提早规划和部署提高示范建设标准和质量, 多出亮点。

7. 进一步抓好技术培训强化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 搞好服务。

8.打个关于科技的“小报告” 篇八

1. 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中国近年在科技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举例说明。

3. 倡导大家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要求:写一篇12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可适当发挥,注意行文连贯。

【思路引导】

1. 了解文章要你写的内容范围。比如本文要求你写作的一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二是中国科技方面的成就,并且要举例,最后进行一个倡议。写作时,不可偏离这些限定性内容泛泛而谈。此外,在内容的分配上也要注意篇幅,不可太过偏颇地大谈某一点。

2. 写作时根据提示的要点进行适当的发挥使文章丰满,内容充实。例如提示1要求描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若只是来一句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country’s development就显得干巴巴,同时,内容不充实,也会造成文章字数不足。

3. 在写作之前构建好写作内容的基本框架,构思好要扩展的基本内容,打好腹稿或文字稿。切不可拿起笔就写,而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这样写到后面发现字数不够,就会出现为凑字数强加句子的现象,这会大大降低文章的质量。

【参考范文】

Good evening everyone. It’s my great honor to give you a short report. Today my topic i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s is known to us all,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especially in economy. Technology will make a country’s economy develop at a high rate. Sometime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countries mainl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For example, China h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the manned spaceship into space, which wins China great fame all over the world. To conclude my report, I’d like to encourage all of you to study hard. Try your best to master knowledge and make our contributions to our motherland. That’s all, thank you!

9.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九

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农办主任 章来良

2003年6月12日

藠头,是我县常规农业中的一项传统农产品。经过几十年的种植和改良,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主导产品,一大支柱产业。世界藠头的主产地在中国,中国的主产地在江西,江西的主产地在新建县,新建县主产地在生米镇。可以说,生米就是“中国藠头之乡”。如何打造这一品牌,使之成为我县的一个主导产业,进而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带着这一问题,本人就藠头产业的发展及相关方面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就调查的情况和有关思考整理如下:

一、藠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我县藠头生产发展历史悠久。藠头是我县的传统产品,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县生米镇的生米、斗门几个行政村就种植了少量的藠头,当时全县的藠头面积不到3000亩,亩产也只在2000斤以下;到七十年代,藠头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生米镇,由原来的少数几个村发展到东城、朱岗、南路、长岗等10多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近1万亩;在八十年代,全县藠头生产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藠头市场滞销,田边路头到处都是腐烂的藠头,藠贱伤农,藠农损失惨重。藠农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影响。直到九十年代,县委、县政府作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将藠头生产作为全县的优 1 势产业发展,通过寻找市场,全县藠头生产又得到迅速发展;全县藠头面积达2万余亩,其中,在1997年,调减早稻面积改种藠头就有1万多亩。在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以农业结构为主线,发展特色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意见,全县藠头生产又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藠头面积达4万余亩,由生米辐射到了流湖、石埠、西山、石岗、厚田、樵舍、金桥、溪霞等十来个乡镇。

2、藠头已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目前我县藠头生产面积达41100亩,其中生米镇达3万余亩,流湖4000亩,石埠4000亩,西山1000亩,石岗1000亩,樵舍500亩,厚田400亩,金桥100亩,溪霞100亩。这些藠头面积都相对比较集中连片。全县藠农达15000余户。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改良耕作技术,广泛使用有机肥料,推广高效低毒农药,我县藠头生产实现了优质高产,平均亩产达4000斤左右,全县藠头总产量达82200吨。

3、全县藠头加工企业初具规模。为了切实解决农产品资源转化问题,搞好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早在1989年,我县就开始筹建江西华威罐头食品厂,1991年,该厂正式投产。该厂有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实有固定资产950余万元,实际生产能力达2000吨;通过招商引资,我县生米、西山等乡镇先后引进了日本、上海、浙江、湖南等客商来投资办藠头加工企业。如生米镇朱岗村与日本客商联营,于2000年兴建了为民食品藠头加工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厂房1800平方米,有固定资产100余万元,可生产成品藠头1800吨,产品直接由日本客商负责外销;生米镇南路村与上海、浙江客商联 营,兴建了南昌辉煌蔬菜腌制厂,可生产成品藠头1500吨,产品由上海、浙江客商负责销售;西山镇与湖南客商联营已投资200万元,于2002年4月兴建了西山藠头加工厂,可腌制藠头3000吨,产品由湖南客商销售。此外,全县民营腌制藠头加工厂也蓬勃发展,近年发展势头更旺,仅生米镇就有30余家农户腌制加工藠头,年加工能力达20000吨左右。目前,全县藠头加工能力共达28300吨,占全县藠头总产量的34.4%,其中精加工生产能力达5300吨,占其总产量的6.6%;粗加工生产能力达23000吨,占其总产量的27.8%。

4、藠头产品销售组织不断发展。为了搞活产品流通,实现经济效益,我县对藠头产品销售组织的发展也比较重视,一是去年投资了20万元,在生米兴建了藠头、花生综合批发市场,占地近20亩,有4个钢架棚,200套铺面;二是1995年在生米镇长岗村成立了藠头民间流通协会;三是发展民间销售组织。全县收购贩运藠头民间组织有120余个,藠头销售经纪人有400余人;四是运输能力提高。目前全县农村拥有20吨以上的大型货运卡车200余辆,仅生米镇就有150辆。大大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全县藠头通过民间组织销售达40000吨左右,销售额达4000万元左右。

5、藠头产业经营效益显著。2002年,全县藠头总产值达9714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9.7%,其中加工产业4880万元(精加工平均每斤按2元计,粗加工平均每斤按0.6元计),民间销售总收入4834万元(平均每斤按0.3—0.5元计)。藠头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

二、目前藠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虽然我县藠头产业得到发展,但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还是低水平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1、市场信息不灵。至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网络,虽然我县成立了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开通了新建县农村经济信息网,可是制作网上藠头产品广告,还是空白,特别是乡镇级经济信息网络几乎是处于断层。造成相当部份干部群众视野狭隘,封闭保守,缺少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

2、销售渠道不畅。目前我县藠头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在国内几个地方销售,价格波动很大。通过销售组织返运,但产品到了外地,货到地头死,压质压价,受制于人。如2000年,生米镇的一些藠头销售人员,返运藠头到湖南,被厂家压质压价,的确是记忆犹新。经纪人积极性受到挫伤,使藠头生产也受到影响。我县藠头产品至今还没有广阔开拓国际市场。

3、加工能力低下。目前全县藠头精加工能力不到7%,粗级加工能力也只有27.8%,藠头总产量的65.6%是出卖原料,极大地影响了藠头的经济效益,资源优势远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4、品牌产品甚少。虽然我县华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甜酸藠头罐头,在1992年获国家科技星火计划成果奖,但也没有形成品牌。我县藠头罐头在国内、甚至在当地的销售市场都有限。全县藠头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5、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紧。无论是县级藠头龙头加工企业也好,还是乡镇、村级加工企业,都与藠头生产基地和藠农的经济利益联系不紧,没有形成经济共同体。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

三、我县藠头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尽管目前我县藠头产业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藠头产业发展的前景比较广阔。我县藠头产业发展还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1、自然条件优越。我县年平均气温为17.6C°,年无霜期260—270天,年平均降雨量1500—2200毫米,雨量集中在4—6月份。光照时间平均每天有8小时以上,特别是在4—10月份农作物盛期,月平均日照时间在210小时以上;我县的气候、温度、雨量、光照,熟花冲积土壤,都非常适宜藠头生产,这是全国各地区不可比拟的。全国不少大省从我县大量引进藠种,而总是难以发展起来。这足以证明我县的自然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2、藠头品质极优。我县藠头品质特点:一是色白,色白而无污染;二是层多,层多而耐腌;三是肉脆,肉脆而爽口;四是个头大而均匀,个大均匀有利加工。且具有开胃,除腻、消食、杀菌、护心脏、美容养颜等功能,是一种含有低脂低糖和多种矿物质的蔬菜食品。近年来,经科学家研究分析,我县藠头还具有抗癌功能,是人类的绿色精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多年来,国内许多厂商一直争相采购我县藠头作原料。

3、宜种面积甚大。我县除9万亩旱地全部适宜种植藠头外,还有近6万亩高岸水田适宜种植,更有20多万亩山地可开垦发展。我县藠头生产基地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

4、发展前景广阔。国内许多厂家,如湖南、广东、福建、湖北,抢购我县藠头作原料,他们通过深加工后,不仅在国内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藠头生产,而我县既使巩固现有基地面积,不再发展,只要增加改建和扩建深加工能力,做强做大藠头产业,创立品牌,就一定能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藠头价格由现在平均每斤0.4—0.6元提高到1元/1斤,藠头产值就近2个亿,如果能够提高到2元/1斤,藠头产值就有近4个亿。可见,我县藠头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发展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四、做强做大我县藠头产业的思路及构想 做强做大我县藠头产业的总体思路是:

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工、品牌和流通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藠头产业发展规模,努力提高转化水平,巩固基地生产,抓好企业深度加工,扩张工业规模,扩大销售队伍,积极发展民间流通组织,实现藠头产业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新格局;争创品牌,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展藠头产品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农村经济整体跃升,全面推进全县农村小康进程。

做大做强我县藠头产业的构想是:

第一、依托资源,构筑藠头产业基地优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做强做大我县藠头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规模,进一步提高我县特色农业的市场占有率,推进藠头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大力发展藠头生产专业乡、专业村;要加快我县藠头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安全工作;对藠头进行提纯复壮,强化技术支撑,不断提高藠头农产品在绿色农业中的市场份额。

第二、依托龙头,构筑企业深度加工优势。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藠头龙头加工企业。把我县现有藠头龙头加工企 业做强做大,努力扩大深度加工能力,特别是华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精深加工能力力求达到50000吨。为民藠头加工厂、辉煌蔬菜腌制厂、西山藠头加工厂,三个加工厂也要力求通过招商引资向深度加工发展,每个加工厂深度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使我县藠头原料产品的深度加工程度提高到80%以上。各龙头企业要加强技术研究,创建我县藠头品牌,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同时,各龙头企业要与生产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降低门槛,切实帮助藠农解决产前、产中、特别是产后的服务问题,使藠农生产基本保证没有后顾之忧。

第三、依托合作,构筑中介组织发展优势。加快农业组织创新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既是发展市场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实现藠头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实践证明一家一户既搞生产,又跑市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同时,我县的藠农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观念都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快中介组织建设,逐步改善和消除藠农在市场竞争中单打独斗的经营格局。现有民间流通协会组织,藠农联合体、经纪人等销售组织,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是要走组织化的路子。形成龙头企业+协会(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布局和组织体系;二是要走合作化的路子。将分散经营的农户,通过适当方式联结起来,由农民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组成经济联合体或区域性的合作经济组织系统;三是走销售组织化的路子。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依托乡土能人和销售大户,确保农户种得好,卖得出,获得较高效益。

第四、依托网络,构筑强大信息优势。要加快我县乡镇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要强化县级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乡镇信息网络建设,发展村级信息网络建设;二是要加大对我县的推介力度,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三是要积极筹办我县特色农产品信息发布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国外客商,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

10.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十

3月上中旬,县政协组织全体负责人及部分委员,开展了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视察活动。视察组通过看现场,听汇报,座谈研讨,了解和掌握了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找出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广播电视工作基础扎实,事业活力增强,对内对外宣传成果丰硕。2009年,县广电局荣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系统百家先进局(台)称号,广播电视外宣稿件名列全省前茅,其中在中央电视台发稿量超过了全省五个市级台,在巢湖四县一区遥遥领先,县广播电台荣获全省广电系统宣传突出贡献奖,节目创优工作进入全省县级台先进行列。

镇村广播自200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激励政策支持下,各镇掀起了新一轮“广播村村通工程”热潮,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建设步伐加快。截止目前,全县8个镇96个行政村、21个社区,共安装广播喇叭1534只,绝大多数行政村实现了无线传输覆盖,广播通播率和覆盖率均达100%,常响率70%以上。农村广播在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计划生育、防汛抗旱、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县网络公司投入1200万元用于农村有线电视建设,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5万户,行政村有线电视覆盖率83.40%。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较为迅速,截止目前,共转换数字电视用户1.1万户。县网络公司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荣获省先进集体称号。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广播工作出现滑坡。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偏差。随着电视的普及及电话、手机、网络的发展,信息传媒的增加,农村广播作用相对弱化,镇村干部对广播常响率的要求有所放松,少数群众有人为损毁广播设施现象,极个别镇广播常年不响。二是镇广播站岗位缺人。许多镇广播站负责人没有实际到位,兼职的同志力不从心;部分镇广播站专职人员不熟悉业务,责任心、事业心不强,遇到邻频干扰等技术难题无从下手。三是广播设施管护不到位。虽然有的镇采取“以钱养事”办法进行管护,但实际效果不理想,许多广播喇叭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四是农村广播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绝大多数镇停办了自办节目,加之广播的播出时间不太合理,播放内容没有针对农村听众群体的需求,实际播出效果不太理想。

2、农村有线电视到户率不高。一是农村用户较为分散,架设线路长,施工难度大,运行维护成本高,投资回收慢,网络公司企业化运作考虑成本,加上省安广网络公司投资方向有所改变,不向偏远山区延伸,这些地方居民想安装有线电视十分困难。二是非法安装卫星接收器现象屡禁不止,对有线电视的安装使用冲击较大。三是一些经济落后地方,群众考虑到收视成本,不愿安装有线电视,有的觉得不划算,报停户有所增加。四是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后,虽然收视费有所增加,但网络改造建设费用加大,同时,每户免费配置一台机顶盒,使得公司成本投入加大,但仍难以满足两台以上电视机用户的需要。

3、县级广电事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编制滞后,人才短缺。原先核定的编制现在不适应,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县编委根据当时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工作任务需要,核定的“两台”编制人数,早已不能适应现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对内对外宣传形势的需要。现有的在岗人员不够使用,如电视新闻部现有记者6人(其中1人系借用,1人在行政村挂职),要完成一周五档新闻和一档“一周要闻”任务,急需增加记者;由于人员不够使用,昭关发射台、运漕转播台、播控机房等要害部位的值班人员只能在社会上聘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近年来,我县从社会上没有招聘到适合播新闻的男播音员,致使我县电视新闻没有男播音员出镜;广电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均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社会上招工的无线电爱好者,由于受编制、专业等限制,近二十年未引进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现这些同志均已年过半百,但却无年轻的同志前来接班,这些同志退休后,广电部门的技术维修和安全播出工作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投入不足,设备落后。广播电视既是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又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行业。如摄像机,市台一般每台在20万元左右,省台的摄像机均在60万元以上,而我县最好的一台摄像机才8万多元,一般的只有3万元。现有的10台摄像机,有6台已超过使用寿命。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的设备购置维护费偏少,连一台摄像机都买不来。因为设备落后,造成我县报送的新闻清晰度不够、画面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对外宣传工作。

三、对进一步推进我县广电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县级广播电视直接面向农村和广大农民,担负着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的重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我县跨越式发展进程,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三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县、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广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应有作用。

1、要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县委、政府要根据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发布经济社会新闻,增加新闻源;各镇、各单位要重视和支持县“两台”记者的新闻采访;县广播、电视台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要适度增加批评性报道,尤其是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增强舆论监督效果;县广电部门要加大对外宣传和节目创优力度,继续保持在全市、全省领先态势。

2、要大力加强农村广播工作。各镇要认真贯彻含办发(2006)38号和含办发(2008)17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农村广播工作。一是要创新管护体制。制定和完善农村广播各项工作制度,加大检查考评与奖罚力度,确保常响率达到95%以上;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广播的正常运转和广播设施的更新、维护;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配备专职广播站负责人,落实广播站从业人员;县广电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每年都要举办采编播、设备保养与维护等专业技术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镇村广播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要发挥广播作用。各镇要开办自办节目,合理配置广播喇叭播放点,确定科学的播出时间,精心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用好用活农村广播。

3、要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化建设步伐。积极争取省网络公司对农村有线电视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的覆盖和数字化转换,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加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政策的宣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我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快速发展。

4、要着力解决县级广播电视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一是解决人才短缺难题。县人事编制部门要根据我县广电事业发展的需要,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并赋予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帮助他们从乡镇或社会上选调专业对口人才,尤其是一线记者和技术人员,可从事业身份人员中选调;打破条条框框限制,不拘一格地选拨急需的电视男主播人才,提高电视新闻画面的和谐度与质量;当前还要解决借调人员的身份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从事本职工作。二是增加对广播电视建设的投入。县广电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增加广告收入,开源节流,增强发展后劲;县财政要增加广播电视宣传和设备技改资金,夯实县级广播电视基础,确保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三是制定广播电视外宣奖励政策。适当增加奖励幅度,提高“两台”记者向上级台发稿积极性。

上一篇:校园及周边安全排查整改报告下一篇:2024年军训分列式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