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共17篇)(共17篇)
1.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氧蒸汽原煤蒸汽硫回收冷却水系统去净化水污水处理
GSP气化工艺流程
蒸汽网脱硫系统脱盐水火炬水煤气锅炉补给水脱盐水脱硫脱碳系统
变换工艺流程
甲醇合成硫回收燃气热回收 NHD脱硫脱碳工艺流程
造粒
硫回收工艺流程
新鲜气蒸汽弛放气
合成工艺流程
二甲醚
精馏工艺流程
入塔气新鲜气弛放气出分离器气体循环气粗甲醇出塔气
2、甲醇合成塔结构示意图
1、合成物料流程图
变换脱硫脱碳预变换水解脱硫脱硫脱碳
1水煤气 ;2预变换气;3变换气;4调节CO浓度后的变换气;5水解气; 6发电水解气;7调节变换气CO浓度的水解气;8新鲜气;9燃气发电气
变换净化物料流程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二
1 新型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1 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
所谓的超临界液体, 是当温度与压力都处于临界点状态时, 物体状态介于液体与气体之间的一种形式, 它具有双重性质。它不仅能够应用在化学工业、食品工业与生物技术之中, 还能够在医学领域推广开来, 彰显出巨大的魅力和发展前景。目前, 我国有关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没有应用到超临界水氧化方法, 技术发展的不够成熟。
1. 2 新的分离技术
新分离技术是化学工程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方法, 从广义上来说, 分离能够对设备起到强化作用, 使设备的体积减小, 转化能量, 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然而, 传统的分离技术还不够先进, 只是利用沸点不同的原来, 将组分之间的不同分离开来。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化学工艺的进步, 这种固有的技术方式明显不适应生产需求, 无法突出应用的广阔前景。针对这样的现象, 化学工程技术必须加入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势, 将热力学、多相流等方法都纳入其中, 加速分离效率, 提升工作效率。
1. 3 绿色化学反应技术
绿色化学是一种环保的技术手段, 它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能够更好的白虎环境化学工程。简单来说, 这种化学工程技术需要利用新的原理, 消除对人体有伤害的原料与溶剂, 从源头消除化学污染, 彻底的摆脱不良生产技术。另外, 绿色化学还包含原子经济与高选择的特性, 生产出对环境有利的材料, 做到循环生产。
2 传热过程中新的研究方向
第一, 微细尺度传热学进展。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尺度展开微细探讨, 找到传热学的规律被成为微细尺度, 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高集成电子设备、微型热管以及多空介质都利用该原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二, 强化传热过程的进展。坚持改进换热器的形式是传热过程研究的主要方向, 它有助于提升传热的效率, 保证设备持续的对外进行放热。这种技术手段包括很多新发明, 与传热材料、生产工艺息息相关, 可以优化过去的设计。
第三, 传热理论的进展。致力于滴状冷凝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是目前传热研究者一直都研究的领域, 但是其中的很多不足逐渐暴露了出来, 如何获得与实现滴状冷凝, 并延长它的使用时间, 就成为了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对此, 必须改变冷凝界面的性质, 在工业中应用滴状冷凝技术。现如今, 人们都在研究发生核态沸腾的原因, 希望开展深入的研究。只是具体的计算方法还存一些不足, 加热器表面会受到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的影响, 理论的研究还缺乏大量的实验基础, 沸腾传热计算公式也不够准确。对此, 研究者必须从新的角度探究问题, 提出新的计算方法, 将数学原理集中应用起来。
3 化学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的动态
化学工程技术及其生产应用随着技术的创新不断涌现, 通过技术的推广更是得到了普及。与此同时, 它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如何为新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并不断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 就成为了科学研究需要关注的焦点。针对这样的现象, 学科的研究必须关注新的动态, 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区别, 对各类材料中包含的信息进行探索, 分析它与化学、生物化学以及环境化学和能源化学的关系, 为化学工程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促进化学生产能力的提高, 实现技术的大范围推广。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化学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还有利于为生产工程创造良好的环境, 坚持环保理念。本文通过对化学工程技术核心理念的研究, 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出目前化学生产应用存在的不足。对此, 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后期处理, 坚持创新, 推动绿色化学工程的发展, 从而为全行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海霞, 柯杨, 王胜壁.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14:91.
[2]李强, 姜芳, 李勇.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 2015, 18:241.
[3]张杨.浅谈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08:291.
3.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化学农药;应用
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48-1
近年来,蔬菜栽培迅速发展,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生活需要。但随着蔬菜栽培面积和周期的不断加大,病虫害为害逐渐增加,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在不断的加大。使得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断增加,同时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生产中,由于菜农盲目使用、滥用化学农药而导致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以及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正确选择与使用各种化学农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1化学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农药的毒性和中毒问题
各种农药化学品毒性水平差别极大,但并非任何农药都是高风险性的有毒物质。只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进行农药的施用,即使高毒农药也一般不会出现农药残留超标。在生产中的多数农药中毒事故都是由于农药施用不按操作规程进行而导致的。
1.2农药的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一般情况下是随着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逐渐降低,生产中常见的每种农药都有特定的残留标准。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合理间隔期进行施药,所生产的蔬菜农药残留量一般不会超出安全阈值,称为“农药残留未超标”。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是指在一定地区与一定期限内保证环境质量不受到破坏。只要不超过最大负荷量,环境安全系数属于合格。
1.3环境的污染问题
环境的农药污染是指环境对农药的最大负荷量超过了安全阈值,从而引发环境质量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并不是使用农药就会导致环境污染,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主要由农药的毒性与用量决定。也就是说只要将高毒农药用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实际危害。只要农药在环境的负荷范围内,就不会对蔬菜的无公害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2化学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使用
2.1合理选择化学农药
生产上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一定要选择无公害生产允许施用的化学农药,保证产品的有毒物质含量在国家卫生标准许可范围之内,且对人体无害,容易被人体排出,且不会对天敌造成危害。
2.2准确把握农药的使用量
农药的最佳用量是指将病虫控制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规定的水平以下所需的农药最小量。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和生产标准中规定的每种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的用量,用药次数,最大允许残留量。由于不同种类,品种和生育阶段的蔬菜对农药的抗性有差异,生产上应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气候、苗情,严格用量进行农药的复配,以避免出现蔬菜药害和杀死天敌。
2.3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施药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与收获之间相间隔的时间,蔬菜采收前必须有一定的间隔期,以防止产品农药残留。这是降低蔬菜无公害生产农药残留的重要环节。无公害蔬菜生产一般规定的间隔期在2—7天内,有的蔬菜间隔期要求10天以上。一定要在喷药后农药含量降解到无残毒时,蔬菜方可采收上市。多次采收的蔬菜,一般是要求先采收后噴药,以保证上市产品的无农药残留。
3未来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3.1认真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
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方针。优化种植区的生态环境,采取各种措施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提高作物的抗性,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菜农合理科学选择高效、低毒农药,适时防治,避免盲目用药,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2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各级部门要正确处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和农田环境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止农药污染的继续扩展。认真贯彻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快速发展。
3.3加大农业科学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的蔬菜种植水平
各级政府要加大蔬菜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科技培训力度,保障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充实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3.4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只有省级无公害蔬菜认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才能申请申报无公害蔬菜产品认定。因此,要在自然条件好的区域,设立无公害蔬菜规范化生产基地,并制定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对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及安全化。
3.5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建设,严格生产过程监管
4.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进入了中学课堂。传统化学教学中形象、直观的教学媒体如标本、模型、挂图等,已被现代多媒体技术所代替.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能最人限度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对各种化学实验和反应原理进行模拟,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优化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协作与参与,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获取知识效率。
一、微观知识“实物化”
化学世界就是微观世界,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对微观世界进行客观的、准确的描述与验证,也很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想象和模拟微观事物。比如: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限度、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实物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理解化学原理。
二、抽象内容“具体化”
化学其基本的化学用语,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量等很难描述与表达,学生在思维上很难建模、理解与掌握,原因之一就是内容太复杂、太抽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会使教学变得十分轻松而愉快,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到“碳的同素异形体”,可利用《三维分子模型》中的分子模型库直接把金刚石、石墨的分子模型打开放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比较,有球棍模型,也有比例模型,同时可以进行宇符模型与框架模型间自由切换,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动画模型,很容易比较金刚石晶体的空间网状以及石墨的层状结构,进而很直观地对两者性质的不同进行比较。
三、零乱内容“网络化”
中学化学知识的特点是比较零乱散杂,内容比较多,若采取分散记忆,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知识掌握得不深刻.若把零星分散的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进行梳理、归纳,使其知识化,条理化,网络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与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灵活运 用。
5.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八景中学
黄胜梅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从而为素质教育注入了“现代化”的理念和新的生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动画模拟微观世界比较抽象的东西,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中比如:模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就会削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记忆,动手能力也淡化;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密度加大,大篇幅的文字投影,让学生不能分辨主次;长时间视频或动画播放,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于化学课堂中,争取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
化学课堂
必要性
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这把“双刃剑”,使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中得到充分地利用呢?本人就近几年在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化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1.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抓住最佳时机,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愉悦中索取。教师在化学课上,如果可以合理地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或者计算机等媒体,直观生动的把所要讲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准备向学生介绍有关钠的化合物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系列钠的化合物,包括苏打、小苏打、食盐等。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加快了学习进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造参与式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中的示意图、表格、例题、习题和内容总结等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教学时,就可以减少板书、板画的时间,从而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加透彻、更加生动活泼。多媒体的使用还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讲授,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大大地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2.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想象力,特别适合于微观领域内容的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比如,通过动画,可以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再现氯化钠、氯化氢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再如,利用课件,能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便于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教学。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条件时,学生对此条件的成因难以理解,而且教 师的叙述必须依托学生动态抽象思维,采用flash制作溶液中离子的运动状态和离子结合成不易电离的生成物而使平衡发生移动----即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学生们从而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多媒体来模拟化学反应原理使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这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3.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极危险、大污染、无法实现的条件等),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有些实验受到条件限制有某些不足,这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视频播放等手段来弥补。如氯水分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再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如果改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又可以避免对师生身体的损害。采用动画模拟,可以直接将实验过程显示出来,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矫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 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比用小黑板出题直观生动得多,而且教师在分析讲解时完全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化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虽然给中学化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优势,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上课节奏加快,,信息量大,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即“电灌”。
由于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就可以不用写板书,这直接导致课堂上教师单纯说课的时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每节课所带来的信息容量,加快课程进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让他们接受大量的信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另外,大量的课件播放和教师的讲解结合如果不恰当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分不清能容的主次。有时,会感觉华而不实,一晃而过,学生对知识印象不深,重点内容个很好掌握。
2、用多媒体模拟的实验不能代替演示实验,不要淡化实验。
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认为这样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取代的,用多媒体来实验,没有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更能使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弱化了部分实验功效。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多媒体演示实验主要应用于那些有毒有害物质参与的反应,那些难于观察实验本质的过程中,起到了化解难点的作用,而不能以点盖面,所有的实验都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把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认为这样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取代的,用多媒体来实验,没有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更能使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弱化了部分实验功效。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如浓硫酸稀释时放热,着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有些物质的气味,如氨、酒精等需要学生亲自闻一闻,还有些实验如过滤操作需要学生亲自作一做。“白看不如一践”就是这个道理。分组实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同时,更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是任何多媒体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3.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很难照顾到学生的行为。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的手会一直按在鼠标上,一直在进行着下一步的操作。教师这种思维的连贯性导致其很容易忽略对学生情绪、认知以及思维的观察和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与化学教学中
与其他学科不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还要考虑到什么时候用,用多少,用哪些的问题。既要考虑到化学知识的科学性,又要考虑到应用的合理性。
1.把握好“该用才用”的原则,不要华而不实。
有些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把原本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搬到了电子屏幕上。有些课件的作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改变文字或图片进入画面的动作,片面追求“新奇”,这种本末倒置的作法,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重视眼见为的实验
化学学科的魅力便在于实验中神奇的现象和变化,而且学生对这种神奇充满了十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不仅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神奇的变化,使他们记忆深刻,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6.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化学灌浆技术在承台裂缝加固中的应用
针对宜万铁路叶溪河大桥1号墩承台裂缝,提出利用化学灌浆材料的可灌性、可注性等优点,并采用具体的灌浆工艺,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承台裂缝的加固问题.
作 者:黄河 HUANG He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6(21) 分类号:U445.72 关键词:承台 裂缝 化学灌浆 加固工艺7.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七
在化学品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泵类、风机的应用非常广泛,电耗是其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降低电耗是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以前的生产过程中,泵类、风机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阀门, 这样既造成了电机噪音过大,又缩短了电机的机械寿命。并且在通常的设计中,泵类、风机的设计容量比实际容量高出很多,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电能的大量浪费。因此推广变频调速系统对节能降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
1变频节能的基本原理
由流体力学可知,P( 功率)=Q( 流量)*H( 压力),流量Q与转速n的一次方成正比, 压力H与转速n的平方成正比, 功率P与转速n的立方成正比。Q/Qt= n/ ntH/Ht=( n/nt)2P/Pt= ( n/nt)3式中:Qt泵的额定流量,Ht泵的额定压力, nt泵的额定转速。由上述公式可知,如果泵的效率一定,当要求调节流量Q下降时,转速n可成比例下降,此时泵的轴输出功率P是成立方关系下降。即泵的耗电功率P与其转速n近似成立方关系,可见转速的降低对泵的节能是非常有效的。
1.1动态功率因数补偿节能
无功功率不断增加线损和设备的发热,更主要的是因为功率因数的降低导致电网有功功率的降低。由公式S2=P2+Q2,Q=S*SINφ,P=S*COSφ, 其中S视在功率, P有功功率,Q无功功率。可知,当COSφ 越大,有功功率P越大。而变频器由于内部存在滤波电容作用,使得功率因数接近1,从而减小了无功损耗,增大了电网的有功功率。
1.2变频器的软启动节能
由于电机为直接启动或Y/D启动,启动电流等于(3-7) 倍额定电流,这样会对机电设备和供电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而且还会对电网容量要求过高,启动时产生的大电流和震动时对设备的使用寿命极为不利。
另外,变频器容量的合理选择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比较简便的方法有三种:
(1) 电机实际功率确定发。首先测定电机的实际功率,以此来选用变频器的容量。
(2) 公式法。设安全系数取1.05,则变频器的容量Pb为:Pb = 1.05Pm /hm ×cosy(kW),式中,Pm为电机负载;hm为电机功率。计算出Pb后,按变频器产品目录选具体规格。
(3) 电机额定电流法变频器。变频器容量选定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变频器与电机的最佳匹配过程,最常见、也较安全的是使变频器的容量大于或等于电机的额定功率,但实际匹配中要考虑电机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相差多少,通常都是设备所选能力偏大,而实际需要的能力小,因此按电机的实际功率选择变频器是合理的, 避免选用的变频器过大,使投资增大。对于轻负载类,变频器电流一般应按1.1IN (IN为电动机额定电流)来选择,或按厂家在产品中标明的与变频器的输出功率额定值相配套的最大电机功率来选择。
2变频调速系统的节能应用
2.1变频调速装置在烘干系统中的应用
我们设置了一个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当温度变化偏离设定值时,信号通过温度控制器传到变频器上,改变进料量的大小,从而改变出口尾气的温度。整个系统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反馈控制系统。(见图一)
2.2变频调速装置在泵类、风机中的应用
由于普通风机的功率因数在0.5-0.7之间,而变频器由于内部存在滤波电容作用,使得功率因数接近1,节能40% 左右。 此处应用主要是调节电机转速,因为泵的耗电功率P与其转速n近似成立方关系, 所以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其中双桨螺旋的节电量能达到90%,系统平均节能在50% 左右。
3变频器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3.1变频器散热问题
变频器的故障率随温度升高而成指数的上升。使用寿命随温度升高而成指数的下降。在变频器工作时,流过变频器的电流是很大的, 变频器产生的热量也是非常大的,不能忽视其发热所产生的影响。 通常,变频器安装在控制柜中。可以用以下公式估算: 发热量的近似值= 变频器容量(KW)×55 [W] 在这里, 如果变频器容量是以恒转矩负载为准的( 过流能力150% * 60s),如果变频器带有直流电抗器或交流电抗器, 并且也在柜子里面, 这时发热量会更大一些。注意:如果有制动电阻的话,因为制动电阻的散热量很大, 因此最好安装位置最好和变频器隔离开, 如装在柜子上面或旁边等。那么, 怎样才能降低控制柜内的发热量呢?当变频器安装在控制机柜中时,要考虑变频器发热值的问题。要根据机柜内产生热量值的增加,适当地增加机柜的尺寸。
3.2常见干扰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遇到的最麻烦的问题就是干扰问题,通过向专家咨询、 查阅资料,针对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解决措施:
(1) 静电耦合干扰:指控制电缆与周围电气回路的静电容耦合,在电缆中产生的电势。措施:加大与干扰源电缆的距离, 达到导体直径40倍以上时,干扰程度就不大明显。在两电缆间设置屏蔽导体,再将屏蔽导体接地。
(2) 静电感应干扰:指周围电气回路产生的磁通变化在电缆中感应出的电势。 措施:一般将控制电缆与主回路电缆或其它动力电缆分离铺设,分离距离通常在30cm以上(最低为10cm),分离困难时,将控制电缆穿过铁管铺设。 (3) 电波干扰: 指控制电缆成为天线,由外来电波在电缆中产生电势。
措施:同(1)和(2)所述。必要时将变频器放入铁箱内进行电波屏蔽,屏蔽用的铁箱要接地。
(4) 接触不良干扰:指变频器控制电缆的电接点及继电器触电接触不良,电阻发生变化产生的干扰。措施:对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采用并联触点或镀金触点继电器或选用密封式继电器。对电缆连接点应定期做拧紧加固处理。
(5) 电源线传导干扰:指各种电气设备从同一电源系统获得供电时,由其它设备在电源系统直接产生电势。措施:变频器的控制电源由另外系统供电;在控制电源的输入侧装设线路滤波器;装设绝缘变压器,且屏蔽接地。
(6) 接地干扰:指机体接地和信号接地。对于弱电压电流回路及任何不合理的接地均可诱发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比如设置两个以上接地点,接地处会产生电位差,产生干扰。措施:速度给定的控制电缆取1点接地,接地线不作为信号的通路使用。
4结束语
变频调速系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品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干法流程还是湿法流程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既降低了能耗,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并且为下一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介绍了变频调速系统在化学品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应用、控制应用以及常见干扰问题的处理方法。
8.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学习质量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在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教育改革开辟了全新的天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能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方面效果越来越显著,从根本上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
一、计算机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抓好课前准备,明确课堂的内容和任务,围绕教材内容和辅导目的拟定适量的思考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利用计算机准备教案,充分利用教育网上的教育素材,突出能力目标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大量的文本,视频资料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采取观察归纳、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优化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首先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原则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成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时要优化教学过程,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掌握。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刺激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先播放教师在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学生喜欢的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课件中还带学生浏览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回忆巩固本课之前学过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借助网络,突破难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多媒体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
3.运用实验,解决重点。教学《氧气的性质》时,先拿出两瓶气体,无标签,让学生们观察,区分是空气还是氧气。当学生无定论急于知道时,拿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深入瓶内,一瓶中木条复燃(氧气),一瓶中木条不变(空气),然后再用多媒体演示一遍,同时教师相机导入,这是根据什么鉴别出氧气和空气的?可见我们有必要学习《氧气的性质》。
4.排误归纳,迁移运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诸如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水,木炭用作脱色剂,煤气中毒,溶洞形成等。
(三)学习总结
在初中总复习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板书、例题、练习制成课件,既增大信息量、又减少学习时间,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使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都有长足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有差别,但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带给我们的思索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能起很大作用,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这一点必须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要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好计算机多媒体。
1.我们发现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当繁琐,要耗费大量时间,现存的课件有的使用又不能得心应手,以致使部分教师心存反感,并认为这些课件没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改进,反而使教师感到是一种负担,因此课堂整体效果可想而知。
2.用多媒体取代教师的教学,未认清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毋庸置疑,计算机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作用将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但它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即使再先进的教学工具也不能取代教师。
3.用多媒体不能取代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其一大特征,同时,化学实验也是检验化学理论、化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它是不可替代的,虽然多媒体可以演示,但是不能取代真实实验的各种情境。况且,多媒体只能模拟,而不能让学生亲自操作到实验,因此,化学实验尽量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观察,从而得到第一手资料,享受实验的真切感受。
4.教学课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实际使用操作中,内容上会有一些偏差。为适应化学教学所需,教师自己自制一些课件,效果会更好。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计算机多媒体。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地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
总之,信息技术知识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教改实验课题站在了时代发展的高度,显示出它长久的生命力,必将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等教育出版,1997
2.李凤华,《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国电化教育》,2001.12
3.高荣林,《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9.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九
学习应用化学专业的我们,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是培养我们将来化工生产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其中,化工制图技术在化工生产中方面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化工制图技术的重要性
工程制图制图技术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化工制图课的核心是,培养我们形成将各种几何信息在头脑中进行综合处理、形成广泛联想的形象思维, 以及处理工程图样的能力。在中学期间我们就接触了几何建模与正投影理论基础课程,现在学习化工制图技术又培养了我在二维、三维相互转换的能力,形成按一定目的构思形体, 拼合、分解、变换并能丰富地联想、想象和多向思维的潜能。这种潜能在课堂上,老师与我们以徒手草图加以训练, 能够迅速地徒手绘制草图是捕捉灵感、联想、创造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简便及时地记录和表达创想结果。
2、学习化工制图技术,接轨国际工业化
随着我国与国际工业上技术交流日益增加,为了在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面对国外工业图样的资料,我们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化工制图技术课程的开设刚好提供了这一条件,是熟悉国外工程图样的画法十分必要。
3、化工制图技术在机械制图中重要性
化工制图技术专门研究化工图样的绘制和阅读,它与机械制图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专业特征。而我们所学的化工制图与机械制图有共同的基础知识,在投影制图基础中解决形成机件形状问题的处理能力,并在图例中尽量结合化工专业中有关机件,以达到经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后能顺利解决化工专业图样的投影问题。而在化工制图内容中以化工专业图样为载体, 较早地引入化工设备零部件的画法和查阅有关手册、选择结构等的训练, 进行工程素质、工程技术的培养。
4、学好化工制图是计算机绘图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绘图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将计算机绘图与化学工程制图内容结合起来势必会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因为在用计算机绘制化学工程图样时,要以化工制图课程的有关知识为依据,如果化工制图方面的基本知识不扎实,计算机绘图就不能顺利进行,这又促使我们去复习、查找有关化工制图知识的积极性。另外从计算机辅助设计角度来看,计算机绘图不仅可以提高绘图的精度和速度,还为工程图样的改进和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0.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
同心路初级中学 王慧君
摘要
本文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经验,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意义,一般步骤,注意事项,及良好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一般步骤 注意事项
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进入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必然会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譬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省内外的化学教学信息,或者选用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
(二)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象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之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实践证明,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情境创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
2、机理解剖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知识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计算机能使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同步控制。信息技术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速度,提高了课堂效益。
3、实验模拟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4、演示整合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信息技术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习总结
在初中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一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这一点必须明确。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从属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四个不宜”。
(一)不宜替代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即用电脑取代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误认为只要采用了电脑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有的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动态的画面、千姿的文字等,可谓十分丰富。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其实,初三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望提高,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二)不宜取代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信息技术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三)不宜照搬别人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注重择优,千万不要图省事,照搬不误。最好是根据教学情况、学生实际和教者风格自己制作课件。
(四)不宜顾此失彼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在使用时,学生容易关注生动有趣的画面,而忽视教师的点拨,教师应留心观察,随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11.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化学教学;运用
数理化在我们传统的认识中是往往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考试的压力,而远非自身的兴趣驱动,这对提高学习效率而言是非常不利的。除了化学知识本身的特性外,我个人认为化学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使化学教学缺乏像英语等课堂一样的吸引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一个方式。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而言,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将系统性的学习以及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起来,可以将各种学习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特长。并且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单向沟通,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在教学内容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内容贫乏、手段单一等缺点,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老师、教材、学生三位一线的状况。
二、目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以教师板书为主,学生更多的是根据老师的板书进行课堂学习。在传统教学观念里,化学可以说是与现代教育技术最无缘的一门学科,大家对它的认识往往是往返于课堂板书和实验室之间,而其他学科比如英语的多媒体利用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却显得非常绝缘。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方面,广大的化学教师需要下一定的功夫。
2.课堂教學信息容量有限。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化学教学大部分时间是用在老师进行阐述之上。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老师所传授的课堂知识有限,所以学生课后还要自己拓展学习。
3.课堂效果不能有效实现。我们知道,化学课堂教学之中,有正面的成功化学反应,也有负面的失败或者说是严禁的化学反应。对于负面的化学反应,老师在进行讲授时往往只是口头进行分析,而不能像正常的化学反应一样可以通过实验室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局限就一览无遗了。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设备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大多数中学已经有了完好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对于office系统进行办公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硬件。同时从学生角度而言,由于家用电脑等的普及,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也比较容易接受。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课堂上的运用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模式,增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可行性。其次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图文、音像等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
1.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学生而言兴趣培养尤其显得重要。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影音等方式来进行传授,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彻底改变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性。首先可以对各种错误的实验做法给学生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比如水倒入浓硫酸、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等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提醒大家的,我们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上述几种错误的操作进行展示。同时有些化学实验我们不能够进行,比如含有有毒物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来对该类实验进行真实展示。
3.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授课效率。根据国外专家的研究,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约三倍。我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对一些比较耗费时间的板书或者说会重复使用的板书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对一些装置的图画展示出来,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那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升课堂效率。
12.化学灌浆技术在矿山堵水中的应用 篇十二
化学灌浆 (Chemical Grouting) (以下简称化灌) 是将一定的化学材料 (无机或有机材料) 配制成真溶液, 用化学灌浆泵等压送设备将其灌入地层或缝隙内, 使其渗透、扩散、胶凝或固化, 以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防止地层变形和进行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修补的一项加固基础, 防水堵漏和混凝土缺陷补强技术。即化学灌浆是化学与工程相结合, 应用化学科学、化学浆材和工程技术进行基础和混凝土缺陷处理 (加固补强、防渗止水) , 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或借以提高工程质量的一项技术。
化灌技术适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基础加固、堵漏止水、帷幕防渗和裂缝修补四个方面, 本文主要论述化灌技术在矿山堵水中的应用前景。
2 化灌堵水技术的发展历程
化灌堵水作为化灌技术的一个分支, 是随着注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化灌堵水技术作为工程技术的一个新领域不过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02年法国首次把化灌法应用于俢复挡潮闸, 英国于1856年第一次将水泥用于注浆, 1882年~1920年相继研制了气动注浆机和水玻璃-氯化钙化学浆液, 此后又相继研制出铬木素、丙烯酰胺等浆液材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 各种新的化学浆液 (如木质素类、脲醛树脂类、丙烯酰胺类、聚氨酯类等) 和改性水泥浆相续问世, 将化灌堵水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化灌堵水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煤矿井筒井壁注浆堵水开始的, 从60年代后, 我国相继开发了一系列无机或有机注浆材料, 并逐渐建立了适用于特定浆液的化灌理论、化灌工艺。
3 化灌的特色与优越性
由于化灌的浆液是真溶液, 比起目前市场用量最大而属悬浊液的水泥灌浆的浆液, 更易渗透到细微岩土或混凝土裂隙之中, 故化灌比水泥灌浆应用范围要宽, 能解决的工程问题要广, 具有特色和优越性。另外, 化灌无需破坏原基础结构, 可实行原位修复加固, 这比现代高喷灌浆需破坏原地基结构的重组置换式灌浆代价要低, 从而也显其特色和优越性。正因为化灌可做水泥或高喷灌浆以及采用通常防水材料不能做到和做不好的事, 故化灌成了现代工程颇具特色, 且不可或缺的一项防水的先进技术。
4 化灌堵水技术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
进入21世纪后, 化灌堵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化灌堵水技术许多方面, 包括材料品种、设备器材等都获得了一定发展。化灌堵水技术近年来在各种岩土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效益及社会效益也很显著, 但化灌堵水技术本身还不成熟, 还需不断完善。
注浆堵水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又包括注浆材料和注浆设备, 软件部分主要为化灌工艺。
4.1 化灌堵水材料
国内科研机构, 如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研制的有机高水材料 (HWM) 具有粘度低、凝胶时间可在几秒至几小时的时间范围内人为调节并能准确控制、易于被压注进岩体深部微细裂隙内, 所形成的凝胶体要求结石率高、渗透性低的特点, 已成功地应用于透水岩层注浆堵水工程。
4.2 化灌堵水设备
化灌设备组成中的关键设备是化学灌浆泵, 目前国内化灌堵水工程中所使用的大都是电动调速高压化学灌浆泵, 但因其重量较大, 使用不便。近年国内开发了以乳化液为动力的双液化学灌浆泵, 可以输送包括聚氨酯在内的多种注浆堵水材料, 但其需要由乳化液作动力, 使用不便。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研制的QB-25 (12) 系列高压双液化灌泵, 已经具有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安全, 最大注浆压力可达30MPa, 能适用于井下狭小空间。并已成功地应用于煤矿井下透水岩层注浆堵水工程中。
4.3 化灌堵水工艺
采用化灌法对裂隙岩体进行注浆堵水时, 浆液经过注浆孔靠外力作用被压注到岩体内部的空隙中去。有机高水材料结合QB-25 (12) 型注浆泵在煤矿井下的注浆堵水工艺如下所示。
第一段钻孔→第一段压水→配浆→第一段灌浆→待凝固后→第二段钻孔→第二段压水→配浆→第二段灌浆→化学灌浆结束→拆除孔口装置→扫孔并安装孔口管→水泥灌浆封孔。
近年来, 化灌技术发展很快, 化灌注浆方法种类繁多, 除上述几种典型的化灌注浆方法外, 化灌法从脉状注浆、渗透注浆发展到应用较多材料品种的复合化灌法或综合化灌法;从无压化灌法到通电、抽水、压气、喷射、旋喷等多种诱导化灌法;从钻杆锚固注浆、双管胀圈式注浆、储能复合注浆、布袋注浆、袖管注浆、以水顶浆注浆、爆破注浆发展到多种形式的综合注浆技术方法, 通过预处理以及孔内爆破等方法, 大大提高了同等条件下的浆液的可注性, 扩大了注浆法的适用范围。
5 结论
化灌堵水是将各种堵水材料制成的浆液压入岩层预定地点, 如突水点、含水岩层储水空洞等, 并使浆液扩散、凝固和硬化, 从而起到堵塞空隙、隔绝水源, 增大岩层整体强度和隔水性能的目的, 可以减少突水机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作为化灌技术的一个分支, 其是随着化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近年来, 化灌堵水技术无论是在堵水材料、化灌设备的研制方面, 还是在化灌注浆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新型化灌堵水材料、化灌设备的研制成功, 提高了化灌堵水效率和效果;具有二次渗透特性化灌堵水参数计算理论的提出, 丰富了化灌理论内涵, 结合前人以稳定渗流为基础建立的裂隙化灌理论, 形成了比较完整准确的化灌堵水理论体系, 从而为矿井化灌堵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熊厚金, 林天健, 李宁.岩土工程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陈兆炎, 苏文智, 郑世书.煤矿水文地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7.
[3]葛亮涛, 叶贵钧, 高洪烈.中国煤田水文地质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1.
13.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三
济钢高级中学化学组 许师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学科,也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技术 高中化学教学
E.拉兹洛在其1992年提交给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决定命运的选择》中说:“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规定世界权力与财富性质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一个比黄金、货币和土地更灵活的无形的财富和权力基础正在形成。这个新基础以思想技术和通讯占优势为标志。一句话,以‘信息’为标志。”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的时代。同时,网络知识、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高中化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学科,也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一、模拟化学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趋动力,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既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各项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保障。网络资源具有极大的丰富性的特点,它把各种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图象等信息通过细致的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通过高速的光纤双向传输,把全运动、高清晰度的视频图像发送出去,融传入与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但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即有利于他们长期保持注意力,又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图像缩放、资源下载、重组等功能,可以把化学教学中所涉汲到的有毒、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动画演示,媒体播放等功能,可以模拟化学微观世界,把在化学课上用常规方法难于实现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向学生进行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斑斓的化学信息世界,刺激学生多种感观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高二化学“原电池原理”的学习。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通过普通的演示实验,用导线、电解槽、电极、电流表等向学生讲述如何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原理。学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形式电流的,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电极不纯,现象并不十分地明显。也就是说,受实验材料的局限,教师的演示只能从宏观角度入手,让学生从实验表面现象去感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而无法了解原电池工作的微观世界。而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动画效果,就可以让微观世界宏观化,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观看到电子是如何由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的,真正、准确地掌握了知识要点。
再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学习。一直以来,许多学生都会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困惑,多数学生是因为无法通过抽象的想象,弄清化学平衡理论的本质。而单凭教师的讲解是无法为学生呈现微观世界的粒子是如何进行反应的。若采用网络技术中视听交融的影像,为学生展现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变化,效果就大不相同。
二、模拟教学过程,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对于化学中运动而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过程很难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的理解。而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微缩模拟教学过程,既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一目了然,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物质内部的结构是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人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宏观表现形式。若要研究物质内部结构,就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如:在研究几种重要晶体的内部结构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NaCl、CsCl、CO2、金刚石、石墨的晶体内部结构,运用各种结构形式空间立体图,如球棒模型、比例模型等,从不同角度,真实、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还可以通过动画效果,研究这些晶体的形成原因,以及与它们类型结构相似的其它晶体。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所学晶体类型的内部结构,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模拟动态反应,变瞬间为永恒。
在化学世界中,许多化学反应瞬间便可完成,即使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也很难逐步观察实验现象、推断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而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既可以模拟整个实验进程,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又可以通过暂停键,随时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调节反应变化的快慢,达到能随意调整教学进度;更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效果。
例如:研究Na和Cl2的反应。通过教师演示Na和Cl2的反应实验,学生只能看到氯气颜色消失,反应剧烈并生成了白烟等这些表面现象。但学生并不能看到它们究竟是如何反应并生成新物质的,以及生成的新物质结构是什么样的,因为这个反应是在瞬间内完成的。这样一来,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实际上还是不能仅凭实验过程和教师的讲解就能完全掌握。但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模拟Na原子最外层电子如何转移到Cl原子最外层上的动态反应过程,变瞬间为永恒,就可以清楚地展示出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思维。
四、虚拟现实,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现在教育的新理念。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就可以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人机对话、人工智能、界面友善、可编著工具、虚拟现实等功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调节学习的进度和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上机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水平,自主的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总结学习方法,排除学习障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同时还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根据所得信息,有针对性的及时进行辅导;学生可以及时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逐步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摈弃过去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学生仅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虚拟学习环境,突破时间、空间局限。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运用多媒体网络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形成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优良品质。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建立电子信箱,如果学生有疑难问题或是有好的想法都可以发E-mail,当教师和学生收到相应的信息后,便可回信答复。教师和学生也可跨跃时间和空间,利用网络中的在线讨论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逐步学会共同学习。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帮助,提供不同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交流不同的学习体验,实现资源共享。
六、虚拟测试,建构知识网络 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高中化学试题,设计成化学试题题库,在设计化学题库的过程中,首先,它可以对每个题目设计上相应的难易程度,比如说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自己的最邻近发展区,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应题目进行练习和测试。其次,它可以对每个题目设计上相应的要求层次,比如说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学生可以根据所掌握知识的水平,确定哪些部分已经达到要求,哪些部分还需继续加强,从而进一步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第三,它可以在每一个题目的后面给出相应的完整的解析和答案。有利于学生及时查找答案,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及时和先前自己头脑中的错误思想作对比,更新观念,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最后将每一个题目按照章节的顺序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选题。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标准,测试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既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更有效地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北医附中 金文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3.《对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和认识》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陈晨
14.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四
赵自军
甘肃临夏县尹集中学 731803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备不足、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或者是实验的安全性、成功率不高的现状,将信息技术用于化学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引入教学领域,它将在各教学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我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同时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将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我校将信息技术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也是近一两年的事,下面结合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信息技术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知识容量增大,知识面的不断拓展,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实验教学方式。为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已有标准化实验基础上,我校通过“农远工程”建起了卫星接收站,筹建了多媒体室、网络室各一个,开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这既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解决了我校在农村初中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仪器不配套和不足的困难,同时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弊端,使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优化。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学课堂效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的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地提高了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是化学教学中用任何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但是,从传统的化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还普遍存在着实验目标不明确、方法简单呆板、学生操作不甚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弥补这些不足。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该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到的具体要求,这对于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及其重要的。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也为实现实验课的教学优化提供了目标和依据。
2.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Flash动画,使学生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增强实验的安全性。如某些气体易燃、易爆,有关强酸、强碱的实验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规程要求较高。一旦有误,不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虽然老师在演示时一再强调,但还是不能保证学生就一定能做好。因此,实验操作前播放Flash动画模拟演示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准确规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又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在点燃氢气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情景,真实而形象的说出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这比老师“纸上谈兵”反复强调要深刻的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使学生在以后做相关实验时得到启迪,使实验操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3.运用多媒体辅助探究性实验教学可提高实验的对比性,有些实验需要对现象对比才能得出结论,由于现象的差别不大,对比起来比较困难。如利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研究镁、铝、锌、铁、铜的活动性实验,经过实物投影的对比,引导观察,可清楚地比较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既简单明了,又印象深刻。又如,化学实验中有关气泡形成、颜色变化、沉淀产生的对比实验,借助实物投影来完成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4.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构建综合辅助课件,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在某个实验完成之后,将各个零散的实验部分的各种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过程等制成投影,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正确地总体认识。学生做完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后,就可播放Flash动画视频展示安装仪器的先后顺序、氧气的收集方法、拆卸仪器的先后顺序等,这样就在学生做实验的基础上起到了小结的作用,不仅使实验现象连贯地再现,而且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记忆,理解的加深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微观模拟作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展示、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可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例如,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只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模拟,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另外,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演示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像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可见度较小。如果将这些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既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增强了演示效果,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展示演示过程,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课件演示动态模拟,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达到了教学目的。动态模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优点,它能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对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象石油和煤的形成,大气污染、钢铁生锈等,短的如氢气的爆鸣等,运用现代信息技视频展示,可以跨越时空,即可直接将实验过程用图像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使较难想象又不好理解的知识,在自然、充满趣味的环境中得以掌握。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中的应用
由于受实验设备、试剂等的限制,农村初中化学实验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验操作,这种现实给实验复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演示实验多是对学生视觉感官的刺激,缺乏多种感官的刺激,导致留在学生大脑中的痕迹淡,说明了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信息技术在复习这一环节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化学实验复习有什么特点)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困惑和反思
由于所演示的课件是一段编好的程序,它的灵活性和交互性都比较差,它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有的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实物演示叙述也被大段的文字课件代替,整屏整屏地展示课堂内容,让学生目不暇接,无法及时消化吸收,更谈不上思考或能力的转化。课堂基本上变成了操作计算机的过程,教师只是操作事先设置好的计算机程序,课堂上全然没有活泼生动的气氛,更没有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因此,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手段不是可取的好方法,应当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若是把教师生动的课堂活动(语言、动作、演示等)都变成课件上冷冰冰的文字,就显得苍白无力,起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还有的教师把一些不需要用多媒体CAI演示的内容也搬上了电子屏幕,把一些像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铁离子的检验这样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的实验也做成课件来代替课堂演示,这将妨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故应注意以下两点:
1、信息技术的作用是辅教、辅学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我们所强调的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更不能成为一个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
2、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适用、适时、适度
信息技术要有适用性,应当是现代媒体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掺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盲目地随大流。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课件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不在多,更不能滥,不必节节用信息技术,而是要精、要巧、要美、要恰到好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好能弥补传统实验仪器的缺陷,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实验效果,优化实验过程为目标。
3、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其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有着不同,同时,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切合实际有所变通或创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该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晓云.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2009(1)
15.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学习质量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在今天,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教育改革开辟了全新的天地, 带来了勃勃生机。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能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 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 激发学生兴趣, 开拓学生眼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方面效果越来越显著, 从根本上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方法, 增强了教学效果, 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
一、计算机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 抓好课前准备, 明确课堂的内容和任务, 围绕教材内容和辅导目的拟定适量的思考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 利用计算机准备教案, 充分利用教育网上的教育素材, 突出能力目标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 以大量的文本, 视频资料创设情景,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采取观察归纳、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 优化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首先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原则上, 要以学生为中心,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并在活动中成为主体。在此基础上, 学习新课时要优化教学过程, 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掌握。因此,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刺激和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化学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1.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 先播放教师在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中有学生喜欢的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 课件中还带学生浏览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同时回忆巩固本课之前学过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 借助网络, 突破难点。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多媒体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
3. 运用实验, 解决重点。
教学《氧气的性质》时, 先拿出两瓶气体, 无标签, 让学生们观察, 区分是空气还是氧气。当学生无定论急于知道时, 拿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深入瓶内, 一瓶中木条复燃 (氧气) , 一瓶中木条不变 (空气) , 然后再用多媒体演示一遍, 同时教师相机导入, 这是根据什么鉴别出氧气和空气的?可见我们有必要学习《氧气的性质》。
4. 排误归纳, 迁移运用。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诸如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水, 木炭用作脱色剂, 煤气中毒, 溶洞形成等。
(三) 学习总结
在初中总复习时,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积极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把板书、例题、练习制成课件, 既增大信息量、又减少学习时间,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四) 信息技术使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都有长足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智力有差别, 但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带给我们的思索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能起很大作用, 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 是辅助教学, 这一点必须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 要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好计算机多媒体。
1.我们发现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当繁琐, 要耗费大量时间, 现存的课件有的使用又不能得心应手, 以致使部分教师心存反感, 并认为这些课件没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改进, 反而使教师感到是一种负担, 因此课堂整体效果可想而知。
2.用多媒体取代教师的教学, 未认清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毋庸置疑, 计算机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 教师的作用将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 但它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什么, 学什么, 取决于教师, 即使再先进的教学工具也不能取代教师。
3.用多媒体不能取代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是其一大特征, 同时, 化学实验也是检验化学理论、化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它是不可替代的, 虽然多媒体可以演示, 但是不能取代真实实验的各种情境。况且, 多媒体只能模拟, 而不能让学生亲自操作到实验, 因此, 化学实验尽量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自观察, 从而得到第一手资料, 享受实验的真切感受。
4.教学课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在实际使用操作中, 内容上会有一些偏差。为适应化学教学所需, 教师自己自制一些课件, 效果会更好。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 不能滥用计算机多媒体。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地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忌该用而不用, 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
总之, 信息技术知识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重要,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教改实验课题站在了时代发展的高度, 显示出它长久的生命力, 必将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计算机辅助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 1997
[2].李凤华,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中国电化教育》, 2001.12
16.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念;化学教育
1.综述
1.1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相协调的基础,它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促进各学科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点: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知识丰富的、交互性强的网络学习环境,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和传播范围及速度。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实现了学习的跨时空性,使教学有了更大灵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个别化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可行性。其次,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的主體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设计者、引导者、帮助者、评价者”,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尽大程度的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求学习者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亲身动手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2 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有本学科整套专业概念、用语、学科特点较为明显的自然学科。化学课程中存在概念性强,化学原理抽象,化学实验反应现象奇妙,物质的结构微观化等不易掌握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通过文字和语言将内容介绍的惟妙惟肖,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认知也存在似懂非懂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等一切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性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物质结构以动画、图片、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虚拟现实性将化学教学中存在危险实验以虚拟的形式表现出来等等,这些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另外,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可重复性非常适合巩固化学课程知识点多、知识点苦涩等难以记忆的特点。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的策略
2.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任务,学习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先行组织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化学课堂教学中,除了用传统实验、化学史、故事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动画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程,吸引学生,激发其积极性。如《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一组实验,(1)画面上出现四只广口瓶相联的A、B、C、D及试剂名称、颜色。(2)多余的气体通入E中,利用鼠标控制指导学生观察,边引导学生思考,湿润的蓝色布条为什么褪色?E中盛放的是何种物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化学史、化学家轶事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思维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和记忆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中。如“二氧化碳”可以结合有关“狗死洞”和“旧窑熏死人”的故事,引出二氧化碳的生成,密度,如果遇到煤气中毒的现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和稀有气体的发现等,可以通过创设科学发现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化学化工专家侯德榜的生平简介”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2 加强直观、强化记忆
美国著名的视听教育家戴尔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到的“经验之塔”已成为今天视听家偶尔的主要理论根据。“经验之塔”理论最底层是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序列,而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建构主义典型的“鱼牛故事”也进一步表明当学习者缺乏最具体的直接经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对新知识的正确认知。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些抽像的概念和原理,如何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是解决化学教学难题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将化学教学中的微观变宏观、虚变实、抽象变具体、静变动,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认识的深刻性。直观经验所变现的深刻性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如分子结构、原子晶体、离子晶体三类晶体微粒间作用大小与熔沸点关系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利用计算机动画模拟分子晶体中的分析如何克服分子间力,成为单个分析;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成为自由离子。在动画显示过程中利用时间的间隔可以充分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分子间的束缚困难一些。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还有《化学能与电能》一节课中,学生很难理解化学变化中电流的形成,为什么离子负极不得电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模拟金属失去电子和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分析负极不得电子的原因,明了电流形成的过程。
2.3 虚拟创建、突破难点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存在“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的运动”、“微观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等化学变化的行为,这些在实际教学中无法用肉眼观测的抽象的、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有毒气味的生成”、“危险反应”等化学反应也是在实际教学实验教学中无法让学生亲身参与的实验外。还有反应周期比较长,学生难以时刻在实验室观察,教师不能再实验课堂演示的实验。如“拉瓦斯实验”需要两周时间,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误操作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的形式,生动的介绍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学生清楚地看到该实验的演示过程。而且教师也可以将实验中的误操作以动画模拟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不同的色块、线条、 逼真的爆炸等实验中气体的流动,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直观的展示给同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氯气的有毒性,可以通过三维动画制作的“小白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谨防煤气中毒,变空洞的说教为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 联系生活、启发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中提到“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学校即社会”即学校应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因此,杜威主张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合为一,使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强调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相结合,学校教育应以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学习既定的、系统的文理科学目的的科学知识。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存在很多,运用生活中的化学创设教学情境,如用多媒体播放五彩缤纷的烟花图片,让学生感受化学给世界带来的美感,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展示家庭用具中的塑料、家庭常备药品,厨房中的糖、醋、酱油、酒等生活用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我们身边。农用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程度,可以更深层次的体会化学性质在生活运用的奥妙,真正让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自觉地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是提倡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身边资源来自主学习学科知识。提倡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方法等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如“酸雨的形成”可以先播放一些酸雨侵蚀前后的植物、房屋等的照片,然后逐一点出,不断变化,让学生观察酸雨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教师点题“酸雨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有哪些?酸雨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化学教学带来了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现代教育理念的思想融生活于化学,是化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生活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化学教学注入新的元素,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文镶.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2]孙琪娟.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J].职教论坛,2006.4.
[3]阮丽红.浅论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12.
[4]段纪东,赵贵贞,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有机化学反应过程[J].计算机与应用科学,2007.11.
[5]王丽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7]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17.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总结报告 篇十七
实习性质: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生产实习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人才计划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使学生接触工人,了解工厂,热爱自己的专业,扩大视野,提供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让我们能更好的与社会相适应而组织的大四本科生的生产实践活动,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得前提下,首先就得提高生产实习管理的质量。生产实习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及学生的就业前途。对于此次实习,我等怀着无比兴奋心情和学习实践知识的态度跟随指导老师参观了株洲松本林化责任有限公司,在这次生产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一、公司简介
株洲松本林化责任有限公司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以松脂资源为基本原料进行松香、松节油深加工的大型知名品牌企业,是我国林产化学工业的全国龙头企业,公司始建于1958年,当时系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的企业,2004年整体改制为民营企业。基于原林业部直属企业的优势,公司承担了国家相当绝大部分林产化工科技攻关项目,曾经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省科学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公司以松香和松节油为主要原料,产品线涵盖了松香深加工和松节油深加工各个环节的所有产品,系行业内既有松节油类深加工产品、又有松香类深加工产品的唯一企业。现公司已形成以药品原料(冰片)、高科技含量的氢化松香和食品添加剂(食品级氢化松香树脂类)为主,以工业酯类、对孟烷及过氧化氢对孟烷等产品为辅的全系列林业新型原材料之系列产品生产线。公司所有产品品质稳定,性能优异,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行业前三强;株洲松本的企业知名度和“雪峰牌”在行业内、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多年来均稳居我国第一。
公司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 企业、曾获“湖南省十佳科技创新企业”、“湖南省林产加工五强企业”称号。“雪峰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实习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实习目的:
(1)在工厂与工人接触,学习工人的优秀品质。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工厂的了解和与技术人员的交谈,对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加深认识,培养事业心、使命感和务实精神,这更好的适应从学生到工作者做好准备。
(2)通过观察和分析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学习本专业的生产实践知识,对化工生产加深感性认识和后续课程的理解。
(3)理论联系实际,用已学过和理论知识去分析实习场所看到地实际生产技术,使理论知识得以充实、印证、巩固、深化,体会书本知识的必要性,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得到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整个实习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产现场缌观察,虚心请教,积极思考,多方了解,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2、实习要求:
(1)掌握贵公司3个化工生产车间的主要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工艺组织原则及控制方法。
(2)掌握其主要化工设备的工艺原理,结构特点和操作条件。
(3)了解化工生产中的检测知识和质量保证体系。
(4)了解化工生产的组织方式及技术管理方法。
(5)培养应用基础课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6)建立初步的工程技术观点。
3、实习注意事项
(1)实习学生必须服从实习小组领导,遵守实习队伍纪律。
(2)实习学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工厂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习学生要注意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不得损害工厂仪器设备,不影响工人 师傅操作。
(4)实习学生要遵守劳动纪律,在车间内不准做与实习无关的事情。(5)实习学生要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向工人师傅学习,向生产实践学习。(6)实习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7)处理好厂校,学生与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工人师傅之间的关系
三、各实习车间的主要工艺及特点
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各车间生产的产品以及主要工艺流程,以下是各车间的基本情况
1、氢化松香车间
该车间以为初级氢化松香车间,其主要是将天然松香在熔融釜熔融过滤后,再在与高温氢气的混合下及高压压缩氢气作为推动力的作用下,经过串并联的六级氢化反应釜,紧接着经一系列的气液分离(氢化松香为液态与氢气和氢化重油混合物为气态的分离,氢气为液态与氢化重油为液态的分离)和冷却技术(冷却水冷却,氢气换热器的热交换冷却),最终得到其主要产品沸点高的氢化松香以及副产品相对沸点低的氢化重油的工艺车间。
松香是一种天然树脂,主要由各种树脂酸组成,易溶于多种溶剂,具有特有的化学活性,是造纸、涂料、油墨、橡胶、肥皂、电子、食用酸胶树脂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氢化松香具有抗氧化性能好,脆性小,热稳定性高,颜色浅等特点;有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种品次;软化点(环球法)≥72摄氏度;酸值≥162mgKOH/g;枞酸含量为≤2.00%-2.50%;去氢枞酸≤10%;应用于助焊剂、胶黏剂、涂料、油墨等行业。包装得225公斤/桶(200L)。而在此企业可用来加工成氢化松香季戊四醇脂、氢化松香甘油等工业级树脂以及食品级的氢化松香甘油酯。
氢化重油作为副产品最大功效是每生产一批产品后清洗整个管道,再通过检验洗液中松香和氢化松香的含量判断是否清洗干净。
2、中式车间Ⅰ
中试车间Ⅰ亦可称为对孟烷车间,其主要是以双戊烯为原料,将其经往复压缩机加压使之汽化再经加热后与高温的氢气混合,在镍催化剂的作用下并以导热油作为保温液体材料外加以高压氢气为推动力的作用下和冷却分离技术而反应生成对孟烷的工艺 3 车间。
对孟烷:分子式C10H20;分子量为140.268g/mol;常压下为透明澄清的液体;密度(d20/4)为0.79-0.81g/L;折光指数(N20/D)为1.5370-1.4500;纯度为95%(最小值);对伞花径为5%(最大值)。其主要用于制造过氧化氢对孟烷的前提原料,以及香料中间体和溶剂。本产品属于易燃有机液体,应贮存于阴凉低温、通风良好的不燃结构的库房内。包装为170千克左右/桶(200L的容量)。
双戊烯:中文别名为苎烯、1,8-萜二烯、柠檬烯;常温下为无色易燃液体;分子式为C10H16;分子量为136.24g/mol;具有柠檬香味;一般用作合成树胶、香料的原料,也用作溶剂。
三、中试车间Ⅱ
类似于上述车间,中式车间Ⅱ亦可称为过氧化氢对孟烷车间。其不同于对孟烷车间,它是以对孟烷为主要原料,经与高压空气(主要和起作用的是氧气)混合,在温度为120摄氏度左右的反应釜中(以150摄氏度的水蒸气作为保温材料),使对孟烷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对孟烷,测定其酸度后,再经过碱洗和水洗,接着通过提浓釜提浓和对孟烷的回收而得到最终产品过氧化氢对孟烷的工艺流程的车间。
过氧化氢对孟烷:分子式为C10H20O2;分子量为172.2668g/mol;氧化物含量为52-55%;活性氧含量为4.65-5.12%;折光指数(20℃)为1.450-1.480;萃取液PH值为4.0-7.2;水分不大于0.3%;水溶性为3.2g/100g;密度为0.91-0.94g/L;粘度(25℃)最大值为13.5;闪点为50摄氏度;其主要用做有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等。本产品属于易燃有机液体,应贮存于阴凉低温、通风良好的不燃结构的库房内。包装为185千克/桶(200L)。
四、实习心得总结
生产实习是我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的实践性课程。是我们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我们的群众性观点、劳动观点、工程观点和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过程。
通过此次株洲松本林化责任有限公司的生产实习,我们了解到化工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培养了我等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生产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我们也培养了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 4 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说此次实习场地及其具体的实习内容不尽如意,但我等在工厂与工人师傅的接触中,学习了工人师傅的优秀品质(工作作风和管理制度)。通过对工厂的众多车间工艺流程等的了解和以及和技术工作人员的交谈,我们对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加深了认识,培养了我们的事业心、使命感和务实精神,这为更好的适应从学生到工作者做好较为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让我等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推荐阅读:
游戏化教学在高中化学的应用的论文12-08
环境保护工程(应用化学)专业求职简历11-13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应用07-21
研究性学习: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09-11
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07-06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