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职场新人的建议

2024-12-14

我给职场新人的建议(12篇)

1.我给职场新人的建议 篇一

昨天和朋友网上聊天,细数职场上经历的这些年,看自己也慢慢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到现在有点开窍的察言观色。我一直认为在“圆通”地为人处世方面,我实在是一个非常愚钝的人,非要等到碰壁了才开始反思自己。因此写下以下建议,给和我一样愚钝的部分职场新人。

1.进入一个新环境,一定要低调。每个人进入一个公司,都有很多的冲劲和憧憬,但是你有憧憬是你的事,你要往上爬也是你的事,不需要让别人知道。

我一位朋友跟我说,他有一位刚入职场的下属,几乎一到公司就把他伟大的职场规划做成美丽的文件发给直接上司,然后不断地靠近上司的上司来显示自己。我笑,说:这样的人,如果有能力,会被众人打击;如果没有能力,会被众人耻笑。

很多公司在新人到岗的时候,有发邮件告示全公司新人状况的习惯,这自然无法避免。但如果你新加入的公司没有这个习惯,那么其实你大可不必把自己的身价一一告知身边的同事,尤其是那些你引以为豪的部分。如果你这样做了,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从而自然而然提高对你的期望值。

2.进入一个新环境,不要急于加入某个团体,但一定要把工作做好。通常而言,新环境中的我们和新环境会有一个磨合过程。这个过程会比较痛苦,需要和环境中的人、事,看得见看不见的条条框框熟悉并且适应。如果你是跳槽,你无可避免地要与前公司对比。在这样的过程中,似乎如果能够进入某个团体,会更有安全感一些。

但是,在这个阶段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观察你,包括你的上司,上司的上司,本部门他部门的同事,你的下属,甚至还有些对你的职位虎视眈眈的人。在新环境中,你搞不清楚阵营,看不清楚关系,如果急于加入某个团体,说不定你会发现之后莫名其妙你的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阻碍。

3.老板,不论他在你眼里有多么不出色,他仍然是你的老板;公司,无论它让你觉得管理多么混乱,你仍然可以从工作中学到东西。我看到过很多人埋怨自己大才小用,被埋没了;也看到过很多应届生,眼高手低,不断地跳槽。当然也有更多人是无法跳槽,所以暂时消极怠工的。相信我,这样做浪费的是你自己的时间,公司的损失远远比不上你个人的损失。在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中,你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称职”和“出色”是完全两个概念,只有当一个人把事情做到出色了,才可能更快得到提升或者跳槽。

至于老板,老板也是人,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通常而言,既然他能够做到你的老板,他一定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也许他业务不钻,但是他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也许他人际关系不行,但他做事情很认真专注,好好学习他比你出色的地方,在你坐到他位置之前。即使他在你眼里一无是处,至少学习和这样的老板相处,也是你自己能力的一种考验和提高。

4.听老板的,但是要看清楚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老板也是人,所以理所当然有自己的利益,有些时候,他的利益就是你的利益,有时则不然。在不然的时候,他让你去做就做,但是你要在服从中遵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如果是一些违法违反公司规章的事情,要保持适当的证据。

另外,也许老板一天到晚就让你打杂,那么你要考虑哪些工作是对你以后成长有帮助的,哪些则是熟练工也能做的事情。

5.要拍马屁,但不要只会拍马屁。我知道“拍马屁”这一点让很多心高气傲又有能力的职场人不屑一顾,我曾经也是。所以,除了跟老板谈工作,很少谈其它事情,工作要努力做,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了,老板自然看得到,自己的工资、职位自然会上涨,拍马屁,我要拍马屁干吗?

但是,如果你是老板,试问你是喜欢又能干又会说话的下属还是喜欢只会埋头苦干看到你很少说话的下属呢?

这里所说的拍马屁,不是说完全没有原则地附和老板,也不是说把自己的尊严踩在脚下跟随老板,而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好心、能干以及建议,要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言语表现出来,才是好心,才是能干,不要好心办坏事。如果老板看你不顺眼,你越能干越容易倒霉,你信不信?

6.工作中,对事不对人。我看到过一些员工为了工作的事情和对方争的面红耳赤,之后看到对方不理不睬的状况。至少,这是一种不专业。职场中的大多数事情,都是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场而不得不做,并非那个不合作的人人品或者工作态度有问题,为了工作上的事情就对别人不理不睬甚至妄加评论,没有必要也不够厚道。

7.不要轻易对任何人下判断,判断人、事不要极端化。一个人,有优点必有缺点,对你好必有对你不那么好的时候,何况两个人在同一个职场。不要在对方对你好的时候觉得他千好万好,发现他不够好的时候就把他说得一无是处,这样,至少不够成熟。

8.万事宽容,不代表处处宽容;不存害人之心,不代表不设防。任何公司都有小人,他们喜欢传话,攻击别人,在上司面前打小报告,也许什么时候,优秀的你就变成了他们的目标。对于这种人,你可以让一次来显示你的大度,但如果下次再出现,你要狠狠地还击,让他们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职场中有很多善良的绵羊,需要用自己的角来保护自己,因为落魄的绵羊,即使什么错都没有,也不会被任何人同情。

9.“功夫在诗外”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并不要拒绝专业以外的知识。这已经不是让你一个人在家里无忧无虑的世界了,在节假日出去走走,多认识点人,并维持和他们的交往,你会发现其实你的专业你的生活以外,别有天地。世界上的事情,触类旁通,当你走出自己的世界的时候,反而更能够从另外一条途径去解答一些一直困扰你的问题。

10.无论遇到怎样的事端,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我看到很多兴致勃勃要做hr的人,在真正做了两三年以后,会痛苦地抱怨自己只是打杂的,看不到职业方向。其实任何职业,都是如此。当你被日复一日的琐碎和职场政治耗费时间和精力,你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因为那个当初的梦想似乎如此遥不可及。

任何事情,要做出色,都靠两个字:坚持。你也许遇到了很多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是非,也看到身边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但是你也从这些年的经历中得到了成长,不是吗?坚持下去,坚持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坚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你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职场新人

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

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三句话甚

至半小时交待一个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作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个新手,大多数新手,在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这四年的经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年轻时走弯路,很多人觉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工作,循序渐进的、隐约地,成为今后发展的分水岭。

漫不经心地对待基层工作的最大的损失,就是将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处理方式,分界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问题。

聪明的人,总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他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运。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会讨领导欢心。慢慢地,影响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是这种情况。

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工作其实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聪明和踏实之间,我更愿意选择后者。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

某日,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公司大概分以下几种人:聪明的懒人,聪明的勤快人,笨的懒人,笨的勤快人。

让聪明的懒人做老板,负责决策,他能找到最有效直接省力气的发展方向;让聪明的勤快人做管理者,负责执行决策;笨的懒人,加以督促和指引,能够顺利的完成工作,有些可以培养成聪明的勤快人,成长为管理者;最怕笨的勤快人,添乱。”

玩笑归玩笑,其实概括了一个人在职业生涯里的几个阶段。

所谓职业,无非是将自己变成一个聪明的勤快人。如此而已。

2.我给职场新人的建议 篇二

一、纵观“90后”的职业观

顶着2字头年龄的“90后”,在职场这幅长卷上,浮生万象。这一群行迹于职场各个横截面上的年轻面孔,就像一个魔方:白,红,橙,黄,绿,蓝,每一面都是90后的职场颜色,每一种颜色也都是一种个性的展示。

(一)让HR头疼的择业心态与离职理由

求职无所谓。很多“90后”纷纷表示,现在招聘会越来越多了,找工作很轻松,想要通过考试找工作和通过招聘会找工作的学生比例大约各占一半。“如果能考上研究生,也可以给自己今后就业增加一个砝码。考公务员就更好了。现在,我先找个工作干着,然后慢慢考公务员或者遇到好的工作再说。”

离职想当然。一些“90后”初入职场,就让公司管理层“领教”到了他们的鲜明个性。“90后”给出的“闪辞”理由让人匪夷:“伙食不好,不想呆了”、“上班路上地铁太挤”、“公司装修太土,瞧着压抑”……

“在‘90后’眼里,对工作的欢喜程度比待遇更重要。”我们会发现,在工作中,“90后”往往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他们很看重工作内容与自己兴趣是否匹配,以及公司氛围、工作自由度等。调研中发现,面试时,多数“90后”不谈“薪水”,“增长见识”、“增加经历”倒常被他们挂在嘴边。因此,一旦他们不喜欢这份工作了,也绝对不会“熬着”。比起“70后”、“80后”,“90后”更注重“假期”概念,期待“要钱更要闲”,带有加班、夜班、无固定双休日等字样的岗位很少受他们青睐。

(二)职场上“润物无声”的90后

在职场中,有这样一群“润物无声”的90后,让我们来听听他(她)们的心声:“年轻时怎能不努力?”“在工作上既要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又要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我努力放低姿态,除了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我用自己的兴趣带给周围的人欢乐,缓解他们压力的同时,其实也就是间接给自己舒缓压力,更好地与同事相处。”“其实工作中怎么可能没有委屈,因为是新人,所以在排班的时候工作量会比老员工多一些。新人嘛,多干点也是应该的,虽然很累,但是也受益匪浅。”“我就遇到了这种朋友,一边抱怨忙一边发脾气。我心想,烦能解决问题吗?因为心里不痛快而影响到工作,就得不偿失了。”“你不一定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但一定要肯努力。调节好情绪,调整好心态,不断充实自己,等待机会取得发展。”

“90后”生长于比以前任何代际更自由、更开放、更包容、更富裕的年代。在当今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企业,我们的HR如何让这些90后的职场颜色更加绚丽斑斓,让人如沐春风,发挥其“润物无声”之力是我们要思考与践行的。

二、解读“90后”员工特点

用统一的标签来定义“90后”群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其实,拒绝标签化就是他们最大的共性,他们拒绝被代表。

面对“90后”新人展现出的鲜明、多元的职场个性,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有喜有忧。对此,对于“90后”职场新人,社会和企业不妨多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沟通与交流,了解其优劣特点,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在这里,笔者希望通过一位90后管理学的学习者对自身群体特点调研后的解读,让我们企业的管理者在90后员工的管理与培养问题上能得到些许启示与帮助。总结起来,90后群体有如下明显特点:

首先,90后思想新颖、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这一点是90后与80后、70后最明显的区别之一。90后因为生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他们从小就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思想,使得他们的思想新颖、活跃,而且他们从小都处在一个变化万千的时代,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远远强于80后、70后等老一辈群体,比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90后的网民数量远远多于80后、70后,而且90后的人均上网时长也是其他几代人无法匹敌的。

其次,90后接受的教育相对较多,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强。我国的教育在经过几十年的挫折和发展之后,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福利也有了极大的发展,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适龄儿童接受初等教育的相对成本也大大降低,更多的儿童接受了正规、系统的教育,大部分90后都接受过或将能接受至少高中或高职学校的教育。由此可见,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由于90后接触的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因此能迅速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三,90后心态往往比较乐观,他们能够很快速的放下心理包袱,并且重新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08年雪灾、汶川大地震等等天灾人祸中,90后都表现出他们乐观的一面,他们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重振精神,迅速组织家园重建,重新投入新的生活中来。而且,90后因为年轻并且没有顾忌,所以他们的乐观也可以表现为勇敢。90后敢于接受未知的挑战,并且会竭尽全力的完成目标。同样的,90后比较开放,更加能够适应这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

第四,90后的兴趣比较广泛。90后因为从小接触广泛,学习内容广泛众多,因而建立起了他们广泛的兴趣,而广泛的兴趣也能够激励他们更加广泛的学习。所以,90后有非常强的求知欲,同样也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而正是他们广泛的兴趣同样也激起了90后无与伦比的乐观。90后广泛的兴趣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好处,但是同样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第五,容易接受感情沟通。在许多80后70后人们的眼中,90后是蛮不讲理的,他们很多时候都不听讲解甚至无理取闹。但是事实上,90后们是十分讲理的,而且他们非常容易接受感情沟通。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自小与其它辈分的人们交流较少,情感交流不够,但是这并不表明90后不愿意接受情感沟通。事实上,在调查中,许多同学表示他们更愿意接受深层次的情感沟通而非命令。

但是,不可避免的,90后也有一些他们的缺点。

第一,90后个性张扬,自我心理强,自我为中心现象明显,表现为强烈的反叛心理。90后的反叛心理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几乎完全违背父母的意愿,并且做事情几乎不考虑后果,也很少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第二,90后主动性不强,很少会主动参与事物和活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不影响自己利益甚至对自己的利益影响不大的事情没有太大的热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90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学校里开展的运动会等等活动,如果没有强制要求,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不去或者很早就离开,不会愿意呆很久的。而如果是一些有趣的或者与他们利益相关的事,他们会很积极很主动地参加。

第三,价值观多元化,感性思想占很大比重。因为一些原因,90后的思想和价值观等与其他几代有很明显的区别。90后大多十分感性,他们的感情比较容易受影响,而且他们的行为也容易受思想的影响,理性少了一些。

第四,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承受挫折能力较差。90后身处的时代风平浪静,社会稳定,没有经历很大的风雨,而且90后大多数人从出生起就一直呆在父母身边,经历的人和事比较少,故而独立性差,依赖性比较强,也不太能够承受挫折。

第五,比较任性而且很爱面子。调查发现,很多90后因为爱面子而丢失了很多机会,而其中更有些是影响很大的。比如,在公共场合发言或者表演,其实大多数90后并不是不想参与,只是因为他们怕出错,怕被笑话而已。

综上所述,90后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将成为劳动者主体的群体,找到管理这个群体的有效方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三、“90后”员工的管理科学

有教育学者就表示,“90后”在自我展示、坚持自我、灵活创新等方面的确要强于他们的前辈。他们信奉快乐至上,他们注重契约精神,因此,现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将不适用于他们。对“90后”的管理,更多的是依靠软影响,而非与职务、职级相关联的硬权力。而这种软性影响力对我们的管理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核心要素是:

管理要有硬本事。管理者在技术造诣、知识和信息掌握方面的“能手地位”,是软性影响力的首要因素。“90后”从小见多识广,管理者如果没有真本事是难以让他们信服的。需要注意的是,知识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以前的那种“一招鲜,吃遍天”,掌握一种技能就能带一辈子徒弟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1世纪的管理者如果不能跟随时代步伐,快速且全方位的掌握最新鲜最前沿的信息知识,没有“硬本事”就无法信服于与日俱增的新一代娇子90。

管理者需要低姿态。“90后”是平权主义者,无论是在家庭还是职场,单靠权力和职务是换不来他们的信服的。所以,管理者需要放下自己的姿态,平等的与他们打成一片,在工作场景中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多一些情感沟通。前面已经提到,90后的员工比较容易接受情感交流,也更加愿意接受情感交流。很明显,情感交流能够更容易的影响到感性的90后的心理,也更加容易促进管理者与他们之间的信任感。“信则服”,这种参与式管理不但胜过说教式管理,其结果亦是事半功倍。管理者除了要扮演良师益友,还要发扬“谦逊、后学”精神,要向后辈们学习,因为他们往往是新知的敏感者和快速接受者。

管理者要与其同爱好。“90后”是快乐主义者,择业、择友、择师、形成圈子,“是否有趣”都是他们的重要标准。想要很好的管理好90后的这群新时代员工,就应该给与他们更多的尊重。有调查显示,新时代的员工认为得到尊重比得到更高的工资更为重要和让人满足。而且,因为90后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若是缺少对90后必要的、基本的尊重,很容易激起90后强烈的反应,甚至是辞职!在我咨询服务的企业里,管理者都会苦恼甚至抱怨地说:“现在的年轻员工不好管,稍加批评就不干了,不说吧工作又做不好,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尊重、理解与沟通。如果我们的管理者多学习管理艺术,多一些相互的尊重与理解,用聊天、交朋友、交心的方式来接纳90后的职场新人,有意识地培养和他们一致的兴趣和爱好,增进相互的了解,进入他们的“圈子”,提高他们对公司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我们所面临的管理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营造温馨的公司氛围。对应90后群体来说,公司的氛围和团队的活力显得更加关键,简单、粗暴、甚至落后、原始的管理方式注定对这帮人没有吸引力,也就很难实现理想的员工留用。同时,一般情况来看,对于处于劳动密集型的零售商业行业,基层员工可尽量多用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且没必要追求高学历,更没必要追求所谓的名校毕业生,这可适当提高员工的留任率。90后员工追求相对的自由,拒绝一味的说教,因此良性团队氛围的营造和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显得更加关键。

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任何性格都有他的弱点和惰性,90后也不例外,鼓励性地引导对团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90后职场新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不够熟悉,很容易导致自卑,而企业管理人员就应该给予他们鼓励,但是鼓励也要根据不同的性格来进行,不能用同一种鼓励的方式来激励不同性格的员工。另外招聘后的培养和留用无疑是调动90后工作潜力的关键环节。员工招聘后的留用问题这些年越来越成为许多企业的大难题。其实,用人在于了解人,一旦了解了90后群体的喜好特征及单体个性后,留住合格员工的问题并不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

90后崇尚个性与自我表达,这是他们的优点,也正是不少老板们头疼的地方。作为企业的HR要引导企业的管理者和前辈们非常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些,学会从心里去肯定和接纳他们,欣赏他们的独特,欣赏他们的与众不同,相互尊重,相互认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让这群90后的职场颜色绽放出绚丽斑斓的色彩。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其实就像催化剂,它不是内因,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我们会发现,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教练;一个优秀的演员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经纪人团队;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能够去发挥员工的优势,给他的员工相应的、匹配的环境,同时能够做催化剂,促进员工发挥出他的价值。同样的,当一个员工持续取得好成绩,我们应该知道,他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好上司。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总会不断地去发现和培养人才。

四、“90后”员工的招聘与人才培养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90后这群时代娇子已犹如雨后春笋,企业将如何吸纳适应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且让这群新生力量尽快为企所用?笔者结合十余年对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研究,分享一些实战对策,抛砖引玉,供作参考。

第一步建立标准

建立标准就是建立“企业想要的”人才标准,即依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分别建立标准,如:岗位职责标准、岗位绩效标准、能力素质标准、职务晋升标准、甄选方法标准、培养教材标准等。

第二步人才甄选

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关键点就是甄选“有潜质的”人才。因此,企业招聘时要注意观察“90后”员工是否热爱这份工作,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态度来决定是否录用。招聘90后员工,一定要在员工入职时就将其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权限、工资待遇、激励考核等方式尽量的沟通清楚。有部分企业喜欢先将人招聘进来,然后再逐步引导,甚至采取从头洗脑的方式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然而这种方式在90后人群中越来越行不通。90后人群的特性并不是不讲原则、没有责任感的体现,而是没有太多生活压力和顾虑的他们,喜欢更直截了当的生活和表达方式。对于那些在求职阶段就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距甚远的90后求职者,即使勉强入职后也很难实现长远合作。

第三步人岗匹配

人岗匹配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职匹配,协调发展。“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说:“人才培养不是一门科学,更应该是一门艺术”。90后是赋予个性与非主流的一代人,他们视野宽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强于前辈人,且个性中动中有静,又静中有动。作为企业的HR,应顺势而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用人标准,通过科学的甄选方法,得出“有潜力的”人才,做好人岗匹配。人才选拔可采取:通过入职培训、见习、实习等进行筛选;通过轮岗、转岗、在岗培训等进行筛选;待正式定位后进入专业晋升渠道(如做技术类、管理类等晋升规划)。

第四步专业晋升

通过人岗匹配过程中反复几次的考察后,等待晋升的员工是“骡子”是“马”已见分晓。是“骡子”就用来负重;是“马”就用来快跑。通过岗位胜任力匹配度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员工的能力强项与差距,对不同晋升候选人进行横向比较,以做出正确的任命决策。在被任命者没有完全达到目标能力要求时,还可以针对员工的能力短板进行密集的培养和发展,帮助其迅速适应新职位的要求。总之,不同的员工各有所长,总能形成最优的人岗匹配模式。

归类定位完成后,一定时期之内,员工便要专心地在其工作领域内深造,而企业要明确各级晋升标准,然后清楚告知员工:风光就在楼上,我们会给你梯子,助你上爬。要强调个人特质与岗位相匹配,如果正式的定位便从某一个层次开始培养、考核、晋升,如果培养复合型人才,也可再考虑新一轮的转岗、轮岗。

第五步持续定位

人岗匹配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并非一锤定音、一成不变的。定位之后,若是发现晋升之后的员工并未创造理想的业绩,那么首先要分析外在环境是否制约员工的能力发挥?如一个采购经理的业绩不佳,那究竟是外部市场环境使然呢?还是他的采购能力不强呢?通过客观分析,才能准确判断人才是否匹配,是否要做进一步调整。对于90后而言,学习能力越强的人,越有可能脱离专业而走向复合型人才。所以从第四步匹配到第五步成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循环过程,只是越到后期,其过程周期越长。那么如何处理这个辩证关系呢?就零售行业而言,一是通过若干次人岗匹配后,就能发现最佳匹配,这时就可以持续下去了;二是岗位类型基本分为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两大类型,管理类可分为营运管理、采购管理,专业技术类又可分为信息、工程、财务、生鲜分割手等。

第六步追求卓越

按照常理,经过匹配、成型之后,培养出来的人才从此便可以在这个领域快速奔跑。然而经过千锤百炼、层层甄选、严格考核之后选拔和晋升的人才,为何还需要修整?答案是,人无完人,再卓越的管理人才,也有缺陷之处。既然有管理能力上的缺陷,就要不断对其进行修整、培训,这才是追求卓越的企业和个人应有的选择。那么追求卓越可参考以下两点:

1、如果已经具备了优秀人才的特质,但可能在某些细节方面还需要修整,如个性、形象、领导力、影响力、情商等,那就在这些方面努力;

2、自己优秀,能不能帮助别人也成为优秀?这就是修整一个人乐意助人的心态和助人的能力。

3.职场新人的保险规划 篇三

收入/支出状况

小林目前每月工资为3000元,单位有四险一金。年终公司会根据业绩给他相当的提成,约为1万~2万元,以后随着业绩的提高还会持续增加。小林每月的固定支出有:房租1 500元,通讯费200元,食物支出500元,其他支出500元。每年小林还要给父母3000元生活费。

小林的父母均已退休,每月工资合计为4000元,在小林的家乡算得上小康人家,均有医保。

保险需求:

1如何规划小林的医疗健康保障?

2小林现在考虑养老费用的筹集是否过早?

3其他保险需求。

小林属于比较典型的单身白领,很早就有了要为自己建立一份保障的想法这是正确的。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其目的是在解决发生风险后的财务问题,在谈到如何为自己建立一份保障之前,首先要了解买保险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去建立保障。同时,对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家庭财务中存在着哪些风险。

人生面临的主要风险

日常生活中的风险无外乎身故、全残、疾病、意外伤害和养老风险等,每种风险发生对家庭的财务影响也各不相同。

身故、全残风险身故和全残风险代表着一个人经济收入的死亡,而全残风险可能对家庭的财务影响更为严重,因为仍然需要面对着一些生活费用以及药物、看护等费用。

疾病风险普通的疾病基本上可以用医保去解决,对家庭影响不会太大,重大疾病发生时一般费用在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而医保可以解决的费用最多在30%--40%,仍会有几十万元缺口。

意外伤害风险意外伤害风险指由于外因对自身所造成的伤害,可能不会像身故和全残的风险一样造成经济收入的死亡,但也会造成家庭资产的下降。

养老风险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会使人们担心生存期限太久,钱越花越少,或者没有对养老做出很好的准备而造成退休后生活品质的降低。

风险发生后费用会很高

小林月收入3000元,业绩奖金每年1万~2万元,平均年收入应在5万元左右,各种费用支出占年收入的比例为:

住房费用:1500元×12/5万元=36%

生活费用(通讯、食物支出、其他支出):(200+500+500)元×12/5万元=28.8%;

父母孝养金:3000元/5万元=6%;

剩余可支配资金(投资):1.46万元/5万元=29.2%。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目前小林收支基本平衡,但没有考虑到保障费用和投资费用,住房费用占比略高。

以目前的收入状况,小林可能不能完全解决掉所有的费用问题,他首先应确定哪些费用是最关心和最想解决的,每一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背后所面对的财务费用会有多少。

小林目前25岁,若考虑到基本情况不变,人类的正常身故年龄在80岁,父母目前平均年龄在60岁来看:

生活费用累计(假设在通胀不变的情况下):(200+500+500)元/月×12月/年×55年=79.2万元(全残发生时);

父母孝养累计花费:3000元/年×20年=6万元(身故或全残发生时);

住房累计花费:1500元/月×12月/年×55年=99万元(全残发生时);

最后费用:5万+3万+2万=10万元(身故发生时);

重大疾病费用:50万元(疾病发生时)。

从中可以看出,当风险发生时,小林将要面对的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在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需要有200万元左右的花费,这些资金在风险来临的时候该如何解决呢?费用该由谁来承担呢?是年迈的双亲,还是亲戚或朋友?

健康保障要放在首位

了解到面对的费用种类后,小林还要了解,哪些费用需要一次性支出,哪些费用需要陆续支出,才能够对症下药,运用相应的险种去规避这些财务风险。

从责任准备金总和以及父母的年收入来看,小林的保险规划应该以寿险、医疗健康险为主,寿险补充额度在90万元左右,考虑到医保解决重大疾病花费的30%~40%(15万--20万元),重大疾病应补充30万元。考虑到小林比较年轻,今后面临结婚生子的情况,保费占比应该年收入的10%左右为宜。

终身寿险:解决最后费用问题(一次性给付),

附加长期重大疾病:解决重大疾病问题(一次性给付);

附加定期寿险:解决父母孝养金问题(一次性给付);

附加家庭收入保障:解决生活费和住房费用问题(按合同载明的金额按年给付,最高给付金额90万元);

附加住院津贴:解决住院时带来的收入损失问题(按天给付)。

每一项费用的保障期限和缴费期都是根据每一项费用负担的年限来制定的,而且还要特别注意每一项险种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的具体条款。

这样的一份用储蓄型险种与消费型险种搭配而成的方案,有效规避了身故、全残和疾病风险,最高寿险保额为106万元,在20年内拥有30万元35种重大疾病的保障,并且每日100元的住院津贴,基本可以满足小林目前的生活品质的需求,并且有效减轻了小林父母的压力,排除后顾之忧。

筹集养老金要趁早

养老费用的筹备实际是在解决养老风险,并没有早晚之分,而是越早开始做准备越好。那该如何规划呢?

首先要明白,当前生活中剩余资金的积累其实都是为老年生活费用做准备的,它代表着老年时所能享受到的生活品质。如果小林60岁正常退休,维持现在的生活品质不变的情况下,按照通胀率为4%估计,60岁时每月需花费4800元才是现在1200元的水平,一年的花费大概在6万元左右。从60岁到80岁正常终老还有20年,这个期间的基本生活的花费需120万元,若再考虑品质生活部分,累计花费可能在200万元左右。若小林退休金在6000元/月左右,仍会有50万左右的空缺,这需要运用投资的方式去解决。

4.职场新人的“恶习”更正及建议 篇四

届大学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奔向职场。其中,不少幸运儿已经取得了offer,第一份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初涉职场,新人总是怀着热情、茫然又忐忑的心情来面对周遭的一切。主动性强、求知欲强、积极参与集体事务是职场新人的优点,但与之相对应的,新人不易隐藏负面情绪、热情和积极的“度”又往往不好把握,那么职场新人最易出现哪些错误,又该如何提高职场新人的“情商”呢?

据统计,在进入职场的90后占到职场新人的半数以上。,这个比例还将大幅度上升。麦可思的一项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4%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76%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其中,男性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28%)高于女性(23%)。

职场新人对第一份工作的满意度如此之低,那么,职场“老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小字辈”呢?国内知名分行业专业人才招聘网站英才网联的调查数据显示,九成职场新人不懂职场礼仪。

初涉职场的新人往往不知道如何能举止得体,对此,中华英才网建议无所适从的新人们应主动寻找一位“职场导师”,他不仅能够真诚地批评指正你的工作,给你提供支持和信任,还能够为你树立正确的榜样,帮你分清轻重缓急,让你不至于在复杂的职场中迷失方向,

5.给90后职场新人的10条建议 篇五

你真的很辛苦,白天累死累活晚上还加班,节假日都全部贡献给了工作,别说生活,连性生活都没有了。你觉得以你的能力明明可以月薪一万,公司却每个月只给你八千,于是你开始抱怨,开始懈怠,最终你也一直在八千的水平。职场人,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工资肯定会低于我们的付出,一是因为老板不是慈善家,一个比一个抠门,二是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贡献和重要性,三是我们工作收获的不仅仅是工资,还有经验还有工作过程实现的自我价值。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努力工作,前路三条,要求加薪,争取升职,考虑跳槽。不管哪条路,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吧。

2、先图生存再谋发展

去年6月份认识一个学弟专科毕业后给自己定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与汽车维修与销售有关、月薪高于三千、正规企业五险一金。结果整整半年过去了依旧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补充一句:郑州),连房租都得跟我借钱,多次沟通让他降低期望,可是他总是说:宁缺毋滥,绝不将就。我很生气,直接回:你以为自己有几斤几两,专科毕业,专业课差,没有经验,连个获奖证书都没有,都快活不下去了,作给谁看啊。

后来他找了一份私企电话销售的工作,半年过去了,据说业绩不错。在博士硕士满街走,专科本科多如狗的社会,我们每个人还是应该现实一些,适当降低预期,先生存下来,然后再考虑发展。

3、不要窥探别人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秘密,都有别人不能冒犯的雷区,有一些私事除非对方主动提起,不要四处打听甚至主动问当事人。单位有一个35岁的男同事一直单身未婚,新来的一个小姑娘听说后直接在办公室问他:好奇怪你为啥一直不结婚啊?男同事当场脸就绿了,办公室空气瞬间凝固,大家都不敢说话了。

职场不是朋友圈,一些在你看来无关痛痒的话题,也许是对方的雷区。收起你的好奇心,不要试图去窥探别人的隐私,更不要传播谣言,管好你的嘴,是对别人最基本的尊重。

4、不要害怕犯错和被骂

虽然老板是资本家,尤其是私企老板,但是对于职场新人,所有企业都会给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犯错了难免会被骂,而我们应该拥有第一天被骂了第二天还能毫无芥蒂一如既往的工作的心态。我刚做项目时,被客户鄙视得一无是处,当着几十号人否定我的工作能力,并且给领导投诉,要么换人,要么撤项目。当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我就在这一次又一次否定中依然活着,并且活得越来越好。

没有人的成长是顺顺利利的,除了领导是你爹,或者是你热恋中的男朋友,其他人对你越是严格要求你,越是逼着你快速成长,你需要做的,就是脸皮厚一点,记性好一点,悟性再高一点,别多次犯同一个错误,是可忍孰不可忍。

5、不要嫌弃工作无聊没挑战

根据二八原则,社会上80%的工作都是重复性质的,日复一日的重复,年复一年的重复,就像生产线上的螺丝钉,若干年在一个位置做同样的工作,可能没人注意到那个毫不起眼的你,但是你需要知道,你是社会这台大机器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复工作就是你的价值。小秦最开始从事窗口服务行业,他觉得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很无聊,跳槽到我们公司,结果还是每天用同样的方法重复着处理不同的数据,一年后又离职了,新的单位安排的工作是每天套着模板写PPT报告,继续无休止的重复着。

与其一心追求新鲜有挑战性的工作,还不如在一个普通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学习,把平凡的工作做的完美,时刻准备着调岗或者升职,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职场里你所羡慕的牛逼人物,你看到他们硕果累累的成绩,看到他们每天做着高大声的工作,你没看到的是他们一开始也是做着很多重复性质的工作,包括现在,他们大多数时间也还是做着重复的工作。

6、不要把生活中的坏情绪代入工作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别把你生活中的坏情绪代入你的工作,你的身份首先是一名职员,老板花钱请你来做事,同事们也是因为工作才聚到一起,没有人有义务为你的坏情绪买单。失恋了、吵架了甚至离婚了,你可以稍微的情绪波动,也可以放慢你的工作节奏,毕竟谁没点儿糟心事儿了,大家都理解,但是请你一定要保持你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对你的工作负责,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不出纰漏,对你的同事负责,不让同事成为你的出气筒,对你的老板负责,既然工作接下了就好好干,别中途掉链子给领导出难题。

职场遵循丛林法则,没有人会为你的坏情绪买单,如果你自己不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你关机,杜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你睡觉,未经公司同意睡了三天三夜,恭喜你,等待你的就是失了爱情又丢了工作。尤其是女孩子,千万不要把爱情当做一切,千万别相信男人对你说会养你一辈子,一定要工作,一定要有经济基础,不然等待你的可能真的是漫天的鄙视和埋怨。

7、遇到问题不要过度反馈

在职场绝不们埋头苦干,要给领导有效的反馈,但是并不是遇到问题就荒乱不已,急急忙忙给领导反馈。稳,是一个职场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刚开始带项目时,我只要一遇到问题就给领导反馈,对公司竟然出现如此低级错误愤怒不已,并请示领导该如何处理,可是后来从另一个同事那里我才听说领导评价我对问题太敏感,我才明白,我以为很严重的问题对领导对公司来说已经习以为常,领导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细节上全都得靠自己。

领导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不到事无巨细。所以员工接到领导指定的任务后,第一时间反馈确认,然后在重要节点汇报工作进展,不要有事儿没事儿去烦领导,更不要小题大做遇到问题就跟领导叽叽歪歪。

8、不要对领导掏心掏肺

很多领导都喜欢找下属谈心,表现出很关心很重视你的样子,但是你要知道领导时间宝贵不会随随便便找你谈心,肯定是工作上可能出了问题或者即将委你于重任,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把心提到嗓子眼,该说的话就说,不该说的话尽量别说。朋友说前不久领导找他谈话,突然问到他有没有要二胎的打算,他想现在流行生二胎,自己又是老员工,就跟领导深入探讨了二胎问题并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要二胎。他觉得领导不会介意,是的,领导没有介意,但是领导把唯一一个进修名额给了其他同事。他很懊悔,如果他去进修,他可以推迟二胎计划的。

很多领导都是一只“笑面虎”,内心很清楚跟每一个同事的界限,他们不会无缘无故的爱,所以任何时候面对领导,都不能放松警惕,还是那句话,记住,他是你“领导”,他追求的是公司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你个人的发展。

9、不要只谈情怀不谈钱

很多老板喜欢跟员工畅谈梦想与未来,而不愿意与员工认真地谈钱,很多员工又希望自己是“阿里十八罗汉”之一,所以对公司抱着极大的希望,暗示自己现在工资少一点也没关系。其实职场新人是很难看明白一家公司的前途的,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年,专业投资人的成功率也不超过10%,未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所以先放下对一家公司未来的预期,该谈钱时好好谈钱。朋友从北京回武汉,入职了一家APP开发公司,领导给了他10%的股份,并承诺三年后公司上市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提前变现至多5%,要求是目前他的薪水只能拿到5000,朋友合计了一下,答应了,结果还不到三年,公司因为拿不到融资没法继续维持下去,别说兑现股票了,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所以,谈钱,是对自己负责,没有谁能保证明天。当然,如果你真的有十足的把握,对公司的未来非常有信心,极度认同领导给你灌输的价值观,你心甘情愿地做廉价劳动力,也没有关系,毕竟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10、不要在离职的时候发脾气

既然想好离职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就潇潇洒洒痛痛快快干干净净离职吧,都已经决定离职就不要去在乎那么多,也不要去纠结那么多,想走就走的干净,没必要冲着人资、财务或者领导发脾气,你可能会想:反正老子明天不来了。可是你最基本的职业形象呢?你还在不在这个圈子混啦?有一个同事很着急的离职,因为财务上要进行固定资产盘查给耽误了,在办公室大发脾气,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其实公司离职是要提前一个月提出的,同事第一天提就要求第二天完结所有的手续,公司已经很仁慈了,他却依旧不依不饶,最后弄得大家都对他意见挺大。

真的,离职是正常情况,没有人会故意为难你,就像情侣之间分手一样,好聚好散才是硬道理,没必要整得双方都下不了台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要知道,这个世界很小,说不定哪天就遇上了,或者说不定哪天你的“光荣事迹”就传遍了江湖。而且我敢说,有你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

6.职场新人不可触犯的职场礼仪 篇六

直呼老板中文或英文名字的人,有时是跟老板情谊特殊的资深主管,有时是认识很久的老友。除非老板自己说:”别拘束,你可以叫我某某某“,否则下属应该以”尊称“称呼老板,例如:“郭副总“、”李董事长“等等。

2.以“高分贝”讲私人电话

在公司讲私人电话已经很不应该,要是还肆无忌惮高谈阔论,更会让老板抓狂,也影响同事工作。

3.开会不关手机

“开会关机或转为震动”是基本的职场礼仪。当台上有人做简报或布达事情,底下手机铃声响起,会议必定会受到干扰,不但对台上的人,对其他参与会议的人也不尊重。

4.让老板提重物

跟老板出门洽商时,提物等动作你要尽量代劳,让老板也跟你一起提一半的东西,是很不礼貌的。另外,男同事跟女同事一起出门,男士们若能表现绅士风范,帮女士提提东西,开关车门,这项贴心的举手之劳,将会为你赢得更多人缘。

5.称呼自己为“某先生/某小姐”

打电话找某人的时候,留言时千万别说:”请告诉他,我是某先生/某小姐。“正确说法应该先讲自己的姓名,再留下职称,比如:”你好,敝姓王,是oo公司的营销主任,请某某听到留言,回我电话好吗?我的电话号码是xxxxxxx,谢谢你的转答。“

6.对“自己人”才注意礼貌

7.我给职场新人的建议 篇七

一、正确的理解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种被企业大多数人认同的管理理念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马文·鲍尔对于企业文化提出了一个更为通俗的定义, 即把企业文化描述为“我们做事的方式”。特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把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强人型文化、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赌注型文化、过程型文化。

(一) 强人型文化

这种文化鼓励内部竞争和创新, 鼓励冒险。具有竞争性较强、产品更新快的企业文化特点。

(二) 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

这种文化把工作与娱乐并重, 鼓励员工完成风险较小的工作。具有竞争性不强、产品比较稳定的企业文化特点。

(三) 赌注型文化

它具有在周密分析基础上孤注一掷的特点。具有一般投资大、见效慢的企业文化特点。

(四) 过程型文化

这种文化着眼于如何做, 基本没有工作的反馈, 员工难以衡量他们所做的工作。具有机关性较强、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企业文化特点。每种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果职场新人能够理解不同企业文化的特质, 对于他们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是事半功倍的。

二、科学的鉴别企业文化

笔者认为鉴别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从企业的外貌来鉴别企业文化

首先是企业的建筑。一般而言强人型文化企业的建筑多是往高处发展, 至少7层以上, 摩天大厦是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 而且建筑外立面一般会菱角分明。给人一种锐意进取, 积极向上的感觉。如中国的恒大集团、苏宁集团等。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企业的建筑一般不会太高大, 多是具有艺术气息, 吸收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给人一种后现代感的感觉。如美国的谷歌公司、中国的阿里巴巴等。赌注型文化企业的建筑特征不是特别明显, 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中国的巨人集团等。过程型文化企业的建筑一般而言占地都比较广, 多以中式建筑为主, 讲究风水。如中国的金城集团、熊猫集团等。

其次是企业的办公环境。一般而言强人型文化企业的办公环境讲究整洁明亮, 办公室讲究整齐划一。办公桌上除了办公必需用品外, 不允许放置任何其它物品。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企业的办公环境也讲究整洁、清爽, 办公室布置就相对比较随意, 办公桌上可以放置一些自己的私人用品。赌注型文化企业办公环境介于强人型文化企业和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企业之间。过程型文化企业办公环境一般讲究风水布局,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都要按照传统风水格局进行设置。办公室一般不会采用格子间, 一般会采用传统的办公桌, 而且是两张桌子对在一起。办公室布置也是多以中国特色的书画来做装饰。

(二) 从企业领导人风格和员工状态来鉴别企业文化

一般而言, “强人型”文化的企业是一个个人主义者的世界, 他们通常选择高风险的工作, 并能迅速得到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的反馈信息。领导者多为工作狂, 绝对的任务导向型, 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做事雷厉风行, 善决断。而且具有很强的控制欲。员工平时工作时间多是西装革履, 走路速度频率很快, 两眼直视前方, 精神抖擞。做事讲求效率, 注重结果。“工作娱乐并重型”文化企业里的员工们承担低风险的工作, 并能得到快速反馈。为了取得成功, 该文化鼓励他们进行那些低风险但高强度的活动。领导者既是任务导向型又是关系导向型, 既注重结果也注重员工的生活, 看似温文尔雅却也是不折不扣的“强权主义者”。做事讲求原则和效率。员工着装没有太多要求, 可因人而异, 因场合而异。这种类型公司的员工要么在通宵达旦的赶任务, 要么就是舒服惬意的在度假。“赌注型”文化企业, 其文化特点就是包含孤注一掷的决策, 员工需要等待若干年, 才能知道这一决策能否取得效益。这种环境中风险很高, 但反馈很慢。这种类型企业里的领导者一般情况下看不到他们到底在忙什么, 甚至有时候一个月都见不到人。一般人也不能轻易理解他们的思维, 有些时候甚至会被误认为是疯子。他们对于自己坚持的事务会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这种文化类型企业的员工一般都会低头干活, 很少讲话。“过程型”文化企业领导比较注重等级观念, 在管理上, 更注重战略管理, 喜欢抓大放小。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工作都是按部就班, 创新力不够。行动迟缓, 不愿意多交流沟通。

(三) 通过观察公司树立的典型人物来鉴别企业文化

一般而言, 公司树立的典型人物最代表了公司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特质是在公司企业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强人型”文化的企业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极具进取心, 时刻保持着强硬的态度。“工作娱乐并重型”文化企业树立的典型人物一般都是那些极其优秀的销售人员, 这些人巧舌如簧, 不但能轻松地把一间圆顶冰屋卖给爱斯基摩人, 而且能同样轻松地将它卖给太阳崇拜者。他们对人友好, 欢快热闹, 善于交际。“赌注型”文化企业树立的典型人物是那些从容不迫而且深思熟虑的人, 他们要确保政策的正确性。他们花费很多时间作出决定, 然后再审核每一项要素。他们一旦下定决心, 就不会轻易改变自己深信的东西。“过程型“文化企业树立的典型人物遵纪守时, 注意细节, 做事循规蹈矩, 而且非常谨慎。严格按照明文规定的程序从事工作, 从不询问这些程序在现实世界中是否有意义。

(四) 通过与老员工沟通来鉴别企业文化

公司的老员工对于公司的文化了解更深, 也更有发言权, 所以主动与老员工沟通, 特别是基层老员工沟通, 有助于快速了解和辨识企业文化。通过老员工讲的关于领导的故事和公司发生的大事件就能很快的了解到企业领导的做事风格, 进而推断出企业文化的类型。但是在与老员工进行交流时要注意, 自己的情绪不要为他们的情绪所左右。一般而言公司老员工特别是基层老员工对于公司不好的一面看得比较透彻, 所以抱怨就会多一些。在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注意, 我们只是在通过他们来了解公司的文化而已。不能让他们带坏我们的情绪。

三、改变或塑造做事习惯

辨别出企业文化类型目的是根据企业文化类型, 采取不同的做事思维和行为。为了尽快融入企业文化, 那么就必须根据企业文化不同类型, 改变和重塑自己做事的习惯。对于如何改变和重塑自己做事的习惯,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要关注细节, 向榜样学习。进入一家企业后要给自己找一个榜样, 观察他的一言一行, 按照他的行为做人做事;第二, 坚持不懈, 不断强化。对于自己的不符合榜样的行为要不断纠正, 而且要不断强化;第三, 善于总结和学习, 要不断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并不断改善, 逐渐提高。

四、建立共同对话平台

要想快速融入企业文化, 就需要和企业文化的载体, 企业中的人, 特别是管理人员, 搭建共同对话的平台。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搞懂组织的专门“术语”, 常说组织的专门“术语”。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术语”, 搞懂一个组织的术语有利于职场新人尽快的理解团队成员语言的准确意思, 从而更好的和团队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时除了搞懂, 还需经常说组织中的术语, 这样可以迅速拉近与组织同事的情感距离。尽快的得到组织其他同事的认同。 (2) 搞清组织人员的喜好。如果说搞懂组织的“术语”是洋葱的最外层, 那么搞清组织人员的喜好就是比洋葱最外层更深的一层。搞清组织人员的喜好, 有利于寻找到共同的爱好, 从而更好地搭建沟通的平台。另外, 也知道他人的忌讳, 从而避免冲突。 (3) 关注他人的情绪。关注他人的情绪, 可以说是洋葱最里面的一层。关注他人的情绪可以使我们做事时更能事半功倍。在他人心情好的时候去沟通, 这样会大大增加我们方案和政策被接受的机率。在他人心情一团糟糕时, 就不要邀请别人来做决策, 这样一方面避免自己的尴尬,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五、科学艺术的处理潜规则或亚文化

任何一个组织里都会存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每种亚文化都有各自相应的环境和世界观。在任何公司, 亚文化也都很容易相互碰撞。如果公司的企业文化很强, 这些冲突就会形成一种有益的紧张状态。但如果企业文化很弱, 那么这些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就可能导致经营停顿。因此科学合理的处理亚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处理好亚文化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 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当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发生冲突时, 我们一定不要自以为是, 一定要冷静的分析问题。特别是要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当我们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们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使我们看待问题更加全面, 更加科学。也会使我们更加理解他人的所作所为, 从而避免猜忌和矛盾。进而使我们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另外, 要深入思考,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存在即合理”是黑格尔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的不是说任何存在的事务都是合理的。而是告诉我们, 任何合理和不合理的问题或者现象背后都存在着一个合理的逻辑。我们只有找到问题或者现象背后合理的逻辑, 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 我们的措施才更具针对性, 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 搞懂话语背后的话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 一直都讲究中庸之道。所以一般人讲话也不会像西方文化一样, 喜欢直来直去。在中国一般人讲话都会婉转的、隐晦的表达他想表达的意思。所以, 刚入职场的新人千万不能只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 而是要搞懂话语背后的意思。那么对于毫无职场经验的职场新人来说如何搞懂话语背后的意思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借鉴。第一, 要多与自己的长辈、老师等多沟通, 让他们帮助自己分析问题;第二, 要多与领导和同事沟通, 让他们多表达一些意见;第三, 多总结思考, 更要多问, 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最后, 希望此篇论文能够给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一些指导意见, 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生涯中, 快速成长, 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梦想。

摘要:文章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入手, 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 来阐明作为职场新人在进入企业后, 应注意哪些方面, 采取哪些方法可以快速融入企业, 从而开始自己的职业发展。此项研究对于职场新人, 特别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应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8.职场新人必须注意的细节 篇八

这类人在各个公司都很常见,动不动不想上班就以各种生病为借口逃避上班,基本上每个月都要“病”那么几天,真的有病就去治,没病就好好上班,不要养成这种懒惰的恶习,况且老板都不是傻子,他也是从你这个级别一步步爬上来的,你什么心思他能不明白吗?

工作时间不要和周围同事说三道四

这种情况貌似在公司是最常见的,休息时间老板管不着,但是在上班时间请管好自己的嘴,这样的行为让老板看到,他只会觉得你整天都很闲,根本没有花心思在工作上。

不要带着情绪和客户沟通

有的人,心眼小,受不得气,做错了事上司说不得也骂不得,受了委屈就发泄在客户身上,其实那样做你不仅会丢失一个客户,还会让老板对你更加不信任,在将来的重要岗位上,你觉得老板会考虑你吗?

不要言而无信

时间长了,和你一起共事的同事将都不会再信任你,你只会被孤立和排挤。

不要占公司便宜

哪怕你只拿了公司一个鼠标垫,一个文件夹。这些都值不了几个钱,但是你的人品已经受到怀疑了。

不要只是一味按照别人的吩咐做事

这样的人每个公司也都有,并且通常是干了几年,身边的同事都已经步步高升了,他还是原地踏步,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因为管理者不是一个只听吩咐做事的人,他们更会为公司出谋划策。

9.职场新人必读最基本的职场礼仪 篇九

介绍礼仪

在职场中还常用到介绍的礼仪,介绍时的规律与握手的规律相反。要先将年轻的人介绍给年长的人;先将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如果 职位低的女士与职位高的男士在一起,先将职位低的女士介绍给职位高的男士。如果职位低的几个人中又有职位高低之分,就要先介绍这几个人中相对职位高的人。有些人习惯先介绍领导,认为是对领导的尊重,其实是不对的,应该先让领导知道面前的人是谁。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只介绍领导,其他人都不介绍。

介绍时,不要用手指点人,要手掌掌心向上,指向对方。绝对不能叫错对方的姓名和职务。如果正副职都在的情况下,一定要介绍清楚正副职。

握手礼仪

握手礼几乎适用于在各种场合打招呼,但握手要遵循原则:职位低的人不要主动与职位高的人握手;晚辈不要主动与长辈握手;男士不要主动与女士握手的规律。如 果是职位低的女士遇到职位高的男士,职位低的女士不要主动与职位高的男士握手。作为职场新人一般都是职位低的晚辈,所以不要主动与别人握手。

有人握手时习惯轻轻地握,其实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容易让对方感到不真诚、敷衍。此外,在握手时切忌另外一只手插兜、身体乱晃、目光不看对方等。

开会、吃饭和坐车礼仪

10.关于职场老将写给职场新人的总结 篇十

抱怨:职场新人刚入职场难免有很多不适应,受些委屈也是很有可能的,这时候切忌抱怨,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加强自我改变的速度。受了委屈自然生气,但是这也是一种经验,一种成长的机会。别妄想改变大环境,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心境。

职场总结1:生气不如争气,抱怨不如改变;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心境。

推卸责任:职场新人最忌讳的就是推卸责任,敢于承担责任是成功职场人必备的前提,推卸责任只会让人觉得你在偷懒,没有责任心,干不成大事。其实把目标定位在成长上,你就会明白,任何的责任、麻烦、失败、困难,都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经历了这些,你依旧精神饱满,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职场总结2:没有人愿意偷懒,只不过是缺乏诱人的目标,有了目标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将负能量转换为前进的动力。

沮丧情绪:失败了,你会沮丧,沮丧之后呢,是一蹶不振,还是重拾信心继续努力?唯有经历了失败,才能更珍惜成功,如果失败后只是沮丧,你只会离成功更远,要在失败中找原因,不放弃,不自卑,肯定你的自身能力,自信做事,努力取得工作中的成功。

职场总结3:失败是对人格的考验,沮丧是对能力的不自信,没有自信就算你能力再强,也取不了长久的成功,唯有经历失败,才能够懂得成功的不易。

逃避:遇到困难了,第一反应是逃避,这是很多职场新人惯用的方法,种种想法让你选择了逃避。这时候一定要明白,逃避不一定躲得过,勇敢面对一切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就算问题再多,困难再大,也要一步步解决好,最终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处事能力。

职场总结4: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更难过。俗话说躲得过十五,多不了初一,古人都认识到逃避不是办法,你作为现代人,还有什么好逃避的。勇敢的面对才是王道。

心理解读:

职场新人要感谢职场老将给的职场经验,职场新人会继承优秀的职场文化。

11.职场新人积攒属于自己的“金鹅” 篇十一

工作后,我发现需要面对的经济压力很大,不像在学校里想的那么简单。月薪4000元,一间次卧每月房租1500元,水电网费200元,饮食1200元左右,还有突然的应酬及冲动消费,如果稍微放松,就可能入不敷出。

经过两个月的经济窘境,我意识到日子很难过,于是开始学习理财。我的第一步就是记账,现在有很多记账软件,非常方便。通过记账,清楚了解自己的支出情况后,我将应酬费用控制在15 0 元/月,餐饮800元/月(晚餐自己做),购物非必须不购买。

现在,我的月消费在2 8 0 0 元,每月大概结余1200元。

下面我介绍自己如何利用每月结余进行理财,一步一步积攒属于我自己的“金鹅”。

放弃定存 ,选互联网理财

2013 年下半年,各种互联网理财兴起。因此,我从有结余开始理财时,就放弃了定期存款理财这一想法。

从8月开始,我将手中余钱放进余额宝里。余额宝能够兼具活期存款的灵活性和货币基金的高收益,这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很重要。后来,微信理财通上线,我发现收益比余额宝更高,又转战理财通,近期收益约为1.7元/万份左右。

定投和买入股票型基金

我的钱不多,但理财方式却不仅仅局限于货币基金,也定投股票基金。在定投方面,我的原则是:基金同行业排名在前100;规模在10亿元以下;净值波动相对较大,但历史累计收益率超过上证指数及沪深300指数。只有同时满足这3个条件,才会成为我的目标基金。

我认为,基金规模过大,基金经理配股难度越大,而且股票持仓幅度低,收益也会下降。我的定投资金较少,每个月200元,已累计5个月,投入1000元。

除定投外,我还购买了几只股票基金。虽然购买的金额不多,持有时间并不长,但收益都已达到5%左右。其中,兴全轻资产投资股票今年来收益非常高,成为股基第一,这只股基满足我的3个条件。我还选择了两只医疗股票基金,因为目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医疗改革受关注,我看好后续增长潜力。

在理财之前,我就进行过个人风险测试,自己属于保守型,因此没有直接投资股票及贵金属,短期也不打算尝试。目前,我涉及的理财种类集中在理财通和股票基金两个方面。

最后,我给正在理财或者打算开始理财的“财迷”一些建议:

1、理财不能盲目,需要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如货币基金及股票基金简单的运作原理,知道它是如何实现收益的。

2、多看理财书籍,推荐《小狗钱钱》给大家。书中以简单的文字,告诉读者如何树立理财意识,如何积攒属于自己的“金鹅”(一只会生钱的“鹅”)。

3、多看新闻,尤其是民生、财经新闻,这些内容很多都会反映在股市中。例如,我选择购买医疗基金,是因为中国人口的结构变化。同时,也可以关注FT中文网及华尔街中文网等知名财经网站,其中的专栏等很值得学习。

12.职场新人如何应对工作失误 篇十二

不因害怕失误而畏手畏脚

“少做少错”副作用大

避免失误的方法很多, 比如开始以前计划的更周密, 过程中更加认真, 事后及时总结, 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减少失误, 但在众多减少失误的方式中, 有一种最不值得尝试, 那就是“少做少错”, 却又经常从职场新人口中听到。大家都是从懵懵懂懂的混沌状态中走过来, 非常能够体会其中的无奈意味。作为职场新人没有经验可以依赖, 再简单的工作都是陌生的, 一项工作几遍流程跟下来可能还是掌握不了里面的力道, 稍有一点儿新情况出现就把失误引来。

和许多人一样, 我刚工作时也是用这种方式减少失误, 因为再小心翼翼, 还是会经常出错, 即便领导不说什么, 自己也感觉面子上挂不住, 心里更是挫败感巨大, 一听说出错了就很紧张, 以至于到后来可干可不干的就不干, 必须要干的也尽量少干, 挑简单的干。这么做看似是出错少了, 自我感觉也良好了, 但副作用却很大。如果从别人的角度看, 你其实是在对工作消极应付, 积极逃避, 挑三拣四, 出错少倒被盖住了, 给人留下消极的印象。而且, 用“少做少错”的方式如同饮鸩止渴, 是用成长的代价为现在的表现买单, 对自己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因为有些错真的是现在不错, 以后也要错, 不亲身经历就不会形成免疫力, 畏手畏脚的什么都不敢做, 对工作的了解自然就难以深入, 更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是新人的时候, 出点儿错大家基本都不会太过计较, 但如果推迟成长的过程, 变成老人儿了还在犯新人才犯的错误, 那就不太说得过去了。职场中经验的积累, 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经历的多了, 出的错多了, 思考的多了, 对各个环节有可能出现问题的方式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做的准备也会相应地更充分。

现在我也开始带新人, 在他们眼里我已经是老人儿了, 但还是会出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 出错会越来越少, 但不会彻底消失, 而且, 随着经验的增加, 出现的失误会越来越难以预料, 也越来越难解决。有段时间, 我总在纠结不能完全把失误消除, 投入了很多的成本和精力, 失误还是会不经意跳出来, 打乱你前期的安排。在一番痛苦的思索之后, 我慢慢理解了, 职场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太多, 而且时间和成本不可能让你逐个把它们都找到, 并为每一种情况都做好准备, 所以, 不要再为失误而惴惴不安了, 大胆去尝试, 去体会工作的方方面面吧!

没有失误, 不是工作的全部

你对失误的容忍度是多少?我经常问那些刚工作的新人, 大部分人都会告诉我, 他对失误的容忍度即使不是零, 也是无限趋近于零, 这就像我们对待考试的态度, 我们的目标就是满分, 或者说无限趋近于满分, 它的另一种解释就是减少失误是考试的全部。

很多人不由自主的, 甚至是毫无察觉的把这种认识带入了工作中, 不能说完全不好, 但很容易让他们认为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如何减少失误, 工作表现好坏的最高衡量标准就是没有失误。我原来也这么认为, 以为职场成熟的标志和学习优异的标志是一样的, 那就是出现的失误越来越少, 等到没有任何失误了, 职场的表现也就满分了。为了可以达到满分的标准, 我把工作流程记得烂熟, 每一步都按要求认真的完成, 即使发现有什么更便捷的方式也忽略不计, 因为, 按部就班是最安全的工作方式。

这样做虽然失误几乎为零, 但问题却接踵而至。想工作中的所有操作都有章可循, 绝对是一厢情愿。能够明确的只是一小部分, 而且还都是简单工作, 大部分工作都是模糊的, 可能原来处理过, 但每次都会有新情况出现, 相信大部分人的工作状态都是如此。如果你做的工作全部都有章可循, 没有任何出乎意料的地方, 我敢断言, 你的工作肯定是最基础、最简单的, 而你成长的方向很可能就是更加模糊的工作状态, 这就意味着以前的操作只能是参考, 而不能完全照搬。如果以没有失误为工作的全部, 采取最保守的方式来完成工作, 失误的几率虽然降低了, 但可能工作的真正目标并没有实现, 比如说提升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投入产出比, 这些才是很多地方追求的真正目标, 没有失误, 或者将失误降到最低只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

所谓瑕不掩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工作的目标实现了, 有些小的瑕疵也是可以的。先完成工作, 再追求没有失误, 绝对完美, 如果顺序颠倒了, 稍有失误、稍不完美, 就停滞不前, 或者南辕北辙地躲避失误, 会让我们失去方向。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理论在这里也同样适用, 并不是说每件事都做的很正确结果就一定是正确的, 反过来, 如果是正确的事, 做的不是绝对正确也没关系, 以后慢慢改进, 但工作目标没有实现, 即使每一步都走得很漂亮, 也是不可以的, 因为, 大的方向已经错了。职场新人一定要记住, 减少失误不是工作的全部, 只是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创新与精准同样重要

职场新人在熟悉工作以后, 如果想要有所发展就要有所创新, 但创新的比重越大, 失误的几率就越高, 创新和精准绝对是一对矛盾, 此消彼长难以调和, 却又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不管是处理模糊的新情况, 还是改进原来的工作, 都需要创新, 创新就要尝试, 就会出错, 但我们很多时候的创新, 虽然导致了失误的增加, 最终的结果还是会把工作引向一个新的水平, 或者更加精准。而且, 你不想将自己置于这种状态下也是不现实的, 分配了模糊的工作就不去做, 原来的工作就是维持没有提升, 这在工作中都是不可能的。有段时间, 我因此很苦恼, 既想保证精确不失误, 又想改进原来环节中不合理的地方, 但鱼与熊掌真的不太容易兼得。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 精准不失误是不是衡量工作表现的最高标准, 是不是一个人职场成熟的唯一标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果这么认为必定是片面的。

作为新人因为没有太多程式化思维的束缚, 更容易发现工作中可以改进的地方, 为自己崭露头角创造条件。如果你的工作本身就是非常需要创新的, 不创新就难以实现工作目标, 那就更应该放开创新的脚步, 练就创新所需的胆商, 将重大失误的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 循序渐进地有所突破。我曾经看到高精尖领域的一位领导说过的一段话, 他说, 他在工作中从来不要求下属保证万无一失, 那是领导没有担当, 让下属承担所有的风险, 那会阻碍科研的突破。每想起这句话, 我都很受触动, 高科技领域即是要求精准最严格的领域, 又是以创新为根本的地方, 他们尚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也不能因为躲避失误而放弃创新。

当然, 我们不怕失误, 不是说我们在工作中就可以错漏百出, 而是不要让对失误的惧怕束缚了我们创新的思维。如果你留意一下身边的成功者, 你也许会发现, 他们既是成功者同时也是失败的集大成者。我们要想在工作中有所建树, 就要处理好失误和创新的关系, 不能偏废, 更不能认为没有失误就是成熟。

不因可以犯错而粗心大意

因为害怕出错畏手畏脚不可取, 但也不能觉得自己是新人出错了也没关系, 对失误放任自流的态度同样不可取。我们工作经验有限, 出现失误的频率高一点儿情有可原, 但不是所有的失误都会被原谅, 所以, 不要一听职场允许失误就对工作不认真不上心。如果刚进入职场就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自以为是占了单位的便宜, 其实, 是浪费了自己的年华和机会, 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如果再扩大一些, 对整个人生都是一种损害。

不是所有失误都会被原谅

被原谅的失误很多, 但有一种失误即使再小, 也不会被原谅, 那就是因为不负责任工作态度导致的失误。许多刚进入职场的同学都以为不被原谅的肯定都是关键环节的重大失误, 平时的一些小失误不会怎么样。失误的大小只是判断的一方面, 因为什么导致了这种失误的出现才是主管们最关心的, 如果是意外情况所致, 即使影响比较大, 一般也不会追究责任, 如果是因为粗心大意导致的失误, 即使影响再小, 主管们也会不太舒服。

也许是因为刚刚工作, 还没有进入工作状态, 许多人只是把工作当成任务, 而且是让人很痛苦的任务, 总是想匆匆地做完。这样完成的工作, 出错的几率自然就会提高, 和经验是否丰富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很多新人以为别人不知道, 自己可以躲在职场新人没有经验的保护伞下任由工作杂乱无章地进行, 其实, 当你把距离最后期限还早的工作急急忙忙交差, 就开始在网上购物聊天, 或者无所事事地发呆, 周围同事很快就会发现你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没有失误还好, 如果还总是小错不断, 即使大错不犯也会让你的职场形象大打折扣。如果一开始就给人留下了工作应付不认真的印象, 以后是很难扭转的, 即使失误真不是自己的责任, 别人在以往印象的作用下也会首先觉得就是你的问题, 这对职业发展和职场生活是很不利的。

认真是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

很多人跟我说, 他们也不想这样, 也想把工作完成得漂漂亮亮的, 但自己按部就班完成工作以后发现还是有很多小瑕疵, 甚至是让人难堪的错误。这让许多人觉得自己经验不丰富, 对工作不了解, 即使再努力地避免失误都是徒劳, 失误还是会不断找上门来, 既然好好干也是这个结果, 不如应付应付混日子。如果这么想明显是让失误带入了恶性循环, 怎样在新人阶段减少失误, 以及失误对心理的影响, 开启职场生涯的正循环, 这是职场新人应该好好考虑考虑的。

虽然刚工作在经验上没有老人儿丰富, 但避免失误也不是没有办法, 可以用认真再认真的态度来抵消掉经验的不足, 并在这个认真工作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认真不是心里想想就可以了, 是要有认真的心态更要有认真的行动, 很多新人说自己很认真, 很有可能只是有认真的心态, 而行动方面还不够。把前辈交待的每一步都做好, 还不够吗?回答当然是不够, 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出现了。这种交待多数是正常条件下的操作方法, 但工作的随机因素那么多, 进程的发展又是纷繁复杂, 稍有与前提条件不符, 就会让你走入歧途。那该怎么办呢?

回想我接触过刚入职就很精准的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功课做得很多。你没给他什么事的时候, 他就很留意你处理工作的方式, 认真的学习;当你给他工作时, 他会尽可能多的思考每一个步骤出现的可能, 以及怎么样处理才会更好, 他甚至还会因为某一项工作研究很多相关的材料, 把来龙去脉都搞得很清楚。虽然你看到他也是一步一步地工作, 其实, 他们已经不像其他新人那样靠简单的几招几式来应对了, 而是用很深厚的准备来做简单的工作。有了这种厚积薄发的工作状态, 再加上新人的工作一般都不太复杂, 精准完成也就不难了。

因为认真而引发的投入很值得

有人也许会说, 这种笨办法我也知道, 但我就是不用, 太认真太投入不值得, 如果有简便的方法倒可以试一试。用简单的方法保证工作的精准这当然好, 也应该是工作努力的方向, 但如果没有捷径可以走就待在原地, 也不是个好选择。想要吃透工作的方方面面, 恐怕没有太简便的方法, 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对工作了如指掌了, 还是要一点一点的来, 其中的投入与付出自然也必不可少。

这种投入值不值得, 看看那些认真工作的人在职场取得的成就, 答案就自己揭晓了。认真的态度, 精准的工作, 为你树立良好的职场形象只是一方面, 深层次的益处可以让你比别人积累更多的经验。因为, 你想把工作做好, 就会自发地为完成工作做更多的准备, 就会扩大接触的广度, 也会增加思考的深度。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工作三年, 有的人还显得很青涩, 有的人已经很老练了, 在别人看来这就是能力潜质的显现。认真的态度会循着这个路径, 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如果有提升的机会, 必定要落在那些有能力的人头上, 他们的职场发展也会由此进入快车道。

上一篇:审判逻辑演讲稿下一篇: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试题