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总结(共9篇)
1.初中地理教学总结 篇一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
大坝中学沈惠琴
本学期我任七八年级地理课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制定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现在的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通过地理教学更能启迪学生的智能。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注意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时事地理事件,例如今年的全球气候大会、海地地震、冬季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等。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从而更加热爱它,意识到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从现在就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志向。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
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四、抓好地图教学,地图训练抓能力。学生地理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高低。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在黑板上绘画相关的地理信息或示意图,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鼓励学生识记世界地区和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五、积极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学校制定的每双周三进行各教研组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主动承担学校组织的观课活动、评课活动及理论学习;及时参加教研室组织的赛课活动;参加了以杜老师为首组织的全区课题专题研讨活动,并及时补充材料,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更进一步。
六、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2、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3、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习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2.初中地理教学总结 篇二
一、以总结促进阅读能力的再度提升
1. 在环节回顾中提炼学习方法
以回顾的方式进行散文教学的总结, 旨在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到散文学习的过程之中:在整节课的学习, 我们运用怎样的方法, 使用了什么策略, 践行了哪些学习步骤进行探究思考的。这样的总结教学能够帮助以自身学习的思维历经为学生形成散文学习的方法体系奠定基础, 从而让学生在自我检阅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我。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设置了三大教学版块:诵读美韵———品析美言———体悟美意。在总结环节中, 教师依照板书和学生的学习实践, 帮助学生从文本意蕴抽身而出, 以更为理性的视角进行散文学习方法的提炼与总结, 结合这篇课文而言这类学习方法包含了内容理解、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 便于学生在以后的散文学习中举一反三。
2. 在技巧实践中实现迁移训练
散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形散而神不散”, 其内容可以包括万象, 覆盖面极广, 这就需要作者对选择的写作素材进行精心安排和设置, 并运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呈现。而在课堂总结环节中, 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对散文的材料选择、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总结提炼, 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表达的技巧, 以阅读促进写作, 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自身的表达中去。
如在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 教师可总结出文本中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从而提炼出状物类散文的写作密码———由物及人, 神韵链接。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应的事物来对应相应的人群, 并确立抒发的情感, 从而在总结中将习得知识转化为灵活的能力。
二、以总结实现情思理趣的二度升华
1. 在感知情境中触摸理趣
散文描写中注重作者自身情思和理解的表达, 而这种表达并不是作者直抒胸臆, 而常常是借助相应的事物、情境, 并通过细腻灵动的语言文字娓娓道来, 从而达到人物合一、情境交融的境界。而在总结中,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对散文的这一表达特质进行一次俯视, 以整体鸟瞰的视角对文本的情愫理趣进行深度把握, 从而拓展到生活的更广层面。
如邹韬奋的著名散文《母亲》的教学中, 在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已经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层面上, 教师可以借助对母亲形象的感悟认知, 从而感受作者蕴藏于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特有的深情意蕴。
2. 在联想移情中链接生活
散文的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蕴藏于散文中的深刻情愫常常源自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悟和觉察, 同时又将其通过散文鲜活的画面展现出来, 从而使得情感和物像的交融, 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无线的联想, 形成感人的艺术效果。在总结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中体悟到的情感置换到现实生活之中, 从而引发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夏》一文展现了夏日之际人们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视频播放以及自身生活的回忆, 将自己生活中记忆场景融入文本之中, 从而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农民之苦和内心保有的希望之光。
三、以总结促发人格素养的不断锻造
1. 在辨析中促进价值取向的优化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主体生活经历、认知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其阅读同一本文章也会拥有大相径庭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呼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 这种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都在某一层面揭示出散文所涵盖的某种内涵。教师在总结中, 可以帮助学生善于聆听并甄别各种个性化的解读, 或在比照分析中完善自我, 丰盈自我, 或在辨析中消弭认知上的误解和偏差。
有学生认为认为鲁迅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封建制度扼杀儿童天性的评判。总结时, 教师出示作者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以及文本中对百草园富有情趣的描写感受到作者是对已逝童年的追忆和怀念, 而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只有在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基础上的价值认知, 才能推动学生健康阅读习惯的锻造。
2. 在反思中促进人格修养的提升
散文是作者在关注生活、思索人生之后的感悟之作, 聚集着作者对人间世态的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这个角度审视, 散文是作者主观体验认知的载体, 是对人生哲理敏思的智慧结晶。阅读散文不能光顾着体悟作者情感, 更要将作者的思索价值注入自身的生命体验中, 在阅读中省己, 在体悟中察身, 从散文中获取自身成长的营养, 提升自身的情趣和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后,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搜寻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挫折和打击, 当时又是运用怎样的方式和态度解决的, 从而让学生在回顾中反思自我, 并水到渠成地以文本之理作为镜子反照自我, 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成长和人格的提升。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总结 篇三
一、问题引导,默读静思
语文教学应当以语文为载体,通过文本语言,指向文本语境中的心灵,进而洞察作者的心灵,并引起自我的心灵感悟。读书必须调动多种感官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而手脑并动,读思结合,又是读书的最主要的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和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并仔细推敲在指导学生领会文本的意旨时,要求他们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融会贯通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细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1.通过阅读文本,你明白了什么?这是感知性的要求。2.通过阅读文本,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会性的要求。3.通过阅读文本,你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批判性、创新性的要求。通过问题导读,为学生创设一个宁静的环境,提供一个能阅读思考的时空,让孩子们的思维自由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手脑并动,读思结合,潜心会文,促进他们思想的生长和智慧的生成。这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也是各种“有声朗读”不可企及的境界,更是小组合作不能代替的学习方式。
阅读时,应大胆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当学生面对文章题目时,我们采用“激发学生已有相关知识”的策略,大胆让学生想象,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词语。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解放思想,解脱顾虑,敏于发现。作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想象和预测,无论价值大小,都予以肯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十分重要。记得一位身有残疾,曾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加拿大小女孩,因老师的一句“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而激动不已,从此改变对人生的看法。如果我们更多的关注那些敢于大胆探究和想象的学生,势必会使这些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二、以读为本,感悟语言
语文素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的科学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它既包含语文能力又包含情感价值观。语文能力中的阅读能力,也不同于以往的以抽象概括为主的能力,而是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阅读能力,还有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悟,离不开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章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思。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提高悟性,悟性的高低往往决定着语文素养的高低。
悟,即悟心。悟,是要用心去获得某种感受,用脑去建立某种联系,用情去寻找某种共鸣,用意去探求某种规律。悟,根据其深浅,有感悟、参悟、顿悟之分。感悟,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初步领悟;参悟,是在探究过程中对其规律的一种认知;顿悟,是在认识发生飞跃的瞬间所产生的茅塞顿开式的通透状态,它往往伴随着灵感的闪现。然而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悟,都离不开阅读,离不开积累。
(一)自读自悟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获得初步感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课文老师可以以读代讲,学生可以以读代答。切实做到了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引人进入“得意者越乎语言,悟理者超于文字”的境界,真正显示了阅读课的本色。
(二)导读悟法
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这一教学境界。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文中有童话故事、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习得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那么就为其进行课外阅读以及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手脑并用,彰显个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正确有效、科学合理地使用好学生的手,发挥好手的功能,让学生不拘一格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遇到不懂的词语,打开工具书后,发现词语的意思不一定是一个,怎么办?当然是联系上下文思考,让手脑并用,充分发挥作用。理解句子含义时,教会学生理解的步骤:①解释句子的字面意思,特别是将句子中的难理解的词语揭示出来。②联系上下文说出写作背景。③体会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四、评价阅读,品味课文
评价阅读,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文的内容和价值、表达技巧和风格、社会作用和时代意义、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倾向等做出评价。看重的不是阅读客体――作家和作品,而是阅读主体――学生。评价阅读最重要的是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老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评价阅读对于发展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爱学会学,归纳整理
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点。例如初中教材中的议论文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中进行教学,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议论文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都是零散的,难以形成完整体系统。因此,只有教给学生系统整体知识,将分散于各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议论文的整体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如先让学生弄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明晰三要素与议论文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再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中论点提出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论点的位置可放段首,也可放在段中、段末;论据则要让学生明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两大类;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驳论,分清立论是正面讲道理,多采用举例、讲道理,有时也采用比喻、正反对比论证,而驳论是驳斥错误、反动的观点,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多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归谬法。这样,使分散于各单元的议论文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行将分散于各单元的记叙文、说明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4.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熊启超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五、在完成教学任务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末考试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里充满信心。
5.初中历史教学总结 篇五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1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1、2班,七年级1、2班共四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老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组织和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保持经常听本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都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遵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历史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循循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基本能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长,复习内容较短,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努力就会有效果的。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出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制作各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强化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还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取长补短。并且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模式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三率情况良好。
存在的不足包括:
1,本人存在惰性,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严;
2,辅导不够,应多深入课堂,给学生以指导和辅导。这些都有待改进。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2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俩个班和初一一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精心准备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课外习题,制作历史手抄报、电脑报,历史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动手动脑。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历史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世界历史近现代史到中国历史近现代史中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6.初中历史教学总结 篇六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主动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在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多个课时的课件,课后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做好复习工作。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知识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晋江市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以提升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此丰富之际的教育教学手段,并且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征求其他老师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五、狠抓学风。
首先,我是本年段的下年段行政,学生大都比较重视本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被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各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大部分同学对本学科还是很感兴趣的,学习劲头也浓,大部分学习考试成绩都不错,只有少数同学会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有针对性地在课上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通过一学期努力,我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才疏学浅,加之年段工作繁杂,无暇顾及整个年段面积较广的差生,使考试成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做好以下几点:
1、相信每一个学生可以教好。
2、从头规范学生行为,教会学生学习。
3、辅导学习基础差的学习,力求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问重点也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我相信只要树立新型教育观,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一点点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在领导的支持下,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苦心钻研,锐意改革,相信明天会更好,定能在内中创造出更辉煌的明天。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范文五篇【二】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1、2班,七年级1、2班共四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老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组织和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保持经常听本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都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遵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历史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循循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基本能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长,复习内容较短,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努力就会有效果的。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出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制作各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强化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还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取长补短。并且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模式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三率情况良好。
存在的不足包括:
1,本人存在惰性,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严;
2,辅导不够,应多深入课堂,给学生以指导和辅导。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范文五篇【三】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三维标落实情况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历史知识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历史学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下学期的历史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点能做到灵活运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能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中华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1、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2、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本文来自高州教育资源网
4、狠抓学风。我所教的2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5、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6、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存在的问题、教材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对知识点不能做到综合运用。、教法运用不够灵活,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4、差生转化的力度不够。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思想过于社会化,上课时常利用讨论空间开小差,给转化差生工作带来困难,转差效果不是很明显。
5、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6、教学反思不够。不能针对全体学生。
四、今后努力方向、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思维,良好的心态。
通过努力,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范文五篇【四】
本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了。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担负着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及学生管理等多项的任务。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只在双休日布置适量作业,作业总是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在学校我又采取让同学教,小组互帮互助的方法,让先进学生带动后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助,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四、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进行双语教学做好准备。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争取三年之内拿下本科。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事打材料,上网查找资料等等。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有一篇论文发表。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范文五篇【五】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
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这个要求,初一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
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初一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设疑。“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
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三、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七幅图。《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告诉我们,我国不少地区在汉朝就懂得造纸。彩图《xx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彩图《居延出土的汉代简册》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
竹木简很笨重,《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造纸的过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图》以静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而教学录像“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从而认识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问题。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x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x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
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
7.初中地理教学总结 篇七
一、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蕴含量比较广的初中语文教学, 其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 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文内容里蕴含着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 这也就表明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涵盖的大量的思想道德的特点。而教师要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熏陶和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提升, 就应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如联系当代语文教学的现实进行思想教育,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分析课文时将思想道德贯穿进去, 有利于从道德上感染学生;在总结课文中心时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心概况能力, 从而更好地领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与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起始点。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并由此来感悟生活, 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达成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必要步骤, 有了目标才能在后期的学习中有无尽的动力。学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对学习往往只能保持短期的好奇心, 等到好奇心过了以后就将学习丢在一边。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要做的是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在教学课程中内容的集中性, 尽量强化语文课堂的创新性, 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 从而树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 不断鼓励鞭策自己。
三、语文教学与培养能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 应注意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结合起来, 毕竟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新一代的学生不仅具备拥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有探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所以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读死书, 而是让学生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灵活的学习能够让学习在学习时更加轻松, 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有了积极的轻松的心态, 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系统的语文知识, 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训练, 即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实际训练, 并且在学生训练以后进行耐心地讲解, 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收获了什么以及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教学中, 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的教学,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将各科知识或者各个方面的知识相互融合, 让学生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接触到最多的知识, 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 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联
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能很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亦是教师可以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所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在处理彼此的关系之时就应注意到彼此间的微妙关系, 并从中把握。首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提出其中的疑问, 即教师的讲解需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可以加入对学生的提问, 这样才能发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教师提问的方向应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为主, 教师不仅是启发学生的思考, 还要指导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行走,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教学课堂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也是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
由此可见,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 并且要创造出更多让学生可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这样,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向高素质发展, 尊重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有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才能更快速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语文, 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教师想要教好语文, 学生要想学好语文, 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很重要的。有些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 那么就主要是由于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 不仅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而这种培养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还要积累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 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 并且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 这样学生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 教师便需要由此来引导学生。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重视基础能力巩固, 首先要学生谨记一些写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 学生只有拥有这样坚实的基础, 才可去拔高。教师也需谨记“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的恒心。
总之,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法宝, 对于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过去死板的教学方式, 而要结合时代的发展, 在教学中结合新的知识, 通过新的方法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自发的对学习产生兴趣, 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兰荣.对话式教学与语文课程的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 .
[2]关文信.教学交往有效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5.
8.初中地理教学总结 篇八
一、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
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孩子都爱听故事,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们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寓意里获得感悟和引发思考,从而大大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善于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不断阅读,不断学习,不断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二、选好适当的阅读材料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历来被视作精读的主要材料。然而仅仅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增加学生阅读实践的机会。因此精选阅读材料便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给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阅读材料,直接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怎样才算是好的阅读材料呢?首先,应力求材料难度适中,材料的难度与生词量的多少、句型结构的复杂程度、遣词造句的语言风格、惯用法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材料。对于材料中体现难度的个别词句,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以及语境,在反复阅读后做出合理的推断。让学生体会“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的心理过程。这种宝贵的心理体验的不断积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另外,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还应做到:一是确保材料在用词、表达习惯诸方面“原汁原味”,坚决避免使用“英语字,中国味”的材料。二是尽量选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素材,以材料的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培养猜测重要新词的能力
①根据有关的定义或解释。在一些文章中,有时作者在使用了一个难词之后,会对该词作一解释和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解释来理解这一生词的词义。②根据构词的词法规律。英语单词很活跃,有很多词可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的单词。学生若有一定的构词知识,就容易多理解一些生词。③根据上下文的对比关系。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往往通过某种对比转折等关系,可以确定一个词的意思。如:Her voice was usually soft and sweet, but now it is hoarse.从soft 和sweet可确定hoarse是“嘶哑的”意思。④根据表述的同义关系。If you are fond of stories, you will, if you are like me, read them quickly, you will “swallow” them. swallow含有read quickly的含义。
四、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需要具备对事物进行归纳分类的能力,在获取信息事实后才能将已知细节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合理判断。要求学生能分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全局还是局部,是总体还是具体,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主次关系等。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明确细节支撑点之间的关系,了解作者意图,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理解词汇和结构本身的意义进行判断推理。二是对文章中的事实现象进行归纳,推断可能作出的结论。三是通过文章的用词和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和写作目的。四是通过对话,推断对话双方的语气和对问题不同的看法。
五、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略读(skimming),又称掠读或浏览。略读就是通过快速的浏览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不重细节,而做出取舍决定的阅读方式。比如为了写论文查找资料的阅读方式。②查读(scanning)。所谓查读,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在于在阅读材料中查所需要的特定信息的阅读方式。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等等。查读时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地点、时间、数据。有目的、有选择的查读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③分析语篇的技巧,善于识别信号词。掌握整篇文章的结构有助于理解。分析一篇文章,首先要考虑其主题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对象。常见的有如表示顺序的有:first, secondly,third, then, before, next, last, finally;表示列举的有:and, also, in addition, for example;表示比较对比的有:although, however, but, on the other hand;表示因果关系的有:as a result, as, because, therefore, etc。④熟悉阅读理解多选题的问题及类型。A、事实型题,又称客观题。一般涉及细节内容,词义解释。如:具体的人名,地名,时间,数据和是非辨析等。解事实型题时,首先快速浏览问题找出关键词或词组。B、推断型题。又称主观题。比如询问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标题、各种推论,作者态度和写作意图等。这类问题属于整体性问题,最好留在最后作答。因为那时已对全文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或者可从其它问题得到一些线索。
9.初中历史教学总结 篇九
一
13—15岁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其中初中一年级(13、14岁)时尤为关键,这一时期的少年处于半幼 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一方面带有很多孩童的特点,另一方面 也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身心正在发生着很大变化。从表面看,他们仍然以学习为主导活动,但是和小学比较 起来,在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上,都有本质不同的新的特点。
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看问题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刻;他 们开始对一些抽象材料感到兴趣,但对那些过于抽象、高深、与他们知识经验相距很远的材料感到困难;掌 握概念时,常带有具体性,依靠直观感性支柱,并用一些日常概念解释科学概念。具体到历史学习,除具有 上述特点外,又有其特殊性。初一学生对于各种事件或现象时间顺序的知觉逐步完善起来,开始能理解一些较 大的时间单位,如“纪元”、“世纪”等,但常常不很精确,往往会把一段较长的时间知觉为较短的时间,把 遥远的过去和现代之间的距离缩短。此外,他们不擅长从整体和结构上思考问题,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 缺乏深度和广度。他们绝大多数喜爱听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战争故事等)。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为 他们所关心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在学习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时,学生会对“战”(即军功)的标准发生浓厚的兴趣,有学生提问:如果 杀了诸侯,军功和杀普通士兵是否相同?如果杀了很多人,人头怎么拿回来?类似的例子在初一教学中不胜枚 举。由这些事例不难看出,学生虽然开始进行思考,但思维方向或是穷究细枝末节,流于琐碎肤浅;或是偏离 主题(有的偏离是极具独创色彩的,也是有创造意义的),不能从大处入手,抓住问题的关键。他们往往出于 个人喜好和自发的意识就事论事,还不能由具体事件提升一个层次分析较抽象的问题或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 质,也不能把问题联系起来考察。这说明学生自觉思维水平还较低。
具体到历史教学目的与要求,初中教学大纲进一步指出: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 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 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这些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欲尽快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指导,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养成自觉的思维习惯。
二
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大体包括掌握概念、比较对照、抽象概括、辩证分析等能力。
(一)掌握概念 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成人或教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 封不动地“交给”他们,而是通过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掌握。学生对概念掌握的难度依次 递增:具体实物——空间形式——数概念——社会性事物概念,多数的历史概念就属于后者。而且初一阶段 ,学生对那些用直观现象作支柱的概念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相反则比较困难。初一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不完全 具备时,却要从最遥远陌生、最抽象难解的概念,像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奴隶社会等学起,不论是对教师的 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相当的难度。如果教师重视不够或教学方法不当,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影响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果。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形成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结合 学生的经验,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概念。
初一学生学完奴隶社会的历史后,多数人对“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观点产生疑问,理由是:原始社会 人人平等,财产平均分配,而奴隶社会出现了不平等和剥削压迫的现象,怎么能说是进步了呢?有位老师这样 讲道:原始社会时,生产工具落后、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每天能获取2条鱼,刚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过 了很长时间,他们学会了织网,发现捕鱼快而且容易,就学会了捕鱼,每天可捕10条,除了每天吃的2条外,余 下的8条就成了剩余财产。为占有剩余财产,部落内部开始互相争夺。你们想想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生:力量强大的人能抢到更多的财产。
生:出现了财产分配不均,人剥削人的现象。
师:对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你们怎么评价呢?
生:奴隶社会更进步,因为捕鱼的数量增加了。
生:出现了剥削和不平等。
生:部落领袖占有一部分后,剩下的分到每个人头上,可能也比以前多了。
师:以前有没有这种可能?
生:没有。到奴隶社会才出现了这种可能。
师:大家想一想,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产品数量。
师:进一步说就是生产力。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是看生产力水平的高低。那么哪个社会更进步就不用 我说了吧!
个体掌握概念必须以对事物感知及表象为基础,否则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掌握概念。具体直观的材 料,正确的语言指导,都有助于缩短学生与概念的距离感。上述以浅显易懂的捕鱼为例,将艰深的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化解到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于教学中,抓住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的契机,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揭示概念的特征,使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诚然,这些概念的掌握 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它可以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发展不断加以充实改造、逐步深化。如对原始社会和奴隶 社会本质的认识,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水平。所以,初一时,让学生在所能理解的程度上初步形成、掌握历 史概念,无疑会为日后的加深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
(二)比较和对照 这是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它要求学生从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事物中抽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深入了解事物的特点,发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初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 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但对具体问题的比较分析往往由表层开始,教师要随时将学生回答中的精华提取出 来,沿着既定方面深入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推动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向高水平发展。
以东汉的统治一课为例,为使学生掌握黄巾起义的几个特点,教师这样小结:我们已学过几次较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绿林赤眉饥民bao动,仓猝起义。黄巾起义与这两次有什么 不同呢?
生:这次起义反对的是外戚、宦官的统治,和以前两次不一样。
生:外戚、宦官也是欺压人民的,代表的也是封建统治阶级。
师:外戚和宦官专权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那么这是相同还是不同呢?
生:是相同的。我觉得这次起义人数多达几十万,而且遍及全国,影响很大,是不同之处。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参加起义呢?
生:准备充分。
师:你的根据是什么?
&nb
sp;生:“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传言。(课上已分析过其中意思)
师:很好。除此之外还有没有不同的?
生:他们准备起义的方式与众不同。
师:有什么不同?
生:通过治病来传教。
生:用太平道。
师:实际上太平道是——
生:我想出来了,起义是利用宗教形式为掩护进行准备工作的。
师:很好。(然后简要归纳一下)
在这个教例中,第一个学生匆忙回答,只看到表象的不同;第二个学生思考较细致,教师再由此提问,帮 助学生澄清认识,得出这几次起义貌异而质同的结论。然后再启发学生寻找不同之处:(1)发现原因,找到特点 。(2)指明根据,强调十六个字,让学生再加强记忆和理解。(3)教师再发问,发现第3个特点,至此达到教学目 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问答,教师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由教师说教式的灌输,由表及里,逐 一地整理,归纳,条理清晰,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同时学会了一些归纳方法。诸如 此类的内容还是很多的,教师多加留意,经过多次类似反复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抽象概括 概括是人们探索周围世界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思维过程,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历史学习中不 可或缺的素质。可是初一的多数学生不论是阅读、听讲或看电视,往往只抓一点或几点,从一个方面来评论事 物。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反应是各式各样的,但还不能从整体来思考、回答,多半只能抓住个别 枝节发表感想,而对较抽象或复杂的材料,就常常有瞎猜乱碰的情况,历史课中更为常见。这是由于他们的抽 象概括能力还较低的缘故。教学中,教师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在学习汉武帝大一统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颁布“推恩令”、“统一铸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措施,而对盐、铁官营体会不深。教师就从盐、铁在古代的重要性说起,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政府要把这 两项权力收归中央?”
生:汉代生产越来越多采用铁制工具,而且人不吃盐不行,盐、铁都是生活必需品,需要量很大,获利多 。
生:商人掌握很多盐、铁却不卖,导致价高,使得国家收入少。
生:专门经营盐、铁的商人经济力量雄厚,可以卖土地田宅,组织军队,像一个小诸侯国,长久下去,会 威胁国家。
生:价钱太贵,老百姓吃不起盐,买不起铁制工具,不满情绪增长,引起bao动,影响政府统治。
生:实行盐垄断,对军队的士兵影响最大,吃不到盐,没力气,身体素质差,战斗力下降。
生:冶铁集中到商人手中,兵器和生产工具都少,对作战和农业生产不利。
生:经营盐、铁需要很多人,聚集在一处,又拥有经济、军事实力,有可能发展为豪强势力,与中央政府 对峙。
师:大家说得很好。盐、铁私营对政府有这么多不利影响,所以要收归中央。那么盐、铁官营有什么作用 呢?
生:不仅经济上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更重要的是能抑制商人势力,削弱豪强力量,稳定汉朝的统治。
以上内容要求教师清楚地了解盐、铁在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回答,达到认识 盐、铁官营必要性的目的。学生则跳离教材,从多种角度对内容材料提炼加工,以他们已有的知识为依托,合 理地想像、思考、分析,最后做出推论。它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记忆结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是由学生 共同讨论完成的过程,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同时概括能力也得到了训练,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 到了发展。学生具备这种素质,对各科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辩证思维 初中的学习活动日益需要学生具有新的思维形式,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以运 动、变化、发展的思想处理具体问题,即辩证思维。从总体上说,初一学生能初步掌握它,但由于他们缺乏对 事物本质深入、辩证的了解,所以辩证思维水平不高;同时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思维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辩 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起了限制作用。所以他们虽开始有可能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规律的各种形式, 但只是良好的开始。有统计资料表明初一学生辩证思维正确率为37.94%,如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评价历 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像秦始皇、曹操、唐玄宗、武则天、隋朝修大运河等),学生能初步掌握,形成正确的认 识,并逐渐形成一分为二、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尚 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适时地在这方面进行训练。我所教的北京师大附中初一数学班的学生很有数学天赋,数学 方面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普遍较高,对数字特别敏感。小学时已学过分数概念,都能算出1/15>1/30。但在学习汉 初休养生息政策,讲到高祖定租税为十五税一,景帝减为三十税一时,马上有学生举手:“我认为三十税一不 比十五税一少”。全班学生愕然,他接着说:“汉景帝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增加,基数大,三十税 一也比较多。”
师:大家怎么认识呢?
生:我认为三十税一还是比十五税一少。如果收获30斤,高祖时交2斤,景帝时交1斤,相对来说,农民的 负担还是减轻了。这样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前一个学生跳出了固有概念,能联系到汉初的经济发展,进而从农民税粮绝对数增加的角度置疑设问。应 该承认,这个学生的论据并不充分,汉代的粮食产量不可能增加得如此迅速(有史料证明)。但不可否认,这 个问题的提出需要有较敏捷的反应和求异思维,很有独创性,表明他初步具备了发展、联系看问题的能力。老 师并不立即作答,而让全体同学思考。另一名学生从农民税粮相对减轻的角度分析,使全班同学豁然开朗,对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是一个极小的例子,但从中不难看出学生思考中闪耀着辩证思维的火花 。只要有正确的教育影响,初一学生是会逐渐对理论性问题,对需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材料感兴趣的。久 而久之,一旦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了发展,就会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从而把握客观事实本质和内在规 律性的联系。这将对青少年时期的思维发展乃至一个人的终生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
根据以上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师生相互间的问答是课堂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的必要途径。高质量的问 题是教学方法得以切实贯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问题要精心设计,既要瞻前顾后,又要左右逢源,使学 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也有向“最近发展区”延伸的可能。提问要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需要。这种 需要越强,思维积极性就越高;相反,将会受到一定影响。针对初一学生喜爱听故事、争强好胜,逐渐对需要 动脑筋的材料感兴趣的特点,教师编写相应的教学方案,唤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根据要求 学生掌握事实材料、组织分析材料或综合评价材料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此外,问题容 量要大,教师多问些“你们怎么认为?”“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等,面向全体学生,以求调动更多的同学参 与积极思考。还有,答案应容纳较大的思维空间,而不要仅仅回答“是”或“不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 控制得当,有较高的驾驭教学的水平,及时调整“前进”方向,不致与教学目的有太大的偏离。
(二)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鼓励学生自信。
自信是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我们的中学生往往自信不足,缺乏进取的勇气,教师 也
常常轻率地否定学生的不同意见,压抑学生个性。长此下去,学生思维依赖性很大,求异思维得不到良好发 展,影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帮助学生,他们往往认为问题是自己亲自发现 解决的,因此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以后遇到问题时就有勇气独立思考,形成良性循环。有调查材料表明 :世界著名人士的成长全是由于后来的教导和关注而发展了他们的能力的。可见,教师的信任、关心、鼓 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传授知识要与问答讨论相结合。
中国历史的教学内容上下五千年,丰厚博深,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与之相比。一节课时间跨度短则 数十年,长则数百年,上千年。知识点多,知识的讲授就非常重要。长期以来,课堂上老师总是那么匆匆忙忙 地讲授,学生总是那么囫囵吞枣地听讲。殊不知,不理解的记忆基本上等于无效记忆,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 ,教学内容越多,越不能忽略学生的思维活动,越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培养。虽然,就课上时间之充裕,师生交 流之频繁,问题讨论之细致,我们不可与美、日等国相比。但对整册教材内容全局分析,合理分配后,教 师精选一些关键问题在课上讨论回答还是行得通的。当然不可能节节如此,像知识性内容较多的课型如文化史 等,还应以教师讲授展示为主。
当然,强调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思维能力能简单地由教师“赐予”,它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 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教材内容等等。教师的责任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要把发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提供 他们一把金钥匙。在拥有高质量教师的同时,也把学生造就成高质量的“教师”。这大概就是德国教育家第斯 多惠所说的,“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吧。希望广大同行共同努力把发展学 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笔者在北京二中、北京师大附中和北京四十六中教学实践期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金昊、张增强 、杨子坤、白幼蒂和丁大成等诸位老师的关心与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引自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第490页。
引自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第494页。
引自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第504页。
引自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第499页。
引自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第502页。
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第2页。
吴凤岗:《少年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载《山西教育》1979年第3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90页。
据历史教学法前辈张守常先生所授整理而成。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90页。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68页。
以本杰明·布卢姆为首的芝加哥大学调查组在调查100个世界著名人士是如何成才时的发现。见《对 于促进儿童创造力因素的分析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1983年第4期。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期末教学工作总结12-08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6-17
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06-17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06-19
初中地理国培研修总结09-18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总结发言稿01-02
国培初中地理在岗学习总结报告06-25
白沙中学初中地理课改工作总结12-04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11-03
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