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方法

2024-09-04

考试方法(精选13篇)

1.考试方法 篇一

一、科学假说与迷信传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迷信就是迷惘地信服,盲目的相信,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人们对这种迷信观念的流传、信仰就是迷信传说。科学假说与迷信传说有着本质的区别:简而言之即科学假说是具有一定依据,是不可能成为科学理论的。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在于:科学假说带有或然性。尽管其内容有一定的科学假说,但终究还没有实验来验证和确认,所以只能称为假说,而科学理论是经过了实践检验已经显示出自身正确性的理论。当然,科学假说同科学理论决不是互不相干的,科学理论的形成,往往是以科学假说为基础的。

三、体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和任务

概念: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和揭示体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四、体育科研的根本任务:

第一、从体育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第二、搞好与社会协调发展与体育的关系和规律 第三、寻找增进人体健康的方法。第四、提高人们运动水平,从科学选材,训练,管理以及做好服务工作入手 第五、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人格,性格第六、研究体育市场。第七、机构、政策法规、物质条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不同项目需要不同辅助工具,法律,法规也是一种保护

五、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探究新的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科学研究方法的借鉴和引入。专用体育测试仪器的研究。重视体育信息工作和学术交流,大量的体育信息,可以提高效率,避免重复对兴奋剂的检查与逃避检查的研究,兴奋剂的使用有违体育道德和体育宗旨以及体育精神,当以严查

六、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问题的提出:在对各种现象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逐步筛选问题,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新问题

二、假说的建立:当新的问题被确定,当从正面或反面对这个新问题提出假设,即假说

三、假说的验证:假说提出后,应参考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来验证此假说正确与否

四、结论的导出:经过对假说的验证,自当有正确有错误之分,在得出的结论后,对此结论进行整理加工,成果就出来了实施步骤: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整理资料和数据处理——撰写论文。

七、何谓体育科研?为什么说体育科研是一门综合性的的学科?

体育科研是指有科学的方法探索和揭示体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1)体育科研研究的范围广,无论是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还是个人的体育锻炼都类属于体育研究的范围之列。(2)体育科研的任务多,这也决定了体育科研的综合性强(3)体育科研不关是对体育进行研究她也对体育与社会的和谐,已经政府法规等进行研究,她以不止是对体育的研究了,还对许多其他学科进行渗透。

八、科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要图新:所研究的主题要有新意,不能老调重谈。最好选择在所研究之前没有或少有研究的领域

二、要求实:做任何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作研究也不例外,只有事实才最据说服力,离开事实就等于空谈,所以求实是我们作研究的灵魂

三、要达理:研究论文不比其它一般文章,你所研究的每一个观点都要需要大量的理论作为后盾

四、要规范:研究论文有着严密的书写格式,每一个环节都不容犯错或遗漏,否则将不是一篇完整的研究论文

九、研究课题的来源

一、从学术性文献资料中寻找。

二、参加学术性讨论会,从中总结,吸取

三、从自己的老师

或有关专家请教、讨论中寻找。

四、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寻找。

五、从运动技术的变迁、比赛规则的改变中寻找。

六、从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寻找。

七、从研究不完善,不尽意的论点中寻找。

十、选题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

二、能力适应原则。(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基础、科研能力、实践经验、专业特长、研究兴趣等)

三、条件许可原则。(客观条件:研究规模和范围,占有资料的完备程度,研究必需的时间、经费、人力、物力、以及课题实施的可行程度)

四、亲和性原则。

十一、选题应有价值性原则,价值性原则从那些方面体现?

首先具有科学性,不是科学的研究课题是不具任何价值的其二,应具有创造性,如果我们所研究的观点都是,仅有的几个领域,仅有的几个课题,具思维方式等都千篇一律,那么请问我们作研究还有什么价值。我们作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出之前没有的,且又是正确的,有道理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具有创造是非常重要的其三,应具有需要性,我们无论是作什么研究,初衷就是对人类社会有用处,这样的研究才有价值,如果所作研究对我们人类,对社会可有可无,我想,这类研究也就没有研究的必要

十二、选题基本程序

一、确定研究方向。(根据大体主客观条件选择)

二、多渠道收集有关选题的背景材料。(主要是了解该研究的状况)

三、形成课题的初步设想。(从大范围缩小到一个较小的范围)

四、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具体评估)

五、定题。

六、撰写选题报告。(作为指导教师、同行专家和主管部门评价和审批的依据)

十三、选题中易出现的错误

一、题目太大,内容过多。着不了边际,会引起在写作时跑题,中心思想不明确等一系列错误

二、题文不符。很多文章都出现过这种错误,题目与下边所写的文章内容一点也沾不了边,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扣题目,不能偏题

三、论域不明。在写作时,你的观点不一,这样别人就不知道你究竟是药品说明什么,你自己的中心意思也表达不出来,所以,在写作时,你的观点要明确

四、赶时髦,以方法套课题。就是在你看到一种好的写作方法,更用此方法来些你自己的课题,有的时候可以,但大多数行不通。因为不同课题都有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写作方式进行写作五没有耐心查阅有关文献。我们在选题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资料查询,这样才可以避免课题的重复等问题

十四、文献资料法

概念:即研究者通过阅读大量某一领域(课题)的科技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这综合的一种研究方法。

十五、文献资料的种类

按其形态分:

1、文字文献资料

2、文物文献资料

3、音像文献资料。

十六、查阅文献资料对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的意义

1、有助于研究者系统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情况,如历史、现状、已取得的成果和新的动态、趋势、进展等。

2、有助于研究者正确选择研究课题,避免选题上的重复。

3、有助于研究者借鉴和吸取他人在研究方法上的长处。

4、有助于研究者运用他人的研究数据、理论和成果来阐述、解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撰写研究论文。

5、有助于研究者提高查阅、检索、收集文献资料和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

十七、文献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

1、知识上的有用性首先,所收集的文献要对自己研究课题有用的知识。不具备有用知识的文献,也就失去了其收集的意义。这是收集文献的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

2、内容上的丰富性收集文献时要注意尽可能收集代表各种各样观点、得出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文献。另一方面,不仅要注意,收集与自己研究课题、领域直接有关的资料,而且还应该注意跨学科、跨领域地收集有关资料。总之,从内容上看,收集文献的种类越丰富越好。

3、形式上的多样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指的是,要千方百计地收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形式的文献。例如,印刷型文献、声像资料等等。

4、时序上的连续性

时序上的连续性是指围绕研究课题所收集的文献,在时序上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积累性,尽可能不要中断。否则有时可能会因资料不全,无法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状况。

5、时间上的及时性时间上的及时性指的是。对于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新资料、新信息,要及时了解、及时收集、及时研究、及时利用,以提高研究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

十八、文献资料收集的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1)手工检索工具。它包括顺查、倒查、抽查。(2)计算机检索工具。

2、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为追溯查找)

3、循环查找法

十九、文献资料的阅读与记录的方法

1、文献资料阅读的方法:(1)首先阅读摘要。(2)然后阅读研究方法、前言和结论。(3)最后阅读全文。

2、文献资料记录的方法:(1)标记的方法。将有用的句子作上标记(2)批语式方法。批语式就是所读文献的空白处简单写上自己对文献有关内容的见解、评语、解释、疑问等。(3)抄录式方法。抄 录式就是把阅读文献所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抄录下来。(一是摘录原文,二是摘录原意)(4)提要式方法。提要式就是根据研究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按文献原有的结论对文献全文进行概括和缩写(5)札记的方法。阅读文献资料后,把心得、感想、批评、疑点、意见等等记下来,就是札记。

二十、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内容:

(1)引言:引言也就是“问题提出”部分。这部分主要阐明综述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介绍本文的基本内容、性质、使用范围等。引言部分应力求突出重点,简明扼要。(2)历史发展:这部分是以时间为主线叙述所研究问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和特点,特别要指出重大进展阶段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其特点和意义是什么,以及新理论、新方法的 引入及其效果。对课题进行回顾性的观察,其目的是探讨其发展变化的因果规律性,弄清已解决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遗留下来什么问题亟待解决。阐述时应 说明前人对这一课题的不同看法、论点和研究成果。(3)现状分析:现状分析主要是对不同派别、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发展特点、取得成效、现有水平、发展方向、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并客观地评价其优点和不足。论述时,应侧重它们之间的差异,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明确提出现有的问题。(4)趋势预测: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根据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现状,以及其它专业、领域可能给予本专业、领域的影响,根据在纵横比较中发现的主流和规律,预测所研究问题发展的某种可能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对问题发展趋势的预测应力求客观、准确,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5)改进建议:改进建议部分主要是根据上面的分析、评论和预测,参照有关研究情况,切合实际地提出今后应采取的发展途径、发展步骤、新的研究方案或设想,以及对其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6)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数量大是文献综述的一个特点。其目的在于提出的综述撰写过程中所依据的资料,一方面便于他人进一步的查找和核对引用文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是尊 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可以增强文献综述的可信程度。一般来讲,应将所有参考文献准确、齐全无误地列在目录内。但有时因参考文献数量庞大,也可以只列出 主要的参考文献。

二十一、调查法概念和特点

1、概念:即根据研究课题通过一定的调查途径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一定的调查途径——如:座谈、访问、现场观察等)

2、特点:(1)材料真实、可靠。(2)简便易行。(3)针对性强。

二十二、调查法的类型

1、按调查性质分:分为现状调查、前瞻调查、回顾调查、追踪调查。

作业:现状调查:《娃哈哈集团品牌延伸策略研究》《局部策略对商务英语阅读的影响》

《浅谈(魔戒)霍比特人的人生价值》

前瞻调查:《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初探》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与员工考核方法探索》

2、按调查对象范围分:分为普通调查、典型调查、解剖“麻雀”、抽样调查。

3、按调查资料来源分:分为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二十三、调查的具体方法

1、座谈会法。此法应注意:(1)要根据你的要求来引导讨论;(2)各抒己见,不要辩论和争论。此法的缺点为: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可行度不高(操作难度较大)。2个别访问法。此法应注意:(1)选好访问对象,访问对象应是对你的问题有研究的人(2)要制造一个良好的访问气氛,消除戒备心理,以便能自然轻松的交谈(3)应提前一段时间告诉被访问者,让他有所准备。

3、问卷法方式有那些?优点与缺点?

(1)填表或填空方式。优点:被调查者容易做,直观,易归纳缺点:做问卷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2)限制回答方式。①判断提问法。②选择提问法。③分等配列法。④分类评定法。

优点:回答容易,省时省力;结果便于归纳、整理和统计。缺点:被调查人的思考受到限制,一些好的建议可能提不出来。

(3)自由回答方式。优点:被调查的人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缺点:被调查的人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不便于归纳、整理和统计。

问卷调查法有以下优点:一是无记名,被调查者没有戒备心理,结果较真实。二是以书面记录的形式,便于进行量化统计。使用此调查方法问卷的回收率要保证到70—80%左右

问卷设计的要求:

一、回答的方式要简明,尽量用符号来表示;

二、若用文字回答,文字表达要准确;

三、题目数量要适中。

4、特尔菲法(专家调查法)。

(1)专家的概念和人数(2)专家调查法的程序

专家调查法的优点:结果较客观;有较充分的思考时间;结果日趋集中与成熟;意见较全面;便于分析和评价。专家调查法的缺点:受被学识限制;受兴趣、爱好限制;缺乏严格的考证。

5、测验法(一些专家制定,同行认可的表格和标准)。测验时应注意:(1)准确性。(2)题目标准化。(3)可靠性。(4)客观性。二

十四、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1)2个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项目(2)选择方法。(4)准备资料。

2、进行阶段:要注意:(1)问卷法要保证“回收率“。(2)个别访问法、座谈会法等要随时问,随手记。(3)调查材料要符合三性(合格性、准确性、全面性)。3整理分析阶段:(1)审阅筛选(2)分类整理(3)统计与分析(4)归纳、概括、总结、备用。二

十五、观察法概念和特点

1、概念:即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然后描述出客观事物的状况及其变化的方法。

2、特点:(1)是有目的、有计划,自觉的科学观察过程(2)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过程。(3)观察结果的准确程度除受客观因素影响外,也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4)观察过程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5)可利用科学仪器进行观察。二

十六、观察法的分类

1、按资料来源分:(1)直接观察法。(2)间接观察法。

2、按观察对象分:(1)普遍观察。(2)抽样观察。(3)典型观察

3、按观察性质分:(1)定性观察。(2)定量观察

4、按观察对象所处状态分:(1)动态观察。(2)静态观察

二十七、观察法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1、作用:(1)取得直接感觉的材料。

(2)检验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导致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4)为科学假说提供重要依据。

2、基本要求:

(1)观察应做到针对性。观察的针对性指的是要根据观察目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观察。观察的针对性是保证观察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的基础,严格按照观察计划的程序去实施观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观察应做到客观性。观 察的客观性是进行观察的最基本的要求。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3)观察应做到全面性。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就是要对事物或现象的全貌和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特征,不要被其局部现象或偶然性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事物的全貌。观察的全面性是观察客观性的内在要求。(4)观察应做到典型性。在观察中,为了提高观察的效果和效率,在坚持全面性的同时,还应注意抓住典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察对象,掌握恰当的观察时机,选择方便的观察地点。(5)观察应做到精确性。应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

二十八、观察法的基本程序与要求

1、基本程序:(1)观察准备:①制订观察计划。内容包括六个部分:A、观察的目的与任务。B、观察对象。C、观察指标:a、客观性。b、有效性。c、标准化。d、可观察性。D、观察指标的标准、规格与要求。E、观察的步骤、条件与方式。F、观察记录。

②落实相关事项。内容包括四个部分:A、联系有关单位及个人。B、熟悉或了解基本情况。C、统一要求,进行观察实习。D、调试、校验仪器,印制表格等。(2)、实施观察:①选择最恰当的观察位置。

②注意力集中,善于捕捉时机。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④及时做好记录。(3)、整理观察材料: 观 察记录只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进行描述的一种形式,要想从观察记录中找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还必须对观察记录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观察结束后,首先必 须全面审核观察记录,剔除可能有的错误材料,对漏记指标或数据,可结合他人同类观察或其它途径进行校补。但在依据不足时应坚决删除,决不可想当然地随便补 充。

2、要求:(1)设计观察要全面。(2)观察必须客观。(3)观察内容有重点。(4)指标要精确。(5)要有足够的数量。

二十九、使用观察法的注意事项

1、努力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2、观察与思维相结合。

3、灵活安排观察程序。

4、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1)正确选择观察人员(2)有认真负责的态度。(3)做好知识准备。(4)加强感官训(5)合理安排工作。(6)充分利用科学仪器。(7)自觉控制观察活动。(8)善于进行对比观察。三

十、实验法概念和特点

1、概念:即根据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具有的条件或所处的环境加以适当的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以及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方法。

2、特点:(1)能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现象。(2)实验法可以重复进行验证。(3)比较容易观察特定要素的效果。(4)研究结果相对精确并且易于进行横向比较。(5)结果比较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可信度高。

十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1)施加因素。A、施加因素与非施加因素。B、单因素与多因素。C、主要因素与次

要因素。D、施加因素与实施方法的标准化。

(2)受试对象。A、生活正常、身体健康,能接受各种实验条件。B、明确地域、种族、职业、年龄、性别等。C、随机性,不要专门挑选。D、样本大小。

(3)实验效应,即选用指标。

A、与题目的有效性。B、指标的客观性。C、指标的精确性。D、指标的标准化。三

十二、实验误差及误差的控制:

(1)在实验设计阶段容易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①由生物原因引起的误差。②由条件引起的误差。③由分组引起的误差。(2)

在实验实施阶段容易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

①由转移引起的误差。②由不同水平的操作者引起的误差。三

十三、实验设计的原则:

(1)对照原则是指在实验中通过干预或控制被试①对照意义。通过对照可以排除自然变化和非处理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②对照要求。组间要均衡一致。为使组间具有“可比性”,要力求组间除处理因素外,其余各种条件都要一致。③几种常见的对照形式:A、无处理对照。B、不同方法的对照。C、自身对照。、(2)随机化原则指在实验研究每一个被试是根据研究目的从总体任意抽取的,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被抽到的机会都是均等的①完全随机抽样法。②分层机抽样法。③整群抽样法。(3)重复性原则是指在实验中通过重复实验逐步消除各种误差或通过重复实验逐渐逼近真理的过程4)控制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是指在实验中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消除或控制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的变异

十四、实验设计的方法:(1)单组比较设计(2)组间比较设计(3)拉丁方设计 三

十五、按相近学科分类

1、体育自然科学类论文。

2、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三

十六、按研究内容的性质分类

1、基础和应用理论研究论文。

2、应用和技术开发研究论文。

3、文献综述类论文。

4、总结、报告性论文。

十七、按写作目的分类

1、学位论文。

2、投稿论文。

十八、自然科学类论文基本结构:

(1)题目(中英文)署名、工作单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

前言(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2、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三大基本要素:

一、研究对象和范围、二、研究内容、三、研究方法或研究程度。题目要求确切、恰当、鲜明、精炼。(2)署名、工作单位。(第一作者姓名包括作者单位名,作者单位所在城镇名,邮政编码)(3)摘要。摘要是作者基本思想和观点的缩影;是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科学研究论文的重要检索点;是读者判断论文阅读价值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摘要的作用一是让读 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弥补文题的不足;二是提高论文的可读性,担负着吸引读者的任务;三是便于体育科技情报的检索和贮存。题目要求一短、二精、三完整、四用第三人称、五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十、论文摘要的要求:

1、短、摘要文章不易过多,一般在200-300字

2、精、语义确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不列图表

3、完整、应可独立成短文,不分段落,便于计算机储存于检索

4、用第三人称、不加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只对论文内容作忠实介绍

5、与论文内容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4)关键词是指从论文题目、摘要和正文中抽选出来,用以揭示或表述论文主题内容特征,具有实质意义,未经规范处理的自然语言词汇。数量一般为3~6个。

十一、(5)前言(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等。引言是论文的开头和引子,好比一出长剧序幕、交响乐的序曲。它简要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选择和研究这个问题,起到引导、说明和吸引读者的作用。要求:

内容:第一,介绍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和实践背景。主要包括:本课题前人已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客观评价;实践需要的程度和可能条件等。第二,具体、明确的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和范围,表明研究目的。这是在概述和评价前人研究成果与实践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提出研究的问题和范围,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第三,概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强调研究的价值和理由。引言要尽量简洁明了,切忌过于详尽。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对前人的研究状况应准确择其概要;对前人成果的评价要客观恰当,既 不夸张也贬低。说明本研究意义和价值要恰如其分,切忌自吹自擂,无限夸大。文字篇幅一般控制在500~800字左右,具体情况可视论文需要而定。

(6)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指本课题研究的具体人或事物,如学生、运动员、足球俱乐部、兴奋剂、城市居民等。对抽样选取的实际研究对象应说明其数量、构成、具体方法等,以及研究对象选择的主要条件和指标等。

研究方法:指本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手段,除文献法、调查访问法外,对实验法、观察法、专家调查法、测量法等,应对方法运用的主要环节与过程作简要说明,对新的有创见的方法应更为详细具体地说明,便于他们能根据说明重复作者的实验,如属保密规定,另当别论。

(7)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是全篇论文的主体。分析是说明研究价值的部分。分析内容应主要包括:对结果的理论阐述;意义;证实假说;内在联系、规律;比较;见解等。分析要求:一是论点正确、新颖、可靠。二是论据真实、充分、典型。三是论证合乎逻辑,有说服力。

(8)结论与建议。结论是研究结果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建议是对本研究成果的简要说明。(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指的是在某一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参考的文献,以及援引已知事实时,标记出来,构成其来源或出处的文献。因此参考文献和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密切 的联系。首先参考文献是作者参考、消化、吸收、借鉴和继承他人知识产权的说明与交待,它除了表明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外,还为读者更全面深入地查阅原文提供 了线索,使之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所发现、改进、修正、论证及发明的对象或主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展现有关科技成果或学术观点的相互联系;其次参加文献 还反映作者论著本身的起点高低及使用文献的深度和广度。

作用:

1、研究者对引用学者劳动表示尊重,提供根据

2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寻找有关的线索 四

十二、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

1、基本结构:8个部分组成。

2、写作要求(1)前言(引言)。基本内容与体育自然科学类论文相同。但主要简介课题的研究概框,表明课题的来源和依据。在提出研究的中心和问题时,没有明确的研究假想思路或只是大致轮 廓。在本部分末尾顺带简介研究方法,主要介绍运用文献法或调查法的要点,如查阅了论文多少篇,地方志多少本,走访多少人等(2)本论。这一部分相当于体育自然科学类论文的“研究结果与分析”部分,但写法上略有区别。

首先不使用节段大标题(即“研究结果与分析”这样的标题),而是直接分问题、论点逐一

展开论述和阐释,从前言直接转入主题论述。其次本部分论述问 题的展开多以标题作论点,论点带问题,逐层进行论证与阐述。在思路上先是用演绎法,提出各个问题的论点结论(即各标题内容),然后再围绕各个论点,运用大 量材料和逻辑方法,进行论证和说明。

其他写法与自然科学类相同,但有的论文因论述问题的需要可不写结论。第三节

毕业论文的报告与答辩

一、意义及作用

1、了解论文的写作与研究过程

2、检验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的见解

3、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4、评定最终学习成绩

二、报告与答辩前的准备

1、撰写报告提纲。四

十三、撰写顺序: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研究是怎样进行的?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分析得出结论 四

十四、2、根据报告时间撰讲稿(口语写化的讲稿)。以15分钟为例,论文报告各部分参考时间分配如下:

一、选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2~3分钟;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2分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7~8分钟;

四、结论与建议

2~3分钟。

3、图、表制作。

4、模拟报告。

5、答辩提纲。四

十五、报告与答辩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1、报告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A、仪表仪态:报告者应穿着整齐庄重,精神饱满,举止大方,充满信心B、语言表达:论文报告语言要简炼,口齿清晰,抑扬顿挫,避免了干巴巴地象背书,计划的声音大小和速度与听众人数相吻合。C、时间掌握:一 般来说,人们对论文报告最初10min所讲的内容听得最为仔细,记得最牢,印象最深。D、黑板的使用:恰如其分地使用黑板,往往会结论文报告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保持黑板整洁,字迹、图表给人以项目感觉。E、幻灯、投影的使用:正确地使用幻灯或投影,报告内容与图表的显示可用“教 鞭”指在同点是,认听众更清楚。

2、答辩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1)听清楚和理解提问者的原意,当未听清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理解时,应有礼貌地请求复述或解释,切忌贸然回答,给对方造成答非所问或回答错误的印象。(2)对事先己有准备的问题,回答时要简短扼要,一般不要展开回答,除非提问者有展开回答的要求。(3)对事先无准备的问题,不要急于回答,应稍加考虑后,实事求是作答,可以重述自己讲过的内容,也可提出新的证据加以补充,除非有绝对把握,不要试图用反驳代替回答。(4)对于答不出的问题,不要勉强回答,或者东扯西拉地予以应付,更不要强词夺理或故弄玄虚。四

十六、论文评价指标及标准

选择15分 论文设计20分 材料与分析35分 结论15分 论文撰写与答论15分 四

十七、论文评价方法

1、专家个人评价。

2、专家集体评价。

3、定性评价。

4、定量评价。

2.考试方法 篇二

1. 具体做法

1.1 改集中考试为分散测试。

传统的中药鉴定学考试大多通过期中、期末2次综合性理论考试决定学生的成绩, 实行目标教学以来, 我们遵循评价、反馈和矫正贯穿始终的原则, 除继续保留期中、期末2次终结性测试外, 又增加了诊断性测试、课时性测试和单元性测试。

诊断性测试多在每一单元开课前进行, 目的是评估学生对学习该单元必需的相关知识的准备情况。如在学习“根及根茎类中药”一章时, 先对已学的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中根、根茎的形态、组织构造等有关内容进行测试,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记得模糊不清或遗忘的知识及时辅导补习。

课时性测试是为改善和促进正在进行的教学而专门设计的测试, 往往根据课时内容及授课形式灵活安排。目的主要是让师生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结果验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或比较几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以获得改进教学方法的信息, 学生则可从考试成绩的分析中客观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指导今后的学习。

单元性测试通常被编进学期授课计划, 教师在制订单元目标的同时, 精心编制了各单元测试题, 每单元授课结束都进行10分钟至l小时不等的单元测试, 测验成绩一方面作为该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反馈矫正的依据, 对未达标的学生及时提供矫正材料或个别辅导以使其进行补救学习。

1.2 改单一理论笔试为知识、技术、态度全方性测试。

中药专业是一个专业面广、实践性强的复合型专业,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态度是教学目标中缺一不可的因素, 因此, 我们将知识、技能、态度的评价全部纳入学生成绩, 在终结性测评中, 每名学生的总成绩均由4部分组成:理论笔试成绩、显微鉴定技术考试成绩、单元测试成绩及平时成绩 (包括实验课平时成绩和理论课平时成绩) 。

近几年来, 我们又加大了技能操作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首先在课时分配上, 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1或2:1, 增加了实验学习时间, 并对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分班上课, 保证每次课的教学效果。我校的中药鉴定实验考试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进行, 参考学生每次的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 给出最后实验课成绩。

在各项测评中, 我们不仅详细制订了知识和技能考核标准, 还特别注重对态度目标的评价。如在对显微鉴定技术测评时除了观察学生的操作准确程度和实验最终结果外, 还规定了实验过程中的态度目标: (l) 认真预习实验目标、内容及相关知识; (2) 着装整齐, 操作规范、仔细、积极、主动; (3) 尊敬教师, 与同学团结协作; (4) 按时完成实验内容, 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5) 爱惜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自觉维护实验室秩序及卫生; (6) 节约水电。此外还详细规定了各项目标的评分标准。

2. 体会

2.1 全程评定学生的成绩, 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提高了学习成绩。

教学是一个组织严密、目标明确但又不易控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是教师的教,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 要完成教学目标, 两者缺一不可。实施目标教学以来, 由于加大了对学生全程学习的监控, 教师可以直接、客观地掌握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 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 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并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 学生也在多次的测试中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及时调整、补救, 把工夫、精力用在平时, 因此, 考试压力大大减轻, 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2 考核目标更加客观、全面,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中考政史开卷考试复习方法 篇三

误区一:认为政史是开卷考试,因此上课用不着那么专心,课后也无需背书、做练习,考试时一查课本、资料就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开卷考试虽然可以翻阅课本和资料,但是课本和资料上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才能在答题时游刃有余。所以课本和资料只能起到参考和辅助的作用。而且,开卷考试试题难度较大,题目较灵活,注重对学生的审题、理解、运用、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

误区二:政史考试是开卷考试,带到考场上的资料越多,考试分数就越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考试时虽能带资料入场,但如果你带了一大堆资料,而且不熟悉,这样只会把时间都浪费到找资料上,最后可能什么也没找到,考试时间就到了。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资料不用太多,只要一两本,但是必须看熟。

二、明确阶段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1.第一阶段,理清脉络,夯实基础。

大约用两个月的时间,对照中考指要的要求认真梳理五本教材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每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的问题绝大多数可源于课本,少数问题侧重思维方法的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整体感知书本,了解主要知识点的分布,保证在考场上翻书时能迅速找到答案,提取需要的信息。

2.第二阶段,关注热点,提高能力。

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教师要选择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编制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进行专项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理清基本答题思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应试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第三阶段,综合训练,确立信心。

多次模拟考试进行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有选择地讲评,查漏补缺;盘点以往的习题,再次扫描重点题及易错、易混题;收集耳目一新而且难度适中的题,增长学生的见识。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好考前准备。

三、加强考试研究,把准中考方向

1.认真研究考纲。

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对考试的范围、性质、目标要求、考试内容及能级要求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对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对待。

同时,要抓住学科内核心的、基本的知识,特别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重点,一定要讲透,甚至要围绕相关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拓宽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着力研究考法。

在复习时,教师应该参考其他开卷考试地区的考卷,以材料为载体、书本知识为基点,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准确把握中考命题走向。

作为教师应研究整个考试发展动态,研究近几年其他开卷考试地区的考题。做到对考点与考试重点的熟练掌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工作。

四、指导学生准确把握答题方法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

要认真审题,读透试题所给的材料,找到材料中有用的信息,看这些有用的信息与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内容有关系,这对做好试题很有帮助。看准要求回答的到底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课本中的哪些知识点有联系。做到这些基本上就能找准试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了,组织答案时就不会跑题了。

2.联系教材,从教材中寻找观点。

开卷考试中的主观题,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必须重视教材,平时还要注意积累知识,收集课外信息资料,不能“丢了书本”。因为开卷考试的试题多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答案的要点可能隐藏在教材中,所以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必须在教材上下工夫,多读、多看,只有读懂、读透教材,并记住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考试时才能应对自如,才能避免答题时答非所问。

3.确定答题范围,注意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

主观性试题选材范围广,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答题时,要注意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所涉及的时代范围,以利于选择相应的知识组织答案。主观性试题很难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和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运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理清答案思路,找出与教材的结合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序号、分段落组织好答案,避免丢三落四。

4.使用学科书面语言。书写规范。

回答问题时,要用政治术语。要用恰当规范的政治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精练、准确、富有说服力。同时卷面要干净整洁,语言要规范流畅。

五、中考备考方略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最能体现课改方向、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答案几乎都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就是这个道理。而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以教材为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2.瞄准热点,强化专题训练。

政治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多以热点问题的形式加以体现。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等等。都要进行专题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分析运用问题的能力。

3.注意题型训练,提高答题技巧与能力

在平时的练习、复习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读题、审题,要找出关键词、看清题目、找出相关知识点。事实上,很多学生往往没掌握方法就急于答题,这是很不可取的。对答题规律的掌握、技巧的训练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对试题中那些自己熟悉的、会解答的,就不必再查阅相关资料,采用闭卷答题以节约时间;对于必须借助教材或教辅资料解答的试题,则应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完成答题。

4.抓好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4.期中考试复习方法 篇四

一、复习要有计划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必须先订立一个复习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性、体系性、理解性,学会尝试回忆、学会整体安排、学会调整休息等。根据人脑的记忆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希望能够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一般地认为,人们对于某一知识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不断地复习,争取能够将书本知识完全掌握。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它。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复习时,不能眼睛只盯着书本,在我们看一段书后,应该抬起头来,好好思考,尝试回忆,看我们刚才看的书本的内容是否记住了,是否理解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是脑筋动得最快的时期。

三、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这些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复习完一个章节,就在不看课本只看笔记的情况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一一地过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看,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和巩固记忆。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复习应当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四、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调整我们的身体和注意休息。一般地说,我们的大脑集中于某一学科的时间不是很长的,时间一长,我们的思维就可能处于停滞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时间,争取在晚自习中将所学的五门学科 都能够安排一定的时间,这样保证大脑的高效率。

5.消除考试紧张方法 篇五

一.创设轻松的环境

尽量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的同时、维持日常生活习惯、饭后听听音乐,晚上看二三十分钟的新闻报道,并不影响学习,反而能使学习效率提高;另外,做习题时间长了,要注意调节,到室外散散步、打打球、弹弹琴琴,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以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态投入高考。

二.正确评估自己,树立必胜信心

考前,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低估自己振奋士气,树立必胜信心、是防止“晕场”的有力保证,使自己始终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心理状态。

三.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不要过分看重考试对个人前途的影响,不能片面认为考取大学地是唯一的出路,应把考试看成是检验自己十几年的学业水平,接受祖国挑选的正常程序,既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竞争,也不能过分强调竞争,更不能把考试视为下赌注。

四.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考试前做好精神、物质上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放松紧张心情,脚踏实地、有条不率地进入应试状态。

精神准备除了要调整好情绪,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要重视科学用脑,不要开夜车还要注意起床不要离考试太近,起床后应活动一下。

物质准备除了生活上吃一些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外,还应做好交通工具、学习用品防暑、生活用品的准备。

五.运用技巧消除不良心态

6.高中数学考试方法总结 篇六

1.集合—要注意讨论空集。

2.不等式解法。①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零点分段法。

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Ⅰ.讨论二次项系数.Ⅱ.求根(因式分解/求根公式-要讨论△的大小)Ⅲ.讨论根的大小。

3.函数

①.求函数值域—Ⅰ.分离常数法.Ⅱ.反解法.Ⅲ.利用单调性.Ⅹ.利用均值不等式.②.求函数解析式---Ⅰ.换元法(当某值范围在-1到1时,可用三角函数代替)Ⅱ.配凑法Ⅲ.消去法.③.判断一函数的单调性---Ⅰ取值.Ⅱ.作差(商)变形.Ⅲ.定号.Ⅹ.下结论.(要记住X+a/X型的解题过程)

④.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性则增,异性则减.(乘)

在公共区间上---增+增=增 增-减=增 减+减=减 减-增=减

⑤.函数的奇偶性.Ⅰ.奇.f(-x)=-f(x)【关于原点对称】 Ⅱ.偶.f(-x)=f(x)【关于Y轴对称】

f(x)=a㎡+bm+c 若为偶,则b=0;若为奇,a=c=0.b≠0时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f(-x)=±f(x)=> f(-x)/f(x)[f(x)≠0]

⑥.指数函数y=㎡ 当m>1时,递增.当0

对数函数图像 底数>1,递增底数<1,递减

当a>1时,a越大,图像越靠近x轴,当0<a<1时,a越小,图像越靠近x轴.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图像关于Y=x对称

⑧.幂函数其图像特点:Ⅰ.一定会出现在一象限内,不会在第四象限.Ⅱ.如果图像与x轴相交,一定交于原点,否则不相交.Ⅲ.偶函数~一二象限 奇函数~一三象限 非奇非偶~一象限

Ⅳ.a>1时,向下凸递增0<a<1时,向上凸递增a<1时,x>0,向下凸递减,以坐标轴为渐进线.⑨.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分布: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三角函数诱导公式:sin(180-A)=sinA cos(180-A)=-cosAtan(180-A)=-tanA

sin(180+A)=-sinA cos(180+A)=-cosAtan(180+A)=tanA

sin(-A)=-sinAcos(-A)=cosAtan(-A)=-tanA

sin(2π-A)=-sinAcos(2π-A)=cosA tan(2π-A)=-tanA

sin/cos/tan(π/2-A)=sina/cosA/tanA

sin/cos/tan(π/2+A)=cosA/-sinA/-cotA

4向量 B=(x,y)A(p,q)若共线,则xq-py=0 或 B=KAB×A=(x,y)×(p,q)=xp+yq

4.正余弦公式;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正切公式: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sinA=1-2sinA=2cosA-1tan2A=2tanA/1-tanA

半角公式:sin=1-cosA/2cos=1+cos/2 tan= sinA/1+cosA=1-cosA/sinA

积化和差公式:sinAcosB=[sin(A+B)+sin(A-B)]cosAsinB=[sin(A+B)-sin(A-B)]

cosAsinB=[cos(A+B)+cos(A-B)]sinAcosB=[cos(A+B)-cos(A-B)]

和差化积公式:sinA+cosB=2sin(A+B)/2 cos(A-B)/2 sinA-cosB=2cos(A+B)/2 sin(A-B)/2

cosA+cosB=2cos(A+B)/2 cos(A-B)/2 cosA-cosB=-2sin(A+B)/2 sin(A-B)/2

7.考试系统防作弊的实现方法 篇七

1 引言

考试系统的使用较大程度减少了传统考试中各环节的工作量, 提高了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同时, 传统考试中的一些阴暗面也随之迁移到考试系统上, 作弊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考试系统作弊与传统笔试作弊有很大区别,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如何有效的防止考生作弊, 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是考试系统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 考试系统常见作弊手段和处理方法

考生利用考试系统进行考试时, 一般的作弊方法有通过偷看旁边考生屏幕上的答案作弊, 通过网络作弊, 使用U盘接入电脑作弊打开考试禁用的软件作弊等。甚至还有计算机水平较高的考生发现考试系统的漏洞, 在考前窃取题库, 考试后修改答案或成绩, 达到作弊的目的。

有的考生开始考试后, 答题的过程中发现抽选的题目太难或者剩余的时间不够, 就故意让电脑重启, 这样他将有机会重新选题进行作答。因此, 考试系统应该有容错机制, 即使发生主动或被动的断网、死机现象, 也能有效的保存考生数据以备故障排除后恢复考试现场。

网络作弊是通过局域网文件共享、搜索引擎、网络通信工具进行交流等方法进行作弊。而U盘作弊则是预先通过U盘拷贝考试相关内容, 或在考试过程与其他考生之间进行答案交流。要在考试中限制考生的各种作弊行为, 关键在于防止考生切换出考试系统的主界面。由于Windows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在考试过程中, 想要作弊的考生会通过各种途径切换到其他程序界面, 而许多按键组合都可实现不同窗口之间的切换, 例如Alt+Ctrl+Delete、Alt+Esc、Alt+Tab、win等按键均可实现不同窗口之间的切换。因此, 限制考生的不当操作, 使多任务的操作系统暂时失去多任务的功能是防止考生作弊的关键。

下文将给出C/S模式下的考试系统中防止考生作弊的几个关键方法, 使用VB编程语言实现。

3 考试系统中防止考生作弊的程序设计

3.1 窗口控制

最常见的作弊手法就是直接通过键盘或鼠标切换到其它应用程序查看答案, 所以设计时要将答题窗口最大化并保持在所有窗口的最上面, 包括盖住任务栏, 且窗口没有最小化和还原按钮, 这样, 考生即使切换到其它窗口, 也被答题窗口盖住而无法看到答案。

此外, 还应该禁止窗口被移动, 禁止一个窗口被移动最简单的方法是设置Form的Moveable属性为False, 这样就无法拖动标题栏来改变窗口的位置了, 同时系统菜单的“移动”命令变成了灰色。除此方法之外, 还可拦截拖动标题栏的消息, 当用户在标题栏的空白处上按下会产生WM_NCLBUTTONDOWN消息和HTCAPTION附加消息, 我们可以拦截这个消息来防止用户通过拖动标题栏来移动窗口, 此外还要拦截系统菜单的“移动”命令WM_SYSCOMMAND消息。

3.2 屏蔽特殊键盘操作

由于许多组合键盘操作均可实现不同窗口之间的切换或切换到桌面, 因此要对这些键盘操作进行过滤, 以便规范考生的行为, 同时不能影响考生正常切换输入法进行答题。考生通过客户端开始考试之后, 将无法通过键盘切换窗口进行作弊, 要退出当前窗口只能通过交卷才能执行。

由于要屏蔽部分系统热键, 因此采用低级键盘钩子的方法。钩子 (Hook) 是Windows消息处理机制的一个平台, 允许应用程序截获处理Windows消息或特定事件。可利用Set Windows Hook Ex、Call Next Hook Ex、Copy Memory等几个函数配合起来获得键盘的动作, 然后根据虚拟键表判断按键的类型, 最后把得到的准确的按键类型输出。这里有个特例, Alt+Ctrl+Delete是Windows系统底层热键, 由于其响应是系统级的, 不能直接屏蔽, 可用二进制方式打开taskmgr.exe, 达到了屏蔽Alt+Ctrl+Delete的目的。

3.3 屏蔽特殊应用程序

如果考试中不允许考生使用Word、excel等软件, 可在程序中监控是否有Word或excel等进程, 如果存在就强制关闭。这里通过WMI获取系统当前进程详细信息, 再进行相应的处理。WMI是一个用于管理Windows系统的对象, 利用WMI我们可以访问、配置、管理和监视几乎所有的Windows资源, 代码片段如下:

3.4 屏蔽U盘

当发现端口有USB设备接入后, 随即读取此设备的设备类型特征码。根据其设备类型特征码判断此设备是否是USB移动存储设备。如果是, 则锁住考试系统, 弹出消息警告考生, 或直接系统报警并通知管理人员。

检测U盘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使用定时器控制, 再使用函数getdrivetype扫描是否有U盘插入;另一种方法是通过WMI获取系统盘符变化情况来侦测U盘。

4 结束语

一个可靠的考试系统应有足够的容错性和健壮性, 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考生在使用时的各种不当操作, 以确保考试数据安全, 预防作弊行为。通过上文各种措施设计完善的考试系统, 在笔者单位常年运行使用, 较好地解决了考试系统中的防作弊问题, 维护了考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

参考文献

[1]田民格.无纸化考试系统防止考生作弊的实现措施[J].三明学院学报, 2007 (12) .

8.浅析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改革方法 篇八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一纸化”考试模式;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20-02

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普通大专院校,它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为2~3年,主要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重点是应用型、工艺型人才。其目的是直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指导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是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检验教育程度的手段。然而在高职教学考试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学生为应付考試,考前背诵知识点,考完试后对所学知识很快忘记;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不学,过分依赖考前死记硬背搞突击。而学校又只以卷面成绩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非常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开展。因此,职业院校的考试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考试的目的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是基于培养目标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教育活动。考试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督导激励、评学促教和教学管理功能。考试应注重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双重因素。近年来,我校大胆地对大专学生的考试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为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开了个好头。现对我校的几种考试改革方法做简单介绍。

二、考试方法介绍

1.“一纸化”考试模式。以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两门课都是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复习负担,且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近两年来,我校采取了“一纸化”考试模式。“一纸化”考试是指学生可以携带一张写有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内容的纸进入考场。从表面上看,“一纸化”好像等同与半开半闭式考试,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但实际上,这种考试模式提高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它考察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如何体现这一点,关键在于考试的试题,考试内容以主观题为主,占到总分值的60%~70%,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分析和思考,而非简单的概念解释。“一纸化”考试,不仅有效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设计+答辩”考试模式:《造纸工业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是根据形势发展及我国造纸工业的特点和污染现状,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作为制浆造纸专业的选修教材。书中除介绍了现有的环境保护方法和设备外,还介绍了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应法律法规。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而以往的传统考试方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思考能力,且达不到提高环保意识的目的。改革方法是:将原有的期中期末考试,改为期末结课后写论文,并集体答辩的形式。课程的总成绩计算方法是,课程设计:50%,答辩:30%,平时考勤:10%,作业10%。论文的题目和所学内容相关,可由学生自拟题目,也可由教师出题。集体答辩时,答辩小组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每人用5分钟的时间陈述论文内容并回答老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答辩的最后成绩。这种考试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3.“学生参与出题”考试模式:《分析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属四大化学之一,在化工专业位置重要。但由于课程较为枯燥且不易掌握,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之考试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单调乏味,甚至畏惧考试,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对其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改革方法是:所学班级每班抽出部分同学出题,再把所有学生出的题目综合,在考试时选用学生出的题目。学生出题占到试题分值的10%。学生参与出题后,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校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4.“笔试+机试”考试模式:《化工制图》是利用计算机绘图,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必须以操作使用为主才能掌握的科学技术。但过去的闭卷考试只是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考不出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有些“能工巧匠”型的学生考分不高,而“老实巴交”型的学生考分较高。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还会引起一些学生心理不平衡,伤害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方法是:笔试占总成绩的50%,机试占总成绩的50%。改革后既可以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上机考试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操作和掌握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5.“单章考核”考试模式:《制浆造纸工厂设计概论》是制浆造纸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之一,设置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十分相符,而且内容晦涩,概念、原则性内容占较大比重,如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课程学习完,只是掌握了一些概念和规则,但实际设计能力差。因此,在教学时一直采用“教师宏观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模拟设计”的教学方式。相应地需要改变原有的考试方法。改革方法是:在教学初,将班级学生分组。根据课本内容,在教学时分别组织各组对各章节进行模拟设计,单章考核(每章10分,总计100分)。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生模拟设计时各阶段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学期总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平时出勤(10%)+小组活动时个人表现(30%)+所在小组单章考核总成绩(60%)。考试方法改革后,更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更科学地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以及实际的设计能力。

19世纪欧洲三个伟大的教育巨匠之一,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所固有的天赋才能,并使之日趋完善。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高等职业院校考试的方法有多种,如闭卷、开卷、口试、论文、实践操作、上机考试等,而考试考查方法的选择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学以致用;应有利于人的天赋才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迅速成长和成才;应更有利于保障和提高考试质量,促进学生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隽.高职专业课考试改革的实践[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石俊飞、唐飞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初探》建设职业教育

[3]纪学师、李继风《论考试改革》科学教育2006.4

[4]刘德强、刘红艳《浅谈高职教育的考试改革》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3

[5]杨芳玲《浅议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成绩考核方法改革》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6]薛松梅《创新教育与高等护理教育考试改革》卫生职业教育2008.1

9.司法考试复习方法 篇九

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

如果是在职备考,工作忙,生活琐事多,就要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与学习的矛盾。比如白天要上班,就把工作日晚上和双休日、节假日时间纳入自己的复习计划,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学习与生活发生冲突时,应以学习为重,生活上暂时作出牺牲。法律教育W

第二,要珍惜一切宝贵时间

复习过程中,不宜受过多人为干扰,应尽量减少社交,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到复习上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珍惜一切宝贵时间,才能聚少成多,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学习机会。事实上在备考司法考试时,时间抓得越紧,就越觉得时间不够用,相信很多人也会有同感。法律育网

第三,要尽量提高复习效率

10.高中语文考试方法技巧 篇十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大阅读的“结构作用”题型

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

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

(一)就整体 篇章而言

(二)就文章开头而言

(三)就文章结尾而言

(四)考题问法:

“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11.浅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复习方法 篇十一

第一:消除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

思想问题是个大问题,只有把思想上的误区解除了,才能对提高考试成绩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开卷考试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这就需要扩大学生自己的阅读面,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给学生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问。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根本谈不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第二:做到开卷考试用书要科学。

1、不要题题都翻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试时翻翻书,但是真到考试时,题题都翻书,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实行政、史合卷,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厚厚的一摞书翻来翻去,甚至还有学生翻错书,考历史翻政治书,会极大地影响答题速度和考试的心情。况且,有的开卷考试试题中有活动与实践探究题,这样类型的题答案在教材中更不可能明确地找到。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告诫学生该背的知识点一定要背,把知识消化在平时的学习中,切不可题题都翻书。对实在找不到答案的题目,再翻书查找。譬如平时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择题,以节省时间完成其他题目。

2、记笔记要系统、有条理。在开卷考试下,很多学生把平时复习的例题、辅导书上重要的题目,自己记不清的题目、老师强调的题题目都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有的甚至把课本内容都遮住了。因此,考试需要的东西不知从何处找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告诫学生要学会整理笔记,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往书上记,应当有选择摘抄一些重要的、系统化的知识点。切忌在书上粘贴纸条作笔记,这是开卷考试所不允许的。同时,抄东西时要分门别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古今中外的改革,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近代现代抗争与探索史,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国际关系,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文化等。还可以在教材目录编著具体页码,遇到不同问题去找,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复习效率。

3、仔细审题,不要盲目抄书。答案要准确,要答在点子上。有的同学看到试题后想到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就先忙于看书中那些内容与试题的内容接近,就开始抄。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就难以形成一套完整思路,往往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东拼西凑,不得要领,最后导致“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答案不准确、不完整、不全面。因此,考试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找准结合点。

4、平时除对教材的学习外,还要重视热点问题的学习。

热点问题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这就要求对热点问题的复习不能到临近考试时搞突击,要把热点问题的复习寓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复习效率。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如在学习“西域都护的设置”时,就可以结合疆独分子的分裂行为“七五事件”,教育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反对分裂行为,维护国家统一。

5、要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消化”,即弄清知识点,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明确基本观点的内涵。我们如果对所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这个层次上,就谈不上真正消化,也不能使所学知识进入大脑“信息库”并进行有效的存储。如对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我们在复习时可以这样“消化”:列举秦汉时期和唐宋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分析产生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结合现实讨论科技成就对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产生的推动作用,由此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这样由浅入深,掌握知识。

二是“简化”,即实现知识的网络化和结构化。如果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无条理地堆积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乱,造成知识的混淆,也不易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信息还原、再现。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将知识简化,这就需要善于归纳和整理。如,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以图示或表格等方式进行归纳和概括,也可整理成不同的专题。如初二历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内容较多,在复习时进行分析和概括,形成六个大问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然后再逐一讲解,这样就形成了网络。记忆起来比较方便,从总体上把握住了这单元的知识。

三是“深化”,深化的关键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做法是关注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重视联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学会运用教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在学完《第一次世界大战》,掌握了有关一战的基本知识后,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何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你认为战争除了造成人员伤亡以外,还为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我们学生应该怎么做?这就将课本知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历史课不是单纯地说教,只有将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课内所学,课外升华”,较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6、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

有许多初三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习内容和越来越大的升学竞争压力,许多该记忆的知识点总是记不住。为此很是焦急。因此,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对提高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面对多而杂的学习内容,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贪多图快。应对记忆的内容作出概括和分析,分散记忆。早晨的时间最适宜背诵,晚上时间适宜思考。当然,这要因人而异。

其次,对不理解的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向老师、同学请教,把不懂的弄清,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多重复几遍,效果会更好,效率会更高。

最后,要注意多搜集一些记忆的窍门和方法,帮助记忆。图表式、线索式和记关键词语,还可以自编顺口溜等趣味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例如“1898戊戌变法”,“《马关条约》十字法”等。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养成经常复习的好习惯,只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温故而知新”,做到“学而时习之”,复习要做到循序渐进,切忌“临阵磨刀”,突击复习,仓促应战。

12.改进教学方法,应对政治开卷考试 篇十二

一、注重理解,掌握教材的真谛

学习思想政治课重在理解,只有对所学知识理解了,才能真正地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从已知推导理解,即从已经理解的知识出发,推导出有待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即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具体的生活实际来理解知识。比喻理解,把要理解的知识比喻成同理的某一具体事物,通过对这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思维来理解理性知识;比较理解,把要理解的知识同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二、开展活动课,进行探究性学习

近年,我区中考试卷的新题型是“探究与实践”,它要求鼓励创新,提倡个性化和多元化答案。这种改革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提出了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1)开展手抄报和剪贴报比赛。例如,为了使学生全面正确掌握“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我们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查找资料,上网搜索下载资料,剪辑报刊资料,收集俄国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图片,编辑成手抄报或剪贴报,进行评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过程中,还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2)调查访问。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我们安排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活动。例如,调查一个家庭改革开放前后发生的变化。一个工厂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或农村一个村生产和生活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通过生动事例,使学生受到教育,加深理解。(3)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劳动,认识到一棵小树要长成大树,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花草树木,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我们生活城市周边也还有不少荒山,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4)我们还开展了辩论会、讨论会、座谈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在这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撞击出了智慧的火花。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通过学习把课本中的概念、原理变为自己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应对开卷考试更是如此。例如,初二在学习法律常识后,我们设置了一些问题和考题:当你在超市购物被营业员怀疑偷拿商品遭到搜身怎么办?当你的父母离异互相推诿不担负你的生活费、教育费怎么办?当你购买的商品是变质过期或假冒伪劣的怎么应对?等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公民的人身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活学活用。在初三学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方针、政策后,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作为一位市长来谈谈“如何管理好一座城市?”“怎样能使本地经济快速发展?”“本市居民最关心的问题怎么解决?”作为一名市民,为促进本市的繁荣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解决的办法。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课本中的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去分析、说明、解决问题。逐步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大脑启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一方面要有安全、舒适、轻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大脑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在实际的政治课教学中,此条件经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如政治课的安排往往比较靠后,上课时学生的大脑往往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发散性思维教学中,课堂教学伊始的大脑启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通过深呼吸和脑图训练来启动大脑,激活大脑思维。前者具有使学生抛弃杂念,放松大脑的功能;后者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学生非语言思维、感性思维等能力的提高。上述方法的采用,既能医治学生的“课间后遗症”,又可将学生的思维激情引燃,这就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13.英语六级的考试方法 篇十三

一、听力。听力的题型差不多就是小对话,短文,以及听段话单词填空等等。其实我觉得听力是真的要在平时多练习,效果才会出来。听力之前还是建议花一点时间大致浏览一下问题是什么,然后在放听力的时候着重要注意一下。像那种填空的听力题,一定要填上,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认真听清楚。

二、阅读。阅读一直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这个大题的分值太高了,所以是复习的重点啊,一定要争取拿下高分。阅读的最好方法是先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大意,英语六级答案理清楚每一段讲了些什么,主旨题基本可以先做。然后看完所有题目,把细节题对回原文定位,通过对相关语句的分析找出答案。有的人习惯先看答案再看文章,不是说不可行,要是一时改不过来,也不勉强。其实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你老是想去找跟题目对应的字眼,但有时题目在文章中换了字眼,效率很低,而且主旨题也容易出错。如果现在还有一定的时间,最好能改变阅读方式,也有利于将来在阅读上的发展。

三、写作。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四六级考试,都是先考写作的,考完马上交上去的。所以试卷下来,我们马上就要浏览题目,大概有一个方向,并且能迅速进入写作,因为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容许我们太多的思考时间。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多背多看一些作文,各种类型的都要有一篇。记几个比较有难度的经典句型,短语,在写作的时候可以用上,给文章润色。不用说要把文章写的多么的好,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量不写错一个单词,不错语法,词数一定要够。要言之有理,理清思路,内容丰富一些,如果要让语言好一点。

英语六级考试的方法

一、听力、阅读多多练

听力攻略:

老生常谈“得听力、阅读高分者,得天下!”因此,听力和阅读每周至少保证一定的时间。听力每周保证2-3次,30分钟以上的泛听和精听。

A 泛听:

只要是英语,不管是歌曲、美剧、广播、新闻还是演讲、对话、英语美文欣赏,都可以让它们在你的耳边响起,然后至少要看着听力原文,边听边看1次。

B 精听:

就是去听写,完成一个任务。1分钟的材料,也能用30分钟去把每个字都听懂,写下来。精听建议四级选择教育类、故事类和文化类;六级选择文化类、商务职场类和科普类等近年来常考的类型去练。

一、听力、阅读多多练

听力攻略:

老生常谈“得听力、阅读高分者,得天下!”因此,听力和阅读每周至少保证一定的时间。听力每周保证2-3次,30分钟以上的泛听和精听。

A 泛听:

只要是英语,不管是歌曲、美剧、广播、新闻还是演讲、对话、英语美文欣赏,都可以让它们在你的耳边响起,然后至少要看着听力原文,边听边看1次。

B 精听:

就是去听写,完成一个任务。1分钟的材料,也能用30分钟去把每个字都听懂,写下来。精听建议四级选择教育类、故事类和文化类;六级选择文化类、商务职场类和科普类等近年来常考的类型去练。

阅读攻略:

阅读要能够保证每天看1篇英语文章,消灭中间的生单词和长难句!阅读体裁选择议论文、说明文;题材选择教育校园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文章;经济类和社会类,选择一些英美热点和有争议的话题。

四、六级外刊常考来源:TIME,New York Times, The Guardian等。

二、翻译、写作多动笔

对于翻译和写作,一定要多动笔!

翻译一方面要积累分类词汇和表达,主要是中国的文化、经济、历史等方面的词汇。另一方面要先自己翻,翻译完后,看答案;隔3-5天,再试着凭答案的模糊印象,再翻1次。直到自己能接近参考译文,才进入下1篇的练习。

写作主要是把近3年的作文都写1次。写完以后,自己注意修改、检查。至少要保证没有单词拼写、语法错误。而且,相信在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哪些词汇、表达不会,赶紧补救、背诵下来!

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同学,先尝试把中文至少读2-3遍,读完以后,采取每天尝试翻对1-2句,一周翻译好一整篇的节奏去练翻译。

翻译每句话的时候,先注意把句子拆分成单词、短语、表达。然后再对照答案,把答案对应的单词等用小笔记本抄下来,反复查看。等到一周结束,再完全合上笔记本,把一整篇文章从头到尾,试着控制时间,在30分钟内做完!

三、真题中单词反复背

现在,在翻单词书貌似已经来不及了,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方法。这个时候,你需要用到真题。

上一篇:大语文阅读课程下一篇: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